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6 18:34:02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模板19篇)
時間:2023-11-06 18:34:02     小編:紫衣夢

總結是對過去的一種回望,同時也是對未來的一種期許和規(guī)劃。總結要體現(xiàn)個人的思考和成長,不要簡單羅列事件或事實。這是一些經(jīng)驗分享,希望對同樣遇到問題的人們有所啟發(fā)。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一

農歷五月初五為,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jié),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削職流放。在流放中,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xiàn)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jié)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二

“節(jié)分端午自言誰,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一首紀念端午,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詩作。屈原是一位愛國憂民的楚國大夫,是一位勵志革新的政治家,他一腔熱血,勵志通過革新強大楚國,統(tǒng)一中國??僧斦呗犘抛嬔裕怵捜ヂ?,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他在《離騷》中寫到“長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艱.”,人民的流離失所,撕扯著他的心肺。屈原空懷一腔報國之志,流放中眼見國破民苦而無力回天,痛不欲生,同年五月初五抱巨石縱身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傷異常,前往汨羅江尋找屈原遺體,只找到了屈原的衣帽,百姓們在故鄉(xiāng)修建了屈原的衣冠冢。為了紀念屈原,每年這一天當?shù)匕傩占娂娪康浇吶{吊屈原,同時做成各種粽子爭相投往江中,以便讓魚龍蝦蟹飽食了而不再吃屈原的尸身,從而演化成競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如今,吃粽子習俗已逐漸盛傳于祖國各地,以此紀念屈原。

端午節(jié)的由來飽含著深沉的愛國情懷,也是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留給我們更多的歷史反思。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三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為這快樂的節(jié)日做準備,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jié)日的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jié)那真是既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今年端午節(jié),我們家處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全家商量著今年要來點什么呢?這時,我腦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來,來辦一個包粽子大賽,說干就干,我連忙把親朋好友全部都請來參加包粽子大賽。正在大家都手忙腳亂忙著包粽子的時候。突然,我抬頭一看,這些粽子不是破了,就是沒包好。唉,怎么樣可以獲勝呢?忽然,一個念頭在我腦中一閃而過,我為什么不做一個心形的粽子呢?我先把粽葉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將粽葉包扎起來,用繩子系好,這樣一個心形的粽子完成了。

今年的端午節(jié)既特別又開心!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四

往年的端午節(jié),我都是稀里糊涂地過了。今天,又是端午節(jié),早上,媽媽激動地說:“周昱,你先別寫作業(yè)了,我們趕緊去市場看看吧?!蔽乙宦?,心想:市場有什么好看的?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和媽媽一起去市場看個究竟。

走出家門,我就聞到的一股淡淡的艾香。方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插艾來避邪。

我和媽媽來到市場,那兒的人真多呀。不過,與往常不一樣的是:有許多人的車上、手里都有一把“草”。一問媽媽,才知道那是艾。我立刻興奮起來,央求媽媽給我買一些艾,媽媽同意了,我十分高興。

走進市場大棚,一股濃濃的艾香撲面而來,我和媽媽順著氣味往前走,找到了一家賣艾的。我問媽媽:“這是艾嗎?”“是。”媽媽回答到。我又問賣艾的人:“這些艾是在什么時候挖的?”“早上太陽還沒有出來的時候去挖的,只有在端午節(jié)這個時候去挖的艾才有藥效。”“這艾是在哪里挖的?”“嶺上。”賣艾的人答道。緊接著,買艾的人還給我講了艾的作用和特征,如:把艾葉曬干以后可以泡腳、把艾插到門上還可以避邪……聽完賣艾人的講解,我對艾有了新的認識。媽媽也實現(xiàn)了她的諾言,給我買了一把艾葉。

咦,這不是貓貓眼嗎?它可是有毒的呀,怎么跑到菜市場里來“害人”呢?后來,聽賣貓貓眼的人講,貓貓眼只有在五月端午這天太陽還沒有出來的時候挖,才是沒毒的。而且他還能消炎、解毒、治嗓子疼……聽到這里,我才知道我錯怪了貓貓眼,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走出大棚,我看見了一輛“紅車子”,這是賣香包的車子。只見有的香包上有“一生平安”四個字,有的香包上繡有各種各樣的屬相……在端午節(jié)這天,大人們要給孩子佩戴上香包,保佑平安。

奇怪,今天賣菜角和糖糕的生意怎么變得格外紅火?我連忙去咨詢媽媽,媽媽告訴我:當?shù)赜卸宋绻?jié)吃菜角和糖糕的習俗。我這才明白了。

回家的路上,媽媽又買了幾個粽子?;氐郊?,我把艾葉插門上,掛上媽媽送給我的小香包,吃了一個香甜的粽子。今年,我過了一個真正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五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六

今天是端午節(jié),媽媽教我包粽子。

媽媽先準備好了江米、粽子葉、紅豆、蜜豆,便開始煮粽子葉,泡江米、紅豆。十分鐘后,一切ok!

媽媽拿出兩片粽子葉,鋪在案板上面,按實,把多余的水分和空氣擠出去,再拿起來卷成一個三角體的形狀,緊緊捏在手里,接著往里面填米、豆,然后把多余的葉子包上,最后拿出線,一圈圈的綁上,一個精美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開始做,發(fā)現(xiàn)很難,鋪在案板上的葉子怎么也不能乖乖的拿在手里,拿起來就亂了,更別提卷成三角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我的反復努力,終于第一個粽子要出爐了,突然“呀!”“嘩啦啦!”隨著我的一聲尖叫,豆子和米掉了出來,又散架了?!昂?!”我一生氣,把手里的的粽子都丟到了地上,媽媽幫我撿起來,微笑著對我說:“寶貝,你包小一點,米如果放得太多,就不好包?!?/p>

我又開始包,照媽媽說的包小一點。終于,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包好了一個small粽子,媽媽拿在手里,夸獎道:”寶貝,你包的真好看,簡直是藝術品!比媽媽包的都好看!”我聽了心里美美的。

我開始一點點的將粽子放大,最終,能包的和媽媽的一樣大了,在意猶未盡之時,粽子葉已經(jīng)用完了。

今天收獲好大,學會了包粽子,期待明年的端午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為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我校政教處組織開展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爭做美麗學生”活動,以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涵為核心,開展了各項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的展開,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xiāng)、對人民的熱愛之情。

1、為了更好的完成活動任務,收到良好的活動能夠效果,我校高度重視,精心策劃,首先進行宣傳,為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濃厚的節(jié)日氛圍。我們通過班會的形式,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及其意義。

3、我們開展了以“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為主題的端午節(jié)手抄報創(chuàng)編活動。同學們通過閱讀書籍和上網(wǎng)查詢,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相關知識,并配以插圖、剪貼畫,制作了一張張美觀大方的手抄報。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加深了對端午節(jié)的認識,進一步了解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意義,更加認同、喜愛傳統(tǒng)節(jié)日,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愛國愛鄉(xiāng)情感,提高了科學文明素養(yǎng),弘揚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4、開展了中華經(jīng)典誦讀活動。各班利用班會課,組織了學生參與端午民俗詩歌、屈原詩詞、歷代經(jīng)典愛國主義詩篇誦讀活動,。

5、開展端午親手包粽子活動,看誰的手兒巧,包的粽子最美麗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我校充分利用端午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樹立了民族意識,讓學生走進偉人、了解歷史、感受偉人的愛國情懷,學生動手能力的增強,又增進了學生與親人之間的親情,讓學生時時刻刻心懷感恩之心,促進了社會主義和諧發(fā)展。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七

端午節(jié)包粽子是中國的習俗。每到端午節(jié)前幾天,外婆都會包粽子。

每年端午前幾天,外婆就在街上買來棕葉、糯米和蜜棗。外婆先燒水煮棕葉,然后洗一洗糯米和蜜棗。中午,外婆開始包粽子了。她從盤里拿出三張棕葉,卷成漏斗狀。先放上一半米,放蜜棗,再放上米。當外婆把粽子裹好好,再用棉線把它固定。

我看包粽子很簡單,也跟著學了起來。我拿起三張棕葉開始卷??赡侨龔堊厝~完全不聽我的命令!它們就像頑皮的孩子,剛卷起來就散開了。我可急了。再拿三張粽子包,可還是沒有卷好。我又進行了第三次嘗試。終于,我把粽葉卷成了漏斗狀!我太開心了!手忙腳亂地放上了糯米,下面卻漏米了。外婆說:“慢慢來?!蔽衣犃送馄诺脑?,慢慢地包,雖然我包的粽子不好看,但是我敢說我包的粽子是最大的!外婆開始煮粽子了,外婆說要煮好幾個小時。我等啊等,兩個小時后,粽子開始散發(fā)出香味。我問外婆:“外婆,粽子好了嗎?”“沒好,還要火燜?!蔽矣值攘撕靡粫?,粽子才可以吃。

只見它們青色的外衣變成了墨綠色的。剝開一個,濃濃的粽子香彌漫了開來,軟軟的糯米、甜甜的蜜棗,看著都讓人流口水呢!

每年,媽媽同事都會送粽子給媽媽。可我更喜歡自家的粽子,因為粽子里有家的味道。爸爸喜歡吃糯米粽子,媽媽什么粽子都喜歡。我更喜歡吃蜜棗粽子。

互送粽子也是一種祝福!祝大家端午節(jié)快樂!多吃粽子。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八

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5篇,歡迎借鑒參考。

今天是端午節(jié)了,媽媽要給我編五絲線,還要包粽子呢!

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說:“要愛惜,等戴上后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里。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蓖ㄟ^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粽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后又熟練地折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扎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里,蒸上了十五分鐘。蒸好的粽子放到盤子里,還沒等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著盤子聞了又聞,著急的等待著粽子降溫。過了一會兒,終于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里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胡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說:“端午節(jié)是有說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jié)、玉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蠟、詩人節(jié)等等?!?/p>

媽媽說:“除了吃粽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p>

我想,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jié)不僅僅吃到了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jié)快到了,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xiàn)在中國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時至今日,端午節(jié)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jié)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我們當?shù)亓曀子校嘿慅堉?、吃粽子、掛艾草?粽子也分好多種:有肉粽子、素粽子、甜粽子、我喜歡吃甜粽子,因為甜粽子和糖一起吃,吃起來甜而不膩、口齒留香、越吃越想吃,根本停不下來呀!

小時候不懂事,我問媽媽:“為什么有端午節(jié),要賽龍舟?”媽媽慢慢說: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避邪,等,賽龍舟應該是因為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龍神,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他們不僅有“斷發(fā)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而且每年在五月五日這一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在急鼓聲中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面上作競渡的游戲,繪圖騰神,也給自己取樂。這便是龍舟競渡習俗的由來吧。

我也喜歡端午節(jié),因為端午節(jié)不僅有放假,回家還有:香噴噴的粽子吃,祝大家端午節(jié)快樂!

端午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今天是端午節(jié),在學校的我沒有回家,我獨自一人待在學校。

俗話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呆在學校的我,感覺意外的孤獨,想念著家里面的親人。宿舍里面只有我一個人在呢我躺在床上,玩手機,不知不覺就想到了家里,只可,爸爸媽媽是不是還在田里面干活呢,此刻奶奶是不是在廚房里準備晚餐呢,此刻妹妹是不是在做作業(yè)呢,帶著疑問,我不禁想給家里面打一個電話。于是,我撥通了家里面的電話,妹妹接聽了電話,妹妹一下子就聽出了是我的聲音。她問道:“哥哥,你吃飯了沒有啊?”我說:“我剛吃完,你們呢?!泵妹糜谑蔷徒o我介紹:“今天晚上過節(jié),奶奶此刻正在廚房里給我們做好吃的么呢!爸爸媽媽在田里面干活還沒有回家,我們等他們回家時候就一起吃飯了。妹妹還高興的告訴我說:“今天晚上有雞腿,還有鴨子,還有魚,還有雞翅,好多好多好吃的?!苯裨缑妹媒o我介紹這么多東西,我不禁想起了我在家的時候每次逢年過節(jié),只要家里面有機會的話,奶奶就會給我留一個,我最愛吃的,現(xiàn)在我不在家里,奶奶肯定也會給妹妹留一個吧。

妹妹說奶奶在廚房里我就沒有叫奶奶接電話你寒暄了幾句之后,我就把電話掛了,在宿舍里面,我獨自想著家,想著,父母回家團聚吃晚餐的情景,那情景是多么的快樂啊!

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一家人到酒店吃飯。吃到一半,我和姐姐到包廂外面去玩。突然,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只狗,白白的可愛極了!那應該是只寵物狗,在桌子下面走來走去,都沒拴住。

我拿著蛋袋,在它前面晃來晃去,像施展催眠術一樣,就不知道它到底有沒有真的被我催眠?然后,我就去包廂拿了個小骨頭,想給它吃,可它不為所動,就縮回主人的腳下,好像很害羞的樣子。姐姐對我說:“不要碰,有細菌的!”“沒事!”我不怕。它的主人是個小朋友,她低頭一看,發(fā)現(xiàn)小狗在和我們玩,就把它抱回去了。

之后,我跑回包廂對媽媽說:“我和姐姐在大廳看見了一只狗,它可乖了!我都能逗它了!”我就領著媽媽去看這條狗。媽媽說:“小心點,有細菌!”我想,姐姐和媽媽怎么想得一樣呢?小狗看見我又來了,于是就又鉆了出來,但依舊是一聲不吭的。如果它是我的狗就好了,那我就要把它抱回家去。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九

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準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豆沙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凈葉片,并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洗了,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壓就緊了,拿出餡兒按入米里面,隨后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團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

端午節(jié)的早晨,媽媽要去買那些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今天,每家每戶的門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實,懸掛艾草,還可以驅蟲蟻。用完餐,媽媽會燒那艾草給我們洗洗,聽說它有去寒濕消炎等作用。這時候,滿屋都是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輕氣爽。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十

端午,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自戰(zhàn)國時期以來,一直流傳至今。它有著它獨特的味道。

了解了端午的來歷,很是痛心,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

屈原,一位愛國志士,忠心侍奉楚王。但卻造小人排擠。結果被流放,他空有一身抱負,卻報國無門。楚國將亡,他為表達他的愛國之心,以身殉國,投河自盡。原來,端午的背后有著如此令人心酸的故事。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愛國的味道。

端午,我的叔叔等人都會來爺爺家過,一起吃著飯,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

解開纏著粽子的線,打開粽葉,把里面的飯團沾沾白糖,吃一口甜甜的;家人們團聚,大家一起有說有笑,暖暖的??粗眠`的家人們的變化,喜喜的;味道很多,用兩個字概括:幸福。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街上,孩子們帶著他們的五彩線,愜意地走著,十分神氣。這五彩線,讓我回憶起了從前,我每年都會戴。這五彩線是節(jié)日的特色,包含著我們中國華民族的獨特,流傳了幾千年。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吃茶蛋,掛艾葉菖蒲……都有著我們中國的獨特文化。端午節(jié)本身其實就是一種文化。如今,端午節(jié)已經(jīng)成功選入了《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深厚的祖國文化的味道。

生活在21世紀今天的我們,生活十分多姿多彩,端午的活動很多,十分豐富多彩。

有些城市舉行賽龍舟競賽,大家爭先恐后,一起比賽,盡情享受劃船的快樂。早上也有很多人去踏青,感受自然的氣息,在草地上,嗅著泥土的芬芳,和家人一起去野餐!有很多人登山去采艾蒿,品味粽子的味道。孩子們都放假,在一起盡情玩耍,身上掛著香包。到處都是歡聲笑語。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快樂的味道。

感受端午的味道,是多姿多彩的味道。它是我們民族的節(jié)日。我們應該珍惜,重視這個有著自己獨特味道的特殊節(jié)日。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十一

原本我對端午節(jié)的認知也就停留在能吃到各種口味的粽子。但自從媽媽帶我去參加了社區(qū)舉辦的端午節(jié)活動后,我對這個節(jié)日有了新的感受。我和媽媽來到活動現(xiàn)場時,就看見老老少少很多人已經(jīng)在包粽子了。

只見奶奶們手里的粽葉飛舞,還沒看清楚怎么回事,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年輕的媽媽們也不甘落后,在教幾個小孩子制作福包粽,那專注的神情,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在上課或考試呢!我躍躍欲試,動手學著大人的`樣子,將三、四張?zhí)J葉一葉搭一葉地排好后折成一個三角形兜,然后放米,可這看似簡單的步驟,真正操作起來一點都不簡單,不是米淘氣地亂跳,就是捏得太緊,蘆葉裂掉了??蛇@一點都沒減弱我學習包粽子的熱情,我一遍又一遍地跟著大人仔細地學著,細心地包著,忙得不亦樂乎。

捆扎得時候一個不當心,粽子就從我的手里跳了出去,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自己也被逗樂了。二三個小時過后,桌子上已經(jīng)堆滿粽子了,我以為活動結束了,正想拉著媽媽回家呢!可媽媽故作神秘地告訴我,后面還有比這親子包粽子更有意義的環(huán)節(jié)呢!“分粽子、吃粽子”我一蹦三尺高,興奮地說?!澳銈€小吃貨,你猜對了,但不是給你吃的?!眿寢屇笾业谋亲有χf?!暗葧覀円蜕鐓^(qū)的志愿者一起,把煮熟的粽子分發(fā)給社區(qū)里的孤寡老人、困難家庭以及留守兒童等,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眿寢尳又f。

聽了媽媽的話,我愉快地跟著志愿者們一起去送愛心粽了,當受贈的人接過這溫暖的粽子時,我感覺到了他們的感謝和激動,我也因為做了件有意義的事情而感到很高興。我深刻地意識到:端午節(jié)已經(jīng)不再只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它已經(jīng)延伸到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樂于奉獻、關愛他人和社會的志愿精神了。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十二

今天是端午節(jié)了,媽媽要給我編五絲線,還要包粽子呢!

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說:“要愛惜,等戴上后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里。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蓖ㄟ^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粽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后又熟練地折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扎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里,蒸上了十五分鐘。蒸好的粽子放到盤子里,還沒等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著盤子聞了又聞,著急的等待著粽子降溫。過了一會兒,終于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里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胡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說:“端午節(jié)是有說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jié)、玉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蠟、詩人節(jié)等等。”

媽媽說:“除了吃粽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p>

我想,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jié)不僅僅吃到了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十三

轉眼間,又一個端午節(jié)來臨了。每當想到端午節(jié),我就會想起那位值得讓人紀念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愛國主義寫成了一首又一首詩,直到后來國家滅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為國投江自殺。這感人事跡感動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他們?yōu)閭ゴ蟮膼蹏髁x詩人建立了這個節(jié)日——端午節(jié)。

在端午節(jié)里,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戴香囊。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媽媽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鄉(xiāng)建湖,這里的人們也都這樣。端午節(jié)前夕,就包好了粽子,插好了艾葉,戴好了香囊。灑黃酒,驅害蟲,把房里打掃得干干凈凈,喜氣洋洋地迎來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時,我最愛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氣可香啦!讓人聞著心曠神怡。我也愛吃粽子,特別是那甜絲絲的蜜棗粽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粽子讓人吃了贊不絕口。

知識淵博的爸爸對我說,端午也叫端陽、重五劃龍舟當時是為了打撈屈原的尸體;而往江里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我聽了,才明白為什么要賽龍舟、投粽子了。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十四

端午節(jié)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shù)氐臐O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shù)娜~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媽媽都用蘆葦?shù)娜~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shù)娜~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shù)娜~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jié)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凹佑?,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fā)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tǒng)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

每一條彩繩背后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題記。

前兩天大連一直陰雨連綿,太陽也沒露一下。昨天總算碰上了一個晴天。

今天,從補習班回家,一個人底著頭,漫不經(jīng)心的走著,突然看到地上躺著一根已被剪斷的彩繩。據(jù)分析判斷,這里前一陣子應該是一個小水凼。(端午過后的第一個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繩摘下來,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種習俗吧!)這才突然反應過來。端午節(jié)已經(jīng)過去很久了。望著地上此時孤零零的彩繩,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

小學生活。

大多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那時的自己那么無邪,那時的日子那么溫暖。

那時,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體溫,和她血液中流淌的愛意。我靜靜的聽著奶奶輕微的喘息聲,看她變魔術般的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然后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清楚的記得她的那雙大手那么溫暖,卻那么粗糙。當時的我還會天真的問奶奶,為什么不好好保護自己的雙手。而奶奶只是莞爾一笑,不予回答?,F(xiàn)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經(jīng)歷無數(shù)風雨坎坷的見證。系好后,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風對嫩柳的撫弄;秋日里月光對修竹的依戀。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暮靄時夕陽與水面的輝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匯成商學院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至今,那種感覺依舊十分真切。仿佛還能感覺到奶奶的體溫和目光。

只是后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么忙,忙到無暇顧及節(jié)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為我系彩繩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的節(jié)日。只是當看到同學手上帶著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繩。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jié)快到了,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xiàn)在中國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包粽子。

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看到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有些人還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較多。香囊的樣子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顏色有紅的、黃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飄香著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粽子,媽媽不緊不慢的說:“別急,別急,我們等會兒到奶奶家還要包粽子呢!”

開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粽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可以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著粽子繞了兩圈,然后系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晌覄傄凰墒?,粽子就“散架”了。箬葉一松,江米從里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我們做示范。箬葉經(jīng)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粽子。奶奶還教我們包粽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于學會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收獲可真不小呀!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十五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jié),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xiàn)在中國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jié)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十六

到了粽子飄香的端午節(jié),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偉大詩人屈原,因為這個節(jié)日,就是為了追思偉大先賢為理想舍身追求的高潔情操而演變而成的。端午節(jié),如今留在我的記憶里的全變了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竟產生了如同過春節(jié)那樣的百無聊賴的感覺,認為端午節(jié)無非就是吃粽子,掛香袋,懸蒲艾。

其實,在中國的歷史傳統(tǒng)中,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按照《易經(jīng)》等典籍記載,陰惡從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陽氣運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惡癘病疫就會肆虐泛濫。因此,這一天人們便插艾葉、掛蒲艾、喝雄黃酒、配香囊等,以驅邪辟邪、保健健身?,F(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人想到,過節(jié)就是對苦難的懺悔,過節(jié)就是苦中作樂。

五月初五,還是偉大的詩人,三閭大夫屈原投江的日子。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大概屈原就是有意選擇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個惡月惡日投江自盡,以順應人們心中的傳統(tǒng)日子,表達自己對國家民族的忠心吧。于是,偉大的詩人,英勇的就義,就給傳統(tǒng)的日子賦予了新的含義,就有了端午節(jié)一說。

從此以后,每到這一天,小孩子胸前就掛香袋,是為了昭示屈原的品德節(jié)操馨香溢世;吃粽子,據(jù)說是為了堵魚蝦的嘴,防止屈原的尸體受損,久而久之,就演變成為了一種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食品;插蒲艾,俗稱“蒲劍斬千妖,艾旗招百福”,可以驅邪避邪。

而賽龍舟,有的人認為是為了競相營救屈原而演變來的;還有的人說屈原投江后化為白龍而去,人們?yōu)榱思o念他,追思他的高風亮節(jié),而劃船競渡去追尋他的仙蹤演變而來,等等歷史傳說,不一而足。就演變成了今日的龍舟賽。故而,每一個節(jié)日,大體都是由一個悲滄的故事,集思了諸多美好的傳說而這樣形成的。

如果你知曉了端午節(jié)演變的由來,你就會感嘆不止。一個偉大的靈魂就這樣飄然遠去,一介介卑微的生靈將其敬若神靈,祭祀追思代代相傳。天地悠悠,傳承百世,俯仰千年。仿佛眼前屈原的形象,還依然挺立江上,一曲不朽的慷慨悲歌裊裊而至,一幅時空交錯的夢幻情境翩然浮現(xiàn):

汨羅江上,波譎云詭,靜寂悲滄。屈原大夫,鵝冠博帶,一葉扁舟,懷石涉江,竹篙輕點處,水波蕩漾中。漸行漸遠直至被吞沒之際,頓時草木含悲,云霧蔽日,風云變色,江水嗚咽,浪花悲鳴。待風平浪靜時,汨羅江上,一條白龍緩緩游弋,偉大的神靈已融為浩瀚之江水,泊泊東流去,后人聞之,無不哀泣,世代緬懷。

數(shù)千年后,我手握竹篙,極目瞭望,一次次地駕舟前行,卻永無止境地地難抵目的。在緬懷屈原滄涼悲壯的同時,極力追索《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中那淡泊寧靜的高遠意境。前程漫漫,需要追尋的東西又太多太多,但我不會泄氣,還會點篙前行,不息地探索,任重而道遠,我在努力搜尋著理想中能給我?guī)碛谰冒踩械膱詫嵄税丁?/p>

端午節(jié)是這樣一個節(jié)日嗎?吃著香粽,嘴是甜的,可你的心里呢?掛著蒲艾,是為了避邪,可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丑惡和美好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年年端午,今又端午,端午的啟示就是告訴我們,陽氣運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人的意境就要需要足夠的定力來把持。人“難得糊涂”地活著,并不是因為境界高,而是選擇了順其自然。知道人生是苦的,你所能做的,就是苦中作樂。明白了這個道理,那么,你度過的每一個節(jié)日,都將會是快樂的。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十七

走著走著,草綠了。走著走著,花開了。走著走著,走到了端午節(jié)。

這個端午節(jié)注定不一樣,因為我和天成作文學堂的老師、同學們一起去西公園“找夏天”,我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微笑,都期待著這次“濃情端午”活動的開始。

天剛下完雨,空氣無比清新,走著走著,我們來到第一個目的地——植物園,只見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樹木就像剛洗完澡,一身清清爽爽的?;▋航?jīng)過一夜的沐浴,顯得格外嬌艷,那花瓣上的點點雨露,宛如一層透明的外衣。我們走在路上,聚集在樹葉上的雨滴不時落在我們頭上,引得我們不時抬頭往上看。突然,不知誰喊了一聲“快看,蝸牛”,頓時所有的人都被那群蝸牛隊伍所吸引,由于剛下過雨,它們都迫不及待地從土里爬到嫩綠的草葉上呼吸新鮮空氣,它們個個背著小房子,悠閑地在葉子上散步。每當看見它們在路面上慢慢行走時,我的心也不由抽搐一下,擔心它們的生命,看見我的小伙伴們有的把它們放在手心揉捏,有的放在紙上讓它們爬行,有的裝在瓶子里想帶回家,甚至有的小朋友不小心踩到了小蝸牛,頓時,小蝸牛就變得粉身碎骨,看見這一幕我非常傷心,它們會多痛啊!

走著走著,我們會見了幾位神秘嘉賓——十二生肖雕像,我們紛紛跑到自己的屬相跟前合影留念,接著聽同學們講述了十二生肖的來歷,我知道了貓為什么不在十二生肖里,原來是貓睡懶覺,被小老鼠搶先一步到了終點。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魚米水鄉(xiāng),在那里,我們舉行了以端午節(jié)為主題的朗誦比賽,同學們積極踴躍地上臺朗誦,我也拿出我的狀態(tài),有感情地朗誦了《浣溪沙·端午》,最終我獲得了一等獎,媽媽說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看來真是這樣。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作家王莉老師的簽名會,王莉老師給我們分享了她的寫作歷程,給我們講述了寫作的方法,她還朗誦了她寫的關于端午節(jié)的文章,我聽的都入了迷。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王莉老師居然認識我,哦!原來我的作文曾經(jīng)和她在同一版發(fā)表啊!聽完王莉老師的講座,我牢牢記住了王莉老師在寫作路上的三個關鍵詞“感恩,熱愛,堅持”。是啊!正是這份感恩的心,這份對寫作的熱愛和堅持,王莉老師才會寫出《風煙俱凈·歲月安好》這么好的作品。

就這樣,我渡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端午,一個非常開心而充實的端午,真喜歡這次有意義的活動。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十八

包粽子的材料我們昨晚就準備好了,昨天我們到超市里買了粽葉、紅豆、紅棗、糯米、花生還有一些繩子。這些材料在水中泡一夜就可以用了。今天下午,我正在寫作業(yè),爺爺突然叫我一聲,我過去一看,原來材料都泡好了已經(jīng)可以包粽子了,爺爺教我:“包粽子要先把總也卷成漏斗狀,然后往漏斗里裝米、豬肉和其他材料,裝滿后就他口合住然后把剩下的粽葉包到粽子的外邊。最后,再把繩子綁在外面就可以了?!蔽覍W著爺爺?shù)臉幼影阳杖~圍成漏斗狀,爺爺說我拿的粽葉太小了要再拿一片,然后把兩片疊在一起。我把它疊在一起后,往中間一卷,就卷成了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后拿著勺子,小心地舀了一勺,放在粽葉里,然后把“漏斗”的口和上再把外面露出來的粽葉包上,最后,我拿來一根繩子把它像綁木乃伊一樣繞了個遍,才剪斷了繩子,然后綁了個結就可以了。

我包完這個后,又包了幾個。沒想到在第三個就出了問題。我在包第三個時由于漏斗底沒封好,里面包的餡一下子就漏了出來。爺爺說:“粽子的底一定要封好”我趕緊把底封上,果然再也漏不出來了。原來包粽子也要這么技巧啊。

我們把粽子包好后就放進了鍋里,真希望明天能吃到自己包的粽子。

今天是端午節(jié),通過實踐活動我了解到包粽子的習俗,我決定和奶奶一起在家里包粽子。

上午我起得很早,先和奶奶把昨天買好的粽葉洗干凈,又把肉切成方方正正的一塊塊,放在拌好的調料里,接著舀了一盆子糯米放進幾滴油拌勻,我們就開工了。

我學著奶奶拿一張粽葉放在手心里,彎出一個三角形,把口子對著自己。先放進一點米,然后放一塊浸得變紅了的肉,再放一點米把肉蓋住,這樣就把肉藏在了米中間。接著開始系線,我拿著一根長長的線在粽子上繞來繞去,就是包不好,急得我額頭上冒出了汗珠。最后在奶奶的指點下我才包好了一個奇形怪狀的粽子。一個小時后我們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務,奶奶把它們放在鍋里煮起來,一會兒粽子發(fā)出了咕嚕咕嚕的聲音,散發(fā)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

經(jīng)過耐心的等待,粽子終于熟了,我迫不及待地開始享用自己的勞動果實。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以后我一定要多參加這樣的民俗活動。

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篇十九

端午節(jié),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影響最為深遠,禮儀最為隆重,人們最為重視的節(jié)日。因其時適值隆冬將盡,新春界臨,故又稱端午節(jié)。

過端午節(jié),糕和饅頭是一定要蒸的,糕諧音“高”表示高升發(fā)財、蒸蒸日上的意思,;饅頭象征“滿”、“發(fā)”。寓意這一年中能有個好彩頭。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每逢端午節(jié)來臨,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掃塵過后,家家戶戶紛紛上街購買粽子等,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它們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更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端午節(jié)來之前,大地被一種和諧的氣氛籠罩,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共敘天倫。隨著陣陣的歡聲笑語,一個個煙花爭先恐后地飛向空中,在空中開出各種美麗的形狀,有花朵狀的,有柳條狀的,有圓形的,數(shù)不勝數(shù),把整個夜空映得五彩斑斕。孔明燈點綴著夜空,隨風四處飄散著。爆竹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午夜,新年鐘聲的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這聲聲爆竹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

人們都穿著新衣服,打扮整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共祝新年大吉大利。端午節(jié)最高興的就是我們這些小孩了,因為過年了,我們不僅都有新衣服穿,還有吃不完的好東西。更重要的是能得到長輩們的壓歲錢,它寄托了長輩們對晚輩的關愛和希望。

端午節(jié)是新的開始,是播種希望的季節(jié)。它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象征著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jié),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憧憬。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846384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