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或?qū)W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jīng)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并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總結(jié)。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jié)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總結(jié)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湘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一
1、身邊的材料:
我們身邊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按材料給物品分類:木材、金屬、紙、布、塑料。
我們身邊的材料可以分為: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石油、木頭、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像玻璃這種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2、塑料
▲塑料是一種用途廣泛的人造材料?!芰峡梢源驿撹F作建筑材料。▲塑料和木頭相比。
優(yōu)點:輕便、透明、防水耐磨。缺點:易污染環(huán)境。
用塑料代替木頭的優(yōu)點;不怕水、不易彎形、透明。缺點:廢棄后易污染環(huán)境。塑料杯遇熱水會變軟、說明固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塑料手套和棉布手套比較: 塑料手套:透氣性能差,防水性好。棉布手套:透氣性能好,防水性差。
天然材料遠遠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因此人們利用一些技術(shù)、設計、制選出許多人造材料。包括一些新材料。幾種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融合而成的合金,具有更優(yōu)良的性能。如鋁合金、鈦合金。
認識新材料:變色材料,防彈材料。拓展:人們隨意拋棄在自然界中的廢舊塑料包裝制品,飄掛在樹上,散落在路邊、草坪、街頭、水面、農(nóng)田及住地周圍等處的這種隨處課件的污染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成為:白色污染。
3、傾聽聲音:
活動1,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聲音。如:風聲、雨聲、讀書聲?;顒?:物體出聲時的共同點:物體發(fā)生時都在來回運動,這種來回往復的運動可以用振動來表示。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使物體停止發(fā)生的方法是:停止振動。
4、物體傳聲
固體能夠傳播聲音,液體能夠傳播聲音。氣體能夠傳播聲音。
游泳的時候,頭浸在水下能聽到聲音。
我們知道聲音可以透過氣體、液體、固體傳到我們的耳朵里。
聲音是以聲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傳播的。
5、自制小樂器。
聲音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guān),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guān)。
6、聲音與生活
聲音與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它給我們傳來很多信息,幫助我們認識周圍世界。
有些聲音使我們心情愉快,稱為樂聲。
有些聲音會使我們煩躁,稱為噪音。
減少噪音的方法:
1、馬路兩邊的樹木不僅可以遮擋強烈的陽光,還可以降低噪音的強度。因為濃密的樹葉有很強的吸音能力。
2、安消聲器。
7、光的傳播
太陽、星星、閃電、螢火蟲為天然光源。
電燈、手電、蠟燭等為人造光源。
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8、透明與不透明
讓絕大部分光通過的物體稱為:透明。有:玻璃、塑料紙。
讓部分光通過的物體稱為:半透明。
有:毛玻璃、白紙。
幾乎不能讓光透過的物體稱為:不透明。有:木頭、磚、黑紙。
光照在不透明的物體上會出現(xiàn)影子。
9、鏡子
鏡子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改變后仍沿著直線傳播。
當光照到物體上時,有一部分光線被物體的表面反射回去,這就是光的反射。
鏡子是反射光能力很強的物體。
物體反射光的能力與物體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制造物體的材料有關(guān)。拓展:
由于光的多次反射,可以看到鏡中出
現(xiàn)很多像,夾角越小,看到的像越多
10、七色光
光照在三棱鏡上,慢慢轉(zhuǎn)動三棱鏡,會出現(xiàn)七色光帶,因為陽光是由七種顏色組成的。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知道: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會出現(xiàn)白光。紅光與綠光混合出現(xiàn)黃光,紅光與藍光混合出現(xiàn)品紅色光。藍光與綠光混合出現(xiàn)深藍色光。
激光是一種神奇的光,它不是一種天然光源,而是由激光器產(chǎn)生的。
11、電在我家中
1、電是人類的寶貴能源,電器的廣泛使用是19世紀后期。
2、家里哪些物品用到了電:電扇、冰箱、電腦、電磁爐等等
3、電從發(fā)電廠來到家中的大致過程:電是電廠(水力發(fā)電、火力發(fā)電等)發(fā)電后,經(jīng)過高壓輸電、變電站改變電壓、長途輸送,最后才成為我們家中的電源。
4、停電對現(xiàn)代人生活會造成什么影響,并說明理由: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離不開電,停電后會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很大,如停電后洗衣機不能用,只能用手洗,空調(diào)不能用,只能用扇子扇,晚上停電燈不亮,只能點蠟學習,而且不能
用電腦上網(wǎng)查不了資料。冰箱里的食物容易變質(zhì),路上由于路燈不亮,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等等。
5、列舉三個以上實例,說明電在生活中和生產(chǎn)中的用途。
電風扇通電后可以吹風,使我們在夏天涼爽些。洗衣機通電后可以幫助我們更快的洗好衣服。電視通電后我們才能看到好看的節(jié)目。拓展:
節(jié)約用電的方法:
1、用完家用電器后及時關(guān)閉,不要讓它長時間處于待機狀態(tài)
2、空調(diào)調(diào)到適宜的溫度
3、看電視時,亮度適宜,音量不要過大
4、走廊的燈及時關(guān)閉
5、天氣不太熱時,盡量
少用電扇。
6、使用節(jié)能燈泡
7、電冰箱開門啟用后隨手關(guān)門,并減少開門次數(shù)。等等 12讓燈亮起來
1、什么叫電路:把電源,用電器,開關(guān)用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叫做電路。
也可以說電路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guān)和導線等元件組成。
2、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電源、開關(guān)、電線,并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
3、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電路連接的兩種基本方式: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
4、在組成簡單電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電池的作用是一個持續(xù)的電流。導線的作用是連接各個部分;小燈泡的作用是發(fā)光;
開關(guān)的作用是控制電路通斷。
5、世界上第一個電池是2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學家亞歷山德羅·伏打發(fā)明的。
6、常見的電池類型有干電池、紐扣電池、手機電池、蓄電池。
13、導體和絕緣體
1、容易使電通過的物體叫導體:不容易使電通過的物體叫絕緣體。
2、人體、大地和不純凈的水都是可以導電的。
3、安全用電基本常識:(1)不要用東西去捅交流電插孔(2)不要用力拉拽電線,防止拉斷,發(fā)生漏電現(xiàn)象;(3)在檢查電器時,僅僅關(guān)閉電器開關(guān)還不夠,檢查必須要在斷開電源的情況下進行。
14、磁鐵的力量
1、磁鐵有兩個極:一個是北極,一個是南極。北在英文中是north,南是south。因此我們把磁鐵指北的一端叫n極,指南的一端叫s極。
2、磁鐵的兩端磁力特別強,我們稱為磁極。不論什么形狀的磁鐵,都有兩個磁極。
3、磁鐵有指南北的性質(zhì)。
15、制作小磁針
1、兩個磁鐵的磁極相互靠近時,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2、每個磁鐵都有兩極,同性磁極相互排斥,異性磁極相互吸引。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它也有兩個磁極,這兩個磁極的位置大致就在地球的南極和北極,地球的北極是s極,地球的南極是n極。這就是地球上磁鐵能指南北的原因。
16、磁的應用
1、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有火藥、造紙術(shù)、印刷術(shù)和指南針。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兩千多年前,中國人最早發(fā)現(xiàn)了磁石,制作了司南。古代人們用司南來辨別方向。
2、磁懸浮列車是根據(jù)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zhì)設計而成的。
3、生活中應用磁的家用電器:電冰箱、電視機、收音機、音響。拓展:
磁還可以用來記錄信息。錄音機就是用磁帶記錄聲音的,計算機磁盤,信用卡也是用磁來儲存信息的
17、傳遞信息
1、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有:語言、書信、電話、電視、書本、手勢、旗語等等。
2、傳遞信息的基本條件:發(fā)射器(發(fā)射信息)、解碼器(轉(zhuǎn)換信息)、接收器(解釋信息)
3、能說出公共場所常見圖形及符號的含義:如注意安全、當心觸電、當心中毒、廁所、廢物箱、禁止吸煙、出入口、電話亭等等。
4旗語優(yōu)缺點:旗語是一種能在看的見的范圍內(nèi)有效的傳遞信息的方式,目前,海軍在有些時候仍然用旗語傳遞信息,但旗語傳遞的距離非常有限。此外,不夠準確,比較麻煩,也是其局限性。
18、通信的發(fā)展
1、通信在聲、光、電、磁的廣泛應用,使快速、簡便,準確的遠距離通信成為可能。
2、從古到今的各種傳遞信息的方式,如喊話、驛站、烽火、信鴿、電報、電話、傳真、網(wǎng)絡等。
3、從傳遞信息的快慢來看,通信永遠向著“更遠、更快、更高效”的方向發(fā)展。
19、暢想通信
1、未來通信將向更快捷、更便利、更準確的方向發(fā)展。
2、設計活動需要經(jīng)歷明確設計任務、查閱資料、設計圖紙、交流討論、修改完善、制出模型等過程。
湘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二
三年級科學知識點匯編
第一單元(1-4課)
一、填空
1、根據(jù)食物的來源,可以把食物分為(動物類)食物和(植物類)食物兩類。
2、(脂肪)和(淀粉)可以為我們的身體提供能量,(蛋白質(zhì))是組成身體的上要物質(zhì),(維生素)、(鈣)、(鐵)、(碘)等也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成分
3、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紙上按壓后會留下明顯的(油跡):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后通常會(變藍):含有(蛋白質(zhì))的食物放在火上燒時會產(chǎn)生像(燒頭發(fā))那樣的臭味
4、米飯是從(稻谷)里來的,牛肉來于(牛)。
二、判斷對錯
1、牛奶是植物類食物。(×)
2、按食物的生熟進行分類,蘋果和米飯屬于同一類食物。(×)
3、我們一天吃很多不同的食物來保持身體的健……(√)
4、食物主要在大腸里消化。(×)
5、色香味俱佳的食物更能引起人們的食欲。(√)
6、既含有動物性成分又含有植物性成分的食物我們稱之為混合性食物。(√)
7、我們吃東西可以偏食。(×)
8、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9、薯片屬于五谷類食物,可以多吃點。(×)
10、用完酒精燈后可以直接用嘴吹滅。(×)
三、背誦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作用(課本第8面)
四、填寫人體消化器官的名稱。
()
()
()
()
()
五、觀察現(xiàn)象回答問題。
消化器官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我們應該怎樣愛護呢?
答:愛護我們的消化器官應該做好以下幾點:①飯前便后要洗手;②吃飯
要定時,應細嚼慢咽:③不吃不干凈、過了保質(zhì)期的食物:④不暴飲暴
食⑤飯后不宜馬上做劇烈運動。
第二單元(5-7課)
一、填空題
1、食鹽和白糖都能溶解在水中。
2、食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食鹽的來源多種多樣,可以分為海鹽、池鹽、巖鹽三大類。
3、如果白糖中混有鐵屑可以用磁鐵把它分離出來。
4、如果食鹽中混有沙子,可以用溶解、過濾、蒸發(fā)的方法把它分離出來。
5、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6、攪拌時玻璃棒不要碰到燒杯壁。
7、加熱時要戴護目鏡,以防傷害眼睛。
8、用量筒取液體時,眼睛應該與量筒的灣面(最低線)相(齊平)
9、相同容量的水溶解的食鹽和白糖一樣多(x)食鹽溶解的多,白糖溶解的少
10、酒精燈火焰中溫度最高的部分是(外焰)
11、酒精燈的使用方法:
①
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絕對禁止用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
②
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
③
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
④
不要碰倒酒精燈。萬一有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應立刻用濕抹布撲蓋。
12、酒精燈的火焰分為
外焰、內(nèi)焰、焰心、三部分,外焰的溫度最高,對物體加熱時要用
外焰。
3、用量筒量取水時,水面的最低面
要與所要量取的刻度線
相平,觀看刻度線
時與
刻度線
相平。
二、問答題
1、怎樣使一塊方糖在水中盡快溶解?
答:(1)把方糖壓碎,使它變小;
(2)
把裝有方糖水的燒杯放在酒精燈上加熱;
(3)
用玻璃棒輕輕攪拌水中加熱的方糖。
2、怎樣把溶解在水里的食鹽找回來?
答:(1)把食鹽水放在太陽底下曬,水曬干了,食鹽就析出來了;
(2)
把
食鹽放在火上烤,水烤干了,食鹽就析出來了。
3、怎樣把食鹽中的沙子分離出來?
答:用溶解、過濾、蒸發(fā)的方法可以把食鹽中的沙子分離出來。
三、觀察與實驗
1、往50毫升的水里分別加入食鹽和白糖,一勺一勺的加,待這勺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另一勺,如此這樣一勺一勺地加,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說明了什么?
答:會發(fā)現(xiàn)食鹽溶解的數(shù)量和白糖溶解的數(shù)量不一樣多。這說明了不同的物質(zhì)的溶解度不一樣。
2、制作一杯濃鹽水,往蒸發(fā)皿中倒入少許濃鹽水,用酒精燈加熱,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答:會看到蒸發(fā)皿的內(nèi)壁上有許多白色的小晶體析出。
第三單元(8-11課)
一、填空
1、手電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
2、能使小燈泡亮起了的連接,形成了電流的(閉合回路)人們稱這種閉合回路為(電路)。
3、連接燈泡的導線兩端應分別接在電池的(正極)和(負極)上。
4、人們一般用(開關(guān))對電燈或其他電器的電路進行控制。
5、人們把容易導電的材料叫(導體),不容易導電的材料叫(絕緣體)。
6、電路出了故障,(電路)就會中斷,(燈泡)就不會亮。
7、我們可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故障。
8、我們應該(安全)用電,避免觸電。
9、電的用途(很廣),使用(方便)。
二,判斷
1、燈泡沒有發(fā)光,可能是電池沒電了。
(√)
2、不能用電線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起來。
(√)
3、用電線把小燈泡連在一起,小燈泡就會亮。
(x)
4、在同一組電路中不能同時點亮兩個小燈泡。
(x)
5、一個開關(guān)可以控制多個燈泡的亮滅。
(√)
6、塑料夾子也可以用來做控制電路的開關(guān)。
(x)
7、絕緣體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導電。
(x)
8、電線是導體,但是它的外殼是絕緣體。
(√)
三、簡答
1、可能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是什么?
答:電線斷了,燈泡壞了,電池沒電了,電池盒接觸不好,燈座不通電,每一部分出現(xiàn)故障,都能造成小燈泡不亮。
2、除了使用“電路檢測器”,你還知道其他查找電路中故障的方法嗎?
答:檢查法;替換法。
3、我們應該怎樣注意安全用電?
答;書37面。
4、如何預防雷電對我們的傷害?
答:書38面。
5、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電,電幫助人們做什么?
答:電腦可以幫助人們上網(wǎng),瀏覽新聞;電梯可以幫助人們上下樓;電飯鍋可以幫助人們做飯;洗衣機可以幫助人們洗衣服。
第四單元(12-14課)
一、填空題
1、人每時每刻都在呼吸,呼吸與空氣有密切的關(guān)系。
2、憋氣一小會,我們會感到很難受。
3、分別往兩個杯中倒入大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向一個杯子中呼氣,我發(fā)現(xiàn)這個杯子里的石灰水立即變渾濁
。往另一個杯子中注入空氣,石灰水沒有變化。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5、人體的呼吸器官有鼻、咽、喉、氣管、支氣管
和
肺。
6、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肺有大量的小泡泡叫做肺泡,成年人肺泡約3億個。
7、肺泡上有血管,進入人體的氧氣能從肺泡中進入血管,跑到全身各個地方去,與食物中的養(yǎng)料結(jié)合。
8、填圖
9、肺活量代表了一個人潛在呼吸功能和健康狀況。
10、肺活量是指一個人吸足一口氣后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
11、呼吸次數(shù)的多少與肺活量的大小有關(guān),肺活量大的人每分鐘呼吸的次數(shù)就少一些,肺活量小的人每分鐘呼吸的次數(shù)就多一些。
12、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提高我們的肺活量。
二、問答題
1、我們運動前后呼吸的次數(shù)有什么不同?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答:運動前我們呼吸的次數(shù)少,運動后我們呼吸的次數(shù)多。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運動需要的氧氣多,需要的氧氣多,呼吸的次數(shù)必然要增加。
2、怎樣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
答:1、多運動;
2、灑水降塵;
3、空氣質(zhì)量不好時戴上口罩;
4、經(jīng)常開窗通氣;
5、不抽煙;
6、不隨地吐痰。
第五單元(15-17課)
一、選擇填空
1、下面建筑材料中屬于天然材料的是(③⑤⑥)屬于人工材料的是(①②④
⑦⑧)
①鋼材
②磚
瓦
③
木材④水泥
⑤石頭
⑥茅草
⑦玻璃
⑧鋼筋混凝土
2、哪種形狀不容易變形(①)
①三角形
②正方形
3、哪種結(jié)構(gòu)承受力大(②)
①平面
②拱形
4、巴黎埃菲爾鐵塔至今屹立不倒的原因是(④)
①上小下大
②上輕下重
③三角形框架結(jié)構(gòu)
④以上都是
5、魯班發(fā)明了(鋸子)(墨斗)(刨子)
二、想一想怎樣讓不穩(wěn)定的正方形變得穩(wěn)定?將你的方案畫下來·
三、實驗與探究
在紙筒上端和下端分別綁上重物,推一推,哪個紙筒更不容易被推倒?(下端綁上重物的)
說一說,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上輕下重的物體更穩(wěn)定)
湘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三
第一單元 常見材料
1、我們身邊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石油、木頭、棉花都是(天然材料),天然材料還有(沙子)、(石頭)、(粘土)等。像(玻璃)這種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人造材料還有(陶瓷)、(橡膠)、(塑料)等。
3、玻璃是怎樣加工的?
答:玻璃是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純堿等混合后,在高溫爐中融化,經(jīng)過成型、冷卻后制成的。
4、塑料是一種用途廣泛的(人造材料)。塑料還可以代替(鋼鐵)作(建筑材料)。
5、塑料具有(加工容易)、(不怕水)、(不易變形)、(不生銹)、(輕便透明)等優(yōu)點。但塑料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
6、塑料杯遇到熱水會(變軟)。
7、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兩只手的感覺一樣嗎? 答:不一樣。塑料手套不透氣,手掌濕潤;棉布手套透氣,手掌干燥。
8、幾種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更優(yōu)良的性能,如(鋁合金)、(鈦合金)等應用于日常生活及航天等領域。一種(復合玻璃),強度很大,子彈都穿不透,用于(軍事)、(國防)等領域。
9、最近,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晶粒微小、強度卻很高的(納米材料)。
10、新材料有哪些?(合金、復合玻璃、合成纖維、納米材料、變色材料等)
11、利用新材料有哪些發(fā)明?(防彈衣、變色眼鏡、防彈玻璃柜、“記憶”眼鏡架、人造鉆石、變色勺等)
12、減少“白色污染”的建議:(1)減少使用塑料袋。(2)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3)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第二單元 聲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停止振動)物體也就停止發(fā)聲了。
2、聲音能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離不開(介質(zhì))。(固體)傳聲最快。(氣體)最慢。
3、月球上沒有(空氣),宇航員在月球上聽不到對方發(fā)出的聲音,他們只能依靠(特殊裝置)傳遞信息。
4、做小鼓:用有圓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選擇不同的材料如(橡膠薄膜)、(塑料薄膜)或(牛皮紙)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膠帶將它繃緊在鼓身上。
5、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guān);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guān)。
6、有些聲音使我們心情愉快叫(樂音);有些聲音使我們煩躁叫(噪音)。
7、噪聲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大公害)。人長時間受到喧鬧聲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癥)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
8、怎樣減少噪音對人類的危害:(1)禁止鳴喇叭(2)耳機里加厚墊子(3)植樹(4)安裝消聲器
第三單元 光
1、能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2、太陽、閃電、螢火蟲等屬于(天然光源);電燈、激光、火把、蠟燭等屬于(人造光源)。
3、當三塊紙板上的孔(在一條直線上)時,光能穿過孔照射在墻上。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4、根據(jù)材料的透光程度,可分為(透明物體)、(半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
5、透明物體有(玻璃)、(空氣)等;半透明物體有(毛玻璃)、(太陽鏡)、(塑料板)等;不透明物體有(鐵片)、(木板)、(陶瓷)等。
6、光照在不透明物體上,會在物體(背光)的一面形成(影子)。
7、同一個物體在陽光下的影子是早晚(長),中午(短)。
8、當光照到物體上時,有一部分光線被物體的表面反射回去,這就是(光的反射)。(鏡子)是反射光能力很強的物體。
9、物體反射光的能力與什么有關(guān)?
答:物體反射光的能力與物體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制造物體的材料有關(guān)。物體表面越光滑,光的反射效果越好。
10、(鏡子)、(不銹鋼板)和(錫紙)是反射光能力很強的物體。
11、平面鏡里的像與實際物體大?。ㄏ嗟龋舷路较颍ㄏ嗤?,左右方向(相反)。鏡子成像的特點:(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12、一個人要想看到自己腦后的頭發(fā),至少需要(兩)塊平面鏡。13、1969年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時,在月球上安了一面(鏡子)??茖W家從(地球上)向鏡子發(fā)射(激光),光很快從鏡子反射回(地面)。
14、陽光是由
(七)種顏色組成的,陽光是(七色光)。
15、陽光照在(三棱鏡)上,慢慢轉(zhuǎn)動三棱鏡,會出現(xiàn)七色光帶,顏色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混合后成為(白光)。
16、彩虹是怎樣形成的?
答:下雨后,天空中懸浮著許多小水滴,它們像三棱鏡一樣,將陽光分散成七種顏色的光,形成彩帶。
17、激光是一種神奇的光,它不是一種天然光源,而是由(激光器)產(chǎn)生的。激光具有(顏色單一)、(方向性好)、(亮度很高)的特性。
18、在強光下工作、學習有哪些危害?怎樣預防和保護?
在強光下工作和學習容易對眼睛造成損傷。我們可以戴上太陽鏡、打遮陽傘等來保護眼睛。
第四單元 電
1、在日常生活中,接通(電源),電器就可以工作了。發(fā)電廠利用(風力)、(水力)、(火力)、(原子能力量)等推動發(fā)電機轉(zhuǎn)動發(fā)電。另外利用(太陽能電池)也可以使太陽能變?yōu)殡娔堋?/p>
2、希臘科學家(泰利斯)在兩千年前就觀察到(琥珀)經(jīng)摩擦有吸引草屑等輕小物體的功能,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靜電)。3、1752年,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冒著生命危險做了(放風箏實驗),才初步認識了(電)。
4、一個簡單的電路至少要由(電源)、(導線)、(用電器)、(開關(guān))四部分組成。
5、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6、開關(guān)是控制電路(通斷)的部件。它的種類有(琴鍵開關(guān))、(閘刀開關(guān))、(拉線開關(guān))等。
7、任何電器運行都需要一個完整的電流通路,這個電流通路被稱為(電路)。
8、電池的種類有:(蓄電池)、(干電池)、(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
9、電池有兩極:(正極)和(負極)。電池的銅帽一端為(正極),用“+”表示,鋅殼一端為(負極),用“-”表示。廢舊電池會(污染環(huán)境),不能(隨便丟棄)。
10、世界上第一個電池是二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學家(亞歷山德羅 · 伏打)發(fā)明的。
11、容易使電通過的物體叫(導體);不容易使電通過的物體叫(絕緣體)。大多數(shù)(金屬)都是導體。
12、(人體)、(大地)和(不純凈的水)都是可以導電的。
第五單元 磁
1、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zhì)叫做(磁性),磁鐵具有(磁力),磁鐵的磁力分布的區(qū)域稱為(磁場)。
2、磁鐵吸引鐵釘?shù)亩嗌俸停ň嚯x)有關(guān),距離遠,磁力小,吸的少;距離近,磁力大,吸的多。
3、磁鐵的(兩端)磁力特別強,我們稱為(磁極),當磁鐵的兩極相互接近時,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4、我們把磁鐵指向北的一端叫(n)極,指向南的一端叫(s)極。
5、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它也有兩個磁極。地球的北極是(s)極,地球的南極是(n)極。這就是在地球上磁鐵能指南北的原因。
6、使鐵片、鋼針變成磁鐵的過程叫(磁化)。
7、(指南針)是我國四大發(fā)明之一。兩千多年前,中國人最早發(fā)現(xiàn)了磁石,制作了(司南)。
8、磁懸浮列車是根據(jù)磁鐵(同極相互排斥)的性質(zhì)設計而成的,與一般列車比,它具有(無摩擦)、(速度更快)、(無噪聲)等優(yōu)點。(成都)將建成國內(nèi)最大的磁懸浮列車基地。
9、磁還可以用來(記錄信息)。(錄音機)就是用磁帶記錄聲音的,計算機磁盤也是用(磁)來儲存信息的。
第六單元 信息與通信
1、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人們經(jīng)常用易于識別的(標志符號)來傳遞信息。
2、用旗語傳遞信息有哪些優(yōu)點,有哪些不足?
答:優(yōu)點有高效、簡單、明了;不足有不太準確,受距離限制,比較麻煩。
3、光可以用在(通信)方面。(光導纖維)就是人們對光的一種利用。與電通信相比,光導通信在(容量)和(速度)方面,都高出數(shù)千倍到數(shù)萬倍。
4、通信是怎樣發(fā)展的?
古代:喊話、騎馬送信、烽煙、鼓聲等;后來:旗語、燈光、電報等;現(xiàn)在:電話、電腦等。
5、未來通信將向(更快捷)、(更便利)、(更準確)的方向發(fā)展。
湘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四
王仙小學2017年上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孩子們對于身邊常見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屬性的觀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重點訓練了學生能按要求有順序地觀察,能在教師引導下借用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對身邊的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材料等內(nèi)容進行了初步了解。
這一學期,要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yǎng)蠶”、“磁鐵的奧秘”、“多彩的光”等內(nèi)容。
二、本學期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提問——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步比較和評價。
2、猜想與假設——能對觀察的現(xiàn)象進行猜想;能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假設性解釋,會根據(jù)觀察的現(xiàn)象對將來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論;能用“如果??那么??”對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設。
3、觀察和實驗——能按觀察對象的變化,培養(yǎng)細致、敏銳和長期觀察的能力;會借助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知道對某些被觀察對象進行簡單處理;嘗試制定簡單的調(diào)查、實驗或觀察計劃;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控制變量實驗;會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針等工具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并作簡單記錄。
4、制作——根據(jù)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制作??茖W知識目標
1、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知道物體一般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知道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不同的材料傳熱的本領不同。
2、知道各種不同的天氣現(xiàn)象,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以測量的量來描述;知道風有風向和風力的不同;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據(jù)雨量來判斷的;知道天氣預報的有關(guān)知識。
3、知道蠶的一生要經(jīng)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生長階段。
4、知道磁鐵有磁性,有磁極;知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知道鐵釘?shù)瓤梢员淮呕?/p>
5、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知道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知道鏡子能反射光、能成像;知道陽光是七色的,了解彩虹的形成。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圍繞認識事物的變化和性質(zhì),引領學生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yǎng)蠶”、“磁鐵的奧秘”、“多彩的光”等內(nèi)容。
本冊教材在“指南車”卡通人的引領下,通過游戲、觀察、測量、實驗、調(diào)查、制作等活動方式,讓學生認識物體冷熱變化的特點、天氣變化的特征,了解蠶的生活習性、生長變化過程以及磁鐵的性質(zhì)、光線傳播的性質(zhì),學習實驗描述、長期觀測和記錄的方法,提高實驗技能,并滲透珍愛生命、敢于質(zhì)疑、尊重證據(jù)、持之以恒、認真細致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為后續(xù)的科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教學措施
1、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依據(jù)學生的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2、落實三年級下冊重點訓練項目——實驗、描述過程的能力。實驗過程中,要求記錄實驗情況;實驗結(jié)束后,組織好同學之間的表達和交流。
3、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長期觀察所面臨的困難,對學生的評價以激勵和診斷性評價為主,促使學生保持飼養(yǎng)、管理、觀察、記錄的興趣。
4、充分發(fā)揮教材所凸顯的科技史特色資源的優(yōu)勢,如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方法引領、情感熏陶等。
五、教學進度安排(每周3課時)
第一周 常規(guī)教育、民選組長和科代表、翻閱新書、學習《多姿多彩的天氣》 第二周 《知冷知熱》、《熱脹冷縮》、布置養(yǎng)蠶的任務
第三周 《熱的傳遞》、《蠶寶寶出生了》、養(yǎng)蠶第一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四周 《蠶寶寶在長大》、養(yǎng)蠶第二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五周 《誰的傳熱本領強》、《測量氣溫》、第六周 《觀測風》、《雨下得有多大》、第七周 《怎樣預報天氣》、前兩個單元的學習小結(jié)、養(yǎng)蠶第三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八周 《神奇的磁力》、《蠶寶寶大變樣》、養(yǎng)蠶第四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九周 養(yǎng)蠶第五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第十周 《昆蟲》、第3單元學習評價 第十一周 期中考試
第十二周 《司南的啟示》、《磁鐵游樂場》
第十三周 《光與影》教學研究(本期重點研究課)第十四周 《光照在鏡子上》、《透過玻璃的光》 第十五周 《與水有關(guān)的光現(xiàn)象》、《光線與視覺》 第十六周 第4、5單元學習評價
第十七周 《我們怎樣做實驗》、《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第十八周 第6單元學習評價、復習第十九周 復習
第二十周 期末考試
湘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五
湘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知識點歸納
1、人們用溫度來準確描述物體的冷熱程度。溫度計是測量物體溫度的儀器。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計作℃。如20℃讀作二十攝氏度。0刻度以下讀作零下多少攝氏度。
2、使用溫度計時要手持溫度計的上端,液泡接觸被測物體,液柱停止上升后視線與溫度計中的液柱面齊平開始讀數(shù)。
3、液體、氣體、固體受熱時,體積都會膨脹,受冷時,體積都會收縮。生活中的利用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有:鐵軌間要留縫隙,高壓線不能拉太緊,瓶裝飲料不能裝太滿,踩癟的乒乓球用熱水煮,澆鑄水泥路面要留縫隙等。
4、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點火時要斜向上點火,滅時要用帽子蓋滅。
5、熱能通過氣體、液體、固體甚至真空從一個物體向另一個物體傳遞。熱總是由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傳遞熱的方式有傳導、對流、輻射。
6、不同材料的傳熱本領不同,如銅、鋁、陶瓷、鋼材、塑料、木材等。加快熱傳遞的方法有使用熱的良導體、增加與空氣和水的接觸面、加快對流的速度等。減緩熱傳遞的方法有:采用熱有不良導體,減少與周圍空氣和液體的接觸、減慢對流的速度等。
7、常見的天氣現(xiàn)象有:晴天、下雪天、陰天、下雨天、霧、霧淞、霞、霜、冰雹、龍卷風、沙塵暴等。
8、氣溫就是空氣的溫度。氣象站測氣溫用的是百葉箱。
9、竺可楨是我國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是我國現(xiàn)代氣象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寫有《物候?qū)W》一書。
10、風的方向有八個,如東、東北、南等,風來的方向就是風的方向。人們常根據(jù)風級圖來目測風力,分為零至十二級。氣象站用風向標、風速計等儀器來觀測風。風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就是當時的風向。風速計是觀測風力的儀器。
11、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力定級的人是中國唐代著名天文學家李淳風。他把風分為八級。雨量器和風信器都是中國人的發(fā)明。
12、雨量筒是測量雨量的儀器。人們根據(jù)24小時的雨量制定了雨量等級:小雨(小于10毫米)、中雨(10-25毫米)、大雨(25-50毫米)、暴雨(50-100毫米)、大暴雨(100-250毫米)、特大暴雨了(大于250毫米)。
13、天氣諺語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觀察天氣現(xiàn)象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天氣諺語可以分為四類:看云識天氣,如“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看風識天氣,如“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看光識天氣,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看物識天氣,如“燕子高飛晴無云,燕子低飛雨來到”。
14、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飼養(yǎng)家蠶和繅絲織綢的國家,絲綢約有5000年的歷史。
15、家蠶的生活在溫暖、通風的環(huán)境里。它的主要食物是桑葉。它一生要經(jīng)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在幼蟲階段要經(jīng)過四次蛻皮。蠶蛹的體形像一個紡棰,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一只雌蛾可產(chǎn)400~500粒蠶卵。
16、像蠶、蝴蝶等動物一生中要經(jīng)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的這種變化叫做變態(tài)。
17、蠶蛾、螞蟻等動物的成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口器和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的動物叫做昆蟲。目前全球已識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占已知動物種類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
18、磁鐵能吸引鐵、鈷、鎳這三種金屬。磁鐵的這種吸引力就是磁力。磁鐵磁力最大的部分稱為磁極(即兩端)。
19、磁鐵具有指南北方向的性質(zhì)。指南針是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最早叫司南。磁鐵指向北方的磁極叫北極,用“n”表示,指向南方的磁極叫南極,用“s”表示。
20、磁鐵具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zhì)。地球也是一個巨大的磁體。
21、能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影子的產(chǎn)生必須要有光源、不透明的物體、承載影子的平面三個條件。
22、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等現(xiàn)象都說明了光沿直線傳播的)。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每秒30萬千米。
23、光照到水面、鏡子等物體表面上會被反射出來。鏡子能使鏡面前的物體成像。潛望鏡是利用光線的多次反射后看到水面物體的。
24、光從一種介質(zhì)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會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25、透過放大鏡的光線折射后能會聚到一點。放大鏡還能放大視角,使物體所成的像更大一些。
26、白光不是單色光,而是由各種色光混合成的。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七種色光,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紅、綠、藍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利用這三種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來。
27、水能像鏡子一樣反射光而形成倒影,也能像玻璃一樣使光發(fā)生折射而改變光的傳播路線,還能像三棱鏡一樣分解陽光,形成彩虹。
28、物體發(fā)出或反射的光射到我們的眼睛里,我們才能看見這個物體。我們平時要注意用眼衛(wèi)生。
29、在科學活動中,我們要注重實驗,實驗能驗證自己的猜想;能讓我們看到自然環(huán)境下不容易發(fā)覺的現(xiàn)象;可能還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8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