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論文集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4 23:40:15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范文(13篇)
時間:2023-11-04 23:40:15     小編:文軒

總結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學會運用修辭手法,可以讓文章更有說服力。接下來是一些寫作總結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篇一

我讀了《中國近代史》這本書的讀后感,讓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認識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緒兩位皇帝的老師。向光緒帝引薦康有為,維新變法時期支持光緒帝進行改革,后被慈禧罷黜歸家。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記》。是一部具有極高史料價值的研究清末歷史的著作。翁氏家族的藏書在學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幾年被上海圖書館(貌似)購得。

這些歷史人物,深深的記在了我的心里,他們的好,我都記住了。

我要像李鴻章那樣,為中國的未來做奉獻,書上說:

李鴻章拜謁格蘭特將軍陵時,更折服了美國人,他們是這樣描述的:……他站直了身體,用極其悲傷的聲音低吟道:“別了?!彼乃季w回到了17年前與格蘭特將軍會面時的場面,當時他們相談融洽,因為他與將軍一樣都曾經為了拯救祖國而久歷沙場?!铠櫿略诿绹艿降慕哟囊?guī)格、禮遇和受歡迎的程度,是后來訪過美的中國領導人如鄧小平等人無一能望其項背的。而李鴻章對美國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國人的好感,終于在后來八國聯軍事件的談判中得到了回報。

這本書對我的收益非凡,從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時期的歷史故事。

清王朝在我以前的看法中,是一個自甘墮落的王朝,然而事實上,它卻有過自強的掙扎。

七下歷史中,我們有提到過它“閉關鎖國”“一口通商”,說這是自給自足式的小農經濟形成國人腦中“天朝無所不有”這種錯覺帶來的產物。的確,清王朝是太自負了。被打之后我們才失掉了自信。此時只有民族的復興才是通往強國之路。

我們去學習西方先進的軍器,派一批又一批的留學生去西洋,在國內所建造的有工業(yè)化痕跡的制造廠商,建立多所“外國語學校”……其中最大的動機無外乎是國防,我們總不能一直被欺負啊!于是軍事建設也占比最多。自強運動的領袖們知道國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但他們近代化得不徹底(非常關鍵)。全國上下先進的東西是變多了,但這絲毫沒有動搖國人陳舊的心智和國家陳舊的政治。這就像下了極大的決心,卻一直在為“表面功夫”而努力。領袖們雖為“領袖”,進行過與外國的交涉,也出過國,但他們所了解的只停留在表面,也只允許他們停留在表面:學軍備。然而真正需根除的是舊制度、舊社會。

這就要求領袖們去深入了解外國的政治思想、理念,學到“內核”。這一點,也是孫中山先生與這些領袖的大不同之處。

當然,也不可否認他們把中國的自強向前推進了一步。

發(fā)生在清末的那若干不平等條約,不過是不得已。不得已因軍備落后而簽,不得已因內部起義(內亂)干擾而無法專心外交而簽。唯一對中國有利可尋的條約,是琦善所簽。他也正因超時人的外交觀念而認作是“漢奸”“賣國賊”。

所以,清王朝的掙扎的不徹底,使致了一個受強者凌弱的形象。我們不是不愿自強,而是不懂自強。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篇二

這套灰不溜秋的書,分上下冊當然,我看的是后浪出版社的。

作者寫下了1600-間,中國從泱泱大國淪為半殖民地,走向滅國的邊緣,而今,又回到泛泛之輩,里的重大事件。全書1083頁,以一個外國人的.視野來看中國發(fā)生的一切。作者睿智,客觀,邏輯的思維,笑看過去,儼然一本通鑒。

常拿凹面鏡看自己,顯得自己巨牛無比。拿凸面鏡看別人,大象在眼里也成了螞蟻。我只想找面平面鏡,還原真實的自我。

一部中國近代史,一部近代中國人們的苦難血淚史。書的內容國人都清楚。西方人邏輯的思維用在分析中國的事有些不妥,你站在一個邊境線外,通過一些材料,作邏輯推導,得出結論。然而,我們是醬缸文化,對邏輯免疫。

在神氣的國度里,發(fā)生神氣的事。神氣,神氣,再神氣!這才是行文之道。

更多精彩讀后感推薦:

《亡魂鳥》讀后感。

《網絡戰(zhàn)爭》讀后感。

《萬物生光輝》讀后感。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篇三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止于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于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逐漸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銷售鴉片.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軍侵華,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fā)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zhàn)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zhàn);有單獨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zhàn)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蕩,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魏源等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后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占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兇.雖然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zhàn)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與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奕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并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占領了北京。并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奕欣為首。發(fā)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并且有所發(fā)展。1883—1885年,中法戰(zhàn)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zhèn)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fā)動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fā)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huán)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5月爆發(fā)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fā)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guī)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途因有法國特務監(jiān)視,轉入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繼續(xù)舉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后,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fā)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zhàn)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zhàn),終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zhàn)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zhàn)。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fā)動內戰(zhàn)。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zhàn)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標志著著近代史開始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884中法戰(zhàn)爭

1895甲午中日戰(zhàn)爭

1898維新變法

1901八國聯軍侵華

1905同盟會成立、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1915新文化運動

1919五四運動

1921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4國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開始北伐

1937—1945抗日戰(zhàn)爭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現代史開始。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篇四

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在80多年的時間里,它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tài)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和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方向,在世界上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有力的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是指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勝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這是歷史和人民做出的鄭重的正確的選擇。

通過系統的學習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好好學習的決心,我要為中國的崛起作出自己的貢獻,哪怕只有一點也可以。除此之外,我也更加堅定了加入黨的決心,要成為為社會,為社會主義作出自己一份貢獻的人!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及其光榮、偉大和艱巨的事業(yè)。我們要增強憂患意思,居安思危,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充分估計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和風險,進一步抓住和用好我國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業(yè)績,切實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建設事業(yè)全面的推向前進。

作為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各條戰(zhàn)線的生力軍,我們大學生一定要牢記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繼承先輩們的優(yōu)良傳統,自覺的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在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設成為中等發(fā)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使命。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歷史的經驗昭示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的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二不懈努力、艱苦奮斗,中國人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篇五

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的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國主義的侵華史,是一部反動政府的投降賣國史,但同時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奮斗史!

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清王朝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占著絕對優(yōu)勢,清朝封建統治日趨腐朽,無力抵抗外來侵略,為資本主義入侵供給了機會。

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西方列強用武力迫使腐敗的清政府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經過《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侵奪中國主權和巨額財富,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財政、文教、國防等大權,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清政府封建落后,始則盲目自大、閉關自守,到外國資本主義打進來后只經過短暫對抗,當明白外國侵略者并不想推翻大清政權,而是要通商貿易和掠奪財富,便開始屈膝投降,出賣民族利益,把鎮(zhèn)壓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敵視人民的丑惡嘴臉。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相互勾結,共同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中法戰(zhàn)爭期間,中國在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的情景下,清政府竟與法國侵略者簽訂出賣主權的不平等條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清政府實行妥協投降路線,壓制人民的反侵略斗爭,致使戰(zhàn)爭全面失敗。八國聯軍侵華,以慈禧為首的清朝權貴逃亡西安。戰(zhàn)爭結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恥為何物的一副丑惡奴才嘴臉。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各自在不一樣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割據一方,混戰(zhàn)不已,北洋軍閥政府走馬燈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見,腐敗無能、軟弱透頂、閉關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的根源。

雖然清政府極端愚昧腐朽,可是,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停止過斗爭,從反帝到反封建,廣大人民群眾一向是主力軍。無數次大大小小抗擊外國侵略者英勇悲壯的斗爭,如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反對八國聯軍侵略的義和團運動、以救亡圖存為號召的戊戌維新、打倒"洋人朝廷"的辛亥革命、反對賣國獨裁的北洋軍閥的斗爭、要求民主與科學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抗日戰(zhàn)爭、反對北洋軍閥和蔣介石獨裁專制政府的三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等等,構成了近代中國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雄偉畫卷。

在外國資本主義侵入中國之初,人民群眾就與反動統治者走著完全相反的道路。當封建統治者軟弱妥協時,人民群眾擔負起了保家衛(wèi)國、捍衛(wèi)民族利益的神圣任務。

中國各族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英勇頑強地斗爭,以數千萬先烈的犧牲為代價,挽救了民族的存亡,避免了淪為殖民地的厄運。歷史充分證明,任何困難都難不倒中國人民!中國人民是最偉大的人民!中華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篇六

讀完這本書,我大概了解了: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百余年時間里,在中國的土地上,經歷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壓迫和反壓迫的歷史事件,它們如實地記載了外國列強和本國封建統治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實地記載了革命和進步力量與反動勢力的殊死較量;如實地記載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終勝利的輝煌歷史。

1840年,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zhàn)爭為標志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

這是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

中國近代史是災難深重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zhàn)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這些條約給中國人帶來了野蠻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華戰(zhàn)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勿忘過去,面向未來!用我們的勤勉與奮斗去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未來!

這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

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fā)的。

歷史已經證明也永遠昭示,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勇于探索和進取的人民,中國必將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勿忘過去,面向未來!我們要繼承并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使中國永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篇七

(1)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讠斤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

(2)口號和創(chuàng)辦的主要企業(yè):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chuàng)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yè)。有李鴻章創(chuàng)辦的江南制造總局,左宗棠在福州創(chuàng)辦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為口號,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如湖北織布官局、漢陽鐵廠、李鴻章創(chuàng)辦的輪船招商局等。

(3)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yè)企業(yè),在客觀上促進了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4)船政學堂的內容要結合鄉(xiāng)土歷史。

2.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北: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p35:1895年春,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應試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史稱“公車上書”,維新變法運動就此拉開了序幕。

p37:18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這一年是農歷戊戌年,又稱“戊戌變法”。

3.武昌起義。

北p41:1910月10日晚,武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和士兵打響起義的第一槍。占領武昌城,取得首義勝利。

p42:此后,僅一個多月時間,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形成了席卷全國的革命浪潮。

4.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

北p40: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旗幟。

p43:1911年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南京臨時政府期間,孫中山發(fā)布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的法令,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5.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北p43:辛亥革命勝利意義:清朝的統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潰,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終于結束。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北p45:在陳獨秀的率先倡導下,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知識分子,以《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發(fā)起新文化運動。

p46:新文化運動激發(fā)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篇八

(3)增設了海南經濟特區(qū);。

(4)設立上海浦東開發(fā)區(qū)。浦東開發(fā)區(qū)已發(fā)展成為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

(5)形成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篇九

這是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

中國近代史是災難深重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zhàn)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這些條約給中國人帶來了野蠻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華戰(zhàn)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勿忘過去,面向未來!用我們的勤勉與奮斗去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未來!

這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

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fā)的。

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盡管有一些民族敗類,但是清政府和廣大愛國官兵也進行了一些英勇的戰(zhàn)斗,涌現出像林則徐、鄧廷楨、裕謙、海齡、關天培、陳化成等大批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也出現了前仆后繼抗爭的壯烈場面;在中法戰(zhàn)爭中,馮子材無所畏懼,領導取得了鎮(zhèn)南關大捷,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威鎮(zhèn)敵膽,愛國海軍在馬尾海戰(zhàn)中表現出了臨危不懼、英勇戰(zhàn)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左寶貴、鄧士昌、林永升、劉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職,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各地民眾自發(fā)抗日,都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愛國抗爭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群眾從未放棄斗爭,帝國主義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fā)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出現了大量的反洋教斗爭。

在中國近代史上,還有兩次大規(guī)模農民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以沉重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在打擊中國封建統治的同時,還承擔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國殖民化的企圖。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19爆發(fā)的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是一次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群眾為捍衛(wèi)民族獨立而展開的反帝愛國運動。雖然它失敗了,但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使帝國主義認識到中華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維護國家主權,19爆發(fā)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

這是中國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國的特殊時期,中國的根本任務是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促進經濟發(fā)展,實現政治進步。在為了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在伴隨中國艱難的近代化歷程中,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運動,又有新生階級代表,既有地方大員,又有思想精英。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篇十

剛剛開始上《中國近現代史》課時,我心里充滿了疑惑:這段歷史我們初中學過兩遍,高中學過一遍,此刻來到了大學,怎樣還要學啊而且資料都是雷同的,都是從鴉片戰(zhàn)爭講到至今,沒什么翻新嘛!

雖然嘴上沒說,但心里卻覺得學校如此的安排純粹是剩余。老師好象看出了我們的心思,他說:“別看你們歷史學過好幾遍,但我此刻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當中不必須有人能回答得上來。鴉片戰(zhàn)爭是哪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發(fā)的這些問題算是簡單的吧。誰能告訴我”不出所料,聽到這個問題后,全班同學都做低頭苦思冥想狀,半天都給不出回答。

老師的這個問題讓我意識到,雖然我們學的次數不少,但都沒怎樣用心。就算有些時候很用心,但等應付過考試后,就棄置不管了。此刻腦子里的歷史事件已所剩無幾,跟當初沒學過的一樣。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也沒有好處。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學校安排我們再學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們記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們身上就是:不求上進就會被淘汰!

這次學習,我暗下決心,必須要好好學!多了解些中國近現代史,做個合格的炎黃子孫。

讀完這本書,我大概了解了: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百余年時間里,在中國的土地上,經歷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壓迫和反壓迫的歷史事件,它們如實地記載了外國列強和本國封建統治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實地記載了革命和進步力量與反動勢力的殊死較量;如實地記載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終勝利的輝煌歷史。

1840年,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zhàn)爭為標志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

這是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

中國近代史是災難深重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zhàn)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這些條約給中國人帶來了野蠻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華戰(zhàn)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勿忘過去,面向未來!用我們的勤勉與奮斗去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未來!

這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

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fā)的。

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盡管有一些民族敗類,但是清政府和廣大愛國官兵也進行了一些英勇的戰(zhàn)斗,涌現出像林則徐、鄧廷楨、裕謙、海齡、關天培、陳化成等大批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也出現了前仆后繼抗爭的壯烈場面;在中法戰(zhàn)爭中,馮子材無所畏懼,領導取得了鎮(zhèn)南關大捷,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威鎮(zhèn)敵膽,愛國海軍在馬尾海戰(zhàn)中表現出了臨危不懼、英勇戰(zhàn)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左寶貴、鄧士昌、林永升、劉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職,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各地民眾自發(fā)抗日,都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愛國抗爭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群眾從未放下斗爭,帝國主義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fā)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出現了超多的反洋教斗爭。

在中國近代史上,還有兩次大規(guī)模農民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以沉重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在打擊中國封建統治的同時,還承擔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國殖民化的企圖。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19爆發(fā)的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是一次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群眾為捍衛(wèi)民族獨立而展開的反帝愛國運動。雖然它失敗了,但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使帝國主義認識到中華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維護國家主權,19爆發(fā)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

這是中國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國的特殊時期,中國的根本任務是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促進經濟發(fā)展,實現政治進步。在為了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在伴隨中國艱難的近代化歷程中,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運動,又有新生階級代表,既有地方大員,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先進的中國人初步認識到西方的現代化,以林則徐、魏源等人以經世務實的態(tài)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承認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辱之道,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在歷經浩劫后,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一批務實且有政治經驗的權力重臣,開始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在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前提下,倡導富國強兵運動,創(chuàng)辦軍事、民用工業(yè),籌劃海軍,設立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盡管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但是洋務運動在必須程度上促進了中華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加劇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甲午戰(zhàn)爭后又興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可最終還是失敗了。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不能救中國。此后,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經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和革命斗爭,最后在19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使中國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1919年中華民族又爆發(fā)了愛國的五四運動,以后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中國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確方向,最后在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領土、主權完整,并不斷開創(chuàng)---建設的新局面。

歷史已經證明也永遠昭示,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勇于探索和進取的人民,中國必將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勿忘過去,面向未來!我們要繼承并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使中國永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篇十一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精英教育發(fā)展成為全人發(fā)展的大眾化教育。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yè)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的特點。

2.從注重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的科學主義傾向轉為更加注重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注重科學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強調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yǎng)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

3.從重視傳授知識為主到重視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過去那種重知識輕能力的做法帶來的弊端越來越為人門所認識到,在新的課改中就強調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勇于反思并作出獨立、獨特的判斷。鼓勵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

4.從讓學生掌握知識到留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我們是系統的學系統的忘”。學完就忘,這是不止一人告訴我的尷尬事??上驳氖牵乱惠喌恼n程改革特別關注這個問題,要求課程的內容、教材的選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的評價等都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培養(yǎng),有利于他們的終身學習。

5.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

“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二.教學方法和觀念的改變

1.有“傳授型”向“導向型”的轉換

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5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著老師的上課、復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后,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范和協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將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讓他們改變“學歷史只要背就行”的觀念。

2.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寓“學法指導”于教學過程之中

歷史課本中有許多現成的結論,如“……的歷史意義”“對……的評價”等,學生有的并不贊同,有的不明所然。這就要求教師將得出結論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盡量的暴露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分析、討論中來,引導他們主動發(fā)現和探究知識。

3.利用課本中的活動課和學習與探究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歷史課的研究性學習。

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的學習與探究的內容和4節(jié)活動課,這些內容不注重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要達到理想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工夫了。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篇十二

今年,我參加了河北省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通過這么長時間的學習,對于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貼近學生生活、如何更好的利用開發(fā)課堂資源,有了更深的理解,對于以后的教學將會有更大的幫助。下面將就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做一下總結。

(一)備課中的問題

我認為,高質量的“一次備課”是“二次備課”、“集體備課”編寫“導學案”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有效的“一次備課”,后面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無效的。

(二)作業(yè)中的問題

1.批改目的不明。2.重學輕練。3.要求寬松。4.追求結果,放棄過程。

(三)批改中的問題

1.缺少思考。2.機械呆板。3.目標偏移。

(四)展示中的問題

1.展示的內容缺少選擇性。“導學案”中的內容一般可以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數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數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個別不理解的。展示應該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數同學都有教訓值得吸取,有規(guī)律方法值得總結的題目拿出來展示,才能達到效益的最大化。

2.展示代表的選擇沒有針對性。參加展示的學生理應是代表了某題的某種錯誤類型的一個或幾個學生,這種展示才對具有同類錯誤的學生具有教學作用。但是由于同樣的原因,教師“兩眼漆黑”,只好課上各小組組長指定代表進行課堂展示。組長盲目指定的結果,就有可能會出現該生展示的內容100%的正確,做錯的學生不能從中吸取教訓;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個或幾個學生做錯該題,讓參與展示的多數學生浪費時間。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篇十三

【考試說明】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1.林則徐虎門銷煙(聯系鄉(xiāng)土歷史)

北:p3:1839年6月,林則徐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收繳的全部鴉片。

2.鴉片戰(zhàn)爭開始的時間、結果

北:p4: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中國廣東海面,鴉片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

p5:1842年8月,英國用武力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

3.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識圖:“焚燒后的圓明園”。北:p8:1860年,英法侵略者闖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瘋狂劫掠園中珍寶。洗劫過后,侵略者又放火燒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

北:p10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俄國采取先武力強占中國領土,然后強迫清政府簽訂條約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

5.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基本史實(結合鄉(xiāng)土歷史)

p12:左宗棠收復新疆。根據左宗棠的建議,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設立行省。

6.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鄧世昌的主要事跡

北p16: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黃海海戰(zhàn)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護旗艦,壯烈犧牲。

7.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

北p22:19,俄、英、美、日、德、法、意、奧八個國家的侵略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向北京進犯。于1900年8月中旬攻入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199月,清政府全權大臣李鴻章與俄、英、美等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8.簡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北p5:條約主要內容: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影響:《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被卷進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

9.簡述《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說明《馬關條約》與中華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

北p18:條約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

影響:《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10.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辛丑條約》對中華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北p22:條約規(guī)定:(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3)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4)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影響:通過《辛丑條約》,西方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考試說明】近代化的起步

(1)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讠斤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

(2)口號和創(chuàng)辦的主要企業(yè):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chuàng)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yè)。有李鴻章創(chuàng)辦的江南制造總局,左宗棠在福州創(chuàng)辦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為口號,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如湖北織布官局、漢陽鐵廠、李鴻章創(chuàng)辦的輪船招商局等。

(3)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yè)企業(yè),在客觀上促進了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4)船政學堂的內容要結合鄉(xiāng)土歷史。

2.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北: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p35:1895年春,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應試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史稱“公車上書”,維新變法運動就此拉開了序幕。

p37: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這一年是農歷戊戌年,又稱“戊戌變法”。

政治

經濟

軍事

教育

影響

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創(chuàng)辦報刊,開放言論

發(fā)展農工商業(yè)

訓練新式陸海軍

開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今后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

戊戌維新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3.武昌起義。

北p41: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和士兵打響起義的第一槍。占領武昌城,取得首義勝利。

p42:此后,僅一個多月時間,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形成了席卷全國的革命浪潮。

4.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

北p40: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旗幟。

p43:1911年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南京臨時政府期間,孫中山發(fā)布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的法令,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5.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北p43:辛亥革命勝利意義:清朝的統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潰,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終于結束。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北p45:在陳獨秀的率先倡導下,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知識分子,以《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發(fā)起新文化運動。

p46:新文化運動激發(fā)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

【考試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1.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五四精神

北p63:19初,法、英、美等國召開巴黎和會……會議竟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侵占的一切權益轉給日本。消息傳來,舉國震驚,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

p63:5月4日,北京十余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到天安門廣場和東交民巷外國使館區(qū)舉行集會、游行等抗議活動。“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聲響徹云霄。6月5日,上海工人舉行罷工,聲援學生運動。反帝愛國運動的重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斗爭的主力逐漸由學生轉向工人。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p65: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中共“一大”召開的史實。

北p66:19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這次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

3.南昌起義。

北p75: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p76:南昌起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

北p76—77:毛澤東創(chuàng)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

5.紅軍長征;長征精神

結合地圖(北p79)、詩歌(北p78)了解長征,知道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甘肅會師,可根據自己體會,認識長征精神。

北: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p77—79:1934年10月,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zhàn)略轉移。1935年1月,紅軍占領遵義。中共中央在這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以后,紅軍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zhèn)。1936年10月紅軍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qū)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p79:意義: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

p80: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考試說明】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

1.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zhàn)

共同點: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zhàn)。

2.七七事變的史實,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從此開始

3.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

北p93: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

p94在占領南京后的六周內,屠殺手無寸鐵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達30萬人以上。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罪行之一。

北p91: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向中國駐軍發(fā)動突然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zhàn)爭從此爆發(fā)。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4.中國軍隊血戰(zhàn)臺兒莊和百團大戰(zhàn)的史實

北p97:1938年春,在李宗仁指揮下,中國軍隊在臺兒莊大敗日軍,消滅日軍一萬多人,臺兒莊戰(zhàn)役是抗戰(zhàn)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

p98—99:1940年,在彭德懷等指揮下,百團大戰(zhàn)給敵人以沉重打擊。百團大戰(zhàn)是抗戰(zhàn)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役。

5.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時間

北p104: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

6.西安事變的史實;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作用

北:p88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實行“兵諫”,扣押蔣介石,并向全國發(fā)表通電,提出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主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p89: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它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了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考試說明】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

1.重慶談判的史實

北p112: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蔣介石發(fā)動fangong內戰(zhàn)的方針已經確定。

p113: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zhàn)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10月10日,國民黨被迫同中國共產黨正式簽署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也就是著名的《雙十協定》。

2.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北p120: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

3.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和渡江戰(zhàn)役

北p123: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是人民解放戰(zhàn)爭中最激動人心的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

p124:遼沈戰(zhàn)役后,解放東北全境。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第一次取得了數量上的優(yōu)勢。

p126: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qū)獲得解放,我解放軍渡江作戰(zhàn)奠定了基礎。

p127:平津戰(zhàn)役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1949年4月解放軍分三路強渡長江。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延續(xù)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考試說明】經濟和社會生活

1.張謇興辦的實業(yè)

北p32:狀元實業(yè)家張謇抱著實業(yè)救國的志向,回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他興辦實業(yè)的歷程,成為中華民族工業(yè)曲折發(fā)展的一個縮影。

2.民國以來剪發(fā)辮、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北p55:剪去辮子做中華民國新國民。

p56:革除“大人”“老爺”等前清官場的稱呼,規(guī)定民國政府的職員相互之間一律改稱職務。同時規(guī)定,民間普通稱呼改為“先生”或“君”。清末民初西服成為男士在正式場合首選的服裝。中山裝是這一時期最具特色的服裝。

【考試說明】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1.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

北p33:詹天佑擔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這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修筑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p100:侯德榜發(fā)明聯合制堿法,為抗戰(zhàn)時期的民族工業(yè)作做出了貢獻,他發(fā)明的制堿工藝被化工界命名為“侯氏制堿法”,從此中國的制堿化學工業(yè)躍居世界前列。

2.魏源、嚴復等的主要思想

北p5:鴉片戰(zhàn)爭后,一些愛國知識分子受到清朝戰(zhàn)敗求和的刺激,開始睜眼看世界,尋求革新救國的方法。魏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p6:魏源編著的《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夷之長技有三:一戰(zhàn)艦,二火器,三養(yǎng)兵練兵之法。”——《海國圖志》

p36:嚴復譯述《天演論》,認為中國只有實行變法維新,才能“自強保種”。嚴復以西學理論鼓吹變法,他是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

3.京師大學堂的開辦和近代新式教育發(fā)端的主要史實

北p50:維新變法期間,設立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的開辦,對中國近代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科舉制度的廢除

北p51:19,清政府宣布廢止科舉考試。

5.魯迅、聶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北p47:魯迅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文學家,發(fā)表短篇小說《狂人日記》。

p87:人民音樂家聶耳代表作品是《義勇軍進行曲》

p99:冼星海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758930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