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備課過程中編寫的教學設(shè)計和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文檔。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yīng)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探討教案的編寫和實施,共同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一
1、本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2、研討高媽和祥子的形象及其刻畫人物的方法;。
3讓學生學會分析鑒賞小說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教學重難點。
1、研討高媽和祥子的形象及其刻畫人物的方法;。
2、祥子的悲劇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駱駝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優(yōu)秀代表作,它標志著老舍小說的成熟,老舍小說的最高峰,是五四小說中頗受讀者喜愛的,世界的著名長篇之—?!恶橊勏樽印肥抢仙岬拈L篇小說代表作。
二、簡介作者及其作品。
1.老舍(1898—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主要作品有小說《二馬》、《老張的哲學》、《貓城記》、《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等。
2.《駱駝祥子》的背景及人物形象。
作品描寫的是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北平城內(nèi)人力車夫的生活,它洋車夫祥子買車丟車,攢錢丟錢,勞苦終生,一無所獲的悲慘遭遇,了在半殖民地化過程中,城市下層貧民由“人”蛻化為獸的過程。
小說的主人翁——祥子,是個來自農(nóng)村的.破了產(chǎn)的青年農(nóng)民,20——30年代正是現(xiàn)代史上最黑暗,混亂多災(zāi)多難的年代;新舊軍閥連年地爭權(quán)奪勢的戰(zhàn)爭,再加上自然災(zāi)害的肆行,農(nóng)村迅速走向破產(chǎn)。成批破產(chǎn)的農(nóng)民謀求生路便紛紛涌入城市,祥子涌入城市的破產(chǎn)農(nóng)民中的。
祥子——城市個體勞動者的形象。
三、回顧要求。
1、回顧小說的三要素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
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是小說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的核心內(nèi)容;。
故事情節(jié)是人物性格的歷史;。
環(huán)境是人物活動的舞臺。
2、閱讀小說應(yīng)注意的幾點:
(1)情節(jié),環(huán)境,分析人物,揭示社會意義;。
(2)學習、品味語言,揣摩寫法;。
(3)閱讀過程和方法的總結(jié):讀作品,作筆記(摘抄、批注、后記、摘要、心得體會……),提問題,再讀作品,查資料,得觀點,出(指寫成小論文)。
四、問題研討。
1、作者描繪高媽藝術(shù)形象,主要運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是?為?請課文分析。
2、作者塑造了不善言談的祥子的形象,用了方法?課文談?wù)劺斫狻?/p>
3、本文在敘述高媽和祥子的對話中,看出,幾乎是高媽人在喋喋不休,祥子似乎是在陪襯,作者寫的目的是?全文分析。
4、關(guān)于祥子悲劇的原因有觀點:其一、祥子個人的性格了祥子的悲劇;其二、萬惡的社會把祥子推向了悲劇的深淵。你對觀點有何意見?請談?wù)劦目捶ā?/p>
5、有人祥子最后的欺騙他人、逛妓院等等惡劣是自甘墮落的;也有人這是祥子對社會的消極反抗,你贊同或定看法嗎?請說說理由。
五、拓展延伸。
舊的北平與改革開放的不可同日而語,但就個人場經(jīng)濟中的求生存發(fā)展問題上,有共性的。
假設(shè)在,有像祥子一樣的人物,從農(nóng)村來到城市,夢想著靠個人的努力尋求安穩(wěn)的生活——。
1、會怎樣對待他的奮斗?
2、應(yīng)當如何對社會生活產(chǎn)生更為的認知?
3、個人和集體的關(guān)系,能從《駱駝祥子》中啟示?
六、教師總結(jié)并學生寫小論文。
明代于謙在其《觀書》中寫道:“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焙昧耍瑒偛欧治龈邒尯拖樽舆@兩個人物的形象及其關(guān)于祥子命運悲劇的探討,我想大家對問題有新的看法和見解。下面就請大家選取角度來對《駱駝祥子》這部小說簡單的評析,寫成500字左右的小論文。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二
班次:小組:姓名:使用時間: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誦讀、聽讀,能用恰當?shù)恼Z調(diào)和語氣讀出詩詞的情感,并準確無誤地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查閱資料、小組討論交流,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解讀兩首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鮑照對門閥制度的憤懣不平之氣。
感受杜甫對諸葛亮的仰慕、嘆惋和欽敬之情,體會詩人功業(yè)未就的苦痛。
【重點難點預(yù)測】: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解讀詩歌。
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學習《擬行路難》。
【知識鏈接】。
1、了解作者及相關(guān)的寫作背景。
鮑照,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對后來的作家更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在他現(xiàn)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為傳誦名篇。最有名的《擬行路難》18首。鮑照擅長詩賦和駢文,尤善樂府,作品風格俊逸,對唐代詩人李白等很有影響。
2寫作背景:
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門閥制度,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為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詩歌賞析】。
1、朗誦詩歌,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用自己的話寫出詩歌大意(可以依據(jù)注釋加上自己的聯(lián)想想象)。
2、全詩突出了一個什么字?試結(jié)合詩的內(nèi)容加以分析。
明確:全詩突出一個“愁”字。
這首詩的開頭以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作為起興,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門第不同,命運也不同。這兩句中,隱含詩人的不平之氣。但是這種現(xiàn)象,像大自然一樣,很難改變。詩的第三、四句,詩人以“命”來自我安慰,聲稱不要“行嘆復(fù)坐愁”。不過實際上愁是消除不了的。詩的第五、六句,詩人就借酒澆愁,用唱歌斷絕憂愁。然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于是,詩的第七句:“心非木石豈無感?”用反問句式,直說“人心有感”,發(fā)出了抗爭。
3、詩歌開頭兩句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怎樣的哲理?
這個比喻是說,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勢流向各方一樣,人的遭際是被家庭門第的高低貴賤決定的。這是古代的血統(tǒng)論。
安能行嘆復(fù)坐愁”這個反問句,從字面上看,是說人生苦樂自有命,怎么能行時嘆息坐時愁呢?應(yīng)該學會自我寬慰。實際上,語言中蘊含著不平之氣。這個反問句,詩人含著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還比較平穩(wěn)。
“心非木石豈無感”一句,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大轉(zhuǎn)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來寬慰,以不言愁來消愁,感情還能克制。到借酒澆愁,其結(jié)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開始奔涌。到“心非木石豈無感”,感情沸騰,在這句達到了高潮。
5、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結(jié)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從詩歌本身看,作者所說的“命”指門第決定人生,有什么樣的門第就有什么樣的遭遇。作者認為非常不公平,但沒法改變,只能發(fā)出憤怒的控訴。
6、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
本詩即是詩人的不平之鳴,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學習《蜀相》。
【知識鏈接】。
1、詩人生平簡介。
2、寫作背景: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自比為舜的輔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亂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肅宗,不久就被放還,從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便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發(fā)自己的懷抱。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大約是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
【詩歌賞析】。
1、朗誦詩歌,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用自己的話寫出詩歌大意(可以依據(jù)注釋加上自己的聯(lián)想想象)。
2、賞析首聯(lián),本聯(lián)“尋”字用的怎么樣?為什么第一句不稱“蜀相”而稱“丞相”呢?
“尋”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專程來訪,而不是漫不經(jīng)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環(huán)境生疏,所以才下了這樣一個“尋”字。它還有力地表現(xiàn)出杜甫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時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詩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這里不稱“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親切。
“自”、“空”兩個虛字是此聯(lián)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嘆碧草嬌鶯無人賞玩,顯出英雄長逝,遺跡荒落;二是惋惜連與英靈作伴的草木禽鳥不解人事代謝,不會憑吊那位偉大的古人?!白源荷薄翱蘸靡簟钡膰@息,流露出對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寫,過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來對諸葛亮進行評論與哀悼,便顯得前后緊密呼應(yīng),感情十分真摯強烈。
4、“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寫了什么內(nèi)容?
“三顧”,這里指諸葛亮在南陽隱居時,劉備三次登門拜訪的事?!邦l煩”,多次地煩勞?!疤煜掠嫛?,是指統(tǒng)一天下的謀略。具體地說,這里指諸葛亮所制定的以荊州、益州為基地,整飭內(nèi)政,東聯(lián)孫權(quán),北搞曹操,而后統(tǒng)一天下的策略?!皟沙?,指蜀先主劉備和后主劉禪兩代。“開濟”,“開”指幫助劉備開創(chuàng)基業(yè);“濟”是指輔佐劉禪匡濟艱危。“濟”,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釋為守成、成了事業(yè)。“老臣心”,指諸葛亮盡忠蜀國,不遺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5、“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表現(xiàn)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yè)未竟的痛惜心情。
英雄這里泛指,包括詩人自己在內(nèi)的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
6、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
表現(xiàn)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yè)未竟的痛惜心情。
課堂小結(jié)與梳理(從知識、學法、情感等方面談自己的收獲)。
七、當堂檢測。
1.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
a.《擬行路難(其四)》是鮑照的寄寓悲憤之作。
b.詩人用瀉水流淌這一現(xiàn)象作為比興,引出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
c.通過“酌酒”“吞聲”“躑躅”“不敢”等詞,足見作者所憂的是些情感瑣事。
得志者的內(nèi)心痛苦。
2.對《擬行路難(其四)》解說不正確的是(d)。
a.鮑照,字明遠,東海人,有作品集《鮑參軍集》十卷傳世。
b.《擬行路難(其四)》是古樂府詩,鮑照對七言詩的發(fā)展起?其四)》是古樂府詩,鮑照對七言詩的發(fā)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四面流散卻是必然的。
d.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屬五言體樂府詩。
3、“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4、頷聯(lián)中哪兩個字寫出了冷落凄涼的意境。
八、課后反思。
謝一彰。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三
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了解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景物描寫對揭示詩歌主旨的作用。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古典詩歌相關(guān)知識復(fù)習。
二、我們剛感受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風格,其中大膽的想象和夸張所塑造的華麗神奇的景象給我留下了深刻得印象,接下來我將要認識的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時期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通過他的作品,去解讀他的思想。
杜甫,字子美,世稱杜少陵、杜工部,自號“少陵野老”,他的一生正好趕上了安史之亂,備嘗了人生坎坷的艱辛。這也使他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體現(xiàn)??梢哉f他把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都寫進了詩歌,所以他的詩歷來被稱為“詩史”,而他則被稱為“詩圣”。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安史之亂期間作者在成都時所寫的一首《蜀相》。
三、確定《蜀相》一詩的形式,七律詩,有八句,四聯(lián),即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詩歌的學習,誦讀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xiàn)。又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今天雖然不提倡寫古體詩,但是經(jīng)常誦讀,對提高閱讀古詩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無疑會大有好處。今天我們的首要任務(wù)就是從基調(diào)、格律等方面來學習古詩的誦讀。
四、誦讀指導:如果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是感傷的、嘆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讀得慢,低沉些,讀出點感傷。反之則相反。就如剛剛學過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應(yīng)該要輕快些。
請一個學生,再請學生評,再讓評的學生讀,再集體朗讀全詩。
五、《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詩,七言句的節(jié)拍有兩種方式:xx一xx一xx一x和xx一xx一x一xx。請同學們據(jù)此給《蜀相》的詩句劃分節(jié)拍。學法指導二:要懂點格律,讀準節(jié)拍。集體朗讀。
六、讀準了音節(jié)后,接下來我們需要的是感情了。
記得在學《威尼斯》的時候,我們重點分析過其中的景色描寫,透過這些景色描寫我們體會到了作者的心情,還記得王國維對此概括的一句話嗎?在寫作中,景色的描寫很重要,他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我們寫作個簡單的練習,大家來寫寫“雨”。
中國古代的詩歌中也十分注意景色的描繪,以此寄托作者的情。我們說詩歌中寄托了作者感情得景物叫意象,而這些意象所形成的氛圍就是意境(以《沁園春?長沙》作示范)。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要理解一首詩歌對于對于意象的把握很重要。
七、接下來,我們看這首詩,很明顯也有景的描寫和主旨的揭示,哪幾聯(lián)在寫景?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簡要分析,“自”“空”:該怎么理解?改為盡,皆有何不同)。
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寂寞和感傷。雖是寫景,字里行間卻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這就叫情景交融。奠定了本詩的感情基調(diào))。
八、分析本詩的關(guān)鍵句。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頸聯(lián)兩句詩中寫誰?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偉大功績(三顧茅廬,定天下計,東和孫權(quán),北拒曹操,西取四川,開創(chuàng)蜀漢,濟助后主,平定叛亂,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2、該怎樣來理解兩句詩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詩句表達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明確: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3、尾聯(lián)簡要分析,談?wù)勊枷肭楦杏质窃鯓拥哪?
明確: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4、學生感受詩意,誦讀詩歌。
十、背誦。
十一、作業(yè)布置,背誦,抄寫四遍。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四
【學習目標】:
1、掌握有關(guān)詞的知識點以及李煜的有關(guān)文學常識。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達愁情的手法。
3、背誦全詞。
【學習重點】:了解李煜借江水表達愁情的手法。
【學習難點】: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預(yù)習案】:
1.知識鏈接--文學常識。
(1)、詞興于,盛于,是一種和樂可唱、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又稱為等。
(2)、“詞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泵渴锥加幸粋€曲詞名稱,叫“”??梢苑稚舷聝啥?,叫“片”或“闋”。
(3)、詞按字數(shù)分為、、。字數(shù)在58字以內(nèi)的是,
在59至90字的是,在91字以上的是。
(4)、宋詞有和。豪放派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如和。婉約派語言清麗含蓄,感情婉轉(zhuǎn)纏綿,情調(diào)或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如、。
(5)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z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shù)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
2、背景資料。
李煜的詞大體以南唐滅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以描寫宮廷逸樂生活為主,風情綺麗,清靡婉轉(zhuǎn)。后期詞則多追憶往事,傷懷故國,風格沉郁蒼涼。語言自然精練,境界開闊,詞風疏朗,與晚唐以來的香艷詞風頗見異趣。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豐富了詞的藝術(shù)手段,在詞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在預(yù)習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難問題,請記錄下來。
【探究案】:
課堂合作探究與展示。
1、“春花秋月”本來是美好的事物,李煜為什么希望它們結(jié)束呢?
【學習目標】。
1.通過反復(fù)誦讀把握本詞所表達的情感。
2.掌握本詞的表現(xiàn)手法。
【學習重點】。
通過反復(fù)誦讀把握作者的情感。
【知識鏈接】。
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婉約派詞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詞。有“詞家之冠”、“詞中老杜”之稱。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幾度奔波于地方州縣,因此羈旅愁思是他創(chuàng)作的主要題材,在其它作品中詞人一再以“京華倦客”自稱,可見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鄉(xiāng)。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解釋下列字詞。
溽暑侵曉窺檐語清圓。
2.翻譯下列句子。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3.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上片的景中出現(xiàn)了哪些主要意象?這些主要意象構(gòu)成了哪些畫面?
下片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二、合作探究。
“五月漁郎相憶否?”抒發(fā)情感的方式有何特別之處?你能舉出我們學過的類似詩句嗎?
備課人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誦讀并背誦詩歌。
2.賞析重點詞句,把握藝術(shù)技巧。
過程與方法以課堂為陣地,提升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詞作的藝術(shù)魅力及其藝術(shù)價值。
重難點把握重點詞句的內(nèi)涵,把握藝術(shù)技巧。
教學設(shè)計。
一、《虞美人》歌曲導入(1分鐘)。
二、走近作者李煜。(3分鐘)。
1.學生朗讀寫作背景(配樂)。
公元974年冬天,宋軍的鐵騎踏破了美麗的南唐國都金陵。李煜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后在宋兵的一片辱罵聲中,一路嗚咽,被驅(qū)北上。最后被囚禁在汴京。
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七夕之夜,面對一輪皎潔的明月,遠眺他那永遠無法再見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遏止這三年囚徒生涯所積累的愁結(jié),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虞美人》。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2.教師簡介作者生平與成就。
三、展示學習目標,播放朗誦視頻(2分鐘)。
四、學生自由練習朗誦,展示朗誦成果,師生點評。(4分鐘)。
五、鑒賞探究(25分鐘)。
(一)詞作整體把握。
(二)分組討論探究。
1.“春花秋月”本來是美好的事物,李煜為什么希望它們結(jié)束呢?
在對生命已經(jīng)絕望之時,“春花秋月”是對他的一種諷刺,讓他覺得厭煩,希望這一切都結(jié)束。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著這屈辱生活的延續(xù),何時是頭啊?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體指什么?(即作者懷念的是什么)。
不僅指以前的富貴生活--錦衣玉食、后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
更是對歡樂、自由的向往,對尊嚴的期盼,對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只是朱顏改”,改變的僅僅是“朱顏”嗎?
4.“問君能有幾多愁”,作者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嘆、亡國之恨、離家之痛、思家之苦。
5.這首詞運用了哪些手法?10、11。
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比喻夸張。
借代設(shè)問對比。
(三)名句賞析。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本句把無形的愁思賦在有形的流水上,江水奔騰流淌,一瀉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晝夜不停,長流不息,無窮無盡,如愁思的綿長。大膽抒發(fā)了亡國之恨。
例舉形象表現(xiàn)愁的詩句。
規(guī)律總結(jié)。
(四)藝術(shù)賞析。
三次發(fā)問: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問君能有幾多愁?
六、課堂檢測?高考鏈接(4分鐘)。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百p析這兩句如何表現(xiàn)抽象的愁?(6分)。
七、課堂總結(jié)、教師寄語。(5分鐘)。
八、作業(yè):擴寫“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1分鐘)。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切入點:現(xiàn)代歌曲引入詞作。
學生活動:朗讀。
切入點:寫作背景。
學生活動:朗讀、點評。
學生活動:
分組討論、展示討論成果,教師點評。
1---1、2。
2---3、4。
3---5、6。
4---7、8、9。
5---10、11。
切入點:昔日擁有什么?
引導:改變的與失去的是否相同?
切入點:與前兩道題的關(guān)系。
生活動:例舉詩句。
切入點:考點?答題思路。得分點。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五
一、導入。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從來都是相依相隨的,似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酒后佳作更是不不勝枚舉。其中有一位唐代詩人最著名,人們稱他“詩仙”,他卻稱自己為“酒中仙”。這位詩人就是--李白。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詩《將進酒》。
(板書課題)。
二、目標。
1、理解詩人復(fù)雜的情感。
2、在誦讀中體會詩人豪放的詩風。
三、題解及背景。
將:請。“將進酒”就是請喝酒。這首詩是一首“勸酒歌”。寫于作者51歲,天寶十一年,作者與朋友岑勛到元丹丘家做客,從而寫下了這首傳世名篇。
四、誦讀。
1、請同學說需要注意的字音。
2、齊讀。
3、聽錄音朗誦,感受詩人的情感。
4、自由讀,思考問題:哪些字能直接體現(xiàn)詩人的情感?
五、整體感知。
問:哪些字能直接體現(xiàn)詩人的情感?
可能的回答:悲、歡、樂、寂寞、愁。
詩人通過這首詩究竟想抒發(fā)什么情感?下面我們一起走入李白的情感世界。
六、理解情感。
1、分組討論。
(幻燈顯示:走入李白的情感世界。我讀出了李白……的情感,是從……句中讀出的,因為這句詩……)。
大家看黑板上的`提示,請大家按照黑板上的形式組織話語,嘗試理解詩歌的中抒發(fā)的情感。前后4-6個同學為一組,討論5分鐘。
發(fā)言。把找到的句子讀出感情。
2、理清情感線路:(板書)。
悲--歡--憤--狂--愁。
詩人的歡樂是真心的歡樂嗎?
明確:不是,這是詩人進行自我排遣、自我開解的方式。
詩人的情感富于變化,悲歡交迭,但歡樂也是無奈的歡樂,所以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還是悲憤(板書)。
明確:矛盾,復(fù)雜。
這是李白積極入世與消極出世的矛盾心理的反映。如果他能安心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又哪里來的“萬古愁”?如果他真要“但愿長醉不復(fù)醒”,何必去想“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方面,他有著胸懷天下的濟世情懷,另一方面,他又不滿現(xiàn)實、不愿與統(tǒng)治階級同流合污。我們想,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是不是也是這樣?他與李白一樣有著復(fù)雜的矛盾,由此才寫下了《離騷》不朽名篇。因此我們說,偉大的矛盾和掙扎,往往催生偉大的作品。
4、“愁”的原因是什么?為何說“萬古”?
明確:愁--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賢不必用,壯志難酬。
萬古--這是古往今來許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緒。因此,李白筆下的愁,不再是發(fā)泄個人情感,而是站在歷史的高度,替從古至今眾多懷有夢想的追夢者抒發(fā)的共同的愁緒,這的的確確是“萬古愁”。
七、體會詩風。
1、這首詩充滿了詩人的愁緒和悲慨,我們讀的時候有沒有消沉的感覺?為什么?
明確:有氣勢、豪放。(板書)。
2、從哪里能看出豪放的詩風?
學生發(fā)言,順帶分析手法。
3、讀出豪放。
八、拓展延伸。
《將進酒》是樂府舊題,許多人都以此為題寫下了詩篇,同是唐代詩人的李賀也寫過《將進酒》,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首詩思想感情方面的異同。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六
杜甫對“蜀相”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憂國憂民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詩歌頷聯(lián)所表現(xiàn)的意境,“空”、“自”兩字的作用。
教學難點。
詩中有關(guān)蜀相的典故;詩歌的尾聯(lián)。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生平提示:
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如果說李白的一生充滿著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則備嘗了人生坎坷的艱辛。公元746年,杜甫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政治抱負,到京城長安應(yīng)進士考試,沒有考中,困守長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號“少陵野老”(也稱杜少陵)。這一時期,他生活困頓,常挨餓受凍,過著屈辱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杜甫曾被叛軍扣押在營中。不久逃脫,投奔新帝,被唐肅宗任命為左拾遺。759年冬關(guān)中大旱,為了逃荒,他辭去官職,伴著家小輾轉(zhuǎn)秦州、同谷(今甘肅一帶),最后到了四川成都。在國家政局動蕩中,杜甫的命運也激烈動蕩著。這一時期他寫下了許多反映戰(zhàn)亂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詩作。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幫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蓋了一座簡陋的茅屋(史稱“成都草堂”)定居,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貧困。764年,杜甫幼時好友嚴武再鎮(zhèn)蜀州,表薦杜甫為節(jié)度參謀,工部員外郎(后人因稱“杜工部”)。后來嚴武死了,四川內(nèi)亂,杜甫又伴同家族,離開四川,乘舟沿江東下,轉(zhuǎn)徙于湘鄂之間。770年冬,死在由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結(jié)束了他漫長的漂泊生涯。“戰(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這是詩人對祖國和人民最后的懷念。據(jù)說他是食牛肉過多而死的,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傳說相比,確實慘得多了。杜甫創(chuàng)作的詩很多,流傳下來有一千四百多首。他的作品猶如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被公認為“詩史”,明清文人推崇他為“詩圣”。
二、詩歌分析。
開頭一句,以問引起。祠堂何處?錦官城外,數(shù)里之遙,遠遠望去,早見翠柏成林,好一片蔥蔥郁郁,氣象不凡――那就是諸葛武祠所在了。這首一聯(lián),開門見山,灑灑落落,而兩句又一問一答,自開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寫到映階草碧,隔葉禽鳴。
有人說:“那首聯(lián)是起,此頷聯(lián)是承,章法井然?!辈诲e詩的一開始作者以設(shè)問提起,好像憑空高歌,飄然不俗。然后自答:就就在那古柏森森的錦官城外的地方!緊接著他寫下了祠堂內(nèi)部的荒涼景色。滿院的綠草映襯著臺階,黃鸝在濃蔭密葉中發(fā)出婉轉(zhuǎn)的鳴叫,卻空無人欣賞。景色的描寫中灌注著感物思人的情緒,為下面轉(zhuǎn)寫人事作了過渡。
五、六兩句凝練地概括了諸葛亮的功績;詩人專程為憑吊諸葛亮的祠堂,自然要想到他的生平: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恩遇,出山輔佐劉備,聯(lián)吳抗曹,取荊州,定四川,開創(chuàng)蜀漢,濟助后主,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五丈原軍中。這樣的輝煌業(yè)績,被詩人用兩句話概括出來,既有高度的文字技巧,又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流露出詩人對諸葛亮品德和智慧的傾慕。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諸葛亮統(tǒng)一全國的理想畢竟沒有實現(xiàn),所以詩人在尾聯(lián)中說“出師未捷身先死”,包含了無限惋惜。這種惋惜當然不只是杜甫一人有,后來有志于匡扶社稷的英雄們,都曾為之痛哭流淚。而杜甫的這首詩對后代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據(jù)載,時隔四十多年,永貞革新失敗,革新派首領(lǐng)王叔文就曾吟誦過杜甫的這首詩。幾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將宗澤,正要收復(fù)祖國山河時,不幸病危,臨死也曾吟詠過這兩句詩。這一方面說明了杜詩的成功,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浩然正氣激動人心。
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嘆自己未能像諸葛亮那樣得遇明主,不能像諸葛亮那樣去建功立業(yè),所以常常吊古抒情,懷古寄志,通過對諸葛亮的贊揚和惋惜,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盼望為國立功的心情。正如《唐詩鈔》中語“公之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三、學生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詩。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七
《蜀相》導學案。
[明確目標]。
1、知識和能力:。
2、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提示:請在明確本文學習目標的基礎(chǔ)上再進行“先學先練”活動。)。
[合作探究]。
1、整體感悟(賞析前提):
(1)知人論世,關(guān)注背景(概括寫出):
(2)觸摸詩人,明確大意(概括寫出):
(3)置身詩境,熟讀成誦(課堂檢查)。
2、品味探究(專題訓練):
(1)本詩首聯(lián)采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形式?
首聯(lián)在表現(xiàn)形式上是起句設(shè)問,對句自答,一問一答中透出對蜀相的思慕之情。
(2)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頷聯(lián)“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1)“詩眼”分別“自”、“空”。(2)“自”和“空”二字互文見義,碧草映階,春光空自美好;隔葉黃鸝,聲音空自悅耳。因為詩人思慕的人早已逝去,詩人無心欣賞自然,大好春光只能“空自”存在,這就突出了對諸葛亮的懷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當時缺少濟世英才的慨嘆。
(3)頸聯(lián)“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表現(xiàn)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以凝練的筆墨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和才德。勾畫了一個有為的.政治家形象。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通過詩人對丞相祠堂的尋訪,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詩人對憂念蒼生、濟世扶危的諸葛亮極其崇敬景仰,希望在當時安史之亂中也能有諸葛亮這樣雄才大略而又忠心為國之人出現(xiàn)為國效力;同時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時、抱負難施的感慨。
(5)以《蜀相》為例,說明律詩對仗的特點。
律詩要求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要求在一聯(lián)中的出句和對句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上一致,同一位置的詞語詞性相同。如本詩頷聯(lián)的出句“映階碧草自春色”和對句“隔葉黃鸝空好音”兩句就是如此。兩句的定語“映階”、“隔葉”都是動賓短語,“碧草”、“黃鸝”都是名詞作主語,“自”、“空”是副詞作狀語,“春色”和“好音”都是偏正名詞短語作謂語??傊?,此聯(lián)結(jié)構(gòu)一致,詞性相同,平仄相錯,對仗十分工整。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八
課時要點:如何鑒賞古代詩詩歌的形象。
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是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考生古詩文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謂形象,就是詩人在作品中借以表達思想情感的具體可感的物象或畫面,是詩人形象思維的產(chǎn)物。
一、“詩中賞畫”--看畫面形、色、動、靜,欣賞詩的畫面美。
古代許多寫景詩多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征。欣賞詩的畫面美,主要從四方面著手:一是物象的組合方式;二是畫面色彩;三是動態(tài);四是靜態(tài)。例如下面的兩首詩:
絕句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鳥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詩里寫了江山、花鳥、燕子、鴛鴦,四種景物構(gòu)成一幅畫面,顯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種景物并列組合,構(gòu)成上下對偶兩聯(lián)。上聯(lián)寫遠景,下聯(lián)寫近景;上聯(lián)景物較闊大,較概括,下聯(lián)景物較特出、較具體。遠與近相生,概括與具體結(jié)合,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圖。濃艷的畫面色彩,諧調(diào)的畫面組合,相宜的動靜描繪,渲染出濃濃春意,觀之令人賞心悅目。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里寫黃鸝近景,白鷺遠景,千秋雪遠景,萬里船近景。上聯(lián)黃、翠、白、青,用了四種顏色,色彩鮮明。這樣,就景物的遠近和各種色彩構(gòu)成畫面。千秋雪顯得時間的永恒,萬里船顯得空間的廣闊。畫面色彩的豐富鮮明,境界的闊大,不僅給人以畫面美感,更促人深遠的聯(lián)想。
二、“畫中品詩”--由形象畫面的色調(diào),把握詩人的.情感思想。
讀一首詩,首先看它描寫了什么形象,它呈現(xiàn)一種怎樣的色調(diào),并由此推及其內(nèi)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繪的外在形象畫面,具有鮮活,明麗和昂揚向上色調(diào)的,其內(nèi)在形象情感則是高昂樂觀的;反之,外在形象畫面具有陰暗、凄冷和低沉色調(diào)的,其內(nèi)在形象情感則是低沉傷感的。例如下的兩首詩:
秋詞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詩前兩句直抒胸臆贊秋,一反傳統(tǒng)悲秋題材。后兩句描寫白鶴沖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畫面,境界闊大,色彩明麗,情調(diào)高昂。如果說那排云直上的白鶴是詩人奮發(fā)進取形象的寫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詩人寬廣胸懷、樂觀向上精神的外現(xiàn)。
贈別杜牧。
多情卻是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此詩寫離筵寡歡場面。一二句敘今昔:以前歡聚多情,而今別去,轉(zhuǎn)覺無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蠟燭垂淚的外在形象,暗寫離人流淚的內(nèi)在形象,內(nèi)與外是統(tǒng)一的。這種形象化的表情達意手法,要比直言好得多,引人聯(lián)想到離人一往情深,難舍難分之態(tài)。
在這兩首詩中,“排云白鶴”與“蠟燭垂淚”形象,二者色調(diào)截然不同,前者是奮發(fā)向上的,后者是傷感愁苦的。所以我們從中感受到的內(nèi)在形象情感也就截然不同。
感知畫面是基礎(chǔ),把握情感是關(guān)鍵,考生鑒賞詩歌形象時,要特別注意這兩個環(huán)節(jié)。
三、組合意象,探究內(nèi)涵(注意粗知簡煉的人和事,特別是參與人活動的情節(jié))。
意象是意與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與詩人內(nèi)在情思的統(tǒng)一,是主觀心意與客觀物象在語言文字的融合與表現(xiàn);是一首詩的構(gòu)成單位,是詩歌構(gòu)思核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觀情感與自然客觀物象融合的整體(“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龍》)。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例:江月人去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鳥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析:明月、風燈、宿鷺、跳魚等意象有機地組合成一幅清幽、靜謐的意境。
2、借助意象,體味情感。
詩歌的情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為二,而實不能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
例: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析:墜落的夕陽、無聲的落花、尋舊壘的歸燕幾個意象,可體會到全詞的感情基調(diào)是抒寫對人事變遷的無比惆悵之情。就其不變者而言,天氣、亭臺閣與去年毫無二致;就其變者而言,夕陽雖美好,但終究要沉沒。好鳥相鳴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卻無情。詞人在好鳥嬌花中嘆人生的雖美好,終將消亡。但“似曾相識燕歸來”寓意著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例: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抗金收復(fù)失地的一生)。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白居易政績斐然的愉快心情)。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九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呈現(xiàn)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yè)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
目標可定為: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入世的復(fù)雜情感。
3.探究詩歌的熱情,體會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走近詩人李白。
重難點: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入世的復(fù)雜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酒是上天賜給人類的一種神奇液體,“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yīng)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酒也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載體,品酒,猶如品味一段醇厚的歷史風云,親歷一段浩瀚的文化旅程……余光中這樣形容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詩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呢?《將進酒》也許可以為我們解答-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李白的佳作:《將進酒》。
二.了解背景。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以下相關(guān)知識:
《將進酒》是樂府舊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nèi)容。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chuàng)新意,把飲酒和對現(xiàn)實的批判結(jié)合起來。
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年,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唐玄宗耽于女色,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為不滿,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應(yīng)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三個好朋友登高飲酒,詩人借題發(fā)揮,盡吐郁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
三.讀出詩韻。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指名讀,教師進行指導示范。
3.聽朗讀錄音,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
四.品出詩情。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你難道沒有看見,洶涌奔騰的黃河之水,有如從天上傾瀉而來?它滾滾東去,奔向大海,永遠不會回還。你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之上對著明鏡,深沉悲嘆那一頭白發(fā)?早晨還是滿頭青絲,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
天上來:這是一種浪漫主義寫法,極言黃河源頭之高遠。極寫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作品起筆即感嘆時光流逝,一去不復(fù)返,人很快就會由年輕變?yōu)樗ダ稀?稍娙藚s以黃河之水一瀉萬里的流勢形象來比喻,使人感到其奔騰咆哮之氣勢,給人一種奔放豪邁的感受。而悲嘆人生之短暫,則以滿頭青絲“暮成雪”這一形象來生動表現(xiàn)。顯得更加形象鮮明。因時光流失快,人生也是瞬息,所以不要辜負良辰美景,有興致的時候應(yīng)該及時飲酒盡情行樂。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這句筆鋒一轉(zhuǎn),“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边@雖然是詩人的自我安慰之詞,但不難看出,詩人一方面并不甘心就在這種及時行樂中虛度自己短暫的一生,他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及時行樂,只不過是為了解脫有志不得施展的苦悶與憂愁。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烹羊宰牛姑且盡情享樂,今日相逢,我們真應(yīng)該干他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請快快喝酒,不要停。我為你唱一首歌,請你們側(cè)耳為我細細聽。在鐘鼓齊鳴中享受豐美食物的豪華生活并不值得珍貴,但愿永遠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來那些圣賢無不感到孤獨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寫痛飲狂歌,但又表現(xiàn)出不慕功名富貴,憤世嫉俗的精神。“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描繪的是痛飲,充滿的是豪氣?!扒覟闃贰?,即暫且以酒作樂,表明詩人決意要把憂愁和煩惱暫且放下,勉強“為樂”,由此可見,豪飲之中蘊含著極大的憂憤。“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鼻耙痪涫翘嵝雅笥芽炜毂M情干杯,后一句是提示朋友傾聽我的激憤之言。什么樣的激憤之言呢?“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前一句表現(xiàn)出詩人不慕富貴,藐視功名利祿;后一句將“古來圣賢”與“飲者”做比,進一步否定了功名與富貴,在痛飲狂歌之中表現(xiàn)出一種“浮云富貴,糞土王侯”的氣概。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陳王曹植過去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即使一斗酒價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暢飲。主人啊,你為什么說錢已經(jīng)不多,快快去買酒來讓我們一起喝個夠。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統(tǒng)統(tǒng)用來換美酒,讓我們共同來消散這千年萬載也消散不盡的愁情。
寫要以盡情飲酒來消散心中的憂愁,同時又表現(xiàn)了在黑暗現(xiàn)實中的苦悶?!瓣愅跷魰r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一句中,詩人以曹植受其兄曹丕排擠迫害而抑郁不得志自況。曹植當年為了排解心中不快能不惜美酒昂貴,自己為什么要怕花錢呢?只官盡情地痛飲吧!這里一個“何為”,一個“徑須”,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不惜一切只須痛飲的情景。這不惜一切痛飲,更加突出了詩人心中無可排解的愁苦。在“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一句里,詩人不惜一切代價買酒痛飲的情狀與氣概,更能看出其心中愁苦至極。詩人以一個“愁”字結(jié)束全篇,更加有力地突現(xiàn)了作品的主題。
總結(jié):
1.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李白?說出你的依據(jù)。(引導學生把握作者情感的變化)。
明確:悲傷的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人生短暫)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懷才不遇)。
自信的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快樂的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美酒盛宴)。
豪放的李白--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美酒盛宴)。
憤激的李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懷才不遇)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狂放的李白--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反客為主勸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這首詩是以作者情感的變化為線索的:悲傷--快樂--憤激--狂放,全詩的主基調(diào)是憤激。
學生齊讀這首詩,注意讀出情感。
2.在這首詩中,李白到底有哪些愁呢?請同學們再讀詩歌,從具體詩句中說出你體悟到的是何種愁情?并說說你的理由。(注意聯(lián)系李白寫作這首詩的年齡、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以及人生理想)。
明確:人生短暫之愁;懷才不遇之愁;圣賢寂寞之愁。
全詩圍繞一個愁字展開,作者因愁而悲嘆人生短暫,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壯志難酬、圣賢寂寞,也因愁而癲狂失態(tài),真是怎一個“愁”字了得。
齊讀全詩。
五.悟出詩味。
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這首詩也充分體現(xiàn)了豐富的浪漫主義色彩。哪些詩句對此有所體現(xiàn)?(重在引導學生體會詩歌中運用的手法:夸張、比喻、起興等)。
惜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一
目的要求:1.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2.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藝術(shù)特色。
教學重點:深入領(lǐng)會詩歌的思想情感,把握詩歌的主題。
教學難點:鑒賞這篇膾炙人口的杰作藝術(shù)上的獨到之處。
教法運用:誦讀、討論、學法設(shè)計、問題探討。
學法指導:查找資料、分享感悟。
教學過程:
一、資料查找成果展示:
1.白居易詩歌中的名句。
2.他人對白居易詩歌創(chuàng)作的評價。
3.白居易的生平經(jīng)歷及思想價值觀。
二、共同探討“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賞析方法。
1.以意逆志“意”是讀者之“意”?!爸尽笔亲髡呋蜃髌匪磉_的原意?!澳妗?,三層意思,迎受、接納;考證、探究;追溯、反求??傊?,以意逆志就是讀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在這個過程中,讀者既沒有拋棄自己“現(xiàn)在的視域”,也沒有把理解對象“初始的視域”簡單的納入自己“現(xiàn)在的視域”,而是把這兩種不同的視域融合起來,形成一個全新的視域,從而得出帶有自己個性的對作品的詮釋。不難看出,以意逆志的欣賞方法,既要尊重讀者的主體意識之“意”,又不能背離對作者作品之“志”,并把欣賞過程看成讀者之意與解讀對象之志,通過逆的方式相互交融而建構(gòu)新意義的過程。
2.知人論世深入探究他們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生活的環(huán)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朋友。
三、共同探討《長恨歌》的學習方法。
1.由白居易的詩歌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推出結(jié)論:他是現(xiàn)實主義詩人。很多詩文反映社會現(xiàn)實和民生疾苦。如《秦中吟》、《新樂府》、《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
2.那么,《長恨歌》反映什么樣的故事?故事的焦點是什么?思路是怎么展開的?
3.《長恨歌》的主題是什么?
4.《長恨歌》藝術(shù)上的主要技巧是什么?
5.此詩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四、實戰(zhàn)演習解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1:長恨歌反映的是李、楊之間的愛情悲劇,其焦點在“長恨”二字。
學生2:全詩思路四段。
段一,寫李楊會合的經(jīng)過及李對楊的寵幸;
段二,寫叛亂爆發(fā),貴妃殞命;
段三,寫李對楊的無盡思念;
段四,寫楊對李的忠貞不渝。
學生3:《長恨歌》的主題。
1.歌頌李楊忠貞不渝的`愛情。
2.批判唐玄宗好色誤國。
3.批判:歌頌=4:6。
學生4:《長恨歌》的藝術(shù)技巧。
1.情、景、理的完美結(jié)合。
2.采用七言歌行體。
采用平仄相調(diào)的律句,間用對偶,數(shù)句一轉(zhuǎn)韻,音節(jié)隨情節(jié)而曲折,以感情而頓挫,多出運用頂針格。
3.刻畫人物細膩傳神。
詩歌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作者不僅生動的描寫了他們的行為舉止,而且將筆觸深入其內(nèi)心,細膩的刻畫了他們的心理活動。
對楊玉環(huán)的描寫刻畫,主要抓住兩點:一是美貌;二是忠貞。
五、課堂小結(jié)。
1.《長恨歌》的啟示:
對歷代最高統(tǒng)治者:引以為戒、免蹈覆轍。
對普通人:為眾人活著千萬別只為一人活著。
2.探討生存的意義。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理清小說脈絡(luò),體會小說所表現(xiàn)的樂觀精神。
2、體會平時但又隱含幽默的語言。
3、認識與理解本小說層層推進的結(jié)構(gòu)。
【教學重點】。
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概括及輕松幽默的藝術(shù)筆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和作者簡介。
同學們已經(jīng)預(yù)習過小說了,你們覺得這篇小說的主題屬于哪個母題下面的?
明確:戰(zhàn)爭與和平。
這是一篇寫戰(zhàn)爭的小說,但是我們從小說里卻感覺不到硝煙的味道,反倒覺得輕松幽默有趣,這正是這篇小說的作者獨有的特色,他的小說幾乎都富有寓言式童話般的色彩。曹文軒說“卡爾維諾是天堂里的作家”,還有人說他是“一位一只腳跨進幻想世界,另一只腳留在客觀現(xiàn)實之中”的作家。
卡爾維諾,意大利人,當代作家。在四十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力求以最貼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現(xiàn)當今的社會和現(xiàn)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對人生的感悟和信念。在他絢爛多變的小說后面是一片溫暖而明亮的陽光,幻想、宇宙、無限、時間、歡笑或者悲愴就在這片陽光中靜靜地蔓延。
卡爾維諾是一位有著富于幻想,具有童話氣質(zhì)的作家,同時又是一位有著宇宙和科學的背景,耽于哲思和無限探索的作家。
處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又譯《蛛巢小徑》)。
代表作:小說《命運交織的城堡》《寒冬夜行人》《我們的先人(三部曲)》(包括《分為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宇宙諧趣》《看不見的城市》《寒冬夜行人》。
20世紀小說經(jīng)典理論著作:《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又譯《美國講稿》)。
編著童話集《意大利童話》。
二、初步感知課文。
1、讀完全文,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學生可能說的答案:鬼子最后和野貓同歸于盡,大快人心;朱阿每次舉槍射擊卻屢次不成功,他的槍法太拙劣了;朱阿和鬼子都太傻了等等。
2、朱阿的確很滑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小說中對他的外貌描寫。
生齊讀,然后說說對朱阿的印象。
明確:朱阿是個矮胖子,還戴圓錐形氈帽,身著大圓點襯衣,用一條帶圓點的紅圍巾系住了打滿藍色補丁的褲子,毫無審美觀念,像個小丑。
學生可能說的答案:諷刺戰(zhàn)爭,尤其是侵略性戰(zhàn)爭;表現(xiàn)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戰(zhàn)爭,人們對戰(zhàn)爭麻木了(師:朱阿為何回村去?為“花大姐”,可見人們并不麻木);表現(xiàn)人們戰(zhàn)勝法西斯的樂觀精神;森林中的牲畜就好比人,牲畜們一個接一個出場,把鬼子弄得暈頭轉(zhuǎn)向,使鬼子誤把野貓當家貓,最后和野貓一同滾下了山崖,表現(xiàn)了齊心協(xié)力戰(zhàn)勝敵人的主題。
三、具體賞析課文。
明確:林子內(nèi)外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林子就像諾亞方舟,林子內(nèi)寧靜安詳,生機勃勃,沒有血腥,沒有恐懼,是戰(zhàn)爭的避難所。
2、作者選牲畜林這個地點有什么用意?
明確:一是和林子外的村子被掃蕩后的狼藉形成對比,二是多岔路多荊棘迷宮般的森林為朱阿和鬼子的較量(情節(jié)的展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
3、鬼子搶走了朱阿在世上唯一的財產(chǎn),朱阿像搶回來。但是每次當朱阿舉槍射擊時,就會被阻止,朱阿一共舉了幾次槍?找出來齊讀并分析朱阿舉槍時的表現(xiàn)和人們的反應(yīng)。
明確:第一次:“他使勁瞄準,但顫抖的雙手使槍口不停地在空中轉(zhuǎn)動”,用較多筆墨直接描寫。第二次:“朱阿手中的槍跳起了塔蘭泰拉舞”;這是借喻,孩子說你把我們的豬打死了,我們就什么都沒有了,側(cè)面反映戰(zhàn)爭的殘酷。第三次:“朱阿連扳機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這是夸張。第四次:姑娘的話和朱阿眼中像烤肉的鐵叉一樣的獵槍暗示了樂觀精神對戰(zhàn)爭陰霾的反抗。第五次:小姑娘寧愿失去財產(chǎn),也不忍心看到兔子喪命,可見她淳樸善良,熱愛生命。第六次:朱阿終于射擊成功,可惜沒打到鬼子,反倒把可憐的吉魯米娜的老母雞給打死了。
明確:在情節(jié)上稱為“搖擺”,在結(jié)構(gòu)上稱為“延遲”。“延遲”時層層推進結(jié)構(gòu)中的一種手法,就是指在小說的進程過程中,作者竭力給故事、人物、心理的進展設(shè)置障礙。(詳見書本78頁)比如去尋寶或者救人的英雄,前面幾個(或者幾次)總是不成功,這在文學心理學中,是很有意思的話題。一次成功,會使作品顯得過于簡單容易。
5、“延遲”法的使用對表現(xiàn)主題有什么作用?
明確:延遲法的反復(fù)使用,使得各種牲畜(只有最后的野貓不是家畜)接連出場,成為故事的真正主角。牲畜們可不管你是德國兵還是什么,它們只管在林子中間跑啊、跳啊,仿佛這是一場盛大的狂歡節(jié)。正是這種歡樂的景象所蘊涵的精神,把嚴酷的戰(zhàn)爭這一“歷史真實”融化到自然和諧的“文學真實”中來。其次,戰(zhàn)爭的嚴酷性也仍然從中顯露出來。朱阿一想到他在世上惟一的財產(chǎn)花大姐要被帶走,便不寒而栗,同樣,那頭粉紅色的小豬是那兩個小孩的惟一財產(chǎn),那只“光禿禿沒剩幾根毛的母雞”也是老太婆吉魯米娜的惟一財產(chǎn),本來就已十分窮困,一旦失去這點財產(chǎn),生活將更加悲慘。第三,這樣的“延遲”使得原本緊張激烈的情節(jié)節(jié)奏舒緩下來,牲畜林里的各種動物可以自由地登臺表演,戰(zhàn)爭的陰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諧自然擠到一邊。
明確:因為這次射擊時朱阿是躲在他自己臨時堆砌的掩體后面。“現(xiàn)在他可以毫無顧忌地開槍了,就算把那沒毛的母雞打死,也沒什么關(guān)系。”這句話暴露出朱阿更深層的.心理活動前面不開槍,不僅是因為怕誤傷那些牲畜,而且也是怕沒有打中德國兵,反被對方開槍還擊。
7、朱阿終于開了槍,結(jié)果是什么都打到了,就是沒打中鬼子。請你結(jié)合小說前面的情節(jié),說說這個結(jié)局的合理性。
明確:朱阿的射擊本領(lǐng),前文有充分的渲染:他“從來瞄不準”,“他會把鐵砂粒打到同伴的屁股上”。當他試圖瞄準鬼子使眼前卻總是出現(xiàn)晃動的牛屁股。而此后那些牲畜主人不斷給他施加壓力,使他的獵槍晃動得更厲害,“連扳機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這樣的槍法和心態(tài),決定了他不可能射中目標。
8、小說最后的結(jié)局--鬼子與野貓在打斗中墜下石崖,完全出乎人們的預(yù)料,并且意味深長。請你品味其中的意味,從鬼子的性格和其他情節(jié)分析這個結(jié)局的合理性。
明確:鬼子的貪婪、愚蠢,造成他在森林里迷路,而在轉(zhuǎn)悠時看到的奇特景象,讓他產(chǎn)生“諾亞方舟”的幻覺。所以,當他最后面對兇惡的野貓時,也“已毫不奇怪了”;朱阿胡亂開槍給他造成了驚嚇,使他產(chǎn)生要主動上前抱住那只“家貓”欲“聊以自慰”的念頭,最終他把增加送下了石崖??梢姡罱K的偶然其實時事出有因的,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必然。
總結(jié):小說的結(jié)局是皆大歡喜的,連“可憐的吉魯米娜”也獲得了補償。縱觀全文,只有這個“游擊隊員”和小說開頭的“掃蕩”兩個詞透露出抵抗的色彩,其余的,好像是那么自然而然?!吧罅帧边@個充滿自然和諧的地方,似乎擁有自凈能力,經(jīng)過一番小風浪,它就又回到生活本來的軌道中去。它也正是以它這種民間故事般的神奇,成為這篇小說結(jié)構(gòu)和主題上雙重的要點。小說借“牲畜林”這個意象表現(xiàn)了人們戰(zhàn)勝法西斯的樂觀精神和讓邪惡與邪惡同歸于盡,善良的人連手都不要弄臟的理想。
四、作業(yè)。
1、閱讀話題:結(jié)構(gòu)。
2、閱讀《半張紙》。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有關(guān)宇宙的基礎(chǔ)知識。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2.擴展學生的思維層次和文化素養(yǎng)。
德育目標:
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教學方法:
1.閱讀分析全文結(jié)構(gòu)。
2.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浩瀚的宇宙無邊無際,自古以來人們對宇宙產(chǎn)生了無窮無盡的遐想,自從科學產(chǎn)生以來,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就沒有停止過。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奧秘。
(板書)宇宙的邊疆。
二、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三、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卡爾·薩根(carlsagan,1934—1996),美國人,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稱為“大眾天文學家”和“公眾科學家”。他以對科學的熱忱和個人巨大的影響力,引導幾代年輕人走上探索科學之路。他對人類將無人航天器發(fā)送到太空起過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學、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諸多成就。
他主持過電視科學節(jié)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書籍,其《伊甸園的飛龍》曾獲得普里策獎,電視系列節(jié)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熱烈反響。主要作品還有《宇宙聯(lián)結(jié)》《宇宙》《布盧卡的腦》《被遺忘前輩的陰影》《暗淡藍點》《數(shù)以十億計的星球》等。
2.解說詞的文體特點。
課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解說詞要根據(jù)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關(guān)鍵,即使是拓展性內(nèi)容,也不能游離解說的主題。如課文解說的對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緊扣宇宙的組成來介紹,不能隨意生發(fā)其他問題。
(2)解說詞補充和增加解說對象的相關(guān)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如課文中對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紹(知識擴展),將宇宙比做大海,激發(fā)讀者對宇宙的想像(情理擴展)。
(3)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課文從宇宙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雖然每個部分緊密相聯(lián),但又各有側(cè)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說明順序。
解說詞具有一定的視覺性,隨著攝影鏡頭由_空間到小尺度空間,緩緩?fù)七M。就我們的閱讀來說,課文已經(jīng)脫離了電視視覺畫面(還能感覺到電視畫面對文字的影響,如“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到了我們的后院”等介紹性詞語),獨立成篇,從說明順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間順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陽系行星。
這樣的說明順序,好處在于:
(1)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們跳出宇宙之外,將它作為純客觀的說明對象來解說,這樣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2)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從整體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3)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表現(xiàn)了人類對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叭祟惖奈磥砣Q于我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某種契合。
第二課時。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議論與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補充了許多相關(guān)知識,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如開始的三段文字和結(jié)尾的兩段文字,強烈的議論和抒_彩,融說理和抒情為一體,而且和說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傳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語段中的議論和抒情也是隨處可見的,如“假如我們被隨意擱置在宇宙之中,我們附著或旁落在一個行星上的機會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機會是‘令人羨慕的’??梢娞祗w是多么寶貴”等。
明確:當然,按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歷程來介紹,也未嘗不可。課文的介紹順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規(guī)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這樣介紹便于知識的梳理;其二,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由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體,表述上容易混亂,視覺畫面也不好協(xié)調(diào)。
3.提問:作者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宇宙遼闊無垠,神秘莫測。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宇宙不因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存在,而人類的未來,卻取決于對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問:作者對人類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窗中飛揚的一粒塵埃”;人類關(guān)心的大多數(shù)問題,對宇宙來說更是微不足道、毫無意義;但是人類又是勇敢、光榮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人類在渺小之中進發(fā)出宇宙般的偉大。
5.提問;課文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是否干擾了對宇宙的說明?
明確:作為電視片的解說詞,不僅要讓觀眾了解宇宙的客觀構(gòu)成和相關(guān)知識,還要表達人類對宇宙的主觀認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這樣才能感染觀眾,激發(fā)他們對宇宙的興趣。所以,議論和抒情不僅沒有干擾介紹,反而使介紹更具科學意蘊和人文內(nèi)涵。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四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結(jié)合課文注釋,理解詞的字面意思。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尋找意象,感悟意境,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會用積極態(tài)度對待生活。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1、抽生朗讀課文。
(一個學生讀完之后,其他二個學生來評價)。
師問: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答:好。音準、感情把握到位。
不好。情感把握不到位。
師問: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感情呢?我們能否從詩詞當中找出一兩個詞語來揣摩他的此刻情感呢?(找詞眼)。
生(集體)答:愁。
生答:(學生發(fā)言)。
師(總結(jié)寫作背景):后人給他的評價是: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作為一國之君,卻成為階下囚,作為才人,他才華橫溢。他的作品分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兒女私情,花前月下;后期,失去曾經(jīng)尊貴的地位,滿目創(chuàng)痍,囚徒的苦惱無奈。
本詞寫于李后主被俘將死的前夕,由君王淪落為階下囚,個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嚴和人身自由也蕩然無存,這一殘酷的現(xiàn)實,使他“日夕以淚洗面”。(故國之思、人生之痛、亡國之恨,在詞中不加掩飾地流露出來。)所以,我們應(yīng)該讀出詞人此刻的心境,基調(diào)應(yīng)該是低沉、凄婉。
2、再請一位同學帶著感情來朗讀。
老師簡短的評價。
3、請聽錄音。
4、集體朗讀。再次整體感知詞人的愁緒。
總結(jié):什么樣的愁?應(yīng)該是:往事之嘆、故國之思、人生之痛、亡國之恨???(討論:這個結(jié)論是否過早?)。
三、賞析詩詞。
讓我們走進詩詞,展開想象的翅膀,還原生活情景,再現(xiàn)李后主此刻的心情。
1、找意象:
師問:詞人在這首詞中寫了那些事物?有那些意象?
生答: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雕欄、玉砌、朱顏、愁、春水。
2、悟意境:
師問:這些意象傳達出什么樣的`情感?
(1)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意象:花月。我們經(jīng)常提到花好月圓,花、月構(gòu)成什么樣的景?
生:美景。
師:美景往往激起人們愉悅的情感。然而,面對如此美景,詞人卻說了什么?--“何時了?”
面對美景反生嫌怨之情,為何?
生答:(因為他現(xiàn)在是囚徒,亦可聯(lián)系寫作背景)。
多少往事,劃過天際,曾經(jīng)在南唐的點點滴滴,甚囂塵上……(往事多少,讓春花失色,令秋月悲凄呀。倒裝!)。
想象:富裕生活,萬民尊仰,而今,囚徒生活,苦不堪言……昔日歡樂,今日屈辱,形成對比。一幅春花秋月圖的背后,是后主對往事的無限悵惘,對過去生活的無限追思。
往事之哀。
(2)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意象:小樓、東風、故國、明月。
“東風”是什么風?
春風。
師問:一個“又”字?體現(xiàn)什么樣的情感?(提示:春風又綠江南岸)。
生答:
師總結(jié):從時間上來看,度過了一年。第二個春天來臨了。與其在說時間,不如說是重復(fù)囚徒般屈辱的生活,透過文字,我們感受到:一年年的屈辱生活,無數(shù)次對故國的思念。
接著下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師問:故國、月明。提到“月”,這一意象,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月”激起詞人深深的思念……。
想象:孤寂的李煜獨自登上小樓,迎面而來的春風,帶我回到自己故國……。
亡國之恨。
那么“故國”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什么呢?
(3)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
意象:雕欄玉砌。
師問:他為何選擇“雕欄玉砌”?而不選擇其他的景物?如:小草,野花等等?
生答。
生答:紅顏,少女的代稱。
師問:少女都怎么了?
生答:變老了。衰老的容顏。
師問:有那么厲害嗎?僅僅一年半載,少女都衰老了?
總結(jié):夸張。體現(xiàn)南唐劇烈的變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崔戶《}都城南f》:去年今日此t中,人面桃花相映t。人面不知何去,桃花依f笑春l。
桃花依舊,而人去不在?一種遺憾,一種回憶,彌漫開來……日日難過,夜夜難眠……。
(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感情如波濤起伏,猛烈地撞擊著作者的心扉,此情無計可消除,又可與誰人說?感情在冰封的河面下涌動郁積,此時此刻,觸景生情,感情的閘門一旦打開,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感情深厚強烈如滔滔江水大有沖決一切之勢:
(齊讀最后兩句)。
師問:為何為名句?
(提示):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長)。
試問閑愁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愁多)。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只恐雙溪舴ze猛舟,載不動,許多愁。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愁無法抑制)(李白)。
生答:
師問:“水”的特性?
生答:連綿不斷。
師問:“一江春水”,應(yīng)該有多少?
生答:很多,很重。
總結(jié):“愁”,很抽象的概念,在這里詞人給我們具體話,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寫出愁之多,之重,之綿綿不絕。
四、請同學們集體朗讀課文。
五、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分組: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用你的優(yōu)美的筆觸擴寫本詞。
(提示:連綴意象,創(chuàng)設(shè)生動形象的畫境。)。
六、再次朗讀課文。
七、本詞藝術(shù)特點:
1、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
2、對比。
3、形象比喻、夸張。
八、相關(guān)聯(lián)想與比較:
1、問:這首詞的詞牌名是《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答:虞姬,項羽的寵姬,常隨項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項羽被劉邦軍隊圍于垓gai下。四面楚歌中,項羽拔劍自刎,虞姬拔劍自刎。后來,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一種鮮紅的花,后人為了紀念她,便把這種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詞牌名源于項羽和虞姬的悲劇故事。
學生回答。
總結(jié):潮起潮落,沒落了多少塵埃,在千年的風中,王者遠去的身影已無處可尋,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渾,或豪邁,或凄冷,或悲壯,留待后人去細細咀嚼,去細細回味!
九、音樂欣賞。
十、作業(yè)。
附板書:
虞美人。
薄命君王,絕代詞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往事之哀。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亡國之痛。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
物是人非。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向東流。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五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之《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中第二單元中的一節(jié)課。這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本單元經(jīng)典原文《論語》十則和《老子》五章的基礎(chǔ)上,通過儒道兩家學說比較,從而對儒道兩家基本思想及其互補性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叭宓阑パa”是本單元的單元題目。由于種種原因,儒道兩家思想,在后世成為中國影響最大的兩種思想。它們存在差異又相互制衡,為人生提供多樣選擇?!叭宓阑パa”是一種人生智慧,其妙處在于指導人們在現(xiàn)實與超越、前進與迂回之間取得恰當?shù)钠胶?,從而保持自我,使生命有后續(xù)力?!叭宓阑パa”讓人們?nèi)宓兰嫘?,互補為用,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yè)的同時,又給自己留下足夠的精神空間。中國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往往以“儒道互補”作為自己的人生信仰,用以安身立命?!叭宓阑パa”也將為現(xiàn)在和未來的人們提供一種積極入世又富有超越精神的人生哲學。可以說,選擇“儒道互補”這個專題,既可以進一步認識儒道兩家思想,更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得人生的教益。
了解了這節(jié)課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我將這節(jié)課的重點定位為:了解儒道兩家的基本思想,理解“儒道互補”的人生意義。
二、學情分析。
初中語文課本、高中必修及這冊選修課本中共選《論語》十七則,高二的學生通過這十七則《論語》的學習,已經(jīng)對儒家思想有了初步了解。但學生們對道家思想的了解甚少,只停留在歷史課本中的簡單介紹上。學生學習了《老子》五章后,多數(shù)學生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對道家學說的關(guān)鍵概念的表面理解上。由此,教師需要引導他們借用豐厚的歷史資料和鮮活的生活體驗,進一步理解儒道兩家思想。
同時,“儒道互補”是一個很寬泛的課題,它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有些問題學術(shù)界至今爭論不休,仍未達成共識。它字面上理解很簡單,但僅了解二者可以相互補充,便流于空泛。教材中編選的《論語》十則、《老子》五章相對比較零散,學生需要找到一個恰當?shù)难芯拷嵌?將零散的信息點進行整合、比較,從而了解儒道差異、理解“儒道互補”。因此,學生理解什么是“儒道互補”,儒道如何構(gòu)成“互補”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的選定。
根據(jù)重、難點的設(shè)定,制定教學方法如下:
1、立足文本,選取恰當?shù)难芯拷嵌取?/p>
2、合作探究,比較儒道兩家思想異同。
3、補充拓展,豐富學生們的感性體驗。
4、古為今用,引導學生傳承儒道文化。
《論語》、《老子》。
dd“儒道互補”專題探討。
教學目標1、通過《論語》中“君子”與《老子》中“圣人”比較,了解儒家、道家的基本思想。
2、通過探究中國古代文化名人的著作思想,理解儒道互補對人生的積極意義。
3、感受中國儒家、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引導當代中學生追尋、傳承儒道文化。
教學重點了解儒道兩家的基本思想,理解儒道互補的人生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儒道互補。
技術(shù)準備多媒體板書。
教學環(huán)節(jié)。
導入新課。
1、研讀文本。
2、比較探究。
3、鑒賞感悟。
4、書寫感悟。
5、課堂小結(ji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屏幕打出奧運會開幕式錄像節(jié)選。
教師:導入語:
剛才的錄像,讓我們重溫了北京奧運開幕式的精彩場面: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陣陣吶喊,體現(xiàn)了儒家“仁愛”的胸懷;太極拳表演的一招一式,展示了道家的“無極”境界。千百年來,儒道兩家互動、互補、滋養(yǎng)著中華民族的特有文化。
今天,讓我們以《論語》《老子》為依據(jù),認識構(gòu)成中華文化主體的儒道兩家,探討“儒道互補”這個專題。
二、從《論語》《老子》看“君子”與“圣人”
(一)結(jié)合課外調(diào)查,找到恰當研究角度。
教師:所謂互補,就是相互補充,它是以二者之間的差異為前提的。我們要研究“儒道互補”就必須先比較儒道的不同。
儒道的差異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比較研究。為了找到這個切入點,課前,我們作了初步的調(diào)查,以下是其中幾位同學的觀點。
(打出課件)。
“儒道分別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為人準則?!睆堭┰?。
“儒道的差別體現(xiàn)在對人的規(guī)范準則不同。”鄭婧俠。
“儒道的.差別體現(xiàn)在為人處事的準則不同?!敝軙躁?。
(還有田少琪、劉鑫、朱?h、郝志勇、趙月、王也、劉瀅等也同時提到了)。
他們共同發(fā)現(xiàn):儒道兩家分別為我們樹立了一種做人的準則,這種做人的準則在《論語》和《老子》中體現(xiàn)在兩個人物形象上dd“君子”“圣人”,今天我們就選取“君子和圣人”這個角度,來看儒道互補,借以窺斑見豹。
(二)重點研讀相關(guān)章節(jié),理解孔子、老子樹立的楷模特點。
教師:請大家打開書,將《論語》十則含有君子、《老子》五章中含有圣人的語句畫出來。
學生:兩位同學分別朗讀找到的內(nèi)容。
教師:從這三則、兩章中看,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老子所說的“圣人”分別是怎樣的人呢?(標注在每則的相應(yīng)位置上)。
學生:學生代表發(fā)言。
(先/孔子認為怎樣的人可以稱為“君子”、后/老子認為怎樣的人可以稱為“圣人”)。
師生互相補充,概括《論語》中“君子”和《老子》中“圣人”的特點。
教師小結(jié):
孔子和老子都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做人的楷模。
《論語》中為我們描述的君子,有德、有仁,能夠克己復(fù)禮、奮發(fā)有為。
《老子》中為我們描述的圣人,無辨、無爭,能夠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不去妄為。
三、從君子與圣人看儒道異同。
學生:打出背景,一學生讀背景。
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經(jīng)過長期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了起來,而王室的力量卻逐步衰微,漸漸喪失控制諸侯的能力。強大了的諸侯,不再對周王室唯命是從了,他們有的蠶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別的諸侯國。
據(jù)史書記載,春秋242年間,有36名君主被殺,52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zhàn)事480多起,諸侯的盟會450余次。
(一)孔子樹立“君子”這個楷模的原因。
教師:請同學們依照文本、并結(jié)合時代背景,先說說孔子為什么要樹立“君子”這個楷模?
學生:學生談1-2學生。
(二)老子樹立“圣人”這個楷模的原因。
教師:孔子為我們樹立“君子”這樣的楷模,而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老子,為什么要為我們樹立了一個與“君子”差別很大的“圣人”形象?依照文本并結(jié)合時代背景說說你的看法。
學生:多幾個同學發(fā)言。
(三)探討儒道主張的異同。
教師:通過以上的研讀,請大家歸納儒道兩家的異同。
1-2學生發(fā)言。
教師小結(jié):
通過研讀,我們發(fā)現(xiàn),儒道兩家同樣不滿于春秋時代戰(zhàn)爭頻仍、民不堪命的社會現(xiàn)實,他們擁有共同的理想:療救社會,使之恢復(fù)正常的秩序。面對這個混亂的時代,儒家的主張是做“加法”,要求人們加強自身修養(yǎng),從而治國、平天下,強調(diào)一種積極進取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而道家的主張是做“減法”,要求人們丟棄擾亂自然天性的東西,那么社會就沒有紛爭,天下就太平了,他強調(diào)一種寧靜和諧與超越世俗的觀念。正是由于儒道兩家對社會、人生問題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決方式,才能形成的二者互動互補的關(guān)系。
學生:我們一起再把有關(guān)君子和圣人的章節(jié)齊讀一遍。
四、從古代文人看儒道互補。
(一)從蘇軾詞看“儒道互補”對蘇軾的影響。
教師:在孔子、老子之后的多年中,儒道互補一直是中國思想文化演進的主要內(nèi)容,正如林語堂所說:“道家及儒家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儒道互補對中國文人的影響,在課后的閱讀指南中說得特別好,請同學們打開書20頁(一個學生朗讀。
學生:你熟知的哪個文人是這樣的代表?
教師:那么我們先以蘇軾的兩首詞為例,來看看儒道互補對蘇軾的影響。
學生:打出課件,學生自由朗讀,體會詩人的情感。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
學生:兩個學生朗誦兩首詞。
(將你感受到的詩人情感,通過你的朗讀傳達給大家)。
朗誦的學生談體會(如何處理?為什么這樣處理?)。
其它學生:請對他的朗誦作一評價,情感把握得是否得當?你嘗試讀一讀。
教師:有人評價:蘇軾的人生是儒道互補的人生,這兩首詞中如何體現(xiàn)的?
學生:進一步探討。
(二)“儒道互補”對其他文人的影響。
教師:蘇軾的人生是典型的“儒道互補”的人生,千百年來,儒道互補影響著,像蘇軾一樣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文人。
你還知道“儒道互補”哪些文人身上得到體現(xiàn)?
學生:舉1-2例。
五、儒道互補的人生啟迪。
“儒道互補是一種人生智慧”
“儒道互補”的智慧對你的人生有哪些啟迪呢?
請你用你喜歡的語言樣式,寫出“儒道互補”對你的人生啟迪。
學生當場寫,教師選取佳句,讀給大家,請作者簡單解釋。
六、課堂小結(jié)。
結(jié)束語:。
看奧運開幕。
錄像,感受儒道互補的魅力。
結(jié)合調(diào)查。
找到恰當研究角度。
教師板書:
君子、圣人。
畫出課文相關(guān)語句。
讀背課文。
教師板書:有、無。
克己、順應(yīng)。
結(jié)合背景。
研讀探討。
儒道主張。
異同。
教師板書:
社會、規(guī)律。
朗讀感悟。
朗讀。
蘇軾的詞。
感受儒道兩家對蘇軾及詞風的影響。
明確儒道互補對于中國人的思想影響。
書寫感悟。
展示佳句。
板
書
設(shè)
計儒《論語》君子有(克己)社會。
道
互《老子》圣人無(順應(yīng))規(guī)律。
補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六
(建甌一中周文娟)。
教學背景:
新課程強度“教材無非是例子”“教是為了不教”,確立教學目標尤其重要,特別是對單元目標的準確構(gòu)筑把握。以必修課為“點”,“點”上求精求深,“點”上求輻射;以選修課為“面”,“面”上求廣博,“面”上求補充。“選修”是必修的輔助與變通,是更有彈性的發(fā)展性教育的延伸。本詩為新課程高中語文選修課第二單元自主賞析課文,本單元重點要求學生學會如何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為了體現(xiàn)選修課的特點,選擇這一首詩做為一個點,一個示范,“教是為了不教”,由此引導學生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發(fā)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也通過這首詩的學習來探討選修課該怎么上的問題。
我做了以下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一、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發(fā)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
二、學習本詩從而了解杜甫詩歌的意境和創(chuàng)作風格,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探究中國古典詩歌不同的風格。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本詩了解鑒賞古典詩歌要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教學難點:
改寫,描寫詩中最有意蘊的詩句,從而學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因為是選修課,教法上應(yīng)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教師做到導而不牽。
2、改寫,描寫詩中最有意蘊的詩句,引導學生學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以便對詩歌的意境美有更深入的品味。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集體背誦杜甫《登高》。說說本詩選用了意象,營造了意境,抒發(fā)了作者情感。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登岳陽樓》看看這首詩又選用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情感。(前勾后連,引入新課)。
二、朗讀背誦。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落實基礎(chǔ),熟讀成誦)。
三、背景透視。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陽,此詩是詩人登上神往已久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jié)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靠飲藥維持生命。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fā)出由衷的禮贊;繼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飄泊無定,國家也多災(zāi)多難,不免悲傷感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四、探究學習。
小組合作探究1。
1、首聯(lián)運用了什么手法?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頷聯(lián)描寫了怎樣的意境?
3、頸聯(lián)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尾聯(lián)寫出什么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1、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lǐng)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2、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
3、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坝H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lián)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guān)山北”拍合?!薄皯{軒”與“今上”首尾呼應(yīng)。(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小組合作探究2。
描寫詩中最有意蘊的詩句,100字左右,先組內(nèi)交流,后選優(yōu)在班上交流。
參考示例: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見吳越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一分為二,分矗于東南兩邊,蒼茫無際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過一浪,向天邊洶涌而去,大地長天、日月星晨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蕩著,闊大極了,壯美極了!(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小組合作探究3。
從內(nèi)容、意境、情感上總結(jié)全詩。
1、內(nèi)容: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guān)山。
2、意境:沉雄悲壯、博大深遠。
3、情感:身世之悲、家國之憂(掌握詩歌鑒賞三部曲)。
教師小結(jié):從總體上看,江山之壯闊與詩人胸襟之悲壯闊大相表里,故雖悲傷卻不消沉,雖沉郁卻不壓抑。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地憂慮和關(guān)心。(細處引導,總體把關(guān))。
小組合作探究4。
比較閱讀:
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七
1、領(lǐng)悟小說的多重主題。
2、了解小說的虛構(gòu)和情感的真實的有機結(jié)合。
教學重點。
1、老板娘到底有沒有看到騎桶者。
2、騎桶者的形象。
課前準備。
1、發(fā)給學生有關(guān)卡夫卡生平介紹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卡夫卡的《騎桶者》??ǚ蚩ㄊ?奧地利人),他是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的宗師和探險者,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是(表現(xiàn)主義),是表現(xiàn)主義作家中創(chuàng)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主要時期是在一戰(zhàn)前后,當時,經(jīng)濟蕭條,社會腐敗,人民窮困,這一切使得卡夫卡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于是,對社會的陌生感,孤獨感與恐懼感,成了他創(chuàng)作的永恒主題。美國詩人奧登評價卡夫卡時說:“卡夫卡對我們至關(guān)重要,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xiàn)代人的困境?!蹦敲础厄T桶者》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的什么困境呢?下面我們來學習《騎桶者》,先請同學們談?wù)勀銈兊淖x后感受,你們覺得卡夫卡描寫騎桶者這個形象想表達什么?(請學生具體談?wù)?。
學生可能答的答案:揭示貧困者的窘狀和有產(chǎn)者的自私無情;表現(xiàn)人民生活的艱難和社會的冷酷;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
二、主題分析。
明確:家里無煤,天氣寒冷,因此“我”必須快馬加鞭。顯然“飛”著去比“走”著去要快。
(1)如果拎著桶走著去賒煤,情節(jié)走向必然是怎樣的?
明確:“我”拎著桶去賒煤,被拒絕,作品可能會是慣常看見的“控訴型”小說:主人公是值得憐憫的,老板娘是值得譴責的,作者和讀者的態(tài)度都是同情主人公的。
(2)卡夫卡讓騎桶者騎著桶飛著去賒煤,情節(jié)走向是怎樣的?
明確:學生復(fù)述故事情節(jié)。
(3)小說中“我”認為老板娘看見了自己,老板娘說“我什么也沒有看到,什么也沒有聽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沒有聽到“我”的呼喊看到“我”這個人呢?請同學們從文中找理由。(討論法)。
明確:兩者皆可。
聽到看到的理由:小說中說“她當然馬上看到了我”,“她把圍裙解了下來,并用圍裙把我扇走”,從中可見,老板娘看到了“我”。
沒有聽到看到的理由:“我”從未下降到齊房屋大門那么低,老板娘上來后,不可能朝空中看,因此她看不見“我”。如果她看見“我”了,發(fā)現(xiàn)“我”騎著桶在空中飛翔,應(yīng)該會驚訝新奇,說不定會用煤換“我”的會飛翔的桶。而老板娘解下圍裙扇可能是老板娘覺得圍裙上有毛線絨想通過扇這個動作把毛線絨抖掉。而“我”的喊聲和鐘聲混合在了一起,老板娘以為“我”的喊聲就是鐘聲。
明確:“我”盡管貧窮,但“我”有強烈的自尊心,“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觸,害怕看到老板娘聽說“我”沒錢付時那種鄙夷的神色。因為貧窮“我”已經(jīng)變得畏縮自卑了。
明確:拎桶走去,作品內(nèi)涵單一;騎桶飛翔,作品內(nèi)涵豐富。
小結(jié)答案:創(chuàng)作意圖的角度:
拎桶走去,作品內(nèi)涵單一。
騎桶飛翔,作品內(nèi)涵豐富。
騎桶者的角度:
自尊心強,畏懼交流。
明確:揭示了當時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缺乏關(guān)愛、缺乏溝通這樣一個社會現(xiàn)實。這也是小說的主題之一。
明確:人與人之間真誠溝通,互相關(guān)愛的和諧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
三、虛構(gòu)分析。
明確:小說中“我”的飛翔,老板娘用圍裙把“我”扇走,“我”浮生到冰山區(qū)域,不復(fù)再見,這些情節(jié)是虛構(gòu)的?!拔摇钡奶幘常习宸笇懽?,老板娘織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對話,這些都是現(xiàn)實生活場景。這些現(xiàn)實生活場景讓“我”的飛翔也顯得像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一樣合情合理。虛構(gòu)嵌入現(xiàn)實,就和現(xiàn)實渾然一體了。
小說還展現(xiàn)了“我”的心靈的真實。小說開頭寫“我”家里沒有煤時,“我”眼中的景物都帶上了悲涼的色彩?!盎馉t里透出寒氣,屋子里充滿了嚴寒;窗外的樹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猶如一塊銀色的盾牌,擋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須有煤!我不能凍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爐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边@都展現(xiàn)了“我”內(nèi)心的悲涼?!拔摇彬T著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沖進店里,展現(xiàn)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觸,害怕看到老板娘鄙夷神色的畏縮自卑心理。老板娘沒有借給“我”煤時,“我”喊著“你這個壞女人”,表現(xiàn)了“我”對老板娘的憎恨。小說借助飛翔這一虛構(gòu)情節(jié)真實地展現(xiàn)了“我”心靈的真實。心靈的真實才是最重要的真實,也是更為深刻的真實。
四、改寫小說結(jié)尾。
下面我們通過改寫小說結(jié)尾,再來體會一下《騎桶者》虛構(gòu)的魅力。假設(shè)老板娘走上地窖后發(fā)現(xiàn)了騎著桶飛翔的“我”,那么故事會怎樣發(fā)展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改寫小說結(jié)局,然后派一位代表用幾句話簡述你們組的改寫方案,同時說說為什么要這樣改寫。
《騎桶者》全文閱讀。
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煤桶空了;鏟子沒有用了;爐子散發(fā)著涼氣;屋子里充滿了嚴寒;窗外的樹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猶如一塊銀色的盾牌,擋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須有煤!我不能凍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爐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因此,我現(xiàn)在必須快馬加鞭,到煤販子那里去尋求幫助。對于我一般的請求,他一定會麻木不仁。我必須向他非常清楚地表明,我連一粒煤渣都沒有了,而他對于我來說簡直就是天空中的太陽。我必須像乞丐一樣前去,——當那乞丐由于饑餓無力地靠在門檻上,奄奄一息的時候,主人家的女廚師才決定給他喂點殘剩的咖啡——煤販雖然很氣憤,但他一定會在“不可殺人”的戒律光芒的照射下,不得不把一鏟煤扔進我的煤桶里。
怎樣前去無疑會決定此行的結(jié)果,所以我騎著煤桶去。像騎士那樣,我雙手抓住桶把手,——一個最簡單的轡具,費力地轉(zhuǎn)下了樓梯。但是,到了樓下,我的桶就上升起來,了不起,真了不起!那些伏在地下的駱駝,在指揮者的棍棒下晃晃悠悠地站立起來時,也不過如此而已。它以均勻的速度穿過了冰冷的街道,它的高度好極了,有幾次我被升到了二樓那么高,但從來沒有下降到門房那么低。我異乎尋常地高高飄浮在煤販的地下室門前,那販子正蹲在地下室的一張小桌子邊寫著什么。為了放掉屋里多余的熱氣,他把門敞開著。
“煤店老板!”我急切地喊,低沉的聲音剛一發(fā)出便被罩在呼出的哈氣中,在嚴寒中顯得格外混濁?!袄习?,求你給我一點煤吧!我的煤桶已經(jīng)空了,所以我都能騎在它上面了。行行好,一有錢,我馬上就付給你。”
煤販把手攏在耳朵邊,“我沒有聽錯吧?”他轉(zhuǎn)過身問他妻子,她正坐在爐邊長凳上織毛衣,“我聽得對嗎?有一個買主?!?/p>
“我什么都沒有聽到?!蹦菋D人說,她織著毛衣,平靜地喘著氣,愜意地背靠著爐子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一個老主顧,忠誠老實,只是當下沒有法子了。”
“老婆,”煤販子說,“是有一個人,我不會弄錯的;一個老主顧,肯定是一個老主顧,說話才這么中聽?!?/p>
“你這是怎么了,老頭子,”婦人把手中的活貼在胸脯上,停頓了一下,說:“誰也沒有,街道是空的,我們給所有的顧客都供了煤,我們可以把煤店關(guān)幾天休息一下子?!?/p>
“可我還在這兒,坐在煤桶上?!蔽液爸?,沒有知覺的眼淚冷冰冰的,模糊了我的雙眼,“請向上面看一下,你們會立刻發(fā)現(xiàn)我的,我求你們給我一鏟煤,如果你們能給我兩鏟,那我就會高興得發(fā)瘋。其他顧客確實都關(guān)照了,但還有我呢,啊,但愿能聽到煤在桶里發(fā)出格格的滾動聲?!?/p>
“我來了,”煤販子說著便邁起他那短腿上了地下室的臺階,可那婦人搶先一步站在他面前,緊緊抓住他的胳膊說:“你呆著,如果你堅持要上去的話,那就讓我上去吧。想想你夜里那嚇人的咳嗽聲,為了一樁生意,而且是臆想出來的生意,就忘了老婆孩子,也不想要你的肺了。好,我去?!薄案嬖V他我們倉庫中所有煤的種類,價格我在后面給你報?!薄昂冒?,”婦人說著,上了街道。當然她立刻就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問你好。我只要一鏟煤,一鏟最次的煤,就放在這桶里,我自己把它拉回去,我當然要如數(shù)付錢,但現(xiàn)在還不行,現(xiàn)在不行?!薄艾F(xiàn)在不行”這幾個字如同一聲鐘響,它又剛好和附近教堂塔尖上傳來的晚鐘聲混合在一起,足以令人神魂顛倒。
“他想要點什么?”煤販問道,“什么都不要,”婦人向下面大聲喊,“外面什么都沒有,我什么都沒有看見,什么都沒有聽見,除了6點的鐘響。我們關(guān)門吧,天太冷了,也許明天我們又該忙了?!?/p>
她什么也沒有聽到,什么也沒有看到,但她卻解下她的圍裙,試圖用它把我趕走。遺憾的是她成功了。我的煤桶具有騎乘動物的一切優(yōu)點,它沒有反抗力,它太輕了,一個婦人的圍裙就能把它從地上驅(qū)趕走。
《騎桶者》是卡夫卡一篇現(xiàn)代派小說,在“虛構(gòu)”這個單元話題之下?!厄T桶者》教學活動的失敗,讓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單元話題對課文教學的干預(yù)。
為了緊緊扣住單元話題,這堂課我是這樣設(shè)計的:
第一、虛構(gòu)的內(nèi)容。目的在于了解小說情節(jié)。很容易,沒有任何難度。
第二、虛構(gòu)的內(nèi)涵。即對小說內(nèi)涵的解讀:溝通的無效造成人的孤獨和異化,無法逃避。
第三、虛構(gòu)的意義。小說為何有如此的魅力,是因為虛構(gòu)手法的運用。目的在于了解虛構(gòu)這樣一種藝術(shù)手法的用處。
教學活動進行中,我發(fā)現(xiàn),如果緊緊扣住單元話題“虛構(gòu)”的話,有以下幾個問題無法解答。
第二、所有的小說都是虛構(gòu),最起碼,都有虛構(gòu)的成分。虛構(gòu)是小說的靈魂。哪怕是現(xiàn)實主義小說如《白鹿原》,也是虛構(gòu)而得。那么虛構(gòu)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手法,如何說它對于《騎桶者》這一篇的意義?虛構(gòu)對于《騎桶者》的意義是否與對《白鹿原》的意義無甚差別?相對二者,我想,荒誕才是《騎桶者》特色吧。
由此看來,單元話題過多干預(yù)課文教學,很容易導致講話題而忽略文本特色的現(xiàn)象,在教學活動中應(yīng)加以注意。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八
1、促進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
2、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并能進行恰當?shù)脑u價。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風格。
2、領(lǐng)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質(zhì)疑法。
3、比較法。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講課之前,我們先來背誦幾句詩句?!皠窬M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薄皩飘敻瑁松鷰缀??”“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睆倪@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寫的都跟酒有關(guān)。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喝酒想起吟詩,吟詩想起喝酒,所以由酒產(chǎn)生了很多好詩。喝酒作詩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號稱“詩仙”,自稱“酒中仙”,當時人也稱他為“酒圣”。有人評價說,李白詩中有濃濃的酒味,若抽掉他詩中酒的成分,色香味都大大減少。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李白詠酒詩中的代表作〈將進酒〉。(板書題目)。
二、解題。
《將進酒》是“勸酒歌”,將,(qiang),請、愿的意思。與“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jiang)意思不一樣。
三、研習課文。
(一)整體把握。
1、請一位學生朗讀全文。
2、聽朗讀帶,要求注意節(jié)奏。
(二)具體分析全文。
1、李白的詩風是豪放的,那么哪些詩句體現(xiàn)了他豪放的風格呢?
生:“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保▽W生齊讀)。
2、這些詩句,你覺得詩人的感情是怎樣的.?
“人生”六句的心情是歡樂的。盡管詩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用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己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yè),對區(qū)區(qū)金錢也毫不在意。于是連呼“烹羊宰牛”,準備“一飲三百杯”?!搬蜃印本洌臼强腿?,這兒卻反客為主,對著好友高聲勸歌,將他的灑脫與狂放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拔寤R”句,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是狂放到了極點。
3、詩人的感情是復(fù)雜的,除了歡樂、狂放,詩中還表現(xiàn)了詩人的哪些感情呢?
悲傷(“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憤激(“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薄芭c爾同銷萬古愁?!保?。
4、為什么說悲傷呢?
“君不見”兩句寫了黃河源頭之高,似乎從天而降,東入大海,勢不可回;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备袊@人生易老不過朝暮之間,因而“不復(fù)回”又隱含了韶光易逝,青春難再之喻意。雄偉永恒的黃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渺小短暫,所以開頭四句頓生悲意。
5、為什么說憤激呢?
因為他要借酒氣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宣泄出來。他鄙棄那結(jié)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劣行徑,因而說“但愿長醉不愿醒”--這兩句詩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xiàn)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圣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有屈原一類人),他們有經(jīng)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tǒng)治者所用。詩人說他們“寂寞”,不是否定他們,而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贊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惋惜,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
7、詩人感情發(fā)展的脈絡(luò)又是怎樣的呢?
詩的開頭悲嘆人生短促,接著因悲而生尋歡之意,準備痛飲一場,然后借酒抒發(fā)其憤世嫉俗之情,到結(jié)尾更將這種復(fù)雜的心情統(tǒng)一為“萬古愁”,使抒情達到了高潮。
8、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
憤激。詩歌中詩人的憤激之情是占主導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殼,憤激才是它的內(nèi)核。
9、這首詩的藝術(shù)手法。
夸張、比興。
10、齊讀全詩。
四、課外延伸。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提問:同是詠酒詩,找找感情變化上的相似之處。
開頭兩句顯示出詩人郁積好久的憂憤的心情,接著完全撇開“煩憂”,放眼萬里長空,從“酣高樓”的豪興到“攬明月”的壯舉,展示出詩人的豪邁的胸襟,然后詩人又自比小謝,極為自信,然后,卻又迅速地陷入“不稱意”的苦悶中。感情也是起伏變化,也是憂憤苦悶中顯現(xiàn)出豪邁的氣概。
五、背誦全文。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試將《夢游天姥吟留別》和《將進酒》在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手法上加以比較,寫一段鑒賞短文。
板書:
將進酒李白。
悲傷明鏡悲白發(fā)。
歡樂人生得意須盡歡。
憤激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狂放呼兒將出換美酒。
憤激與爾同銷萬古愁。
蜀相教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九
學習目標:
1、了解陸游的生平,知人論世;了解南宋朝代背景,掌握南宋愛國詩人和詞人的思想感情。
2、能初步鑒賞詩歌的語言、表現(xiàn)技巧。
3、學習陸游的愛國精神和人格力量。
學習重(難)點:
1、通過對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愛國詩人和詞人的思想感情。
2、詩人是如何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作者簡介、知人論世。
陸游(1125-1210),字務(wù)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詩人一生“寄意恢復(fù)”,但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終未能實現(xiàn)。他的詩既有深刻的現(xiàn)實生活內(nèi)容,又有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抗金救國的理想和壯志難酬的苦悶,形成無法統(tǒng)一的矛盾,由此迸發(fā)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難以壓抑的憤懣構(gòu)成他詩歌的基調(diào)。風格雄渾豪放,語言通俗流暢,明白如話。
三.寫作背景介紹。
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quán)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nèi)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四.自學指導語。
聽錄音,把握情感,再自行誦讀;然后結(jié)合注釋,和同桌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把握。(時間十分鐘)。
自學檢測:
1.對詩中詞句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題中“書”是書寫的意思,“書憤”即是抒發(fā)內(nèi)心的郁憤之情。
b.“中原北望氣如山”意謂北望中原,收復(fù)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
c.“塞上長城”比喻能捍衛(wèi)國家安全的人物。“空自許”即詩人不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物。
d.“出師”指諸葛亮的《出師表》,“伯仲”本指兄弟,這里指可以相比。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海ǎ?/p>
a.全詩共分兩層,前四句是回顧往事,表現(xiàn)青壯年時期的抗敵豪情和戰(zhàn)斗經(jīng)歷,后四句寫不被重用的悲憤和壯心不已的感情。
b.第二聯(lián)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值得紀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滿了戰(zhàn)斗的豪情,又含有激憤和辛酸。
c.“千載誰堪伯仲間”,既贊揚諸葛亮無人可及,又表現(xiàn)了渴望效法諸葛亮干一番“北定中原”的大業(yè)的愿望。
d.全詩感情沉郁,氣韻雄厚,與李白詩風相近。
五.合作探究,鑒賞品味詩歌。
1.如何理解“書憤”之“憤”?它包含哪些感情?“憤”的根源是什么?
(生討論,師點撥)。
明確:憤報國有“罪”、憤壯志難酬、憤年華空老、憤無人領(lǐng)軍,“憤”的根源,其實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為他們是阻撓抗金救國的絆腳石,是絞殺愛國力量的劊子手。作者的“憤”中含“恨”,“憤”中含“悲”,“憤”而生“涼”,“憤”而生“嘆”,從而形成了本詩沉郁豪雄的風格。
2.如何理解“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兩句詩?
明確:這是詩的表達方式,實際上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興復(fù)漢室”的話,詩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會放棄恢復(fù)中原之志。由此可見,《書憤》的基調(diào)雖然是壯志未酬所帶來的悲憤,然而并不絕望,其中還蘊藉著豪壯的感情。
3、本文運用哪些藝術(shù)手法?
(2)借古諷今:詩中對諸葛亮的高度頌揚,實則是對南宋朝廷茍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憤恨。頌古在于非今,落筆千載以上,旨在千載以下。
六.拓展練習。
明確:“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最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這兩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兩次勝利的戰(zhàn)斗: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大散關(guān)失而復(fù)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衛(wèi)自己國土的偉大力量,也使詩人的恢復(fù)之志具體化,可以想見他當年投身戰(zhàn)斗恢復(fù)失地的強烈愿望。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29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