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數數學教案(熱門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10:23:12
平均數數學教案(熱門21篇)
時間:2023-11-24 10:23:12     小編:雅蕊

教案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教學溝通的重要工具。那么我們該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教案的編寫要明確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確定具體而又可行的目標;其次,教案的教學過程要合理安排,首先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的動機,然后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最后,教案要注重反思和評估,及時總結教學經驗,發(fā)現問題并加以改進。只有經過認真編寫和實施的教案,才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小編整理了一些值得借鑒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夠對您的教學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一

教學內容:

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各部分名稱,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長方體、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2.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不同的展開圖,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特點的認識。

3.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一種轉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學習,體會學科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和長方體、正方體的關系。

教學設備:

幻燈片、一個正方體紙盒、一個長方體紙盒、直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出示實物圖。讓學生找出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物體。(幻燈顯示)。

師:同學們請看,這些物體你們認識嗎?你能從中找出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實物嗎?

生:墨水瓶的形狀是長方體……。

生匯報,教師進行分類。

說出生活中見到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物體。

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生:牙膏盒的形狀是長方體,骰子的形狀是正方體的。

生:……。

指名發(fā)言要更多傾向于差生。

二自主探究。

1.認識面、頂點、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頂點。

師:生活中這樣的物體有很多,拿出你準備的長方體,像老師這樣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覺?

生:上面有平平的面,還有邊和尖尖的角。

師:這個平平的面我們就叫做長方體的面、面與面之間的邊叫做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也可以試著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名稱)教師板書。

拿出正方體物體:你們能指出面、棱和頂點嗎?

再讓學生指一指長方體的。

面的特征。

師: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

生:長方體有6個面、正方體有6個面。

師:你是怎么數的?這些面有多少特征?

(讓學生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來數)。

生: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師:你用什么辦法驗證你的猜測呢?(可以在小組內說一說)。

生用一定的方法驗證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生:我用算的方法來驗證……。

生:我用剪的方法驗證,是這樣做的……。

生:我用畫的方法……。

頂點、棱的特征。

師:觀察用細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體和長方體。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顆珠子?(珠子也就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頂點”,所用的小棒就相當于“棱”。)。

生:正方體用了8顆珠子12根小棒,證明正方體有8個頂點,12條棱。

生:……。

師:說說你是怎么數的?它們的棱各有什么特點呢?

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數。

整理特征。

師:剛才我們通過觀察找到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你能把它們的特征整理在表格中嗎?

名稱面頂點棱。

正方體6個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8個頂點12條棱,所有的棱的長度都相等。

長方體6個面,相對的面完全相等。8個頂點12條棱,每組4條棱的長度相等。

學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2.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師:仔細觀察表格,正方體和長方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正方體和長方體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學生匯報得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認識長、寬、高。

師:相交于一個頂點有三條棱,這三條棱的長度誰知道叫什么名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師:拿出你準備的長方體,這樣放著誰能說出它的長、寬、高?如果這樣放呢?(變換不同的方向說出)。

師:你們能看圖說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嗎?

師:你能測量長方體的長、寬、高嗎?

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師:正方體的棱長有什么特點?那正方體每條棱的長度都叫做正方體的棱長。

練一練第二題。

三鞏固新知。

練一練的第三題。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用平均數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初步感知“移多補少”“對應”等數學思想。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學習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數,(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數呢?怎樣求平均數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索平均數的奧秘。(板書:平均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

師:讀情境圖,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什么問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從情景圖中可以讀出小紅、小蘭、小亮、小明分別收集了14、12、11和15個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問題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師:你能解釋“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的意思嗎?(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意思是把收集到的這些塑料瓶按照人數進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數量較多的轉移給數量較少的,最后達成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你能理解“同樣多”是什么意思嗎?

生:每人收集的個數一樣。

師: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個數一樣呢?

生:像這樣,通過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師: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還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數嗎?

生:觀察上圖發(fā)現,還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總數量,然后進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請用算式表示出來。

生:(14+12+11+15)÷4。

=52÷4。

=13(個)。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師:剛才我們通過移多補少和計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礦泉水瓶,它是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引導學生體會13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而是4個人的總體水平。

小結:平均收集13個礦泉水瓶,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數量,是一個“虛擬”的數,反映了這組收集礦泉水瓶數的情況。

剛剛我們初步學會了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接下來老師碰到了一個問題,你能幫我解決嗎?

2、進一步強調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頁情境圖和統(tǒng)計表)。

師:讀圖表,你能找出哪些數學信息?(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已知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踢毽比賽成績表。

生2:所求的問題是男、女兩隊,哪個隊成績好?(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師:怎樣列式解答呢?(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男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女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19+15+16+20+15)÷5(18+20+19+19)÷4。

=85÷5=76÷4。

=17(個)=19(個)。

1719。

答:女生隊的成績好些。

生:如果比較兩隊的總成績,有失公平,因為兩隊的人數不同,所以比較兩隊的平均成績比較公平些。

師:對!在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表示各隊的成績更公平更好一些。

師:那么問題來了,你覺得這個平均數會比原來的數的最大數大嗎?會比最小的數小嗎?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用到平均數的地方。接下來老師來考考你們學習的如何。

四、作業(yè)。

1、做一做第1題。

2、判斷題。

(2)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會超過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不到160厘米。()。

(3)小明所在的1班學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強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強矮。()。

3、做一做第2題。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三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懂得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和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的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掌握平均數的意義。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

要求平均每一組投中多少個?應該怎樣列?

提問:(28+33+23)3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把投中的總數以3表示什么?

1、出示教科書第43頁的例題2。

提問:從這兩張統(tǒng)計表中,大家發(fā)現了什么?

在一場籃球比賽中,除了技術因素以外,還有什么因素也比較重要?

場上哪一個對的身高占優(yōu)勢,我們能根據個別隊員來作判斷嗎?我們要看整個對的平均身高?,F在就請大家算一算,哪一個對的平均身高占優(yōu)勢。

2、學生動手列式計算。

3、教師:從這兩個平均數,能反映出這兩個隊除技術外的另一個實力,說明平均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qū)別于不同數據的總體情況,這是我們學習平均數的一個重要的作用。

1、科書第45頁練習十一的第4題:

(1)完成第1小題。提問:什么叫月平均銷售量?

要求哪種餅干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應該怎樣列式?

(2)完成第2小題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

(3)完成第3小題。你從圖中還得到什么信息,告訴全班同學。

2、練習十一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四

學習內容:

練習十一1―3題,教材42頁例1。

學習目標:

1、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知道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方法。

3、會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學習重點:

學習難點:

正確計算平均數。

學習準備:

課件,小黑板,統(tǒng)計表。

學習流程:

一、導入。

拿8枝鉛筆,指4名同學,要平均分怎樣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樣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出示例1、小紅、小蘭、小亮、小明收集礦泉水瓶統(tǒng)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們四人怎樣分才能一樣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個?

2、課件展示統(tǒng)計圖的變化過程。

(1)指名展示。

(2)這種方法叫什么?

點撥:移多補少。

3、要求平均數,還可以怎樣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礦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須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辦?

52÷4=。

4、歸納。

要求平均數,可以先求出()數,再平均分幾份。

5、算一算你們小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6、算出各小組的平均體重,說說你們是怎么算的?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說清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四、達標測評。

1、練習十一第2題。

(1)什么是最高溫度?什么是最低溫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寫統(tǒng)計表:本周溫度記錄。

(4)計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

(5)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測量小組跳遠成績,求平均數。

五、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五

教學本節(jié)課時,首先讓學生復習學過的關于平均數的知識,把書中的統(tǒng)計表填寫完整,并排出名次,從高到低依次是:選手1、選手2、選手3。

其次,教師提出問題“在實際比賽中,通常都采用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然后再計算平均數的計分方法。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提出問題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大部分學生能想到這樣比較公平,因為有的評委打分高,有的評委打分低,會影響選手的最終名次。使學生能理解把最高分和最低分去掉后,再求平均分更具有代表性。

再次,讓學生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再算一算3位選手的最終成績,并排出名次。這時,選手的.名次發(fā)生了變化,從高到低名次是:選手2、選手1、選手3。

最后,組織學生討論為何兩次計算結果不同,名次也不同,讓學生體會到極端數據對平均數的影響。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其查閱更多的資料,進一步了解平均數,感受平均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平均數在是常生活中的作用,發(fā)展學生的數據分析。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六

1、體會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qū)別不同組數據的總體情況這一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使學生認識統(tǒng)計與生活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3、鞏固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一、情景導入。

2、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1)組織交流解決的方法。

(2)小結:象這種情況下,每組的人數不一樣,不能直接拿總數來比較,而是要求出每組同學的平均數來比較。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出示情景圖,告訴同學穿蘭色衣服的是開心隊,穿黃色衣服的是歡樂隊。

2、引導學生觀察后猜一猜:你認為哪一隊的身高高?并說說理由。

3、出示統(tǒng)計表,組織學生收集有關數據,根據統(tǒng)計表估一估,歡樂隊和開心隊的平均身高分別是多少?并說說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歡樂隊的平均身高,另一個求開心隊平均身高,然后比較哪一隊高?

5、組織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6、組織討論:從剛才的這件事,你有什么發(fā)現?

7、小結: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三、實踐應用。

1、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要通過求平均數來解決問題。

2、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第4、5題。

四、全課總結。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需要幫助的嗎?

2、師總結。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七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使學生能根據簡單的統(tǒng)計表求平均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認識平均數,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并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根據情況進行合理推測。

(二)過程與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相互交流”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平均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辦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向學生滲透事物間聯(lián)系的思想和統(tǒng)計思想,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學生審美意識。

明確“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多媒體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剛才短片中,石正小學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1:美麗的校園。

生2:是一所有特色的足球學校。

生:(很興奮地)想啊。

師:現在就請我們一起看看當時的比賽情況!

設計談話導入,一方面拉近了師生間的關系激起了學生的認知興趣,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二、合作交流、建立概念。

1、初步感知。

生1:我不同意。萬一他后面兩次踢進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險啦!

生2:我會同意的。做老師的應該大度一點。

師:呵呵,還真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不過,小力后兩次的成績很有趣。

(師出示小力的后兩次點球成績:5個,5個。生會心地笑了)。

生:5。

師:為什么?

生:他每輪都踢進了5個,所有用5來表示他的成績最合適。

師:說的有理!小林出場了,三次成績各不相同。這一回,又該用哪個數來表示小林的成績比較合適呢(3、4、5)。

能不能通過移一移的辦法使到小林三次點球的成績看起來一樣多?

2、展示交流,理解求平均數的兩種方法。

數學上,像這樣從多的'里面移一些補給少的,使得每輪個數都一樣多。這一過程就叫“移多補少”。移完后,小林每輪看起來都踢進了幾個(4個)。

小剛也踢了三輪,成績又怎樣?(3、7、2)。

討論交流:現在,又該用幾來表示他的成績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看看除了移動補少的方法外有沒有更快、更好的方法來解決?你有什么發(fā)現?學有困難的同學也可以自學課本90頁。

3、引出課題:平均數。

數學上,我們把通過移多補少或計算后得到的每一輪同樣多的這個數,就叫做原來這幾個數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這里的平均數4是表示小剛的最高水平?是最低水平?那表示的是?(板書:平均水平)。

4、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正式比賽前,我主動提出踢四輪的想法。前三輪射門已經結束,怎么樣,想不想看看(師呈現前三輪成績:4個、6個、5個)。

猜猜看,三位同學看到我前三輪的成績,可能會怎么想。

5、體會平均數的取值范圍。

出示4次成績(4、6、5、1)憑直覺,劉老師最后的平均數可能是幾個。

感知最后的平均成績應該比最大的數6小,比最小的數1大。

[生列式計算,并交流計算過程:4+6+5+1=16(個),16÷4=4(個)]。

6、體會平均數的特點——敏感性。

失敗乃成功之母,你覺得老師輸在哪里?

試想一下:如果老師最后一輪踢進9個,比賽結果又會如何呢。

看來,要使平均數發(fā)生變化,只需要改變其中的幾個數。

其實呀,平均數很敏感,善于隨著每一個數據的變化而變化,任何一個數據的“風吹草動”都會使它改變,這正是平均數的一個重要特點。

三、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你能計算這一周的平均最高氣溫是多少攝氏度嗎?平均數是一個知冷暖的“人”。

2、為了使同學們對平均數有更深刻的了解,我還給大家?guī)砹艘环鶊D。(出示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的合影)畫面中的人,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沒錯,這是以姚明為首的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老師從網上查到這么一則數據,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為200厘米。這是不是說,籃球隊每個隊員的身高都是200厘米平均數只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個數據。平均數是一個很善變的“人”。

3、好了,探討完身高問題,我們再來看看池塘的平均水深。(師出示圖)。

平均水深110cm,小明身高140cm下河游泳不會有危險!您認同嗎?

生:不認同,最深的地方有200cm,下河游泳還是有危險的。

師:看來,平均數還是個危險的“人”。

你們知道在實際的一些比賽中是如何計算平均分的嗎?劉老師帶來了中央電視臺青歌賽的視頻請看!

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目的是什么?平均數是一個嚴謹的“人”。

5、看來,認識了平均數,對于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真有不少幫助呢。當然,如果不了解平均數,鬧起笑話來,那也很麻煩。

20xx年5月14日綜合外媒報道,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13日發(fā)布了2015年版《世界衛(wèi)生統(tǒng)計》報告。報告指出,從總體上看,全世界人口的壽命都較以往有所增加。中國在此次報告中的人口平均壽命為:男性74歲,女性77歲。

一位73歲的老伯伯看了這份資料后,不但不高興,反而還有點難過。這又是為什么呢。

假如我就是那位73歲的老伯伯,你們打算怎么勸勸我。

平均數是一個會開玩笑的“人”。

四、暢談收獲、回顧總結。

平均數是一個怎樣的“人”?您懂他了嗎?

五、回應課本、課后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課本第90頁的內容,請大家翻開書看看內容,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發(fā)現重點可以用筆劃起來。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八

1.通過觀察、比較、計算等方法,理解平均數含義。

2.引導學生探索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

3.理解平均數的特征,體驗平均數的價值。

出示:某工廠兩個生產小組進行制作海寶比賽。

每位工人1時加工情況如下:。

第一組。

第二組。

1)你認為哪一組工人獲勝?

2)比總數公平嗎?怎么比比較合理?

3)你有什么辦法能知道平均每人加工的個數?(揭題:平均數)。

a.用移多補少(根據學生的回答演示課件)。

b.列式計算。

(7+8+6)3=7(個)。

(3+7+4+10)4=6(個)。

4)觀察:6是哪個工人加工的個數?

5)歸納: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比哪一組的成績好,一般比平均結果比較公平。

2.平均數的概念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上海世博會9月1日至9月5日參觀人數統(tǒng)計圖。

1)嘗試計算。

2)觀察交流:什么是平均數?

3)歸納:將一組資料中數值的總和除以這組數值的個數,所得到的數叫做這組數值的平均數。

3.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平均數=總和個數。

4.平均數的特征出示10月1日至10月5日參觀人數統(tǒng)計圖。

2)計算、交流、分析。

3)觀察討論:觀察一下這幾個平均數,你發(fā)現了什么?歸納:也就是說,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它的大小是在這一組數據的最小值與最大值之間。

歸納:所以說平均數并不代表某一個具體的數量,它指的是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4.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

我們知道了什么叫平均數,也知道通常情況下可以用總和除以個數來計算平均數,一般情況下,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它的大小是在這一組數據的最小值與最大值之間;平均數并不代表一個具體的數量,它指的是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九

2、知道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方法。

3、會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課件,小黑板,統(tǒng)計表。

一、導入。

拿8枝鉛筆,指4名同學,要平均分怎樣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樣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出示例1、小紅、小蘭、小亮、小明收集礦泉水瓶統(tǒng)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們四人怎樣分才能一樣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個?

2、課件展示統(tǒng)計圖的變化過程。

(1)指名展示。

(2)這種方法叫什么?

點撥:移多補少。

3、要求平均數,還可以怎樣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礦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須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辦?

524=。

4、歸納。

要求平均數,可以先求出()數,再平均分幾份。

5、算一算你們小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6、算出各小組的平均體重,說說你們是怎么算的?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說清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四、達標測評。

1、練習十一第2題。

(1)什么是最高溫度?什么是最低溫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寫統(tǒng)計表:本周溫度記錄。

(4)計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

(5)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測量小組跳遠成績,求平均數。

五、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十

1、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平均數的方法。

2、 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3、 培養(yǎng)應用所學知識合理、靈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應用所學知識合理、靈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1、他們在干什么?其中有一個紅領巾小隊收集的情況是這樣的(給出數據7個 5個 4個 8個)。

2、看了這些數據,你獲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發(fā)現的?

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個的呢?請同學們拿出學習材料,四人小組討論一下。最后,推選一位同學介紹你們小組的學習成果。

小組匯報

(板書)還有其他方法嗎?(以多補少)

3、那平均數是不是就是以前學過的每份數呢?為什么?(7+5+4+8)表示什么?

總數量(板書)4又表示什么呢?總份數,那你們知道平均數可以怎么求嗎?

4、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討論,嘗試,發(fā)現了平均數,學會了求平均數。知道這個紅領巾小隊平均每人收集6個。如果我們全班40名同學都去參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個呢?你是怎么想的?這就是平均數的一個用處。我們還可以推想出全年級的收集的個數。

1、 我們已經學會了求平均數的方法,你們能解決有關平均數的問題嗎?老師這里有一組來自會展中心博覽會的消息。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節(jié)開幕后,第一天參觀的有3萬人;第二天參觀的有4萬人;第三天參觀的有1萬人。

(2)李剛參加打靶比賽,第一次中了7環(huán),第二次中了9環(huán),第三次與第四次共中了16環(huán)。

2、你能求什么問題?請大家做在練習本上。

反饋時強調:我們在求平均數時要找準總數量與總份數之間的對應關系。

3、平均數問題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我從統(tǒng)計部門了解一組平均數。出示:

(1)1959年南寧市女性平均壽命是52歲,1999年南寧市女性平均壽命是72歲。

我們同學家里的住房面積有多大?你們能算出你們家里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積嗎?

我們同學家里的人均住房面積比9平方米大的有多少?

100%的同學都比9平方米大。生活是很幸福的,我們一定要珍惜這樣幸福的日子,好好學習。

生活當中還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數呢?誰舉例

1、平均數在生活中的用處確實非常廣泛,我們學校的校醫(y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平均體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級座位圖):

2、老師了解了這么些數據:(出示)你們能求出這一小組同學的平均身高嗎?自己試一試。

3、請一位同學來說一說。

4、這樣同一個班里,抽取了兩組數據,求出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和130厘米,到底那一個更接近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呢?請認為是135厘米的同學說說理由。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十一

1、能熟練地求平均數。

2、會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3、知道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比較平均數,得出新的信息。

統(tǒng)計圖、記錄卡、小黑板。

什么是平均數,怎樣求平均數?

(1)從圖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個隊要高一些?

(3)怎樣才能知道哪個隊高一些?

點撥:觀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還要科學地算一算。

說一說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組內算一算兩個隊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

=_____5。

=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

=_____5。

=_____(厘米)。

通過計算的結果看出()了要高一些。

點撥: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1)從統(tǒng)計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種餅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

(3)計算平均數,比一比。

(1)哪種餅干銷量越來越大?

(2)分析原因。

1、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

2、交流算法。

3、提問、補充。

練習十一第5題。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通過求平均數,我們還可以得到很多新的信息。

(精選15篇)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平均......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十二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用平均數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初步感知“移多補少”“對應”等數學思想。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學習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多媒體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數,(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數呢?怎樣求平均數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索平均數的奧秘。(板書:平均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師:讀情境圖,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什么問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從情景圖中可以讀出小紅、小蘭、小亮、小明分別收集了14、12、11和15個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問題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師:你能解釋“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的意思嗎?(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意思是把收集到的這些塑料瓶按照人數進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數量較多的轉移給數量較少的,最后達成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你能理解“同樣多”是什么意思嗎?

生:每人收集的個數一樣。

師: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個數一樣呢?

生:像這樣,通過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師: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還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數嗎?

生:觀察上圖發(fā)現,還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總數量,然后進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請用算式表示出來。

生:(14+12+11+15)÷4。

=52÷4。

=13(個)。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師:剛才我們通過移多補少和計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礦泉水瓶,它是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引導學生體會13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而是4個人的總體水平。

小結:平均收集13個礦泉水瓶,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數量,是一個“虛擬”的數,反映了這組收集礦泉水瓶數的情況。

2、進一步強調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頁情境圖和統(tǒng)計表)。

師:讀圖表,你能找出哪些數學信息?(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已知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踢毽比賽成績表。

生2:所求的問題是男、女兩隊,哪個隊成績好?(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師:怎樣列式解答呢?(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男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女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19+15+16+20+15)÷5(18+20+19+19)÷4。

=85÷5=76÷4。

=17(個)=19(個)。

1719。

答:女生隊的成績好些。

生:如果比較兩隊的總成績,有失公平,因為兩隊的人數不同,所以比較兩隊的平均成績比較公平些。

師:對!在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表示各隊的成績更公平更好一些。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用到平均數的地方。接下來老師來考考你們學習的如何。

四、作業(yè)。

1、做一做第1題。

2、判斷題。

(2)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會超過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不到160厘米。()。

(3)小明所在的1班學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強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強矮。()。

3、做一做第2題。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十三

知識與技能:會求加權平均數,體會權的差異其平均數的影響;理解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能利用平均數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索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有關平均數的問題的解決,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算術平均數與加權平均數的練習和區(qū)別。

教學難點:利用算術平均數與加權平均數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情境引入(3分鐘,復習導入,學生回顧)。

內容:請同學們回憶:什么是算術平均數?什么是加權平均數?

請同學們各舉一個有關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的實例,并解決之。

在學生的復習交流中引入課題:本節(jié)課將繼續(xù)研究生活中的加權平均數,以及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25分鐘,小組合作探究,教師指導)。

內容:1.做一做[。

我校對各個班級的教室衛(wèi)生情況的考查包括以下幾項:黑板、門窗、桌椅、地面。一天,三個班級的各項衛(wèi)生成績分別如下:

黑板門窗桌椅地面。

一班95909085。

二班90958590。

三班85909590。

對于第(1)問,讓每一位學生動手計算,然后教師抽取幾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做的結果投影展示,進行評價。正確的答案是:

一班的衛(wèi)生成績?yōu)椋?515%+9010%+9035%+8540%=88.75。

二班的衛(wèi)生成績?yōu)椋?015%+9510%+8535%+9040%=88.75。

三班的衛(wèi)生成績?yōu)椋?515%+9010%+9535%+9040%=91。

因此,三班的成績最高。

對于第(2)問,讓學生先在小組內各抒己見,然后在全班交流體會:

以上四項所占的比例不同,即權有差異,得出的結果就會不同,也就是說權的差異對結果有影響。

內容:2.議一議。

以下是小明和小亮的兩種解法,誰做得對?說說你的理由。

小明:(9%+30%+6%)=15%。

小亮:

學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說明理由:

由于小穎家去年的飲食、教育和其他三項支出金額不等,因此,飲食、教育和其他三項支出的增長率地位不同,它們對總支出增長率的影響不同,不能簡單地用算術平均數計算總支出的增長率,而應將這三項支出金額3600,1200,7200分別視為三項支出增長率的權,從而總支出的增長率為小亮的解法是對的。

第三環(huán)節(jié):運用提高(10分鐘,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內容:1.小明騎自行車的速度是15千米/時,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時。

(1)如果小明先騎自行車1小時,然后又步行了1小時,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果小明先騎自行車2小時,然后步行了3小時,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某校招聘學生會干部一名,對a,b,c三名候選人進行了四項素質測試,他們的各項測試成績如下表所示:

測試項目測試成績。

abc。

語言859590。

綜合知識908595。

創(chuàng)新959585。

處理問題能力959095。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十四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還應使學生理解平均數在數據統(tǒng)計中的意義和作用:描述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特征數字,是反映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特征數。

1、重點:會求加權平均數

2、難點:對權的'理解

3、難點的突破方法:

首先應該復習平均數的概念:把一組數據的總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叫做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復習這個概念的好處有兩個:一則可以將小學階段的關于平均數的概念加以鞏固,二則便于學生理解用數據與其權數乘積后求和作為加權平均數的分子。

通過以上幾個問題的設計為學生充分思考和相互討論交流就鋪好了臺階。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十五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用平均數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初步感知移多補少對應等數學思想。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學習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借助移多補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課件、實物投影。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引入。

以幻燈片形式出示教師家的書櫥。

現在,我的書架上層有12本書,下層有10本書,我想請同學們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

2.感知課題。

(1)學生思考,想象移動的過程。

(2)教師操作并提問:現在每層都有11本書了,這個11是它們的什么數?

(3)教師: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新朋友,好嗎?

(二)探究新知。

1.引發(fā)質疑,探索新知。

教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到哪些知識?

預設:

(1)平均數是一個什么數?

(3)平均數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義,探求方法。

出示例1,為了保護環(huán)境,學校四年級1班的一組同學利用業(yè)余時間收集礦泉水瓶,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仔細觀察統(tǒng)計圖,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

(1)小紅比小蘭多收集多少個瓶子?

(2)小明再給小亮幾瓶,他倆的瓶子就一樣多?

(3)他們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瓶子?

你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瓶子?你怎樣才能讓他們的瓶子數量一樣多呢?

學生匯報交流。

小結1:求平均數實際就是把多的補給少的,在數學上叫做移多補少。

小結2:求平均數也可以采用計算的方法,用他們一共收集的礦泉水瓶個數總和除以人數,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

(14+12+11+15)4=13(個)。

【設計意圖】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過解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礦泉水瓶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數的方法,掌握移多補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數學方法。

3.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引導學生體會13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而是4個人的總體水平。

小結:平均收集13個礦泉水瓶,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數量,是一個虛擬的數,反映了這組收集礦泉水瓶數的情況。

教師: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過平均數嗎?舉例說一說。

預設:

(1)本周平均最高氣溫6攝氏度。

(2)三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級2班五位同學平均每人捐10本圖書。

(4)李莉同學平均每天上學路上花費15分鐘。

【設計意圖】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并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實例,感受數學源于生活。

(三)知識應用。

1.判斷。

(1)某小學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

(2)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會超過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不到160厘米。

()。

(3)小明所在的1班學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強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強矮。

()。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感受平均數的特點: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比數據中最大數小,比最小數大。

2.選擇。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噸。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平均用水量的問題,鞏固所學知識,根據所求問題找準與總數相對應的份數。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簡單的數據事理和求平均數》。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十六

1、能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并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出來。

2、 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能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

1、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2、經歷讀統(tǒng)計圖、交流信息、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從統(tǒng)計圖中獲取信息、用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的過程中,體驗用統(tǒng)計圖表達表達交流數據的特點,認識統(tǒng)計圖的價值。

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能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

能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

嘗試教學法 課型 新授課

二戰(zhàn)前期德國勢頭很猛,英國從敦刻爾克撤回到本島,德國每天不定期的對英國狂轟亂炸,后來英國空軍發(fā)展起來,雙方空戰(zhàn)不斷。

為了能夠提高飛機的防護能力,英國的飛機設計師們決定給飛機增加護甲,但是設計師們并不清楚應該在什么地方增加護甲,于是請來了統(tǒng)計學家,統(tǒng)計學家將每架中彈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飛機的中彈部位描繪在一張圖上,然后將所有中彈飛機的圖都疊放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濃密不同的彈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統(tǒng)計學家信心十足的說沒有彈孔的地方就是應該增加護甲的地方,因為這個部位中彈的飛機都沒能幸免于難。

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的統(tǒng)計有什么作用嗎?

嘗試小研究:

研究一:

1.從上面的統(tǒng)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這個統(tǒng)計圖一個格表示幾個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課本91頁,試一試:根據統(tǒng)計表,完成統(tǒng)計圖。

2.交流展示學生完成的統(tǒng)計圖。

嘗試研究一

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fā)言順序。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fā)言,對他的`發(fā)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tǒng)一意見。3、組內分工,為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1、全班交流,師生評價。

2、試一試,學生讀統(tǒng)計表,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觀察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找出這幅統(tǒng)計圖的特征。(用一個格表示4個人)

3、學生試著補充完整統(tǒng)計圖,師巡視指導,交流時,讓學生說明不夠整格時怎樣想的,是怎樣處理的。(生表述自己的發(fā)現,關注學生能否發(fā)現每個格代表4人,如果學生沒有發(fā)現教師予以提示。)

小結: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當數據比較大時經常采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方法。

4、鼓勵學生根據統(tǒng)計圖提問并解答。交流時,學生提出的問題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

1、數學書92頁練一練的第1題

【設計意圖:面向全體學生,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p>

2、數學書92頁練一練的2題。自己設計一張調查表,記錄自己一學期讀課外書的情況。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課后

反思 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現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統(tǒng)計圖由縱向變?yōu)闄M向條形統(tǒng)計圖的過程,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識間的聯(lián)系,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升華,應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十七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議論、交流、總結出結論:

算術平均數是加權平均數各項的權都相等的一種特殊情況,即算術平均數是加權平均數,而加權平均數不一定是算術平均數。

由于權的不同,導致結果不同,故權的差異對結果有影響。

第五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課本習題8.2。a組(優(yōu)等生)1、2、3b組(中等生)1、2。

c組(后三分之一)1、2。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十八

師:為了公平起見,女生隊也派出四人。

師:男生隊先投,比賽結束了,你覺得男生隊的水平怎么樣?

師:因此,第一場比賽誰贏了?生:男生贏了。

師:比賽結束。各位裁判,男生隊贏還是女生隊贏啊?師:你有什么辦法能公正的裁判那?可以拿出練習冊算一算,匯報時要講出你裁判的依據。

師:誰來匯報?生匯報師板書6+7+9+。。。

生:生匯報師移動課件。

師:為什么要用除法那?

師:用移多補少的方法的舉手?用算式的舉手?

師:同學們真棒算出了決賽成績誰贏了:生:男生。

師:熱烈掌聲老師量好了看一看在本上算一算剪下幾厘米就一樣長了?

師:總數54平均數8師:剛才誰沒有說清楚?這回你能再說一說嗎?

師:我是員工,現在要問經理們問題了?

師:籃球隊幾人平均身高是?籃球隊有一人的平均身高是155厘米可能嗎?

生:可能。

師:算完我嚇了一跳啊新的平均數原來五個人都達不到你說這人的身高會是什么樣?

師:你是怎么想到12的。

師:不過女生隊還沒贏,只是打成了平手,如果想贏的話,這個高手至少得投中多少個?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課后同學們去了解一下生活中哪里會經常用到平均數,了解后和同學老師交流一下。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十九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tǒng)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理解平均數的計算過程以及其中蘊涵的意義。

6、小結。

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平均數的理解又上升到一個高度,明白平均數不是一個實在的數,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為了讓最后得分不會偏離平均分太遠。

三、鞏固訓練。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二十

1.使學生了解計算器上有關統(tǒng)計計算的符號.。

2.使學生會用計算器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標準差與方差.。

3.使學生體會到用計算器統(tǒng)計的省時、省力的優(yōu)越性.。

重點:掌握用計算器計算平均數、方差的方法.。

難點:計算器上符號的準確識讀與應用.。

復習提問。

1.我們學過哪些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的方法?

2.我們學過哪些計算一組數據的方差與標準差的方法?

引入新課。

新課。

接下來讓學生作如下練習:

填空題:

2.計算器中,stat是____的意思,data是____的意思.。

選擇題:

1.通過使用計算器比較兩組數據的波動大小,只需通過比較它們的____即可[]。

a.標準差b.方差。

2.如果有重復出現的數據,比如有10個數據是11,那么輸入時可按[]。

3.用計算器計算樣本91,92,90,89,88的標準差為[]。

a.0b.1c.約1。414d.2。

a.6。3,1。27b.1。61,6。3。

c.6。3,1。61d.1。27,1。61。

接下來師生共同繼續(xù)作課本上練習。

小結。

1.熟悉計算器上各鍵的功能.。

2.學會算(用計算器)平均數、標準差、方差.。

2.學生做作業(yè)時可提示他們可核對以前的題目的準確性.。

平均數數學教案篇二十一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9―50頁。

本節(jié)教學內容是安排在條形統(tǒng)計圖的學習之后。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能準確地從條形統(tǒng)計圖中去觀察和收集數據,并會作簡單的分析、歸納,回答相關的一些問題。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要在學生掌握、比較多組統(tǒng)計圖數據的基礎上引入平均數的概念。

在本節(jié)課內容學習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簡單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及單個條形統(tǒng)計圖內數據的分析、比較??梢酝ㄟ^觀察統(tǒng)計圖準確地比較出數量的多少及大小。例題中的情景也是學生生活中常見或類似的事情,學生分析起來也沒有陌生感。

1.繼續(xù)復習鞏固條形統(tǒng)計圖的學習。

2.將條形統(tǒng)計圖的認知與平均數的概念有機結合,進一步延伸對多組統(tǒng)計數據的整理、分析及計算。

3.向學生灌輸簡單的平均數計算概念,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平均數。平均數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從而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

統(tǒng)計及分析條形統(tǒng)計圖是將簡單的統(tǒng)計概念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明白一組或多組復雜的數據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整理,繪制成圖表來達到直觀效果,并根據圖表進行計算,從而解決相應的問題。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上我充分注意了以下幾點: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概念。

2.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討論、動手操作,歸納新知。

4.將知識延伸到課外,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會對多組統(tǒng)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比較的方法,會計算平均數。

平均數概念的引入及平均數的計算。

多媒體課件,每5人一小組準備的十八枝小棒、三個紙盒。

創(chuàng)設情景法、啟發(fā)談話法、嘗試法、啟發(fā)講解法等。

1.請學生說說統(tǒng)計表及條形統(tǒng)計圖各有什么特點。

2.談話:上學期期末考試,四(1)和四(2)班進行了一場數學小競賽,最后四(2)班得了第一名。這兩個班的人數和每人考的分數都不一樣,怎么就知道哪個班考得好呢?老師們是怎么算的呢?(這個過程中可能有學生回答到用“平均分”來計算的。如果提到“平均分”教師可以抓住時機及時板書“平均”兩字。)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1.課件出示例3情景圖,解說圖意。

2.課件出示男生套圈成績統(tǒng)計圖。提問:誰套得最準?同樣方法出示女生套圈成績統(tǒng)計圖并提問。

3.同時出示兩組統(tǒng)計圖。

提問:這是男女生的比賽成績統(tǒng)計圖,男生和女誰套得準一些呢?

4.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并對學生提出的方法進行歸納,質疑。直到學生說出“求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為止,這其中老師可以用前面講到的“平均分”概念進行引導。

5.適時提問:如何求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呢?

6.學生嘗試在統(tǒng)計圖中通過移動長方塊來達到大家都一樣的結果。教師巡視引導,并發(fā)現方法得當的學生。

7.請學生發(fā)言,暢談自己的方法及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發(fā)言板書。

8.師總結:可以通過“移多補少”法和計算法得到“平均數”。引入“平均數”概念,并告知學生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出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并可對多組數據進行綜合比較。

動手分一分

1.將學生5人一組進行分組。讓每組學生把十八枝小棒按5、6、7根的要求分別放到三個小紙盒內。

2.動手分一分,使每個紙盒內的小棒根數相同??茨慕M最快最準地完成任務。

3.讓分得好的小組發(fā)言總結。

動手算一算

2.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利用剛才學的知識進行計算。師對兩種方法再進行比較,并總結。

1.通過今天的分一分,算一算,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2.現在誰來說一說四(1)班和四(2)的“平均分”是怎么回事?

板書設計:

平均數

男生 女生

6+9+7+6=28(個) 10+4+7+5+4=30(個)

28÷4=7(個) 30÷5=6(個)

平均數: 7 平均數: 6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58331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