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課程教案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6 13:37:19
春曉課程教案范文(20篇)
時間:2023-11-06 13:37:19     小編:筆舞

教案是一種詳細的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思維。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好的教案范例,可以看看以下的參考資料。

春曉課程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曉、眠、啼”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1.談話解題:同學們,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去觀察自然景物的變化,你們都觀察了嗎?能把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一說嗎?(同學自由發(fā)言)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把你們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出來的話,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詩人就是這么做的。他的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首詩就是《春曉》。(板書課題)

你們知道題目的意思嗎?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剛亮的時候。

2.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長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學習方法: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教師出示生詞卡片,檢查字詞讀音。

3.指名朗讀,正音。

1.放課件,整體感受詩的意境。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詩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覺中天已經亮了。醒來后聽見到處是鳥叫的聲音?;叵肫鹱蛞乖牭斤L聲和雨聲,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風雨打落了。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眠:睡眠、睡覺。

聞:聽到。

啼:叫。

1.聽課文錄音,體會讀詩的語氣和停頓。

2.指名朗讀,讀后評議。

3.教師說詩意,學生念出詩句。

4.同桌互背古詩。

5.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古詩。

小結: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jié),我們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時光,愛惜時間。

1.讀課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記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記的。

2.班內交流。

春曉課程教案篇二

1、感受黃梅戲曲調清新婉轉的特點。

2、學習用“填詞”的方式改編戲曲,并能嘗試為新詞創(chuàng)編帶有戲曲特點的動作。

3、萌發(fā)幼兒喜愛黃梅戲的情感。

1、黃梅戲《打豬草》中《對花》選段的原唱及伴奏音樂。

2、供幼兒學唱歌曲的圖譜。

3、黃梅戲《打豬草》的表演視頻。

4、幼兒已聽過黃梅戲曲調。

5、幼兒已熟悉掌握多首五言古詩。

放錄音《打豬草》選段,讓幼兒感受原曲。

1、小朋友,這是一首什么曲子?(黃梅戲)

2、黃梅戲是什么地方的劇種?(安徽)

3、這段黃梅戲的名字叫什么?(《打豬草》中的《對花》)

4、你們喜歡聽嗎?為什么覺得好聽呢?

(幼兒自由講述,引導其感受黃梅戲的特點:抒情、優(yōu)美、流暢、動聽、委婉清新、細膩等。)

1、你們想看黃梅戲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嗎?如果你發(fā)現里面有你熟悉的地方就大膽地跟著哼一哼,好嗎?(欣賞黃梅戲《打豬草》的表演視頻。)

2、恩,小朋友學得真像!現在石老師和你們一起來唱。(跟著伴奏音樂哼唱“啦” 。)

1、教師填詞范唱黃梅調《春曉》

2、學習歌詞

a、出示圖譜,師:看,石老師唱的歌詞在這呢!我們一起來把《春曉》朗誦一遍。

b、師:在唱古詩前,我還唱了一句話,你們聽出來了嗎?(學古詩,唱古詩,我們一起來,唱古詩。)最后一句唱的什么?(的兒喂呀,的兒喂呀,的兒喂呀,的兒喂呀喂尚喂。)

c、按節(jié)奏完整朗誦歌詞。

d、配上音樂朗誦歌詞。

e、男女對誦歌詞。(按紅色、藍色男女對誦)

3、配上音樂學唱黃梅調:春曉

a、現在我們來跟著音樂唱一唱吧。(幼兒跟琴慢速學唱。)

b、跟著音樂伴奏演唱。

c、師生對唱。

d、幼兒分組對唱。

b、好,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遍,一邊看一邊學,好嗎?(幼兒隨意站位,邊欣賞錄象,邊學動作。)

c、請幼兒上臺示范動作,大家學。(學動作時,念唱古詩,提醒女孩子可以用手帕做道具。)

d、有了漂亮的動作還應該有音樂配上,來!我們一起來表演。(隨音樂表演黃梅調:春曉)

1、教師演旦,幼兒演生對唱表演。

2、女小朋友演旦,男小朋友演生,自由組合表演。

今天我們把古詩《春曉》編到黃梅戲里去了,喜歡嗎?我知道你們還會很多古詩,下回我們再一起來編一編,唱一唱。

春曉課程教案篇三

教學要求:

1.學會7個生字(讀準音、認清形、記住意、寫美觀)

2.學習兩首古詩,熟讀成誦,了解詩句的大意,感受作者對春天,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用具:生字卡片、課外閱讀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春雨》唐杜甫

《春曉》唐孟浩然

1.自由認讀古詩以及生字詞;

2.指名讀古詩,指導正音;

3.齊讀生字詞,齊讀古詩。

《春雨》

好雨——

知時節(jié)——

乃——

潛——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曉》

1.重點理解:

眠——

不覺曉——

啼鳥——

知多少——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p>

四.理解詩情,讀好詩句,熟讀成誦

1.欣賞感受。聽老師介紹和古詩有關的課外資料,進一步理解詩情,練習朗讀;

2.指名誦讀,品評指導

3.齊讀(配樂)

4.背誦

1.收集2-3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讀一讀;

2.朗讀背誦《春雨》、《春曉》;

3.預習生字

第二課時

1.小組匯報收集的詩歌;

2.老師評點。

1.認讀生字,鞏固字音

2.自學生字,主動記字

3.老師重點指導:隨、曉

4.學生臨描,老師巡視

1.“春天的歌”詩歌朗誦會

2.“我愛春天”書法比賽

春曉課程教案篇四

一年級教案:春曉。

春曉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曉、眠、覺、聞、啼”這5個生字,理解字詞的意思。知道“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6。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培養(yǎng)觀察、想象的能力。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古詩、品味古詩,體會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體現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學會說和寫,課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寫下來。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并會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對詩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決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古詩的韻味及語言美。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自學生字。

2.動筆描繪春天的美景。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第一課時使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理解圖意,明確字詞的意思。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第二課時學會生字,讓學生練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這篇講讀課文是一首古詩。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幾只鳥站在開滿桃花的枝頭上,春燕和鳥在空中飛翔,正是詩的意境。

這首唐詩有四行兩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第一句講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窗外傳來了一片婉轉悅耳的鳥叫聲,這是通過所聞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講朦朧中想起昨天夜里聽見刮風下雨的聲音,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這是通過所想來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的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解題:

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而春天的早晨則是一天當中最寶貴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麗景色,板書3.春曉(齊讀)。

(二)看圖,了解圖意:

1.啟發(fā)想象:從圖上看這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時間的美景?圖畫中都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春天,桃花開了,幾只鳥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處是被風雨打落的花瓣。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有順序地敘述圖意。

過渡語:作者是怎樣描繪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介紹作者。

1.借助拼音,讀熟古詩

“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6”。

2.教師范讀古詩。

3.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學習古詩、理解內容。

1.解題:從圖上看作者描繪的是什么時間的景色?

春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本課指早晨。春曉,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樣的?(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小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1)仔細讀,小組討論你能讀懂哪些詞的意思?哪些沒讀懂,大家一起商量。

(2)重點體會:

眠:睡眠,睡覺。

不覺曉:曉,天亮。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3)試著說第一句話的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覺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

(4)早晨醒來,作者聽見了什么?看見了誰?結合掛圖齊讀“處處聞啼鳥”。

體會:處處:到處。

聞:聽到。

啼鳥:鳥叫。

想一想,鳥的叫聲是什么樣的?

(5)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第二小句話的意思:“早晨醒來,聽到外面到處是悅耳動聽的鳥叫聲?!?/p>

過渡語:春天的景色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齊讀后兩句)

4.學習后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出示掛圖,觀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2)試著說說“夜來風雨聲”這句話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風,又下雨。

過渡語:經過了風吹雨打,花兒怎樣呢?結合圖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3)“花落知多少”: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把這兩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

5.自由讀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練習背誦和默寫:

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六)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擴展: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們一定要珍惜春光,愛惜時間。

(七)布置作業(yè):背誦、默寫課文

(八)板書設計:

3 春曉:春天的早晨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背誦,默寫古詩。

(二)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在了解字義的基礎上分析字形:

1.重點指導:

曉:從日不從目,日出而曉。與燒比較字形,右上沒有一點。

眠:目字旁,閉目則眠。

聞:與問比較字形,課文中是“聽到”,現在的意思是用鼻子嗅氣味。

2.請學生說說字義。

(三)練筆:

1.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春曉,看到作者把景色描繪得這么美麗生動,你們想不想寫一寫呢?那么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美景。

2.出示掛圖(畫面是春景),再聽聽音樂,想象春天是什么樣的,小組互相說一說,然后寫下來。

3.師生共同點評。

(四)布置作業(yè):抄寫字詞。

春曉課程教案篇五

2. 初步學習按古詩節(jié)律吟誦.

畫有古詩中景象的圖片一幅,多媒體教學課件。

1. 小朋友有沒有記得《清明》這首詩中所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啊?(春天)

2. 對了,春天到了,那你們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出去游玩的時候,發(fā)現春天帶來的變化呢?(幼兒自由回答)

2. 地上和河里的花瓣是怎么來的呢?它怎么會落下來的啊?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師小結:這是因為,在春天的一個晚上,下了一場雨,到了早晨的時候,樹上的`很多花瓣就飄落了下來。當時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詩人,看到了這些景象,他就寫下了這樣兩句詩: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請幼兒一起跟教師跟讀兩遍。

3.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讓我們來聽聽看這首詩到底是怎么寫的。(教師播放課件)

1. 小朋友們都知道這首詩叫什么啊?(春曉)

2. 教師講解詩的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了,當詩人醒來后,聽到了外面都是小鳥的叫聲。詩人想:昨天又是風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來。于是他就想到要寫一首詩,古人寫詩常常能用短短幾句話就能把一件事說清楚。

3. 下面請小朋友們聽老師來讀一遍。教師朗誦第一遍。

4. 教師朗誦第二遍,幼兒邊看圖片,邊聯想詩人所寫的景象。

1. 古詩中有的詞語有很多意思,所以我們小朋友在朗誦時要慢一點,音要拖的長一點,別人才能聽的懂。

2. 幼兒師范朗誦詩3-4遍(可采用多種形式,如分組朗誦等)

請幼兒把在家學會的古詩朗誦給大家聽,鼓勵幼兒相互學習,并要求幼兒回家后把今天學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在家還可以學一些古詩。

春曉課程教案篇六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yǎng)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重點:認識字詞、背誦古詩

難點:理解意境

有關春天的圖片和課件。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通過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許多有關春天的知識。誰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活學生對春天的感受,為進一步理解春天作鋪墊。)

2、師:柳綠花紅、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春天不僅我們喜歡,許多古代的詩人也很喜歡,他們還寫下一首首詩贊美春天美麗的景色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齊讀。學習古、詩、首兩個字。

二、學習《春曉》。

出示整首詩。

(一)、讀通。

1、師:這首詩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詩人孟浩然寫的。(齊讀詩題)很多同學都會背這首詩,請大家看拼音,認真讀一讀,呆會兒我們來比賽背詩,看誰能把每個字音背準。(教學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才能較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自主性。)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詩。

3、指名背誦。

4、認記漢字。(指名讀準詞交流識記加橫線字的方法組詞,猜字義)

春眠春曉處處聞啼鳥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曉引入,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讀讀第一句。(也可做做動作幫助理解)

2、請同學們再把這首詩讀一遍,看看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討論學習。

(1)、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鳥、風雨、花)

(2)、春天,鳥兒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理解處處聞啼)

播放一段鳥兒鳴叫的錄音。耳聽鳴叫聲,想象鳥兒飛翔的畫面,讀好第二句。(體會春天所帶給人的美好、愉悅)

(3)詩中所描寫的花怎樣?(理解知多少,也可畫畫幫助理解)

這花與風雨之間有什么關系?

花落了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體會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三)、吟誦。

通過這首詩的學習,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樣的?

朗讀全詩,背誦。

三、再現生字,指導寫字古、聲、多、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背誦《春曉》。

3、出示新課課題《村居》,讀題,學習村、居兩字,解題。

二、學習《村居》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識記生字。

醉春煙散學忙兒童

(讀準音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隨機理解詞義,用醉、忙各說一句話。)

3、指名讀全詩。

4、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先認真地讀古詩,看看圖,想想這首詩中又寫了哪些景物?用劃出來。哪些地方讀不懂的用?標出。兩分鐘后(小組長記時)在小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討論解決解決。

5、全班匯報交流。

(1)、學習第一、二句。

通過長、拂堤、醉、春煙的理解,感悟草、鶯、楊柳的形象。

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來說一說。

指導朗讀。用輕緩的語氣讀,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學習第三、四句。

同桌兩個互相說一說,你見過的風箏有哪些?風箏是怎樣放的?(喚起放風箏的記憶,體味其中的樂趣。)

指導朗讀,讀出放風箏的快樂之情。

6、吟誦全詩。

三、再現生字。指導寫字知、忙。

四、拓展閱讀有關春天的詩。

春曉課程教案篇七

四年級(5)班

實驗小學xx

自選教材:簡譜版合唱歌曲《春曉》第一段(不含結束句)第一課時

1.借助柯達伊手勢和柳條圖形譜,幫助學生掌握好《春曉》的二聲部合唱。

2.明確前倚音、反復記號、休止符在歌曲中的用法,培養(yǎng)學生識簡譜的能力。

3.感受歌曲《春曉》的合唱聲音效果與歌曲所營造的意境,用中速、稍快的速度,明亮、輕松、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體驗古詩新唱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掌握合唱二聲部

唱準合唱部分跨小節(jié)連音的時值以及與下一拍音連接節(jié)奏的準確性。

電子琴、課件、表演手套。

1、音樂問好

2、導語:快樂音樂課堂歡迎你,今天我們來上一堂簡譜課。

現在開始,老師把你們分成左右兩個大組,分別擔任兩個聲部,坐在右邊的同學為高聲部,坐在左邊的同學為低聲部。我們來進行分組競賽,老師做柯達伊手勢,你們猜老師手中比劃的音,唱出音高,看哪一組猜得準又唱得準。(2:幻燈出示柯達伊手勢圖)

1、老師做柯達伊手勢,讓學生分別猜自己聲部的音,之后同時輕輕地唱出,保持四拍,達到和聲效果。(3:幻燈逐一出示六組和聲音程,學生兩聲部合著唱四拍)

2、出示旋律線條圖形譜,分聲部教學。

a、通過觀察旋律走向,分析旋律特點,讓學生說出各自聲部旋律線條的特點以及與其它聲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b、首先請低聲部的同學順著旋律線條的高低邊畫邊唱第一句,高聲部的同學注意聽;

c、再請高聲部的同學邊畫邊唱高聲部的第一句,低聲部的同學注意聽。(師彈琴做手勢,幫助學生唱準自己的聲部)。(4:線條幻燈分句出示低、高聲部)

d、兩聲部合起來聽琴再唱一遍。

1、導入新課

同學們表現得很積極,老師讓你們欣賞一個古詩片段。(5:播放鏈接春曉古詩品讀及簡短的春天意境視頻)

2、討論揭題

3、音樂范唱

聽完之后請回答老師兩個問題:(6:出示a段曲譜,完整范唱音樂)

(1)歌曲是幾拍子的?——(學生答后板書)

(2)歌曲中除了唱春曉古詩詞,還唱了什么?(兩個聲部的la)

4、學習歌曲合唱部分(7:出示合唱部分,二部范唱音樂)

導入:這一部分旋律,同學們熟悉嗎?剛才我們在前面練習過。

(1)分聲部跟琴用la唱(學唱至較熟練,一個聲部唱,另一聲部聆聽)重點指導學生唱好跨小節(jié)連音時值(紅外線照射)

(2)兩聲部聽琴合唱(一聲部唱,另一聲部小聲合,輪換練習至較熟練)

5、輕聲聽唱第1段,感受合唱聲音效果與歌曲所營造的意境(7:同頁出示歌曲合唱部分,1段范唱音樂)

6、簡單提示古詩詞部分的注意點(7:鏈接出示第6張a段曲譜,順序提示,1段范唱音樂)

(1)提醒前倚音、休止符、反復記號在歌中的用法(在這首歌曲中,前倚音占主要音一半的時值,又叫長倚音)

(2)單獨聽琴學唱古詩詞部分的第三樂句(紅外線照射,師彈琴)

7、完整聽唱(師彈琴或7:1段范唱音樂)

用中速、稍快的速度,明亮、輕松、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

1、欣賞青島小海燕藝術合唱團表演《春曉》

(1)欣賞視頻

前面我們所聽到的歌曲范唱是由青島小海燕藝術合唱團表演的,現在我們來欣賞她們的現場表演。(10:播放表演視頻)

(2)跟視頻一起表演(再次播放表演視頻)

2、同一首古詩,不同的唱法,它所表現的意境也大不相同,請同學們欣賞當代著名男作曲家閻勇老師作曲的三拍子《春曉》(11:出示三拍子《春曉》曲譜,播放鏈接視頻)

1、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谷建芬老師創(chuàng)作的《春曉》合唱曲,體驗

到了古詩新唱的.樂趣。請同學們上網找一找,看還能不能找到有關《春曉》的其它唱法,學一學,唱給同學聽。(12:出示結束語幻燈,播放范唱第1段—觸發(fā)器)

2、音樂再見。(13:出示再見幻燈,鏈接春曉另一版本歌曲)

春曉課程教案篇八

(一)請全體幼兒朗誦復習之前已學的古詩《清明》。

(二)談話活動,引出話題。

1.小朋友有沒有記得《清明》這首詩中所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春天)

2.對了,春天到了,那你們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出去游玩的時候,發(fā)現春天帶來的變化呢?(幼兒自由回答)

(三)教師出示課件上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2.地上的花瓣是怎么來的呢?它怎么會落下來的?。?/p>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回答。教師小結:這是因為,在春天的一個晚上,下了一場雨,到了早晨的時候,樹上的很多花瓣就飄落了下來。當時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詩人,看到了這些景象,他就寫下了這樣兩句詩: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請幼兒一起跟教師跟讀兩遍。

3.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讓我們來聽聽看這首詩到底是怎么寫的。(教師播放課件)

(四)教師朗誦,并幫助幼兒理解古詩。

1.小朋友們都知道這首詩叫什么啊?(春曉)

2.教師講解詩的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了,當詩人醒來后,聽到了外面都是小鳥的叫聲。詩人想:昨天又是風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來。于是他就想到要寫一首詩,古人寫詩常常能用短短幾句話就能把一件事說清楚。

3.下面請小朋友們聽老師來讀一遍。教師朗誦第一遍。

4.教師朗誦第二遍,幼兒邊看課件圖片,邊聯想詩人所寫的景象。

(五)幼兒學習朗誦。

1.古詩中有的詞語有很多意思,所以我們小朋友在朗誦時要慢一點,音要拖的長一點,別人才能聽的懂。

2.幼兒師范朗誦詩3-4遍(可采用多種形式,如分組朗誦等)

(六)活動延伸跟著《春曉》歌曲邊演唱邊跳舞。

最后,請幼兒把在家學會的古詩朗誦給大家聽,鼓勵幼兒相互學習,并要求幼兒回家后把今天學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在家還可以學一些古詩。

春曉課程教案篇九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曉、眠、覺、聞、啼”這5個生字,理解字詞的意思。知道“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6。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培養(yǎng)觀察、想象的能力。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古詩、品味古詩,體會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體現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學會說和寫,課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寫下來。

(一)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并會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對詩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決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古詩的韻味及語言美。

1課時。

1.學生自學生字。

2.動筆描繪春天的美景。

(一)導入、揭題、解題:

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而春天的早晨則是一天當中最寶貴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麗景色,板書3.春曉(齊讀)。

(二)看圖,了解圖意:

1.啟發(fā)想象:從圖上看這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時間的美景?圖畫中都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春天,桃花開了,幾只鳥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處是被風雨打落的花瓣。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有順序地敘述圖意。

過渡語:作者是怎樣描繪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介紹作者。

1.借助拼音,讀熟古詩

“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6”。

2.教師范讀古詩。

3.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學習古詩、理解內容。

1.解題:從圖上看作者描繪的是什么時間的景色?

春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本課指早晨。春曉,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樣的?(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小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p>

(1)仔細讀,小組討論你能讀懂哪些詞的意思?哪些沒讀懂,大家一起商量。

(2)重點體會:

眠:睡眠,睡覺。

不覺曉:曉,天亮。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3)試著說第一句話的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覺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

(4)早晨醒來,作者聽見了什么?看見了誰?結合掛圖齊讀“處處聞啼鳥”。

體會:處處:到處。

聞:聽到。

啼鳥:鳥叫。

想一想,鳥的叫聲是什么樣的?

(5)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第二小句話的意思:“早晨醒來,聽到外面到處是悅耳動聽的鳥叫聲?!?/p>

過渡語:春天的景色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齊讀后兩句)

4.學習后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出示掛圖,觀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2)試著說說“夜來風雨聲”這句話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風,又下雨。

過渡語:經過了風吹雨打,花兒怎樣呢?結合圖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3)“花落知多少”: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把這兩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

5.自由讀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練習背誦和默寫:

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六)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擴展: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們一定要珍惜春光,愛惜時間。

(七)布置作業(yè):背誦、默寫課文

春曉課程教案篇十

1、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能有感情的朗誦。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景色的感受和對詩歌的理解。

3、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4、借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并記憶歌詞。

配合古詩意境的音樂、圖片

一、觀看圖片,自由表達自己欣賞的感受。

指導語:看到這幅畫你有什么感覺?用完整、連貫的話說一說。

教師結合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經驗,豐富相關詞語。

二、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1)邊欣賞圖片,邊傾聽老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2)討論:聽了這首古詩你有什么感覺?

指導語:這首古詩中說了些什么?哪些地方你聽得懂了,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三、再次欣賞古詩,理解古詩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教師采用互助的形式讓幼兒理解字、詞及古詩的含義。

a、生生互動

幼兒之間互相解決,由理解的幼兒講解給未明白的幼兒聽。

b、師生互動

幼兒之間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教師解釋給幼兒理解。

四、嘗試隨著音樂欣賞圖片,朗誦古詩。

教師首先讓幼兒要感受到音樂和古詩之間的相似處,從而從內心體會春天的美景。

a、欣賞音樂

b、隨音樂朗誦古詩

1、目標定位

從教學效果來看,目標定位較準確,有可操作性,有明顯的指向性,并且整節(jié)活動以目標為中心順利開展,難易程度適中。

2、教具準備

教具能為目標服務,簡單易操作、易懂,利用率高。

3、活動流程

活動以導入——學唱歌曲a段——合唱三部分進行

利用幼兒誦讀唐詩進行發(fā)聲練習,即可以感受古詩意境,又可以起到開嗓的作用,學唱歌曲中,重難點突出,通過讓幼兒觀察小花擺放的位置不同,學習正確的誦讀節(jié)奏。利用聲勢、語詞的多次練習,掌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在發(fā)現4/4拍的規(guī)律后,自然引向休止符的認知,請小朋友設計休止符號,發(fā)揮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動性和參與性,提高了幼兒學習興趣。在掌握的不太好的地方,我有意用鋼琴慢速的進行逐句學習,使幼兒唱的音更準確更清楚。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對唱歌內容的.難度提升,需要配合演唱,仍然利用圖譜解決了這個難題,幼兒學習不費力,達到預期目的。

教師心中有目標,有孩子,依預設、依情況隨時調整活動細節(jié),使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唱歌曲,大膽表現,有所收獲。

1、寫在黑板上的目標表達不準確,造成聽課人對活動的理解和看法有誤差。

2、準備好的ppt古詩背景圖考慮到時間的因素,沒有展示,使得設計之初達到詩、歌、畫三位統(tǒng)一的效果略顯欠缺。

3、預設中還要對《春曉》的詩意進行講解分析,幫助幼兒理解詞意,感受意境,但在活動中被忽略了。

幼兒學唱歌曲時坐的時間有點長,可以再休息的間隙請幼兒聽音樂舞動身體,一是起到休息嗓子的作用;二是讓身體活動一下,勞逸結合,更有興趣參與學習。

春曉課程教案篇十一

1.學會6個生字。認識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1.布置學生觀察周圍自然景物的變化。

2.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

1.背誦《草》。

2.揭示課題。認識“曉”,讀準課題。

1.作者:唐代詩人孟浩然。

2.以故事形式介紹古詩。大意是詩人夜讀入睡,半夜被風聲雨聲驚醒,一會兒又睡了。直到鳥鳴聲傳來才發(fā)現天亮了。起身后,邊聽鳥鳴邊吟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忽然,他想起夜里聽到的風聲、雨聲,走到窗前,邊張望邊吟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庇纱?,留下了一首好詩《春曉》。

3.范讀課文。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讀通古詩。

(2)畫出本課要求學會、認識的生字,讀正確。

1.認讀一、二行中的生字,眠、覺、啼,再讀一讀這兩行詩。(指名讀——齊讀)

2.認讀三、四行中的生字:夜、雨、聲、知、少(注意三個翹舌音的字),再讀一讀三、四行詩。(指名讀——齊讀)

3.連起來讀一讀古詩。

1.朗讀古詩,注意詩句的節(jié)奏,作者的心情。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2.背誦課文。(指名、分組、齊背)

覺:“學”下面的的“子”換成“見”。

夜:第四筆是“豎”,不要寫成“豎鉤”。注意指導筆順,提示不要漏寫第七筆“點”??膳c熟字“衣”比較字形的異同。

雨:仿佛隔窗觀雨。里面左右各兩點,上下排列,像檐下滴水。

聲: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最后一筆是“丿”,不是“豎彎鉤”,不能寫成“巴”。

知:左邊是把“午”的“豎”改撇,再加一點。右邊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說出來。

少:上面與“小”不同,第一筆是豎,沒有鉤。

1.填空。(完成課后練習3)

指導:先數一數每個字的筆畫,邊數邊在字下注上筆畫數,再把相同筆畫數的字寫在一起。

2.朗讀、背誦課文,填空。(完成課后練習4)

3.補充詩句吟誦。

,練習背誦。)

推薦朗讀的詩句:

(1)遠天歸雁拂云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3)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以上詩句都注上拼音,供同學自由朗讀,不必講解。

春曉課程教案篇十二

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教育往往是“填鴨式”的教育,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強塞到學生的大腦中,使學生的'欣賞過程變成了對教師知識經驗的機械復制,剝奪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使學生的思想像從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一樣,毫無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本來趣味橫生的音樂欣賞課變成了毫無意思的政治理論課。

下面我們就以音樂欣賞課教案《春曉》為范例,對它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來了解一下在新課程標準引導下的現代音樂欣賞課教學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問題。

本教案在座位編排上采用扇型小組式排列法,也許有些教師會對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屑一顧,還有些教師甚至根本就沒有注意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殊不知這一環(huán)節(jié)正是上好一節(jié)音樂課的關鍵所在。

在以往,甚至是在現在,有些音樂教師的課堂上仍存在著教師在講臺上講,不顧學生的感受,不顧教學質量,完全凌駕于學生和課堂之上的現象。其實一切問題都源自“講臺”。一個三尺高的講臺,不僅讓學生對教師又敬又怕,甚至覺得教師是遙不可及的。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盡量走下講臺,尤其是在音樂課上。像教案《春曉》中的座位安排就非常得當?!耙活I眾圍”的座位安排使學生在心理上變的輕松自在,與教師的距離也拉近了。

這樣的座位安排,更有利于教師成為學生研究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并隨時充當學生的“后勤部長”,為學生提供所需的研究資料,并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驗證各種假設,體驗作品。

有了好的座位編排,更要有一個好的課堂導入。有了好的導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欣賞課教學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為教學內容做好鋪墊,將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更能讓一節(jié)音樂欣賞課氣氛昂然,博得滿堂彩[2]。

春曉課程教案篇十三

1、正確認讀“眠、啼、覺、少、曉”5個生字,會寫“春、處、多、少”4個生字。

2、背誦《春曉》這首古詩;

3、了解詩的主要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春天、親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學習過程的愉悅。

了解詩的主要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背誦《春曉》這首古詩。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課下搜集背誦了好多的古詩,今天老師就給你們一個展示的機會,來,勇敢地站起來給我們背一首吧!

孟浩然的《春曉》,你們會背誦嗎?現在誰來給大家背誦一下?(找生背誦)。

看同學們背誦的多流利,可是你們能把詩里的字都認下來嗎?

請同學們把書打開,看誰最先能把生字認下來。

二、讀詩識字。

由于學生有基礎,所以,認讀生字是主要的。

出示生字,讓學生認讀。

古詩首曉眠覺啼少離榮燒盡。

三、觀察、誦讀,感悟詩境、詩情。

1、誦讀,感悟大意。

我們來讀讀吧!慢慢讀,邊讀邊想,看看你能知道些什么。

(學生讀、感悟、交流)。

2、看圖編故事。

你們一說,又讓我想起了這幅圖畫(出示),再仔細看看這幅圖,你能不能看著這幅圖編個小故事?誰來試試。

3、啟發(fā)想象。

假如你就是圖中那個小熊早晨醒來,推開窗戶,住外一看,你的心情怎樣?你會說些什么?

4、美讀。

初春的早晨,空氣里飄著呢土的清香,眼前一片綠色,心情真的棒極了,讓我們懷著這樣的心情,閉上眼,美美地背背這首詩吧!

四、了解詩義:

這首詩大家這么熟悉,誰來給大家說說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可以先和同桌講一講。然后再給全班同學講。

(學生大體講出詩的意思就可以了,并能體會到每首詩所寫的主要意思。)。

指導朗讀,體會五言律詩的讀法,體會其節(jié)奏。

五、質疑:

六、綜合訓練:

1、了解“春”的由來。

2、指導寫“春”。

3、認識其它新部首,背誦古詩。

4、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寫其它生字。

七、課堂小結:

春曉課程教案篇十四

1.會認“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培養(yǎng)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本課生字

2.理解古詩的意思,熟讀成誦

教學設想:

本課兩首古詩,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教學時,首先出示課件的精美畫面,感受春天,從視覺上抓住學生,為詩文的理解做好鋪墊。教學時不要對詩句作過多的分析。詩的內容和意境,結合課件,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向學生展示更多的古詩文,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熟知詩文的基礎上進行生字的細致學習,可引導學生根據新舊字的聯系,讓他們自己開動腦筋,想出識記的方法,在小組內實行,比一比看那個小組識記的快,選出最好的識記方法,激發(fā)學生動腦、自學的意識?!洞簳浴芬徽n,生字較少,且部分學生可能已會,可以先學習古詩,在處理生字;《村居》一課生字較多,可先學習生字,后學習古詩。

課前準備:

1.每個學生自做一份本課生字小卡片。

2.學生預習:讀讀課文,同學間相互幫助,看能讀懂多少。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春曉》)

一、導入新課,學習“古、詩、首”三個字。

1.指名背誦兒歌。

2.指名背誦古詩(隨意)。

3.小朋友們已經會背這么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師寫兩個字

看看大家認識嗎?(板書:古詩)

4.學生自學、互學、擴詞游戲。

5.你會背誦5首,他會背誦8首,哪位小朋友認識這個幾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書出來讓學生認讀,也可以根據班級情況讓學生板書“首”字)

二、學習古詩《春曉》

(一)畫面導入,揭題簡介:

1.出示圖1:多漂亮的畫面呀!誰知道這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從哪看出?

2.師述:桃花靜靜地盛開著,花瓣是那么新鮮,像剛被雨水洗過似的。各種各樣的鳥兒從巢里飛出來,有的站在枝頭歡叫,有的在樹間飛來飛去,自由歡快,沒有人來打攪,這是一天中的什么時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麗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的一首描寫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詩《春曉》。(板書課題)

4.(指“曉”)這個字讀什么?日字旁表示與什么有關?“曉”是什么意思?師:在文中指“早晨”。

5.齊讀“春曉”。“春曉”的意思就是――?

6.過渡:理解詩題后,你想知道什么?(啟發(fā)學生質疑)(出示卡片理解詩題)

春曉課程教案篇十五

1、通過這首古詩的學習,讓學生領略感受春天雨后的一種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認識本課生字:曉、眠、聞;能說出詩歌大意;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誦讀全詩;能背誦。

3、啟發(fā)兒童的想象,感受風吹花落的畫面,培養(yǎng)兒童的想象力。

一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復習《春之消息》。

先女生齊讀,最后一句男女生齊讀。

復習《迎春花》。

指名女生讀,最后一句男女生齊讀。

復習古詩:

1、《鳥鳴澗》

2、《尋胡隱君地》

3、《惠崇春江曉景》

4、《憶江南》

5、《村居》

6、《春游湖》

二、范讀全詩

三、導讀

結合教學:眠 睡眠 冬眠

聞 聽到(下面是耳朵,在門里面聽到)

四、自讀,猜讀,提問(哪些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五、開火車讀

六、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詩的意境

描述:在這樣的春天,(指圖)你看到許多美的花兒,當夜晚來臨,你這位詩人讀書寫詩累了,就睡了。好,請你伏下,雙手合著放在頭旁邊。睡著睡著,你朦朦朧朧聽到(注意聽,頭稍稍抬起)外面刮風了,呼呼的,一會兒春雨沙沙沙地下起來,聽著,聽著,你又睡著了。不知外面什么時候了,你聽到小鳥的叫聲,放錄音(鳥鳴),(坐起)睜開眼一看,呵,天亮了,天晴了,小鳥歡快地叫起來了,你這位詩人心里高興啦,哼出兩句詩:

學生: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這時候,詩人你又想到什么?從昨夜的風雨聲,你這位詩人又想到什么?

于是你又寫了下面兩句:

我請誰來做詩人,把你的寫的第3、4兩句詩念念。

指點:現在你們知道了吧,這首詩是先寫早晨,天亮了春天早晨的美景,然后回想到夜里的風雨聲,一場風雨后,花兒被打落的另一番景象。(放音樂,體會)

七、齊讀

八、進一步從詩的語言體會的意境

提問:

2、你聯系聽到鳥啼叫的聲音,多好聽??!哪個字告訴我是“聽到”?(聞)“聞”是聽到,所以下面是“耳”。

你再聽聽這春天早晨的叫聲,是好幾處同時有鳥鳴聲,現在你能說“處處聞啼鳥”嗎?

(到處,這兒、那兒,都可以聽到鳥的啼叫)

指導朗讀: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興奮、愉快)

指點:春天早晨多美啊,到處充滿了生氣。

3、詩人回想到夜里的風雨聲,想到許多花兒,這兩句該怎么讀呢?

指點:寫春天雨后的另一番景象,又是另一種美。

練習誦讀。

九、指名讀

男女聲伴讀、齊讀。

十、鞏固新課

1、扮演角色,表演詩歌:

(作睡眠狀,鳥叫,醒來,柔眼)

讀:春__________,

處__________。

(走到窗前,想想,回想起來了。)

讀:夜__________,

花__________。

唱詩

2、解釋詩大意:

小組準備。

表演(老師作奶奶,向奶奶講述詩的大意)。

生:奶奶,今天我又學了一首古詩。

奶:叫什么題目?

生:《春曉》。

奶:你會背嗎?背給我聽聽。

生背誦:

奶:什么意思呀,什么不覺“小”,大覺“大”的?

生:這首詩是說,春天的早晨睡得好,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曉”是日字旁的“曉”,到處可以聽到鳥叫的聲音,唄唄唄唄,這就是“春__________,處__________?!?/p>

奶:說了鳥兒叫,怎么又說了風呀雨呀?

生:是看到早晨的美景,想到昨夜的風吹雨打的聲音,想到這一陣風雨,不知要吹落多少美麗的花兒,這就是“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奶:乖孩子,學得不錯!

3、練習背誦:

復習生字,寫字。

春曉課程教案篇十六

古詩《春曉》。

1、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

2、通過創(chuàng)編動作、音樂表演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畫有古詩圖片的景象一幅、國學音樂春曉

一、談話導入,引出話題

1、提問: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

2、春天來了,我們的周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

(幼兒自由回答)

二、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春天的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2、邊欣賞圖片,邊傾聽老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討論:聽了這首古詩你有什么感覺?

請幼兒自述(提示語;這首古詩說了什么?)

三、再次欣賞古詩,逐句理解古詩含義

1、這首古詩的古詩的名字是什么?(春曉)

雨,不知道多少花瓣被吹打落地。

四、幼兒朗誦古詩,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故事內容

1、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春曉

2、引導幼兒根據詩句大意創(chuàng)編動作

3、師幼跟隨音樂邊做動作邊朗誦

五、幼兒有感情的誦讀表演

1、師幼共同表演

2、分組表演

活動延伸:幼兒自由表演,也可以回家給爸爸媽媽表演。

孩子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并通過音樂表演形式讓孩子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充分的帶動幼兒氣氛,孩子們的興趣很高。

春曉課程教案篇十七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能有感情的朗誦。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景色的感受和對詩歌的理解。

3、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4、借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并記憶歌詞。

活動準備:

配合古詩意境的音樂、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圖片,自由表達自己欣賞的感受。

指導語:看到這幅畫你有什么感覺?用完整、連貫的話說一說。

教師結合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經驗,豐富相關詞語。

二、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1)邊欣賞圖片,邊傾聽老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2)討論:聽了這首古詩你有什么感覺?

指導語:這首古詩中說了些什么?哪些地方你聽得懂了,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三、再次欣賞古詩,理解古詩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教師采用互助的形式讓幼兒理解字、詞及古詩的含義。

a、生生互動

幼兒之間互相解決,由理解的幼兒講解給未明白的幼兒聽。

b、師生互動

幼兒之間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教師解釋給幼兒理解。

四、嘗試隨著音樂欣賞圖片,朗誦古詩。

教師首先讓幼兒要感受到音樂和古詩之間的相似處,從而從內心體會春天的美景。

a、欣賞音樂

b、隨音樂朗誦古詩

課后反思

1、目標定位

從教學效果來看,目標定位較準確,有可操作性,有明顯的指向性,并且整節(jié)活動以目標為中心順利開展,難易程度適中。

2、教具準備

教具能為目標服務,簡單易操作、易懂,利用率高。

3、活動流程

活動以導入――學唱歌曲a段――合唱三部分進行

利用幼兒誦讀唐詩進行發(fā)聲練習,即可以感受古詩意境,又可以起到開嗓的作用,學唱歌曲中,重難點突出,通過讓幼兒觀察小花擺放的位置不同,學習正確的誦讀節(jié)奏。利用聲勢、語詞的多次練習,掌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在發(fā)現4/4拍的規(guī)律后,自然引向休止符的認知,請小朋友設計休止符號,發(fā)揮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動性和參與性,提高了幼兒學習興趣。在掌握的不太好的地方,我有意用鋼琴慢速的進行逐句學習,使幼兒唱的音更準確更清楚。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對唱歌內容的難度提升,需要配合演唱,仍然利用圖譜解決了這個難題,幼兒學習不費力,達到預期目的。

教師心中有目標,有孩子,依預設、依情況隨時調整活動細節(jié),使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唱歌曲,大膽表現,有所收獲。

不足:

1、寫在黑板上的目標表達不準確,造成聽課人對活動的理解和看法有誤差。

2、準備好的ppt古詩背景圖考慮到時間的因素,沒有展示,使得設計之初達到詩、歌、畫三位統(tǒng)一的效果略顯欠缺。

3、預設中還要對《春曉》的詩意進行講解分析,幫助幼兒理解詞意,感受意境,但在活動中被忽略了。

改進:

幼兒學唱歌曲時坐的時間有點長,可以再休息的間隙請幼兒聽音樂舞動身體,一是起到休息嗓子的作用;二是讓身體活動一下,勞逸結合,更有興趣參與學習。

春曉課程教案篇十八

古詩詞的語言是祖國語言寶庫中的精華。古詩詞教學是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古詩詞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學習、積累一些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而且能使學生感受、了解內容豐富、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還可以涵養(yǎng)學生的性情,陶冶學生的情操。所以,古詩詞的教學不僅要注重積累,還要注重教學過程的優(yōu)美,要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讓學生愛上古詩詞,愛上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古”“詩”“首”“眠”“處”“聞”等,學寫生字“古”“多”“知”“聲”等。

2.理解詩句的意思,進入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及對落花的惋惜之情。

3.感受古詩語言形式上的一些特點(押韻和詞序的變化等)。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春花圖片數張,投影片一框,錄音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渲染情境,導入閱讀。

1.板書課題:古詩兩首。指導學生認讀“古”“詩”“首”三個生字。

2.學生背誦學過的古詩詞。

3.說說春天大自然的變化。

春天是一個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你們知道都有哪些花在春天開嗎?

(教師出示繪有春花的投影片,讓學生欣賞。)。

這些花一開,春天就更美麗了。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和出示圖片使學生感受春天花朵盛開的情景,為學生理解《春曉》的詩意作好鋪墊。

二、初讀:讀得正確通暢。

1.介紹作者和詩題。

說說“曉”字的意思與什么有關,你是怎么知道的?

“春曉”是什么意思?

2.教讀全詩。

板書全詩。

哪位同學會背,背給大家聽一聽。

說說“眠”“聞”“啼”等字的意思與什么有關。

教讀全詩:要求把字音讀清楚。

【設計意圖】解題是理解古詩的第一步。

不少學生已經會背這首古詩,但還要要求學生把字音讀準,把詩讀得正確、流暢。

三、讀中入境,理解詩句之意。

1.給學生講與這首詩有關的故事,請同學們結合故事讀詩,猜猜每句詩的意思。

2.學生發(fā)表意見時點撥如下幾點:

理解“眠”字。

“不覺曉”的“曉”字的意思與“春曉”的“曉”字的意思有區(qū)別。

理解“聞啼鳥”。提問:“聞啼鳥”為什么不說“聞鳥啼”?先存疑。

理解“知多少”。

3.教師小結詩句的意思。

【設計意圖】愛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這里把詩句的內容用故事的形式介紹給學生,再讓學生結合故事的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四、境中體情,理解詩中之情。

1.感受“春眠不覺曉”中舒暢的感覺。

春天早晨睡覺與冬天早晨睡覺,哪個感覺更舒服?為什么?

這么舒服,你會說些什么?(引導學生說話)。

讓學生讀第一句體會這種舒暢的感覺。

2.感受“處處聞啼鳥”的美好意境。

哪里有小鳥的叫聲?什么是“處處”?請你畫出處處都有小鳥在叫的情景。(出示投影片請同學添上小鳥,要求畫幾只鳥表現“處處聞啼鳥”)。

閉上眼睛聽錄音,體會“處處聞啼鳥”,說說自己的感受。

讓學生讀這句詩來體會這種美好的感受。

3.感受后兩句詩所蘊涵的情感。

(出示投影片:庭院里的花落了一地)如果是你,一想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怎樣?

讓學生讀后兩句詩體會詩人的惋惜之情。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設計教學步驟,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五、領悟內化,讀出自己的感受。

1.練習把四句詩連起來讀,看誰讀得好。

2.分組進行朗讀比賽,學生做評論員,要求指出讀得好的地方,再提出改進的建議。

【設計意圖】在朗讀比賽的過程中,讓學生把對詩句的感悟融會貫通。

六、解決疑難。

為什么說“聞啼鳥”,不說“聞鳥啼”?

你用多種讀法讀一讀,看看哪種讀法更好?

為什么呢?讓學生說說第一、二、四句詩最后一個字的韻母。(最后一字使用了韻母相同的字,所以讀起來好聽,有韻味。)。

【設計意圖】抓住看似簡單的詞序變化,是學生對古詩的語言形式有了感性的認識。

七、作業(yè)。

為爸爸媽媽講詩的內容,與爸爸媽媽比賽誰讀得更好。

【特別建議】。

《春曉》是一首清麗的小詩,表現了詩人對美好春天的熱愛之情和對春花被風吹落、被雨打落的惋惜之情,實質上它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學生學習這首詩不僅僅是識字、解詞、理解詩意,更重要是體會詩人的情感,體會中華民族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要把這種情深深地根植于學生心底,讓學生以這種情感、這種心態(tài)面對學習,面對工作,面對整個的人生。這就是說,要給學生打下情感的底子,打精神的底子。

這課書的教學應注意以下兩個特點:

1.創(chuàng)設優(yōu)美動人的教學情境。

古詩詞的教學要讓學生進入優(yōu)美動人的詩境,在詩境中學習,在詩境中感受和創(chuàng)造。《春曉》的詩境清新、淡雅,人物的情感含蓄而真摯。為了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教師采用了講故事、聽音響、看圖畫等方法,結合學生對詩句的逐步深入的理解,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情境,使學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參與學習過程。

2.學生聯系自身經驗體會詩中的感情。

《春曉》一詩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學生難以深入體會到的。但這并不妨礙學生在自己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與詩人交流、對話。教師讓學生通過看圖、回憶等方式喚起自身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與詩人交流,體會詩人當時的感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華民族對生活的熱愛。

春曉課程教案篇十九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能有感情的朗誦。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景色的感受和對詩歌的理解。

活動準備:

配合古詩意境的音樂、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圖片,自由表達自己欣賞的'感受。

指導語:看到這幅畫你有什么感覺?用完整、連貫的話說一說。

教師結合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經驗,豐富相關詞語。

二、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1)邊欣賞圖片,邊傾聽老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2)討論:聽了這首古詩你有什么感覺?

指導語:這首古詩中說了些什么?哪些地方你聽得懂了,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三、再次欣賞古詩,理解古詩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教師采用互助的形式讓幼兒理解字、詞及古詩的含義。

a、生生互動

幼兒之間互相解決,由理解的幼兒講解給未明白的幼兒聽。

b、師生互動

幼兒之間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教師解釋給幼兒理解。

四、嘗試隨著音樂欣賞圖片,朗誦古詩。

教師首先讓幼兒要感受到音樂和古詩之間的相似處,從而從內心體會春天的美景。

a、欣賞音樂

b、隨音樂朗誦古詩

五、欣賞歌曲《春曉》,激發(fā)學習興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相關閱讀:大班講述活動??心情預報((同課異構)

大班語言講述活動《猴子學樣》

語言活動分析:啤酒桶,咕嚕嚕學前班寫字課教案

春曉課程教案篇二十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曉、眠、啼”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解題:同學們,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去觀察自然景物的變化,你們都觀察了嗎?能把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一說嗎?(同學自由發(fā)言)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把你們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出來的話,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詩人就是這么做的。他的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首詩就是《春曉》。(板書課題)

你們知道題目的意思嗎?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剛亮的時候。

2、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長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學習方法: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教師出示生詞卡片,檢查字詞讀音。

3、指名朗讀,正音。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受詩的意境。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詩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覺中天已經亮了。醒來后聽見到處是鳥叫的聲音?;叵肫鹱蛞乖牭斤L聲和雨聲,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風雨打落了。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眠:睡眠、睡覺。

聞:聽到。

啼:叫。

四、練習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讀詩的語氣和停頓。

2、指名朗讀,讀后評議。

3、教師說詩意,學生念出詩句。

4、同桌互背古詩。

5、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古詩。

小結: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jié),我們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時光,愛惜時間。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課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記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記的。

2、班內交流。

聲: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筆是豎,不是豎彎鉤。

夜:第四筆是豎,不是堅提。

3、指導書寫。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4、學生在田字格本上練習書寫。板書設計

《春曉》一課,描寫作者早晨所感所聞,再回想昨夜的風雨落花,表達出作者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遵循學生識記規(guī)律,先初讀,再理解,后記憶。教學中,媒體運用恰當、適度,為突破重、難點服務。同時注意加強課堂訓練意識,培養(yǎng)學生寫字和朗讀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836301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