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觀潮教學案例反思 觀潮一課的教學反思篇一
我在第一課時安排學習潮來時兩個小節(jié),重點體會潮來時的雄偉壯觀。
揭題時,我抓住“觀”字,理解在“觀潮”和“天下奇觀”中的不同意思,讓學生通過自己去理解,這樣學生容易記得住。
為了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找來了錢江潮的錄象,學生觀看時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被那種驚心動魄的場面而折服,看后讓學生說說感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朗讀方面,我采取的方式是多樣的有個人讀,小組讀,競賽讀,老師范讀,但學生的朗讀水平實在不敢恭維,需要花大力氣訓練,爭取到期末時有一定的突破。
在指導背誦時,我是這樣引入的:作者把錢塘江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讓人如身臨其境,難怪你們喜歡這些句子,可是我們剛才讀句子的時候,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作者寫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完成一個聽的練習。
課件出示有關句子。
教師讀句子,學生聽后記下詞語,填在括號里。
課件出示句子校對,請學生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潮水的。引讀這段話,留下括號里的詞,請同學們一邊看潮水錄象一邊背誦,這樣一步一步,層層遞進,減輕了學生背誦的難度,因此,背誦的效果是良好的。
在詞語積累和運用方面,這節(jié)課中我認為做得還是比較到位的,先讓學生搶答,一邊答,一邊出示相應的詞語,然后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進行領讀,最后投影出示一段話,讓學生把剛學到的詞語運用到段落中去,訓練較扎實。
總之,我覺得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互相合作,還有待進一步的培養(yǎng),不是幾節(jié)課就能解決的。
恰當?shù)厥褂矛F(xiàn)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采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
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達到“入境”的效果。
接著播放潮來時的錄像:
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
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
可以說,這節(jié)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回憶對比后,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1、《觀潮》一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語言優(yōu)美,詞匯豐富,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為了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課前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材料,并用錄像引入課文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2、“潮來之時”的景象是全文的精華。
教學時我采用變序教學方法,直奔重點,突破難點。為了加深對一部分精彩語言的理解和記憶,我?guī)椭鷮W生在理解和辯析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深入體會潮來時的聲間和氣勢,注重朗讀,做到讀中悟,悟中讀。
3、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著眼點。
本節(jié)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探索“潮水從遠處涌來的形態(tài)和聲音是怎樣變化”這個問題,并要求學生畫一畫,讀一讀,在不明白的地方打問號等,學生在合作中體現(xiàn)了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探討氛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4、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給予學生思考問題,朗讀課文的時間,耐心等待學生思維的結果,同時,延緩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最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當一回講解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5、值得探討的問題:
⑴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嘗試,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存在著矛盾,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⑵課堂上有一些學生的思維敏捷,搶著發(fā)言,而一些學生卻反應遲鈍,可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參與面、而對這兩個極端,我們又該如何協(xié)調?
觀潮教學案例反思 觀潮一課的教學反思篇二
我在籌備一節(jié)公開課的時候,常常是選定了課文就開始念叨,每天都琢磨琢磨,逐漸有了靈感了,就開始寫教案。這次小組教學,我選定了一片老課文《觀潮》。想起我第一年工作時,同組的王欣老師講過這篇課文,效果不錯,我于是找王老師借教案,她翻箱倒柜幫我找了一些資料。我看了之后,思路清晰了,熬到深夜備好課,第二天,夏老師幫我修改教案,和我一起探討課文內容,研究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到了小組教學的當天,校長、書記、武老師、吳校長、徐老師等老師們都來聽課,我感到無比榮幸的同時也感到有些緊張。在上課過程中,時常擔心自己講不好。后來偶然看到徐老師點頭,我的心里踏實了一些。
上完課后,吳校長和徐老師都給了我很多鼓勵,回到辦公室,劉老師也詳細地跟我針對課上一些地方進行了探討,是我更有信心!后來,武老師也從百忙中抽出時間給我進行細致的評課,讓我對《觀潮》一課有了更深的認識。
1、抓語言文字體會課文內容。開課對于“觀潮”的“觀”和“天下奇觀”的“觀”進行比較辨析,幫助學生學會據(jù)詞定義。查字典選字義是四年級學生需要掌握的,我把“觀”字在字典上的釋義摘錄下來,用投影打出,訓練學生查字典的能力。
2、直接抓重點段落理解課文。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找出直接描寫錢塘江大潮涌潮過程的段落,然后進行抓重點詞語指導朗讀,抓住大潮的聲和形,讓學生用手勢做動作輔助理解“一條白線”等詞語的意思,從而想象出大潮的樣子。
3、重視閱讀教學中的習作指導。課文中對于大潮由遠及近的寫作方法我在教學中幫學生理解。同時,我提出一個問題“作者除了從正面直接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壯觀,還從另一個角度進行了描寫,體現(xiàn)了大潮是天下奇觀”,引導學生體會2、3段描寫如山如海的游人,他們對大潮的期盼等側面烘托、鋪墊的寫法。
1、積累詞語的處理不夠自然。課文中出現(xiàn)了很多四字詞語,用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樣子,體現(xiàn)大潮的雄偉壯觀。對此我在課后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積累詞語。后來武老師給我指出,詞語的積累應放在讀文的過程中,讀中理解、感悟、積累。
2、忽略了對于錢塘江大潮“奇”的挖掘。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奇在哪里?我在教學中沒有細致挖掘,只是在帶學生體會浪潮的樣子,如何洶涌,具體它為什么奇,奇在哪里,和其他地方的潮有什么不同?這些與錢塘江入??诘牡匦?,與地心引力、天體運行都有關,我在講第一課時的時候帶學生理解了,但是在第二課時中沒有滲透,這等于第一節(jié)課的內容在分析課文時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出現(xiàn)了脫節(jié)的現(xiàn)象。
通過本次小組教學,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還要感謝各位領導的栽培,各位老師的幫助,更要感謝長期以來武老師對我的用心指導。我會更加努力!再次感謝校長、書記、吳校長、徐老師的培養(yǎng),感謝劉捷老師、夏敬華老師、王欣老師的幫助,感謝我的恩師武老師的教誨!由衷感謝!
觀潮教學案例反思 觀潮一課的教學反思篇三
錢塘江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主要河流之一,是浙江省的最大河流。鼓勵學生認真讀課文,弄清錢塘潮形成的原因,找出句子相應的句子結合資料袋弄清錢塘潮的原因。比如:雄偉壯觀的錢塘潮的成因除日月形力影響外,還與錢塘江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具體內容:資料)
學完本課感嘆甚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時歸不了位,因此,本課的收獲也不理想,我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
本課運用了連環(huán)的比喻。為了使學生在語感上有感覺,并板書了描寫秋天特色的句子。如:1秋天,美麗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金黃的季節(jié),同百花盛開的春天一樣令人向往,同驕陽似火的夏天一樣熱情,同白雪飄飄的冬天一樣迷人。2金秋的陽光溫馨恬靜,金秋的微風和煦輕柔,金秋的藍天白云飄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黃。3秋,收獲的季節(jié),金黃的季節(jié)——同春一樣可愛,同夏一樣熱情,同冬一樣迷人。用語言激發(fā)學生感悟心語,傾吐自己對文本內心感悟。感知“天下奇觀”概括主題思想。描寫了作者觀看錢塘江大潮的盛況,展現(xiàn)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由衷地贊美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奇麗,壯美的自然景觀。在閱讀時,注重心語的感悟,如:觀潮來,變化萬千,氣勢磅礴,看潮去,余波洶涌,漫天著地。感嘆“錢塘江潮甲天下,海寧大潮冠錢塘”錢塘江大潮的奇麗與壯美,為之震撼,為之沉醉。同時更為我們能擁有如此非凡的自然奇觀而感到由衷的驕傲與自豪。
恰當?shù)厥褂昧诉B環(huán)喻。什么是連環(huán)喻?連環(huán)喻是指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描寫事物,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為了突破這知識,我出示了“連環(huán)喻”式的句段。如:秋天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充滿詩情畫意;秋天就像上帝賦予人類的禮物,洋溢豐收的喜悅;秋天就像是海歸來的漁船,滿載人們的欣喜。本課就巧妙地使用了連環(huán)喻。在學生感悟修辭的基礎上引進文本,“讀讀勾勾”。我巡視了學生讀書情況,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能勾畫準確。如“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一連串的比喻生動地描繪出了大潮來時的形狀,顏色與聲音,震撼人心。學生勾畫句子并不是難點,難的是如何運用這種修辭手法,尤其是在寫作中,這種修辭手法能為文章直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那么,怎樣恰當?shù)厝ナ褂眠@種連環(huán)喻呢?首先,要抓住事物的幾個方面。其次,要根據(jù)特點,選擇恰當?shù)挠黧w。最后,要精心地選擇比喻的種類。為了突破這點,在我們本地有一個大型的水庫,有幾百畝地才修建成的水庫,我布置學生去認真觀察一下,在我班,大部分學生都很熟悉,有孩子說,水庫像一只巨大的公雞,水是墨綠色的,要是夕陽西下時,湖水就成紅色的,不停地跳動,藍天倒映在水中,顯得更綠,綠得深邃……我借機引導學生設置連環(huán)喻的句式:水庫像一只巨大的公雞,碧綠的湖水像一塊巨大的玉鑲嵌在“公雞”的腹部,湖水清澈見底,猶如一面鏡子,藍天、白云、綠樹紅花倒映其中,好似一幅奇麗的水彩畫。接下來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景物。(習作另安排)
這篇課文,作者除了直接描寫大潮的雄偉,壯觀之外,還巧妙地運用了襯托的方法。如“人山人?!薄叭寺暥Ψ小薄鞍菏讝|望”“踮著腳”等詞語的運用,這些詞語在文中,不僅突出體現(xiàn)在觀潮者的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上,也使我們能體會到觀潮的盛況,相應的從另一個角度也襯托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在這知識點上,我針對我班學生的作文基礎不是很難,告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任何一種文體,在寫作的技巧上用上襯托的方式,能使事物突出得更為具體,自然,給人以理所當然的懸念。
以積累為主,文中的優(yōu)美句詞,鼓勵學生自己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名詩名句。如: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獎⒂礤a;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李白;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diao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飨?;以課后習題為反饋,課文描寫直觀,“讀”是本課的教學策略,鼓勵學生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交流背誦,快樂學生生字。如: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
晨起秋齋冷,蕭條稱病容——白居易
學完本課,從學生的作業(yè)情況看,我的教學是失敗的,我和學生一樣的狀態(tài),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失敗的原因之一,知識量過于難了點,打擊了學生的興趣性,過于切入重點,有些“死纏硬灌”的狀態(tài)。失敗原因之二,“讀”沒有落到實處,總在趕著學生跑,根本就沒有很好的實現(xiàn)“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因此,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349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