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優(yōu)質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5 11:42:10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優(yōu)質22篇)
時間:2023-11-15 11:42:10     小編:雨中梧

教案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進行個性化設計。教案的編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供廣大教師參考借鑒。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一

1.使學生認識分子的真實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掌握分子的概念。

2、使學生學會運用分子的觀點來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純凈物和混合物。

3、通過對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xiàn)象與微觀本質相互聯(lián)系的分析推理,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1、關于分子定義的建立以及對分子行為的微觀現(xiàn)象的形成。

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靈活運用分子的知識。

1、建立微觀運用的想象表象,體會它與宏觀運動的不同。

】目標教學法。

】試管、酒精燈、試管夾、碘、酒精100毫升、水100毫升。

1課時。

前提診測:a你想知道水由什么組成嗎?

目標展示:1.使學生認識分子的真實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掌握分子的概念。

2、使學生學會運用分子的觀點來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純凈物和混合物。

目標導學:

問:化學是研究什么?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學科。

談話:通過緒言課和第一章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物質的性質分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本節(jié)將進入對物質的組成、結構的研究,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質由分子構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質則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演示:碘的升華。

讓學生在教材的第一部分的1-5自然段找出書中所列五個生活中的現(xiàn)象,教材在解釋這些現(xiàn)象時作了怎樣的假設?(物質是由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這些粒子是運動的,粒子之間有一定間隙)通過這個假設的粒子引出分子。

一、分子的存在。

由于糖的微粒擴散到水的微粒中,使水有了甜味,施用了氨水的農田,由于氨氣微粒跑到空氣中去,所以很遠就能聞到刺激性氣味。這些微粒在科學上就叫做分子,分子是真實存在的。

二、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運動。

糖分子遇到水就擴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氣可以擴散到空氣中去,可見分子是運動的。

2.分子是有間隔的。

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

100亳升水和100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體積小于200毫升。

因為構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間有空隙,當這兩種分子混合時,有的分子擠點了空隙,所以混合后體積小于200毫升。

結論:分子是真實存在的',分子是運動的,分子間是有空隙的。

我們能聞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氣味,卻看不見氨分子,可見分子是微觀粒子,它的體積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與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與地球相比一樣,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質量大約是:3×10-26千克。

(水分子直徑大允是2.8×10-10米,乒乓球的直徑約為4×10-2米,地球直徑大約是1.28×107米)。

3.分子有一定質量,也有一這體積,但是非常小。

三、分子的概念。

水在加熱后變成水蒸氣,水分子本質沒有變化,其化學性質也沒有變化。

硫分子和氧氣分子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所以化學變化后,硫和氧氣的化學性質就不能保持了。

注意:分子只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它只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并非所以物質的化學性質,都是由分子所保持。

運用分子的知識解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qū)別,物質熱脹冷縮、“三態(tài)”的互變等。

四、純凈物和混合物。

演示:鐵粉與硫粉的混合實驗。

引導學生觀察未混合,混合后,分離后鐵粉與硫粉的顏色。

混合物:由二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這些物質相互沒有發(fā)生反應,混合物所有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

練習:下列物質是混合物還是純凈物。

(1)空氣(2)冰、水混合物。

判斷是混合物還是純凈物。從分子看主要看該物質是同種分子,還是多種分子組成,依此可判斷空氣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卻是純凈物。

問:什么叫高純硅?

引導學生閱讀p29第二自然段,了解完全純凈的物質是沒有的。通常所說的純凈物指的是含雜質很少具有一定純度的物質。我們在研究一種物質的性質,都必須取用純凈物,因為一物質里如有雜質,就會影響這種物質固有的某些性質,而且要求物質的純度越高越好。

分子是真實存在的,它的質量很小,總是在不斷地運動著,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認識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運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區(qū)別純凈物與混合物。

一、分子的存在:

二、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運動,

2.分子是有間隙的,

3.分子有一定質量,也有一定間隙,

三、分子的概念:

四、純凈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由二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或幾種不同分子組成),這些物質相互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

如:空氣、天然水、渾濁的石灰水等。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或同一種分子構成)。

如:氧氣、水、二氧化碳、氧化鎂等。

【作業(yè)布置】p-291-4題。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二

在上一單元,我們已經學習了分子和原子構成宏觀物質的基礎知識?,F(xiàn)在,我們將從五彩繽紛的宏觀世界步入了充滿神奇色彩的微觀世界,從微觀的視覺來初步理解化學現(xiàn)象的本質,認識物質的結構與物質的性質之間的聯(lián)系。原子可以再分為更小的的粒子嗎?原子是怎樣構成分子和物質的?化學家用什么標準語言來描述微觀世界?這些問題將在本節(jié)課中逐一得到解決。我們還將通過有關原子結構的動畫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總結和歸納,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探究,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但是,科學研究表明,原子可以再分為更小的粒子。我們通常難以看到原子及其內部結構,因此,在本課題的學習中,利用動畫,發(fā)揮想象,在頭腦中簡歷一個形象的原子結構模型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本課題要求我們通過學習,達到如下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并知道整個原子呈電中性的原因;

(2)知道原子核是有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3)掌握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能進行相關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2)通過討論與交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對微觀的探究與和學習化學的興趣;

(2)對學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這一個內容,本來就是比較抽象,難懂,難掌握的。但同時,這也是初中階段尤為重要的一個內容,因為,這是讓學生步入微觀世界的基礎課程。掌握的好與壞,將會影響之后的學習。因此,我的備課中,我的要求比課程標準和考綱都要深入一點。尤其,在相對原子質量一個內容中,我想讓學生更加明白其內在的來龍去脈,所以,我設計了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這一公式的由來的這一節(jié)的內容。但是,同時,這個班的學生的基本能力不高,尤其是針對一些知識的接受能力比較低,需要好一長時間來慢慢消化和理解,除此,對之前的知識掌握程度都一般,基礎不夠扎實。所以,要理解好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有點難度。這個班的特點是上課比較積極,比較熱情,喜歡上化學課,不懂會馬上問喜歡和老師交流。但由于,我深信他們會慢慢理解的,所以,我還是堅持了之前的課堂安排。這個班的學生還有一個特點:這堂課剛開始,對原子的構成的這一個內容,還是很容易的掌握,因為通過動畫的觀看,和一些圖表的對比,他們還是容易地接受了,在小結階段和練習階段還是能順利地完成。至于,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這個主要是電量相等,電性相反,互相抵消的原因,但是他們也不好接受,于是,我通過舉例、形象的比喻,還經過兩三次的講解,讓他們也明白過來了。但是到了,相對原子質量這一部分,由于這是一個除法的計算,是一個比值,不是真實的原子的質量。而且定義又比較復雜,他們開始就難以接受了,到了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這個公式講解,他們就更加不明白了。

原本,我以為是他們不明白為什么會得出這個公式,因為這個公式的推導過程,我主要是通過圖表的歸納、總結而得出來的,至于為什么會得出,我沒有好好地解釋的。于是,我就以為解釋了原因,他們會更好地掌握。于是,我就解釋了原因。怎么知道,一解釋,整個內容就更加難懂了,他們聽得就更加懵懂了。所以,這一個內容,課后,老師的指導就是情愿不說,因為,本來就不太掌握的再說難懂的知識點,他們會更加不明白。難度大的內容不要放在一起,應該分化它,要循序漸進,不要把難的問題都放在一起,一步到位只會弄成漿糊。

總的來說:

1、本節(jié)教學內容幾乎是全新的,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甚至是無法想象的抽象內容,從教學要求來看,只要求基礎學生掌握知識就可以了,明確了本節(jié)教學任務后,教師應該認真分析學生情況,從而分化難點。

2、在教學中,主要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在學生活動中,不斷用問題引導他們進入思考狀態(tài),為他們提供討論、交流、表達、合作的機會。把教學定位在一種交往。對話關系之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

3、在教學中,主要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在學生活動中,不斷用問題引導他們進入思考狀態(tài),為他們提供討論、交流、表達、合作的機會。把教學定位在一種交往。對話關系之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

5、習題的內容和形勢需要進一步拓展,要注意層次性和開放型,還要加強題目的實踐性、合作性和創(chuàng)新性,促進學生反思學習過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通過這一節(jié)課,讓我明白,上好一節(jié)課,真的要認真好好分析學生,包括他們的知識水平,他們的能力,他們的思維習慣,多舉例子,多形象去表達出來,這樣的話,學生會更加容易去掌握好一個知識點。假若,在這一節(jié)課中,這些知識點是比較難懂的,能簡單化的話應該盡量去簡單化。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這個公式講解應該放在作業(yè)的處理里來講解,以化解學生學習的難度。我覺得不應該:自以為學生會明白,多說一些,多挖深一些,他們會更加容易去接受,這些都是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來說的,不是全部的學生都適用,否則,這樣的話,會使原來理解的知識更糊涂。

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我們做老師的,應該掌握好度的把握,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可以介紹不同的程度,假若學生的能力比較強,基礎比較扎實,可以多說一點,多解釋清楚事情、真理的來龍去脈。但相反,能力一般的,基礎比較薄弱的話,我們應該避免這些更難掌握的內容繼續(xù)說下去該簡單就簡單,可以分化難點,把一些難點放在作業(yè)的處理里。

至于其他方面的話,還是能比較好地把握得到。例如,一節(jié)課的導入,內容的順序安排,知識點之間的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銜接等等,都是基本上沒有問題的。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三

(1)盛放紅磷的集氣瓶內,除了水,還有什么?(空氣)。

總結【講述】兩百多年前,法國著名化學家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做的實驗與我們今天的實驗異曲同工。打開課本課本26頁。

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這些物質之間沒有發(fā)生反應,各自保持著各自的性質。

課題2氧氣。

鐵絲銀白色固體在空氣中持續(xù)加熱發(fā)紅,離火后變冷。

【下定義】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化合反應多變一。

鐵絲銀白色固體在空氣中持續(xù)加熱發(fā)紅,離火后變冷。

在實驗室里,我們通常采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加熱氯酸鉀或高錳酸鉀的方法來制取氧氣。

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討論】。

(1)在一定量的氯酸鉀中加入少量的高錳酸鉀,是否能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率?為什么?

答:能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率。因為高錳酸鉀受熱后容易分解,生成物中有二氧化錳,二氧化錳可以降低氯酸鉀分解的溫度,因此可以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率。

(2)高錳酸鉀是不是該反應的催化劑?為什么?

答:高錳酸鉀不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因為高錳酸鉀受熱易分解,生成了其它物質,在反應前后,高錳酸鉀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發(fā)生改變,因此高錳酸鉀不是該反應的催化劑。但是高錳酸鉀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錳是加快氯酸鉀分解反應的催化劑。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四

化學變化的初步概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注意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們受到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教學重點: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教學難點:物理變化與物理性質,化學變化與化學性質的區(qū)別。

教學方法:探究—歸納總結法。

教學準備:[實驗1-1]-[實驗1-5]。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二次備課。

新課導入:緒言課的幾個實驗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后有許多同學提問:為什么白紙噴“水”會變紅,再噴“水”紅色又消失了呢?生活中也有許多現(xiàn)象: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鋼鐵制品會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這又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

一、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介紹]觀察實驗方法:看、聞、觸摸。

觀察實驗的步驟:1、實驗前,物質的色、態(tài)、味等。

2、實驗過程中,發(fā)光、放熱、生成氣體、沉淀等現(xiàn)象;。

3、實驗后,物質的物質的色、態(tài)、味等;。

思考:物質變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質?

[實驗1-1]水的沸騰。

[實驗1-2]膽礬的粉碎。

[實驗1-3]膽礬溶于水后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實驗1-4]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

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填表:

實驗序號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的現(xiàn)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

1-1液態(tài)的水有水蒸氣產生;又變成冷凝的水液態(tài)的水無。

1-2藍色塊狀膽礬塊狀變成粉末狀藍色粉末狀膽礬無。

1-3藍色硫酸銅溶液變成藍色渾濁物藍色氫氧化銅沉淀有。

1-4塊狀石灰石有氣泡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有。

【討論、歸納】1-1、1-2中水和膽礬發(fā)生了狀態(tài)和形態(tài)的變化,但無新物質生成,1-3、1-4中有顏色的變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氣體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質。

結論:1、2是物理變化,3、4是化學變化。

得到:1、定義。

2、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3、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xiàn)象。

4、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lián)系。

[課堂練習]。

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1、化學性質:

2、物理性質:包括: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

(1)熔點和沸點。

熔化: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

熔點:熔化的溫度。

沸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

(2)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

(3)顏色、狀態(tài)、氣味。

[實驗1-5]聞氣味的方法。

[課堂練習]。

【課堂小結】。

【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課題1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一、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1、定義: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變化是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2、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質生成。

3、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xiàn)象:顏色改變、的放出氣體的、生成沉淀、吸熱和放熱、發(fā)光等。

4、聯(lián)系。

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1、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2、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描述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

2.列舉新能源開發(fā)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燃料的選用來培養(yǎng)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2.通過討論,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燃料對環(huán)境影響的學習來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體會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2.通過實驗和討論逐步養(yǎng)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實踐的科學精神。

數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1.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

2.新能源、新燃料的開發(fā)和利用。

難點:1.對燃料燃燒產物的分析。

2.新能源、新燃料的開發(fā)和利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課(約5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提問:那么又是什么污染了我們呼吸的空氣呢?是什么使全球變暖呢?思考,回答:是一些有害氣體污染了空氣;二氧化碳過多形成溫室效應,使全球變暖。

提問:那么這些有害氣體,以及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可能回答不出此問題,思考,急于知道答案。

引入新課:(板書:課題三使用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進入課堂情境。

二、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約30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展示幻燈片,把問題給學生,展示答案思考、回答相關的問題回顧學過的知識。

展示酸雨的成因及危害觀看幻燈片增加感性認識。

汽車尾氣的污染、相關的問題思考,回答知識的聯(lián)系。

提問:那么如何來減少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呢?分組討論,總結歸納防治措施:

知識的由于。

小結:總結展示產生污染的原因:思考、并想有關內容學生養(yǎng)成歸納總結知識的習慣。

三、使用和開發(fā)新的燃料及能源(約10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引出氫氣也是一種環(huán)保燃料,讓學生寫出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寫出化學方程式。

情感交流。

這堂課里,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觸?

板書設計。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六

2、能解決溶液稀釋過程中的有關計算。

3、能正確使用托盤天平稱取物質質量、能準確的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重點: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配制步驟、稀釋問題的計算方法。

難點:稀釋過程中溶液變化的分析。

教師:(投影顯示)市售過氧乙酸[c2h4o2],其標簽上的部分文字說明如下:

名稱質量分數。

過氧乙酸40%。

水55%。

雙氧水5%。

此信息表明的含義有哪些?

學生:過氧乙酸的質量分數為40%,表示每100份質量的過氧乙酸溶液含40份質量的過氧乙酸、55份質量的水和5份質量的雙氧水。

學生:(不少同學)見過。

教師:你們能簡單地說說這個過程嗎?

學生:好象是先要配什么藥水,然后把種子放到藥水中,就把好種子先出來了。

教師:那么,你知不知道,他們配的是什么藥水???

學生:不知道!

學生:當然想了!

教師:那好,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用兩種方法來配制16%的食鹽水。我們先一起來看桌子上的儀器和藥品(師生一起:燒杯、托盤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鹽、20%的食鹽溶液)。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配制選種液。在此之前,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43,把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驟歸納一下。

學生:(看書,并通過討論,進行歸納)。

師生共同總結: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驟為:

1、計算;2、稱量;3、配制;4、裝瓶,貼簽。

教師:下面我們開始用第一種方案配制該選種液:請你用水和食鹽為原料,配制50克16%的溶液。

師生一起:計算要配制50克16%的選取種液,需要水和食鹽各多少克?(學生思考、計算;師生交流,教師適時加以點撥)。

教師:(板書)。

解:已知溶液的質量是50克,溶液的質量分數是16%,

所需溶質的質量為50g×16%=8g。

所需溶液劑的質量為:50g-16%=42g。

答:要配制50克16%的選種液,需要水42克,食鹽8克。

教師:我們已經共同完成了配制的第一步:計算。下面進行探究實驗。

學生:用天平稱取食鹽的質量,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學生嘗試操作,教師做巡回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以上操作)。

學生:應注明溶液的名稱以及溶質的質量分數。(學生進行操作)。

學生:往濃溶液里加水??!

教師:不錯?,F(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試試,用20%的食鹽水如何配制100克16%的選種液,其步驟與第一種方法差不多,仍然是:1、計算;2、稱量;3、配制;4、裝瓶,貼簽。

教師:請你繼續(xù)談談你的具體計算方法。

學生:因為是加水稀釋,所以整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是不變的,不妨設所需20%的食鹽水的質量為x,那么其中含有的溶質質量就為20%x,而100克16%的食鹽水中含有的溶質質量為100g×16%=16g。

教師:接下來同學們按照這個思路試著做一做。(投影顯示解題格式與要求)。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并進行展示和交流。

學生:用密度公式換算一下就行了。

教師:一般情況下,16%的鹽水的密度大約為1.03g/l。

學生:(進行計算)。

學生: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倒入一只干凈的燒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食鹽水的`體積,加入燒杯中并用玻璃棒攪拌后裝瓶,再貼上標簽。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教師:同學們的計算和實驗操作都做得很好。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我們獲得了哪些新知道和技能,請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學生:(學生分組交流看法和觀點,達成共識)。

教師:(布置作業(yè))。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

板書設計。

二、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配制。

1、實驗步驟。

(1)計算m溶質=?m溶劑=?

(2)稱溶質質量加入燒杯、量溶劑體積加入燒杯。

(3)攪拌混合均勻。

2、溶液的稀釋。

稀釋前溶質的質量=稀釋后溶質的質量。

稀釋后溶液的質量=稀釋前溶液的質量+加入水的質量。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七

170課題2氧氣(第二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c課題2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課題2化學肥料(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c課題2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c課題2分子和原子(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課題2分子和原子(第二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課題2元素(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c課題2元素(第二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c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c課題1金屬材料(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180課題1金屬材料(第二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課題1金剛石、石墨和c60(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第二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課題1空氣(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c課題1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二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課題1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課題1燃燒和滅火(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課題1燃燒和滅火(第二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課題1溶液的形成(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190課題1溶液的形成(第二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課題1水的組成(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c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第三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第二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課題1原子的構成(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c課題1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課題1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第二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課題1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第一單元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二課時)(200第一單元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一課時)(課題4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4愛護水資源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4愛護水資源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4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4化學式與化合價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3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3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3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3溶質的質量分數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210課題3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3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3課題3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3離子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3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3水的凈化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3水的凈化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3課件-初三化學(人課題3課件-初三化學(人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220課題3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課時)課件-初三化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課時)課件-初三化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課時)課件-初三化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課時)課件-初三化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什么反應課件-初三化學(人課題2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什么反應課件-初三化學(人230課題2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溶解度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化學肥料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燃料和熱量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燃料和熱量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240課題2課件-初三化學(人教課題2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課件-初三化學(人教課題2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課件-初三化學(人教課題2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2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1金屬材料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課題1金剛石、課件-初三化學(人教版緒言課件-初三化學(人緒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課件-初三化學(人250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2課件-初三化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2元素課件-初三化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2元素課件-初三化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1課件-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1原子的構成課件-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1原子的構成課件-第十單元酸和堿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課件-初三化第十單元酸和堿課題1第十二單元化學與生活課題1第十二單元化學與生活課題1260第十二單元化學與生活課題1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第十一單元鹽化肥課題1課件-第十一單元鹽化肥課題1課件-第十一單元鹽化肥課題1生活中常見的鹽課件-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課題1金剛石、石墨和c602.p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課題1金剛石、石墨和c601.p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課題1課件-初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課件-初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課件-初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3課件-初270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3制取課件-初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3制取氧氣課件-初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2課件-初三化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2課件-初三化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2課件-初三化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課件-初三化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空氣課件-初三化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空氣課件-初三化第九單元溶液課題1溶液的形成課件-初三化學第九單元溶液課題1溶液的形成課件-初三化學280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拓展性課題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課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課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課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3課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3課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3走進化學實驗室課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3走進化學實驗室課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290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初三化學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課題1金屬材料走進化學實驗室(課時二)(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c走進化學實驗室(課時二)2(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走進化學實驗室(課時一)(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c走進化學實驗室(課時一)2(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走進化學實驗室(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c走進化學實驗室教案示例(九年級化學教案-人教版).doc課題1物質的變化與性質-新人教九年級科學期初測試卷-浙教版[原創(chuàng)]340。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八

通過討論,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反應原理;。

通過實驗探究,學會設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裝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表達能力;。

通過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培養(yǎng)學生實驗室制取氣體裝置的設計思路;。

通過篩選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發(fā)展觀察能力并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探究中,使學生體驗合作、發(fā)現(xiàn)的樂趣;。

在設計實驗裝置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建議。

課堂引入指導。

方法一:引導學生復習到目前為止學生已經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氣的方法,逐一篩選出適合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學會選擇,學會判斷,從中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驗學生的主動學習。

方法二:從實驗室制氣的要求入手,講清楚原則,讓學生自己總結,思考到底實驗室中用什么方法來制備二氧化碳。

方法三:單刀直入先講實驗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讓學生思考,實驗室選擇這種方法的依據是什么?通過對比突出該方法的優(yōu)越性,總結出實驗室制氣的原則。

知識講解指導。

注意講解時的條理性,使學生明白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裝置;檢驗方法;讓部分學生清楚選擇該方法的原因和實驗室制氣方法選擇的依據。

注意理論與實驗的結合,避免過于枯燥或過于淺顯,缺乏理論高度。

聯(lián)系實際,講二氧化碳滅火器的原理,適用范圍,必要時也可講解常用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關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的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在全書乃至整個化學學習過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室中制取某種氣體時,藥品的選擇、裝置的設計、實驗的方法等思路的素材。上好此節(jié)課對學生今后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基本實驗及實驗探究能力都有深遠的影響。

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比較容易,學生在前面學習元素化合物的基礎上經過討論便可解決。本節(jié)學習的重點是能力訓練。學生在前面學習的氧氣、氫氣的實驗室制法,具備了一些氣體制備的實踐經驗,各項實驗技術也已經具備,此時,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主體,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正是時機。教師提出探究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通過小組合作,設計方案、表達交流、實施方案、總結表達等環(huán)節(jié)完成整個探究。

關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的教學建議。

為了完成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設計2課時完成此節(jié)教學;。

本節(jié)是典型的探究學習模式。其中有兩個探究:制備藥品的探究(快、易)、制取裝置的探究(重點、慢)。

講授過程指導。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可結合實驗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進行邊講邊實驗。

注意運用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蛇m當與氧氣、氮氣的實驗室制法進行對比;結合裝置講解制二氧化碳裝置與制氫裝置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均是固液反應不需加熱制氣);結合二氧化碳氣的性質,講解二氧化碳氣的檢驗和驗滿方法。

課程結束指導。

復習實驗室制二氧化碳原理、裝置及驗滿方法。

布置學生進行家庭實驗,用醋酸和雞蛋殼或水垢制二氧化碳。

布置作業(yè),注意計算和裝置圖兩方面的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一。

教學過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種有廣泛用途的氣體,實驗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為止,你知道多少種能夠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學生討論,并列舉學過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師在黑板上逐一記錄)。

1.堿式碳酸銅熱分解。

2.蠟燭燃燒。

3.木炭燃燒。

4.石墨等碳單質在氧氣中燃燒。

5.木炭還原氧化銅。

6.碳在高溫下還原氧化鐵。

7.碳酸受熱分解。

8.人或動物的呼吸。

9.高溫煅燒石灰石……。

引導學生討論作為實驗室制法的條件是:

1.制取應簡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氣體純度高,符合演示實驗的需要;。

3.操作簡單、安全,易于實現(xiàn)。

學生評價每一種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為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板書】第四節(jié)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小結】以上方法都不能作為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講解】經過不斷研究改進,實驗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鹽酸反應來制備二氧化碳。

【板書】一反應原理。

1.試劑石灰石或大理石鹽酸。

【講解】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碳酸,碳酸不穩(wěn)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終產物為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

【板書】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問】可不可以用稀硫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來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兩個表面皿中分別放有大小一樣的石灰石各一塊,一支試管中加入稀鹽酸、一支試管中加入稀硫酸。(讓學生觀察到開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隨后加入硫酸的試管,反應速率越來越慢,最后停止。)。

【結論】不能用硫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來制取二氧化碳。

【講解】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樣的裝置來制備二氧化碳呢?反應條件反應物的狀態(tài)等對實驗裝置有較大的影響。碳酸鈣是塊狀固體,鹽酸是液體,且反應進行時不需要加熱,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可以選擇什么樣的反應裝置呢?(必要時教師可以講解制氧氣、氫氣的裝置特點)。

【板書】二、反應裝置: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討論】。

1.長頸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錐形瓶可否用其他儀器來代替?

3.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

(學生討論、回答,然后教師實驗演示、講解)。

【演示】用普通漏斗代替長頸漏斗,結果沒有在集氣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

【講解】。

1.因為普通漏斗頸太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會從漏斗處逸出。長頸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體封住,氣體不會從長頸漏斗處逸出。

2.錐形瓶可以用廣口瓶、大試管等玻璃儀器代替。

3.氣體收集方法主要取決于氣體的密度和氣體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所以常采用集氣瓶口向上排氣法收集。

驗滿方法: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火焰熄滅,已經收集滿。

【板書】四、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制取并驗證二氧化碳氣體。

【提問】怎樣證明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變渾濁)。

【講解】上一節(jié)學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可以用來滅火,如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器。還有其它一些二氧化碳型滅火器。

【錄像】各種二氧化碳型滅火器介紹。

【演示】滅火器原理實驗。

常用二氧化碳滅火器主要有:

(1)泡沫滅火器(2)干粉滅火器(3)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器。

【小結】通過已學習過的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歸納出氣體實驗室制取的設計思路及方法,必須明確制取氣體的順序是:

1.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所需藥品及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根據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tài)及反應條件選擇合適的反應裝置。

3.根據氣體的物理性質(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選擇合適的收集方法及驗滿方法。

教學設計方案二。

教學重點: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裝置。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難點:從二氧化碳制取裝置的探究過程中,提升實驗室氣體裝置的設計思維水平。

教學過程:

【引入】。

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二氧化碳的性質,今天我們將來探究在實驗室中如何制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代表發(fā)言。制取所需藥品、化學反應原理、反應條件、制取裝置、收集方法、驗滿或驗純的方法。

【展開】目前已學過哪些反應可生成co2?

學生活動:

列出很多反應。

除大家列出的反應外,還有許多反應可以得到co2。但并不是所有的反應都適合用于實驗室制取co2。如煅燒石灰石在實驗室中很難實現(xiàn)。碳燃燒生成的氣體可能不純等等。

提問:以上反應中最適合實驗室制取co2的藥品是?說明原因。

學生活動:通過討論和實驗排除反應1、2、3、4、6、7、8。明確反應5為實驗室制取co2--的反應。

[板書]:

實驗藥品:

1.石灰石和稀鹽酸。

2.反應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請歸納反應的特點。

3.反應裝置:固液不加熱裝置。

4.收集裝置。

向上排空氣集氣法。

提出探究問題:設計何種實驗裝置來制取co2?(至少2種)。

教師提供制氧氣、制氫氣的裝置圖供學生參考。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小組活動。

1.首先考慮制氫氣的裝置。

2.在制氫裝置基礎上,改進實驗裝置。

3.提出各種裝置的創(chuàng)意。

4.畫出草圖,有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并講解設計思想。

5.其他小組質疑。

(建議:此處應提供可制備co2的各種儀器及組裝好的裝置圖。是動態(tài)的。)。

在同學們的共同設計中找到滿足條件的設計。

1.簡易氣體發(fā)生裝置(試管、導氣管)。

2.將試管改為燒瓶、廣口瓶等較大液體容器。

3.類似啟普發(fā)生器裝置(氣體出口有控制開關或固液分離機關設計)。

提出問題:根據大家的設計,總結滿足需要的制取co2的合理裝置。

1.制取少量的氣體。

2.一次性制取大量的氣體。

3.隨時開始隨時停止的實驗裝置。

【結束】。

提問:根據co2的制取裝置的討論,總結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的一般思路。

(建議:此處應設計動畫圖。)。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

根據藥品的狀態(tài)、反應條件及待制取氣體的氣體的溶解性、密度等因素來考慮制取氣體的裝置。

1.固體加熱裝置。例如制氧氣。

2.固液不加熱裝置。例如制氫氣、二氧化碳。

探究活動。

家庭小實驗:

取一只小燒杯(或耐熱玻璃杯),杯底立放一支蠟燭,點燃蠟燭。再加入一些堿面(主要成分碳酸鈉),沿燒杯壁往燒杯中倒入一些白醋(含有一定量的醋酸),觀察實驗現(xiàn)象。請解釋你觀察到的所有現(xiàn)象。

答案:堿面與醋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故會將燃著的蠟燭熄滅。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九

1.使學生認識分子的真實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掌握分子的概念。

2、使學生學會運用分子的觀點來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純凈物和混合物。

3、通過對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xiàn)象與微觀本質相互聯(lián)系的分析推理,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1、關于分子定義的建立以及對分子行為的微觀現(xiàn)象的形成。

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靈活運用分子的知識。

1、建立微觀運用的想象表象,體會它與宏觀運動的不同。

目標教學法。

試管、酒精燈、試管夾、碘、酒精100毫升、水100毫升。

1課時。

前提診測:

a你想知道水由什么組成嗎?

目標展示:

1.使學生認識分子的真實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掌握分子的概念。

2、使學生學會運用分子的觀點來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純凈物和混合物。

目標導學:

問:化學是研究什么?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學科。

談話:通過緒言課和第一章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物質的性質分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本節(jié)將進入對物質的組成、結構的研究,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質由分子構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質則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演示:碘的升華。

讓學生在教材的第一部分的1-5自然段找出書中所列五個生活中的現(xiàn)象,教材在解釋這些現(xiàn)象時作了怎樣的假設?(物質是由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這些粒子是運動的,粒子之間有一定間隙)通過這個假設的粒子引出分子。

一、分子的存在。

由于糖的微粒擴散到水的微粒中,使水有了甜味,施用了氨水的農田,由于氨氣微粒跑到空氣中去,所以很遠就能聞到刺激性氣味。這些微粒在科學上就叫做分子,分子是真實存在的。

二、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運動。

糖分子遇到水就擴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氣可以擴散到空氣中去,可見分子是運動的。

2.分子是有間隔的。

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

100亳升水和100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體積小于200毫升。

因為構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間有空隙,當這兩種分子混合時,有的分子擠點了空隙,所以混合后體積小于200毫升。

結論:分子是真實存在的,分子是運動的,分子間是有空隙的。

我們能聞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氣味,卻看不見氨分子,可見分子是微觀粒子,它的體積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與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與地球相比一樣,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質量大約是:3×10-26千克。

(水分子直徑大允是2.8×10-10米,乒乓球的直徑約為4×10-2米,地球直徑大約是1.28×107米)。

3.分子有一定質量,也有一這體積,但是非常小。

三、分子的概念。

水在加熱后變成水蒸氣,水分子本質沒有變化,其化學性質也沒有變化。

硫分子和氧氣分子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所以化學變化后,硫和氧氣的化學性質就不能保持了。

注意:分子只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它只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并非所以物質的化學性質,都是由分子所保持。

運用分子的知識解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qū)別,物質熱脹冷縮、“三態(tài)”的互變等。

四、純凈物和混合物。

演示:鐵粉與硫粉的混合實驗。

引導學生觀察未混合,混合后,分離后鐵粉與硫粉的顏色。

混合物:由二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這些物質相互沒有發(fā)生反應,混合物所有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

練習:下列物質是混合物還是純凈物。

(1)空氣(2)冰、水混合物。

判斷是混合物還是純凈物。從分子看主要看該物質是同種分子,還是多種分子組成,依此可判斷空氣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卻是純凈物。

問:什么叫高純硅?

引導學生閱讀p29第二自然段,了解完全純凈的物質是沒有的。通常所說的純凈物指的是含雜質很少具有一定純度的物質。我們在研究一種物質的性質,都必須取用純凈物,因為一物質里如有雜質,就會影響這種物質固有的某些性質,而且要求物質的純度越高越好。

分子是真實存在的,它的質量很小,總是在不斷地運動著,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認識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運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區(qū)別純凈物與混合物。

一、分子的存在:

二、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運動,

2.分子是有間隙的,

3.分子有一定質量,也有一定間隙,

三、分子的概念:

四、純凈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由二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或幾種不同分子組成),這些物質相互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

如:空氣、天然水、渾濁的石灰水等。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或同一種分子構成)。

如:氧氣、水、二氧化碳、氧化鎂等。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十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

2.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和合理開采和節(jié)約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3.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化學反應放出的能量的重要性。

4.知道石油煉制的主要產品及其用途。

過程與方法。

自己動手做鹽酸與鎂條反應的實驗,體會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增強動手實驗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燃料不充分燃燒對空氣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節(jié)能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1.甲烷的燃燒及產物的檢驗。

2.石油分餾的產物及用途。

難點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教學工具。

有關化石燃料的錄像資科,導氣管、燒杯、火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播放一段flash錄像:(特寫)燒得很旺的炭火和一支溫度為20℃的溫度計。然后向炭火上加上一鏟新煤,紅紅炭火變暗,溫度計示數隨之下降到16℃。過了一段時間,炭火又變得紅熱,溫度計示數又上升至20℃。

師:生活中的這個常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問題?(不需要學生立即回答)。

二、推進新課。

(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師:我們都知道燃料燃燒時產生了熱量,是不是只有通過燃燒才能獲得能量的呢?下面我們來做教材上的實驗7-3。

師:實驗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了生石灰與水反應會放出熱量。

師:這種化學反應放熱現(xiàn)象在許多化學反應中都會發(fā)生,大家請思考:

(1)化學反應都是放出能量的嗎?請舉出生活中你見過的吸收能量的化學反應的例子。

師:演示硫粉在空氣中和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播放煤塊和煤粉在空氣中燃燒的錄像,讓學生比較反應現(xiàn)象的不同,并思考原因。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煤的形成。

師:植物或植物枯萎后被埋于土中,經長期復雜變化成煤。

石油、天然氣的形成。

師:大多數的煉鋼廠、熱電廠等使用什么燃料?

生:煤。

師:(1)煤是純凈物嗎?

(2)那它含有哪些元素?

(3)你知道煤作為燃料的原理是什么?

生:(1)是混合物。(2)煤主要含碳元素,此外還含有少量的h、n、s、o元素以及無機礦物質(主要含硅、鉛、鈣、鐵等元素)。(3)原理是利用碳元素和氧反應所放出的熱量。

師:知道人們怎么綜合利用煤的嗎?煤加工后的主要產品有哪些用途?

生:煤隔絕空氣加熱。

煤氣的主要成分:

氫氣(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其他氣體。

師:我國的主要油田有哪些?

生:大慶、大港、勝利、華北等。

師: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嗎?石油產品中有哪些是常用燃料?

生:不能!石油中除了含c、h元素外,還含s、o、n等元素。如果把石油直接作燃料的話,石油會燃燒不充分,不僅會造成浪費,還會生成大量的黑煙和含s、含n等有害氣體。

生:汽油、煤油、柴油、石蠟等都是常用的燃料。

師:煤氣泄露會造成什么危害?使用灌裝液化石油氣在安全上應注意什么?

生:危害到人體和財產的安全;使用罐裝液化石油氣在安全上應注意不能加熱,不能猛烈撞擊等。

師:有人說天然氣就是甲烷,甲烷就是天然氣,對不對?

生:不對,因為雖然天煞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但與純甲烷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

師:說得對,下面我們來看看天然氣的成分。

1.構成:主要是碳和氫元素組成的氣態(tài)碳氫化合物。

2.主要成分:甲烷(ch4)。

3.甲烷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難溶于水。

4化學性質——具有可燃性。

(注意:點燃之前要驗純)。

ch4+2o2===co2+2h2o。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十一

《元素周期律》屬于高一課本第五章第二節(jié)。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學化學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論基礎,是對以往知識的規(guī)律性總結和學習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導,因此,本章是本書乃至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同時,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在高考中重現(xiàn)率較高。

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中,元素周期律屬于知識教學要求的c層次,即懂得“為什么”。該層次要求學生能夠領會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義,能夠解釋和說明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本節(jié)教材有以下兩個特點。

(1)對與初中知識有交叉的內容,如核外電子排布、半徑大小的比較雖說在初中不作要求,但原初中的實際教學多數已達高中時的要求。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須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歸納,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采取綜合列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并運用初中學過的知識,從中總結出規(guī)律性。

(2)元素周期律的導出以理論為指導,以事實為依據。元素周期律知識的得出,不僅有理論推導,還通過比較同周期元素的性質對理論推導進行了驗證。而且,理論推導也從陳述式改為由學生自己進行探索的方式進行。至此為止學生已經學習了氧、氫、碳、鐵等元素及其一些化合物,還學習了堿金屬、鹵素兩個元素族的知識,初步學習了原子結構的理論知識。

為了增強啟發(fā)性,教材不是直接給出元素周期律,而是通過課堂討論和邊講邊實驗,引導學生對大量數據和事實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出周期律。這樣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十分有利。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

2.了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

3.認識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能力目標:

1.通過對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及邏輯推理能力。

2.通過對實驗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1.使學生了解辯證唯物主義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觀點,量變、質變的觀點。

2.通過對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化學學科的思維方式即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宏觀與微觀相互轉化等觀點。

本節(jié)教學重點:1元素主要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

2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3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變化規(guī)律(1、2兩點為本節(jié)課重點)。

本節(jié)教學難點:1元素主要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

2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十二

3、怎樣確定溶液中溶質和溶劑?

5分鐘后比一比誰能正確背誦上述知識點并解答相應的習題。

(二)檢查自學效果。

1、課本p32習題一、選擇題1-3二、填空題。

2、觀察下列實驗現(xiàn)象,從溶質角度分析可得到什么結論。

p27實驗9-2p28實驗9-3。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十三

style="color:#125b86">

一、教學目標

認識元素的存在,能說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的規(guī)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總結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達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元素,進一步認識物質的組成,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初步認識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的規(guī)律。

【難點】理解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的規(guī)律。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圖片導入】課前展示幾張圖片,內容為“含氟牙膏”、“高鈣牛奶”、“碘鹽”、“加鐵醬油”等,請同學在觀看圖片的同時說出圖片中物品名稱并思考這里的氟、鈣、碘、鐵表示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元素。

【教師引導】沒錯,經過上節(jié)課對原子構成的學習,相信大家對于構成萬物的基本物質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并利用化學方法分析眾多的物質,發(fā)現(xiàn)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就是剛剛大家所說的元素,而元素其實有100多種。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解開元素之謎。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內容一:認識元素的概念。

【圖片展示】在多媒體上展示雞蛋殼、貝殼和石灰石的圖片,并介紹它們的主要成分均為碳酸鈣,而碳酸鈣是由碳、氧、鈣三中元素組成,同時請學生思考之前學習的哪些物質含有氧元素,它們與碳酸鈣有哪些相同之處。

【學生回答】氧氣、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師引導】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內都含有8個質子,即核電荷數為8,化學上將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為8的所有氧原子統(tǒng)稱為氧元素,同樣的,將質子數都為1的所有氫原子統(tǒng)稱為氫元素,將質子數為6的所有碳原子統(tǒng)稱為碳元素。接著請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出元素的概念。

【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內容二: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播放動畫】向學生展示一段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微觀實驗動畫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思考動畫中在化學反應前后哪些量沒有發(fā)生改變。

【學生回答】在化學反應前后均含有氧元素和氫元素。

【教師引導】出示硫與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硫以及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的文字表達式以及化學反應式,請同學們再次進行小組討論,思考“在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與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發(fā)生變化,原子是否發(fā)生變化,元素是否發(fā)生變化”。

【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在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發(fā)生變化,原子種類不變,元素種類也不變。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教師引導】展示和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讓學生觀察二者結構上的不同。

【學生回答】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教師總結】在自然界中,由一百多種元素組成的幾千萬種物質都是由原子、分子或離子構成的。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數目有關。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總結】請學生以談收獲的方式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

【作業(yè)】查閱資料,查找在地殼和人體中元素含量的大小比較。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十四

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現(xiàn)象。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能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課堂中,教師組織、引導和點撥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討論交流,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

3.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能用圖表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的信息。

4.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五彩紛呈的化學現(xiàn)象的觀察,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實踐、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3.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密切關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有趣的實驗與老師的點撥中輕松掌握化學知識,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十五

1、復習舊識:

氨氣、水、糖等物質都是由什么微粒構成?

2、情景引入:

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構成的。

展示:水分子、氧氣分子,氫氣分子的模型。

3、講授新課:

二、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板書)。

討論:1、從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發(fā)與水的分解兩種變化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選擇學生代表來陳述討論結果]。

講解:1、分子的觀點(板書)。

提問:物理變化的實質是什么?

回答:物理變化的實質是沒有新物質產生,發(fā)生變化的只是物質的狀態(tài)和形狀。

追問:這變化中分子本身有沒有變化?

回答: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沒有變化。

小結:可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物理變化時,物質的分子本身沒有變化。(板書)。

提問:化學變化的本質是什么?在這些變化中分子本身有沒有變化?

回答:略。

小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fā)生了變化,變成了其他的物質的分子。(板書)。

討論:那么,根據分子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的特征,我們應如何給分子下一個定義?

小結:由此可見,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板書:分子的概念。

2、原子的觀點(板書)。

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觀實質。

提問: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發(fā)生變化,只是重新組合。

結論1:在化學變化中,發(fā)生變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沒有發(fā)生變化。

結論2:原子: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

結論3:化學變化的實質:

思考: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分子是不是一定比原子大?

講解:盡管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有分子與構成這種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才比原子大。但毫無關系的分子和原子,則無法說誰大誰小。

總結:略。

練習:課后習題。

作業(yè):昌平練習冊。

課后反思: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升華與凝華的概念;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知道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了解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關心環(huán)境,樂于探索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通過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通過日常生活中實例的解釋,培養(yǎng)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識別生活中常見的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教師啟發(fā)引導下學生自主觀察和討論法。

教具準備:試管和試管夾,碘,燒杯,酒精燈,火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激疑:

1、與學生一起回顧所學過的四種物態(tài)變化?;仡檿r要用多媒體配合畫“固、夜、氣三角圖。”

2、通過三角圖啟發(fā)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在圖中的“固”和“氣”之間加以“?”。

預想結果:(1)固態(tài)和氣態(tài)可以相互轉變嗎?

(2)如果能轉變,是需要吸熱還是放熱?

二、猜想假設:

1、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回視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動向,必要時進行個別啟發(fā)。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要鼓勵學生盡量把各種猜想都說出來。

預想結果:(1)有可能,固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要吸熱,氣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要放熱.

(2)可能行,也可能不行,可能吸熱也可能放熱,還可能既不吸熱也不放熱.

3、引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實驗驗證。此過程要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和依靠實驗進行探究的學科學法教育。

三、設計實驗:

1、教師介紹實驗的器材。指出用來觀察的物質是碘。

2、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教師巡回視察,必要時加以個別提示。

3、收集各組討論結果,組織全體學生一一考察分析,選出最優(yōu)方案,之后再修改成正式的方案。此處要注意強調以下幾點:試管加熱的正確方法、酒精燈的用法、觀察的重點、操作上的合作和實驗的安全。

預想結果:用酒精燈給試管中的碘加熱,注意觀察是否真的由固體直接變成了氣體,而后停止加熱再觀察氣體是否真的直接變?yōu)楣腆w.

四、進行實驗: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回視察、指導。

五、分析論證:

1、各組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看到的現(xiàn)象。

預想結果:加熱時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紫色的氣體而未看到液體的生成.撤去酒精燈后,紫色氣體逐漸腿去而在試管壁上出現(xiàn)了黑色固體小顆粒.

2、啟發(fā)學生歸納出結論并且把兩條結論進行板書,指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

預想結果: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吸收熱量.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放出熱量.

3、將三角圖補充完整。這里要激發(fā)學生體會到自然的美從而產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意識。

六、鞏固提高:

1、鞏固結論:全體學生一齊誦讀升華和凝華的概念。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邊讀邊想。

2、應用知識: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而后讓學生說說有關升華和凝華的例子(可以是課本內的也可以是課本以外的),教師以放映幻燈片和穿插啟發(fā)來配合.學生未提到的例子教師補充.

3、課堂小結:

(1)、學生自發(fā)談自己的收獲。盡量顧及到大面積的學生,鼓勵他們多發(fā)言。

預想結果:知道了第五和第六種物態(tài)變化,以及它們發(fā)生的必要條件.知道了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研究物理問題離不開實驗.事實是檢驗結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大自然是美的,我們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2)、教師歸納總結。要從三方面小結。

4.4升華與凝華。

升華: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吸收熱量。

凝華: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放出熱量。

【教學目標】。

1.通過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化學式進行計算分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有關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2.通過不純物中有關化學式計算的分析,讓學生學會理清復雜計算的思路。

3.通過計算的體驗,總結一些規(guī)律和計算技巧。

一、有關化合物化學式的簡單計算。

【基礎知識回顧】。

引導學生分析:根據化學式,從量的角度可以進行哪些簡單計算。

【小結】1.相對分子質量2.物質中某種元素化合價3.一個分子中各個原子個數比4.物質中各種元素間質量比5.物質中某種元素的質量分數。

【鞏固練習】。

b.尿素分子中碳、氧、氮、氫四種原子的個數比為:1:1:2:4。

c.尿素中碳、氧、氮、氫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4:1。

d.尿素中氮元素質量分數算式為:×l00%。

2.今年1月份的雪災對我國南方的電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種融雪劑含有na2sio3(硅酸鈉),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價是()。

a.+1b.+2c.+3d.+4。

3.紅寶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鋁(al2o3)請你根據上面幾個方面對al2o3進行快速的計算。(已知:相對原子質量al-27,o-16)。

二、求算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例1.今年4月,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載著中國人民對世界人民的友誼,開始了全球傳遞。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結構模型如右圖),則丙烷的化學式是。

例2.當前高效能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產生能量的效率高達33%.已知砷化鎵中,as元素化合價為-3價,則ga元素的化合價為+3,則砷化鎵的化學式是為。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十七

1、知識與技能: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認識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日常生活現(xiàn)象與課本理論相結合的方式,用課本理論來解釋日?,F(xiàn)象。

(2)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實驗所得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與價值觀: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教育和辯證地看問題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點: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難點:

1、建立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表象,并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點。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方法:實驗探究。

手段:多媒體教學。

實驗準備:燒杯、量筒、水、品紅、濃氨水、酒精。

課時:二課時。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十八

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現(xiàn)象。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能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課堂中,教師組織、引導和點撥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討論交流,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

3、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能用圖表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的信息。

4、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五彩紛呈的化學現(xiàn)象的觀察,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實踐、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3、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密切關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有趣的實驗與老師的點撥中輕松掌握化學知識,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重點:探究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

難點:初步運用金屬的化學性質,掌握新的化學反應及反應類型。

多媒體課件;實驗用具:鎂條、鋁片、銅片、鐵片、酒精燈、坩堝鉗、火柴、砂紙、稀hcl、稀h2so4、試管(若干)。

一、知識回顧。

鐵、鎂等金屬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以及化學方程式。

二、新課導入。

師:鋁和鐵相比較,具有哪些優(yōu)良性能?為什么飲料罐通常都用鋁做而不用鐵?

生甲:黃銅與黃金的密度不同,測一下它們的密度即可區(qū)別。

生乙:黃銅與黃金的硬度不同,把它們互相刻畫,硬度大的為黃銅,小的為黃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煉”。用火燒一下,變黑的為黃銅,不變色的為黃金。

……。

師:甲、乙兩種方法利用的是金屬的物理性質,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屬的化學性質。

師: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屬,就需了解金屬的各種性質。上個課題我們學習和研究了金屬的物理性質,本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

[板書]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

三、新課教學。

[板書]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課件展示黃金項鏈、銀戒指、學生用的小刀、鎂條等金屬物品。學生觀察其表面顏色。

師:是誰給純凈的金屬穿上了“外衣”呢?

生:是空氣!

師:確切地講,是空氣中的氧氣。

【實驗探究1】。

步驟:1.分別把鎂條、鋁片、銅片用砂紙打磨后放在空氣中,過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

2、用坩堝鉗夾住鎂條、鋁片、銅片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

現(xiàn)象:1.鎂條、鋁片表面變暗,銅無變化。

2、鎂條在空氣中劇烈燃燒;鋁片表面失去光澤;銅片表面變黑。

結論:金屬可與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

[學生活動]請三位同學上黑板書寫: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師:鐵在純氧中點燃能反應嗎?若能,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3fe+2o2fe3o4。

師:根據上面的反應,我們可得出金屬具有什么樣的化學性質?

生:金屬能與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

[討論]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發(fā)生反應,但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相同嗎?

生:鎂、鋁等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鐵、銅等在常溫下幾乎不與氧氣反應,但在高溫時能與氧氣反應;“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即使在高溫時也不與氧氣反應。

[講解]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性質除了可用于鑒別物質(如黃銅與黃金的鑒別)外,還有其他的一些用途。如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就是由于鋁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在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鋁的進一步氧化。鋁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產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廣泛應用,除了因為改進了鋁的冶煉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鋁的密度較小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鋁的抗腐蝕性能好。

生:鋁制品耐腐蝕是由于鋁可以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若用鋼刷、砂等來擦洗鋁制品,容易把氧化鋁薄膜除掉,從而起不到保護作用。

師:我們平常所說的“電化鋁”實際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鋁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鋁保護層的鋁制品。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十九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請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思考以下問題: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溫下會減少,如果受熱減少得更快,為什么?

(2)為什么走到花園或酒店的附近,往往會聞到花或酒的香氣?

(3)濕衣服為什么經太陽曬后會變干?

(4)糖塊放在水里,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甜味,這是什么原因?

(5)中國古代認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構成?你是認為怎樣認為的?

2、講授新課:

[實驗3-2]品紅溶于水。

現(xiàn)象:品紅逐漸向水中擴散。但時間較長后才擴散均勻。

提問:為什么品紅能在水中擴散?

明確:學者經過反復的實驗和探究,提出了物質都是由不連續(xù)的微小粒子組成的設想。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學事實證明: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們本課題將要學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質(板書)。

板書:1、分子是真實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

提問:我們能用肉眼或普通的顯微鏡看到分子嗎?那怎樣才能看到分子呢?

講解:用肉眼或普通的顯微鏡都不能觀察到分子,必須用比較先進的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可見分子是一種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與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與地球相比。分子雖然很小但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

結論1:分子質量很小,體積很小。

探究活動1:

操作:1、在試管中加入蒸鎦水,再加入酚酞試液。

現(xiàn)象:溶液仍為無色。

操作:2、在試管中加入濃氨水,再加入酚酞試液。

現(xiàn)象:溶液變?yōu)榧t色。

操作:3、將酚酞溶液分別倒入a、b兩個小燒杯中,另取一個小燒杯c,加入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c兩個小燒杯,燒杯b置于大燒杯外,觀察12分鐘。

現(xiàn)象:燒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而燒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為無色。

結論2、分子在做不停的運動。處于永恒的運動中,溫度越高,運動的速度越快。

解釋:(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溫下會減少,如果受熱減少得更快,為什么?

(2)走到花園或酒店的附近,往往會聞到花或酒的香氣?

(3)濕衣服為什么經太陽曬后會變干?

(4)糖塊放在水里,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甜味,這是什么原因?

活動探究2、酒精與水混合。

現(xiàn)象:100毫升酒精與100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體積小于200毫升。

討論: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

結論3:分子之間有間隔。

解釋:(1)為什么物質存在固、液、氣三種狀態(tài)?

(2)為什么物質都有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

(3)夏天自行車的氣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

(4)鐵路上的鐵軌之間為什么留些空隙?

總結:略。

作業(yè):昌平練習冊,課后習題。

課后反思: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二十

閱讀本第28—30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

氧氣。

氮氣。

稀有氣體。

2.什么可以造成空氣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3.綠色化學的主要特點:。

(1)充分利用資和能,采用的原料;

(2)在的條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huán)境排放廢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xiàn)“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于、社區(qū)安全和的環(huán)境友好的產品;

注:綠色化學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學原理從頭消除污染。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二十一

(1)先交換課本后更正。

請同學們仔細看這兩名同學的板演,發(fā)現(xiàn)錯誤并會更正的請舉手。(指明優(yōu)生更正)。

(2)討論:(先讓優(yōu)生“兵教兵”,優(yōu)生講的不對或不全的,教師更正或補充)。

評選擇題:

分別說明溶液的特點,溶質和溶劑,引出溶質、溶劑的概念,并歸納溶液的組成和性質。

評填空題:

鞏固學生關于溶劑,溶質的概念,加深對于概念的理解。

評第三題:

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分析由此得出的結論。(溶質可以是固體、氣體、液體。)。

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案篇二十二

2.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現(xiàn)象和相應的化學方程式,使學生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有一個概括的認識。

3.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個常識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對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1.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2.建立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結果有很大影響的觀點。

【教學方法】講述法、實驗法。

【教學用具】試管。

【教學過程】。

在前幾章中,我們學習了氧、氫、碳等非金屬的一些性質,在這一章中,將主要學習一種日常生活接觸最多,用途廣泛的金屬--鐵,我們將介紹鐵的一些性質。以及一些常見金屬的知識。

“鋼鐵”這個名詞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鋼并不等于鐵,雖然鋼的主要成分是鐵,但在性能方面跟鐵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鐵的性質。

一、鐵的物理性質。

純鐵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為7.86克/厘米3,熔點為1535℃,沸點為2750℃,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

日常生活中的鐵制品一般都不是純鐵,討論金屬的物理性質主要從色、態(tài)、光澤、熔沸點、密度、導電、導熱性質和硬度等方面來研究。

二、鐵的化學性質。

1.鐵與氧氣的反應。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鐵可以氧氣中劇烈燃燒,鐵還可以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來制備氫氣,這些反應能說明鐵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

演示:演示實驗6-1。

現(xiàn)象: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生銹了,第二、第三支試管中的鐵釘沒有變化。

討論: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

答: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鐵生銹是鐵與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發(fā)生的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鐵銹的成分很復雜,主要是氧化鐵,鐵銹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鐵制品表面的鐵銹如不及時除去,會加快鐵制品的生銹速度。

討論:怎樣防止鐵生銹?

防止鐵生銹可采用將鐵與空氣隔絕,或保持空氣的干燥,當然第二種方法不可行;所以一般采用與空氣隔絕,如在鐵制品的表面噴上一層漆,在一些鐵制品表面鍍上其他金屬或通過化學反應使鐵制品的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即,在鐵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層保護膜,以防生銹。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219279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