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說課稿(實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18:21:05
登高說課稿(實用17篇)
時間:2023-11-25 18:21:05     小編:文軒

閱知一方,學而思事,總結是我們努力的成果??偨Y的寫作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怎樣提高寫作效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些總結范文,相信對大家會有很大的幫助。

登高說課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詩感時傷世,他的詩沉郁頓挫,他的詩會使我們的靈魂更有深度、廣度。他就是被尊稱為“詩圣”的唐朝大詩人杜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杜甫的《登高》。

一、說教材: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發(fā)展到唐代,迎來了一個顛峰時期,詩體完備,名家輩出,風格多樣,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杜甫和李白又以其各具特色的藝術創(chuàng)作,唱出了唐詩最美的樂章。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3第二單元集中選錄了唐代四位大詩人的七首詩歌,其中杜甫詩就有三首,這三首詩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有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而《登高》又最能代表其“沉郁頓挫”之詩風,極具審美特質。(出示課件一:《登高》的寫作背景)。

《登高》寫于唐代宗天歷二年秋天的重陽節(jié),當時杜甫流浪到了夔州,夔州位于長江之濱,以水急、風大、猿多著稱。他的好友李白、高適、嚴武都相繼辭世。安史之亂雖已結束四年,可唐朝,地方軍閥們趁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然一處混亂。在如此之境中,具有憂患意識,仁愛精神,惻隱之心,忠恕之道的杜甫,一人拖著病體登高,寫下了本詩。

風疾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本詩首聯(lián)起筆扣題,幾種景物不以任何關聯(lián)詞語組合在一起,視角由高及低,由遠而近,動景和靜景相襯,生靈情狀對舉,構成鮮明生動的意象之美。把人帶入一種天高地遠、寂寥空曠的意境,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秋意。

頷聯(lián)將源遠流長的長江與廣袤無垠的天地綰接,以時間和空間立體交叉的手法,工穩(wěn)對仗中創(chuàng)造出了超越現(xiàn)實的博大宏偉、深沉凝重的意境,引發(fā)深沉的感慨。

頸聯(lián)依然以“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時空交融寫法,流露感情的真實底蘊――一聯(lián)八意,意意言悲,字字珠璣,如泣如訴。

尾聯(lián)以生活細節(jié)見長。從側面,我們看到了在重重悲苦的重壓下的杜甫,仍心系人民,心憂國家,這份深摯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足以讓人泣下。

本詩感情之深厚豐富已讓人感喟不已,而四聯(lián)又皆對仗工穩(wěn),(出示課件三)明代擅長音律的詩論家胡應麟稱贊本詩為:“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痹S印芳《律髓輯要》中又做了如下評價:“七言律八句皆對,首句仍復用韻,初唐人已創(chuàng)此格,至老杜始為精密耳。”也難怪它以“律細”而冠絕古今。

(出示課件四)。

針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還有高中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要求: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并在朗讀背誦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我設計了如下三維目標:(出示課件五)。

知識目標:了解杜甫生平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能力目標(重點):

1、培養(yǎng)頌讀詩歌的能力。

2、賞析情景交融,沉郁頓挫的藝術特點。

情感目標(難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啟迪愛國主義情懷。

其中,能力目標是教學重點,情感目標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痹娛亲钸m于吟誦的。本課主要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進行教學;學生則在吟誦和聯(lián)想描摹中體味理解。

三、說教學設計。

本課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具體教學程序如下:

1、導入新課:因課前已印發(fā)了資料《杜甫的一生》《杜甫詩歌名句集》,并布置了預習,用猜猜出他是誰的課件導入,既可以對杜甫多一層理性認識,又可以把學生的目光、思想集中在杜甫身上,為下一步的漫談作者作品做鋪墊。

2、漫談作者作品:這一環(huán)節(jié)用漫談的方式完成了知識目標,并充分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

3、指導誦讀理解,走入詩境:這一環(huán)節(jié)從整體感知到逐聯(lián)解讀入境,從理解到想像描摹,從誦讀到體味吟詠,教師只給予適當?shù)囊龑c撥,教給學生四則讀詩之法,即知人論世,披詞入情,想像入境,感受韻律。同時,指導學生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理解“意境”“沉郁頓挫”“情景交融”等概念。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以突破教學重點。

4、課堂拓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要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教育,首先應育人,其次才在育才。杜甫崇高的人格,深廣的憂思,豁達的心胸,無不可以啟開我們的思想之門,情感之閘,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思想的沉淀,情感的升華,藝術的完臻。因此,我選取了他的晚年作品《江漢》,要求學生誦讀想像,描摹杜甫的形象,并寄一語給杜甫,來表達自己的情思。如此,便把學生對杜甫的理解、崇拜等感情內化為自己思想情感的一次累加,潛移默化中啟迪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5、小結: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對杜甫晚年創(chuàng)作特點作一總結,使學生形成一種整體認識,以便于學生能站在更高的視角自讀杜甫的詩作。最后以深情的配樂背誦做結,學生可在音樂和文學的雙重美感中得以情感的陶冶,也是一次藝術修養(yǎng)得以提升的機會。

6、作業(yè):為杜甫寫一二百字的小傳。這既是一次小練筆,又是一次資料、思想、情感的整理,可以說是對本課的一種課外延伸。

四、總結:詩歌是靈魂的聲音,是優(yōu)美的旋律,是人格的凈地。有人說:“讀詩可以使人巧慧?!蔽乙f,讀杜甫的詩,可以使人變得深沉、真誠。

謝謝大家!

登高說課稿篇二

師:《鵝》是神童的詩,據說駱賓王當時只有8歲,就寫出流傳千古的詩,很牛。

《春眠》就是孟浩然的,這位老兄晚上聽聽風雨,早上看看落花,很愜意,

至于李白的《靜夜思》中“床”歷來有誤解(老師解釋“床“的意思,井欄)。

生:詩圣。

師:為何杜甫叫詩圣,而不叫詩仙?

生;詩仙是李白,

師:哦,詩仙被李白搶去了,

師:為何不叫詩佛呢。

生:詩佛被王維搶去了。

師:為何不叫詩鬼呢。

生:詩鬼被李賀搶去了。

師:為何只叫詩圣呢?看來詩圣沒人要。稱為圣人的只有孔子,還有猴子。

生:齊天大圣孫悟空。

師:詩圣是說詩歌寫的呱呱叫,超凡入圣,作品好,還有。

生:人品好,詩人中的圣人。

生: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生:就是爬山游覽。

生:思念親人和朋友。

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這是王維登高思親。重陽節(jié)也叫。

生:老人節(jié)。

師:所以登高。

生:老人希望長壽,為自己祝福。

師:寫這首詩時,杜甫經歷了生活的滄?zhèn)?,沒有信用卡也沒有家,沒有24小時熱水的家,歲月留給他是更深的傷痛,他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極低。不幸出詩人,(師生共同朗讀這首詩)。

師:這首詩就是登高所見和登高所感,哪幾句是所見,哪幾句是所感。(生回答)。

師:老師說了,登高是在秋季,能在登高和秋之間填一個詞嗎?

生:悲、嘆。

生:傷、哀。

師:反正不可能是頌、贊這類很陽光的詞。

生:很急的風,并且很冷,只有在高處能有這樣的體驗,登得越高風越大。

生:天很高,在秋季,天高氣爽,寫出了秋季的特點,在高處更寫出天之高遠。

師:唐代陳子昂不是也登高嗎,也寫了一首很牛的詩。

生: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在高遠的地方,襯托個人的弱小和渺小。

生:猿猴的叫聲凄涼,只有在高處,再加上風吹過來,會聽得更加清晰,還是寫登高。

生:很高興的聲音。

師:你說這些猴子當時在談戀愛。

生:當時李白是很愉悅的心態(tài),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里的猿聲是自然高興的,清亮的。

但杜甫的這里的猿聲是悲哀的,

生:因為詩人的心中有悲傷的情感,所以聽猿猴的叫聲作者也是悲傷的,把自己的情感移到了猿的叫聲。

生:還寫了站在高處,才能看清水中小洲的清澈和沙地的雪白,用冷色調的詞語更寫出了環(huán)境的凄清和空曠。

生:還出現(xiàn)了一只鳥?

師:這是怎樣的一只鳥?

生:是盤旋飛翔的鳥,

師:在杜甫的眼中,這只鳥怎么會用飛回這個詞?

生:找不到家的鳥,是無家可歸的鳥,可能風太急了,這只鳥無法落下來,只能盤旋。

師:這似乎已經不是一只鳥,而是。

生:杜甫自己生活的寫照,他就是只孤單離群的鳥。

師:杜甫是一只孤單的老鳥,在另外一首詩中,杜甫也把自己比作一只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人把身世飄零,靈魂愁苦的自己比作不天地間的一只沙鷗,高天大地,是如此蒼茫遼闊,一只沙鷗又是如此的微弱渺小,兩相比照,詩人那種孤獨落寞,漂泊無依的哀痛顯而易見。

師:第一聯(lián)就是登高悲季節(jié)之秋。第二聯(lián)還是跟深秋有關,說說相關句子和景物。

生:寫了登高見到的壯闊的場面,深秋季節(jié),落葉飄零,無邊寫出落葉多,亂,滿眼都是。

生:蕭蕭下是葉子下落的聲音,有種凄涼傷感的味道。

生:落葉歸根,回到故鄉(xiāng)。而杜甫卻只能漂泊,很無奈。

生:落葉飄零,是衰敗的跡象,杜甫自己就是衰敗的落葉,生命的枯萎。

生:不盡長江滾滾來,寫出了長江浩瀚的氣勢,震天的聲響。給人很強的震撼和力度。

師:老師有個疑問,前面說渚清沙白是說水很淺,這里怎么會出現(xiàn)江水滾滾來,按照常理,秋天是枯水期,長江滾滾來好像不太現(xiàn)實?你們怎么解釋(學生討論,這個問題很有探究性)。

生:杜甫看到秋天的江水可能跟現(xiàn)在不一樣。

生:不一定是當時所見,詩人由眼前的淺淺的江水,想到了洶涌氣勢的長江,是一種虛寫,是他的想象。

生:當時杜甫的情緒比較激動,頭腦中出現(xiàn)了想象的畫面也是可能的,反正只要有氣勢就行。

師:這樣是有道理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也有可能從眼前的一枝一葉想到無邊落葉,詩人的描寫不一定要寫實,有時可以夸張和虛寫。關于這一點,古人也有相關的論述。(出示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

師:出示“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贝蠹以趺纯??(學生討論)。

師: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云《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

師:這里確實有詩人的想象,毛澤東寫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然,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也是想象,不能當真。我們要理解詩人,尤其是偉大的詩人。

師:這一聯(lián)蕭蕭落木和滾滾江水疊加在一起,給人的印象是?

生:人生的短暫、渺小跟時空的永恒空曠做對比,突出時光飛逝的傷痛。

生:對比寫出生命的脆弱,更添悲秋情懷。

師:前兩聯(lián)主要是登高悲嘆季節(jié)之秋,隱藏了自己漂泊生活的體驗。

生:悲秋。

師:只有一悲,還差七悲,差多了?。ǔ鍪炯础叭f里,地之遠也;秋,()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也;百年,齒暮也;多病,()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也”。學生自己填寫交流,這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課很好的設計)(學生自由填寫,相互交流)。

生: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萬里,離家遠,不能回去,悲秋,季節(jié)冷,古人有悲秋的情懷。

生:作客,命運慘,常作客指的時間長。

生:百年,年齡大,年老。多病,身體差,登臺,行動難,獨,無所依。

師:悲遠,悲秋、悲涼、悲離,悲老;悲身,悲孤,悲怨。所有與悲有關的詞語我老杜都遇到了。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xiāng)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生: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生:時事艱難,國家動蕩,憂國憂民,

生:自己苦,國家更苦,一切都是苦,

生:詩人恨自己年老體弱,滿頭白發(fā),不能為國效力,非常痛恨自己的無能。

生:自己如此潦倒,生活艱辛,還想著國家,一腔愛國熱情。

師:而這些苦悶無人知曉,只能添加自己的苦悶,古人一般是。

生:借酒消愁。

生:而杜甫借酒消愁都不可能了,連濁酒就是很差的,酒都沒法喝,

生:這里的新停就是剛剛停,人越是悲傷的時候,卻不能喝酒,停的不是時候,更能寫出凄苦和郁悶。

生:愛國。

師:只有偉大的心靈和偉大的人格才能誕生偉大的作品,杜甫是一種平凡的偉大,是一種接地氣的草根的偉大,是一種可以接觸和學習的偉大,他身逢亂世,深味著人生的苦難,推己及人,成為人民苦難的代言人。這一點足以讓我們仰望。(出示杜甫年輕時指點江山的作品《望岳》,比較學習)。

登高說課稿篇三

《登高》選自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5第3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深邃的人生感悟。本詩是作者晚年流落夔州,重陽節(jié)登高遠眺的感懷之作,飽含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個人身世的感慨。學習本文有助于學生獲得審美體驗,體會作者沉郁頓挫的詞風。本課計劃用時1課時。

高二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古詩文知識,但鑒賞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的三維學習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品讀語言,學習詩歌的鑒賞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詞作內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深沉的苦痛和無盡的哀思。

教學重點:賞析語言,體悟情感。教學難點:通過意象鑒賞詞作。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根本上是一種感悟文化,因此,本課將采用情境教學,以情促讀、以讀促思的教學方法;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采用朗讀法、問題探究法完成學習目標。

為實現(xiàn)高效課堂,課前準備多媒體、微課視頻。

本著“育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擬定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用時約3分鐘。

古人云:“未見興趣,必不樂學?!倍嗝襟w播放一段秋日悲歌的視頻,激發(fā)學生興趣:同學們,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展現(xiàn)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景象,馬致遠的《秋思》描繪了古道西風瘦馬的蕭條,那么,杜甫筆下的秋日又將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順勢導入新課。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品析,用時約10分鐘,分2步展開。

1、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我將對易讀錯、易寫錯和難理解的字詞進行講解。

2、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我將播放一段名家范讀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思考:本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師生討論,共同明確,本詩是作者晚年流落夔州,在祈求長壽的重陽節(jié)登高遠眺,國勢艱危,身世飄零,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這位曾高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人,不禁生發(fā)無限感慨,極為沉郁。

第三環(huán)節(jié):精讀探究,用時約20分鐘,分2步展開。

1、讀中悟情,深入文本。我將播放一段微課視頻《詩歌中的意象》,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共描寫了哪些意象?小組討論、展示,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補充:這首詩前兩聯(lián)寫景,首聯(lián)共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分別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來描寫,十四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而頷聯(lián)只選取了落木和長江,由落木聯(lián)想到自身孤苦伶仃,人難免一死,而滾滾長江又擺脫了上聯(lián)悲哀之調,顯出豁達、開闊的意境。

2、以情促讀,探究文本。本詩的文眼是“悲”字,是什么使詩人感到“悲”呢?小組交流討論,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寫作背景加以分析。

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升華,課堂小結,用時約5分鐘。

無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通篇關目,全在一“悲”。古往今來,身世家國,榮辱人生,沉浮世態(tài),得失人心,杜甫一肩挑起了推排不盡、驅趕不絕的千斤悲愁。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怎樣的體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

預留3分鐘,讓學生回顧當堂所學。我將進行課堂巡視,及時解答學生疑問。

整堂課,以問題為導向,充分發(fā)揮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完成課前預設,促進精彩生成。

第五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比較賞析本詩與《沁園春?長沙》的異同。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黑板所示。課后我將及時進行總結反思。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擦黑板,道別)。

登高說課稿篇四

有人說唐朝時李白用歌聲無限放大之后,又被杜甫還原的請大家說一下所學杜甫的詩句——。

二、出示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感受詩人的情懷。

2、賞析詩歌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下面我們積累《詩經》的.相關知識。

三、初讀。

ppt出示:讀。

1.一生讀,他生評價,糾錯。

2.齊讀,要求:讀準字音、句讀。

四、品讀。

1.師:打擊對這首詩歌的感受怎樣?用一個字概括出來就是——生答“悲”,師板書“悲”

2.師:悲從何來?請大家自由朗讀,找出悲的原因,從詩中找答案。

生自由朗讀。

生1:3、4兩句,看到秋景,想到了身世,心中所想的只有悲哀了。

師:什么樣的身世?現(xiàn)在怎樣?為何看到落葉就悲?

生回答:命運多舛的身世,現(xiàn)在已經老了,此時可能重病在身。

師:再讀一下!為何見到長江而悲?

生再讀。

生:因為時光飛逝,生命流逝。

師結:他看到了秋之悲,身世之悲,時光流逝之悲。

生2:1、2兩句,由景及情,悲涼的景情,全是冷色調。

師:帶著這種感覺讀一下。

生讀。

生3:“萬里”讓我想到了他蕭瑟的身影,久久不能忘懷(鼓掌)。

師:什么身影?你抓住了哪個詞?

生:孤獨的身影多病。

生4:天才的孤獨的心聲。

4.師:還有哪里體現(xiàn)了悲?從原詩中找。

生5:“艱難”句。

師:重音是突出感情,拖音也是突出感情,再讀一下。

生再讀。

師:只有一己之滄桑嗎?

生:還有國家。

師板書:家國之悲。

生齊讀。

5.師小結。

ppt出示:品。

6.師:再齊讀,思考“悲”借助什么手法表現(xiàn)的。

師提示:看看目標。

生答:借景抒情。

配樂師朗誦,要求生再次體會詩歌悲情。

2生讀,生齊讀。

7.師補充杜甫晚年境遇(配樂抒情一段話)“你的命運即使像墨汁一樣黑,你也堅持用……我多想遇見你,在風急天高猿嘯哀的時候,為您拭去那苦澀的淚水,安慰您那顆悲痛憂傷的心”

ppt出示:寫。

多想遇見您,

在“風急天高猿嘯哀”的時候,

為您拭去那苦澀的淚水,

安慰您那顆悲痛憂傷的心。

多想遇見您,

在“”的時候,

要求生仿照句式寫出詩歌下節(jié)。

2生上黑板展示。

3生誦讀展示。

ppt出示:背。

師放較為悲哀的音樂,要求生站立背誦。

【評述】。

整體設計美玉含瑕。

登高說課稿篇五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教學目標:

1、直觀把握杜甫七言律詩的形式美;

2、品味詩歌意象的情感內涵;

3、感受杜甫的詩圣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古代詩人中誰被譽為“詩圣”?——杜甫。

哪位詩人被梁啟超先生稱為“情圣”?——杜甫。

這并不是說杜甫在談情說愛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是說杜甫在詩歌中表現(xiàn)的情感非常博大深沉。

(ppt展示:“杜工部被后人上他徽號叫做‘詩圣’。詩怎么樣才算‘圣’,標準很難確定,我們也不必輕輕附和。我以為工部最少可以當?shù)闷鹎槭サ幕仗枴R驗樗那楦械膬热?,是極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極熟練,能鞭辟到最深處,能將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樣子,能象電氣一般,一振一蕩的打到別人的心弦上,中國文學界寫情圣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薄簡⒊肚槭ザ鸥Α罚?。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兜歉摺芬幌虮徽J為是杜甫寫得最好的一首七言律詩。向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明代的胡應麟認為它是“古今七言律第一”,胡應麟肯定有他充足的理由。我們今天就通過《登高》這首最好的杜詩來看看杜甫是如何當?shù)蒙稀霸娛ァ?、“情圣”的徽號的?/p>

二、整體感知。

聽名家朗誦。

全班齊讀(指導朗讀,語速要慢,讀出那種蒼涼悠遠的情韻)。

這首詩是杜甫晚年流落夔州時所寫,此時家國破碎,身世飄零,但杜甫是一個用生命來作詩的人,他對自己寫詩的要求非常嚴格,晚年尤其如此,“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直至爐火純青,登峰造極之境。

太符合了。不僅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整首詩都對仗,非常地工整。即以首聯(lián)為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不僅上下句對得極其嚴格工整,還有當句對,就是一句之中也有對偶,像“風急”對“天高”,“渚清”對“沙白”。且從寫景來看,一寫天,一寫地,這也是一種“對”,像這樣的詩就是把對仗這種功能發(fā)揮到了極致。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它沒有板滯之感,非常地流暢自然,不見刻意為之的痕跡。

從寫詩的技巧上來看,《登高》的形式之完美,完全能使杜甫稱得上是“詩圣”,寫詩的圣手。

引申: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從總體的結構上看,本詩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抒情,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我們就具體來看看它的意象營造。

二、品味意象。

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寓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首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找出意象:風、天、猿、渚、沙、鳥。

哪個字是關鍵?——“哀”,猿嘯聲給人的感覺總是凄厲悲涼。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但是不是一味地悲涼呢?不是。這兩句一句寫天,一句寫地,推開一個異常廣闊的視域。由于境界開闊,拓展人的心胸,就使得秋意濃郁的蕭瑟悲涼變成一種悲壯,這說明杜甫寫景是大手筆,給人一種很強的力度感,很剛勁,這也是詩圣本色。

頷聯(lián):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意象:落木、長江。

“落木”給人一種生命凋零的感覺,杜甫在寫他的暮年多病,生命力衰頹。

“蕭蕭”、“滾滾”一寫聲響,一寫動態(tài),使人如聞風吹木葉的窸窣之聲,如見長江的波濤翻滾之狀。它們與“無邊”、“不盡”兩個拓展時空的詞語搭配,創(chuàng)構出一個宏大、蒼涼、悲壯、指向無限的意境。

結合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來看,首聯(lián)14字中包含6種意象,意象密集,節(jié)奏急峭,而隨之而來的頷聯(lián)卻只有落木、長江兩個意象,這一密一疏,既顯示了句法的變化,又為第三聯(lián)的抒情做好了準備。

這里我要講一講中國人的宇宙意識,以及宇宙意識在詩歌中的表現(xiàn)。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就是整個空間,“宙”就是整個時間,“宇宙”就是整個時空及其包含的一切。

我要引入“時空對”這個概念。顧名思義,時空對就是時間與空間相對組成一聯(lián)。杜甫慣用時間與空間來組織對仗,《登高》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頷聯(lián)上句寫無邊落木,是寫空間的,下句寫不盡長江,看似也是寫空間,實際上這句詩中包含的是時間意識、歷史意識,因為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流水”的意象正是時間的象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把有限的個人放到無盡的時空中,寫出了人面對“無限”時所產生的蒼茫感受,凸顯了渺小的個人在宇宙中的處境,此真可與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宇宙境界相媲美。

其他舉例:

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

長為萬里客,有愧百年身。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不難看出杜甫是在有意表達他的宇宙意識。這樣的宇宙意識使杜詩整體上境界廣闊,內涵深遠。

三、體悟情感。

一二聯(lián)是寓情于景,三四兩聯(lián)則是直抒胸臆。當然,這種直抒胸臆也是在前兩聯(lián)營造的大背景、大境界中所抒發(fā)的深沉復雜之情。

頸聯(lián):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這一聯(lián)是明顯的“時空對”,上句以“萬里”顯空闊,寫流落天涯之遠,下句用“百年”盡一生,寫暮年身體多病。“萬里”、“百年”都是寫自己面對“無限”的無奈與痛楚,飽含身世之悲與家國之思。

萬里——遠離京城,眷念朝廷;

常作客——漂泊無定;

百年多病——年老體衰多??;

獨登臺——羈旅孤獨。

此聯(lián)還隱含著兩個古人,一是“悲秋”的宋玉,二是“多病”的司馬相如。

一聯(lián)14字包含如此豐富的情感內涵,沉郁而深廣,確是寫情圣手,梁啟超沒有夸張。

尾聯(lián):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進一步感嘆世事艱難,為國事憂心過計,同時慨嘆自己的貧病不得志,甚至連借酒澆愁也不能夠,更增一層愁苦、無奈與悲涼。

大家由這聯(lián)詩再回過頭去看看蔣兆和先生畫的那張杜甫像,靜靜地體會體會杜甫的胸襟和情感。

四、總結。

讀懂一首詩是不容易的,走進一個詩人的內心尤其像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的內心也是不容易的,但反過來講,只要你理解了他,走進了他,他就會開闊你的胸襟、提升你的境界。這就是我們今天仍然要努力去理解杜甫詩歌、領會詩圣情懷的道理。

古人講:杜甫高、大、深皆不可及。具體到《登高》這首詩:

高——時空相對、胸懷宇宙。

大——取象宏偉、境界空闊。

深——感受豐富、情感深沉。

寫出《登高》這樣登峰造極的詩歌的詩人,我當然要尊稱他為“詩圣”、“情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登高說課稿篇六

《登高》選自勞動教育出版社全國中等職業(yè)技術通用教材版語文第七單元《古代詩詞五首》中的第三首。在繽紛燦爛的唐代詩苑,杜甫是當之無愧的花王之一。《登高》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猶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它被譽為“杜詩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充分體現(xiàn)了杜甫的人生情懷和律詩風格。學好此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二、學情分析。

初中起點的模具、數(shù)控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優(yōu)勢有: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敢于表達,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學習興趣不高、探究能力不強、審美意識欠缺。

三、教學目標分析。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目標:了解詩人杜甫及其寫作背景,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

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審美體念。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中景、境、情三者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詩人悲秋的真正含義,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

五、教法、學法分析。

詩歌是文學中的精品,是語言與情感的巧妙結合。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詩要反復地讀”,只有通過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所以我將采取誦讀法,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吟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他們的想象能力,使其進入詩歌的情境。在本詩的`鑒賞中,由于學生知識積淀和人生經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講析法和點撥法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靈的琴弦響起來。”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我還將使用討論法使學生參與討論,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

學生將采用誦讀品味法、自主探索法、小組合作法開展學習活動。

六、教學過程分析。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分為自讀課文,信息整合,分組合作,推選代表四步驟。

首先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班級qq群進行課前預習,然后讓學生運用手機、圖書館資料查找跟杜甫相關的知識信息,接著以寢室為單位分組進行資料整理,最后每個寢室推選一位學生代表作為課堂發(fā)言人。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播放背景音樂,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詩人獨自登高的場景,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詩人登高,引領學生較快地走進文本。

(二)知人論世。

本環(huán)節(jié)由學生結合課前預習任務自主完成,設計一個問題:說一說你所了解的杜甫。

回味杜甫漂泊的人生經歷和他忠君愛國、心系天下的情懷,引入本詩寫作背景。

(三)、沉浸文本、整體感悟。

在整體感悟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自主品讀為主。我會緊扣朗誦,發(fā)揮誦讀傳情達意,移情會意的作用。

首先我會配音聽讀詩歌,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蕭瑟的水墨動畫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并了解杜甫律詩抑揚頓挫的形式美。

再次角色飾演、移情誦讀,師生點評,體會情感,要求學生找出詩歌的詩眼。

(設計理念:通過多種方式的吟誦讓學生體會詩人悲壯愁苦的情懷,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四)、分析意象、品味意境。

(五)、合作交流,探討情感。

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命將盡而事業(yè)無成。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詩人獨自登上高處,面對萬里江天,百感千愁涌上心頭,在悲嘆景色之秋,悲嘆個人命運之秋時,更加悲嘆國家之秋。.這一過程,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領悟詩人從悲自然之秋到悲人生之秋的過程,教師把握教學難點,圍繞課堂的核心問題追問“詩人為何而悲”,結合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以“艱難苦恨”的理解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從小我到大我的飛躍,由悲人生之秋到悲國家之秋的提升。

(六)拓展延伸。

秋天是中國古代詩人經常吟詠的意象,想一想我國古代詩歌中有關秋天詩句的描寫。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曹操《觀滄海》。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設計理念:體會不同詩人對待秋的不同情感,強化學生對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

回顧詩人的感情發(fā)展脈絡。

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八)、作業(yè)。

找出《登高》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詩,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字數(shù)不少于100字。

七、板書設計分析。

寫景:首聯(lián):風、天、猿(悲自然之秋)。

渚、沙、鳥。

頷聯(lián):落木。

長江。

抒情:頸聯(lián):萬里、多病、獨登臺(悲人生之秋)。

尾聯(lián):艱難苦恨、潦倒新亭(悲國家之秋)。

八、教學反思分析。

在本堂課授課結束后,我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1、引領學生用多種方式品讀文章,讓學生沉浸文本,獲得情感體驗。

2、通過探究、合作、討論等方式,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由于學生基礎不一,個別學生沒能深刻領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敬請批評指正!

登高說課稿篇七

一、說教材: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發(fā)展到唐代,迎來了一個顛峰時期,詩體完備,名家輩出,風格多樣,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杜甫和李白又以其各具特色的藝術創(chuàng)作,唱出了唐詩最美的樂章。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3第二單元集中選錄了唐代四位大詩人的七首詩歌,其中杜甫詩就有三首,這三首詩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有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而《登高》又最能代表其“沉郁頓挫”之詩風,極具審美特質。(出示課件一:《登高》的寫作背景)。

《登高》寫于唐代宗天歷二年秋天的重陽節(jié),當時杜甫流浪到了夔州,夔州位于長江之濱,以水急、風大、猿多著稱。他的好友李白、高適、嚴武都相繼辭世。安史之亂雖已結束四年,可唐朝,地方軍閥們趁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然一處混亂。在如此之境中,具有憂患意識,仁愛精神,惻隱之心,忠恕之道的杜甫,一人拖著病體登高,寫下了本詩。

(出示課件二:登高杜甫)。

風疾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本詩首聯(lián)起筆扣題,幾種景物不以任何關聯(lián)詞語組合在一起,視角由高及低,由遠而近,動景和靜景相襯,生靈情狀對舉,構成鮮明生動的意象之美。把人帶入一種天高地遠、寂寥空曠的意境,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秋意。

頷聯(lián)將源遠流長的長江與廣袤無垠的天地綰接,以時間和空間立體交叉的手法,工穩(wěn)對仗中創(chuàng)造出了超越現(xiàn)實的博大宏偉、深沉凝重的意境,引發(fā)深沉的感慨。

頸聯(lián)依然以“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時空交融寫法,流露感情的真實底蘊——一聯(lián)八意,意意言悲,字字珠璣,如泣如訴。

尾聯(lián)以生活細節(jié)見長。從側面,我們看到了在重重悲苦的重壓下的杜甫,仍心系人民,心憂國家,這份深摯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足以讓人泣下。

本詩感情之深厚豐富已讓人感喟不已,而四聯(lián)又皆對仗工穩(wěn),(出示課件三)明代擅長音律的詩論家胡應麟稱贊本詩為:“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痹S印芳《律髓輯要》中又做了如下評價:“七言律八句皆對,首句仍復用韻,初唐人已創(chuàng)此格,至老杜始為精密耳?!币搽y怪它以“律細”而冠絕古今。

(出示課件四)。

針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還有高中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要求: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并在朗讀背誦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我設計了如下三維目標:(出示課件五)。

知識目標:了解杜甫生平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能力目標(重點):

1、培養(yǎng)頌讀詩歌的能力。

2、賞析情景交融,沉郁頓挫的藝術特點。

情感目標(難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啟迪愛國主義情懷。

其中,能力目標是教學重點,情感目標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詩是最適于吟誦的。本課主要釆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進行教學;學生則在吟誦和聯(lián)想描摹中體味理解。

三、說教學設計。

本課釆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具體教學程序如下:

1、導入新課:因課前已印發(fā)了資料《杜甫的一生》《杜甫詩歌名句集》,并布置了預習,用猜猜出他是誰的課件導入,既可以對杜甫多一層理性認識,又可以把學生的目光、思想集中在杜甫身上,為下一步的漫談作者作品做鋪墊。

2、漫談作者作品:這一環(huán)節(jié)釆用漫談的方式完成了知識目標,并充分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

3、指導誦讀理解,走入詩境:這一環(huán)節(jié)從整體感知到逐聯(lián)解讀入境,從理解到想像描摹,從誦讀到體味吟詠,教師只給予適當?shù)囊龑c撥,教給學生四則讀詩之法,即知人論世,披詞入情,想像入境,感受韻律。同時,指導學生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理解“意境”“沉郁頓挫”“情景交融”等概念。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釆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以突破教學重點。

4、課堂拓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要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教育,首先應育人,其次才在育才。杜甫崇高的人格,深廣的憂思,豁達的心胸,無不可以啟開我們的思想之門,情感之閘,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思想的沉淀,情感的升華,藝術的完臻。因此,我選取了他的晚年作品《江漢》,要求學生誦讀想像,描摹杜甫的形象,并寄一語給杜甫,來表達自己的情思。如此,便把學生對杜甫的理解、崇拜等感情內化為自己思想情感的一次累加,潛移默化中啟迪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5、小結: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對杜甫晚年創(chuàng)作特點作一總結,使學生形成一種整體認識,以便于學生能站在更高的視角自讀杜甫的詩作。最后以深情的配樂背誦做結,學生可在音樂和文學的雙重美感中得以情感的陶冶,也是一次藝術修養(yǎng)得以提升的機會。

6、作業(yè):為杜甫寫一二百字的小傳。這既是一次小練筆,又是一次資料、思想、情感的整理,可以說是對本課的一種課外延伸。

四、總結:詩歌是靈魂的聲音,是優(yōu)美的旋律,是人格的凈地。有人說:“讀詩可以使人巧慧。”我要說,讀杜甫的詩,可以使人變得深沉、真誠。

謝謝大家!

登高說課稿篇八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登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八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登高》選自勞動教育出版社全國中等職業(yè)技術通用教材版語文第七單元《古代詩詞五首》中的第三首。在繽紛燦爛的唐代詩苑,杜甫是當之無愧的花王之一?!兜歉摺肥嵌鸥ν砟炅髟①缰葜鳎星樯畛?,韻律華美,猶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它被譽為“杜詩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充分體現(xiàn)了杜甫的人生情懷和律詩風格。學好此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二、學情分析。

初中起點的模具、數(shù)控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優(yōu)勢有: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敢于表達,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學習興趣不高、探究能力不強、審美意識欠缺。

三、教學目標分析。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目標:了解詩人杜甫及其寫作背景,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

2、能力目標:感受、品味詩歌意境,培養(yǎng)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團結。

協(xié)作意識;

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審美體念。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中景、境、情三者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詩人悲秋的真正含義,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

五、教法、學法分析。

詩歌是文學中的精品,是語言與情感的巧妙結合。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詩要反復地讀”,只有通過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所以我將采取誦讀法,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吟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他們的想象能力,使其進入詩歌的情境。在本詩的鑒賞中,由于學生知識積淀和人生經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講析法和點撥法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靈的琴弦響起來?!闭Z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我還將使用討論法使學生參與討論,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

學生將采用誦讀品味法、自主探索法、小組合作法開展學習活動。

六、教學過程分析。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分為自讀課文,信息整合,分組合作,推選代表四步驟。

首先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班級qq群進行課前預習,然后讓學生運用手機、圖書館資料查找跟杜甫相關的知識信息,接著以寢室為單位分組進行資料整理,最后每個寢室推選一位學生代表作為課堂發(fā)言人。

(設計理念:旨在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播放背景音樂,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詩人獨自登高的場景,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詩人登高,引領學生較快地走進文本。

(二)知人論世。

本環(huán)節(jié)由學生結合課前預習任務自主完成,設計一個問題:說一說你所了解的杜甫。

回味杜甫漂泊的人生經歷和他忠君愛國、心系天下的情懷,引入本詩寫作背景。

(設計理念:為下文的詩歌鑒賞奠定基礎。)。

(三)、沉浸文本、整體感悟。

在整體感悟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自主品讀為主。我會緊扣朗誦,發(fā)揮誦讀傳情達意,移情會意的作用。

首先我會配音聽讀詩歌,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蕭瑟的水墨動畫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并了解杜甫律詩抑揚頓挫的形式美。

再次角色飾演、移情誦讀,師生點評,體會情感,要求學生找出詩歌的詩眼。

(設計理念:通過多種方式的吟誦讓學生體會詩人悲壯愁苦的情懷,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四)、分析意象、品味意境。

(設計理念:旨在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運用意象—意境—情感分析法,解讀詩歌,理解詩人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突破教學重點。)。

(五)、合作交流,探討情感。

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命將盡而事業(yè)無成。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詩人獨自登上高處,面對萬里江天,百感千愁涌上心頭,在悲嘆景色之秋,悲嘆個人命運之秋時,更加悲嘆國家之秋。.這一過程,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領悟詩人從悲自然之秋到悲人生之秋的過程,教師把握教學難點,圍繞課堂的核心問題追問“詩人為何而悲”,結合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以“艱難苦恨”的理解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從小我到大我的飛躍,由悲人生之秋到悲國家之秋的提升。

(設計理念:通過思考、合作、點撥、體悟這一逐層深化的過程,完成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考,達到審美體驗的高度。)。

(六)拓展延伸。

秋天是中國古代詩人經常吟詠的意象,想一想我國古代詩歌中有關秋天詩句的描寫。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曹操《觀滄?!?。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設計理念:體會不同詩人對待秋的不同情感,強化學生對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

回顧詩人的感情發(fā)展脈絡。

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八)、作業(yè)。

找出《登高》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詩,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字數(shù)不少于100字。

七、板書設計分析。

寫景:首聯(lián):風、天、猿(悲自然之秋)。

渚、沙、鳥。

頷聯(lián):落木。

長江。

抒情:頸聯(lián):萬里、多病、獨登臺(悲人生之秋)。

尾聯(lián):艱難苦恨、潦倒新亭(悲國家之秋)。

(設計理念:主要體現(xiàn)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感情發(fā)展。)。

八、教學反思分析。

在本堂課授課結束后,我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1、引領學生用多種方式品讀文章,讓學生沉浸文本,獲得情感體驗。

2、通過探究、合作、討論等方式,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由于學生基礎不一,個別學生沒能深刻領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敬請批評指正!

登高說課稿篇九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登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八個方面進行說課。

《登高》選自勞動教育出版社全國中等職業(yè)技術通用教材版語文第七單元《古代詩詞五首》中的第三首。在繽紛燦爛的唐代詩苑,杜甫是當之無愧的花王之一?!兜歉摺肥嵌鸥ν砟炅髟①缰葜鳎星樯畛?,韻律華美,猶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它被譽為“杜詩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充分體現(xiàn)了杜甫的人生情懷和律詩風格。學好此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初中起點的模具、數(shù)控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優(yōu)勢有: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敢于表達,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學習興趣不高、探究能力不強、審美意識欠缺。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目標:了解詩人杜甫及其寫作背景,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

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審美體念。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中景、境、情三者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詩人悲秋的真正含義,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

詩歌是文學中的精品,是語言與情感的巧妙結合。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詩要反復地讀”,只有通過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所以我將采取誦讀法,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吟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他們的想象能力,使其進入詩歌的情境。在本詩的鑒賞中,由于學生知識積淀和人生經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講析法和點撥法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靈的琴弦響起來?!闭Z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我還將使用討論法使學生參與討論,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

學生將采用誦讀品味法、自主探索法、小組合作法開展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分為自讀課文,信息整合,分組合作,推選代表四步驟。

首先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班級qq群進行課前預習,然后讓學生運用手機、圖書館資料查找跟杜甫相關的知識信息,接著以寢室為單位分組進行資料整理,最后每個寢室推選一位學生代表作為課堂發(fā)言人。

(設計理念:旨在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播放背景音樂,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詩人獨自登高的場景,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詩人登高,引領學生較快地走進文本。

(二)知人論世。

本環(huán)節(jié)由學生結合課前預習任務自主完成,設計一個問題:說一說你所了解的杜甫。

回味杜甫漂泊的人生經歷和他忠君愛國、心系天下的情懷,引入本詩寫作背景。

(設計理念:為下文的詩歌鑒賞奠定基礎。)。

(三)沉浸文本、整體感悟。

在整體感悟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自主品讀為主。我會緊扣朗誦,發(fā)揮誦讀傳情達意,移情會意的作用。

首先我會配音聽讀詩歌,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蕭瑟的水墨動畫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并了解杜甫律詩抑揚頓挫的形式美。

再次角色飾演、移情誦讀,師生點評,體會情感,要求學生找出詩歌的詩眼。

(設計理念:通過多種方式的吟誦讓學生體會詩人悲壯愁苦的情懷,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四)分析意象、品味意境。

(設計理念:旨在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運用意象—意境—情感分析法,解讀詩歌,理解詩人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突破教學重點。)。

(五)合作交流,探討情感。

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命將盡而事業(yè)無成。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詩人獨自登上高處,面對萬里江天,百感千愁涌上心頭,在悲嘆景色之秋,悲嘆個人命運之秋時,更加悲嘆國家之秋。.這一過程,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領悟詩人從悲自然之秋到悲人生之秋的過程,教師把握教學難點,圍繞課堂的核心問題追問“詩人為何而悲”,結合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以“艱難苦恨”的理解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從小我到大我的飛躍,由悲人生之秋到悲國家之秋的提升。

(設計理念:通過思考、合作、點撥、體悟這一逐層深化的過程,完成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考,達到審美體驗的高度。)。

(六)拓展延伸。

秋天是中國古代詩人經常吟詠的意象,想一想我國古代詩歌中有關秋天詩句的描寫。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曹操《觀滄?!?。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設計理念:體會不同詩人對待秋的不同情感,強化學生對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

回顧詩人的感情發(fā)展脈絡。

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八)、作業(yè)。

找出《登高》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詩,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字數(shù)不少于100字。

寫景:首聯(lián):風、天、猿(悲自然之秋)。

渚、沙、鳥。

頷聯(lián):落木。

長江。

抒情:頸聯(lián):萬里、多病、獨登臺(悲人生之秋)。

尾聯(lián):艱難苦恨、潦倒新亭(悲國家之秋)。

(設計理念:主要體現(xiàn)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感情發(fā)展。)。

在本堂課授課結束后,我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1、引領學生用多種方式品讀文章,讓學生沉浸文本,獲得情感體驗。

2、通過探究、合作、討論等方式,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由于學生基礎不一,個別學生沒能深刻領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敬請批評指正!

登高說課稿篇十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詩感時傷世,他的詩沉郁頓挫,他的詩會使我們的靈魂更有深度、廣度。他就是被尊稱為“詩圣”的唐朝大詩人杜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杜甫的《登高》。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發(fā)展到唐代,迎來了一個顛峰時期,詩體完備,名家輩出,風格多樣,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杜甫和李白又以其各具特色的藝術創(chuàng)作,唱出了唐詩最美的樂章。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3第二單元集中選錄了唐代四位大詩人的七首詩歌,其中杜甫詩就有三首,這三首詩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有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而《登高》又最能代表其“沉郁頓挫”之詩風,極具審美特質。(出示課件一:《登高》的寫作背景)。

《登高》寫于唐代宗天歷二年秋天的重陽節(jié),當時杜甫流浪到了夔州,夔州位于長江之濱,以水急、風大、猿多著稱。他的好友李白、高適、嚴武都相繼辭世。安史之亂雖已結束四年,可唐朝,地方軍閥們趁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然一處混亂。在如此之境中,具有憂患意識,仁愛精神,惻隱之心,忠恕之道的杜甫,一人拖著病體登高,寫下了本詩。

(出示課件二:登高杜甫)。

風疾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本詩首聯(lián)起筆扣題,幾種景物不以任何關聯(lián)詞語組合在一起,視角由高及低,由遠而近,動景和靜景相襯,生靈情狀對舉,構成鮮明生動的意象之美。把人帶入一種天高地遠、寂寥空曠的意境,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秋意。

頷聯(lián)將源遠流長的長江與廣袤無垠的天地綰接,以時間和空間立體交叉的'手法,工穩(wěn)對仗中創(chuàng)造出了超越現(xiàn)實的博大宏偉、深沉凝重的意境,引發(fā)深沉的感慨。

頸聯(lián)依然以“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時空交融寫法,流露感情的真實底蘊——一聯(lián)八意,意意言悲,字字珠璣,如泣如訴。

尾聯(lián)以生活細節(jié)見長。從側面,我們看到了在重重悲苦的重壓下的杜甫,仍心系人民,心憂國家,這份深摯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足以讓人泣下。

本詩感情之深厚豐富已讓人感喟不已,而四聯(lián)又皆對仗工穩(wěn),(出示課件三)明代擅長音律的詩論家胡應麟稱贊本詩為:“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痹S印芳《律髓輯要》中又做了如下評價:“七言律八句皆對,首句仍復用韻,初唐人已創(chuàng)此格,至老杜始為精密耳?!币搽y怪它以“律細”而冠絕古今。

(出示課件四)。

針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還有高中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要求: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并在朗讀背誦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我設計了如下三維目標:(出示課件五)。

知識目標:了解杜甫生平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能力目標(重點):

1、培養(yǎng)頌讀詩歌的能力。

2、賞析情景交融,沉郁頓挫的藝術特點。

情感目標(難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啟迪愛國主義情懷。

其中,能力目標是教學重點,情感目標是教學難點。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痹娛亲钸m于吟誦的。本課主要釆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進行教學;學生則在吟誦和聯(lián)想描摹中體味理解。

本課釆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具體教學程序如下:

1、導入新課:因課前已印發(fā)了資料《杜甫的一生》《杜甫詩歌名句集》,并布置了預習,用猜猜出他是誰的課件導入,既可以對杜甫多一層理性認識,又可以把學生的目光、思想集中在杜甫身上,為下一步的漫談作者作品做鋪墊。

2、漫談作者作品:這一環(huán)節(jié)釆用漫談的方式完成了知識目標,并充分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

3、指導誦讀理解,走入詩境:這一環(huán)節(jié)從整體感知到逐聯(lián)解讀入境,從理解到想像描摹,從誦讀到體味吟詠,教師只給予適當?shù)囊龑c撥,教給學生四則讀詩之法,即知人論世,披詞入情,想像入境,感受韻律。同時,指導學生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理解“意境”“沉郁頓挫”“情景交融”等概念。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釆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以突破教學重點。

4、課堂拓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要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教育,首先應育人,其次才在育才。杜甫崇高的人格,深廣的憂思,豁達的心胸,無不可以啟開我們的思想之門,情感之閘,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思想的沉淀,情感的升華,藝術的完臻。因此,我選取了他的晚年作品《江漢》,要求學生誦讀想像,描摹杜甫的形象,并寄一語給杜甫,來表達自己的情思。如此,便把學生對杜甫的理解、崇拜等感情內化為自己思想情感的一次累加,潛移默化中啟迪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5、小結: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對杜甫晚年創(chuàng)作特點作一總結,使學生形成一種整體認識,以便于學生能站在更高的視角自讀杜甫的詩作。最后以深情的配樂背誦做結,學生可在音樂和文學的雙重美感中得以情感的陶冶,也是一次藝術修養(yǎng)得以提升的機會。

6、作業(yè):為杜甫寫一二百字的小傳。這既是一次小練筆,又是一次資料、思想、情感的整理,可以說是對本課的一種課外延伸。

詩歌是靈魂的聲音,是優(yōu)美的旋律,是人格的凈地。有人說:“讀詩可以使人巧慧?!蔽乙f,讀杜甫的詩,可以使人變得深沉、真誠。

登高說課稿篇十一

《登高》選自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5第3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深邃的人生感悟。本詩是作者晚年流落夔州,重陽節(jié)登高遠眺的感懷之作,飽含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個人身世的感慨。學習本文有助于學生獲得審美體驗,體會作者沉郁頓挫的詞風。本課計劃用時1課時。

高二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古詩文知識,但鑒賞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的三維學習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品讀語言,學習詩歌的鑒賞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詞作內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深沉的苦痛和無盡的哀思。

教學重點:賞析語言,體悟情感。教學難點:通過意象鑒賞詞作。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根本上是一種感悟文化,因此,本課將采用情境教學,以情促讀、以讀促思的教學方法;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采用朗讀法、問題探究法完成學習目標。

為實現(xiàn)高效課堂,課前準備多媒體、微課視頻。

本著“育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擬定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古人云:“未見興趣,必不樂學。”多媒體播放一段秋日悲歌的視頻,激發(fā)學生興趣:同學們,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展現(xiàn)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景象,馬致遠的《秋思》描繪了古道西風瘦馬的蕭條,那么,杜甫筆下的秋日又將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順勢導入新課。

1.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我將對易讀錯、易寫錯和難理解的字詞進行講解。

2.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我將播放一段名家范讀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思考:本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師生討論,共同明確,本詩是作者晚年流落夔州,在祈求長壽的重陽節(jié)登高遠眺,國勢艱危,身世飄零,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這位曾高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人,不禁生發(fā)無限感慨,極為沉郁。

1.讀中悟情,深入文本。我將播放一段微課視頻《詩歌中的意象》,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共描寫了哪些意象?小組討論、展示,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補充:這首詩前兩聯(lián)寫景,首聯(lián)共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分別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來描寫,十四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而頷聯(lián)只選取了落木和長江,由落木聯(lián)想到自身孤苦伶仃,人難免一死,而滾滾長江又擺脫了上聯(lián)悲哀之調,顯出豁達、開闊的意境。

2.以情促讀,探究文本。本詩的文眼是“悲”字,是什么使詩人感到“悲”呢?小組交流討論,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寫作背景加以分析。

無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通篇關目,全在一“悲”。古往今來,身世家國,榮辱人生,沉浮世態(tài),得失人心,杜甫一肩挑起了推排不盡、驅趕不絕的千斤悲愁。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怎樣的體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

預留3分鐘,讓學生回顧當堂所學。我將進行課堂巡視,及時解答學生疑問。

整堂課,以問題為導向,充分發(fā)揮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完成課前預設,促進精彩生成。

比較賞析本詩與《沁園春·長沙》的異同。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黑板所示。課后我將及時進行總結反思。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擦黑板,道別)。

登高說課稿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詩感時傷世,他的詩沉郁頓挫,他的詩會使我們的靈魂更有深度、廣度。他就是被尊稱為“詩圣”的唐朝大詩人杜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杜甫的《登高》。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發(fā)展到唐代,迎來了一個顛峰時期,詩體完備,名家輩出,風格多樣,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杜甫和李白又以其各具特色的藝術創(chuàng)作,唱出了唐詩最美的樂章。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3第二單元集中選錄了唐代四位大詩人的七首詩歌,其中杜甫詩就有三首,這三首詩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有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而《登高》又最能代表其“沉郁頓挫”之詩風,極具審美特質。(出示課件一:《登高》的寫作背景)。

《登高》寫于唐代宗天歷二年秋天的重陽節(jié),當時杜甫流浪到了夔州,夔州位于長江之濱,以水急、風大、猿多著稱。他的好友李白、高適、嚴武都相繼辭世。安史之亂雖已結束四年,可唐朝,地方軍閥們趁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然一處混亂。在如此之境中,具有憂患意識,仁愛精神,惻隱之心,忠恕之道的杜甫,一人拖著病體登高,寫下了本詩。

(出示課件二:登高杜甫)。

風疾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本詩首聯(lián)起筆扣題,幾種景物不以任何關聯(lián)詞語組合在一起,視角由高及低,由遠而近,動景和靜景相襯,生靈情狀對舉,構成鮮明生動的意象之美。把人帶入一種天高地遠、寂寥空曠的意境,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秋意。

頷聯(lián)將源遠流長的長江與廣袤無垠的天地綰接,以時間和空間立體交叉的手法,工穩(wěn)對仗中創(chuàng)造出了超越現(xiàn)實的博大宏偉、深沉凝重的意境,引發(fā)深沉的感慨。

頸聯(lián)依然以“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時空交融寫法,流露感情的真實底蘊——一聯(lián)八意,意意言悲,字字珠璣,如泣如訴。

尾聯(lián)以生活細節(jié)見長。從側面,我們看到了在重重悲苦的重壓下的杜甫,仍心系人民,心憂國家,這份深摯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足以讓人泣下。

本詩感情之深厚豐富已讓人感喟不已,而四聯(lián)又皆對仗工穩(wěn),(出示課件三)明代擅長音律的詩論家胡應麟稱贊本詩為:“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痹S印芳《律髓輯要》中又做了如下評價:“七言律八句皆對,首句仍復用韻,初唐人已創(chuàng)此格,至老杜始為精密耳?!币搽y怪它以“律細”而冠絕古今。

(出示課件四)。

針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還有高中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要求: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并在朗讀背誦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我設計了如下三維目標:(出示課件五)。

知識目標:了解杜甫生平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能力目標(重點):1、培養(yǎng)頌讀詩歌的能力。

2、賞析情景交融,沉郁頓挫的藝術特點。

情感目標(難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啟迪愛國主義情懷。

其中,能力目標是教學重點,情感目標是教學難點。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痹娛亲钸m于吟誦的。本課主要釆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進行教學;學生則在吟誦和聯(lián)想描摹中體味理解。

本課釆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具體教學程序如下:

1、導入新課:因課前已印發(fā)了資料《杜甫的一生》《杜甫詩歌名句集》,并布置了預習,用猜猜出他是誰的課件導入,既可以對杜甫多一層理性認識,又可以把學生的目光、思想集中在杜甫身上,為下一步的漫談作者作品做鋪墊。

2、漫談作者作品:這一環(huán)節(jié)釆用漫談的方式完成了知識目標,并充分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

3、指導誦讀理解,走入詩境:這一環(huán)節(jié)從整體感知到逐聯(lián)解讀入境,從理解到想像描摹,從誦讀到體味吟詠,教師只給予適當?shù)囊龑c撥,教給學生四則讀詩之法,即知人論世,披詞入情,想像入境,感受韻律。同時,指導學生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理解“意境”“沉郁頓挫”“情景交融”等概念。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釆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以突破教學重點。

4、課堂拓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要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教育,首先應育人,其次才在育才。杜甫崇高的人格,深廣的憂思,豁達的心胸,無不可以啟開我們的思想之門,情感之閘,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思想的沉淀,情感的升華,藝術的完臻。因此,我選取了他的晚年作品《江漢》,要求學生誦讀想像,描摹杜甫的形象,并寄一語給杜甫,來表達自己的情思。如此,便把學生對杜甫的理解、崇拜等感情內化為自己思想情感的一次累加,潛移默化中啟迪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5、小結: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對杜甫晚年創(chuàng)作特點作一總結,使學生形成一種整體認識,以便于學生能站在更高的視角自讀杜甫的詩作。最后以深情的配樂背誦做結,學生可在音樂和文學的雙重美感中得以情感的陶冶,也是一次藝術修養(yǎng)得以提升的機會。

6、作業(yè):為杜甫寫一二百字的小傳。這既是一次小練筆,又是一次資料、思想、情感的整理,可以說是對本課的一種課外延伸。

詩歌是靈魂的聲音,是優(yōu)美的旋律,是人格的凈地。有人說:“讀詩可以使人巧慧?!蔽乙f,讀杜甫的詩,可以使人變得深沉、真誠。

謝謝大家!

登高說課稿篇十三

《登高》是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第五課《杜甫詩三首》最后一首詩,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對之前詩歌鑒賞的延伸和提高,對后邊的宋詞鑒賞起示范作用?!兜歉摺肥且皇走_到了主觀情感和客觀物象高度統(tǒng)一的一首七言律詩,詩歌飽含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胡應麟推崇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第一?!币虼?,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在了解詩人身世遭際和寫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掌握古詩鑒賞方法,為提高高考古詩鑒賞作好鋪墊。

高二學生在初中學過一定數(shù)量的古代詩詞,有一定的古詩鑒賞基礎,但對詩的了解較浮淺,除背誦、記憶外,并不專注于詩歌本身的意象、意境與情感。因此,要加強對學生古詩詞誦讀的訓練,使其學會品味詩歌的意境,把握詩歌表達的思想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其受到熏陶而有所感悟。

(一)知識技能。

1.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意,能知人論詩,把握全詩脈絡。

2.反復誦讀,學習其寓情于景的表達技巧,鑒賞詩歌深層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過設疑點撥、討論等方式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懷走進詩人情感,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沉郁情。

教學重點:

1.初步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和步驟:解題、釋句、入境、會意。

2.了解杜甫詩歌的藝術風格并熟練背誦。

教學難點:

在朗讀背誦中,感受詩人悲涼的內心世界,領略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

教法。

1.情境導入法。多媒體展示蕭蕭深秋,重陽佳節(jié)日作者獨登高臺,憂國、憂民、憂身,無盡悲涼,帶領學生走進課文。

2.誦讀感知法。反復吟誦,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感,激發(fā)想象力,進入詩歌意境。

3.講析法和點撥法。由于學生知識積淀有限,難以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因此,做一些課件補充杜甫及當時歷史的有關重要信息,并進行必要的點撥。

4.討論法。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間對文本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討論有助于滿足不同學生需要,激活課堂氣氛。

學法:

反復誦讀,使學生自主地思考、討論問題,從感知到理解,從“學會”到“會學”,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能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又培養(yǎng)想象力,感受到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一)情境導入(投影畫面,配樂欣賞)。

在一千二百年前的一個秋天,夔州江邊,一個年邁狐愁的老人,在一個本是闔家歡慶的日子,九九重陽節(jié)這天,獨自一人拖著多病的身體登上長江峽口的高臺,寒風凜冽,萬木凋零,混濁的江水洶涌奔騰,幾只孤鳥回旋在天空,遠處不時傳來猿的哀鳴。面對這一切,老人萬千感慨涌上心頭:半生懷才不遇,晚年窮困潦倒,孤獨在外漂泊,仍不忘國家的戰(zhàn)亂。俯仰之間,詠出一首千古絕唱!大家能猜到這位老人是誰嗎?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這位老人,欣賞他的著名詩篇《登高》。

(投影課題)。

(二)整體感知。

1.介紹作者及詩歌背景,知人論詩。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適當補充。(多媒體展示)。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因曾居于長安城南少陵,自稱“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其詩深刻反映社會現(xiàn)實,因此被稱為“詩史”,他亦被稱為“詩圣”。其作品有《望岳》、《麗人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

背景:這首詩寫于大歷二年秋天的重陽節(jié),當時詩人離開成都,衣食無著,年老多病,住在夔州,以水急風大、猿多著稱。寫這首詩時,雖安史之亂已結束,但地方軍閥乘時而起,互奪地盤,社會仍一片混亂。

(三)指導誦讀。

(設計依據:學習詩歌重在誦讀,能更好地領會詩的主旨,體會詩人的情感,更好地鑒賞詩歌。)。

如何更好地誦讀?1.老師范讀2.學生聽讀3.個別朗讀。

(投影誦讀要領)。

1.理性把握:理解作者,理解詩的內涵,必須走進作者內心中去,與作者產生共鳴。

2.感性表現(xiàn):語音、語調、表情、動作。

(四)賞析詩句。

1.首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1)讓學生思考,這一句中有哪“六景六色”?

明確:對仗工整,語言精煉,十四字寫出“六景六色”:“風”、“天”、“猿”、“沙”“鳥”,分別用“急”“高”“哀”、“清”、“白”“飛回”描寫。

(2)教師點撥,師生共同討論。

句式結構契合,渲染出秋天來臨的緊迫感?!帮L急”、“天高”、“猿嘯哀”均為仰視,“渚清”、“沙白”、“飛回”,又從俯視到仰視。在這俯仰之間,秋風撲面而來,極目所見,高天在上,猿鳴耳畔,沙渚在下,鳥轉空中,使人卷入無盡秋意之中。景物全出,視野開闊,胸懷博大。

2.頷聯(lián):“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江蘇滾滾來”。

這句只寫了兩種景物落木、長江。由落木,想到了樹,由樹及人,想聯(lián)系杜甫此時此境來聯(lián)想。杜甫看到落葉飄零,想到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到了生命之秋?!捌嗡浴鄙嵌虝旱?。作者寫這首詩時已55歲,去世前三年寫的。

如果說“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么“不盡長江”呢?這使我們不禁聯(lián)想起“逝者如斯,不舍晝夜”。面對滔滔而逝的江水,作者無奈的感嘆時光如東逝水,自己一生功業(yè)難成。但作為一個有闊大胸懷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不僅僅是無可奈何,或對生命短暫的想不通,他知道自然規(guī)律,能豁然對待。這足以讓我們看到他坦蕩、胸襟的開闊。它起到了烘托氣氛,渲染悲涼的作用。

3.頸聯(lián)“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賞析這句時,我為學生設置了一個問題:這聯(lián)詩含有八層意思,你能讀出幾層?試作具體分析(投影展示)。

明確:萬里—漂泊地遠—悲悲秋—時之凄慘—悲。

作客—羈旅—悲常作客—久旅—悲。

百年—遲暮—悲多病—衰疾—悲。

臺高—迥處—悲獨登臺—無親朋—悲。

作者將上兩聯(lián)景物描現(xiàn)實寫中蘊含的感情明朗化。久容最易傷秋,多病偏聽偏愛登臺,“萬里”與上聯(lián)的“不盡”相關照,寫出時間的悠長;詩人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把自己的悲苦表現(xiàn)得既為深且廣。這不是常見的客居鄉(xiāng)愁,人生有限方覺秋之悲愁,詩人分明是在慨嘆有限人生與永恒存在的深刻矛盾,以及人生矛盾面前的種種無奈。

4.尾聯(lián):“艱難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濁酒杯?!蔽猜?lián)與頸聯(lián)緊密銜接,因果相承?!捌D難苦恨”四字蘊意豐富,詩人憂國、憂民、憂身,憂愁得兩鬂斑白,要借酒消散這無盡的憂愁吧,卻因為疾病而斷酒了。又添一恨,無限悲慨。

“白日放歌順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毒湃铡?“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石”。在這里為何又“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特愛喝酒,我們學過的詩句有:。

(五)思考與探究(結合作者生平,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1.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

融入了羈旅的愁思,家國的憂傷,身世的感慨,顯得更加沉郁厚重。

2.試總結杜甫晚年律詩特點。這首詩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寫情,整首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突破早期較多實的風格,不拘泥于現(xiàn)實生活本身,融奇妙的構思,精練的詩句,華麗的色彩、深遠的意象于一體,升華思想情感,追求藝術美、空靈灑脫。

(六)作業(yè):。

看誰背的杜甫名句多,同桌互查。

學生能整體把握詩歌脈絡,了解詩人身世遭際和寫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詩歌情境,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沉郁情懷。并通過反復誦讀,學習文本寓情于景的表達技巧,從而鑒賞詩歌的深層含義。

登高說課稿篇十四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登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八個方面進行說課。

《登高》選自勞動教育出版社全國中等職業(yè)技術通用教材版語文第七單元《古代詩詞五首》中的第三首。在繽紛燦爛的唐代詩苑,杜甫是當之無愧的花王之一。《登高》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猶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它被譽為“杜詩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充分體現(xiàn)了杜甫的人生情懷和律詩風格。學好此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初中起點的模具、數(shù)控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優(yōu)勢有: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敢于表達,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學習興趣不高、探究能力不強、審美意識欠缺。

2、能力目標:感受、品味詩歌意境,培養(yǎng)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團結。

協(xié)作意識;

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審美體念。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中景、境、情三者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詩人悲秋的真正含義,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

詩歌是文學中的精品,是語言與情感的巧妙結合。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詩要反復地讀”,只有通過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所以我將采取誦讀法,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吟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他們的想象能力,使其進入詩歌的情境。在本詩的鑒賞中,由于學生知識積淀和人生經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講析法和點撥法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靈的琴弦響起來?!闭Z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我還將使用討論法使學生參與討論,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

學生將采用誦讀品味法、自主探索法、小組合作法開展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分為自讀課文,信息整合,分組合作,推選代表四步驟。

首先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班級qq群進行課前預習,然后讓學生運用手機、圖書館。

資料查找跟杜甫相關的知識信息,接著以寢室為單位分組進行資料整理,最后每個寢室推。

選一位學生代表作為課堂發(fā)言人。

(設計理念:旨在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提。

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播放背景音樂,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詩人獨自登高的場景,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詩人登高,引領學生較快地走進文本。

(二)知人論世。

本環(huán)節(jié)由學生結合課前預習任務自主完成,設計一個問題:說一說你所了解的杜甫。

回味杜甫漂泊的人生經歷和他忠君愛國、心系天下的情懷,引入本詩寫作背景。

(設計理念:為下文的詩歌鑒賞奠定基礎。)。

(三)、沉浸文本、整體感悟。

在整體感悟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自主品讀為主。我會緊扣朗誦,發(fā)揮誦讀傳情達意,移情會意的作用。

首先我會配音聽讀詩歌,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蕭瑟的水墨動畫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并了解杜甫律詩抑揚頓挫的形式美。

再次角色飾演、移情誦讀,師生點評,體會情感,要求學生找出詩歌的詩眼。

(設計理念:通過多種方式的吟誦讓學生體會詩人悲壯愁苦的情懷,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四)、分析意象、品味意境。

(設計理念:旨在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運用意象—意境—情感分析法,解讀詩歌,理解詩人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突破教學重點。)。

(五)、合作交流,探討情感。

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命將盡而事業(yè)無成。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詩人獨自登上高處,面對萬里江天,百感千愁涌上心頭,在悲嘆景色之秋,悲嘆個人命運之秋時,更加悲嘆國家之秋。.這一過程,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領悟詩人從悲自然之秋到悲人生之秋的過程,教師把握教學難點,圍繞課堂的核心問題追問“詩人為何而悲”,結合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以“艱難苦恨”的理解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從小我到大我的飛躍,由悲人生之秋到悲國家之秋的提升。

(設計理念:通過思考、合作、點撥、體悟這一逐層深化的過程,完成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考,達到審美體驗的高度。)。

(六)拓展延伸。

秋天是中國古代詩人經常吟詠的意象,想一想我國古代詩歌中有關秋天詩句的描寫。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曹操《觀滄海》。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設計理念:體會不同詩人對待秋的不同情感,強化學生對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

回顧詩人的感情發(fā)展脈絡。

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八)、作業(yè)。

找出《登高》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詩,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字數(shù)不少于100字。

寫景:首聯(lián):風、天、猿(悲自然之秋)。

渚、沙、鳥。

頷聯(lián):落木。

長江。

抒情:頸聯(lián):萬里、多病、獨登臺(悲人生之秋)。

尾聯(lián):艱難苦恨、潦倒新亭(悲國家之秋)。

(設計理念:主要體現(xiàn)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感情發(fā)展。)。

在本堂課授課結束后,我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1、引領學生用多種方式品讀文章,讓學生沉浸文本,獲得情感體驗。

2、通過探究、合作、討論等方式,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

極性。

3、由于學生基礎不一,個別學生沒能深刻領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敬請批評指正!

登高說課稿篇十五

《登高》這首詩是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唐詩單元第五課《杜甫詩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詩。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形成健全人格。唐詩作為中國文學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鑒賞唐詩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和積淀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意義非凡。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中高中語文教學應“讓學生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這一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詩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品味詩歌意境,培養(yǎng)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

詩歌鑒賞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反復吟誦中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立體的、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隱藏在文本背后的詩人的內在情思。據此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中景、境、情三者的關系,而本課的教學難點則是在理解詩人悲自然之秋、生命之秋的同時,最根本的一點是悲國家之秋、社會之秋也就是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懷,這也是本詩的關鍵。

下面我將從教法、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說明。

詩歌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只有通過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所以我將采取誦讀法,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吟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他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使其進入詩歌的情境。在本詩的鑒賞中,由于學生知識積淀和人生經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講析法和點撥法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靈的琴弦響起來?!闭Z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我還將使用討論法使學生參與討論,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

學生也將采用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開展學習活動。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的要求,我將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提高教學效果。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將設計為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重陽節(jié),本是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是與親人一同登高祈求長壽的日子。可是這位老人,半生懷才不遇,晚年窮愁潦倒,孤獨在外漂泊,已然走到了他生命的秋天。而讓他時刻不忘的國家此時也是戰(zhàn)亂頻仍。重陽佳節(jié)獨自登上高樓,面對萬里江天,面對一片衰敗,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杜甫的七言律詩——《登高》,共同去領略詩圣的才情,觸摸其慷慨的靈魂。

(二)整體感悟,把握詩歌。

在整體感悟環(huán)節(jié),將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首先我會配樂范讀詩歌,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并給他們提出一個問題:你認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樣的?學生聽讀后自由朗讀并結合注釋體味,就能對《登高》一詩的悲哀的情感基調有個感性的整體認知,并在誦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語感,體味詩歌的音韻美。

(三)研讀寫景的詩句,品味深邃的意境。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應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首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全詩的情感基調是“悲”,詩人“悲”什么?此問題設計承接上環(huán)節(jié)順勢而出,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時,閱讀經驗、知識積淀有限,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理解到悲自然之秋,生命之秋,而理解到社會之秋、國家之秋這個層面則存在困難。因此,我先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自然之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和理解詩人悲國家、社會之秋的情懷。

具針對悲自然之秋這一層面,我從文本出發(fā),設計如下的兩個問題:

首聯(lián)寥寥數(shù)語就勾勒出一幅廣闊深遠的圖景,請你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這幅登高秋景圖。

頷聯(lián)“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睜I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以上的兩個問題設計解決詩歌是怎樣寫景的問題。學生通過聯(lián)系和想象,把枯燥的文字還原成立體可感的畫面,領略詩中天地蕭颯悲涼、凄清的景像,品味其深邃悠遠的境界,從而把握詩人的情感,體會詩人登高望遠時內心的無盡的悲涼,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聯(lián)想、想象能力,基本上解決悲自然之秋這一層面。

(四)研讀抒情的詩句品味深沉的感情。

此時可結合多媒體展現(xiàn)杜甫生平及此詩的寫作背景:本詩作于安史之亂后第二年,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生活困頓,再加上年老多病,登臺賦詩,想歲將百年,生命將盡,而命途多舛,壯志難酬,而對于封建時代的士大夫而言,政治前途如此暗淡,無異于要了詩人的性命,今詩人頭發(fā)花白,命將盡而事業(yè)無成,不由悲從中來,悲嘆個人生活的困頓同時,更加悲嘆政治生命的困頓,實為悲嘆個人人生之秋。此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對詩歌有更深入的體會和深切的感悟,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此問題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在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抓住尾聯(lián)中的“艱難”一次并結合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討論、分析。艱難在這里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初中時所學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則表現(xiàn)了詩人流寓蜀中生活的艱難,更寫出了詩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推己及人的偉大胸懷。由此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的“悲秋”不僅是悲自然、悲個人,更深層的是悲國家、悲社會,相對于國家的風雨飄搖,破敗不堪,詩人自己的生活困頓、年老多病,大自然的秋風蕭颯,即個人之秋、自然之秋只不過是文本的表層罷了。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作為平等主體參與討論,最后只進行簡要的梳理。

(五)課堂小結。

在最后,我將對本課進行總結:“詩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時節(jié),獨自登高望遠,縱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謂壯懷激烈,慷慨悲歌。這里有對自然秋景的悲傷,有對自身命運的嗟嘆,更有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讀這首詩,應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明代胡應麟推此詩為——古今七言律詩第一,確實如此。”

(六)作業(yè)設計:

要求學生課下研讀杜甫的其他詩作,并以小課題的形式寫出一篇關于杜甫專題的研究小論文。

布置這項作業(yè),一是引導學生課外閱讀,二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的成果,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學生求知欲望和真正的主動意識。

(七)、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主要體現(xiàn)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路。

首聯(lián)哀婉孤獨。

頷聯(lián)沉郁高昂悲自然之秋。

頸聯(lián)愁苦沉痛悲人生之秋。

尾聯(lián)憂憤無奈悲國家之秋。

總之,這堂課將在美妙的誦讀中開始,在學生的思考中結束,我將盡全力去創(chuàng)設溫馨、和諧而又創(chuàng)新、熱烈的課堂氛圍,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登高說課稿篇十六

《登高》是高中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第五課《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這個單元學習唐代詩歌。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政治開明,經濟繁榮,文化上兼容并包,音樂繪畫書法等藝術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這些都從不同方面對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詩歌本身的發(fā)展也趨于成熟,體裁擴大,詩體完備,詩家輩出,風格多樣。唐詩體現(xiàn)了我國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極大的社會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

《登高》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一首代表性律詩。古人評價它是“杜詩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可見其重要位置。這首詩充分體現(xiàn)了杜甫律詩“沉郁頓挫”的風格,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學好此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詩歌鑒賞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古詩如浩瀚之海,實現(xiàn)上述目標,讓學生自己在詩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應是最理想的選擇。

1、葉圣陶先生曾說“詩要反復地讀,詞要低回地誦”,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總結鑒賞方法是本課的著力點。掌握方法,分析得更準,理解得更透,讀得會更動情,感悟會更深刻,受益會更多。因此,我把學習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提高詩歌鑒賞能力作為本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

2、學生觀決定教育觀。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是新課改的精神之所在。師生平等對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我把教師主導下的多層對話作為本節(jié)課的過程與方法目標。

3、教育的本質就是塑造人。讓學生從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那種愛國愛民情懷中汲取一點精神養(yǎng)料,是本節(jié)課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的關注點。

綜上所述,本節(jié)課就是在師生平等對話中讓學生去感受詩之美,領悟詩之情,學習詩之法。學習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是教學重點,汲取詩人的精神養(yǎng)料是教學難點。

1、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會多處靈活運用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抓住朗誦,也就是抓住詩歌教學的“牛鼻子”?!耙月曔_意”、“以聲移情”、“以聲傳情”可帶領學生較快地走近詩人,走進文本,感受詩情,觸摸到融于詩歌中的詩人的情懷。

2、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我在鑒賞詩歌意象,體會情景交融藝術手法時,會運用自主探究法。學生將分組討論,抓描寫意象的關鍵詞并體會其作用,從而突破教學重點。

3、在體會詩歌的悲情美環(huán)節(jié),我會恰當運用提問點撥法,指導學生思考,突破教學難點。

4、運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影像資料、背景音樂,變抽象為直觀,變無聲為有聲,豐富教學內容。

(一)用對聯(lián)導入。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學生借助對對聯(lián)的賞析,回味杜甫窮年漂泊的一生,體會杜甫作為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讀書人,忠君念闕,心系蒼生的偉大情懷。

(這一設計理念源于孟子所云:“誦其文,讀其詩,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敝苏撌朗氰b賞詩歌的第一步)。

(二)研讀課文。

1、初讀,朗讀吟誦,感知韻律美。

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懂句意,體會律詩的節(jié)奏、押韻的順暢之美。

2、再讀,披詞入情,感受感情美。

讓學生用一個字概括這首詩的情感內容。(此教學設計是從新課標要求的文學作品應先整體感知,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出發(fā)進行的設計。)。

其答案是一個“悲”字,由此輻射出兩個問題:詩人因何而“悲”?如何寫“悲”?(此問題設計順勢而出,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3、三讀,展開想象,感悟意境美。

(這一問題的設置,是讓學生通過體會多個意象所構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詩中所彌漫的悲情,從而對情景交融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這就初步突破了教學重點。)。

4、四讀,品評詞句,領悟悲情美。

詩中有景有情,學生在入境之后,引導學生抓住頸聯(lián)、尾聯(lián)的關鍵詞如“悲”“客”“病”“苦恨”“酒杯”等來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

5、五讀,感悟朗讀,品悟音樂美。

在深刻理解基礎上的誦讀是涵詠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徑。我將其分三步完成:先自由誦讀,用心感悟,借聲傳情;再配樂朗誦,在悲涼的背景音樂中個別誦讀,互相點評,互相欣賞;最后,播放名家范讀。

登高說課稿篇十七

各位評委:

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登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八個方面進行說課。

《登高》選自勞動教育出版社全國中等職業(yè)技術通用教材版語文第七單元《古代詩詞五首》中的第三首。在繽紛燦爛的唐代詩苑,杜甫是當之無愧的花王之一?!兜歉摺肥嵌鸥ν砟炅髟①缰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猶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它被譽為“杜詩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充分體現(xiàn)了杜甫的人生情懷和律詩風格。學好此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初中起點的模具、數(shù)控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優(yōu)勢有: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敢于表達,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學習興趣不高、探究能力不強、審美意識欠缺。

2、能力目標:感受、品味詩歌意境,培養(yǎng)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團結。

協(xié)作意識;

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審美體念。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中景、境、情三者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詩人悲秋的真正含義,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

詩歌是文學中的精品,是語言與情感的巧妙結合。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詩要反復地讀”,只有通過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所以我將采取誦讀法,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吟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他們的想象能力,使其進入詩歌的情境。在本詩的鑒賞中,由于學生知識積淀和人生經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講析法和點撥法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靈的琴弦響起來?!闭Z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我還將使用討論法使學生參與討論,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

學生將采用誦讀品味法、自主探索法、小組合作法開展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分為自讀課文,信息整合,分組合作,推選代表四步驟。

首先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班級qq群進行課前預習,然后讓學生運用手機、圖書館資料查找跟杜甫相關的知識信息,接著以寢室為單位分組進行資料整理,最后每個寢室推選一位學生代表作為課堂發(fā)言人。

(設計理念:旨在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播放背景音樂,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詩人獨自登高的場景,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詩人登高,引領學生較快地走進文本。

(二)、知人論世。

本環(huán)節(jié)由學生結合課前預習任務自主完成,設計一個問題:說一說你所了解的杜甫。

回味杜甫漂泊的人生經歷和他忠君愛國、心系天下的情懷,引入本詩寫作背景。

(設計理念:為下文的詩歌鑒賞奠定基礎。)。

(三)、沉浸文本、整體感悟。

在整體感悟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自主品讀為主。我會緊扣朗誦,發(fā)揮誦讀傳情達意,移情會意的作用。

首先我會配音聽讀詩歌,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蕭瑟的水墨動畫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并了解杜甫律詩抑揚頓挫的形式美。

再次角色飾演、移情誦讀,師生點評,體會情感,要求學生找出詩歌的詩眼。

(設計理念:通過多種方式的吟誦讓學生體會詩人悲壯愁苦的情懷,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四)、分析意象、品味意境。

(設計理念:旨在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運用意象—意境—情感分析法,解讀詩歌,理解詩人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突破教學重點。)。

(五)、合作交流,探討情感。

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命將盡而事業(yè)無成。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詩人獨自登上高處,面對萬里江天,百感千愁涌上心頭,在悲嘆景色之秋,悲嘆個人命運之秋時,更加悲嘆國家之秋。.這一過程,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領悟詩人從悲自然之秋到悲人生之秋的過程,教師把握教學難點,圍繞課堂的核心問題追問“詩人為何而悲”,結合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以“艱難苦恨”的理解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從小我到大我的飛躍,由悲人生之秋到悲國家之秋的提升。

(設計理念:通過思考、合作、點撥、體悟這一逐層深化的過程,完成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考,達到審美體驗的高度。)。

(六)、拓展延伸。

秋天是中國古代詩人經常吟詠的意象,想一想我國古代詩歌中有關秋天詩句的描寫。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曹操《觀滄?!?。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設計理念:體會不同詩人對待秋的不同情感,強化學生對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

回顧詩人的感情發(fā)展脈絡。

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八)、作業(yè)。

找出《登高》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詩,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字數(shù)不少于100字。

寫景:首聯(lián):風、天、猿(悲自然之秋)。

渚、沙、鳥。

頷聯(lián):落木。

長江。

抒情:頸聯(lián):萬里、多病、獨登臺(悲人生之秋)。

尾聯(lián):艱難苦恨、潦倒新亭(悲國家之秋)。

(設計理念:主要體現(xiàn)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感情發(fā)展。)。

在本堂課授課結束后,我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1、引領學生用多種方式品讀文章,讓學生沉浸文本,獲得情感體驗。

2、通過探究、合作、討論等方式,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由于學生基礎不一,個別學生沒能深刻領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02665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