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的讀后感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5 07:25:03
沉思錄的讀后感大全(18篇)
時間:2023-11-15 07:25:03     小編:翰墨

通過讀后感的撰寫,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對所讀書籍的獨特理解和感悟。寫讀后感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維度來分析書中的主題和闡述。以下是一些具有獨特觀點和深度思考的讀后感范文,推薦大家一起來欣賞和學習。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一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對某種事物產(chǎn)生正面或者負面的評價或者反應,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善鋵?,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沒有好壞、高低、大小之分,全都是因為人們對事物的評價產(chǎn)生的好壞、高低、大小,而這些評價也會對我們自己產(chǎn)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能量朗讀里講了:“我也知道,世界是我心靈所投射出的影子,就像電影是光碟投射的影子一樣,我生命的一切好壞順逆,都是我心中的業(yè)力所呈現(xiàn)出來的假象,我才是真相,我是什么樣,它就是什么樣?!?/p>

是的,我們對事物或者人的印象可以是各種各樣的,而它們都是個人心中的想法,事情的本身其實并沒有傷害到我們,反而傷害到我們的就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和態(tài)度。

比如說,有些人覺得考試很無聊,很討厭考試,但是有些人卻很喜歡考試,因為有成就感。因此,世界上沒有好壞之分,就在于人們自己覺得好或者壞,每個人對同一種事物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所以,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跟別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反對別人的看法,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尊重別人的看法,尊重人之常情,要是人們都是一樣的話,這個世界將會有多么單調(diào)啊。我們也不要在自己不了解的情況下,隨意評論某個人或事,就像人們通常認為小偷很壞,但是這是小偷自己要選擇當小偷的,因此我們不要對壞的事物下定義。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但是那些長處和短處也都是個人認為的,我們要多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也都是自己認為的)。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二

《沉思錄》的作者是馬可奧勒留,被譽為“帝王哲學家”。作為古羅馬帝國晚期的一名有名的君主,也是著名學派斯多葛學派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幼時坦率真誠便贏得了赫德利安皇帝的好感,之后便成為了皇帝的后嗣,最終與維勒斯共享皇權(quán),但是顯然后者不如奧勒留名垂千古。

馬可·奧勒留在位的二十余年,羅馬帝國正處于一個衰亡崩潰的時代,戰(zhàn)亂頻繁、災害不斷更為加劇了這一趨勢。即使他夙興夜寐,堅定不已地工作,也無法挽救一個病入膏肓的帝國。面對一個時代的悲劇,他大多數(shù)時間不是呆在羅馬,而是在邊疆或行省的軍營里?!冻了间洝芬簿褪撬麑懡o自己的書,其中便可以看出很多“你……”而不是一般寫給讀者的“我……”由此,他對于人生、宇宙與帝國的思考也摻雜了斯多葛學派的特色,面對亂世,更希冀個人的品德來獲得自我撫慰。

他是羅馬皇帝,也作為這一哲學學派的一個代表,另一個著名代表是奴隸出身的愛比克泰德。兩個人的出身與社會地位極為懸殊,但是并不妨礙他們擁有共同的一個生活狀態(tài)。從書中隱約透露出來的,對于人自身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有著極為繁重具體的描述,但是對于一個時代來說,并不足夠。

這本書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尤其是積極進取的年輕人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這里面強調(diào)的是個人努力接受宇宙的一切,忍受生活的一切,并把這個作為磨礪自己的存在。如果有可能的話,也可以嘗試運用你的觀察與理智去教化他人。當然,這種處事方式需要極大的克制與自持。因而,他更適應一些需要時刻謹慎與保守主義傾向的人群,可以提供個人一個自我反省與避免犯錯的參照。而且作為一個龐大帝國的皇帝,其中很多君主的思考層面也適用于國家層面的治理。其中提及的一種世界主義的包容心態(tài),也確實值得后世借鑒。

我們每個人都像是出演一臺戲,終究有謝幕退場。這就是人的命運,不管準備好與否,都該為后來人騰出地方。或許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書提供我們的人生思考是極其有益的:幸福在于做好你能力范圍之內(nèi)的事情,享受你的本性自由。這也是??滤f的“生活美學”與“自由實踐”。換言之,運用你的理性與道德智慧,追求一種井然有序的生活。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三

《沉思錄》是公元2世紀后期古代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傳下來的一部個人哲學思考錄。我今天有幸讀到了這本書給了自己一些人生啟發(fā)。

《沉思錄》可以說是一部自我對話錄,一個人的自剖之語,一部私人日記。多年來他的帝國一直動蕩不安,危機四伏,甚至可以說兵荒馬亂,加上軍隊的內(nèi)訌,他的年輪幾乎是在戰(zhàn)車下轉(zhuǎn)動的,他的身體也十分疲憊。盡管所到之處,人們都在高呼“皇帝萬歲!”但皇帝本人卻深知來日不多,一種壯士一去不復還的預感徘徊在他心頭。不過他早已作好隨時放棄生命的充分準備。作者利用四方征戰(zhàn)與政事辛勞之間的片暇,記錄下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為后世在人生向度上開啟了別樣的風景。遠古與當代,帝王或凡人,外部世界的進取終難替代內(nèi)部心靈的安頓。今天,當工具理性與世俗浪潮蔓延至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時,我們更有必要從這穿越千年的不朽文字中,探望人生,尋找精神的故園。

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guān)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nèi)心的平靜,要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認為痛苦和不安僅僅是來自內(nèi)心的意見,并且是可以由心靈加以消除的。作者對自己說:我將遇見好管閑事的人、忘恩負義的人、傲慢的人、欺詐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們?nèi)居羞@些品性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但是我作為知道善惡性質(zhì),知道前者美,后者丑的人。作為知道做錯了事的人的本性是與我相似。

在這個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人,就像作者說得一樣,人畢竟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也知道善惡美丑。但有人卻偏偏選擇了從惡。作者說:不論我是什么人,都只是一小小的肉體、呼吸和支配部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用這段時間來清除靈感上的陰霾,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

我們每天都要進行反思,我們每天做了什么。所有的事物都可能消失,而人類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時間也是非常短暫的。我們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我們剩下的時間是越來越少,在衰老之前,我們應該要保持理智。

讀了《沉思錄》我深深感到了古人的智慧,范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四

書桌上的白紙已經(jīng)被風刮得凌亂不堪,有的安靜地躺在地上。

我把窗關(guān)得留下一條縫隙——吃得稍肥的飛蛾無法進入的縫隙;然后,滿意地回到書桌旁,繼續(xù)沉浸在《沉思錄》中感悟人生。

“熱愛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運之線為你織造的一切,因為還有什么比這更適合你的呢?”

是啊,不要去埋怨自己所遭遇的,更不要去無謂地痛苦。相信神明的安排,相信自己能夠承受苦難,相信自己不是弱者,那么,你將會從苦難的歷練中渾然新生,猶如被烈火灼燒過的真金。

聯(lián)想到一些人,或富或貧,或長或幼,都有一顆赤子之心,即傅雷所說的那顆堅強的心。他們用自己無比堅強的意志力,將這種與苦難對抗的精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們是英雄,偉大的英雄!

美國女作家之一海倫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英雄。在讀完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那種心潮澎湃的感覺,我至今都難以忘卻;每每想起,心中的分量就又沉重些許。

曾在讀書筆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對于泰戈爾的‘距離論’和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萊特’,我極其贊賞;但海倫那一份不很優(yōu)美,也不很具有哲理的真切,竟讓我前所未有地怔住了?!?/p>

對于海倫的平身,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她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但其自強不息,克服重重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作家和教育家。

這是一種屬于人類的潛志。它在我們內(nèi)心深處存活著,時刻等待著爆發(fā)。神明對于人類的安排是各不相同的,但請不要抱怨或是慶幸,因為你現(xiàn)在的狀態(tài)都只是暫時的,每個人都擁有那種潛志,每個人都是有機會的,只要你去爭取,只要你好好把握。

在中國綿延的歷史長河中,也有著許許多多的英雄。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就有著一位偉大的作者。

司馬遷,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自己,也沒有放棄寫書。在他寫完《史記》的同時,實際也為自己寫出了精彩的人格。

在我看來,這本《史記》的歷史意義,已不僅僅停留在文化上了,它的精神,從窄而言,是司馬遷的精神,從廣而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這條巨龍,在磨難中存活,歷經(jīng)五千年的風雨,蒸蒸日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它的脊梁上,屹立著多少不滅的靈魂,它們將英雄的堅強詮釋,它們將英雄的精神發(fā)揚。

在神明的安排下行走,一路上,不停。

不屈于苦難的壓迫,不屈于遭遇的不公,挺起胸膛走下去。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五

我利用這個寒假的時間閱讀了《沉思錄》和《瓦爾登湖》這兩本書。雖然這兩本書都讓我受益匪淺,但是相對于《沉思錄》嚴謹?shù)恼軐W思考,《瓦爾登湖》里作者恬淡的生活和自己重塑的過程讓我感觸更深。

在一個變化迅速的時代,真有一種危險,那就是信息靈通和有教養(yǎng)是互相排斥的兩件事情。要信息靈通,就必須很快閱讀大量只是指南手冊之類的書。而要有教養(yǎng),就必須讀比較少量的書,那是不同尋常地發(fā)生過,思考過,感覺過的人寫成的書,這樣的書必須慢慢地讀,并且慢慢地去欣賞。而《瓦爾登湖》正是這樣一本值得慢慢欣賞的書。

書中梭羅用質(zhì)樸的聲音,歡快自信的語調(diào)告誡我們,一億人當中才能一個人生活得詩意而神圣。讀過《瓦爾登湖》才懂得何謂深邃純凈無雜質(zhì),有時我覺得它比蒙田的隨筆,紀伯倫的先知更能使我感悟,領略智慧之美。梭羅心中充滿理想與激情,他的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信念,相信人的天性純潔,人可以返璞歸真,達到完美境界,堅信只有在簡樸的生活中才能感覺上帝的存在,投身自然之中才能尋找自己。

《瓦爾登湖》是真正偉大的作品,它能夠直通你的心靈,深入你的骨髓,熔鑄到你的整個品性和人格,甚至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當然,你得用心去進入。梭羅在《湖》中這樣寫到:“瓦爾登湖的風景是卑微的,雖然很美,卻并不是宏偉的,不常去玩的人,不住在它岸邊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但是這樣一個湖以深邃和清澈著稱,值得給予突出的描寫。這是一個明亮深綠色的湖,半英里長,周圍約一英里又四分之三,面積約61英畝半。”通脫自然再平常不過了,但它時刻喚醒著我們記憶中的那份風景?!八f話語氣很輕,帶著幾分癡傻:我也沒有像鳴禽一般地歌唱,我只靜靜地微笑,笑我幸福無涯?!?/p>

梭羅眼中的湖不僅僅是一個湖,而且是一個充滿著性情的湖。因為“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的,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著它的人可以側(cè)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淺。湖所產(chǎn)生的湖邊的樹木就睫毛一樣的鑲邊,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岸是它的濃密突出的眉毛。”多少次,我也這樣欣賞風景,我的心中的湖,然而我卻常常是失望的。后來我明白了,世界上只有一個瓦爾登湖,而且是梭羅的瓦爾登湖。

其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瓦爾登湖。

當然,梭羅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而我們卻從他那里發(fā)現(xiàn)許多的光亮。他在《閱讀篇》中寫到:“一個人如果不能相信每一天都有一個比褻瀆過的更早,更神圣的曙光時晨,他一定是已經(jīng)對于生命失望的了,正在摸索著一條降入黑暗的道路。”在《春天》中他又說:“我們需要看到我們突破自己的限度,需要在一些我們從未漂泊過的牧場上自由地生活?!焙孟袼诮o我們眾生指明道路,“那末,走你自己的路吧?!彼罅_好像對生活有一種妙悟,是的,一種真正的人生妙悟。這種妙悟不是從天而降,而是從瓦爾登湖那里思得來的。誠如他在書中的《結(jié)論》指出那樣:“至少我是從實驗中了解到:一個人若能自信地向他夢想的方向行進,努力經(jīng)營他所期望的生活,他是可以獲得通常還意想不到的成功的?!?/p>

梭羅《瓦爾登湖》的意蘊,恐怕只有在日本文學中才能找到同感的典型。尤其是川端的小說,怎一個“細”字,“淡”字了得,那是另一種審美體驗的全面與細致。梭羅詩意的散文與川端散文的小說都要在虛靜中閱讀的,在虛靜中才能體悟到其中的好處。

在這本書的扉頁上有這樣一段話。

“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的面對生活,不用逃避,更不要用惡語詛咒它,它并不像你想得那么壞,當你最富有之時,卻是你最貧瘠之日,喜歡吹毛求疵的人,哪怕在天堂之中他都能找到錯誤,你縱然是貧窮,也要喜愛你的生活,即使在濟貧院里,你依然還擁有喜悅、開心和榮幸的時光。黃昏的霞光照射到濟貧院的窗戶上,如同照射在富戶家的窗上一樣耀眼奪目,門前那早春的積雪同在消融,我親眼目睹,一個心靜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的宛如皇宮里一樣,生活的若此開心而又如此滿足”。

只愿我們都能像梭羅一樣,在寂寞的人生中活出充實的自己。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六

世界上很多哲學家在不間斷地探討人生問題,人活著意義和價值究竟是什么?至今沒有答案?!藶樨斔?,鳥為食亡’好像是一個自然規(guī)律,畢竟人與動物有區(qū)別,人是有思想的,有的人為了信仰和事業(yè)甚至為了愛情,不惜生命,也有人茍且偷生,一輩子混日子。中國古代小說《紅樓夢》中林黛玉說過一句話:“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边@句話代表了大部分人群思想。今天的文明社會,很多人信仰宗教,把生命和希望寄托在神靈、上帝和佛祖上,驗證了‘命與天’的關(guān)聯(lián)。20xx年前一位叫馬可·奧勒留的古羅馬皇帝,在戎馬生涯中記錄了一本《沉思錄》。他崇拜神明,但在生與死問題上有其獨特的看法,他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shù)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他竭力用自己的語言試圖解答‘人活著為什么’‘生命究竟有無意義’這些問題。這位帝王的思想對于現(xiàn)代人和未來的社會都將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同樣會令后人敬仰。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數(shù)千年來,人們一直在思索和尋找這三個古老的哲學命題答案。從現(xiàn)代科學的角度看,人是自然界進化的結(jié)果,是微觀物資自然結(jié)合演化的結(jié)果,它經(jīng)歷了復雜的結(jié)合過程和時間考驗,也可以這樣認為人從自然中來,最后回到自然中去?!冻了间洝纷髡哒J為:“人生也是這樣啊,昨天或前天你出生時從宇宙那里得到呼吸的本領,有朝一日你又要將它還回去,從哪里得來的,便還到哪里去”。這個觀點實際是人們對人生的一個基本認識。有了這個認識你就不會懼怕死亡。小說《紅樓夢》中的主人公賈寶玉他自己并不知道是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甚至感嘆“活著真沒有趣兒!”他是一塊多余的石頭,最初由一僧一道帶來,最后又由一僧一道帶走,‘既從空中來,應向空中去’。單從故事表面上看覺得荒誕無稽,但它揭示了人從哪里來還得到哪里去深邃的哲學道理。

“人生是一場戰(zhàn)爭,一段旅途?!弊匀唤缋锢ハx,出世以來就靠自己覓食,它的母親只是提供了一個有食源的環(huán)境,能否生存全靠自己去努力。人比動物要優(yōu)越得多,在幼年、少年完全由父母精心照顧,但仍然避免不了疾病的侵襲。人的一生除了要與疾病磨合外,還要與自然災害相斗,與人相斗也是常事,特別是踏入社會后會遭遇各種風險,甚至會遇到惡人的傷害。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敘述了生物界“必得進行生存斗爭而不免遭遇重大的死亡?!边@是一場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即適者生存。人類也是一樣?!吧畹乃囆g(shù)與其說像是跳舞,不如說更像角力,因為人生不可預見,必須牢牢地站穩(wěn)腳跟,準備應付四面八方的攻擊?!币虼?,從廣義上講人生確實是一場戰(zhàn)爭。人生也是一段旅途,人生經(jīng)歷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就像行路一樣,有時很順利,有時也很艱難,當你即將走完人生時,你會感嘆:“人的生命如此短暫”。

“人生便是朝生暮死”這個論點是對生命過程的高度慨括?!叭松呛蔚榷檀?,何等卑微,昨天像是一灘黏液,明天也不過是一具木乃伊、一堆灰塵?!鄙乐g不過一線之隔?!八篮蜕粯?,都源于自然的奧妙?!比说纳c生物界一樣是有限的,一切源于自然的一種轉(zhuǎn)換,終究會走向死亡,“生命像割刈成熟的麥穗,這一批長出來,那一批倒下了?!比艘怀鍪?,就一天天向墳墓靠近,雖然有過它的旺盛期,但很快就會衰退直至死亡。美國的企業(yè)家史蒂夫·喬布斯有一句名言“記住,你即將死去”,這是在告誡人們,生命是暫短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隨你的心靈和直覺,也正是生命意義所在。

“死后最長久的名聲微不足道”“所謂的‘名垂千古’是什么呢?只是虛無罷了?!焙芏嗳嗽谌松凶非竺?,總想留下痕跡和渴望美名,沒有想到人死了什么也帶不去,即使留下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會逐漸淡忘?!冻了间洝分嘘P(guān)于名聲有很多敘述,作者認為追求名聲是不明智的,他既對自己要求,也是對世人告誡:“無論如何要謹記:你和別人都會很快死去,不久之后你們的名字也將被后人忘記。”中國北宋大詩人蘇東坡有一句名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比松拖聒櫻阍陲w行過程中,偶一駐足雪上,留下印跡,而鴻飛雪化,一切又都不復存在。三國時期軍事家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比绻豢吹?,人就會失去志向。人生在世不可為名利和名聲困惑,盡管你在世的時候名聲大噪,死后也會被人遺忘。名利也是一樣,生前獲得了巨大財富,死后你卻享受不了,即使幾代親屬繼承,最后也將散盡。人活在世界上,應該努力去探求生活的意義。

“做一個忠誠的人,一個好人”“做一個樸實、謙虛的人”。一位古代的皇帝的思想境界超過了現(xiàn)代受過教育的人,他努力從哲學中去尋求生命的意義,他沒有故弄玄虛,而是從生活中點滴做起,他從他身邊人和親屬中學習別人長處和優(yōu)點,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成為這樣的人吧:樸素。善良、嚴肅、高尚、不做作、愛正義、敬神明、溫柔可親、恪盡職守?!碑斔焉揽赐负?,并沒有消極對待現(xiàn)實,而是在盡自己的責任,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抓緊時間奔向自己的目標?!叭粢蛊返抡橛谕晟疲鸵衙恳惶於籍斪錾哪┤?,既不放縱情感,也不麻木不仁,或者顯得虛偽?!薄安还軇e人說什么做什么,我自己一定要做個好人”他就像一塊裴翠,始終保持著天生的光彩。

讀完了《沉思錄》,深感人生短暫。如果始終選擇在無意義的生活之中就猶如一具僵尸。其實在生命未結(jié)束時有很多事情值得人們尋求,“追求更優(yōu)雅的精神生活,追求更高尚的精神,要用盡自己的才華多創(chuàng)造一點美?!睙o論結(jié)果如何,你努力了,你沒有浪費時間。人生要像一盞燈一樣,不到熄滅就不會失去光芒。

記住馬可·奧勒留留下的一句話吧:“好好把握那只屬于你的生活,也就是你現(xiàn)在的生活,那么你就能平靜、安詳?shù)囟冗^你的余生,成為一個與你內(nèi)在的神明和諧一致的人?!?/p>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七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沉思錄》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了《沉思錄》一書,對于如何正確看待人生和待人處事頗有啟發(fā)和收獲。

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nèi)ミ^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國雷朗指出,馬可.奧勒使人有這么一種樸實的信仰:面對宇宙自然,一顆高貴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種族、國家,是任何革命、任何遷流、任何發(fā)現(xiàn)都不能改變的。《沉思錄》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結(jié)的,這一紐帶是神圣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何別的事物沒有聯(lián)系。因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們結(jié)合起來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還指出,理性的動物是彼此為對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結(jié)構(gòu)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的原則,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他除了強調(diào)人的理性以外,還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脫離他人,或做出反社會的事情來,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脫離身體的`一只手或一只腳。如果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與整體重新統(tǒng)一起來。他關(guān)于人的德行的強調(diào)中有許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diào)的是: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為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該書有許多閃光點、以下幾點對己有很大啟示:

正如他在《沉思錄》中指出的,好的品德閃耀在良好的傳承中。我們也要以此為鑒,學會善于取人之長,豐富知識、提升境界、弘揚美德。

《沉思錄》作者反復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人不是孤獨存在,因果的織機永恒地織著與你相關(guān)聯(lián)的線。人們是彼此為了對方而存在的。我們每天都要準備碰到各種各樣不好的人,但由于他們是我的同類,我們?nèi)砸拼麄儭2灰詯簣髳?,而是要忍耐和寬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這就是人的義務。碰到任何事情都首先要檢查自己做得對不對,不要隨意責怪他人,要有一種克己忍讓和包容的心。要懂得在人的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中,首先的原則就是友愛。我們正確處理人際關(guān)系,構(gòu)建文明和諧社會將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沉思錄》作者提醒自己和他人,要讓你的行為和活動限定于有益社會行為,因為這符合你的本性。正由于我是一部分,對于一切出于整體而分配給我的事物,我不會不滿意的。由于記住,我是整體的一部分,我就會對所有發(fā)生的事情就滿意了。這是作者顧全大局、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一種崇高精神境界。

當今,我們作為每一個社會人,很需要發(fā)揚這種精神,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維護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以一種歡樂的心情等待死亡,把死亡看做不是別的,只是組成一切生物元素的分解。而如果在一個事物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元素本身并沒有受到損害,為什么一個人竟憂慮所有這些元素的變化和分解呢?因為死是合乎本性的、而合乎本性的東西都不是惡。總之,生與死之間的距離是很短暫的,看看在你之后的時間,再看看在你之前的時間,在這種無限面前,活三天和活三代之間有什么差距呢?當然,作者把生死看成是自然現(xiàn)象和自然規(guī)律,坦然面對它,并不是消極等待死亡,而是珍惜生命、正視人生價值。我們必須抓緊時間,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而且因為對事物的觀照和理解能力將先行消失。這就告訴我們,人的生命不僅是短暫的、有限的,而且隨著人的衰老,在死亡之前就喪失了對事物的觀察理解能力和繼續(xù)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在有限而寶貴的生命里,抓緊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八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訓我們都知道,但是在現(xiàn)實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shù)目紤],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蔽覀儜撟龅?,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么,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沉思錄》里,始終貫穿著了解剖靈魂和對自己的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guān)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也許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這樣自我批評的高度,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讀《經(jīng)營沉思錄》時,一開始覺得很乏味,可是在讀完第一章時卻發(fā)現(xiàn):這都是我們明白的道理,可我們卻沒有遵循,這本書正是告訴我怎么樣實踐它。

從這本書中,我懂得了:人與人要相互體諒,不要因為一點小事鬧翻,我們要學會忍耐,學會避讓,因為憤怒就是在摧殘自己。像這樣的道理,這本書解釋了很多。我想,如果我們想做好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雖然有些有點難,但是難做不等于不能完成。松下幸之助能把最深的道理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述出來,靠的就是他的用“心”,用心工作、用心為人、用心學習,用心領悟,只要本著正確之道去用心,所有的問題都是能迎刃而解的?!督?jīng)營沉思錄》給我的啟示很多,其中最深刻的有四條。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九

當然,在《沉思錄》中,這樣的好句子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如果要一一細說,恐怕要耗盡我的余生。

第一,適者生存。

第二,挺住精神。

第三,寡欲多福。

第四,辯證思考。

猶如硬幣,任何事情都有兩面。遇事,要辯證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好與絕對壞的事情,所以,當我們失敗時,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時,要想想失去了什么。-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過得有滋有味。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十

奧勒留作為古羅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歲時繼承王位,卻遇內(nèi)憂外患,沒什么好日子過。他戎馬倥傯一生,美國大片《角斗士》中留有他的形象。作為軍人,他戰(zhàn)功赫赫;作為皇帝,他關(guān)心百姓,普建慈善機構(gòu),甚至出售私人珠寶用于賑災。但他真正的歷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學,在于這部《沉思錄》?!冻了间洝烦蔀楣帕_馬哲學斯多亞派的最后一部典籍,與古羅馬人注重實踐、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為《沉思錄》,奧勒留被稱為“偶像們的偶像”。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tài),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nèi)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己與自己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guān)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彼偸沁@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

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他除了強調(diào)人的理性以外,還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脫離他人,或做出反社會的事情來,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脫離身體的一只手或一只腳。如果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與整體重新統(tǒng)一起來。他關(guān)于人的德行的強調(diào)中有許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diào)的是: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為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十一

《沉思錄》是古羅馬哲學皇帝馬可奧勒留寫給自己的個人哲學思考錄,沒有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華麗的詞藻,卻包含了太多發(fā)人深省之處。首先,是他堅持一切為善的觀念,將一切對他發(fā)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惡。觀照內(nèi)心,挖掘自己內(nèi)心善的源泉。筆者生處亂世,常年鞍馬勞頓,遭遇的困難和痛苦自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能想象的,如此境地仍能堅信善念,可謂胸襟博大。

其次,堅持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在《沉思錄》里,始終貫穿了作者對自己靈魂的解剖和告誡:“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再有“人們是彼此為了對方而存在的,那么教導他們,容忍他們。”奧勒留認為理性動物是彼此為了對方而存在的,所以,在人的結(jié)構(gòu)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

再而是恬淡,自足,堅持自己的勞作。不要像一個被強迫者那樣勞動,也不要像一個將受到憐憫或贊揚的人那樣勞動,而是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不做沒有靈魂的機械勞動者,也不為虛浮的榮耀而違心處事。

以上三點正是我從此書中習得并覺得值得推崇的價值觀。作為一個理性的社會人,就應該學著擁有寬廣的胸襟,心胸寬廣,才能有容人之度;學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不管是工作還是家庭生活,我們總是能夠輕易得原諒自己所犯的錯誤,而對他人的失誤斤斤計較。這似乎是一種常態(tài),卻不是人際交往的正確態(tài)度。換位思考,用原諒自己的心去體貼對方,怕是沒有什么過不去的了。恬淡、自足、堅持自己的勞作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實干精神,實實在在地去做。在其位謀其職,能做細微之事,亦能擔當重任。

在家庭生活中,這三條同樣適用。特別是婦女同志在一個家庭中扮演著各種角色:女兒、媳婦、妻子、母親。每一個角色都不是那么的簡單,只有學會謙遜包容、秉承仁愛善良、堅持辛勤勞作、懂得平靜自足才能在四個角色中不停轉(zhuǎn)換,游刃有余,和諧共存。

回歸書籍本身,作者用簡單,平鋪直敘的語言一一闡述了自己心中對個人德行,人的解脫和對社會的責任。作者生處亂世,常常自省以達內(nèi)心的平靜,尋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這是古代前人的自己哲學思考,樸實卻直抵人心,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去汲取,去傳承。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十二

這是一本富有哲學思想的書。作者受斯多葛學派的影響,書中充滿哲學的思辯。他認為“死亡與生殖一樣是自然的一個秘密,是同一些元素的組合與分解,而全然不是人應當羞愧的事情,因為它并不違反一個理性動物的本性,不違反我們的結(jié)構(gòu)之理。”至少那時的馬可·奧勒留對生命有一種理性的認識,而不依附于神學思想,這是難能可貴的。此外,他還認為事物總是不斷地運動變化的,而且相互聯(lián)系著,他說“正如一切存在的事物都被和諧地安排在一起,新出現(xiàn)的事物不僅表現(xiàn)出繼續(xù),并且表現(xiàn)出某種奇妙的聯(lián)系?!薄拔沂怯尚问胶唾|(zhì)料組成的,它們都不會消逝為非存在,正像它們都不可能由非存在變?yōu)榇嬖谝粯?。那么我的每一部分就都被變化帶回到宇宙的某一問好分,并將再變?yōu)橛钪娴牧硪徊糠?,如此永遠生生不息。”由此作者發(fā)出要關(guān)愛人周邊的人。

這是一本有關(guān)道德教育的書。作為帝王,他熱愛學習,但學的不是用人御人之術(shù),也不沉迷于權(quán)力情欲之中,他重視對自我更深層次的探索,也充滿對人類道德的思考。這對現(xiàn)代人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我們不得不承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zhì)文明日益豐富的同時,現(xiàn)實社會的精神文明卻在悄悄退化,而《沉思錄》正是讓我們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鑰匙。在本書首卷中,我們便能讀到這樣的話,“從我的祖父維勒斯,我學習到弘德和制怒”?!皬奈腋赣H的名聲及對他的追憶,我懂得了謙虛和果敢?!薄皬鸟R克西默斯,我學會了自制,不為任何東西所左右?!彼麡O力宏揚人性的真善美,認為這才是人的本性所在?!按藢挘熂簢馈钡墓庞柸巳硕贾溃窃诠ぷ骱蜕钪?,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shù)目紤],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么,“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在當今,以自我為中心,自我不斷膨脹的世代,這是一曲清涼劑,讓我們清醒,少埋怨社會,多想想自己為社會做了什么。

這是一本對人生充滿思量的書。在馬可的時代,還是由神權(quán)所統(tǒng)治。但作者有勇氣挑戰(zhàn)自己內(nèi)心,這是悟性的開啟,是人認識自己和神靈的最關(guān)鍵一步。他想到這世界如果無法改變,那么只能選擇改變自己。他試著借助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用那些哲學、倫理和邏輯來擺脫內(nèi)心困境。他對善與惡的思考,痛苦與快樂的選擇,正直與陰謀,權(quán)力與義務等,其核心思想其實就是人類的道德。在人類幾千年歷史中,真正扮演救贖角色的其實便是我們?nèi)祟愖陨淼牡赖?。如此說來,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內(nèi)心欲望戰(zhàn)斗的一生,而戰(zhàn)斗的終極目標,不過是道德。如果我們能戰(zhàn)勝自我,由一個高尚的道德所引導,那么這個社會的丑陋面也會隨之淡去。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馬可·奧勒留他告誡人們在輕看世俗的榮譽、名聲,他說“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遺忘了”“不要老想著你沒有的和已有的東西,而要想著人認為最好的東西,然后思考如果你還未擁有它們,要多委熱切地追求它們。”

書中也充滿了心理學的知識,馬可·奧勒留認為引起我們情緒變化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這與abc理論是完全一致的。

本書的最后一章節(jié)還特別論述了死亡,提出“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說:“希波克拉底在治愈許多病人之后自己病死了。占星家們預告了很多人的死亡,然后命運也把他們攫走。亞歷山大、龐培、凱撒在粉碎數(shù)以萬計的騎兵和步兵、頻繁地把整個城市夷為平地之后,他們最后也告別了人世?!弊髡咴偃蛉藗冋宫F(xiàn),死亡是自然規(guī)律,是每個人的必然歸宿,是天命。圣賢也好,皇帝也好,平民也好,誰都無法逃脫。必然面對的事情,恐懼是沒有意義的。這就引發(fā)了我們對于死亡的思考:如何讓有限的人生活得更有價值、更精彩。要讓人生活得更有意義,就得從個人的修養(yǎng)著手,無論是品德修養(yǎng)還是業(yè)務素質(zhì),都需要不斷地自我提高。一個人只有奉獻于社會,有益于社會,才是有價值的。所以政府官員多讀此書很有必要。

在本書中,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nèi)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本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guān)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彼偸沁@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如果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自我批評的高度,那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十三

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寫的《沉思錄》,是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悟人生,對事物、對人類的獨立思考和自我認識的一種心靈解讀,是追求靈魂凈化和內(nèi)心和諧安寧的思維記錄。對于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該如何應對浮躁的世界、正確看待人生和科研工作頗有啟發(fā)和收獲。讀完此書,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發(fā)和思考:

《沉思錄》作者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結(jié)和合作的,人是宇宙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反復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人不是孤獨存在,因果的織機永恒地織著與你相關(guān)聯(lián)的線。這種樸實的辯證唯物論思想,對于當前我們構(gòu)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脫離他人,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脫離身體的一只手或一只腳。人是理性的,就應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人與宇宙世界的關(guān)系是個體和整體的關(guān)系,每一個個體的優(yōu)劣關(guān)系著整體的和諧和穩(wěn)固,每個人都向往和諧完美的生活,這就需要每個個體努力發(fā)揮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斷完善自己,對待構(gòu)成社會環(huán)境的人們彼此友愛、忍耐和包容,少些抱怨、多些關(guān)愛和理解,因為組成社會的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個性和脾氣,同時也會因生理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心境和情緒。維護和諧社會,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個人都不能忽視了自己對整體的作用和力量。如禮貌潔凈的生活環(huán)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不亂扔垃圾或主動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雖然事小,但作用和好處巨大。這不僅僅是個人行為,它會影響到他人和社會整體,甚至影響到下一代的世界觀。如遇到不順的事情,不要隨意和一味地責怪他人,應首先要檢查自己做得對不對,學會溝通和交流,凡事盡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則、以理服人,打造良好融洽的社會氛圍與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以用心的心態(tài)認識社會,正是因為一個個多樣的個體存在,才構(gòu)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豐富多彩,與人同行,不再孤單寂寞。

《沉思錄》強調(diào)熱切地追求你認為最好的事情,遵從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生活和行事,強調(diào)有原則、講仁愛,學會原諒和理解。我們的黨是堅守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我們的組織是有鐵的紀律和嚴格原則的,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就應自律自愛自尊,堅持原則,做到最好。但我們的每位黨員都是一個個有知性有情感的人,都有可能不自覺地做錯事情,我們就應學會批評和自我批評,以人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講教條,而是就應體現(xiàn)鮮活的人的特點,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相互鼓勵、相互幫忙、相互促進,團結(jié)一切能夠團結(jié)的力量;不是生冷地講原則,而是學會換位思考,做好思想工作,讓每一位成員感受到組織的溫暖,自發(fā)地產(chǎn)生回歸感,自然而然地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沉思錄》強調(diào)的師法自然、個人和整體的關(guān)系,對我們的科研團隊具有很好的啟示作用。科研需要創(chuàng)新,需要突破?,F(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對科研工作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一項具有先進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將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技術(shù),單靠一個人是很難較快地完成的,需要團隊的協(xié)作和配合。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創(chuàng)新團隊,必須是一個由各種人才和具備多學科知識的專家組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特點,每個人都有思想閃光點,不要忽視任何一個人的力量,有時候很可能某一人忽然的思想靈感都將可能成為科研創(chuàng)新的核心和突破點。一個人的潛力不是萬能的,科研工作者就應遵循自然規(guī)律,師法自然,深入實際,激發(fā)每一位科研人員的創(chuàng)新潛力,充分挖掘科研人力資源,依靠群體的力量才能開創(chuàng)實質(zhì)性的突破和進展,也才能最大程度發(fā)揮科研創(chuàng)新的力量。

笑對人生通讀《沉思錄》,個人的總體體會是,眾生平等,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善待與你相處的每一個人;以善抑惡,修身養(yǎng)性,以平和寬容的心態(tài)學會理解,做到心靈的平靜和安寧,遇事坦然應對,不受干擾,勇于承擔。用自己一顆高貴、仁愛、真誠的心,去感化世界,去融化冰冷的心,去呼喚良知的回歸。學會自律知足,知足常樂,就會驅(qū)趕走失落感,抹平不良的情緒和受傷的心靈,平和地處事,生活就會有較強的滿足感,不抱怨,朝著正確的方向勇往直前,樂觀生活,笑對人生。

讀完《沉思錄》,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憂郁,總感到作者在高貴、沉靜心靈背后的一種無奈,應對無能無力或不好的事情,被動地理解和承受,使人缺乏振奮感。全書貫穿著“我做好自己即可,別人或身外的事我無能為力”的一種思想,不要以惡報惡,而是要忍耐和寬容,要惡人不作惡,就像讓無花果不結(jié)果一樣不可能,我們只要完成自己的義務就夠了,這是我不贊成的。需要包容不等于視而不見,放任自流。每個社會的人不僅僅有自律義務,也更有一份社會的職責。一個良好社會的秩序,是依靠懲惡揚善維持的,若當滿大街都是小偷,卻沒有人去見義勇為,沒有人阻止,社會就將陷入一片混亂,人們的生活就將極不穩(wěn)定。對于社會的不良現(xiàn)象,我們就應發(fā)揮一切能夠發(fā)揮的力量,用心地阻止和糾正,勇于與不良現(xiàn)象作斗爭,維持社會正義,維持社會穩(wěn)定,維持我們完美的生活環(huán)境。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十四

《沉思錄》作者是古羅馬帝國皇帝奧勒留,著名的“帝王哲學家”。這位帝王之所以被人們銘記于心,不在于他的赫赫戰(zhàn)功,也不在于他的勵精圖治,而在于他在鞍馬勞頓中用希臘文寫成了著名的《沉思錄》。該書不同于一般的哲學書籍,而是一位有著強烈道德感的統(tǒng)治者的“內(nèi)心獨白”。該書不僅僅成為西方歷史上最打動人心的巨著,還被許多世界名人視為人間至寶,曾被譯成拉丁文、英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等。該書是斯多亞派哲學的重要里程碑,書中記述了作者對宇宙、個體、時間、靈魂、生死、痛苦、神、相處、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理箴言。

奧勒留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學習過希臘文學、修辭、哲學、法律與繪畫等。在他執(zhí)政的近20年間,古羅馬帝國水災、地震、瘟疫、饑荒、蠻族入侵、軍事反叛等天災人禍不斷,盡管他以其堅定的精神和智慧,夙興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擋古羅馬帝國的頹勢。公共職責的沉重負擔和個人際遇的沉痛經(jīng)歷使他陷入了極大的悲觀中,而使他能忍受下來的是哲學,他試圖以“哲學的沉思”來避開人世的紛擾,追求內(nèi)心的安寧。因此,貫穿在書中最為明顯的是一種隱忍而無奈的恬淡和達觀,以及對人在時間的流動中展開的杯具命運充滿憂郁的深刻洞察。

奧勒留是斯多亞派哲學家最杰出的三人之一。根據(jù)斯多亞派哲學,人生最高理想即是按照宇宙自然之道去生活。所謂“自然”,不是任性放肆之意,而是“宇宙自然”。人生除了美德以外便無所謂善,除了罪惡之外便無所謂惡。所謂美德,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智慧,二是公道,三是勇敢,四是節(jié)制。外界之事物,如健康與疾病,財富與貧窮,快樂與苦痛,全是一些無關(guān)輕重之事。凡事有屬于我們潛力控制范圍之內(nèi)的,有屬于我們不能控制的,例如愛憎之類即屬于前者,高貴尊榮即屬于后者,總之在可能范圍之內(nèi)須要克制自己。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對宇宙整體負有義務,應隨時不忘自己的本分,致力于整體的利益。如果生存下去無法盡到做人的職責,有時自殺也是正當?shù)?。奧勒留在書中對于生死大事反復叮嚀,但是他不信輪回。

與2000年前先哲奧勒留進行思想交流,使我的思想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作者完美的人格令人景仰。我覺得他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優(yōu)秀品質(zhì):

1、仁愛寬容。在書中,奧勒留說:“我們每一天都要準備碰到各種各樣不好的人,但由于他們是我的同類,我仍然要善待他們。不要以惡報惡,而是要忍耐和寬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這就是人的義務”。他與鄰人甚至是惡人相處,銘記“同源”之情,常懷一顆寬恕之心,學會忍耐和寬容,學會忍受一切。

2、民本情懷。在書中,奧勒留說:“我理解了一種以同樣的法對待所有人,實施權(quán)利平等和言論自由平等的政體的思想,和一種最大范圍地尊重被治者的所有自由的王者之治的觀念”。這既是一代帝王對政治倫理的深刻解讀,又是其體民、愛民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沉思錄》的字里行間,我們很難找到其對“帝王身份”的所謂認同感。因為作為哲學家,他在這部曠世奇書里,始終是以“人”的身份來思考人生,以至于其帝王身份倒像是一個“業(yè)余的兼職”,這對一個身居皇位的人來說是極為難得的。思想家羅素認為,奧勒留的這本書“證明了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職責的負擔沉重,并且還為一種極大的厭倦所苦惱著”,這就應說是相當準確的決定。盡管他總是擺脫不了想引退去一個寧靜的鄉(xiāng)村度過余生的愿望,但他直到死也未能如愿。

3、恬淡達觀。奧勒留說:“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這句話是作者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完美體現(xiàn),他認為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取,就是珍惜和把握此刻的生活。他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或決定(即意見)。他說:“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決定”。作者主張,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作者認為,生命務必像成熟的麥穗一樣收割,一個人誕生,另一個人赴死,把死亡視作自然的有益運轉(zhuǎn)。他時刻告誡自己要觀照內(nèi)心,不僅僅行動要高貴,而且動機要純正,認為“一個人退隱到何處,也不如退隱到自己心靈更為寧靜和更少苦惱”。

4、自省內(nèi)練。作者好像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面前,告誡鏡子中的自己。在書中,他這樣對自己說到“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guān)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這不是歷經(jīng)滄桑之后絕望的結(jié)論,而更像是一段無奈和悲哀的喟嘆。在那樣一個戰(zhàn)亂不斷,災難頻繁的時期,這種自省、喟嘆、沉思的好處并不低于前瞻。作者認為要常常自省以到達內(nèi)心的平衡,要摒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

5、勤勉謙遜。奧勒留以堅定精神和智慧,夙興夜寐的工作,在他統(tǒng)治的大部分時間里,尤其是后十年,他很少待在羅馬,而是在帝國的邊疆或外省的軍營里度過?!冻了间洝反蟛糠志褪窃谶@種鞍馬勞頓中寫成的。他見賢思齊,從父母兄弟及周圍人們的身上汲取優(yōu)良的品質(zhì),熱誠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化成自身成長的精神鈣質(zhì)。他期望人們熱愛勞動,了解生命的本質(zhì)和生活的藝術(shù),尊重公共利益并為之努力。

6、胸襟博大。作者以憂郁和高貴的筆觸向我們傾訴了他對生命的感悟和對宇宙、自然與人之本質(zhì)的沉思。在他看來,宇宙是一個井然有序的整體,世界中的一切相互聯(lián)系并共同分享有一個遍及所有事物的神或真理。人作為有理性的存在,其本質(zhì)就是彼此為了對方而存在。作者還認為,現(xiàn)時中的許多力量是人力所無法抗拒的,所以我們就應欣然地接納他們。書中蘊含的那種天下一家的世界主義及人皆有理性、理性皆相同的平等、和諧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十五

《沉思錄》是一本需要用心慢慢品讀的書,它為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所著,該書充滿睿智而富而哲理,樸素無華,平淡無奇,卻直達心靈。它引導我們冷靜而達觀地對待工作和人生。作為從一名紀檢干部,《沉思錄》啟迪我,要干好紀檢工作,先從內(nèi)心的修煉開始:

《沉思錄》告訴我們“寧靜可是是心靈的井然有序”,“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我對他的確定”。紅塵滾滾,世界喧囂,紀檢干部要堅持一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氣質(zhì),守護心靈的凈土,歷練內(nèi)心的從容。這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照照“黨章”的鏡子,學學“廉潔準則”的標準,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要求,常作思考,反省過去,審視自我,清理一下思想的污垢,找找自我的不足,看看應對名和利,能否堅持平常心,瞧瞧對待功和祿,是否迷失方向?!叭说綗o求品自高”,紀檢干部要始終堅持一種沉穩(wěn)、寧靜和清醒的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要用平常心對待自我,以心靈的超越對待個人得失,以高貴的品質(zhì)和崇高的境界不斷塑造自我。

“一個人退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如退入自我的心靈更為寧靜和更少苦惱”,我們要不斷地審視自我的思想,洗滌自我的靈魂,守住心靈的寧靜,不斷地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zhì),不爭名奪利,不沽名釣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為利所動,不為名所惑,時刻堅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認識,不斷磨礪情操,堅持一身正氣,做一個正直、高尚和有道德和的人。

“那操縱你的是隱蔽在內(nèi)部的信念”。一個人的夢想和信念,是一個人的行為和思想的總開關(guān)。一個紀檢干部,他選擇了這個工作,他也就選擇了一種人生方式和態(tài)度,這就要求紀檢干部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堅守內(nèi)心的信念,堅持原則,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趨利媚俗,不畏權(quán)貴?!耙裰帕⒂诓粩嗯拇虻木蘩酥暗慕甘?,它巍然不動,馴服著它周圍海浪的狂暴”。

不可否認,在巨大的誘惑面前,一些干部喪失了立場和原則,一失足成千古恨,令人痛恨和腕惜。一個人如果夢想漂浮,信念缺失,失去立場,迷失方向,《沉思錄》告訴我們,那他的結(jié)果將是“你錯待了自我,我的靈魂,你將是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

信念決定方向,我們要堅守信仰,身處逆境時不泄氣,不放棄,身處順境時不驕傲、不折騰。要堅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正確認識自我,正確認識社會,講黨性,顧大局,克服急躁、消極和抱怨的情緒,要堅定心中的夢想和信念,理性地認識自我的職責和義務。正確地運用好手中的權(quán)力,履行好神圣職責,以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氣概和勇氣去完成夢想,成就事業(yè)。

紀檢工作是一種特殊的事業(yè),應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們不能冷眼旁觀,更不能消極和泄怠。《沉思錄》告訴我們“當你做擺在面前的工作時,你要認真地遵循正確的理性,精力充沛,寧靜致遠,不分心于任何別的事情?!薄爸灰覀冏裱硇孕惺?,便無所畏俱,因為只要我們是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對于人民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堅持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堅定地“懷著友愛、自由和正義之情感去做手頭要做的事情”,真正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我們要珍惜好崗位,堅持清醒,遇到詆毀不失志,遇到苦難不自卑,要榮辱不驚,經(jīng)得起風浪;一份權(quán)力就是一份職責,在其位謀其職,我們要加強學習,不斷進取,在實踐中總結(jié)新經(jīng)驗,探索新辦法,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耕好手中的“職責田”。

引用書評的話:“《深思錄》是一本能夠安頓靈魂的書,是一本能夠啟迪智慧的書,更是一本能夠讓我們的心靈變得純凈和高貴的哲學自省書”。愿各位紀檢干部能從此書中得到啟發(fā),不斷修煉自我的精神境界,完善自我的人格,加強道德和人文修養(yǎng),堅持寬廣的胸懷,以從容豁達的心態(tài)、理性清醒的認識,飽滿向上的精神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創(chuàng)造更加完美的人生。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十六

讀后體會:

1、只要你的心中容納整個宇宙,理解時間的永恒性,洞察每一事物的瞬息萬變,從生到死的短暫過程,以及不僅在生之前而且包括死之后的無限時間,就會擁有大格局。

2、在生活中,被自己的勞碌而搞得疲憊不堪的人,也與不務正業(yè)者沒有什么差別。

3、不要因遇到小人而憤怒,人生中遇到小人有必然性。

4、一個人心里越平靜越接近于力量。

5、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6、人生終極支撐是哲學。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十七

《沉思錄》是一本寫給作者自己的“筆記”,意在自我反省。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這本書“意外地”給所有人呈現(xiàn)了一個人赤裸裸的靈魂。后世的人也是有幸“意外地”獲得了這筆精神財富。

我時常在感到浮躁時撿起這本書,這本書像是一面鏡子,我在從中得以窺見我的靈魂,所有丑陋的和需要改善的部分。羅曼·羅蘭似乎是在《約翰·克里斯朵夫》中講過,讀書是在讀自己或者是在檢查自己,而不是在讀書,這句話用在這本書上尤其適合。有心人都可以在這本赤誠的反省書中照見自己的靈魂。歷史上并不是只有這一本剖析自己靈魂的書,后世的基督教哲學家奧古斯汀也寫過《懺悔錄》,近代的法國哲學家盧梭也寫過《懺悔錄》。但不同的是,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并沒有打算把《沉思錄》公諸于眾。因此《沉思錄》中重復的道德說教是更為真誠和動人的:這是一個人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誡自己應該如何生活,最終在自己的靈魂中刻下這些信條。因為如同馬可奧勒留所抑制的非理性的情感和欲望,遺忘也是強大的習性,一定要不知疲倦地告訴自己才能記住。他寫道:“你時常怎樣想,你的靈魂便是怎樣的模樣,因為靈魂是受思想的熏染的?!保ǖ?1頁)。

回頭再看看馬可·奧勒留的身世,他是歷史上被譽為羅馬帝國五賢帝中的最后一位,而羅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他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中長大,衣食無憂,很難想象為什么出身于這樣階級的人會選擇“斯多亞式”(另譯:斯多葛)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當你聯(lián)想到另外一位偉大的斯多亞派思想家愛比克泰德出身于奴隸階層。當然,我并不是在奇怪居然有個奴隸成為了一個哲學家(因為蘇格拉底也是一生一貧如洗,雖然他不是奴隸),而是在奇怪一個位高權(quán)重,甚至是當時世界上最有權(quán)的人居然成為了一個哲學家,而且是斯多亞哲學家,而不是(更有可能發(fā)生的)伊壁鳩魯主義者(字面意思上的享樂主義者)!斯多亞哲學流派,廣為人知的是它的禁欲主義觀念。(這個哲學流派是希臘化時期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此外還有伊壁鳩魯主義、懷疑主義、柏拉圖主義等等或多或少地繼承了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哲學的流派。)斯多亞學派主張宇宙是統(tǒng)一的實體,是一種有秩序的、規(guī)律的整體。這是一種古老的宇宙觀,它是”cosmos”(有秩序的、和諧的宇宙)而不是“universe”(作為物質(zhì)的總和的宇宙)。這種觀點相信存在一個宇宙的原則,即自然法,而人作為宇宙中的一小部分,應該依照自然(法)而生活,宇宙是理性(秩序的)的,所以作為其部分的人也應該理性地生活。奧勒留寫道:“你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你從何處來便將消失到何處去,也可以說你將經(jīng)過一番變化而回復到那造物者的理性里去”(第39頁)。因此,在生活中,斯多亞主義者認為我們應該摒棄生活中的欲望、激情,不貪圖享樂,因為人的本質(zhì)是理性的。這樣的教條直覺上更適合于貧寒的人,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沒有更多可以失去:他們沒有名譽、財富、權(quán)勢。相對來講,作為一個帝王,奧勒留所需要克服的則更多,他有以上所述的所有,甚至可以說,他可以擁有所有他想擁有的東西(當時)。試想一下,在今天,作為一個普通人(不是中產(chǎn)、上層階級),能夠絲毫不留戀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東西嗎?對于我們來說,盡管生活中有諸多不順,也會眷戀所擁有的東西,比如各種廉價的娛樂。當然,你也可以說,或許他厭倦了所有東西都唾手可得的生活,因此放棄甚至更為簡單,那么,現(xiàn)在又有幾個應有盡有的名人放棄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呢?我想不出來。19世紀的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有名言:權(quán)力導致腐敗,絕對權(quán)力導致絕對腐敗。財富和名譽可以類比之。因此,奧勒留作為羅馬帝國的皇帝,成為一個斯多亞主義的哲人是極其難得的。

在這本《沉思錄》中,可以窺見一個偉大的靈魂是怎樣的,他寫到死亡:“死,和生一樣,是自然的一項秘密——幾種元素的組合,又離析成為那幾種元素——絕不是什么可羞恥的事,完全合于理性動物的本質(zhì),與人生的法則亦無任何抵觸”(第37頁);寫到為人處事:“每日清晨對你自己說,我將要遇到好管閑事的人,忘恩負義的人,狂妄無禮的人,欺騙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他們所以如此,乃是因為他們不能分辨善與惡。但是我,只因我已悟了那美麗的‘善’的性質(zhì),那丑陋的‘惡’的性質(zhì),那和我接近的行惡者本身的性質(zhì)——他不僅與我在血統(tǒng)上同一來源,而且具有同樣的理性與神圣的本質(zhì)所以我既不會受他們?nèi)魏我粋€的傷害(因為沒人能把我拖累到墮落里去),亦不會對我的同胞發(fā)怒而恨他。”(第14頁)寫到如何生活:““隨時下決心,像一個羅馬人像一個大丈夫似的那樣堅定,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翼翼,嚴肅而不虛驕,要懷著慈悲、自由與公道;不可稍存其他念頭。你可以做到這一點,如果你在一生中做每一件事都像是做最后一件事一般,避免一切的粗心大意,避免一切違反理性的的感情激動,避免一切虛偽、自私,以及對自己一份命運的抱怨?!保ǖ?頁)千年后的今天,我們依舊能夠從他(以及其他東西方偉大的思想家)的思想中學到一些人生智慧,這真是一種神奇的事。畢竟人類的生活方式、知識水平已經(jīng)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蛟S的確是有一種人之為人的本質(zhì)——在一定程度上是永恒的。歷史上只有少許人在思想的盡頭發(fā)現(xiàn)了它。而普通人既沒有發(fā)現(xiàn)它也沒有興趣發(fā)現(xiàn)它,畢竟“存在”已經(jīng)足夠美好,不一定要發(fā)現(xiàn)“本質(zhì)”才能生活下去,尤其是大部分人生活較為舒服的今天。此外,斯多亞哲學是關(guān)于一個人該如何生活的最好的哲學之一。它的倫理學繼承了蘇格拉底(柏拉圖)關(guān)于美德的一部分思想精髓,認為人最重要的美德是:智慧、勇敢、節(jié)制、公正,擁有這些美德,人就能過一個好的生活,甚至來講,斯多亞哲學所教導的是:美德本身就已足夠?;蛟S我們不能放棄生活中大部分激情——使我們快樂的事物,但同時也能認識到,就算沒有這些外在的事物,一個人也可以過一個充足的生活。如奧勒留所寫的:“所以從今以后,你該隱退到你自己那塊小天地里去,不要過分緊張,不要急躁,要從容自持,要像一個人,一個有個性的人,一個公民,一個塵世凡人,那樣地去面對人生?!?/p>

沉思錄的讀后感篇十八

《沉思錄》作者是瑪克斯.奧勒留,譯梁實秋。讓我翻開這本的人,是我的大學同學——周帥帥。他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熱愛讀書,艾斯蘭德積極向上的男孩。他的每篇文章,我?guī)缀醵伎?,有一篇就是寫他看的幾本書,講解非常獨特。所以我記下了書名,并買來看?!蹲员芭c超越》,《被討厭的勇氣》,《沉思錄》。

今天,我要講的是《沉思錄》,這本書的觀點,放到現(xiàn)在看,也不過時。

自我修養(yǎng)是古人一直在嚴格要求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卷二中摘錄如下:。

1.我之所以為我,不過是一堆肉,一口氣和一股控制一切的理性。

這句話讓我明白了自己肉身凡夫俗子,但是卻有一股控制一切的理性。這理性中有很多需要自己用意志去克服的東西。我覺得自己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能用理性控制自己購物的欲望,因為我發(fā)現(xiàn)自己買了這個奢侈品之后,還想買更好的,比之前更上檔次的化妝品,所以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我就永遠被欲望這個魔鬼所操作。所以我學會了理性,學會了克制。我相信,只有這樣,我才會實現(xiàn)財務自由。

2.我的靈魂,你慢待了自己,而你榮耀自身的`時機已一去不返。每個人都有一次生命,你的生命已日薄西山,你卻仍不關(guān)照自身,而是將幸福寄予到別的靈魂。

生活中,我們有多少人把自己幸福愛好,人生價值都依賴于別人,殊不知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正如卷三18所說,一個人不管別人的言行思想是否正確,只管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那么這個人的生涯將是何等豐富!老實講,一個好人是不要窺察別人內(nèi)心的黑暗,目不斜視地直赴目標。

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給自己帶來了無比的好處,我們可以勇敢的面對自己往后的人生。比如說,養(yǎng)成早起的習慣,并且努力的去學習,去不斷汲取書中的營養(yǎng),為自己建造一個精神的家園。早起的習慣真的特別好,早起可以干很多事情,看書,練毛筆字。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211179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