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精選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8 01:37:07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精選22篇)
時間:2023-11-08 01:37:07     小編:文鋒

教案的編寫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認知發(fā)展。教案的設計要符合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教案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可以推動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造力和效益。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一

學習本文在具體事件的敘述中注意人物語言動作描寫的特色。

環(huán)境描寫及其作用。

兩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nèi)容,了解文中所寫人物的崇高品質(zhì)和鮮明的性格特征。

2.體會文章運用小標題,使文章層次清楚的手法。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后講解:兩彈指原子彈和氫彈。原子障是利用鈾、钚等原子核分裂所產(chǎn)生的原子能進行殺傷和破壞的一種高效能炸彈;氫彈的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元勛,立大功的人。鄧稼先,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彈主要理論設計者。

2.介紹鄧稼先的主要事跡:鄧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學家。為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yè),隱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艱苦創(chuàng)業(yè),先后領導完成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的理論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擬試驗,為兩彈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被國際社會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的鄧稼先。

(二)閱讀要求。

1.講明本文屬人物通訊,在閱讀中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

2.了解本文利用小標題的形式和三個小標題以過程為序的特點。

3.用紅筆在文中畫出生詞和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并理解詞義。

(二)、詞的落實。

(三)析文章的結構。

本文由一個引子和冠以小標題的三個部分組成。

1.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從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研制原子彈有許多科學家失蹤寫到鄧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蹤的經(jīng)歷。

2.第一部分:要放一個大炮仗。寫鄧稼先先接受使命,參加原子彈研制工作,從此銷聲匿跡。

3.第二部分: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年月。寫鄧稼先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原子彈的理論設計,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的事跡。

4.第三部分:這里就是戰(zhàn)場。寫鄧稼先再接再厲,為氫彈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價的事跡。

回答:以鄧稼先參與兩彈的研制工作的過程為序。

提問:能不能具體說說。

回答:本文先寫鄧稼先接受使命,寫到原子彈的研制,進而寫到氫彈的研制。

回答:不是僅僅寫過程,而是在過程的敘述中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

老師點撥:人物通訊多注重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如果僅僅敘述故事的情節(jié)、過程而忽略了寫人,就與人物通訊手要求相悖,因此,這三個部分中,在敘寫過程的同時作者牢牢抓住人物精神和性格特征來寫,人物就鮮活起來了。

提問:作者在第一部分中側(cè)重表現(xiàn)鄧稼先的'什么精神品質(zhì)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回答要點:寫他的崇高使命感和愛國主義感情。主要寫他接受任務時的復雜心情,和妻子徹夜長談的情景。

回答:嚴守國家機密,即便是親人也不肯吐露一字。原則性強。

提問:鄧稼先與妻子的談話中,你覺得哪一句寫出了他當時的心情和他獻身祖國的品質(zhì)。

回答: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死了也值得!

提問: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側(cè)重表現(xiàn)鄧稼先的什么品質(zhì)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回答要點:寫他的工作態(tài)度和敬業(yè)精神。主要寫他克服困難,一切從頭干起,終于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

提問:在原子彈的研制過程中,他們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回答:物質(zhì)條件極差,前蘇聯(lián)的背信棄義,國外資料的嚴密封鎖。

提問:作者寫這些目的是什么。

回答:突出當時條件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為更好地刻畫人物服務。

老師點撥:這一部分作者把重點放在表現(xiàn)鄧稼先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的無私奉獻精神。他廢寢忘食、含辛茹苦,精心勾畫原子彈理論計算的輪廓,認真計算種種數(shù)據(jù),自1959年秋接受任務僅用了一年時間,就高效高質(zhì)完成了理論研究工作,終于迎來了原子彈一聲爆響!

提問:作者在第三部分中表現(xiàn)了鄧稼先什么精神品質(zhì)是怎樣表現(xiàn)的。

回答要點:寫他哪里最危險就出現(xiàn)在哪里的獻身精神,通過寫他組織參加并圓滿完成氫彈的設計工作來表現(xiàn)的。

老師點撥:第三部分寫鄧稼先再接再厲,為氫彈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價事跡。重點寫他作為一名組織者和參加者身先士卒,哪里危險就出現(xiàn)在哪里文章先概括敘述他與同伴的艱苦努力,詳寫在一次地下核試驗前,他與大家冒著刺骨寒風和零下三十多度嚴寒排除故障的故事,以用開慶功會時因過度勞累而暈倒、搶救一夜蘇醒后問的第一件事,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崇高精神。

(四)板書設計。

兩彈元勛鄧稼先。

顧邁南。

一結構與內(nèi)容。

引子:(引出正文)。

接受使命,參加研制:重點寫激動心情。(愛國情懷,崇高使命)。

扎實敬業(yè),完成設計:重點寫敬業(yè)精神。(扎實嚴謹,艱苦創(chuàng)業(yè))。

再接再厲,無私奉獻:重點寫獻身精神。(身先士卒,獻身祖國)。

教學目標:

分析本文寫作特色。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內(nèi)容。

二、分析本文寫作特色(學生討論,老師歸納)。

1.過程為序,各有側(cè)重。

本文以鄧稼先與兩彈研制工作的過程為序,從接受使命寫到原子彈研制,進而寫到氫彈研制。文章不僅僅寫了過程,而是在過程的敘述中表現(xiàn)人物精神。三個部分各有側(cè)重,這樣寫,既能使讀者了解整個過程,又有重點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每個局部各有側(cè)重,而全文整體上又比較全面地展現(xiàn)了人物的面貌。

2.點突出,詳略得當。

寫一個人物經(jīng)歷,尤其是時間跨度較大的,不平凡的經(jīng)歷,就必須對生活素材有所選擇,有所取舍,突出重點。本文既有面的交待,又有點的概述,在詳略安排上,作者獨具匠心,把點與面兩者交融,既照顧全局,又突出重點。

2.注重細節(jié),刻畫人物。

本文在具體事件的敘述中注意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如在寫鄧稼先參與地下核試驗的研制這一事件時,寫得最為詳細,為讀者講述了一個有情節(jié),有具體場景的故事,其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十分細膩動人。十分傳神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3.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人物。

本文多處寫到核武器研制的艱苦環(huán)境。作者寫環(huán)境的艱苦對表現(xiàn)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二

在沙漠中心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敘述的順序,概括課文內(nèi)容。

2、學習用心理描寫塑造人物,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

3、在熏陶感染中引導學生體味生命的意義,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

教學重點:學習用心理描寫塑造人物,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一、導入新課。

2、提問:為什么她能夠忍受這么大的痛苦?

3、請學生簡單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二、閱讀與概括。

1、快速閱讀。

要求:默讀、注意速度、抓住內(nèi)容要點(教師巡視,解答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問題)。

2、概括主要內(nèi)容。

文章寫“我”和戰(zhàn)友在利比亞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場遇險。

三、細讀文本。

1、粗讀課文后,你覺得“我”被困沙漠中,總的感受是什么?(痛苦)。

2、請用“——”劃出我遇到的苦。

3、對這些痛苦,作者心情如何?請用“~~~~~~”劃出表心情的語句。

具體分析過程中加強詞句的朗讀、賞析。

四、質(zhì)疑探究。

結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的含義。

1、我們期待黎明就像農(nóng)人期待春天,我們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們在群星中尋找自己的真理。

2、我沒有一點兒遺憾。我奮斗過,但我失敗了。這對從事我們這個行業(yè)的人來說也很平常。不過,我總算是呼吸過海風了。(朗讀、學生發(fā)表見解、教師補充糾正、朗讀感受)。

五、拓展延伸。

1、故事背后的感悟。

《地震中最堅強的人》中的女孩為什么能忍受這么大的痛苦?

那是因為她心中有一種巨大的信念。因為她期盼著自己能夠活著……。

2、走進作者。

這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1900年生在法國里昂。

1921年在法國空軍服役。

1926年開始從事航空事業(yè)。

1939年參加抗德戰(zhàn)爭。

1940年埋頭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

1944年執(zhí)行第十次飛行偵察任務時消失于地中海上空,從此一去不返。

他就是被稱為“藍天白云耕耘者”的法國飛行員作家圣??诵跖謇?。

3、集體朗讀文章結尾,感受作者的樂觀、堅強。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三

1.通過音樂劇《貓》了解音樂劇的基本特點,采用手段,起源地等;并且掌握memoy在《貓》起到烘托,串聯(lián),升華的作用。

2.以西方音樂劇的文化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對中國音樂劇發(fā)展前景的思考。

3.通過賞析,提問,討論,演唱等手段,學生能夠大膽表達對于音樂劇的想法。教學重點:欣賞音樂劇《貓》中的幾個視頻片段,初步理解音樂劇的表現(xiàn)手段。

通過音樂劇《貓》看中國音樂劇的發(fā)展,引發(fā)學生對中國音樂劇發(fā)展前景的理。

性思考。

(一)導入:。

1.學生進入教室時,教室播放音樂memoy。

2.帶領學生熟悉音樂劇《貓》。

(二)視聽體驗(1)。

1.欣賞音樂劇《貓》---精彩片段。

思考:片段中有那些貓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欣賞音樂劇《貓》---魔術貓和搖滾貓。

思考:(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魔術貓和搖滾貓分別做了什么?

3.學生根據(jù)前2段視頻片段,試著總結音樂劇的特征。

4.音樂劇是20世紀出現(xiàn)的一門新興的綜合舞臺藝術,集歌、舞、劇為一體,廣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術,不斷追求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的完美結合。

(三)視聽體驗(2)。

1.熟悉音樂劇《貓》中重要音樂《memoy》。

(1).教室彈唱《memoy》的旋律(片段)。

學生哼唱《memoy》,并熟悉旋律。

2.欣賞音樂劇《貓》---《memoy》(劇中前后4次出現(xiàn)的片段)。

—思考:(1).4次memoy的區(qū)別在哪里?

—(2).為什么memoy要出現(xiàn)這么多次?

—(3).memoy在整部音樂劇起到什么作用?

3.音樂與音樂劇的關系:

音樂在整部音樂劇中起到串聯(lián),烘托,對比,升華等作用,音樂往往中整部音樂劇點睛之筆,成敗之關鍵。

4.小趣事:創(chuàng)造memoy的背景。

(四)課堂討論:

1.思考:(討論)。

(1)中國什么時候引進西方的音樂???

(2)為什么中國引進西方的音樂???

(3)為什么這么多的音樂劇要改為中文版的?

2.引發(fā)學生理性思考中國音樂劇的發(fā)展前景。

(五)課堂小結。

1.音樂劇又稱為歌舞劇,是音樂、歌曲、舞蹈、戲劇、雜要、特技和綜藝結合的一種音樂表演。它以幽默、諷刺、感傷、愛情、憤怒等情感引發(fā)劇情,再通過演員的語言、音樂、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眾。

2.中國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音樂劇《雪狼湖》,《斷橋》,《弘一法師》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音樂劇也會走向世界!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四

1、感受文章的畫面美,體會作者用筆之細膩,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寫的方法。

3、領悟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意趣,提升鑒賞品位。

4、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

1、在朗讀中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欣賞文章畫面美。

2、領會作者抓住特征寫景時用筆之細膩,同時領悟、體會作者外露的情感。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雨絲畫面,配樂)。

雨是大海的女兒,是天使的眼淚,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寵兒。古人有很多寫雨的詩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薄八鉃囦偾绶胶茫缴彰捎暌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薄暝诠糯娙斯P下,已經(jīng)被寫得如此之美,在當代詩人眼里,它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詩人劉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作者簡介。

劉湛秋(1935——),當代詩人,翻譯家、評論家,被譽為“抒情詩”。兼創(chuàng)作散文、報告文學、小說及編輯詩歌。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溫暖的情思》、《生命的歡樂》。

一、讀。

1、(配樂欣賞,初步感知)。

詩人創(chuàng)作散文,終脫不了詩人的氣質(zhì)。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詩化的語言繪出如畫的四季雨景,請同學們欣賞配樂朗誦,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自己對雨的喜愛的,四季雨景圖你最喜歡哪一幅呢?(學生聽讀)。

同學們聽后,定會發(fā)現(xiàn)作者很喜歡雨,他是怎樣表現(xiàn)自己對雨的`喜愛的呢?(通過對四季雨景的描繪),這四幅圖你最喜歡哪一幅?老師最喜歡“春雨圖”,我想請同學們先和我一塊來欣賞它。

2、分析“春雨圖”:

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圖”,同學們還記得嗎?一起背背看: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的發(fā)亮,小草兒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xiāng)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nóng)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p>

這是一幅雨中即景圖,寫出了春雨輕柔的特點。

剛才同學們在欣賞配樂朗誦,我想,我們同學也能讀,而且會讀得更好。請一位同學朗讀,(同學們最想聽誰讀?)在聽的同時,注意看看作者是否也給我們推出了一幅雨中即景圖?寫了哪些景?寫出了春雨的什么特點?你可在文中找關鍵詞句。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五

2、增強對詩歌的感受力。

1、《葉笛》的、寫作技巧。

2、《花的世界》中選取的花的不同的象征意義。

茅盾先生曾用一句話概括了散文詩的特征:“散文形的詩”

散文詩:我們應該怎樣理解茅盾的話呢,首先我們要明確詩和散文詩;抒情散文和散文詩的區(qū)別。當然只能大體地加以區(qū)別,絕對的區(qū)別標準是難以規(guī)定的。

a、詩與散文詩。

2、可是既然是“詩”,散文詩必須具備詩的最主要的基質(zhì):感情,必須強烈;想象,必須豐富;意境,必須和諧。

b、抒情散文與散文詩。

1、散文詩篇幅短小,有一定字數(shù)限制,抒情散文可稍長些;

3、散文詩中要隱含寓言和哲理,又必須通過形象來表現(xiàn)。

也都是由于作家自覺或不自覺地為了揚棄詩或散文中的某些“拖累”(所謂揚棄,就是有選擇地保留、舍棄并進行某種轉(zhuǎn)化和提高)如詩的押韻、講平仄之過于硬僵的約束,如散文行文之過于分散、拖沓以至沒有節(jié)制等,為了吸取二者的優(yōu)點,如詩的濃縮、內(nèi)在的節(jié)奏感和散文的舒展自如、自由活潑等,而試著以一種新的文體來表情達意。

詩歌講押韻,甚至講每節(jié)的行數(shù),乃至每行有整齊的字數(shù),在某種情況下,格律如果運用得當,可以使詩歌生色增輝;甚至如果脫離了一定的格律,詩不成其為詩。但在另外的情況下,格律的確成為一種“拖累”,而散文詩恰恰可以沖破這種“拖累”而自成格局。從某些散文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某些“拖累”,譬如行文拖沓,內(nèi)容過于繁雜,節(jié)奏過于遲緩等,散文詩又可以改正這些“缺憾”而同時吸取散文的另外某些美學特點,自成格局。

散文詩語言的內(nèi)在張力,是一章作品中最大的特色。一句話一個小片段便能將思想的厚度升華到另一個高度。散文詩章里一個標點一個詞的運用,都會影響到整章散文詩的表達效果,所以嫻熟的語言應用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藝術。

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9年出生。他把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了散文、散文詩和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事業(yè),迄今已結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質(zhì)樸清新、饒有天趣,貯滿詩情畫意,是風景畫家、風俗畫家與抒情詩人才能的神奇統(tǒng)一。其《葉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國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冰心著文稱“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詩人的喜悅。”新時期以來,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純樸,具有更廣闊的歷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蘊,體現(xiàn)了大家之風范。

詩人何為?這是海德格爾提出的問題。我們本土的詩人有史以來緣于憤怒,當然也有一大批言志、載道的詩人。好詩大多出于前者,后者大多做的是添磚加瓦的事情,偶有好句,也屬精神殘廢。直到現(xiàn)代詩人的出現(xiàn),才似乎真正地跟個體心靈有關。30年代活躍于上海文壇的施蟄存、穆時英、劉吶鷗,經(jīng)常在《現(xiàn)代》雜志上發(fā)表作品,還有戴望舒等等。這是郭風藝術上的幸運,這是我們詩歌史上一個非常短暫的個體心靈自由書寫的黃金時節(jié),郭風有幸地在他們那受到了影響。以至郭風甚至可以在“1942年1943年,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艱難的年份,抗日戰(zhàn)爭進入到最后階段,日本侵略者更為猖狂,在中華大地,在東南亞,在太平洋……而郭風,卻在禮贊他的'村莊、禮贊那兒的勞作與暮歸”,對此有論者認為“郭風這一時期脫離了斗爭生活……”,但有人回答:苦難中的郭風,實際上是通過如許的描寫,寄托了一種很強烈的對和平的渴望,對失卻了的家園,對被踐踏的村莊的遙想和懷念。

有人說這是郭風的懦弱,詩人本身就應是弱的天才,因為“詩歌并不教給人們?nèi)魏侮P于現(xiàn)實的東西,只有科學的陳述才有經(jīng)驗上的可證實的意義,而詩歌是不可證實的——每一首詩,每一件文學作品,都有一個自己營造出來的‘世界’,對于現(xiàn)實來說,這只是一個可能的世界。

詩人在《葉笛》中營造的是怎樣一個世界呢?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六

如《木蘭詩》的導讀部分明確注明其語言特色為“明朗剛健,質(zhì)樸生動”,這八個字所概括的風格特點看似簡潔,卻實際上是用對于初中生晦澀的詞語在闡述成人的理解,并潛意識中讓學生帶著答案學課文,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開發(fā),易使學生養(yǎng)成惰性心理。我認為,課前提示應對課文學習起到啟發(fā)幫助的作用,不應把文章的一些需要仔細品味的諸如主題、語言特色等毫無保留地揭示出來再讓學生思考。導語應點到為止,引導學生以一定的方法,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己體會與把握。

二、內(nèi)容的“導”有余,方法的“導”不足。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經(jīng)常無意中告訴學生,要“讀懂”文言文。言外之意似乎弄懂一篇文言的內(nèi)容是學習的重點甚至是全部。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大部分教材導讀部分的設計,都緊扣住篇章內(nèi)容的理解。以人教版八年級上的《核舟記》為例,導讀的設計如下:“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動地表現(xiàn)了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故事。舟上五人,須眉畢見,其他如箬蓬、窗、楫、壺、爐等,無不應有盡有;還有34個字,勾畫了了,可謂巧奪天工。本文就是對這件藝術品的文字說明。閱讀時,要善于運用想象再造出這件藝術品的形象,并仔細品味雕刻家的藝術構思?!痹偃纭逗耐た囱非暗膶дZ:“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構成了一種畫面感極強的藝術境界?!蔽淖值膶W習、語感的形成不是靠機械化的灌輸,只有真正的授之以漁才能讓學生收獲大量的魚。上述舉出的兩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導讀的設計側(cè)重點仍然落在對文本內(nèi)容的解析,通常都是在大量的文字進行類似主旨式的概括后,剩下一兩句蜻蜓點水式的方法指導。

如《核舟記》導讀中所提到的“想象”,是理解和再造文學作品很重要的方法,對于這樣一篇以文字賦予微雕藝術品生命力的作品來說尤顯關鍵。遺憾的是,一筆帶過式的介紹注定被不少學生乃至教師忽視。再如《湖心亭看雪》導讀的設計本就簡單,寥寥數(shù)語全是對內(nèi)容的概述。然而,我認為這篇小品文的核心不在于景,而在于景后所承載的幽深、隱秘之情,盡管所塑造的西湖雪景的確清新淡雅,但如果忽略了張岱的生平,忽略掉了學習文言必備的“知人論世”的方法,簡單當成一篇游記,就使得《湖心亭看雪》的藝術魅力大打折扣。導讀的設計定位,首先意味著我們對學習對象———初中學生學習能力的承認。我們要相信他們已經(jīng)初步具有了使用和操作學習方法的能力。我們完全可以傳授給他們更多的學習之“道”,以期他們在自能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三、新瓶可以裝舊酒,導語的設置不妨更貼近現(xiàn)代生活。

現(xiàn)代的學生學習文言的障礙不僅在于表達方式上的差異,也在于文言中所承載的生活方式、情感解讀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存在不小的隔閡。這使得學生即使花大力氣讀懂了文言的字詞,也難以在情感上得到觸動,從而無法真正達到新課程標準對于語文教學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要求?!洞蟮乐小肥菐熒脊J的難教也難學的文言篇章。盡管文字簡練、篇幅簡短,但學生學完、教師教完之后,總有一種“隔膜”的感覺?!按笸薄疤煜聻楣边@些激勵無數(shù)儒家知識分子的夢想似乎不能完全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只是兩千多年前古人崇高的口號而已。其實,在開門見山的導讀部分,我們不妨拋卻“早在兩千多年前”這種充滿歷史感同時也拉開距離感的表述,放開膽子,從學生更為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角度切入,讓被儒家奉上神壇的理論能為生活在21世紀的學生所接受。結合當前的社會熱點,我建議可以從“中國夢”的概念引入。我的設計如下:“當今懷揣激情、懷抱夢想的中國人,都有一個復興民族、強大國家、幸福家庭、完善自我的‘中國夢’。其實,歷史在傳承中有著驚人的相似,這顆‘夢想’文明的種子有著深厚的淵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這份迄今我們都在努力追尋的美好境界,較早可以追溯到儒家先圣孔子的心中?!弊屛难缘膶W習卸下高貴的身段,從歷史的神壇上走下,大膽地使用新世紀的詞語、思維和價值觀對其進行“包裝”,當新瓶裝上經(jīng)典文化的舊酒或許更能釀出醇香的滋味。

四、總結。

綜上所述,一段優(yōu)秀的初中語文教材的導讀,看似小,卻無論從內(nèi)容、形式、方法上都需精當?!霸鲋环謩t長,減之一分則短”,拿捏得當,把握到位,才能讓它成為初中生咀嚼文言的第一口佳肴。

作者:楊玲單位: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七

1.春/朱自清。

2.濟南的冬天/老舍。

3.雨的四季/劉湛秋。

4.古代詩歌四首:。

寫作:熱愛生活,熱愛寫作。

第二單元。

·閱讀。

5.秋天的懷念/史鐵生。

6.散步/莫懷戚。

7.散文詩二首金色花/泰戈爾,荷葉·母親/冰心。

8.《世說新語》二則:詠雪,陳太丘與友期行。

寫作:學會記事。

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

第三單元。

9.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10.再塑生命的人/海倫·凱勒。

11.竊讀記/林海音。

12.《論語》十二章。

寫作:寫人要抓住特點。

名著導讀:《朝花夕拾》: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

第四單元。

13.紀念白求恩/。

14.植樹的牧羊人/讓·喬諾。

15.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亨特。

16.誡子書/諸葛亮。

寫作:思路要清晰。

綜合性學習:少年正是讀書時。

第五單元。

17.貓/鄭振鐸。

18.鳥/梁實秋。

19.動物笑談/康拉德·勞倫茲。

20.狼/蒲松齡。

寫作:如何突出中心。

第六單元。

21.皇帝的新裝/安徒生。

22.詩二首: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太陽船/吳望堯。

23.女媧造人/袁珂。

寫作: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

綜合性學習:文學部落。

名著導讀:《西游記》精讀和跳讀。

————————。

閱讀:。

1.鄧稼先/楊振寧。

2.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3.回憶魯迅先生/蕭紅。

4.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寫作:寫出人物的精神。

第二單元。

5.黃河頌/光未然。

6.最后一課/都德。

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8.木蘭詩。

寫作:學習抒情。

綜合性學習:天下國家。

第三單元。

9.阿長與《山海經(jīng)》/魯迅。

10.老王/楊絳。

11.臺階/李森祥。

12.賣油翁/歐陽修。

寫作:抓住細節(jié)。

名著導讀:《駱駝祥子》:圈點與批注。

課外古詩詞誦讀:。

竹里館/王維,春夜洛城聞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參,晚春/韓愈。

第四單元。

13.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張中行。

14.驛路梨花/彭荊風。

15.最苦與最樂/梁啟超。

16.短文兩篇:陋室銘/劉禹錫,愛蓮說/周敦頤。

寫作:怎樣選材。

綜合性學習:孝親敬老,從我做起。

第五單元。

17.紫藤蘿瀑布/宗璞。

18.一顆小桃樹/賈平凹。

19.外國詩二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未選擇的路/弗羅斯特。

第六單元。

21.偉大的悲劇/茨威格。

22.太空一日/楊利偉。

23.帶上她的眼睛/劉慈欣。

24.河中石獸/紀昀。

寫作:語言簡明。

綜合性學習:我的語文生活。

名著導讀:《海底兩萬里》:快速閱讀。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八

升入初中之后,學生生理上的第二特征就會逐漸地顯現(xiàn)出來,也就是進入了青春期,對于父母的管制和教育就會產(chǎn)生嚴重的抵觸心理。以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中,父母總是采取專制教育形式,孩子缺少父母細心地愛護和教導,這時候就會產(chǎn)生更加強烈和嚴重的逆反感。即使他們心理清楚的明白是非和對錯,但是就要故意和家長和教師對峙,這樣就會讓孩子、父母以及教師之間失去有效地交流和溝通。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因為得不到教師和父母的關愛而頹廢,甚至會產(chǎn)生報復的心理。

(二)特殊家庭中養(yǎng)成的自由散漫的心理。

在后進學生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這些孩子由于不能夠得到全部的愛和關心,在教育的時候家長又是放任自由的,就會形成十分散漫的習慣和個性。這類學生十分缺少法律常識,在時間上也沒有準確的概念,凡事都憑借著自己的喜好和心情來決定,這樣就會因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導致較后跟不上學習進步,導致自己陷入了后進生的群體之中。

(三)性格孤僻導致的冷漠心理。

還有一些學生會因為家庭的變故而遭到父母的冷漠,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缺少很多的關系和愛護,總是感覺其他人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無論自己說什么或是做什么總是會遭到他人的批評,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就會漸漸的養(yǎng)成冷漠、自卑的個性,在心理生產(chǎn)生一定的交流障礙。在生活和學習中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不善于交流、喜歡獨處,永遠躲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獨自欣賞。這樣的學生凡是都會以我為中心,從不參與集體活動,這樣的學生也是很容易成為后進學生中的成員。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九

我們認識了動漫形象中的貓,那么,我們再一起來看下現(xiàn)實生活中的貓。這只小貓很可愛吧!正是因為小貓的可愛,所以很多人都喂養(yǎng)過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也養(yǎng)過幾只小貓,而且在養(yǎng)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這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貓》,看他領悟到了什么道理。

知識是需要我們學習和分享的。在學習課文之前,我想先看看同學們對字詞掌握的狀況,請三位同學上來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他們的成果。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為畫橫線的字寫上拼音。

(學生為字注音)。

正音,對錯誤的字詞做強調(diào)。

齊讀詞語。

離開分享臺,進入跳讀齋。

跳讀要求:在預習的基礎上,根據(jù)要求找出相關信息,并且用筆勾畫出重要資料。

大家對課文有了必須的理解,那么請快速回答下面的問題:

第三次是詳寫,用前兩次來為第三次做鋪墊、比較、襯托。

2、為什么寫兩只可愛的.貓的篇幅不如一個丑貓的篇幅長,到底發(fā)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鳥事件。

3、為什么“對于它的亡失,比以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因為第三只貓的死職責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是的,作者對于第三只貓的亡失是最難過的,那么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個案件,看看作者為什么會如此的難過。齊讀第15—34段,完成下面的案例分析:

1、案發(fā)現(xiàn)場狀況:

鳥兒死了一只,一條腿被咬去,籠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著,好像它曾跟它的敵人掙扎了許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貓。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發(fā)前的表現(xiàn):對黃鳥似乎個性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對鳥籠凝望著。

(2)、案發(fā)后的表現(xiàn):躺在露臺板上曬太陽,嘴里好像還在吃著什么。

4、對犯罪嫌疑人的懲罰方式:

拿起樓門旁倚著的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還以為懲戒得不夠。

5、事實真相。

被一只黑貓吃了,而不是那只丑貓。

事情的真相讓作者陷入了自責之中。那么在這個部分中,哪些語段或句子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感情呢?請把它找出來,體會一下“我”的感情。

學生自讀。

點評,分析作者的感情。

齊讀。

案件我們已經(jīng)將它分析好了,“我”也為自己的過失做出了懺悔,那么“我”所收獲的感悟究竟是什么?請大家為文中的“我”做好結案陳詞:

本文透過對的敘述,

表達了之情。

也透過“芙蓉鳥事件”,

以血的教訓告訴我們。

學習了這篇課文,讓我不僅僅想到了自己在剛剛教書的時候……(自我案例)。

誰都有可能誤會別人,或者是被別人誤會。你是否也因為別人的偏見而受過誤解?

經(jīng)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想要告訴大家:凡事要實事求是,對人對事都不要存有偏見和私心,要寬容。請大家記?。骸吧且粭l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視”!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十

1、整體把握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學習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順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點。

3、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并理解其深刻含義。

1、體會文中洋溢的對中華民族,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2、對關鍵語句的理解。

放一段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況。

提示:關于“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皟蓮椧恍恰弊畛跏侵冈訌?、導彈和人造衛(wèi)星?!皟蓮棥敝械囊粡検窃訌?,后來演變?yōu)樵訌椇蜌鋸椀暮戏Q;另一彈是指導彈?!耙恍恰眲t是人造地球衛(wèi)星。

關于鄧稼先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關于楊振寧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涌現(xiàn)出來的一代杰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人物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實用文。一般有兩類,一類是記述自己的生平,一類是記述他人的生平。傳記最大的特點就是“實錄”。傳記可繁可簡,一般按時間順序來記敘。長篇傳記要寫出當時的時代背景、周圍環(huán)境等。當然,重點是寫人物的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狀況。短小的傳記(小傳),只需寫人物的主要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狀況,甚至可以選寫人物生平的幾件典型事情。

2.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跡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贊嘆;泣:流淚。

元勛:立大功的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兢兢業(yè)業(yè),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當之無愧:當?shù)闷鹉撤N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曉:知道。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馬革裹尸:用馬皮包裹尸體。指英勇作戰(zhàn),死于沙場。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層:重迭,重復;窮:窮盡。

學法指導:小組長交換檢查,教師抽查。

(二)讀出自我,合作交流。

快速瀏覽課文一遍,歸納六個部分的內(nèi)容。

1、鄧稼先是一位對祖國、對民族的發(fā)展有巨大貢獻的杰出的科學家。

2、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jīng)歷和巨大貢獻。

3、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進行對比,揭示出它能領導大家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原因。

4、作者為鄧稼先成功的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自力更生,獲得成功感到驕傲。

5、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肩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

6、對鄧稼先的總的評價。

思考:這六個部分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這篇文章歌頌了鄧稼先忠厚謙虛、真誠樸實的思想品格以及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身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

文中表現(xiàn)了作者對中華民族的深情,對有著50年友誼的老朋友的深情,請在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并作簡要分析。

教師指導:如第二部分的9、10節(jié),第五部分的52節(jié)。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十一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課文內(nèi)容,發(fā)現(xiàn)課文中精妙之處。

3、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課型:新授課。

教法:朗讀、合作探究。

教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三、檢查預習情況。

四、授新課。

(一)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評析學生發(fā)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點研讀。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句段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fā)現(xiàn)……(詞語、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fā)言。

2.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發(fā)言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補充完善。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fā)現(xiàn)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jīng)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fā)現(xiàn)的樂趣,培養(yǎng)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三)質(zhì)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并參與解答問題。

(四)拓展練習。

(1)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哪些品質(zhì)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和科學家心靈的碰撞”,超越時空,采訪“兩彈元勛鄧稼先”,一名同學作鄧稼先,其他同學設計問題提問。

(五)評議總結。

回顧學習內(nèi)容,自己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參與學習的主動程度。

五、布置作業(yè):(任選一題)。

1、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出你對他的情感。

2、搜集楊振寧的故事。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十二

重點: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詞義、句義。

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傳神。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和停頓。

二、請幾個同學翻譯課文,講清重點詞語的含義。

三、討論以下問題:

1、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什么?

2、賣油翁看到陳堯咨射箭是怎么反應的?

3、賣油翁對陳堯咨射箭本領是怎么評價的?

4、賣油翁憑什么這樣評價陳堯咨的射箭本領?

5、賣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6、陳堯咨對賣油翁態(tài)度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四、小結。

以次要人物陳堯咨開頭和結尾,襯托了主要人物賣油翁。主要內(nèi)容是寫賣油翁的'技藝,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點寫賣油翁的酌油,而對陳堯咨的射技只是一筆略過。

故事生動,文字淺顯,可由學生自讀,教師帶領學生稍加串講即可,然后通過課堂討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基礎比較好的班級,可組織學生當堂表演課本劇。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十三

2、???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網(wǎng)絡獲取知識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投影儀、計算機、錄音機等。

:整體感悟與體驗。

3、???情境導入??。

4、???導語?: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讓學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說說自己的感受,創(chuàng)設情境。

九一八事變之后,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祖國東北大地的時候,無數(shù)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xiāng),遠離故土家園。試想,他們是懷著怎樣的家仇國恨與思念之情思?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東北同胞當時的心情。

5、???學生上網(wǎng)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6、???整體感知。

7、???范讀。

8、???學生自讀。

9、???品讀精彩語句。

10、??????學生朗讀并互相評價:學生交流各自的聽讀感受,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懷念、贊美、憂傷、憤怒等)。

11、??????教師拋出兩個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與熱情:

問題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問題二: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對故鄉(xiāng)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請舉例說明。

12、??????學生精讀課文,進行語言品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明確:

問題一: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

問題二:運用大量富于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fā)感情。

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沖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想起故鄉(xiāng)的時候,……噴涌著血液一樣”;在春天,……多么豐饒”等句子。)。

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隨著情感的越趨激蕩,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chǎn)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13、??????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p>

作者為什么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后學法總結指導: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guī)。對于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14、??????明確該詞的本意;

15、??????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后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fā)現(xiàn)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布置作業(yè)?(播放《松花江上》)。

1、“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wǎng)上檢索有關資料)。

寫一首同名詩歌--------《土地的誓言》。抒發(fā)自己對土地的感情。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十四

2、?文中表現(xiàn)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于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介紹小說的時代背景。

2、理清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四個階段。

3、理解課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及其作用。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簡介課文背景。

3、根據(jù)預習,理清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即完成課后練習一)。

明確:

小說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四個階段:

4、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階段?!字?、怕提問。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確:怕提問。

*“這些景象”指什么?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說明了什么?

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設置懸念,

*這一部分內(nèi)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么關系?

明確:巧妙地點明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并且為下面的情節(jié)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發(fā)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苫?、詫異。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么區(qū)別?說明了什么?

課堂里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督學來校視察或發(fā)獎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3)分析第三階段?!y受、懊悔。

在最后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結合課后練習二找。

出有關語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jié),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課后練習二: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chǎn)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4)分析第四階段?!瘧?、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確:指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顯得崇高、偉大。

(5)小結:

5、板書設計?:?????。

情節(jié)????????????????????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學路上(序幕)???????幼稚、怕提問。

課前(開端)???????????疑惑、詫異?????線?????。

課上(發(fā)展)???????????難受、懊悔?????索????。

下課(高潮和結局)?????悲憤、懂事????????????。

心理???????。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2、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3、利用小說對不家務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3、?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

(1)?討論: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明確: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外貌描寫:……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語言描寫:……。

*指導朗讀:

深沉緩慢的語調(diào)來讀,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后一課的眷。

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結尾部分三個破折號的作用:

明確:解釋說明;聲音的延長;意思的遞進。

(2)完成課后練習三。

(3)討論:在"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

形成板書:

情節(jié)???????????????????????????人物。

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上學路上(序幕)???????幼稚、怕提問。

下課(高潮和結局)?????悲憤、懂事????????????沉思、悲憤。

心理???????肖像、動作、語言。

3、環(huán)境描寫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兩處環(huán)境描寫:?。

明確:"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zhuǎn)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2)"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這一環(huán)境描寫又表明什么?

(3)?課前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烘托出"最后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4)“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描寫的作用?

(5)?教室和韓麥爾先生小院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4、?解題: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復“最后一課”,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樣的作用?

5、?拓展閱讀:

(1)?導入??:

(2)《四世同堂》簡介:

(3)比較《最后一課》與《四世同堂》片段:

《最后一課》?????《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都德(法國)?????????老舍(中國)。

背景????????普法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

事件阿爾薩斯淪陷后最后一堂法語課?北平被日軍占領后的第一堂課。

中心????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人物???師生(學生眼中看老師)????師生(老師眼中看學生)。

人稱?????????第一人稱??????????第三人稱。

描寫。

方法????心理描寫、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寫作。

手法?????????烘托??????????烘托。

6、布置作業(yè)?: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十五

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一幕幕都仿佛是在眼前。在過去的這一個學期里,我擔任了語文教學工作。大家都知道,語文教學是一個復雜繁瑣的學科,教學任務相當重。但是在教學中我還是收獲了很多快樂,當然也有很多深思。當然了,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jīng)歷,也有一些收獲和問題,現(xiàn)做總結如下:

在教學方面,我所認教的語文學科,在教學中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xiàn)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復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獲。下面主要說說我對新課程的體會。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并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yǎng)和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3、采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手法。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富有兒童趣味的語言和場景,是激發(fā)孩子們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徑。在識字量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利用生活的場景,來開發(fā)孩子的潛在能力效果可以大大增加。

4、新課程“以人為本”,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耙匀藶楸尽?,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對象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后,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nèi)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里,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很快就結束了。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為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內(nèi)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品質(zhì),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起成長。作為教師,還要再進一步走進新課程,繼續(xù)體驗充實的生活,用心傾聽花開的聲音,享受這美好的人生!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十六

當代作家張抗抗的散文《故鄉(xiāng)在遠方》被選入初一語文新教材中,這篇文章收入第二單元/'故鄉(xiāng)情思/'的最后一課,屬于精講篇目.

這是一篇描繪/'故鄉(xiāng)/'的寫景散文.文中的/'故鄉(xiāng)/'既是地域意義上的/'故鄉(xiāng)/',又是精神意義上的/'故鄉(xiāng)/'.從地域意義上看,作者選擇了與自己人生有密切關系的幾個/'故鄉(xiāng)/',描繪了它們各自的美景.

在作者筆下,四個/'故鄉(xiāng)/'都很美,都充滿著詩情畫意,四種故鄉(xiāng)情,一樣真摯,毫不矯情.然而,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傾向:/'更多的時候,我會凝神默想著那遙遠的冰雪之地/',/'那些神秘的森林居民給予我無比的親切感,曾使我懷疑自己是否會留在這里/',/'然而在城市悶熱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時時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進了我們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獷而質(zhì)樸/'.

教學對象分析:。

七年級學生年齡小,對自己的家鄉(xiāng)缺乏了解,即使部分學生有遠離家鄉(xiāng)的感受,也很難真切地體會到作者對故鄉(xiāng)那份濃濃的眷戀之情.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和引導點撥,學生應該能品味出字里行間的故鄉(xiāng)情思,能理解作者把為之奮斗奉獻過的遠方當作/'永遠的精神家園/'.

1,知識與技能:。

學習作者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并學會欣賞作者筆下語言的詩意美.

2,過程與方法:。

以問題牽線,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和引導點撥,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學習多角度寫景方法,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品味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自己熱愛自然,熱愛故鄉(xiāng)的美好情感.

教學策略與教法:。

在教學形式的組織上,運用/'話題——討論/'的方法,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促進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的自主感受,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魅力以及投射出的人文關懷,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個性品質(zhì)的同步發(fā)展.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其中,一旦思維激活,生生之間相互啟發(fā),應該有鮮活的感悟異彩紛呈.

教學媒體的應用設計:。

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設計需要,有機結合教材,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注意知識整合與拓展,重視課內(nèi)外結合,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聲音,圖像等促進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掌握.

教學過程(過程與意圖):。

教學步驟。

媒體應用。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媒體顯示課題.

讓學生回顧曾經(jīng)學過的思鄉(xiāng)的古詩。

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關于思鄉(xiāng)的古詩。

(1)引出課題:故鄉(xiāng)在遠方。

(2)初步感知人對故鄉(xiāng)的情感.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要求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作者張抗抗的相關資料.

(1)學生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學生交流作者相關資料.

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精讀課文,品味感悟。

媒體展示圖片以及相關文字鏈接.

再讀課文,找出作者筆下故鄉(xiāng)的景物特點,作者是如何描寫的感情傾向又是如何。

(1)學生討論交流.

(2)誦讀喜愛段落.

(1)學習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體味作者語言詩意美.

(2)品味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理解感悟,探究主旨。

思考問題:以/'故鄉(xiāng)到底在哪里/'這個問題為討論契機,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問題.

(以課內(nèi)課外文本為依據(jù))。

學生交流,補充,概括.

感悟,積累,探究.

吟唱歌曲,總結課文。

媒體播放歌曲《橄欖樹》.

小結:故鄉(xiāng)不僅是祖輩生活過的地方,曾經(jīng)留下奮斗足跡的地方,也都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1)激發(fā)愛自然,愛家鄉(xiāng)情感.

(2)引導認識作者真正故鄉(xiāng)意義所在.

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媒體展示作業(yè)要求.

(1)選擇作者描寫/'故鄉(xiāng)/'的精彩語段朗讀,用100字左右作評論.

(2)模仿作者的寫法,用200字左右寫一段描寫自己故鄉(xiāng)的景色.

鞏固多角度描寫景物的寫法.

教學反思:。

1,運用話題——討論的教學方法巧設/'問題/'很重要.問題設計既要結合知識的重難點,新穎有啟發(fā)性,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又要接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本課問題基本符合上述要求.

2,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本課以問題為主線,以閱讀為思考,學生討論為主要內(nèi)容,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空間,讓學生盡情發(fā)揮潛能,在相互討論交流中,學習達到較好效果.

3,本設計旨在探究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效益.重點讀析課文,以期對作者筆下的人,事,景,物之美作/'知新/'的學習,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濃濃鄉(xiāng)情以及故鄉(xiāng)作為精神家園對游子的深遠影響.學習過程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營造學生,文本,教師之間多向交流的氛圍,努力達成知識傳承,能力發(fā)展,態(tài)度與價值觀形成的統(tǒng)一.

《故鄉(xiāng)在遠方》是九年級(下)第三單元“感悟生活”中的一篇散文。我們要讓學生學會欣賞作者筆下語言的詩意美。品味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自己熱愛自然、熱愛故鄉(xiāng)的美好感情。

作者在文中細致的景物描寫非常成功,值得一學。教學中我請學生到文中找一找作者對廣東新會(祖籍)、浙江洛舍(外婆家)、杭州城(出生地)、北大荒(插隊落戶的`地方)描寫性的句子,并揣摩這些描寫性的句子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學生體會到他們都有著大自然的嫵媚和婀娜,都是令人向往的地方,能夠生活在這種地方應該是幸福和快樂的。

通過學習,我們感受了作者筆下語言的詩意美。張抗抗的散文,以對自然、生活、社會和個體的細膩描寫與刻畫,賦予了散文真實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其散文的語言藝術魅力在于華麗而不浮燥,自然而不堆砌,意韻悠長、至情至真,飽含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褒揚與崇尚,飽含了作者對社會、自然、個體的真、善、美的贊美和宣揚。文字之中流露的是自然之美、心靈之美、和諧之美。散文語言格調(diào)高遠、文筆精煉、秀美絢麗、璀璨奪目、純樸自然,令人閱后如浴春風,在心潮澎湃的同時,心靈受到震撼和洗禮。她把散文的語言藝術和思想相容相生、天衣無縫,充分彰顯了她扎實的傳統(tǒng)語言文字駕馭能力和對自我情感的調(diào)控能力。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十七

1.通過對課文的感悟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樹立學好本領將來報答故鄉(xiāng)養(yǎng)育之恩的決心。

二、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豐富深沉的語義。

2.了解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

三、過程與態(tài)度目標。

1.?按感悟、聯(lián)想、思考的步驟學習課文。

2.?重視品味、學習和借鑒作者的語言技巧。

導學思路。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悟。

2.導師配樂范讀課文第一部分。

4.全體同學配樂朗讀課文,感悟和體會作者對故鄉(xiāng)的一片赤子之情。

三、學習探究。

1、?課文第一部分寫了什么內(nèi)容,是怎樣寫的?

(1)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自主閱讀思考,并在課堂筆記上記下自己的感悟。

(2)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后,師生共同總結明確:

2、?指導學生按上述方法探討課文第二部分的內(nèi)容與寫法,明確:

四、拓展閱讀。

閱讀孫犁的《老家》一文,完成練習。

老??家。

孫?犁。

現(xiàn)在,夢中思念故鄉(xiāng)的情緒,又如此濃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實在說不清楚。

是的,從我這一輩起,我這一家人,就要流落異鄉(xiāng)了。

人對故鄉(xiāng),感情是難以割斷的,而且會越來越縈繞在意識的深處,形成不斷的夢境。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舊的終歸要消失。

1、查詞典,理解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寒暄?解嘲?縈繞?桑梓?情節(jié)。

2、解釋“夢中每迷還鄉(xiāng)路,愈知晚途念桑梓”這兩句詩的含義。

3、作者說“這些年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也不想再回去了”為什么?

4、文章末尾“但是,新的正起突起,舊的終歸消失”是什么意思?

五、仿寫訓練。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十八

本學期我任初一(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本班共有50人,男生26人,女生24人。整體上女生學習的勁頭比男生要大很多,她們上進心也較強,學習態(tài)度也端正。經(jīng)過一學期的語文學習,學生的整體能力有較大提高,成績也有較大上升。

一學期來,我堅持認真?zhèn)湔n、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yè)、講評作業(yè),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學任務?,F(xiàn)將工作總結如下:

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lián)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力求使學生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基礎教學工作進行了以記敘文、散文、詩歌為內(nèi)容的現(xiàn)代文教學25篇,代散文,詩歌課文教學10篇;作文教學7篇;語文活動課5次。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jīng)驗,萌動求知欲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質(zhì)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fā)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教材,利用工具書初步了解所學知識,提出質(zhì)疑,或通過課外書籍、網(wǎng)絡、咨詢、請教等收集有關資料,或在生活和社會的大課堂中尋找與課文相關的信息,或按照老師布置的思考題,做好準備;開設了“課前演講”,每堂課5分鐘進行說話訓練(以說話為主),形式多樣,暢所欲言:講故事,品美文、聊時事。以增加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如:聽、說、讀、辯等。重視閱讀教學,擴大閱讀視野,補充同題材作品,擴大學生知識面。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繼續(xù)采用“讀書交流會”形式。進行閱讀教學的輔助指導。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采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zhì)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zhuǎn)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范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與培養(yǎng):或質(zhì)疑問難,或浮想聯(lián)翩,或小組間交流,或挑戰(zhàn)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間互動,環(huán)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xiàn)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 “死角”,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fā)現(xiàn)、挑戰(zhàn)與沉思同在?;钴S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xiàn)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有了質(zhì)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fā)出它應有的活力。

現(xiàn)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fā)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zhuǎn)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并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xiàn)。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借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jīng)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wǎng)絡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為實現(xiàn)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開發(fā)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平臺。

教學中,改變過去課堂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內(nèi)容上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于強調(diào)學科本位,實施中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nèi)容,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diào)動學生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zhàn)自我,擴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zhàn)。教師應由知識的占有者轉(zhuǎn)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zhuǎn)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xiàn)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yǎng)學習者”的過程,實現(xiàn)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zhuǎn)變。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fā)育。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局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梢姡椒ǖ拇_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么,學生對于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復的訓練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板塊,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huán)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tǒng)指導,反復錘煉;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nèi)容隨堂布置,借“題”發(fā)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chuàng)新,鼓勵放飛思想,大膽發(fā)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扎實、系統(tǒng),有序、有恒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十九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zhuǎn)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qū)W校跑去。

我走過鎮(zhèn)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里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fā)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趕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進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么紅,心多么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么。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郎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p>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fā)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是,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zhèn)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zhèn)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旁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jīng)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jīng)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p>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里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家伙,他們貼在鎮(zhèn)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

我?guī)缀踹€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么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么討厭,帶著又那么沉重,現(xiàn)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憐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后一課!現(xiàn)在我明白了,鎮(zhèn)上那些老年人為什么來坐在教室里。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么任何代價我都愿意拿出來的??墒情_頭幾個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搖搖晃晃,心里挺難受,頭也不敢抬起來。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F(xiàn)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的不幸?,F(xiàn)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么?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yōu)榱硕噘嵰稽c兒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干活兒。我呢,我難道就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干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fā)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都那么專心,教室里那么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帶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來,他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損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著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蓱z的人啊,現(xiàn)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傷心呢?何況又聽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習字課完了,他又教了一堂歷史。接著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頭兒已經(jīng)戴上眼鏡,兩手捧著他那本初級讀本,跟他們一起拼這些字母。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fā)抖了。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啊!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jīng)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zhuǎn)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p>

《最后一課》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介紹小說的時代背景。

2、理清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四個階段。

3、理解課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及其作用。

4、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5、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6、利用小說對不家務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現(xiàn)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韓麥爾先生關于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簡介課文背景。

1870年7月爆發(fā)的普法戰(zhàn)爭是法國發(fā)動的。法王拿破侖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tǒng)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故發(fā)動了這場戰(zhàn)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qū)直入,包圍了馬黎。法國政府執(zhí)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zhàn)協(xié)定,賠款50億法郎,并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qū)割讓給普魯士。小說寫于187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zhàn)爭為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后,當?shù)厝嗣裨谇致哉邚娦薪谭▏Z言時所表現(xiàn)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3、根據(jù)預習,理清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即完成課后練習一)。

明確:

小說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頭——”小院子里“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4、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階段?!字伞⑴绿釂?。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確:怕提問。

“這些景象”指什么?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說明了什么?

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設置懸念,

這一部分內(nèi)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么關系?

明確:巧妙地點明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并且為下面的情節(jié)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發(fā)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苫蟆⒃尞?。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么區(qū)別?說明了什么?

平時上課、最后一課。

氣氛“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薄耙磺卸及舶察o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氛?!?/p>

學生“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p>

課堂里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绊n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

督學來校視察或發(fā)獎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溫和地等著他來上課,穿著”督學來校視察“或”發(fā)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里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y受、懊悔。

在最后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結合課后練習二找。

出有關語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jié),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課后練習二:

1、說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chǎn)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jīng)升華,化為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愿望和巨大動力。

4、這聯(lián)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xiàn)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悲憤、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確:指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顯得崇高、偉大。

(5)小結:

作者運用第一人稱,對小弗郎士的描寫重點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出了小弗郎士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從幼稚、貪玩——疑惑、詫異——難受、懊悔——悲憤、懂事,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這一感情變化,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突出了主題,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第二課時。

一、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通過分析心理活動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們再來看看小說的另一個主人公——韓麥爾先生。

3、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

(1)討論: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明確: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外貌描寫:……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神態(tài)描寫:”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的眼睛里帶走似的?!斑@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留戀,對祖國故土一往深情的熱愛。

動作描寫:……充分地表現(xiàn)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峰。

語言描寫:……。

指導朗讀:

深沉緩慢的語調(diào)來讀,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后一課的眷。

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我們必須把它牢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的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監(jiān)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tǒng)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除了表達強烈的愛國熱情外,還表達了對學生的無限期望,對民族和祖國前途的堅定信念。

結尾部分三個破折號的作用:

明確:解釋說明;聲音的延長;意思的遞進。

(2)完成課后練習三。

(3)討論:在”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

上課一開始,他用”柔和又嚴肅“的語調(diào)說話?!比岷汀氨砻魉麑ψ鎳?、同胞、學生的滿腔深情;”嚴肅“說明亡國的悲痛。當課上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的時候,他不責備學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這正是阿爾薩斯人的不幸?!坝脦е鴥?nèi)疚的心情勇敢真誠地作自我批評,痛心地檢查自己的過錯,表現(xiàn)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接著,又深情地贊美了祖國的語言,贊美了祖國。當學生專心書寫的時候,他又陷入了沉思,體味著深沉的亡國之痛。當”最后一課“結束時,他盡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憤。

”深情、悲痛——思索、內(nèi)疚——沉思、悲憤“是韓麥爾先生感情的變化,從中蘊含著他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無比的痛恨。

形成板書:

情節(jié)人物。

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上學路上(序幕)幼稚、怕提問。

課前(開端)疑惑、詫異線深情、悲痛。

課上(發(fā)展)難受、懊悔索思索、內(nèi)疚。

下課(高潮和結局)悲憤、懂事沉思、悲憤。

心理肖像、動作、語言。

3、環(huán)境描寫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兩處環(huán)境描寫:

明確:”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zhuǎn)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門時所見到的場景,包括了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點明了《最后一課》的具體時間和時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環(huán)境描寫,它真實而又十分簡練地交代了國土已被侵略軍所占領,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殘酷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這一環(huán)境描寫又表明什么?

明確:布告牌上貼著的雖然只是一張公文,但它威力極大,逼迫人們不得不法執(zhí)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導致了”最后一課“。

(3)課前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烘托出”最后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4)“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描寫的作用?

明確:鴿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現(xiàn)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和平、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韓麥爾先生小院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4、解題: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復“最后一課”,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樣的作用?

明確:韓麥爾先生在開課時宣布:“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這幾句話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靈里轟然炸開,鎮(zhèn)公所門前的布告,教室里異乎尋常的情景,現(xiàn)在全明白了?!蔽业淖詈笠惶梅ㄕZ課!"這句話,單獨成節(jié),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鞍?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對“最后一課”的嚴肅意義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經(jīng)由天真幼稚變得懂事成熟起來了。重復出現(xiàn),既緊扣課題,又表達了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5、拓展閱讀:

(1)導入:

這篇小說告訴我們,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所體現(xiàn)出來的民族意識尤為強烈。中華民族也曾承受鐵蹄的踐踏,我們也不妨來看看當時所受的這種煎熬。我們來閱讀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寫北平被日本侵略軍占領后,祁瑞宣老師上第一堂課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簡介:

是一部反映中國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艱苦斗爭歷史的長篇小說。以古都北平廣大市民的亡國之痛為題材,精心挖掘家家戶戶、男女老少,每日每時都能體驗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帶來的物質(zhì)和精神的折磨。

(3)比較《最后一課》與《四世同堂》片段:(略)。

6、布置作業(yè):

下課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請仍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進行創(chuàng)造性續(xù)寫。

教后記:愛國主義教育是這一課的主旨。這篇課文一小佛郎士的口吻,敘述了法國阿爾薩斯地區(qū)遭受普軍侵占以后,師生上最后一課法語課的情景。短暫的最后一課,使我們深切感受到法國人在失去土地時的悲憤、沉痛的心情。這時一篇充滿活力的文章,很能夠貼近學生的心靈。

《最后一課》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都德(1840-1897),法國十九世紀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從1857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磨坊文札》,描寫了法國南方的自然風光和生活習俗,長篇小說《小東西》,以俏皮和幽默的筆調(diào)描寫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

二、課文背景。

1870年7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zhàn),9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侖三世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qū)直入,占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jīng)變成自衛(wèi)戰(zhàn)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燒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本文就是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三、文體知識。

小說: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敘述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

故事情節(jié):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

分類(篇幅):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

四、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6):描述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感受。

第二部分(7—23):寫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等在“最后一課”中表現(xiàn)的愛國熱情。

第三部分(24—29):寫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結束時的悲壯和不屈精神。

五、問題歸納。

1.課文開頭寫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作用?

本題可運用自然環(huán)境描寫作用分析法進行分析。對自然環(huán)境的描繪正反映出小弗郎士無憂無慮、天真幼稚的心理狀態(tài)。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啦’?”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

一個“又”字,寫出了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里戰(zhàn)亂頻繁,變故迭起,人心惶惶。預示著將要發(fā)生一件大事,自然地引出下文。

3.“一切偏安安靜靜的”,句中的“偏”一詞的作用是什么?

“偏”表示事實跟所希望的恰恰相反。與平時形成強烈的對照,突出今天的課堂氣氛不同尋常,為讀者留下懸念。

4.“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這句話獨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這句心理獨白獨立成段,并且加上感嘆號,突出表現(xiàn)了韓麥爾先生的話在感情上引起了小弗郎士強烈的共鳴。表達了小弗郎士對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深情,體現(xiàn)了他的愛國感情。

5.為什么要將韓麥爾先生稱為“可憐的人”?

因為身為法語教師的韓麥爾先生,即將被迫永遠離開課堂,離開自己的學生,離開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yè),這該是多么痛苦啊!

6.“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的不幸?!蹦闶侨绾卫斫膺@句話的?

這句話沉痛地總結了以往的教訓,把學習、教育與國家的興亡、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了韓麥爾先生對教育作用的高度認識。

這是個比喻句,“監(jiān)獄”本指把人們囚禁起來,使他們失去自由的處所,這里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tǒng)治和封鎖。“打開監(jiān)獄大門”比喻趕走侵略者,人民重新獲得自由?!按蜷_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比喻法國人民自己的語言。因為語言是民族的象征,不忘記本民族的語言,就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

8.“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中的“塞”能不能改為“放”?為什么?

不能?!叭庇小坝昧?、用勁放入”的意思。能夠表現(xiàn)出施動者的強烈主觀意愿,“放”則比較平實,不能表現(xiàn)出這種感情上的意愿。

9.“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表達出“我”對被迫學德語的怨恨心情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鴿子是自由的,也暗示了“我”對自由和平的向往。同時在句子中還暗含有對敵人的諷刺和對敵人暴行的憤慨。

10.聽到了鐘聲、號聲,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為什么?

鐘聲、號聲宣告了阿爾薩斯人民從此將和自己的祖國告別?!皯K白”說明內(nèi)心痛苦之極。

11.為什么“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因為“我”深切體會到韓麥爾先生的思想情感,是他的愛國之心令“我”感動而敬佩。

12.如何理解韓麥爾先生所寫的“法蘭西萬歲”?

韓麥爾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來寫“法蘭西萬歲”,這一動作里傾注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感情?!胺ㄌm西萬歲”是韓麥爾先生的心聲,表達了他對祖國必勝的堅定信念,集中體現(xiàn)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13.小說最后一段,以韓麥爾先生的一個手勢收束全文,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用這樣的動作描寫作結尾,表達的感情更為深沉,更能震撼讀者的心靈。這個手勢中,包含了韓麥爾先生內(nèi)心深處因國土淪喪而產(chǎn)生的巨大痛苦,包含了這位愛國者對自己民族的無比熱愛和對民族語言的深刻眷戀。這個動作描寫再現(xiàn)了人物極其復雜的心理活動,多種感情的交織。此時無聲勝有聲,留給了讀者反復回味的余地。

14.作者是怎樣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的?

小說是通過小弗郎士的視角來敘述的。通過他的裝束、語言、行動來塑造他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借此體會揣摩他的內(nèi)心情感。在孩子的眼里,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十分嚴厲的老師,所以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后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遲到了,韓麥爾先生居然如此溫和,這實在讓人感到驚異!況且,老師今天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也讓小弗郎士大覺詫異。

作者沒有直接寫韓麥爾先生的內(nèi)心,但是讀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樣體會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發(fā)生時,先生才會有如此打扮。

最后,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了“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jīng)完成了對這一人物的塑造。這個動作,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

15.作者是怎樣安排組織小說的情節(jié)的?

作者是從縱橫兩個方面來安排組織小說的情節(jié)的。

從縱向看,作者以一個孩子上學遲到的小事把一個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機地組織起來。小弗郎士的行蹤,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結果。

從橫向看,教室是一個串起故事各條人物線索的總樞紐。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小鎮(zhèn)上的居民們,都在同一時間匯聚到了同一個地點。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就在一間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現(xiàn)出來了。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二十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詞義、句義。

3.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傳神。

重點難點。

1.重點: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詞義、句義。?。

2.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傳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堯咨?自矜?家圃?睨之?。

頷之?酌油?杓?瀝?。

2.熟讀課文。

3.查字典,看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2.導語?。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和停頓。

2請幾個同學翻譯課文,講清重點詞語的含義。

第一自然段:

討論并歸納:介紹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人物和背景。

地點:陳堯咨家的空場子上。

人物:陳堯咨和賣油翁。

背景:陳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因而"自矜"。

4.提問:賣油翁看到陳堯咨射箭是怎么反應的?

討論并歸納:"俄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賣。

油翁看陳堯咨射箭,放下?lián)樱敝劬???匆娝浼邪司偶?/p>

只是微微地對此點頭。

5.提問:賣油翁對陳堯咨射箭本領是怎么評價的?

討論并歸納:賣油翁認為:"無他,但手熟爾。"沒有什么,只不過手。

熟罷了。

6.提問:賣油翁憑什么這樣評價陳堯咨的射箭本領?

討論并歸納:"以我酌油知之"憑我酌油的經(jīng)驗知道這個道理。

7.提問:賣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討論并歸納:熟能生巧的道理。

8.提問:陳堯咨對賣油翁態(tài)度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討論并歸納:

(1)當賣油翁對他射箭"但做頷之"時,陳堯咨問道:"汝亦知射乎)。

(3)最后看到賣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四、小結。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二十一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豐富深沉的語義2.了解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按感悟、聯(lián)想、思考的步驟學習課文2.重視品味、學習和借鑒作者的語言技巧。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二、介紹背景及作者: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zhàn)爭正處于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nèi)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者懷著難以抑制的思鄉(xiāng)之情寫下了這篇文章。

端木蕻良(1912-1996),遼寧省昌圖縣人,先后畢業(yè)于南開和清華,學生時代即開始創(chuàng)作,是東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三、訂正字音:

端木蕻良熾痛胸膛噴涌泛濫白樺林嗥鳴。

山澗斑斕碾豐饒污穢讕語怪誕。

亙古默契田壟蚱蜢鎬頭。

四、嘗試有感情地朗誦你喜歡的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要求:1、標出你有疑問的字詞和語句。2、標出你喜歡和深受感動的語。

五、整體感知:

1、主要內(nèi)容:

第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xiāng)的呼喚,我的內(nèi)心為此熱血沸騰!

第二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故鄉(xiāng)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fā)誓要為故鄉(xiāng)母親而戰(zhàn)斗而犧牲!

本文的結構內(nèi)容看似復雜,實則線索清晰,結果簡單。兩段文字一氣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傾瀉,在結構上有如雙峰對峙,又婉若對仗工整的一副長聯(lián)。

2、結構特點:

思考:本文只有兩段,請大家想一想,這兩段在內(nèi)容和結構上有何異同?

結構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然后回憶,最后直接抒情。

內(nèi)容相同:都有對故土的回憶和描繪。

內(nèi)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

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1、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

2、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

3、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4、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

類似句子可用換字比較法進行賞析理解,體會詞語的表現(xiàn)作用。

六、布置作業(yè):背誦文中你認為寫的好的句段。

第二課時。

一、問題討論:

碧綠的白樺林、奔流似的馬群、蒙古狗、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煤塊、赤色的足金、悠遠的車鈴等等;有必要,刪去不好,因為這些都是關東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著關東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讀者充分了解關東大地,感受關東大地的美麗富饒,也可以喚起讀者的想象。

“土壤的香氣在田野里飄揚。河流淺淺地流過,柳條像一陣煙雨似的竄出來,空氣里都有一種歡喜的聲音。原野到處有一種鳴叫,秋天,銀線似的······選擇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xiàn),展現(xiàn)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比如“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白樺林、蒙古狗、奔馬群、紅高粱、黑土地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沖擊力。

小組討論:1.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這一標題是比較獨特的,其要點在于“誓言”。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著土地發(fā)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壯懷激越地發(fā)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xiāng)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边@種擲地有聲的誓言讀者自可強烈地感受到。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為“面對土地發(fā)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fā)出的誓言”。

含義:作者思鄉(xiāng)的心情就像地下沸騰的巖漿一樣在燃燒在沸騰在奔突,就要噴涌而出。

“紅熟的漿液”表層是指“大地深處沸騰的漿液”。深層是指作者內(nèi)心正如地下沸騰的巖漿一般。

作者愿意為了土地不惜奮斗,為了美麗的東北故鄉(xiāng)而奮斗,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表達了強烈而深沉的愛國之情。

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變化的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wěn),但隨著作者情緒的一步步激動,作者就不滿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紹的人稱代詞“她”了,于是拋開讀者直接與自己所敘述的對象進行對話交流,對土地以“你”相稱,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情感顯得更加直接而迫切。產(chǎn)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這在修辭上叫“呼告”,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

二、歸納主旨:

作者通過抒發(fā)對被日本侵略者強占十年之久的關東原野的眷念之情,表達“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流亡青年對國土淪喪的壓抑之情,充滿深沉的愛國熱情。

三、拓展延伸:

交流學完本文后的感想?寫一篇歌頌家鄉(xiāng)的短文,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鼓勵學生對家鄉(xiāng)描寫贊美)。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土地的誓言》,我們要熱愛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土地,因為土地以寬厚似海的胸懷哺養(yǎng)著華夏兒女,土地以豐腴肥厚的身軀滋養(yǎng)著炎黃子孫!我要為土地吟一首詩,那就是土地之詩;我要為土地譜一曲歌,那就是土地之歌。請允許我輕輕地撥動琴弦,為你歌唱“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勞動,為她打扮,為她梳妝……”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配練》二三四。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精編篇二十二

我家養(yǎng)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歡貓的,她常在課后回家時,逗著貓玩。有一次,從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貓來。花白的毛,很活潑,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陽光里滾來滾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著,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我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那時太陽光暖暖的照著,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后來這只貓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光澤的毛也污澀了,終日躺在廳上的椅下,不肯出來。三妹想著種種方法逗它,它都不理會。我們都很替它憂郁。三妹特地買了一個很小很小的銅鈴,用紅綾帶穿了,掛在它頸下,但只顯得不相稱,它只是毫無生意的,懶惰的,郁悶的躺著。有一天中午,我從編譯所回來,三妹很難過的說道:“哥哥,小貓死了!”

我心里也感著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當時只得安慰著三妹道:“不要緊,我再向別處要一只來給你?!?/p>

隔了幾天,二妹從虹口舅舅家里回來,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貓,很有趣,正要送給人家。三妹便慫恿著她去拿一只來。禮拜天,母親回來了,卻帶了一只渾身黃色的小貓同來。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這只黃色小貓吸引去了。這只小貓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潑。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shù)仫w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曬太陽。我們都很為它提心吊膽,一天都要“小貓呢?小貓呢?”查問得好幾次。每次總要尋找了一回,方才尋到。三妹常指它笑著罵道:“你這小貓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會亂跑呢!”我回家吃中飯,總看見它坐在鐵門外邊,一見我進門,便飛也似地跑進去了。飯后的娛樂,是看它在爬樹。隱身在陽光隱約里的綠葉中,好像在等待著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來。一放手,又極快地爬上去了。過了二三個月,它會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間便不再聽見討厭的吱吱的聲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來,披了衣下樓,沒有看見小貓,在小園里找了一遍,也不見。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預警。

“三妹,小貓呢?”

她慌忙地跑下樓來,答道:“我剛才也尋了一遍,沒有看見?!?/p>

家里的人都忙亂的在尋找,但終于不見。

李嫂道;“我一早起來開門,還見它在廳上。燒飯時,才不見了它?!?/p>

大家都不高興,好像亡失了一個親愛的同伴,連向來不大喜歡它的張嬸也說;“可惜,可惜,這樣好的一只小貓?!?/p>

我心里還有一線希望,以為它偶然跑到遠處去,也許會認得歸途的。

午飯時,張嬸訴說道:“剛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頭,她說,早上看見我家的小貓在門外,被一個過路的人捉去了?!?/p>

于是這個亡失證實了。三妹很不高興的咕嚕著道:“他們看見了,為什么不出來阻止?他們明曉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悵然的,憤恨的,在詛罵著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養(yǎng)貓。

冬天的早晨,門口蜷伏著一只很可憐的小貓。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著不去。我們?nèi)绮蝗砹麴B(yǎng),至少也要為冬寒與饑餓所殺。張嬸把它拾了進來,每天給它飯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歡它,它不活潑,也不像別的小貓之喜歡頑游,好像是具著天生的憂郁性似的,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過了幾個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無的動物。它漸漸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潑。大家在廊前曬太陽閑談著時,它也常來蜷伏在母親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時也逗著它玩,但沒有對于前幾只小貓那樣感興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鉆到火爐底下去,毛被燒脫好幾塊,更覺得難看了。

春天來了,它成了一只壯貓了,卻仍不改它的憂郁性,也不去捉鼠,終日懶惰的伏著,吃得胖胖的。

這時,妻買了一對黃色的芙蓉鳥來,掛在廊前,叫得很好聽。妻常常叮囑著張嬸換水,加鳥糧,洗刷籠子。那只花白貓對于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著。

妻道:“張嬸,留心貓,它會吃鳥呢。”

張嬸便跑來把貓捉了去。隔一會,它又跳上桌子對鳥籠凝望著了。

一天,我下樓時,聽見張嬸在叫道:“鳥死了一只,一條腿被咬去了,籠扳上都是血。是什么東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鳥是死了,羽毛松散著,好像它曾與它的敵人掙扎了許久。

我很憤怒,叫道:“一定是貓,一定是貓!”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聽見了,也匆匆地跑下來,看了死鳥,很難過,便道:“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鳥籠望著,我早就叫張嬸要小心了。張嬸!你為什么不小心?”

張嬸默默無言,不能有什么話來辯護。

于是貓的罪狀證實了。大家都去找這可厭的貓,想給它以一頓懲戒。找了半天,卻沒找到。我以為它真是“畏罪潛逃”了。

三妹在樓上叫道:“貓在這里了?!?/p>

它躺在露臺板上曬太陽,態(tài)度很安詳,嘴里好象還在吃著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著這可憐的鳥的腿了,一時怒氣沖天,拿起樓門旁倚著的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聲“咪嗚!”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還憤憤的,以為懲戒得還沒有快意。

隔了幾天,李嫂在樓下叫道:“貓,貓!又來吃鳥了?!蓖瑫r我看見一只黑貓飛快的逃過露臺,嘴里銜著一只黃鳥。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

我心里十分的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苦了一只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良心,都是針,刺我的良心的針!

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它是不能說話的,我將怎樣的對它表白我的誤解呢?

兩個月后,我們的貓忽然死在鄰家的屋脊上。我對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了!

自此,我家永不養(yǎng)貓。

《貓》語文教案。

教學重點:

1、繼續(xù)學習默讀的技巧,養(yǎng)成圈點、勾畫和做摘錄的習慣。

2、概括并比較三只貓的不同特點和命運,揣摩文中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養(yǎng)貓經(jīng)歷中的情感波瀾,厘清文章的結構。

4、體會作者對第三只貓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5、形成關愛動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第三只貓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法:對話法情境法。

學法:默讀法圈點勾畫法。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了解作者。

二、默讀課文,做好圈點、勾畫,整體感知。(教師出示生字詞)。

1、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nèi)容。

2、作者一共養(yǎng)了幾只貓?

3、這幾只貓的外形和性格各有什么特點?

4、我和家人對這幾只貓的態(tài)度怎樣?

5、這幾只貓的結局怎樣?

明確:課文寫了三次養(yǎng)貓的故事,據(jù)此,文章的結構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寫第一只貓的故事。

第二部分:3一14段寫活潑可愛的第二只貓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一34段寫第三只貓的亡失讓我難過自責。

三、文章敘述了我家三次養(yǎng)貓的經(jīng)歷,其中前兩只活潑有趣,找出相關的句子分析,朗讀并感悟。

四、精讀賞析:15一一34自然段,完成下列問題:

1、案發(fā)現(xiàn)場:鳥死了一只,一條腿被咬去,籠板上都是血。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貓。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發(fā)前的表現(xiàn):對黃鳥似乎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對鳥籠凝望著。

(2)案發(fā)后的表現(xiàn):躺在露臺板上曬太陽,嘴里好像還在吃著什么。

4、對犯罪嫌疑人的懲罰方式:拿起樓門旁倚著的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還以為懲戒得不夠。

5、我的懷疑是正確的嗎?

事實:鳥被另外一只黑貓吃了,而不是這只丑貓!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教師小結:根本原因就是“我”對那只丑貓有偏見!

明確:對三只貓,我和家人的感情是有區(qū)別的。正因為我的偏見,導致了第三只貓的死亡,所以,較前兩只貓,我對于第三只貓的亡失更加難過。

五、拓展延伸:感悟。

六:主題:應善待生命、關愛弱小勿主觀臆斷、妄下斷語。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二、合作探究。

1、找出描寫的語句、抒情的語句、耐人尋味的語句,品析其表達效果。

明確: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被描寫對象的特點,并自然而然地將人物情感蘊抒情:將內(nèi)在的情感外顯化,更利于情感的抒發(fā),感染人,打動人。

耐人尋味:“至此好久不養(yǎng)貓”“永不養(yǎng)貓”,不能忽視的句子,蘊含著作者不愿言表又更為豐富的情感和思想。

2、寫法探究:本文在寫作技巧方面有那些特點?

情節(jié)曲折、結構嚴謹:得貓一一養(yǎng)貓一一亡失一一再得貓一一再養(yǎng)貓一一再亡失一一復得貓一一復養(yǎng)貓一一復亡失一一永不養(yǎng)貓。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首尾呼應、設置伏筆:文章開頭交代“我家養(yǎng)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拋出線索,總領全文,結尾以“我記永不養(yǎng)貓“收篇,開拓新意,照應開頭。伏筆的表現(xiàn):寫第一只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只貓在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只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可謂連珠綴玉、渾然天成。

3、鮮明的對比:之前我們非常喜愛前兩只貓,使之和第三只貓形成鮮明的對比,襯托后者的命運更加悲慘,以引起人們的深切同情,更加突出“我”過失之大,悔恨之深,有力地突出文章中心。

4、第一人稱:文中的“我”是貓的主人,喜歡前兩只貓。既是目擊者,又是悲劇的制造者,便于直接抒情,解釋作品的主題思想,引起讀者的共鳴,獲得強烈的藝術表達效果。

《貓》作品鑒賞。

清新樸素的文筆和“寫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是鄭振鐸散文創(chuàng)作的一個顯著特色。此文可說是這方面的代表作。文章敘述作者一家養(yǎng)貓的經(jīng)過,真切表現(xiàn)了作者當時復雜的內(nèi)心情感,文筆細膩委婉,清新動人。

行文緊扣“貓”這一題目,細針密線,娓娓述著發(fā)生在一家人與三只貓之間的故事。其中以“貓”為敘事明線,勾連全篇,而暗線是作者的主觀感情,三次養(yǎng)貓,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摯。第一次抱養(yǎng)了一只花白的新生貓,它非?;顫?,“常如帶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陽光里滾來滾去”,作者“在太陽光暖暖的照射下,坐在藤椅上看著三妹逗得小貓撲過來撲過去的情景”“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作者的敘述描寫自然而形象,毫無雕飾之感,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歡愉、喜悅之情。可有一天,小貓不知為何死去了。作者的心里也感到一縷縷的酸辛。作者的主觀感情為之一宕,從“歡愉”而變?yōu)椤八嵝痢薄?/p>

第二次作者家又抱養(yǎng)了一只黃色小貓,比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潑,而且還能捕鼠,這就成為全家飯后娛樂的心肝寶貝”,可某日又被人捉走了。小貓的再一次亡失給全家又一次帶來不快,作者的主觀感情又為之一宕,由“歡愉”變?yōu)椤皭澣弧薄皯嵢弧薄?/p>

由于兩次養(yǎng)貓兩次亡失,給作者及其一家?guī)砹嗽S多煩惱和不快,所以很久不養(yǎng)貓。但不久,一只可憐的小貓又一次闖進了全家的生活由于小貓不象先前那兩只活潑、有趣,所以全家都不大喜歡它。小貓長大后,一件意外的事又發(fā)生了,一只野貓偷吃了家里的芙蓉鳥,作者卻誤認為是家貓偷吃了,于是不問青紅皂白,用木棒追打了這只可憐的貓,以致后來貓死在鄰居的屋脊上。作者對這只貓的亡失比前兩只的亡失更為難過得多。因為是作者自己判斷的過失,冤枉了一只不會說話、不能辯訴的小生靈。因此,作者的良心受到了刺激,對自己的暴怒、進行了自我譴責。此時作者的主觀感情又為之一宕,由宕來的“暫時平靜”而變?yōu)椤盎诤蕖?。這就是說,在短短的文章中,作者的主觀感情總共變化了六次:由“歡愉”——“酸辛”——“歡愉”——“悵然”、“憤然”——“暫時平靜”——“悔恨”,互相映襯,一次比一次強烈、深摯。這些感情變化實際上是作者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借貓的故事表達出來??蓯壅咚廊?、有能者被劫、不幸者被冤,這正是那不公正的社會的寫照。

作者筆下的三只小貓,各具特色,生動、形象、逼真,這一切都表明作者對生活觀察是很精細的,感受是很真切的,從而在藝術表現(xiàn)上給人一種健康、真摯、樸實的藝術美感。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908697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