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后對書中內(nèi)容、主題、情感等方面的個人觸動和感受的總結(jié),它可以促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讀書籍的內(nèi)涵和思想,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讀后感了吧。讀后感的寫作可以參考他人的觀點和見解,但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表達風格。接下來是一些觸動心靈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韱⑹竞退伎肌?/p>
杜甫的讀后感篇一
杜甫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是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禍亂迭起的時代,他的一生是悲慘的,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艱難與痛苦,理想和抱負無法實現(xiàn)。政治挫折、逃亡、貧窮、饑餓、疾病、兒女夭折、兄弟離散,所有的這些都是杜甫的身體和精神長期受到煎熬與折磨。正是這一生遭受的災患和痛苦,成就了杜甫。他把所有的痛苦在心中進行體驗、咀嚼、思考、提煉,變成了一首首動人的詩篇。
這本傳記,講述了偉大詩人杜甫的一生歷程,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一生經(jīng)歷了很大的轉(zhuǎn)折,他從炫耀自己的家族轉(zhuǎn)到關(guān)心國家命運,從抒寫個人的情感轉(zhuǎn)到關(guān)心人民的疾苦,是艱苦的生活使他變得偉大,是多難的命運升華了他的才華。杜甫的的經(jīng)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讀書和漫游時期(35歲以前)。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開元十九年(時20歲)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yīng)舉,不第。再漫游齊趙。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jié)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第二個時期是困居長安時期(35—44)。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yīng)試,落第。在長安多年仕途上沒有什么收獲,生活越來越貧窮,但是對社會的觀察卻越來越細致,思考越來越深刻。在長安的第十年,終于謀得了一個小官職——兵曹參軍(主要是保管軍用倉庫的鑰匙)。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quán)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第三個時期是陷賊和為官時期(45—48)。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guān)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書為宰相房琯之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wù)鎸嵉赜涗浵聛恚蔀椴恍嗟淖髌?,即“三吏”和“三別”。
第四個時期是西南漂泊時期(48—59)。隨著九節(jié)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guān)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jīng)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來嚴武被任命為成都府尹,杜甫投往,嚴武死,他再度四處漂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到湖北、湖南一帶。最后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數(shù)》《登高》《秋興八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大量名作。
杜甫活了不到60歲,其一生經(jīng)歷,幾乎濃縮了一個人生命所能經(jīng)受苦難的極限,他的經(jīng)歷讓我們知道:當我們面對困難、遭遇挫折的時候,不要抱怨,不要灰心,一定要振作精神,接受生活的考驗,因為苦難的生活一定會給人豐厚的饋贈!
杜甫的讀后感篇二
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稱杜少陵、杜工部。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轉(zhuǎn)折時期,歷經(jīng)玄宗、肅宗、代宗三朝。他的詩歌,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的社會現(xiàn)狀,被后世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稱為“詩圣”。他有“致君堯舜上”的遠大抱負,卻始終沒得到重用,一生飽經(jīng)憂患。他的一生是一個悲劇,在拼搏事業(yè)的過程里,因為當時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只把詩人看成清客和幫閑,看成它的點綴,從不能容忍他充當人民的喉舌,誰的詩歌里有人民的聲音,誰的生活便會受到凍餒的威脅,杜甫的悲劇也就無從避免。他的無奈已經(jīng)超越了無奈的定義,成為普通人難以體會之重。究其事業(yè)無奈感的緣由,可能有:
1、大時代的大動蕩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潛規(guī)則。
杜甫20歲后的生活可大致分為4個時期:南北壯游(玄宗開元十九年至天寶四載731--745);困居長安(天寶五載至十四載746--755);為官流亡(肅宗至德元載至乾元二年756--759);漂泊西南(肅宗上元元年至代宗大歷五年760--770)。
在這4個時期里,從天寶十四載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整個唐朝陷入一片混亂,戰(zhàn)爭不斷,政權(quán)不穩(wěn),民生凋敝。即使8年后安史之亂被平定,唐王朝也是虛有其表,藩鎮(zhèn)割據(jù),外族侵犯頻繁,局部地區(qū)(尤其西南)兵變實屬常事。社會的大動蕩使得統(tǒng)治階級已經(jīng)無暇顧及治國人才的篩選,而是更看重可以迅速平定戰(zhàn)亂的武將。這一點可以從757年唐肅宗感動著杜甫的報國熱忱,任命杜甫為左拾遺,而看似相當重要的職務(wù)卻由“從八品”官員擔任,看出皇帝并不是需要什么真正的諫臣,而是把他當做身邊的點綴。而當時杜甫也只是一個名氣不大的詩人,生活條件的惡劣,年齡的增長使他疾病纏身,形容枯槁。就第一印象來說,他不可能是必需的人才。而且杜甫在這之前有很多寫實詩歌是針砭時弊的,如:《兵車行》《麗人行》等,是官僚階層難于容忍的,統(tǒng)治階級不會讓一個會或可能制造對他負面影響的人身居要職。
如果時代沒有開始安史之亂,杜甫的前途會不會更有希望呢?答案是:也不會!唐玄宗從開元之治晚期開始沉湎女色,荒于政事,政權(quán)由奸相李林甫、楊國忠把持長達十九年之久,而李林甫最疾恨文人,怕他們?nèi)我馀u朝政對自己構(gòu)成威脅,于是策劃了無一人及第的科考,還對玄宗謊稱“野無遺賢”。而這次考試35歲的杜甫也參加了,他把這次考試看成他唯一的出路并且以為一定能成功,不料是這樣的結(jié)果。落榜的同時,杜甫的父親可能在奉天縣令的任上不久就去世,他的家境從此無法給他帶來任何物質(zhì)上的支持和任何有利前途的人脈關(guān)系。在家道沒有完全衰微時,他的壯年有十年漫游,而他漫游途中所結(jié)識的朋友多是游獵玩樂的朋友,并沒有什么實際上能援引他去做一番事業(yè)的人物。即使這個時期結(jié)識的李白,李邕,高適等名人,對杜甫的前途也并沒有起多大作用。杜甫所推崇的耿介人士張九齡,嚴挺之都被李林甫排擠,離京不久便逝去;李白,賀知章等也上疏請度為道士,歸還鄉(xiāng)里;李邕在任上被李林甫勢力暗殺;左丞相李適之貶為宜春太守后也被迫自殺;而后來與杜甫關(guān)系密切的房琯也貶為宜春太守??梢姰敃r的唐王朝統(tǒng)治階級何其腐敗黑暗。
賢薦良,職位從八品上。但僅工作三個多月,肅宗不喜歡他,被放還回家。764年,成都,53歲的杜甫受嚴武的舉薦任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職位從六品上,但因幕府幕僚間相互傾軋的狀態(tài)使杜甫心力交瘁,次年正月便辭職卸任。從他的事業(yè)軌跡看,杜甫沒有大起,也不存在大落,甚至談不上是一條事業(yè)線。
這樣腐壞的統(tǒng)治階級,這樣無情的潛規(guī)則下,杜甫沒有好的地位,沒有優(yōu)的背景,沒有多的錢財,沒有厲害的人脈,沒有驚人的治國之才,上級不討喜,同級不討好,想要有所作為實屬難事。史料記載,在天寶十載,玄宗舉行三個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廟和天地。杜甫寫出三篇辭氣壯偉的“大禮賦”進獻,得到玄宗賞識,命宰相考試他的文章,他則等待分配,但沒有下文。之后他不斷寫詩投贈權(quán)貴,希望得到舉薦,但都沒有結(jié)果??梢姸鸥η巴镜臒o奈,外在的壓迫和排擠是占很大比重的。
2、奉儒守官的追求和厚重的社會責任感。
膳部員外郎,杜審言子杜閑(就是杜甫的父親)任奉天縣令??梢?,杜甫出身于有悠久傳統(tǒng)的官僚家庭,自小耳濡目染的是忠君報國的儒家思想,而他也極其推崇他的祖先杜預和祖父杜審言,希望可以延續(xù)先人的事業(yè)和文才,重興家庭聲勢。在《進週賦表》里“奉儒守官,未墜素業(yè)”可見杜甫的人生理想和事業(yè)追求。他中年時期積極謀取官職,不惜向任何一個當權(quán)者尋求援引,結(jié)果總是讓人抑郁。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是值得敬佩的,但沒有結(jié)果的追求是不夠明智的,是在自己施壓,自己禁錮,是很無奈的。
杜甫的事業(yè)追求心是超出他能量之外的負擔,除此之外,他的精神自己禁錮還在于他有著厚重的社會責任感。他的出身使他在當時享有很多特權(quán),但他一生多是在貧困中度過。他的強烈愛國心讓他即使窮,也要獨善其身,還要兼濟天下;即使沒有物質(zhì)的救助,也要用詩為苦難人民申訴。他為逃役的老翁一家寫《石壕吏》;為不足年齡被迫征兵的孩童作《新安吏》,自己草堂漏雨他想的是天下仕子的處境;自己有溫飽問題卻為孤居無食的老婦寫解圍信;為新婚后作死別的夫婦吟《新婚別》……他無時無刻不關(guān)心天下蒼生,他沒有學李白的放任瀟灑,他沒有學陶淵明的遺世獨立,他追隨著屈原式的堅守,卻比屈原更堅韌。當社會處于病態(tài),當人民處于水深火熱,自己想極力援救卻無計可施,他的無奈會有多重?!
杜甫的讀后感篇三
閑坐巖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繞清風,一個逍遙的詩人。觀杜甫。
嘆抉擇。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羨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長安謀得一個官職,他懷念李白,羨慕李白還繼續(xù)著那種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卻不得不跟這種生活告別。人的一生最難戰(zhàn)勝的就是自己,一顆心,兩個方向,雙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無奈。轉(zhuǎn)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許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卻牽著握筆的雙手遨游在書海,無奈,惟獨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嘆仕途。上帝以胃口為誘餌將一顆顆飄蕩的心領(lǐng)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蕩蕩,起起浮浮,忠的呈現(xiàn)似乎注定要以奸來陪襯,陰謀籠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這種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擊,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憤!憤奸臣,這不是一個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當時社會的悲哀,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嘆詩才?!霸娛ァ倍鸥τ闷湟簧炀汀霸娛贰保麑憽敖^”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他之后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當杜甫二字成為教科書上的???,當稚嫩的童音將杜甫的詩讀入空際,心中的那份贊嘆無法壓抑。
嘆人格。一首首堅硬的詩源于一個偉大的人格,一雙腳觸摸這片曾經(jīng)流血的土地,一雙眼看盡戰(zhàn)亂的殘酷,人生的悲涼,一對耳聽盡人間的哀哭,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將這份內(nèi)心的震撼揚于詩中,搖動了封建這座堡壘,將民憤、民怨、民饑、民寒訴說。
獨坐孤石,心立堅竹,俯瞰塵世,寫盡悲苦,滿心愁緒的詩人。讀杜甫。
杜甫的讀后感篇四
“你的貧窮在閃爍發(fā)光,像一件舊衣裳,就是一絲一縷在人間,也有無窮的神的力量?!边@是馮志眼中的杜甫。人們都說杜甫的堅守,少年時不愛,愛時已非年少。而我剛過碧玉年華,僅僅初嘗到杜甫的光芒。
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有數(shù)的幾個偉大的詩人里的一個,由于他對祖國與對人民的熱愛,寫出許多反映現(xiàn)實與批判現(xiàn)實的、不朽的詩篇。在過去,無論在多么黑暗的統(tǒng)治下,這些詩都不曾停止放射他的光芒。他的詩篇與他的人生經(jīng)歷有斬不斷的聯(lián)系。他經(jīng)歷過無數(shù)艱苦的過程與矛盾,超越了他階級的局限,體驗到被統(tǒng)治、被剝削的人民的災難,從而使唐朝的詩歌得到巨大的發(fā)展。
一直以來我對杜甫的印象僅限于課本上的《登高》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他的悲情吶喊讓我覺得杜甫一直都是一個郁郁不得志,憂國憂民,一生窮困潦倒的愁苦“詩圣”。
然而,杜甫的一生并沒有如此刻板。
他也曾是“庭前八月梨棗樹,一日上樹能千回”的天真孩童;他也有“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豪壯;他經(jīng)歷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豐實”的盛世確幸;他暮年在草堂定居時,也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閑情雅致。
讀這本書時,“詩圣”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隨著大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軌跡,以及他對人生信念的堅守,鮮活的映入我的眼簾。
杜甫出生在一個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家庭里,雖然他的家庭正在逐漸沒落,但杜甫的童年不可謂是不幸運的。杜甫是晉代名將杜預的后人。杜預曾在戰(zhàn)場上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他的子孫后代都以他為榮,杜甫也不例外。他曾多次在詩中對自己的這位祖先推崇備至。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創(chuàng)作的詩歌和宋之問、沈佺期齊名,同為五言律詩形式的奠基者。這樣的家學淵源也讓杜甫十分熱愛詩歌。
李白曾說:“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毕裨S多的文人志士一樣,少年時期的杜甫也踏上了遠游的行列。他經(jīng)歷了兩次的漫游旅程,相比于為自己找活路的功利心,他更多的是遵循自己內(nèi)心的渴望和向望。這兩次的經(jīng)歷讓他初次接觸到了生活。
在杜甫到長安的十年里,便是他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原本心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滿腔熱血,卻遭到意外的雙重打擊。當時的玄宗已經(jīng)成了一個糊涂天子,朝政大群全落在佞臣李林甫手中,他害怕新上任的文人不受自己控制,他控制了科舉竟一個人未錄取。視這場考試為唯一出路的杜甫因此備受打擊,同時他任職奉天縣令的父親也去世,這給他的經(jīng)濟帶來了重創(chuàng),杜甫在長安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窮困。
此時的大唐王朝已經(jīng)危機四伏,時常的暴力征兵讓百姓的生活因為這暴虐的統(tǒng)治而苦不堪言。杜甫也在看到凄苦的百姓后寫出了第一首為人民發(fā)聲的詩歌《兵車行》。從此,他便成為了百姓的喉舌,講述百姓被奴役的故事。
苦難才剛剛開始。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杜甫攜著他的家人開始了流亡生活。風餐露宿,櫛風沐雨,一路無數(shù)的艱辛。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杜甫得到了左拾遺這個職位,然而因為他的剛正不阿得罪了皇上,又被貶官為華州司功參軍。一路上杜甫又一次接觸到了流亡的百姓,給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映像,寫下了留名萬世的“三吏”“三別”。
安史之亂后,杜甫流亡成都,他借助朋友的幫助,開辟了一片草地,蓋了一間草屋,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這是時常流離失所的杜甫心中凈土,正是這里讓他過上了一段安寧清凈的日子。自己的日子固然清貧,可他也沒有忘記關(guān)心百姓,他和他當官的朋友說要恪盡職守,愛護人民。
公元770年冬天,在湘江飄蕩的一葉小舟上,杜甫發(fā)出他的嘆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边@位一生凄苦飄零的詩人永久的閉上了他疲憊的雙眼,生命終結(jié)在59歲。
一位偉大的詩人就此隕落了。
他的貧困是終日以藜羹度日,他身上的衣服寸寸都是補綻,他的疾病終日纏身,他看他的死期將近卻無法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都沒有忘記國家的災難,他寫道“戰(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是怎樣堅定又執(zhí)著的信念,讓他一直將自己目光聚向人民,為人明訴苦,為國家擔憂。他時刻帶著向上向善的力量,對國家安泰的希冀,對人民富足的憧憬,支撐著他勞苦艱難的一生。
“這個時代我來過,我奮戰(zhàn)過,我深愛著,我不在乎結(jié)局。”我生活在一個安定繁榮的時代,我可能不會經(jīng)歷杜甫經(jīng)歷過的,但我也會面臨困難和迷途,我希望當我走投無路時,可以也有杜甫一樣的雄心,也可以像他那么堅定,什么跳澗猛虎金睛猛獸都可以在我坐懷不亂的威風中迎刃而解。
愿我們裘馬輕狂,笑對人間百態(tài)。
杜甫的讀后感篇五
這篇傳記展現(xiàn)的杜甫生命中的一個片段,如同一首苦難而又壯美的歌。
這篇傳記是詩人寫詩人,作者馮至是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詩人。這本書創(chuàng)作追求忠于史實,所有描寫都有史實作為根據(jù)。但又不作煩瑣考據(jù)。作品所展現(xiàn)的杜甫形象生動,性格心理發(fā)掘很深入,作品達到了藝術(shù)性與文學性的完美結(jié)合,是一部傳記文學的佳作。長安十年杜甫35歲時(746)也到了長安,但他的眼光并沒有局限在這些耀人眼目的事物上;他在這些事物外看到統(tǒng)治集團腐朽和人民的疾苦。在長安一住十年,他得到的并不是顯耀的官職,而是對現(xiàn)實的認識,由此他給唐代的詩歌開辟了一片新的國土。
他的眼光是那樣的特殊。他對國家和人民倍加關(guān)心,統(tǒng)治集團的腐化是锝不到官職的一個重要原因,人民的疾苦是杜甫作詩的思想源頭之一。最后達到憂國憂民的上一層次。李隆基將政權(quán)交給里李林甫,使得賢才,有能力的人,幾乎沒有一不遭受他的暗算與迫害,除李林甫外,政府里的人不是像楊國忠那樣的貪,就是像陳希烈那樣的庸懦。
杜甫的心情已大為改變,不得不放棄那種豪放的生活,等到752年李林甫死后,他放膽的述說出他幾年來心中的悲憤,對于自己的生活的描寫更體現(xiàn)其受迫害之深。他生活貧苦,曾做過別人的賓客,但目的還是為了謀取一個官職。他被貧窮所壓迫,一方面被事業(yè)心驅(qū)使,達到為了得到一個官職不擇手段的地步,另一方面他又是那樣的抑郁,無奈?!胞惾诵小笔敲枥L了楊氏姊妹丑惡的行為,在這政風糜爛,邊疆失利,民生漸趨凋敝的時代,玄宗奢侈的生活卻有加無減。這是杜甫在長安的真實收獲?他步履從貧乏的街巷到貴族的園林,從重樓名閣,到互竟豪奢的曲江再到征人出發(fā)畢經(jīng)的咸陽橋,他由于進士要求的失敗,認識了這個政治集團的糜爛,由于自身的饑寒觸到了人民的疾苦。若是沒有進士的失敗,想必他也不會體會到這種社會的現(xiàn)實。
流亡在安史之亂,及以后的戰(zhàn)亂中他困居長安,從秋到冬再從冬到春,除去為國家憂愁外,自然他也時常思念他的家人;遠在鐘離的韋氏妹,滯留平陽的弟弟,鹿州的妻子,在長久的不到家中的消息,并聽說胡人到處殘殺,一直東到雞犬。后來恢復了,他才得一令他稱心的官職。短短三個多月,杜甫念及兩京淪陷,人民疾苦,他忠于他的職責。似乎沒有這些經(jīng)歷杜甫也不會堅守他的崗位,他也有一些野心。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杜甫仍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遺。是風翔的一段經(jīng)歷給他的教訓太大了呢,還是這平靜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視野僅限制在皇帝周圍,而看不見廣大的人民呢。這為杜甫再一次回到群眾中作了一個鋪墊。
杜甫經(jīng)歷了有關(guān)征兵役等事件,在那段日子里他寫了“三吏”“三別”等佳作。這風云多變,憂患重重的現(xiàn)實社會,導致了杜甫一生無窮的苦難杜甫詩感人的力量由此產(chǎn)生:詩人無論“慨世”還是“慨身”,他的感情總是和國家危機,人民疾苦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大部分詩篇都充滿著個人的與時代的血淚?!岸鸥鳌弊屓藗兏惺艿搅爽F(xiàn)實的殘酷,而杜甫又是這個現(xiàn)實的受害者與申述者。
杜甫的讀后感篇六
杜甫被后世尊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與詩仙李白齊名李杜??伤麉s和李白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世人的印象中,他的詩詞主調(diào)大多是哀愁,他仿佛也從未年輕過。他在那個時代也許只是個詩人,在現(xiàn)在回望,他卻是個圣人。他出生在一個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家庭里,卻成功蛻變,從愛家到愛國,從愛己到愛民,從小愛到大愛。
可他并不是一出生就這樣的,他出生在鼎盛的唐朝,見證了這個時代的衰落,他是名仕之后,他也曾年少輕狂過。是那個時代迫使他成長,迫使他蛻變。他少時愛好劍舞,九歲便慣于書寫大字。他也曾寫下“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彼苍X得自己不可一世,將屈原,賈誼,曹植等古人都不放在眼里。青年時代的杜甫就像當代的年輕人一樣,有裘有馬,能用放蕩與輕狂來鄙視人間的庸俗,只因未受過人間疾苦,有理有據(jù)卻只得紙上談兵,空有一腔大志,卻無真才實學。往往高估自己,認為天下不過如此。那時的杜甫還配不上“詩圣”的名號。
杜甫始終是一個出生于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家庭的人,受到家庭的熏陶,與大多數(shù)人一樣,執(zhí)著于功名利祿,也有著自己的政治訴求。但杜甫可能并沒有什么官運,在最縱橫的年,遇上了一個從精明到糊涂的帝王——唐玄宗。在長安的十年里,他用盡全身力氣,卻也做不出任何改變,只得孤寂寥落,離開長安。他看見宮室里的華美,不禁想起長安街頭的餓殍只得嘆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p>
他終于開始蛻變,經(jīng)歷過安史之亂,國家破敗不堪,再不能享受朱門里的生活,杜甫的生活,落魄了。再失去了李白,那個他一生向往崇拜的男人,他身心俱疲。他從此顛沛流離,于天下游走,見識世間疾苦。
應(yīng)他家族的觀念,他無可厚非的追逐著功名利祿,而他只剩偏偏與官無緣?;实凵磉叡M是奸佞小人,侍奉皇帝也變得如此艱難。國家遍是胡人的侵略,人民飽受胡人的摧殘,大地滿目瘡痍。想要救國家,救人民,杜甫只有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李氏朝廷上,在他的時代,不可能對于帝王制度有任何懷疑,他所擁護的朝廷平時是剝削人民的,到了困難的時候,也不能發(fā)動人民抵抗。想救國家,只能征兵役,而人民在兵役在家破人亡。在這當中,一個正直的詩人自然要感到極大的矛盾,若是強調(diào)人民的痛苦,反對兵役就無法抵御胡人,但是在人民在殘酷的壓迫和剝削當中,到了難已忍受的地步,他又不能閉上眼睛不看、堵住嘴不說。他所站在人民的立場反對侵略戰(zhàn)爭,這時他除去替人民訴苦外,還不得不考慮到國家與民族所面臨巨大的危機。在這時,杜甫把他今生聽到的、經(jīng)歷的作出了這三吏三別,他一生成就中的一所高峰。他的詩已然能成為“詩史”。
杜甫對這世間的疾苦卻又無能為力,他終于是放棄了做官,對當前的政治表示無望。國家不興詩家行,在任何時候,杜甫依然沒有放下手中的筆,杜甫依然還有滿腔的熱情,又投入到了詩歌的創(chuàng)作當中,才有了今天所看到的詩圣與詩史。
杜甫離開了長安,去到了成都。那個談杜甫都不會忘掉的——杜甫草堂。就是在四川這個地方,杜甫在深山中曾經(jīng)常說怕死,在途中永遠只能被“高人”小視。杜甫說這樣的話未免太過忠厚,事實上沒有一個人能小視杜甫,反而是杜甫的肩膀與實際的精神,使一切所謂“高人”都會自慚形穢。杜甫覺得他的一生免于荷役,已經(jīng)享有特權(quán),也就不辭路途的艱苦吧。杜甫去到了他成都的草堂,結(jié)束了他十載長安、四年流徙的生活,在世外桃源中得一棲身之所,清苦但快活。難道杜甫沉醉于自己的生活中,忘記了人民的痛苦與國家的災難了嗎?并沒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天下,他從未忘記,他依舊心系天下。他二度出川,無奈這天下實在苦難,最后只落得個悲劇的結(jié)局。一生最后,仍不忘北歸,終了在湘江一漂浮的小舟中逝去。那年冬天,他五十九歲。
他是個偉大的詩人,他的一生是個悲劇。一個正直的詩人,在封建社會里必然的悲劇。他對著社會抱著無限的希望,最后落得極大的失望。他這一生中不乏政治熱情與創(chuàng)作熱情,他的詩才,也不曾因為生活上的阻礙而枯竭,因為取之不絕的源泉就是生活。
可能每一個初出江湖的年輕人都曾年少輕狂過,都認為清華北大不在話下,都認為自己定能在這世間闖出一片天地。到真正面臨生活的一座座大山,無數(shù)人不得翻越時,才有人真正意識到自己的無力。杜甫也曾真真正正奮斗過,遭受過無數(shù)的打擊,最終也放棄了他的政治抱負,但他從未放棄過的,是手中的筆,他抒發(fā)內(nèi)心的武器。一支筆桿撐住他腐朽的身軀,不朽的靈魂。杜甫是站在人民一邊的,杜甫仍是符合當今社會主義的詩圣。
我們現(xiàn)在正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我們有裘有馬,但我們不得猖狂,唯有經(jīng)歷過,才知世間疾苦。也許我們也會不斷的經(jīng)受打擊,但請記得,握住了筆,也要握住初心。
杜甫的讀后感篇七
去成都時特意去了杜甫草堂,可惜我們選的時間不太好,當天大雨傾盆。
本想著,也許雨天游人會少一些,其實不然。走到草堂遺址處時,游人密密地擠在草屋之中,我有些驚訝于人們的熱情,同時也憂慮擾了“詩圣”的清修,只好略帶遺憾地遠離了草屋。
759年,48歲的杜甫到達成都,住在西郊外浣花溪寺。
馮至先生在《杜甫傳》中寫杜甫初到成都時的情形:“杜甫在廟里沒住多久,便在城西七里浣花溪畔找到一塊荒地,先開辟了一畝大的地方,在一棵相傳二百年的高大的柟樹下建起一座并不十分堅固的茅屋?!?/p>
順帶說一句,浣花溪這個名字個人非常喜歡,離開了草屋之后,順著小溪走了好長一段路。
幾乎每一位國人都是從小就開始接觸杜甫詩作的,從《春夜喜雨》中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到《江南逢李龜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都時常被后人吟誦。
李龜年是大唐開元時期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遇李龜年,是在724(開元十二年),這時的杜甫是十幾歲的少年郎。幾十年后,晚年的杜甫在潭州(長沙)再次偶遇李龜年時,寫下了這首《江南逢李龜年》。
平日里,我們對詩圣杜甫的了解多是因為一首詩作,或者是因為一個傳說,非常的片面。讀《杜甫傳》,可以讓我們對杜甫的生平有更加立體的了解。
20xx年,馮遠征導演并領(lǐng)銜主演的話劇《杜甫》在首都劇場首演,得知消息之后,人提前一個月就在網(wǎng)上預定了演出票。
整部話劇從李白、高適、杜甫三人把酒言歡開始,到三個人各奔東西,再到杜甫流亡途中寫下“三吏三別”。最后,話劇落幕在杜甫高聲吟誦《春望》,童聲背景音讓觀眾們聽得潸然淚下。
《杜甫傳》中寫,游俠與求仙,在李白的一生里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對杜甫來說,這兩種生活于他非常遙遠。然而,當744年(天寶三年)李白,因酒后傲慢得罪了高力士和楊貴妃離開長安來到洛陽之時,杜甫因傾慕李白,被李白的文采吸引,欣然與李白一同渡黃河來到王屋山道家圣地。
馮至先生說,這在杜甫的一生里是一段插曲。這段插曲書寫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相遇的偉大時刻。
在這里,杜甫李白與高適相遇,三個朋友度過了一段呼鷹逐鹿的田園生活。
杜甫與李白、高適兩人雖然人生道路各不相同,但是他們之間純摯的友誼、文人間的惺惺相惜令人羨慕,在我看來,李白和高適是杜甫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馮至先生在前記中寫:這部傳記,力求每句話都有它的根據(jù),不違背歷史。由于史料的缺乏,空白的地方只好任它空白,不敢用個人的想象加以渲染。
這段話讓我由衷欽佩馮至先生,他堅守文人操守,為我們講述了杜甫真實的人生故事,讓我們在吟誦詩圣留下詩篇的同時,也可以走近詩圣杜甫的世界、品讀杜甫的人生。
杜甫的讀后感篇八
前段時間覺得自己的古文功底需要惡補一下,于是饑不擇食,一股腦在亞馬遜買了好多詩歌類型的書,什么最美唐詩,最美宋詞,名詩人傳記,不辯好壞,買了一大堆,也是買過即忘。
最近終于想起來該消化他們了,于是首先拿起了這本薄薄的《杜甫傳》,居然是老熟人還珠樓主的作品。
我看詩人傳記,目的很簡單,普及基礎(chǔ)常識,了解詩人的生平,解讀每首暢銷詩的寫作背景,這樣方便我記憶他們的名作,增加我的文化修養(yǎng),出門好裝逼。然而《杜甫傳》卻和一般的傳記不太一樣。
它沒有完成普及工作,樓主筆下的杜甫,不鮮活,也不立體,平庸和貧乏。杜甫的高才雅量沒有正面描寫,全是平鋪直敘。
這本書讀下來的第一反應(yīng)是,還珠樓主寫錯了人,他可能應(yīng)該寫一本《李白傳》,如果李白是他的主角,這本書的故事結(jié)構(gòu)大概就不會這么無聊。
杜甫的生活就只有每天吃吃喝喝,和他的窮朋友們你接濟我我?guī)头瞿?,很絕望。
即使這樣還珠樓主還在強調(diào)杜甫身上的一股子俠氣,鋤強扶弱,體恤百姓,蔑視權(quán)貴,然而從描寫中我看到的卻是滿目的煙火氣。這種強加的俠氣,竊以為李白會合適。
《杜甫傳》的故事每章以詩歌開頭,而第一章的“夕陽殘照,漢家陵闕”也正是來自李白。
首先不得不說《杜甫傳》確似還珠樓主的文筆,看過《蜀山劍俠傳》的大概都知道,還珠樓主的敘事沿襲的是真正的古風,講究的是一個散字,就像《儒林外史》一樣,一個人接著一個人的寫,上個人還沒寫完遇到了下一個人,新的故事跟著第二個人就展開了,故事隨著人物而走,屬于人物中心論,而非故事中心論。
當然讀者也別想的太高級,這種中國古代的人物中心論和西方文學中的人物中心論,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簡單的說,中國的故事是一個人套一個人,像鏈條一樣,依次發(fā)生,故事雖然零散,卻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西方的故事,比如文藝復興的作家,講究的是人的絕對中心,因為人被解放了,到司湯達的《紅與黑》,故事完全隨于連的心理活動而變化走向,又是更高級的寫作手法了。
如果不是題目醒目的寫著杜甫,作者很可能,寫著寫著就從杜甫這到李白,高適,岑參……像那長江水,滾滾不回頭了。
《杜甫傳》也有它的優(yōu)點,前文提到的俠氣,算一個,雖然吃喝真心無聊,但是困苦時期文人間的不妒忌,相互扶持,已然難能可貴。
其次是用詞,書中好些詞已經(jīng)不是現(xiàn)代漢語的常用詞了,可是讀起來怎一個美字了得。
杜甫的讀后感篇九
杜甫少年時代可謂是十分肆意,家族中出過名將也出過能臣富貴,自是不用說的。他追求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歷覽山河家國,心中滿腔抱負。鮮衣怒馬的少年郎還曾寫過“詩是吾家事”“吾祖詩冠古”這類狂放的詩句。在詩中,杜甫豪情萬丈,充滿自信,狂放傲氣。杜甫恰逢青春年少,意氣風發(fā)之時,站在高高的泰山頂上,傲視天地,發(fā)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嘆。這也說明,在杜甫的體內(nèi)曾流著狂放和熱血。
二十三歲的杜甫赴洛陽應(yīng)試,遙想著未來在朝堂上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為國家效力。只不過,世事總是不如人愿。應(yīng)試不第,失敗并沒有將他打敗,他仍然抱著為國效力的真心。然而,再一次的應(yīng)試中,仍然落榜。想要在朝堂上一展才華的愿望落空。此時已經(jīng)三十好幾的杜甫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一無是處,是否真的毫無才華。但他仍舊充滿熱枕,不忍放棄。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嘗試了許多他年少時曾不齒的辦法,最終當上了一個小官。只不過官職太小,職權(quán)太低,他為國家、為人民的抱負無處施展,官場不得志。這個時候的杜甫,又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恰逢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guān)失守,杜甫先后輾轉(zhuǎn)多地。而后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這個時候的杜甫,一定在痛苦著,掙扎著,不甘心就這樣郁郁一生。他的世界是苦難深重的。
家國沉淪,他的生活條件也從原本的富貴安逸淪落到窮困潦倒。要名氣沒名氣,要地位沒地位,要金錢沒金錢。似乎他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過,曾經(jīng)擁有的也已失去。人間所有苦痛,他都嘗了一遍,一般人可能就此沉寂無聲,自生自滅了,可是,在黑暗中他無數(shù)次昂起頭,強撐病體,寫了1400首詩,3天一更,頻率驚人,直到他離開人世,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談及杜甫,人們永遠忘不了他的憂國憂民,忘不了他滿頭白發(fā)依然心懷國家?!捌D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種“艱難苦恨”也許就是人生的艱難和抱負無成的苦恨,“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恐怕是他生平最大的愿望了。
如果說,李白的詩里是狂浪不羈、直沖云霄的奔放。那杜甫的詩里就是在歷遍世事的磨難后,依然隱忍著,對家國抱有希望。他是曾年少熱血的杜甫,是田園牧歌的杜甫,是以衣?lián)Q酒的杜甫。雖然朝堂上沒有他的位置,但是,唐詩的巔峰一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杜甫的讀后感篇十
他是杜甫,大筆一揮,滿紙都是歲月的傷痕。
——題記。
人生于他,竟只如一場秋涼。
他伴著開元盛世誕生,正是因為經(jīng)歷過繁華,才會在落寞時嘆息。在人們心中,他一直都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
杜甫的夙愿,從來不是獨善其身,他想要的,他向往的,第一蓋世才華,輔弼天下,賑濟蒼生。
為此,他苦苦尋覓,卻無奈落得蕭索。
只是,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大唐的故事,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平穩(wěn)。
如果說,李白的詩是以夢為馬,那杜甫就必定是以筆為刀。越是到后來,他看得越清晰,社會的動蕩,時局的動蕩,朝廷的昏暗,百姓的疾苦,都曾在他的筆下出現(xiàn)。只可惜,他一介布衣,自是人微言輕,下筆再用力,也挽救不了一個時代的暗淡。
就像,孤燈一盞,照不亮萬張乾坤。
報國無門,濟世無路,詩中之詞再犀利,也阻擋不了奸佞小人在廟堂之中翻云覆日。
那份赤誠之心,終究沒能被那個王朝真誠安放。
為了走入廟堂,他投詩干謁,卻只落得個“野無遺賢”。
奸佞之詞,還真是諷刺。
長安,繁華是別人的,喧嚷是別人的,歡顏是別人的,他像個局外人,望著宮闕樓臺,默然嘆息。
那段日子,杜甫在命運的輪盤上,彷徨無措。
長安月冷,一紙涼薄。
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杜甫在逃亡過程中不幸與家人走散,可即使是這樣,他也不忘為國效力。
只可惜,統(tǒng)治者從盛世的夢中驚醒時,卻至萬千蒼生于不顧。車轅亂撞,那是他們逃跑時的不堪。
至德二年,杜甫被肅宗授為左拾遺。
正是那年,杜甫走進了宦海,可是,身為官員的他,做不到左右逢源,學不會虛與委蛇。他沒有敏銳的政治嗅覺,這是杜甫很難在這個刀光劍影,尸橫遍野的地方立足。
等待他的,是不久后的貶官。
正是應(yīng)了那句話——亂世之中,人如秋草。
杜甫歷盡了蕭瑟飄零,卻依舊不知何處落腳。
生活這盤棋,并非我們落子。
五十九年的歲月,杜甫過得足夠厚重,雖不艷麗,卻足以驚艷世人。
他是杜甫,記掛蒼生,已被蒼生記掛。
他是杜甫,千年歲月,他的名字與故事不曾被磨滅。
大唐盛世,那個跳出來冷眼旁觀的人,叫做杜甫,
杜甫的讀后感篇十一
旁人寫詩,大都描寫風花雪月,只有杜甫,聲聲嗚咽,字字泣血描寫這人世間的疾苦哀怨。旁人的詩大多深奧精妙,只有杜甫以詩寫史,心憂天下。
在我看來,杜甫的一生可以用傳奇來概括。他前期與后期的生活境況與唐王朝息息相關(guān)。他出身士族,家境優(yōu)渥,足以支撐他游歷江南的經(jīng)歷,當時的他有“裘馬頗清狂”的豪邁不羈,他用放蕩和輕狂鄙視人世的庸俗。也正是因為家族的影響,杜甫與所有的文人一樣,有求取功名的上進心,于是他來到長安渴望憑借詩情與宏圖偉志在官場上大展身手。但當時,官場的爭斗讓他無官可做,他卻仍然不死心,困居長安十年之久。十年間政治顯露腐敗,百姓生活日益艱苦,他心中的矛盾更加濃烈,心中的無奈愈加嚴重,十年的磨礪讓詩歌形成了沉郁頓挫的風格。
安史之亂開啟了杜甫的流亡生活,他見證了繁華的衰敗,經(jīng)歷了百姓的疾苦,他長期處在社會的下層,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士子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他把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兇殘,親人的悲歡離合都寫進詩中,把自己的哀嘆與對國家的期待融進骨血。晚年的杜甫疾病纏身,窮困潦倒甚至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但他仍然為天下的寒士發(fā)聲,為貧窮的老婦送去食物,他無時無刻不在為百姓著想擔憂,念念不忘國家的危機和民族的命運。公元770年,杜甫在一葉孤獨的扁舟上逝世,一顆明星就此隕落。
杜甫一生擁有數(shù)之不盡的朋友,有些引薦他,有些接濟他,有些擔憂他,卻只有一個人杜甫受他影響,仰慕其風采,那人就是李白。這是何等的友情能讓后人評價李白與杜甫之間猶如云霓和繁花的相遇,這是何等的友情能讓杜甫在聽到“李白,世人皆欲殺”的言論寫下“不見李久生,佯狂真可哀”的詩句。杜甫一生寫了15首關(guān)于李白的詩,他們的友情像大鵬與鴻雁的相遇,山川共仰,鴻雁不斷的為相遇吟鳴,而大鵬已經(jīng)懷著熱情的心翱翔。
杜甫從世家公子到官場小吏,從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心系天下的詩人,杜甫一步步走向人民,他沒有李白的瀟灑,沒有陶潛的避世之心,有著屈原式的堅忍卻比屈原更堅韌。杜甫的一生雖是不可避免的悲劇,但卻可歌可泣令人敬佩。
杜甫的讀后感篇十二
人生于他,竟只如一場秋涼。他伴著開元盛世誕生,正是因為經(jīng)歷過繁華,才會在落寞時嘆息。在人們心中,他一直都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
杜甫的夙愿,從來不是獨善其身,他想要的,他向往的,第一蓋世才華,輔弼天下,賑濟蒼生。為此,他苦苦尋覓,卻無奈落得蕭索。只是,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大唐的故事,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平穩(wěn)。
如果說,李白的詩是以夢為馬,那杜甫就必定是以筆為刀。越是到后來,他看得越清晰,社會的動蕩,時局的動蕩,朝廷的昏暗,百姓的疾苦,都曾在他的筆下出現(xiàn)。只可惜,他一介布衣,自是人微言輕,下筆再用力,也挽救不了一個時代的暗淡。
就像,孤燈一盞,照不亮萬張乾坤。報國無門,濟世無路,詩中之詞再犀利,也阻擋不了奸佞小人在廟堂之中翻云覆日。那份赤誠之心,終究沒能被那個王朝真誠安放。為了走入廟堂,他投詩干謁,卻只落得個“野無遺賢”。奸佞之詞,還真是諷刺。
長安,繁華是別人的,喧嚷是別人的,歡顏是別人的,他像個局外人,望著宮闕樓臺,默然嘆息。那段日子,杜甫在命運的輪盤上,彷徨無措。長安月冷,一紙涼薄。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杜甫在逃亡過程中不幸與家人走散,可即使是這樣,他也不忘為國效力。只可惜,統(tǒng)治者從盛世的夢中驚醒時,卻至萬千蒼生于不顧。車轅亂撞,那是他們逃跑時的不堪。
至德二年,杜甫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正是那年,杜甫走進了宦海,可是,身為官員的他,做不到左右逢源,學不會虛與委蛇。他沒有敏銳的政治嗅覺,這是杜甫很難在這個刀光劍影,尸橫遍野的地方立足。等待他的,是不久后的貶官。正是應(yīng)了那句話——亂世之中,人如秋草。杜甫歷盡了蕭瑟飄零,卻依舊不知何處落腳。
生活這盤棋,并非我們落子。五十九年的歲月,杜甫過得足夠厚重,雖不艷麗,卻足以驚艷世人。他是杜甫,記掛蒼生,已被蒼生記掛。他是杜甫,千年歲月,他的名字與故事不曾被磨滅。大唐盛世,那個跳出來冷眼旁觀的人,叫做杜甫。
杜甫的讀后感篇十三
1.
杜甫字子美,與李白同為唐代詩壇上的兩個巨人。唐代是中華農(nóng)業(yè)文明發(fā)展的頂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頂。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分界線。因而也是中華農(nóng)業(yè)文明由盛轉(zhuǎn)衰的分界線。這條分界線,把這兩個巨人分隔在山頂?shù)膬蓚?cè):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側(cè),頭是仰著的,看到的是無窮盡的藍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鷹,因而心胸開闊,歌聲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側(cè),頭是低著的,看到的是小徑的崎嶇,深溝得陰暗,因而憂心忡忡,割聲凄苦。李白是盛唐氣象的標志,盛唐過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無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轉(zhuǎn)入中唐的代表,他從忠君愛國的立場出發(fā),痛斥禍亂,關(guān)心人民,因而隨著封建秩序的日益強化,他成了后代詩人學習的楷模,成了我國古代影響最大的詩人。
由于影響大,保存下來的有關(guān)他的古跡也就特別多。他出生在河南鞏縣,在這里度過青少年時期,于是這里有杜甫的'故里紀念館。三十五歲左右他到過長安謀求官職,曾“朝叩富兒門,幕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出潛杯心”(《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而一無所獲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幾年,陜西長安縣于是有紀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亂中,他逃往四川避難,路過甘肅成縣時,曾停留一段時間,于是這里也有一座紀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將進四年,這里紀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規(guī)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歲時他離開四川,經(jīng)湖北轉(zhuǎn)入湖南,兩年后死在這里,于是湖南平江縣這里有紀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詩名并不大,跟無法和李白相比。五代時韋編選的《才調(diào)集》,選唐詩一千首,里面連杜甫的名字都沒有??梢娫诋敃r,杜甫還談不上什么知名度。到封建秩序開始強化的宋代他才變的詩名赫赫,到明、清時期,他才被尊為是圣。
2.
這篇傳記展現(xiàn)的杜甫生命中的一個片段,如同一首苦難而又壯美的歌.
這篇傳記是詩人寫詩人,作者馮至是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詩人.
本書創(chuàng)作追求忠于史實,所有描寫都有史實作為根據(jù).但又不作煩瑣考據(jù).作品所展現(xiàn)的杜甫形象生動,性格心理發(fā)掘很深入,作品達到了藝術(shù)性與文學性的完美結(jié)合,是一部傳記文學的佳作.
長安十年。
杜甫35歲時(746)也到了長安,但他的眼光并沒有局限在這些耀人眼目的事物上;他在這些事物外看到統(tǒng)治集團腐朽和人民的疾苦.在長安一住十年,他得到的并不是顯耀的官職,而是對現(xiàn)實的認識,由此他給唐代的詩歌開辟了一片新的國土.
他的眼光是那樣的特殊.他對國家和人民倍加關(guān)心,統(tǒng)治集團的腐化是锝不到官職的一個重要原因,人民的疾苦是杜甫作詩的思想源頭之一.最后達到憂國憂民的上一層次.
李隆基將政權(quán)交給里李林甫,使得賢才,有能力的人,幾乎沒有一不遭受他的暗算與迫-害,除李林甫外,政府里的人不是像楊國忠那樣的貪污,就是像陳希烈那樣的庸懦.
杜甫的心情已大為改變,不得不放棄那種豪放的生活,等到752年李林甫死后,他放膽的述說出他幾年來心中的悲憤,對于自己的生活的描寫更體現(xiàn)其受迫-害之深.
他生活貧苦,曾做過別人的賓客,但目的還是為了謀取一個官職.他被貧窮所壓迫,一方面被事業(yè)心驅(qū)使,達到為了得到一個官職不擇手段的地步,另一方面他又是那樣的抑郁,無奈.
“麗人行”是描繪了楊氏姊妹丑惡的行為,在這政風腐-敗,邊疆失利,民生漸趨凋敝的時代,玄宗奢侈的生活卻有加無減.
這是杜甫在長安的真實收獲?他步履從貧乏的街巷到貴族的園林,從重樓名閣,到互竟豪奢的曲江再到征人出發(fā)畢經(jīng)的咸陽橋,他由于進士要求的失敗,認識了這個政治集團的腐-敗,由于自身的饑寒觸到了人民的疾苦.
若是沒有進士的失敗,想必他也不會體會到這種社會的現(xiàn)實.
流-亡。
在安史之亂,及以后的戰(zhàn)亂中他困居長安,從秋到冬再從冬到春,除去為國家憂愁外,自然他也時常思念他的家人;遠在鐘離的韋氏妹,滯留平陽的弟弟,鹿州的妻子,在長久的不到家中的消息,并聽說胡人到處殘殺,一直東到雞犬.
后來恢復了,他才得一令他稱心的官職.
短短三個多月,杜甫念及兩京淪陷,人民疾苦,他忠于他的職責。似乎沒有這些經(jīng)歷杜甫也不會堅守他的崗位,他也有一些野心。
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
杜甫仍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遺。
是風翔的一段經(jīng)歷給他的教訓太大了呢,還是這平靜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視野僅限制在皇帝周圍,而看不見廣大的人民呢。這為杜甫再一次回到群眾中作了一個鋪墊。
杜甫經(jīng)歷了有關(guān)征兵役等事件,在那段日子里他寫了“三吏”“三別”等佳作。
這風云多變,憂患重重的現(xiàn)實社會,導致了杜甫一生無窮的苦難杜甫詩感人的力量由此產(chǎn)生:詩人無論“慨世”還是“慨身”,他的感情總是和國家危機,人民疾苦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大部分詩篇都充滿著個人的與時代的血淚。
“杜甫傳”讓人們感受到了現(xiàn)實的殘酷,而杜甫又是這個現(xiàn)實的受害者與申述者。
杜甫的讀后感篇十四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回翔。首聯(lián)兩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且句中自對,無一虛設(shè)。這是詩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構(gòu)成一幅悲涼的秋景圖畫,為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登高而望,江天本來是開闊的,但在詩人筆下,卻令人強烈地感受到:風之凄急、猿之哀鳴、鳥之回旋,都受著無形的秋氣的控制,仿佛萬物都對秋氣的來臨惶然無主?!帮L急”,夔州位于長江之濱,三峽之首的瞿塘峽之口,素以水急、風大著稱?!霸硣[哀”,巫峽多猿,鳴聲凄厲。當?shù)孛裰{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薄颁尽?,水中的小塊陸地。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頷聯(lián)為千古名句,寫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一句仰視,一句俯視,有疏宕之氣。“無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它的境界非常壯闊,對人們的觸動不限于歲暮的感傷,同時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恒。透過沉郁悲涼的精工對句,顯示著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我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xiāng),對此秋景,更覺傷悲;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臺。頸聯(lián)是詩人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頓挫之神。詩人從空間(萬里)、時間(百年)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的感情,融入一聯(lián)雄闊高渾的對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脈搏。語言極為凝煉,乃千古名句。宋代學者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析此聯(lián)云:“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八意”,即八可悲:他鄉(xiāng)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萬里作客,三可悲;又當蕭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齒,一事無成,五可悲;親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獨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我常恨鬢如霜白;濁酒銷憂,卻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聯(lián)轉(zhuǎn)入對個人身邊瑣事的悲嘆,與開篇《楚辭》般的天地雄渾之境,形成慘烈的對比?!翱嗪蕖保鹾?,意思是愁恨很深?!傲实埂?,猶言困頓衰頹,狼狽失意。新停濁酒杯:一般解釋為戒酒,不妥?!巴!笔潜硎灸撤N動作狀態(tài)延續(xù)途中的一時中斷,這一句是說,我一人登臺,獨飲濁酒,無親朋相伴,慢慢舉起銷憂解愁的酒杯,停在嘴邊--我的身體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飲酒不斷、未曾有過停杯體驗的我,不禁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現(xiàn)?!皾峋啤笔窍鄬τ凇扒寰啤倍?,是一種帶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時稱之為“醪”。
杜甫的讀后感篇十五
杜甫是大家都知道的大詩人,都說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那同樣杜甫也是一個特別傳奇的人物。
其實對于歷史上的帝王,都有正史記載,而文學家記載的相當少,但是他們留下的作品已經(jīng)足以證明他們在歷史上的成就。我今天看了馮至的《杜甫傳》通過部作品我重新認識了杜甫。
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有數(shù)的幾個偉大詩人里面的一個,由于他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寫出了許多反映與批判現(xiàn)實的、不朽的詩篇。在過去無論多么黑暗的通知下,那些詩都不曾停止放射它們的光芒;杜甫出生在一個屬于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家庭里。他是晉代名將杜預的第十三代孫。
杜甫年輕時和很多年輕人一樣自高自大,夸張甚于實質(zhì)。當時就流傳著很多關(guān)于他的傲慢的言行。他自己常說,他的文章超過屈原、宋玉、他的書法勝過王羲之。在政治上自比稷契,想致君堯舜,在文學上把屈原賈誼、曹植、劉禎都不看在眼里。從這里我能看出來一個放蕩不羈,心高氣傲的年輕人的張狂。這一點和李白也非常像,李白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而杜甫也有“會當云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
杜甫早年成長在唐朝發(fā)達的“開元盛世”。杜甫出生在河南鞏縣,母親在他幾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杜甫小時候經(jīng)常生病,由于身體不好活下來也算是一個奇跡。杜甫七歲開始學詩,九歲開始學書法,他不斷地作詩、寫字、學習。杜甫出生的地方在洛陽附近,杜甫身受洛陽文化的熏陶,在他常常上樹折取梨棗的年齡,已經(jīng)由于他的詩文在洛陽顯露頭腳了。
年輕的杜甫喜歡出門遠行,他喜歡結(jié)交好友,欣賞祖國的好山好水。杜甫漫游了十年,經(jīng)歷了不少秀麗和雄偉的山川,認識了江南和山東的文化。后來“安史之亂”他看到民不聊生,官吏欺負百姓。這一段時間他改變了自己的風格,他開始關(guān)心平民百姓。于是他寫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別。
杜甫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他的詩句豪邁灑脫。盡管他一生經(jīng)歷了很多的磨難,他慢慢變得成熟。他經(jīng)歷了唐朝由盛轉(zhuǎn)衰。不得不說杜甫是一個傳奇的人物。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得來不易,我們要做一個內(nèi)心豁達的人。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9307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