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情商。首先,我們需要對所要總結的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和了解。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案例和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一
1、消除身體疲勞疲勞是一種綜合性癥狀,既有生理性的,也有心理性的個人的情緒低落,或任務超出個人能力時,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會產生疲勞。大學生持續(xù)緊張的學習壓力容易造成身心疲勞和神經衰弱,通過參加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提高身體抵抗疲勞的能力,也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
2、改善情緒狀態(tài)情緒狀態(tài)是衡量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最重要的指標。不良情緒是導致生理和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體育鍛煉能直接給人帶來愉快和喜悅,并能降低緊張和不安,從而調控人的情緒,改善心理健康狀況,長期有規(guī)律的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有助于情緒的.改善。學生常因學習的壓力、同學間的競爭、人際關系的復雜以及對未來前程的擔憂而持續(xù)產生緊張、焦慮和不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這些不良情緒得到改善,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3、幫助提高智力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對提高腦細胞的功能及工作效率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為智力發(fā)展提供了生理基礎。研究表明,一般情況下大腦耗氧量是人體耗氧量的25%,運動時可達到32%。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利于頭腦清醒、精力充沛,有益于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細胞興奮與抑制的交替,更有助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穩(wěn)定、知覺敏銳精確、記憶狀態(tài)良好、想象力豐富、思維靈活等智力因素的健康發(fā)展。同時體育鍛煉使非智力因素,如興趣、動機、情緒等得到發(fā)展,有助于興趣廣泛、動機良好、情緒穩(wěn)定,對提高智力具有促進作用。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有什么影響的問題,上面介紹的已經很全面了。體育鍛煉后能讓身體在健康方面得到很好的幫助,對于外形上也能有不錯的效果。這樣就能讓心理上得到滿足感,所以體育鍛煉對于心理健康是有積極效果的。但是要注意按照正確的方法鍛煉才行。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二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一直是體育心理學研究關注的重點。近年,隨著人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度不斷增大,清晰地揭示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為促進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科學的參考,更成了一個十分重要而且迫切的研究課題。本文總結了許多關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效益的研究成果,討論了影響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的因素,以期為今后關于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的探討,以及為維護與促進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參考。
大量的研究探討了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這些研究較一致地表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在我國,近年研究者的一系列研究進一步深化了這一結果。
李娜采用篩選了抑郁傾向高分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體育興趣小組為活動方式進行實驗研究,結果發(fā)現有計劃、有目的安排體育鍛煉和娛樂性群體運動興趣小組,有利于改善抑郁狀況和情緒穩(wěn)定性個性特征[1]。張?zhí)m君等()對有強迫癥狀的大學生體育運動干預實驗研究發(fā)現,通過運動處方干預6周后其強迫癥狀、情緒穩(wěn)定性均顯著改善[2]。曹國民等(2002)讓實驗組大學生參加了為期6周每天1小時的體育鍛煉后,發(fā)現其在簡式心境狀態(tài)剖面圖(poms)的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5個分量表及消極情緒紛亂總分上均與對照組組有顯著差異,體育鍛煉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效益[3]。袁玉濤等()的研究指出,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大學生中有9%的人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在不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大學生中這一比例則為28%[4]。張勇等()調查發(fā)現,偶爾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在軀體類、情緒類、人際交往類以及神經癥類等方面的心理問題遠遠多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5]。沈輝()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進行為期2個月團體體育鍛煉干預活動后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隨著體育鍛煉的深入而有所提高[6]。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許多文獻已較好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本文僅對此作較簡單的總結??偟膩碚f,國內外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效益:
(1)改變睡眠模式,提高睡眠質量;
(2)改善神經系統(tǒng)和大腦的機能;
(3)改善身體表象和身體自尊;
(4)改善認知活動,如反應時間、注意不集中、思維混亂等;
(5)改善情緒狀態(tài),提高情緒健康水平;
(6)提升意志力;
(7)有助于人格的完善;
(8)有助于減緩或治療心理疾病[7]。
隨著研究的深入,許多研究關注了體育鍛煉在不同層面上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本文希望通過總結這些影響體育鍛煉心理健康效益的因素,為利用體育鍛煉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更多參考。
2.1鍛煉主體因素。
影響體育鍛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的主體因素有許多,本文僅介紹研究者較為關注的幾個因素,包括鍛煉者的性別、鍛煉興趣、鍛煉態(tài)度和堅持性。
2.1.1性別。
許多研究表明,性別是影響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的一個重要主體因素。如賀亮鋒()研究表明,各種運動對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體育鍛煉對poms的各項指標的影響中,男女生在緊張、憤怒、疲勞和自尊上差異顯著[8]。朱偉等(2008)研究發(fā)現,男生心理健康狀況相對好于女生,中等偏上運動量對男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中等偏下運動量對女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9]。這些提示,在利用體育鍛煉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過程中要注意性別的差異。
2.1.2鍛煉興趣。
鍛煉興趣是影響鍛煉心理健康效益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如潘國斌()探討了體育活動興趣對增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積極作用與效應,結果發(fā)現對體育有明顯興趣的學生較對照組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負荷效應、身體素質有顯著性差異[10]。邱新宇等(2006)發(fā)現,大學生體育鍛煉興趣與心理健康水平呈顯著性關系,不同興趣組大學生的scl-90因子總分存在著顯著性差異,體育鍛煉興趣高的大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興趣低的學生表現出與不鍛煉和鍛煉無規(guī)律學生相似的較差的心理健康狀況[11]。這提示提高大學生的鍛煉興趣是利用體育鍛煉促進心理健康的一個有效途徑。
2.1.3鍛煉態(tài)度與堅持性。
劉萍等(2003)指出,體育態(tài)度與心理健康總癥狀、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心理承受力、適應性、情緒失調、焦慮等方面有低的顯著負相關,與抑郁有中等的顯著負相關。體育態(tài)度對心理健康總癥狀、情緒失調、焦慮、抑郁、偏執(zhí)回歸效應顯著[12]。邱遠(2004)的一項研究也表明,體育鍛煉能比較好地解釋說明心理健康的響應變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貢獻率達到52.15%;從事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鍛煉時間和鍛煉的堅持程度等3個維度則起主要影響作用,是大學生心理健康重要的貢獻因素[13]。何仲愷等(2007)通過poms、scl-90量表、主觀幸福感量表考察了大學生鍛煉堅持性和運動態(tài)度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結果證明,運動態(tài)度在主觀幸福感及poms量表得分上主效應顯著,而堅持性在poms量表和scl-90量表得分上主效應顯著。不喜歡運動且堅持鍛煉組的個體在主觀幸福感量表上得分更低,而在poms和scl-90量表上得分更高[14]。這些研究表明,大學生的鍛煉態(tài)度和堅持性也制約著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效益。
2.2.1體育活動類型。
競技運動與娛樂性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有所不同。邱新宇等(2006)指出,娛樂性、競爭性及類型不確定的三種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響。他們比較了進行三種不同類型體育活動的大學生的scl-90得分發(fā)現,在軀體化、抑郁、敵對因子上,鍛煉類組得分低于競技類組[11]。
集體運動與個人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也有不同影響。如何秋華等(2002)的研究表明,采用課余集體體育鍛煉的方法能夠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并且效果優(yōu)于一般的體育鍛煉形式[15]。邱新宇等(2006)比較了參加集體鍛煉、個人鍛煉和混合鍛煉三種不同鍛煉形式學生的scl-90得分,發(fā)現不同形式組學生的'因子總分存在著顯著性差異,且集體鍛煉組與個人鍛煉組差異非常顯著,集體鍛煉組得分明顯低于個人鍛煉組,在人際關系敏感、敵對、焦慮等因子分值上還好于混合組[11]。
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上也有不同表現。如north等(1990)一項關于體育鍛煉對抑郁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表明,有氧練習和無氧練習均可降低抑郁,但petruzzello等(1991)卻提出無氧練習不能降低焦慮,這提示如果希望改善整體的情緒狀況,最好采用有氧練習[16]。
哪一種活動類型更具有良好的心理效應呢?berger(1988)提出,有氧運動、封閉式運動、沒有人與人之間競爭的運動,更有助于鍛煉者的心理健康。事實是否真的這樣呢?隨著研究的深入,這一問題將會得到更清晰的回答。
2.2.2運動量。
我國學者蔣碧艷等()發(fā)現,中等到較大的運動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更好地心理健康效應[17]。馬嶸等(2007)指出,中等運動量對大學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其作用主要集中在scl-90的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恐怖、偏執(zhí)因子上,而對精神病性因子的作用不明顯[18]。朱偉等(2008)的進一步研究發(fā)現,中等偏上運動量對男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中等偏下運動量對女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長期堅持中等運動量的體育鍛煉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9]。盡管有不同的意見,如范軍(2008)認為大運動量對大學生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效益[19],但總體上研究者較一致地認為中等運動量有較佳的心理健康效益。
運動量是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三者的函數,許多研究者單獨探討了這三個因素對心理健康效益的影響。
(1)運動強度。運動強度一般常用心率指標和最大吸氧量來衡量。運動心理學和運動醫(yī)學一般規(guī)定:運動的大強度相當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小強度相當于最大吸氧量的40%左右。目前大多數研究認為,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能有較大的心理健康效應,適中的身體運動強度能夠改善情緒狀態(tài)和焦慮、抑郁、緊張和疲勞;相反,大強度的運動卻可能增加緊張、焦慮等消極的情緒。如李林等()實驗結果表明,身體鍛煉有助于調節(jié)身心矛盾,增強心理健康,中等強度是大眾健身鍛煉較適宜的鍛煉強度[20]。
(2)運動持續(xù)時間。研究者指出,每次運動的時間至少應為20-30min,60-90min的運動也會產生理想的心理狀態(tài)。如方敏等()的研究指出,每次30-90min的鍛煉有更佳的心理健康效應[21]。一次運動的持續(xù)時間過長不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果,堅持運動練習,才能獲得良好的心理效應。
(3)運動頻率。朱淦芳等(2004)的實驗表明,體育運動對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的改變有密切的聯(lián)系,每周3次、每次1小時左右的中等強度或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量更有利于改善焦慮和抑郁傾向的大學生,其調節(jié)作用顯著[22]。方敏等(2005)的研究表明,每周2次或3-5次、每次30-90min的鍛煉心理健康效應更明顯[21]。宋子良(2008)的研究也表明,體育活動時間越長、次數越多、項目越激烈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效果越明顯,以每次鍛煉1小時以上、每星期鍛煉3次以上、經常參加混合類項目的體育活動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效果最理想[23]。
2.2.3體育活動項目。
許多研究探討了不同體育活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獨特效益。李宜南(1999)對不會游泳和健美操的女大學生的測試表明,經過游泳和健美操訓練后,學生的反應時、數字記憶廣度有了顯著提高,經過游泳訓練,學生的睡眠效率得到了改善[24]。盧曉文(2004)將通過scl-90篩選出4組分別表現有抑郁、焦慮、強迫和人際關系敏感癥狀的大學生按照其喜好,分別安排在籃球、乒乓球、武術、健美、圍棋5個選項班中進行一系列鍛煉。結果表明,五種項目都能改善抑郁癥狀;健美和圍棋和助于緩解焦慮;武術和健美對強迫組的同學有顯著的改善作用;籃球和足球能改善人際敏感學生的人際關系狀況[25]。賀亮鋒(2007)的實驗表明,不同運動項目對心境的指標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籃球運動對除自尊以外的其他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的意義,排球運動對除緊張以外的其他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的意義,健美操運動對除憤怒以外的其他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的意義[8]。方秀寵等(2008)的研究以無痛跑步、籃球、乒乓球鍛煉的方式為抑郁情緒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干預,結果表明無痛跑步、籃球、乒乓球鍛煉對學生的抑郁情緒具有積極的干預作用,其中無痛跑步效果最為顯著[26]。
上述研究表明,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有相同之處也有獨特之處,因此在利用體育鍛煉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踐中要做到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從而收到更大的效益。
3、小結。
大量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在維護與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踐中,要充分利用體育鍛煉,讓其成為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良方。同時,由于許多因素制約著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我們要注意這些因素,讓體育鍛煉在維護與促進心理健康過程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三
毛澤東曾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狈▏鴨⒚伤枷爰曳鼱柼┮苍诤茉缇吞岢隽恕吧谟谶\動”的至理名言。堅持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預防疾病。對于學習壓力日趨加重的現代的大學生來說,適當地進行身體鍛煉是具有好處的。不僅可以提高運動素質,還可以做到勞逸結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梢?,一個強健的體魄對于一個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強健的體魄則來源于體育鍛煉??傊?,體育鍛煉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尤其是對于我們這些大學生。
學生一般都是靜坐在教室低頭彎腰學習,長期處于這種姿勢,又不參加身體鍛煉,往往會引起各種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經衰弱,胸腔狹窄,肌肉軟弱無力,心臟疾病便秘等。因此,學生要經常參加身體鍛煉,因為身體鍛煉可以使心臟和胃腸都得到良好的鍛煉,使學生精力充沛,同時,身體鍛煉還是一種積極性休息,腦細胞各有分工,進行身體鍛煉時,管理肌肉活動的精神細胞處于興奮狀態(tài),而思考問題的'神經細胞則處于抑制狀態(tài),得到很好的積極性休息。
大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群。我們往往由于忙于應對繁重的課業(yè)負擔以及其它一些事情而忽視了體育鍛煉,另外,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又使我們不得不長時間不能活動,所以,我們更需要體育鍛煉來強健我們的身體。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體育鍛煉能增強我們的體質。天天深陷于繁重的學習生活,若想應對自如,一個強壯的身體是必不可少的堅強后盾??上攵?,假如自己的身體弱不禁風,遲早有一天自己會被壓力壓垮的,又何談成績如何如何,這是多么的得不償失啊。另外,強健的體質還能幫我們抵御許多疾病的侵襲,使我們免于疾病的干擾,從而有更多的時間更好地進行大學生活。還有,比較長遠地講,一個強健的體魄對于我們壽命的延長也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體育鍛煉還能增強我們的心理素質。許多體育鍛煉不僅對我們的身體有著考驗、鍛煉的目的,而且還考驗鍛煉著我們的毅力、耐力等心理素質。例如長跑就很能鍛煉一個人的耐力與韌勁。通過體育鍛煉來加強心理素質,從而使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一個健康強勁的心理,這肯定會使我們的學習生活更加高效率、更美好。
另外,體育鍛煉還有許許多多重要的作用,例如幫助我們塑造健美的體型,幫助我們放松、娛樂等等。
總之,體育鍛煉對于大學生意義重大。我們應該科學合理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塑造出一個更強壯、更健康、更美好的自己!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四
《生物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背踔性S多孩子對藥物的接觸和認識較少,所以教學應注重從日常生活引入,在經歷中加深感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誘導和啟發(fā),比如:通過閱讀和觀察藥品說明書,能判斷出它是經過國家檢驗合格的正規(guī)產品,還是非法藥品嗎?再如:做人工呼吸時為什么向肺內吹氣的次數要與正常人呼吸頻率基本一致,而做胸外心臟擠壓時的次數又應該與正常人的心率保持基本一致?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使學生不至于只掌握單純的知識,還給他(她)們留下一定的閱讀、觀察和思考的時間,最后還可讓學生自行總結出判斷的理由,最終能在學生的大腦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從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角度來說,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層次是多方面的,這個內容也適合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培養(yǎng),在學生對藥房、藥店進行調查時,培養(yǎng)自己與藥店、藥房工作人員的情感交流和溝通能力,在課程活動的過程中,可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意識,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對于教學活動中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要啟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仔細思考的能力,例如如何整理課堂上搜集的藥品說明書,如何盡可能大的發(fā)揮藥品說明書的使用價值等等。從情感培養(yǎng)的角度來說,學生的健康意識形成越早,越對他將來的生活有幫助,在良好的學醫(yī)問藥的過程中,能促進自身科學的健康意識的培養(yǎng),在和醫(yī)生家人的交流中,能夠了解更多的知識,同時在小藥箱的設計過程中,學生會自覺地想到自己家人的健康問題,誘導學生加強對家人的關注,許多學生在家里受到家長過分的溺愛,從未想到過自己也應該去關心自己的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啟發(fā)學生思考,父母親人在身體健康方面經常會碰到什么問題,你會怎樣去幫助他(她)們呢?在設計旅行小藥箱時,你是否考慮到了你家人的需要呢?當他人在遇到危難的時候,應該如何幫忙急救處理,急救處理之后,還應將患者送往醫(yī)院繼續(xù)診斷和治療.遇到嚴重的急癥病人,在急救的同時,還應撥打“120”,尋求有效和及時的救治.這些情感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孝心和愛心有極大的幫助,也對自身健康和他人健康的關注中提升生活的質量,通過實踐的環(huán)節(jié)來切實增強技能,為生命保駕護航。
二.以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來實現多元化的培養(yǎng)目標。
1.充足的教學準備為基礎來展開教學活動。
《用藥和急救》一章涉及到許許多多的醫(yī)學常識,對于這樣一堂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課堂的準備必定是要比較充分的,首先是教師在教學之前認真地鉆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并與學生一起準備好上課需要的一些材料,現行的初中生物學教材中,有非常豐富的圖片、視頻和文字資料資源,要求鼓勵學生分組對藥店、藥房進行調查、搜集一些藥物說明書、對家庭備藥情況的`調查等,其中學生收集的藥物說明書可能是向藥店、藥房的工作人員索要,或者在家庭藥箱里獲得的,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并且為培養(yǎng)更多探究型人才創(chuàng)造條件。
2.教學設計的多樣化來達成教育目的。
在設計第一課時安全用藥的教學中,筆者主要是以引起學習興趣作為突破口,在了解醫(yī)藥知識的基礎上學生的參與,合作交流,互相討論,互相補充。讓同學們同時用身邊的事例和相關數據佐證安全用藥的重要性,著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來組織有關“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和“資料分析”的教學,課后家庭小藥箱(或宿舍小藥箱)的設計環(huán)節(jié),主要以小組間的互相交流、補充和老師的指導為主,在學生做這個設計之前,可給學生多留一些時間,讓他(她)們向父母、老師、同學以及一些搞醫(yī)務工作的熟人進行采訪,了解一些常見病的常用藥品,最后擬出自己的旅行小藥箱的藥物清單。這樣可以達到使學生掌握一些常用藥品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的教學目的。而且通過這個活動,教師能啟發(fā)學生積極地參與設計,在活動的過程中會培養(yǎng)起學生學習本章內容的極大興趣.在選擇擇設計旅行小藥箱活動設計環(huán)節(jié),可讓學生討論旅行當中可能會碰到一些什么疾病和意外,學生們自己就會根據討論的結果去做自己的小設計,所選的旅游區(qū)應該是有較大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huán)境的差異,正因為它們的氣候特征、地理位置、旅游項目都有很大差別,同學們會比較感興趣,對培養(yǎng)同學們獨立、全面地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會很有幫助。是通過設計旅行小藥箱的活動,把技能和實踐放在課堂上交流,突出生活技能的理性思考,把想和做綜合起來。讓同學們在設計過程中注意到藥品的針對性,了解常用藥物。學生分組討論并列表歸納出旅行小藥箱中常用藥品的名稱和作用,并在小組間進行交流,啟發(fā)同學們進行評比,看看哪一組的表格更加科學合理。對于“急救”部分的教學,如要學生充分地理解和體會教材中所介紹的知識和急救要領,本章教材為師生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急救示意圖,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們親自參與到急救方法的演練中去,所以在課前教師除了必須準備好所用的教具以外,對于那些“膽小’,學生的動員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結語。
通過《用藥和急救常識》的教學,讓學生關注健康,關注他人,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道德素養(yǎng),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在實踐過程中掌握知識、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和他人溝通的技巧,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以主體的角色參與學習。只要教師精心去準備和組織教學,必能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積極的幫助。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五
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對人的精神和心理具有按摩作用,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呵癢”作用,使人學會情緒自我調節(jié),而一個人要保證其心理處于健康成長狀態(tài),就必須充分發(fā)揮積極情緒對其心智成長的促進作用,不斷減少消極情緒對其心理健康成長的阻礙作用。為此,要更好地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質量,將中小學體育鍛煉教育和對其的心理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就顯得特別具有現實意義。
1.1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有利于中小學生學會自我安慰。
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有利于中小學生學會自我安慰。比如:中小學生由于小小的誤會而失去一個朋友的時候,通過體育鍛煉進行一定程度的情緒調節(jié),使得學生通過體育鍛煉認識或結交更多的伙伴或朋友,排除由于他們缺乏伙伴,而出現內心孤獨而渴望交朋友的情感趨向,同時更好地減少他們內心的失望感,幫助他們交更多朋友,從而獲得更多的友誼,獲得更多的同伴的支持。
1.2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有利于中小學生學會自我控制。
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有利于中小學生要學會自我控制。比如:中小學生由于和同學發(fā)生爭吵,人際關系比較緊張,由于處于青春期,比較容易沖動,控制不住自己想對同學出手。而通過課間或體育課堂科學可以使學生情緒得到緩解,更好地學會自我控制。并且通過體育老師的引導使他們知道學會自我控制,知道更好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懂得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尊重同伴或其他人的人格和尊嚴,在日常學習活動和體育鍛煉中做到公平公正,做到對同伴的一視同仁;同時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尤其是對同學的語言暴力和人身攻擊等傷害同學尊嚴的行為。
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有利于中小學生學會注意轉移。比如:中小學生因為談論意見不統(tǒng)一發(fā)生爭執(zhí),情緒異常激動,負面情緒積攢了許多,無法得到排泄??梢酝ㄟ^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使學生學會注意轉移,并且通過稍稍帶有一定強度的體育鍛煉項目將自己心里的負面情緒及時排泄出去。而且與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的使用,要懂得通過打球、跑步或其他體育鍛煉項目創(chuàng)造彼此交流的機會,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可以讓同學發(fā)表一下自己意見來轉移注意力,要給同學表達一下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的機會,讓同伴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自己再思考誰對誰錯,如果自己錯了就應該表示歉意,而不是一味爭得對方認可自己錯誤的觀點,而是對于自己觀點不足提出改進建議或意見。這樣不僅鍛煉了身體,也通過體育鍛煉轉移了自己以前比較氣憤的心情,更化解了和同學之間的爭執(zhí)局面或僵硬的關系。但整個過程中教師要以鼓勵學生為主,從而通過和諧式師生關系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
1.4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有利于中小學生學會發(fā)泄消極情緒。
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有利于中小學生學會發(fā)泄消極情緒。比如:中小學生由于考試失利,心情低落消沉,短時間內提不起奮斗的激情,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項目使中小學生學會適當地發(fā)泄內心的壓抑或難過,將自己的憤怒轉化為自己鍛煉的動力,通過體育鍛煉將所有的壓抑和難過都排泄出去,更好地防止學生抑郁、焦慮等負情緒的出現并嚴重化。從而可以以親切的目光、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和具有親和力的語言與同伴、同學和老師交流;并且通過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還可以幫助中小學生表現出對同伴、同學、老師等人的信任和關愛,因為體育鍛煉可以改變人的心境。同時,體育老師借助這種平等的理念更好地激發(fā)中小學生的求知欲望,懂得更好地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和綜合素質。
2、如何更好地促進中小學生體育鍛煉。
2.1更好地將課內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結合起來。
在教育新課改的新形勢下,要充分發(fā)揮中小學生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重要,更好地實現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在促進體育鍛煉的同時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中小學首先就必須設計好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有機結合教學模式,要引導體育老師要充分理解中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身體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及時理解和掌握中小學生認知變化特征、情感成長變化特征、意志強弱變化以及其性格諸多方面所產生巨大變化,從而將課內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更好地結合起來。為此,體育老師要引導學生多參加班級集體體育鍛煉活動,可以采取小組式活動形式,不斷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促使學生學會在團隊中尊重同伴,學會相處和關心同伴,從而更好地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促使他們形成更好的行為習慣,改變以往不好的習性,更好地樹立自信心,更好地增強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奉獻精神,從而將課內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更好地結合起來。
2.2樹立學生是主體的體育鍛煉教學理念。
在教育新課改的新形勢下,要充分發(fā)揮中小學生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重要,就必須不斷樹立學生是主體的體育鍛煉教學理念。采取體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的主體教學方法,在組織體育鍛煉教學活動的時候,體育老師要把學生作為主體,努力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理論知識的探究性學習,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進行合作學習。然后通過具體的體育鍛煉項目加深他們的情感體驗,尤其是他們人際關系的改善,因為許多心理健康問題都是由于人際關系緊張和矛盾所造成的。始終做到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引路人,將體育鍛煉課堂真正回歸給學生,使學生成為體育鍛煉課堂的主體,自由與同伴鍛煉,引導學生將體育鍛煉與談心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將負面情緒通過體育鍛煉及時發(fā)泄出去。
2.3建立新型的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
在新形勢下,要充分發(fā)揮中小學生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健康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建立新型的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顯得比較重要。必須不斷加強師生間的合作,在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改變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促使老師與學生進行民主和諧的相處,使學生從老師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中學會如何做人,學會如何待人接物,形成更加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形成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為其心理健康成長提高積極健康的情感環(huán)境;同時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可以讓中小學生更喜歡體育鍛煉,并且使他們通過集體體育鍛煉項目的比賽等形式深切地享受到奉獻班集體、奉獻他人所帶來的與眾不同的快樂,并且通過體育老師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自信和喜悅的情緒體驗,以此確定自己奮斗的目標,形成比較獨立的個性和人格。
3、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不斷分析和研究中小學生體育鍛煉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有利于將中學生體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創(chuàng)造出中學生體育教育教學新模式;有利于實現體育課堂教學聯(lián)系學生自身實際情況(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實現健康教育人文化和科學化教學,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發(fā)展,更好地提高我國九年義務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六
大學生學業(yè)任務重之壓力大,使心理緊張度增加。研究表明,通過體育鍛煉有助于緩解肌肉緊張和生活緊張,能促進大學生智力與能力的發(fā)展。體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練習者必須組織好自己的注意,有目的地感知、觀察、記憶和思維。在運動環(huán)境中,體育活動有助于大學生對事物做出迅速正確的判斷,提高認知能力,促進人體感知能力和觀察能力的發(fā)展,并使思維的靈活性、協(xié)調性和反應速度等得到改善與提高。
3、有效調控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
運動給大學生提供一個情感上的“渲泄口”,對于單戀和失戀的大學生,運動可以轉換他們的這種情緒,每一個人在生活、學習、工作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壓抑、不滿、怒氣等負面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將它壓抑下來,必將對身心造成傷害,體育運動能使這些不良情緒得以渲泄。運動中,大聲的喊叫、激烈的動作,大量的出汗,勝負競爭的興奮,都可以提供一個公開、合理化的渲泄口,通過運動升華與轉移某些不良的情感,從而改善情緒的亞健康狀態(tài)。同時,由于運動可以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腎腺素分泌增多,這就使人覺得精神振奮、心情愉快。
4、修正行為舉止,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通過參加體育運動,可以使人與人之間互相產生親近感,使個體社會交往的需要得到滿足,豐富和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個體忘卻學習、生活帶來的煩惱,消除精神壓力和孤獨感。比賽中,我們常??梢钥吹酵ㄟ^擁抱、拍拍肩膀,對對手掌或握手等身體接觸來表達友好、友愛之情,這種特殊的交往不分感情深淺、身份高低。此外,體育運動本身是有章可循的、有規(guī)則約束的社會活動,參加者必須自覺地遵守各種規(guī)則,服從裁判,尊重同伴,在運動過程中,伴隨有激烈的、對抗的競爭性特征,參加者會努力地控制和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進而對鍛煉者的社會適應有所幫助。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七
[論文摘要]本文對終身體育的內容、形式及其意義做了簡要闡述,并從高校體育教育在終身體育中的地位與作用等方面入手,對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提出了看法。
一、前言。
進入21世紀,高新技術迅猛發(fā)展,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一個國家勞動者的素質是決定一個國家經濟水平,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身體素質則是勞動者全面素質的基礎,堅持終身科學地鍛煉身體,不僅能增強體質,增強勞動者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還能預防多種常見病和職業(yè)病。為了培養(yǎng)和造就高素質人才的需要,使受益者在有生之年能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終身體育教育必然成為新世紀的體育教育思想,并滲透到國家、社會、經濟、和家庭生活的每個角落。
二、終身體育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學校是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基地,學生們有許多的體育愛好,如籃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武術、網球。培養(yǎng)高校學生從事體育的興趣和愛好養(yǎng)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是學校體育的宗旨。由于學生對某一項目的特殊愛好,就會促使其不斷地關注和參與某些項目的活動,在不斷的參與過程中堅持鍛煉身體。
體育運動是現代人們余暇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豐富人們的社會文化活動和滿足人們精神需要,在學校中體育課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學生在參加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的時候,就會在身體活動過程中,與同伴默契配合和對手頑強拼搏,從中得到快感和心理上的滿足。同時,能在實踐中獲得各種不同的情感體驗。如跑步可以鍛煉人的耐力,使人有條不紊,勇往直前;健身操能鍛煉人的氣質,悠然自得;打球能鍛煉人的靈敏素質,使人機智靈活,豁達合群。
多年來,健康長壽一直是人類最美好的愿望。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不但掌握了解一定的健康知識、鍛煉身體的理論和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為其進入社會后保持健康的身體而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持下基礎。在高校體育教育中,要有目的把教學重點從競技體育轉向以健身、娛樂、保健體育為重點的教學內容上來,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鍛煉方法,激發(fā)對體育的愛好。在高校中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還應有針對性,既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還要根據學生集體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內容,讓學生有所選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高校體育教育在終身體育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所謂“終身體育”,也就是指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國家教委體育司曲宗湖同志就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提出:“學校體育要促進學生身體發(fā)展,增加學生體育意識,培養(yǎng)學生體育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著名法國教育家保爾朗格朗在他的代表作《終身教育引論》中提到“如果將學校體育的作用看成是無足輕重的事,不重視學校體育,那么,學生進入成年階段后,體育活動就不存在了。如果把體育只看成是學校這一段的事,那么,體育在教育中就變成了‘插曲’”。還明確提出了終身體育和學校體育的關系以及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依據和目標。由此可見,體育教育在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1.轉變體育教育理念。
要進行素質教育,必須進行體育教育的改革。首先,應在學校的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其次,要轉變高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把“重智輕體”的教育觀念真正轉變到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觀上來。再次,要對傳統(tǒng)學校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并非完全拋棄原有的教學體系,而是繼承和發(fā)揚其中的合理內容,使學校體育能更好地為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服務。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為終身從事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
2.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習慣和能力。
在高校進行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首先在激發(fā)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熱情,因而培養(yǎng)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進行因材施教,對學生愛好在鼓勵和支持,要做到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其次,要改變高校過去以技術教學為主,缺乏趣味性,教學手段也帶有一定強制性等弱點。由于教學指導思想較為僵化,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使學生感到厭煩,甚至有逆反心理,對體育課出現消極情緒,所以在教學中應當處理好教學任務與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興趣愛好之間的矛盾,使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感到滿足,體會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再次,要尊重和愛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體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自覺與自愿地堅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3.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
高等學校在進行體育教育的過程中,既要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體育觀念,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體育的目的和功能,又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到體育的魅力,并從中獲得樂趣與快感,并且得到滿足。同時還應當使學生意識到堅持終身體育鍛煉對國家、對民族和對自己都有很大的益處。把參與體育鍛煉和各種體育娛樂活動作為生活方式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現代社會文明與綜合國力的象征,又是現代人綜合素質的體現。
總之,為使大學生在校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意識,高校體育教師必須要更新觀念,從根本上認識到終身體育教育不僅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個人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只有教師真正理解其重要性,才能夠切實地提高學生的認識程度,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終身體育的好處。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堅實基礎,在高校中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對體育長遠效益的追求。大學體育教育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一站,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交接點,因而對學生終身體育的培養(yǎng)有著特殊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羅正華.教育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2]壽偉濤.學校體育當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j].武漢體育學院體育函授通訊,,(2)。
[3]郝玉業(yè).試論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2000。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八
一般認為,“吃”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但是還有許多其他的原因,對肥胖產生影響。主要反映在人們吃的認識上。節(jié)食是人類一種勉強的、理性的和違反本意的自我限制。而在潛意識中,人們時時不忘沖破限制以享受飽餐美食之后的滿足?!坝袡C會就吃”是人類祖先在艱苦時代留下來的文化傳統(tǒng)。這種多吃儲備的文化現象是人們在當今食物并不匱乏的時代,依然在潛意識中存在的心理傾向。
在一些節(jié)食減肥的人身上,這種心理傾向非常明顯。這些人一般在體重控制產生一定效果后,再遇到美食佳肴的機會,一旦理性的約束減低,吃的食物數量反而會比以前更多。
其次是情緒因素的影響,許多人都體驗過情緒對食欲的影響。如果一個人心情不好,食欲自然就會下降。而心理學家對肥胖者一項實驗,卻得到相反的結果,肥胖者在情緒焦慮時回食欲大增。
為什么肥胖者在情緒焦慮時會食欲大增呢?
心理學家認為主要原因與他們在嬰幼兒時期的經驗有關。他們的父母由于缺乏育嬰經驗,只要他們啼哭時就認為是饑餓(也許是太冷、尿床、身體不適等),于是就給東西吃,結果使嬰兒無法知道饑餓與難過的區(qū)別。
也有些心理學家指出,肥胖者在焦慮時愛吃東西,就是一種減輕焦慮情緒的方法,通過嘴嚼食物,會使人的臉部肌肉緊張度減低,從而間接釋放緊張情緒。
第三是外部誘因作用的影響。人們吃東西一般都是由于內在生理上的需求,也有時是因為外在誘因的吸引,在食物的誘惑面前,肥胖者往往是經不起考驗的。
99藥劑師溫馨提示對于肥胖的兒童,改善生活質量是最有效的減重方法,平時要在適量的運動,不要盲目節(jié)食,這樣反而適得其反。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九
空氣(稱地球大氣,簡稱大氣層或大氣圈)處于不斷運動中,產生各種現象如風、云、霧、霜、冰雹、光象、聲象及雷電等各種物理的、化學的過程,了解和掌握天氣變化發(fā)生規(guī)律,探明天氣變化對空氣質量影響機理,從中找到保護環(huán)境和凈化空氣、避免或減少空氣污染的科學方法和措施,對于空氣的治理意義重大。
1夏季空氣質量。
夏天的天氣加劇造成惡劣的空氣質量,夏季的來到標志著空氣污染季節(jié)的開始。天氣能促使各種空氣傳播的污染物的生成和降解、使污染物由一地傳播到另一地。如果不考慮天氣因素,無法準確預報空氣質量,僅預報空氣污染,就無法得知以后幾天污染的變化情況,如果把風、溫度、濕度、降水以及云量狀況等天氣條件考慮進去,就能更好地理解空氣質量每天的變化。空氣質量預報的好處是“空氣質量預報對空氣污染敏感的人尤為重要,例如,對孩子、老人和患有哮喘病和心血管病的人群。知道污染程度對他們的生活質量以及如何安排日常生活關系重大……當空氣質量指數高時,對惡劣空氣質量敏感的人就需要調整他們的行為,采取預防措施保護自己,例如,限制運動量大的戶外活動。”[1]據估計,如果空氣質量預報能把對身體的不利影響降低1%,每年可以節(jié)省10多個億美元。天氣對空氣質量的影響??諝赓|量不僅是自然界和人為排放到空氣中的污染物的結果,也是大氣中許多變量之間復雜的化學和空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空氣質量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的地形,取決于有多少污染空氣被不同的天氣條件輸送到或者說攜帶到另一地區(qū)。冷季和暖季的空氣質量不同;不同地區(qū)的空氣質量也不同。夏天里吸引我們到戶外的天氣條件(晴天,暖和,濕度小,微風)也有利于空氣污染并使其滯留不散。例如,陽光,高溫不僅會促使污染顆粒的生成也會促使臭氧的生成。相反,使我們想呆在室內的天氣條件(降水,低溫,大風)卻空氣清新,沒有污染物。強臺風和降水凈化了污染的空氣,而由空氣攜帶的污染物天空晴朗的周圍輸送帶聚積,風起到了阻擋污染物的作用。當臺風或減弱的臺風即將來臨時,預報空氣質量是很困難的,天氣也能影響污染物從一個地區(qū)移出或者被驅散的時間。通常情況下,污染物的增加或從源頭的擴散不會達到危險程度。但是假設污染空氣滯留并達到對健康有害的程度,情況又會怎樣?當風力非常小或者處于逆溫期間,暖空氣移動到冷空氣上方,空氣傳播的污染物就會在地面滯留。晴朗的夏夜也可能發(fā)生逆溫而且它可能影響第二天地面臭氧濃度。地理也能影響空氣質量。主要的空氣傳播污染物“地面高度臭氧和顆粒污染是空氣質量指數預報和報告的兩種主要污染物”。地面高度臭氧是由于兩個關鍵污染物nox和vos在暖天時太陽加溫形成。由于臭氧在白天形成,它也表現出相對穩(wěn)定白天模式;然而,太陽落山后,臭氧會慢慢消失。臭氧也易于被風由一地輸送到另一地,不僅造成城區(qū)的污染,也會造成周邊的郊區(qū)和農村地區(qū)的污染。野火和火山會產生顆粒污染,樹木和其它天氣與空氣質量。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氣象要素:降水與濕度、能見度、霧霾、風向風速、逆溫以及天氣現象。
2河南省南陽市空氣質量現狀。
就南陽地區(qū)的空氣質量總體是優(yōu)質的。南陽空氣質量、水質、環(huán)境條件都極佳,是生態(tài)、環(huán)保、適宜居住的較佳大城市。南陽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陜西省相鄰,約北緯33°02′,東經112°35′,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降水量接近800mm,屬農業(yè)大城市,工業(yè)為環(huán)保型企業(yè)。本地人們日常生產生活活動對空氣質量影響不大,主要大的天氣系統(tǒng)發(fā)生時從周邊傳播而來,對南陽空氣質量影響較大。因此保護和凈化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大氣,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和義務,必須高度重視。
人有權利利用自然,通過改變自然資源的物質形態(tài),滿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這種權利必須以不改變自然界的基本秩序為限度;人又有義務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實,保持自然規(guī)律的穩(wěn)定性,在開發(fā)自然的同時,向自然提供相應的補償。在達到不污染和減少空氣污染,保證空氣質量之前,人對自然的開發(fā)方式,開發(fā)深度應當受到嚴格的限制;人在改變自然資源的物質形態(tài)的同時,應當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補償,以恢復其正常狀態(tài)。使人與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達到生態(tài)環(huán)保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南威.自然地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十
摘要:大學生作為一個在社會上備受關注的群體,心理波動十分顯著,大學生患有心理疾病或在心理上存在問題的人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查閱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試論體育鍛煉對緩解心理壓力正確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對大學生加強體育鍛煉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大學生作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群體,心理波動是顯著的,對各種應激的承受能力也處于逐漸發(fā)展過程之中,在面對各種緊張生活事件時,很容易出現各種不良的應激反映,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據有關調查顯示,患有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礙的,在大學生群體中占有比較大的比例。所以,我們應該努力改變這種狀況,通過體育鍛煉,促進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緩的。
1.1心理素質不穩(wěn)定。
大學生的年齡處于親少年和成人之間,遇事的情緒波動較大,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內心的波動大,對很小的刺激容易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一時會極其消沉,一時又會因為有希望而忘乎所以。對事物的認識有時看不透,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理解片面、偏激,甚至“鉆牛角”,想不通。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常常不成熟,容易走極端。心理素質的不穩(wěn)定,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1.2對大學校園生活的不適應。
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由于省份不同,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家境因素,氣候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再加之有不少大學生在家時過于依賴父母的照料、愛、生活起居、獨立生活的能力極差,當進入大學后,大學生就要面對全新的生活環(huán)境,全新的生活方式,學習的自覺性等等,完全需要依賴自己獨立完成,有些學生無所適從,不知所措,這就必然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和不安,如不能正確面對現實的差異,不能從困境中走出來,那么隨著挫折感的增強,不良情緒的上升,長期下去必然會造成心理障礙。
1.3家庭貧富差異帶來的不健康心理。
大學生有著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家庭的收入也不同,入學前,適應了家庭的生活狀況,衣食住行都由父母操心,一心投入學習,進入大學后,同學的朝夕相處,生活水平明顯拉開了距離,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有些能正確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學校的勤工儉學,減輕由于家庭收入低帶來的困惑;而有些學生卻不以為然,盲目攀比,當對愿望無能為力時,不良心理膨脹,壓抑之下產生嫉妒、自卑、缺乏自信心、思想不通,甚至有些學生為了達到目的,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利益,正因為這種不正確的思維觀念,是一些大學生迷失了方向。
1.4人際交往的障礙。
人際交往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由于大學生的心理不成熟和社會復雜性,一些學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如處理不當,會產生相互間的猜疑、冷漠、敵對,隨之而來的是緊張感、壓抑感、孤獨感與不安全感,其內心非常苦惱,精神很不愉快,這種痛苦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達到一定程度,必然造成各種不同的心理障礙。
1.5戀愛造成的不良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今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戀愛現象非常普遍。大學生的心理并不穩(wěn)定,不完全成熟,在戀愛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有不順利的時候,也有失敗的時候,當出現挫折時缺乏處理情感糾葛的能力,一度陷入悲觀的漩渦,不可自拔,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甚至是絕望。不能正確對待失戀,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就易導致心理異常。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十一
大學階段是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心理活動復雜多變,心理矛盾和沖突強烈,能否處理好各種矛盾,調節(jié)好自己的心理及社會適應狀態(tài),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據教育部12.6萬名大學生進行的調查發(fā)現,近40%的大學生有體虛、易疲勞、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緒不穩(wěn)定等亞健康狀況。總之,高校每年因承受能力差、情緒脆弱、神經衰弱等原因退學、休學的學生不斷增加,輕生現象也時有發(fā)生。
目前,大學生的亞健康狀態(tài)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軀體亞健康。
在現實生活中,亞健康往往首先表現在個體的身體上,即軀體亞健康。因為軀體亞健康的體征表現較容易被個體自身所體驗和理解,也容易被他人所識別。軀體亞健康總的特征是持續(xù)的難以恢復的疲勞和周身不適,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體力不支、虛弱、頭痛、困倦疲乏、胸悶胸痛、機能下降、功能失調以及月經周期紊亂,還可表現出睡眠障礙。
2、心理亞健康。
心理亞健康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的腦力疲勞、情感障礙、思維紊亂、恐慌、焦慮、自卑以及神經質、冷漠、孤獨、輕率,甚至產生自殺念頭等。
3、社會適應性亞健康。
突出表現為社會適應能力差和人際關系不穩(wěn)定,對工作、生活、學習等環(huán)境難以適應,對人際關系難以協(xié)調,使個體不能融入群體,不能獲得群體的援助,出現孤獨、冷漠、猜疑、自閉以及行為偏離,還可能誘發(fā)種種身心癥狀。
4、認知方面的亞健康?
主要表現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存在著明顯的偏差,由此很容易受到社會默化、從眾心理和去個性化心理的影響,在特定的情況下會導致行為偏差。認知方面的亞健康所帶來的危害通常與以上幾種亞健康是密切聯(lián)系的,尤其是心理亞健康。近一段時間頻見報端的大學生自殺事件正是認知方面亞健康危害的突出體現。
1、體力誘因。
目前,進入高校的學生是多是80后期和90后出生的獨生子女,他們在家中營養(yǎng)過剩、以我為中心、在家受保護過度,一旦遠離父母和家鄉(xiāng),加上氣侯、飲食等不適應,總感到每天活得很累很煩,有時參加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后得不到足夠的休息和營養(yǎng)補充,肌肉過度收縮,在消耗肌肉內能物質的同時體內產生若干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如果這些廢物在肌肉內超過限量,就會妨礙肌肉細胞的活動,使人產生疲倦、乏力以及不愉快的感覺,長此以往,亞健康狀態(tài)便會產生。
2、腦力誘因。
有些高校學生長期潛心苦讀,甚至挑燈夜戰(zhàn),腦細胞產生疲勞,人的頭部雖只有整個軀體的二十二分之一左右,但它所消耗的氧和營養(yǎng)卻占了人整個身體的四分之一,由于閱讀和書寫用腦時是站著或坐著,在較長時間內血液要源源不斷地向大腦供應營養(yǎng)和氧氣,再不斷地將腦細胞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代謝物質又通過血液帶走,如果時間過長“供”不足而“廢”有余,就會出現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這種狀態(tài)長期得不到調整或改變就會出現亞健康狀態(tài)。
3、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激烈的社會競爭、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以及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迫使他們不斷的進行知識更新,精神壓力日趨增大,再加上目前高校擴招導致的校舍緊張,學習、活動空間相對減少,空氣污染嚴重,容易使人煩躁、心情郁悶,這些是導致大學生心理負荷壓力過大、心理障礙發(fā)病率較高的主要原因。
4、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嗜好。
當前,很多大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按時吃早餐甚至不吃;有一些女大學生為了保持身材,不吃主食,只簡單地吃些零食,導致她們營養(yǎng)嚴重不足;還有部分大學生有不良的生活嗜好,喝酒、抽煙,自控能力不強,沉迷于上網聊天、打游戲等活動,學習、生活沒有規(guī)律,導致他們的睡眠嚴重不足。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嗜好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5、缺乏體育鍛煉。
年輕的資本、惰性大,無規(guī)律、不良的生活方式,繁重的學習負擔,現實的競爭與壓力等等諸多因素,使得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時間越來越少,同時學生自我鍛煉的意識不夠,學生每天參加1小時體育活動得不到保證,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
三、體育運動對大學生亞健康產生的積極影響。
1、增強體質,改善身體“亞健康“狀態(tài)。
現代社會對人的健康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通過體育鍛煉,不僅能改善人體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增強呼吸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而且有助于身體協(xié)調發(fā)展,體態(tài)端莊,提高健康水平;在戶外鍛煉還具有保健作用(如陽光照射的保健作用,對大腦和眼睛等的保健作用,以及提高對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等),體育鍛煉的保健效能,在某些方面比藥物更有效。同時,還能使大學生了解到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危害,從而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十二
高校學生是即將步入社會的潛在人員,其本身具有獨特的身體與心理特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高校學生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隨之而來高校學生的學習壓力不斷增加,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這就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而體育運動是保障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梢酝ㄟ^體育運動來改善學生的體質與心理。
(一)體育運動介紹。
體育運動是各項能夠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的活動的組合。體育運動能夠起到很強的健身作用。而體質是個人身體機能與形態(tài)等特征的組合,對于個人至關重要。雖說體質是人與生俱來的素質,但個人體質也會受到除遺傳以外其他因素的影響,因而是可以改變的。通過不同體育運動項目的合理組合與安排,人們能夠增強體質,促進身體健康。體育運動項目較多,包括田徑、游泳、武術、登山等。這些體育運動要求參與者有較好的體力,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具有間接的教育與政治功能,同時還能夠鍛煉參與者的意志與毅力,進而形成勇敢頑強的品質。
(二)身心健康介紹。
身心健康具體包括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其中,身體健康是人們能夠適應其日常生活與工作的、無病的且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心理健康是人們連續(xù)的、積極的、發(fā)展的、能夠綜合發(fā)揮自身潛能來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心理狀況。當前,人們所講的身心健康指的是人的整體健康。高校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特點。
其心理特點主要涉及五個方面。第一,高校學生對于社會環(huán)境的應變能力相對較弱,不能快速高效地融入大學生活與學習之中;第二,很多學生不了解人的心理特征,他們缺少進行人際溝通的技巧,無法適應高校復雜的人際關系;第三,高校學生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差,遇事容易沖動,遇人充滿敵意;第四,高校學生面臨很多重要的抉擇,但其迷茫狀態(tài)與優(yōu)柔寡斷讓他們不能把握自己的未來;第五,高校學生受到來自戀愛與性困擾等問題的影響。而身體特點主要包括身體及器官等的發(fā)育狀況、身體內部的內分泌、激素以及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運作。
(一)體育運動對高校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社會的不斷進步雖然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也使得人們的生物結構與機能越來越差,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而體育運動是增強高校學生體質的重要手段。第一,在身體形態(tài)方面,體育運動能夠促進高校學生的身體成長與發(fā)育。適當的體育運動能夠增加參與者的身高,鍛煉他們的肌肉,塑造他們的體態(tài),同時矯正發(fā)育中的不良站姿坐姿等不良發(fā)育狀況,進而形成良好的形態(tài)與體型。第二,在身體機能方面,體育運動能夠增強身體器官的機能與活力,促進身體內部血液流動和新陳代謝速度,進而減少身體內部的有毒物質與廢棄物質。同時,體育運動可以增強參與者的心臟與血管的活力,增強參與者的抗病與恢復能力。第三,在身體素質方面,體育運動能夠改變參與者的基本運動能力,增強自身的靈活度、柔軟性以及身體協(xié)調性。規(guī)律的體育運動能夠促進參與者骨質的改善,增強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與靈活性,從而增強高校學生的體格與體魄。
(二)體育運動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日益嚴峻的競爭與不斷增加的生活壓力迫使高校學生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從而對其心理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而體育運動能夠顯著促進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第一,在改善情緒方面,高校學生面臨著眾多的考試和考核,再加上升學與就業(yè)壓力,他們經常處于焦躁、煩惱的情緒狀態(tài)之下。周期性的體育運動能夠有效減少這種不良情緒,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堅韌性,從而使學生精神振奮、充滿朝氣。第二,在塑造堅強意志方面,高校學生在其體育運動或體育競賽中必然會遇到諸多競爭與難題,這就需要學生主動發(fā)揮其自身的潛能與意志來通過考驗。參加體育運動能夠培養(yǎng)參與者的堅強與毅力、冷靜機警的品格以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第三,在培養(yǎng)健全人格方面,高校學生必須具備健全的人格。通過科學的體育運動,高校學生能夠加強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加他們的人際溝通,獲得志趣相投的友情,增長自身的認知與見識,進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網。
(一)改革高校體育教學觀念。
一方面,高校應該意識到體育運動的終身性,并利用廣播、傳媒等多種手段對體育運動加以宣揚,提高高校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認識與重視,進而調動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一方面,高校應該意識到體育運動對于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的積極作用,并以此為指導思想,完善高校體育場所的基礎設施建設,豐富相關場所的體育運動資源與項目,不斷創(chuàng)造特色性體育組織形式,同時也必須要讓學生能夠意識到高校日常的體育運動與競技運動之間的密切關系。
(二)加強高校體育文化建設。
高校的體育文化建設對于學生的體育運動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一方面,高校應該強化自身對于學生體育運動教學的重視,并積極配合這一工作的實施與開展。同時,高校應該建立某些設施來激發(fā)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興趣,從而營造高校良好的體育運動文化;另一方面,高校應該大力提倡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思想,不斷組織與體育運動相關的講座等活動,提高學生對于體育知識以及健康知識的認識與了解。
同時,高校應該為學生建立高質量的體育運動環(huán)境,增加體育項目的內容與形式,以滿足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高要求。
(三)提倡高校體育運動科學化。
高校學生的體育運動不能盲目無節(jié)制的進行,需要高校與學生根據其生理與心理的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一般來說,體育運動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對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顯著的積極作用。例如:60%至80%的心率有助于參與者的身心發(fā)展,二十分鐘到一個小時的體育運動更能夠保證參與者的運動安全,每周二到四次的運動頻率更能夠達到強身健體、改善體質的效果。所以高校有責任為其學生提供專業(yè)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身體狀況確定合理的運動強度、持續(xù)時間和運動頻率等,進而制定科學的運動計劃。同時,高校應該鼓勵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從而終身受益。
總之,身心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其重要內容。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其自身的特點。體育運動能夠增加高校學生的體質與健康,能夠對高校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以及身體素質等方面產生積極作用,同時也能夠對高校學生的情緒改善、意志塑造以及人格培養(yǎng)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為了有效地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高校應該改革體育教學觀念,加強體育文化建設,將體育運動納入科學化的范疇,并鼓勵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參考文獻:
[3]孫琦。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j].中國學校體育,20xx,(5):56.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十三
體育與健康這個問題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所以,對于祖國的未來學生來說,更是顯得非常重要。無論是在家還是學校,學生對健康和體育活動的選擇,是否堅持參與活動和形成鍛煉習慣都與學生的歸屬感有關。一旦學校給學生提供一個關心和支持的環(huán)境,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就會提高,并將自愿投入到體育活動中來。
但是,學校體育之所以難以取得非常好的成效,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學生學習缺少對生活與自然的消解,學生的學習內容長期注重知識化,技能化,而忽視了精神化,情感化;而老師的教學方法偏向灌輸化,忽視了自主化,教學的空間注重課堂化,忽視了生活化和社會化,從而使體育的學習背離了生活世界和精神需求。因此體育教學必須強化師生對生活世界的關注,讓學生走進體育,從中體驗,理解,感悟生活,學生在尊重與友愛,充滿競爭與合作,安全與冒險的過程中接觸世界和生命,進而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體驗與感受,從而使情感得意升華。
一方面體育教學得得實踐性特征要求體育教學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親身實踐的空間,不能只注重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傳授,而是應該著眼于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的潛能,著眼于學生個性的張揚和天性的回歸,使得學生能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體驗實踐所帶來的挑戰(zhàn)和激情,成功與喜悅。另一方面,要讓學生體驗教學過程中師生彼此的情感與人格。通過強調學習過程中的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充滿思想情感智慧的學習生活,并加以內在的理解感悟,賦予知識以個性化的意義,讓學生的自由精神和生命活力充分展示出來。
說了這么多,那么,我們到底該怎樣才能讓學校體育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呢?通過看的一些論文和關于體育與健康的一些觀點,主要有以下一些構想。
(一)轉變老師的教學行為,由“傳統(tǒng)式教學”向“對話式教學”轉變。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運動技能是課堂教學的本位,運動技能的傳授和模仿是課堂教學的主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者主角。老師的主要就是把構思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傳授給學生,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按照老師的動作不斷地模仿練習。這樣的過程有些像知識的簡單搬運過程,老師和學生之前的溝通比較少,缺乏交往和互動,自然就少了對話,這對學生的整體性發(fā)展非常不利。轉變教學方式,需要提倡互動的對話式教學。這要注意三點,第一,實現老師與教材直接的對話;第二,實現學生與教材學習內容之間的對話;第三,實現師生之間的交往,實現老師與學生交流溝通,讓學生有更多的表達自己的機會1表達自己的看法,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向老師和其他表達自己的看法,實現智慧與智慧的交流,讓個體的生命在交往中實現提升。
(二)老師由知識的傳授者向知識建構的促進者轉變,要求老師改變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學方式,做一個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首先,轉變自己的角色,由教學支配主體向教學設計引導和促進主體轉變。其次,老師具備多元化的能力,不僅要熟悉教學內容,還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保持在微觀和宏觀上對教學具有高屋建瓴的把握能力。
(三)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在枯燥的學習方式中解放出來,實現健體與建心的結合,讓學生從苦學到樂學轉變,由機械模仿學習到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轉變,由他主性學習到自我性學習轉變。
(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老師應該做到,一是把學生看做唯一的個體,學生有自己的經驗和能力,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的潛力;二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接受新的理論和思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行為。那么作為課堂上另一個重要的主體—學生又要有哪些要求呢?一是轉變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二是自覺主動的在課堂表達自己的看法;三是要在尊重老師的前提下進行課堂學習。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十四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人對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tài)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項原則:
其一,心理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huán)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tǒng)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tǒng)一和協(xié)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wěn)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fā)展,而且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人才的培養(yǎng)方向。當代人普遍存在不能適應社會,最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究其原因,與教育過程不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從不參與一切社會活動;因一些小小的失誤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玩世不恭萬念俱灰;逃避群體自我封閉。等等都是心理問題的反映。
大量調查表明,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心理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為環(huán)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系障礙、情緒情感不穩(wěn)、感情適應不良等。
所以、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現代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fā)展中的失衡狀態(tài)。
1.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
新生入學首先面臨的就是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上大學前,不少學生沒有遠離家門,飲食起居由父母包辦,形成了較強的依賴心理。而進入大學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顧,有的學生因缺乏獨立生活能力而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學生因開支無計劃而出現“經濟危機”;有的學生因缺乏集體生活的習慣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不知道也不會關心他人;加之水土和飲食方面的差異以及氣候,語言環(huán)境與作息時間的變化等。大學新生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郁郁寡歡,致使有的學生出現煩躁,緊張不安等焦慮情緒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衰弱癥狀。
2.對待社會工作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
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3.擇業(yè)的難題
隨著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斷變化,市場帶給大學生更多的擇業(yè)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也增加了擇業(yè)難度,加重了大學生的行為責任和心理壓力。而畢業(yè)生自身的素質,性別、專業(yè)以及社會關系等又制約著擇業(yè)的自主權,對于少數大學生來說,甚至畢業(yè)就意味著失業(yè)。這一變化受傳統(tǒng)就業(yè)觀念的影響,適應力弱的大學畢業(yè)生是難以解決的現實矛盾??謶帧⒔箲]、煩躁打破了他們的心理平衡,心緒抑郁,使他們對生活缺乏信心,對前途失去希望,對處境無能為力。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學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fā)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tài),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特別是要針對大一新生的心理特點,加強對學生進行人生價值的心理衛(wèi)生教育,通過講解,參觀,組織專題報告會,黨團活動,文藝演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他們愛黨,愛國,愛校,愛集體的心理品質和情感,樹立勤奮好學,艱苦奮斗,勇于奉獻的人生價值觀,為大學學習生活打好良好的基礎,根據面談分析,區(qū)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tǒng)學習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fā)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的培養(yǎng),而忽視心理素質教育,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不僅關系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fā)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yǎng)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系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yǎng),全面提高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yǎng),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qū),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更多的挑戰(zhàn)!
[1]孫志強.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m].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xx.
[2]陶明達.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和思考[m].北京: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出版社,20xx.
[3]陳國海.大學生心理與訓練[m].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xx.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十五
摘要:體育與健康的是一項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以身體鍛煉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為目的的社會實踐教學活動。隨著高中各學科的課程標準的頒布和不斷深入,教學指導思想和內容框架方面都發(fā)生了質的變化。下面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談一些認識和思考。
1.新課標與體育與健康的教學理念是一致的且完善的。
首先,新課標的徹底摒棄了傳統(tǒng)“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更為突出和重視學生這一教學主體的重要作用,和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求相一致;新課標中還著重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適應社會生活方面,和“人本主義”的教學理念高度一致。其次,新課標理念更加完善。它更加重視學生的體育健康課與學生身心發(fā)展,將體育與健康功能延伸到了社會生活。它順應教育發(fā)展趨勢,提出了堅持健康第一、激發(fā)體育興趣、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個體差異四個基本理念。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只有發(fā)展身體、強健體質,掌握體育知識、技能三項教學任務。教師也單純?yōu)榱送瓿山虒W任務,機械備課,吃力教學,學生被動學習,費勁鍛煉。期間,心血和汗水都沒少付出,但卻沒能得到相應的受益。新課標的出現,拓展了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目標和領域,相對之前的任務,更完善,更具體,不僅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張揚個性,而且還有利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
新課標下選擇教學內容需要著重考慮以下關系:(1)考慮系統(tǒng)知識和系列活動的關系,將課程知識、原理和技能的教授轉變成為直接的經驗和實踐體驗,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2)考慮地域差異。根據自己地區(qū)的特色選擇教材,大膽取材,大膽創(chuàng)新,突出自己的地區(qū)特色和教學特色。
(1)師生關系上的變化,從傳統(tǒng)“一言堂”“滿堂灌”轉變成為重引導,重參與,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2)教學組織方法的變化。從精講多練、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轉變成為多樣的教學手段和組織活動,多姿多彩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周家娥。對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認識和思考。新課程:下,(04)。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十六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wèi)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衛(wèi)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水平的評定,一般參照四個標準: 經驗標準,即當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觀感受來判斷自已的健康,研究者憑自已的經驗對當事人 心理健康進行判定; 社會適應標準,以社會大多數人的常態(tài)為參照標準,觀察當事人是否適應常態(tài)而進行心理評估。
健康的判斷; 統(tǒng)計學標準,依據對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測量取得一個常模,把當事人的心理與常模進行比較; 自身行為標準,每個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穩(wěn)定的行為模式,即正常標準。
二、大學生的心理過程:人的心理活動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有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包括個性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過程隨著年齡的發(fā)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點。大學生作為特定年齡段、生活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社會群體,心理過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在記憶、思維、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據這些特性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擺在高等院校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富強、社會發(fā)展、人類文明。
自卑有兩種表現:一是與他人比較,覺得在知識、能力、體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別人;二是面對要做的事或試圖達到的止標,懷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認知特點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吸看到完成任務的困難,而忽視有利條件。把自已的成功歸因于機遇,把失敗歸因于無能。在外表和家庭條件方面夸大他人的優(yōu)勢,貶低自已。這樣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緒壓抑、心境煩亂、膽小怕事、優(yōu)柔寡斷。 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憶的優(yōu)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已,優(yōu)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已,才是最實際明智的態(tài)度。 成功與失敗不能簡單歸因。主觀努力、個人能力強、機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務容易是獲得成功的有利條件;而機遇不好、任務難度大、主觀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敗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擴大“視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處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觀條件,又要分析主觀努力程度,從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相應的調整。
四、大學生的情緒心理 大學生的心理也需要釋放,他們在學業(yè)、情感、經濟等方面受者困擾,壓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們應正確釋放自己的壓力。
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解決壓力的正確途徑,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開些,不要鉆牛角尖,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悶氣,抽悶煙,甚至喝悶酒,這都是不應該的。 現在的大學已經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樣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時,由于現在的大學里,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環(huán)境,我們要適應他們,就要自己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他,這是一個過程??傊幸粋€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要學會,自己樂,同時要做一??鞓返姆肿?,去調動你周圍的積極因素,使你總可以在一種積極的環(huán)境中,去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你自已的潛力。
五、如何正確地認識自我: 我們時常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看到目前大學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隨之發(fā)生一系列心理衛(wèi)生問題。從外部環(huán)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huán)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jié)奏;就業(yè)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yè)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xié)調發(fā)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沖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發(fā)生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環(huán)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yǎng)悅納自我的態(tài)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采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養(yǎng)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guī)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wèi)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guī)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加強自我心理調節(jié)。自我調節(jié)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tài),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于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fā)到成熟的過渡之后,逐漸進入活躍狀態(tài)。從心理發(fā)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fā)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zhàn)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fā)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fā)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fā)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fā)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jié),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jié),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huán)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tài)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fā)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
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huán)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yè)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yè)生的分配工作已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yōu)錄用等方式,擇業(yè)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yǎng)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zhàn),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yè)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wěn)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tài)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篇十七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要建設者,為使大學生能更好地承擔起這一重任,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健康心理的大學生能更好地應對社會的挑戰(zhàn)。主要介紹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對其提出解決建議。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重要的建設者,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大學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這便要求大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可以適應社會的壓力和在社會中遇到的挫折,但是當代大學生往往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心理上的問題,阻礙了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1.現實情況與自我預期不相符造成消極心理。
現代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處于學校及家長的保護下,對一些事情的認識不正確,往往不是過于積極便是過于消極,對事情沒有一個界定,處于兩極之間。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充滿幻想,這些幻想往往是過于美好且不符合實際的。當大學生真正開始大學生活時,便察覺到大學的現實生活和自己所想的完全不一樣,這樣的想象和現實之間的差距,使大學生不能更好地適應,從而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2.挫折產生抑郁,有自殺傾向,抗壓性差。
生活往往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學生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處于家長的寵愛下,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當面對這些挫折時,大學生會產生焦慮、自我懷疑甚至自我放棄,采取一些過激的行動。
3.互聯(lián)網的自由使大學生沉迷網絡。
當代大學生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對大學生來說充滿了誘惑,網絡環(huán)境是自由的,大學生可以把在生活中遇到的苦悶通過暴力游戲和對別人的惡意攻擊抒發(fā)出來,隨著這種習慣的逐漸形成,大學生會把生活和網絡環(huán)境相混淆,從而做出一些自毀前程的事情。
1.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
大學生對社會認識不深,社會閱歷不豐富,心理承受能力較輕。為了改變大學生這種現狀,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學校要聯(lián)合家長鼓勵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讓大學生走出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在新環(huán)境中體會挫折,增加對社會規(guī)則的認識。如,鼓勵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內打工、勤工儉學,通過勤工儉學讓大學生拋開學生的身份,以一個社會人的身份體會社會中的酸甜苦辣。
2.豐富教師資源建立術業(yè)有專攻的教師團隊。
現今大學教師體系中,心理相關專業(yè)的'教師較少,往往是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后,教師并不能及時發(fā)現,從而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學校要豐富教師資源,通過校園招聘、社會招聘或定向培養(yǎng)等多種方式,在大學校園中引進具有心理學知識的教師,做到術業(yè)有專攻。同時,要對普通的授課教師進行心理學方面的培訓,如,對教師開展心理知識講座或是開展關于心理健康的研討會。普通的授課教師同學生接觸的時間較長,為使教師能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便需要授課教師擁有健康的心理,教師在教師生涯中也會遇到許多問題和挫折,有時也會產生心理問題。其次,學校要構建綜合性互補的教師體系,通過將專業(yè)性教師同普通教師的教學活動相重合,讓教師之間有話題可談,增加教師之間的熟悉感,當教師授課時察覺到某些學生的異樣時,可以與專業(yè)教師進行探討,及時獲得解決的意見、建議。
學校要通過各種手段向大學生普及心理方面的知識。首先,學校可以把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健康以及心理學等課程引入學科體系中,通過把以上課程設置成大學生的必修課,使大學生了解維護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方法。在進行心理健康課程的授課時,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了解心理健康的具體操作方法。如,在針對大一新生的期望與現實不符的問題上,授課內容主要應包括人際交往、自我探索、情緒表達與控制、網絡運用、團結協(xié)作等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學生進行課堂訓練,讓學生在課堂訓練及不同角色的扮演中體會到新的感受,并將感受到的貫徹到自己的大學生活中。其次,要重視大學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社團組織,學校要積極支持這些社團的各項活動,因為這些社團組織中的成員都是在校大學生,大學生對這一群體是充分了解的,這些組織進行的活動往往都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以規(guī)避大學生群體中的一些敏感問題。
總之,當代大學生中仍存在許多心理方面的問題,但是我相信,隨著學校的重視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定會使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衛(wèi)生習慣,最終實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與實務[m].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2]施福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常州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xx.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8818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