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刈麥》講解 觀刈麥課本(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1 18:47:47
《觀刈麥》講解 觀刈麥課本(4篇)
時間:2023-01-11 18:47:47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觀刈麥》講解 觀刈麥課本篇一

白居易,中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經(jīng)常描寫老百姓生活,關(guān)心百姓疾苦。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觀刈麥》(板書),請同學們放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并試著概括詩歌內(nèi)容。

生:了解作者

師:突出強調(diào)

白居易、敘事諷喻詩

生:自讀

師:指出需認讀、掌握字詞

輸稅 農(nóng)桑 曾 荷 晏

生:齊讀、概括內(nèi)容

師:整理、歸納

農(nóng)忙季節(jié)-------送水送糧-------南岡刈麥--------貧婦訴苦---------慚愧不已

讀準詩韻,理解詩歌內(nèi)容

情境二:

學詩歌要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領(lǐng)悟感情。請同學們在熟悉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賞讀,賞讀字句,體會其妙處,用“---------寫出了--------”的句式說一說

生:自由誦讀

師:例: 幻燈1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句寫得好,為了早日將糧食搶收進倉,勞動人民為顧炎陽灼曬,為顧自己筋疲力盡,爭分奪秒,拼命干活。其中“惜”寫出了勞動人民的一種反常心理,耐人尋味,令人心酸。

生:賞讀、探究、交流、發(fā)言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寫出了當時 租稅之繁重,百姓生活之困苦。

“少”、“倍”寫出了勞動人民日復(fù)一日的辛勤勞作。

“吏祿三百石,風晏有余糧”寫出當時官員(統(tǒng)治者)的不勞而獲,與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勞作卻一無所有形成鮮明對比。

“輸稅盡”點出了勞動人民辛苦勞作卻一無所有的根本原因。

“愧”、“不能忘”寫出了作者對百姓的同情。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寫出了農(nóng)民在烈日下田間勞作的艱辛。

。。。。

師:小結(jié)

品析詩歌,學會賞析方法

問題:

引出文章主旨

1、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說說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

2、面對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樣,說說作者對百姓疾苦所持的態(tài)度。

生:發(fā)言

師:整理、板書

勞作辛苦

苦---------------輸稅盡

生活困苦

愧--------同情--------關(guān)心百姓疾苦

把握詩歌主旨,體會作者感情 情境三:

請同學們再讀詩歌,將你的理解融入其中,讀出情境、情感,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課文插圖去想象詩歌所描寫的畫面。

師:指導(dǎo),提供詞語 幻燈2 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想象:

1、動作(如刈麥、拾穗、訴苦等)

2、心情(如勞動不肯休息、聽農(nóng)婦訴苦后的心情等)

詞語:

一望無際 此起彼伏 汗流浹背 筋疲力盡 腰酸背疼

聲淚俱下 忍氣吞聲 衣衫襤褸 面無菜色 悲痛欲絕

家徒四壁 仰天長嘆 面紅耳赤

生:讀、想象、描述、交流

激發(fā)想象,再現(xiàn)詩歌意境

總結(jié)課文

師:總結(jié)學法

讀詩韻,賞妙點,悟情感,創(chuàng)意境,現(xiàn)主旨

生:背誦全詩

觸旁通類

形成能力

情境四:

課外遷移,讀以下二則材料,并在課后動手去搜集更多的相關(guān)材料,想一想,與同學議一議,寫出你的感想,班級交流。

師:出示材料 幻燈3

一、古詩中有許多反映百姓辛勤勞作卻一無所有的詩句,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陶土》?!八暮o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憫農(nóng)》。

《觀刈麥》講解 觀刈麥課本篇二

《觀刈麥》教案

教學目標 :

1、反復(fù)呤誦,理解詩歌

2、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 誦讀、理解、賞析

教學難點 : 體會感情、把握主旨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1、由《鋤禾》導(dǎo)入,今天我們共同來探究一篇描寫農(nóng)民勞作的詩歌《觀刈麥》。

2、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做官正直,深受好評。晚年隱居洛陽香山寺,因此號香山居士。作品集有《新樂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詩中大膽地批評時政,表現(xiàn)人民的疾苦。生前將眾多詩文自編為《白氏長慶集》。其詩語言通俗,相傳八旬老嫗都能聽懂。

3、寫作背景: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shù)厝嗣駝趧悠D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作品揭露了統(tǒng)治者對農(nóng)民的橫征暴斂。對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這首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二年(807),詩人三十六歲。周至縣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縣尉在縣里主管緝捕盜賊、征收捐稅等事。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zāi)難也知道得最清楚。

二、整體感知:.(一)、標題理解:刈:割;觀刈麥:觀看割麥子。

(二)學生用幾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詩歌,并思考一下問題:

1,解決詩歌中不認識的字詞。

餉 灼

晏 2,根據(jù)注釋讀懂詩歌的意思。

3,找出詩歌中所寫到的人物,并注意他們在干什么。

明確: 人物

做什么

婦姑

荷簞食

童稚

攜壺漿

丁壯

刈麥

貧婦人

拾麥穗

詩人

觀刈麥

4、用一個字概括詩歌中農(nóng)民的生活,說說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

5、這首詩采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請舉例說明

(三)詩文賞析,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感受詩歌是意境。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第一層四句,交代時間及其環(huán)境氣氛。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全家出動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割麥者的忙碌辛苦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忙碌辛苦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心理活動

第二層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xiàn)這“人倍忙”的割麥情景。

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拾麥者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拾麥者的苦困生活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p>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賦稅沉重

笫三層八句,鏡頭轉(zhuǎn)向一個貧婦人,她被捐稅弄得破了產(chǎn),現(xiàn)時只能以拾麥穗為生。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不勞而獲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觸景生情

官員生活舒適全詩精華)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第四層六句,寫詩人面對豐收下出現(xiàn)如此悲慘景象的自疚自愧。

(四)作者將農(nóng)民與自己進行對比,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全詩通過官吏不勞而獲的舒適生活與農(nóng)民的辛勞貧困形成對比,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總結(jié):.作品的題目叫《觀刈麥》,而畫面上實際出現(xiàn)的,除了刈麥者之外,卻還有一個拾麥者,而且作者的關(guān)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們二者目前的貧富苦樂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今日凄涼可憐的拾麥穗者是昨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又安知今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明日不淪落成凄涼可憐的拾麥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稅在,勞動人民就永遠擺脫不了破產(chǎn)的命運。作者在這里對當時害民的賦稅制度提出了尖銳批評,對勞動人民所蒙受的苦難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進而把自己擺進去,覺得自己和勞動人民的差別太大了,自己問心有愧。這時的白居易的詩歌確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呼出了勞動人民的聲音。表現(xiàn)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四、作業(yè)布置:背誦全文

《觀刈麥》講解 觀刈麥課本篇三

《觀刈麥》教案

一、教學目的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反復(fù)呤誦,理解詩歌。2.培養(yǎng)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讀說結(jié)合,讀出詩韻、分層次說出 自己對詩歌 的理解、賞析情感與態(tài)度 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及社會根源。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比較了解勞動人民的矛盾心理并探究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社會根源。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反復(fù)呤誦,理解詩歌,并學會賞析。2.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及社會根源。(二)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把握本文的主旨。2.賞析“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三、教學媒體:ppt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dǎo)入

先在ppt上放映一首古詩《憫農(nóng)》(配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讓學生齊讀一遍,再讓學生說出“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究其根源就是因為苛捐雜稅的苛酷。今天我們再學一首因賦稅而讓百姓飽受痛苦的詩歌《觀刈麥》。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領(lǐng)導(dǎo)人之一。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口號,主張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wù)。他的諷喻詩反映了中唐社會廣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實踐了他自己的理論主張。感傷詩中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兩首杰出的長篇敘事詩,代表了白居易詩歌藝術(shù)的最高成就。

(三)題目解說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尉時寫的,當時縣尉的官職不高,需要到民間查訪,在查訪過程中,作者親眼看到了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和悲慘生活,大有感觸,從而寫出了反映當時農(nóng)民生活實況的好詩篇。

大家看題目中“刈”字。左邊是“乂”,意為右手;右邊是“刂”旁,聯(lián)合起來表示什么呢?“刈”特指以鐮刀收割莊稼。所以刈麥就是什么?觀刈麥就是什么?觀刈麥:指觀看割麥子。

(四)聽讀古詩,檢測字詞

1.下面我們來試著深情地朗讀這首詩。首先由我來讀,你們聽我是如何處理停頓和重音的,然后自己學著讀。(同時讓學生聽不認識的字的讀音)

2.師范讀,生自由地、放聲朗讀全詩,要求:進一步弄清詩句意思,讀完后老師將請幾個同學讀。

3.指名讀:全詩共26句,前12句從開頭至“但惜夏日長”,請一位同學讀;13到26句請一位同學讀。

4.全班學生一起齊讀。(讀完后指導(dǎo)朗讀技巧及情感--悲傷)

(五)分析詩歌 1.先看題目中的“麥”,詩的開頭哪些句子寫到了麥?麥子什么顏色?什么情態(tài)? 明確:“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秉S色。覆蓋著田壟。2.作者為什么要提到南風呢? 明確:刮風會下雨。

3.古有諺語“五月南風下大雨,六月南風井底干?!备铥湑r得搶收,搶收不及時麥子遭雨淋之后,不出三天全部發(fā)芽,不能食用,之前的一切辛苦將全部白費。農(nóng)人得接天連夜地干,什么時候干完,什么時候才能松口氣,所以詩中寫道“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彼裕疤锛疑匍e月,五月人倍忙?!苯淮藭r間是--五月,地點是--田間

4.在這兩句詩中有兩個字寫出了勞動人民日復(fù)一日的辛勤勞作的是那兩個字?(少、倍)

5.詩中的人物有誰?請同學們快速閱讀并找出來,并用詩中的原詞作答。

(答:婦姑、童稚、丁壯、貧婦人、“我”)

6.再看題目中的“刈”字。刈麥的人是誰呢?在哪里割麥?他們的家人有些誰?在干什么?

明確:丁壯;南岡。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7.婦姑指誰?“荷”何意?“攜”何意?“荷”與“攜”的位置能否互換?婦女兒童提上湯水,擔上食物全家出動去干什么?

(不能,小孩力氣小,只能提,大人則能擔。給田里勞動的丁壯送飯去)8.這首敘事詩描繪了哪兩個場景?(答:兩個場景:一是烈日割麥;一是抱子拾穗。)

(六)探究:如果你是詩中的丁壯和貧婦你想說什么?

(七)課后作業(yè) 1.背誦本詩。

2.以“你看”描寫圖中兩幅畫的情景。

第二課時

(一)前期回顧

1.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講解了《觀刈麥》的知識,下面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上節(jié)課講到了哪些詩中人,以及詩中景有哪些?

(請學生回答:詩中人有婦姑、童稚、丁壯、貧婦人、“我”。詩中景:一是烈日割麥;一是抱子拾穗。)請一位同學試著背誦本首古詩。

(二)分析詩歌 1.作者怎樣描繪割麥人勞動的情景的?這幾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他們“不知熱”?并且還“惜”夏日長?

(答: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幾句話可以看出農(nóng)民為了盡早將糧食搶進收倉,不顧炎陽灼曬,爭分奪秒,拼命干活。其中“惜”字寫出了勞動人民一種反常的心理,耐人尋味,更讓人心酸不已。)思考:如何理解“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中的“蒸”和“灼”?

(“蒸”說明天氣非常熱,“灼”之太陽曬得皮膚有刺痛感)

2.拾麥者為什么去拾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請用一句話概括,再用一個字概括。請一位同學回答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一個字概括是“稅”)

3.你能結(jié)合本詩,說說造成以上這些詩中人物悲苦的社會根源嗎?

(家田輸稅盡,一個“稅”字道出了勞動人民的勞作卻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4.作者面對此情景是怎么想的?體現(xiàn)了什么情感?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詩人有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5.為此詩中寫到“念此羞自愧”,你們知道作者因何而愧了嗎?

明確:官吏不事農(nóng)桑卻過著舒適富裕的生活;農(nóng)民辛勤勞動卻生活貧困。形成鮮明的對比。

6.作者將農(nóng)民與自己進行對比,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表達了作者譴責自己;對統(tǒng)治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小結(jié)

詩人觸景生情,由農(nóng)民們痛苦的生活聯(lián)想到自己的舒適與安逸,因此感到無比的愧疚與傷懷。詩歌也從上面的敘事轉(zhuǎn)為抒寫內(nèi)心同情的情緒,是全詩的精華所在。

六、板書設(shè)計

農(nóng)忙季節(jié)-------送水送糧-------南岡刈麥--------貧婦訴苦---------慚愧不已

七、作業(yè)設(shè)計 1.背誦課文。

2.把文章改寫成現(xiàn)代文(600字左右)。

《觀刈麥》講解 觀刈麥課本篇四

《觀刈麥》教案

一、作者及背景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樂天,是個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間疾苦,敢于揭露官場貴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詩人。他的詩歌以通俗淺顯著稱,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收集為《白氏長慶集》。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shù)厝嗣駝趧悠D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敘事詩,帶有強烈的諷喻色彩。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于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xiàn)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

二、賞析

全詩分四層

第一層四句,“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苯淮鷷r間及其環(huán)境氣氛。

“農(nóng)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說的事情就發(fā)生“人倍忙”的五月。這兩句總領(lǐng)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墒钦l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nóng)民的悲哀呢? 第二層八句,“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蓖ㄟ^具體的描繪一戶農(nóng)家辛苦勞作的生活圖畫來展現(xiàn)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同時也讓人們感覺到隱藏在這背后的難以訴說的辛酸。

婆婆、兒媳婦擔著飯籃子,小孫兒提著水壺,他們是去給地里干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務(wù),而后做飯;小孫子跟著奶奶、媽媽送飯時一齊到地里。她們是要在飯后和男人們一道干下去的。你看這一家忙不忙呢?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边@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他們臉對著大地,背對著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著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呀!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干,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跋А弊衷谶@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種違背人之常情的寫法來突出人們此時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之語,“愿”字的用法與此處“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層八句,“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姨镙敹惐M,拾此充饑腸。”鏡頭轉(zhuǎn)向一個貧婦人,這是在全景的襯托下的一個特寫鏡頭——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交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這是比全家忙于收麥者更低一個層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著一個孩子,臂彎里掛著一個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撿人家落下的麥穗。這有多么累,而收獲又是多么少??!但有什么辦法呢?現(xiàn)在是收麥的時候,還有麥穗可撿,換個別的時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討了。而她們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種、有麥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來讓捐稅弄得走投無路,把家產(chǎn),土地都折變了,至使今天落到了這個地步。通過這個貧婦的形象,揭示了當時賦稅的繁重,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我們可以想象: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第四層六句,“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馀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庇赊r(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不禁深感慚愧,表達了自己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當政者的注意。

三、小結(jié)

作品的題目叫《觀刈麥》,而畫面上實際出現(xiàn)的,除了刈麥者之外,卻還有一個拾麥者,而且作者的關(guān)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們二者目前的貧富苦樂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今日凄涼可憐的拾麥穗者是昨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又安知今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明日不淪落成凄涼可憐的拾麥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稅在,勞動人民就永遠擺脫不了破產(chǎn)的命運。作者在這里對當時害民的賦稅制度提出了尖銳批評,對勞動人民所蒙受的苦難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進而把自己擺進去,覺得自己和勞動人民的差別太大了,自己問心有愧。這時的白居易的詩歌確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呼出了勞動人民的聲音。

這首詩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是不帶任何夸張地、如實地描寫現(xiàn)實生活場景。他選取了舉家忙碌和凄涼拾穗這兩個鏡頭,使之構(gòu)成強烈對比。前者雖然苦、雖然累,但他們暫時還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則完全是斷梗浮萍,朝不保夕了。兩個鏡頭所表現(xiàn)的場面、氣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詩的最后是發(fā)議論,這是白居易許多諷諭詩的共同路數(shù)。這首詩的議論不是直接指向社會病根,而是表現(xiàn)為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白居易才是一個三百石的小小縣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貴族們難道不應(yīng)該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嗎!賦稅是皇帝管的,白居易無法公開反對,他只能用這種結(jié)尾來達到諷諭的目的。主題

詩歌描寫了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場景和一位貧婦人的悲慘遭遇,揭示了農(nóng)民的辛苦和賦稅的繁重,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理解默寫

1、《觀刈麥》中交代時間及其環(huán)境氣氛(背景)的詩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2、《觀刈麥》中描繪了一幅農(nóng)家辛苦勞碌的生活圖畫的詩句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3、《觀刈麥》中側(cè)面表現(xiàn)農(nóng)民勞作繁忙的句子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

4、《觀刈麥》中正面描寫農(nóng)民勞作繁忙辛苦的詩句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5、《觀刈麥》中揭示農(nóng)民賦稅繁重,生活貧困的詩句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6、《觀刈麥》中反映統(tǒng)治階級剝削殘酷的詩句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7、《觀刈麥》中表達作者對農(nóng)民深切同情和關(guān)心的詩句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8、《觀刈麥》中描繪豐收景象的詩句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08790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