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詩教案(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05:13:26
冰心詩教案(模板15篇)
時間:2023-11-23 05:13:26     小編:薇兒

教案中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要素,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南。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感和啟發(fā)。

冰心詩教案篇一

2、分析、講解全詩的內容。

3、體會詩人對母親對祖國愛的無比深厚。

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請一位同學談談最近的感受或見聞。

二、作者簡介,導入??新課:(3分鐘)。

三、熟悉全詩指導朗讀。

1.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

2.教師范讀。要讀得低沉而富有深情。節(jié)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紙船。

——寄母親。

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泊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涼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四、分析、解讀全詩。(目標2)。

1.請根據詩中給出的信息,想象這是詩人在何種情形下寫的這首詩?

2.第一節(jié)中哪些詩句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且由來已久?

3.第二節(jié)詩人寫出精心疊成的紙船拋入大海后瞬間發(fā)生的種種令人心碎的結果,并。

寫出自己明知沒有結果還是不灰心地疊,又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4.第三節(jié)是詩人展開的想象。這一想象有何特點?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五、背誦比賽。

六、布置作業(yè)?:

1、朗誦這首詩。(a)。

2、完成課后練習題。(b)。

3、《掌握語文》。(c)。

八、教學后記。

冰心詩教案篇二

1、請一位同學談談最近的感受或見聞。

2、請一位中等生從內容、儀態(tài)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教師也要給予指點。

冰心詩教案篇三

上帝啊,在你的嚴靜光明里,我心安定,我心安定。

我要謳歌。

心靈啊,應當醒了。

起來頌美耶和華。

琴啊,瑟啊,應當醒了。

起來頌美耶和華。

黎明的時候,

誰感我醒了,阿們。

清晨(《詩篇》第一百三十九篇第九節(jié))。

曉光破了,

海關上光明了。

我的心思,小鳥般乘風高舉。

飛遍了天邊,到了海極,

天邊,海極,都充滿著你的愛。

上帝??!你的愛隨處接著我,

你的手引導我,

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我的心思,小鳥般乘風高舉,

乘風高舉,終離不了你無窮的慈愛,阿們。

(以上五題,最初發(fā)表于1921年3月15日《生命》第一卷第八冊。)。

他是誰(《以塞亞書》第四十二章第三節(jié))。

膏將盡了。

只剩得一圈的黑影。

枝受傷了,

只剩得幾聲的呻吟,

不發(fā)光的,吹滅了罷,

不開花的,折斷了罷。

上帝?。?/p>

“受傷的葦子,他不折斷。

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

我們的光明--他的愛,

永世無盡,阿們。

注:以賽亞書42:3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他憑真實將公理傳開。

客西馬尼花園(《路加福音》第二十二章第四十四節(jié))。

漆黑的天空,

冰冷的山石,

有誰和他一同儆醒呢?

睡著的只管睡著,

圖謀的只管圖謀。

然而--他傷痛著,血汗流著,

“父啊,只照著你的意思行?!?/p>

上帝啊!因你愛我們--。

“父啊,只照著你的意思行?!卑?。

注:路加福音22:44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大如血點,滴在地上。

骷髏地(《約翰福音》第十九章第三十節(jié))。

罪惡,山岳般堆壓著他,

笑罵,簇矢般聚向著他。

十字架,

背起來了,

釘上去了。

上帝啊!

聽他呼喚--聽他呼喚!

“父啊,成了!”上帝??!因你愛我們--。

“父啊,成了!”阿們。

注:約翰福音19:30耶穌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神了。

(以上三題最初發(fā)表于1921年5月15日《生命》第一卷第九、第十合刊)。

使者(《以弗所書》第六章第二十節(jié))。

羽衣的風采,

散花的生涯,

天上--人間,

說他帶著鎖兒,

拖著鏈兒,

輾轉在泥犁里,

有誰肯信呢?

上帝啊!是的,

為著你的福音,

愛的福音,

鎖鏈般繞著我。

除卻泥犁,

那有莊嚴土?

上帝?。?/p>

我作了帶鎖鏈的使者,

只為這福音的奧秘,阿們。

原編者注:《以弗所書》第六章第二十節(jié)為:雖然我?guī)еi鏈,我都是為這福音的緣故作特使的。你們要祈求主賜給我勇氣講應該講的話。

冰心詩教案篇四

1.以《游子呤》導入,喚起學生的共鳴,由母愛引出游子對母親的思念。

2.教師和學生一起交流有關冰心的資料及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冰心,原名謝婉瑩,現當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家.有短篇小說《斯人獨憔悴》。詩集《繁星》、《春水》及著名的散文集《寄小讀者》。

1.檢查預習情況,學生試讀。全班談論怎樣朗讀本篇詩歌。

(1)仿照課后聯系練習題第一題,標出第二、三節(jié)達到節(jié)奏和重音。

(2)小組或同桌談論朗讀時的語速、音量、感情基調。

教師提示:語言速度較慢,聲音低沉,包含深沉的思念和哀傷。

(3)全班自由朗讀課文。

2.用音樂進行配樂朗讀,其他同學品味。

3.全班配樂朗讀,感受詩歌的內容和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

三.合作探究,培養(yǎng)鑒賞能力。

1,運用圈點批注的方法,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商討。

(1)作者在這首詩歌中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情感?

(2)作者是怎樣把這樣的情感表達出來的?

提示:“從不灰心地把每一張紙疊成紙船拋入海中,希望紙船帶著自己的思念”,“載著他的愛和悲哀”,“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提示:如:“從不肯”、“總是”、“每天”……等詞語中包含著執(zhí)著的思念;“夢中看見”、“含著淚疊的”等包含著赤誠和深情。

(4)這首詩歌最能打動你的是什么?

說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言之有理就可以。有的時候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就現實談自己的感受也可以。

冰心詩教案篇五

3、了解愛背后的兩位偉大的作家。

教學重點:賞析文章,從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導語?:

1、你們知道這位世紀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別是誰嗎?

著名女作家——冰心??印度詩圣——泰戈爾。

他的作品因為有愛,讓人感到輕松、愉悅、和真誠。

冰心:“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是她一生的名言,也是她一生堅持的信念。

她的作品中滲透出愛的哲學。

晚年,把自己的稿費20余萬,捐給孩子和希望工程。非常富有愛心。

金色花?——紙船。

四、請同學們自己出聲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借這兩種意象想要表達什么感情?

對母親的愛、兩文有著共同的主題對母親的愛。

兩名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感情基調的把握是否一樣?

金——天真、歡快、充滿童稚的樂趣,享受母愛。

紙——低沉、深情、充滿期待的,向往母愛。

2、母子之間的感情非常的親密、和諧。有一種幸福感,滿足感。

3、充滿想象,把自己變成金色花來表現母愛。

7、------(自己再談)。

5、你在詩中體會到一種憂郁,這種憂郁從何而來呢?

以下兩題任選一道,討論。

冰心詩教案篇六

1.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

2.教師范讀。要讀得低沉而富有深情。節(jié)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紙船。

――寄母親。

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泊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涼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冰心詩教案篇七

1.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

2.教師范讀。要讀得低沉而富有深情,節(jié)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紙?船。

——寄母親。

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大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人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三、分析、解讀全詩。??。

1.請根據詩中給出的信息,想象這是詩人在何種情形下寫的這首詩?

2.第一節(jié)中哪些詩句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且由來已久?

4.第三節(jié)是詩人展開的想象。這一想象有何特點?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冰心詩教案篇八

誦讀課文,感知詩歌歌頌兒童的主題,理解詩人表達的情感.體會詩歌中的大膽想像,理解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理解詩句中限制、修飾性詞語的表達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朗誦法朗誦感知課文。

2.合作探究詩句中具體詞語的表達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詩中童真雅趣,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冰心詩教案篇九

(一)基本情況介紹。

1、關于作者。

冰心(1900-),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我國現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小說家、兒童文學家以及翻譯家。

2、關于課文。

《冰心詩三首》前兩首選自《繁星》,后一首選自《春水》。三首詩意蘊雋永,飽含著鼓勵青年奮發(fā)向上,努力奮斗,積極奉獻,珍惜青春等思想,風格獨特?!冻晒Φ幕ā分校娙擞谩懊髌G”來比喻事業(yè)的成功;將“現時”與“當初”對比,用鮮明的意象表達了一個抽象的道理:奮斗者和犧牲者偉大的。在《嫩綠的芽兒》中,作者運用擬人和反復的修辭手法,以植物的生長來比喻青年的成長,勸勉青年人要奮發(fā)努力,為人類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與犧牲。在《青年人》中,作者把青年人的生命史比喻成一部未完成的書稿,勸勉、告誡青年人要珍惜時間,寫好生命中的每一頁書稿。三首詩短小精悍,不追求韻律,用極其散文化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道理,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形象生動,構思精巧。語言清新淡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讀這三首詩,有如:“在炎夏永長的中午,在綠蔭如蓋、芳草油油的.地上,臥聽那山谷中琮和碎玉的清溪,安閑的和平的節(jié)奏”。

(二)思維過程分析。

1、《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這首詩只是一個意思,一個組織句子的單位:

漂亮的花,人們都只是驚嘆、羨慕她開花時的美麗,并沒有意識到它還在芽兒的時候,經歷了多少艱苦的奮斗和巨大的犧牲。

[4][5][6][7][8][9][10]。

冰心詩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與思路;。

2、體會本文靈巧活潑的行文方式;。

3、學會本文中的作詮釋的說明方法的運用;。

4、學習運用本文的整齊句式。

學習目標:

1、理解本文的內容;掌握本文的說明順序與說明的思路;。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探索、合作的精神;。

3、能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教學重點:

1、本文的說明順序與思路;。

2、體會本文靈巧活潑的行文方式。

教學難點:

本文的說明順序與思路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析題,簡介作者。

1、導入。俗語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笨梢姇囊恍?,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壽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笑,是內心感情的流露,而且是無需花錢的良藥,使人心情舒暢……。笑的好處是說不完的。生活中的我們要拋卻憂愁,展露歡顏,就要讓笑容之花常開不敗。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學習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一篇科學小品文《笑》,就是讓物們明白笑的涵義與功能,愿我們的生活處處灑滿歡笑,愿我們都能以青春的心態(tài)去笑對人生,讓困難險阻的大山在笑聲中坍塌。

2、簡介作者:高士其(1905—1988)原名高仕錤,福州人,生物學家,化學家,著名科普作家。

3、析題: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既是一篇說明文,也是一篇散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運用了優(yōu)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笑的不少學問。在閱讀文章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自己究竟懂得多少有關的知識。

冰心詩教案篇十一

1.請你向同學介紹一下冰心。

2.大聲地朗讀詩。

先要引導學生理解“心中風雨”含義。

1.請發(fā)揮你的想象,結合你的生活經驗,用文字描繪出下面兩幅。

畫面。

(1)母親呵/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里。

要求:

注意環(huán)境的渲染,特別是“風雨”對小鳥的侵襲,造成小鳥“躲”

的情態(tài)要形象的給以描畫出來,字數:100字左右。

(2)母親呵/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要求:

注意結合自己在影視劇中所看到的情景,結合自己在生活中所見。

所聞,發(fā)揮想象,用形象的語言描繪,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語言。

等展開描寫。

2.交流學生所描繪的內容。

1.先自由地輕聲朗誦。

2.集體朗誦。

詩中的兩個“躲”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有個這樣體驗。

嗎?

1.背誦《母親》。

2.大聲朗誦《紙船》。

六.作業(yè)。

1.背默《母親》。

2.背誦《紙船》。

冰心詩教案篇十二

學習目標:

1、從《成功的花》中體會成功背后的辛苦。

2、從《嫩綠的芽兒》中探討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積極美好。

3、從《青年人》中鼓勵學生要以自身的言行為自己寫好歷史。

4、學習這些詩豐富的想象,奇巧的構思,凝練的語言。

課前學習:熟讀成誦這些詩歌。

課堂學習:

《成功的花》。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2組織交流交流。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問題創(chuàng)設:在詩中,一個成功者需要做出多大的犧牲?思考、交流。

2學習評價:你認為這樣做,值得嗎?你從花的歷程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思考、討論。

3組織交流、評價交流。

《嫩綠的芽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3組織交流交流。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2組織交流交流。

3問題創(chuàng)設:芽兒、花兒、果兒你隨意調換位置嗎?思考、討論。

4組織交流交流。

《青年人》。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朗讀全詩,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朗讀。

2組織交流交流。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問題創(chuàng)設:完成探究練習二。思考、交流。

3組織交流、評價交流。

第三塊:語文活動:朗誦詩歌。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出示評價標準朗誦,評價。

課后學習:1、完成探究練習一、三。

第6課時《“諾曼底”號遇難記》。

教學目標:

1、體會船長在海難發(fā)生時勇于決斷,沉著指揮,舍己救人,忠于職守的崇高品質。

2、體會場面描寫和人物形象描寫,語言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課前學習:熟讀課文,進行批注。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所謂危難見真情,在很多時候你平時的豪言壯語抵不上關鍵時刻的一個細小的動作,今天,我們去拜訪一位船長,或許,從他的身上,你會明白很多東西。

2大聲朗讀課文,造成這場突發(fā)其來的海難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主要因素?朗讀,批注。

3組織交流資料交流。

第二塊:精讀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2組織學生發(fā)言發(fā)表看法。

3文章從是通過什么來塑造船長形象的呢?思考,交流。

4學生自己在質疑文中的問題。交流。

5評價談收獲。

課后學習:1、寫:給哈爾威船長的一封信,表達你對他行為的看法。

第7課時《寓言二則》(一)。

鄭人買履。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復述主要內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3、能體會文中的含義。

課前學習:1、查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能正確拼讀,并了解詞的大意。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組織學生默讀默讀課文。

2讓學生質疑、合作釋疑交流疑難、釋疑。

3組織學生多種方式朗讀按要求讀課文。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讓學生看注釋翻譯課文看注釋疏通文意。

2檢查情況:翻譯復述一人讀一人譯合作用自己的話復述內容。

3評價鄭人:你覺得鄭人蠢嗎?蠢在何處?思考、討論。

4組織交流小組推薦交流,小組互評。

5學習評價:學習了課文,你有何感觸?交流。

第三塊:語文活動:編創(chuàng)課本劇“鄭人又買履”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要求:根據課文內容改編小組合作編演。

課后學習:

1、熟讀背誦課文。

第8課時《寓言二則》(二)。

刻舟求劍。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復述主要內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3、能體會文中的含義。

課前學習:1、查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能正確拼讀,并了解詞的大意。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復習背誦默寫舊課背誦,默寫。

2組織學生默讀新課默讀課文。

3讓學生質疑、合作釋疑交流疑難、釋疑。

4組織學生多種方式朗讀按要求讀課文。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讓學生看注釋翻譯課文看注釋疏通文意。

2檢查情況:翻譯復述一人讀一人譯合作用自己的話復述內容。

3楚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拿到劍嗎?思考、討論。

4組織交流小組推薦交流,小組互評。

5學習評價: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交流。

課后學習:

1、熟讀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第9課時誦讀欣賞。

教學目標:

1、能在熟悉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能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課前學習:收集詩歌的相關資料,熟悉詩歌的內容,并且能夠熟讀成誦。

課堂學習: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2檢查情況:學生上臺朗誦詩歌,并進行解釋意境。其他同學可質疑。朗誦,解釋,質疑。

3評優(yōu)秀組,最佳朗誦思考、討論。

課后練習:熟讀背誦詩歌。

第10、11、12課時寫作。

本單元的寫作訓練。

本單元教學目標是注重學生關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學會觀察,學會體驗,學會表達,注重自己內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過寫作與他人交流。作為寫作訓練的起始單元,讓學生覺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讓學生先進行有目的地實踐再進行寫作,可以進行良好的鍛煉,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第八課時:

學習目標:學寫通知。

課堂學習: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組織學生自學自學“附錄一”的“通知”

2寫作指導完成練習三。

3交流,修改交流,修改。

課后學習:1、自學“有感而發(fā)”

2、可以參觀某處地方,可以為家人做自己平時不做而他們常做的事。

第九課時:

學習目標: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提供參考題目:“媽媽(爸爸)生日那天;我為母親(父親);等學生討論自定。

2明確寫作要求寫作。

3組織學生自改自己修改。

課后學習:進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課時: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1出示評改標準和要求組內交流,互改。

2學生推薦作文師生互動評改作文。

教師聽取各組意見指導學生評分。

課后學習: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讀給父母或親人聽。

第13、14課時綜合實踐活動(另定)。

冰心詩教案篇十三

1.請你向同學介紹一下冰心。

2.大聲地朗讀詩。

二.新課學習可以先讓學生完成第一幅畫面的描繪,交流后,師加以指導和評說,然后再引導學生做好第二幅畫面的描繪。

先要引導學生理解“心中風雨”含義。

1.請發(fā)揮你的想象,結合你的生活經驗,用文字描繪出下面兩幅。

畫面。

(1)母親呵/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里。

要求:

注意環(huán)境的渲染,特別是“風雨”對小鳥的侵襲,造成小鳥“躲”

的情態(tài)要形象的給以描畫出來,字數:100字左右。

(2)母親呵/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要求:

注意結合自己在影視劇中所看到的情景,結合自己在生活中所見。

所聞,發(fā)揮想象,用形象的語言描繪,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語言。

等展開描寫。

2.交流學生所描繪的內容。

三.結合上面的兩幅畫面描寫,朗誦短詩。

1.先自由地輕聲朗誦。

2.集體朗誦。

四.小組討論:

詩中的兩個“躲”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有個這樣體驗。

嗎?

五.誦讀訓練。

1.背誦《母親》。

2.大聲朗誦《紙船》。

六.作業(yè)。

1.背默《母親》。

2.背誦《紙船》。

冰心詩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與思路;。

2、體會本文靈巧活潑的行文方式;。

3、學會本文中的作詮釋的說明方法的運用;。

4、學習運用本文的整齊句式。

學習目標:

1、理解本文的內容;掌握本文的說明順序與說明的思路;。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探索、合作的精神;。

3、能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

教學重點:

1、本文的說明順序與思路;。

2、體會本文靈巧活潑的行文方式。

教學難點:

本文的說明順序與思路。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析題,簡介作者。

1、導入。俗語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可見會心一笑,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壽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笑,是內心感情的流露,而且是無需花錢的良藥,使人心情舒暢……。笑的好處是說不完的。生活中的我們要拋卻憂愁,展露歡顏,就要讓笑容之花常開不敗。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學習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一篇科學小品文《笑》,就是讓物們明白笑的涵義與功能,愿我們的生活處處灑滿歡笑,愿我們都能以青春的心態(tài)去笑對人生,讓困難險阻的大山在笑聲中坍塌。

2、簡介作者:高士其(1905—1988)原名高仕錤,福州人,生物學家,化學家,科普作家。

3、析題: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既是一篇說明文,也是一篇散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運用了優(yōu)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笑的不少學問。在閱讀文章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自己究竟懂得多少有關的知識。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學生快速地閱讀文章,然后根據文章的內容劃分出本文的段落。

明確:全文共32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從醫(yī)學的角度來說明什么是笑。

第二部分:(3-23)生動說明笑有益于健康和工作。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在理清了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學生繼續(xù)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2、按照一般的說明文的順序,可以分為三種形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

和整理(邏輯)順序。依據你自己的理解,本文應該是什么順序?

三、學生自由地讀課文,然后用筆勾畫出你以前尚不理解的有關笑的一些內容。然后再說說這些在說明這些內容時,作者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這些方法的使用,對文章內容的說明起了什么作用。

這部分的課堂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展開辯論,在討論與發(fā)言中獲得真知,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與發(fā)現的能力。

這部分的課堂結構可以讓學生們就所知所學,對文章的內容展開討論,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們展開辯論,就當中的某一句話作為論題。如“把悲慘的世界變成歡樂的海洋”,作出“我們生活社會主義國家,還有悲慘的世界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的視野從生活的小圈子跳出來,放眼全球。

五、應用本文所學的知識,重溫老課文,談談新體會。結合完成思考與練習第二題。在魏巍《我的老師》中蔡老師的笑是一種什么樣的笑:在冰心的《小橘燈》中小姑娘的笑是什么樣的笑;在周立波的《分馬》中郭全海把馬牽給老田頭夫婦時的笑又是一種什么樣的笑;在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眾酒客的笑又是一種什么樣的笑……。這些笑對表達文章的中心有什么樣的作用。這部分的課堂結構的安排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舊知識的同時不忘復習所學的舊知識。

冰心詩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感悟“詩”的整體特點——篇幅短、字少意精;

2、體味詩中豐富情感;

3、了解常用修辭手法;

教學重、難點:

1、言簡意賅的表達方式;

2、豐富情感;

課前準備:

1、自查作者;

2、朗讀三首詩,初步了解內容;

3、翻詞典查:浸透、奮斗、犧牲,找出它們的正確解釋;

教學過程:

2、聯系式導入課文:同學們在小學里學過一些詩歌,都有哪些?誰能完整背誦并能說出一首詩中給他印象較深的句子、或詞、或把詩的意思簡單介紹給大家?(此處避免遲滯)。

4、請愿意的同學朗讀三首詩;其他同學給朗讀情況作評價。

5、研討課文:很多看見鮮花的人,恨不得摘一朵,一些人則忍不住把鼻子往花上湊,一些人則喜歡手拿鮮花照相,人們還有個習慣,把鮮花和掌聲送什么人?——英雄和心里崇敬的人。這都說明鮮花有色、味、形而倍受人喜愛。今天學的詩的題目是“成功的花”。(此處提問):我們聯想一下,象鮮花一樣被人們欣賞,引人們激動,被大家寵愛的事和鏡頭,我們見過或有親身經歷過嗎?(給提示):喜歡體育的同學,看過比賽場上獲得成功時,如一名隊員舉起大力神杯那一刻,隊員會圍著獎杯跳、叫、灑淚、或笑得前仰后合;另外我們有同學在家主動幫大人做家務,當全家人吃飯時,做了家務的同學可能會自豪地宣布:今天的飯是我燒的;比賽的隊員和做了家務的同學,他們都是因自己獲得了一種成功而開心自豪不已。看來“成功”總是與美好相伴。可“成功”怎么來?(學生自然會有話),教師視學生回答情況開始確定以下講解的詳略。

6、圍繞“成功的花”,“詩”如何表述?(同學們討論一下,明確):第一二句,由“成功的花”做引——此處“成功”指?(討論明確):花可以向人和向社會綻放出自己的鮮艷美麗、展示出自己美好的時候。這時花的“成功”,自然會引得人們對她流露出:驚嘆、并羨慕其美麗!!第三、四、五句,解釋花的美艷的來由。先用“然而”一詞轉承人們的驚羨,后面開始述說花的成長經歷:她從芽開始就“浸透了”“奮斗的淚泉”;人們對淚的認識,一般和人的喜怒哀樂有關,這里的“奮斗的淚泉”,該理解成什么意思?(此處以反問式提示學生):能不能理解為“從芽開始,就很舒服地躲在溫房中的泥土里,風吹不到雨打不著,天天睡大覺,等著有人給松土和給自己喂水施肥的意思行嗎??。ㄍ瑢W自然會做出正確選擇,):事實正好相反,此處的“奮斗的淚泉”,是用擬人手法,表現幼嫩的芽就開始經歷“旱、澇、風吹雨打、土地貧瘠、酷暑寒霜種種災難”,這些成了“奮斗的淚泉”的代名詞。最后第五句,是對第四句“奮斗的淚泉”進一步具體闡述;“灑遍”:表明是每個階段以及活動過的每一個角落;“犧牲”:表現從芽開始的成長過程開始有的沉重付出;(此處可提一個問):試將“犧牲”換成“付出”和“拿出”,看看合適不合適。(同學能正確回答,教師就不必說):如換詞,則沒法表現出鮮花曾經付出的代價是長期的和巨大的。“血雨”:借一個帶有強烈刺激的“血”字,把“付出”的沉重言說到極至!此處可引導讓學生結合生活中事例重點討論,養(yǎng)過蠶、代父母買過東西、參加過作文比賽、燒過飯、種過樹的過程里,蘊含了自己什么樣的付出?(由學生思緒馳騁——作文結果張榜無名、燒飯被燙過、種的樹幾次沒成活等等)?!俺晒Α本褪沁@樣緊緊和人的付出相聯系著。(引導學生對全詩歸納:詩人借成功的花的例子告訴人們:自然中美的東西,是要付出代價才換來的!同樣,生活中很多美好的東西,一樣也都有她經歷過的不平凡的經歷,是要付出的。

第二首《嫩綠的.芽兒》。

教學目標:

1、懂得人生奮斗的重要;

2、理解“發(fā)展、貢獻、犧牲詞語在詩中的意思;

3、能用三個詞簡要寫“學后感”;

4、能正確朗讀課文,和說說我如何在學習上“發(fā)展”自己(此目標重在用自己話說出發(fā)展和貢獻的關系),學生進而認識到將來要有貢獻是要有條件的;同時這也讓學生訓練了說話和概括能力。

5、“貢獻需要有條件”——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不過老師無需一味去拔高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學生的認識能到哪個程度就到哪個程度。可能的話,盡量讓學生和他小學學過的內容銜接起來。

內容和步驟:

1、導入:春天里嫩綠的芽我們都見過,很招人喜愛,詩人把“芽”視為新生命的開始。

2、問題討論。

同學們聽過下面的話嗎:“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年之際在于春”,“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些語言和生命聯系起來是什么意思?(由同學自由理解闡釋后明確):是勸勉生命、特別是新生命要珍惜大好時光茁壯成長自己。(此處提問):那詩中寫的“嫩綠的芽對青年說”、“淡白的花對青年說”、“深紅的果兒對青年說”,都是勸勉珍惜光陰,茁壯成長的意思嗎?(學生回答后明確):不是!詩人是用了三個排比性的擬人化句子,串聯全詩并把主旨引出來——發(fā)展了自己(如茁壯成長為了參天大樹),才具有貢獻你自己需要的條件(才可以被用去建房或其它),——最后你應該有為國家為民族的大業(yè)犧牲自己的理想。對“發(fā)展你自己”“貢獻你自己”“犧牲你自己”三個句子,教師只給引導,讓學生自己去將三者間關系按因果串聯起來,(教師可給提示):從生活、學習、交往、體育運動等學生熟悉的話題去把綠色、美麗、果實與我們人類生活形式相聯系。(學生的各種回答,教師不強求一律)。在理解完詩的大意基礎上,同學做換位思考(按課后“探究練習“第一題第2問進行)。

第三首《青年人》。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理解關鍵詞:“珍重”、“描寫”“著筆”的比喻意;

2、認識詩中的“態(tài)度”——“時間”——“人”如何相關聯;

內容和步驟:

1、關鍵詞研究,結合朗讀(給指導,使之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讀代悟,從而達到加深對詩的理解。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27303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