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傳讀書心得(專業(y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6 18:35:10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專業(yè)14篇)
時間:2023-11-06 18:35:10     小編:飛雪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認識自己,并借此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寫一篇完美的總結,要注重文字的精練和表達的清晰。想寫一篇好的總結,不妨看看以下小編為您整理的總結范文,希望能給您提供一些幫助和思路。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一

從書店買回這本書時,我草草瀏覽了一下目錄和內容,發(fā)現本書全是古文,記載的全是曾國藩與其父母、兄弟、祖父之間的書信往來,我一面感嘆這本書將會很難讀一面也在欣喜,看完這本書我應該就能學會寫信了吧。

現代人已經很少寫信了,一方面是沒有時間,現代化的快節(jié)奏之下,人們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寫信;另一方面是現代人已經不會寫信了,通信技術不斷發(fā)展,手機微信廣泛普及,人們習慣了新式的網絡用語,如何提筆,如何寫信早已拋擲腦后。此時,這樣一本晚清名臣的家書則剛好可以把我們帶回那個書信年代,讓我們感受古人的真摯情誼與厚重的書信文化。

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作者人生閱歷、個人情感的結晶。而對于散文、自傳、家書、詩集類文學作品更是如此,它們更真實、更直接的貼近作者的個人生活和思想情感。看一個人的文章如何,便可推敲這個人的生活習性、人格品行如何。在書的扉頁,除了曾國藩的人物生平之外,還赫然寫著——“千古第一完人”。嚴于律己,勤于治學,忠君愛國,恪守孝悌……曾國藩一生追求圣賢之道,并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儒學禮義。他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常常講述自己的言行志向,督促自己也勉勵弟弟們用功讀書,“弟弟們在家,不知每天怎么用功?我自從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然懶惰如故,但是每天用楷書寫日記,每天讀十頁史書,每天記一條茶余偶談,這三件事沒有一天間斷過。弟弟們每人自己立下功課,一定要每天不間斷,就算是行船,走路,都要帶在身邊。”曾國藩認為,人不讀書就算了,如果自稱讀書人,就一定要不斷學習。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都是分內的事。

在曾國藩的身上,我真正看到了何為長兄如父。在收錄的家書中,曾國藩寫給弟弟們的家書最多。書法作文之道、讀書學習之法、修身立德之方,曾國藩在家書中事無巨細,一一道來,對弟弟們諄諄教導,寄予厚望。他告訴弟弟們行事要光明磊落,不取不義之財,“如果不是合乎道義得到的,就不要輕易接受。要做好人,第一要緊的就是在此處下手?!?。他勉勵弟弟們專注治學,“追求學業(yè)之精,別無他法,只有專注而已。諸位弟弟們要在學業(yè)上努力保持專注?!彼€時常自責,擔心自己做兄長的不夠負責,教導不當,“我受了父親的教誨,卻不能教導弟弟們功成名就,這是我深深慚愧的地方。他人與我結交,多有從我這兒受益的,唯獨我自己的弟弟不能受益,這又是我深深悔恨的地方?!?/p>

個人際遇通常與國家、社會的大環(huán)境大背景緊密相連,從道光二十一年到同治十年,三十余年間,數百封家信,不僅傳達了曾國藩對家人的深深掛念,也投影出晚清動蕩的歷史下曾國藩仕途的沉浮軌跡。道光二十年間,雖然鴉片戰(zhàn)爭摧毀了國門清王朝逐漸動蕩,但曾國藩初入仕途只是小小的內閣學士,只能一心治于學,在書信中也十分重視弟弟們的讀書教育;咸豐年間,太平軍起義暴亂,曾國藩任團練創(chuàng)建湘軍,奉命鎮(zhèn)壓太平軍,國家動亂,家書漸少,書信中也多為軍事策略和軍中形勢的探討;同治九年,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但清王朝早已腐朽落后,曾國藩試圖整改也有心無力,在書信中有難言的悲哀。

閱讀曾國藩的家書就像是細品一杯清茶,淡淡的寧靜的,有回甘。這是一份寄托著深沉思念與情懷的家書,亦是一份包含人生智慧的經典。還沒看完全書,但我覺得我已經收獲了超越寫信的更多的東西。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閱讀《曾國藩家書》,但是當中許多曾國藩本人的主張,我都并不覺得陌生,反而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因為這些思想都是我爸爸從小到大一直在我耳邊念叨的。我在學習上碰上了什么難題、我在生活中遭遇了怎樣的困境,我爸開導我的方法跟曾國藩開導他的弟弟或是孩子們幾乎是大同小異。所以在閱讀的同時,我就不自覺地將曾國藩的一些主張同自己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相結合,從而產生了一些感悟。這些感悟主要從兩個方面出發(fā),一是自我的充實,二是自我對他人的充實。

自我的充實,這一方面我覺得可以從兩個角度來進行理解。首先即是對知識直接的汲取,閱讀、實踐,我們獲得知識的方法各異,但不同的方法都指向同一個終點,即自我的不斷完善。但是我發(fā)現,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把“終點”定得較近。認真復習是為了期末取得高分,取得高分是為了綜測成績能夠名列前茅,優(yōu)秀的成績又服務于獎學金的評定和保研名額的爭取。每個學期的期末階段,大家都會變得焦慮,我也不例外。有時候我會想,這種焦慮的源頭是什么呢。我們把期末成績看得太重,但是它并不是衡量我們對知識汲取程度的唯一標準,我們因為綜測費心費腦,但參加某一活動是為了開闊見識提高能力,而不是是為了綜測的一兩分。我會用這種想法來安慰自己,告訴自己要看向事物的“終點”,但是過一會兒又會變得更為焦慮。如何減輕這種焦慮呢,曾國藩的一個主張或許會有幫助。在他看來,學習的過程比學習的結果更為重要,多次考取秀才未中,他并不氣餒,因為他認為他在備考的過程中盡心盡力了,也學到了許多知識,這就足夠了。結果是由上天注定的,但是我們可以在過程中更為精進,更加勤勉。即便結果不盡人意,我們在這過程中也不至于一無所獲。

其次就是如何更好地汲取知識。我還記得,在高三的時候,因為學習任務繁重,班上的衛(wèi)生和公共區(qū)的衛(wèi)生都特別糟糕。年級的督導老師譚老師提醒了很多次,但是我們班還是沒有改善。又一次不合格后,一個大課間,譚老師直接進了我們班,開始訓斥我們。他說,學習是非常重要,但它并不是唯一。學習并不是我們逃避衛(wèi)生、逃避勞動的借口。我們在做衛(wèi)生時的表現會直接https:///反映到我們的學習情況上。比如說,做衛(wèi)生敷衍了事的人,它必定是沉不下心來學習的;不注意細節(jié)角落的同學,在考場上肯定會吃粗心的虧。曾國藩的思想與譚老師的這一番話也有不謀而合之處,曾國藩他十分注重細節(jié),每天堅持靜坐、勞動、反思,不會認為這些事情浪費時間,反而認為它們能夠促進我們更好地學習思考。如何更好地汲取知識,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的本身就是對知識進行不斷地吸取。課本知識、專業(yè)知識,這些都不是學習的唯一,我們學習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提高我們的專業(yè)能力,高分通過期末考試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看了解了多少專業(yè)知識,更要看自己是否提升了能把專業(yè)知識轉為實踐的能力、自己的學習習慣(比如說拖延癥、丟三落四的毛病)是否有了改善,自己對專業(yè)的認知是否有了更深的覺悟。中考、高考、考研,這些只是人生的一個節(jié)點,節(jié)點并不會決定終點。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我們都要找到真正的終點,把目光放長遠,這是避免焦慮的一大良劑。

自我對他人的充實,即為人處世之道。在我小的時候,我爸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做人用心吃得虧,做事用腦罷得蠻。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一舉一動都會直接或間接地與社會產生關聯。所以在決定我們的行為之前,我們必須考慮自身的做法會對他人、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曾國藩為一代文臣,卻組建了一支剽悍的湘軍。這與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是分不開的。曾國藩待人真誠熱情,愿意與他人同!甘共苦,在利益關系上處理謹慎,甘愿吃虧。他認為占別人的小便宜,日后肯定需要耗費更大的代價來歸還,所以在他弟弟收取他人錢物時,他進行了勸阻教育。我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但在經濟迅速發(fā)展,“內卷”日益橫行的時代,更多人會選擇錙銖必較,分秒必究。這種計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雙方所要共同承擔的,與其這般苛刻不饒人,不如吃點虧,以小失換大得。

當然,《曾國藩家書》所反映的道理并不只是以上幾點,只是相對于其他來說,這幾方面對我有較大的觸動。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滄海桑田只是片刻之時。但是真理不會隨著時代的洪流而消散,在當下的社會,我們仍應對曾國藩的思想有更深的思考。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里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著閱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里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吹墓P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系的時代。

如今人們,就應說是趕上了好時光。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能夠透過電話、信息、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代人能夠說已經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著《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己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讀著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信息,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讀《曾國藩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史上名臣曾國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溫馨的善良之光的閃現。那一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里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心和關懷,字里行間充滿的是中華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透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丛募視?,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公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忙家人和親朋??吹竭@些,我感動了,而且感動的想流淚。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此刻的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許是因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與人之間以前擁有的濃濃親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漸變得淡薄,維系人與人之間感情聯絡的紐帶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淺和好壞全維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以前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人間百態(tài),在當今物質極度禮貌的社會上更加凸顯。我們將一切都歸咎于窮和富這兩個字,似乎有點偏薄?!对鴩視芬粫?,從很多家書里我們都能夠看出作為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艱難,有些時候冬天要靠外官進獻的炭資錢過活。這樣的生活境況也許此刻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不敢相信,但是,當時曾公的生活境況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還時刻不忘盡最大努力接濟家人和親朋好友??戳嗽募視?,我有點頓悟了,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能夠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公家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積淀。所以說,改變人的素質,真正的根源還在于教育和文化。這天,現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質的超前發(fā)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后,物質和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當下的中國,在發(fā)展經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fā)展文化和教育。經濟能夠改變人的生活狀況,而文化和教育能夠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民強方可國富,民強首先強的就應是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處處洋溢的濃濃親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現代人正在丟失的和渴望得到的東西。當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的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時,也許這個社會才不會那么浮躁和狂熱,也許每個人的心兒才會多幾分寧靜和安逸。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來自于民眾深厚的文化積累和道德修養(yǎng),除此也許別無他法。

曾公作為歷史上一位毀譽參半的人物或者領袖,我們不去評說其史上的功與過,只就其人性中最閃光最完美的一點就足矣,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詩結束此文,“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p>

《曾國藩家書》以信為媒介,通過字里行間,將“晚清第一名臣”,一位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以更親近的方式躍然紙上。歷史書最開始帶我們了解的曾國藩,是洋務運動中深謀遠略的人物,他扶大廈之將傾,挽危難時之狂瀾,但也不免帶有史書之上被高高端起的距離感?!对鴩視肥占砹似湓谛奚?、勸學、治家、理財、交友各個方面的內容,以隨想而至,鎮(zhèn)定自如的一篇篇文字,將我們拉近至這位名臣的面前。

《曾國藩家書》,以娓娓道來,真實細密的四百三十五通家書,塑造出一位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更以百年之外的悉心叮囑與言傳身教,默默影響了如今我們的家國觀、人生觀、價值觀……穿越百年而來,跨越巨變之實,我們與曾國藩之間,盡管被無數的歷史變遷與經久的時代跨越相隔,但他的字字良言,句句妙語卻仍能讓人受益頗深。四百三十五通家書,四百三十五次的感悟與叮囑,也是四百三十五次的文化傳遞與繼承。我們站在上百年之外,去細細聆聽或是字斟句酌,均能有所獲益。在本書中,盡管涉獵內容甚廣,包含范圍縱深,但對于我來說,其修身養(yǎng)性之內容格外引人深思。

曾國藩在其書信之中,不乏有對為人處世之道的探討。在為人品德上,他堅持“自強,堅忍”。在第四篇“致沅弟”中,曾國藩多次強調:“然困心橫慮,正是磨煉英雄,玉汝于成”,“唯有一字不說,咬定牙根,徐圖自強而已”。曾國藩一生之所以成功,歸結于“堅忍”二字。用梁啟超的話來說:“如果曾國藩沒有堅強的意志和足夠的忍耐,那么他的一生也必是失敗的?!痹鴩苍谧约簾o數次危難關頭的抉擇中彰顯著自己堅忍不拔的品質。1864年徽州城一戰(zhàn),在最初判斷失誤導致落敗后,曾國藩并未一蹶不振,而是用殘兵設計策略苦守堅持,等待轉機,最終得以渡過難關。著眼于自身,我們亦需要修煉這樣一份堅忍功夫。遇事不妥協,不萎靡,盡管困心橫慮,仍要咬定牙根,徐圖自強,最終玉汝于成。

在立身處世上,曾國藩則有一顆不圖虛名,居安思危的淡泊之心。他多次在給家中晚輩的信中強調“息怒忍耐”、“功名得失,皆有定數”、“樹大招風,不圖虛名”等,他強調做人要踏實,做事要盡力而為,切不可投機取巧。而之所以多出此言,也與曾國藩護弟心切有關,他深知自己位高權重,而歷史上同等身份的人很難善始善終。他既擔心在自己全盛之時難以保護幼弟,又怕衰落之際會牽連親人,因此無時不刻強調腳踏實地,不投機取巧的重要性,借此來保護家人平安。曾國藩的淡泊與踏實一定程度上也是他深謀遠慮的結果,而身居高位之人又能有曾國藩一般的心性與遠見卓識,也實屬難得。曾國藩的這種見識與謀略對于我們來說,更不失為一份難能可貴的經驗財富。

而在學習讀書方面,曾國藩又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他給家中小輩的信中,幾乎都是在強調讀書的重要性。他教導“唯讀書能變化氣質”、“讀書須能涵泳體察”、“讀書要明事理”等,還詳細指出“讀古文之要義”、“述為不學四要事”、“用筆、作文之法”諸如此類,娓娓說來,細細講解,不僅強調了學習之重要,也提供了許多有效的學習方法。而曾國藩之學習,也不是一味地死記硬背,按圖索驥。他十分重視對學問應用的靈活變通,他早年在京城時信奉儒家,治理湘軍、鎮(zhèn)壓太平天國時采用法家,晚年功成名就后則轉向了老莊的道家,而太平天國起,曾國藩臨危受命組織湘軍鎮(zhèn)壓農民起義的時期,他又轉而推崇法家嚴刑峻法思想主張??梢哉f,讀書使曾國藩一生多變,而曾國藩也認為只要每天有新的進步,就能達到圣人的境界。

覽讀《曾國藩家書》,一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形象便緩緩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曾國藩跨越了歷史,褪去了固有的軍事家、政治家的冰冷形象,以一個更加溫暖、更有溫度的面貌重新展示了他自己,也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受益頗深。初次閱讀,只淺淺領略了曾國藩在為人處世與自我修養(yǎng)方面的人格魅力、豐富經驗。我相信在后續(xù)的閱讀中,這本書在理財、交友、為政等諸多方面也會帶來更多的啟發(fā)。

假期在老師推薦下讀完《曾國藩家書》,一本以“一家之言”,惠及數代萬家的傳世之作。在書中,這位曾笑傲官場、久戰(zhàn)沙場的歷史大家,以一位平和的老者之姿,將他畢生所得的人生之道,同他的家人、后代娓娓道來,傾訴衷腸,惟愿眾人能在其中習得一二。的確如此,讀完頓覺通透不少,現以此文作分享與總結。

該書為曾國藩寄給家中子弟的書信集,成書于19世紀中葉。這本集子記錄了清道光30年間至同治10年間,長達30年的翰苑和戎馬生涯,數量達1500余封。所涉內容極為廣泛,包括修身篇、治學篇、齊家篇、為政篇、處世篇、治軍篇、用人篇、師友篇、理財篇、養(yǎng)生篇,共十大方面的內容,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及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它更是做人處世之典范,齊家教育之真言,為官從政之精髓,治國安邦之旗幟。曾氏家書,行文流暢,格式自由,揮灑自如,字字箴言,將人生哲理、世故大道蘊含在平淡家常之中,讓人讀來不覺枯燥乏味,除去至真道理,更飽含一絲真情與溫馨。

前半部分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脈絡展開,后半部分則以待人接物、處事日常為主要內容。

對于畢生的追求,曾國藩認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進德是指培養(yǎng)“孝、悌、仁、義”等品德,使自己思想端正、修身齊家。而修業(yè)則指的是提升“詩文作字”的能力,記誦圣人的經典文章,提高自己的學問。他繼承了孔孟的觀點,認為讀書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增加學問和能力,從而使自己成為君子甚至圣賢,而讀書的好處從大處講可以為國效力,從小處講則可以修業(yè)謀生。

進德和修業(yè)這兩件事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何以實現?曾國藩在接下來的數封信中向諸弟闡釋:如“勸宜力除牢騷”、“不宜露圭角于外”、“做人須要有恒心”、“專而精,紛而散”、“注意平和二字”、“戒傲戒惰”、“必須自立自強”等話語。在同治十年,曾國藩慶祝了自己的六十大壽,也在這個特殊時間回顧自己的一生,總結出四條修身經驗,分別是慎獨、主敬、求仁、習勞。所謂“慎獨”是指有德行的人在獨處時也會小心謹慎,而小人在獨自一人時則會由于缺乏約束做一些越軌之事;“主敬”是指待人接物要恭敬有禮,辦事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茍;“求仁”是指對萬事萬物都要懷抱一顆真誠的仁愛之心,要有寬廣的心胸;“習勞”則是曾國藩經常強調的“勤勞”。

在“齊家”上,曾國藩首先強調“家和”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家中,只要兄弟和睦,一團和氣,那么這個家庭一定會越來越興旺。其次,他還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培養(yǎng)良好的家風,重視子孫后代的教育,期望后代都能兢兢業(yè)業(yè)。他認為門第太大會出事端,于是并不打算將自己積攢的家業(yè)留給子孫后人,而是認為子孫圖強不愁沒飯吃。除此之外,他還崇尚嚴厲的家風與規(guī)矩。雖然對待家人嚴而有威,但平時也是平易近人,他希望弟弟們嚴守家訓,將曾家的優(yōu)良家風繼承下去。他在信中正式提出他的治家八字訣:書、蔬、魚、豬、早(早起)、掃(經常打掃屋子)、考(考妣)、寶(維持良好鄰里關系)。

談到“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有一套自己的理論:為官清廉,不靠做官發(fā)財;行事勇毅,直言勸諫皇帝;深謀遠慮,富有政治遠見;為人謙遜,從不驕奢淫逸;以勤報君,以愛民二字報親。在治軍和用人上,對于武器和人的關系,他認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殺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軍隊治理上,主張以禮治軍,以紀律嚴軍,使軍隊以愛護百姓為第一要義,并親自作《愛民歌》以勸導官兵;在用人上,主張賞罰分明、寬嚴相濟。另外,他在治國上還堅持與時俱進,雖出身科舉卻并不迂腐,認識到西方技術的優(yōu)勢,極力主張向西方學習,“制造船炮,為中國自強之本”,后致力于創(chuàng)辦西方科技工業(yè)的洋務運動。他是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并付諸實踐的先驅者。

在最后部分,曾國藩分別從尊師交友和理財養(yǎng)生兩個方面進行論述。他曾苦口婆心勸誡在外學習的弟弟:“取明師之益,無受損友之損”。他自身對待師長是極為敬重的的,認為有才學的師長和有志向的朋友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交友拜師要專一,所謂“交不在多,得一人勝百人;交不在久,得一日喻千古”,與人結交時一定要專心經營。與良友應殷勤親近,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親賢臣,遠小人”都是這個道理。關于理財,曾國藩最大的特點在于不主張將財富留給后人,認為“子孫之貧富各有命定”,也“不宜留債與后人”。為富不笑貧,主張“富貴氣不可太重”,人生財富無需盈滿。對于養(yǎng)生,他的思想似乎先同時期人一步:起早猶如千金妙方;飯后走數千步是養(yǎng)生第一秘訣;治身宜不服藥(是藥三分毒;當然在自身不能自愈的情況下還是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用養(yǎng)心和平之法醫(yī)治失眠等。

七試中舉,年輕時猶如“憤青”,罵同僚,罵皇帝,最終華麗轉身,成為“晚晴中興第一名臣”。毛澤東說他:“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笔Y介石評他:“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蓖ㄟ^此書,他從一個學者對讀書治學經驗之談、一個成功者對事業(yè)奮斗經歷、一個胸中有著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世界袒露的角度,向世人傳播為人治世之道,成功的以“一家之言”惠及千萬家。

《曾國藩家書》收集、整理了曾國藩和祖父母、父母、兄弟之間信件往來的精華部分,書中通過教導讀書、研究學問、修身、立志、堅持等方面,讓我們在他平淡的家事中看到了曾國藩的真,從而對曾國藩有了更深一層地了解。

讀其家書,我是深有體會,以下是我的一點感想。

在其家書中,我們看到了曾國藩對長輩的尊敬。這點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但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和曾國藩一樣做到呢。曾國藩凡有什么都會先跟長輩商量或告訴長輩一聲,而不是自作主張,不理會他人的感受,只求自己舒服。我們許多人雖然都很尊重自己的長輩,但是往往都是浮于表面的,許多時候我們都有自己的想法,認為長輩的思想已經落后了,我們會做出自己認為對的選擇,無論對錯我認為遇事就應該有商有量,這樣才有助于事情更好的解決。曾國藩的父親曾在書中對其弟說過,境遇難得,光陰不再。是啊,時間很快就會過去,人的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能夠成為一家人是極其不易的,能夠成為和睦家庭中的一員,有人關心,有人呵護就更加不易了,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發(fā)現原來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東西,一直在我們眼前,我們身邊甚至是我們自己都有著太多這樣鮮明的例子了只是我們一直以為是理所當然,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的感受就是曾國藩對于讀書的獨到理解。曾國藩認為讀書的目的有二: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yè)之事。讀書的目的,一為提高道德修養(yǎng),二為有立足之本?,F代人讀書似乎更注重后者,使讀書功利化之風氣愈演愈烈。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無立足之本則無心潛心讀書,讀書的過程不注重道德修養(yǎng)就會成為一個高智商的野蠻人。二者也是共進共退的過程,如有偏頗應及時矯正。與其思考讀書何用,不如把時間用在讀書上,去書中尋求答案,而不是靠一顆空洞的大腦去苦思冥想而不得解。正是專注的讀書習慣,持之以恒的堅持,讓曾國藩能夠永遠走在時代的前沿。讀書、日記、書法,是他每日必修的功課,即使身居高職依然堅持如一。這正是比你厲害的人比你還要努力,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曾國藩每日堅持日記可謂“吾日三省吾身”之極致。很可怕的是我們自身有時候不敢反省,明知有很多做的不足的地方卻不敢面對,一昧逃避再逃避,這應該也是墮落的根源吧。真的很佩服曾國藩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們現在的學生讀書,看似條件好多了,但是仔細想想,其實也沒有。一方面,他們很難立常志,因為現在家庭富裕的太多了,如果從小家庭教育在立志方面的教育缺失,很多學生不知道讀書是為了干嘛?我們父母輩那一代大都出身貧苦,于是從小就為了改變自身甚至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而努力考大學,所以從不懈怠。如今的學生不努力也可以獲得衣食無憂的條件,那么考大學干什么呢?另一方面,現在的學生相對于我們那個年代的學生而言,需要抵抗的誘惑實在是太多了,有人說,想要毀掉一個學生,給他一個手機就夠了。對于成人而言,手機的誘惑都無法抵御,何況心智尚未完全的孩子?讀書確實是有趣的,但是對于尚未培養(yǎng)出趣味的學生而言,游戲肯定要比讀書有趣得多。那么想要他們讀書且有恒地讀書,更是難上加難了。

所以“讀書貴有恒”,說來容易,實行起來很難。一方面,要立遠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圣生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要是父母或者老師給孩子德志向不過就是溫飽或者小康等物質理想,孩子不努力也能達到,那怎么怪他不努力呢?二是心無旁騖。只有在志向遠大的基礎上,有恒地讀書,才能有一番作為。這時,排除干擾,心無旁騖就顯得格外重要。正如無痕書友所說:“總覺得自己身上的浮躁之氣太重,不能完全歸結于大環(huán)境,還是自己不能做到內心恬淡寧靜?!眱刃牡奶竦瓕庫o,才是讀書有恒的初始和皈依。

《曾國藩家書》給我的啟示遠遠不只這些,我還需要好好的學習。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二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之后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能夠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梢娫鴩绊懼?。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三

當今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

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人寫過信,回想起學生時代,自己也成寫過信收過信,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曾國藩家書》中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一代名人重臣通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此募視?,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他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

看到這些,我感動了。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他一樣的親情和友情。更深一層的思考中,我頓悟到,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熏陶。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四

“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苯S新運動領袖梁啟超曾經這樣評價他。曾國藩,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后幾位名臣之一,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有著無限智慧,在治家,治政,治學,治軍之道上有著極深的造詣?!对鴩視冯m為百年前的一封封家書,卻給現在的我們傳播著無數的真知良言,鼓舞著,引導著我們走向自己和國家的未來。

有識有恒,是一個君子立身立本的起點。一旦樹立了遠大理想,就要對它負責,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談到有識,曾國藩說:“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鄙倌晡淖挚傎F氣象崢嶸”,少年當“蓬蓬勃勃,如釜上氣”,“少年不可怕丑,須有狂者進取之趣,過時不試為之,則后此彌不肯為矣”。然“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為師當嚴而有恒,為人父母當嚴而有恒。曾國藩就是這樣的有志有恒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讀書學習日不間斷,堅持用小楷寫日課(即日記),一有什么想法就記下來,以使自己隨時克服過失。他不僅自己這么做,而且告誡自己的弟弟們:“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

勤懇儉樸,作為家長和長輩,不論是在家境貧寒生活勉強維持的境地中,還是在官場得意、生活富足的時期,都時刻提醒子女和其他家眷要勤儉生活。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民間多有”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钡恼f法,曾國藩敢于力矯時弊、直言進諫,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精神難能可貴,他不僅以自己的”戰(zhàn)兢自持,行之有年”的態(tài)度對部署作現身說法,并以”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誘之官祿,這種提法在當時腐敗昏庸的官場確不多見。曾國藩曾寫下:”以廉律己,以勤治事,以公處人”的警句,時刻不忘提醒自己修煉官德,作為封建士大夫的他做到了,與今天那些利用權力大撈錢財、中飽私囊的`社會”蛀蟲”們形成鮮明的對比。作為為國家出謀劃策的官吏,他對自己的工作始終保持著一絲不茍,勤奮用心的態(tài)度,不論自己的年齡和官職都始終堅持練字、讀書來提升自己。他告訴自己的子女:“勤懇而儉樸,能自我約束,習慣勞作和辛苦,可以適應順境,可以適應逆境,這就是君子作風?!彼浴坝凶R、有度、有?!钡臏蕜t教育和約束家人,夫人,子女和平常人家一樣,早起,躬耕,親自打掃庭院,要求兒子讀書要學思結合,學以致用,不晏起,有規(guī)律。

掩卷深思,曾公警示之言縈繞于耳,吾輩當勉之。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五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曾國藩家書》主要是記述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反映其從政、處世、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毛澤東評價曾國藩,“余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讀完所有家書,對我個人觸動的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01、學習其養(yǎng)生之道。

曾國藩重視養(yǎng)身益壽之道,在許多書信中提到“謹守父親保身之訓”,“節(jié)勞、節(jié)欲、節(jié)飲食”,正是由于他對養(yǎng)生之道的重視,才有了強健的體魄,使在身體上能夠保證其南征北戰(zhàn)和幾十年擔當國家棟梁之大任。

02、學習其讀書方法。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讀書要樹立一個目標,通過廣泛讀書、堅持不斷地讀書,才能夠取得成功。

03、學習其治軍之道。

曾國藩與其弟曾國荃諸多的書信所談,非政即軍。對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其時曾國荃鎮(zhèn)守南京,已是萬軍之將。曾國藩在信中一條是勸他戒躁,處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多思;另一條是勸他要注意及早選拔替手,說‘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p>

04、學習其為人之道。

《曾國藩家書》通篇展現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例如,在寫給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語重心長的叮囑、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鞍翚饧乳L,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后世曾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六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心靈的滋養(yǎng)。讀書無疑是受到眾多人們的推崇和追捧的一種行為。曾國藩這位清朝的功臣,作為一位學者,他的著作《曾國藩家書》可以說是我們領略他聰明才智及治國策略的窗口。通過讀書曾國藩的心得體會,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他對學問的追求,更能領悟到他對人生、家庭和社會的深刻思考。

第二段:治國之道。

曾國藩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治國方略為后世所稱道。在他的著作中,他強調人才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繁榮與否取決于人才的培養(yǎng)和使用。他主張激發(fā)人才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科舉取士,選拔賢能,讓人們發(fā)揮其所長。他還強調了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個人的品德決定他的一生,而一個國家的道德水平決定其發(fā)展的方向。曾國藩的治國之道,不僅適用于他所處的時代,也對我們現代社會有著很高的借鑒意義。

第三段:家庭美德。

曾國藩是一位崇尚家庭美德的人。他認為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取決于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與親情。他強調愛護家人,尊重老人,關心子女的教育。他主張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支持和鼓勵,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他還強調家教的重要性,認為兒童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通過讀書曾國藩的心得體會,我們也能意識到家庭的重要性,明白家庭的力量是無可匹敵的。

第四段:個人修養(yǎng)。

曾國藩強調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性,他主張人要有自知之明,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他認為人應該保持謙虛和虛心,時刻保持對待他人的尊重和仁慈,提倡和睦相處。他還提倡勤儉節(jié)約和誠實守信的美德,認為這些美德將成為一個人成功的基石。通過讀書曾國藩的心得體會,我們也能感受到曾國藩對人生的看法,明白個人修養(yǎng)在成長中的重要性。

第五段:對讀書的理解。

曾國藩是一位博學多才的文人,他對讀書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認為讀書是一種修煉和啟迪,是一種提升個人修養(yǎng)和智慧的方式。他鼓勵人們廣泛閱讀各類書籍,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他還教導人們要持之以恒地學習,并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以實踐的方式應用于生活中去。通過讀書曾國藩的心得體會,我們也能更好地理解讀書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明白了讀書對于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

總結:

讀書曾國藩的心得體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示和教導。通過他的著作,我們不僅能領略到他卓越的智慧和學識,更能感受到他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讀書曾國藩的心得體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還能促使我們對人生、家庭和社會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和體會。讀書正如曾國藩所言,是一種樂趣和修煉,它能夠改變我們的思維和境界,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得到更大的滿足和成長。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七

曾國藩,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近百年來,人們對他的評價,可謂毀譽有之、莫衷一是。作為鎮(zhèn)壓太平軍的劊子手,他被冠以“曾剃頭”的惡名,然而在學問修養(yǎng)方面,他又是一個治學嚴謹、博覽群書的'理論家和古文學家。正如章炳麟對其評價,“譽之則為圣相,讞之則為元兇?!?/p>

“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廢志無以成學,廢學無以成才”,曾國藩如是說??偨Y曾國藩一生取得的斐然成就,可以說是讀書的巨大成功。曾國藩6歲進家塾,8歲就能誦讀八股文和“五經”,15歲讀《周禮》、《儀禮》、《史記》成誦。他一生勤學苦讀,孜孜不倦,并且能夠學以致用。一朝讀書容易,難的是終生讀書,這在已為官宦者尤為難得。曾國藩一生都在奉行讀書之道,晚年的他身體每況愈下,仍不放松讀書,直到去世前一日猶堅持讀書,手不釋卷。

在古今,大凡讀書成才者皆有一股癡勁,曾國藩也是如此。道光十六年那次恩科落榜后,曾國藩雖很失望,當自覺自己年紀尚輕(26歲),將來機會還很多。于是,等到放榜后,他立即收拾行裝,搭乘運河的糧船回家。路過睢寧,知縣易作梅是與父親是同鄉(xiāng)舊識,他便向易氏借了100兩銀子當路費。經過金陵時,在書肆中看見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曾國藩愛不釋手,一問價錢,竟與先前所借銀子相當。但他心里又盤算著,金陵到湘鄉(xiāng),全是水路,船票既已買好,沿途所費也很有限,時正值初夏,隨身攜帶的一些皮袍冬衣一時也用不著,不如送去當了,勉強還可以湊足回家盤纏。于是,他毅然用借來及所當衣物的錢把那部心愛的《二十三史》買回來了。

回家后,曾國藩堅持每日起早讀書,直至夜半才休息,幾乎一年內足不出戶,終于把一部《二十三史》閱讀完畢,以后也便養(yǎng)成了每日讀史十頁終生不斷的好習慣。

縱觀曾國藩的讀書生涯,他不僅勤于讀書,恒于讀書,而且善于從讀書中總結心得,傳授子弟。在《曾國藩家書》中,我們不難看到關于讀書的篇什錦言,如“為學譬如熬肉,先需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溫”;“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又如“讀書不二,一書不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循為外人”等等,于今人讀書仍有重大的借鑒意義。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八

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00多封,其行文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看似平淡家常事中蘊藏著真知灼見,極具說服力和感召力。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梢娫鴩绊懼?。為此,我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對《曾國藩家書》進行了研讀,讀后感觸頗深。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的教育理論,直至今日仍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作為新世紀的復合型教師,我相信只要付出我們的哪里,必定會培養(yǎng)出更多創(chuàng)造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寧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九

曾國藩,一位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風云人物,其所建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笨梢娫鴩绊懼?。閑暇之余,我仔細欣賞了《曾國藩家書》,只憾才疏學淺,未能完全理解書中的思想精髓,但曾公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國之棟梁,家之支柱”,心中不知不覺中涌起了敬意,感觸頗深。

《曾國藩家書》收錄其從年輕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較有代表性的家書,分為修身、勸學、治家等部分。由于是家書,宦海沉浮中的曾公對親人眷屬敞開心扉,或言人生感悟,或抒心事衷曲,或闡倫理綱常;言之鑿鑿,情之綿綿。家書是一面鏡子,真實折射出了曾公復雜的內心世界,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而面對當今社會誠信缺失、道德滑坡,家書中勸學、修身等思想,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值得我們深思。

曾公認為唯讀書可變化氣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他在給弟弟的家書中講道“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公對此獨到的見解,他不但自己做到言有矩,動有法,并且開列了自己修身養(yǎng)性的課程,每天都糾正過失,增長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弟弟和兒子們能夠效仿。他告誡親人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凡驕傲者,總是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因而沾沾自喜,不求上進?;蛘哂X得自己懷才不遇,牢騷滿腹,這些都是影響進步的因素。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教訓,諄諄教誨親人立志有恒,力戒自滿。得此深刻的教益,使我受益匪淺。

在曾公的眼中,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德,而后是才?!奥暵勚?,可恃而不可恃。善始者不必善終,行百里者半九十?!惫γ曂@些人生是需要的,但是不可以長久依賴著它。其雖出身低微,卻從小發(fā)憤圖強,立志“澄清天下”。他篤學力行,老而不懈,規(guī)行矩步,立志之后持之以恒,對人對己坦坦蕩蕩,每日自修、自省、自律,同時教育子弟耕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有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家族興旺不在積銀兩、置田產,而在出賢子弟。曾公以立德為先,我們的干部考核制度是“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可見無論在哪個年代,“德”都是居于第一位,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吾日三省吾身,是為警鐘長鳴。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十

仰首你的風骨當代政壇上兩位針鋒相對的人物,毛澤東與蔣介石曾經同時推崇一人,毛澤東寫道:“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笔Y介石說:“你們如能詳看其家訓與家書,不特于國學有心得?!彼膶W生則評價其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p>

他就是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曾有一個故事寫少年時期的曾國藩:某天晚上,夜深人靜,少年曾國藩在家讀書,一篇文章反復背了好久還沒有背下來,他就一直背誦此文。沒想到房梁上趴著一小偷,耐心等待主人睡覺后下手,聽著曾國藩一遍遍地背誦,小偷早已爛熟于心,而他還在翻來覆去地背那篇文章,小偷終于忍不住跳將下來,訓斥道:“你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篇文章流利地背了一篇,揚長而去。且不說這則笑話的真實性,但文中所說的鍥而不舍的精神卻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其以中等資質創(chuàng)偉世之功。

曾國藩自1842年十月初一日立志寫日記,并誓言“終身不間斷?!逼浜鬅o論是悠閑的翰林院、無論炮火硝煙的前線陣營、無論公務纏身的總督府,直至其生前的最后幾天已拿不動筆了,曾國藩從未一天間斷過日記,他的日記并未流水賬,而是寫自己的“日間過惡:身過、心過、口過”,每天反省自己過失。其意志,硬似鋼鐵;其修身,志如堅冰。

要論當今國內發(fā)行量最大的書籍,當數《曾國藩家書》,書店、超市、車站、機場甚至地攤,只要有書的地方都能見到《曾國藩家書》,各種版本,反復印刷,無需廣告宣傳、不要簽名售書?!对鴩視肥占鴩獙懡o家人的家信共780多封,如果說讀唐浩明的《曾國藩》讓人熱血沸騰,那么讀《曾國藩家書》讓人肅然起敬,文章沒有瑰麗的詞語、沒有雄奇的章句,卻字字珠璣,閃耀著人格的光輝,關于修身、關于齊家、關于治學、關于為人處世……家書中,曾國藩對兄弟子侄反復強調戒驕戒惰、克勤克儉,“知之非艱、行之惟難?!弊钪匾氖撬眢w力行,率先垂范。

在他的這種家風傳承下,其后人歷經八代,一百六十多年,家族中人才輩出,成為教育、醫(yī)學、科學、藝術等領域的行業(yè)翹楚,且低調而不張揚。孟子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三代?!薄对鴩視分?,曾國藩是一個孝順的兒子、苦心的兄長、嚴慈的父親。面對親人,曾國藩化作一江春水繞指柔。書真是個好東西,能讓你穿越時空垂首恭立于圣賢旁邊,靜聽其諄諄教誨,醐醍灌頂。

讀一本好書,如擇一良師、如交一益友。曾國藩有一封寫給弟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痹鴩松朴?,且用人不求全責備,容人之短、用人之長,他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優(yōu)秀能人,彭玉麟、楊岳斌、郭松燾、沈葆楨、李鴻章、容閎…都是當時政治、軍事、科技方面的中堅,他的幕府中人才薈萃,甚至超過翰林院,在他的字典里沒有“嫉能妒賢”,只有“見賢思齊”。

當時堪稱有諸葛之才的左宗棠屢建奇功,頗為自負,一天,曾國藩與左宗棠的共同好友歐陽兆雄看望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左宗棠揚言曾國藩不如自己,歐陽兆雄則說:“帶兵打仗,曾國藩或許不如你,但識人用人卻強過你幾倍,曾的門下人才濟濟,你的楚軍除開你這個統(tǒng)帥外再無第二人。誰不如誰,后世自有公論?!闭f得左宗棠啞口無言。

左宗棠對曾國藩的時時攻擊引起當時政界的普遍不滿,于私,左宗棠與曾國藩八年不相往來,于公,左宗棠西征,曾國藩將湘軍中最強勁旅劉松山的部隊派出增援,糧餉及時保障,當左宗棠平定回亂、收復新疆,朝中大臣評價:“左宗棠建此大功,可謂西北第一人?!痹鴩a充道:“豈止西北第一人,當屬全國第一人?!痹拏鞯阶笞谔哪莾?,左宗棠聽后既感動又慚愧,終于低下高傲的頭,主動寫信給曾國藩冰釋前嫌:“…三十年交情,盡在此中: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p>

人低為王、水低成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曾國藩以大海般胸襟,廣育英才、風云際會,可謂上善若水、從善如流。曾國藩在家信中對子侄們說“男兒不可懦弱無剛,必需要有倔強之氣。應在自修處求強,而不可在勝人處求強?!币簧靾D自強的曾國藩,從不去與別人爭強斗狠。曾國藩建立湘軍,嚴軍紀、苦操練,一介書生,率領湘軍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臥薪嘗膽、刀口舔血,咬緊鋼牙不服輸。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歷時十年,湘軍從建立之初的五千多人、備受正規(guī)軍歧視,到的擁兵三十萬、所向披靡、無人能敵。曾國藩以徐圖自強蕩平天下,其勢如涓涓細流匯成滔滔江水滾滾東流,時時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手捧《曾國藩家書》,如臨湘江、如立長江,俯首間一枕清流,生生不息,仰首間你的風骨,薪火相傳。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十一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曾國藩這個人,因為他在政治、治學、處事方面都堪稱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們的敬仰,而他并沒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夠讓我們學習的便是《曾國藩家書》,收錄了他435封書信,從書信中,我們看到了他學識和道德修養(yǎng),讓讓我們收獲到很多知識,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曾國藩家書大致講述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在為人處世方面

曾國藩秉承著“拙誠”和“堅韌”兩個詞,俗話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們?yōu)槿艘龅秸\信踏實,而不是投機取巧,而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是要擁有強大的意志力,挑戰(zhàn)自我,磨練自己的意志。

二、在持家教子方面

曾國藩用“勤儉謙”三字來教導子女,這三個字看起來簡短,但要落實和真正做好卻非常困難。勤奮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不論你的天賦如何,都可以幫助你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能力;簡樸是一種美德,很多人辛苦創(chuàng)業(yè)之后,子女們卻不懂得其中的艱辛,往往成為了敗家子;謙虛是一種可以提升自己修養(yǎng)的品德,我們不管什么時候都要保持謙虛的作風,這樣也會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三、在治軍用人方面

曾國藩認為“在人不在器”,治軍的根本在于人,行軍打仗需要的是嚴格的紀律性,作戰(zhàn)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這些都以人為本,讓士兵在軍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培養(yǎng)出強大的意志力,不會在戰(zhàn)斗的過程中輕易被擊垮,從而成為一支鐵軍。

四、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

曾國藩用的是“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八個字,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國藩認為打仗不是兒戲,首先要求文檔,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尋求變化,從戰(zhàn)術上獲得更好的方略,這樣可以用更小的傷亡獲取更大的勝果。

以上四個方面,是曾國藩成功的思想,而我們從他的這些思想中解讀出了很多對我們有用的知識,以后我們在學習上要做到勤奮刻苦,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在生活和為人處世方面,要做到誠信待人,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讓別人看待自己的可靠的一面,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真正的尊敬,而也能獲得人脈。

讀了曾國藩家書,我受益良多,以后會更加努力!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十二

讀完《曾國藩》意猶未盡,讀到后面戀戀不舍,不舍把他讀完,這本書唐浩明寫的《曾國藩》是本很值得讀的書,接下來淺顯總結一下本書和對自身的思索。

曾國藩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嚴格要求自己,體察人才,知人善用,注重修身一直以來都心存善念,當敗太平軍時很多人勸他反他首先想到的`繼續(xù)的戰(zhàn)爭帶來的殺戮,一心想結束戰(zhàn)爭還百姓安寧。但為湘軍統(tǒng)帥和游走于官場中的他卻又心狠手辣,為達到某種目的不惜殺害無辜之人。

但還是理解這位一代偉人,因為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我們要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及大環(huán)境下去作出思考,說到底曾國藩也是凡人,正所謂“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心不狠不足矣做湘君統(tǒng)帥,不虛偽,沒有心機城府不足矣在腐敗的官場立足。而他卻沒有停止修正自己的行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十三

曾國藩為什么這么喜歡寫家書,這個問題到認真讀完他的家書也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最有可能的是他在寫家書的過程中,反省自己,也時刻叮囑著自己的弟弟妹妹,妻子和孩子,同時向父母表達敬意。言辭之間是充滿了善意的批評和自我反省,也希望在不太平的世道能有所擔當,承擔責任,廣交俊杰,能為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貢獻自己的力量。歷史站在太平天國一端是推翻腐朽,站在曾國藩一端便是平定戰(zhàn)亂,然而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曾先生還是未能跳出封建時代思想,認為是普通的叛亂,卻殊不知內外交加,但這也不妨礙他的赤字之心。

家書中曾先生力推四書五經,尤其是四書,提的最多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中的話偶爾提及,對其影響深遠最多的當屬《大學》,三綱八目深入到了骨髓,信手拈來,本書大致從七個方面來歸類家書內容,修身、勸學、治家、治國、處世、為官、養(yǎng)身,并未涵蓋所有家書內容,而是節(jié)選了其中的一些重要篇章。

家書的特點微言大義,對于細節(jié)的描述遠勝于理論的空口號:

修身中列舉古往今來大家的自我修養(yǎng),逃不出慎獨;

勸學中力薦發(fā)憤圖強,知難而上,逆境中的不放棄;

養(yǎng)生,早起八段,心無旁騖,神無雜念,不以藥石為主,當以修生養(yǎng)性配以食、眠、情,少怒少哀,心情平淡長流水。

每日自己復盤工作生活的得失,最多的是得過且過,時時想不起初衷為何,目的為何,方式為何,結果如何,何種方式改變。終極問題是,為人一世,最后想要把自己變成什么,在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沒有肉體的拘束,可以遨游,可以化鯤鵬,可以御風而行,但最終是做不到的,缺了一味妄想化作現實的藥。而慎獨,作為自我管理的最高要求,可能是最接近這一味藥的替代品。曾先生傾其一生而尋找的自我救贖,慎獨可以讓人完成很多事情,有的人一世可以過完其他人的幾世,思想和精神的延展足以上千年,化想法為結果,成為里程碑。

一葉一世界,一花一春秋,美夢將醒時,方知自年少。

曾國藩傳讀書心得篇十四

近日,剛參加完統(tǒng)一考試完畢,不知結果如何,心中著實懸念。雖然說學習不是為了考試,但也是自己學習成果的一種檢驗,所以說無掛懷屬于虛無之談也。如果一味沉浸再次補習功課或者是攻讀高級,覺得也有不妥之處――這樣僅以此職業(yè)書本為自己所讀,感覺有點書呆子氣了。于是,十年后再讀此書確另一番感受。

首先,曾氏在信中表示對九弟回家之一路上的牽掛,表達兄弟之情,我想我們生活中兄弟姐妹(所謂同胞者)何嘗不應該這樣呢?近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同胞者各自成家立業(yè)后彼此的關心少了?;蛘哧P心依然存在,可是一旦牽涉經濟、政治利益時,兄弟反目成仇者大有人在,我們以前所在的集團公司便是如此??纯丛弦患倚值艿暮湍溃步o我們重新感受兄弟倫常中的.一些同胞之愛啊!

然后,予身體較九弟在京時一樣,總以耳鳴為苦。問之吳竹如,云只有靜養(yǎng)一法,非藥物所能為力。而應酬日繁,予又素性浮躁,何能著實養(yǎng)靜?擬搬進內城住,可省一半無謂之往還,現在尚未找得。予時時自悔,終未能洗滌自新。可見曾公一生成就,一直將靜字看得非常之重。另一位湖南前輩唐鑒向曾氏指靜字功夫最是要緊。若不靜,則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這一點,我也著實需要學學,如今三十多歲,依然不以靜。更無從如曾公所言時時自悔,洗滌自新了。

這封信的另一處主要談到德講誠正、術求專攻。其在信中提到藝多不養(yǎng)家,其實并非藝多的過錯,而是我們人,學藝多了便受到時間等限制而不能,不能專。想想,我這一生學藝倒是不少,到頭來三十出頭還是一事無成啊!

以上這些說明,不僅曾公警世之言值得學習,其實我們所應學習之處在我父親已經言傳身教了我三十多年(我如今的歲數里),我何時能真正體會、運用呢?深思深思。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846441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