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旅游導游詞(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7 11:20:59
陜西旅游導游詞(7篇)
時間:2022-12-27 11:20:59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陜西旅游導游詞篇一

今天是個天氣晴朗的大好日子,我們將用2個小時的時間,沿著關中道西行135公里,依次經過西安市、咸陽市、興平市、周至縣、楊陵農業(yè)城、眉縣,最后抵達太白山,進行旅游觀光活動。旅游觀光活動將持續(xù)7個小時左右,午餐在太白山用,晚餐我們返回西安用。我今天會和大家一起努力,帶大家游覽好有“關中八景”之稱的太白山,請大家多多配合,如有問題或意見,不用客氣,請大家及時指出來。

概況

先介紹一下太白山名稱的來歷。有兩種主要說法。其一與陜西方言有關,“太白積雪六月天”是有名的關中八景之一,太白山山頂6月積雪,在6月炎陽的高照下,皚皚白雪反射陽光成縷縷銀光四射,很好看、很漂亮、很白。陜西的關中一帶,用方言說很白很白,就是白得很、白得太太、太白咧,人們長期叫起來,最后就把它叫做太白山。其二跟一個傳說有關。相傳關中一帶在遠古的時候就是一塊富饒美麗的地方,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足。這樣好的一塊地方被遠方的一條惡龍看中了,惡龍想霸占,太白金星看到后,就和這條惡龍大戰(zhàn)9天9夜,終于趕跑了惡龍,但是他還是不放心,要永遠守候在這里,最后太白金星的身軀當真變化成一座巍峨的高山,直插云霄,所以這座山就被稱做太白山。

提起“太白”二字,人們不免想起唐代大詩人李白李太白,李太白的名字是否和太白山有關系不得而知。但太白山從古至今就是詩人、名僧、文豪的游覽之地,李白就有一首“登太白峰”的詩寫道:“酉上太白峰,夕陽窮攀登……舉手可近日,前行若無山……”的壯麗詩篇,表現了詩人對太白山的贊美和熱愛。今天我們就沿著詩人的足跡前去觀賞太白山。

現在簡單介紹一下太白山的情況。太白山是秦嶺的主峰,高3767米,大家可能都知道秦嶺是中國南北的分界線,我們平常所說的南方人、北方人就是以此為界;秦嶺也是中國兩大水系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分水嶺;也是中國主要稻米生產區(qū)和小麥生產區(qū)的分界線;也是面食區(qū)和米飯區(qū)的主要分界線。南方人多吃米、多吃魚、多吃菜,聰明、細膩;北方人多吃面,生性耿直、厚道。所以我們沿途多見到的是小麥地。太白山處在我國中部,從山麓至山頂,相對高差很大,動植物都有明顯的垂直分布規(guī)律,當地人生動地稱之為“高二丈,不一樣”。白居易有詩為:“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從這些諺語和詩詞中亦能反映出來這些特征。我們今天攀登太白山,隨著我們的攀登、位移,自然景觀會不斷地變化,最下面有側柏林景觀,到達2200米時,就是松櫪林,再向上還有樺木林、冷杉林等,最后還有落葉松林和高山苔原景觀帶。但是最上邊氣候瞬息萬變,忽陰、忽晴、忽霧、忽雨、忽大風,忽冰雹,變幻莫測,很是神秘,很多人迷路、遇險都在此處,但是今天大家不要怕,緊跟著我走,不要離隊。

太白山

現在已經抵達太白山,大家跟隨我依次攀登,沿途會有很多文化遺存,也有很多名勝奇景,我會一一講解給大家聽。前面這個池子叫三官池,池水清澈見底,是當地群眾祈雨之地,非常靈驗,如果你們那兒雨少受旱,也可祈點雨帶回去,但是每次祈雨一定要到這里來。我們前邊這座山峰名叫萬勿山,群壑排列似牙勿,所以稱此名,中間最高的那一處山峰挺秀峻拔、聳人云霄,故名日獨秀峰。前邊兒處地方叫二仙水、望仙嶺、沖天嶺、分水嶺、觀云海等。

我先簡要介紹一下太白湫泉,大家想必看過電視紀錄片太白大爺海潛水探險的片子吧?!兩位潛水勇士從結冰的湖面潛入了我國內地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 三太白池(海)里,撈了一塊珍貴石頭,供地質研究,創(chuàng)造了潛水史上的一個壯舉,撈出來的這塊石頭,更是珍貴,對太白山的形成等有很大的科研價值。其實,太白山處處都是寶,如果大家今天運氣好的話,還會碰到很珍貴很珍貴的東西,動物方面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錦雞、太陽鳥等,碰到的話千萬不要打擾它們,因為在這兒我們是客,它們才是這兒真正的主人。中草藥方面有很多名貴藥材,比如:太白貝母、雪山一枝花、手掌參、天麻等,不過我們不認識,千萬不能亂采。這里許多植物是有毒的,千萬小心。如果我們團里有懂地質的人,千萬不要錯過機會,這里有引人入勝的第四紀末期的冰川遺跡,有冰斗、角峰、冰川湖、幽谷、羊背石等。

已經到山頂了,這個平臺叫拔仙臺,是第四紀冰川遺跡的一個角峰,如果天氣好的話,我們可以俯瞰北邊滔滔之渭水,壯觀至極。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湖,就是大爺海(大太白海),另外還有二爺海 (二太白海)、三爺海(三太白海)、玉皇池、明星池等,分布如串珠,保存完整,水寒如冰,水穩(wěn)如鏡,清澈碧藍,巖影波光,繡麗動人。白云藍天映人湖面,隨風變幻,景致萬千,大家好好感受一下這心曠神怡的感覺吧。

大家登山的途中看到許多老太太拿著饅頭、黃紙和香登山,雖然登得很吃力,但從不泄氣,為什么呢?因為當地人認為太白山是一座神山,如果身體有病想康復,想發(fā)財,想要男孩,想要夫妻和睦,都可到沿途廟宇中燒香許愿,據說非常靈驗。大家如果有什么要祈求,燒香不燒香無所謂,只要心誠祈求就行,這就是平常所說的“心誠則靈”,太白山也會祝登過它的人幸福安康,永伴終生!

陜西旅游導游詞篇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華清池參觀,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講解這里的山、這里的水,以及曾經發(fā)生在這里并流傳了千年的愛情故事。

(第一部分:驪山得名,峰火戲諸侯,關中八景之一)

華清池,位于陜西省臨潼區(qū)(縣)驪山北麓華清宮的故址,西距西安 30 公里,東與秦始皇兵馬桶相毗鄰,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大家請看前方山巒,這就是著名的驪山。由于從遠處看,尤如一匹青蒼色的駿馬,因此得名“驪山”?!绑P”在下漢語里是黑色駿馬的意思。每當夕陽西下,驪山在斜陽的影子中,好像披上了艷麗的紅裝?!叭肽呵缦技t一片,疑是烽火自西來”,令人誤以為當年烽火還在燃燒,故有“驪山晚照”之稱,也成為關中八景之一。

大家請看驪山山峰最這一處,這就是坐落在驪山西秀嶺上的峰火臺。大家都知道,峰火臺是古代發(fā)信號調兵遣將的一種報警設置,就在公元前 779 年,也就是周朝末期,褒國為取悅周幽王,進獻美女褒姒,褒姒進宮后幽王便不理朝政,集眾愛于褒姒一身,不但廢了皇后,而且立了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可是褒姒卻終日悶悶不樂,為博得美人一笑,幽王說“誰能使王妃一笑,賞金千兩?!庇谑羌槌汲鲇?,點燃驪山的峰火,各路諸侯見到狼煙四起,趕來救駕,此時褒姒見驚恐萬分的各路諸侯,卻嫣然一笑,幽王驚喜若狂。公元前 771 年,當真正的戰(zhàn)事來臨時,幽王再次點驪山燃峰火時,各諸侯卻以為仍是在為取悅,無人救駕,西周就此滅亡。這也就是我們曾聽說過的“周幽王峰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值千金”的典故。

(第二部分:九龍湖,飛霜殿)

好了,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一邊一向前走一欣賞。我們面前的這片碧波蕩漾的水面叫做九龍湖,它屬于華清池的西區(qū)。大家一定會問這里為什么以“九龍”為名呢?其實這個湖分成上下兩個區(qū)域,中間有長堤東西橫貫。謝下伸一大龍頭,龍日泉水淙淙,長年不絕,堤壁間有八龍吐水,與大龍頭合為九龍之數,因而以九龍命名。

我們再來看這尊雕塑,不用問,這就是此處的主人公楊貴妃了。唐玄宗和楊貴妃正是在這里演繹了一段人間最浪漫的愛情故事?,F在我們就來看看他們當年在華清池建造了怎樣的宮殿。這個飛檐翹角、紅墻綠瓦的唐式建筑就是飛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楊貴妃沐浴華清池,他們就住在這座充滿神秘色彩的宮殿中。這里紅柱挺立,回廊環(huán)繞,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東西兩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錯落有致,加上門前石龍盤階,石獅和石牛相襯,再配以龍鳳大缸及花木點綴,更顯示了皇家建筑的氣派。

(第三部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海棠湯,蓮花湯,星辰湯,尚食湯,溫泉水源。)

說起楊貴妃,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她名叫楊玉環(huán),出生在陜西華陰, 17 歲便長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 735 年,她被唐玄宗冊封為他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 5 年后,由于唐玄宗的愛妃武惠妃病逝,后宮三千粉黛無一人令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溫泉宮召見楊玉環(huán),這樣便拉開了唐玄宗與楊玉環(huán)的愛情羅曼史的序幕。公元 745 年,楊玉環(huán)被冊封為貴妃,從此,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成為千古絕唱,甚至于兩人終日廝守,置其他嬪妃于不顧。白居易在他的《長恨歌》里就這樣寫道:“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直到安史之亂,唐玄宗偕楊貴妃逃至馬嵬坡前,將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賜死楊貴妃,那時楊貴妃才 38 歲。據史載,天寶年間,也就是公元 742 年至 756 年的 14 年間,唐玄宗偕楊貴妃駕臨華清宮達 43 次之多,可見華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楊貴妃的“長恨歌”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剛才我們提到了,唐玄宗和楊貴妃每年秋冬來到華清池,是為了享受溫泉沐浴的。那么,我們現在就去看看一千多年前的皇家浴池吧。

唐華清宮背靠驪山,面向渭水,倚驪峰山勢構筑,規(guī)模宏大,建筑壯麗,樓臺宮殿,遍布驪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詩中所說:“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碧迫A清宮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構筑成一個龐大的宮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溫泉為中心。這里保存著 5 座從地下挖掘出來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海棠湯”又名“芙蓉湯”,俗稱“貴妃池”,因池平面呈一朵盛開的海棠花而得名。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艷麗襯托貴妃的嬌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楊貴妃豐腴的形體。整個湯池呈現了唐代的協(xié)調的美學觀念。不僅如此,湯池的供水系統(tǒng)也設計得非??茖W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徑為 10cm 的進水口,進水口上裝蓮花噴頭,寓意為海棠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與溫泉總源相通。溫泉因自然壓力從花蕊中自動噴灑出。

蓮花湯,是專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華清宮御湯遺址中最有氣勢,最具代表性的湯池,也稱“御湯九龍殿”。宮殿面積達 400 多平方米,有內殿外殿之分,御湯可儲水 100 近立方米。儼然一座龐大的室內游泳池,充分顯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氣的社會風尚及皇權神授的至高無上和唯我獨尊。蓮花湯造型獨特,呈寫實的蓮花狀,這自然與宗教觀念相融合,將沐浴看作是與自然的溝通,最終實現“天人合一”,這也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最高境界。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對人間現實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執(zhí)著。

星辰湯,是唐太宗李世民“湯泉宮”的文化遺存,專供唐太宗所用。原名“御湯”,是目前國內發(fā)現的最大的御用湯池,信奉“天人合一”說的唐玄宗便將酷像北斗七星的“御湯”更名為“星辰”湯。很顯然,這些用意就是想企求蒼天斗保佑李氏王朝,永固帝位。

尚食湯,形制小,工藝簡單,并無奇特造型,相對于前面的御用湯池,顯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據推斷,尚食湯在華清宮可解釋為皇帝賞賜給等級較高的隨行內待宮員的沐浴場所。

還有一個湯池是太子湯,顧名思義,是東宮的皇太子沐浴的地方。

其實,在華清池沐浴溫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會,并以其天然溫泉吸引了在陜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漢、隋、唐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都視這塊風水寶地為他們游宴享樂的行官別苑,或砌石起宇,興建驪山湯,或周筑羅城,大興溫泉宮……華清池,現浴池面積約有 3000 平方米,可供 400 余人同時沐浴。溫泉水每小時流量 110 余噸,水溫達 43 度。其水質優(yōu)良,頗具醫(yī)療功效,極適宜沐浴。它既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大型溫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覽的文物保護場所。一旦完浴后可謂“冬走十里不涼,夏走十里不熱”。

(第四部分:環(huán)園——西安事變,五間亭,兵諫亭)

華清池不僅在中國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國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也發(fā)生在這里。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西安事變的舊址——環(huán)園。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了“西安事變”,也叫“雙十二事變”。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戰(zhàn)議和、聯(lián)共抗日、釋放政治犯等條件。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發(fā)動的西安事變以及中國共產黨促成的這次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大家看到的這一字排開的 5 間房屋,就是蔣介石當年住的五間廳。著名的西安事變就發(fā)生在這小小的五間廳中。我們可不能小看這五間房子,當年八國聯(lián)軍進攻北京時,慈禧西逃時就住過這里; 1934 年修葺后,這里又成國.民黨高官游覽休想的場所; 1936 年 10 月、 12 月蔣介石兩次到陜西來,都以華清池為“行轅”,就住在五門廳。他在這里策劃高級軍事會議,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因而引起張學良、楊虎城的強烈不滿,導致了門月 12 日凌晨 6 時的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酣睡中的蔣介石突聞槍響,倉惶在兩名侍衛(wèi)攙扶下從華清池五間廳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東側石峽洞內,后來被搜山部隊發(fā)現,扶掖下山,送往西安。今天,在五間廳內,各門辦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發(fā)、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復制擺放,我們仍然能看到當年激戰(zhàn)時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彈孔痕跡。

“西安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座高 4 米,寬 2.5 米的石亭,建于 1946 年 3 月,由胡宗南發(fā)起,黃埔軍校七分校全體士官募捐而成,當時名曰“民族復興亭”、“正氣亭”;解放后,該亭更名為“捉蔣亭”; 1986 年 12 月在紀念“西安事變” 50 周年前夕,再次易名為“兵諫亭”。

好了,今天我們華清池景區(qū)的講解就到這里了,謝謝大家!

陜西旅游導游詞篇三

各位團友:

今天我們將旅行被譽為“石作蓮花云作臺”的華山。華山又稱太華山,位于西安城東120公里的華陰市以南。

華山古稱西岳,是我國五岳之一,因山峰做作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1992年12月會山被評為全國景致名勝40佳之一。即便沒來有來過華山的朋友也會從一些有趣的神話和掌故中懂得到一些華山的情形,如“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岳仙掌”、“沉香劈山救母”、“華山論劍”,以及近代的智取華山等,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說和故事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華山的憧憬和崇敬。

華南山北瞰黃河,南依秦嶺,被稱為“華山如立”,全部山體線條簡練,形如刀削、斧劈,奇峰突兀,巍峨壯麗。被譽為“天下奇險第一山”。

說到奇,它是由一塊宏大的完全的花崗巖形成。古人云,“山無石不奇,無純石不大奇”,“華山削成而四方,其廣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謂之“大奇”。華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東、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立矗立,“勢飛向云外,影倒黃河里”,有“天外三峰”之稱。提到險,其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懸?guī)r鐫刻的“全真巖”,三面臨空,上凸下凹的“風箏翻身”以及在峭壁懸?guī)r上開鑿的千尺童、百尺峽、老君犁溝、擦耳崖、蒼龍嶺等處都奇險異樣?!白怨湃A山一條路”。山中途徑僅有南北一線,約10公里,逶迤崎嶇,艱險曲折,不少地方真堪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西岳除了有絢麗的天然景觀之外,同時又有豐盛的歷史文明積淀,人文景觀亙古未有。僅山上山下及峪道沿途,題字、詩文、石刻就會使人流連忘返。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玉泉院,據說因這里的泉水與山頂的玉井相通,水質清洌甜蜜,故名“玉泉院”。它是攀緣華山的必經之地。相傳為隱士陳摶所建。院內殿宇亭臺、回廊波折,泉水淙淙,是游賞勝地。玉泉院與我們一會將會面到的東道院、鎮(zhèn)岳宮都是道教的運動場合,現共有殿宇53間。院中建造多是清代乾隆年間從新建筑的。

各位友人,我們現在位于五峰之一北峰腳下,距華山谷口約10公里,這里是華山山峪水流的源頭。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樹,興許是很多人都會意識它,對,就是青柯樹。這里青柯樹在此浮蒼點黛,故名“青柯坪”。

過青柯坪至轉意石。登山的道路由此交從平坦的石板路變?yōu)樵谇捅谏祥_鑿的狹小的石梯,眼看山路回旋而上,許多意志單薄的游客來到這里都會翻然悔悟望山興嘆無功而返。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達到了北峰。經過前面三關,我想大家已經對華山的險有了必定的認識了吧。北峰雙名云臺峰,海拔1550米,這里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云狀,因恰似一座云臺而得名。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卻有著十分主要的地輿地位,它把守的四峰的要樞。我們眼前的這個小亭叫“軍魂亭”,此名起源于景片《智取華山》。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中峰。中峰又名玉女峰。傳說年齡時,華山隱士蕭史,善吹洞簫,精美的簫聲贏得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的傾慕,使她廢棄了豪華舒服的宮廷生涯,隨簫史在此隱居,多年后二人修煉羽化乘鳳而去,山上許多名勝也因而得名。有玉女洗頭盆、捐軀樹等。因為這則俏麗的戀情故事,華山在它博大、肅穆、深厚之后又被賦于了一些浪漫與溫順。

經中峰,我陪伴大家去東峰參觀。

東峰,又稱旭日峰,峰頂有向陽臺,在此是觀日出的最佳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華山據傳是眾多仙人聚居的地方。道家仙境。傳說宋太祖趙匡胤與華山山人陳摶老祖在一個孤峰,上有棋臺,那就是他們下棋的處所。陳摶又叫希夷先生,是一個有道行的神仙,二人經由商討,越匡胤以華山做賭注。成果輸給了陳摶,按當時訂破的前提,華山自此成為道家的道場且永有納糧。在東東峰的東崖上,有一自然圖案。大家看到了吧,像不像一只巨掌?這只巨掌20余丈,五指錯落不齊,中指直貫高峰,每當日光照耀,五指躍然如懸圖上。這就是所謂的“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岳仙掌”。據說在良久以前,華山跟中條山相連,右足登開中條山,給黃河開出一條通道,當初咱們看到的就是河神的手指在托華山時留下的指印。

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頂峰,海拔2160米,來到這里如臨仙境。正如古詩所云“惟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仰頭紅日近,昂首白云低”。這里四處都是松林,雜以檜柏,迤邐數里,濃陰密閉?,F在我們面前看到的是險要之處就是第四險關“長空棧疲憊”。長空棧道懸空半壁,下臨深淵,是華山最險要處之一。不過人的膽量和動搖的意志,是不敢一游的。峰頂有“太上泉”,池水青綠澄澈,長年不竭,俗稱“仰天池”。池崖上鐫刻甚多,多為明清和近代詩人所題。武俠小說《射雕好漢傳》中描述的“華山論劍”大略也是產生在南峰。

我們現在來到是華山的精髓局部。西峰,又稱蓮花峰,得名于峰頂翠云廟前右側的那塊大石,其狀如蓮花,山峰奇撥陡峭,如刀切劍削,壁立千仞。此峰最高處有“摘星臺”,登臺鳥瞰,秦川茫茫,藍天如洗,浩瀚無際,渭、洛二水如銀帶,北望黃河細如絲。唐代大詩人李白觀此景后曾寫下“華山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涯來”的漂亮詩句。

陜西旅游導游詞篇四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層戀疊嶂,山林蔥郁;北臨渭水,逶迤曲轉,銀蛇橫臥。高峻的封冢在巍巍峰巒圍繞之中與驪山美滿無缺,景致美妙,情形獨秀。

陵園模擬秦國國都咸陽制作,概略呈回字形,陵墓周圍筑有表里兩重城垣,陵園內城垣周長3870米,外城垣周長6210米,陵區(qū)內今朝探明的大型地面構筑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秦始皇陵的封土夯筑而成,形成了三級路線,狀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但因為經驗二千多年的風雨腐蝕和工錢粉碎,現封土底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高度為87米,整座陵區(qū)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秦王朝是中國汗青上光輝的一頁,秦始皇陵更齊集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績。秦始皇把他生前的繁華榮華所有帶入地下。

秦始皇陵看點:

天下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古埃及金字塔是天下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國秦始皇陵是天下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國汗青上光輝的一頁,秦始皇陵更齊集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績。秦始皇把他生前的繁華榮華所有帶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宮殿是陵墓構筑的焦點部門,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記》記實:“穿三泉,下銅而致槨秦始皇,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貫注。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笨脊虐l(fā)明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的深度約30米。陵園以封土堆為中心,附近陪葬漫衍浩瀚,內在富厚、局限空前,除有名遐邇的戎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又新發(fā)明白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處,數十年來秦陵考古事變中出土的文物多達10萬余件。在陵園里設立有多處文物展臺,展示了秦陵近20年來出土的部門文物;部署有水道展區(qū),重現昔時陵園內科學周密的排水辦法;信托跟著考古事變的盼望,必定還會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發(fā)明。

在凝重的綠色和高峻的墓冢之間,為了讓旅客身臨其境的感覺王者的尊榮、王者的威儀,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現的儀仗隊——秦始皇守陵隊伍換崗典禮”演出和集“聲、光、電”于一體的秦始皇陵陵區(qū)、陵園、地宮沙盤模子展示,再現了兩千多年前隱秘陵園的壯觀場景,展示了數十年來的考古成就,活躍直觀地展現秦陵機密,展示其富厚內在。

皇家陵園

秦始皇陵是中國汗青上第一個天子陵園。其龐大的局限、富厚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陵園憑證秦始皇身后照樣享受繁華榮華的原則,模擬秦國國都咸陽的機關制作,概略呈回字形,陵墓周圍筑有表里兩重城垣,陵園內城垣周長3870米,外城垣周長6210米,陵區(qū)內今朝探明的大型地面構筑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據史載,秦始皇陵陵區(qū)分陵園區(qū)和從葬區(qū)兩部門。陵園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級路線,狀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但因為經驗兩千多年的風雨腐蝕和工錢粉碎,現封土底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高度為87米(另一資料:陵園初高120米,“秦始皇陵高峻若山”,后經風化腐蝕及工錢粉碎,低落了40多米)。整座陵區(qū)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構筑原料是從湖北、四川等地運來的。為了防備河道沖刷陵墓,秦始皇還命令將南北向的水流改成對象向。

陵園的南部有一個土冢,高43米。筑有表里兩道夯土城墻。內城周長3890米,外城周長6249米,別離象征皇城和宮城。在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事變者發(fā)明白葬馬坑、陶俑坑、珍禽異獸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馬廄坑、刑徒坑和修陵職員的墓室。已發(fā)明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長20__米。經觀測發(fā)明,整個墳場占地面積為22萬平方米,內有大局限的宮殿樓閣構筑。陵寢的形制分為表里兩城。內城為周長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長6264米。秦始皇陵的局限之大遠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陵制作圖始天子陵是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在中國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局限弘大,埋藏富厚著稱于世。1956年陜西省人民當局發(fā)布為省級重點文物掩護單元,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fā)布第一批重點文物掩護單元,1987年,連系國教誨、科學文化組織,把秦始天子陵列入天下文化遺產掩護目次,成為全人類配合的財產。

局限弘大 埋藏富厚

秦始皇陵皇陵是中國汗青上第一座帝王陵園,是我國勞感人民勤勞和智慧才智的結晶,是一座汗青文化寶庫,在全部古代帝王陵墓中以局限弘大、埋藏富厚而著稱于世。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實,陵墓一向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銅加固基座,上面放著棺材……墓室內里放滿了奇珍異寶。墓室內的要道構造裝著帶有利箭的弓弩,盜墓的人一接近就會被射死。墓室里還注滿水銀,象征江河湖海;墓頂鑲著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魚油燃燈,以求長明不滅……

秦始皇陵共發(fā)明10座城門,南北城門與內垣南門在統(tǒng)一中軸線上。墳丘的北邊是陵園的中心部門,對象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對象兩側還并列著4座構筑遺存,有專家以為是寢殿構筑的一部門。秦始皇陵齊集浮現了“事死如事生”的禮制,局限弘大,氣魄宏偉,布局殊特。

陵墳場宮中心是安頓秦始皇棺槨的處所,陵墓附近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范疇廣及56.25平方公里。首要陪葬坑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以及戎馬俑坑等,積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汗青文物出土。1980年掘客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fā)明的體形最大、裝飾最綺麗,布局和系駕最傳神、最完備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戎馬俑坑

秦始皇陵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園東側1500米處。1974年春被內地打井的農夫發(fā)明。由此安葬在地下兩千多年的寶藏得以面世,被譽為“天下第八事跡”。為研究秦朝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能等,提供了異常貴重的實物資料,成為天下人類文化的名貴財產。戎馬俑坑現已掘客3座,俑坑坐西向東,呈“品”字形分列,坑內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尚有4萬多件青銅武器。

坑內的陶塑藝術作品是仿制的秦宿衛(wèi)軍。近萬個或手執(zhí)弓、箭、弩,或手持青銅戈、矛、戟,或負弩前驅,或御車策馬的陶質衛(wèi)士,別離構成了步、弩、車、騎四個兵種。在地下坑道中的全部衛(wèi)士都是面向東方安排的。據鉆探得知共有三個陪葬坑,個中1974年發(fā)明的一號坑最大,它對象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閣下,長廊和11條過洞構成了整個坑,與真人馬巨細溝通、排成方陣的6000多個軍人俑和拖戰(zhàn)車的陶馬被安排在坑中。在一號坑的東北約20米的處所是在1976年春天發(fā)明的二號坑,它是另一個壯觀的兵陣。南北寬84米,對象長96米的二號坑,面積9216平方米,構筑面積為17016平方米。二號坑內有多兵種連系聲勢,包羅步兵、車兵、騎兵和弩兵等。二號坑西邊是三號坑,1989年10月1日才開始應承旅客旅行。南北寬24.5米,對象長28.8米的三號坑面積為500多平方米。三號坑經有關專家揣度,被以為是用來統(tǒng)帥一、二號坑的軍幕。一乘戰(zhàn)車,68個衛(wèi)士俑以及兵器都生涯在坑內。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fā)明從葬戎馬俑坑三處,制品字形分列,面積共達2萬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zhàn)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武器等文物。個中一號坑為“右軍”,安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千件;二號坑為“左軍”,有陶俑、陶馬1300余件,戰(zhàn)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zhàn)車等三個兵種混淆編組的曲陣,也是秦俑坑的英華地址;三號坑有軍人俑68個,戰(zhàn)車1輛,陶馬4匹,是統(tǒng)帥地下雄師的批示部。這個軍陣是秦國部隊編組的縮影。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天下的震驚和存眷,這些按其時軍陣編組的陶俑、陶馬為秦代軍事體例、作戰(zhàn)方法、騎步卒設備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戎馬俑的發(fā)明被譽為“天下第八大事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巨大發(fā)明之一”。秦俑的寫實伎倆作為中國雕塑史上的繼往開來藝術為天下矚目。現已在一、二、三號坑創(chuàng)立了秦始皇陵戎馬俑博物館,對外開放。

秦始皇陵所獲聲譽:

天下第八事跡

秦始皇陵是天下上局限最大、布局最怪異、內在最富厚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戎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的天下人類文化的名貴財產,而它的發(fā)明自己就是20世紀中國最壯觀的考古成績。它們充實示意了20__多年前中國人民鬼斧神工的藝術才氣,是中華民族的自滿和名貴財產。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對它的“天下第八事跡”的贊譽,使秦始皇陵為更多的眾人所知。天下文化遺產的桂冠,為秦始皇陵更增色澤。陵園工程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边@四處贊頌的詩句出自大墨客李白筆下,它歌唱了秦始皇的光輝業(yè)績,描寫了營造驪山墓工程的浩蕩氣魄。簡直,陵園工程之浩蕩、用工人數之多、一連時刻之久都是亙古未有的。

陵園工程的建筑陪伴著秦始皇生平的政治生活。當他13歲方才登上國王寶座時,陵園營建工程也就隨之開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創(chuàng)始。早在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尚有平山縣中山國王的陵墓也是生前營造的。秦始皇只不外是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刻提前到即位初期,這是秦始皇的一點改造。陵園工程修造了39年一向至秦始皇臨死之際尚未完工,二世天子胡亥繼位,接著又建筑了一年多才根基落成。

縱觀陵園工程,前后可分為三個施工階段。自秦王即位開始到同一世界的26年為陵園工程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先后睜開了陵園工程的計劃和主體工程的施工,起源奠基了陵園工程的局限和根基名堂。從同一世界到秦始皇三十五年,歷時9年當為陵園工程的大局限建筑時期。最多72萬階下囚來大局限的建筑,根基完成了陵園的主體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歷時3年多是為工程的最后階段。這一階段首要從事陵園的收尾工程與覆土使命。盡量陵墓工程歷時云云之久,整個工程如故沒有最后完工。其時汗青上發(fā)作了一次波濤壯闊的農夫大叛逆。陳勝、吳廣的手下周文率兵敏捷打到了距陵園不敷數華里的戲水四面(今臨潼縣新豐鎮(zhèn)四面)。面對雄師壓境、威逼咸陽之勢,二世這位未經風雨熬煉的新天子惶恐失措,召來群臣商榷對策。他一幅喪魂崎嶇潦倒的樣子,向群臣發(fā)出“為之若何”的乞求。這時少府令章邯提議:“盜已至,眾疆,今發(fā)近縣不及矣,博彩通,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倍肋B忙迎合,并讓章邯帶領修陵雄師回手周文的叛逆軍。至此尚未完全完工的陵園工程才不得不中止。

總之,陵園工程由選點計劃、施工營造到最后被迫中止,前后長達38年之久,在我國陵寢建筑史上名列榜首,其建筑的時刻比埃及胡夫金字塔還要長8年。

陜西旅游導游詞篇五

西安是古老的,建都是不少的;底蘊是深厚的,時代是穿透的。 風水是吉祥的,鼎盛是漢唐的;歷史是悠久的,起源是西周的。

城 墻是明代的,保存是不壞的。城河是環(huán)繞的,味道是怪怪的。

交通是樞紐的,陸空是全有的;機場是新?lián)Q的,車站是凌亂的。 始皇是空前的,兵馬是泥建的;陵墓是巨大的,盜墓是自殺的。

華清是溫泉的,驪山是平緩的;貴妃是洗澡的,體態(tài)是豐滿的。 幽王是浪漫的,烽火是假裝的;妃子是一笑的,諸侯是上當的。 亭子是捉蔣的,中正是不幸的;國共是不合的,被捉是肯定的。

法門是佛教的,舍利是釋迦的;發(fā)現是偶然的,震驚是天下的。 乾陵是壯觀的,則天是合葬的;石碑是無字的,翁仲是一樣的。 永泰是公主的,懿德是太子的;墓道是要下的,否則是白來的。 茂陵是漢武的,去病是相伴的;匈奴是馬踏的,不敢是來犯的。 昭陵是太宗的,駿馬是奔騰的;兩駿是沒有的,老美是偷走的。 鐘樓是中心的,鼓樓是附近的;中間是廣場的,散步是很爽的。

大雁是雄偉的,塔高是七級的;唐僧是取經的,回來是翻譯的。 小雁是秀美的,塔頂是震毀的;通身是青磚的,塔層是十三的。 碑林是珍貴的,書法是多種的;藝術是寶庫的,文盲是不懂的。 省博是豐富的,珍寶是無價的;參觀要仔細的,里面是很大的。 半坡是母系的,文化是仰韶的;墓葬是不少的,經典是彩陶的。

華山是險峻的,道路是臺階的;索道是不錯的,勇士是不坐的。 太白是積雪的,主峰是秦嶺的;徒步是危險的,裝備要齊全的。 小吃是清真的,回味是長久的;價格是便宜的,笑臉是沒有的。

泡饃是精粹的,掰的是很碎的;糖蒜是贈送的,口湯是免費的。 早點是糊辣的,丸子是牛肉的;味道是很好的,要吃是請早的。 包子是灌湯的,賈三是擅長的;生意是火爆的,合影是滿墻的。 酥肉是定家的,盆子是很大的;味道是純正的,美眉是要剩的。 炒飯是紅紅的,里面是酸菜的;生意是很好的,味道是不賴的。

面條是柳巷的,生意是最好的;老板是美女的,記憶是電腦的。 涼皮是減肥的,美眉是最愛的;戶縣是最好的,辣椒是不少的。 夾饃是豬肉的,樊家是有名的;字號是很老的,態(tài)度是國營的。麗江古城導游詞武夷山導游詞

陜西旅游導游詞篇六

黃河在內蒙古急轉直下,將雄偉的黃土高原劃為東西兩半!陜北高原,正是這西邊的一半!

陜北高原地表破碎,由于缺少樹木,所以水土流失嚴重,每年有16萬噸的泥沙在此被滾滾黃河卷走,黃河也因此而得名!但正是這惡劣的環(huán)境,養(yǎng)育出了豪邁的陜北文化!

說起陜北文化,民歌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前些年從陜北走出的歌手——阿寶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臺,將陜北民歌唱遍了大江南北。陜北是民歌是陜北勞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晶。陜北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三類。這些自成體裁又各具特點的民歌,都從各方面反映了社會生活,唱出了陜北人民的苦樂和愛憎!

陜北剪紙也獨具風格,是珍貴的地方文化遺產,是享譽中外的剪紙精華,也是最具邊塞文化特色的民間藝術奇葩。為眾多剪紙愛好者追捧。

陜北也被譽為“革命圣地”, 陜北地區(qū)是革命老區(qū),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zhàn)斗過20xx年,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陜北革命精神。全市境內的革命文物達140多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延安市區(qū)內的鳳凰山舊址、楊家?guī)X舊址、棗園舊址、王家坪舊址、子長縣瓦窯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舊址)等國家級保護文物。

陜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繩結區(qū)域”。從商周時代起,鬼方,獫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盧水胡,鮮卑,氐,突厥,黨項,羌,女真,蒙古,滿等少數民族先后以戰(zhàn)勝者的雄姿,走上這塊歷史舞臺,從而演出了一幕幕歷史壯劇。

現在陜北相繼有大型油,煤礦發(fā)現,成為中國能源的新寵兒!

八百里秦川

陜北往南,就是在有“八百里秦川”之稱的關中地區(qū)

這塊土地上,演繹過一幕幕朝代交替的悲歡離合······

陜西的首府———西安,走進它,你會為歷史遺存的完美博大所震撼!西安,古稱長安,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史書,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滄桑巨變,早在100多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以西安藍田人猿人為代表,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的半坡村,是中國氏族制的典型代表。西安歷史上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從烽火戲諸侯的烽火臺,再到楊貴妃沐浴的華清池,演繹這一幕幕王朝興衰。中國的中心點在西安,難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這里建了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宮,規(guī)模巨大的秦陵地宮,被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在漢唐時期,顯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是當時人口最多的城市,“東有羅馬,西有長安”,是先古代歷史地位的寫照,至今,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他無愧于是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

現在,正義這里為中心,建立起了沿歐亞大陸橋高新技術產業(yè)區(qū),推動了西部經濟快速發(fā)展。

陜西“江南”

陜南是指陜西南部地區(qū),北靠秦嶺、南倚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流而過。陜南從西往東依次是漢中、安康、商洛三地。

陜南的漢中等地自然條件方面具有明顯的南方特征,主要栽種水稻,盛產桔子、茶葉。尤其是漢中,接近四川、重慶,通常采用四川方言。

陜西商洛位于陜西省東南部,主要河流為丹江,又稱漢江流域的一部分,有南北過渡的氣候條件以及秦楚文化融合的人文特征。

早在商朝時期,漢中就有了人類生息勞作的身影。在以后的年代中,漢中一度成為兵家爭戰(zhàn)之地,如劉邦、諸葛亮等都以漢中作為軍事基地。

漢中是漢家發(fā)祥地,歷史悠久。公元前320xx年秦惠文王首置漢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

由于這里在秦嶺淮河線以南,屬于長江流域,所以一年河水幾乎從不結冰,氣溫也很少降到零度以下。

這些就是陜西的景色,就是黃土地上的歷史與人文!

陜西旅游導游詞篇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墻、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異常堅固。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城墻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huán)繞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zhàn)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zhàn)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著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為了提高城門防御的保險系數,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兼用來打更。敵人攻入閘樓城門,好似進入甕內,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都有窗戶,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墻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可屯兵。正樓在最里,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體建筑,是主將鎮(zhèn)守指揮所在。城墻外側,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于城墻主體之外的敵臺,俗稱“馬面”。整個城墻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筑叫敵樓,兩個敵臺之間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布局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說:“有城無臺,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衛(wèi)人,臺又所以衛(wèi)城也?!?。城墻上外側有矮雉,又稱“垛墻”,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側的矮墻稱為“女兒墻”,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墻下。在西安城墻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通向城頭的馬道,便于戰(zhàn)馬上下。戰(zhàn)爭期間,這里是調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守衛(wèi)異常嚴格。

隨著歲月的變遷,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西安城墻的長樂門、安定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興。明西安城墻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墻就參觀到這里,我們將繼續(xù)帶大家去參觀鐘鼓樓。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筑。鐘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打擊樂器,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為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開始用于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除城市四周構筑城墻,挖掘城壕,設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tài)時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御系統(tǒng)在明代發(fā)展到頂峰。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zhèn),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筑規(guī)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建筑就是鐘樓,位于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觀,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到了明神宗萬歷10年,將鐘樓來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磚砌成。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外面以回廊環(huán)繞,里面為二層樓,樓內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里,陳列著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家具,四面門上布滿浮雕畫,風格厚樸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5米,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83857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