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兒童教育論文參考文獻篇1
[1]亢曉梅。師生課堂互動類型理論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1,(04)。
[2]俞國良,羅曉路。教師教學效能感相關因素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01)。
[3]辛濤,申繼亮。論教師的教育觀念[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01)。
[4]伊文婷。師范生教師職業(yè)信仰的近況、理由與對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04)。
[5]俞國良,辛自強,林崇德。反思訓練是提高教師素質(zhì)的有效途徑[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04)。
[6]林正范,徐麗華。對教師研究的認識[J]。教師教育研究,2006,(02)。
[7]高瀟怡,龐麗娟。教師的兒童學習觀與其教育的關系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07,(03)。
[8]任淑萍。新課標下歷史教師的轉(zhuǎn)變[J]。晉東南師范??茖W校學報,2004,(03)。
[9]史獻平。教師信仰: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動力[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1)。
[10]辛濤,申繼亮,林崇德。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學校因素關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11]石中英。論教育實踐的邏輯[J]。教育研究,2006,(01)。
[12]肖川。作為理想主義者的教師[J]。遼寧教育,2007,(Z1)。
[13]劉莉,楊艷芳。教師教育信念研究綜述[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2)。
[14]黃乾玉。論教師的教育信仰及教師的教育幸福[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01)。
[15]呂國光,王嘉毅。中小學教師新課程信念的調(diào)查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4,(13)。
[16]姜美玲。課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師信念與教學實踐:敘事探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5,(20)。
[17]王永躍。從支配到支持:建構(gòu)主義視野中的教師[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S1)。
[18]康武。信念--數(shù)學教師的方向性不足[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03,(02)。
[19]林智中,張爽。如何通過質(zhì)化研究探求教師的`信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08)。
[20]任永澤。我們現(xiàn)代需要樣的兒童觀[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10,(04)。
兒童教育論文參考文獻篇2
[1]張石偉。教師參與園本課程開發(fā)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2]牛銀平。蘭州市公辦與民辦幼兒園家長教育需求的比較[J]。當代學前教育。2010(03)
[3]陳思帆。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中國幼兒園[D]。華中師范大學2005
[4]張向葵,王元,劉佳,郭彥文。教育執(zhí)行力:家長對落實幼兒《綱要》滿意度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5)
[5]胡彩云,李志宇。城鄉(xiāng)家長對幼兒園期望的比較[J]。學前教育研究。2009(06)
[6]劉曉曄。對家長學前教育價值觀的調(diào)查與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8(04)
[7]張文鈞。幼兒園全女性組織管理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8]劉芳。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9]林小敏。幼兒園科研活動中園長的道德領導[D]。南京師范大學2011
[10]薛建男。幼兒園教育質(zhì)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11]夏晨伶。幼兒園保育質(zhì)量評價指標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12]冷雪姣。幼兒園組織創(chuàng)新氣氛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13]馮寶安。幼兒園突發(fā)事件管理機制構(gòu)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3
[14]周愛保,馬小鳳,青柳肇。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期望:中、日、韓三國之比較[J]。學前教育研究。2006(04)
[15]曾曉東。供需現(xiàn)狀與中國幼兒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方向--對我國幼兒教育事業(yè)的經(jīng)濟學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5(01)
兒童教育論文參考文獻篇3
[1] 李季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出版社,2002,(4):58-112.
[2] 蘇婷。讓自制玩教具成為“常青樹”[N]。中國教育報,2004,(6)
[3] 鮑小如?;罩莸貐^(qū)舉辦自制玩具展覽[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謝寧?;谟螒蚬餐w的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9)
[5] 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3
[6] 沈曉燕。幼兒園活動區(qū)自制玩學具及其效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5)
[7] 王曉芬。從幼兒教師自制玩具的演變看其教育觀的變化[D]。學前教育,2005,(12)
[8] 肖嵐。 規(guī)范提升學前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發(fā)展[J]。 江蘇政協(xié)。 2011(06)
[9] 戴莉。世界學前教育的發(fā)展與我們的對策[J]。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1997(03)
[10] 陳影。農(nóng)村學前教育現(xiàn)狀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盧云舒。學前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以Y縣為例[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7)
兒童教育論文參考文獻篇4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趙著。幼兒園混齡課程園本化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5 (10)
[3]何影儀?;忑g分班一一一種特別適合我國幼兒園的教學組織形式[J]。教育導刊。1999(55)
[4]王曉芬。國外幼兒園混齡教育研究概述[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6(03)
[5]瑪麗亞·蒙臺梭利著。江雪編譯。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208.
[6] 張麗娟著。兒童教育與幼兒園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7]Elks, S, Rogoff, B and Cromer. C.C:Age segreg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Developmeng Psychology,1981(7)。
[8]張更立。幼兒異齡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
[9]李南。丹麥幼兒園的“零”教育及啟示[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劉炎等譯。僅僅是游戲嗎游戲在早期兒童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11]尼爾·本內(nèi)特等著。劉炎等譯。通過游戲來教一教師觀念與課堂實踐[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12]羅文軍。踐行蒙臺梭利混齡教育困難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13]張俊楠?;忑g游戲在幼兒園中的運用于發(fā)展[J],劍南文學,2011
[14]華愛華著。幼兒游戲理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15]束從敏。論兒童“教”兒童[J]。幼兒教育,2001(12)。
[16]華愛華著。幼兒游戲理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17]丁海東編著。學前游戲論[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116-117(5)。230.
[18]劉炎。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9]趙瑩瑩。淺談混齡教育對幼兒教育的實踐價值[[J]?;盍Γ?010,(4)
[20]張博。學前混齡教育應成為我國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0,(2)
[21]瑪麗亞·蒙臺梭利著。肖詠捷譯。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M]。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3,22.
[22] [23]吳育紅,季燕。對幼兒教師開展混齡活動的態(tài)度及指導狀況的調(diào)查[J]。幼教園地,2006, (4)
[24]胡瑛。對我園實施混齡教育的思考[[J]。山東教育(幼教刊)。 2005(Z6)
[25]Evelyn D.Adlerblum, Mental Hygiene in the Kindergarten, NEA Journa1,44(February 1955),p.80.
兒童教育論文參考文獻篇5
[1]梁龍芳。幼兒園區(qū)域活動中教師非言語行為的個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2]丁文婷。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職業(yè)生存狀態(tài)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3]丁潔。民族地區(qū)學前雙語教師培訓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4]張婉瑩。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幼教師資補充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5]丁文婷。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職業(yè)生存狀態(tài)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6]丁潔。民族地區(qū)學前雙語教師培訓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7]楊曉紅。幼兒園飲食營養(yǎng)教學活動開展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8]邢羽佳。蘭州市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調(diào)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9]鐘映。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師資培訓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10]賈玉新著??缥幕浑H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振村,莊錦英著。教師體態(tài)語言藝術[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12]鐘啟泉編譯?,F(xiàn)代教學論發(fā)展[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13]王牧華,靳玉樂。課程目標研究的生態(tài)主義解讀[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03)
[14]徐朝,王舟。從非言語語看涵化與英語教學--對英語教師在課堂中非言語語的調(diào)查[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2(02)
[15]張銀萍。非言語行為與課堂教學[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04)
[16]袁愛玲。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態(tài)現(xiàn)狀剖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7(02)
[17]周鵬生。國內(nèi)外教師體態(tài)語研究之比較[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09)
[18]姜美芬。師幼體態(tài)互動的適時與適態(tài)[J]。山東教育(幼教刊)。2006(15)
[19](美)桑德拉·黑貝爾斯(SaundraHybels),(美)里查德·威沃爾著,李業(yè)昆譯。有效溝通[M]。華夏出版社,2002
[20]劉云艷主編。幼兒園教學藝術[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1]沈龍明著。課堂教學藝術斷想錄[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2]王明利??缥幕涣髦蟹钦Z言行為之分析[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6(01)
[23]吳海云。區(qū)域活動空間設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5(05)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2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