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推動了綠色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在寫總結(jié)時,我們要從整體和細節(jié)兩個層面進行思考,做到有條不紊、層次清晰。精選了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jié)示范,希望能夠給您提供一些范文參考和寫作靈感。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一
我要跟大家品談的是一道心靈雞湯。讀過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的朋友們,或許都有一種觸動心靈的感覺,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日復一日地認真工作著,面對繁忙的工作,更多的時候,早已把煩躁變成無奈,把無奈變成習慣,總是多了幾分負重,少了幾分快樂,因而也經(jīng)常把“郁悶”當作自己的口頭禪。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論語心得》,竟然讓我感覺自己豁然開朗,雖不能說是大徹大悟,但也深深觸動心靈。我的心似乎能更柔和些,平靜些,包容些,仁愛些。
我原本是不喜歡《論語》的,更準確地說是我不喜歡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還記得上中學那會兒,老師給我們講解論語的開篇“學而第一”時,我就表現(xiàn)了厭煩情緒。那時,我就在想,孔圣人早已死了兩千多年了,兩千多年前的人類,別說區(qū)區(qū)幾句話,即使再精華的東西,也會被幾千年的歷史車輪碾的灰飛煙滅,我就不信他還能在幾千年前指導影響現(xiàn)代的人類社會?于現(xiàn)在想來,是非常羞愧的,緣于我對文化的理解,對個人的修養(yǎng),以及對學習的態(tài)度。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這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lǐng)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靈。她說:“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就像易中天老師在該書序言中所寫“實際上,真正偉大的思想決不會是只適用于一時一地一人,它們總是具有普遍性?!蔽蚁脒@也就是孔老夫子為什么能在幾千年后仍然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原因吧!
書中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勵志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yīng)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人人都希望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認為,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guān),與內(nèi)心相連。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孔夫子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您內(nèi)心的安寧。
書中談到孔夫子最喜歡的一個學生叫顏回,他曾經(jīng)夸獎他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艱苦的生活對于別人來說難以忍受,而顏回卻能自得其樂,于丹老師說,顏回真正令人佩服的,并不是它能忍受貧困,而是他的生活態(tài)度,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柏毝鴺?,富而好禮者”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這是于丹老師品位的另一心語。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在家看《濟公新傳》,濟公在途中遇到一位晴天、雨天,天天都哭哭啼啼的老婆婆,便上前搭問原因。原來老婆婆有兩個女婿,一個是賣雨傘的,一個是賣鞋的,晴天時,老婆婆擔心賣雨傘的女婿沒了生意,賺不到錢,傷心哭泣;雨天時,老婆婆又擔心賣鞋的女婿沒了生意,賺不到錢,也傷心哭泣。道濟師傅開導她說:“你為什么不換個角度想一想呢?如果你想晴天的時候,賣鞋的女婿來了生意,賺到了錢;雨天的時候,賣傘的女婿又來了生意,賺到了錢,你是不是應(yīng)該為他們高興才對呀?一個簡單的換位思考,讓老婆婆喜笑顏開??鞓啡绱撕唵?,活佛如此渡人,讓我釋然之后想到了更多。
工作中,把個人的無名火撒向無數(shù)人,把上班的無名火帶到下班,把單位的無名火帶給老公,這是我常干的事兒,我想也是大多數(shù)人常有的事。我們顛倒了生活的本質(zhì),之所以工作,正是為了更快樂的生活。有人問佛主:什么是佛?佛主說“無憂是佛”??鞓返纳罹褪侨松哪康模绻覀兠總€人都能在上班時盡心,下班時開心,我們就會在平衡中快樂地生活。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那份安寧。
如果說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那么于丹的《論語心得》,章章都會散發(fā)濃香。讀罷之后所感悟到的,絕不僅僅是寫下的這些,寫下的也好,未寫的也罷,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愿我們都能為更好的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找到一個出路,我想,這也是作者的初衷吧!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二
灰色的孔子又必須鏈接多彩的世界。這世界充滿生命活力,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萬類霜天競自由。正因為有了生活的五彩繽紛,理論的灰色才不顯得死寂;也正因為有了思想的高貴純粹,紛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疑嵘肺?,而多彩保證了活力。這也就是和諧。
于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孔子,一位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鏈接是廣泛的,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題卻是單純的,單純到?jīng)]有色彩,沒有性別,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就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yīng)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賢人??追蜃诱且赃@種樸素的、溫和的生活態(tài)度來影響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種子,把那種生活的態(tài)度、生活的智慧廣為傳播。
仔細傾聽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覺曾經(jīng)遙遠而枯燥的《論語》一下子變得豐富和 溫暖起來。于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jié)合現(xiàn)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nèi)涵,有許多獨到見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對《論語》的解讀能夠贏得民眾的掌聲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沒有把重點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論語的教導直接針對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講解的心靈之道、處事之道都是幫助人的內(nèi)心需要,這就是當今許多現(xiàn)代中國人的實際需要。尤其是在當今忙忙碌碌、競爭激烈以及精神相對空虛的情況下,人們更有對內(nèi)心平安的追求,當然孔子不能給當代中國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論語》中的一些內(nèi)容的確能給人某種心靈安慰,也可以讓人從中學到一些處事之道。
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只有站在個人心理的坐標系上,建立務(wù)實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職業(yè)生涯中有所擔當,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最為重要。于丹教授把《論語》樸素、敦厚的哲理解讀后以現(xiàn)代人的理解方式傳遞到我們,正確處理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就工作學習而言,一個人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必須經(jīng)過努力可以達到;同樣,目標不能太小,不經(jīng)一定困難能夠?qū)崿F(xiàn)的目標不可能帶來多大的勇氣,即便是實現(xiàn)了目標也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快樂。
在于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眼神,加以審視、領(lǐng)悟,并用輕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讓我們的精神得以飽滿,更從容,豁達,樂觀的面對生活。
于丹論語心得感悟
《論語》是一本記錄著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的語錄。我們從小學開始就接觸它,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在都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獨到的視角,將這樣一本古老的書籍,用現(xiàn)代的眼光進行系統(tǒng)的解讀和闡釋,拉近了我們普通人和圣賢之間的距離。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就好像春天永遠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墩撜Z》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nèi)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上很多的規(guī)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硐胫髁x與現(xiàn)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于現(xiàn)代人、普通人及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談?wù)劇队诘ぁ凑撜Z〉心得》詮釋的“為人處事”:
極生活、和他人和睦相處,愛崗敬業(yè)、安于本職,獻于社會。
論語心得》,《論語》告訴我們的是一種交友方式:怎樣交朋友,交怎樣的朋友并要怎樣維護友情。
理想之道。 一個人應(yīng)該有理想。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變通,與時俱進,內(nèi)在心靈完美、富足。因為只有內(nèi)心修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處事。通過《于丹〈論語〉心得》,我們知道了這是孔子對人生理想的總結(jié),這也被后人奉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人生之道。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边@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軌跡,卻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標和價值體系。它就像一面鏡子,人們可以通過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軌跡。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安寧。
于丹講述的論語心得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讓我領(lǐng)略到了一種獨特的智慧,一種正確的心態(tài),一種融入到當今社會中理性的道德。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三
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覺曾經(jīng)遙遠而枯燥的《論語》一下子變得豐富、溫暖起來。于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jié)合現(xiàn)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nèi)涵,有許多獨到見解,豁然于眼前。
【原著精彩語言摘抄:】。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既然死生、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并且順應(yīng)。
但保持一顆誠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減少過失,對待他人充分尊重、謙恭有禮,卻是可以通過提高自身修養(yǎng)做到的。
一個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會愛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個有良好修養(yǎng)的真君子,又何愁沒有兄弟呢?
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承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zhì)量。
這個故事結(jié)束了。真的是一朵頭花彌補了這個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嗎?其實,彌補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歸。
而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nèi)心的淡定與坦然。
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內(nèi)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要做到內(nèi)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
鄙夫,意義幾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臺面的鄙陋的人。
這種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問老師說:“君子尚勇乎”?君子應(yīng)不應(yīng)該崇尚勇敢呢?
孔子對他說:“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保ā墩撜Z·陽貨》)。
意思是說,君子崇尚勇敢并沒有錯,但這種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有了義字當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一個君子會以勇犯亂,一個小人會因為勇敢淪為盜賊。
我們想想,小偷劫匪穿門打戶,甚至越貨殺人,你能說他不勇敢嗎?但是這種沒有道義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zāi)害。
那么這個“義”、“道義”又是什么呢?
那是一種內(nèi)心的約制。孔子說,“以約失之者,鮮矣”?。ā墩撜Z·里仁》)一個人內(nèi)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
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就做到了約制。而能夠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后來蘇軾在《留侯論》中也曾經(jīng)論述過勇敢,他把那種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他說: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
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在蘇軾看來,真正的勇者有一種“過人之節(jié)”,他們能夠忍受像韓信那樣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輔佐劉邦決勝千里、掃平天下那樣的大業(yè)。他不會像平常人逞一時之勇,圖一時之快。這是因為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在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zhèn)定,這是因為他有著寬廣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tài)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其實就像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樂觀主義者則說,這么好的酒還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緣于心態(tài)不同。
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說,“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君子因為有心態(tài)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詳舒泰是由內(nèi)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現(xiàn)出來的則是故作姿態(tài),驕矜傲人,因為他內(nèi)心多的是一股躁氣,氣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閑。
其實,是什么樣的武功使茶師取勝呢?就是心靈的勇敢,是那種從容、篤定的氣勢。
所以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東西則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
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種坦率和勇敢,那么你可能會收獲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每個人都愿意把美好的東西告訴你;但是如果你與此相反,那么即使是有教無類的孔子,他也不見得會對牛彈琴。
孔子說過,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但是你沒去跟他講,就叫“失人”,你就把這個人錯過了,不好;相反,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
你要想做一個別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關(guān)鍵的是你要有一個敞亮的心懷。這就是《論語》中所提倡的“坦蕩蕩”的心境。
這種心境和胸懷,既可以彌補你先天的遺憾,也可以彌補你后天的過失;同時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飽滿、充盈,讓你有一種大歡心,讓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讓你的每天進行著新鮮的輪回,并且把這些新鮮的養(yǎng)分疏導給他人。
《論語》給我們的,永遠是一個人生動態(tài)的系統(tǒng),我們不可以斷章取義、不可以僵死地去理解。這些古圣先賢的思想精華,當在你的血液中流動起來的時候,你歡欣的態(tài)度本身就是我們今人對于古典最高的致敬!
【對原著的剖析及閱讀感悟:】。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我們放大這些不如意的事,那么我們將永遠活在陰影之中,《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孔子倡導: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就是說:當所有的不順心都壓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寬厚仁達、智慧聰穎、勇敢無懼。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遺憾,而這種勇敢是心靈的勇敢,而不是表面的張揚,要做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面對各種各樣不同的人,往往感到無力應(yīng)對。于丹教授通過幾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也許我們無力改變生活中的缺憾,也許我們無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難。但是只要我們自己有一顆從容鎮(zhèn)靜的內(nèi)心,有一種心靈的勇敢,我們就可以變得堅強,就可以表現(xiàn)出勇敢,而且你用不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你就會擁有完成不同的人生!
生活中,之所以有許多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是因為我們沒有改變原有原想法和思維方式,致使問題一直懸而難決,須知,只要思路稍做更改,不要患得患失,并決心繼續(xù)下去,就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那種悲觀郁悶的心地也會變得樂觀豁達!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間,而且大家所擁有的實際生命長度基本相同,但為什么卻有的偉大,有的卑瑣,有的卓爾不凡,轟轟烈烈,有的碌碌無為,平庸一生-----究其原因,是因為生命拓得多寬,風景便有多寬,人生也會有寬。就象我們一個人的思想意識,站在什么高度看待問題,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jié)果,而我們只有站的高才會望的遠。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那樣的缺憾在所難免,人生之路也不可能處處都是鮮花和掌聲,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都有自己的精彩之處。要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展現(xiàn)自己的精彩,那就需要有足夠的自信,需要有那份來自內(nèi)心的淡定和坦然。最后再記下一段于丹的話與朋友們共勉: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zhì)量。
我從來就不是雄心勃勃的人,成為呼風喚雨的能人或日進斗金的富人,那樣的念頭從未在我的內(nèi)心出現(xiàn)過。不是悲觀,也不是篤信宿命,只是性格使然,不曾有那樣的“抱負”罷了。如果真要說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修為,做一個善良、高尚、與人很好相處的君子吧。(于丹在“君子之道”里對君子的界定是這樣的,姑妄借之)。
我就要這樣的幸福。我只要這樣的幸福。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四
近期仔細讀了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雖不是大徹大悟,但也觸動心靈。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lǐng)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nèi)ツぐ菽?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nèi)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五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我們放大這些不如意的事,那么我們將永遠活在陰影之中,《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孔子倡導: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就是說:當所有的不順心都壓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寬厚仁達、智慧聰穎、勇敢無懼。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遺憾,而這種勇敢是心靈的勇敢,而不是表面的張揚,要做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面對各種各樣不同的人,往往感到無力應(yīng)對。于丹教授通過幾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也許我們無力改變生活中的缺憾,也許我們無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難。但是只要我們自己有一顆從容鎮(zhèn)靜的內(nèi)心,有一種心靈的勇敢,我們就可以變得堅強,就可以表現(xiàn)出勇敢,而且你用不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你就會擁有完成不同的人生!
生活中,之所以有許多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是因為我們沒有改變原有原想法和思維方式,致使問題一直懸而難決,須知,只要思路稍做更改,不要患得患失,并決心繼續(xù)下去,就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那種悲觀郁悶的心地也會變得樂觀豁達!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間,而且大家所擁有的實際生命長度基本相同,但為什么卻有的偉大,有的卑瑣,有的卓爾不凡,轟轟烈烈,有的碌碌無為,平庸一生-----究其原因,是因為生命拓得多寬,風景便有多寬,人生也會有寬。就象我們一個人的思想意識,站在什么高度看待問題,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jié)果,而我們只有站的高才會望的遠。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那樣的缺憾在所難免,人生之路也不可能處處都是鮮花和掌聲,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都有自己的精彩之處。要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展現(xiàn)自己的精彩,那就需要有足夠的自信,需要有那份來自內(nèi)心的淡定和坦然。最后再記下一段于丹的話與朋友們共勉: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zhì)量。
我從來就不是雄心勃勃的人,成為呼風喚雨的能人或日進斗金的富人,那樣的念頭從未在我的內(nèi)心出現(xiàn)過。不是悲觀,也不是篤信宿命,只是性格使然,不曾有那樣的“抱負”罷了。如果真要說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修為,做一個善良、高尚、與人很好相處的君子吧。(于丹在“君子之道”里對君子的界定是這樣的,姑妄借之)。
我就要這樣的幸福。我只要這樣的幸福。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六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這些辦法通過于丹的白語化,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
自古就有一部《論語》治天下之說,中國的統(tǒng)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xiàn)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而通過《論語》的解讀,可以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nèi)绾斡闷胶偷男膽B(tài)來對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缺憾轉(zhuǎn)化為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還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理想時,并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nèi)心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xiàn)所有理想的基礎(chǔ),在于找到內(nèi)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yè)績更加重要。
我們都想要建立一個大的坐標,讓我們從自知之明去建立心靈的智慧,在我們每一天忙碌的間歇里面,給自己一點點心靈的儀式,而不至于像個人格分裂的演員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其實在今天這樣一個后工業(yè)文明的社會里,于丹的論語讀后感所想傳遞出的是這樣一種溫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勵了我們對內(nèi)心的關(guān)照,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從身邊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讓你接觸到外面的精彩。對方是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價值取向,朋友的好壞可以影響到你的人生。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nèi)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nèi)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nèi)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shè)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讀后感》所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吧!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七
我想《論語》給予我們現(xiàn)代人的意義就在于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之下圓潤地融合成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的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讓我們每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無愧于自己的一生。
天地人之道是《論語心得》中的第一道,讀這一道時,我的感觸也是最大的。
我們現(xiàn)在常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隆、事業(yè)成功的基礎(chǔ)。但人的力量如此強大的原因,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nèi)心,使天地人達到完美結(jié)合的程度,結(jié)成一個整體,所以,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時候,他的強大,無堅不摧。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就是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的共同成長,僅此簡單而已。讀到這里,我想,在當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我們應(yīng)該如何為人呢?只要你的胸懷無限大,許多事情就小了,原來如此,就是“忠恕”二字啊!簡單的說,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拓展一點說,“恕”字就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yīng)該寬容。但是,真正做到寬容,又談何容易呢?有很多時候,一件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而我們還老是在那兒想,這么可惡的事,我怎么能原諒它呢?然后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又一次再受傷害。這就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了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墩撜Z》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yīng)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的心中充滿幸福感。
關(guān)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這么簡單。那么,怎樣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呢?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蹦阕约合胍兴鶚淞?,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有所樹立;你自己想要實現(xiàn)理想馬上也要想到幫助別人實現(xiàn)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叫“仁義”。
我想圣賢的意義就在于,他以簡約的語言道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孫或蒙昧地,或自覺地,或痛楚地,或歡欣地,一一去實踐,從而形成以個民族的精神。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八
你要想做一個別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關(guān)鍵的是你要有一個敞亮的心懷。這就是《論語》中所提倡的“坦蕩蕩”的心境。
這種心境和胸懷,既可以彌補你先天的遺憾,也可以彌補你后天的過失;同時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飽滿、充盈,讓你有一種大歡心,讓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讓你的每天進行著新鮮的輪回,并且把這些新鮮的養(yǎng)分疏導給他人。
于丹論語心得13:心靈之道(1)于丹論語心得14:心靈之道(2)于丹論語心得15:心靈之道(3)于丹論語心得16:心靈之道(4)于丹論語心得17:心靈之道(5)。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九
單的。我最欣賞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
先來說說三種好朋友。所謂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第一種是友直,也就是這個朋友為人要正值,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這是一種好朋友。因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
第三種叫做友多聞。在先秦時代,不像我們現(xiàn)在有電腦,有這么發(fā)達的信息,有鋪天蓋地的媒體。那個時候,人要想廣視聽,怎么辦呢?最簡單的一個辦法,交個好朋友,讓你朋友把所讀的書的那些間接經(jīng)驗,轉(zhuǎn)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系統(tǒng)。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所以,結(jié)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翻開一本辭典一樣,我們總能從他人的經(jīng)驗里面得到自己的一個借鑒系統(tǒng)。
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那當然,每一個人的生活不一樣,遇到的情況也不一樣,很有可能遇到一件事,你還迷茫的時候,你的朋友先怒了,先告訴你這件事情不能這么做。
第二種叫做友善柔,這個正好相反,是脾氣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我們發(fā)現(xiàn),過分優(yōu)柔寡斷,他其實在浪費你的生命能源??赡苣阋マo職了,你說有一個機會要下海或者跳槽,你去問朋友.朋友說,想想吧,你現(xiàn)在的工作也不錯呀,你要是萬一走了,你什么什么就丟掉了。
至于第三種,所謂友便妄,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說,佞,就是那種心懷鬼胎的,有心計的,要以一種不擇手段的方法去謀取個人利益的這種小人。他們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種心理陰暗的人,但是,這種人往往會打扮出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內(nèi)心有所企圖,所以,他對人的熱情,比那些沒有企圖的人,可能要高好幾十倍。如果你一不小心被這種人利用的話,那么,你就給自己的一生套上了枷鎖。如果你不付出慘痛的代價,這個朋友是不會放過你的。這其實在考驗我們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論事的能力。
損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訴你,人這一輩子,做的所有事情,內(nèi)心是應(yīng)該以朋友作為一個坐標的。這種標準,有可能是防微杜漸的,不見得這個朋友作出多么傷大雅的事情來,哪怕就是一個苗頭,你就會覺得:這個人做我的朋友,可能是我的危險。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十
《論語心得》書稿付梓中華書局,心下有七分安頓三分忐忑。從二十一歲讀先秦文學碩士開始,幾乎泡在中華版的書堆里長大,不敢奢望有一天在中華書局出自己的一本書,就如同從來不敢妄想自己敢站在電視屏幕里談?wù)劇墩撜Z》的話題。
對《論語》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對《論語》的感覺,從來是樸素而溫暖。
我眼中的《論語》,就是這樣一眼溫暖的活水泉。
以我的學養(yǎng)和閱歷,真要做《論語》的講解和講解和辨析,萬萬不敢。那就像是讓我去做這眼溫泉的化學成份分析一樣,我沒有能力拿出一份數(shù)據(jù)精準的化驗報告。我所能擔承的角色只是一個體驗者,以身體之,以血驗之,像兩千多年中數(shù)以千萬計泡過這眼溫泉的'人一樣,用自己的身體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溫泉的恩惠。
仁者見其仁,智者見其智。經(jīng)典的價值或許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與流動,可以讓千古人群溫暖地浸潤其中,在每一個生命個體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歸的價值。所謂“道不遠人”,大概如此。
我眼中真正的圣賢從來不拎著晦澀艱深的典故嚇唬人,也從來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語麻煩人??鬃诱f:“予欲無言”,子貢慌慌地問:“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孔子益發(fā)淡定,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這個世界上的簡單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為它們從不表現(xiàn)為一種外在的灌輸,而是對于每個心靈內(nèi)在的喚醒。《論語》中的簡單真理所以穿越千古塵埃,讓后世子子孫孫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質(zhì)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為選擇的機遇過多而倉惶。受益的人也許“覺”在某一刻,怦然心動,醍醐灌頂;也許“悟”在漫漫歲月,用一生的歷練完成一次不可復制的解讀。
真的要感謝《百家講壇》用“心得”這個角度鼓勵我走進《論語》,千顆心有千種所得,萬顆心有萬種所得,而我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心之得。我們在當下的生活解讀中豁然開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就會緘默微笑。
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那是將《論語》奉為中國文化思想的淵源;而我寧愿說“半部《論語》修自身”,人人皆可視之為一眼溫暖的“問病泉”。
可以得之于心的《論語》,不是被漢武帝罷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獨尊的“儒術(shù)”,不是與“道”“釋”并稱于莊嚴儀式的“儒教”,不是被窮究義理囿于考據(jù)的“儒學”。
可以得之于心的《論語》,是每個人心中有而口中無的簡單真理。
所以,我看《論語》的溫度,不燙手,亦不冷漠,略高于體溫,千古恒常。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十一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兩萬多字的《論語》,“君子”這個詞就出現(xiàn)了一百多次。我們把孔子對于君子所有的言語、界定、描述總結(jié)在一起,會發(fā)現(xiàn),大概做一個君子要有幾個層次上的要求。
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君子的第一個標準。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與內(nèi)心。他的內(nèi)心完滿、富足,先修繕了自我修養(yǎng),而后表現(xiàn)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
司馬牛曾經(jīng)問過孔夫子,什么樣的人才能夠稱為君子呢?孔子答:“君子不憂不懼?!彼抉R牛又問:“不憂不懼,就可以叫君子嗎?”
他可能覺得這個標準太低了。孔子說:“反躬自省,無所愧疚,當然沒有什么可憂可懼的?!蔽覀儼芽追蜃拥囊馑嫁D(zhuǎn)換成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一個人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這個標準說低也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說高就是個至高無上的標準,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經(jīng)得住推敲,實在又是極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為君子的人格標準。
孔子在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曾經(jīng)很認真地跟他們討論過君子的問題,他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p>
在區(qū)區(qū)半個世紀之前,一個人一生可能就在一個單位,婚姻基本上不會有任何變動,從小到老可能就住在一個大雜院里。人們的煩惱可能是生活的或然性和可選擇性太小。
但在當今社會,我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這是一個繁榮時代帶給我們的迷惑。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內(nèi)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當我們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煩惱也就沒有了,這就是孔夫子所說的“知者不惑”。
什么叫“勇者不懼”?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兩強相遇勇者勝”,也就是說,當你的內(nèi)心足夠勇敢,足夠開闊,你就有了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個真君子做到了內(nèi)心的仁、知、勇,從而就少了憂、惑、懼??鬃诱f這三條我做不到。子貢說“夫子自道也”―――您說的不就是您自己嘛!大家看,孔子告訴我們的做人標準,不是苛責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來“苛責”內(nèi)心。
一個人內(nèi)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我們今天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shè)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上想問題。
因此,只有真君子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爺不給我機會,也不抱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了解我。一個人內(nèi)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古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今人學習是為了炫耀于人、取悅于人。
真正尊崇學問的人,他的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從書本上學,從社會上學,從小學到老,無非是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
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yǎng)、而且內(nèi)心忠誠的公民,然后以此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學習的目的就是完成這么一個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而“為人之學”又是什么呢?它是把學到的知識當成工具,當成一種技能,以之謀一份職業(yè),為自己謀一份福利。孔子曾經(jīng)直截了當?shù)馗膶W生子夏說:“女(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就是說,你要想著提高修養(yǎng),不要老惦記眼前的一點點私利。
孔子從來不說做君子就要像誰誰誰那樣,在孔子看來,做君子就是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因為只有你的內(nèi)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十二
談及理想,不得不感慨自己永遠是個胸無大志的人?;蛟S也曾經(jīng)有一瞬間想要做出些什么事、想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最終亦不了了之。于丹對于理想的闡述是我心底所真正信奉和實踐的?!袄硐胫?,就是給我們一個淡定的起點,給我們一個儲備心靈快樂的資源?!边@遠比要掙多少錢、要有怎樣的地位來的實際。
我的理想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能成為一個善良、快樂的人。工作后對社會逐漸接觸,越來越清楚這兩個簡單樸素的詞組,對很多人來說是奢侈。
書中有一段對于理想與現(xiàn)實關(guān)系的分析,很是經(jīng)典。
“神于天,圣于地。
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很多的規(guī)則和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區(qū)進行他行為的拓展。
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是夢想主義者不是理想主義者;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是務(wù)實主義者而不是現(xiàn)實主義者?!?/p>
同學、朋友說我總是活在自己營造的世界里,其實我只是傾向于美化一點、樂觀一點,篤信人性本善。蘇軾和佛印的故事深刻我心: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我愿意為了一天充足的陽光、寒冬一杯熱氣騰騰的茶而感動,繼而感激別人的賜予。這些表面看來或許毫無價值的東西,就是我為自己設(shè)定的關(guān)于理想的那個淡定的起點?!拔镔|(zhì)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睆膩聿环裾J自己有虛榮的一面,我喜歡穿漂亮的衣服,我喜歡精致可口的食物,我喜歡出行可以有車接車送……但一直很慶幸,仍舊可以被生活的細微而觸動,于是,我的快樂變得很具體、很悠長。
在現(xiàn)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jīng)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jīng)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lǐng)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庇诘そo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jīng)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huán)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nèi)心價值取向。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凈化自己的心靈,蕩滌內(nèi)心的浮躁,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zhuǎn)移較之于自內(nèi)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蹦軐⒁徊俊墩撜Z》經(jīng)典講得深入淺出,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國學造詣。在“君子之道”章節(jié),作者對君子進行了精辟講解。但書中有個觀點讓我費解,“君子的社會角色是變通的、與時俱進的。一個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為,而在于他所為背后的動機。他們是社會的良心?!庇脛訖C而不是用行為判斷人,這是早已被唾棄的謬論,讓人聯(lián)想起衛(wèi)道、道德殺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鐘情的君子身上所為何來?歷史上心懷悲憫手舉利刃和流著眼淚殺人的人著實不少,莫非他們也是君子?不知該敬佩還是同情作者,一位《論語》的信徒,卻無心快語道破了“君子”的偽善本質(zhì)。
捫心自問,我沒有達到君子的境界,漫漫人生途中,我會用生命去體會,用行動去感知,用至高無上卻又簡單至純的精神去和千古的先賢圣人進行心靈的對話。2....;《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jīng)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于我們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生活,還有什么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chǎn)生觸動嗎?最近讀了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于丹教授結(jié)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來解讀《論語》。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xiàn)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墩撜Z》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yīng)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這就是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給我們的啟迪。全書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jīng)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國》更好一些,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那樣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上很多的規(guī)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于現(xiàn)代人、普通人及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安寧。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十三
說實話,看《》之前,我是懷著走形式應(yīng)付的心情。沒想到開卷有益,越看越想看,這本書仿佛有一種魔力引人入勝,所以我也就下決心要讀好這本書。于是手捧該書,我都覺得自己好像高大了許多,仿佛自己變得有學問了。讀后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感悟之一,比如:“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边@是于丹給我們講述《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如果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后的遺憾,將使你錯過彌補遺憾的最好時機。承認現(xiàn)實的不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是好朋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是壞朋友。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朋友的人格可以映照、校驗?zāi)愕娜烁?,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可以在你猶豫不決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大多數(shù)時候是一種美德,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和批評,都不如其實,交什么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堪的態(tài)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么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坐標上,只有明確了自己的修養(yǎng),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他是一個循循誘導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shù)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十四
假期特意買了一本于丹的《論語心得》,空閑時間好好品讀了一翻,讀后愛不釋手。于丹用她理性的頭腦和獨到的思考,把《論語》加以分析,把其中的真諦和我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聯(lián)系起來,警示后人。大家知道,《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這些辦法通過于丹的白語化,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
剛讀完前三部分就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因為有太多的感受。在天地人之道中,于丹把孔子的圣人一面解讀的非常深刻、透徹。如孔子教育學生時,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用和緩的.因循誘導的的跟人商榷的口氣,這是孔子的教學太度。想到自己有時會對學生聲色俱厲,經(jīng)常職責學生不該如何如何,真是羞愧難當。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真正的好老師。
真正的好老師應(yīng)該會像孔子那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著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guān)系講透。這樣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這樣一種歉抑的態(tài)度,其實正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
我們說,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生活在他生活得這片土地上的,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追蜃拥臏厝岫睾裰涝诘纳砩?,凝聚著他內(nèi)心傳導出來的一種飽和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后來孟子所說的浩然正氣。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感謝于丹老師讓我這樣深刻的了解了孔子。讓我懂得如何當一名好老師。
論語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所給予我的最大感受吧!
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篇十五
最近一向在讀《于丹論語心得》,這是一本十分好的書。其實從小我們就開始學《論語》,雖然在填鴨式的教育中我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壤世噬峡诘木渥?,但是對這些話的明白卻是膚淺和隨意的,甚至于覺得《論語》是很深奧的東西。但是看完于丹的這本《論語》心得,我才明白先人圣賢為什么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這天,仍然能夠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于丹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币虼?,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為于丹把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生活透過《論語》完美結(jié)合后給予的精辟闡釋表示喝彩!對于丹的《論語》心得,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悟到就能夠了,因此,在那里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吧!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曇郧皢柪蠋?,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樣樣?孔子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這個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僅安于貧賤,不僅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正因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nèi)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這是多高的驕傲啊!一個人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在貧賤中持續(xù)著做人的尊嚴和內(nèi)心的快樂?;蛟S很多人會說,這但是是說說,讓誰做到這樣,誰也不行!也許,這樣的境界我們凡夫俗子確實很難做到,然而,這種自然、平和、用心的心態(tài)卻絕對是值得我們?nèi)プ非蟮?。也唯有肯接納肯效仿圣人這種心態(tài)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超凡脫俗而又能夠獲得成功的人。我們的思想永遠決定著我們的行動,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在社會風氣略顯浮躁的這天,作為一名年輕人,務(wù)必懂得去學習這種平和的心態(tài),以造就一個更為善美更為清亮的明天!
己豐富的學識與深厚的閱歷,又結(jié)合當下人們的生活,圍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比較全面的向我們詮釋了論語中那些簡單而又千古恒常的真理。在仔細研讀于丹老師的講解時,我體會到了,她所闡述的思想,其實《論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于丹老師認為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樸素的,就好象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象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于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每每運用這些穿越了千古塵埃的簡單真理來,解讀現(xiàn)代生活中的種.種困惑時,都會產(chǎn)生陣陣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頓悟。
于丹老師在書中有著這樣一段關(guān)于處世之道的心得: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yīng)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
有人問他:“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p>
孔子給出的答案讓我們乍聽起來有點出乎意料,其實這正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處世的分寸。
孔夫子在這里提倡的是一種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嚴。
他當然不贊成以怨報怨?!?。
而以德報怨同樣不可取?!?。
在兩者之外,還有第三種態(tài)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說,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坦然面對一切?!?/p>
閱讀到這一段時,不由的在腦海中閃現(xiàn)出班上那幾個被家長嬌慣的已無任何道理可講、“無藥可救”的學生來,縱使各科教師多么耐心地循循善誘,不計前嫌,也無法祈得他們的改變,老師們只能被他們的不可理喻一遍遍的踐踏著的尊嚴,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總是想,我是老師呀,我怎能和孩子一般見識呢?于是在繼續(xù)的關(guān)愛中,繼續(xù)遭到這幾孩子的踐踏,懂事的孩子有時會來勸我,“老師別和他生氣,不值得?!?/p>
片刻一陣驚醒,孔夫子在兩者之外的第三種態(tài)度是多么的恰如其分啊,老師也是有尊嚴的人呀,為什么對待如此這般的學生要無謂的浪費你的情感、用不值得的仁厚對待那些有負于你的人呢。這樣的人當然也包括學生啊,我想孔子的這個在態(tài)度就是要告訴,應(yīng)該把有限的情感,用在最應(yīng)該使用的地方吧。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11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