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精選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4 20:31:09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精選15篇)
時間:2023-11-04 20:31:09     小編:夢幻泡

讀后感是一種對內心世界的思考和表達,它是我們與書籍和作者之間的一種對話和互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需要注意幾個方面。首先,要深入理解書中的主題和要點,通過仔細閱讀和深度思考,能夠準確把握住書中的核心思想。其次,要注重感受和思考,寫讀后感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書籍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書中所傳達思想的理解和啟發(fā)。在寫讀后感時,要注意結構的合理安排,包括引言、主體和結論,以及段落之間的過渡。最后,要注重語言的準確和表達的精煉,用簡練明了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使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我們的觀點和態(tài)度。下面是一些讀者對某本書的讀后感,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了書中的信息。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一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范,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后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yè)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后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眾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認為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的,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其中的精華。就如同一壺好茶,需要我們坐下來好好的去品嘗,才能讀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純美,讓人留連忘返。一直都知道蘇東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寫的詩一樣的豪邁、大氣凜然。當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歡他。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說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俺梢财湓?,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盀跖_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xiāng)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chuàng)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fā)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后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于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東坡這一豪氣干云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

詩詞。

一樣永留千古!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二

蘇軾和林語堂,這兩個閃耀文壇的名字放在一起,想不熠熠生輝都難。恰巧這兩位文學家又都是我鐘愛的大家,所以讀《蘇東坡傳》就有了“讀一本書,曉兩大家”這樣絕對劃算的感覺??刺K軾的生平,和林語堂對話,在時空隧道中來來回回。

讀完這本書,從對蘇詩的喜愛到對蘇軾的了解,再讀蘇詩,就有了更深的感受。斷斷續(xù)續(xù)下來,邊讀邊忘,用了半年多才讀完。掩卷之余,一個相對完整的蘇軾的形象模糊且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在我眼里,蘇軾既是凡人亦非凡人。他有普通人都有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更有常人沒有的文學造詣,居高望遠。。

蘇軾的藝術成就廣泛,令人稱嘆。我們熟知的詩詞歌賦自不必說,書法繪畫方面他也頗有造詣?!俺缟凶匀弧边@種創(chuàng)作或審美的趨向,是蘇軾一貫的藝術追求的一種表現。他為文,不飾雕琢,純自天然,任情資性,洋洋大觀。有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風貌。蘇軾曾言作文應“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痹谒霓o章,詩句中,我們所閱讀和體察到的恰恰是他的這種渾然天成的'特質。蘇軾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他最早提出“文人畫”,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他主張,畫不應著意于形似,而應注重寓意,表意,用意傳情。其筆底的盤繞扭曲的奇石怪樹就是他內心復雜情感,抑郁感慨的真實寫照。他是把他內心的情感意象化了,那磐郁屈曲的筆線構筑起的石頭與樹木,其實已不是客觀現實中的頑石與樹木,而是被蘇軾人格化了的,給予了其自身命歷與精神象征的樹木與頑石。所以,那形象距離客觀物像雖越來越遠,但離內心卻越來越近了。在書法上,他的態(tài)度與詩畫是一脈相承的。他在《評草書》中道:“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草書雖是積學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書,此語非是。若是匆匆不及,乃是平時亦有意于學,此弊之極,遂至于周越仲翼,無足怪者。吾書曾不佳,然自出新意,不賤古人,是一快也。”除此之外,他還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最讓我敬佩的是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期間,胸懷天下,心系百姓。在杭州發(fā)生了旱災和饑疫的時候,就請求朝廷減去杭州上供物品的1/3,用以救濟災民。他自己也拿出一些錢供救濟災民之用。杭州經歷旱澇災害之后,蘇軾深感興修水利的重要性。當時,西湖已經嚴重淤塞.蘇軾招募民工,共用了20萬工,全面疏浚了西湖,并用西湖里挖出來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橫貫湖面的長堤,在堤上建造六座石拱橋。后人為紀念他,將這條長堤稱為“蘇堤”。詩詞上的成就展示了他文學的才華,政績的英明彰顯了他人格的高大。而蘇東坡的偉大卻不僅僅體現在這兩方面。他最吸引人的是他人格的完整,性格的本真。蘇東坡的一生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因為他可以駕馭自己心靈。他欽慕屈原、諸葛亮、曹操、周瑜等經世濟時的人物,提倡“丈夫重出處,不退要當前”,要做一個風節(jié)凜然、敢作敢為的儒者;在他身遭貶謫,處境危艱時,又能以佛、老思想作為其處世哲學的主導思想和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自我解脫的精神支柱,保持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樂觀的情懷,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有言道,一味地執(zhí)著經不起挫折,“至剛則易折”,“至皎則易污”。然而蘇軾在他屢遭貶謫、備受打擊之后,并沒有陷入悲觀的泥潭.蘇軾的超脫不是與世無爭的歸隱,也不是放棄報國大志的出世的消沉,而恰恰是建立在對祖國、對江山、對人民更深沉更濃厚的愛之心靈。這是他幾經洗煉之后的蘇東坡的英雄本色!蘇軾一生既堅持了一個富有責任感的士大夫積極入世、剛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人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藝術化的人生境界與心靈境界的高度和諧。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這就是蘇東坡。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這就是蘇東坡。這位曠古奇才,留給我太多的遐想和深思。而林語堂的筆力也讓人意猶未盡。讀完全書,有讀完《紅樓夢》的感覺,竟迫不及待地想再讀一遍,相信,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三

果說有誰最與百姓為友,誰的詩最樸實,誰最生性愛開玩笑,誰是最仁慈的官員,那便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亦名蘇軾,一生可謂坎坷,青年時中進士,后又因王安石而謫居黃州,元祐年間因太后攝政,步步進升,是朝庭的翰林學士,后又因反對派掌政,一貶再貶直至海南儋州謫居,窮苦之至,太后再次攝政,用她獨具慧眼發(fā)現了蘇東坡的才華,在徽宗年間,調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他最大的優(yōu)點是樂觀、行善,這卻也是他最大的之缺點。因為他過分了,沒能識破小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他的眼里沒有任何壞人,導致媚顏奴骨之輩對他打擊至深,雖為一朝忠臣,卻不能安己,這又有何用?我覺得,所謂忠臣,不僅要忠于皇,亦要忠于己,才是立根之本,否則滿肚子好計良言卻不和時宜。太過強烈的愛國之情了,導至最后在朝庭上竟孤立無援單槍匹馬為百姓所付出,太浪費!依我看,因找對火候,該下手時出狠點,不有半分軟弱,言則保己打敵,不言則守口如瓶,讓敵人找不到任何可趁之機。

可蘇東坡正好相反,因為是詩人,把自己的忠腸散于詩中,包含攻擊諷刺,這使政敵奸臣搞文字獄,這里的字有忌諱,那個字角觸犯圣上……,使得很長一段時間蘇東坡不得翻身。但也許正是他的這種執(zhí)著,這種慈善樂觀的風格詩文,使他的名聲越來越大,朝庭立即壓迫他,可他卻更出名了,人人都以多有他的詩文而相夸,士大夫不能誦東坡詩,竟覺氣索,可謂膾炙人口。

讓人覺得有趣的一點是,那些個宋朝之太后卻總是充當蘇軾的救命星,每當他窮苦之極,沒落之極,太后一掌政便步步高升,朝政整治一新,也是宋朝國家的大救星,還因太后們,那些奸人侫臣才得已平息。

果說有誰最與百姓為友,誰的詩最樸實,誰最生性愛開玩笑,誰是最仁慈的官員,那便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亦名蘇軾,一生可謂坎坷,青年時中進士,后又因王安石而謫居黃州,元祐年間因太后攝政,步步進升,是朝庭的翰林學士,后又因反對派掌政,一貶再貶直至海南儋州謫居,窮苦之至,太后再次攝政,用她獨具慧眼發(fā)現了蘇東坡的才華,在徽宗年間,調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他最大的優(yōu)點是樂觀、行善,這卻也是他最大的之缺點。因為他過分了,沒能識破小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他的眼里沒有任何壞人,導致媚顏奴骨之輩對他打擊至深,雖為一朝忠臣,卻不能安己,這又有何用?我覺得,所謂忠臣,不僅要忠于皇,亦要忠于己,才是立根之本,否則滿肚子好計良言卻不和時宜。太過強烈的愛國之情了,導至最后在朝庭上竟孤立無援單槍匹馬為百姓所付出,太浪費!依我看,因找對火候,該下手時出狠點,不有半分軟弱,言則保己打敵,不言則守口如瓶,讓敵人找不到任何可趁之機。

可蘇東坡正好相反,因為是詩人,把自己的忠腸散于詩中,包含攻擊諷刺,這使政敵奸臣搞文字獄,這里的字有忌諱,那個字角觸犯圣上……,使得很長一段時間蘇東坡不得翻身。但也許正是他的這種執(zhí)著,這種慈善樂觀的風格詩文,使他的名聲越來越大,朝庭立即壓迫他,可他卻更出名了,人人都以多有他的詩文而相夸,士大夫不能誦東坡詩,竟覺氣索,可謂膾炙人口。

讓人覺得有趣的一點是,那些個宋朝之太后卻總是充當蘇軾的救命星,每當他窮苦之極,沒落之極,太后一掌政便步步高升,朝政整治一新,也是宋朝國家的大救星,還因太后們,那些奸人侫臣才得已平息。

來,也沒一句怨言。我為我的進步鼓掌。

我希望我以后能更加變得樂觀和曠達。蘇東坡這個名字我一生也不會忘。他的人品、道德、思想令我佩服。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四

我原以為,蘇東坡,只是一個文學家,是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我不懂,我不懂這個名揚宇宙的文學家,還有著別樣傳奇的人生軌跡,有著無數頂讓他光照日月的“帽子”,有著樂觀曠達的胸襟情懷……。我更不知道,這個名叫蘇東坡的人會讓我如此癡迷,并會如此撞擊我的內心進而滋養(yǎng)著我的靈魂。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在這篇文章里,我無需再講述蘇東坡,我也不敢也無能再講述蘇東坡。既然是《蘇東坡傳讀后感》,那就選一個關于“生命”的視點,用我的拙劣文字寫一寫我讀后的感受吧。我想,小而精要的感受總比大而無當的空談來得實在吧。

(一)一言勝驚雷,鑄就人格魂――生命的命格。

讀《蘇東坡傳》,往往會有于無聲處聽驚雷之感。一句小小的話,總會蘊含著生命的力量,閃耀著人格的魅力,帶給人無盡的思索與深深的回味。

在第三章《童年與青年》部分,蘇軾與母親讀《范滂傳》的故事深深地感召著我,令我為這個世界上有著這樣一對母子而驚嘆、欣慰、震撼!

面對范滂的主動赴禍、視死如歸、臨危不懼、大義凜然,面對范滂母親的“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的舍身取義,當時只有六歲的蘇軾沒有說:“范滂真傻,干嘛主動赴死?螻蟻尚且貪生呢?”他竟然問其母親:“媽,我長大之后若做范滂這樣的人,您愿不愿意?”這真是一個驚心動魄、壯懷激烈的提問。這個問題隱隱地流淌著少年蘇軾的情懷與高義,隱隱地向世人昭示著其光耀宇宙的人格與魅力。這不得不令我等折服與汗顏。更令我們欽佩的是他的母親!面對少年蘇軾如此要命的提問,他母親不是說:“兒子,你能這樣說媽媽很開心,但是你不能死啊,你死了媽媽怎么辦?”而是做了一個舉世皆驚的回答:“你若能作范滂,難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親嗎?”

范母的回答真可謂是一個生命的教育。她讓我們明白了何為道德教育,何為思想工作,何為潛移默化,何為以身作則。好的教育潤物無聲,春風化雨,在無聲無色間不自覺地注入人的靈魂,讓生命貯滿了鮮嫩的汁水,增添了盎然的生意,涂抹了青春的詩意,只待有朝一日,綻放花蕾,吐露芬芳。東坡這一生,光明磊落、愛憎分明,不論順境還是逆境,總能活出自我,活出生命的高貴,我想這與他母親在他兒時的靈魂中貯藏的錚錚鐵骨、從容淡定是難舍難分的吧。

這是《蘇東坡傳》帶給我們的生命啟迪――人活著,要有命格!

(二)小小枝頭鳥,大大百姓情――生命的平等。

《蘇東坡傳》里還記載了一個關于蘇軾母親“嚴格告誡東坡與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鳥雀”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東坡雜記》中的《程氏愛鳥》:

吾昔少年時,所居書室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武陽君惡殺生,兒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鳥雀。數年間,皆巢于低枝,其d可俯而窺也。又有桐花鳳四五,日翔集其間。此鳥羽毛,至為珍異難見,而能馴擾,殊不畏人。閭里間見之,以為異事。此無他,不忮之誠,信于異類也。

他帶給我深深地思索:當日孔子和弟子子路路過泰山時,見一婦人對著親人墳墓哭泣。夫子細探究竟,皆因苛政橫行,難以聊生,婦人一家只得避于山中,以避苛政之害,以致公公、丈夫、兒子相繼被老虎咬死。但即便如此,婦人還是不愿離開此地,只因此地無苛政?!翱琳陀诨ⅰ闭鸷橙诵摹_@是人與人之間的生命對立。對這種生命狀態(tài)的思考,文學的描寫并不少,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說》。而蘇軾母親愛鳥的故事卻引發(fā)我們去思考人與動物的生命關系。我們可曾想過鳥兒筑巢高枝,它那幼小的子女會遭遇蛇鼠的威害?可鳥兒為何依然筑巢高枝?那是因為它想躲避人類之傷害。如此說來,人對鳥類而言,又何嘗不猛于蛇鼠?可又有幾人思索過這樣的問題?文中“閭里間見之,以為異事”不正說明人類對動物生命的漠視嗎?時至今日,人類虐殺動物的行徑又何曾熄滅?在這種情境下,蘇軾母親對鳥類生命的愛護就顯得極為罕見極為崇高了!生命平等,哪怕卑微如蟻,我們亦當愛之。而母親的這種行為又深深地影響著蘇軾一生對生命的態(tài)度――尤其是他身為官員時對百姓的態(tài)度。

身為朝廷官員的他,同百姓們生活在一起,是快活自在的。他時常觸景生情地抒發(fā)內心感懷。雖任命為太守,卻絲毫不擺架子,站在百姓的`立場,一心為民。只要百姓有難,他定會出手相救,關懷備致。不僅沒有以權謀私,反而全身心為民謀福。元v四年,他在杭州出任太守。擁有50萬人口的杭州城,竟然沒有一家公立醫(yī)院。于是,他就自己捐出五十兩黃金,在眾安橋建了一家公立醫(yī)院,三年醫(yī)治了一千個病人。他還十分關心百姓的用水問題,特邀專家,測量運河高度,建水閘,在余杭門外開運河,修理淡水輸水管,徹底改善了百姓用水。他還為西湖修建了蘇堤、三潭印月,讓杭州變得繁榮。

他是真正的百姓之友,他是真正的百姓之舟。他用他的為民之情給世代為官者樹立了一座豐碑。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這是《蘇東坡傳》帶給我們的生命啟迪――生命與生命之間,是平等,是呵護,是一朵云推動一朵云,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三)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生命的領悟。

他明白,貶謫之路,似是磨難之路,實乃飛升之路。

于是,他欣然地拿起筆,寫下了“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這十個響徹云霄,與天地日月同壽的大字。

讀《蘇東坡傳》,我了解了蘇軾,我走進了蘇軾的心靈。我知道了:

蘇東坡,既是才華橫溢的詩人,也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更是保民抗暴的勇士。

蘇東坡,是一個用一顆積極向上、樂觀、平常的心,去面對生活,去享受生活,享受幫助別人的幸福的人。

蘇東坡,具有偉大的思想、偉大的心靈的偉人。

《蘇東坡傳》的啟發(fā)實在太多,太多。我只能用我的筆,從這個微小的通道進入,一抒己見。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五

蘇東坡的‘賦’,有別于歷史中其他的‘賦’,擺脫了魏晉時期鋪陳富華、羅列詞藻的文風,緊緊圍繞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實景,尤以赤壁賦為最佳。這篇文章雖然在景物描寫方面未嘗著墨過多,但意境創(chuàng)造真切清新,抒發(fā)情感真摯樸實。其中有由今昔對比產生的不盡感慨,卻又不失達觀自適;亦有抒發(fā)自己對自然的謳歌,并產生了‘與造物者游’的超凡情結。

細細研讀,發(fā)現蘇子進行過多次比較:變化與永恒,武略與文才,生存與死亡,并輔以佳句:‘盈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軸轤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黃州也許是湫隘骯臟的小鎮(zhèn),但是無限的閑暇、美好的風景、詩人美好的想象、對月夜的傾心、對美酒的迷戀。這些合而為一,釀造了蘇子神仙般的謫居生活。

結語:生命是某種東西剎那間的表現,是永恒的精神在剎那間存在于軀殼之中的形式——但蘇子認為那不盡然。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蘇子在他的心靈識見中產生了混合的人生觀——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時光。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六

今年國慶七天長假,奉老師之命借來厚厚一本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本是是想草草讀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蘇軾命運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對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產生了無限的敬意。

我敬仰蘇軾,因為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說起蘇軾,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軾,因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俺梢财湓姡瑪∫财湓姟庇迷跂|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盀跖_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軾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xiāng)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chuàng)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fā)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

我敬仰蘇軾,因為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弊端,蘇軾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軾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后蘇軾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于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耙稽c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軾這一豪氣干云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軾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七

“浩然正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禮之常,無足怪者?!薄K軾某年題于潮州韓文公廟碑。

細數史上的文人如恒河沙粒,其中不乏敢于同日月星辰爭輝者。而面對蘇軾,這位政治上失意的詩詞家,這顆難覓的“北珠”時,不免遜色許多?!盁o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一)蚌殼中的秘密。

誰都知道,不是每個蛙蚌都能醞釀出珍珠。就如播下地的種子,良莠不齊,發(fā)芽的情況自然也參差不齊。在四川,有座風景宜人的小鎮(zhèn)——眉州眉山,古之名嘉州。文人世家的蘇家便在此地。搞不清楚是眉山的鐘靈毓秀誕生了蘇家的才氣,還是蘇氏家族的一時顯赫才讓世人對眉山更加青睞。也許只是造物主的一次偶得。

(二)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在蘇軾的一生中,伴其順逆榮枯的除了其妻子,其弟蘇子由給予了無微不至的照顧。手足情深,“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倍穗m均遭排擠、貶謫,但弟弟蘇轍性格沉穩(wěn)、實際,能夠相時而動以明哲保身。而蘇軾則有點急躁,性情放浪,愛幻想,有詩人的情懷。遇品行惡劣的人、社會的陰暗面或不滿時局時,“如蠅在食,吐之乃已”,經常出言不慎。子由常勸他不要過于計較時弊,“一日空閑長似兩日”可以長壽。勸他“三緘其口”。后來證明,蘇子由的宦海生涯比哥哥走得更遠一點。而蘇軾在四十歲以后半生漂泊不定,從顯貴一直貶至卑微小吏,嘗盡世間疾苦。貶謫途中的蘇軾也自嘲:有的不是學問,而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氏二昆仲的性格差異最終導致人生經歷的出入。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八

“浩然正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禮之常,無足怪者?!薄K軾某年題于潮州韓文公廟碑。

細數史上的文人如恒河沙粒,其中不乏敢于同日月星辰爭輝者。而面對蘇軾,這位政治上失意的詩詞家,這顆難覓的“北珠”時,不免遜色許多?!盁o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一)蚌殼中的秘密。

誰都知道,不是每個蛙蚌都能醞釀出珍珠。就如播下地的種子,良莠不齊,發(fā)芽的情況自然也參差不齊。在四川,有座風景宜人的小鎮(zhèn)——眉州眉山,古之名嘉州。文人世家的蘇家便在此地。搞不清楚是眉山的鐘靈毓秀誕生了蘇家的才氣,還是蘇氏家族的一時顯赫才讓世人對眉山更加青睞。也許只是造物主的一次偶得。

“三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父子三人的文學造詣實屬古往今來者罕見,尤以蘇軾為代表。稍年長的文豪歐陽修就曾預言,蘇軾將來的名氣將遠遠蓋過自己,雖然六一翁是當時不可撼動的文學泰斗。蘇家深厚的家學淵源為時人所歆羨。這也是蘇軾在學問上越走越寬的重要的基石。未進學堂前,家庭就給予了很好的啟蒙教育。母親解讀經典史著,塑造人格榜樣;父親在其剛會詩詞時就教導須以淳樸風格執(zhí)筆。從后來的蘇軾詩詞中,即可窺略其文品、人格大概。

(二)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在蘇軾的一生中,伴其順逆榮枯的除了其妻子,其弟蘇子由給予了無微不至的照顧。手足情深,“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二人雖均遭排擠、貶謫,但弟弟蘇轍性格沉穩(wěn)、實際,能夠相時而動以明哲保身。而蘇軾則有點急躁,性情放浪,愛幻想,有詩人的情懷。遇品行惡劣的人、社會的陰暗面或不滿時局時,“如蠅在食,吐之乃已”,經常出言不慎。子由常勸他不要過于計較時弊,“一日空閑長似兩日”可以長壽。勸他“三緘其口”。后來證明,蘇子由的宦海生涯比哥哥走得更遠一點。而蘇軾在四十歲以后半生漂泊不定,從顯貴一直貶至卑微小吏,嘗盡世間疾苦。貶謫途中的蘇軾也自嘲:有的不是學問,而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氏二昆仲的性格差異最終導致人生經歷的出入。

蘇軾的“言”是出名的。曾經上神宗皇帝“萬言書”,譏評時事,論辯是非,希望神宗改變變法的心意,不久即遭貶黜。此時的蘇子依然躊躇滿志,大不了“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一時興起,作詩幾首,卻被好事者誣陷,強加對君主大不敬的罪名,釀成一時轟動朝野的“烏臺詩案”,身陷囹圄。對自己坎坷的遭際,源于自己的“出言不慎”,而奈何不了那樣的政治環(huán)境,蘇軾也只能苦笑:“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三)不追求政治,卻為政治所追求。

早在貶至杭州途中,蘇軾對政治熱情已不似當年,曾謂其弟曰:“眼看時事力難任,貪戀君恩退未能。”二人均認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上無禮,下無義,賊民興,喪無日矣?!睆恼绕涫窃谂簏h林立的宋朝,官員除了慎言慎行外,不免要圓滑一點,這大概是講究原則的蘇軾所學不來的。語堂先生認為,蘇軾在官宦生涯中,一面想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與生俱來的大無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顧及到明哲保身的這一人生本分,二者沖突中,天性使然,蘇軾選擇了前者。

在政治上,可能過于追求完美,過于強調個人的政治理想了。無論是改革派還是保守派當政,均將蘇軾排除在權力中心外;孰是敵孰是友恐怕連他自己都分不清楚。而幾朝皇太后對其的恩蔭更是絕無僅有的。神宗之后、哲宗祖母均特別欣賞其才情,輔以重任。但宋朝皇太后均是因皇帝年幼主持朝政,待其長大便及時還政于皇帝,所以,僅靠幾位賢德的女性,在官場上還是不穩(wěn)定的。神宗之后的幾位帝王,雖有任用蘇軾,但似乎更仰慕其才學,賜翰林學士之類,或許只是朝廷裝點門面的一種方式,借以籠絡知識分子。蘇軾的政治抱負根本不能盡情施展。

于是只有謙退。語堂先生稱他為謙退大師:不追求政治,卻為政治所追求。欲歸隱卻不能,一生為政治所累。

(四)“離合既循環(huán),憂喜迭相攻。悟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但蘇子不失落,他始終認為秋風、明月本無常主,當時盡情去感受便了無遺憾了。天生樂觀達人,隨遇而安。

1072年赴杭州任太守,毫無對權貴的不舍,惟有兄弟手足。到達杭州后,便致力于當地建設。提出公共衛(wèi)生方案,設立杭州第一家公立醫(yī)院——“安樂坊”,清潔城中居民供水,還整頓西湖,這些切合實際、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舉措立即贏得了百姓的愛戴。一般官吏注重稅收、當地治安等關乎政績的方面,蘇軾在整頓市容、注重公共衛(wèi)生方面開了很好的先例。

幾年后,調往密州,物資匱乏,時常求得杞菊食之,捫腹自笑。1077年又赴徐州,喜愛當地的自然風光,稱“小住勝地”。蘇軾雖是一介書生,卻膽識過人。徐州在被洪水圍困一個多月后仍鎮(zhèn)定自若,一邊安撫人心,一邊疏浚、修繕工事,直至洪水退去。然而當地居民的敬慕并不能阻止一群宵小之輩再次貶謫蘇軾的腳步。及至黃州,蘇軾開始置田地,真正務農起來。精心建造農舍,與左鄰右舍的漁夫樵民為友,成了東坡居士。常自比陶潛,仿其風格,隨意作詩,苦中作樂。

更加悲慘的日子是流放到嶺南,隨后又至海南。蘇軾總不愿讓現實去破壞自己的詩性。初到嶺南,言“萬戶皆春色”還戲稱不久“雞犬識東坡”。及至海南,面對惡劣的生存條件,仍然覺得有所給予:“尚有此身付與造物者,聽其運轉流行次止無不可者”。詩人一般都極富生活情調,蘇軾即深諳此道。在惠州修放生池,建朝云堂。即便身無分文,也樂善好施。蘇軾認為,解脫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還與人研制釀酒、制墨,日子清貧卻充實。

(五)竹杖芒鞋,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每至一處,均喜建設。在密州建超然臺,在徐州造黃樓,惠州的朝云堂,黃州的農舍······無處不顯示著他的傲氣、恬適、安貧樂道。這些建筑、屋舍均成為他詩集的名稱。在海南時,一邊注史書,一邊整理雜記《東坡居士》。東坡說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文人儒生仰慕他,皆以“夫子”呼之。張來、晁補之,秦觀及黃庭堅甘心屈居蘇軾門下——蘇門四學士。

蘇子的詩篇不可多得,而那份恬靜、豁然更令人神往,現在浮躁的世界需要這樣的芬芳。

(六)超然之道,亦或是:累了,倦了。

蘇軾交友圈極其廣泛,從士大夫至布衣百姓,由佛及道,晚年尤與僧人過往甚密,貶謫途中時常蒙僧人照料。吳復古,杭州老友維琳方丈,詩僧參寥,佛印等。相傳蘇軾與佛印有個有趣的故事。蘇軾欲開佛印玩笑,說“古代詩人常將‘僧’與‘鳥’在詩中相對。舉個例子說吧,‘時聞啄木鳥,疑是叩門僧。’我佩服古人以‘僧’對‘鳥’的聰明。”佛印說;“這就是我為何以‘僧’的身份與汝相對而坐的理由了?!笨磥?,僧人亦不可小覷。

蘇軾晚年練瑜珈,煉丹,修身養(yǎng)性?!叭涡藻羞b,隨緣放曠,但凡盡心,別無勝解?!毕肭蟮谩暗朗康ぁ?,雖然人間有“羽化”、“蟬蛻”之說,蘇軾還是堅持尋求長生不死之藥,但沒有著迷,可能只是想論證“道士丹”存在有無。后來漸漸坦然,認為合乎常理的簡單生活便能長壽:一、無事以當貴,二、早寢以當富,三、安步以當車,四、晚食以當肉。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魚蓑?!?/p>

11__年,返往常州,久臥病床。7月28日,這顆星星隕落了,享年64歲。耳畔想起蘇子詩“我生如飛蓬······”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九

記得林語堂對蘇軾的作品有一句評價:“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莊亦諧,雖需視情況之所宜而異其趣,然而莫不真篤而誠懇,完全發(fā)乎內心。”大異其趣指的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他備受喜歡的很大一個原因是誠懇,對待自己很誠懇,所以作品寫得也很真實,盡管受了“烏臺詩案”的影響,避諱一些,不過他還是很能直接面對自己,所以遒健樸茂。

讀完這本書,對于蘇東坡的人生并沒有一個系統的時間軸,感覺只是一堆耳熟能詳的事件串在一起,看起來熱鬧,所組成的。雖然陳詞泛濫,也有幾句話能夠牽住我的心,在“瑜伽與煉丹”這一章的最后一句,說到:“螞蟻爬上了一個磨盤,以為這塊巨大的石頭是穩(wěn)如泰山的,哪知道又開始轉動了。”很巧妙的表述了命運對蘇軾的嘲弄,好不容易歸到紅塵世俗作文,快要修煉成仙,又被卷進命運的漩渦。還是不得不稱贊林老的智慧與才氣。

所以他的文章才會更加有意味,作者賦予它們的意義在于背景,更在于作者的內心,文人寫東西說是給自己看,那是日記,可文章就是給外人看,要證明自己,自己的報復也好,還是清白。所以就會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有“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過,江海寄余生”的灑脫超凡,有“腐鼠何勞嚇,高鴻本自冥。

顛狂不用喚,酒盡漸須醒。”的自持己見,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悲涼,有“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揀盡寒枝不可棲,寂寞沙洲冷?!钡那甯咦拷^。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十

蘇東坡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國文學歷史的地位恐怕也只有李杜能與之匹敵,是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讀過這本書后,對蘇軾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這本書沒有史實記載的東坡傳記那樣文字嚴肅,林語堂筆下的東坡傳文字親切,字里行間充滿對蘇軾的喜愛之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褒貶鮮明,讀起來輕松、更有趣味性。讀完之后,瞬間覺得蘇軾確實可以稱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蘇東坡之偉大,首先在于他無與倫比的才華,天地萬物,世間百態(tài),了然于胸,下筆入神。從才華來看,他是一代文豪,他一生著作頗豐,著七百多少詩詞,《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廣為人傳,那種天馬行空,絕非常人可有。當然蘇東坡的才華遠非吟詩作對,他也是位博學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書畫,儒釋道百家,工程農學,醫(yī)學煉丹,可謂無所不精,就連小烹,亦有獨到深刻見解,如他在黃州時獨創(chuàng)的東坡肉、東坡魚、東坡湯,都讓后人津津樂道?!短K東坡傳》中還記載,他從儋州返回大陸期間,正逢夏季,非常之熱。他得了痢疾。他以為自己喝冷水過多,覺得特別軟弱無力。就自己買了一服藥黃香來吃,頓時覺得好得多了。中醫(yī)認為黃香是很有力的補藥,能補血、補內臟各經,很多現代的中國人天天論碗喝黃香湯,確有益處??v觀《蘇東坡傳》,他堪稱百科全書,萬能全才,無不讓人佩服。

蘇東坡的偉大、令人敬畏的還有他的正直,他敢于挑戰(zhàn)權貴,勇于唱反調,憂國憂民,為民請命。他任徐州太守,杭州知州,被貶惠州之時,興修水利工程,大力發(fā)展農業(yè),著名的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他所修建,“蘇堤春曉”已成為西湖十景之一,這也是得到后世人民愛戴尊敬的原因。

蘇東坡的偉大還體現在他的樂觀豁達之上。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指出,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秉性難改的樂天派。蘇東坡的樂天,源于他的生性豁達,縱然一生命運多難,也不悲觀。蘇詩極少有那些婉轉哀愁,情愫萬千的作品,讀他的詩詞讓人能振奮。在厄難面前,蘇東坡憑借其樂觀天性,直面悲困,苦中作樂,倒也樂得其所。

蘇軾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渦中,人生轉折點“烏臺詩案”,讓他他遭到貶官、逮捕,一輩子幾乎沒能在一個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風中飛蓬,東飄西蕩,正如他自己曾講:“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但就是這樣的坎坷人生,他也能苦中作樂。下面是《東坡傳》里面的幾個小故事。

蘇軾初貶黃州之時,雖居住在這個貧苦小鎮(zhèn)上,卻能苦中作樂。他居住的房子非常簡陋,夏天對著大太陽,別的旅客一旦看見,就會黯然失望,他卻對其情有獨鐘,他向別人吹噓說: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處,窗簾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見水上風帆上下,遠望則水空相接,一片蒼?!薄K谠浝飳懙溃骸皷|坡居士酒醉飯飽,倚于幾上,白云左繞,青江右回,重門洞開,林巒岔入?!本吧⒉灰姷檬强煽湟?,景色之美只是因為觀賞風景的人有一顆善于尋找美得心。

依然充滿情趣,寫下了悠悠然的詩句:“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此詩傳到時任宰相的政敵章惇耳里:好個蘇東坡,你的貶謫生活也太閑適滋潤了。便下令再將其貶至更為偏僻荒涼的海南儋縣。

在他居海南之第二年,當時謠傳蘇軾已死亡。在一次宴席上,一個朋友向他開玩笑說:“我當時真以為你死了。”蘇東坡說:“不錯,我死了,并且還到了陰曹地府。在陰間路上遇見了章惇,決心又還了陽?!备杏X蘇東坡就是“老小孩”,充滿童趣。這種處世態(tài)度,是我應該學習追求的方向。

林語堂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塑造了一個豐富的蘇東坡,值得一讀。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十一

一提到蘇軾,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可親、可敬的小老頭,仿佛他就是自己身邊的長輩一樣。蘇軾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有“天涯何處無芳草”的達觀,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痛楚,還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還有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

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還有他的書法,他的畫作,在當時也是無人能比。就這么一個天才級的人物卻是一生仕途坎坷,窮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樂。軾以他坦蕩的胸懷,盡情的享受人生,不懼權貴;他敢于說:“我做華堂上,不該麋鹿姿?!彼覍μ熳诱f:“我豈犬馬哉,從君求帷傘?”,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陳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殺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萬余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

仕途的不順,反而讓他的才氣顯露出來,上天將他的一扇窗緊閉,也必將把他的才氣之門流傳千古,他即使被貶官,但是他依舊會用他的精神感動世間萬物,王安石的變法原本是好的,但它沒有將整個宋朝有一個轉變,縱使蘇軾奮力反抗,遭到迫害,歷史也會還給他一個光明的春天。

周國平評價蘇軾說:“讀所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碧K軾人格中那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文自然清新,奔放靈動,豪放不羈。

同時他也把這種豪放之風吹入了詞中,大大擴寬了詞的題材。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背后,是詩人廣袤千里的豁達胸襟。人生之中難免會有些風風雨雨,當他遇到暗礁時,早已用闊達的胸襟將其粉碎,好一個曠古奇才。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十二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評價了,至于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于學術,讀起來如同面對戴著瓶底厚眼鏡的老學究,壓抑之余,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啟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很是自愧于學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于盡的沖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才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么點英雄惜英雄的心情為子瞻作傳吧。托了老外的福,這書里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著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起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為這片土地上的農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責任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后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卻不知這份曠達只用以面對他自己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著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于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tài)。你啊,滿肚子不合時宜。侍妾朝云竟是這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但我想,這句玩笑話必是含淚說的吧。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十三

林語堂先生的小品漫筆看過一些,列傳卻是第一次拜讀,看了之后,才后知后覺的發(fā)現林語堂寫列傳也是精彩十分,拿起便不忍釋卷。難怪這本書能被成為四大列傳之一。

這本書記載了蘇東坡崎嶇的終身,從名聲大噪到幾經放逐,直至。材料具體,言語生動這些長處自不必說,最讓我感動的是林語堂對蘇軾這個人物傾瀉的汗水,在書中的每句話里簡直都能感觸到,林語堂就像一個忠誠的“粉絲”,跨過千年韶光,去尋覓偶像魂靈中亮光的動聽之處。其實前史哪里有或許百分百復原,林語堂對蘇東坡毫不小氣的溢美之詞,也被有些人點評不行客觀。而我卻以為,正因如此,林語堂所刻畫的蘇東坡,才顯得分外有血有肉,才分外讓人喜歡與嘆服。他的才調,他的磊落,他的仁心,他的志向,他靈通的才智,傳奇的人生,并不會由于年月的消逝而減損半分,反而引得后世知音的共識。

林語堂先生當然也是知音之一,他不由得拿起筆,把他的感悟寫下。書中說:“創(chuàng)作之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時間短的文學風氣所吞沒,乃至歷久而彌新,必定具有一種咱們稱之為發(fā)乎內心的‘真純’?!倍捎谔K東坡品格中那“真純”的一部分,體現在其文章與業(yè)績中,才得以傳得千古美名。我想,打動了林語堂先生的,也正是那份“真純”。

林語堂先生行文灑脫天然,嬉笑怒罵之間,總能在片言只語中顯示人生的才智。然而生逢濁世的他,也有許多無法,想必在蘇軾身上,他看到了一種歷經劫難仍然可貴的純潔與高雅,這也正是他神往與尋求的人生境地。在《林語堂散文》中,他就曾說道:““火熱大方的心境應該由一種哲學加以保證,避免受人生的環(huán)境所糟蹋,由于人生是最嚴格的?;馃岬男木呈侨狈Ψ笱墉h(huán)境的,熱心有必要和智與勇結合起來,一個徹底了解人生的人是一直英勇的。無論如何,智假如不能生勇,便無價值。智阻止了咱們的愚笨的野心,把咱們由這個國際的時尚的騙子—無論是思維的騙子仍是人生的騙子—中解放出來,是咱們得到勇氣”。熱心加上才智,才干發(fā)生直面人生的勇氣,這種勇氣絕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一種豁達灑脫的大才智。

在林語堂心中,蘇軾正是一位這樣的勇者,在千年之后仍然用不滅的品格魅力照亮人們的心靈。感謝林語堂先生,讓更多的讀者,也有幸,做一回蘇軾這位傳奇文人的知音。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十四

世間的一切,都不過是一場相遇。冷遇見了暖,就形成了雨;春遇見了秋,便有了歲月;太陽遇見月亮,變生成了星辰;天空遇見大地,就有了永恒。世上的每一場相知,都從相遇開始。世上的每一段傾心,都因相遇而沉醉。

然而大千世界,何其紛繁復雜。在追逐名利之中,人們的心與心逐漸遠離,只剩下一個模糊的背影。你想去觸及,卻只是一片虛無。人情世故之中,所有的相遇都變得平淡。你想追尋的人與事,卻只能含著淚擦肩而過。即使身處熱鬧的街市,面對這車水馬龍的人群,一次不經意的回眸,也得不到一刻眼神的交接。孤獨,是一個人的,也是一群人的,就這樣無聲地進行一個人的戰(zhàn)爭。想要去掙脫,卻只能茫然對視。

茫茫人海中,我只想去遇人生中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于是,我決定攜著背包,帶著幾分期許,去尋一場傾心的相遇。

以文字為房,以標點為窗,我找到了一片心靈的棲息地。打開時空的按鈕,開啟一段時空之旅。偶遇一位沉睡的靈魂,聽他訴說千年的情思,聽他吟唱千年的詞調。這里是詩情的天地,記錄著輝煌的歷史傳奇,譜寫了璀璨的光的篇章。殊不知,這段文字的背后,有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深情。我遇見了他們的故事,從此,點亮了我的人生。

以歲月為筆,以相思為墨。字字皆情,句句皆心血?!皟删淙甑茫灰麟p淚流”,一字一句的斟酌,讓這片文字的世界充滿著深情,春風卷來大地的芳香,打開心靈塵封已久的窗戶。流水沖刷歲月的痕,洗滌人們心中的孤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切都是那么寧靜溫和,一切都被賦予新的生命。這里的靈魂因千年的沉淀而變得清純,或深邃,或豪邁,或深情,承載在屬于他們的故事中。原一個人獨自走到流水的盡頭,只靜靜地坐著,看天邊的云彩冉冉升起。

還記得千年前的潯陽江畔?那一夜,只留下動聽的琵琶聲和淚水沉入水底,重溫那段故事,我仿佛遇見了當年淚濕青衫的江州司馬。那雙深邃的眼睛就好像能洞察周圍的一切,看破了歲月的流離,一頭飄逸的秀發(fā)交織著修長的衣袂在風中凌亂。他在側身傾聽,讓靈魂行走在琵琶撥動著的琴弦上手指和著音律輕輕拍動。他聽得入神,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殊不知,淚水早已濕透青衫。我多想扯破千年便是時光的束縛。為他拭去眼角的熒光。可是我不能,只靜靜地看著彷徨的白司馬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他想借酒醉去逃避,卻不料醉不成歡慘將別。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太重,烈酒也無法朦朧。悅耳的琵琶聲在詩人的心頭響起,在詩中隱沒,牽動著司馬難酬的壯志??粗娙烁吲e著酒杯,卻始終放不下。何不一飲而盡?任爾東西南北風。樂聲漸去,只留下詩人獨自一人的感傷。那一夜,一花,一酒,一詩,陪著醉倒在江邊的白司馬,足以。酒不醉人人自醉,醉來的第二天,他會選擇去忘記一切,只記得別離時的茫茫江浸月。

從潯陽岸邊走過,邂逅詩人沉睡千年的靈魂。我是多么幸運,能遇見一段傾心的美好。只想輕輕的哼唱著《霓裳羽衣曲》,騎著白馬,滴噠滴噠的走過盛唐的別樣繁華,或許下一秒,又能遇見一段。

偶遇一段美好,勝過一場虛偽的追逐。只愿沉醉在詩情的天地,站在詞語的留白中,與文字謀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慢慢地跟著詩人的腳步,徜徉在這片文字的海洋,有詩路過的地方,滿山的清流便開始吟詠唱和,輕輕地揮一揮手,便是詩人繁雜交織在一起的情思,那些永遠無法解開的秘密。詩人一伸手,便是滿把新詩,詩太多了,詩人開始隨手拋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經典。

我躺在云端,遇見一首詩,遇見詩中的人與事,遇見一位橫臥在歲月的靈魂……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十五

“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位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也許這些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這也是他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來源一種精神,那這種精神又是什么呢?用蘇東坡自己的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是啊,在蘇東坡的眼里,天底下都是好人。這是何等的胸襟,難怪他快快活活,無憂無慮,旋風般的活過一輩子。我們透過書本的墨跡,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一位知識淵博的長者,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哦,我似乎找到了蘇東坡快樂的原由。

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他曠古無今的文學造詣,敢做敢為的正直作風,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造就了一個浩然不朽的偉大生命。

讀完《蘇東坡傳》,感觸頗深:命運與造化我無法掌控,也求不得,那就笑由它去吧。我的心情,自己卻可以做主!人活著,就開心快樂吧!

原來既已聽聞蘇東坡大名,如雷貫耳,萬分佩服,尤其他那一闕《大江東去》、一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及其余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等等等等,不盡于牘,皆令我為之折服而贊不絕口。他為北宋豪放派詞人乃是當之無愧,開創(chuàng)出宋詞另一番天地。

閱畢此書,方知東坡其余的光輝點如天際之星,亦熠熠閃光,如愛民、敬友、忠妻,不一而足,他在杭州任太守期間,曾數次不厭其煩上書朝廷“莫專以救濟百姓為法,而要未雨綢繆的做好防饑備饉工作”(見第二十二章)。蘇軾畢生朋友滿天下,且?guī)缀醺餍懈鳂I(yè)皆有:道士、僧人、朝廷命官、邊城微吏、平民百姓、青樓妓女、書法家畫家、詩人詞人,舉之不盡,列之不窮,就連后來他的敵人章chun(豎心旁加“享”),東坡也不計前嫌的寬容他的罪行(見第二十八章),至于其元配夫人王弗,蘇軾在她早年亡故后,作了流放百世、膾炙人口的《江城子》,其后娶王閨之以續(xù)弦,夫婦兩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一直到后來還是在王閨之的大力操辦下蘇東坡從納了后來一直追隨他至死的小妾朝云。

可見三個女人對蘇東坡一生都是極其重要的。當然,還有一個女人——元佑年間的太后,在其攝政期間(1085.3~1093.8)極力支持蘇軾,擢其高官,使蘇軾得以大力宣揚其政治思想。然太后逝世后,他失勢極慘,被四處流放,甚至到過海南,最后遇赦勉強才回到中原,死于常州。

無疑的,蘇軾的一生是光輝璀璨的,他的人生旅程和他的詩作書畫一樣是值得我們后人細細體味的。無論是作為一名大宋帝國的臣子,還是一位舉世聞名的才子,他都當之無愧的在華夏大地的群英中占據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林語堂這本書盡管融入了他自己對于蘇東坡的看法,但我想,正如他的那句“思想的快樂才是萬古不朽的“正是我們對于蘇東坡這位千年才子的貼切概括。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在宦??芍^三起二落??贾羞M士那年,在入榜的388人中名列第二,而且是因為主考官歐陽修的誤會(以為這么精彩的答卷出自他的朋友曾鞏)和避嫌,否則當列榜首。蘇軾在擔任鳳翔推官三年后依例解職,英宗本欲破格拔擢為翰林,為宰相韓琦所阻,韓琦倒不是不喜歡蘇軾,只是認為年輕人應該多一些歷練。而英宗更是早就把蘇軾視為未來宰相的人選。至少從一0五七年到一0七九年這段時間蘇軾的仕途還算是一帆風順的。

一0七九年蘇軾受了四個月的牢獄之災,史稱“烏臺詩案”。表面上是文字獄,彈劾他的官員在他的文章詩詞中找出大逆不道的語句,加以指控。更深層的原因是蘇軾加入了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反對王安石的新政。而蘇軾作為文壇新星,其影響力日增,因此要加以鎮(zhèn)壓。因與蘇軾通信或為他出版詩集,很多人受到牽連,包括預駙馬王詵。在黃州期間,蘇軾在一片東坡上耕田務農,從此自號“東坡居士”,他的四篇公認的最佳作品也在此時問世,即:《赤壁懷古》、前后赤壁賦、《承天寺夜游》。

一0八五年到一0九三年這段時期是蘇東坡仕途的第二春,雖然一直擔任“省部級干部”,但不管在中央還是在地方,都是在重要部門擔任領導崗位,政績上頗有建樹,可算是官運亨通。

一0九四年開始的第二次被貶,罪魁是哲宗及新任宰相章槨(應該是豎心旁,打不出那個字)。此人雖然可算是蘇軾的故交,但絕對是王安石一派,跟司馬光、蘇軾的政治立場對立。此次風波共有830名官員受波及,史稱“元佑黨人案”。蘇軾是第一個被拿來開刀的,想來是因為他在政壇和文壇的地位都同樣的高,對手不得不重視。

一一0一年獲赦后,當時的朝野一致認為蘇軾將再度得到重用,可惜東坡遽然仙逝。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752451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