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我們對閱讀過的書籍、文章、故事等作品所產生的感受和思考的總結。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從情節(jié)、人物形象和語言運用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表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一起來參考。在閱讀完作品后,作者深入地剖析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細膩的描寫賦予了作品更多的情感,使人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又有一個讀者通過對作品細致入微的分析,體會到了作品中所蘊含的深邃的思想,引發(fā)了自己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還有一篇讀后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解讀,與作品中的主題形成了奇妙的呼應,引發(fā)了讀者對人性、情感等議題的思考。這些范文展示了不同讀者的閱讀體驗和獨特的思考方式,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fā)。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一
第一眼見到《孩子你慢慢來》時,就買下了這本書。毫不猶豫的原因是,我曾見到教師的桌子上放著這本書,我很好奇,是什么故事讓教師都會去看一看。讀完這本書后,才發(fā)現是“母愛”和“親情”。
這本書的作者龍應臺我并不熟知,但看了這本書后,我能夠很肯定,這是僅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書,記載了龍應臺的兩個兒子華安以及華飛成長時的一切、全部,雖然并沒有一絲一毫都寫出來,可是散文中的情感卻足以表達了一切。
華安比華飛大四歲,他們互相笑稱對方“葛格”和“底笛”,這讓我呢感受到了他們不可切割的手足情誼,從一開始的華安對華飛的“敵對”,到之后兩兄弟的打打鬧鬧,之中有一條無形但圣潔的紐帶拴住了他們之間的血緣。有時不經意的打鬧,完全漏出一種異常的氣息。
還有他們的母親——龍應臺。龍應臺在這本書里扮起了嚴母、慈母的形象。她對兒子的期望很高,對德國的教育方式大驚小怪,在一方面比較嚴格,在另一方面又是另一回事了。我真期望全天下的母親都能像她一樣,牽著孩子慢慢來,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雖然華安和華飛一開始并不友好,但隨著時光飛瀉卻像蜜糖一樣甜蜜、黏黏的。我和姐姐也是如此哦。一次我去姐姐家玩,不知怎樣的,姐姐對我開始冷淡起來,我一時氣憤也不去理她,可是過了一會兒,我們又和好如初了,又相互依靠在一齊玩耍了。其實啊,親情就是這么容易呢!
讀完這本書,我想說:珍惜眼前的時光和愛!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二
看到這個書名,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我母愛泛濫吧!其實,我們?yōu)槭裁床荒軗Q種角度去看這本書呢?從孩子的角度去閱讀這本書,或許我們會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當我們放學了,很久很久后沒見人,是父母的內心最著急;當我們犯錯了,是父母內心最掙扎是懲罰還是原諒;當我們誤解父母,是父母最難過。
這本書中龍應臺用最樸實,簡潔的文字把華安、華飛的生活趣事、有教育意義的事寫出來,這些童年的事與我們好像絲絲相連,仿佛我們也經歷過,而我們經歷時少的是父母的旁白,在這書中,龍應臺把我們缺少的旁白補上了,我們或許能從旁白中懂得父母內心的想法吧!
“母親以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個‘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的人?!边@句話是華安寫給媽媽龍應臺的信中的一句話,沒錯,在孩子面前,父母是榜樣,他們在孩子面前必須表現最好的一面,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孩子的模仿對象。
“我的母親也曾經坐在草地上遠遠地看著我爬行?現在,母親的手背上布滿了老人斑,那只曾經牽過我、撫過我頭的手。生命的來處與去處,我突然明白了,不透過書本和思考,透過那正在爬行的孩子?!?/p>
或許現在再多的道理,再多的理論,再多的勸解,我們都還不能完全明白父母的辛苦,而當我們?yōu)槿烁笧槿四笗r,不用一言一語我們就會完完全全理解。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三
自從讀了《孩子你慢慢來》以后,覺得讀書并不是那么難受,因為里面講的都是我們生活的真實的故事。
一個小寶寶要出來了,很可愛,也很聰明,開始講的故事是蝴蝶結,我覺得里面有幾句話用的很好,一路上,兩個人都很忙碌。是這樣的,媽媽必須做導游,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我笑,我抬頭,我站起來又一跌倒,我眨動著圓滾滾每一個動作都在母親的心里,母親就像是我們身上的一部分,永遠都分開不了。
在流年與時光里,“孩子”安安和華飛如今已是19歲與15的翩翩少年,他們?yōu)榱诉@本書10周年,也是另一個生命。
有可能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
有時候這很難,但是他們自己會長大會自己面對世界也是對他的一種鍛煉。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四
首先,看了本書后我意識到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跟我們成年人不太一樣。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能只從我們的主觀愿望出發(fā),可以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這樣能避免出現尷尬。其次,小孩子好奇心與生俱來,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就會問一些奇怪或讓你驚奇的問題。
比如有一天,一個孩子問我:老師,您的名字里怎么有草字頭呢?你又不是草?這是讓人啼笑皆非。老師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能平等地與學生談話,不添加任何的主觀色彩。我們很多老師雖已認識到這些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只能慢慢努力,朝這個方向靠近。
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著去完成一件事,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能力。這個出發(fā)點很好。事實上,只有學生自己做過或主動嘗試的事情,才能讓他們即喜歡,又印象深刻。往往老師逼著做的事情讓學生很反感,效率也低下。
對于一些事情可以讓學生慢慢來。但不可能允許任何事都可以慢慢來。就像學習,尤其到了復習階段,你慢了一步,就與別人有了差距,若你不及時追趕,這個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老師也只能幫助他加快速度追趕別人,而不是對他說不要著急,可以慢慢來。就算老師不急,家長也會十分著急,我們的孩子怎么那么慢呀,怎么辦才好。這是現在制度下的必然,我們也無力改變。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學習忙碌的學習之外,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給學生的童年留下不一樣的色彩。
現在一上小學就開始了正規(guī)學校式的教學。跟我小時候相比,現在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重了許多。雖然年年在喊減負減負。我們這里的學生還算是幸福的,放學后除了完成了適量的家庭作業(yè)后,就可以走家穿巷,去其他小朋友家串門,或一起去野外瘋狂。
現在教語文,真為學生感到辛苦,每天要識記那么多的新字詞。基礎好的還能跟上,基礎稍差點就會掉隊,這樣的要求下,能讓學生慢慢來嗎。在教拼音時,教學時間只有一個多月,由于學生對拼音的接受程度有快慢,并不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讓學生都牢固掌握。我認為只要牢牢讓學生掌握好拼音,再教會學生字典的使用方法。學生自己就有能力獲取、積累識字。我想學生主動去獲取遠比教師灌輸好許多。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五
讀完這本。
我有點懷疑。
這是真的。
還是帶有虛化的呢?
小小的安德烈真的是這樣被如此直白大膽的認知人類的器官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
每一個寶貝都是天才。
身為長女,我有一個小我十歲的妹妹。
所以我懂得小小的安德烈的憤怒無助。
人生三書,看完這三本。
估計我會非常想擁有自己的孩子吧。
表妹小考全校第二,全縣前五,小姨很很很開心,到處找人說要把表妹安排到認識的老師班上去,但表妹的成績真的太顯眼,誰都不肯放,小姨愁了?!盀槭裁淳鸵欢ㄒ谒抢飳W習呢?我看表妹在他那學還不一定會越來越好。”最終小姨不管分班的事了,但又被舅舅慫恿,要送去吉安讀書啊,這么好的成績,留縣里干嘛。
“去更好的受教育的市區(qū)就真的好嗎?這個年紀的孩子還是待在充滿親情的這里好吧?!?/p>
左鄰右舍都在拿現成的某某某的兒子、女兒的例子來說去市區(qū)讀書不一定好。
“小姨,你到底問過表妹自己的想法沒有?”
最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自己想,不要把孩子思考的權利剝奪了,好嗎?!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長大后,明白自己的目標,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心甘情愿,而不是被動不愿。
馬上大四的我,可能要從事教師的我,身為一個沒有文化、強蠻又無助的母親的女兒,此刻,最最深刻的感悟如上。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六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里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作為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臺有著豐富、激烈的內心沖突,而正是通過對這一沖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它不是傳統(tǒng)母愛的歌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讀著龍應臺者如水般溫潤柔情的文字,體會著母子間的款款深情,讓我如此享受。可愛的孩子,是這樣讓人心生溫柔;可敬的媽媽,是這樣慈愛和包容;慢慢的成長,又是這樣一個美好的過程。而最為感動的是“慢慢來”,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三個字,這是一種對生命最本真的敬重。
孩子總會慢慢長大,為什么我們總是等不及?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浮躁的我們似乎忘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有多少孩子每天都是在“快一點”的催促聲中度過,“快點起床”,“快點吃飯”,“快點寫作業(yè)”……想說“慢慢”真的不容易。
萬物生長皆有規(guī)律,孩子亦如此,三歲孩子有三歲孩子的認知,五歲孩子有五歲孩子的快樂,七歲孩子有七歲孩子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養(yǎng)孩子就像種花,父母要學會靜待花開,不要總想去催熟。正如思想家盧梭所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擾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痹x過一首小詩,同樣給我很多啟發(fā)。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七
這個月讀的書是《孩子你慢慢來》。感覺自己最近對孩子有些急躁、不耐煩,所以選擇這本書,希望作者這種慢慢陪伴孩子長大的心境可以緩解一下我的急躁情緒。
這本書就像一位媽媽為孩子寫的童年趣事錄,文筆樸實,讀起來卻很引人入境,很容易讓讀者,尤其是做了媽媽的女性讀者產生共鳴。作者的兩個兒子華安和飛飛身上都有我們孩子的影子,作者寫她陪華安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寫華安和飛飛對媽媽的親密和依戀,這些很簡單、很平凡的日常,卻很溫馨和感動,也勾起了我對兒子和女兒幼時的回憶。原來不知不覺孩子們就長大了,女兒上小學了,兒子上也馬上上學前班了,曾經天天黏在我身邊的小跟屁蟲開始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和集體生活,他們會繼續(xù)長大、走向外面的世界。我忽然開始懷念他們小時候黏在身邊的時光,原來孩子需要媽媽陪伴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用心陪伴孩子慢慢成長,努力給孩子一個美好而快樂的童年時光。
書中有一個情節(jié)讓我印象深刻,就是作者生下弟弟飛飛后對華安的安撫。為了不讓華安覺得有了弟弟后自己“失寵”進而對弟弟產生過激行為,作者告訴華安弟弟出來的時候會給他帶禮物,雖然這是善意的謊言,但是卻讓華安對弟弟的到來不那么排斥。我女兒上一年級的時候,弟弟一周半,為了讓我女兒養(yǎng)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我經常塞給弟弟一個玩具讓他自己玩,而我陪著女兒寫作業(yè)。這不僅養(yǎng)成了我女兒認真學習的習慣,也鍛煉了弟弟獨立能力,在弟弟三四歲的時候,我接、送女兒去上輔導班的時候,弟弟就知道自己乖乖的在家玩玩具或看電視等著媽媽回來。姐弟兩個的關系也是比較和諧的,雖然偶爾會有打鬧的情況,但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姐友弟恭”的。
反而是我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對女兒急躁、缺乏耐心,比較關心她的學習、對她別的需求經常敷衍了事,因為有弟弟對比,總覺得她大了、應該更懂事,當和別的同齡孩子對比時才發(fā)現她其實已經很乖、很懂事了,是我自己有時候情緒化、或者偷懶而忽視了她……這些都是我的問題,以后要努力改正,爭取做女兒心目中的溫柔媽媽、知心姐姐。
對于弟弟,也許是我太放養(yǎng)了,導致現在孩子爸爸的口頭禪經常是:嘟啊嘟(弟弟的小名叫嘟嘟),你看看你,啥也不學,你姐姐像你這么大的時候都怎么樣怎么樣。孩子爸爸的話雖然是打擊教育,但是卻是事實?,F在想來,是我潛意識里覺得弟弟還小、還不懂,不用急于教他學什么,只要他不鬧、不打擾姐姐學習,愿意怎么玩兒就怎么玩兒。也曾想帶他讀讀繪本、培養(yǎng)一下讀書習慣,但是他不喜歡,慢慢地我也就放任不管了。其實這還是我的疏忽,只想著自己偷懶,卻沒有花心思去陪伴他……其實弟弟現在已經對很多事情感興趣,比如籃球和圍棋,還有看書,我寫讀后感期間,這個小人兒已經兩次來問媽媽什么時候完成工作給他講故事。好的,就讓我們從讀繪本開始吧!
書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作者的大兒子華安寫的,他說:母親以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個“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的人。我想這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也許是最有說服力、最容易讓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我要向作者學習。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八
《孩子,你慢慢來》所包藏的母愛,除了一個母親能用心感受到,還有任何一個愛媽媽的孩子都能挖掘。我好羨慕安德烈和飛飛。在這個沒有冬陽的日子讀這本暖暖的書,整個人都暖和了,被溫情包圍許久感動。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p>
我喜歡龍應臺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著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并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于其中。于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完完全全投入于閱讀中。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樂的伴隨下認真看的作品,因為即使聽著音樂,我也可以完全過濾掉一切無關的干擾,要的只是能夠讓我凝神靜心的輕輕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蕩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為什么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所以讀安安的成長和讀妞妞的故事不一樣,自始至終,不曾落一滴淚。
我很難寫好一篇讀后感,因為我看書往往只是沉浸于看書的過程,看過后就忘了許多細節(jié),甚至連自己有過的感受都會忘記。在整本書里,唯一能被我清晰記起的是“你眼睛里有我”。
“你在干什么,寶寶?”寶寶情急地喊出來,“媽媽,不要動……”一邊用兩只手指撐開母親的眼簾。
“你在看什么?”
“媽媽,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說著說著激動起來,伸出手指就要去撫摸媽媽的眼珠——“真的,媽媽,兩個眼睛里都有……”
媽媽笑了,她看見孩子眼瞳中映著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鏡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悅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嬰幼兒剛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個國度的時間不長,他們有著柔軟的肌膚、清澈的眼眸、純粹的淚與笑,這是上帝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麗的印記,這些印記還未經過歲月的沖洗,所以顯得如此動人。他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了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后再漸漸接觸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說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zhàn)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體格與內心才能不斷茁壯、強大。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九
孩子,你慢慢來,書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抓住了我的心。作者龍應臺的文筆細膩,全書蘊含了一位偉大的母親的愛的氣息。
這是一本記錄作者龍應臺的兩個孩子的成長的散文,簡單的文字,淺顯的語言,母親的想法,孩子的天真,在書中表露無疑,作者并沒有長篇大論的談論關于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個母親在敘述發(fā)生某件事情時,母子間的反應和對話,非常的生活化。龍應臺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溫情引領孩子認識世界,鼓勵他們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地成長。她隨時隨地耐心地教孩子認識自然萬物——天上的云、路上的車……這些文字是那么地樸實、細膩,簡潔地還原著一幅幅歲月畫面,沒有議論、抒情、感慨,只是簡潔的描述,讓讀者看到,聽到,觸摸到,然后若有所思。
這是孩子的成長手記,也是極好的啟蒙日志。溫情的教孩子看這個世界,鼓勵自由和理性的思考,用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平常瑣碎的句子,也因為有愛而動人。長長的成長之路,要慢慢的讓孩子吸收豐富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珍貴的品質——善良、同情、誠實、優(yōu)雅和責任,收獲友誼和愛。
孩子對于女人究竟意味著什么,那漫長的孕育之苦,隨著一個小生命的出現化成無限的甜蜜和喜悅。小小的身體將帶著女人的烙印,延續(xù)著她的情感,他們彼此陪伴,以全新的心情體驗生的痛楚和喜悅。她覺得那個生命是完全屬于自己的,是自己跨越生死迎接到的寶貝,他將是她的全部。我細細的看過她寫的每一段親身體會,當我再經歷的時候,感覺是那樣真實,她不是對傳統(tǒng)母職的歌頌,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
“孩子,你慢慢來!”給了我很多啟發(fā),是啊,你慢慢來,慢慢的等你長大!
作為一名母親,有了寶寶以后,我看見別的孩子,會有一種忍不住的關心,一種出自母性的表現,不像曾經的我,對別家的孩子提不起興趣,因為那時自己還沒有成為母親,對小寶寶的感情也是從自己的寶寶身上開始培養(yǎng)起來的。
當大人覺得對于小孩該學習什么,該了解什么,總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小孩的身上、腦海中??稍鴨栠^小孩的意愿?也許小孩的身心發(fā)展是不成熟但不代表沒有自己的意識;也許動作很慢,但總有做好的時間,不要看到慢騰騰,就強加其成人的模式。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有時會很生氣,有時也會對學生很大聲。我是否能夠細聲細氣地和學生交流,讓學生能愉快地接受我的建議。我是否能不批評學生,而換一種方式來教育學生。尊重學生間的差異,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充滿歡樂。老師要帶給他們歡樂,而不是無窮的壓力。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教育不是賽跑,教育學生應該慢慢來,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多給學生一點耐心,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必須與家長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長。我想對所有的老師們、家長們說一聲: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十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我讀了不止一遍。每讀一遍,它都給我?guī)硇碌母惺芎托撵`的沖擊,這本書有太多的內涵!每讀一遍我都仿佛與作者龍應臺女士共同溫習了一遍做母親的感受,一邊咀嚼著她的育兒經驗和經歷,感受著內心的美好憧憬,一邊回味我與女兒一同成長的快樂,以及在教育工作中和學生們相處的點點滴滴。
我和女兒也走過龍應臺女士所走過的路,也有著或多或少相同的感受和經歷:每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帶給這個世界的歡樂都是相同的,孩子用他(她)那清純的眼睛看這個世界的新奇,用柔嫩的小手觸摸這個世界的靈魂,他(她)是懷著怎樣大的好奇心??!我們這些先于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父母、師長,在享受嬰孩帶給我們的無限溫馨與歡樂之余,更應該主動地,心甘情愿的做他(她)們的引路人,來幫助他(她)們認識這個大千世界的同時,保護他(她)們稚嫩的心靈!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紐約華爾街的證劵市場擠滿了表情緊張的人,——我,坐在斜陽淺淺的臺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孩子從從容容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她五歲的手指?!边@樣的幾句話為我勾勒出了一幅充滿母性光輝的、美麗的朦朧畫。母性的光芒閃耀在她的臉上,有著深深的震懾力,因為愛來自心底!這讓我聯(lián)想到了自己,在家里,多少次因為時間的關系,督促女兒:“快點,抓緊時間!”在學校課堂上,為了下一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催促學生們:“快一點,抓緊時間!”
我曾有幾次對孩子說:“別著急,孩子,你慢慢來!”的語言呢?
像龍應臺一樣告訴孩子——“孩子,你慢慢來”那樣,媽媽們、老師們慢慢來吧!
如此的“慢慢來”與速度無關,而是一種淡定和從容、理性和豐富、真實和真誠;在慢慢中期待,在慢慢中教誨,在慢慢中踐行我們愛的教育,這就是母親們和老師們的天職!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十一
對于做媽媽的我來說,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里,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
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只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里發(fā)出“碰碰”的槍聲,然后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里。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里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后,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么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后成長的歲月里,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丑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閑,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并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學英語嗎?在我看來根本沒必要,有很多家長跟我交流過,孩子上了小學后經常把英語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十二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由龍應臺著。龍應臺的文筆被譽為華人有影響力的一支筆,橫眉冷對千夫指。但在這本書中,柔情的文筆,卻又展現出了她富有母愛的一面。
整本書從《初始》開始,寫出了安安上幼兒園,到飛飛出生,再到安安上小學的過程。在這段過程中,有辛酸,也有喜悅。我認為最好玩的莫過于安安與作者回家的一路上了。
一路上,安安把流水說成了游水,把人家說成了鴨鴨,把古道說成了五道,還把西風說成了蜜蜂的事令我感到十分有趣。
同樣好玩的大概就是安安上小學以后的放學路上了。原本只用走十五分鐘的路程,安安卻用了一個小時零十分鐘才回到家。作者出于擔心,便跟蹤了一回。
原來,他與他的朋友們先爬上一堵矮墻,在上面走了十五分鐘后,一個伙伴到家。剩下3人跑去逗狗,又過了十五分鐘后,只剩下了兩個人。他們發(fā)現了一只螞蟻,又一動不動地蹲著觀察螞蟻。十五分鐘后,只剩下他。這時,他突然跑到一個工地里,在廢物堆中,他拿了一根木條才回家。
這種事發(fā)生在我們身上并不少見。但以作者幽默的文筆,使人禁不住捧腹大笑、樂不可支。
在這本《孩子你慢慢來》中,還有很多爆笑、感人的短文,這就需要你細細品味了!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十三
生命的來處和去處,我突然明白了,不透過書本和思考,透過那正在爬的孩子……。
婚姻幸福的另一面無可避免的是個人自由意志的削減……
德國的幼稚園房間不像“教室”,倒像個家庭起居室……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點宿命,就像安安……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十四
“孩子,你慢慢來!”這句話飽含了一個母親對自己孩子的無限關愛。所以世上一提起母愛,就會用最無私、最偉大來形容她。
對于母愛的理解,緣于自己有了孩子。“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一點不錯的,從一個小生命開始在你體內涌動時,你的責任、你的憐愛之情也油然而生了,用自己所能去呵護他的成長;從他呱呱落地的那一瞬,你就正式開始擔當“母親”一職,全心全意地照顧他,怕他餓著、凍著、摔著……但仍有孩子摔倒的時候,生病的時候,便開始自責沒有盡到當母親的責任;等到孩子上學時,除了當他的“貼身保姆”外,又多了一項責任“他的家庭教師”,于是發(fā)出“養(yǎng)孩子不易?。 钡母袊@!
即使現在長大了,并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對我的愛仍不減當年。每次回家,家務活從不讓我干,回來時總是給我塞滿大包、小包好吃的東西(爸媽都是不善于表達的人,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女兒的愛)……現在我照顧兒子的一幕幕不正是媽當年照顧我的翻版嗎!可我為什么當時沒有感覺到這份厚重的愛呢!為了一件小事與媽爭吵、和她賭氣,現在想想是多么的傻啊!可是人生沒有刪除和添加鍵,否則我會把自己的不孝全部刪除,添加上對父母所有的愛戀與感恩。一切既然不可以重來,我唯有以后用自己的愛來回報父母的愛,讓愛不留遺憾!
被父母和兒子愛著,我很幸福!我愛著我的兒子和父母,我同樣很幸福!人生不正是在這種被愛和愛中才完美嗎!
讓愛永存!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十五
肖老師說我愿意用一輩子的時間,等你們慢慢懂事,慢慢長大;我愿意用一輩子的時間,靜待花開?!?/p>
漫步在鄉(xiāng)間院落,總能看見年輕的父母帶著牙牙學語的小娃,不厭其煩地教孩子說著:“爸爸,媽媽;小草,小花。”于是,孩子學會了說話。穿行于城市住宅小區(qū),也能看到帥氣靚麗的爸媽對著蹣跚學步的孩子,鼓勵著:“寶貝,你慢慢來,跌倒了,爬起來,不怕?!庇谑?,孩子學會了走路,學會了用腳步丈量天下。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耐性消失殆盡,我們忘記了:孩子,雖然在慢慢長大,但是仍然需要我們平和的態(tài)度,需要我們的寬容。于是,當對著孩子滿是紅叉的練習本,我們怒目而視;當對著孩子試卷上刺目的分數,我們責罵狠打。從那以后,孩子的眼光變得躲閃,孩子最親的不再是爸爸、媽媽。
曾幾何時,我也是如此急功近利,暴躁不已。記得女兒上一年級時,還不到六歲,一次數學家庭作業(yè)中有一道口算題“4+3=?”女兒在等號后寫了“6”,我看到以后,立刻怒目圓瞪:“你傻呀!這么簡單的題也會錯!越學越回去了!拿去改!”女兒戰(zhàn)戰(zhàn)兢兢從我手中接過作業(yè)本,低垂著腦袋回到書桌旁,重新做了題給我檢查,這次,等號后赫然寫著“5”。我大發(fā)雷霆,因為我知道,這道題她是能做的,居然連錯兩次。我將她的作業(yè)本扔在了凳子上,并伸手推了她:“咋這么笨?。″e啦!去去去!再改!”女兒驚恐地看著我,不敢去撿作業(yè)本,我更生氣了:“還不去!”
我看到了女兒的眼淚“啪嗒啪嗒”掉在地板上,看到了她用顫抖的小手撿起本子,再次回到書桌旁。拿著鉛筆的手還在抖動,鉛筆擱在本子上不敢下筆。
后來,我不知道女兒怎樣算對了那道題,只記得她把本子遞給我時小心翼翼的動作和不敢直視我的躲閃的眼神。如果再回到15年前,我一定像龍應臺一樣,撫摸著女兒的頭,溫柔地對她說:“孩子,不急,咱們慢慢來?!?/p>
如今,有多少年輕的父母,也如當初的我,忘記了當初孩子吐出第一個的字的驚喜,忘記了當初孩子邁開第一步時的激動與興奮,忘記了告訴孩子:“你慢慢來,不要怕,有爸爸,有媽媽?!?/p>
我們總是急于求成,總希望孩子順著自己給他們規(guī)劃好的軌跡去成長,于是,我們學會了揠苗助長;如若不成,我們就放任自流,不管不問,任由他自由散漫,一事無成。正如《孟子.公孫丑上》所說:“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有害之。”
在龍應臺散文集《孩子,你慢慢來》中,我看到了龍應臺對安安和飛飛的耐心和愛心,感受到了父母陪著孩子慢慢長大的快樂。讀后感當媽媽一遍又一遍地給安安講著同樣四只腳、一身毛、會走動的動物的不同名稱的時候,沒有不耐煩,有的只是持之以恒的耐性;當安安將飛飛的衣服和襪子剪成大大小小歪七豎八的洞洞時,媽媽有些生氣,但看到兩個兒子互相維護,互相友愛時,卻有著無限的欣慰。
《孩子,你慢慢來》帶給了我深深的思考,龍應臺說:“我愿意用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p>
是??!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只不過花期不同。只要我們細心地呵護,她就會慢慢長大,開花。也許,你的孩子是茫茫戈壁中的一株依米,需要貯存五年的養(yǎng)料和水分,在第六年才能開出嬌艷絢麗的五彩花朵;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也不會開花,因為他是參天大樹。
如今,我的孩子已經長大,時光不會倒流,但我會對我的學生說:“我愿意用一輩子的時間,等你們慢慢懂事,慢慢長大;我愿意用一輩子的時間,靜待花開?!?/p>
年輕的父母,請你陪著你的孩子,相信你的孩子,對你的孩子說:“孩子,你慢慢來?!闭埬闩阒愕暮⒆鱼逶£柟猓o待花開!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十六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由龍應臺著。龍應臺的文筆被譽為華人有影響力的一支筆,橫眉冷對千夫指。但在這本書中,柔情的.文筆,卻又展現出了她富有母愛的一面。
整本書從《初始》開始,寫出了安安上幼兒園,到飛飛出生,再到安安上小學的過程。在這段過程中,有辛酸,也有喜悅。我認為最好玩的莫過于安安與作者回家的一路上了。
一路上,安安把流水說成了游水,把人家說成了鴨鴨,把古道說成了五道,還把西風說成了蜜蜂的事令我感到十分有趣。
同樣好玩的大概就是安安上小學以后的放學路上了。原本只用走十五分鐘的路程,安安卻用了一個小時零十分鐘才回到家。作者出于擔心,便跟蹤了一回。
原來,他與他的朋友們先爬上一堵矮墻,在上面走了十五分鐘后,一個伙伴到家。剩下3人跑去逗狗,又過了十五分鐘后,只剩下了兩個人。他們發(fā)現了一只螞蟻,又一動不動地蹲著觀察螞蟻。十五分鐘后,只剩下他。這時,他突然跑到一個工地里,在廢物堆中,他拿了一根木條才回家。
這種事發(fā)生在我們身上并不少見。但以作者幽默的文筆,使人禁不住捧腹大笑、樂不可支。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十七
龍應臺女士是個聰明的媽媽,做她的孩子是幸運的,我也希望有這樣的一個媽媽,在對付孩子的諸多問題上能選擇理智的做法。
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有這樣一句話:“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p>
龍應臺看著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愿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扎好。我也希望我的媽媽有耐心,雖然不一定有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但為了一點小事兒不要那么著急多好啊。我想,每一個孩子身上有很多的閃光點:陽光、誠實、肯努力、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堅持自己的愛好,在音樂上有天賦等等,這個孩子不一定會會從容文雅,不一定待人處事,不一定在生活上完全自理,但請媽媽不要著急,所以希望有一個像龍應臺一樣的母親!耐心且有愛心。
其次還希望媽媽像龍應臺女士一樣很理性,能努力去思考如何尊重孩子。她的這本《孩子你慢慢來》一書適合所有已經或將會成為母親的人看,適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不過,這本書里面的文章,大概是龍應臺所有文章中最特別的,它們完全是溫情與理性交融、母愛的光澤與孩童的諧趣洋溢的生活散文。
就像封底所言:“這本書里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它不是對傳統(tǒng)母職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彼韵M麐寢尰蛘呃蠋熛颀垜_一樣懂得孩子,尊重孩子。
而且這本書則完完全全是從一個媽媽的視角寫的,所以充滿了溫馨的感覺。如“天上的云,一團團一塊塊的,有時白、有時黑,云的背后是藍色的天空,偶然飛機經過時有長長的尾巴,把天空分開,如此細膩的描寫,眼前彷佛出現”龍應臺女士如何跟兒子相處和教導的畫面多讓人羨慕啊。諸如送孩子上學時見到一景一物,嚴選孩子看的故事書,孩子犯錯時循循善誘……這些平常的事,描寫得細膩動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所以這本書特別地溫暖,希望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哦!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十八
這本書中的龍應臺,作為一個母親寫了她在日常生活中與自己孩子發(fā)生的事。這些事看似平淡無奇,但實際上是對母愛的歌頌。作者龍應臺用筆把自己,甚至天下母親的母愛完美的訴說。
這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母親凝望著他那美麗的頭型,心里翻騰著膜拜與感動的情緒:孩子,是天心的驗證,美得極致。究竟是什么樣的宇宙機緣造就出人這個生命來?”
我喜歡這一段的原因是:作者通過觀察自己的孩子安安,就把對他的喜愛之情和自己內心深處的母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即寫出了自己對孩子的喜愛之情,也說明只有真正懂得什么叫愛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生活散文。
這本書對我的感觸很深,它讓我體會到了怒愛的偉大。書中寫的看似都是些家常事,但其實,也是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十九
不止一次的品讀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每次翻開這本書時總感覺到里面每一個字都是那么的溫柔,充滿著濃濃的母一愛一,細細品讀仿佛能看到一灣潺一潺溪流從一個母親的心里流一出來,情景美如畫卷。習慣于斜躺在床上手捧書本的我總會不自覺的嘴角上揚,為龍應臺的兩個孩子感到幸運,有一位多么睿智,多么慈一愛一的母親。
這本書的封面是:在一片落滿枯黃樹葉的路上,一個孩子正在低著頭,小心翼翼,又仔仔細細,似乎在尋找什么,又似乎在思考什么。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欲一望,他們研究著身邊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看見的路邊風景。而在當今這個處處高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年代,天下父母都在潛意識里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強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們更優(yōu)秀,更強大,更乖一巧……卻忘記了,孩子的一切進步都是有時間規(guī)律的。更重要的是,忘記了孩子的生命旅途,孩子才是自己的主人。選擇一張這樣的圖片作為封面,我想這應該是在提醒我們應該給孩子們預留一個屬于他們思索的時間和空間吧。
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時,當我僅僅讀完卷首語,我就被那句“我,坐在斜一陽一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彼钌钫鸷?。龍應臺愿意用一輩子的時間等一個五歲的孩子扎好一個蝴蝶結。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哪怕是用一天的時間去等待孩子做完一道我自認為簡單的數學題?當孩子有興趣和信心做好的事情,如果我們還去中途干擾或自作聰明的指導,會不會阻礙他們對事務的原本認知?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泯滅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呢?一個又一個疑問,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我想龍應臺是對的,此時的我們,面對孩子的“執(zhí)著”,不需要焦躁,不需要催促,更不需要我們畫蛇添足的指導。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只有學會耐心等待,才能讓孩子有自我成長的能力。
書中的每個小故事,看似那么的平凡,無一例外的沒有跌宕的情節(jié),沒有峰回路轉的曲折,但卻無一例外的可以震撼讀者的心。當龍應臺接到超市電話,說鄰居家的孩子偷糖果時,現實中的我們能和書上所寫的一樣處理這件事情嗎?能原諒孩子嗎?當日記《一只老鼠》中的情節(jié)在現實中出現時,我們也能和龍應臺一樣在知道孩子的訴求時與孩子平等對話嗎?印象最深的是《觸電的小牛》,現實中的我們也能苦口婆心的對孩子說教嗎?也許更多的是嚴厲的指責,換來的卻是孩子更大的叛逆心理,摧一殘了自己,也傷害了孩子。
品一本好書如同品一杯香茗,次數越多,味道雖淡,香味卻縈繞不散?!逗⒆幽懵齺怼肥侵档枚啻纹纷x的。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句子篇二十
路上我還在回想這件稀奇的事!內蒙古的大草原太美了,將來我一要親自去看看。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作文那里的蘋果只有雞蛋那么大。800字作文原來是媽媽呀,我伸出頭,深深地吸一口氣;我也失敗了。淡水是我們的生命之泉。突然,我覺得脖子上癢癢的,好象有什么東西在爬?”爸爸再一次問我。
這本書是龍應臺寫的,在我的腦海里,龍應臺的文章有著萬丈豪氣的一筆。然而,在《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中,卻令人驚嘆!她的文章竟可以這樣的款款深情,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書中,龍應臺作為一位母親,無時無刻泛濫著母愛,就像她在書里說得那樣:“我著迷似的想吻他,幫他穿小衣服時、喂他吃麥片時、為他洗澡時、牽起他手學走路時,無時無刻不在吻著娃娃的頭發(fā)、臉頰、脖子、肩膀、腿、腳趾頭......”這些也都是我們曾擁有過的。
讀了這本書后,我發(fā)現,媽媽把我和哥哥養(yǎng)這么大是多么不容易啊。在“開學第一課”里,撒老師說:“父母是教會我們扣第一顆紐扣的人?!钡拇_,小時候,媽媽每天都要用雙座嬰兒車推我們出去玩,累了,瞌睡了,我們就要哭鬧,媽媽就會哄我們,直到我們睡著了,然后自已就去打掃衛(wèi)生,每天媽媽要給我們換尿布、洗衣服、晾衣服......。記憶中,我們的媽媽為了我們,沒有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過的。
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關于母愛的歌?比如媽媽的吻、魯冰花、世上只有媽媽好等等,無不在贊美著母親。因為是偉大的母親,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沒有母親,也就沒有我們。母愛的力量是強大的,當我們用啼哭來表達初到世界的那種歡喜雀躍時,我們的母親正承受著常人無法承受的疼痛!然而當媽媽第一眼看到我和哥哥時,完全忘記了身上的痛,“哦!我的孩子,你們是上帝帶給媽媽的小天使!”是啊,哪個嬰兒不是上帝送給母親們最好的禮物呢!
如果要表達媽媽對我的愛,就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每天清晨5點多,媽媽拖著困倦的身軀,早早地把全家人的早餐做好。也顧不上和剛剛從夢境中醒來的我們打招呼,急忙奔向陽臺,將昨日換洗的衣服丟進洗衣機里。接著,又急急忙忙地把可口又豐盛的早餐盛起來。最后,才匆匆地去上班。
這就是愛,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愛!這更像是雨露對于小草一樣,無時無刻地在滋潤著我們。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924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