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級語文活動教案及反思(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9 07:20:01
2023年一年級語文活動教案及反思(5篇)
時間:2022-12-29 07:20:01     小編:zdfb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語文活動教案及反思篇一

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xiāng),一個男孩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感覺自己如同在畫中游覽一樣。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易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岸樹木、禾苗的描述,飽含著贊美的感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兩個筆畫和“、、纟”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1)在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求他們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字要多讀幾遍。十二個生字中,“中、唱、樹”是翹舌音,要提示學生讀準字音。“綠油油”的“油”課文中注的是本音,朗讀時應讀第一聲??赏ㄟ^認讀生字卡片、同桌互讀等形式鞏固要認的字,并鼓勵學生相互糾錯正音。

(2)指導學生識記字形時,可先學習新偏旁“、、纟”,然后讓學生自主識字,交流識字的方法,使學生在互相啟發(fā)中,提高識字能力。如:

①加一加:

樹=+對

苗=+田

②比一比:雨—兩

2、寫字。

本課要求會寫的三個字,筆畫都比較少。要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發(fā)現(xiàn)三個字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共同點是三個字都有“口”這個部件,但形狀不同。要引導學生看清字的每一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口:認識新筆畫“”。防止學生把“口”寫成方塊。教師可寫一個方塊與口比較,讓學生自己得出寫好“口”的要領:口字要寫好,上大下要小。

日:認識新筆畫“”,提醒學生注意“日”的兩豎要直。

中:最后一筆豎要寫在豎中線上。

(二)朗讀感悟

1、讓學生讀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句。先同學之間答疑,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作指導??山柚鍒D、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如,“竹排”,可通過看圖,讓學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鄉(xiāng)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然后演示小竹排的活動狀況,讓學生知道“順水流”的意思。又如,指導學生看圖或投影片,讓學生懂得“密”是樹木很多,一棵挨著一棵,而且枝葉茂盛?!昂堂纭笔侵杆镜挠酌?。“綠油油”是形容禾苗顏色濃綠,而且有光澤,說明禾苗茁壯,長勢喜人。江南一帶小河多,河里有許多魚蝦,那里還種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叫“江南魚米鄉(xiāng)”。拉動投影片或演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江南水鄉(xiāng)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小小竹排就像在畫中游。

2、在了解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熟讀成誦。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麗風光。鼓勵學生用適當?shù)恼Z氣表達自己的感受,如,“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游”可讀得輕快些,表達出喜悅、歡快的心情;“江南魚米鄉(xiāng),小小竹排畫中游”讀得緩慢些,以表達贊美的感情。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

(三)實踐活動

1、課外收集有關(guān)介紹江南風光和物產(chǎn)的圖片、照片,張貼在教室里,供大家觀賞。

2、學生展示自己旅游時拍攝的照片,向同學介紹旅游景點的美麗風光。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例一

(一)課題導入

讀課題,先理解“游”的意思,再理解課題的意思。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播放小竹排在畫中游的課件,配樂范讀課文。也可以播放課文朗讀的錄音。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小組交流記字方法。

(四)朗讀感悟

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感受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麗、富饒。

1、播放“小竹排在畫中游”的課件,請學生說說小竹排順水流,如果你坐在上面會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鳥兒、魚兒、樹木、禾苗)讀有關(guān)句子,理解“密”、“綠油油”。

2、看到這些美景,你會說些什么?

3、為什么說小竹排是在“畫中游”?

4、用多種形式練習朗讀,感悟“江南魚米鄉(xiāng)”的美景。

(五)拓展說話

再創(chuàng)情境,練習說話。

繼續(xù)播放課件:小竹排游到了江南的其他風景名勝區(qū),讓學生進行情境說話練習,說幾句贊美風景的話。

(六)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七)課外延伸

收集江南的風景圖片,在教室里展覽;準備旅游照片,并作介紹。

例二

(一)看圖,揭示課題

1、學生一邊聽表現(xiàn)江南風光的民族樂曲,一邊看圖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小竹排是什么?小竹排怎么能在畫中游?)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讀課文,畫出生字,自學字音并讀通句子。

2、指名試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三)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朗讀

播放樂曲,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江南水鄉(xiāng)美麗的風光。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五)復習鞏固生字詞

(六)指導學生寫字

(七)完成練習

完成課后練習“我會讀”,并練習用本課要認的字口頭組詞。

五、資料袋

江南魚米鄉(xiāng)

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上,河網(wǎng)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一向稱“魚米之鄉(xiāng)”,又稱“水鄉(xiāng)澤國”。那里盛產(chǎn)稻米、魚蝦,糧食產(chǎn)量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詩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一年級語文活動教案及反思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單韻母e,能讀準音和它的四聲;認清形,能正確書寫。

2、在教師的指導下誦讀古詩,并背下來。

3、借助兒歌和圖畫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習本課的韻母和音節(jié)。

教學重點:

e的認讀和書寫。

教學難點:

e的發(fā)音。

教學方法:

引導、導讀。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投影。

學生:拼音卡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a、o,重練聲調(diào)

1、教師做a、o的口形,請學生猜是什么單韻母。

2、認讀a、o的四聲,重點抽讀二、三聲。

二、觀察圖畫,學習讀音,記字形。

1、小插圖上畫著什么?它在干什么?“白鵝”的“鵝”發(fā)一聲該怎么發(fā)?

2、看老師發(fā)e時嘴巴是怎樣的?(嘴巴扁,不動,面帶微笑,聲音響,長。)

3、學生照樣子練習發(fā)音。

4、再看畫面:發(fā)e音時,看見字母e就想到畫面上的什么圖形?怎么記住這個e。

5、請學生給單韻母e創(chuàng)編發(fā)音、字形口訣兒歌,并跟讀。

三、學習e的四聲

1、讓學生自主學習。

2、指名練讀,教師相機指導。

3、按下列順序練讀四聲,讓學生感悟、掌握四聲的高低升降規(guī)律。先橫著讀,后豎著讀,最后隨便指認讀。注意采用激勵的手法鼓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積極性。

ā、ǎ

ō、ǒ

ē、ě

四、游戲鞏固e的四聲

1、哪個音不見了。

2、教師做口形,比手勢當啞巴,學生發(fā)音。

五、指導書寫,注意姿勢

1、學生觀察e在四線格中的位置。

2、教師細心地范寫,邊寫邊講解要領。

3、學生書空后,再動筆寫。

4、指3名學生上黑板寫,邊寫邊講解要領。

5、教師巡視學生作業(yè),及時指正,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正確的寫字、拿筆姿勢。

六、讀古詩,涂色添畫

1、誰會背這首古詩了?背一背。

2、教師領著學生背誦。

3、鼓勵學生拿上自己的水彩筆涂上顏色,添畫一些東西,讓你課本上的畫面更豐富。

4、看看自己的畫,再美美地背這首古詩。

一年級語文活動教案及反思篇三

教學設計思路

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學生在互幫互學中熟記生字。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質(zhì)疑問難,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增加學生閱讀量,開闊學生視野,積累詞匯。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寫田字格里的4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認識新筆畫“橫折彎鉤”。

2、正確認讀11個生字。

3、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培養(yǎng)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二)能力目標

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情感目標

培養(yǎng)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生字學習。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

(一)播放朗讀錄音,加上適當?shù)呐錁罚寣W生邊聽邊思考、邊記憶。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聽故事的過程就是梳理思路的過程。

(二)用自己的語言在小組里講一講剛才聽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補充,比比誰講得完整又準確。

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的個別差異,教師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師要對表達有困難的學生特別關(guān)注,搞清楚困難的原因,是沒集中精力聽故事還是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特別指導這部分學生。

這一環(huán)節(jié)給了學生充分的自讀課文時間,學生在反復讀書的基礎上達到通順、流暢。

(四)揭題:剛才這個動聽的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新課文《樹和喜鵲》。

(五)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識記生字。

(一)學生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讀準,并標上記號。

(二)反復讀課文,重點識記不認識的字。

(三)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

1、用“我來當小老師”“介紹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讓學生互幫互學。

讓學生當“小老師”來互幫互學生字的設計,調(diào)動了學生積極識字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信的信心,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2、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普遍認讀有困難的生字。

三、自讀自悟——質(zhì)疑問難——小組交流——全班師生交流

(一)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二)在四個人小組中交流,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師巡視,參與討論,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疑難所在,以便具體指導。

(四)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下列語句。

1、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孤單”是什么意思。樹和喜鵲為什么會感到孤單?

2、你有過這種經(jīng)歷嗎?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當時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覺如何?

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談出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jīng)]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會孤獨。

3、“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樹和喜鵲變得快樂起來了?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這句話。

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四、書寫生字,鞏固生字。

(一)書寫

1、學生自己書寫。

2、班內(nèi)交流書寫時發(fā)現(xiàn)的應注意的問題。

3、教師根據(jù)情況具體指導。

相信學生,給他們自主識字、寫字的機會,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幫互學,教師適時查缺補漏,指導方法,師生、生生達到共識。

(二)通過編故事,復習、鞏固生字。

學生隨意挑選一些學過的生字、詞語,用這些生字、詞語編故事。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學生在興趣極濃的情境表演中既鞏固了所學的生字,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五、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你有過像樹和喜鵲這樣的經(jīng)歷和感受嗎?展開討論交流。

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從小培養(yǎng)學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識的好習慣。

六、作業(yè):擴展閱讀

學生在課下搜集“有朋友才會有快樂,有友愛才會有幸福”這些內(nèi)容的散文、詩歌等,并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更喜歡怎么玩?

一年級語文活動教案及反思篇四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字,注意多音字“見”。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jié)合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描寫草原的無比壯闊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蒼茫的景象。

[教學重難點]朗讀古詩,熟讀成誦,在朗讀中感受詩所描寫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老師: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課件出示:大草原并配樂)

2、老師: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學生回答

3、老師:天藍藍,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畫卷呀!我們有說不完的話語來形容它、贊美它。北朝有人用簡單的27字概括了我們說不完的話語,讓我們來讀讀古詩《敕勒歌》吧!

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結(jié)合注釋,讀通古詩。

2、檢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廬籠罩見

3、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4、學生自讀整首詩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讀,師生評議。(評議從讀正確方面進行)

三、品讀詩文,熟讀成誦

1、課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許多的蒙古包

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由學生說出大意即可。

老師:詩中哪句是描寫中的內(nèi)容?

指名朗誦

在片旁出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罩四野。

自由讀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學生質(zhì)疑

老師針對課件講述;敕勒是一種族名,敕勒川是這種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好i大家看,這就是陰山,多么雄偉壯闊呀!看天空就像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誰愿意來讀讀這4句詩呢?趕快試試吧!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教師評價:我聽出來了,陰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陰山下”。

示范讀第1、2句。

教師評價: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廬,籠罩四野?!?/p>

示范讀第3、4句。

分小組賽讀第1至4句。

2、詩人還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讀讀最后3句。

課件出示:風吹來了,草叢里露出許多的羊群。

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小組交流。

指名回答:誰愿意來讀一讀?

教師評價放在學生對詩的感受上。如:老師看得出你真的喜歡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彎了腰,訃我們看到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請大家把整首詩連起來讀讀,小組互相聽一聽,看誰讀得棒,把掌聲送給他。

全班交流朗誦。

4、評比“背誦高手”,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背下古詩。

四、小結(jié)

五、拓展

1、今天我們學習《敕勒歌》這首詩,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獲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2、大草原就是—幅美麗畫卷,趕快拿出你的紙和筆把它畫下來吧!

一年級語文活動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材簡說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難點是讀好詩中的長句子。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心”。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1)在本課13個生字中,“訴、走”是平舌音,“想、能、京、廣”是后鼻音,“城、升”既是后鼻音,又是翹舌音,要注意讀準。

(2)教師要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學過的字,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如,“京”可以根據(jù)“驚”字,用“減一減”的方法記;“北”與“比”、“走”與“足”、“升”與“開”可以通過比較記憶;“告”字可用字謎“一口咬掉牛尾巴”記憶。借助“想”字認識偏旁“心”

(3)鞏固認字的方法。

①做一做“結(jié)蘋果”的游戲:生字卡片做成蘋果形狀,分發(fā)給學生。黑板畫上蘋果樹,教師導語:“秋天到了,蘋果成熟了……”拿有卡片的學生把“蘋果”貼于“蘋果樹”上,隨機復習生字。

②做一做“摘蘋果”游戲:由小干部帶領學生在“摘蘋果”過程中復習鞏固生字。

2、寫字。

要寫的字中,“廣”字的橫不要寫得太長,第二筆豎撇要與平撇相區(qū)別?!吧钡谝还P要寫得短且稍平?!白摺毕葘憽巴痢?,再寫下面部分,注意第二筆與第四筆的豎不連寫。

(二)朗讀感悟

1、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理解“彎彎、北京、_、多想”等詞語。較難的詞,如“遙遠”,可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理解,告訴學生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車到北京需要幾天時間,路途非常遠。可讓學生觀看_廣場升旗儀式錄像片,領悟“壯觀”的意思

2、朗讀時,第一、二句語速舒緩,體現(xiàn)“我”沉浸在遐想之中,留下想象空間?!皬V場上升旗儀式非常壯觀”是個長句子,要指導學生讀通順。“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采用了反復的手法。朗讀時語氣要強烈,突出“多想”,表達出“我”向往北京的強烈愿望。通過指導朗讀,激發(fā)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采用自己讀、同桌評讀、男女生賽讀等多種朗讀形式,由讀熟到背誦。

(三)課后練習

課后的“我會讀”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擴展和深化。通過朗讀,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首都、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實踐活動

1、收集有關(guān)北京風光的圖片,如,_、人民大會堂、亞運村、故宮、長城、頤和園,辦一期《美麗的首都北京》圖片展。

2、學唱《我愛北京_》。

3、請去北京旅游過的學生介紹北京風光。

(五)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教學設計舉例

(一)揭示課題

觀看_廣場升旗儀式錄像片,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教師范讀,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并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新詞。

2、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3、再讀課文,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字詞的意思。

4、自主識字,交流識字方法。說說記住了哪些字,怎么記住的。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根據(jù)班級情況重點指導學生識記相對難認的字。

(三)朗讀感悟,背誦課文

1、學生分四人小組自由練讀,互相幫助,讀正確,讀流利。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2、比賽讀,學生互相評議。教師適當點撥。

3、再次練讀,同桌評議,爭取讀出向往北京的強烈感情。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四)練習“我會讀”中的句子

(五)復習鞏固生字詞

(六)指導寫字

(七)課外延伸

可以參考“教學建議”第四部分的“實踐活動”。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89870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