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需要總結,以更好地認識自己、規(guī)劃未來。了解常用的修辭手法可以使我們的文章更富有表現力,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幾種常見的修辭手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對你的寫作提供一些靈感。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一
并不能用有趣、精致、傷感來簡單概括這本小書,之所以入得經典行列,許是手邊有此一冊,便真如一妙友相伴。
——題記。
或許有的人一生轟轟烈烈,或許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許有的人活得碌碌無為,有的人卻光彩奪目。沈復是哪種人,我不得而知。關于他的生平,百度也僅是寥寥數語。但這本充滿清新率真、情真意切的書卻能讓人體會作者苦樂摻雜、至誠至愛的一生——沈復,他,已成經典。
東坡詩云:“事如春夢了無痕。”在那些逝去的時光背后,星星點點都是回憶,若不以筆墨記錄下來,未免辜負了那一路的風光與坎坷。在作者心中,為官作宰不足掛齒,與愛人琴瑟和鳴才真是一輩子難以忘懷。
沈復的妻子叫陳蕓,女紅習得嫻熟,通曉文學詩詞,那一身才情頗受他之喜愛。每當看到“秋侵人影壽,霜染菊花肥”時,我總能體會到陳蕓的蕙質蘭心。這樣一位妙人對于沈復更是耳鬢廝磨形影不離,愛戀之情無以言述。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當蕓染了重病,只能在病榻上“兩行眼淚,涔涔流溢”之時,我便能感受到沈復的心是怎樣的支離破碎。等到她靈魂縹緲,懷恨辭世之時,我也忍不住吶喊,上天為何如此不公,讓一對恩愛夫妻只可來世再見!這人生,果然曲折坎坷。
本以為失去了蕓的沈復會痛不欲生,追隨妻子而去。但他沒有,痛苦之后他平靜地接受了現實,選擇“不諳世事,不染紅塵,遠離世間悲苦極樂”的方式,獨身一人云游四方。這又不禁讓我想起了莊子的《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边@是多么偉大的思想啊!“天道無為”是他之所想,“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就是他的追求。當夕陽西下,獨自一人,登上山頂,拈須吟哦“獸云吞落日,弓月彈六星”,與酒光對飲,喝到微醺,人生如此,豈不快哉!
沈復的一生儼如一塊純美之水晶,只見明瑩不見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我相信這種淳樸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蕓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這是否就是人活于世間的最高境界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不用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不落俗世。這或許便是這本《浮生六記》想要告訴我們的吧!
讀了浮生六記后的心得2讀此書不由感嘆古代的三綱五常是如此的頑固與不人性??尚Φ氖鞘|做的事是對的,但在父為子綱的背景下,老子就是王法。那個年代,對于男性去逛妓院貌似再正常不過,文人“騷”客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不正社會風氣。
對于愛情,?或許沈復和蕓是真愛,但蕓愛的更深一點。文中閨房記樂,從年代上看寫的都是新婚之樂,過了新婚之年,沈三白無了這份興趣,有的是逛妓院,游上玩水。對妻子,沒有盡到做丈夫的責任,讓妻子過上好生活,沒有和妻子一起分擔生活重擔;對孩子,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對父母,沒有做到孝敬父母;對自己,沒有好好鞭策自己,好高騖遠,浪蕩散漫。而蕓的一生,顯示出古代女性偉大的'一生,為家和孩子操勞一生。
沈復一生過的很瀟灑,游山玩水,一生過的很多彩,但身邊的親人過的就很苦了,他這種性格適合做現在所稱的“獨身主義者”。
短短的《浮生六記》是沈復一生的濃縮,不由感嘆時光如白駒過隙。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做人不可太自私,生活中扮演的每個角色的責任都要擔負起來。人不可無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共勉!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二
讀《浮生六記》時,總有一種“沈復幾乎配不上他妻子”的設法。細細評味后,才創(chuàng)造蕓的才情與心愛若無沈復的慧眼識真和傾情書寫,便不能被發(fā)掘,更不會被傳布,我們也不能經由過程文字一見這兩百年前女子的風度。沈復看重蕓的文藝風雅,蕓恭順沈復的狷介灑脫,恰是他們的三不雅觀不雅觀同等才鑄就二人幾十年如一日的舉案齊眉、相愛甚篤。若是沈復要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蕓想的是“好男兒志在高官厚祿”,那么兩人只需互相嫌棄,互相抱怨了。
沈復與蕓的三不雅觀不雅觀同等、志趣相投無時無刻不表如今《浮生六記》的字里行間里。沈復說蕓癖好既與我不異,并且能鑒貌辨色、揣摩眉目,所以我的一舉一動,對她使個眼色,她便息息相通,無不辦得頭頭是道。
搬到倉米巷后,因新居風光不如故居,蕓時常傷感,又神馳老家丁老家“頗有野趣”的住處,沈復便請示怙恃,攜蕓來到那兒那里所避暑。蕓說往后哪年,當與郎君在這里造一個房子,繞著屋買十畝菜田,招來家丁仆婦蒔植瓜果蔬菜,來供給日常家用。郎君畫畫,我來刺繡,算作品詩喝酒的資費。如許平民菜飯,終身歡愉,不必方案去遠游他處。沈復對這設法深為贊同。
沈復向蕓襯著廟會盛景,蕓道可惜本身不是男人,去不了。沈復便輔佐出主見,讓蕓穿本身的衣服扮為男人。蕓扮男人沒有合腳的鞋,沈復也輔佐:市場上有賣蝴蝶鞋,巨細腳都可以穿,買起來也極隨意,且早晚可以當拖鞋用,不是挺好的嗎?蕓欣然暢懷。
若是說沈復碰著蕓是一種榮幸,那蕓碰見沈復不也是一種榮幸。在婚姻是怙恃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會,沈復對蕓成心意,便向母親說:“若為兒擇妻子,則非淑姐不娶?!币菜闶潜旧韸Z取來的幸福。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三
卷主要從沈復的愛好入手進行講述,從兒時喜歡看蟲斗,到長大后的插花、養(yǎng)盆景,每個愛好都能詳細描述,甚至能從《浮生六記》的文字中感受到沈復是如何去選花、修理枝干??梢钥闯鲋灰撬鶒?,都會認真對待。
但是從文中也可以看出沈復沒有好的功名,沒有優(yōu)厚的俸祿,似乎并不是那么成功的一個人,甚至可以說他的人生軌跡和追求特并非當時傳統(tǒng)的人生路線。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他娶到了那個與他三觀一致的蕓,一個愿意陪他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并保有對生活的熱愛的人。
反觀現在,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將成功與金錢劃等號,將人生的可能性限定到掙錢。我們老是這樣的雙標,似乎不去做正式的工作就是玩物喪志,但如果有人能夠邊玩邊掙錢由覺得別人的人生都在閃閃發(fā)光,可是人生真的只有一條路么,評價一個人真的只能靠金錢么?因為工作原因和愛交朋友,我認識凌晨兩點還在準備文案的自媒體工作人員,見過凌晨四點采購新鮮水果的甜品店老板,我也看到那個自媒體朋友從月薪3000做到月薪30000萬的時候仍在努力為粉絲們營造最好的形象,準備最認真的文案,那個甜品店老板從一家小店做到今日的連鎖加盟。同時,我也傾聽過他們剛開始起步時來自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甚至那些讓他們放棄的刺耳言語。可是他們仍在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人生。
我始終相信每個認真生活都值得尊敬,而每個努力終會回報。寫這篇文章并不是勸大家放棄現有的工作去追逐自己的熱愛,而是希望大家在評價一個人的同時,嘗試用更客觀和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看待別人,每個人都不容易,也都在認真的活著。正如林語堂所說:我真誠的相信,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的過一輩子,是宇宙間之至美。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四
想去聽的人生第一場演唱會名字叫“浮生之旅”。與這部書一樣,都用到了“浮生”這個詞。
他們在巡回演出的海報上這樣寫道:
“浮生”一詞該怎么解釋呢,是浮浮沉沉的生命,還是漂浮轉而安穩(wěn)的一生,抑或是浮生偷得半日閑的愜意,都是,也都不是。浮生該是依附于你,是風向隨你,是晝夜在你手里,屬于你的,任你浮想的一生。
人之生命便是一場路途,前路漫漫不能回頭??傄叩模獊淼?,要遇見的,要失散的。有些行囊?guī)Р蛔?,有些行囊丟不掉,所以這一生,也是“浮生之旅”。
文字是個好東西,借由它我們才能看到沈復的這部《浮生六記》,才能穿過歷史的塵埃去一探數百年前一個古人的浮生之旅。
文言文做成的文章初讀確實有些吃力,可慢慢讀進去才發(fā)現原來文字竟可以精煉到如此的地步,短短幾個字就能把人物、景物描寫的透徹入里,鮮明生動。
不得不佩服沈復的文字功底。跟著他的文字了解到他的浮沉一生,有他對妻子的深沉感情,有對家庭親情寡薄的無奈,也有對山物景色的獨到見解。讀起來讓人時而羨慕,時而唏噓,漂亮的文字。
人生果然若江河,時而湍急時而平緩,從不缺故事。沒有永遠有趣的日子,也沒有永遠悲慘的生活。若能做到不妄喜,不妄悲,知世事無常是人生常態(tài),能坦然用平淡之心待之,浮浮沉沉中淡然過完這一生也未必不是喜事一樁。
這樣的書值得多讀幾遍,并不是所有印成的鉛字都能稱作書。歷經數百年仍能流傳至今,甚至被稱為小紅樓夢必有它過人之處。有時翻一段文字出來,一個人慢慢通讀下來,細細咀嚼,其意境之美,總覺言語難以表達。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五
這一章的字里行間,你儂我儂,透露著濃濃的愛意,沈先生與蕓娘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擁有著濃情蜜意,著實令人羨慕。
而且,我發(fā)現沈先生擅長觀察,他的視覺系統(tǒng)整合得很好,得益于兒時的他,喜愛明察秋毫,細細觀察纖小的東西,因此,在他的文字下面,生動的體現蚊蟲這些細小動物的刻畫,從而帶來了豐富的想象。
長大后的沈先生,喜愛修剪盆景,這是功夫活,急不得,這個培養(yǎng)性情的手工活,在沈先生筆下,描繪得繪聲繪色,讓我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他的愜意。
生活本是油鹽柴米醬醋茶,沈先生夫婦卻把日子過得閑情逸致,越發(fā)讓我親近他們的生活。
“點綴盆景的花石,小則可以精巧到入畫圖中,大則可以融匯韻致,令人入神。捧一甌清茶觀賞,注意力能被盆景移取,使人神游其中,這等盆景,才適合在幽靜書齋里賞玩?!边@等描繪,全然是享受當下。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六
大概很多人跟我一樣吧!是聽到了這句話,才有了翻開《浮生六記》的興趣,才知道了他和她之間的故事。蕓,在十幾歲的時候,被作者沈復看中了,然后走了一番正當“程序”后,結為了夫妻。
蕓娘聰敏,小時候聽過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誦,后來還根據這首詩去識字。她是性格柔和,溫柔樸素的一枚弱女子,長相一般,但是對作者有著一種特別的吸引力。
《閨房記樂》,乍一看還以為作者寫這本書是用來“曬妻”,或者是“秀恩愛”呢!從年少時,便有說不完的趣事。
首先是因為“粥”,弄的兩位都很尷尬。(具體可以自己去讀一下)作者在回憶這段往事時,內心應該是竊喜的吧!
然后說到妻子因為自己得了“天花”而長期茹素,婚后依然勤勞早起,一起討論詩文,互相打趣。再到捐贈珠花,外出游玩,女扮男裝等。
字里行間,直覺得此夫妻二人三觀趨同,甚是般配。生活上相互扶持,精神上也能很好的同步交流,游山玩水,談論詩文。互相打趣,給生活平添了很多樂趣。
蕓娘的一舉手一投足,無論是生氣時候認真的樣子,還是獲得滿足時開心的樣子,想必在沈復眼中,都是可愛至極吧!
然而蕓娘始終是性情中人,容易大悲大喜,加之身體柔弱。離世時不過四十歲左右。
《坎坷記愁》中描敘到,家庭條件困苦,夫妻為了生計,奔波勞碌,顛沛流離。最讓人傷心的莫不是,夫妻為了躲追債的人,在安頓好子女后,星夜悄悄出走那一段。被兒子發(fā)現了,哽咽無語,只能安慰道:“別哭”,“別哭”。兒時,父母外出打工,我長期寄居在親戚家,這種離別之事我也是經歷過的??赡軐τ诟改傅男睦?,我無法切身體會,但是對于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好像除了哭,別的什么也干不了。
夫妻二人也不愿意麻煩親友,借住二十多天,就籌謀未來。就算是困苦不堪,需要人幫助,也是選擇去找那些他們曾經給予過幫助的親友。此間還有許多故事,講的都是夫妻相扶相攜,共度生活難關的事。
《閑情記趣》講的也都是日常生活,蕓娘“就事論事”,總是能想出很多不著調,卻又很實用的點子。不過其中有沈復誓不植蘭的故事。我小時后也養(yǎng)過一條黃狗,很是聰明,我也給他取了個很接地氣的名字,叫做“旺財”。后來我父母外出打工,我也最多一個星期才能回來一次,每次看到他,我們都非常開心。后來接近寒假了,我回到加卻沒發(fā)現“旺財”,找了好久,鄰居的大娘才告訴我好久沒看到他了,可能是被捕殺了,當時我傷心至極,我好不容易領養(yǎng)了一只狗,卻遠離了他,讓他在左鄰右舍趁吃趁喝,沒人照料,終究丟了性命,想到這里就無比內疚。萬物皆有靈,以后出現類似的情況,我總會考慮再來,直到現在,我再也沒養(yǎng)過小動物?!独擞斡浛臁分校驈驼劦剑悍彩孪勃毘黾阂姡恍茧S人是非,常存“人珍我棄,人棄我取之意”,想來我和作者性格也有頗多相似之處。
這本書大致寫夫妻二人患難與共,禍福相隨的故事。應當是很多人都心向往之的。夫妻三觀趨同,但迫于生計,最終“恩愛夫妻不到頭”,讓人不禁扼腕嘆息。
思考再三,卻也發(fā)現結局有因可循。夫妻感情雖深,但是總感覺缺少“成長”,最終困于生計,貧賤夫妻百事哀,雖然夫妻同心,最終卻也沒能渡過難關。蕓娘雖然可愛,但是太過于性情,大悲大喜,加上體弱多病??梢哉f憨園,和丫鬟的事,成了她的催命符。
如果沒有生活上的困苦,或者說一起熬過了這段艱難的時期,想必《浮生六記》該有另一番景象吧!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七
蕓,這位擁有了許多美好品質的女人,為何最后落到如此下場——“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初看只覺是因血疾,而后想到血疾并非平白無故。之前有許多引子,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悲劇。
血疾始因弟亡母喪,悲痛過甚。而最大的引子并非憨園,而是姚姬。
在古代的封建禮數中,一夫可納多妾,而妻乃父母指定。被強迫結在一起的并非愛情與親情,而是兩個人苦苦糾纏的一生,彼此間何來“信任”可談。沈父也想納妄,因為他與沈母并無家人間的溫暖;沈母又不信任蕓,認為她在信中亂寫。陳蕓呢,她只想當一個好媳婦,不想破壞沈家的表面和諧,把過錯歸結于自己,最后支撐不住而崩塌。
這是一個家庭嗎?互相猜疑、不信任,他們只是被許多的上一代,用一雙籠罩世界的黑色大手關起來的毫無關系的人,在黑色的猜疑中互相折磨著對方。讓他們大打出手的,只是因為姚姬這個可憐的引子。她將黑暗中埋藏的封建禮教引出,撕破了血淋淋的手,手中填充的棉花密密麻麻寫滿了“表面和諧”與“封建禮教”。
憨園負蕓,倒也是個引子。只是若沒有沈家父母趕蕓出門,何來“憨園負蕓”、“阿雙逃矣”。哪怕蕓為情深之人,血疾也不會匆匆奪命。
她的后半生在“好媳婦”與“封建禮教”中被撞得崩潰。
姚姬,只是封建禮教的引子。而陳蕓,只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八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給人以愛的同時,也給人以痛苦。小仲馬說:“我只信奉一個原則:沒有受到過‘善’的教育的女子,天主幾乎總是向她們指出兩條路,讓她們能殊途同歸地走進他的眼睛;一條是痛苦,一條是愛情。這兩條路走起來都十分艱難;那些女人在上面走得兩腳流血,兩手破裂,但與此同時,她們把罪孽的盛裝留在沿途的荊棘上,赤條條地抵達旅途的盡頭,而這樣全身赤裸地來到天主跟前,是用不著臉紅的。”
瑪格麗特便是這樣一個女子,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她選擇了愛情。但她并未因此擺脫痛苦,反而以愛的名義接受了更多的痛苦,直至離開人世。在她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她一直在追求愛,但她最終也沒有得到愛?;蛟S她曾經得到過阿爾芒的愛,但她卻因此失去了公爵對她的愛;又或許她從未得到過真正意義上的愛,阿爾芒愛她,卻終因她的身份而離開;公爵愛她,卻因不信任而時刻監(jiān)視她。這些都不是愛。
瑪格麗特的遭遇是非常典型的。各個時代的思想家和詩人都向妓女獻出過他們的惻隱之心,有時候一個大人物用他的愛情甚至用他的名聲為她們恢復名譽。但是如果這個社會本身就無法以愛的名義來愛人,又怎么談得上要這其中的個人以愛的名義來愛人呢?即使有些人能做到,也不會長久。
反過來,倒是被稱作沒有愛的瑪格麗特,為自己偉大的愛情而犧牲了生命。這種崇高的純粹以愛的名義付出的愛,無法不使人深思。我還清晰地記得那本《瑪儂?萊斯科》上雋秀的題詞:“瑪儂對瑪格麗特:慚愧”。
所以,我以愛的名義,寫下這些文字,來乞求上帝對所有罪孽之身的寬恕。
瑪格麗特是個天使也是魔鬼,她生活在最骯臟的領域,卻保持著茶花般潔白清新的氣質,她富裕奢侈,但是卻讓許多的男人葬送在了她的奢侈之上。她本不虛榮,但是生活在那個圈子之中,她又不得不虛榮,在這個圈子中本不能獲得真愛,但是幸運如她卻找到了自己的真愛--阿爾芒,為了自己的愛,她努力的揮別過去,但是要從那個骯臟的泥潭中爬出來,不僅需要決心更需要力氣??墒乾敻覃愄刈龅搅?,而且做的非常出色??扇绱司薮蟮母冻?,換回的仍是世人的不理解和排擠,阿爾芒的父親,一個善良但是卻被世俗同化的人,他需要面子,他不允許自己的兒子娶一個交際花,他用自己對兒子的愛以及自己的家族的面子,用他自己的手段逼迫瑪格麗特離開了自己的兒子。
我覺得《茶花女》這本由法國人寫出的作品少了一點愛情的浪漫,而多了一份對命運的悲憤。
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是一個不幸淪落風塵的女子。每當談及妓女,人們總會露出不屑的神情。在書中或影視劇中,往往她們會經歷一段不同尋常的愛情,從而導致了一場愛恨情仇?,敻覃愄匾膊焕猓鎸Π柮⒌恼鎼?,她義無反顧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哪怕是情人的誤解:哪怕是內心痛苦的煎熬;哪怕是一個人靜靜地死去.....
我不禁要感嘆這個女人的命運。她是一個為愛而死的女人,在這一點上,她是偉大的;而她又是一個曾經紙醉金迷有過很多情人的女人,這一點又將她的偉大所掩埋。到頭來,換得人們的一句“風塵女子追求純潔愛情而本該有的夙命”。
她或許生錯了時代。那是一個赤裸裸的金錢時代,人的情感在金幣的“光輝”下顯得暗淡無光,金幣也鑄就了一些人冷冰冰的性格。她是時代的犧牲品。
她是書中的一個形象,而她代表的那一類人呢,又有多少相同的遭遇呢,可能我們悲憫不起。
阿爾芒,一個善良的富家子弟,與他的階級本性形成鮮明對比。這樣一個人物的出場,注定是一個落淚的結局,畢竟與時代與社會抗爭,能成功的人少之又少。
我不想去說阿爾芒的父親,雖然他是這場愛情悲劇的直接制造者,其實他也是時代悲劇的產物,只是他的悲劇要用歷史來表明。
“我們不再屬于自己,我們不再是人,成了物品,他們講自尊心時把我們排在前面,要他們尊重我們時,我們卻落到末位?!边@愛情的浪漫就是這樣一點點被磨滅,只有殘存的一些與阿爾芒的藕斷絲連。當她們無法選擇地生在了那個時代,歷史的車輪永載了當時的光榮與夢想及時代向前邁進的點點痕跡,孰不知也碾過了一些又一些人的殘骸,可她們的靈魂卻被偉大的作家安頓在文學之墓中。
《茶花女》這本書我好久以前曾粗略地讀過,當時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觸。而當我再次拿起這本書耐心品讀,卻發(fā)現它是多么好的一個作品。讀過后仿佛自己的心靈也下過一場雨,那些雜亂的世俗的東西被蕩滌過后,顯得無比清新和純凈。
《茶花女》真實生動地描寫了一位外表與內心都像白茶花那樣純潔美麗的少女被摧殘致死的故事。主人公瑪格麗特是個農村姑娘,長得異常漂亮;她來巴黎謀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阿芒赤誠地愛她,引起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芒的父親反對這門婚事,迫使她離開了阿芒。阿芒不明真相,尋機羞辱她,終於使她在貧病交加之中含恨死去。
在阿芒父親杜瓦先生告訴瑪格麗特他的女兒,愛上一個體面的少年,那家打聽到阿芒和瑪格麗特的關系后表示:如果阿芒不和瑪格麗特斷絕關系,是要退婚?,敻覃愄赝纯嗟匕蠖磐呦壬?,如果要讓她與阿芒斷絕關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讓。為阿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犧牲,發(fā)誓與阿芒絕交。
我讀懂了她當時的痛苦、無助和絕望,更知道她的犧牲就是自己一生地幸福??墒撬龥]有后悔,在杜瓦先生輕輕親吻她額頭的時候,她激動無比,她情愿用自己的全部幸福去換取另一個女孩的體面婚姻。在那一刻,我也被她那種偉大的純潔的愛感動了。我感到她像一位天使,雖然眼中飽含著淚水。
任何人都可能有一個純潔的心靈,雖然有些人沒有多好的社會地位,沒有財富,可是只要他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就會獲得內心的滿足和感動。
故事的結尾阿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并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在那一叢叢純潔的白茶花里,我依稀看到公瑪格麗特那依舊美麗的笑容。
茶花女每晚都要到花店里訂購一束茶花,因此而得名。茶花女身世悲慘,叫人又羨慕又憐惜。
茶花女從小父母就雙亡,她是被拐騙到城市里來的。因為茶花女的美貌,使得她受萬人矚目,很快成了交際花。她經常陪子爵,伯爵這些人喝酒,抽煙,聊天到半夜,不久,茶花女得了無藥可治的肺病,常??人?,甚至吐血。她去醫(yī)館治療時,認識了赫赫有名的公爵,認她做了干女兒,千叮萬囑道:“不要去娛樂場,剛養(yǎng)好的身子不要再搞壞了,生活費我會定期給你的?!蹦筒蛔〖拍牟杌ㄅ峙艹鋈チ?,肺病纏著茶花女不放,硬是把她拉到生死邊緣。一位叫亞芒的年輕小伙子對茶花女一見鐘情,想盡辦法去接近她,幫她治好病。茶花女驚喜萬分,她想自己這個交際花在垂死邊緣還有人喜歡她。他們租下了一間四季如春的小屋,在保姆的伺候下過著幸??鞓返娜兆?,茶花女的身體日見好轉。許多人瞧不起亞芒,他們覺得亞芒怎么能和一個交際花結婚呢亞芒和茶花女毫不在意這些。在亞芒的父親的勸說下,茶花女堅持與亞芒分手,這是因為茶花女不想耽誤亞芒的大好前途。最后,茶花女因愛亞芒過度自我折磨,含悲死去。
這原本是多么美好的一段姻緣啊!但被亞芒的父親打破了。誰不希望自己能幸福的過上一輩子。雖然茶花女身份卑微,別人只是貪圖美貌而去接近她,但是她一點也不自卑,而是對愛情的忠貞不虞。在死前的那一刻,她覺得在自己的生命里終究輝煌過,在是萬人矚目的焦點時,她就像女王一樣。茶花女至少知道這世界上有個人愛她,在愛情這一方面,她已經沒有遺憾了。死前的那一滴眼淚見證了亞芒和茶花女之間的愛,是任何鋒利的武器都戳不透的。
如果茶花女當初沒有被騙到城市里來,也許現在是個純潔,過著平靜,悠閑生活的少女。這說明當時的社會十分黑暗,下等人處處受人鄙視。不管遇到任何情況,生命是寶貴的,不應該像茶花女那樣糟蹋身體。失望透頂的時候,應該想想做事的后果,這樣就可以避免人們做出一些傻事,畢竟生命只有一次啊!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九
沈復與陳蕓青梅竹馬,兩人情投意合,終成眷屬。
林語堂先生稱陳蕓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他們把普通的日子過成了煙火神仙。
閑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兩人的溫馨甜蜜,盡在沈復筆下重現,平淡如水、對酒當歌、相約來世。
然而,造化弄人,妻子陳蕓早逝,獨留沈復,長相憶。
沈復的后半生,在追憶中度過——。
無人問我粥可暖,無人與我共黃昏。
想必在甜蜜往昔之后,引發(fā)的更多的是作者的悲愴,無人能言說。這種凄苦之情,也被我的那位來自聲音課的學長演繹得萬分悲涼、充滿落寞,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喪妻、喪父、喪子,人生顛沛流離。
天地如逆旅,人生如過客,“浮生”,“若夢”?
東坡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何謂浮生,猜想著不過是一段接著一段酸甜苦辣,時而起時而落的時光。生活不易,能用平淡從容的心態(tài)度過一生,這不禁想讓人品味沈復這一生。
對于《浮生六記》,最初的印象大概便是語文里的《童稚》了吧,曾幾何時的背誦全文,依然歷歷在目?!坝鄳浲蓵r,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當時卻只覺得這人無趣的很,看太陽、抓蚊子這樣的小事,也能專門寫一篇文章紀念?似乎只能說他從小便能捕捉生活中的樂趣,把這無趣的生活過的有一絲色彩吧。
當讀完原著發(fā)現,原來童年生活不過是歲月中的一角而已,讓人印象深刻的,大概還是愛情故事吧。他的愛情,不像梁祝一般的曲折、凄美,卻是那么的平淡?!袄沈T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從最初的一見鐘情到婚后的“能察眼意,懂眉語,—舉—動,示之以色”相敬如賓,相知相守,直到最后“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萬分悲痛的陰陽兩隔。仿佛在讀書之前,剛剛看了一出虐人的瓊瑤劇。當沉沁在這愛情故事中的時候,好像穿越時空,來到他的身邊。
送親歸來的他看到遠方佇立的倩影,臉上是隱藏不住的喜悅,加快了腳步來到她的面前,兩人低聲細語,滿是笑容。
山川之上,兩道人影,一人中等身材,一人嬌小婀娜,都著男裝,確是掩飾不住深情。面對著大好河山,二人談論詩詞歌賦,卻時常提起家中瑣事,從“琴棋書畫詩酒花”到“柴米油鹽醬醋茶”,個中樂趣,不足為外人道。感覺兩道身影時而模糊,時而清晰。
雖然起伏跌宕的人生看上去很辛苦,但這恰恰是生命的本質。夕陽西下,遠處立著一處庭院,門前伏著一條老黃狗,庭院旁的柳樹下,夫婦二人挽手相依,看著門前的湖畔斜陽。無比和諧又溫馨的畫面,不禁想到了夫妻二人幾十年如一日的感情。讀后感·他孤獨的坐在床上,仍然記得妻子離世前對他說的字:“來世”,他似乎想起了什么,起身走到桌旁,提起筆,卻望著窗外,腦海中浮現的,是如白駒過隙般的一生。
讀完全書后,再回想他的一生,失去愛人是變故,家道中落是變故,顛沛流離更是變故。幾乎走遍了全中國、閱盡了人生辛酸的他,行文間卻沒有什么大喜大悲,只是從容的道來這一生之事。耳邊似乎聽到了他在對我說話:雖然起伏跌宕的人生看上去很辛苦,但這恰恰是生命的本質。無論遭遇多大的變故,前面都有可能峰回路轉,你還可以有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在這里還會有棲息之所,也還有逆轉的空間和余地。
所以,《浮生六記》在我看來就是起于波瀾,止于不驚。看的時候——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想的時候——卻是從容與安寧。
今天看完了《浮生六記》,很是感慨。我看的版本是周公度譯注的,共300多頁,前一百頁是譯文,后面200多頁是原著(由于是白話文的原因,基本幾秒就過——畢竟生活在這個年代,若不是潛心研究,看白話文還真的有點吃力)ps.不過原文有個地方我覺得很好,就是雖然簡短吧,但都有一個小標題,所以一眼看過去,至少知道個大概。
來一段科普:《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全書共分為六個篇章,包含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四篇文章。另外兩篇《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據說是后人仿寫。
初看第一章《閨房記樂》,已然覺得很不可思議,講的就是沈復與其妻子陳蕓的日常瑣事,心里想著怎么會有如此癡情、如此趣味相投的夫妻;漸漸往下看《閑情記趣》,主要講的是沈復與其妻子的裁花取勢、園林品鑒等事情,又會覺得,怎么又會有這么悠閑,這么愜意的生活;進入到第三章《坎坷記愁》,心情一下子仿佛跌落谷底,蕓娘被誤解,家族生活的困擾,生活上的拮據,心想真是造化弄人,后期沈復的生活真是倍感凄涼;但同時特別感慨,尤其是諸事煩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時候,也少見(沈復)其怨言;就像書里所說:(沈復)幾無怨天尤人之詞,多是甘苦自得之語,他這份責己甚嚴卻又如浮云漫卷的文風,使得文字記述的春花秋月顯得彌足珍貴。最后一章《浪游記快》主要寫的是他的游記,語言之快,仿佛跟隨作者一起踏遍大好河山,從另一個角度發(fā)現不同新奇的地方。(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踏遍喜愛的地方,發(fā)現各個地方的奇特景觀)。
所以才會有所感慨,有所羨慕,因為現在的人,乃至社會都太浮躁了,都在想著如何掙錢,但是無論你如何努力,每天依舊感覺很累;沈復,其實就像是我們的一個縮影,過著很平凡的生活,卻又把生活過的很真實。尤其是他樂觀的心態(tài),真的很少人能夠做到。
最后,感動于他們的愛情,羨慕于他們詩情畫意的日常生活,佩服其心胸寬廣;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身處困境,卻也甘苦自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作為一個自傳性質的散文作品,《浮生六記》記錄了清乾嘉年間一位蘇州知識分子,平凡而艱難,磊落而淡然的一生。《浮生六記》原稿六卷缺了兩卷,但這并不妨礙人們在那些濃縮的字里行間,感受作者沈復一生的起伏坎坷,悲歡離合。
沈復,字三白,出生于衣冠之家,父親一生作府邸幕僚,幼年時期家中也是生活小康,爾后家道中落。雖是平民百姓,身無功名,不曾考科舉,但受家庭的熏陶和自身的興趣使然,沈復其人也是一名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精于盆景和園林藝術,有擅長丹青,一支好筆畫的花鳥人物,即施然展于白紙之上,有能融得進筆墨當中,端的是一派大隱隱于市的民間藝術家的資深大佬形象。
東坡詩云:“事如春夢了無痕。”沈復與其妻陳蕓從青梅竹馬到相濡以沫攜手一生的愛情,在生活的平淡中,在一路遇見的波折困頓中,如一杯茗茶,細嗅聞醇香,細品知醇厚。感動于他們在苦難面前的攜手共進;傷感其深陷不得父母兄弟之親的家庭隱痛;哀傷于蕓年紀輕輕便染重病,兩人耳鬢廝磨形影不離,愛戀不過區(qū)區(qū)幾年便陰陽相隔。
沈復其人,是青衫磊落的書生,亦是舒朗溫厚的郎君。他會邀請妻子遠處郊游,邀其暢談古今。原本你我共同行,后來路上孤獨人。悲傷余后,生活依舊。時間治療法似乎古今通用,沈也在痛苦之后平靜接受現實,選擇“不諳世事,不染紅塵,遠離世間悲苦極樂”的方式,獨身一人云游四方。
沈復的一生儼如一塊純美之水晶,只見明瑩不見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其淳樸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其妻蕓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浮生若夢,往事已矣,無需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平淡超然,亦不落俗世。
這一章完全跟著沈先生游山玩水,走遍沈先生去過的地方,美景美心情,悠然自得,也是這本書的結束,沈先生也帶著我們去領略了庵里的美景與落魄,空曠與蔥郁。
從這些游記中,我看到沈先生紅色性格的特征,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為人,凡事喜歡獨出己見,不屑于隨著別人,即算是談論詩品評畫,無不都是帶著‘人家喜歡的我舍棄,人家舍棄的我偏撿起來’這意思。所以風景名勝,重要的還是心中有所得。”
紅色性格指的是與紅色相關聯,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特別有分量感,透露出堅定、堅強、熱情而奔放的性格。紅色性格的人有活力、有個性、喜歡有工作效率等。所以,沈先生喜愛出門游玩,也想多看看名山大川。
紅色性格的代表人物是孫悟空。它勇敢、果斷、愛憎分明、敢于冒險、不屈不撓。打倒妖魔鬼怪,助唐僧取經。然而,它也有不足,有時剛愎自用,有時在人際關系欠柔和、沖動等。
與紅色性格的人交朋友,隨意自在,不會感覺被約束,然而,紅色性格的人一旦過“度”,也是讓身邊人不自在,因此,我們需要修心。
這一章的字里行間,你儂我儂,透露著濃濃的愛意,沈先生與蕓娘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擁有著濃情蜜意,著實令人羨慕。
而且,我發(fā)現沈先生擅長觀察,他的視覺系統(tǒng)整合得很好,得益于兒時的他,喜愛明察秋毫,細細觀察纖小的東西,因此,在他的文字下面,生動的體現蚊蟲這些細小動物的刻畫,從而帶來了豐富的想象。
長大后的沈先生,喜愛修剪盆景,這是功夫活,急不得,這個培養(yǎng)性情的手工活,在沈先生筆下,描繪得繪聲繪色,讓我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他的愜意。
生活本是油鹽柴米醬醋茶,沈先生夫婦卻把日子過得閑情逸致,越發(fā)讓我親近他們的生活。
“點綴盆景的花石,小則可以精巧到入畫圖中,大則可以融匯韻致,令人入神。捧一甌清茶觀賞,注意力能被盆景移取,使人神游其中,這等盆景,才適合在幽靜書齋里賞玩?!边@等描繪,全然是享受當下。
書中還有三處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是卷二《閑情記趣》中描寫的很多花鳥魚蟲小技巧,都很實用,可惜目前真沒這種閑情逸致去效仿,也許以后有機會的話會去試試吧。
二是卷四中寫“秀峰今翠明紅,俗謂之跳槽?!弊x到這里我才得知,原來跳槽最早指的竟然是逛青樓時客人“今天召小翠,明天幸小紅”的這種朝三暮四行為。再想想跳槽的今義,不僅讓人覺得這是個冷笑話。
三是卷六中提到的三處養(yǎng)生之道,第一句是“讀《養(yǎng)生主》而悟達觀之士,無時而不安,無順而不處,冥然與造化為一?!钡诙涫恰啊肚锫曎x》云:奈何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第三句是“不知甘脆肥臘,乃腐腸之藥也。大概受病之始,必由飲食不節(jié)?!痹诖艘膊挥梅g為白話文了,綜合歸納一下,這三句關于養(yǎng)生的精髓就是“時常做到心平氣和,遇事不要勞心費神,飲食不可沒有節(jié)律”,在此與諸位共勉。
聽說這本《浮生六記》還是林語堂先生的功勞,因為他的翻譯,我在學校圖書館借了本,但是相應的版本實在是久遠得很,紙張泛黃,中文還是繁體字版。然而即使如此也還是堅持下來了。
我想,對于那時候的人,能夠遇到一個像蕓一樣有趣味又識大體的女子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事(不過據林老在《蘇東坡傳》里所寫的蘇軾之夫人,多少也是賢妻良母)?,F在的電視劇常常會塑造一位才貌俱佳的女主,但真正到了生活中會是什么樣子,我們并不能從其中細細品味。這里的故事卻是那么細小,那么親切。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遇到這樣的女子,我會讓自己鼓起勇氣去結識如此得體的女子。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和自己的他這樣恬淡地生活,我該會是很滿足的。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十
浮生六記是清代作家沈復寫的一本自傳體的散文集,通過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展示了作者的才華與思辨能力。久而久之,這本書成為了許多人學習、思考和傳世的經典之作。在閱讀浮生六記之后,我深受感動和啟發(fā),在其中找到了許多值得思考和借鑒的地方。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通過總結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對浮生六記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浮生六記給了我關于人性的深刻見解。作為一個普通人,沈復在書中對自己的描述非常真實和坦誠。他不僅揭示了自己的不足與錯誤,也展示了自己善良和正直的一面。我從中看到了一個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的沈復,他對待他人和世界的態(tài)度非常值得借鑒。他在書中對待父母、親人和朋友的情感,以及對待社會和時務的觀察都體現出了他對人性的深刻見解和修養(yǎng)。
其次,浮生六記給了我對于生活的思考和啟示。沈復通過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把自己的命運和社會背景結合起來,對傳統(tǒng)的封建社會進行了批判和反思。他提出了"唯才是舉"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觀點,并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讀者,只有努力拼搏,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這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啟迪,讓我明白,無論處于怎樣的環(huán)境,只要堅持努力,就一定能夠改變自己的未來。
再者,浮生六記也讓我深深地反思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通過沈復的敘述,我感受到了一個二十歲青年的智慧與才情。他擁有對于人生的洞察力,對人性的思考和對世界的觀察都非常獨到。他用自己敏銳的思維洞察能夠看清人世的善惡,以及內心的紛爭,給了我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人性價值的反思。他的故事讓我明白,人生的真正意義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內心的平和與寬容。
此外,浮生六記還給了我對文學的思考和理解。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散文集,這本書用流暢而準確的文字表達了沈復復雜的內心感受和思考。他的敘述生動具體,開放自由,能夠讓讀者產生共鳴和思考。這讓我深刻地了解到寫作的力量和意義,通過文字能夠表達個人情感和思想,傳遞給讀者啟迪和思考。同時,他的寫作風格也給了我在寫作方面的啟示和借鑒,讓我明白到寫作需要真實和坦誠,需要展現人性的細膩和復雜。
綜上所述,浮生六記是一本深入人心的經典之作,通過對作者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的描述,給予了我許多關于人性、生活、人生意義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啟示。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反思,也讓我在寫作方面有了更為徹底的理解和認識。我相信,只要讀者真正理解并吸收其中的思想精髓,他們也一定會從中獲得啟迪和收獲,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智慧和價值。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十一
浮生六記是清代作家沈復所著的一部隨筆體小說,作為中國古代散文創(chuàng)作的經典之作,它既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色,又能反映出作者對時代社會的觀察和思考。在閱讀浮生六記的過程中,我深受啟發(fā),對于人生和社會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下面,我將從感慨人生的無常、揭示婚戀現實、反思貧富差距、倡導教育平等、追求心靈自由等五個方面,結合浮生六記中的一些情節(jié)和細節(jié),來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首先,浮生六記給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人生無常。在小說中,沈復悲傷地描繪了許多離別的場景,如舅舅憂郁地離去,父親離世時的悲痛等。這些描寫讓我深深地感到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它告訴我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因為人生難得而可貴。
其次,浮生六記也揭示了中國古代婚戀現實的殘酷。書中描寫了主人公和月娘之間的婚姻,那是一段過早結束、悲慘而荒唐的故事。月娘在婚后被迫受盡了屈辱,最終導致了雙方的分離。這讓我深思在古代中國婚戀中女性的弱勢地位,以及社會制度對于人性的扭曲。
第三,浮生六記也讓我認識到了貧富差距對人生的影響。小說中,沈復的家庭在財產和地位上由富裕轉為貧困,這使得他的人生陷入了困境。通過這一情節(jié),我深刻地認識到貧富差距對于個人和家庭的影響,它不僅僅是財產的差距,更是教育、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差距。
再次,浮生六記讓我反思了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現象。書中描寫了沈復在學校遇到的不公和霸道的老師,甚至還有拜師受訓的不正?,F象。這讓我深感教育的不平等,教育資源只是少數人的奢侈品,這對于社會的公平發(fā)展是一大障礙。
最后,浮生六記引發(fā)我對心靈自由的追求。在小說中,沈復不斷追求自己內心的自由,他努力抵抗社會的壓力和道德規(guī)范,追尋著自己的心靈世界。這讓我深受啟發(fā),意識到人生不能只局限在物質和社會的框架中,還應該有一個追求心靈自由的空間。
通過浮生六記這部作品的閱讀,我深刻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常、婚戀現實的殘酷、貧富差距的影響、教育平等的重要性以及心靈追求的價值。這些心得體會不僅僅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這本書,也啟迪了我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會更加珍視眼前的一切,關注社會的不公問題,并追求內心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十二
沈復的《浮生六記》較以前看的文章不同,寫出的是他的小世界,寫出了之前文人不寫的閨房燕妮之樂,柴米油鹽之瑣碎,這六記令我印象深刻,沈復和陳蕓的伉儷情深、自得其樂的生活讓我心生羨慕?!陡∩洝方o我?guī)淼氖侨诵缘娜馈?/p>
1、夫妻情之美。
《浮生六記》的家庭婚戀題材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很少見,是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堕|房樂記》寫的是溫馨愉悅的夫妻二人生活,《坎坷記愁》寫的是貧賤夫妻百事哀的不幸,歡愉和愁苦相對比,才寫出了人生的百態(tài)。文中的陳蕓難得可貴的是,哪怕生活困苦,她清雅脫俗,并不以珠玉為貴,卻極珍惜破書殘畫。她最喜歡的詩人是李白,稱李白為“李詩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種落花流水之趣”。李白被后人譽為“詩仙”,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由此可見陳蕓性格樂觀開朗?!陡∩洝分?,有一處讓我印象深刻,“余曰:“恐卿鬢斑之日,步履已艱?!保|曰:“今生不能,期以來世?!庇嘣唬骸皝硎狼洚斪瞿校覟榕酉鄰??!边@里沈復和陳蕓在交流出游的事情,因為是女子,有一些地方陳蕓不能陪著沈復一起游玩,于是兩人約定或者在二人年老時一起前往,或者來世一起前往。他們之間的感情讓我很感動但有一些不能理解,為什么有一些事不能今生去完成,要留到虛無縹緲的來世?;蛟S是價值觀不同吧。
2、童趣之美。
童趣之美來自于中學課本里面學的《童趣》,這來自于《閑情記趣》的節(jié)選。小時候的沈復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人。他會把叮人咬人擾人的蚊子關進自己的蚊帳里面,然后對著它們吞云吐霧,此時蚊子變成了“群鶴舞飛”,“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極富有想象能力。他小時候也是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彼褟牟莓斪鳂淞?,把蟲蚊當作動物,把土堆當作小山丘,凹處當作峽谷,自己造成了一個小世界,十分有趣。他觀察兩個蟲子在打斗時候,突然有一個癩蛤蟆吞了兩蟲,癩蛤蟆是“拔山倒樹而來”,讓他嚇了一跳,最后是“鞭數十,驅之別院”。沈復小時候的這段回憶和長大以后醉心于園藝的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有密切的關系,在這個他創(chuàng)造的小世界里面,他怡然自得。
3、山水之美。
沈復在《浪游記快》中描述了許多地方的山水景色,就如書中所說的“吾游幕三十年來,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與滇南耳”。沈復或沉醉于自然風光,或者人文雕琢之美,讓沈復真正流連忘返的不是那些名山大川,而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比如幽僻的上沙村、精雅的.西山小靜室、荒廢的無隱庵、新生的東海永泰沙、人工之奇絕的王氏園等等。
《浮生六記》出自江南文士之手,是個人情感世界的真實記錄??梢哉f,沈復的一生始于歡樂,終于憂患。他不是走在“學而優(yōu)則仕”道路上的正統(tǒng)士大夫文人,而是處于當時主流社會邊緣的士子。身為一個寒門士子,在思想上追求的是與友人品詩論畫,但是也不得不屈服于柴米油鹽的煩惱,沈復和陳蕓,衣則講究淡雅素樸,食則要求清淡有酒,住則喜歡簡潔舒適,行則追求山水樂趣。這樣的寒士可謂是藝術的,雖然沒有經濟上的揮金如土,然而正是這種拮據中的高雅追求才使得這群寒士具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
陳蕓死后,沈復懷著無限傷痛的心情寫下了《浮生六記》,記錄了陳蕓與他的至篤之情。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頭七時候,古語有云回魂犯煞,不利于活著的人,眾人要沈復早點睡覺避邪,沈復想要見自己的亡妻一面執(zhí)意守著陳蕓,“出告禹門,服余膽壯,不知余實一時情癡耳”。不管這世間是否有回魂之說,沈復的這種當時又怕又舍不得的感情,讓我著實感動,這是一種堅守中有絲驚慌,更襯托著生死之隔的思念?;鹧骟E然升起也好,光陰已經模糊也罷,如果真的能見到你,該多好。可見沈復對陳蕓的癡情,也讓我潸然淚下。不禁讓我想到《尋夢環(huán)游記》,有時候那么一刻,是希望這個世界有鬼的,所有離開的人會在另外一個世界繼續(xù)存在著,記憶也替我們保留著。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十三
《浮生六記》是一本自傳體小說。文章寫得坦率真實。不論是哪一章,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浮生六記》,分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后兩記疑是偽作《中山記歷》和《養(yǎng)生記逍》。四記穿插相聯,所記所敘雖然都是日?,嵤?,平淡無奇,然情真意切,一點沒有忸怩作態(tài),更無學究之氣,惟是靈秀沖淡,讀來如一縷嫣然清風徐徐拂面。
沈復,字三白,清乾嘉年間蘇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親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爾后家道中落。雖是平民百姓,沒有功名,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家計清貧,有段時間甚至是饑寒交迫,他和妻子陳蕓卻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他們吟詩,作畫,郊游,聚友,烹肴,興趣昂然,意興飛逸。而后來,終于因為封建禮儀家教之害,歷盡坎坷,最終天人永隔。蕓死后,三白“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書中記錄著作者一生經歷的起伏坎坷,悲歡離合。散發(fā)著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當時的社會,體味著世間百態(tài)。沈復得雙眼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蕓娘,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的聰慧,襟懷,氣概和癡情,不得不讓讀者“閱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嫻雅,口授成誦,何其穎慧,顧盼神飛,何其纏綿,太湖縱目何其豪邁。與紅樓夢大觀園中的女兒相比,蕓娘比黛玉柔和,比寶釵淡雅,比探春體貼,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間煙火。于當今的時尚女郎相比,蕓自是多了一份內涵,淡雅,一份矜持。卻不料這樣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長逝,空流下兩行痛淚。
蕓雖思想高超,卻在處理人事方面,仍有欠缺。大家庭的弊害盡人皆知,小夫妻的恩愛往往成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禮儀很嚴肅的,父母,兄弟媳婦都住在一起。初始,蕓娘處處小心翼翼,后來漸漸放松了,在公開場合也和三白并起并坐,當然就有人看不順眼,慢慢起了閑話。
有一年,三白隨父親在外任職,沈父說蕓能筆墨,就代沈母寫信。后來家中有了些閑言,沈母以為蕓寫信不清楚,就不讓她寫。沈父怒道:“想汝婦不屑代筆耳!”蕓怕沈母不高興,便不解釋。超然大度的蕓娘,獨在家事上唯唯諾諾!可見封建家教之害人啊!
就篇幅所占的比例來說,《浮》應該是快樂、幸福、積極的,這些都應和了我曾經的人生觀:充滿光明的人生。然而就是那只占了六分之一篇幅的“坎坷記愁”,改變了我的看法。開篇的“閨房記樂”和“閑情記趣”所描寫的夫妻恩愛,歡樂融洽,使我的心情十分舒暢,也再次讓我充分的看到了生活的光明,“耳鬢相磨,親同形影,愛戀之情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這是怎樣的幸福生活!也許就是因為這太快樂,太幸福了,所以當我讀到妻子蕓“受責于公”、“失愛于姑”后與作者四處流浪,最終客死異鄉(xiāng)時,我的眼淚無可抑制的流了下來。
生活在今天,我不會經歷戰(zhàn)亂、饑餓、孤苦,但誰能保證,我不會遇到其他的不幸嗎?疾病、失去親人、沒有工作……這并不遙遠,每天都有那么多人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奔波于各類人才市場。顯然,我的人生觀過于理想化了。對人生中的挫折和困苦,我料想的不夠充分,不夠深刻。想來這也是我過去多次失敗的原因所在一一忽略、輕視了事情的困難面,過分樂觀,冒冒失失,失敗后又沒有及時經驗,只是一味地將過失歸咎于客觀原因,從未檢查過自己的錯誤。重新打開《浮生六記》,看到“閑情記趣”,再看到“閨房記樂”,沈復在經歷了妻死子散后竟然依然能有一份品味生活中精細微妙之美的心,實在令我感慨,快樂是什么?痛苦又是什么?我想也許就是以一份寬容恬淡而又有情趣的心,去接愛生活中將要到來的一切吧。
我想我已經明白了我以前對于生活的過于膚淺的理解。那么我能做什么呢?改變我的人生態(tài)度,在做事前全面的考慮,無論是好的情況還是最壞的情況。困難挫折破壞了生活的快樂,但我們可以將它轉化成另一種快樂。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十四
《浮生六記》是由清朝長洲人沈復著于嘉慶十三年的自傳體散文。該書描述了一幅作者與妻子陳蕓兩情相悅,夫唱婦隨地追求質樸愛情的理想圖畫。然而囿于當時的封建禮教,作者與妻子至終未能白頭到老,不免讓人感慨唏噓。
在本書中作者把細微的平凡小事,以行云流水般的文風訴諸筆端。細讀此書,很容易投入其中,或是日常對話,或是短途游歷,亦或是插花品茶,總能從中尋味出人間的恬淡美好,且心向往之。其中最難忘的就是沈復先生與蕓娘純粹的愛情,本書閨房記樂中有云:“情之所鐘,雖丑不嫌”,也許這就是鐘愛一人到達的極致表現,即使他丑也不會嫌棄。而閨房樂記中另一處的描寫也讓我頗為感動:“布衣菜飯,可樂終身”。漫漫歲月,若得一人廝守,又何懼外物簡陋?夫妻雙雙日沐人間煙火,夜品一盞素茗;日看窎遠云升,暮觀明燭華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何等美好,又是何等之幸!
然而,人生在世總有不預之事。作者的一生先后經歷了妻與子相繼離世的悲傷。與摯愛別離,無論是親見還是耳聞,都是痛煞人心的,作者也不例外。但難得的是,他沒有頹喪不振,而是登山痛飲、乘艇游河,哪怕孤單也選擇繼續(xù)余生。這也許就是沈復先生想告訴我們的:浮生一世,且到最終!
讀完沈復的《浮生六記》,想著還是通過文字記錄一下讀完的感受;不過我讀的是譯文,文言文的話可能讀起來就更為艱難了。
全書共六記,分別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好像后兩記已經亡佚了,只讀了前四記?!堕|房記樂》描寫了作者與愛妻陳蕓之間的纏綿繾綣,《閑情記趣》記載了作者生活中的愛好雅趣;《坎坷記愁》則描寫了作者與蕓悲凄曲折、痛斷人腸的人生經歷;《浪游記快》描寫了作者游賞名山大川的豪興與雅意。
讀閨房記樂,能夠感受到作者和妻子蕓生活中的一種閑適契合,兩人是夫妻更是知己,相濡以沫,彼此陪伴;也難怪林語堂曾稱“蕓,我想,是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女人",并時時向朋友感慨:“沈三白之妻蕓娘,乃是人間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p>
蕓天資聰穎,頗具才情,識山川之美,知詩歌之妙;日常生活頗懂優(yōu)雅之趣,往往匠心獨具,瞬間即化腐朽成神奇矣。入俗而脫俗,這就是蕓的魅力之所在。她活潑率真、癡心純情,如芙蓉映水、弱柳扶風,總是那般怡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形象,卻被屢屢摧殘,先被小人所暗算,后被公婆所驅趕,再為浮妓所欺騙,母死弟亡、惡疾纏身,最后困頓而死。書讀至此,不能不令人掩卷長嘆,痛佳人香魂消散。
年少相見,沈復便對母親說若娶妻非蕓姐不可;婚后相處,兩人情深義重,蕓打理好家中一切事宜,還主動為丈夫納妾,這一點其實對我來說并不能理解,不明白夫妻恩愛為什么要讓他人介入呢?可能這也是蕓深愛丈夫的體現吧,我們終究也不能拿后世的思想來對前人的行為進行評判。
而在《坎坷記愁》里講述了他們家庭的一步步沒落,還多次寄居于友人家中;當沈復沒落時還是有很多友人接濟的,這與他平時為人慷慨也是有很大關系。沈復一生坎坷不順,生平也沒有太大作為,后期妻子長子均離世,孤身一人四處游蕩飄離;我覺得他這一生最幸運的便是娶了蕓為妻,與蕓一起過了二十多年的恩愛日子。
其他的像《浪游記趣》一類的沒有太大興趣,主要是沈復和友人一起游覽各地的事情;讀完全書沒有太多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在于自己學識太過淺薄,即使是譯文很多句子也是不大明白的;其中沈復和他妻子蕓的一些生活趣事記憶更為深刻些,我可能對這種傾向于故事的情節(jié)更感興趣。
沈復書閑情,堪稱一絕也。余早時亦附庸風雅,植花、養(yǎng)魚、觀畫、飲茶、聽琴、玩石、品風、賞月,無一不嘗,且津津樂道,自作文章,不期數十篇,結集而成書。然讀《浮生六記》之閑情記趣,方知余皆淺嘗輒止,不能比其十一。《浮生六記》書及養(yǎng)花、造園、盆景、書畫、香道、清供、雅集,皆精到。三白書飲茶,于書中篇幅甚少,然短短數行,已令吾輩傾倒。吾嘗飲毛尖、觀音、普洱等茶數十種,然未至三白之境界。讀蕓娘置茶葉花心,荷經夜含苞,明朝復取而飲,余亦醉矣。若茶香透紙而來,裊裊如縷,不絕于口舌心目。余醉處非此茶之香,乃蕓娘之悟,三白之福也。飲茶之意,非在味之濃淡,而在境之高下也。周敦頤書荷,已贈其君子之德。荷花之美,美在其清高。以茶入荷,非單增其味,亦增其高潔也。是茶飲之,方得飲茶之真義。余非茶不嘗也,亦境不至矣。
三白植蘭,是真知蘭也,且有上品之蘭,其香其形皆非俗物。然動余心者,乃其蘭逝后,再不植蘭。為愛蘭也。余亦曾植蘭數棵。然不善養(yǎng),逐一而逝。其每逝余皆購新蘭。雖亦嘗醉于其花之香,陶于其葉之形,較之三白,終非真愛。
與三白相類,余亦喜觀花,嘗購瓶數枚,欲插花于瓶以賞之。然不得插花之法,其志遂無疾而終。余喜石,藏靈壁數枚。某日興起,置之于花盆之中,欲比石于山,比花于樹,然余之花盆皆陋,亦無心購精美者,遂不倫不類。三白與蕓娘皆盆景也。不獨其制之,賞之,盆景碎落之時,二人亦泣之。余讀之感喟,不獨余未嘗因景碎而泣,亦喟無有與余共泣者也。
蕓娘非能與三白共泣,亦能與三白共樂。三白每與友聚,蕓娘皆拔釵沽酒,助其興也;亦能妙思制蟲之法,置于花上;更可雇攤販為其游賞烹茗置飯,若置宅于春野。蕓亦擅不費之樂,于儉省之途,謀日常之雅,更謀雅興之酣。尋常女子不能為也。
近之文人林語堂謂蕓娘國之文史中,最可愛之女子。余思語堂亦不得此類女子,故頌之。不止語堂,余思國之文人必皆然。蕓娘比今人之謂紅顏知已,又高一境界矣。三白能得蕓娘為侶,乃其閑情之源。又因蕓娘相伴,其閑情又非獨閑情,乃融俗世與雅意于一,以心養(yǎng)身,以閑養(yǎng)情,以雅養(yǎng)常,是謂西人海德格爾言之“詩意棲居”也。
“事如春夢了無痕”。陳蕓的一生,正可引用蘇軾的詩句來概括。本書雖說是從沈復的角度來寫,文章的主角,那位“點睛者”卻只是陳蕓。林語堂稱她為“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而她的可愛之處在于,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她生而聰慧,幼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對于詩歌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可愛之處還在于,她賢淑能干,懂插花、疊盆景、焚香,還能夠自己設計出活花屏和梅花盒。他們的生活雖說簡樸,卻也知足常樂。而就在這簡樸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他們的追求美麗,看到了他們的窮困潦倒,看到了他們遭不如意事折磨,看到了他們?yōu)樗怂I諷。他們并沒有特殊的建樹,僅僅只是同知心友人過他們恬淡的生活,倒也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風范,同時不負良辰美景,不負時光。
那么,沈復筆下的陳蕓是否僅僅只是陳蕓而已?其實不然。陳蕓,她所代表的也是那些不甘困于封建思想的枷鎖之中、為取得自由平等而斗爭的女子們的代表。陳蕓見了一位歌妓而發(fā)癡,換上男裝與丈夫出游觀“花照”,一個女人打扮男裝,抑或是傾情于一名歌妓是不道德的嗎?她盡沒有考慮到,她僅僅是思慕著去看,去看見人世間的美好景物。的確,陳蕓看到了人世間的美好景物,但這也給她帶來了禍。由于她道德上所犯的禮法的衷懷,她才想要游遍天下名山——愿意留待鬢斑之時去游歷的名山??赡莻€時代是與現在不同的,封建的社會中,看見一位風流蘊藉的歌妓已十分犯禮法。這也足使讓她的公公認為她是癡情少婦,足使將她逐出家門。
而換個角度想想,陳蕓真的做錯了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點已經在中國流傳了數千年,陳蕓自然要招他人的譏諷。這來由沈復雖然沒有明說,但定是與陳蕓識文斷字,而且追求精神生活有一定的關系。作為家庭的“異類”,陳蕓難免鶴立雞群,并被整個家庭所不容,最終受到排擠。而他們的遭父母放逐,也不能算他們的錯,反而更值得我們同情。
的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在這美好的青春年華之中,我們理應做的就是發(fā)奮學習,為未來的生活打好基礎,而不要虛度年華,給這短短的浮生留下遺憾。
“令堂以老人之病,皆由姚姬而起?!薄}記。
蕓,這位擁有了許多美好品質的女人,為何最后落到如此下場——“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初看只覺是因血疾,而后想到血疾并非平白無故。之前有許多引子,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悲劇。
血疾始因弟亡母喪,悲痛過甚。而最大的引子并非憨園,而是姚姬。
在古代的封建禮數中,一夫可納多妾,而妻乃父母指定。被強迫結在一起的并非愛情與親情,而是兩個人苦苦糾纏的一生,彼此間何來“信任”可談。沈父也想納妄,因為他與沈母并無家人間的溫暖;沈母又不信任蕓,認為她在信中亂寫。陳蕓呢,她只想當一個好媳婦,不想破壞沈家的表面和諧,把過錯歸結于自己,最后支撐不住而崩塌。
這是一個家庭嗎?互相猜疑、不信任,他們只是被許多的上一代,用一雙籠罩世界的黑色大手關起來的毫無關系的人,在黑色的猜疑中互相折磨著對方。讓他們大打出手的,只是因為姚姬這個可憐的引子。她將黑暗中埋藏的封建禮教引出,撕破了血淋淋的手,手中填充的棉花密密麻麻寫滿了“表面和諧”與“封建禮教”。
憨園負蕓,倒也是個引子。只是若沒有沈家父母趕蕓出門,何來“憨園負蕓”、“阿雙逃矣”。哪怕蕓為情深之人,血疾也不會匆匆奪命。
她的后半生在“好媳婦”與“封建禮教”中被撞得崩潰。
姚姬,只是封建禮教的引子。而陳蕓,只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想找來看看,找了好幾家書店,就是未買到,近日去南京看病,順便到新街口書店轉轉,偶然發(fā)現這本書,隨手翻翻,便覺不錯,于是就買了回來,一口氣看完了,由于工作繁忙(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現在我已很少時候能靜下心來,在這樣短的時間內看完一本書了,除非書中內容特別吸引我,一本書全部看完后,到現在仍覺得里面有許多情節(jié)值得回味。
作者沈復(三白),是清朝一個生活較清貧的文人,雖然不是富貴之家,生活也遭遇諸多坎坷凄涼,但他又非常的幸運的是,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有一個紅顏知己相伴,他的發(fā)妻蕓娘是一個集諸多優(yōu)點于一身的中國傳統(tǒng)女性,聰穎、善良、可愛、活潑,有了她,清貧的生活也充滿了樂趣,人生顯得多姿多彩,可惜早早離他而去,書中彌漫著對亡妻深深的懷念之中,雖寫樂事但始終有一股淡淡的、深沉的憂傷縈繞其中。
書中內容主要有:一是閨房記樂。主要回憶與蕓娘從小青梅竹馬,婚后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二是閑情偶寄。主要是文人的閑情雅趣,中間穿插與蕓娘的生活細節(jié);三是坎坷遭遇。主要是家庭變故,生活落魄,蕓娘病逝。四是旅游快記。主要是描寫曾經游玩過的山水風景。五是域外游記。主要是記到琉球國所見所聞;六是養(yǎng)生之道。
書中因主要是懷念發(fā)妻,故感情真摯,語言平淡樸實,但又深沉耐人尋味,人生的不幸遭遇、對蕓娘的深切懷念,用簡潔平淡的文字表達出來,寓濃情于簡約,委婉而又深致。
作者塑造了一個活靈活現的可愛女性,仿佛就在眼前,令人難忘,因了作者的記載,她的故事、她的形象,從古代活到了現在,直至將來。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十五
讀書為人生樂事。
小時候由于條件所限,想讀書而書太少。上大學后,看著琳瑯滿目的圖書館藏書,真的體會到“書?!钡母杏X,理解了“汗牛充棟”的真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讀書已經成為一種奢侈的事情。因為一是要有時間,二是要有心情,最重要的是能放得下手機拿起書本。南京大學的莫礪鋒老師說手機的罪惡“罄竹難書”,我覺得也是。
“目耕緣”這個名字起得真好。把讀書喻作“目耕”,既然是耕作,就必然有辛苦,也有收獲。此次,能夠參加《浮生六記》讀書會,真的深感榮幸。
《浮生六記》是早就讀過的。此次參加讀書會,又精讀了一遍。但是剛拿到書的時候,翻開來,竟然有譯文,讓我吃驚不小。文言文成為“外語”已經是一種現實。不用說沒有句讀的原典,就是校點好的名著,除了專業(yè)人士,能讀懂的普通讀者也真的不多。我總是覺得這不是什么好事。我們常說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連這個文化的載體都無法識讀,又怎么去傳承她?所以國學或者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必須要加強。在書本中“目耕”的這種閱讀方式,也必須提倡和保持。
人的一生,無論發(fā)達還是平凡,站在歷史長河的岸邊看,都是“浮生”。你往前看,多少人寂寂無聞,來自塵,歸于塵?可是沈復不是,因為他有《浮生六記》。雖然《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二記已佚,我們仍然從所存的四記中得到會心的一笑、發(fā)自內心深處的羨慕、感同身受的痛苦、悵然若失的遺憾以及從他文字中得到的安安靜靜的思考以及實實在在的享受。所以《浮生六記》一直得到大家的推崇。我覺得這種推崇不是這本書有多大的文學或者史料價值,恰恰是因為我們從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是的,我們從中看到一個平凡人的喜怒哀樂,一個普通人生活的點點滴滴,但這些卻讓我們內心得到安慰。
我們的時代早已分化,一些人早就不愿意寫信、寫感悟。qq的說說或者微信的朋友圈,發(fā)的人也不多。因為在這個時代,敞開心扉、袒露心跡是不容易做到的?!陡∩洝犯嬖V我們,要目耕,要手寫。要多讀好書,養(yǎng)心養(yǎng)德;要多寫人生平凡事,會舒心順氣。人各有長處,我們普通的認識,也許就是他人尋覓良久的妙法?;蛘撸覀兊慕洑v也可以成為鼓勵他人前行、奮斗的精華。
浮生不浮皆賴文字,真情實感才可以得到共鳴。讓我們在目耕緣讀書會的帶領下,閱讀經典,品味人生,向著真、善、美,堅定前行。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十六
《春夜宴桃李園序》中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大意為短暫的人生就像是一場大夢,之中又有多少歡樂時光呢?人生百年眨眼便逝去,不如意之事十之_九,想來這并不是古人獨有的感慨,今人實也難逃這魔咒。如今,世人多為生計或功名奔波勞累,失了不少樸實無華的歡樂之感。如今人于浮華之中,如沈復于《浮生六記》中所記,如他一般于平淡的生活中找尋樂趣,也不失為一種幸事。
《浮生六記》共四卷,分別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讀完此書,時常感念沈復與陳蕓的愛情,也感念他們的及時行樂的生活態(tài)度。沈復與陳蕓可謂是珠聯璧合,二人自小相識,沈復欣賞陳蕓,對其母言:“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陳蕓于沈復腹饑之時藏暖粥小菜為沈復果腹,其兄打趣曰:“頃我索粥,汝曰‘盡矣’,乃藏此專待汝婿耶?”二人之情誼,可見一斑矣。后二人遷居他處,情誼如舊,卻也遭盡磨難。書中所記之事,多為樂事,然夫婦二人不過肉體凡胎,與旁人無異,也嘗為生計所累,個中辛酸,蓋不為外人道也。然二人即便潦倒,仍志趣不改,吟詩、作畫、郊游、烹飪,喻歡樂于平常,意趣盎然。二人雖非達官顯貴,平日生活卻也多姿多彩,不輸名貴。
縱然浮生若夢,為歡卻不只幾何?世人多如沈復夫婦二人,平凡且普通,然世人也能如二人一般,把生活活出詩意、活出精彩。漢樂府《西門行》詩:“夫為樂,為樂當及時?!闭湎恳粋€生活細碎的平常,尋找其中的樂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沈復與陳蕓青梅竹馬,兩人情投意合,終成眷屬。
林語堂先生稱陳蕓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他們把普通的日子過成了煙火神仙。
閑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兩人的溫馨甜蜜,盡在沈復筆下重現,平淡如水、對酒當歌、相約來世。
然而,造化弄人,妻子陳蕓早逝,獨留沈復,長相憶。
沈復的后半生,在追憶中度過——。
無人問我粥可暖,無人與我共黃昏。
想必在甜蜜往昔之后,引發(fā)的更多的是作者的悲愴,無人能言說。這種凄苦之情,也被我的那位來自聲音課的學長演繹得萬分悲涼、充滿落寞,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喪妻、喪父、喪子,人生顛沛流離。
天地如逆旅,人生如過客,“浮生”,“若夢”?
這一章節(jié),充滿了悲哀的氣息,沈先生和蕓娘的日子生不僅過的越來越拮據,蕓娘最后也在異鄉(xiāng)里去世。之后沈先生回到故里,卻因父親對他還諒解,故一直沒有去見父親,直到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最終連父親最后一眼也沒見上。而后他弟弟的一些所作所為,最終讓沈先生選擇凈身出戶!
在這一章中,陳先生說道了一問觀點:。
奉勸世上的夫婦,固然不可彼此仇視,也不可以過于情愛深重。俗話說“恩愛夫妻不到頭”
這讓我想到“吃虧是福”,講究的就是人生的平衡,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就是平衡,因此,吃虧就是得福。
現在的人們,大多數都喜歡“精明”,也就是凡事不吃虧,倘若都要精明,那么,會不會精明過頭了,反而變得斤斤計較。
我們講究平衡,是因為心平靜,不管遇見哪種情緒,都能平靜對待,才能平和去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本書已經流傳了二百余年,可以說影響了好幾代人,這本書如今又在市面上出現,說明人們對于此類文學的熱衷。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作者夫婦二人的日常生活,十分樸素,他們之間的感情溫馨至極,整個居家生活都是浪漫灑脫的。他們夫婦二人去往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的人和事,這本書講這一切都加以記錄。在作者雨陳蕓初次相見之時,就產生了情愫,可以說是情投意合,而他們所向往的生活也是充滿藝術感的布衣蔬食浪跡天涯。
然而現實生活是人類夢想的最大敵人,渺小的人類只有抵抗,卻很少有人能夠戰(zhàn)勝現實。他們的夢想如同大多數人一樣,破滅殆盡,但是他們不忘初心,當初的快樂絲毫未減,這才是真正的愛情,無論任何事都不能將兩人分離。這種生活在現如今都很難找到了,真正的浪漫就應該是像他們這樣的,也只有這本書,才能真正體現夫妻之情。
“情之所鐘,雖丑不嫌?!吧驈褪藲q就與陳蕓結婚,在這命運多舛的一生的末尾,陳蕓還被疾病所困擾,雖然如此,兩人依然沒有分離,老天這么想拆散他們兩人,直到陳蕓去世也沒能實現,莫非這就是超越一切的愛情?后來沈復獨自一人離家漫游,過完了自己的余生。
本書就像是混沌世界中的一股清流,它不與外世紛爭,記錄方式淳樸,因為故事本身耐人尋味。作者的高超之處不僅于此,他還將細節(jié)描寫到淋漓盡致,連心理活動和一些耐人尋味的小動作都加以記錄,有些時候還不乏風趣。作者雖然是有一定歷史感的人物,但他和現在的人依然后很多相似點,我就在他身上找到了很多這樣的特征。他貪玩,對很多新鮮事物抱有興趣,也愿意與人分享快樂。兩人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沈復總是能找到玩樂的方式,雖然不高級,但是兩人卻樂在其中。只可惜最終兩人還是要分離,看到最終也難免為他們感到惋惜。
作者的經歷是很多年輕人所向往的生活,面對生活的壓力,也只有這種生活是最輕松的。但是現如今無論是多么富有,都很難做到,真正能找到另一個了解自己的人也更是難上加難。最后沈復也看透了一生,并將一切記錄在書中。
這一章的字里行間,你儂我儂,透露著濃濃的愛意,沈先生與蕓娘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擁有著濃情蜜意,著實令人羨慕。
而且,我發(fā)現沈先生擅長觀察,他的視覺系統(tǒng)整合得很好,得益于兒時的他,喜愛明察秋毫,細細觀察纖小的東西,因此,在他的文字下面,生動的體現蚊蟲這些細小動物的刻畫,從而帶來了豐富的想象。
長大后的沈先生,喜愛修剪盆景,這是功夫活,急不得,這個培養(yǎng)性情的手工活,在沈先生筆下,描繪得繪聲繪色,讓我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他的愜意。
生活本是油鹽柴米醬醋茶,沈先生夫婦卻把日子過得閑情逸致,越發(fā)讓我親近他們的生活。
“點綴盆景的花石,小則可以精巧到入畫圖中,大則可以融匯韻致,令人入神。捧一甌清茶觀賞,注意力能被盆景移取,使人神游其中,這等盆景,才適合在幽靜書齋里賞玩。”這等描繪,全然是享受當下。
起初只是這本書素白的封面上有一只小船。船中坐著一位男人,船頭站著一位。女人。只是這樣,這本書就已給我?guī)砹似婷畹母杏X,我忍不住翻開它。
《浮生六記》的語言有些晦澀,像是文言又透露著現代文的風格。雖是散文寫作,但書中一件件家常趣事頗像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人看了就無法停下。作者沈復,蘇州人,出身雁門伐北,專門寫平沙漠漠。而這本書去文采熠熠,處處透露著溫柔的氣息。書中更多的寫的是沈復妻子蕓的故事。在沈復的筆下,他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卻處處透露著可愛。林語堂先生曾說蕓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誠非過譽。蕓是一個溫柔賢淑的女人,同時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人。她仔細打理家中的一事一物,也會有女扮男裝看廟會,為丈夫主動謀妾室。諸如此類令人神往而又感到驚奇的行為。云于古代的才女不同,既善解人意,通情達理,有癡情一往,可愛聰慧。這似真實似虛幻的角色,讓人不禁感慨。文章看似散亂,卻無處不透露著才子佳人艷羨的愛情,與令人向往的充實生活。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沈父見到妻子怎能不歡喜,妻子也如此。沈復對妻子的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以至于他的書中描寫的妻子,是如此的情致動人,獨一無二,甚至讓我們感到沈復配不上他的妻子。他們之間的愛情在書中的一字一句中體現。雖然沒有過多的情感描寫,但沈復與妻子插花、在月夜劃船、讀詩、游戲,都使我們感覺到了那份甜蜜而又平淡的愛情。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有這樣的生活,怎能不歡喜?浮生二字是李白所謂“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四篇文字中有三天都是談論生活細節(jié):閨房之樂,詩酒之樂,游玩之樂,都是典型中國文人的清淡閑雅情志。沈復是實干的人,他的文采也沒有太多的點綴,然而只是平常的敘述,細微曲折,點到為止,就足足體現出他生活處處有趣的細節(jié)。沈復好熱鬧,整篇文章都無太多刪減,充分的展現了文人們平時休閑且充實的生活。他用最平實的文筆描寫出讀者們最向往的生活。雖然他與蕓的生活著實清寒不易,許多時候得苦心經營才能過的下去。最后也是妻子早逝。但這篇文章卻在兩百年后為我們刻下了最美愛情的模樣。以至于觀賞過后不經感慨一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并不能用有趣、精致、傷感簡單概括這本書,我的感覺約是手邊有此一冊,便有如一妙友相伴。
余憶童稚時。
先是在課本上讀到《閑情記趣》,才接觸這本書的,頗有趣味。且不說“夏蚊成雷”之時,作者“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的閑情了,單是他游玩與草叢中,以叢草、蟲蟻、土礫,為林,為獸,為丘,便可充分感受到作者奇妙的想象力,與童年的歡樂了。每讀至此,我都會忍俊不禁,恰似與作者隔空笑談童年的趣事了。卻也惋惜自己未能將幼年之趣事一一記錄下來,留作回憶。
陳家有女初長成。
陳蕓,作者沈復一生中最重要的女性,是貫穿了書之始末的核心人物。林語堂先生道蕓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誠非過譽。沈復花費大量筆墨描寫陪自己在閨房中談論詩書、賞月飲酒的蕓,很是深情動人。蕓是一位心路活潑女子:當沈復因蕓喜茉莉香(被認為是香中小人)而調笑問道“卿何遠君子而近小人?”蕓笑答道“我笑君子愛小人耳?!比绱孙L趣的一位女子!
諸如此類,乍讀令人神往。而蕓的可貴之處,是她風雅感性之后的緘默沉靜。她愿與沈復一起承擔生活上的曲折,即便被公婆誤會,她也默默忍受,不給夫君增憂?!熬嬑依C,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在蕓的眼中,是“可樂終生”的。如此心境,卻也可比賢人顏回了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浪游記快,尋尋覓覓;坎坷記愁,冷冷清清。沈復一生似在尋找著什么,或是浪游的閑適,或是生活的嫻靜。蕓的早逝,令人扼腕。于他,更是莫大的打擊。作者在書中常感嘆:“今即得有境地,而知己淪亡,可勝浩嘆!”使得全書縈繞著哀而不傷的情感。每當作者惋嘆“蕓娘不能偕游至此”時,我的腦海中總能浮現蕓那溫柔又寬和的笑容,但同時卻又有物是人非的悲涼之感。
若是人生似夢,卻能有像蕓一般的知己陪伴左右,也是難得幸福的了。
有幸在朋友的介紹下,近期看完沈復的《浮生六記》,所記述的內容雖稍顯日常繁雜,平淡無奇,卻情真意切,清新自然。讀來如清風拂面,意氣盎然。
書中記錄著沈復一生經歷的跌宕起伏,悲歡離合。書中散發(fā)著感性色彩的文字,使人仿佛置身于舊世其間,體味著人生百態(tài)。沈復的心里始終懷念著自己的妻子,人雖已逝,她的聰慧、襟懷、氣概和癡情卻長久世間。生活在今天,我不會經歷戰(zhàn)亂、饑餓、孤苦,但沒有人能保證,我不會遇到其他的不幸,無論是疾病,還是失去親人,這些并不是不可能,沈復在經歷了妻死子散后竟然依然能有一份品味生活中精細微妙之美的心,實在令我感慨,快樂何如是,痛苦何如是,我想也許就是以一份寬容恬淡而又有意趣的心,去接愛生活中將要到來的一切。
我想我已經明白了我以前對于生活過于淺薄的理解,我應該改變我的人生態(tài)度,在做事前要三思而后行,無論是好的情況還是最壞的處境都應思慮再三。困難和挫折破壞了生活的樂趣,但我們可以將它轉化成另一種快樂,我們不僅要自己克服困難,也要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有多少赤子之心,便能賦多少閑情。有多少繁花似錦,便要有多少承擔滿眼凋零的勇氣。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十七
上午時光讀完了沈復的《浮生六記》心中頗有感悟,想寫點東西以抒發(fā)心中所感。
《浮生六記》‘浮生’引用于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李序》,原句是“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人生幾何?!?/p>
書中共有《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六章,其中《閨房記樂》《坎坷記愁》兩記使我印象深刻,頗有感悟。
“閨房記樂”寫到了三白與蕓娘的生活趣事。
蕓娘生來聰慧幼時頌的《琵琶行》,他為三白藏粥引得大家取笑,這里也看出了蕓娘對郎君的關心喜愛之意。賞月作詩給予歡樂,蕓娘喜歡李白,白居易,三白調侃她自己名字中也有個“白”字,注定她和白有緣,蕓娘也是一個有才情有知識的女子。三白刻“愿生生世世為夫妻”印章,自己拿朱文陽字,給蕓娘拿白文陰字,用于書信往來,足以看出三白對妻子的愛意綿綿。送珠花首飾而珍書畫,蕓娘是一個重才知而輕物質的女子,足以體現了蕓娘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女扮男裝游玩于市,可以看出夫妻間歡樂和諧的一面。
為三白物色妾說服憨園,導致自己舊疾復發(fā)。蕓娘真乃通透豁達一女子,沒有平常女子的自私嫉妒之心,三白蕓娘的愛情使人向往。
“坎坷記愁”寫到了三白與蕓娘的困難經歷。
蕓娘在家中因事不得公婆喜愛,最后與三白搬出來居住,親人誤解她并沒有去做太多的解釋,她的孝敬知書達理表現的淋漓盡致。后來憨園的薄情,使她舊疾復發(fā)。她與三白有兩個孩子,女兒送去做了童養(yǎng)媳,自己與丈夫跋涉外出疾病加重而去世。三白在頭七做一系列事情希望在看到蕓娘,作者真是有太多舍不得了。而后三白聞訊兒子不幸夭亡,悲痛不已。
這是我最喜歡的兩個記,真乃是悲歡離合,前面使人歡樂不已,后面使人悲傷憂愁。
然而后面讀完“浪游記快”這一章我覺得三白在一定程度來講還是有辜負蕓娘的,這章中曾描寫到他與一個叫喜兒的娼妓的風流盡事,險些害的喜兒自盡,那時曾一百兩揮霍殆盡,為后面的家道中落埋下了果,真是因果循環(huán)報應不爽,得意時盡情享受,衰落時無盡悲惋。
有人說:“女人的三個最高境界是真實,通透,慈悲?!笔|娘就是達到這種境界的女人。自古以來,能同時達到這三種境界的女人少之又少,而這就更顯得蕓娘可羨可嘆了!無怪乎林語堂都會感嘆:“沈三白的妻子蕓娘,乃是人間最理想的女人,能娶到這樣的女子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
作為要成家的男人來說,我想大家都是比較喜歡蕓娘這種賢良淑德,才氣橫溢的女子的吧。以前心目中敬愛的女子是林徽因,今日看完《浮生六記》蕓娘也同樣是一位讓人敬愛的女子。
蕓娘,原名陳云,字淑珍。
書中對蕓娘的描寫“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tài),令人之意也消?!?/p>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十八
終日蹉跎酒對歌,浮生若夢幾離合。天南地北奔波久,剩水殘山已無多。
先說暢和園的布置,著實精致,早有準備是園林廳堂,見了實景仍不免美到嘆息。大堂兩側的對聯,出將入相的側門,右邊司琴司鼓的長廊,懸頂天花板上的宮燈。座位不多,我坐第三排,沈復的胡須蕓娘的頭面,眼角眉梢見得清清楚楚。中間譚老板唱到喝粥一節(jié),瞧向這邊的一雙妙目,直教我私心忒忒啊。
本來擔心劇本改得不好,敷衍一段死后十年的故事,倒像是兩世姻緣??山袢湛磥韰s好,不顯得太傳奇,而又有一片鐘情其中,竟不忍心糾結蕓娘是喜兒還是喜兒是蕓娘了。
當年看《浮生六記》,不忍釋卷。知道人間有此種煙火神仙,十三歲的鐘情,藏粥,情投意合,方知相敬如賓竟也是人世良緣。布衣小菜,幾近窮途,印象最深是沈復吃醬瓜腐乳,不得其解,自嘲為情之所鐘,雖丑不嫌。
或許這出戲打動人半是因為所演得自始至終是回憶,沈復是回憶,喜兒是回憶里的蕓娘,故事自始至終是過去的,而重新開始不過圓一出夢。而《浮生六記》于我,是和沈復一樣的記憶,看戲便也是回憶的癡。兩下相合,不過如此。
十年不曾執(zhí)君手,孤燈長眠不到頭,削肩長項人依舊,只是你神情消瘦為誰愁?
沈郎,十年不曾見而今又執(zhí)君手,神情多消瘦——奴本為君愁。
天下鐘情,或如《牡丹亭》,所要的不過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了。人生若有知己如此,死死生生,自然在所不惜,只是于我固然是晚了的,于天下人,也多半晚了吧。日日歲歲,平白這么久,而誰與記浮生呢?由來癡心一片,情重愈珍,遇不到人情之所鐘、雖丑不嫌,姑且過自己的日子,倒也罷了。
一出半是歡欣的戲,從譚正巖剛出來就開始哭,到騙粥、到賞月、到死、到活,一年的眼淚,偏在今天流完了。周圍人看我應多是奇怪,而我,不能夠在境遇里露一點怯弱,偏合宜為別人掉眼淚。
最喜歡的是譚老板喝粥前那一段唱詞,他本知道粥里有藥可還是喝了,為著清醒總是抵不過糊涂,為著思念時渴望哪怕有一點相關,所以十年后的沈復亦知自己何其幸運。
你本是一碗粥、一盞酒、一捧愁,醉本難收。江湖出身本無求,將身醉倒且干休,逞陰謀便逞陰謀。
《浮生六記》于我便是這一碗粥,只是迷魂過后,醒來找不到我的仙山。蕓娘說,一粥而始,一粥而終,他年若做傳奇,當名《食粥記》。本也想把這篇小文以此為名,卻安敢自比沈復,安得敷衍傳奇。想天下之大,浮生為夢,究其真假,半已蹉跎。痛哉!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十九
浮生六記,是清代作家沈復創(chuàng)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這部作品以自傳的形式,展現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思考,以及對人生和社會的觀察。閱讀《浮生六記》過程中,我深受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對人性的思考所觸動。以下是我對這部作品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對作者的批判精神深表欽佩。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對社會現實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不滿之情,從商人階層的際遇到社會和政治的不公,他都用文字直接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對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敗和愚昧表示痛心,認為種種現象都是人性的扭曲所致。作者對社會現實進行的批判,給讀者提供了一面真實的社會鏡,引我們深思,反思人性和社會制度是否真的已經進步。
其次,作者對人性的思考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坦誠地承認自己的浮躁和貪婪,同時也表達了對人性本質的悲觀態(tài)度。他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利己主義是人性的表現,而人們的道德行為只是基于各種利益的取舍。沈復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展示了人性的各種陰暗面,揭示了人心的險惡。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思考給我?guī)砹藛⑹?,讓我對人的本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此外,作為一部自傳體小說,《浮生六記》也讓我深入思考了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在這部作品中,沈復通過對自身的觀察和思考,揭示了自己的虛偽與自私。他承認了自己在商業(yè)上的不正之處,也反思了自己的自卑和虛榮。通過對自我的剖析,他洞察了自己的心靈深處,發(fā)現了自己的問題所在。閱讀這部作品,讓我深刻認識到自我反省和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只有對自己進行真實而深入的思考,才能真正發(fā)現問題、改正錯誤。
再者,通過對作者家族和地域的描寫,《浮生六記》也向我展現了歷史和家庭對個人的影響。沈復所生活的家庭和地域,都對他的成長和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祖輩的遭遇和生活態(tài)度,使他產生了為自己的命運負責的觀念,也讓他對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刻的洞察。通過這個角度,我認識到歷史和環(huán)境對于個體成長的重要性,同時也引發(fā)了我對于當代教育的反思,我們應該如何幫助每個個體找到自己的根,為自己的命運負責。
最后,《浮生六記》給了我對人生的一些思考。通過作者自身的經歷,他直面失意與挫折,他的堅持和努力使他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這讓我認識到人生的價值,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境,只要保持對生活的熱忱和對未來的希望,我們就有可能在逆境中獲得成長。同時,也讓我想到了人生的意義所在,追求物質的成功并不等同于追求內心的滿足。通過自我悔過和追求真善美,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對人生的理解和對人類命運的反思。
在閱讀《浮生六記》后,我對作者的思想和觀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為一位清代作家,沈復在這部作品中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人性的思考。通過對自我和社會的反省,他展示了人性的善惡兩面和人的潛力。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學習和啟示,讓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和社會的意義。
浮生六記閱讀心得篇二十
《浮生六記》是中國清代作家沈復創(chuàng)作的一部自傳體散文集,講述了作者從他的童年時代開始,經歷了種種困苦和挫折,最終取得了成功的故事。讀完這本書,我受到了很多啟發(fā)和感悟。以下是我對于《浮生六記》的心得體會。
在讀過《浮生六記》之后,我被書中的沈復所深深震撼。他從小就理解到,要想改變命運,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認識,他才不斷學習,克服了無數的困難。我認為,從他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對于成功的重要性。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挫折和困境,只要我們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都能夠獲得成功。
書中也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生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沈復一生經歷了許多的起伏和挫折,但是他卻從中學會了如何應對困難。他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現實,還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堅韌不拔的品質讓我深受鼓舞。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境,我們都應該學會面對和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和委屈自己。只有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才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
另外,通過《浮生六記》,我們還可以看到作者對現實的深刻觀察和對社會現象的獨到見解。他對父親和兄弟們的貪婪和懶惰感到痛心疾首,因為他認為勤奮是成功的關鍵。通過他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和對待困境的方式。我深深地被這種堅持真理和正義的品質所感動,因為這正是我們在現代社會中需要的。我們應該學會保持對社會問題的敏銳觀察力,為社會發(fā)展出謀劃策,為人民做出更多的貢獻。
此外,《浮生六記》還呈現了作者對愛情的向往和珍視。他堅信通過努力和堅持,自己可以找到一個真正懂得珍惜他的人。在書中,他展現了對妻子的深深癡迷和愛護。這種對于感情的堅持和珍視也讓我深受感動。愛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東西之一,我們應該懂得珍惜和呵護。通過他對愛情的描寫,我們也能夠看到作者的浪漫和情感世界。
總之,通過閱讀《浮生六記》,我深深地受到了啟發(fā)和感悟。我認識到,人生是充滿變數和挫折的,但只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就可以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功。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面對和解決問題,保持對社會現象的敏銳觀察力,為社會發(fā)展出謀劃策。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懂得珍惜和呵護愛情,讓生活更加美好。通過這本書,沈復向我們傳遞了許多寶貴的人生智慧和感悟,讓我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930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