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永恒讀后感(專業(y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20:50:08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專業(yè)20篇)
時間:2023-11-26 20:50:08     小編:XY字客

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的個人感受和思考。通過寫讀后感可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同時也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便以后回顧和參考。讀后感既是對作者的表揚,也是對自己思想的反思,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書中的內(nèi)容,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文學(xué)素養(yǎng)。讀后感會使我們產(chǎn)生共鳴,引發(fā)我們的思考,并且可以通過與他人的分享來擴大我們的視野和思維。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需要有條理的結(jié)構(gòu)和連貫的語言,從而更好地傳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借鑒和學(xué)習(xí)。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一

寒假期間,拜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仿佛跟隨李鎮(zhèn)西老師從入職那一刻重新來過,去感受一個個難忘的師生故事、體會那一份份真摯的師生之情。敬佩李老師對教育的追求與探索、欣賞李老師對學(xué)生的關(guān)懷與投入,反思自己,唯有汗顏!

李老師初為人師,也是空有遠大理想,但沒有更多的理論指導(dǎo)和實踐經(jīng)驗,但面對這種現(xiàn)狀他卻能夠一邊實踐、一邊大量的閱讀教育專著,使自己在專業(yè)之路上迅速的成長起來,這種對事業(yè)的敬畏,對知識的渴求是讓我敬佩的地方。

李老師在教學(xué)之路上不斷前進,但他始終不忘初心,一心撲在教育教學(xué)上。他和學(xué)生打成一片,學(xué)生親切的稱他為“老李”“鎮(zhèn)西將軍”。無論是在校就讀的學(xué)生,還是早已畢業(yè)的學(xué)生,學(xué)生永遠記掛著李老師,李老師也永遠牽掛著這些學(xué)生。一次活動、一份禮物,一篇日記——時間讓這份師生情更加深厚綿長,這是讓我羨慕的地方。

面對繁雜忙亂的工作,李老師能夠不斷吸取教訓(xùn)、總結(jié)經(jīng)驗,把對工作的一些所得、所思及時的記錄在案,分享給大家。這種良好的習(xí)慣,讓他能夠帶給我們那么多的精彩著作,李老師這種勤耕不綴的精神,讓我為之贊嘆。

縱觀全文內(nèi)容,里面有生動的教育故事、有感人的書信、有精彩的活動、有寶貴的經(jīng)驗、有難忘的課堂、還有感謝李老師的人、也有李老師要感謝的人。學(xué)生的一封書信,一份禮物,李老師會收藏至今;別人對李老師的一份關(guān)懷,一次幫助,李老師會銘記于心,李老師的這份真摯的待人之心讓我倍感可貴。

一本書會很快讀完,但李老師的教育精神卻讓我永遠也學(xué)不完!看李老師的書,去學(xué)習(xí)李老師的閃光之處,生活永遠是一本讀不完的百科全書!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二

《人與永恒》是周國平隨手寫下的點滴生活思考。這是他早期的一本書,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時,隨手寫下的內(nèi)心的點滴感思。起文筆隨性,文字樸實。細細品來,覺得意義深刻。文字奇妙的排列組合竟散發(fā)出如此芳香凜冽的人生真諦,正如“哲學(xué)家生活在永恒中,詩人生活在瞬時中,他們都不會老”

我偏愛那些用隨筆、格言、手記等散文形式寫作的哲學(xué)家,我喜歡徜徉在哲學(xué)的散文天地里。這里較少獨斷的論證和說教,有更多的質(zhì)樸和自然,更多的直覺和洞見。這里沒有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用不著為了體系的需要而拉長或截短活的感覺和思想。

托爾斯泰的偉大在于他那種異乎尋常的質(zhì)樸和真實。學(xué)了《世間最美的墳?zāi)埂泛?,更加覺得他的樸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歡這種樸素的感覺。我不喜歡太多的爭吵,我喜歡平靜的生活,與其浪費時間爭吵,倒還不如在爭吵的時候騰出時間來尋求真理。

在世界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謎。展現(xiàn)了人生意義探求的廣闊領(lǐng)域,生與死,愛與孤獨,自然與生命,真實,美,等等,無不是人與永恒相溝通的形式與體驗。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意義本身,而在于尋求。

從生到死,人的起點和終點都一樣,人會遇見不同的路途風景,但人的情緒大多是相似的:快樂與悲傷,程度的不同只在于兩者的界限區(qū)分不同,就這樣形成兩種人,樂觀者與悲觀者。對我們年輕人而言,生與死的兩頭都很遙遠,無法感受生命開始的神圣,也無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懼。我們只是在行走,一路尋找一路走,“生”在腳下延續(xù),“意義”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腳印里,始終遍尋不見。但我始終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級,就足夠了。

愛是人生最美的夢,愛情一直是不朽的傳說。人類想要幸福,把“愛情”當作終極象征的幸福,但世間好多的愛都不幸福,要么是難成眷屬的無奈,要么是終成眷屬后的厭倦,就如莊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卻讓人厭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卻讓人懷念到哭。愛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細流,時間在走,一切在變。沒有什么人什么事會靜止不動地等在原地。擁有的時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時候要懂得忘記,再銘記于心的曾經(jīng)也只是過去,過去在去?;貞浭冀K是時光贈予的最好的禮物,帶著這份禮物,可以微笑著往前走。(安慧茹)。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三

最近看了周國平的《人與永恒》,感觸良多,我很欣賞他的作風,這是一個人獨特的風格。這本書全是用散文隨筆的形式寫出來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我偏愛那些用隨筆、格言、手記等散文形式寫作的哲學(xué)家,我喜歡徜徉在哲學(xué)的散文天地里。這里較少獨斷的論證和說教,有更多的質(zhì)樸和自然,更多的直覺和洞見。這里沒有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用不著為了體系的需要而拉長或截短活的感覺和思想。

托爾斯泰的偉大在于他那種異乎尋常的質(zhì)樸和真實。學(xué)了《世間最美的墳?zāi)埂泛螅佑X得他的樸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歡這種樸素的感覺。我不喜歡太多的爭吵,我喜歡平靜的生活,與其浪費時間爭吵,倒還不如在爭吵的時候騰出時間來尋求真理。

我認為人生的內(nèi)容是:a+b+c+d+...

人生的結(jié)局是:0。

人生的意義是:(a+b+c+d+...)*0=0。

這就是人生的公式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想毫無限制的延長那個加法運算,不厭其長。

也許,意義永遠是不確定的。尋求生命的意義,所貴者不在意義本身,而在尋求,意義就寓于尋求的過程之中。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這種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我答道:這種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著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內(nèi)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是真的。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在兩個人之間,這種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

一切麻煩和沖突都起于無意中想突破這個界限。但是,一旦這個界限清晰可辨并且嚴加遵守,那么,交往的全部魅力就喪失了,從此情感退場,理智維持著秩序。在任何兩人的交往中,必有一個適合于彼此契合程度的理想距離,越過這個距離,就會引起相斥和反感。

這一點既適用于愛情,也適用于友誼。

我發(fā)現(xiàn)越是熟悉的人到最后,話往往是最少的,我不明白原因出在哪里,是出在自己身上,還是對方身上也許,漸漸了解,慢慢熟悉會發(fā)現(xiàn)原來沒有的矛盾,它就會這樣悄無聲息的出現(xiàn),而且是沒有任何預(yù)兆的。

真正的寫作,即完全為自己寫作,往往是從寫日記開始的。當一個少年人并非出于師長之命,而是自發(fā)地寫日記時,他就已經(jīng)意識到并且試圖克服生存的虛幻性質(zhì)了。他需要抵抗生命的流逝,挽留歲月,留下它們曾經(jīng)存在的確鑿證據(jù)。

一個真正的寫作者不過是一個改不掉寫日記的習(xí)慣的人罷了,他的全部作品都是變相日記。

是的,我就是一個改不掉寫日記習(xí)慣的人,我之所以喜歡寫文章,就是喜歡寫日記,我喜歡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記錄在案,也許,將來回過頭來看,原來過去的自己竟是那樣傻。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四

何為永恒?愛·揚格說永恒是寫在蒼穹之上的。滄海一粟,時光的長河中,生命成了短暫的存在,生命與永恒之間似乎隔了一道鴻溝。然而人總是不甘于命運的,短暫的生涯中,他們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長,開出一朵朵花,這一朵朵馥郁芬芳的花結(jié)出一顆顆種子,風一吹,就是一次生命的播種。而這風就是教育,因著教育,文明得以傳承;因著教育,未來有了無限可能性。那在人與永恒之間,教育何為?李政濤教授在《教育與永恒》這本書中提出了自己的思索。

本書中李教授以自問自答式的內(nèi)心獨白和質(zhì)疑寫出了對教育的思考。在作者看來,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教育本身是對人類永恒的精神價值的追尋。

品讀此書,我有所收獲,亦心存困惑。書中提到了有關(guān)教育的很多方面的內(nèi)容,比如教育的作用,李教授說“教育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十字路口,通往不同的方向,鑄造不同的人生;但是,教育也有限度,是對人生限度的有限突破,它在個體身上最大的成功,就是最大限度地克服了這個人的人生限度?!标P(guān)于這點我是贊同的,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多種可能性。作為教師,我們不是要把學(xué)生培養(yǎng)成一個模板,而是要充分的發(fā)掘?qū)W生身上潛在的可能性,盡可能多的讓學(xué)生發(fā)揚個性,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教育的目的不是扼殺孩子們的個性,而是讓花開花,讓草長葉,讓樹扎根,每個人都能得其所長。就跟網(wǎng)上流傳的一句話一樣,如果有的孩子還沒開花,請你不要著急,他可能是一棵正在扎根的參天大樹。亦如陶行知所說“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yīng)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币簧粦B(tài),不能一個標準要求死,百花齊放才是春。

同樣的亦如李教授所說,教育是有限度的,它會受到時間、空間等諸多方面的局限。那么怎樣最大限度的達成好的教育效果?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比如他認為現(xiàn)在學(xué)校制定的時間表是對人的肉體的操控,導(dǎo)致肉體喪失了精神和理性,教育時間設(shè)計中的“滿”和“精細”更是導(dǎo)致了機械化和碎片化的人生。故此他主張把時間還給學(xué)生,把自我教育時間的安排權(quán),分割權(quán),設(shè)計權(quán)與建筑權(quán)還給學(xué)生。

關(guān)于教學(xué)時間設(shè)計中的“滿”和“精細”,我想每一位老師都曾經(jīng)經(jīng)歷或正在經(jīng)歷。尤其是初登講臺時的我們,每節(jié)課備得是滿滿當當,恨不得把那節(jié)課的知識一股腦教給學(xué)生,卻往往忽略了學(xué)生的吸收效果,忘了“過滿則虧”這個道理。由此可見教學(xué)時間中過于“滿”和“精細”,不一定利于學(xué)習(xí),還可能適得其反。碎片化和機械化的學(xué)習(xí)讓學(xué)生喪失了更多發(fā)展的可能性,而這都是現(xiàn)在教育狀態(tài)下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

像這樣引人深思的真知灼見,書中還有很多。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與學(xué)生共成長。教育之路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路的盡頭叫永恒,立于蒼穹之上。我們一路行走,一路播撒,心向光明,終有所獲。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五

從做教師之日起我就深知一名教師肩上擔負的責任,正如李正濤教授在書中所說的那樣學(xué)校是人類的學(xué)習(xí)中心和教育中心,學(xué)校是終身教育的中轉(zhuǎn)站和加油站,它是師生共生共長的生命場和家園,而學(xué)校中的教育主要通過課堂、班級和學(xué)校文化活動來完成,這也是學(xué)校教育的三駕馬車,而我們教師在這三駕馬車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學(xué)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著不懈的努力(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不斷地汲取教育理念、不斷地讀懂各異的學(xué)生個體),在每日的備課工作中我們可能面對的是三年級的學(xué)生,但我們在學(xué)情的分析中會根據(jù)學(xué)生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合理的預(yù)設(shè),并根據(jù)學(xué)生后續(xù)知識學(xué)習(xí)上的可持續(xù)性我們會找尋他們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以起到融會貫通之用。

任何事物都有善惡、美丑的兩面性,我們需要揚長避短,在教育生活中多給孩子美好的教育,感受教育之美,同時也需要給教師美好教育、美好教師的機會,這樣才能使美好的教育得以傳承和發(fā)揚,并積極創(chuàng)新?,F(xiàn)如今的教育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純文字的教育力量逐漸衰弱,還需要影像來拯救。正如書中所說一部好的影片是一個具有內(nèi)生力的教育噴泉,前段時間校長在青聯(lián)社推薦的幾部極具教育意義的影片(如《一生只為一事來》、《音樂之聲》、《放牛班的春天》等等)就是如此,它能直接觸及我們的情感,深入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在觀看中領(lǐng)悟教育的真理。

當前教育中有各種減負的呼聲和喧嘩,但是這樣的減負好似跟我們的一線教師無關(guān),很多教師被各種無關(guān)教育本身的一些瑣碎事務(wù)所牽絆,導(dǎo)致老師無法真正靜下心來做真正的教育,如果我們能把花在這些形式上的心思或者精力真正用在我們的教育中,教育才能如李政濤教授所說迎來新的希望,甚至新生。

在教育中我還需要不斷修煉自我,不斷提升自我,不斷自我審視,為使教育中的學(xué)生能夠在學(xué)校教育中得到?jīng)]好的教育而不斷改變、不斷創(chuàng)新。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六

從做教師之日起我就深知一名教師肩上擔負的責任,正如李正濤教授在書中所說的那樣學(xué)校是人類的學(xué)習(xí)中心和教育中心,學(xué)校是終身教育的中轉(zhuǎn)站和加油站,它是師生共生共長的生命場和家園,而學(xué)校中的教育主要通過課堂、班級和學(xué)校文化活動來完成,這也是學(xué)校教育的三駕馬車,而我們教師在這三駕馬車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學(xué)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著不懈的努力(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不斷地汲取教育理念、不斷地讀懂各異的學(xué)生個體),在每日的備課工作中我們可能面對的是三年級的學(xué)生,但我們在學(xué)情的分析中會根據(jù)學(xué)生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合理的預(yù)設(shè),并根據(jù)學(xué)生后續(xù)知識學(xué)習(xí)上的可持續(xù)性我們會找尋他們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以起到融會貫通之用。

任何事物都有善惡、美丑的兩面性,我們需要揚長避短,在教育生活中多給孩子美好的教育,感受教育之美,同時也需要給教師美好教育、美好教師的機會,這樣才能使美好的教育得以傳承和發(fā)揚,并積極創(chuàng)新?,F(xiàn)如今的教育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純文字的教育力量逐漸衰弱,還需要影像來拯救。正如書中所說一部好的影片是一個具有內(nèi)生力的教育噴泉,前段時間校長在青聯(lián)社推薦的幾部極具教育意義的影片(如《一生只為一事來》、《音樂之聲》、《放牛班的春天》等等)就是如此,它能直接觸及我們的情感,深入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在觀看中領(lǐng)悟教育的真理。

當前教育中有各種減負的呼聲和喧嘩,但是這樣的減負好似跟我們的一線教師無關(guān),很多教師被各種無關(guān)教育本身的一些瑣碎事務(wù)所牽絆,導(dǎo)致老師無法真正靜下心來做真正的教育,如果我們能把花在這些形式上的心思或者精力真正用在我們的教育中,教育才能如李政濤教授所說迎來新的希望,甚至新生。

在教育中我還需要不斷修煉自我,不斷提升自我,不斷自我審視,為使教育中的學(xué)生能夠在學(xué)校教育中得到?jīng)]好的教育而不斷改變、不斷創(chuàng)新。(周潔)。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七

何為永恒?愛?揚格說永恒是寫在蒼穹之上的。滄海一粟,時光的長河中,生命成了短暫的存在,生命與永恒之間似乎隔了一道鴻溝。然而人總是不甘于命運的,短暫的生涯中,他們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長,開出一朵朵花,這一朵朵馥郁芬芳的花結(jié)出一顆顆種子,風一吹,就是一次生命的播種。而這風就是教育,因著教育,文明得以傳承;因著教育,未來有了無限可能性。那在人與永恒之間,教育何為?李政濤教授在《教育與永恒》這本書中提出了自己的思索。

本書中李教授以自問自答式的內(nèi)心獨白和質(zhì)疑寫出了對教育的思考。在作者看來,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教育本身是對人類永恒的精神價值的追尋。

品讀此書,我有所收獲,亦心存困惑。書中提到了有關(guān)教育的很多方面的內(nèi)容,比如教育的作用,李教授說“教育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十字路口,通往不同的方向,鑄造不同的人生;但是,教育也有限度,是對人生限度的有限突破,它在個體身上最大的成功,就是最大限度地克服了這個人的人生限度。”關(guān)于這點我是贊同的,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多種可能性。作為教師,我們不是要把學(xué)生培養(yǎng)成一個模板,而是要充分的發(fā)掘?qū)W生身上潛在的可能性,盡可能多的讓學(xué)生發(fā)揚個性,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教育的目的不是扼殺孩子們的個性,而是讓花開花,讓草長葉,讓樹扎根,每個人都能得其所長。就跟網(wǎng)上流傳的一句話一樣,如果有的.孩子還沒開花,請你不要著急,他可能是一棵正在扎根的參天大樹。亦如陶行知所說“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yīng)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一生一態(tài),不能一個標準要求死,百花齊放才是春。

同樣的亦如李教授所說,教育是有限度的,它會受到時間、空間等諸多方面的局限。那么怎樣最大限度的達成好的教育效果?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比如他認為現(xiàn)在學(xué)校制定的時間表是對人的肉體的操控,導(dǎo)致肉體喪失了精神和理性,教育時間設(shè)計中的“滿”和“精細”更是導(dǎo)致了機械化和碎片化的人生。故此他主張把時間還給學(xué)生,把自我教育時間的安排權(quán),分割權(quán),設(shè)計權(quán)與建筑權(quán)還給學(xué)生。

關(guān)于教學(xué)時間設(shè)計中的“滿”和“精細”,我想每一位老師都曾經(jīng)經(jīng)歷或正在經(jīng)歷。尤其是初登講臺時的我們,每節(jié)課備得是滿滿當當,恨不得把那節(jié)課的知識一股腦教給學(xué)生,卻往往忽略了學(xué)生的吸收效果,忘了“過滿則虧”這個道理。由此可見教學(xué)時間中過于“滿”和“精細”,不一定利于學(xué)習(xí),還可能適得其反。碎片化和機械化的學(xué)習(xí)讓學(xué)生喪失了更多發(fā)展的可能性,而這都是現(xiàn)在教育狀態(tài)下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

像這樣引人深思的真知灼見,書中還有很多。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與學(xué)生共成長。教育之路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路的盡頭叫永恒,立于蒼穹之上。我們一路行走,一路播撒,心向光明,終有所獲。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八

今天,我要談?wù)勎易x周國平先生的哲理隨感集——《人與永恒》的一些所思所想。

周國平先生的這本《人與永恒》,乍看之下,有兩個比較鮮明的特點:一是這本書很好讀。這個"好讀"是從書的結(jié)構(gòu)形式上來說的,這本書不厚,大約260頁,分為26個主題。在每一主題又分為若干小節(jié),每一小節(jié)里面大都是一句話或者一段話,短的不過十來字,長的也就一百來字,在當今這個社會發(fā)展變化飛快,人心浮躁,閱讀也越來越"快餐化"的時代。讀這樣一本書可以說比較輕松容易;二是這本書有點意思。這個"有點意思"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寫這本書的作者有點意思。這本書的作者周國平先生,雖然研究的是哲學(xué),但是天性不喜歡做深奧的學(xué)問或?qū)嶋H的事務(wù),總是被一些例如生與死、愛與孤獨等大而無當?shù)膯栴}所吸引和折磨,欲罷不能,六年里隨手寫下一些小雜感,每次寫完就鎖進抽屜,誰也不讓看。沒想到這些小雜感最后匯總起來,就成了這本書。其次,書的內(nèi)容有點意思。就像作者說的,"在世間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恒又是最大的謎。"而且,又由這人與永恒兩個最大的謎,派生出了諸如愛與孤獨、幸福和痛苦、女人和男人、自然和生命等無窮的人生之謎。上述這些"謎"都是你、我平時日常生活中都會面對、思考的問題,而且作者又賦予文字以自我生命的體驗和靈動,讀起來既非常親切,又富于哲理,所以說"有點意思"。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不過因為這本書很好讀和有點意思,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不必正襟危坐,好似讀教科書或者專業(yè)書籍一般,那么嚴肅。我們可以邊喝咖啡,邊聽音樂,邊閱讀這本書;也可以躺在草坪上或者在乘坐飛機、火車等旅途中,百無聊賴時,打開這本書進行閱讀;也還可以邀請三五好友一起閱讀,相互交流各自的觀點和看法。我則更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或者坐在臺燈明亮的書桌前,或者躺在溫暖舒適的被窩里,安靜用心地去閱讀。因為,一個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能夠讓我更好地去用心去感受,去思考,與書的作者進行一次心靈上的溝通和交流。書中的文字、語句以及文字、語句中蘊含的思想、觀點和哲理,都是作者對于人生、生命、社會、自我的探索、思考、感悟的智慧結(jié)晶,需要我們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學(xué)習(xí)、工作實際和實踐,用心去體會、去理解、去品讀,并轉(zhuǎn)化成自身知識儲藏的一部分,這樣才能真正起到讀書的作用。

我們讀書,一是為了求知,為了能夠盡可能充分地認識這個世界,并改造這個世界;二是為了更好地去體悟和感受生命和人生,獲得心靈的滋養(yǎng)和慰藉。人自詡為世間萬物的主宰,具有生殺予奪的無上權(quán)力和崇高地位。同時,人也很渺小,很脆弱,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不斷面臨著各種的困擾和迷茫。但是,就像法國哲學(xué)家帕斯卡爾所說,"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正因為人是蘆葦,所以人很脆弱,很容易被人生的風雨吹彎、壓倒;但也正因為人是能思想的蘆葦,所以人這一根小小的弱不禁風的蘆葦,卻又有著強大的思考力和頑強的生命力,用自己的縝密的思維和堅強的意志不斷地挺了過來。我在讀《人與永恒》的時候,對作者對于一根能思想的蘆葦?shù)娜思捌淙松囊恍┧伎颊J識感觸很深,受到了很多的啟發(fā)。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通過讀書,通過讀能夠啟發(fā)、引領(lǐng)自己的思想的書,做一根能思想、會思想、有思想的蘆葦,既能像蘆葦一樣根始終扎在水中的泥土里,認真讀書,踏實做人,又能夠像蘆葦一樣眼睛仰望著星空,胸懷理想,目光長遠;既有張力,能夠隨遇而安,明哲保身,又有韌性,在不該低頭的時候,始終保持昂首挺胸??梢哉f,周國平就是這樣的一個思考者、思想者和思想的啟發(fā)、引領(lǐng)者,同時,《人與永恒》就是這樣的一本記錄思想者的思想歷程,并啟發(fā)、引領(lǐng)我們的思想的好書。

說到這里,我又回想起我與周國平及其寫的書相識相伴的過程。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往往希望能夠在書中找到我們心中埋藏已久的問題的答案。我在最初讀《人與永恒》的時候,心中也有不少的疑惑和問題,也想在書中找到答案。記得當時剛大學(xué)畢業(yè),還很懵懂,對人生既充滿了憧憬,又有些畏懼,不知道前途命運是怎么樣的。于是,就看著目錄,隨手翻到《人生》這一章。只見作者寫道:"每個人都只有一個人生,她是一個對我們從一而終的女子。我們不妨盡自己的力量引導(dǎo)她,充實她,但是不管她終于成了個什么樣子,我們好歹得愛她。"這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我必須得對那個從我而終的"女子"終身負責,要全力去讓她變得更美好,所以才有了后來勤奮學(xué)習(xí)、努力工作的自己。之后,我的人生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有一次,女朋友問我,我怎么才能知道你是最愛我的?我想了半天,沒有回答出來,結(jié)果女友一氣之下扭頭走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去打開書翻到《愛》這一章,恍然大悟。原來"你是看不到我最愛你的時候的情形的,因為我在看不到你的時候才最愛你。"我當時就覺得自己好冤枉。作者也寫到了讀書。"書籍少的時候,我們往往從一本書中讀到許多東西。如今書籍愈來愈多,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東西卻愈來愈少了。"這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一定要多讀經(jīng)典著作和名家名著,多讀精品書籍,多讀對于自己的人生和工作、事業(yè)有益、有用的書籍,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一些層次不高、價值較低的書籍上面。

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心中的問題在書中未必能夠找到答案,或者我們讀的書與我們心中的問題根本沒有關(guān)系,但是我們?nèi)匀蝗プx書。因為——讀書,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閱歷,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體驗到我們從未經(jīng)歷過的另一種人生,體會我們未曾經(jīng)歷過的另一種情感,獲得我們之前不曉得的知識和經(jīng)驗。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條通往遠方的長路,那么,書籍就是我們可以借助飛翔的翅膀,它可以帶著我們沿著人生之路飛往我們最終想要到達的地方。生命是美好的,我們要在這美好的生命歷程中多做一些美好而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們平時不妨多讀讀書,讀一些能夠帶給我們啟發(fā)和思考的書,讓我們的人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富有意義。

《人與永恒》中有一句話:"尋求生命的意義,所貴者不在意義的本身,而在尋求,意義就寓于尋求的過程之中。"我想讀書也是同樣的道理,讀書并在于我們最終掌握了多少知識和思想觀點,讀書的意義就存在于我們不斷讀的過程中。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說得好,"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在讀書的過程中達到這樣忘食乃至忘我的狀態(tài)和境界,都能夠充分獲得讀書的愉悅和享受。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九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一根草。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關(guān)于贊美教師的語言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曾經(jīng)的自己也帶著那么一份美好的憧憬,期盼著自己有一天能成為一名教師。終于,20xx年的8月,我的這個愿望得以實現(xiàn)了。曾經(jīng)我也悄悄的想過自己成為一名教師之后會是什么樣的呢?我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嗎?學(xué)生們會喜歡我嗎?我能教給學(xué)生們一些什么知識呢?與書中的新教師一樣,剛從師范畢業(yè)的時候,我也是懷著這樣的理想來到這個崗位。

也曾在心中暗暗的立下志愿,我一定要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一定要成為一位學(xué)生喜歡的教師。在實習(xí)期的時候,面對比我小不了幾歲的高年級孩子,跟他們相處融洽,認為管理孩子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也曾想過自己學(xué)了那么多的教育理論知識,讀了那么多和教育相關(guān)的書籍,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yīng)該不難吧?直到我成為一名正式教師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并不是那么簡單的。

還記得剛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學(xué)校領(lǐng)導(dǎo)讓我教一年級的一個班級,來到這個班級里,看著那40多張?zhí)焓挂话愕男δ?,我感覺我終于可以發(fā)光發(fā)熱了。但似乎是應(yīng)了那句話,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剛參加工作的積極和熱情,也一點一點的在這些小調(diào)皮的不斷惹怒中,慢慢的被磨淡了。曾經(jīng)想好的那些教育理論和教育手段,似乎也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我開始變得焦急,變得容易發(fā)怒。

但自己一個人靜下心來的時候,也會對自己說,這樣是不對的。從而靜下心來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法,后來漸漸的自己也明白了,教育并不是操之過急的事,教育不是揠苗助長,教育也不是工廠制造,教育應(yīng)該是守望。讀讀這本《教育心雨》,真的是可以讓自己靜靜心呢。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十

我喜歡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_包括弱點。

那些有著明顯弱點的人更使我感到親切。

沒有一種人性的弱點是我所不能原諒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人性是有弱點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弱點。認識到這一點,對人對己的態(tài)度或許會更寬容、更平和了吧。

給人帶來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帶來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人的社會化程度越高,受人際關(guān)系的影響越大,快樂常在,痛苦也不會少,你既離不開人群,那就要學(xué)會坦然面對這樣的痛苦。

人是一種講究實際的植物,他忙著給自己澆水、施肥、結(jié)果實,但常常忘記了開花。

很生動形象的比喻。記得不要忘記開花哦!

心理學(xué)家們說:首先有欲望,然后才有禁忌。但事情還有另一面:首先有禁忌,然后才有觸犯禁忌的欲望。犯禁也是人的一種無意識的本能,在兒童身上即可找出大量例證。

許多無關(guān)緊要的禁忌,反倒刺激或誘惑了人們觸犯禁忌的欲望。這一現(xiàn)象真該引起父母、廣大教育工作者,各類管理者的反思啊!

每個人的個性是一段早已寫就的文字,事件則給它打上了重點符號。

人的個性是天性與后天環(huán)境熏陶的結(jié)果,人生中一個又一個事件一方面作為人的個性的展示平臺,淋漓盡致地再現(xiàn)了人的個性特征,同時又斷面強化著人的個性品質(zhì)。

久住城市,偶爾來到僻靜的山谷湖畔,面對連綿起伏的山和浩淼無際的水,會感到一種解脫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與世隔絕,心境也許就會變化。盡管看到的還是同樣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卻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并非是人此一時彼一時地不靠譜,不同狀況下自然會產(chǎn)生不同的心境,因為人終究是社會化的動物,需要的只是適度的自由和解脫罷。

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

人的一生中快樂與痛苦往往如影隨形,假如我們能夠把痛苦和歡樂當作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那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無比的!

生命平靜地流逝,沒有聲響,沒有浪花,甚至連波紋也看不見,無聲無息。我多么厭惡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覺。突然,遇到了阻礙,礁巖崛起,狂風大作,拋起萬丈浪。我活著嗎是的,這時候我才覺得我活著。

靜如止水的日子里,人往往會倍感無聊,波瀾壯闊卻又不是誰都能承受的。人到底要怎么樣的生活呢?!

相對于自然,地理不過是細節(jié)。相對于生命,歷史不過是細節(jié)。

直接面對自然和生命,人世間的一切都不過是細枝末節(jié)罷了!

別太在意結(jié)果,真誠地愛過,深切地痛過,此生足矣!

我不知道什么叫愛情。我只知道,如果那張臉龐沒有使你感覺到一種甜蜜的惆悵,一種依戀的哀愁,那你肯定還沒有愛。

我不知道什么是愛情,但我明白我愛或者是不愛。

人們常說,愛情使人喪失自我。但還有相反的情形:愛情使人發(fā)現(xiàn)自我。在愛人面前,誰不是突然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自己原人與永恒讀書筆記 來還有這么多平時疏忽的好東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獻給愛人,于是他尋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獻的愿望導(dǎo)致了發(fā)現(xiàn)。沒有呈獻的愿望,也許一輩子發(fā)現(xiàn)不了。

與其說有理解才有愛,毋寧說有愛才有理解。愛一個人,一本書,一件藝術(shù)品,就會反復(fù)玩味這個人的一言一行,這本書的一字一句,這件作品的細枝末節(jié),自以為揣摩出了某種深長意味,于是,"理解"了。

理解未必產(chǎn)生愛,但是愛了就會有也渴望有更多的理解。

一切終將黯淡,唯有被愛的目光鍍過金的日子在歲月的深谷里永遠閃著光芒。

那永遠閃爍的是愛的光芒,人是向光性的動物吧,一生為愛而奔波勞碌,即使如飛蛾撲火一樣也在所不惜。

愛情與事業(yè),人生的兩大追求,其實質(zhì)為一,均是自我確認的方式。愛情是通過某一異性的承認來確認自身的價值,事業(yè)是通過社會的承認來確認自身的價值。

自我價值的確認是否也是一種本能的需求呢?

讓我們承認,無論短暫的邂逅,還是長久的糾纏,無論相識恨晚的無奈,還是終成眷屬的有情,無論傾注了巨大激情的沖突,還是伴隨著細小爭吵的和諧,這一切都是愛情。每個活生生的人的愛情經(jīng)歷不是一座靜止的紀念碑,而是一道流動的江河。當我們回顧往事時,我們自己不必否認、更不該要求對方否認其中任何一段流程、一條支流或一朵浪花。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十一

在一座美麗的森林中,住著許多生物。其中有七朵彩云,他們是森林的守護神,在他們的保護下,森林很安寧。

他們喜歡和一只小兔子玩,小兔子是森林里最快樂的一員,她的臉上從來沒有悲傷,她的名字叫琪琪。

第二天,七彩云朵來到琪琪家,大喊:“琪琪,開門,我們可以用魔法救你的媽媽!”琪琪終于開了門,臉上盡是驚訝與喜悅。七彩云朵們盡力做出高興的樣子,無奈只是苦笑。琪琪并沒有注意到這些,她太高興了。七彩云朵們用彩色煙霧包裹住琪琪媽媽,琪琪媽媽臉上的神情漸漸祥和起來。琪琪這才發(fā)現(xiàn),大家的身體越來越?。骸澳銈冊趺戳?!”“琪琪,對不起,以后我們不能一起玩了,你的媽媽很快會好,我們會化作彩虹繼續(xù)守護這個森林……”云朵們說話的聲音漸漸模糊了。琪琪雙腿一軟。跌坐在地上,眼淚像斷線的珠子一樣落下來:“我不要,我不要媽媽死,也不要你們消失,你們回來!”“真的對不起,再見……”天空響過一陣聲音,取而代之的是一場雨,雨過天晴,小兔子琪琪沖出屋子,對著那若隱若現(xiàn)的彩虹大喊:“不,我們的諾言不變,我們永遠做朋友,永遠!我會每次雨后來看你們,等我離開這個世界,我會踩著彩虹橋去尋找你們的,化作彩虹我們也一起玩!”彩虹閃了一下,算是回應(yīng)吧!

小兔子琪琪與七朵彩云之間已不需要諾言,在彩云們化身成彩虹的那一刻,他們的友誼已成永恒。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十二

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恒》,是他寫下的內(nèi)心的感思,書中道出了人生真諦。我讀后的感想如下,特與大家分享!

書中對幸福與痛苦的解說,使我不斷的思考。在世界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謎。周先生說“人是一種講究實際的植物,他忙著給自己澆水、適肥、結(jié)果實、但常常忘記了開花?!蔽蚁腴_花是生命的過程。從生到死,有多遠,只是呼吸之間,人的起點和終點都一樣,人會遇見不同的路途風景,但人的心情大多是相似的:悲傷與快樂!與其悲傷生活還不如開心快樂過好每一天。

周先生語錄:“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過來說,不善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此書讓我心靈沉淀,免除浮躁。懂得去學(xué)會享受孤獨。

我活著,不單是為了體驗生活,辛酸的,痛苦的,這都是一種豐富的生命。歡樂和痛苦是我們應(yīng)具備的。我們生活在眼前,不能忘記了永恒和無限,不能忘掉了生命的悲壯和美麗。

這本書,《人與永恒》,讓我思考永恒,鞭策自己做個有深度的人,學(xué)會從容,試著坦然!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十三

《永恒的終結(jié)》是艾薩克·阿西莫夫最早在1955年完成的小說,奇怪的是,60年來,國內(nèi)從未出版過該作品的中文版。正如隨后附上的國外讀者的評論,其中提到,阿西莫夫的基地和機器人系列出盡了風頭,多少掩蓋了他其他杰作的光芒。中國讀者錯過了整整六十年的這本書,卻當之無愧的,是一個關(guān)于時間旅行的絕佳文本,是代表了阿西莫夫最高水準的一部作品,同樣這部作品也是20世紀科幻文學(xué)史上的一座豐碑。

貼幾段國外讀者誠懇的評價:

1、阿西莫夫的基地和機器人系列作品盛名之下出盡風頭,多少掩蓋了他其他杰作的光芒,尤其是《永恒的終結(jié)》,這本書很難找到。在這本書中,阿西莫夫有意識地開始探索時間旅行的經(jīng)典悖論——這個眾多科幻小說無法擺脫的魔咒。

2、這本書科幻迷們都不應(yīng)該錯過??赡苓@本書有點難找到,但是這本書很值得一讀。

3、阿西莫夫用審視的目光看待我們這個世界的演變,然后他介紹了這個叫做永恒時空的組織,這個組織的目的在于通過在過去和未來的時空節(jié)點靈活地調(diào)整現(xiàn)實,修正人類所犯的錯誤,從而保障人類社會的存續(xù)。順帶著,他有趣地挖掘了在幾個世紀社會風俗不斷變化的期間,人類天性亙古不變的一些基本層面(比如競爭意識、動機和愛)。

4、除了基地、帝國或者機器人系列,阿西莫夫其他作品不太有名。這本書,不需要理由,完全值得一讀,這樣你就能知道撇開基地和機器人,阿西莫夫的能耐有多大了。

5、讀這本書吧,如果你愛科幻的話。讀這本書吧,如果你喜歡讀超出意料的文字,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時不時可以給你一巴掌,請毫不猶豫讀這本小說。如果你正在尋找一部杰出的作品,你也可以讀這本書。機器人、銀河帝國、基地系列的粉絲們,你們可以在這本書讀出那些系列里的某些元素,即使《永恒的終結(jié)》與這些文本之間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

6、通過這本書,阿西莫夫想要表達的是:正如孩子是在不斷地摔倒之后才學(xué)會走路的,人類社會不斷進化后的.終極就是:熊彼特式的野心驅(qū)動、不畏懼失敗、積極進取、勇于冒險創(chuàng)新的精神。但如果我們被保護著從不犯錯,的確可能避免了一些悲劇,但是全人類卻會越來越呆板無趣,趨近于滅亡。不管怎樣,《永恒的終結(jié)》都是阿西莫夫最高水準的科幻小說,而這本書為什么那么默默無聞就更說不通了。一定要讀這本書,你一定不會失望的!

筆者選取的國外讀者的評價客觀,理性,典型,值得參考。

借這些評價,我是想說,沒錯:女士們,先生們,世界上只有一個阿西莫夫。世界上也只有一本《永恒的終結(jié)》。

這是唯一一本阿西莫夫創(chuàng)作的關(guān)于時間旅行的小說,請毫不猶豫地讀這本你已經(jīng)錯過了60年的經(jīng)典吧。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十四

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恒》,是他隨手寫下的內(nèi)心的點滴感思,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文字奇妙的排列組合竟?jié)B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諦。

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意義本身,而在于尋求!生與死,愛與孤獨,自然與生命,真實,美,等等,是人們對永恒的探索。讀完這本書,讓我對身邊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認識,尤其書中對幸福與痛苦的解說,使我不斷的思考。

“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種人都不承認現(xiàn)實中存在幸福。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于聰明與傻之間的狀態(tài)叫做生活的智慧?!?/p>

幸福會藏在未來引領(lǐng)我們?nèi)ふ宜?,但當我們匆匆走過后,去發(fā)現(xiàn)幸福只能在記憶中找到。難道幸福這么難得到嗎?還是我們普遍善于舍棄呢?珍惜身邊的幸福,那是我們擁有的最大財富。幸福與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們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我的前方或易或難,我會努力去感受——幸福與痛苦存在的那種充實!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十五

友誼,真能萬歲嗎???!!!

曾經(jīng),以為一段友誼可以是一輩子的事,以為友誼可以萬歲,但是我為了一段友情的結(jié)束,曾痛哭過,也許是年紀還小,體會不到這個世界充滿意想不到的變化!

長大了就自然明白:你不變,他會變,他不變,你會變。環(huán)境會因著所有變化而變化!

友誼,原來是這般脆弱!

在《現(xiàn)代漢語成語詞典》中,對友情與友誼的解釋是這樣的:友情:朋友的感情。友誼:朋友間的交情。友誼是人類生活與情感的需要,所以,誰能說友誼是無用的呢?在音樂界有一首世界名曲,名叫《友誼地久天長》,它所歌頌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歌詞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歡笑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友誼萬歲朋友友誼萬歲舉杯痛飲同聲歌頌友誼地久天長。我們曾經(jīng)終日游蕩在故鄉(xiāng)的青山上我們也曾歷盡苦辛到處奔波流浪友誼萬歲萬歲朋友友誼萬歲舉杯痛飲同聲歌頌友誼地久天長。我們也匆匆日逍遙蕩槳在微波上當如今已經(jīng)勞燕分飛愿歌大海重洋我們往日情意相投讓我們緊握手讓我們來舉杯暢飲友誼地久天長。

可是,友誼真的能天長地久嗎?

我突然想起以前小學(xué)那情同手足的姐妹們。而如今一聲“嗨”代替了所有的感情。我們說好了要一起褒“電話粥”的,可等到的卻是一冷酷的一聲“下次吧!我今天沒時間。我在qq上興高采烈的問你“你今天還開心嗎?陪我聊聊天吧!”可你用一句“我要先下了”拒絕了我所有的要求。

想到這兒,我的心在暗暗的流淚。難道這就是真正的友誼嗎?我不相信,我們之間的友誼竟會如此短暫。我不相信,友誼竟會是這樣的!

或許那并不是真正的友誼,但友誼真的能天長地久嗎?

茉茉.友誼萬歲。

小學(xué)畢業(yè)典禮,同學(xué)們得了“友誼萬歲”。都抱頭痛哭。

踏進中學(xué),那曾經(jīng)悲傷痛哭的'心情早已掉的老遠,重新投入新的校園生活,認識一班同聲同氣的伙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認識的朋友也越來越多!

有的直到現(xiàn)在仍是好朋友。

有的是點頭之交。

有的是過客。

朋友可以很多,有的是朋友的朋友,有的是老同學(xué),有的是剛認識的……。

但有多少個是真心的呢?哪個又是知己的朋友吶?屈指一算,寥寥無幾。常常胡思亂想,也許一切是注定了的。

曾經(jīng),以為友誼是一輩子的事。友誼萬歲,為了友誼的結(jié)束,曾痛哭不已。也許年紀還小,體會不到這個世界充滿意想不到的變化。長大了就自然明白:你不變,她會變;她不變,你會變。環(huán)境會變化生活會變化性格會變化。感情會因著所有變化而變化。

友誼,原來是這般脆弱。

友誼,真能萬歲嗎?

雖然,將來也許成為末路人……誰會知道?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十六

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意義本身,而在于尋求!生與死,愛與孤獨,自然與生命,真實,美等等,是人們對永恒的探索。讀完這本書,讓我對身邊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認識,尤其書中對幸福與痛苦的解說,使我不斷的思考。

一直渴望恬淡而平靜的生活,不需要歡笑,同樣也不會有痛苦;一直害怕遇到障礙,害怕礁巖崛起,狂風大作的海面將我淹沒。讀了《人與永恒》才突然明白,人生最可悲的,便是生命力的乏弱!

周國平先生通過文字,闡述了自己對自然與生命的理解、看法以及兩者的相互關(guān)系。雖然只是短小的幾段文字,卻足以震撼我的心靈,使我不禁對以前的自己產(chǎn)生思考。

我之所以渴望平淡,并非是真正喜歡這種生活,排斥轟轟烈烈的人生,。相反,正是因為我向往精彩的人生,而產(chǎn)生了害怕得不到轟轟烈烈,害怕為此要付出巨大代價的想法,所以,何不接受平淡,至少這樣不會有失敗。

我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受不住大喜大悲,是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將會承受更多的坎坷磨難。所以,我屈服于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礙面前。是的,我討厭失敗,我害怕阻礙,于是我甘愿讓生活化為一汪平靜的湖水。但我并沒有注意到“生命”這個美麗的詞所潛藏的美被就此掩蓋了。我們活著,不就是為了時時刻刻體驗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種豐富的生命之美。歡樂和痛苦才是我們應(yīng)具備的表情。然而,這樣的時候很少,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倒像是無生命的機械一樣活著,沒有表情,被一個個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籠罩著。我們總生活在眼前,忘記了永恒和無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壯和美麗。

“生命”這個詞,也許已經(jīng)有無數(shù)的人追尋過他。但他卻永遠籠罩在一張神秘的面紗下。每個人對生命的認識便為他繪制出了一張張各具特色臉譜。此刻展現(xiàn)在我眼前的一張臉正在告訴你:“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當我感覺到自己的肢體和血管里布滿了新鮮的、活躍的生命之時,我的確認為,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無論我的人生平淡與否,無論我的前方或易或難,我都欣然接受。我會努力去感受——生命力存在的那種充實!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十七

幸福會藏在未來引領(lǐng)我們?nèi)ふ宜?,但當我們匆匆走過后,去發(fā)現(xiàn)幸福只能在記憶中找到。難道幸福這么難得到嗎?還是我們普遍善于舍棄呢?珍惜身邊的幸福,那是我們擁有的最大財富。幸福與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們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我的前方或易或難,我會努力去感受——幸福與痛苦存在的那種充實!

提筆之前,我重溫了一遍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恒》。這是他早期的一本書,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時,隨手寫下的內(nèi)心的點滴感思。起文筆隨性,文字樸實。細細品來,覺得意義深刻。文字奇妙的排列組合竟散發(fā)出如此芳香凜冽的人生真諦,正如“哲學(xué)家生活在永恒中,詩人生活在瞬時中,他們都不會老”。

在世界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謎。展現(xiàn)了人生意義探求的廣闊領(lǐng)域,生與死,愛與孤獨,自然與生命,真實,美,等等,無不是人與永恒相溝通的形式與體驗。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意義本身,而在于尋求。

從生到死,人的起點和終點都一樣,人會遇見不同的路途風景,但人的情緒大多是相似的:快樂與悲傷,程度的不同只在于兩者的界限區(qū)分不同,就這樣形成兩種人,樂觀者與悲觀者。對我們年輕人而言,生與死的兩頭都很遙遠,無法感受生命開始的神圣,也無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懼。我們只是在行走,一路尋找一路走,“生”在腳下延續(xù),“意義”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腳印里,始終遍尋不見。但我始終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級,就足夠。

愛是人生最美的夢,愛情一直是不朽的傳說。人類想要幸福,把“愛情”當作終極象征的幸福,但世間好多的愛都不幸福,要么是難成眷屬的無奈,要么是終成眷屬后的厭倦,就如莊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卻讓人厭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卻讓人懷念到哭。愛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細流,時間在走,一切在變。沒有什么人什么事會靜止不動地等在原地。擁有的時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時候要懂得忘記,再銘記于心的曾經(jīng)也只是過去,過去在去?;貞浭冀K是時光贈予的最好的禮物,帶著這份禮物,可以微笑著往前走。

愛與孤獨一直是個矛盾,人怕孤獨,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宿命。宿命的原因在于他們不理解孤獨,孤獨源于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理解孤獨的人學(xué)會珍惜自己,能領(lǐng)悟人生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jīng)站到了一切人間歡愛的上方,不會ml的奴隸,不會丟失自己。對人生深刻的感受大多是自我意識的產(chǎn)物,很難讓別人懂你所懂,想你所想。所以,學(xué)會孤獨,學(xué)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學(xué)會深刻。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知。理解孤獨的人,內(nèi)心會冷暖自知,會眼神清亮,是一種智慧。

這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旅游業(yè)發(fā)展,大自然遭受破壞。周國平說:“世間最甜美的享受始終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對一個直接面對于大自然和生命的人而言,相對于自然,地理不過是細節(jié);相對于生命,歷史不過是細節(jié)?!钡拇_,旅游業(yè)發(fā)展到哪里,就敗壞了哪里的自然風景。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周莊的一座小橋上,每個臺階都擠滿了人,那場面壯觀得讓人忘了周莊應(yīng)有的古韻?!白匀弧痹诼齺G失,就如人性中的“本真”一樣,慢慢丟失。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十八

《人與永恒》是周國平先生的著作,我利用閑暇時間有幸拜讀了這本書,這本書是他隨手寫下的內(nèi)心的點滴感悟。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本身并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于意義本身,而在于尋求的過程!生與死,自然與生命,等等,是人們對永恒的探索。在閱讀了這本書后,也讓我對身邊的事物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尤其是書中對與幸福與痛苦的解說,讓我不斷的去思考。

定理一:幸福是一種一開始人人都自以為能夠得到,最后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定理二: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由此得出定理三: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痛苦。對我而言,生與死的兩頭都很遙遠,無法感受生命開始的神圣,也無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懼。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尋找一路走,終點無非就是一個終結(jié),但我還是在尋找,尋找生活中屬于我的幸福,當讓有時也會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門。

“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種人都不承認現(xiàn)實中存在幸福。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于聰明與傻之間的狀態(tài)叫做生活的智慧?!?/p>

幸福會藏在未來引領(lǐng)我們?nèi)ふ宜?,但當我們匆匆走過后,去發(fā)現(xiàn)幸福只能在記憶中找到。難道幸福這么難得到嗎?還是我們普遍善于舍棄呢?珍惜身邊的幸福,那是我們擁有的最大財富。幸福與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們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我的前方或易或難,我會努力去感受——幸福與痛苦存在的那種充實!

在世界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謎。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意義本身,而在于尋求。

從生到死,人的起點和終點都一樣,人會遇見不同的路途風景,但人的情緒大多是相似的:快樂與悲傷,程度的不同只在于兩者的界限區(qū)分不同,就這樣形成兩種人,樂觀者與悲觀者。對我們年輕人而言,生與死的兩頭都很遙遠,無法感受生命開始的神圣,也無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懼。我們只是在行走,一路尋找一路走,“生”在腳下延續(xù),“意義”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腳印里,始終遍尋不見。但我始終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級,就足夠。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十九

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感受,尚不成熟,也不知在往后歲月里是否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現(xiàn)在我也不愿別人來指指點點的,也不接受批判。

因為自己生病,還有懶惰慢慢悠悠的才讀完了周先生的《人與永恒》,生病是真,也是為自己的懶惰找個心安理得的借口,來讓自己好不那么備受內(nèi)心的煎熬。

孤獨、藝術(shù)、哲學(xué)、詩、真誠。你看,現(xiàn)在回想又到是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什么,讀書,有時也會覺得自己可笑,看的時候,總在被書中的觀點,說法震撼也好,不同意也好,等合上書本,還是不知道自己讀了些什么,想安慰自己說雖然現(xiàn)在不記得,但是它已經(jīng)融在我的觀點了,等需要用的時候,它就會出現(xiàn)的,什么時候要用,考慮問題還是向別人賣弄自己的時候呢?我也不太清楚了,事實上,連那時候自己能否想起那些所謂融進自己觀點里的別人的觀點都不太清楚。我實在是看不上那些時時刻刻賣弄自己的人,但我也很難保證自己不是這樣的人,尤其是最近發(fā)現(xiàn),自己所瞧不上別人身上的點,也是自己所或多或少的問題,只是自己從未發(fā)現(xiàn)而已,越是這樣,越看不上那些人,越看不上那些人,也就越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或許一直以來討厭的是那些自己在無意識的時候扮演的“角色”,總歸還是覺得有些可笑。

“老是聽別人發(fā)表同樣的見解和感嘆,我會感到乏味。不過我知道,在別人眼里我也許更乏味,他們從我這里甚至連見解和感嘆也聽不到,我不愿重復(fù),又拿不出新的,于是只把沉默給他們。與人共享沉默未免太古怪,所以,我躲了起來……”何嘗不是呢?只能聽到別人同樣的“見解”,感到無聊至極,陳芝麻爛谷子拿出來再嚼,實在是讓我聽的難受。不想對著這樣的觀點拍手叫好,告訴對方你真有想法。我知道自己在別人眼里或許也是這樣,只是他們很友善,沒有如我這般苛刻的對待我,我開始逃離,現(xiàn)在不愿再隨意與人談?wù)撨@些話題,總是會覺得對方太年輕氣盛,就如“談愁的都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郎,而飽經(jīng)人生滄桑的貝多芬卻唱起了歡樂頌”,剛二十出頭的年紀,也不敢說自己不是那少年郎,所以就更不敢隨意的發(fā)表自己的“正解”,好在,我還是一個幸運的人,身邊總歸是有一兩個愿意聽我講,我也愿意好好聽他們觀點的人。一想到這里,總覺得自己是何其幸運啊。

“真正有獨特個性的人并不竭力顯示自己的獨特,他不怕自己顯得與旁人一樣。那些時時處處想顯示自己與眾不同的人,往往是一些虛榮心十足的平庸之輩?!敝芟壬奈墓P好生犀利,處處打到人性的弱點,著實給年輕人好好的講了一堂課。只是,這遠遠不夠,人們受到諷刺,會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卻不知道該如何改變,心態(tài)(智)的改變從不在一朝一夕,難免為了改變而改變,最終落入到“角色”切換的鬧劇中。周先生這話,應(yīng)是我好好掛在床頭來警示自己的,若有朝一日能走出虛榮心十足的平庸之輩的困境,這便是少了許多煩惱吧,我也希望這一日能早些到來。

在看到先生關(guān)于藝術(shù)家的描述部分,實在是很難不想起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思特里克蘭德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角色啊,還記得前些個月和朋友談起,他說很少有人可以理解思特里克蘭德,然而我看到的包括我問到其他人,人人都對這個主角贊不絕口,給出的理由也千篇一律,我很好奇,人們對他的贊揚在那千篇一律的背后,有多少是跟隨潮流,好吧,我承認這個問題根本不重要,只是在想安慰自己而已。通過作者的描述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他的藝術(shù)水平高超,但是藝術(shù)與生活、與責任是不相容的嗎?只有置身地獄才能覺得自己是以旁觀者來審視這一切,才追求到全面的美?憑借一個人的才,便可以忽視一個人的德,因為書中的主角光環(huán),便成了自由的化身,理想的熱愛,成了人人敬仰的追求,放在真實的生活中這樣的行為還有多少人會吹捧,我真想聽聽那些人在那是的發(fā)言會是什么樣,我實在是很難覺得這不可笑。雖然極度討厭他們聽完我的說法之后一副居高臨下“你不懂”的樣子,但我能理解他們千遍一律的解釋,只是我們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他們的角度或說法,在網(wǎng)上沖浪一下就一目了然,我承認我是帶有偏見的。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它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要擺脫從來都是自己那顆遲鈍的心和不夠聰明的大腦,要擺脫環(huán)境的限制,你需要更好的方法。或許我并不是那個被極被需要的自由的靈魂。我欣賞藝術(shù)家,也欣賞他們的作品,但我絕不會和他們有太多的交集。

“真誠如果不講對象和分寸,就會淪為可笑。真誠受到玩弄,其狼狽不亞于虛偽受到揭露?!眻A滑世故總在被人們所嘲諷,人們嘲諷的對象終究還是他們自己。多有趣呀,也是前段時間發(fā)生的故事,現(xiàn)實的事情卻在書本中再現(xiàn),是我在和一個朋友分享自己的人際交往小技巧,現(xiàn)在卻覺得自己所作的很沒有必要,本來自己知道即可,還多此一舉的分享給別人。但也是證明了自己的做法是對的,很多場合不是不講真誠,只是展現(xiàn)了另一個真實的自己的角色吧,畢竟人是多面的,在合適的時候展現(xiàn)出來合適的角色即可,但長久相處的關(guān)系卻很難如此,有太多面是自己無意識展現(xiàn)的,久而久之也就展現(xiàn)了所有面,但也不要忘記最親近的人最光彩的那面,因為那是最容易被生活的茶米油鹽所掩蓋的。

“文人最難戒的毛病是賣弄。說句公道話,文字本身就誘惑他們這樣做。他們慣于用文字表達自己,而文字總是要給人看的,這就很容易使他們的表達變成一種表演,使他們的獨白變成一種演講。他們走近文字如同走近一扇面向公眾的窗口,不由自主地要擺好姿勢。有時候他們拉上窗簾,但故意讓屋里的燈亮著,以便把他們的孤獨、憂傷、痛苦等等適當?shù)赝对诖昂熒?,形成一幅?yōu)美的剪影。即使他們力戒賣弄,決心真實,也不能擔保這訴諸文字的真實不是又一種賣弄?!蔽娜说馁u弄也難全怪文人,畢竟寫在作文紙上,或呈現(xiàn)在那一畝三分電子屏上,一篇慵懶的散文有多少普通人能看兩眼就知道作家水平的,總歸華麗的文字更吸引人的眼球,更諷刺的事情,好的文章從來不是華麗的辭藻堆砌出來的,但是人們總會被華麗的辭藻奪去了目光,從而來判定作者的文學(xué)功底。就像短視頻/自媒體時代,視頻市場從幾十分鐘到幾分鐘再到幾秒,人們越來越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因為這樣高強度的刺激足夠滿足自己空虛,一眼即可選出高下。時代在進步,但在某些方面我們更喜歡上個世紀,卻也知道自己根本無法在上個世紀生存,于是想追求一個自己構(gòu)想的各個時代的長處相結(jié)合而成的完美時代。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篇二十

我崇拜周國平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在他的文章中,我總能發(fā)現(xiàn)他的許多觀點都是自己想說,而又不能準確地表達出來的想法。

特摘錄周國平在《人與永恒》的幾個片段: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損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chǎn)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質(zhì)上都不應(yīng)該帶來痛苦,如果帶來痛苦,只是因為你在乎,越在乎越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

年輕人沒有什么可回憶,于是就展望。老年人沒有什么可展望,于是就回憶。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重感情就難免會軟弱,求完美就難免有遺憾。也許,寬容自己這一點軟弱,我們就能堅持;接受人生這一點遺憾,我們就能平靜。

一個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會羨慕別人的好運氣,尤其不羨慕低能兒的好運氣。

健談?wù)咄筒坏眉拍驗樗枰牨?。寡言者也需要聽眾,但這聽眾多半是他自己,所以他比較安于獨處。

知道痛苦的價值的人,不會輕易向別人泄露和自己的痛苦,哪怕是最親近的人。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shù)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是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一顆優(yōu)秀的靈魂,即使永遠孤獨,永遠無人理解,也仍然能從自身的充實中得到一種滿足,它在一定意義上是自足的。

和太強的人在一起,我會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我會只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強弱相當?shù)娜嗽谝黄穑也磐瑫r感覺到兩個人的存在,在兩點之間展開了無限的可能性。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40390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