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匯總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14:38:03
2023年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匯總21篇)
時間:2023-11-28 14:38:03     小編:雅蕊

閱讀這本書,我感受到了作者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思考。寫讀后感時,可以從作品的語言運用、人物形象、情節(jié)發(fā)展等多個方面入手。在這里,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思路和參考。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一

我們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們的校園里有教育故事,我們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們卻沒有像王老師一樣,去發(fā)現(xiàn)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總結那些故事。

書本是一樣的,但教書育人的方法卻有很多種。王老師就是這樣把一個個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凈、質樸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下來,并用他那雙仿佛能透視教育的慧眼,從那些不被常人關注的`現(xiàn)象里,敏銳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從那些尋常的細節(jié)里,發(fā)現(xiàn)動人的教育力量,讓我們讀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教育,帶給了我們直抵心靈深處的觸動和對教育的自我審視與思考。尤其是今天讀到其中的一節(jié)“我們最終要教給學生什么”時,感觸較大。作者提到在與第一屆學生聚會之時,他問他的學生,你們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結果學生七嘴八舌說了很多,比如從老師那里學會了擔當、堅持、誠信、愛心等等,但是沒有人提到自己優(yōu)異的成績是讓自己成功的關鍵。從而讓作者意識到:從某個角度來說,學生的成功只是我們教育目標的副產品,是我們無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種子在他們的內心生根發(fā)芽,最終蔥蘢了他們的生命,而我們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績、名次,在他們的生命之中卻只是一片過眼云煙。

看到這里,我想到了我們現(xiàn)在的素質教育,我們除了將知識教給學生之外,還要教給學生什么?我們的教育最終要教給學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識,更多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與人為善……學校一直強調,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素質的提高。

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讓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有禮貌、有規(guī)矩、有責任、有智慧,充滿正能量的好少年。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二

在我工作的第一年,在我對未來還有些迷茫的時候,王維審老師所撰寫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一書讓我對即將面對的未知生活充滿了信心,這本書不僅讓我懂得了什么是教育,也讓我懂得了如何在教育這條道路上走的更遠——多寫教育敘事、多反思、多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最先吸引我的便是封面上的“不一樣的教育”幾個字,教育不就是教育嗎?為何還有不一樣的教育?帶著這兩個疑問,我開始閱讀。這本書和我之前接觸過的教育理論書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像那些專業(yè)理論書一樣大多是對寫作理論的知識講解,比較枯燥乏味,而是運用一個個小故事循序漸進的為我們展開教育寫作的密碼,他將故事和寫作指導相結合,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融入了教育敘事的寫作方法,同時也向我們訴說了他眼中的教育是什么樣的。

在書本的第一章《推開教育的另一扇窗》下面,他用一句簡單的話講述了教師為什么要進行教育敘事寫作:“教師進行教育敘事寫作,不僅是為了戳破生活的真相,安頓生命里的痛感,更重要的是為了找到擺脫教育困惑的出口,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方向”。這句話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在漫長的職業(yè)生涯中,我們想要到達自己想去的終點,有一個簡單而又非常有用的方法,那便是進行教育敘事寫作,就像王老師一樣,當他感到頹廢、無助時,他通過撰寫教育敘事來充實自己的生活,不僅如此這些文字還讓他在不知不覺中走上了另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我想,如果我也可以堅持記錄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就算將來不能如此成功,用來回憶也是很有價值的。

王老師用一個個故事告訴我們,教育不是那么簡單的一件事,他的每個故事都是在我們的職業(yè)生涯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他用故事的形式來告訴我們遇到不同的情況應該如何去處理,當然這些方法的確是非常受用的,如果我們可以靈活運用這些方法,相信我們的課堂會變得有趣而又和諧。此外,在王老師的這些故事里還藏著我們經常忽略但是卻值得我們深思的話,例如“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種載重,千萬不要過分關注最終收獲什么,而是要學會欣賞過程,欣賞一步步走來的細節(jié)和心情。其實,有時候也是為了看花”、“作為教師,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學生,我們都應該給他們開始的機會和堅持的勇氣,并告訴他們行走的方向和前行的方法。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無權徹底否定一個生命,或者簡單地折斷一個孩子成長的念想”、“教育,是一種人性的引領,絕對不能等同于企業(yè)的加工生產。一個孩子的行為好與不好是不能用分數(shù)來量化的,一顆心靈的純凈與否更不可能用數(shù)字來計算”、“教育需要謹慎,教育需要心平氣和。對于教師來說,謹慎是對教育復雜性的尊重,是減少錯誤行為的必需。我們可以對教育進行千百次的反思,但是對于孩子的生命來說,教育沒有如果”等等,所以只要我們用心去讀,用心去思考,就肯定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共鳴。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其實和孩子們一樣,一直在成長,與其說我們在教育孩子,不如說成是孩子們在陪著我們成長,因此我們也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這樣才可以在未來的路上走的更遠,在未來的`路上走出一片天地,繼續(xù)加油吧!成長,一直都在!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三

作者:邵玉榮。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名字以為是一本理論性的書籍,后來了解到這是一本教育敘事。之前在學習教育學的時候學習過教育敘事,也知道這是一種教育研究的方法,看了王老師的教育敘事我也有一種去寫一寫自己的教育故事的沖動。王老師的書中提到:教育里正在發(fā)生的那些或幸?;蛐乃岬氖聝?,就像生命里璀璨的珍珠。如果不刻意收拾、珍藏,就會散落一地,埋入黃沙或者泥土里,直至再也尋不見。而如果,你有心把它們撿起來,珍藏著,串成一串,你擁有的將是生命中最美麗的項鏈。我也想把我經歷過的教育中的點滴小事記錄下來,或許文字沒有很優(yōu)美,故事也很平淡,但等到若干年之后當我離開講臺的時候我可以笑著翻閱回憶自己教育生涯的點滴。在平凡的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美麗風景。

“教育寫作是教師成長的更大平臺。這個平臺,很開放,很包容,誰都可以進入,誰都可以擁有?!蓖趵蠋煹倪@句話引發(fā)了我的思考。教育寫作甚至教育研究其實都不是高高掛在云端的事情,我們這些在一線教師才是最有資格進行教育研究的人。教育研究的是學生,而離學生最近的是我們。我們的工作很平凡,但很用心,用心研究教學用心和孩子交流,這些用心使我們有點疲憊以至于下班后沒有心思再去整理平凡生活中的點滴。因此也就忽略了屬于自己的美麗風景,打著累的幌子原地踏步?!耙粋€人選擇了寫作,骨子里就會有一點激揚文字的灑脫,而這恰恰是保證教育鮮活和生命豁達的精氣神?!苯逃蜕钜粯邮切枰ur的,寫一寫平凡的生活或許能幫助你找到生活中的不平凡。當然反思是寫作的前提,一個人養(yǎng)成了反思的習慣,很多方法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文字。

教育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曲徑才能通幽,我們也是在教育中慢慢成長?!敖逃褪菐椭鷦e人慢慢獲得成長的動力,慢慢完成對生命的體恤,對尊嚴的認同和對自我的成全。簡單地說,教育就是成長,以及幫助成長?!笔前?,教育是成長以及幫助成長,而我們往往忽視了自己的成長,逼著自己最好地完成幫助成長。當幫助成長這件事情沒有完成得很好的時候就開始折磨自己了。內疚,自責,變本加厲地要求學生?;蛟S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放一點心思在自我成長上,說不定會有新的靈感,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幫助成長。

再平凡的人,也有屬于自己的美麗風景。我們這樣,學生也是這樣。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四

放暑假之前學校發(fā)了《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讓所有老師在假期里閱讀。原本沒有在意,當某天閑來無事翻閱次數(shù),變被此書中的樸實無華的話語給吸引了,讓人有一睹為快的感覺。

讀完此書,讓我有種錯覺,這不像是老師寫的,在我的認知里老師和作家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讀罷此書后方知那些但凡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的人,必然有與常人不同的地方。這個不同的地方并不是在于你有想法,這只是前提,如果有想法卻表達不出來,是不會出彩的。這也是書中王維審老師的想法。我們都是躬身于教育第一線,每天都有很多繁重的工作要做,其實教師工作不累身,最關鍵的是心累。我們每天都是在用心和孩子交流,每天都用心上課背課,每天都用心去處理孩子家長眼中的“大事”。正因為如此,我們每天身心俱疲,下班之后再有自己的生活已無暇去整理了,其實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有不同的素材,只是我們之所以成不了名師,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們每天喊著累的幌子不去記錄,二是因為我們不經常寫東西,以至于不會寫,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去寫。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不能走得更遠的原因。

人活在這個世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固然很多,但所有的困難就怕一個“鉆”字。我們只有全身心的去鉆,去做,才能收獲自己想要的,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才能走得更遠。這也是這本書的作者為什么能夠寫出這么多精彩紛呈的教育故事,有踏實的文筆是基礎,更重要的是那股鉆勁兒,我想這就是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去學習的。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要忽視這些問題,而是要通過閱讀和思考來尋找解決之道。同時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下次遇到類似問題就可以做到輕松面對了。記錄什么?怎么記錄?王老師在書中謝了他的案例,我們可以模范著來寫。

我們在教學路上,要“不忘初心,善思善行”。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五

利用暑假的時間,我仔細閱讀了王維審老師寫的這本書,或許沒有王老師親身體會的那樣深刻,但也讓我內心和對教育的認識有了巨大的提高。想想自己,從學生生涯的結束走到老師這個崗位,我曾迷茫過,高興過,失望過;看著每天的每一節(jié)課,每次考試的每一張卷子;我依舊沒有清楚什么才是“教育”。

王老師在這本書里面用了許多教育故事來闡述什么是“教育”,在閱讀這一個個簡單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時,很多次,都讓我回憶起了自己上初中、上高中那會兒的生活,激起了學生時代的感情。在這些故事里,我一會兒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學生時代和學習有關的一切人或事;一會兒又站在老師的角度,去思考學生的心理、老師的處理方法,雖然這一個個故事大都和中學、高中相關。但也能讓我聯(lián)想到我所接觸、面對的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孩子。

然而作為一名小學老師,可能暫時不用面對孩子叛逆時的種種情況,但這時的孩子個個充滿著調皮的性格。當每次遇到孩子們出現(xiàn)問題時,我很多時候會不知所措,感覺頭大,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更合適。只知道對錯的一方進行批評,對另一方進行安慰,以為這樣就是事情最完美的結局。但是在我閱讀了這本書后,才知道曾經自己做的遠遠不夠,也不是最正確的方法。如果學著開導孩子們去面對矛盾,解決矛盾,可能到最后兩個孩子會變成好朋友。因此我們作為老師需要去試著學習不一樣的教育,而達到不一樣的結果。

再回顧王老師書中的內容,我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成績或許是一把枷鎖。有的學生在上學時成績很差,在班里只能屈居于角落,但很多人即使考不上大學,也能做出一番事業(yè)。我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去掉了成績的枷鎖,給了他探索其他領域的機會,或許在學習上不是什么好手,但天生我才必有用,當孩子們放棄自己的弱項時,就一定有屬于自己的那片光明。

然而在這本書中王老師的教育主角大多都是比較大的孩子,而我作為一名小學老師,面對的都是小孩子,所以特別研究的比較少。在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教育,什么時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時,我發(fā)現(xiàn)他的主角是一個學前幼兒,我便細細的研讀了起來。的確,像王老師看到的這件小事在生活中發(fā)生的比較多的,大人在不了解孩子心理情況下,將自己的意思強加于他們,理所當然的進行著教育,那么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動的.,如此一來教育的意義還有嗎?顯而易見。因此我們作為老師更應該注意自己在日常上課傳授知識時的方式方法,讓孩子們有自己的思維和方法。

最后再想想自己這一年的教學路程,依舊平平常常,中規(guī)中矩;如同王老師說的“教育是一個舞臺,我們都在扮演一個相同的角色―教師。只不過這樣的扮演,有的順風順水,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慶幸的是,我們都沒有選擇放棄?!笔堑模瑹o論怎么樣,我們都在堅持,既然在堅持為什么不能做的好一點。

回頭去想想什么是“教育”,對于孩子們來說:“教育就是成長,或者幫助成長?!睂τ谖襾碚f就是走出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六

最近閱讀了王維審老師寫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我本身很沒耐心看書,可是當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一開始王維審老師曲折的經歷吸引了我,他以這段不一樣的經歷開始了他不一樣的教育。書中沒有什么理論性的知識,只有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故事,很多故事也發(fā)生在了我們的身上,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和思考。

在閱讀這一個個清淺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時,也讓我想起了自己上初中時候的情景,也學到了老師的一些教育方式。想想自己現(xiàn)在面對的正是初中,正好可以吸收借鑒王老師的成功經驗,并有針對性地把他們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初中階段是孩子迅速成長的一個時期,身心發(fā)展迅速,方方面面都需要注意。作為見證孩子們蛻變的老師,我們更應該深刻思考,用怎么樣的教育去應對他們。

我很贊同王老師的“發(fā)現(xiàn)教育意義的密碼”。王老師認為寫作才是發(fā)現(xiàn)教育意義的密碼,不動筆的思考往往是粗淺簡陋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寫作。寫作對于像我們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說,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清教育思路,一些自己的處理方式,一些自己的言語,都能在寫作中得到反思。我們也能在寫作中不斷思考、不斷總結,使自己教育事業(yè)有所改變。

進入班級之后,我們在心里卻把他們分成三六九等:學習優(yōu)異的、衛(wèi)生習慣好的、聽話的、叛逆的、頑皮的等等。我們現(xiàn)在的班額雖然不大,但是需要管理孩子的方方面面,老師在班級管理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若不是在我們班級,這些孩子我們不必要對他們的安全等不必擔負管理的責任,那么他的頑劣就成了活潑,他的亂涂亂畫成了藝術欣賞,他的愛發(fā)脾氣成了有個性,那么一切將變得輕松美好。教育參雜了太多的考核和標準,所以教師繃緊了心弦,活得很累。對此我們應該調整心態(tài),放下身段,多研究一下怎么樣才能夠更高效管理好學生,處理好處理好種種問題。在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把自己解決的辦法、過程寫下來,反思一下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就能為以后的文章積累經驗和總結;甚至還能給其他教師們分享教育經驗,做一個有用的參考。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七

當我拿到王維審所寫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本書時,心里不禁嘀咕,怎么不一樣,難道不需要把班級管理的井井有條?不需要讓孩子上課要有上課的樣子?不需要讓孩子們學習更多知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勢必會慢慢演變成我現(xiàn)在的這個階段。心里雖然這么想,但是眼神還是不由自主地被“不一樣”三個字所吸引。

讀完這本書之后才明白,那些但凡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的人,必然是有和常人所不同的地方。這個不同的地方并不是在于你有想法,這只是前提,如果有想法卻表達不出來,是不會出彩的。這也是書中王維審老師的想法。我們都是躬身于教育第一線,每天都有很多繁重的工作要做,其實教師工作不累身,最關鍵的是累心。我們每天都是在用心和孩子交流,每天都用心上課背課,每天都用心去處理孩子家長眼中的“大事”。正因為如此,我們每天身心俱疲,下班之后再有自己的生活已無暇去整理了,其實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有不同的素材,只是我們之所以成不了名師,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們每天喊著累的幌子不去記錄,二是因為我們不經常寫東西,以至于不會寫,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去寫。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不能走得更遠的原因。

我現(xiàn)在教的是低年級,孩子的自控能力差、認知水平低,常規(guī)是件令人頭疼的事,常常有學生在上課時坐立不定,其中就有這樣一個學生。上課時他一會兒身體前后搖晃,自娛自樂;一會兒又和小朋友竊竊私語,當我提醒他兩遍未果后我讓他和另一個犯同樣錯的小朋友站在一邊反省。剛開始他完全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等過五分鐘后,我先找另一個孩子談話,她認識到錯誤我便讓她回到了位置上。也許是沒有了別人的陪伴,他開始緊張起來,表情也不像先前那樣愉悅了。于是我板著臉說:“你知道老師為什么讓你站在一邊嗎?”但是他的答案卻是出乎意料的,他哭泣著說:“因為你不喜歡我”。我微愣了一下,但馬上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我馬上說:“老師不是不喜歡你,我喜歡每一個小朋友,但是我不喜歡你的行為。”聽了這話,他似乎平靜了下來,經過我耐心的講解,他終于知道了“真正”的原因。

通過這件事,我想我需要重新開始,多與孩子們交流,多點耐心,多點寬容,多點忍讓,多點笑容。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八

王老師說,“教育是一個舞臺,我們都在扮演一個相同的角色——教師。只不過這樣的扮演,有的順風順水,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慶幸的是,我們都沒有選擇放棄?!笔前。蠹叶荚谝粋€學校,每天都是一樣的時間,有充實,也有埋怨,但是無論怎樣,我們都在這個崗位上堅持了下來,并且,還將堅持下去。

王老師把一個個散落在教育中的故事,用最真實、質樸的語言記錄下來,并用他那雙仿佛能透視教育的慧眼,從那些不被常人關注的現(xiàn)象里,敏銳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從那些尋常的細節(jié)里,發(fā)現(xiàn)動人的教育力量,讓我們讀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教育,帶給了我們直抵心靈深處的觸動和對教育的自我審視與思考。

從《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中,我們讀到了一個真正的執(zhí)著于教育事業(yè),用生命詮釋教育的真諦的王老師。從《早讀哭泣的孩子》、《懂得欣賞,比什么都重要》等故事中,我們讀出了教育不是簡單的命令或判斷,教育需要智慧。從《行走也是一種教育》、《種瓜,也是為了看花》等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心系學生生命,充滿希望和欣賞,慢慢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的師者情懷: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栽種,千萬不要過分關注最終收獲什么,而是要學會欣賞過程。

靜下心來,回想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也曾無數(shù)次活躍在各種比賽的舞臺上,獲得了一些榮譽,但教育究竟是什么,我有些迷茫了。在書中,王老師說:“簡單地說,教育就是成長,或者幫助成長”。但我相信,更多的老師對于教育是什么仍然沒有答案。因為,若要有自己的教育定義,不但要通過長久的教育實踐,更要通過不斷地記錄、反思、總結來找到答案。

不一樣的教育是一種境界,是一種領悟,需要我們每個教師用心去感悟,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育中的有愛人,在教育敘事中尋找不一樣的教育。

讀王老師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一個最大的感觸就是——寫教育敘事,貴在堅持。我也有通過博客的形式“幼兒成長簡記——某某某”在記錄著一些孩子的問題與成長,以及我當時的一些感觸與思考,但是,缺乏的就是堅持,尤其是如今有孕在身,精力更加不夠用了吧!我想說的只是盡量多的去關注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問題、成長并加以記錄、思考,在這一過程中,要摒棄對孩子的偏見,用欣賞的眼光幫助孩子打破生命的盲點!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九

作者:陳鳳。通過學校的一本書活動,推薦了王維審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本書。讀完后讓我深受感悟,對于入職剛滿一年的我來說,教育問題永無止境。永遠都得用耐心去學習,用實際去表達,用努力去展現(xiàn),只有這樣才能收獲最豐收的果實。

讀完此書,在我的認知里老師和作家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讀罷此書后方知那些但凡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的人,必然有與常人不同的地方。這個不同的地方并不是在于你有想法,這只是前提,如果有想法卻表達不出來,是不會出彩的。這也是書中王維審老師的想法。我們都是躬身于教育第一線,每天都有很多繁重的工作要做,其實教師工作不累身,最關鍵的是心累。我們每天都是在用心和孩子交流,每天都用心上課背課,每天都用心去處理孩子家長眼中的“大事”。正因為如此,我們每天身心俱疲,下班之后再有自己的生活已無暇去整理了,其實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有不同的素材,只是我們之所以成不了名師,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們每天喊著累的幌子不去記錄,二是因為我們不經常寫東西,以至于不會寫,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去寫。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不能走得更遠的原因。

人活在這個世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固然很多,但所有的困難就怕一個“鉆”字。我們只有全身心的去鉆,去做,才能收獲自己想要的,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才能走得更遠。這也是這本書的作者為什么能夠寫出這么多精彩紛呈的教育故事,有踏實的文筆是基礎,更重要的是那股鉆勁兒,我想這就是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去學習的。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要忽視這些問題,而是要通過閱讀和思考來尋找解決之道。同時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下次遇到類似問題就可以做到輕松面對了。記錄什么?怎么記錄?王老師在書中寫了他的案例,我們可以模范著來寫。我們在教學路上,要“不忘初心,善思善行”。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十

暑假讀了王維審老師寫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我本身很沒耐心看書,可是當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一開始王維審老師曲折的經歷吸引了我。他以這段不一樣的經歷開始了他不一樣的教育。書中沒有很多理論性的知識,只有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故事,很多故事也發(fā)生在了我們的身上,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和思考。

在閱讀這一個個清淺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時,也讓我想起了自己上初中時候的情景。也學到了老師的一些教育方式。想想自己現(xiàn)在面對的是小學,或許很多教育方式用不到,可是也有很多是大相徑庭的`。面對這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教育的好壞影響著他們的一生。作為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更應該深刻思考,用怎么樣的教育去應對他們。

我很贊同王老師最后的“發(fā)現(xiàn)教育意義的密碼”。王老師認為寫作才是發(fā)現(xiàn)教育意義的密碼,一次不動筆的思考往往是膚淺零碎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寫作。寫作對于像我們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說,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清教育思路,一些自己的處理方式,一些自己的言語,都能在寫作中得到反思。我們也能在寫作中不斷思考、不斷總結,尋找出不一樣的教育。

讀了王老師的這本書,我明白了很多。無論我們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堅持下去,相信堅持就會勝利。多關注身邊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讓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十一

王維審老師的教育敘事小集子,同時也是可看做是一部教寫教育敘事的作品??赐赀@本書,我的幾點收獲。

我發(fā)現(xiàn)書里的很多故事都平凡而瑣碎,甚至很多事例我也經歷過。所不同的是王老師把這些小故事都記錄了下來。王老師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處理方法讓人佩服。比如遭遇問題學生的文章《白色的花最想》主要是寫一個愛美的女孩兒在自己的引導下由描眉畫眼變得清新純凈的教育過程;《剪發(fā)風波》《發(fā)現(xiàn)學生偷盜之后》等等。最難能可貴的是每一個小故事都寫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教育理念。反觀我的教育簡單粗暴、過于武斷,從而導致的是學生的恨,而不是學生的敬。

王老師是一個有教育情懷的老師。每個故事都滿含王老師的細膩柔軟,甚至每一個故事都可能改變一個學生。日常教學中,我還是有點兒急功近利。常常咆哮,常常河東獅吼,暫時的作用還是有的!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同最近一段時間,我連課間操也選擇坐在教室里面,目的是約束學生們聊天,目的是想讓他們小憩的小憩,問問題的問問題.

王老師說:只要你堅持寫教育故事,一個月的時間,你會有作品達到發(fā)表的水平;一個學期的時間,你的心態(tài)會變得平和;一年的時間,你的教育行為會有所改變。其實我寫了很長時間了。王老師是從2009年開始寫博客的,而我開通博客時間是2007年。大部分時間我是在記錄流水賬,缺乏思考,所以寫作水平上根本沒有提高。以后需要做的就是改變方式方法,記錄故事加上反思很重要!有故事有思考,才是教育敘事的正確打開方式。寫故事可以邊敘邊議也可以敘完再議,但不可沒有議論,或者也可以反思自己的做法。

如《和孩子站得一樣高》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讀了油然而生的是對孩子的心疼。王老師的話更是振聾發(fā)聵:“對我們來說一目了然的問題,在孩子世界里,或許不亞于科德巴赫猜想?!庇煤⒆拥难酃庥^察孩子,那么教育也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了。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十二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之前,我們的教育把重點放在了教書上,認為知識學好了,學生也就好了。但是現(xiàn)在,我們注重“育人”這個概念了,我們更希望學生能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

王維審老師通過教育敘事,總結了很多教育規(guī)律。并且通過教育敘事的方式把這些經驗分享給我們這些一線教師。

作為一名班主任和新教師,我和學生接觸的時間非常多,和學生之間的故事也很多。但是因為沒有記錄,大多都隨著時間的消逝而被遺忘,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教育敘事不同于教學反思?!敖逃毙枰恼掠幸饬x,有啟發(fā);“敘事”需要有完整的事件,有始有終;教育敘事需要有文筆、有事件、有沖突、有總結。這對教師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敘事更像是教師之間交流、學習經驗的一種途徑,對于教師管理學生、教書育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王維審老師的《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夢想》這篇文章,對我觸動比較大。這一篇文章提到了學習動機。給學生一個學習的理由,比傳授任何知識都重要,夢想不僅孕育著將來的生活,也決定了今天的生活。學生應該朝著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fā)展,成為他想成為的人,而不是把功利性的目標安排在前方,催促他們前進。

影響學生的,不只是教育體制,更多的是在教育一線的我們,只有我們的觀念轉變了,才能影響到學生。我們應該成為一個引導者,激勵者,讓學生成為他想成為的人,表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價值,讓學生的夢想,改變學生的現(xiàn)在。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十三

走近望蓉,初始你會覺得她相貌平常,態(tài)度和藹,一位普通教師的形象。但是,從她那利落的短發(fā)中,大方得體的衣著上,你會強烈地感受到她的現(xiàn)代氣息和精干作風。而她那成串的妙語、風趣幽默的語言,又讓你領略到她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難怪熟悉和不熟悉她的人,往往都會被她爽朗的笑聲所感染,都愿意和她交朋友。

“長大后當老師賺錢給你買新衣服”

1981年7月,19歲的望蓉從宜昌市師范學校畢業(yè)了,等待她的是一次人生的決擇。面對著父母的勸說和已經找好的工作,面對小學教師這個既無財富又無地位的職業(yè),她心中也閃過一絲猶豫:這孩子王當還是不當呢?當她搖擺不定的時候,從小把她帶大的奶奶對她說起了一件藏在心底的往事:。

那是在望蓉五歲的時候,有一天不知什么觸動了幼小孩子的心靈,她突然對奶奶說:“奶奶,等我長大了當老師賺錢,給你買新衣服穿買好東西吃。”奶奶聽了非常高興,逢人便說她蓉兒的稚語和孝心,并為此久久地感到莫名的欣慰和驕傲。以至于多少年過去了,老奶奶還清楚地描述著她的蓉兒當時稚氣認真的神情。就是這位純樸的沒有多少文化的老奶奶,懷著一顆對知識執(zhí)著的向往之心,幫望蓉選擇了一個畢生的事業(yè)。

望蓉就是這樣,懷著兒時的夢想,滿載著老奶奶的期望,心中銘記著自己無忌童言的承諾,走進了宜昌市北正街小學,從此就與教育與孩子們結下了不解之緣。

“少作業(yè),多活動”

80年代初,恢復高考不久的教育界百廢待興。多年都沒有年輕教師分來的小學用她的熱情來歡迎和擁抱年青的望蓉。孩子們也以驚喜的目光歡迎漂亮的小老師。面對著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她這個新上任的年輕班主任和數(shù)學任課教師,就把自己滿腔熱忱投入到工作中,將旺盛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了孩子們身上。她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努力地將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教學實踐。然而她很快產生了困惑:現(xiàn)實的教育與書本中的教育理論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為當時,分數(shù)是唯一評價學生和教師優(yōu)劣的標準,所以幾乎所有的學校和教師對學生大搞題海戰(zhàn)術,對學生進行無休止的填灌和“狂轟濫炸”。雖然一時應付考試有些成效,但是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卻嚴重地傷害了學生,使學生變成了學習的奴隸,變成了做練習的機器,變成了沒有什么特長和愛好的“小老頭”,變成了毫無靈氣、沒有學習樂趣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庸才。

她非常痛心,決定在自己帶的班上改變這種現(xiàn)象,把孩子們從題海中解放出來。她常常以不布置家庭作業(yè)為“代價”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要求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作業(yè)當堂完成,充分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放學后放心活動大膽玩耍。然而這種嘗試,立即就遭到了家長們的反對,他們害怕自己的孩子練習做少了,成績會落后于別班的學生。他們找校長反映,找望蓉交換意見,他們對這位年輕的老師投了不信任票。

面對著壓力和非議,望蓉彷徨過,也曾打算放棄,但是她想到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開啟學生心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多種能力。因此,她堅定信念,繼續(xù)實驗。她努力搞活課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教學雙邊活動非?;钴S,學生在課常上就消化了授課內容,漸漸地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學習成績明顯提高。望蓉的數(shù)學課成為學生最喜愛的課,她本人也因此在市、區(qū)小學數(shù)學優(yōu)質課競賽中多次獲一等獎。

望蓉這種“不教而教”的方法應驗了中國古代一種辯證哲學思想:“少則得,多則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這次成功給了她極大的啟示,并為她今后堅持探索、不斷進取打下了基礎。

“每個學生都是百分之百”

作為班主任,她不愿放棄每一個學生,因為她深深懂得“對每個學生的家庭來說,對學生的父母來說,從整個社會對公民素質的要求來說,每個學生都是百分之百。不允許老師對學生有任何不負責的行為,不允許老師對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有任何侵害,老師應集社會責任感與人間美好情感于一身”。基于此她從不簡單粗暴地對待犯錯誤的學生,總是耐心地把握最佳教育時機,及時轉化矛盾和沖突,采取“冷處理”、“空白”、“迂回”等獨特方法,往往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對待“后進生”,性格特別的學生,她則實施愛心教育、賞識教育、快樂教育,努力動情明理,導行持恒,做到以心交心,以情換情,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83年,她帶的第二屆畢業(yè)生何訓華,畢業(yè)前夕因骨折住院,兩個月后要參加補考,否則不能畢業(yè)。那時望蓉在酷暑難耐的7、8兩個月中,每周兩次從十公里之外的家中趕到學生家中,與語文課老師一起為他補習功課,每次半天。來去路費自己掏;更談不上要家長一分錢的補課費。后來何訓華在數(shù)學補考中考出了100分的好成績。

望蓉就是這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學校和老師的認可。以至于當年北正街小學的哪個班級差,校長就很信任地交給她。而曾經是她學生、如今也是小學教師的鄔靜非常動情地對望蓉說:“望老師,因為有了你,我才選擇當老師?!睙o疑學生們喜歡這個不斷帶給她們新鮮刺激的老師;家長們喜歡這個有燦爛笑容、給孩子們帶來活力的小老師;老教師喜歡這個謙虛好學、精靈有思想的小同事。而更重要的卻是望蓉心中已經孕育下了教育創(chuàng)新的種子。而且她也積極為自己做知識上的儲備。利用業(yè)余時間,修完了中文專科的全部學業(yè),88年獲得了宜昌師專的大專學歷。知識的豐富和充實,猶如給她插上了理想的翅膀,開闊了她的視野,拓展了她的思路,成為她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要開發(fā)出每一個學生的潛力”

88年在經歷了七年班主任鍛煉之后,年輕的望蓉走上了學校教導主任的崗位。這給不愿墨守陳規(guī)的她提供了更廣闊的創(chuàng)新舞臺。為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她力排眾議,對小學生進行國標舞的培訓,她親自參與訓練,培養(yǎng)學生輕盈靈活的運動感和對音樂、舞蹈的興趣。甚至連比賽用的服裝從布料、顏色、款式等,她都親自參與設計、選購。這項“美與運動”的教育在宜昌市首開先河,94年10月她們作為宜昌市的唯一代表隊赴省參賽,并在市紅領巾文藝表演中獲二等獎,還被市電視臺拍成專題片進行播放。這以后,望蓉進一步看到我們的教育目標不僅僅是培養(yǎng)提高幾個有特長的優(yōu)秀生,還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要盡可能地開發(fā)出每個學生自身的潛力,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她痛惜地說:我們的很多學生讀到小學畢業(yè)都沒有上過一次臺,表過一次演。她希望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創(chuàng)設條件,為每個學生提供一個表現(xiàn)自我、展示自信的舞臺。

“讓學生自己來”

她一直縈繞于心的希望是喚醒學生沉睡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自己來,讓百分之百的學生都得到鍛煉。

眾所周知,班隊管理是小學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環(huán),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班隊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望蓉反思以往的模式是:教師在班隊管理中約束多、限制多,一個人說了算,大包大攬。這種班主任主體模式或輔導員主體模式,侵占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壓抑了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我們?yōu)槭裁床贿M行改革呢?基于這種思考,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終于摸索建立了“教師民主、學生自主、全員參與、共同發(fā)展”的班隊管理新模式。

她提出了16個“自己來”的做法,即班名自己取,班徽自己畫,班歌自己創(chuàng),班訓自己定,班級自己管,崗位自己設,責任自己明,座位自己編,輔導員自己聘,活動自己搞,進步自己爭,同學自己幫,先進自己評,教室自己布置,干部自己輪流當,評語自己寫等。一切讓孩子自己來,弘揚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這一創(chuàng)新改革,使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發(fā)揮,形成學校辦學特色,被譽為西陵區(qū)教育改革的典范。其經驗被中國少年報、湖北教育報刊社、湖北電視臺、宜昌日報、三峽晚報等多家媒體采訪報道。由望蓉撰寫的經驗材料在團市委召開的少先隊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交流,并于6月在全國第四次少代會期間報送團中央,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

“課堂就是生命”

一件偶然的事件更是觸動了她的心弦。一位老師在上《新型玻璃》一課時,整堂課僅讓學生默讀、填表,沒有給學生一次說話、讀書的機會。望蓉震驚了,在一次教學總結會上,她對這種無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現(xiàn)象進行了不點名的批評,并提出了“課堂即生命”的口號。要求教師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并由此,為轉變教師觀念,改革教學方法,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作了大量艱苦的努力。

針對示范課能起到積極導向作用的特點,她主持在全校開展了“素質教育課堂教學達標活動”。從“立標”、“學標”到“達標”,讓老師在觀摩、研究、學習示范課的基礎上,消化達標課標準。對教師們的課堂教學她及時做好點評,并對有些教學現(xiàn)象進行冷靜的理性思考,明確提出: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三個重組”和“兩個轉化”。即向學生學習,實現(xiàn)師生關系重組;讓學生學習,實現(xiàn)教學時間重組;促學生學習,實現(xiàn)方法手段重組。讓我們的課堂(尤其是公開課)由表面的熱鬧向內在和諧轉化;從低一級的獎勵向高一級的激勵轉化。這次活動激活了老師們比、學、趕、幫、超的熱情。

“構筑教科研立交橋”

她進一步構筑教科研活動的“立交橋”。通過移植課、示范課、觀摩課、研究課等形式,開展集體備課、說課、評課研究,并多次請省、市有關專家作專題報告。組織“教學開放日”活動,請家長參加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評教評學。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配合、相溝通,達到聯(lián)手互助的目的。學校教科研工作的轟轟烈烈開展,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學校承擔的省級科研課題“小學教學綜合改革”實驗得到區(qū)、市、省專家的`充分肯定。學校被省教研室確定為首批教改實驗學校。而她本人的教科研水平也上了一個新臺階,她撰寫的《改革評價方法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論文在《湖北教育》99年7―8期上刊登,并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論文《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模式初探》、《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體現(xiàn)課堂教學綜合性》、《說說客人來我家》分別被省級刊物《班主任之友》、《培訓與研究》、《讀寫通》刊登。論文《試談“注意句與句,段與段的聯(lián)系”的訓練》被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評為一等獎。論文《讓課堂煥發(fā)生機與活力》獲省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育論文比賽一等獎。《“小學教學綜合改革”實驗階段總結》在省級研討會作大會發(fā)言,被省教研室評為優(yōu)秀論文。《綜合教育因素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一文在省級研討會上交流。

“惜衣有衣穿,惜人有人用”

學校的改革發(fā)展,關鍵在于有一支承前啟后、朝氣蓬勃、富有創(chuàng)新與實干精神的教師隊伍。如何配合好校長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望蓉總忘不了奶奶說的一句古話“惜衣有衣穿,惜人有人用”。老師們說她人緣極好,正道出了她在學校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學校教育需要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氛圍。她在堅持原則、秉公辦事的同時注意尊敬教師、關心教師,盡量多鼓勵、少批評;多指導、少指責;多給教師們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機會和條件。特別是對青年教師總是保持一腔溫暖人心的摯愛,多方引導,幫新教師上路,助青年教師入門,促骨干教師冒尖。她追蹤聽青年教師的課,一聽就是一星期。除在課堂上認真聽,詳細記,還組織老師們共同分析,研究改進意見。一學期至少聽課上百節(jié),最多時一學期聽了140多節(jié),為教研教改積累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她記不清犧牲了多少休息時間,常常雙休日泡在學校辦公室里,查閱資料、歸納整理、總結分析,中午在外草草吃份盒飯又繼續(xù)投入工作。青年教師蔡映輝代表學校參加市、省的英語優(yōu)質課比賽,她會同教研員對她的每次試教課都認真聽并就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逐個研究,一遍一遍斟酌。最后蔡映輝的英語課在全國研討會上展示,并獲省優(yōu)質課比賽第一名。

“自己的家最溫暖”

老師只有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才能完全投入到學校管理之中。正是基于這種指導思想,3月,她倡導在教師中征集教學管理“金點子”。一時竟征集到80多個金點子,教師們對學校的熱愛令她感動。她迅速采納教師們的好建議,如活動課由集體備課,一人執(zhí)筆,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得到了教師們的一致好評。

人們都喜歡她,不僅僅因為她是一個勤奮好學、創(chuàng)新敬業(yè)的好校長,更贊賞她為人寬厚、處事樂觀、不計得失、永遠追求的人生境界。而她那時時掛在臉上的笑容,更是具有親和力和向心力。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十四

通過他的文字了解了這個人,他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名師大家,就像他的網(wǎng)名“百分百草根”一樣。但這個“草根教師”卻一路走得虎虎生風,多姿多彩。他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讀書,觀察,實踐,思考,記錄……用質樸干凈的文字,透過獨特的視角,讓人讀后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王老師草根出身,成長道路坎坷。但他堅持寫作十幾年,選擇用文字來安頓生命里的痛點,讓寫作與自己的精神和磨難一起扎根。寫作之于教師的成長毋庸置疑。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瑣碎的故事一旦有了串綴,就可以變的生動起來。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個故事,或平凡,或悲壯。作為老師的我們就天天生活在一個故事的海洋,天天有故事,時時有故事,只要關注,足以打動心靈。當你把這種生動而真實的教育生活展現(xiàn)在別人面前的時候,那就是心靈的對話和交流,感動的不只有自己,還有他人。

這本書當中的每一個故事,都非常的真實與樸素,沒有太過華麗的辭藻,但卻深深地吸引著我。在《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故事當中,詮釋教育的本義:教育絕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把靈魂里的東西,在不經意間傳遞給學生,比如善良、寬容,人格與品性;《丟掉的專業(yè)尊嚴》里面,用典型的例子抨擊了當今的教育生活常態(tài):老師們習慣用簡單的方法處理復雜的問題,從而丟失了為師者的專業(yè)尊嚴;在《別讓過去成為生命的負擔》中,通過大樹被移植,就要去掉華麗的樹冠的故事,告訴我們當一個生命需要去面對一個新的開始,或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生命狀態(tài)時,那些曾經的輝煌與成就,就要懂得適時舍棄。

讀了王老師的教育故事,再次和學生相遇、和教育相遇,你的教育觀應該會發(fā)生很大的轉變。在教育之路上,不再追求鮮花和榮譽,而是守候一份寧靜;教育不再是職業(yè)手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掌聲,會行走;沒有掌聲,亦會行走。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十五

在這個暑假《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陪我渡過了許多靜好的時光,帶我領略了王維審老師的清澈教育、細節(jié)教育、從容教育、行走教育、智慧教育、夢想教育清淺而深刻的小故事教育……是的,王維審老師的教育是靈活的,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教育,他就給他什么樣的教育,處處似乎透著隨意,而王老師又告誡我們“隨意不是隨便”我們要確立明確的目標導向。

細細地反復地看王老師這本書,不停地對照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記錄,感悟并且立刻行動,全班孩子在我?guī)酉?愛上疫情之下的宅家特色生活。教育是一個舞臺,我們都在扮演一個相同的角色——老師.只不過這樣的扮演,有的順風順水,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慶幸的是,我們都沒有放棄。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十六

工作的閑暇之余,我細細翻閱了王維審老師寫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從自序中就提出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根底在哪里?書中沒有過多地講解寫作理論知識,只是講述了一個個樸實生動的教育故事,這些故事似曾發(fā)生在你,我,他的身上,共鳴的同時更多的是引發(fā)我們深深的思考。

我非常欣賞王老師說的這樣一段話:“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教育已經不再是鮮花和榮譽,而只是一份寧靜的守候;教育已經不再是職業(yè)手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掌聲,我會行走;沒有掌聲,我亦會行走?!?/p>

讀了《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本書,我心中的答案更加明確。正像王老師所感悟:教育是種子的事業(yè),它的成功與否需要時間的見證,我們在學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種子能不能開花結果,他們會因為我們的教育而變得幸福還是窘迫,這才是最重要的。也正像書中所說:教育無非就是使人生活得更自信、更快樂、更文明、更美好幸福,作為個體的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在教育中讓我們的孩子更自信、更自尊,更自強。

回想自己當年上師范學校的時候,學到的書本知識已經淡忘了許多,但老師給予我的關懷和溫暖卻一直難以忘懷,老師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一個善良的人,給別人帶去溫暖一直是我做人的準則,這也是老師對我的影響,也是教育的根本。先學會做人是關鍵?,F(xiàn)在的我,越來越貼近教育的本質,不會緊盯著學生的分數(shù),更多的是注重分數(shù)背后的溫暖教育,逐步走進學生的內心,以朋友的身份與他們相處,關注他們的情感體驗勝過知識的傳遞。我盡力使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讓他們成為每天開開心心來上學的孩子。

懂得尊重、懂得關懷、懂得理解學生。用教育的智慧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去贏得他們對我的認可和喜歡,接納我,彼此溫暖、彼此欣賞、共同成長。

教育就是這樣簡單,打開自己的世界,進入學生的'世界,完成師生之間沒有任何芥蒂的心靈相容。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十七

書本承載著太多的文化,讀先秦散文,很想找到撬開它的支點。

譬如莊子吧,他太過于玄乎。讀他,難懂什么是灑脫什么是飄逸,難懂什么是立于天地之間什么是存于泥淖之中。然而有一種文化你不可能不理解,一個支點不可能不尋找: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

在“言”與“行”上,傳播莊子的,是“言”;成就莊子的,卻是“行”。墨子守城,孔子施教,古代圣賢,無一不是重于實踐的。孟子主張“五畝之宅,樹之以桑”,“百畝之田,勿奪其時”,要想達到社會大同,不做一點實際的事,不下一番真實的功夫,那結果只能是夸夸其談而一無所獲。他們在游說,他們在踐行,他們用行動夯實一句話:人不以善言為賢。

史鐵生成功了,因為他找到生命的支點。在地壇的花鳥草蟲間,日出日落里,生命在生生不息地繁殖。他用心聆聽,他甚至感受到了本無生命體征的.物象也在演變不止:流水潺潺,他想,那是生命在唱歌;白云飄飄,他想,那是命運在起舞。當他思緒與萬物相通相融的時候,他的思想動了,他的文筆活了,他只是在寫一句話:人的支點在于不斷的努力。

很少有人從狗里尋出一個什么大道理來,好狗不一定會叫,會叫的不一定是好狗。生命其實也是一條狗,運用好狗論,確實能讓你我找到一個堅實的支點。會說的不一定賢,賢人不一定會說。莊周孟軻之流,都說是善辯之士;作家之類,又有更多的人說是善言的代表。其實先賢是用言辭在佐證自己的行動,史鐵生是用文筆在宣釋自己的坎坷歷程。

賢的標準不是善言。是什么呢?應該是“行”。行,就是實踐,就是努力,就是你我生命的支點。但我們也不就是說不要“言”。我們所說的“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有一點沒有理順說話與行動的關系。說了不做,當然你是說大話說假話的巨人;做了不說,默默無聞,腳踏實地,當然值得敬仰;做了也說,只要不言過其實,這種人同樣值得佩服?!版隙稹眻F隊,幾十年研究,幾十年攻關,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大眾傳媒聽不到他們大吹大擂四處招搖。那些專心做事的人是很少有時間閑扯很少有精力瞎吹的。

像“嫦娥”團隊一樣,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他們也同樣用自己一舉一動來實現(xiàn)人生理想,他們把崇高的追求放在一個堅實的支點上。他們的行動就是一本書,就是一本百家散文,就是在誘導你我尋找到人生的支點。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十八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yè)發(fā)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其基本思想是: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二、新教育的價值取向:“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有堅持才有奇跡”。三、四種精神:1、追求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2、深入現(xiàn)場的田野精神。3、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4、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四、五大理念:1、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2、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3、重視精神狀態(tài),倡導成功體驗。4、強調個性發(fā)展,注重特色教育。5、讓師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五、四大改變:1、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2、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3、改變學校的發(fā)展模式。4、改變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六大行動:1、營造書香校園。2、師生共寫隨筆。3、聆聽窗外聲音。4、培養(yǎng)卓越口才。5、構筑理想課堂。6、建設數(shù)碼社區(qū)。

通過閱讀我有以下體會:朱永新教授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他說,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俺空b―午讀”(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閱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中,無論是那些開啟黎明的美麗詩歌,還是那一本本被反復甄選出來的經典著作,都被孩子們深深的喜愛、著迷。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恒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這正是兒童課程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我學習感受最深的一點。

另外,朱永新教授認為,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事業(yè)。人是物質與精神的統(tǒng)一體,人不同于其他動物的重要特點是人的精神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為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成為教師實現(xiàn)專業(yè)發(fā)展的舞臺,成為學校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臺,成為學生、教師、學校共同反戰(zhàn)的理想空間。人的理想層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

我認為,我們每位老師都應該為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才能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進行自我挑戰(zhàn),與理想堅守,以智慧的行動、堅韌的行動,追求教育理想。就像新教育說的那樣,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有堅持才有奇跡。

教育永遠沒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建構自我,在永不停步的發(fā)展中壯大自我。教育永遠是一個美麗的夢,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擁有的夢。我將在新教育這艘航船的引領下,努力追尋教育之夢,讓教師與學生真正能夠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十九

我收藏了很多書,間歇性躊躇滿志,買書如山倒,但是內心會被懶惰與拖延的力量束縛,以致看書如抽絲。

比如說這本《尋找不一樣的教育》,我明明知道這是一本教育敘事的寶典,明明知道好多校長都強烈推薦老師們閱讀,明明知道這是我所需要的營養(yǎng)。書簽早已就位,只是從二月到五月,它就靜悄悄地躺在我的桌子上,只差一個翻頁。直到,拾光讀寫坊交流會,范老師強調共讀這本《尋找不一樣的教育》。

范老師雙手捧著這本書,虔誠又認真地娓娓道來:“讀了這本書你就知道,王維審老師是和我們一伙的——書中樂著我們的樂,苦著我們的苦,惱著我們的惱,悲傷著我們的悲傷,鄙夷著我們的鄙夷。每一個故事還原了有破洞的教育現(xiàn)場,接著又用教育理想的針線縫補了現(xiàn)場?!?/p>

我疑惑地笑了起來,王維審老師和我們是一伙的嗎?一伙,是指什么意思?。咳滩蛔》嗠S便開來,略略讀了幾個片段,哈哈,還真是好看!故事生動,講述有趣,讀來毫不費腦子,卻好似給心靈開了一扇扇窗戶,通透明亮。

我讀到了王維審老師用力的青春年華。學生時代的優(yōu)異成績,發(fā)表作文的榮耀歡喜,浪漫輕狂的詩歌夢想,兩次高考的倔強努力,臨時工生活的尷尬窘迫,公辦教師的一波三折。王維審老師在文中調侃自己不像戲劇里那樣——一個人一旦遭受磨難,總會迎來美好的未來??墒前?,“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身處低谷的年青的王老師,選擇了咬緊牙關多走幾步——用力修己,用心教育。我曾有幸見過王老師一面,訝異他年輕的面容,驚詫他爽朗的笑聲,仿佛是一番沒有被這世界欺負過的樣子。我心里暗暗敬佩,這大概是“相由心生”——王老師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一顆積極向上生長的心。

我讀到了王維審老師教育敘事的寫作秘訣。王老師在書中這樣說:“寫下去!堅持寫下去!在困了、倦了、麻木了的時候,堅持寫下去,就是寫作的最大技巧?!闭\然是這樣,可是,我分明還看到了其他東西。王老師說他沒有屬于詩歌,詩歌也沒有屬于他,只留給他一段比別人更加艱難的生活。我覺得不僅僅是這樣,那些年沉淀下來的文采,在教育敘事里發(fā)芽開花了。這世上本沒有白吃的苦啊,要不然在王老師的教育敘事中,怎么會有信手拈來的“各種論據(jù)”,怎么會有曲盡其妙的“大事小情”,怎么會有點睛之筆的“深度升華”。

我讀到了王維審老師至深至愛的教育情懷。在這十個月的職業(yè)生涯中,有太多讓我落淚的酸楚。我本以為我的安排就很“悲催”了,沒想到還有甚者——讀了這本書才知王老師的經歷如此坎坷。和王老師的遭遇相比,我這些“悲催”簡直不值一提。王老師在書中這樣描述:“但是,如果我們以故事的情懷來理解這些疼痛,卻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教育的博大與高貴,從而擁有一種獨立的、清醒的教育判斷……你看,我就這樣把痛點寫成了幸福?!崩铈?zhèn)西老師在《用愛心譜寫教育的詩篇》里說:“判斷一個教師的真愛,主要看他對后進生的教育態(tài)度”,“一個教師,是否優(yōu)秀,不是最重要的,是否卓越,更無關緊要,最關鍵的是,是否幸?!薄M趵蠋煹慕逃龜⑹吕镎髀吨@樣的教育情懷。

讀著讀著,便沉浸其中,范老師說得沒錯,王維審老師果然和我們是一伙的。陶醉在文字里,偶爾因感動而熱淚盈眶,偶爾因沉重而面色凝結,偶爾因觸動而豁然開朗,我竟有些遺憾沒有早點看到這些文字,同時又有些舍不得讀完這些文字。

然而終將是要讀完的,索性再來一遍吧。擠著時間讀了兩遍,合卷釋手,我看著這本簡裝無華的書,撫摸它的樸素,感受它的深刻,這里的文字就像呈現(xiàn)出來的這般樸素又深刻,這里的教育也像呈現(xiàn)出來的這般樸素而深刻。

我猜,這大概也是王維審老師想要傳遞給讀者的東西吧。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二十

讀完王維審老師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深深印在心頭的是鐫刻在書的封面上,散發(fā)著淡淡心香的兩行字:“一本清淺而深刻的教育故事”“一部關于教育敘事的寫作寶典”。王老師將故事和寫作指導有機融合,在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故事的同時,滲透了教育敘事寫作方法的指導。比如在書的第一章《推開教育的另一扇窗》的標題下面,他用簡短的一句話,標注了教育敘事寫作的意義:“教師進行教育敘事寫作,不僅是為了戳破生活的真相,安頓生生命里的痛感,更重要的是為了找到擺脫教育困惑的出口,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方向。”而在背面則從“改變自己、影響他人、成就教育”三個方面展開闡述了“為什么寫教育敘事”。接著用《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換一個方向成長》、《再加10%,從平凡到卓越》三個成長主題故事進一步敘述了教育敘事寫作的意義。而書的第二章《我們需要怎樣的故事》則是通過五個主題故事為我們講述了“教育敘事寫什么”;第三章《找到一種最好的表達》也是通過五個主題故事向讀者說明了在教育敘事寫作中“怎樣呈現(xiàn)教育事件”;第四章《從事例走向事理》借助五個主題故事詳細介紹了“怎樣寫好教育敘事”;第五章《發(fā)現(xiàn)教育意義的密碼》更是借助故事闡明了寫作對于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意義。

王老師就是這樣借助一個個故事循序漸進地為了我們展開了教育敘事寫作的密碼,讓讀者在讀故事的過程中,以故事為范例慢慢領悟了什么是教育敘事,教育敘事的特點以及寫教育敘事的意義,并掌握了教育敘事的一些基本寫作方法。這樣,故事不僅為初學教育寫作的老師推開了一扇通往敘事寫作的窗,而且成為了敘事寫作的范本,讓老師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謂相得益彰。而這一個個發(fā)生于尋常教育生活中的故事,給我們帶來的更是一種成長的力量、教育的智慧和師者的情懷。

從《把法寶交(教)給我》、《除非,你拐個彎》等故事中,我們讀出了教育不是簡單的命令或判斷,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走進學生獨特的個性世界,對他們加以智慧的引導和幫助,給以悅納和確認,予以延伸和發(fā)展;從《行走也是一種教育》、《種瓜,也是為了看花》等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牽著學生的生命,帶著希望和欣賞,慢慢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的師者情懷: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栽種,千萬不要過分關注最終收獲什么,而是要學會欣賞過程,欣賞一步步走來的細節(jié)和心情,以一種開闊、自由、期待的生命狀態(tài),聆聽生命的回聲。

王老師就是這樣把一個個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凈、質樸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下來,并用他那雙仿佛能透視教育的慧眼,從那些不被常人關注的現(xiàn)象里,敏銳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從那些尋常的細節(jié)里,發(fā)現(xiàn)動人的教育力量,讓我們讀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教育,帶給了我們直抵心靈深處的觸動和對教育的自我審視與思考。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后感篇二十一

“教育是種子的事業(yè),它的成功與否需要時間的見證。多年以后,我在學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種子能不能開花結果,他們會因為我的教育而變得幸福還是窘迫,這才是最重要的。”暑期讀完王維審老師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段話就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頭。

王維審老師在一次學生聚會后思索:我到底教給他們什么了?什么才是理想的教育?因為一個被他管教出來的男生對他說:“老師,我得敬您一杯酒,要不是您當時踹我那幾腳,我也許早就混到監(jiān)獄里去了。等我有了兒子,一定還得讓您教,您可得給我踹出個北大、清華來呀!”這樣一段并不是批評的、真誠的話卻開始讓王老師思考。

其實,像這樣的面臨教過學生的經歷我們很多老師都有,有兩個學生畢業(yè)后對我的反饋讓我印象深刻。小胤是我初當教師時教的畢業(yè)生,他對數(shù)學的理解總是比別人慢,我急啊!“我是一個年輕教師,這孩子的成績肯定要拉我們班的后腿,班級成績不理想,多丟人啊”,這是我當時內心真實的想法,我利用課余時間給小胤補課,在補課的過程中看到他轉不過彎來,我急著了,說出來的話也不大好聽。讓我沾沾自喜的是,在我這樣不辭辛苦地補課下,小胤的成績提高地挺快,畢業(yè)時的成績都已經達到中上水平了!我在這個孩子身上花費了很多心血和時間,可是他畢業(yè)后見到我的反應讓我心涼一截,他看到了我,就這樣直直地從我身邊走過,后來我從其他同學那里聽到這樣的話“我不喜歡譚老師,反正她也不喜歡我,碰見了還不如看不見呢”。孩子敏感地傳遞著這個世界的一切,原來他認為,在我的心底是嫌棄他的,不喜歡他的。

時隔境遷,人的心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青澀的我也會變得成熟,這個時候我碰到了小穎,一個什么都不會的小女生,比我曾經教的任何一個學生在學習方面都要來得慢。為了幫助她提高,我也只能利用課余時間給她補課,但這時候想法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她不會,我會為她后面的學習擔心,會放慢自己講課的腳步;她有了進步,我比她還開心,我認為她肯定能和其他同學一樣學習數(shù)學。我對她的這種相信通過我們日常的相處傳遞給了她,她慢慢地,愿意和我共同努力了,最后畢業(yè)雖然她在數(shù)學方面還不是很擅長,但已經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了。畢業(yè)了,這孩子每年都要跑回到小學來看看我,現(xiàn)在一個二十歲的大姑娘了!說的一句非常樸實的話讓我感動:“謝謝你,譚老師,謝謝你從來沒有放棄過我,我長這么大,只有你一個老師從來沒放棄過我”!

同樣是給孩子補課,幫助孩子在學習方面取得進步,為什么兩個孩子給我的反饋完全不一樣呢?因為在補課過程中,我給兩個孩子傳遞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我想我在王維審老師的這本書里能找到最后的答案:一個教師最大的業(yè)績和成就,不在于你獲得了多少榮譽稱號,不在于你給了學生多少分數(shù),而在于你為學生帶來了哪些深刻地、可以延續(xù)終生的影響。真正的教育,需要我們用心去做!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06043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