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馬克思主義論文篇一
論文關鍵詞:以人為本勞動價值論科技勞動管理勞動
內容摘要:本文闡述了以人為本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觀點,重點分析勞動價值論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以及如何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強調人既是社會發(fā)展的主體,又是社會發(fā)展的價值目標。人是歷史的主體,又是歷史的客體,人本身的發(fā)展是人類歷史活動的結晶。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揭示了勞動是商品價值的源泉,現(xiàn)實的生產勞動是最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人類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我們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入到經(jīng)濟學領域,可進一步認識到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科學性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賦予的新的時代意義。
一、“以人為本”理念的產生與時代內涵
“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是符合人類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念。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jīng)濟學手稿》中,提出著名的人類主體發(fā)展三階段的學說,即以人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社會、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發(fā)展的社會和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的未來社會。這一學說充分體現(xiàn)了馬克思的以人為本思想。馬克思主義把“從事實際活動的人”作為確立自己歷史觀的出發(fā)點,指出了人是自然界和社會之“本”,科學概括了人的歷史主體地位,把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確立為社會發(fā)展的最高目標和價值標準。在馬克思看來,人作為社會主體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人能創(chuàng)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勞動對象,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而且在于,人以及人的發(fā)展是人類改造對象世界的目的本身。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賦予以人為本新的時代內涵。堅持以人為本,要更加注重發(fā)揮人主觀能動性,增強人的學習和運用科技、信息等生產要素的能力,突出人的主體地位。把以人為本落實于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中,要求我們把人作為社會發(fā)展的主體、本質和目的,重視人、依靠人、造就人、造福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內容及意義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博大精深,其主要內容可概括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異的人類勞動或抽象的人類勞動。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直接創(chuàng)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fā)展的基礎和條件。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中撇開各種具體勞動的一般人類勞動,是形成商品價值的勞動。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按照等量價值進行交換。勞動價值論的核心是創(chuàng)造商品價值的源泉問題。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明確指出;生產商品的抽象勞動是唯一的價值源泉”。馬克思說:”創(chuàng)造價值的生產勞動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產的勞動,不管這個勞動是體力勞動還是非體力勞動?!彼€指出:復雜勞動、效率更高的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價值比簡單勞動、效率低下的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大得多。由此可見,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已經(jīng)認識到知識和科學勞動在價值創(chuàng)造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馬克思當時不可能詳細說明這一問題。
三、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馬克思主義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作為根本的價值追求,也就不言而喻地將人當作了全部歷史活動和現(xiàn)實活動的本源和中心。而人作為全部歷史活動和現(xiàn)實活動的本源和中心又主要是通過他的勞動活動表現(xiàn)出來。因此,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作為人類勞動的評價體系,自然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價值理論。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從以下幾方面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價值理論:
1、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了勞動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馬克思一方面從抽象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價值的角度揭示了人類的活勞動是形成商品價值的惟一源泉,價值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的;另一方面,馬克思又從具體勞動生產使用價值的角度揭示出,勞動作為使用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是不以一切社會形式為轉移的人類生存條件。
2.突出的是勞動者的主體性,強調勞動是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勞動是生產的真正靈魂”,勞動者的創(chuàng)造能力是人類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勞動價值理論比任何別的價值理論都更尊重人、重視人、依靠人,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最高原則。3、強調了“以人為本”中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體的人、社會的人。商品不僅是人類勞動創(chuàng)造的產品,而且是勞動交換的中介和社會經(jīng)濟關系的載體。商品生產和交換過程體現(xiàn)了勞動者之間分工合作和交換勞動的社會經(jīng)濟關系。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對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一是要注重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尊重知識。二是要堅持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價值觀,重視保護勞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三是要以勞動者為核心,協(xié)調好各類勞動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在矛盾。
四、以人為本要求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今天的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己經(jīng)和一百多年前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立科學的勞動價值論時的情況有了很大的不同。其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對經(jīng)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非物質生產部門的發(fā)展越來越迅速,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公司財產的所有權和經(jīng)營權分離,經(jīng)營管理人員成為生產的直接指揮者和經(jīng)營活動的管理者;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多,從事精神產品的生產者日益增多。新的時代性因素要求我們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1、以人為本要求我們堅持價值創(chuàng)造的一元論,反對多元論??萍肌⒐芾韺μ岣呱a率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并不等于科技、管理這些生產要素自身能創(chuàng)造價值。科技、知識是決定勞動生產力的因素,而不是決定價值的因素??萍?、知識不能成為獨立的生產要素,只能體現(xiàn)在或物化在勞動者、生產工具、勞動對象上才能參與生產。只有活勞動才是形成商品價值的唯一的現(xiàn)實的因素。如果認為生產資料、科學、技術、知識與勞動共同創(chuàng)造價值,就陷入多元論的價值論。
2、以人為本要求我們拓展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種類和勞動者的范圍??萍急旧聿粍?chuàng)造價值,但科技內化于勞動者的能力后,科技勞動者的復雜、高效率的勞動在同一時間里創(chuàng)造的價值比簡單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高得多。社會分工的多樣化使個生產過程由許多的勞動者通過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因此,商品價值的創(chuàng)造也必然由許多勞動者即”總體工人”的勞動共同來完成,管理人員在這一生產過程鏈條上從事管理職能的勞動一旦凝結在商品中,就構成了生產勞動的重要部分,因此,管理勞動也創(chuàng)造商品價值。同時,我們要加深對不同部門勞動的認識:一是我們要明確在精神產品生產部門工作的勞動者是精神產品的生產者,也是價值創(chuàng)造者,雖然有些精神產品是非實體性的。二是要認識到在流通和服務產品提供部門工作的勞動者是通過創(chuàng)造非實體性產品滿足社會需要的,也創(chuàng)造價值。非生產性勞動有的直接創(chuàng)造價值,有的間接創(chuàng)造價值。三是要理解在公共產品的提供部門工作的勞動者,他們的勞動不創(chuàng)造經(jīng)濟價值,但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
總之,凡是直接或間接生產物質商品,文化商品和勞務產品以及直接或間接為勞動力商品的生產和再生產服務的勞動,并將勞動凝結在商品中,其中包括管理勞動、科技勞動,都屬于創(chuàng)造價值的生產勞動,而從事這些生產的勞動者也都是商品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
馬克思主義論文篇二
在今年的七月份,我嘗試了人生的第一次投身于社會的工作。雖然,我只是做暑期工,雖然,我工作的時間不長,但是這一切都是那么難忘,也令我受益終身。
回想找暑期工的那段時間,我覺得可謂一波三折。因為我要經(jīng)過多處地方的尋覓,才找到那份工作。不過靜下來想想,我之所以陷入那種境地,其實與我沒有把握時機有關。因為在我放假的頭幾天,我都只顧著休息和等待消息,卻沒有主動去找工作,結果到了后來,有招暑期工的地方都已經(jīng)招滿人了,我才開始行動。這正與馬克思哲學觀點中,提出的“不失時機,促成飛躍”不謀而合。它教會我們要把握好時機,促成事情發(fā)展的成功。假如我們沒有在條件充分時立刻抓緊時機,那么成功將會離我們而去。這也恰恰體現(xiàn)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我總是想找份適合自己去做的暑期工,這時候其實是在一種量變之中,但光是想,又沒有實際的行動,結果還是沒有發(fā)生質的變化,也就是說,還是找不到工作。
面對了幾次找工作的失敗,我卻沒有放棄,我還是四處打聽,哪里還會招人。而且我發(fā)現(xiàn)光是自己一個人去找的力量實在太單薄,于是我就請求親戚,朋友一起來幫我留意一下,這也反映出,人一定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當面對困難時,要冷靜地分析問題的所在,并要想出解決困難的辦法,而不是輕易地放棄。
最終,我還是來到了一家商店做“理貨員”。這時候,我是覺得有種成功感,因為我覺得,我的不放棄是有價值的我的選擇是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fā)展,錯誤的意識指揮阻礙事物的發(fā)展?!彼笪覀円獡碛姓_的意識來對世界進行改造,用正確的意識指導我們的行動。沒錯,正因為我有不放棄的信念,我才找到我的第一份暑期工。
找到暑期工,其實就是意味著另一階段新的開始,因為我要開始上班。
第一天上班的時候,雖然我什么都不懂,但是我卻覺得自己融入了一個充滿活力的集體當中。因為這家商店在每天的早會前,主持會議的人總會先精神飽滿地說:“各位同事早上好!”接著大家就會神采奕奕地回答:“非常好!”這種做法無疑是在壯大士氣。而且在那里工作,最令我感到震撼心靈的是和大家一起卸貨。在一條長長的樓梯上,大家站成一條傳貨線,即使再多的貨物,都很快地從一樓傳到二樓。其實,上面的內容,目的都是說明整體與部分的問題。在同一結構里,假如每個元素能合理地組成在一起,那么它們發(fā)揮的作用就會大于其總和。這家商店每天堅持這種問候方式,其實是想讓大家彼此增強認識,使大家的心團結在一起,更有利提高干勁;而搬運貨物這種工作線的合理的安排,其實是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力量,使大家形成一個強大的集體,加大了工作效率。
而且在我工作期間,我還了解到同一貨物擺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銷售量,這與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有關。而且,貨物要堅持“先進先出”的擺放原則,貨架上擺放的貨物要時刻整齊。的確,這不得不讓我想起聯(lián)系是具有普遍性的原理。任何事物都與其周圍的事物處在一種聯(lián)系當中。商店里一般都是講同類的商品擺放在一起,而將能銷售量較大的商品放到顯眼易見的地方,從而提高商店的營業(yè)額。而且值得我關注的是,那家商店總喜歡開展特價活動,經(jīng)常保持將最新的貨品更新到貨架上,這又恰恰反映了事物總是變化發(fā)展的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變的,總是處以一種運動狀態(tài)。保持一種發(fā)展的目光看問題,不斷對自己進行改進,這樣才能適應時勢的發(fā)展。
“書上得來終覺淺,欲知此事要躬行”。沒錯,假如沒有這次社會實踐,我又怎能得到如此豐富的認識,吸收到如此多的書上沒有的.知識呢?譬如如何去以禮待客,如何使用打價機,如何安排擺貨位置……這些即使書本上是有的,但如果沒有去實踐過,是根本不會了解到過中的細節(jié)問題的。這樣,也證明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是能反過來指導實踐的。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得到了許多新的認識,它們將會成為指導我以后的人生如何去走,為我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礎。當然,這些認識還是要不斷通過再次實踐的驗證,這樣才可以確保它們的正確性。
還有,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還明白了一切要從實際出發(fā),要實事求是。因為結合我自己當前的狀況,我當時只是大學一年級,而且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社會經(jīng)驗,因此,我就不要好高騖遠,只顧著找份高層次的工作,這樣只會使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反而一事無成。因此,我就要選擇一份從基礎做起的工作,這樣既可以吸收過中的經(jīng)驗,又可以體現(xiàn)到基層人們的生活狀況,使自己更要珍惜日后取得的成果。
這次社會實踐使我受益良多,它雖然是我人生的一段小插曲,但它卻響出了動聽的樂聲,使整段曲譜增添了活力;它雖然是我人生的一段小路,但它卻獨顯出美麗的風光,使整段道路增添了光彩;它雖然是我畫中的一筆,但它卻勾畫出畫像的輪廓,使整幅畫顯得清晰而富有美感!
我為我這次社會實踐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馬克思主義論文篇三
一、問題的提出:馬克思與倫理學
在馬克思研究領域,有大量著述討論馬克思是否有倫理學的問題。馬克思本人推動了這一爭論,或者說,起碼預見到了這一爭論的可能性。在《資本論》第1卷德文第1版的序言中,他希望能夠避免讀者對他描述資本家和地主的方式可能產生的誤解。他說,他決不希望用“玫瑰色”來描繪他們。但是,在這部著作中,他繼續(xù)指出,“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經(jīng)濟范疇的人格化……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系,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系的產物。我的觀點是更不能要個人對這些關系負責時。
二、馬克思論現(xiàn)代世界的“惡”:《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和《資本論》
馬克思去世后出版的早期作品《1811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最著名的概念是“異化勞動”(en-tfremdetearbeit)?!爱惢瘎趧印彼枥L的是現(xiàn)代工人與其勞動產品、生命活動、其他勞動者和整個人類相異化的狀況。馬克思在這里談到的異化是一種深度形式,而不只是黑格爾思想中辯證自我發(fā)展過程中的永恒特征“外化”(entaiisserung)。在這些手稿中,馬克思的分析充滿著強烈的道德色彩,這是在他后期作品特別是《資本論》中所罕見的,當然此后并非絕對沒有出現(xiàn)過。馬克思在此毫不留情地譴責了當時產業(yè)工人的極度墮落,直率地引用了幾位法國作家和其他人用生動細節(jié)表達的類似觀點。他還用好幾頁的篇幅詳細論述了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的力量,并且結合歌德《浮士德》和莎士比亞《雅典的泰門》中的段落,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金錢顛倒了人類正常的價值觀,將美德變成罪惡,罪惡變成美德,等等。與關注工人墮落的論述相比,這些引文更能表明馬克思保持著對世界中惡的強烈感受,而不只是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
三、馬克思與基督教傳統(tǒng):對話與差異
雖然馬克思非常鄙視利用基督教為大規(guī)模剝削正名的極端偽善做法,更不齒一些“成功”資本家自稱基督徒的行為,但他還是尊重基督教傳統(tǒng)的某些要素,這從他引用托馬斯·莫爾和馬丁·路德的作品可以看出來。不過,如果說馬克思對惡的理解有著隱藏的、不為人知的理論基礎的話,應該歸于他受到的古典學訓練,特別是他對亞里士多德思想的崇拜—在上述引文的前面幾行他稱其為“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以及亞里士多德對過度的譴責。這一主題貫穿于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并且在《政治學》中尤為突出。在柏拉圖哲學中,這也是重要的內容。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公開指責高利貨極其違反人性,因而是不道德的。眾所周知,這種對高利貨—即對貨款任意收取利息,這種利息遠不及當今的高額利息—的強烈否定態(tài)度,也是中世紀教會以及托馬斯·阿奎那等教會哲學家的.觀點。這也導致了在前資本主義時期和資本主義早期的歐洲,富有的猶太人往往是放貨者,因為他們不受教會規(guī)定的限制。
四、結語
在我看來,馬克思在思考罪惡的歷史中作出的最大貢獻,是他以不可思議的直覺,抓住了他那個時代以及當今時代仍居于主流經(jīng)濟制度核心位置那個惡的原則的種種含義。這一原則就是追求個人的物質利益凌駕于其他一切目標之上,并且,歸根到底是最道德的。雖然有人會認為馬克思熟悉的資本主義形式是簡單而粗糙的,而非如今的復雜形式,但這一看法只是在有限范圍內成立。例如,馬克思熟悉當時叫做“股份公司”的現(xiàn)象,并預見了其擴張和演變;他預知了我們所說的“全球化”,在《資本論》第3卷開篇把它看作是阻止利潤率下降趨勢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資本論》第1卷結尾部分他非常激動地預測了英國政府在愛爾蘭犯下的駭人罪行,美利堅共和國的誕生以及愛爾蘭人移民美國。馬克思去世后的130多年里,關于“資本主義的最后階段”(列寧)和“晚期資本主義”(哈貝馬斯和其他人)的討論盛行,以馬克思之名發(fā)動了最為劇烈的政治變革,20世紀以前資本主義從未涉足的大片地區(qū)完全融入資本主義結構,當然還有馬克思從未想到的技術進步—至少就我們目前所能知道的馬克思想法而言;但是資本主義制度意識形態(tài)基礎的核心原則本質上并沒有變化。馬克思在其大量腳注中提到的他那個時代經(jīng)濟學家的觀點與現(xiàn)存資本主義制度的擁護者給出的口號并無二致。因此,盡管塵世與天國的很多事物超過馬克思哲學想象的范圍,這不足為奇,但是,他揭露了處在早期現(xiàn)代生活核心位置的墮落和“顛倒混亂”狀況,今天仍舊如此。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馬克思主義論文篇四
馬克思哲學視域的文化自覺
一、文化自覺概念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和發(fā)展
(一)文化自覺概念的基本特征
1.文化自覺概念的內涵
在邏輯學上所謂外延就是指概念中所反映的客觀事物,亦即概念的適用范圍。
上面本文已經(jīng)對“文化自覺”的內涵作了界定,因此“文化自覺”概念的外延應與其內涵相一致包括一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實踐活動。
費老先生用一句話將“文化自覺”的內涵歸納為16個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這16字主要有三層含義:第一,要正確的認識和把握傳統(tǒng)文化,搞清楚它的來龍去脈。
然后去尊重傳統(tǒng)文化,繼而自覺的去傳承傳統(tǒng)文化。
第二,在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挖掘和開發(fā),明確其發(fā)展方向。
第三,推動傳統(tǒng)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以上就是“文化自覺”這一概念的主要內容。
2.文化自覺概念的本質屬性
費老先生的16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是對“文化自覺”概念內涵最精準的概括。
文化自覺中“各美其美”,是指每個民族、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質和美感。
文化沒有好壞之分,各個國家和民族都要學會欣賞自己的獨特文化,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
“美人之美”是在欣賞自己文化的同時,借鑒和吸收其他民族和國家文化中的精華部分。
“美美與共”是指不同的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和借鑒,最后相互融合,和平共處,達到“天下大同”的終極目標。
可以看出“文化自覺”是充分認知本國傳統(tǒng)文化,在此基礎上充分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并且與外來文化交流,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豐富本國文化的內涵,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這是“文化自覺”的小目標,不管對本國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還是與外來文化的融合,終極目標是實現(xiàn)文化的和諧發(fā)展,實現(xiàn)“天下大同”這一偉大理想,這一理想是與馬克思主義的共同理想相契合的。
2.文化自覺概念的發(fā)展
中國近代較完整意義上的文化自覺開始于中日甲午海戰(zhàn)之后。
甲午戰(zhàn)敗,中國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使得社會矛盾加深,同時也喚起了民族覺醒。
親身經(jīng)歷這次事件的梁啟超說:“喚起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自甲午役始也?!?/p>
民族覺醒是文化自覺的重要表現(xiàn),甲午海戰(zhàn)這次民族危機激發(fā)了民族覺醒,讓一些知識分子開始審視國內和世界形勢,導致了“公車上書”的出現(xiàn),這是文化自覺的起點。
“公車上書”是知識分子們對祖國前途理性思考之后采取的重要舉措,這些知識分子正是在甲午戰(zhàn)敗的刺激之下,直接或間接的改變了人生觀和世界觀,開眼看世界,使得他們成長為文化自覺的主力。
從甲午海戰(zhàn)一直到八國聯(lián)軍侵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走在時代前列,主張“變法”,向西方學習。
他們一方面從文化上論述政治變革的必要性,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另一方面大力宣傳西方近代資產階級民主、自由和平等精神,具有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意義。
八國聯(lián)軍侵華之后,更多的有識之士以實際行動自覺承擔時代使命。
其中梁啟超的“新民”說則大力宣揚自由主義的民主自覺。
孫中山則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對西方社會與文化的弊端提出批評。
他們對于中國文化近代化過程中民族性和時代性的辯證思考,是文化自覺的具體表現(xiàn)。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為主要活動陣地,陳獨秀、李大釗和魯迅等知識分子結成新文化陣營,主動承擔起喚醒國民意識的使命,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主要目的在于改造國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推動國人尤其是知識青年的覺醒,促進了人的解放。
通過新文化運動的推動,國民意識得到極大的解放和覺醒,加速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二、文化自覺的重要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文化在歷史進步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認識
1.文化的基本特征
要想深刻認識文化的地位,必須對文化的本質屬性有深入的了解,要想了解文化的本質屬性必須要先知道文化的基本特征,首先要討論的是文化三個基本特性:第一,超自然性和超個體性。
文化是與“自然”相對而言的概念。
從文化的內涵中就可以看出文化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它是與人類世界相關聯(lián)的,所謂文化其實就是人化的產物,具有屬人性和社會性,它不屬于自然界的范疇,所以文化具有超自然性。
同時文化是人化的產物,它不是單個人的實踐活動的成果,而是整個人類的實踐活動的成果,文化是相當于人這個類來說的,不是相對于其中的單個人而言。
文化以物質性的和精神性的品質附加在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中,一代代被繼承和發(fā)展。
每一個個體要想在社會中生存,必須學習和繼承前人創(chuàng)造的文化,習得這種習慣,這就是人的“社會化”的過程,只有這樣社會才能進步和發(fā)展,所以文化具有超個體的特征。
第二,文化具有民族性、階級性、時代性。
文化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象。
不同的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不同文化,因此很顯然文化具有民族性。
同時,在存在階級對抗的階級社會里,文化不可避免的要打上階級的烙印。
文化是一種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不是僵化、靜止的存在狀態(tài),文化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因而必將隨著社會存在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與社會存在的發(fā)展相契合,不同時代擁有屬于自己時代特色的`特定的文化,因此文化具有時代性,文化的時代性則意味著文化依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可促使民族文化推陳出新,避免固步自封,停滯僵化。
2.文化在歷史進步中的作用
文化在歷史進步中的重要作用是由文化的本質屬性決定的。
從宏觀上來說文化在歷史進步中的作用主要有滿足需要的功能、認知的功能、規(guī)范的功能和凝聚的功能。
第一,滿足需要的作用。
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將文化創(chuàng)造出來,文化的作用也就是直接或間接的滿足人類的需要。
正是由于社會的需要是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所以文化的創(chuàng)造也是不斷發(fā)展變化、永無止境的。
第二,認知的功能。
文化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本質能力的固化,展示出人類在一定歷史階段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達到的水平。
通過對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人類文化得以薪火相傳,人類文化知識寶庫越來越豐富,使得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逐步提高。
特別是在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問題上,借助文化,人們日益加深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認識,并在科學認識的指導下,人們采取正確的處理與自然關系的實踐活動,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推動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從這個意義上看,文化是人類生存發(fā)展不可缺少的工具。
第三,規(guī)范的功用。
文化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價值觀和社會規(guī)范的系統(tǒng)化。
它提供人們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標準,規(guī)范著人們的思想行為,使社會得以在一定秩序中存在和發(fā)展,因此文化具有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習慣,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
第四,凝聚功能。
民族文化是一個地域中的人們,在日常的實踐活動中慢慢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這些共同的價值取向凝聚沉積下來就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這種民族文化經(jīng)過一代代的傳承和發(fā)展,不斷激勵著民族內部成員奮勇前進,推動本民族的發(fā)展。
(一)對文化現(xiàn)象的認識力求全面性....................25
1.對文化現(xiàn)象的認識必須把握其基本方面.............25
2.對文化現(xiàn)象的認識必須把握其聯(lián)系....................27
3.對文化現(xiàn)象的認識必須把握其源泉和中介........28
(二)從文化現(xiàn)象的發(fā)展變化中觀察文化現(xiàn)象....29
2.弄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29
(三)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指導................31
三、培養(yǎng)文化自覺的哲學方法
(一)對文化現(xiàn)象的認識力求全面性
1.對文化現(xiàn)象的認識必須把握其基本方面
文化,是一個外延非常寬泛的詞,涉及的領域和層次十分豐富復雜,有關文化的定義多達上百種。
在中國文化歷史上,“文化”最早來源于《周易》中的賁卦:“文明以止,人文也。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思是通過禮樂文明教育和感化民眾,使社會達到一種和諧有序的狀態(tài)。
中國古代的“文化”是與“武功”相對的概念,據(jù)漢代劉向說:“凡武之興,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誅?!?《說苑·指武》)可見,“文化”又是與“武功”相輔相成的統(tǒng)治方法和手段。
西方的“文化”一詞則來源于拉丁文cultura,本意是指對農作物的耕作和栽培以及居住、聯(lián)系,后來引申擴大為所有有意識的培養(yǎng)、教育、發(fā)展及其產物。
文化自19世紀以來就受到許多哲學家的關注,西方出現(xiàn)了許多文化哲學的學說,如柏格森的生命沖動的文化哲學,文德爾班、李凱爾特和韋伯的價值的文化哲學,尼采的強力意志的文化哲學,胡塞爾的本質的文化哲學,舍勒的情感的文化哲學,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的存在主義的文化哲學等等。
這些不同的文化哲學流派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文化的產生、實質、結構和功能等等作了有意義的探索,深化了對人的本質和主體性的認識,但是這些文化哲學又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夸大人的主觀精神、夸大歷史偶然性、夸大文化相對主義的局限性,低估或者否認人類實踐活動在文化形成和發(fā)展中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改造自然和自身的實踐活動是文化的源泉和基礎,沒有人的物質資料生產的實踐活動,不僅沒有文化,連人的生存都不可能。
結語
當前激烈的國際競爭,各國紛紛采取措施提高本國文化軟實力,增強國際競爭力,《決定》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做出的,為發(fā)展我國先進文化創(chuàng)造了有力的政策條件,它勢必推動我國文化的繁榮和發(fā)展,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高文化軟實力對內必須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深度開發(fā)傳統(tǒng)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對外必須處理好本國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關系,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精華為我所用,為我國文化的發(fā)展增添新的活力。
無論是發(fā)展本國傳統(tǒng)文化,還是借鑒、吸收外來文化,都離不開高度的文化自覺,只有在對文化充分的文化自覺的基礎之上,才能實現(xiàn)文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文化自覺”這一概念是費孝通老先生首先提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范疇,這一概念對于當今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它為我們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一個可行性的方法和路徑。
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國家,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傳統(tǒng)文化支撐著中華民族不斷向前發(fā)展。
因此,如何更好的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挖掘傳統(tǒng)文化的資源,推動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對于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具有重大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論文篇五
《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著力點》
摘要:新形勢下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需要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努力做到: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把內容講準講對,突顯理論魅力,忌附加;達及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理論深度,把道理講通講透,突顯其理論特質,忌膚淺;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結合新情況新變化提出管用的新東西,把理論講活講實,突顯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當代生命力,忌教條;精選教學材料,講究教學藝術,把理論有效貫徹下去,增強馬克思主義原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忌粗糙。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堂教學效果;授課著力點
新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科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在編寫內容上呈現(xiàn)出五個特點:辯證處理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致力于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涉及范疇多,觀點集中,理論視野寬,理論境界高;重視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思想觀點的引用和闡述;充分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與方法的當代生命力得以彰顯;選材組材貼近現(xiàn)實,熱點焦點難點問題得到適度回應。鑒于新修訂“原理”教科書在內容上所呈現(xiàn)出的特點,為了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講授“原理”要在“準”、“深”、“新”、“精”上下工夫。
一、講授“原理”力求講“準”
所謂講準,就是要面向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經(jīng)典文本,在授課內容上力求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把理論講真講對,突顯其理論魅力,忌附加。這涉及到教師在課堂上講不講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八膫€分清”的要害在于把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區(qū)分開來。
1.認真鉆研教學材料,把認識統(tǒng)一到新編教科書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精神上。備課的基本依據(jù)就是教科書,備課中教師需要深刻領會和研究新編教科書的精神和內容?!对怼氛n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jù)就是教科書,否則就會出現(xiàn)內容失當甚至錯誤,也不會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对怼愤@本教材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權威性、嚴肅性和針對性,需要與相關的教育教學材料區(qū)分開來,吃準吃透其基本內容和基本精神。在此基礎上,再聯(lián)系當代大學生所關心的熱點、焦點和難點等思想實際,才能精心編寫出富有針對性的授課提綱和講義。
2.自覺研讀經(jīng)典著作,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認真學習和領會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與方法,是對包括從事“原理”課教學的所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基本要求,達到這一要求的最好辦法就是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研讀經(jīng)典著作是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的,可以考慮以下幾點:一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較為系統(tǒng)地研讀,這需要持之以恒、長期堅持;二是帶著問題讀、把基本原理與當代現(xiàn)實問題相結合,這需要高屋建瓴,實現(xiàn)經(jīng)典與現(xiàn)實的對話;三是把握經(jīng)典著作的思想精髓、領會其精神實質,這需要深入系統(tǒng)地了解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思想內容和理論體系。只有自覺研讀經(jīng)典著作,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
3.關注學術爭鳴,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辨別力。自從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國內外學術界關于接受馬克思主義還是拒絕馬克思主義的爭論從未停止過。在國內,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爭論異常激烈。應該說,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始終是主流。如在哲學方面,“回到馬克思”、“走進馬克思”、“追尋馬克思”、“為馬克思辯護”始終是主流意識;在理論經(jīng)濟學界,通過世紀末以來勞動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的持久、激烈爭論,教科書還是捍衛(wèi)了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
但同時,否定馬克思主義、拒絕馬克思主義的雜音也不容忽視。就拿國內學術界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爭論來說,經(jīng)過1956年、1962年、1979年和以來的四次爭論,論辯主題由主要圍繞價值規(guī)律與計劃經(jīng)濟的關系、社會主義條件下如何劃分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社會主義經(jīng)濟中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等問題,發(fā)展到物化勞動、科技勞動、管理勞動和服務勞動是否創(chuàng)造價值問題,甚至有學者從勞動價值論發(fā)揮作用的前提條件及適用范圍到理論內核與分析邏輯,進行了所謂反思,全面質疑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當代合理性與合法性。
二、講授“原理”力求講“深”
所謂講深,就是要面向歷史縱深和當代西方理論思潮,在比較中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硬核”,在授課內容上力求達到經(jīng)典作家的理論高度,把道理講通講透,突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忌膚淺。這涉及到教師在課堂上講什么樣的馬克思主義的問題。
1.完善知識結構,開拓理論視野。中宣部、教育部5號文件明確規(guī)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四門必修課“新方案體現(xiàn)了綜合性、整體性的要求,特點是有史、有論、有應用,有利于大學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從歷史與現(xiàn)實應用的有機結合中,全面地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盵2]這就要求教師應具備較寬的理論史知識,如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史、哲學史、經(jīng)濟思想史、政治思想史、科學技術發(fā)展史,等等。沒有理論史的支撐,講課就會缺乏歷史感、縱深感和立體感。
此外,教師還應具備諸如科學哲學、經(jīng)濟哲學等相關專業(yè)方面的知識。金吾倫教授在其論著《生成哲學》中,以當代科學實驗中出現(xiàn)的“夸克幽禁”為例,提出了“物質不是無限可分的”論斷,并以此質疑“物質可以無限可分”的哲學論斷。對此,如果缺乏科學哲學方面的常識,就不可能對這一問題做出合理解釋。不僅如此,不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時空的二重性原理;不了解量子力學關于微觀粒子運動的狀況和規(guī)律,就不能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運動觀;不了解系統(tǒng)論,就不能把黑格爾的矛盾觀加以深化;不了解現(xiàn)代科學對近代經(jīng)典科學的超越,就不可能使機械決定論推進到辯證決定論的高度,等等。同樣,缺乏必要的經(jīng)濟哲學常識,就不能有效地借助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的概念之網(wǎng)把握經(jīng)濟理論、通過理論體系呈現(xiàn)其理論意義。相反,就可能陷入個別范疇的無謂糾纏、甚至陷于應用層面的非基本概念的解釋,不能自拔。這樣,就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講成了技術層面的應用經(jīng)濟學,不僅時間不夠用,更談不上達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硬核”,突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了。
2.進行比較對話,彰顯理論特質。這里的“比較”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把馬克思的理論與其以前的理論(含同時代人的理論)進行比較,看它是在何種意義、何種層次上超越了舊理論;二是把馬克思的理論與現(xiàn)代西方學者的相關理論進行比較,看它是在何種意義上、何種層次上不可超越而必須加以堅持和發(fā)展。
關于第一點,教學過程中可以深入思考和著重理清以下幾個問題:
關于第二點,我們認為,把馬克思的理論與現(xiàn)代西方學者的相關理論進行比較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只有進行二者之間的比較才能夠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異同,特別是呈現(xiàn)其理論特質,劃清二者的理論界限,突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與方法。尤其在當前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深度推進的過程中,要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話語主導權,這一點顯得更為必要和緊迫。另一方面,進行二者之間的比較又是可能的。研究表明,馬克思主義是在資本主義實現(xiàn)第一次產業(yè)革命和經(jīng)濟繁榮的歷史條件下得以創(chuàng)立的,本質上屬于現(xiàn)代思想和話語體系,并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雖然一個半世紀以來資本主義世界出現(xiàn)了一系列新情況、新變化和新特點,但現(xiàn)時代仍然屬于資本主導的歷史時代。
例如,通過把勞動價值論與效用價值論進行比較,能更好地認識到效用價值論、特別是邊際效用價值論鼓吹者的辯護本質。西方學者出于辯護的需要,可以隨意捏造數(shù)據(jù),如[美]庸俗經(jīng)濟學家凱里為了鼓吹收入均等化思想,不惜捏造出分別用石斧、銅斧、鐵斧、鋼斧從事生產時,工人和資本家的收入份額之比分別是1:3、2.66:5.33、8:8、19.20:12.80;可以編造社會福利函數(shù),如伯格森、薩繆爾森編制的社會福利函數(shù)公式是:w=f(z1,z2,……);可以不顧事實,信口雌黃,如加爾布雷思斷言美國已經(jīng)消除貧富懸殊現(xiàn)象,認為現(xiàn)在美國已經(jīng)富裕到了“死于實物太多的人比餓死的還多”,富裕到“特別是男人,有時故意把衣著穿得破爛一些”[3]。如此等等。很具偽裝性、隱蔽性、欺騙性和虛偽性。研究表明,現(xiàn)代西方效用價值論在理論旨趣上,反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以對抗社會主義運動;維護“財富所有主”的利益,以鞏固資產階級統(tǒng)治。以推行平均主義為名,行功利主義之實。在基本觀點上,堅持社會本態(tài)論、消費主導論和階級調和論,以科學為名,行辯護之實。在方法路徑上,窄化研究對象,簡約經(jīng)濟現(xiàn)實,懸置假設前提,以科學實證為名,行操作主義之實。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講準講深的基礎上,也要出新,以突顯馬克思理論的現(xiàn)實感,展示其當代生命力。
三、講授“原理”力求出“新”
所謂講新,就是要面向新時代、新實踐和新實際,運用新的知識背景和視野重新理解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經(jīng)典理論,在授課內容上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結合新情況新變化提出管用的新東西,把理論講活講實,突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當代生命力,忌教條。這涉及到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講馬克思主義的問題。
1.關注學術動態(tài),把握學科前沿。學科前沿問題,往往就是實踐中現(xiàn)實問題的理論折射。關注學術動態(tài),把握學科前沿,是捕作現(xiàn)實問題的特有方式,為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所必須,不僅需要一定的學術積淀,具有必要的理論激情,更要有面向實踐的理論勇氣、服務現(xiàn)實的理論旨趣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在創(chuàng)作《資本論》過程中,一方面高度關注工人階級的革命實踐和無產階級的生存狀況,另一方面,始終關注學術動向、跟蹤學術前沿,悉心搜集創(chuàng)作素材,哪怕是手頭有一本自認為重要的書還沒有看,就不會動筆寫作,并以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高度負責的精神,不斷修改文稿。馬克思說:“要是隔一個月重看自己所寫的一些東西,就會感到不滿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寫?!盵4]為的是使它們成為“一個藝術的整體”[5],以向資產者的腦袋發(fā)射最嚴厲的炮彈。正是因為這些,馬克思自豪地說:“工人階級永遠可以把我當做一個忠誠的先鋒戰(zhàn)士”[6]。講授“原理”需要把握的`學術前沿問題較多,但可以集中跟蹤研究和把握諸如實踐唯物主義、經(jīng)濟價值論等一些基礎性理論問題。
2.緊密聯(lián)系實際,拓展理論空間。為了使馬克思主義更加貼近現(xiàn)實、更加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原理”嘗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新現(xiàn)象、新變化和新實踐進行研究,力求提出新觀點和新理論。這也是這本教材的一個鮮明特點。
四、講授“原理”力求講“精”
所謂講精,就是要面向教學對象,根據(jù)教學目標和任務,在授課中精心選擇教學材料,講究教學藝術,把理論有效貫徹下去,增強馬克思主義原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忌粗糙。這涉及到教師在課堂上如何簡明扼要地講馬克思主義的問題。鄧小平同志曾說,講馬列要精,要管用。我們在有限的公共課課堂上,更要注意這一點。
1.理清思路,著眼整體。新編教科書克服了傳統(tǒng)教科書把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條塊式地編寫模式與體系安排,十分強調馬克思主義是一塊整鋼,致力于從整體上理解與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授課中,理清思路、把握整體的關鍵是,把握教科書的邏輯思路。對于“原理”教科書的邏輯思路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上加以把握與梳理。
從篇章結構看,緒論是引子、統(tǒng)領;前三章闡述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物質世界及其運動規(guī)律、人的認識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前三章所闡述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應用到現(xiàn)實中,分析、揭示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和規(guī)律。);第四章和第五章闡明資本主義社會及其運動規(guī)律,即通過勞動價值論揭示商品經(jīng)濟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剩余價值論揭示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及其發(fā)展趨勢;第六、第七章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歸宿和邏輯結論,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終級目標和最高任務,即闡明馬克思主義關于未來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理論。
從理論視角看,客體視角上可以沿著物質及其運動、人及其實踐活動以及社會及其發(fā)展加以把握;主體視角上可以沿著實踐者、歷史創(chuàng)造者、雇傭勞動者、社會主義革命及建設者、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人加以把握。
2.攻克難點,把握重點。所謂攻克難點,就是要全面深入地理解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如馬克思的實踐觀問題、商品價值的源泉問題以及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等等。我們認為,這幾個問題是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瓶頸,對于把握新教材、講好“原理”至關重要。其中,對于商品價值源泉問題的理解,關鍵要弄清楚:勞動在何種意義上是價值的源泉?我們的理解是,就創(chuàng)造商品價值的勞動是主體性活動而言,活勞動主導死勞動;就創(chuàng)造商品價值的勞動是對象性活動而言,腦力勞動主導體力勞動;就創(chuàng)造商品價值的勞動是創(chuàng)新性活動而言,創(chuàng)造性智力因素主導基礎性智力因素;就創(chuàng)造商品價值的勞動是社會性活動而言,抽象勞動統(tǒng)攝具體勞動;就創(chuàng)造商品價值的勞動是中介性活動而言,延伸態(tài)勞動及其關系主導原生態(tài)勞動及其關系?!霸怼苯炭茣闹攸c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引導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在技術上可以結合全書所列57個教學要點和51個關鍵詞以及所設置的53個思考題加以把握。
3.立足現(xiàn)實,精心選材。講課時,要選擇那些能更好地承載我們教學目的的教學材料。因為我們所從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有其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在“原理”課教學中力求使青年學生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所以要注意選擇能夠體現(xiàn)和有效貫徹教學目的的材料。聯(lián)系實際時,要把現(xiàn)存問題與現(xiàn)實問題區(qū)分開來,去蕪存菁,善于舍象,緊緊扭住體現(xiàn)時代特征、反映社會發(fā)展基本趨勢的現(xiàn)實問題,致力于解答時代課題。避免當下瑣碎問題的無謂答疑。當然,所選擇的材料也不能脫離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讓他們感到不著邊際。這方面馬克思曾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他創(chuàng)作《資本論》時從分析商品開始,“好像是斤斤于一些瑣事……但這是顯微解剖學所要做的那種瑣事”[7],所以教學組材選材中努力做到見微知著、立意深遠。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m].人民出版社,1993,3:382.
[2]思想理論教育導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2.
[3][美]加爾布雷思,徐世平譯.豐裕社會[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72.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1,44卷:10.
馬克思主義論文篇六
今年暑假注定是忙碌而充實的,因為學校和思修課的要求,我們需要進進行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選擇調研活動,也可以選擇在暑假期間外出打工。我選擇了打工。本來我打算到我姐姐介紹的蘇寧電器去做接線小姐,但由于我們放假放得實在是太晚了,這份工作就被別人搶去了。沒辦法,我只好靠我媽媽的關系,進到她所在的公司上班。因為是私人企業(yè),老板是我的舅舅,所以我分配到的工作相比其他來公司實踐的學生要輕松些。舅舅的公司做的是出口貿易,生產賽馬用的馬具出口到香港,英國等賽馬十分流行的地方。我所做的工作就是給已經(jīng)生產好的產品貼上標簽,清點后裝箱。雖然簡單,卻十分重要,因為這是所有生產環(huán)節(jié)中的最后一環(huán),出了一點差錯就會影響出貨進度,我必須兢兢業(yè)業(yè)才能避免出錯。
其實每天貼標簽,裝箱也是很枯燥無味的,我也在工作之余向我媽媽發(fā)過牢騷,但這不就是工作嗎?即使以后我踏上了真正的工作崗位,認了一個職務之后,每天所要做的也不過就是一樣的事情。一樣的工作,不一樣的是心態(tài)。心態(tài)調整好了,每天都充滿干勁兒,若是心態(tài)沒有到達最佳狀態(tài),就沒有繼續(xù)下去的動力。
其實我的專業(yè)是商務英語,我本以為做了這份工作我是接觸不到與我專業(yè)有關的事的。但巧的是,舅舅公司里的英語翻譯一職在這一階段真好空缺,而出口貿易總得和外國人打交道,所以我這唯一學英語的大學生就順理成章的暫代了英語翻譯的職位。雖然一開始時外國公司發(fā)來的全英文的電子郵件需要花費掉我很長的時間來理解,但隨著日子的推移,我與外國公司經(jīng)理的msn交流也順利了許多。當我得知通過我和外國公司的交流順利達成幾筆交易的時候,內心的喜悅之情瞬間膨脹,興奮得快要飄起來的感覺真的難以形容的美妙!通過自己的勞動種出的果實總是格外香甜。
短暫又難忘的實習旅程就像白駒過隙般,飛速而逝,而這其間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應俱全,在每日緊張充實的工作環(huán)境中不覺間已經(jīng)走過了一個月,回首這一個月的實踐活動,我的內心充滿著激動,也有著無限的感慨。
這次的暑假實踐讓我對今后就業(yè)工作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一。在社會上要善于與別人溝通。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讓我認識更多的人。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我從沒有與他人一起工作的經(jīng)驗,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與同事的溝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的意見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二。在社會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沒有社會工作經(jīng)驗沒有關系。重要的是認同自己的能力不比別人差。社會工作經(jīng)驗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第一次又何來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就能使自己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會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tài)。開始放假的時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時,就有些害怕了。自己覺得困難挺多,社會經(jīng)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使我覺得自己很渺小,懦弱就這樣表露出來。幾次的嘗試就是為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如媽媽所說的“在外面你就要學會厚臉皮,不怕別人的態(tài)度如何的惡劣,輕松應付,大膽與人對話,工作時間長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就什么都會的,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嘗試過吃了虧就害怕,當克服心理的障礙,那一切都變得容易解決了。戰(zhàn)勝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氣面對才是關鍵,勇氣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獄。
四。工作中要不斷地豐富知識。知識猶如人體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如今就業(yè)環(huán)境不容樂觀,競爭形式日趨激烈,憂慮和壓力于時時困擾著將要走出大學校園的大學生們。打工實踐雖然很短,但是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卻可以體會一下工作的辛苦,鍛煉一下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jīng)驗和工作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xiàn)出來。
篇二:
走出課堂,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調查有關大學生生活狀況的實際問題,并通過對該現(xiàn)狀的進一步了解加深對所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培養(yǎng)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適應社會的綜合素質與技能。
一。 大學生消費現(xiàn)狀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
首先,在現(xiàn)代社會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流行時尚的影響下,他們往往更容易被那些新潮,時尚,趣味的事物所吸引,相對于其他群體的突出的特點是更易于受自身情感因素的影響。在這一階段,大學生自我獨立性逐漸增強,對家里及身邊的人的依附性逐漸降低,使得他們往往會根據(jù)自身的喜好來選擇商品,這種更加注重感官上的滿足的消費方式很容易造成盲目消費,浪費錢財?shù)暮蠊?/p>
消費需求,許多同學又不敢再問家里人要錢,可能就會選擇兼職這種方式去緩解經(jīng)濟壓力。
第三,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普遍存在節(jié)約意識淡薄,浪費資源嚴重的情況。 比如,有同學生日或者考試得了高分,自己可能就會送別人禮物,或者慫恿他人辦聚會,這些人際交往上的潛規(guī)則往往都會消耗一大筆錢。一旦拒絕別人的邀請,便可能被認為不夠義氣或者不給面子,這些現(xiàn)象實在太普遍了。 針對上述狀況,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養(yǎng)成節(jié)約資源,合理消費的好習慣。
二。 學習現(xiàn)狀
在這次社會實踐調查中,我們組調查了,大學身的學習現(xiàn)狀。大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能夠較全面的反應大學生的情況和主要問題。因此我們對我校50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F(xiàn)將調查結果作如下分析:
一。 大學階段的目標
有10%的人選擇提素質,為人生理想做準備;有48%的人是為了獲得文憑;32%是問了一技之長,為就業(yè)打好基礎;10%的人不確定。
二。 對專業(yè)的興趣
只有6%的人對自己的專業(yè)感興趣;32%的人可以接受:50%的人不太滿意;12%的人完全不感興趣。
三。 對于自己的現(xiàn)狀滿意度
30%的人對目前的現(xiàn)狀感到滿意,48%的人基本滿意,22%的人不滿意。
四。 對于考試的期待
五。 對于考試的態(tài)度
64%的人選擇重視,30%的人選擇一般,6%的人無所謂
六。 平時怎么準備考試的
36%的人靠平時積累,48%的人靠考前突擊,16%的人靠人品
七。 課外主要活動是什么
玩電腦的占到了48%,32%的人會哦選擇看書,10%的人會參加各類活動,10%的人談戀愛。
八。 玩電腦主要干什么
玩游戲的站56%,看電影的占32% ,22%選擇查資料或寫東西
九,你平均每天的自習時間
66%的選擇1小時左右,22%的超過一小時,12%超過兩小時。
十,去圖書館的情況
56%的人 偶爾去,38%的人經(jīng)常去,6%大的人從來不去,
十一。逃課情況
十二。上課狀態(tài)
十三 學習的動力
68%的人表示有,26%的人不強,6%的人沒有
十四 學習計劃
48%的人表示有長期的,32%的人有短期的,10%的沒有
十五 遇到難題你會
請教他人的找58%,自己看書解決的占30%,12的人不予理會
就以上的問卷來看,現(xiàn)在大學生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 學習目標不明確;
2. 對專業(yè)不感興趣;
3. 對網(wǎng)絡的抵抗力低;
4. 學習的主動性不夠;
5. 逃課的情況不容樂觀;
建議
1. 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樹立一個目標,并為之奮斗,樹立良好的價值觀;
3. 加強對適當玩網(wǎng)絡的教育,讓學生不至于無法自拔
4. 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習;
5. 機槍對到課率的檢查力度,促進學生的到課情況向良性發(fā)展。
三。大學生的就業(yè)能力
當今社會,大學生就業(yè)難已經(jīng)成一種很嚴重但又很普遍的現(xiàn)象,許多大學生在畢業(yè)后都面對這很重的就業(yè)壓力。我想,這其中出來社會因素和學校因素之外,大學生自身的就業(yè)能力也是很大的原因。
什么是大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大學生的就業(yè)能力不僅指其獲取就業(yè)崗位的能力,還應包括維持就業(yè)崗位、重新選擇和獲取新的崗位的能力。大學生的就業(yè)能力應由通用能力、個人素質、專業(yè)技能和求職技能構成。通用能力包括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外語和計算機運用能力等;求職技能包括就業(yè)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自我定位、機會分析與把握、自我決策與營銷等方面的能力;個人素質包括時間管理、誠實、自信、責任心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職業(yè)意識和職業(yè)精神,是大學生成功就業(yè)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是用人單位挑選大學生的首要標準;專業(yè)技能是大學生經(jīng)過嚴格的專業(yè)訓練后,具備的將本學科、本專業(yè)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學生就業(yè)能力存在的問題有以下6點:
1.職業(yè)目標不明確,職業(yè)決策盲目;
2.缺乏強烈的責任感和應有的職業(yè)道德;
3.缺失溝通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差;
4.知識結構不合理,知識拓展能力差;
5.專業(yè)能力不足,實踐能力低下;
6. 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缺乏。
這些問題使得大學生的就業(yè)能力的不到提升,而想要提升大學生就業(yè)能力提升,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應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并滲透到專業(yè)教學中去;
2.積極開展職業(yè)指導,這是提升就業(yè)能力的基礎;
3.提醒學生既要重視知識學習,更要重視社會實踐,這是提升就業(yè)能力的關鍵;
4.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是提升就業(yè)能力的根本。
社會是一個殘酷的競技場,只有不斷適應、不斷成長的人才能成功。一味的怨天尤人,也不可能成功。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增強自己的能力,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在社會上有所作為!
四。道德現(xiàn)狀
大學生經(jīng)歷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的各個年齡段的教育。內心從對世界充滿幻想發(fā)展為對社會國家世界的獨立的人生觀世界觀。自個兒已經(jīng)形成獨立的道德底線,只要不低于道德底線,大都認為自己是個不錯的好人。但每個大學生的道德底線都不一樣,于是就形成了校園大學生參差不齊的道德現(xiàn)狀。 大學生在看著別人遇到不公平待遇時,會想:
a:別人?不關我的事,忽略之。這是道德底線低于正常水平的一類人。自我就是這類人道德底線,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犯,飯照吃,覺照睡。
b:嗯,太可憐了,世界上怎么會有這樣的人?這是道德底線于平均水平幾乎齊平的一類人。心里想是這類人的道德底線,僅僅停留在心里如何的嘆息,慨嘆事實。
c:不行啊,得過去幫忙,太不公平了這是道德底線高于正常水平的一類人。助人為助己是這類人道德底線,心想實作為,幫助別人同等快樂自己。
如果大學生抄襲,會想:a?b?c?
如果大學生不還貸款,會想:a?b?c?
如果大學生圖樂費學,會想:a?b?c?
..
大學生文化水平高,善惡分明,丑惡知曉。大多數(shù)都是b,c選項,像長江大學的救人的大學生,湖北大學生救人事件等等都展現(xiàn)了大學生的風貌,但不乏一些a選項的人才像盧剛,馬加爵之類,讓人嘆息。
五。大學生休閑娛樂現(xiàn)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休閑娛樂活動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休閑消費市場日漸成熟,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人群,日益受到休閑娛樂產業(yè)商家的青睞。
現(xiàn)代大學生出去平時上課時間,閑暇的時間越來越來,因此我們組以大學生休閑娛樂現(xiàn)狀為主題對周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我們總共隨機在校園發(fā)放了50份調查問卷,男女各25份。最終回收有效調查問卷50份。課題問卷統(tǒng)計方式采取數(shù)據(jù)與總調查人數(shù)百分比,以及分類統(tǒng)計方式。
調查內容如下:
男生中:80%宅在宿舍玩電腦;12%體育鍛煉;8%在圖書館自習。
女生中:40%宅在宿舍看電影;32%出去逛街:20%在圖書館自習;8%體育鍛煉。 男生中:68%認為生活中的娛樂非常重要;24%認為生活中的娛樂重要;8%認為生活中的娛樂可有可無。
女生中:72%認為生活中的娛樂非常重要;24%認為生活中的娛樂重要;4%認為生活中的娛樂可有可無。
男生中:92%認為自己休閑娛樂方式是滿意的;8%認為自己休閑娛樂方式不滿意。
女生中:96%認為自己休閑娛樂方式是滿意的;4%認為自己休閑娛樂方式不滿意。
經(jīng)過以上調查我們組得出如下結論:
1 現(xiàn)代大學生的休閑時間比以前寬裕的多。
2 現(xiàn)代大學生休閑娛樂的方式比以前的廣。
3 現(xiàn)代大學生都普遍缺少體育鍛煉,身體沒有上一代的好。
感想:
希望校方能夠加強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多安排點課外活動加強學生鍛煉,爭取培養(yǎng)出一個不但學歷過硬,身體也能過硬的現(xiàn)代大學生。
六、 大學生戀愛現(xiàn)狀
離開高中步入大學,每位學子都脫離了父母的管束與高考的壓力,也有了較為寬松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處于大學時代的人們,各種生理機能逐步的增長直至成熟,在此基礎上,大學生發(fā)展出對異性的渴望和追求,希望了解異性,因而戀愛關系有可能因此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大學生進入大學生活,遠離了家人朋友,少了許多的關愛和照顧,因此,會尋找一位身邊的伴侶,來補償這身邊角色的缺失。很多在校大學生都沒有類似高考一樣的課業(yè)壓力,課余時間豐富,但是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轉變的關鍵時期,對未來生活的壓力逐漸加大。在這種表面無所事事,但無形當中又感到壓力重重的情況下,難免心中煩悶堆積,形成寂寞的心理。再加上如今大學校園戀愛成風,當看到身邊的同學都出雙入對,自己便很容易跟隨大流,開始為自己尋找伴侶,希望以此來排遣內心的寂寞。
同學是為擺脫孤獨寂寞而愛。這部分同學認為在大學讀書是苦行僧,非常寂寞孤獨,只有談了戀愛,才能解決臨時的困難。
然而在大學里,適當?shù)膼矍檫€是需要的,但我們不要過度的沉溺在愛情中,不要在熱戀中迷失自己的方向,畢竟大學生活是我們學習和適應社會的關鍵時期,不能為了一時的快樂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拋棄了。對于愛情我們要始終保持一種平穩(wěn)心,正確面對愛情。
大學生心理現(xiàn)狀
如今進入大學,中學生一下子轉變?yōu)榇髮W生,心理狀況當然也隨之發(fā)生大大的改變。這也是環(huán)境改變的結果吧!步入大學,面對著許許多多的事情,面對著大大小小的事物,面對著各種誘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是怎樣?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探討。
根據(jù)初步,調查結果顯示約為:1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jīng)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擾,7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僅有5%的大學生表示沒有過心理困擾,另有10%的大學生選擇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此,可以總結為大約9成的大學生存在心理的問題。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份的大學生的心理困擾主要為居然是上到大學感覺失去人生目標,感到迷惘,并且感到?jīng)]什么壓力,聽課想去聽就去,不想去就逃。小部分人是由于上到大學,自由愛情造成的煩惱。 由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9成以上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應引起教育部門、學校、社會、家長和學生們的足夠重視。并不是隨便打發(fā)打發(fā)就行,這些心理問題不僅影響到學生的情緒,而且可能引發(fā)一些疾病,甚至引發(fā)一系列的校園消極面,再甚至出現(xiàn)關于人命問題馬加爵就是一個大家不愿接受的現(xiàn)實的例子。
因此,大學應該開設一定的心理調整課程,并應該設立一些專門的心理醫(yī)室以供同學傾述并解決;上到大學大部學生都是背景離鄉(xiāng)的,但是家長也應當給予大學生一定的督促和關心,多與子女溝通;學生自身也應做好本分,自己知自己事,學會自己走出心理的困惑,就算自己解決不了,也應及時向身邊的人求助或傾述。
結束語:總而言之,針對大學生現(xiàn)在存在的問題,社會各界需要增加多一些良性的引導,給予他們更加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同時大學生也應該正視自身存在的各種不足,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素質,將來為祖國的繁榮強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馬克思主義論文篇七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實踐在人與世界的關系中起到基礎性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從產生到發(fā)展,表現(xiàn)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這根源于它的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tǒng)一。
馬克思主義講的實踐就是人們所從事的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人自身的物質活動,是人與對象、主體與客體通過相互作用而實現(xiàn)統(tǒng)一并使人類獲得生存、發(fā)展和解放的社會歷史進程。
本文在簡單介紹實踐的相關概念后,將主要從人與世界關系的視角,來談談我對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理解。
一、什么是實踐
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地分析了實踐的矛盾本性,從主觀與客觀、人與世界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中去把握實踐。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來,所謂實踐,就是人類有目的地進行的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xiàn)實世界的客觀物質活動。
實踐的特征有:客觀現(xiàn)實性。
實踐是客觀的物質的活動,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
實踐不是僅僅停留在意識范圍內的活動,而是通過人與客觀世界的實際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客觀世界的變化的對象性活動。
同時,實踐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都是可以感知的,所以它又被稱為“感性的活動”。
馬克思主義論文篇八
大學期間進工廠社會實踐以及接觸社會是很必要的。只有我們對實際的東西有較為深刻的了解,才能更有意識地在大學期間多學一些對社會有用的東西,從而我們走出社會后才能更快地適應社會,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因此20__年4月10號,我們高分子03-1班便開始了我們?yōu)槠谝恢艿墓S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目的:
為了今后實際工作的需要,為了接觸廣闊的社會,豐富我們的知識和閱歷。進工廠社會實踐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辯證論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強調它的實踐性。這次社會實踐的主要目的是使我對與專業(yè)密切相關的一些產品的生產流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比如了解中空吹塑、注塑成型過程及其結構以及輪胎等產品的具體生產流程。
社會實踐內容:
4月10號,星期一下午,我們的首站是位于本校內的___廠。
首先我們聽了廠的負責人給我們講了有關中空吹塑機和注塑機的生產原理和流程。
中空吹塑機的產原理:將聚乙烯原料投入到吹塑機,加熱到熔融狀態(tài),再從吹塑機的直角機頭擠出管坯,當管坯達到要求的長度時,迅速合模,切斷管坯,并在管坯中注入壓縮氣體,使模具中的管坯吹脹成型。
在工廠中我們也認識了原材料高密度聚乙烯和紅色母的形狀和破碎機,混色機等的生產設備。也了解了一些生產的相關參數(shù)和混合的比例。
在跟生產工人的交談中也了解到他們的日生產量大概是一千個左右。每天是工作8個小時。生產出來的產品主要是用來裝潤滑油。
20__年4月11號星期二上午,我們的第二站是____工業(yè)有限公司
首先該產的帶隊人給我們簡單的講解了該公司的介紹,下面是我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到的有關該公司的一些簡介:__公司是全國力車胎、摩托車胎生產的重點企業(yè),擁有先進的輪胎設備及檢測設備;年生產摩托車輪胎、自行車輪胎能力萬套以上;摩托車胎有代號、公制、小輪徑三大系列的普通型輪胎、加強型輪胎、真空胎、自補胎等80多個品種;自行車胎[]有直邊、鉤邊、軟邊三大系列的普通型輪胎、加強型輪胎、精品胎、彩色胎等100多個品種。公司有30多年的輪胎生產經(jīng)驗,“__”牌輪胎已通過國家"ccc"強制性產品認證,先后被評為省優(yōu)、部優(yōu)和國家a級產品,茂名市"十大工業(yè)品牌"之一。
接下來我們便參觀了該廠的生產過程,從領隊人那得知輪胎主要原材料--優(yōu)質天然橡膠由泰國橡膠公司直供;__公司和茂名永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強強合作,由茂名永業(yè)直供高性能的n234炭黑作輪胎的補強材料,使產品更耐磨、耐載。__公司引進的auto-cad技術進行輪胎設計,從而大大縮短了新產品開發(fā)周期,提高產品精度。
__公司采用了國際上先進的生產技術:成型彈簧反包、精度高;硫化電腦自動控制;密煉采用橡膠共溶的薄膜包裝后自動投料;壓延采用自動調節(jié)的高精度四輥壓延機壓延復膠;橡膠加工采用生物凝固技術代替酸凝固,從根本上保證了橡膠優(yōu)異性能。
在這兩天的社會實踐中我們學到了更多的東西,可以說大大的開闊了我們的眼界。
1.從中我了解到了以塑木復合材料來代替木材,不僅可以減少我國未來對木材的需求量、節(jié)約大量的森林資源,而且緩解了我國白色污染日益嚴重的問題。為固體廢舊物的綜合利用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它是一項利用廢棄資源綜合開發(fā)、變廢寶、既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效益、又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特點的環(huán)保型項目。目前,塑木復合材料已廣泛用于建筑、裝飾、包裝、運輸、倉儲等民用和商用領域。
2.通信電纜護套料產品采用美國聯(lián)炭公司(ucc)工藝技術生產的線性乙烯電纜專用樹脂為基料,加入炭黑和多種添加劑,經(jīng)混煉、塑化、造粒而成。
3.編織袋產品以茂名乙烯生產的優(yōu)質產品為原料,經(jīng)先進的設備和工藝精心加工而成
本產品具有強度大、包裝牢固、防潮、防水的特點;且外觀美、容易碼垛、搬運和運輸方便及包裝費用低廉。適用于化工產品、化肥、飼料、糧食、水泥、礦沙等粒狀、塊狀、粉狀等固態(tài)物質的包裝。
4.丁苯透明抗沖樹脂以其透明、抗沖、無毒、高光澤、易加工、極易與其它聚合物共混的優(yōu)越性能,使其成為二十世紀未發(fā)展最為迅速的一種高新材料。廣泛應用于包裝、醫(yī)療器件、家電、玩具、鞋業(yè)、高檔日用和辦公用品等領域。其薄膜具有高透明、剛性、柔韌、光亮等顯暑優(yōu)點,用途廣泛,另一重要用途是與各種塑料,如gpps、san、pp等的改性,制成各種用途的塑料合金,極具發(fā)展?jié)摿?。本產品可采用注射成型、片材擠出、熱成型、吹塑成型、流延薄膜擠出等加工方法。
社會實踐體會:
雖說只有一周的時間,但還是覺得收獲滿大的。感受頗深的一點是,理論學習是業(yè)務實戰(zhàn)的基礎,但實際工作與理論的闡述又是多么的不同,在工作的閑暇之間,在同一些工作多年的工人的交談中,深知,在工作崗位上,有著良好的業(yè)務能力是基礎能力。因此,對于我們這些在校的大學生,掌握好牢固的專業(yè)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還有一點就是在進行自身相對循環(huán)重復的工作中,不僅應保持工作的質量及效率,還應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
當我在一個分廠看到有些包裝袋是用英文打印時,雖基本能看懂大概的意思,但個別的專業(yè)單詞還是沒看懂,呵呵,終于意識到高分子專業(yè)英語的重要性了。
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自己學到了許多原先在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而且可以使自己更進一步接近社會,接近企業(yè)。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看問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逐漸開拓,這與實踐密不可分,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又一次感受充實,感受成長。
馬克思主義論文篇九
馮友蘭(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南陽唐河縣祁儀鎮(zhèn)人,中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
他所編纂的《中國哲學簡史》作為教材在中外都享有盛名,對知識與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馮友蘭的教育思想
教育自古以來是對文化與知識傳播的重要途徑,是知識傳播的實驗室,“哲學應成為教育的普遍原理,而教育應成為哲學的實驗室”[1]30,教育就是通過老師對學生的強制影響過程,并努力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目的。
馮友蘭認為: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賢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
哲學教人以怎樣成為圣人的方法……成為圣人就是達到人作為人的最高成就。
這是哲學的崇高任務[2]286。
哲學就是為了教育人成為圣人的方法,這里不僅肯定了哲學的價值,同時也說明教育的作用。
大學不僅是教學機構,也是科研機構。
研究可以使文化得到提升,走向“高、精、尖”,而教學則將知識和方法教授給學生,達到知識的傳播和普及。
馮友蘭曾任職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這樣論述大學教育:一個大學可以說是一個知識的寶庫。
它對人類社會所負的任務用一句老話說就是“既往開來”,古人常說“一物不知,儒者之恥。
”但現(xiàn)在這句話可改為“一事不知,大學之恥。
”[3]160
“一個真正的大學……他應該是一個專家集團,里面應該是什么專家都有。
這一種專家集團,是國家的智囊團。
……我所謂大大學,就是這一類的大學。
我說大大學,因為在世界各國中,不見所有地大學都能負起這個任務。
……嚴格地說,這些大學,不應該稱為大學,不過事實上他們也稱為大學,所以我們可以稱真正地大學為大大學。
”[4]457
對于大學教育,馮友蘭的論述是精辟的。
站在全局的立場上進行考慮,大學者為何,不應僅僅注重科研,也不能僅僅注重教學,兩者要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推動學術的向前發(fā)展,才會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兩者缺一不可。
教育更應該讓更多的人學習到真、善、美。
馮友蘭先生對青年的成長給予很高的關注,期望用教育來指導他們追求完美的人格,并注重品質和個性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真正的教育目的,是在于使人知人的應該是什么,并且使人照著“應該是什么”去做,但沒有并不能對于任何人都有相同底功效,雖真正的教育是如此,況且并不是任何人,都受過真正底教育[4]421。
當然,教育學生學習知識,這是教育的必備環(huán)節(jié),馮友蘭先生希望將知識傳遞地更多的年輕人,使他們成為社會的棟梁。
同時,還有更高層次的要求,就是要讓學子學會發(fā)現(xiàn)真善美的能力,馮友蘭說:
“就普通所謂真善美說,‘真’是對于一句話說的,‘善’是對于一種行為說的,‘美’是對于一種形象說的……人不能憑直覺,知道某句話是真,但知道某一形象是美,則是專憑直覺的,人知道某一行為是善,是不是專憑直覺。
”[4]421
教育是一種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一種方法,不僅要教育學生什么是真、善、美,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的品德,還要教育學生如何發(fā)現(xiàn)真、善、美。
而教育方式也不需要完全一樣,詩歌、藝術、音樂等等都可以達到效果。
如著名的教育家黃濟曾說:“中國古代的美育思想,非常重視詩教和樂教,并把它與政治及倫理教育密切結合起來。
”[5]馮友蘭先生將這些都作為教育的工具,需要好好利用,實現(xiàn)其在教育方面應有的價值。
無形教育,是馮友蘭先生所極力提倡的。
他認為教育學生在課堂聽講,在實驗室里做實驗,在圖書館里讀書,是傳統(tǒng)的有形教育。
而無形教育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手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
事實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如此久遠,積累的如此深厚,民俗文化如此濃厚,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無形教育。
馮友蘭先生說:我們現(xiàn)在太注重有形的教育了。
例如教學生讀書,作實驗,聽講等等,都是所謂有形的教育。
有形的教育,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所謂教育者,卻并不只限于此。
另外有一種所謂無形的教育。
這種教育,并不靠學生讀書,聽講,而只用另外一種方法,使學生潛移默化,改過遷善,而不自知。
大概關于知識方面的教育是非用有形的教育不可的;至于關于道德方面的教育,若??坑行蔚慕逃?,恐怕是不能有什么功效的。
“聲色之化民末也。
”這是一句老話,但卻是一個真理。
嚴格說來,我們不能只“教”人,使他成為道德的;我們還要“化”人,使他成為道德的。
青年學生,平日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大部分是有形的教育,在暑假中間我們應該與他們以機會,教他們受一點他們平日在學校里所不能受的無形教育[4]146。
無形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手段,學生通過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口耳相傳即可達到,且效果較好。
馮先生希望多重視無形教育,即使學生遠離課堂,也在時時處處受到教育。
無形教育和有形教育一樣,顯然是重要的、必要的。
無形教育對于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對民俗文化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
當然,學校也要組織或鼓勵學生多多參與無形教育,給學生以精神熏陶。
馮先生還舉出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問題,他說:“我們若能使多數(shù)青年學生,都到過秦皇、漢武的陵寢一次,對于青年精神上的效力,要勝過派許多民族掃墓專使。
我們若能夠使多數(shù)的青年,都到過孔子的故鄉(xiāng)去一次,對于青年精神上的效力,要勝過舉行多少次的丁祭。
我們若能夠使多數(shù)的青年,都實際見到政府建設的努力與成績,對于青年精神上的效力,要勝過許多宣傳部的宣傳。
”[4]148
二、《中國哲學簡史》的編纂及影響
書名《中國哲學小史》,后來有法文、意大利文、南斯拉夫文譯本,直到1984年才出中文本”,當然還有其他語言的翻譯本,如日文、西班牙文等等,成為國外了解中國哲學的重要書籍,至今仍然是世界眾多大學的哲學通用教材。
命名為《中國哲學小史》,而出版時將其命名為《中國哲學簡史》,原因是早在20世紀30年代,馮友蘭為了應對國內的需要,已經(jīng)寫成了一部簡易的《中國哲學小史》,為了不與之重名而導致混淆,故而將此翻譯稿命名為《中國哲學簡史》。
隨后,又有趙復三先生翻譯的《中國哲學簡史》問世。
涂譯本和趙譯本在思想內容上,并無二致,只是語言有所不同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趙譯本的版本前,附有《英文版編者引言》,其作者是布德,他是英文版書稿的編輯者。
從布德教授的引言中,可知西方人對中國哲學的了解還不夠,他說:“即使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美國人,如果請他們列舉中國的主要哲學家,除非是漢學專家,大概能舉出的中國哲學家只有孔子,或可能再加一個老子。
這個看法,甚至對于一般哲學教師來說,恐怕也不為過。
”“有關中國哲學的英文書籍和文章為數(shù)并不少,但通常若不是太專門,就是通俗到了乏味、沒有價值的地步。
讀者現(xiàn)在手持的這卷書堪稱是第一本對中國哲學,從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進行全面介紹的英文書籍。
這樣一本書出自中國知識界公認的最優(yōu)秀學者之一的筆下,就它的問世,有了更大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論文篇十
指出:“馬克思一生飽嘗顛沛流離的艱辛、貧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為人類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奮斗,成就了偉大人生。”馬克思在青少年時期就確立起為人類服務的崇高理想。在高中畢業(yè)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中,他這樣表達自己的高遠志向:“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yè)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fā)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痹谝院舐L的斗爭歲月中,他始終不渝踐行自己的誓言。馬克思雖然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過著貧窮、艱辛與顛沛流離的生活,但其一生都在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而奮斗,給全世界被壓迫人民帶來了光明與希望。
指出,“馬克思為創(chuàng)立科學理論體系,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最終達到了光輝的頂點?!痹谌祟愃枷胧飞?,馬克思博大精深的思想是難以逾越的高峰。馬克思的科學研究,就像列寧所說的那樣,“凡是人類社會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討,任何一點也沒有忽略過去。凡是人類思想所建樹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運動中檢驗過,重新加以探討,加以批判,從而得出了那些被資產階級狹隘性所限制或被資產階級偏見束縛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結論。”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的科學理論體系具有三個鮮明特征:一是對客觀規(guī)律的揭示所具有的高度真理性,集中表現(xiàn)為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個重大發(fā)現(xiàn);二是對異化現(xiàn)實的批判所具有的徹底革命性,集中表現(xiàn)為馬克思主義是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統(tǒng)一、真理與價值的統(tǒng)一、真與善的統(tǒng)一;三是對實踐發(fā)展的關注所具有的鮮明開放性,集中表現(xiàn)為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體系永遠具有基于實踐的開放性,它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在實踐中不斷探求真理的道路。
馬克思不僅領導創(chuàng)建了共產主義者同盟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而且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尤其是《共產黨宣言》,闡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闡發(f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品格,明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立場,表達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崇高理想,確立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綱領,彰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國際主義精神,為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奠定了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黨以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為依據(jù),以人民至上為價值宗旨,以實現(xiàn)民族、國家的解放和發(fā)展為使命,以推進世界大同、實現(xiàn)共產主義、實現(xiàn)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最終目標,具有強烈的歷史主體意識和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馬克思的政黨理論動員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為建立一個沒有剝削壓迫的理想社會而奮斗,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其影響廣泛而深遠。
恩格斯說過,“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在馬克思親自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第一國際”等國際工人組織相繼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在馬克思主義影響下,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為了求得自身的解放與發(fā)展同各種反動勢力進行不懈斗爭,革命運動跌宕起伏,工人運動風起云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格局。在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正是由于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不斷進行斗爭,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矛盾才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緩和,民眾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才在某種程度上得以改善。在某種程度上,西方無產階級與普通民眾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生活,首先要感謝馬克思,感謝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這種不屈不撓的批判與斗爭。正如德國作家伯爾所說,“沒有馬克思的理論,沒有馬克思為未來斗爭所制定的路線,幾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會進步”??梢哉f,沒有馬克思及其學說,就沒有俄國十月革命,就沒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034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