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古詩池上教案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08:58:10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大全(18篇)
時間:2023-11-11 08:58:10     小編:LZ文人

一個好的教案應該包括課前預習、教學目標、教學步驟和評價等內容。教案的評價要客觀公正,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和分析。這里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夠為大家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一

一、欣賞并學習朗誦古詩《一去二三里》。

二、理解、感受古詩《一去二三里》描寫的美好意境,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根據(jù)教材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本活動中的欣賞、學習朗誦古詩《一去二三里》是重點,理解、感受古詩《一去二三里》詩中的意境是難點。

一、幼兒用書《一去二三里》。

二、錄音磁帶配樂古詩《一去二三里》。

三、視頻圖片一套。

一、談話。

1.教師:小朋友,你們會數(shù)數(shù)嗎?我們先來個數(shù)數(shù)比賽吧。從一數(shù)到十看誰數(shù)得準。

教師:真厲害!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在我國的古代有一位詩人,他把這十個數(shù)字寫在一首詩里,想知道他是怎樣寫的嗎?那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聽古詩《一去二三里》。

1.聽配樂古詩朗誦《一去二三里》。

2.討論。

小朋友,你們聽到了什么?請你把聽到的說出來。

二、欣賞古詩《一去二三里》。

1.圖文結合,理解古詩描寫的美好意境。

播放電視圖片,教師為幼兒講解古詩《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幫助幼兒學習古詩。"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說詩人從別處走來,走了很遠大概是二三里路,"煙村四五家",看見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四五戶人家,"門前六七樹"就是這些人家的門前長著一些樹木,"八九十枝花"說的是路邊、房前屋后都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

2.結合課本圖片,講解古詩《一去二三里》的詩意幼兒翻看幼兒用書《一去二三里》,教師把古詩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詩意。

兩個數(shù)字小兄弟,從家里出來去山上放牛(或者是騎著牛去游玩),走了大概二三里的路,看見一個美麗的小村子,村里住著四五戶人家,正遇上做飯時間,可以看見裊裊炊煙,家家門前都有六七棵樹,村子里還傳來了雞、鴨、牛、羊、狗的叫聲和小朋友們的嬉笑聲,走近一看,房前屋后還有路邊開滿了各種美麗的花,蜜蜂、蝴蝶、蜻蜓在花叢中飛舞,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個小村子真的是太美了!

三、學習朗誦古詩《一去二三里》。

1.教師朗誦古詩《一去二三里》,幼兒手指字跟著老師一起輕聲朗誦。

2.幼兒集體朗讀古詩《一去二三里》3--4遍。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讀準字音。

3.分組學習朗讀古詩《一去二三里》,在用感情朗讀的同時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

四、在歡快的樂曲聲中結束本活動。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圖讀韻文識字。課文是一首古詩,讀來瑯瑯上口,富有兒童情趣。課文配有插圖,小橋、流水、煙村、亭臺、桃花……一幅幽靜美麗的鄉(xiāng)村田野畫面。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要求,突出教學重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效果卻不盡人意,具體表現(xiàn)在:

一、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插圖,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由近及遠)觀察、了解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憑借形象的畫面展開想象,說說看到這么美的景物,你想說些什么?學生發(fā)言較熱烈,當學生說到看到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時,我就馬上進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學的人文性。可是,在學生說話時,我沒有及時讓學生說出事物的特點,如:()的小橋,()的桃花,()的房子等等??梢娬f話訓練不到位。

二、誦讀課文理解字義。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是先教給學生讀的方法,努力營造著一種讓學生想讀,要讀的氛圍,然后我再范讀,讓學生模仿老師邊讀邊想像,學生讀完后,我就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始終保持讀的熱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導到學習生字上。但如果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我能及時地讓學生把朗讀與圖片結合起來理解古詩,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問:當你讀了這首古詩,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這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認識筆畫,指導寫字。

寫字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整個低年級學生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學時,我首先教給學生筆畫名稱,接著就指導書寫“一、二、三”三個字。我本以為這三個字非常簡單,只要學會一“橫”就什么都會了,卻忽略了剛開始學習寫字的一年級小朋友,對于他們來說是很困難的,何況要寫好一“橫”談何容易。我在教學時沒有范寫一個,書空一個,再臨摹一個,而是三個字一塊兒范寫、書空、再臨摹。這是我這節(jié)課最不成功的地方。

總之,這節(jié)課對我來說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這對我以后的教學會有一定的`啟發(fā)。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二

1、能用標準的普通話朗讀課文,并流利地背誦。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所營造的高遠意境,并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動物、熱愛自然、熱愛環(huán)境的環(huán)保意識。

3、學會本課的三個生字。

1、能用標準普通話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流利背誦。

2、學會本課的三個生字。

1、感悟課文營造的高遠意境。

2、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3、仿編兒歌,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

1、掛圖2、圖片3、生字卡片。

一、導入,激趣。

(一)對話交流,謎語引入:今天郭老師給你們帶來一群可愛的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是誰呢?(想)那現(xiàn)在先請大家來猜個謎語:

嘴長頸長腳也長,愛穿一身白衣裳。

常在水邊結伙伴,田野溝渠尋糧食?!蛞环N鳥(白鷺)。

二、學習兒歌。

(一)、出示圖片,指導看圖,幫助理解。

下面來看看白鷺帶我們去的第一站是什么地方呢?

這一塊塊的,種著綠油油的禾苗的是什么地方呢?(水田)對,這是一片水田,師邊說邊貼上字卡“水田”。

接著,我們再放眼望去,在遠處那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又是什么地方?誰來告訴郭老師?(高山)師邊說邊把白鷺圖片移向山邊,這是白鷺帶我們去的第二站,師邊說邊貼上字卡“山邊”,。

教師再把白鷺的圖片往上移動,問:現(xiàn)在來看看白鷺又要帶我們去看什么呢?(藍天)對,這是一片蔚藍高遠的藍天,教師邊說邊貼上字卡“藍天”。

那現(xiàn)在誰來告訴郭老師,白鷺朋友一共帶我們去了幾個地方有哪幾個?(三個,有水田、山邊、藍天。)。

教師小結:你們看這些地方有藍天、白云、青山、綠水、還有碧樹、紅花,美不美麗?(美麗)是誰把我們帶到這么美麗的地方?(白鷺),那我們就一起來謝謝白鷺朋友吧!(謝謝白鷺朋友)。

(二)出示兒歌,指導朗讀。

1、教師范讀,學生跟讀。(糾正字音和停頓)。

2、全班齊讀。

3、分小組讀(比賽)。

4、背誦。

5、認識三個生字:白、拍、田。

三、拓展內容:仿編兒歌,培養(yǎng)能力。

【出示圖片】。

來看看我們要去的第四站是什么地方呢?(綠色的森林)對,這是一片綠色大森林,師邊說邊貼上字卡“森林”,那誰能看著這幅圖來編首兒歌呢?(個別提問,加以表揚。)郭老師這里也編了一首,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吧!(白鷺白鷺,拍拍翅膀,飛過森林。)還可以編成不同的兒歌,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

同樣方法看圖學編兒歌。

我們大6班的小朋友真是編兒歌的`能手,表揚下自己?,F(xiàn)在我們把兒歌從頭開始讀到后面我們自編的兒歌。

出示白鷺的多張不同的圖片供幼兒欣賞,并指導看圖。

教師小結:

白鷺是有夢想的朋友,就是當個旅行家,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它就要克服一路上的困難,那我們?yōu)閷崿F(xiàn)夢想,也要克服生活和學習上很多的困難;還有白鷺是個愛干凈的朋友,如果生活的地方被污染了,它們就會離開,我們也再也看不到這些可愛的朋友了,所以我們要做個熱愛自然,熱愛鳥兒,保護環(huán)境的好孩子。

歌唱:《鳥兒是朋友》。

四、識字游戲:《神奇的果樹》。

游戲規(guī)則:幼兒把蘋果上的漢字讀對了,就把蘋果送給他。

附兒歌:

白鷺。

白鷺白鷺,

拍拍翅膀,

飛過水田。

白鷺白鷺,

拍拍翅膀,

飛過山邊。

白鷺白鷺,

拍拍翅膀,

飛上藍天。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三

2、想象詩的意境,體會詩中所表達的蜜蜂把辛苦歸自己,甜蜜送別人的情感。

《蜂》的.課件、兩只蜜蜂教具、漢字蜂、四幅圖。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過渡語:小朋友講得太棒了!嗡嗡嗡,誰也被我們吸引來了?(出示兩只蜜蜂)。

2、玩兩只小蜜蜂的游戲。

三、看圖講述,理解圖意。

1、欣賞一組圖: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

觀看課件:蜜蜂采蜜的圖片,觀察蜜蜂是靠什么來采蜜的?

分角色表演蜜蜂采蜜。

2、蜜蜂這么辛苦是為了誰呢?

教育幼兒要保護小蜜蜂,不能傷害它。

3、看圖連貫講述圖意。

1、過渡語:其實這四幅畫里還藏了一首古詩,有個詩人名字叫羅隱也非常喜歡小蜜蜂,看了小蜜蜂辛辛苦苦采花釀蜜,就寫下了一首詩來贊揚小蜜蜂,題目就叫《蜂》。

2、看課件欣賞古詩兩遍。

3、看圖分析古詩,了解古詩內容。

4、注意語氣,完整學說古詩。

5、配上身體動作學說古詩。

我們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小蜜蜂,仔細觀察一下它是怎樣采蜜的,好嗎?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四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并了解端午節(jié)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

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4、知道節(jié)日時人們主要的慶?;顒?。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一、引出話題。

t: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jié)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顒咏榻B: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五月節(jié)、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二、品嘗粽子,并講述。

1、認識粽葉。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fā)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嘗。

3、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

三、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jié)的兒歌。

(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3)"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4)五月節(jié),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五

1、學習古詩《蜂》,理解詩的意思。

2、想象詩的意境,體會詩中所表達的蜜蜂把辛苦歸自己,甜蜜送別人的情感。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蜂》的課件、兩只蜜蜂教具、漢字蜂、四幅圖。

一、復習鞏固古詩。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過渡語:小朋友講得太棒了!嗡嗡嗡,誰也被我們吸引來了?(出示兩只蜜蜂)。

2、玩兩只小蜜蜂的游戲。

三、看圖講述,理解圖意。

1、欣賞一組圖: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

觀看課件:蜜蜂采蜜的圖片,觀察蜜蜂是靠什么來采蜜的?

分角色表演蜜蜂采蜜。

2、蜜蜂這么辛苦是為了誰呢?

教育幼兒要保護小蜜蜂,不能傷害它。

3、看圖連貫講述圖意。

四、學習古詩《蜂》。

1、過渡語:其實這四幅畫里還藏了一首古詩,有個詩人名字叫羅隱也非常喜歡小蜜蜂,看了小蜜蜂辛辛苦苦采花釀蜜,就寫下了一首詩來贊揚小蜜蜂,題目就叫《蜂》。

2、看課件欣賞古詩兩遍。

3、看圖分析古詩,了解古詩內容。

4、注意語氣,完整學說古詩。

5、配上身體動作學說古詩。

我們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小蜜蜂,仔細觀察一下它是怎樣采蜜的,好嗎?

幼兒的古詩教學不能生搬硬套,教師要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學習古詩,理解詩意,充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讓活動充滿生機?;顒庸旁姟讹L》,通過課件中的生動畫面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通過精美的圖片讓幼兒體驗、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讓幼兒在情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答案。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通過游戲充分感知、理解古詩的含義,做到在游戲中發(fā)展、學習。

古詩教學活動,讓幼兒在學詩的過程中了解歷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識。這是古詩教學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思考和實踐的方向。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六

1、會說"端午節(jié)"的名稱,知道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2、樂于參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動,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

3、知道節(jié)日時人們主要的慶?;顒?。

4、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節(jié)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jié)日的活動。

端午節(jié)的故事;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包粽子的糯米、葦葉;

一、主持人出示圖片,講述端午節(jié)和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黃米)或糯米加棗用葦葉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據(jù)說屈原投江后,人們?yōu)椴蛔岕~類吃掉其尸體,故向江內投之以粽子。習俗相沿,變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帶上了時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里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3、給孩子戴五絲。"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里,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為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兒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節(jié)的食品三、親子共制香包1、幼兒與家長一起制作香包2、幼兒相互贈送香包,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四、活動結束。

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jié)日快樂,合家幸福!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七

1、 在欣賞與游戲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古詩的意境。

2、 能用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圖畫。

相關圖片,樹林、蟬等背景圖。

一、 引導講述

1、師:今天我班要來一個小朋友,我們一起看看是誰好哇。(出示牧童圖片)

2、提問:認識嗎?和我們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引導幼兒從服飾、頭發(fā)上辨認)。教師講解:這是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所以和我們的穿戴都不一樣。

3、(出示牧童騎牛圖)提問:這個小孩在干什么?教師解釋什么是牧童。并引出第一句:牧童騎黃牛。

4、他開心嗎?從哪里看出來?你開心了會干什么?

5、出示第三幅圖片,引出第二句:歌聲振林樾。師小結:這個牧童騎著黃牛也很開心,大聲的唱著歌,把樹林里的小鳥也驚醒了。師念:歌聲振林樾。

7、師:牧童也想去抓這只鳴蟬呢,抓住了養(yǎng)在家里,讓它天天給牧童唱歌。引出第三句:意欲捕鳴蟬。

8、怎么去抓?你有什么辦法?(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表述去要輕輕地沒有聲音的去抓)。讓幼兒學學怎么樣才是輕輕地沒有聲音的。引出第四句:忽然閉口立。

二、學念古詩

1、師: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剛才的故事也是一首古詩,名字叫《所見》,聽陳老師念一遍。

2、師完整念古詩,引導孩子一起念2―3次。

三、情景游戲

1、(播放鳴蟬叫聲)聽,我們這里也有鳴蟬,快找找在哪里?引導幼兒觀察樹林背景圖,上面也有許多鳴蟬。

2、想不想抓住它們?要怎么抓?(引導幼兒說出輕輕的沒有聲音的去抓、或者捂住嘴巴等)

3、師幼一起邊念古詩邊把椅子當黃牛游戲,念到最后一句時下椅子站立,沒有聲音,輕輕地走向背景圖去抓鳴蟬。分享抓住后成功的喜悅。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八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理解古詩中有關詞的含義,如:出塞、擒賊。

通過學習古詩,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培養(yǎng)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相關的音樂;板書

一、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四幅特別美的畫,請小朋友們仔細的觀察,并試著講講上面都畫有什么?

請幼兒說說畫上都有什么?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不斷引導啟發(fā)。提問:圖上有什么?箭長嗎?人怎么樣?戰(zhàn)馬怎么樣?用一句話把內容講出來。

教師在幼兒充分講述的基礎上加以小結并引出古詩的含義。(拉弓就應當拉強硬的弓,用箭就應當選用長箭。要射敵人,先得射中敵人騎的戰(zhàn)馬:馬射中了敵人也就摔下去了;要捉敵人,先要捉敵人的頭兒:頭頭被捉住,敵人就會潰退、投降。)

二、欣賞古詩

古人把這四幅畫按意思寫出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一直流傳至今,下面就請小朋友聽這首詩。

三、放錄音

提問:首古詩共有幾句?

古詩的每句話寫了些什么?

四、幼兒和教師一起朗誦

五、跟隨伴奏唱古詩

聽一些歷史故事。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九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想像和講述富有童話情趣的內容。

2.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詩歌的興趣,能在看看講講中學習整首詩歌。

3.理解詞:山腰、拋。

1.背景圖,群山,插入材料:花轎,虎頭二只(一只笑嘻嘻搖扇,另一只在打瞌睡)。抬轎姿勢的小狗8只(其中一只可活動)。

2.圖四幅。

3.老虎頭飾一只,繩子二根。

一、出示背景圖及一頂可移動的花轎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幼兒理解的詩歌內容。

師:山腳下有什么?

眾幼:山腳下有轎子。

師:猜一猜誰會坐在花轎里?

幼:皇帝、新娘子、大官兒……。

師:小朋友真愛動腦筋,讓我們來看看,轎子里到底坐了誰,和你們猜的一樣嗎?(掀開轎簾)。

眾幼:呀,原來是只大老虎。

【評】。

富有探索性的導題緊緊抓住了幼兒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讓他們試著去想,試著去說,充分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熱情,當謎底揭示后,學習情緒更為高漲,該課有了良好的開端。

師:是呀,平時都是人坐轎,今天可奇怪啦,花轎里坐了只大老虎,那么,會是誰來抬轎呢?(出示8只小狗圖片)。

幼:小狗抬花轎。

師:有幾只小狗來抬花轎?

眾幼:8只小狗抬花轎。

師:為什么要8只小狗來抬花轎?

幼:因為老虎又大又重,小狗太少抬不動。

眾幼:有道理。

幼:(插嘴說)過去的皇帝也是這樣的。

師:你講得好極了。

【評】。

讓孩子試著分析教師的話,是培養(yǎng)主動學習精神的手段之一。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遷移運用知識的能力。

師:老虎坐在花轎里舒服嗎?從那里可以看出來?

幼:老虎很舒服,它在看風景。

幼:老虎很舒服,它還在扇扇子。

師:(移動一只小狗成摔倒姿勢)問:忽然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幼:一只小狗摔倒了。

師:這只小狗為什么會摔倒呢?試著想想看,它摔倒后,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評】。

教師給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思維與語言嘗試的空間,這樣所獲得的答案可能是豐富多樣的。

幼:小狗摔跤了,老虎狠狠地踢小狗。踢完后還要去睡覺。

【評】。

教師善于把握時機,激起幼兒憎恨老虎同情小狗的情感,并利用特定的語境,引導幼兒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

幼:(幼兒情緒高漲,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小狗全跑掉,不抬大老虎上山;有的說:把轎子抬到山上,再往下一推,摔死大老虎;有的說:8只小狗一起咬死它;還有的說:放火燒死它;等等。

幼:把老虎抬到山上,再把轎子往下一扔,摔死它。(重點幫助幼兒理解“山腰”以及“拋”這兩個詞,并用比較形象的動作讓幼兒試著做一做,感受一下)。

師:(語言概括)小狗抬轎到山腰,想個辦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拋,老虎摔了一大跤。

【評】。

幫助幼兒嘗試運用自己的體態(tài)動作來理解動詞“拋”,較好地解決了難點詞的學習。體現(xiàn)了教師扎實的基本功。

二、引導幼兒根據(jù)圖意。試著用規(guī)定的句式來學編詩歌。

幼:(集體回答)愿意。

幼:8只小狗抬轎子,老虎坐在轎子扇扇子。

師:聽聽看,這兩句詩歌的字數(shù)是不是差不多?后面一句能改得簡練一點嗎?

幼:(在教師的提示下改編)8只小狗抬花轎,老虎坐轎把扇搖。

師:(出示圖二)請用相同的方法來編這幅圖上的內容,誰愿意來試試?

幼:一只小狗摔跤了,老虎下轎踢它一腳。

師:第二句還多了一個字,可不可以把它拿掉?(在教師商量的口氣下,幼兒拿掉了一個“它”字)。

(這里有一些爭論,有的孩子說,老虎狠狠踢一腳;馬上有孩子反駁,老虎不下轎怎么去踢小狗)。

【評】。

這個班的孩子很有個性,不輕易附和他人的意見,每個人都體現(xiàn)出很有主見。該教師相當尊重孩子,隨機應變能力也比較強,就我們所知,原詩歌的這兩句為“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對它踢一腳”由于基本意思不變,教師就依了孩子,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掌握適度,同時對培養(yǎng)孩子的嘗試精神和能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師:誰來把剛才編的四句詩歌連起來說一遍。(有3個幼兒先后讀詩歌各一遍,全體讀一遍)。

三、把幼兒分成兩組看圖、編詩歌的后半部分。

師:我在兩邊的桌子上分別放了兩張同樣的圖片。小朋友自愿結合,分成兩組,按剛才的方法學編詩歌,編的時候,先看看哪張圖片應放在前面編。

(幼兒十分感興趣地編詩歌,教師巡回輔導)。

【評】。

幼兒按規(guī)定句式嘗試編詩歌的積極性很高,而且編詩歌的能力也很強,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邊讀邊改,大約花了3分鐘的時間就完成了這個學習任務。

師:現(xiàn)在請兩組各派一名代表上來,讀一讀你們編的詩歌。(要求先擺放圖片,后讀詩歌)。

(兩組幼兒編的基本差不多)。

師:小朋友的本領可真大,很快就把一首好聽的詩歌編好了,老師把你們編的詩歌讀一下,大家聽聽我讀錯沒有?如果錯了請指出來,不錯就為我鼓鼓掌。

幼:老師,有一句你改掉了兩個字。(幼兒指出那一句后,老師重讀了一遍詩歌,其實也含有幫助幼兒記憶和鞏固的成分在內)。

師:這次我讀對了沒有?

幼:(異口同聲)讀對了。(掌聲響起)。

(幼兒集體讀詩歌一遍)。

四、分角色表演詩歌內容。

師:小朋友愿意來表演詩歌嗎?我先做一次大老虎,誰來做小狗?

幼:我來!我來!(自動走上8個小朋友)。

師:其他小朋友請幫我們讀詩歌配音。再看看誰表演得最好,等會兒交換。

(師幼表演,情趣很濃,幼兒還積極地幫助教師出主意分配角色)。

【評】。

這個情節(jié)安排使活動氣氛達到了高潮。幼兒分別嘗試體驗老虎坐轎、小狗抬轎的樂趣,體驗不同角色所引起的不同感受,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并對詩歌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整個活動構思新穎,趣味性強,始終以坐轎――抬轎這根主線進行教與學的雙向活動,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知、體驗、嘗試,較好地發(fā)展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了幼兒說完整語句的能力。

附:詩歌《小狗抬花轎》。

八只小狗抬花轎,老虎坐轎把扇搖。

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對它踢一腳。

小狗氣得汪汪叫,老虎卻在睡大覺。

小狗抬轎到山腰,想個辦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拋,老虎摔了一大跤。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十

1.通過學習古詩,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培養(yǎng)幼兒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理解古詩中有關詞的含義,如:鳴、青天、泊。

投影機、有關錄音帶。

一、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二、幼兒上來任取一幅畫放在投影儀上,啟發(fā)幼兒講述

請幼兒按圖意的內容試著講講畫上有什么?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不斷引導啟發(fā)。

1.請口語能力差的幼兒講出畫上簡單的詞語(柳樹、小鳥),能力較強的幼兒講出連貫的話語,并介紹鳥的名稱叫黃鸝。

提問:圖上有什么?柳樹上長出了什么?小鳥在干什么?(叫、唱歌……)小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一句話把內容講出來。

2.教師在幼兒充分講述的基礎上加以小結并引出古詩中的一句話。

3.放錄音(兩個黃鸝鳴翠柳),后提問:

這句話有幾個字?他是怎么說的?鳴、翠柳是什么意思?

用同樣的.方法,讓幼兒按圖意自由講述剩余的三幅畫,老師小結引出古詩中的句子,并對較難的字進行解釋。

三、欣賞古詩

古人把這四幅畫按意思寫出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一直流傳至今,下面就請小朋友聽這首詩。

四、放錄音――-古詩一遍

提問:

1.這首古詩共有幾句?

2.古詩的每句話寫了些什么?(并請幼兒把四幅畫按古詩“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順序排序)

五、幼兒和教師一起朗誦

六、教師利用投影儀簡單介紹杜甫

這首詩是誰寫的?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

杜甫看到我們祖國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激動,出于對祖國的熱愛,寫下了這首古詩。以后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到外面旅游時,看到我們祖國美好山河,也可以試著編首詩。只要不斷努力,等你們長大,也許有名的詩人就會在你們中間出現(xiàn)。

七、跟隨伴奏唱古詩。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十一

1.同學們,喜歡聽歌曲嗎?請欣賞歌曲《月滿西樓》!歌曲聽完了,說一說你的感受。

2.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詞是誰寫的嗎?

教師提示: 這首詞的作者就是堪稱“婉約詞宗”的宋代才女李清照。

1.李清照簡介。

2.了解寫作背景:

《夏日絕句》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所寫,當時,金兵入關,其丈夫趙明誠偷偷逃跑,兩人行至烏江所作。

3.初讀感悟,注意斷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停頓。

(2)生自由練讀,指生展示讀,注意停頓。

(3)學生讀詩后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小組內討論交流。

(4)學生按照這種節(jié)奏,有感情地齊讀《夏日絕句》。

4.請同學們根據(jù)注釋,想一想《夏日絕句》這首詩的意思,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書中注釋: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亦】也。

【思】懷念。

5.【解詩意】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生時應當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是因為他不肯茍且偷生,退回江東。

(從生作“人杰”,死為“鬼雄”兩方面具體說明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即不論是生是死,都應有浩然正氣、錚錚鐵骨的精神。)

2.品讀第三、四句詩。

(1)詩人認為誰是人中豪杰,死后又變成鬼中英雄?你從哪句詩中可以看出?

(項羽,從“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保?/p>

(2)引導:那從哪一個字可以看出詩人對項羽深深的懷念?

重點理解“思”字后,指名讀第三、四句詩。

3.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詩人所敬佩的人――項羽。

5.指導朗讀這兩句詩:同學們,請用你們的聲音表現(xiàn)出對項羽這個英雄人物的懷念之情,請你們聲情并茂地傳遞對他的崇敬。

6.感悟詩人感情。

(寧死不屈、悲傷、借項羽來諷刺自己的丈夫的'逃跑行為。)

(2)借古代的事情來諷刺今天的事,這種寫作手法叫什么?

(借古諷今)

(3)這首詩,除了諷刺了自己的丈夫,還諷刺了誰?

(那些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思收復失地的南宋統(tǒng)治者。)

(3)這份寧死不屈的愛國熱情真是令人蕩氣回腸呀!讓我們再次來讀一讀,感受這份濃烈的情感吧!

《明日歌》古詩原文。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十二

1、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2、感受詩歌所展現(xiàn)的想象意境,能大膽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對詩歌的理解。

3、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重點:愿意欣賞詩歌,通過欣賞詩歌,感受生活的美好。

難點:大膽用語言和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配樂詩歌朗誦的磁帶,舒緩的輕音樂,教學掛圖,森林背景圖,水彩筆、油畫棒、畫紙人手一份。

一、激發(fā)導入:

1、教師出示大森林中有一間草房子的圖片(同時播放輕音樂),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對森林的.美好感覺:“你們喜歡大森林嗎?為什么?”

2、教師提問,幼兒想象交流。

“在這個大森林里有一間什么?它跟你見過的小屋一樣嗎?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3、過渡語:老師搭建了一間非常漂亮的小屋,現(xiàn)在咱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吧!

二、欣賞理解

1、出示掛圖,幼兒邊聽錄音邊看掛圖,欣賞詩歌。

2、引導幼兒回顧詩歌內容,并提問:

“這間小屋是什么樣的呢?”

“這間小屋是由那些小動物來裝扮的?它們是怎樣做的?”

“這間小屋快樂嗎?你認為小屋快樂在哪里呢?”

3、幼兒再次欣賞詩歌內容,幼兒可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快樂的小屋,并對自己所想的進行講述。

4、嘗試和著音樂朗誦詩歌。

三、想象表達

1、啟發(fā)幼兒想象,大膽交流。引導語:快樂的小屋還會發(fā)生哪些事情呢?

四、分享快樂

1、介紹自己的作品,引導幼兒向同伴、老師介紹。(重點圍繞小屋快樂的事介紹)

2、唱《幸福拍手歌》慶祝。引導語:小朋友的快樂小屋都制造好啦!讓我們一起在快樂的小屋前唱一首好聽的歌吧!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十三

原文: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活動目標:

1、通過帶幼兒觀察風,利用圖片,表演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激發(fā)幼兒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2、能初步體驗古詩文內在情趣的美。

3、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古詩。

活動準備:

1、掛圖四幅,“風”標記四個,詩詞

2、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帶幼兒到戶外感受風,觀察風吹物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小朋友們,今天外面的風真大呀!找找看,風吹到了哪里?”

2、學習古詩

(1)談話:你看到風吹到哪里了?

(2)觀察掛圖,引導幼兒在畫中找風(老師根據(jù)幼兒回答解說圖意)

(3)初步感知古詩

“我們剛才在外面找到了風,在畫中也找到了風,有一首古詩說的也是風”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引導幼兒跟讀)

(4)見詩找畫,進一步理解古詩

出示詩句,教師邊念邊引導幼兒將詩句與畫面對應起來,然后看畫念古詩

3、表現(xiàn)古詩

(1)啟發(fā)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落葉、開花、浪花、竹子

(2)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邊念古詩邊做動作

(3)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動作

4、出去找風

“風吹落了樹葉,吹開的花,卷起了浪花,吹到了竹林里,你們猜,風現(xiàn)在又吹到哪里呢?”

(草地上,森林里,幼兒里,公園里……)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十四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能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圖片、背景音樂

一、直接導入

二、欣賞古詩《登樂游原》,理解古詩大意

1.播放音樂,教師有感情誦讀古詩

師:小朋友,老師念的這首古詩好聽嗎?我再來念一遍,說說你最喜歡的那一句,好嗎?

2.教師再次朗誦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詩句

3.教師解釋古詩大意這首古詩寫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讓我來告訴你!

傍晚時侯,詩人覺得心里不太舒服,于是她想了一個辦法,駕著馬車車去登樂游原。等她登上樂游原的時候,他看到了夕陽,夕陽多么美麗啊,只是黃昏將近了,太陽馬上就要落下了。三、品讀感悟,分段理解詩意1.品讀詩人心,理解前兩句古詩。詩人何時駕著馬車去登古原?心情怎樣?你心情不好時會怎么做呢?詩人心情不適時是怎么做的?我們一起來讀讀前面兩句古詩吧。

出示圖片,師幼共讀。2.感詩景美,理解古詩第三句。介紹樂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風光、景色都能看到,可美了。

等詩人登上樂游原的時候已經(jīng)是傍晚了,她看到了美麗的`太陽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請幼兒閉上眼睛想象夕陽美景我們一起讀一讀第三句古詩。

師小結:原來因為黃昏將近了,太陽馬上就要落下了,美麗的景色馬上就看不到了。

我們一起讀一讀第四句古詩。

出示圖片,師幼共讀四、讀詩韻。深入朗讀。教師示范朗讀,幼兒模仿朗讀。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十五

1、引導幼兒在觀察理解圖片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創(chuàng)編詩歌,并能有感情朗誦。

2、通過多種形式激發(fā)幼兒對語言表達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能有感情的用輕重不同的語氣朗誦詩歌。

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用優(yōu)美的句子表述圖片內容,并會自然朗誦。

能用輕重不同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誦。

1、四片春夏秋冬特色的葉子。

2、與詩歌內容相符的長形卡片。

3、鋼琴曲。

1、師幼談話導入。

(1)個別幼兒發(fā)言。

2、師出示春夏秋冬特色的四片葉子,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詩歌每一句的前半句。

那么請小朋友認真看一看這四季的葉子都像什么?

(1)個別幼兒回答。

(2)師引導幼兒說出詩歌:

春天的葉子像書本,

夏天的葉子像歌譜,

秋天的葉子像賀卡,

冬天的葉子像棉被。

(3)師:老師今天為小朋友帶來了一首詩歌,小朋友聽聽詩歌里是怎么說的?

3、師朗誦完整詩歌,幼兒傾聽。

(1)師有感情朗誦一遍,提問:詩歌的名字是什么?你在詩歌里你聽到了什么?還有一些地方小朋友沒有聽清楚,我們再來聽一遍。

(3)引導幼兒理解講述詩歌內容。

4、出示前后順序不一致的長形卡片,引導幼兒正確排列。

秋天的葉子像賀卡,風哥哥送給云姐姐。

夏天的葉子象歌譜,蟬兒唱了一下午。

春天的葉子像書本,毛毛蟲用嘴巴寫大字。

冬天的葉子像棉被,小草在棉被里悄悄睡。

5、指導幼兒看卡片完整朗誦。

(1)師自然朗誦,幼兒輕聲跟誦。

(2)幼兒自然朗誦,師隨溜。

(3)幼兒分小組比賽朗誦。

(4)幼兒集體隨鋼琴曲朗誦一遍。

(5)師:小朋友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呢?

6、指導幼兒用輕重不同的語氣朗誦。

(1)放鋼琴曲:師:聽,是什么聲音?好聽嗎?為什么好聽?

(4)幼兒幾天輕重不同的語氣朗誦,師鼓勵。

(5)配上好聽的音樂,再次按輕重不同的語氣朗誦。

7、把四片葉子做成一本書,再次朗誦。

(1)師:如果把四片葉子做成一本書,應該按照什么順序來排列呢?(春夏秋冬)。

表面還要有什么?(封面)。

(2)是翻動書頁幼兒看書集體朗誦。

(3)背過身不看圖片和書背誦。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十六

1、理解詩歌的內容,嘗試仿照句式編詩句。

2、感受媽媽的辛勞,為媽媽的能干而自豪。

3、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1、觀察和了解媽媽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本領,帶幾張媽媽工作和勞動時間的照片。

2、在活動室設置“媽媽的本領”展示區(qū)。

一、夸夸好媽媽。

1、分組交流,幼兒拿著媽媽的照片,在同伴面前介紹自己媽媽的各種本領。

2、教師小結:每個小朋友的媽媽都很能干,有很多了不起的本領,她們的手還會變魔術呢。

二、學詩歌《媽媽的手》。

1、聽一聽:教師朗誦詩歌《媽媽的手》。

2、議一議:媽媽的手真得會變魔術嗎?媽媽的魔術是什么?變出了哪些東西?要求幼兒盡量用詩歌中的詞句回答,并表演“擺弄、剪、飛針走線”的動作。

3、編一編(1)幼兒圍繞“你的媽媽還會變哪些魔術”展開回憶和想象。

(2)仿照詩歌的句式特點,說出媽媽變的魔術。

三、謝謝好媽媽感悟媽媽的魔術就是愛,理解媽媽的工作,鼓勵幼兒說出謝謝媽媽的方法。

附詩歌:媽媽的手媽媽的手,可以用魔法把白凈的米,變成香噴噴的米飯。

媽媽的手,可以用面皮粗糙的雞蛋,變成黃黃的、誘人的雞蛋羹。

媽媽的手,可以把臟兮兮的衣服,變成潔凈的漂亮的衣服。

媽媽的手,可以用小魔棒把一團團彩色的毛線,變成一件令人羨慕不已的彩色毛衣。

媽媽的手,是一雙溫暖的手,輕輕的'撫摸著我的頭,使我心里充滿了安全感。

媽媽的手,是一雙粗糙的手,因為她對我付出了太多。

媽媽的手,是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燈。使我走上正確的道路。

媽媽的手,是一雙勤勞的手,她用她那勤勞的手,使我家變得美麗、漂亮、整潔。

媽媽的手,是一雙溫暖的手,是一雙奇妙的手,是一雙勤勞的手,是一雙靈巧的手,同時也是一雙充滿母愛的手。

活動評析:。

本節(jié)活動通過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媽媽的辛勞,為媽媽的能干而自豪。嘗試仿照句式編詩句,即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讓幼兒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活動設計新穎,內容切合實際,很有教育意義。

以上是我對這次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感受,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十七

1.通過傾聽故事,理解古詩中“復”、“待”、“蹉跎”、“暮”、“墜”等字、詞的含義。

2.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語言的特點。

3.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古詩,知道每個人都應該珍惜時間。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古詩中學習,感悟生活。

1.相關圖片。

2.古詩錄音帶一盒。

1.欣賞、理解故事《等明天》。

指導語:為什么下雨的時候小猴子沒有地方躲雨?

2.完整欣賞古詩《明日》,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語言的特點(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寓意)。

指導語:詩歌里說了些什么?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3.再次欣賞古詩,理解古詩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指導語: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4.師生完整欣賞并朗誦配樂古詩。

附:

明 日 歌

(清)錢鶴灘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東流水,暮看日夕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古詩工于音韻,注重意境,句式工整,朗朗上口,是一種很好的文學作品形式。怎樣讓幼兒通過活動記住一首古詩,并了解含義呢?古詩的選擇最為重要,既要簡單易懂,又要便于幼兒用語言、動作來表現(xiàn)。

大班古詩池上教案篇十八

1.激發(fā)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上”、“含”、“泊”的含義。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一、導入

1.師幼自由交流認識的飛禽引入課題。

2.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經(jīng)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jīng)常是排成一行。

3.師幼一起或請個別幼兒朗誦這首關于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前兩句采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老師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請幼兒根據(jù)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象畫出這兩句的意思,并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2.后兩句采用看大掛圖的形式,理解其詩句的內容。

(1)“窗含西嶺千秋雪”。西嶺: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從窗戶里向外望去,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幼兒用手勢當作“小窗戶”,看一看西嶺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戶”里了。

(2)“門泊東吳萬里船”。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里有幾萬里路,

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泊”;門外停著將要駛向幾萬里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的船。

3.老師示范朗誦并演示操作活動教具,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

4.教師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上:飛上;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泊:停泊、???。

5.知識拓展: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你是

從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誰?他為什么要寫這首古詩?

三、結束

幼兒自由朗誦學過的古詩。

本教案目標制定較好,能夠反應幼兒教育所提到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對教材的理解透徹,制定的目標符合幼兒認知規(guī)律,難度適合。

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在活動中,借助圖片、身體動作等幫助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圖片的出示,形象生動的再現(xiàn)了詩歌的內容,幫助幼兒從直觀的視覺上感知詩歌的美,還幫助幼兒進行詩歌內容的記憶。幼兒模仿詩中所及動物叫聲,使幼兒借助直觀經(jīng)驗加深對詩歌意境理解。

分析詩歌特點,引導幼兒歸納總結。在學習詩歌的同時,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幼兒明確詩中的景物及動物,有效的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結構,為學習仿編詩歌做鋪墊。很多的幼兒能夠理解詩歌的內容,朗誦詩歌較為連貫,詩歌內容掌握較好。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064692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