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體現(xiàn)教學思路和創(chuàng)意的重要方式。那么,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是教師必備的能力之一。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理清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關系,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確保教學全面有效。教案還需要具備條理清晰、思路清楚、語言簡練等特點,以便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準確理解和有效運用。編寫教案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同時注重不斷的反思與改進。在下面的范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科目、不同年級的教案,涉及的內容豐富多樣。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一
活動目標:
1、運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嘗試在桔皮上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添畫。
2、通過借形想象,能大膽想象添畫出動物的具體特征。
3、體驗創(chuàng)意美術中特殊材料創(chuàng)作的樂趣及合作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運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嘗試在桔皮上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添畫。
活動難點:能夠嘗試合作的方式,大膽表現(xiàn)動物的具體特征。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剝桔子的經(jīng)驗。
2、彩紙、記號筆、油畫棒、膠。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謎語故事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出示桔子,導入主題。
師:脫下紅黃衣,七八個兄弟。緊緊抱一起,酸甜各有味。(打一個水果)你們來猜猜是什么呢?對啦!就是桔子。
2、播放課件講故事,激發(fā)幼兒興趣。
(二)講解剝桔子,并示范邀請動物朋友。
師:接下來在我們邀請動物朋友之前有一位神秘的人物要來給我們講一講要如何邀請動物朋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桔子皮,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桔子皮的形狀像什么?
(二)根據(jù)幼兒回答教師示范進行添畫,變成動物。
師:大家在添畫的時候要先添畫出眼睛,再添畫出動物的特征和身上的花紋,最后還可以添畫上背景。
(三)欣賞范畫。
師:看,我這里還變出了很多小動物呢?(有的可以在桔皮上直接添畫;有的可以延伸到紙上,把它添畫完整;有的還可以變成兩個)。
(四)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師:那你們把桔皮變一變,看看哪一組邀請的動物朋友最多,記住了,每組都可以圍著桌子轉,從不同的角度來邀請動物朋友。
三、結束部分:
1、集體欣賞作品,總結評價。
師:看看我們都邀請了哪些動物朋友?
2、師:今天我們用桔皮變出了這么多動物!我們去把這么有趣的事將給你們的小伙伴聽。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大腦的思考、判斷、篩選把自己的想象借輔助材料變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圖畫,有趣的故事,可愛的玩具,一幅幅作品使幼兒的個性得以發(fā)展和張揚。這一過程使孩子們充分獲得了創(chuàng)造的成果,體驗了創(chuàng)造的樂趣,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升華。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這也是發(fā)散思維到聚合思維的發(fā)展過程。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二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撕紙的辦法裝飾魚。
活動準備:
小魚畫紙、彩色手工紙、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出示范畫。
師:我們來看看這條彩色魚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幼:小魚畫紙、彩色手工紙、固體膠。
二、學習制作彩色魚。
1、首先將彩色手工紙撕成長條形,撕的時候要細心點,盡量撕成大小差不多的長條。
2、用固體膠將撕好的長條手工紙粘貼在小魚畫紙上,貼的時候從小魚尾部開始,一條一條往下貼。
3、貼完一列往魚頭方向再貼一列。
4、每一列鱗片重疊一部分。
三、幼兒自己動手制作。
1、教師指導幼兒撕成大小差不多的長條。
2、粘貼時從尾部一列一列貼,貼的時候從上往下一條一條貼。
四、展示作品,評畫。
1、請幼兒自己評畫,師作小結。
2、將幼兒作品展示在手工作品欄。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選擇合適的圓形紙折各種各樣的魚身、魚尾及水草等,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看圖折紙的技能,鞏固折、壓、拼貼的技能。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及交往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力與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1、有關魚的碟片。
2、顏色各異大小不一的圓形蠟光紙若干,藍色背景圖5張。
3、小魚、水草圖示2幅,示范圖1張。
活動過程:
一、看碟片,引起幼兒興趣。
1、小朋友,你們知道誰生活在水里嗎?
2、好,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看碟片提醒幼兒仔細觀察魚的顏色、形狀及水草)。
3、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顏色的?"它長得什么樣?
二、引導幼兒欣賞觀察示范圖。
1、老師做了一幅圖,你們看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
2、你們知道這幅圖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三、引導幼兒看圖折紙。
1、你最喜歡哪條魚,它是怎么折出來的?請你把這條魚的圖示找出來。
2、老師示范第一種折法。
3、小魚喜歡在水里游來游去,它們還喜歡在水里捉迷藏呢!那水草怎么折呢?
4、水草折好后是一段一段貼上的。
四、提出合作要求。
1、有的小朋友折要折很長時間,那怎么辦呢?
活動反思:
幼兒手工活動能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每個幼兒都有創(chuàng)造的潛力,手工活動也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把自己觀察到的信息通過手的塑造而轉化成藝術作品。
魚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幼兒對魚的外形特征已有足夠的了解。能說出自己看到過的魚的形狀、顏色、花紋。本活動是在觀察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塑造魚的主要特征,鞏固團、搓、壓、捏等技能。
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盡情地大膽表現(xiàn)自己,較好地發(fā)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鼓勵幼兒捏出自己喜歡的魚和富有個性的魚?;顒又杏變耗艽竽憛⑴c活動,他們利用團、揉、壓、捏等技能塑造了魚的主要特征,在塑造魚尾巴和魚鰭時,幼兒能利用工具塑造出不同的線條、花紋。他們在玩泥的過程中捏出了自己喜歡的魚,也提高了幼兒手指的靈活性。本活動真正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主,在玩中學,學中玩,以幼兒為主體的活動過程,讓幼兒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三
《秋天》是現(xiàn)代詩人、評論家何其芳的作品。這首詩采用直陳其事的寫法,用簡單、直白,但精粹、情味深長的語言描寫農(nóng)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農(nóng)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三幅畫面組合成既流動又整合的充滿詩意的秋天。
在執(zhí)教《秋天》這首詩時,結合詩歌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了六個環(huán)節(jié):一、吟詠古詩,走近秋天;二、朗讀詩歌,聆聽秋韻;三、整體把握,暢覽秋光;四、欣賞佳句,細品秋味;五、展開想象,繪出秋色;六、遷移訓練,再譜秋歌。詩歌重在朗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直到熟讀成誦。在誦讀中,品味詩的語言美、意境美。整堂課盡力將全新的教學理念融匯貫通,落實于課堂之中。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保持和發(fā)揚的。
1、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無論是誦讀還是品讀課文,都采用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教師是引導者,是組織者,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整個學習的過程充滿著發(fā)現(xiàn)的快樂與自信。
2、小組學習,合作探究。在教學中,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這樣,不僅能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以朗讀貫穿始終,讀寫結合。本堂課以朗讀貫穿始終,在朗讀中品味,在品味之后又指導朗讀。全班齊讀、個人朗讀,自由朗讀,形式多樣,最后的配樂朗讀使整堂課的情感達到高潮。鼓勵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詩句,暢談看法,注重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整堂課朗讀與品味相輔相成,相互配合,相互提高。
雖說上完這節(jié)課自己覺得很滿意,但也存在著些許遺憾。在課堂掌控上,不論是在佳句欣賞,還是在描繪秋色,或者是在譜寫秋歌,都存在著自己的弱點。例如描繪秋色上,我在指導上效果不明顯,有些內容,不敢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嘗試等。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永遠沒有完美的”,“發(fā)現(xiàn)遺憾,就離完美走近了一步”。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我的語文教學水平一定會不斷提高的。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四
《最后一課》是都德的短篇小說,主題表現(xiàn)深刻,藝術手法生動,這篇小說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的所見所感所聞為線索,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鄉(xiāng)村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qū)人民對統(tǒng)治者的憤慨和對祖國的熱愛,集中反映了法國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故事情節(jié),我讓學生收集了普法戰(zhàn)爭的資料,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歷史背景。這一課我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梳理小說結構,第二課時品味小說語言,揣摩人物心理,領會小說深層內涵。
初次默讀,我不做任何要求,只讓學生將作品認真仔細閱讀一遍,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自由度極大的`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不會給學生造成思想壓力,使學生直接被作品所吸引,如果老師布置了很多任務,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
在自由閱讀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由發(fā)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小說故事情節(jié)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領會理解課文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等教學目標。在分析小弗朗士的過程中,主要分析心理描寫,分析老師,主要分析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由于這部分內容容量很大,我分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評價。并在互動中強化目標。
可是,遺憾依然存在,這一次備教材備得較充分,但沒真正備好學生,課堂氣氛沒有原來想象的那么熱烈。而且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覺得對于課堂容量大的課,應該充分預習,教師要加強預習指導,學案發(fā)放也應更提前一些。所以,在以后的教學當中還須對學生加強多方面的訓練。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五
對教師而言,每一堂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處。
或是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目的的做法,或是課堂教學中突發(fā)事件的應變過程,或是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運用的感觸,或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或是雙邊活動開展的經(jīng)驗,或是在備課時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迸發(fā)出的靈感和火花等等。
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獲,課后及時反思,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們歸類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這樣對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會大有好處。
任何一節(jié)課,即使教師的備課十分細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fā)事件估計不足,對某個問題闡述有失偏頗,對某個問題的處理感到力不從心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為引以為戒的教訓。
只有敢于正視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訓,及時彌補不足,才能不斷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師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xiàn),也是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客觀需要。
這里的“疑”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學生的.疑點。每節(jié)課下來,學生或多或少會存在某些疑問,有時課堂上無法及時解決,教師把從學生方面反饋過來的疑點記錄下來,細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學和復習更具針對性。
另一方面是教師的疑點。教師對教材中的問題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徹,有時甚至是似是而非。通過課堂教學,教師自己會感覺到這些,把它記下來,促使自己今后對這一方面的問題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徹。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難點的突破事關整個教學的成敗。
所謂教材的難點,是指教師難講、學生難懂的知識點。如果我們每一輪都把教材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信息反饋或效果、今后改進的教學設想等寫下來,并且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比較、研究,長期堅持,必將極大地提高教師處理教材難點的能力,化難為易,再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使其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應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上有什么發(fā)現(xiàn),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發(fā)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
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如何改進,寫出新教學設計,這樣教師就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特別是可以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學提供極好的幫助,避免再走彎路,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六
近年來,形成性評價在教育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現(xiàn)代教育評價體系中的重要形式,相比于傳統(tǒng)的只注重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注重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有諸多方面的優(yōu)勢。但是目前在國內的本科教學評價中仍然主要以“一考定乾坤”,形成性評價并沒有成為主流的教育評價方式。因此,探討形成性評價在本科教學中實施方式和實施效果是很有意義的。
一、研究背景。
(一)形成性評價的概念與價值。美國教育評價專家stufflebeam等人認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prove),而是為了改進(improve)”。國際上著名的研究形成性評價專家black,william進步提出,形成性評價指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能夠收集學習信息的任務或者活動,這些反饋信息有助于改進教與學。國內有學者總結,形成性評價有利于對學習過程的指導和管理,有利于及時反饋學習信息,指導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筆者認為,形成性評價還有有利于實施多樣化的、靈活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發(fā)揮自主性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優(yōu)勢。
(二)社會心理學課程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本科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同我國大多數(shù)本科課程的教學評價一樣,社會心理學的教學評價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如有的研究者總結社會心理學的考試特點表現(xiàn)為“閉卷多,開卷少;筆試多,口試、答辯方式少;理論考試多,技能、操作、實踐能力考察少;一次考試定論多,數(shù)次考試及綜合評價少”。結果強化了考試的“證明(prove)”功能,弱化了考試的“改進(improve)”功能,不能為教師與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來改進教學活動,導致學生為考試而學習,忽視了平時的知識積累和能力的培養(yǎng),勢必造成學生“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
另外,社會心理學主要研究人的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為,生活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中的人們在社會心理與行為方面必然存在差異,而當前的社會心理學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理論都是由西方心理學家以西方人(主要是北美)為研究對象提出的,其是否適合用來理解與分析中國人的社會心理與行為是可疑的,已有許多心理學家對這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從而推進了本土心理學的發(fā)展。因此,作為社會心理學課程的教師就必須進行反思,當前習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與評價方式是否有助于學生辯證地理解教材中的內容,培養(yǎng)自己的批判精神與研究能力,發(fā)揮自己的學習與研究的自主性,促進本土心理學的發(fā)展?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社會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教學評價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形成性評價無疑是主要的改革方向。
二、社會心理學課程評價方式的應用。
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教師觀察、課堂討論、作業(yè)分析等多種形式,近年來教育評價的技術發(fā)展迅速,如日常表現(xiàn)評定、問題簡答、實地設計、學習檔案袋、個人展示評定等一些新的方法都得到了應用。根據(jù)社會心理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及我校的實際情況,課題組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應用,以發(fā)揮兩種評價方式的各自優(yōu)勢(終結性評價實施方便,易于量化)并互補其短。
課題組在2015-2016年度的上下兩個學期中,對2014和2015級的兩個自然班的社會心理學教學進行了教學評價的改革實踐。其中,形成性評價采取的手段主要有:課堂討論、課后作業(yè)、小組論文寫作與匯報,小組案例搜索分析與匯報、教師評定與學生互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研究性教學的方式,向學生說明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特征,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認真觀察并研究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以分析中國人的社會心理與行為的.特征,大膽地質疑現(xiàn)有社會心理學理論的有效性。最后的成績評定中將小組與個人的成績綜合起來。終結性評價主要是采用期末測試的形式。
由于研究過程中兩個自然班班額較小,并且沒有對照組,因此無法對研究實施的效果進行量化的評價。就期末測試的成績來看,兩個班的學生與往屆的學生沒有差異,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的確可以看到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形成性評價的應用反思。
形成性評價雖然有諸多優(yōu)勢,但是在應用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可能會妨礙實施效果,使評價偏離了預期的目標。
“形成性評價的關鍵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明確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與他們當前知識、理解與技能實際水平之間的差距,并引導他們采取行動縮小差距。”因此設立哪些形式與題目作為形成性評價的內容,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分別評估自己的教與學,是實施形成性評價的大難點。其次,很多研究者討論過形成性評價的效度問題,如何設計有效的評價方式,以獲得清楚一致的評價標準,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效度,也需要更多的研究。第三,在國內的教學評價實踐中,形成性評價更多地成為一種考核的方式而不是發(fā)揮反饋信息的功能,背離了形成性評價的目標,這一點需要引起注意。
課題組在研究之初在所在學校部門進行了調研,結果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教師都認為當前的終結性評價方式不是一種“好”的評價方式,但是對于要實施形成性評價又都心存顧慮,很少有人表示會馬上開始采用新的評價方式。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方式的限制,二是應用形成性評價需要教師大量的工作量。因此如果不能從學校相關部門獲得足夠的支持,僅憑教師個人的行為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當然任何的改革嘗試都是有價值的,總比固守原有的方式不做任何變通要好得多。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七
最近兩周我們進行的主題是《勇敢的我》。主要目標是以認識冬天里人與動物的變化為中心,通過多種形式了解冬天,認識冬天里的各種御寒物品,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下面是對這個主題開展過程中個別教學活動的反思:
《咪咪》里的小貓是個膽小的孩子,故事通過小貓夜晚的一次獨自外出之后變得勇敢來鼓勵孩子大膽的面對黑暗,說服力好像也不夠強,而活動最后環(huán)節(jié)中的“你敢一個人呆在黑暗的房間?”“晚上敢一個人出門嗎?”的提問也不太切合實際,所以改為“你敢一個人在房間里睡覺嗎?”希望從獨立入睡開始,培養(yǎng)孩子們的勇敢。
《天冷別凍著》:正值隆冬,孩子們對寒冷的天氣及如何保暖都有一定的.經(jīng)驗,因此發(fā)言很積極,課堂氣氛活躍。當孩子們說出來取暖的方法后,教師及時記錄在大表格中,這種方式能使孩子感到自己得到了肯定,很好。建議還可以豐富孩子關于在特別寒冷的地方人們保暖的方法,如:南極的考察隊員等等,進一步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
《寒風中的人》主要是讓幼兒了解一些冬天里人們的工作,通過交流,激發(fā)自身不怕冷的勇敢品質。因為幼兒接觸社會比較少,所以老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利用網(wǎng)絡收集了一些冬天里人們的工作、活動照片,提高了孩子們的感性認識。但總的感覺談話還是有些蒼白。
《加油干》是個節(jié)奏樂活動,雖然由于種種原因,孩子們接觸打擊樂比較少,但整個活動還是非常成功的,分析原因:(1)對于手拿樂器的演奏活動,孩子們總是會感興趣些;(2)活動的內容因為涉及到日常的一些工作,幼兒比較熟悉,所以會比較有經(jīng)驗。
另外,冬天的早晨寒氣逼人,孩子們戴著帽子、手套、圍著圍巾來到幼兒園,脫下這些服飾時他們都在討論:誰的手套最漂亮,大家互相介紹著自己的服飾,于是結合我們的主題“勇敢的我”,我在區(qū)角活動中投放了手套、圍巾、襪子,讓幼兒觀察分析,按不同特征分類、排序,發(fā)展幼兒的分析力、判斷力;培養(yǎng)思維的正確性。
不足之處: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八
1、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熟悉音樂,并隨著音樂的變化換動作,學玩音樂游戲《風中的小鴨》。
2、創(chuàng)編刮大風和刮小風時的動作。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音樂磁帶。
1、在優(yōu)美抒情的《化蝶》樂曲聲中,邊做蝴蝶飛舞邊愉快地進入教室與同伴交往。(事先請幾位小朋友坐在教室中,表示“花”,進行蝴蝶找花的活動)。
2、復習歌曲《柳樹姑娘》。
a、齊唱歌曲。
b、進行簡單的表演。
3、學玩音樂游戲。
a、欣賞故事:早晨,鴨媽媽帶著她的寶寶們,搖搖擺擺地來到草地上走走,
到池塘里游游,走走,玩得真高興。突然,天變了,刮風了,風一會大,一會兒小,鴨寶寶們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鴨媽媽說:“孩子們!別害怕,只要我們緊緊地抱住大樹,躲在大石頭后面,大風就不會把……。
b、傾聽音樂,感知樂曲aba結構,并聯(lián)想故事情節(jié)。
c、在座位上做隨樂動作。a段音樂用雙手食指合拍地點雙腿,表示鴨走和自。
由游泳動作。b段音樂控制不動。
d、在教室內自由找空間做鴨子游泳動作,b段音樂控制不動。
e、創(chuàng)編括風動作。
活動是嚴謹?shù)?,知識具有科學性,所以科學活動的目標一定要具有針對性,材料一定要多樣性和可操作性,語言一定要簡潔性和明確性,環(huán)節(jié)一定要清晰性和明了性。這樣的科學活動才更有價值性。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九
1、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熟悉音樂,并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學玩音樂游戲《風中的小鴨》。
2、遵守游戲規(guī)則,創(chuàng)編刮大風和刮小風時的動作。
3、享受游戲的快樂。
1、故事圖片。
2、音樂:挪威舞曲。
1、復習歌曲《螢火蟲》。
2、學玩音樂游戲。
(1)欣賞故事。
早晨,鴨媽媽帶著她的寶寶們,搖搖擺擺地在草地上走走,到池塘里游游,玩得真高興。
突然,天氣變了,刮風了,風一會兒大一會兒小,鴨寶寶們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鴨媽媽說:“孩子們,別怕,只要我們緊緊地抱住大樹,躲在石頭下面,大風機不會把我們刮走?!毙▲唫兟犃藡寢尩脑挘粍右膊粍拥乇Wo著自己。風停了,小鴨們又跟著媽媽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快樂的玩耍著。
(2)傾聽音樂,感知樂曲aba結構,并聯(lián)想故事情節(jié)。
(3)在座位上做隨樂動作a段音樂用雙手食指合拍地點雙腿,表示鴨走和自由游水動作。b段音樂控制不動。
(4)幼兒練習鴨走、鴨子游水動作。b段音樂控制不動。
3、創(chuàng)編刮風動作。
(1)傾聽b段音樂,區(qū)分樂曲中的力度變化,并隨樂動作。幼兒創(chuàng)編。
(2)幼兒跟著父母隨b段音樂做刮風動作。
(3)分角色游戲。
父母扮“風”坐在座位上,幼兒扮演小鴨子隨樂游戲。
(4)交換角色游戲。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十
情書給了我最大的勇氣,讓我為愛情為狂!--題。
作者:飄(effie510@)。
秋風乍起的日子,我會經(jīng)常一個走在街上,不去看,不去想,不去聽。
那天,是他2歲的生日,可一整天,他都沒有來上學,而他的朋友。
可是第二天……。
“下課”化學老師宏亮的聲音再次想起,我用最快的速度沖出教室,鬼使神差地給他打了第一個傳呼,我只是想告訴他去看e,看那張賀卡,可傳呼小姐卻在我沒要求留電話的情況下,把學校的電話也傳了過去。于是,他便得知那個遠在外地的“網(wǎng)友”是自己的同學,我所精心安排的一切一切,都毀在那個傳呼上。接下來的日子里,尋找我這個“特殊地,一心欺騙”他的網(wǎng)友,便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內容。
就這樣昏昏沉沉的過去幾天,他仍不知疲倦地在找我。我知道,我所編織的這個夢已經(jīng)到了該醒的時候,應該把這一切所發(fā)生的都告訴他,不管結果是好是壞,我都會勇敢的面對。
因為,愛在心里,不會改變。
飄本文作者聯(lián)系方式:effie510@。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十一
1、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熟悉音樂,并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學玩音樂游戲《風中的小鴨》。
2、遵守游戲規(guī)則,創(chuàng)編刮大風和刮小風時的動作。
3、享受游戲的快樂。
4、引導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理解歌詞,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5、能根據(jù)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1、故事圖片。
2、音樂:挪威舞曲。
1、復習歌曲《螢火蟲》。
2、學玩音樂游戲。
(1)欣賞故事。
師:早晨,鴨媽媽帶著她的`寶寶們,搖搖擺擺地在草地上走走,到池塘里游游,玩得真高興!
突然,天氣變了,刮風了,風一會兒大一會兒小,鴨寶寶們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鴨媽媽說:"孩子們,別怕,只要我們緊緊地抱住大樹,躲在石頭下面,大風機不會把我們刮走。"小鴨們聽了媽媽的話,一動也不動地保護著自己。風停了,小鴨們又跟著媽媽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快樂的玩耍著。
(2)傾聽音樂,感知樂曲aba結構,并聯(lián)想故事情節(jié)。
師:老師把這個好聽的故事編成了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
(3)在座位上做隨樂動作a段音樂用雙手食指合拍地點雙腿,表示鴨走和自由游水動作。b段音樂控制不動。
(4)幼兒練習鴨走、鴨子游水動作。b段音樂控制不動。
3、創(chuàng)編刮風動作。
(1)傾聽b段音樂,區(qū)分樂曲中的力度變化,并隨樂動作。幼兒創(chuàng)編。
(2)全體幼兒隨b段音樂做刮風動作。
(3)分角色游戲。
部分幼兒扮"風"坐在座位上,其他幼兒扮演小鴨子隨樂游戲。
活動是嚴謹?shù)?,知識具有科學性,所以科學活動的目標一定要具有針對性,材料一定要多樣性和可操作性,語言一定要簡潔性和明確性,環(huán)節(jié)一定要清晰性和明了性。這樣的科學活動才更有價值性。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十二
伏羲十分茫然,不知所措。在閑暇之余,時常盤坐卦臺山巔,苦思宇宙的奧秘。仰觀日月星辰的變化,俯察山川風物的法則,不斷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風雨無阻。
也許是伏羲的精誠感動了天地,有一天,伏羲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聲炸響之后,渭河對岸的龍馬山豁然中開,但見龍馬振翼飛出,悠悠然順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體卦分明,閃閃發(fā)光。這時分心石亦幻化成為立體太極,陰陽纏繞,光輝四射。此情此景驟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極神圖深切映入伏羲的意識之中,伏羲頓時目光如炬,徹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碼;原來天地竟是如此的簡單明了——唯陰陽而已。
為了讓人們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澤,伏羲便將神圣的思想化作最為簡單的符號,以“一”表示陽,以“——”表示陰,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畫開天,打開了人們理性思維的閘門,將困苦中掙扎的`人們送上了幸福的彼岸,從而博得了人們永生永世的懷念和尊崇。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十三
科學活動是嚴謹?shù)?,知識具有科學性,考慮到孩子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在領導耐心的指導下,我認真試教,調整教案,經(jīng)過反復比較、推敲、實驗,最終教案有了雛形?;顒又薪o幼兒設計兩次操作,第一次操作簡單易行,很好的幫助了孩子梳理風力大小對不同物體的影響,第二次操要讓孩子的原有經(jīng)驗得到提升,在選取材料時,我也是通過了多次嘗試、反復比較和驗證的,最后確定了圓柱形的膠棒作為實驗的對象。通過用嘴吹來造風的實驗,最終得出一個結論:膠棒在豎直放、橫臥放、豎臥放三種不同擺放位置時,風力作用于膠棒使膠棒朝前動時所需風力的大小是不同的。考慮到結果的科學性,我們?yōu)槊课缓⒆庸潭z棒擺放的位子以及孩子開始起吹的部位,使實驗更嚴謹,有效的減少了不確定因素,孩子們對實驗很感興趣、積極性較高。
如何設計幼兒記錄表格呢,在試教時有了困惑,反復研討后,考慮到用兩次操作兩次記錄的方法。欠缺的是在做第二次膠棒實驗時,沒能在操作前先采取讓幼兒將猜想結果進行大膽想象和記錄,最后和實驗后記錄的結果進行比對,通過兩次記錄的比較,孩子更易接受,記憶更深刻。
王明珠老師主持了課后研討活動,大家熱烈的研討,提出了很多合理建議,讓我受益匪淺。通過今天和多次的試教,讓我對科學活動的組織有了更深的認識。
1、活動的目標制定
王明珠老師指出活動目標切忌太寬泛太空洞,而我的'目標第一點的制定就犯了這個毛病,太寬泛了。每一個活動的開展要圍繞目標展開。追求活動過程設計的有效性,就是強調-教師要有“目標意識”。以后對目標的制定要多思,在分析幼兒經(jīng)驗和活動價值的基礎上,明確本次活動要實現(xiàn)的目標,并用準確的語言加以表述。
2、活動的細節(jié)處理
“細節(jié)決定成敗”?;顒又形覍毠?jié)的處理有欠缺,雖然在試教時也很努力的考慮到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可在正式執(zhí)教時顧此失彼。在交代第一次操作要求時太草率、馬虎,導致了個別孩子不按老師的要求進行試驗,影響了實驗結果的科學性。有些問題看似無關緊要,但卻不可缺失,而我卻將簡單的問題(認識材料)忽略了。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也忽略將正確的答案在示范材料上改正過來。
要想成功上好一節(jié)活動一定要胸有成竹,心中有教案,并要盡可能預設好孩子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而我在活動中急于期待孩子能隨我的想法走,對孩子在活動中一些疑惑未能很好的給予引導、梳理。在研討時有老師對表格也提出了質疑,如果能將表格設計為兩張。的確!第二次操作讓孩子先猜想后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過程會更豐滿。
3、活動中教師的言語體態(tài)。
在科學活動中老師的語言表達要言簡意賅,科學性強。而我在試上時生怕自己交代不清要求,經(jīng)常把一句話說得啰里啰嗦的,活動中我的走動也很隨意。經(jīng)過領導們的指正后,我能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了、減少了無謂的走動。在以后的教學中在其他領域我也要注意語言體態(tài)的有效性。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當然,在我展示的這次科學活動《風中故事》中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但我通過這次活動,得到了歷練。以后的我會更自信,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獲!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十四
1、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熟悉音樂,并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學玩音樂游戲《風中的小鴨》。
2、遵守游戲規(guī)則,創(chuàng)編刮大風和刮小風時的動作。
3、享受游戲的快樂。
1、故事圖片。
2、音樂:挪威舞曲。
1、復習歌曲《螢火蟲》。
2、學玩音樂游戲。
(1)欣賞故事。
師:早晨,鴨媽媽帶著她的寶寶們,搖搖擺擺地在草地上走走,到池塘里游游,玩得真高興!
突然,天氣變了,刮風了,風一會兒大一會兒小,鴨寶寶們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鴨媽媽說:“孩子們,別怕,只要我們緊緊地抱住大樹,躲在石頭下面,大風機不會把我們刮走?!毙▲唫兟犃藡寢尩?話,一動也不動地保護著自己。風停了,小鴨們又跟著媽媽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快樂的玩耍著。
(2)傾聽音樂,感知樂曲aba結構,并聯(lián)想故事情節(jié)。
師:老師把這個好聽的故事編成了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
(3)在座位上做隨樂動作a段音樂用雙手食指合拍地點雙腿,表示鴨走和自由游水動作。b段音樂控制不動。
(4)幼兒練習鴨走、鴨子游水動作。b段音樂控制不動。
3、創(chuàng)編刮風動作。
(1)傾聽b段音樂,區(qū)分樂曲中的力度變化,并隨樂動作。幼兒創(chuàng)編。
(2)全體幼兒隨b段音樂做刮風動作。
(3)分角色游戲。
部分幼兒扮“風”坐在座位上,其他幼兒扮演小鴨子隨樂游戲。
(4)交換角色游戲。
風中的樹教案反思篇十五
本課的教學首先符合《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提出的幼兒教學要以幼兒生活為基礎,讓同學們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數(shù)字分不開,數(shù)字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時我創(chuàng)設了多個活動都能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們也都能積極的參與,體驗生活經(jīng)驗,學習知識。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同時也很好的完成了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不足之處,在學生物品買賣的活動環(huán)節(jié)組織的不夠好,人員分配上有點問題,另外還應該養(yǎng)成學生收拾整理玩具、物品的好習慣。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049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