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三部曲讀后感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19:36:03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范文(19篇)
時間:2023-11-28 19:36:03     小編:碧墨

讀后感可以作為一種反思和思考的方式,幫助我們更好地吸取知識和經(jīng)驗。寫讀后感時應注重對書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的生動描述和評價。以下是一些讀者通過讀后感表達出的對文學作品的感慨和思考,讓人深有共鳴。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一

在寒假里,我讀了三本書,名叫《牧犬三部曲》。它的作者是牧鈴,他曾被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譽為講故事的高手。

這三本書主要講了:牧工的'兒子林達為了給牧犬黑云報仇,將黑云的兒子灰灰藏進了一個古老的陷阱里,希望按傳說中的馴獒法馴出一條可以獨戰(zhàn)群狼的超級猛犬。不料,灰灰卻墮落為比野狼還要兇殘的牧場公害。而正常馴養(yǎng)的灰灰的兄弟黑頭卻成為了一條優(yōu)秀的牧犬,在保護牧群的戰(zhàn)斗中成了灰灰的克星,灰灰逃入山林,淪為野狗。黑頭因替同伴復仇,遭人追殺,被迫逃入城市,不料遭人誘捕,加入了馬戲班?;一覔魯〔蚬樊斏稀安蛲酢敝H,黑頭逃離馬戲班,隨著新朋友白娃去了它家。后來,灰灰在山中遭遇偷獵者,陷入了天羅地網(wǎng)之中。黑頭在白娃家里仍然想念牧場,帶著白娃回到了牧場,白娃被黑狗咬死,黑頭大受刺激,咬死了黑狗?;一以谏街谢貧w了本性,不再濫殺。林達帶領黑頭去尋找灰灰,遭遇狼群,生死關頭,灰灰趕來搭救,最終灰灰回歸了牧場,成為了一條優(yōu)秀的牧犬。

從這個故事里,我得到一個啟發(fā):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只要用一顆從容的心去認真面對困難,一切難題就只不過是一只紙老虎罷了。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二

今天下午看完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這是一部能讓我的情緒跟著起伏的作品,很喜歡這部書。

這部書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弊害,撕開了封建家族制度虛偽的面紗,顯露它吃人的本質,是呼吁民主、自由、人性解放的一面?zhèn)ゴ笃鞄谩?/p>

萬惡的封建制度吞噬了鳴鳳、李瑞玨、錢梅芬、蕙表姐、淑貞這些年輕女性如花的生命。對于一個個善良靈魂的逝去,我感到十分痛心。封建制度把這些年輕女性逼上了絕路,她們沒有社會地位,她們是男人的附屬品,她們沒有自由,這對于女性來說是十分不公平的。處于這個時代的她們,處于封建制度的她們是不幸的。

封建家族的家長們是如此的愚昧,相信所謂的“血光之災”,相信西醫(yī)不會治療內科,人已經(jīng)病入膏肓了還不愿意請西醫(yī)就診,我徹底憤怒了。

當我看到蕙表姐已經(jīng)病得不輕了,鄭家堅持不請西醫(yī),就連蕙表姐的父親也不同意,說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話,虛偽的面具下是一個個骯臟的靈魂,這群見死不救的混蛋,蕙表姐去世后連買塊地安葬,鄭家人都不愿意,任由蕙孤零零地在破廟里,而鄭家卻是忙著續(xù)弦,多么可悲。

淑貞,這個我同情的孩子。她寂寞地生,寂寞地死,在這十五歲的年紀,她像一朵未到開花時候就被打落的花苞。這個孤寂的孩子需要愛,然而沒有人可以給她適當?shù)膼郏荒芤粋€人走向毀滅的道路。

什么封建禮教,這都是吃人的玩意。上代人的腐敗,卻要下一代人去承受。沒有勇氣去推翻舊制度,不愿承認舊制度的錯誤,最終只能走向滅亡。這些封建家長們,這些封建衛(wèi)道士們,他們是被自己害死的,沒有人可以拯救他們,他們的思想已經(jīng)被深深荼毒了。

《激流三部曲》有結局嗎?不,他們的故事還沒有結束,那些豐滿的生命形象還在繼續(xù)他們的人生道路。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三

1962年、1975年、1988年,奈保爾三次赴印度,寫下了有關印度的三本書,這就是:《印度:受傷的文明》《幽黯國度:記憶與現(xiàn)實交錯的印度》《印度:百萬叛變的今日》?!队《热壳吩谠u論界評價極高,與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齊名。

第一次探訪的國度,對我來說是一塊十分陌生的土地。100年的時間足以洗凈我許多印度式的宗教態(tài)度。我不具備這樣的態(tài)度,對印度的悲苦幾乎就無法承受——過去如此,現(xiàn)在如此。”使我著迷的,就是奈保爾的這種敘述語調,這種抒情自省不無迷惘的語調在《印度三部曲》中無處不在。

奈保爾不是一個道德主義者,這是令人欣喜的。奈保爾回到家鄉(xiāng)面對族人那種欲親近又逃避的感覺如此真切而富趣味。個人的觀察與趣味要遠遠超越狹隘的道德。奈保爾敏銳的觀察力是一流的,敘述的技巧也是一流的。對印度沉郁悲愴的感情與分析中,永遠夾雜著冷靜的諷刺和準確的批評。思想的光芒不時在字句中閃爍。

游記《印度三部曲》也像短篇小說的集錦,如同那本著名的短篇集子《米格爾大街》你也可以當作描寫特里尼達的散文來讀一樣。人物、情節(jié)、對話是《印度三部曲》的重要部分,它們穿插在奈保爾的觀察與描述之中,既顯示現(xiàn)實的凹凸感,又顯示文學的經(jīng)典性。

我發(fā)現(xiàn)當我第二次重讀《印度三部曲》時,我還是不能把它像一本平面的書那樣很容易地消化掉,這就是說,我又一次被奈保爾的文筆迷住,又一次被局部理解、整體不能把握之遺憾而困惑。這就是你跟一顆偉大而杰出的心靈的距離,永恒的距離。正是這種距離才使我們這么迷戀讀一本好書吧。

在這么多獲諾獎的作家中,奈保爾是使我最感親切最為敬佩的一個,或許是因為他的身份,他的無與倫比的現(xiàn)代感。對于家鄉(xiāng)與祖籍,他是一個過客;對于立足的文明世界,他又是一個“異鄉(xiāng)人”。他不斷在探索著外部世界,也即是在探索著自己的內心。他的內心永無寧日。自我與外部世界的沖突、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沖突,奈保爾筆下印度的困境,也即是我們的困境。大師與非大師的區(qū)別是,他寫了局部,卻又像寫了全體。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四

在暑假里,我讀了《霧靈三部曲》這套外國名著。這套書一共有三部,分別是:《毀滅之城》、《重返遠南島》、《西蒙的記憶》。

這套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它既有生動有趣懸疑迭起的冒險故事,又有精美可愛獨特的插畫。書中那些會說話的動物們深深地吸引了我,它們都很善于思考,并且喜歡冒險,懂得“團結就是力量”。讀書的過程,就是跟隨著這些會說話、愛思考、懂協(xié)作的動物們一起在冒險。

這套書里還有很多優(yōu)美的句子和小詩,其中我最喜歡下面這兩首小詩。

二、《怒溪之上》,溪水拍打著岸邊,我的小船在默默地守望。我要投入她的懷抱,和她揚帆起航,無需再等待。

雖然這是一套半漫畫性質的故事書,但我認為它又是一套嚴肅的書。它教我們要好好保護環(huán)境,不然會出現(xiàn)書中所說的“毀滅之城”。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五

近期讀過的書,特別說說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按順序把三本書看完了,它是關于祖母、父親、兒子的故事。

第一部《人面桃花》開頭帶點奇幻色彩的陸侃,讓我想起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都說第一印象很重要,開始我對這部書留下了凄凄慘慘戚戚的印象。后來也證明,果然一直到所有閱讀結束,這種感覺一直圍繞著我。段落后的小字明確了年份的事情讓我感覺書中發(fā)生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可離了書又是假,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嗎?濃濃的紅樓氣息,像新版電視劇詭異凄涼的配樂。里面各種意象典故詩詞(很多字不認識,覺得像個文盲需要查字典),讀者人人心中有一個桃花源。

他做著和母親一樣恍恍惚惚的盛世夢。最喜歡后面佩佩寫信的部分,跳戲想到了《北京遇上西雅圖2》,只是有來無往,心疼。佩佩漂亮有自己的思想,敢于追求所欣賞的,對骯臟的人事勇于反抗,愛憎分明。

最后的結局,好吧又悲劇了!從普濟醫(yī)院回到普濟小村莊,又是一家的輪回。此外,對當代社會現(xiàn)狀的描寫,比方說霧霾的景物描寫,還是很生動的。或許沒有當初的相遇,龐家玉本可以過上安穩(wěn)平靜的生活,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在我看來,《人面桃花》和《春盡江南》是最精彩的兩部,信息量超大,藝術結構高超,廣泛透視了個體在劇變時代下面臨的各種問題,深度切中了時代精神的癥結。

最后一部《春盡江南》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你會驚訝于作者博大精深的知識儲備和嫻熟老煉的寫作功底——時不時冒出一處詩句,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韓愈、歐陽修、錢穆、陳寅恪、魯迅、易中天、于丹、白巖松、火影忍者等人的事跡,頻頻用典,卻又毫無掉書袋之嫌,其拿捏開筆的手法真是游刃有余、靈活妥善。

《江南三部曲》是三代人的命運,歷史的變遷,時代的發(fā)展。圍繞著陸秀米、譚功達、譚端午三個人的三部曲,故事終于在百般挫折和千絲萬縷的烏托邦事件中,落下了帷幕。在“江南”這個舞臺上,曾經(jīng)上演了國民革命早期、五六十年代、當下這三個時間段的中國剪影。又像沒有結尾,它們一幕幕纏繞在我的眼前。從第一部《人面桃花》到《山河入夢》再到第三部《春盡江南》,這三部曲陪我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格非給我描述了三代人對夢想的追求與掙扎,現(xiàn)實與無奈交織,但從中折射出的高貴人格卻是怎么也淹沒不了的。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六

記得在兒子剛上幼兒園時,曾花了不少時間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而在這個三部曲中,《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感覺對自己的育兒工作有很大的啟發(fā)。

在此書中,我充分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對教育真誠而持之以恒的愛。他對孩子的愛,不僅是一種教育藝術,或一種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從心底散發(fā)出來的人性芬芳。曾有一位波蘭學者參觀了巴浦雷什中學后說:“我在這所學校發(fā)現(xiàn)一個秘密,那就是這個學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長的!無論蘇霍姆林斯基出現(xiàn)在校園的什么地方,總會有一群孩子圍上前去,而這個時候,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臉上就會呈現(xiàn)出一種孩子般純真的笑容?!笔堑模K霍姆林斯基是一個純真的人,面對純真的孩子,從事著純真的事業(yè),從沒有想過要借教育而名揚天下,流芳千古,但他的名字和事業(yè)卻因此而不朽??v觀此部曲,有三點感受頗深: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他在書中這樣寫道:“孩子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如同滴水能夠反映太陽一樣。”事實的確如此,孩子們和家長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最長,家長是他們最早的啟蒙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并左右著他們。記得有一次,我提前與兒子約定,如能在周五晚上完成回家作業(yè),我就帶他去蘇州樂園玩。但當我晚上參加一個活動回到家時,居然發(fā)現(xiàn)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心里一下子就來氣了,像頭發(fā)怒的獅子吼叫起來:“你不是答應過我,在周五晚上完成回家作業(yè)嗎?怎么說話不算話,居然還有閑心看動漫?”我一把奪過遙控板關了電視?!拔抑徊贿^說話不算話一次,你就對我發(fā)火??赡阋呀?jīng)好多次說話不算話了,我為什么不能對你發(fā)火?”兒子委屈地嘟噥著。我越發(fā)火了:“你還學會還嘴了!你說,我哪里說話不算話了,如說不出來,我就揍你。”“媽媽,你等著,我都記著呢,你想賴也賴不掉?!闭f完,果然,從他的寫字臺抽屜里掏出一本小本子,我狐疑地接過來,不看則已,一看嚇一跳。他的小本本上一筆一畫地寫道:6月10日,媽媽說要給我買個西瓜,但買菜時忘了。8月23日,我默寫得100分,媽媽說要獎我玩一下開心網(wǎng),但后來她自己要用電腦,就讓我改天再說。……看著這本小本子,我像泄了氣的皮球。我的臉有些發(fā)燙,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和榜樣,看來我真得注意了,平常的諾言不能隨口許下,一旦許下就必須兌現(xiàn)。其實,那天兒子已完成了作業(yè),他是有“預謀”地為我設了一個“圈套”。我兒子教會了我兌現(xiàn)諾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而教育則是藝術?!泵總€孩子都有求知欲,家庭是孩子求知欲成長和發(fā)展的搖籃,求知欲是否持久,和家長、教師等教育者的態(tài)度、方法密切相關。例如,在5。12地震發(fā)生后,我家也在學習有關的抗震救災知識,對于兒子,我完全可以照本宣科,然后讓他回答:“地震時,人們可以怎樣逃生?”但是,這么講,孩子就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失去求知欲。因此,更富于啟發(fā)式的方法是,讓孩子觀看相關新聞,然后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如果你是志愿者,地震時需要你去救人,但還有余震,你需要怎么做,要帶什么工具和設備?!币詥l(fā)、探究式的問題代替枯燥的問答,這種方式一下子刺激了兒子的好奇心,提高了他的學習興趣,又為他提供了一個發(fā)揮想象的機會。兒子的回答令人滿意。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找到每個孩子身上的“金礦脈”、“閃光點”,使他產(chǎn)生一股情感動力,并發(fā)生情感轉移,讓每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確認自己是“大寫的我”,以此找到并打開全面發(fā)展的突破口,從而推動孩子的全面發(fā)展。也就是要求家長盡力培養(yǎng)孩子的樂觀心境。作為家長,要經(jīng)常表揚孩子付出的努力。眾所周知,能力加努力是獲得成功的方程式。但是當孩子成功后,家長通常表揚孩子聰明,很少表揚孩子努力,這樣容易誤導孩子以為自己又能力就能成功,而認識不到付出努力同樣重要。因此,當孩子取得成績時,家長要幫助孩子全面總結原因:“你有進步,是因為你不但聰明能干,而且你肯下功夫!”家長還要注重科學的批評方法,那就是一旦孩子范了錯,就要幫助孩子分析在什么具體事情上粗心了,在哪個具體環(huán)節(jié)大意了,指導孩子下次改正的具體問題,這種批評教育不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并蘊含了家長對孩子改錯的樂觀期待。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筆下,我們隨時都能感受到他對教育的熱愛,對孩子們的熱愛,他總是充滿了激情,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他對孩子們的細心觀察,對孩子們的細致了解,都在深深地感動著我,使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作為一名家長,我做得還遠遠不夠,但憑我對孩子的愛,憑我努力學習育兒方法,相信未來充滿了希望!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這個在今天的中國幾乎成了每一個學校最響亮的口號,可在蘇霍姆林斯基那里,不是口號,而是貫穿一生的每一天的具體實踐。教育決定著國家的未來,而孩子就是國家的未來,所以請我們所有的教育者與家長向蘇霍姆林斯基學習,為祖國美好的未來共同努力吧!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七

這是一部講述一個大家庭衰敗的故事,也是舊的社會制度和新的社會制度一交一替沖突中,一群青年掙脫枷鎖,奮起抗爭的故事。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一些年輕人成為了這個斗爭的犧牲品,但是另外一群年輕人和這種“吃人制度”抗爭,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和幸福。文學是救國的,也是治病的。當我一口氣連續(xù)讀完《家》、《春》、《秋》以后,心中留下的無限的感慨!感嘆故事中的悲歡離合;感嘆當時不滿30歲的巴金,為后世留下了一部文學巨作。

“悲痛”似乎是這部作品的主旋律,大家都在黑暗中前行無法找到光明的彼岸,壓抑的氣氛讓人窒息!故事在主人公們一個一個離世中展開,這種離世視乎又是這樣的順理成章!梅、惠、瑞鈺的離世是源于封建婚姻制度和舊禮教,她們只能成為婚姻的犧牲品,她們無法抗爭,他們的離世留給了人們更多同情的眼淚,而這種悲痛也只能成為親人回憶中某種酸楚;鳴鳳、倩兒的死,是因為階級社會的歧視和壓迫,她們曾竭力地抗爭,但是這種抗爭的力量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顯得非常蒼白,而她們注定只是這個社會的小插曲,當曲終人散的時候,人們自然不再記起;海臣、枚表弟的離世一方面是因為生產(chǎn)力的落后,科技水平的不發(fā)達,但最終也是因為人們的愚昧和守舊。應該說他們的死都和當時的社會制度有關,所以小說從頭到尾控訴著這個吃人的社會和制度。

“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只有在沉默中死亡”,黑暗是因為黎明來臨。對于命運的抗爭是這部作品的另外一條主線。覺慧成為了這個家里第一個舉起抗爭大旗的人物,他放棄了“三少爺”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沖破了舊思想和制度的束縛,遠走他鄉(xiāng),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接著淑英在哥哥姐姐們的激勵和幫助下,通過抗爭也掙脫了束縛,投奔了覺慧;覺民為了自己的愛情、自一由和舊家庭作出了頑強的斗爭,最終和琴得到了自己幸福;而承擔著家庭重任的覺新,一輩子被封建孝道束縛,逆來順受,無抵抗主義……雖然他的命運注定是悲劇,但是最后也走上了和父輩抗爭之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抗爭這不合理的思想,不合理的社會,不合理的制度,最終迎來一溫一暖的春天。

這部書讓我深深震撼。在“五四”運動前后,我們的社會經(jīng)歷了社會的變革。而先哲曾說過變革總是會經(jīng)歷流血犧牲,覺新們用自己的“流血犧牲”為我們換來了文明、協(xié)和的社會,讓我們無須再重復他們的悲痛!

每個時代賦予人們不同的責任,我們的責任也是追求自己的理想,通過我們不懈地努力,讓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燦爛的痕跡。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八

肯.福萊特的“世紀三部曲”《巨人的隕落》、《世界的凜冬》、《永恒的邊緣》斷斷續(xù)續(xù)地讀了近一年,到今天算是讀完了。從蔡玉的《邏輯思維》的在線課程里聽到了《巨人的隕落》的推薦,之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愛上了肯福萊特的作品,更愛上了小說,所以在讀這套作品期間,為了換換口味,還讀了《白鹿原》等其它小說,各類作品交叉著讀一讀、讓自己在不同的時空場景中穿梭一下,也挺有趣的。

在讀肯福萊特的作品之前,歷史在我眼里就是教科書里的章節(jié),一頁一頁地記錄著曾經(jīng)發(fā)生的或真實、或演繹的事件,而且在習慣了學歷史是為了應付考試的思維方式之后,覺得歷史知識更多的是為了換取分數(shù)或者別人的贊許,而肯.福萊特的“世紀三部曲”卻第一次讓我體會到了穿梭時空、回到真實的歷史中與經(jīng)歷那段漫長而又劇烈變化的時代中的各色人物一起體驗喜怒哀樂的暢快淋漓的感覺。

讀這套書也許最大的收獲是明白了歷史應該是鮮活而真實的,事件固然重要,因為它們是大海中的方向標,但真實的觸感同樣重要,因為回顧歷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記住知識點,而更多的是為了感受我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痛苦和喜悅、明白我們在特定的場景下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避免再次犯下那些讓我們后悔的錯誤。記住了歷史也許只能讓我們做個合格的考生或者有足夠的談資,但感受了歷史會讓我們成長。

回到交叉讀書的話題,過去這一年讀的這些經(jīng)典小說:“世紀三部曲”、《白鹿原》、《基督山伯爵》等等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代入感特別強,也就是給予了讀者真實的觸感,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經(jīng)歷一次次的跌宕起伏,這就是我在交叉著讀不同作品時體會出的共同點。

學以致用是大多數(shù)人的讀書理念,但為了讀書而讀書其實是更純粹的一種理念,讀這些好作品可以讓人忘卻周圍的世界,進入一個新的時空維度去體驗人生,這對于或煩惱于眼下的困境、或貪戀于目前的順境的我們是一種解脫,就和萬維鋼所說的學習本身就應該是目的的理念一樣,讀書本身也可以作為目的本身,而非“學以致用”,為了讀書而讀書又何嘗不可呢?樂在其中就好,何必管它讀完之后有什么用!

20xx年剩下最后一個季度,該是再讀一部小說的時候了。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九

這是一部很好的書嗎?至少不像世界小史那樣適合所有年齡段。也不像萬古江河那樣逢人必推。讀這本書需要門檻。

首先作者是個浪漫的理想主義者。而結局是他或多或少承認了現(xiàn)實中的理想浪漫在逐漸逝去。桃花源從清末以來,不論實質如何,至少它仍然代表著帶頭大哥心中的桃源夢。然而在最后,這里已經(jīng)徹底毀了,天上人間,感官的天堂,夢想的地獄。

秀米像是飄在天上,即使被劫,也仿佛有神光護體,遇難呈祥,而追夢的過程,也是那么純粹,出獄后的她,可能明白了桃花源現(xiàn)在是不可能的,只能存在于自己心里,于是寄情花草,還有喜鵲陪伴,無疑是紅樓里的黛玉和香菱,只不過是走出半生的歸來的黛玉。

秀米的飄然欲仙還表現(xiàn)在她感情的孤冷,她對父母,對孩子,對一起共事的人,都沒有依戀,愛戀,眷戀。轟轟烈烈卻清冷的一世,愛的只是花草,還有不作區(qū)分的大眾。在饑荒中面對天外飛米,她的第一反應就是熬粥讓全村人一塊兒活。

而佩佩就鮮活生動多了,她有脾氣,有時候笨的讓你替她著急,但她仍然美的超凡脫俗,更不用說她的烈性,在掙扎中的.手起石落,兔子一樣的逃亡生涯。她像是一個傳奇。然而傳奇在現(xiàn)實面前匆匆落幕,也止于傳奇,她甚至感慨,如果重來一次,一定會屈從。

到了家玉,已經(jīng)是完完全全的一個現(xiàn)實中的人。一個獨立颯爽的職業(yè)女性,專業(yè)人士,在老公眼里仿佛什么都能搞定,都難不倒。愁的是兒子的學習,自家房子出租后要不回來,婆媳關系,丈夫外遇…各種雞毛蒜皮的大事,仿佛就是身邊人的縮影。到最后,仿佛一抹云,消失了。再也不能給丈夫和兒子扛起生活的重擔,仍然給丈夫留下一句我愛你,一直。有一個細節(jié)讓人心疼,在拿到醫(yī)院判決書的那天晚上,她本來決定原原本本告訴丈夫,一家人一起承擔,然而當天倆人打架了,也許到那一刻她突然發(fā)現(xiàn)她還可以滿足丈夫一直以來的一個愿望——離婚。人啊!

縱觀三部曲,從夢想到現(xiàn)實到破滅,不僅僅是桃花源,女主角。還有其他人。

而秀米的孫子,端午,整個人完全沒有一點夢想的影子,像寄生蟲一樣生活在世間,基因,斷了。

不過馬云說了,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xiàn)了呢?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十

這套世紀三部曲,大概是哈利波特之后我讀的最長的系列小說,也是大學期間讀的為數(shù)不多的小說之一。

讀超長小說的最美好體驗之一就是沉浸感——完全沉浸在作者搭建的世界里,忘了自己的煩惱和憂傷。如此一來,選一套精良的長篇小說也就尤為重要,這套書就幾乎每頁都有精彩的節(jié)點和情節(jié),完全沒有拖沓的感覺。這是一部歷史小說,涉及到了一戰(zhàn)到冷戰(zhàn)期間西方各國的政治、文化、經(jīng)濟和人文,閱讀的過程中,一幅西方各國榮辱興衰的圖景也展現(xiàn)在眼前,非常享受。

同樣,我一直覺得,閱讀貼近生活的優(yōu)秀小說才能發(fā)揮閱讀的最大效力——他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思考,很多人的一生可能無法活的像小說一樣跌宕起伏充滿故事,但在閱讀的時候,我們不禁將自己帶入到情節(jié)中,那些主人公所經(jīng)歷的情緒也會慢慢滲透到我們的肌膚和骨骼里。算是增進我們對感性世界的理解一種捷徑和方式吧。

當讀到最后一部《永恒的邊緣》菲茨伯爵拿著茉黛生前珍藏的照片,說“theolddayshasgone",我一個大男生在圖書館差點流出眼淚。英國的菲茨和茉黛這對”冷戰(zhàn)“了半個多世紀的兄妹,直到對方最后的去世才讓活著的人感到遺憾和愧疚;俄國兩兄弟在半個多世紀后的重聚首,從當年的年少輕狂到最后兩個人滿頭白發(fā)、子孫滿堂……生活中很多看似波瀾不驚的經(jīng)歷,待它們層層疊疊積累起來以后,我們才會發(fā)覺:原來自己已經(jīng)走了這么遠的路,我們已經(jīng)變了這么多。

最后我想說,直到今日,中國的綜合國力幾乎雖然可以傲視群雄,但我們只是在西方人建立的規(guī)則上發(fā)展壯大,編碼要用英文,經(jīng)濟要用西方人發(fā)明的經(jīng)濟原理,協(xié)議和規(guī)則要遵循西方的理論。就像世紀三部曲中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在為了自己的國家振興而奮斗般,我們年輕人也應當將中國的`偉大復興當作自己的使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我們天地之間走一遭的價值。

世界三部曲,讓我有了對這個世界更宏觀的認識,更細膩的體會。這是值得廢寢一讀的難得的小說,分享給你,希望你得到不比我少的感動。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十一

截至昨天晚上九點半,張無忌和周芷若、趙敏、珠兒言和給射雕三部曲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也結束了十個多月的武俠之旅,這次算是沉浸在武俠世界里最長的一次吧。

雖然故事已經(jīng)講完,雖然一切都不過是金庸先生的虛構世界,可是這個虛構世界已經(jīng)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里某處,真實的存在于我曾經(jīng)的歲月之中,不要說我傻這種感覺你不會明白的。

沒看完的時候急著看完,看完了之后反而空虛傷感,突然發(fā)現(xiàn)他們都已經(jīng)不在了,而我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死了,還是在某一個多維空間里生活著。反正我是真的舍不得他們,有朋友說可以再看一遍,可是我覺得一半年之內再看就好像吃剩飯一樣,即無味又惡心了,或者有一種自揭傷疤的滋味吧。

就像蒼天已經(jīng)設計好的人生一樣,如果讓你選擇在過一遍也不過是重復的走那一條老路而已,所有傷心快樂的事情明知道發(fā)生但是卻無能為力,與其這樣還不如不選擇不如不去看的痛快,突然想起這不是印證了曾經(jīng)最美的那些事,是的過去的遺憾和美好,哪怕傷痛都是不能在來的。

張無忌是一個多情的種子,可以說是來者不拒,所以才有周芷若的因愛生恨,才有小昭的飛蛾撲火,才有趙敏的棄暗投明,和珠兒的癡心妄想。但是對于俠義的體現(xiàn)可以說發(fā)揮的淋漓盡致,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這一點有些像郭靖,但是高于郭靖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俠義情懷,對于別人的幫助卻不求回報也不求名義上的贊譽。正也是張無忌的這個性格導致他更加被動。如果他沒有被玄冥二老打一掌,也就不會去蝴蝶谷找胡青牛,也不會在斷崖中學會九陽真經(jīng)。如果他在密道中能出去也不會去學習明教乾坤大挪移,因為他覺得那不是自己的東西,也不想做明教的教主。這一點對自由生活的追求更加接近于楊過,對于他來說不屬于他的東西就不會收,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也不會要回報,就像護送楊不悔去昆侖山找楊逍,這些偉大的人格魅力可以說是張翠山從張三豐那里耳濡目染繼承下來的,存在于張無忌的骨子里。

再來說說小昭,金庸說這個人物也是他最喜歡的女孩子,也許因為小昭對于愛情的信念讓大部分人覺得貞堅不渝吧。但是從她的出場到離去就好像是一個夢,給張無忌和作者本人以及大家編制的一個美夢。匆匆的來匆匆的去,從張無忌去楊不悔房間追成昆碰到小昭再到去靈蛇島海中被迫做了波斯明教的教主,夢醒了,而大家卻都沒醒來。而從年齡上來說她只不過是一個15、6歲的小姑娘,那么她身上的純潔和心靈的純潔,以及精神世界的單純是某些人喜歡的性格特征。對于我個人而已遇到了這么一個讓人不得不心疼的女孩子。

可是我卻更加傾向與珠兒的刁蠻淘氣,特別在從前的'時候對于這類女孩子毫無抵抗力。感覺她就是男版的楊過,如果這樣的性格放在男性身上我就很討厭這種性格,因為從小到大就不斷收到這種性格男生的欺負,他們的主動性很強,而且身上散發(fā)著不可阻擋的氣場。但是用在女孩子身上就會變得生動多了??上松蝗菀资露加卸?。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十二

讀《家》、《春》、《秋》讓你的內心經(jīng)歷翻天覆地的變化,時爾倍受折磨,時兒又滿懷信心,不過腐敗的事物總歸是要消失的??倳懈玫膩泶?。在困境中一定要堅信美好的事物會到來,一定要滿懷信心奮斗到底。

讀《家》真的讓人感到特氣憤,那么多年輕的生命受舊禮教的毒害就這樣離我們而去,然而沒有人加以阻止,反抗,只知道愚昧的順從,只信命,認為人的命是上天安排好的,真讓人氣憤,梅表姐、瑞玉等人相機死后,屬于新主義的覺慧終于氣憤的離家出走,開始追尋社會主義,這也是整篇小說光明的開始。

《家》中好多人已經(jīng)意識到舊禮教的腐敗,開始明顯的反抗。和覺民一起的那些學生們可是反抗的主力軍,他們發(fā)表稿子,各類文章喚醒那些愚昧的人,總之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在她們的幫助下,淑英逃離了那條黑暗的道路,沒有走舊禮教為他準備的路,三爸對她們也是毫無辦法,說明他們是正確的,這也為新主義一定能打敗舊禮教做了暗示。

在《秋》里面一味信奉“作揖主義”的覺新也在慢慢的改變,也有了走反抗意識的那條路,舊禮教中的大家庭是他非常失望,這些現(xiàn)象也是他不能改變的,那些人是非常自私的,他沒有能力扭轉這樣的局面,是??!制度該改變了。

這三本書的情節(jié)緊緊相扣,表達的思想也越來越高昂,從順從到反抗,也讓我們走了這么長的心理歷程,讓我們更加了解那時的生活現(xiàn)象,也告訴我們社會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如果一種制度越來越落后,那么一定會有新的更完善的制度來替代,不要愚昧的擁護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的事物,要不斷改變自己是自己永遠都適應新的事物、觀念。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滿懷信心。相信正確的思想、觀念一定會被別人認同的。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十三

溫暖的陽光無私的照耀大地,嬌艷的花朵燦爛了整個花季,自在的白云點綴了單調的藍天,而精采的故事豐富了我的童年。風靡全球、轟動文壇的科幻小說—《魔戒三部曲》,在我靈魂深處,那塊童真卻又乏味的內心,繪上了動人的色彩。

書中主角佛羅多,從小就被賦予艱困的使命,當他成為魔戒持有者,恐懼、彷惶、不安如陣陣浪潮,貪婪的啃噬著他,終究逃不過踏上血腥、暴力、邪惡交織的旅程,成為史無前例的“魔戒遠征隊”隊員,他和忠實仆人肩負著使命,成了黯夜中的一盞明燈。一路上,越接近萬惡的中心,魔戒的力量也漸漸失去了控制,佛羅多的靈魂被魔戒一點一滴的吞噬,他開始彼此猜忌,歷經(jīng)千辛萬苦,拖著飽受寒霜的身軀到達了最終目的地—火山口。故事高潮迭起、精采萬分,不但魅力無窮,自其中我領悟到許多人生道理。

保持著內心的澄凈,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無論在任何環(huán)境壓力之下,心中的澄凈總能讓我們靜下來思考,臨危不亂,做出更有決策性的判斷;友誼,有如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劍。朋友的鼓勵,是最堅強的成功支柱;當我們自信的踏上征途,多大的阻礙都將化為烏有,成功定在不遠處;以毅力不斷邁進的精神,意志力將戰(zhàn)勝一切,勇往直前,無畏無懼,世界因我而改變,我將用勇氣創(chuàng)造出奇跡,留住生命中那份永恒的光潔。

看完了精彩絕倫的故事后,我竟能體悟身邊竟處處都是幸福的甜蜜:一句溫暖的話語是感動,一個肯定的微笑是感動,一首完美的詩是感動,一本書的洗禮是感動。尤其這套魔戒,讓我自生活中得到更多的省思,反觀自己的生活,因此閱讀的時光不但是種深層的感動,更是幸福的滋味。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十四

《育人三部曲》由蘇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構成:一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學兒童階段的樂學生活;二是《公民的誕生》——它涉及的是中學少年階段的和諧發(fā)展;三是《給兒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學青年階段的成才修養(yǎng)。

而在這個三部曲中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從中充分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對教育真誠而持之以恒的愛。他對孩子對教育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的一顆純真透明的赤子之心。他對孩子沒有半點私心,他對教育沒有半點功利之心。從沒有想過要通過孩子來發(fā)財,從沒有想過要通過教育來謀取教育之外的東西。教育就是他的宗教,孩子就是他的上帝。他對孩子的愛,不是一種教育藝術,更不是一種教育策略或技巧,而是從心底散發(fā)出來的人性芬芳。曾有一位波蘭學者參觀了巴浦雷什中學后說:“我在這所學校發(fā)現(xiàn)一個秘密,那就是這個學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長的!無論蘇霍姆林斯基出現(xiàn)在校園的什么地方,總會有一群孩子圍上前去,而這個時候,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臉上就會呈現(xiàn)出一種孩子般純真的笑容?!笔堑?,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個純真的人,面對純真的孩子,從事著純真的事業(yè),從沒有想過要借教育而名揚天下,流芳千古,但他的名字和事業(yè)卻因此而不朽??v觀本部分,兩點感受頗深:

1.他把“和諧教育”概念納入了“全面發(fā)展”理論之中。他的“和諧教育”意味著:一是處理好認識世界(即理論學習)與改造世界(即實踐活動)這兩者的關系,使之處于相互促進的和諧之中;二是處理好各個表現(xiàn)領域的和諧關系,使每個學生在其天賦所在的一切領域中,充分表現(xiàn)自己并且出類超群;三是使學生因某事取得成功而帶來的自尊、自信、自豪感,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并取得同樣的成功??傊?,要找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金礦脈”、“閃光點”,使他產(chǎn)生一股情感動力,并發(fā)生情感轉移,讓每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確認自己是“大寫的我”,以此找到并打開全面發(fā)展的突破口,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他把“精神生活”范疇補充進了“全面發(fā)展”理論之中。他的“精神生活”意味著: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多方面積極向上的需求和興趣,能夠在其積極活動中得以形成、滿足和發(fā)展,使他特有的天賦才能有機會充分顯露和發(fā)揮。他認為,學生充實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內心世界是其全面發(fā)展的一個極重要的標志。他指出,在學校里,不能只有聽課、作業(yè)、考試而沒有精神生活,也不能只有純體力勞動而缺乏智力因素和精神生活。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十五

一百多萬字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看完了,很有寫些文字的沖動。近來卻諸事纏身,一直未曾動筆。

昨晚與一朋友通電話,她把自己比作《誰動了我的奶酪》中的一個人物。巴金的這三本小說源于他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也曾多次遇到親人對號入座的煩惱。其實,我現(xiàn)在想來,這也怪不得他那些親人們。在讀《激流三部曲》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在找尋我自己的影子。

我更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呢?覺新?肯定不是。我無法分清我更象故事中的覺慧還是覺民。

我隨著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心潮澎湃,或興奮,或揪心,或憤怒。我為他們向命運的奮力抗爭而歡欣鼓舞,為他們的'命運擔憂,為他們所受的不平憤慨。也許,在那樣黑暗的時代,更能激起熱血青年的抗爭。

在深夜中,沉浸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風風雨雨之中,真的有種“心游萬仞”的暢快感覺。

我不是一個豪氣沖天的人,或許我更象故事中的覺民,追求一步步扎扎實實的進步。我相信,只要有向前的加速度,不論大小,總有一天會達到成功的頂峰。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十六

少年時未能拜讀金老的作品,確是錯過了一項人生樂趣。

那時很多人沉迷于武俠小說,以致學業(yè)荒廢。令我思之不禁惶惶,以為金書作惡多端,唯恐避之不及。今日想起,真是心胸狹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有人說過,“武俠小說之于男人就如言情小說之于女人,男人向往書中的至信至義,女人向往書中的溫情款款。卻都不切實際?!比绱瞬幻饪吹土四腥?,但的確是極其生動的形容,生動得近乎直白。

讀完射雕三部曲,心中是溫暖的,為正義而感動,為俠義而拜服。最敬佩郭靖,雖然他的愚鈍比我尚有過之無不及,可為人處世卻是當世典范。在蒙古出生長大,卻能義無反顧回歸中原抵御外侮,和少年時的兄弟反目成仇,決絕不留情面;得知女兒砍斷楊過一條手臂,立即要斬女兒一臂相抵,冷酷近乎無情。與黃蓉數(shù)十年駐守襄陽,和襄陽城共存亡,“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該是最好的評價。郭大俠武功天下無敵,卻始終心系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此番境界,絕非眾武功高手所能比擬了。

《倚天屠龍記》數(shù)周前仍在我腦中一片空白,現(xiàn)在卻分外清晰,甚至滿眼都是張無忌的影子。這個主人公不像郭靖堅實穩(wěn)重,也不如楊過風流倜儻,更不具大俠風范,偏偏有些平常人的稚氣??晌覀兌枷矚g張無忌,喜歡他的真實。如郭靖黃蓉酒家邂逅一見鐘情的故事往往有些不切實際,楊過小龍女十六年相守至死不渝的浪漫愛情又太讓人嫉妒。與張無忌同舟共渡的四位女子對他的愛卻真實得多,雖然不免困難重重,可歷盡艱辛得到的才最幸福。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十七

溫暖的陽光無私的照耀大地,嬌艷的花朵燦爛了整個花季,自在的白云點綴了單調的藍天,而精采的故事豐富了我的童年。風靡全球、轟動文壇的科幻小說《魔戒三部曲》,在我靈魂深處,那塊童真卻又乏味的內心,繪上了動人的色彩。

書中主角佛羅多,從小就被賦予艱困的使命,當他成為魔戒持有者,恐懼、彷惶、不安如陣陣浪潮,貪婪的啃噬著他,終究逃不過踏上血腥、暴力、邪惡交織的旅程,成為史無前例的魔戒遠征隊隊員,他和忠實仆人肩負著使命,成了黯夜中的一盞明燈。一路上,越接近萬惡的中心,魔戒的力量也漸漸失去了控制,佛羅多的靈魂被魔戒一點一滴的吞噬,他開始彼此猜忌,歷經(jīng)千辛萬苦,拖著飽受寒霜的身軀到達了最終目的地火山口。故事高潮迭起、精采萬分,不但魅力無窮,自其中我領悟到許多人生道理。

保持著內心的澄凈,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無論在任何環(huán)境壓力之下,心中的澄凈總能讓我們靜下來思考,臨危不亂,做出更有決策性的判斷;友誼,有如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劍。朋友的鼓勵,是最堅強的.成功支柱;當我們自信的踏上征途,多大的阻礙都將化為烏有,成功定在不遠處;以毅力不斷邁進的精神,意志力將戰(zhàn)勝一切,勇往直前,無畏無懼,世界因我而改變,我將用勇氣創(chuàng)造出奇跡,留住生命中那份永恒的光潔。

看完了精彩絕倫的故事后,我竟能體悟身邊竟處處都是幸福的甜蜜:一句溫暖的話語是感動,一個肯定的微笑是感動,一首完美的詩是感動,一本書的洗禮是感動。尤其這套魔戒,讓我自生活中得到更多的省思,反觀自己的生活,因此閱讀的時光不但是種深層的感動,更是幸福的滋味。

幸福在哪里?在那充滿芬芳的空氣里﹔幸福在哪里?在那湖畔徐徐輕送的微風里﹔幸福在哪里?在那萬里無云的晴空里﹔幸福在哪里?它就在你我的心里、在我手中捧著的書里,只要細心體會,時時品味,刻刻都能品嘗到幸福的滋味。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十八

有人說,人的生命就像一張空白的紙,上面涂鴉著不同色調的塊面。有一條線都勾勒著你的輪廓,它隨年歲逐漸淡去,又隨記憶浮現(xiàn)眼前。

也有人說,舊時代的人們,他們的人生也是一張空白的紙,只是他們沒有調色的權利,制度幫他們添上幾筆愁云慘淡胭脂粉底的蒼白。

然而生命是不會屈服的,然而思想是會覺醒的??赐炅恕凹ち魅壳保抑幌胝f,風能吹走一張紙,卻吹不走一只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屈服。在那個新與舊交織的年代,有多少血淚可以埋葬青年的渴望與追求。多少青年憤起抗爭,反抗家庭,劈開混沌,努力在荊棘中踩出一條路來!他們痛恨那些捍衛(wèi)者,他們痛恨家庭每一個愚老的生命,不因為他們的血濃于水,而是他們最終的屈服。那些被封建禮教、三從四德所摧殘了的花季的少女,她們年輕時的眼淚能哭出一片湘妃竹,而到暮年,她們又不由自主心甘情愿頤指氣使地加入到對下一代的摧殘之中。跳入湖水的鳴鳳,嫁入馮家的婉兒,跳井自殺的淑貞,生命縱使驚艷歲月,那個冰與火的時代,依舊要被命這個字所埋葬。因為命這個字,覺新接受了瑞玨,覺新拋棄了梅芬,覺新相信了除鬼,覺新同意了長輩施加的所有事情,即使他不贊成,他仍唯唯喏喏,用舊禮教安慰自己,用舊思想鉗制自己,然而他收獲了什么呢?瑞玨因為血光之災搬進了低矮的屋子,當她忘聲呼叫覺新時,覺新又痛苦又悔恨,卻又拿舊禮教鉗制自己,當梅芬死的時候,他又做了什么昵?他不過在家里張貼著梅畫,直到她死后才涌出無限感慨的話……生命只有在失去時才值得珍惜,而得到時卻任意揮霍。

在那個吃人的時代,女子前仆后繼,終止在小腳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有人反抗,然而那些曾經(jīng)灑下淚水的人卻正言辭色地勸她們。是的,她們也有青春,她們也有青澀,然而她們的靈魂,早己根深蒂固地被植入所有的程序,她們需要做的,不過確保這些程序穩(wěn)妥、無差錯地傳送到下一代人手中。

是的,是該有人反抗了,是該有人犧牲了,是該有人振臂高呼了,愚老的軀體必須進到棺材里去,然而年輕的心靈需要最大限度的跳動,血液里所涌動的,不該只是一腔熱血,而應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而血液里所褪盡的,不該只是童稚的天真,還應是從骨子里所散發(fā)的陳腐的思想!燈光若隱若現(xiàn),需要有人為它添上生命的燈油,然而它最終點亮的,是幾億人眼中歡欣的火苗呵!

春天是屬于我們的,青春真是美好的東西!他們那個年代所唾棄的孔家學問,我們又重拾起來。因為那個時代需要激進,而現(xiàn)在需要反思。那個年代犧牲的所有青年,他們的祖國夢將在我們的身上得以昭顯。那個年代的婚姻,那個年代的禮教,我們不僅杜絕,還將它們永遠埋葬。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無依無靠,浪跡天涯。人亦是群居動物,互相倚靠,共創(chuàng)未來。我們孝,但我們不逆來順受,我們仁,但我們不事事姑息,我們義,但我們不過激過火,我們信,但我們不任意盲從。

我看到新的土地上站起新的人們,他們的肩膀稚嫩,臉上卻帶著剛毅的表情,未來,是屬于我們的。我又想起十年那些立在碎石瓦片上的人們了。他們衣衫襤褸,他們受盡屈折,但他們只要一站,就豪情萬丈,氣吞山河!

每一個日出都是新的開始,春天是屬于我們的,青春給予我們無限的活力,是的,青春真是美好的東西!

三體三部曲讀后感篇十九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育人三部曲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育人三部曲》由蘇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構成:一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學兒童階段的樂學生活;二是《公民的誕生》——它涉及的是中學少年階段的和諧發(fā)展;三是《給兒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學青年階段的成才修養(yǎng)。

而在這個三部曲中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從中充分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對教育真誠而持之以恒的愛。他對孩子對教育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的一顆純真透明的赤子之心。他對孩子沒有半點私心,他對教育沒有半點功利之心。從沒有想過要通過孩子來發(fā)財,從沒有想過要通過教育來謀取教育之外的東西。教育就是他的宗教,孩子就是他的上帝。他對孩子的愛,不是一種教育藝術,更不是一種教育策略或技巧,而是從心底散發(fā)出來的人性芬芳。讀了本部分,兩點感受頗深:

1、他把“和諧教育”概念納入了“全面發(fā)展”理論之中。他的“和諧教育”意味著:一是處理好認識世界(即理論學習)與改造世界(即實踐活動)這兩者的關系,使之處于相互促進的和諧之中;二是處理好各個表現(xiàn)領域的和諧關系,使每個學生在其天賦所在的'一切領域中,充分表現(xiàn)自己并且出類超群;三是使學生因某事取得成功而帶來的自尊、自信、自豪感,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并取得同樣的成功??傊?,要找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金礦脈”、“閃光點”,使他產(chǎn)生一股情感動力,并發(fā)生情感轉移,讓每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確認自己是“大寫的我”,以此找到并打開全面發(fā)展的突破口,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他把“精神生活”范疇補充進了“全面發(fā)展”理論之中。他的“精神生活”意味著: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多方面積極向上的需求和興趣,能夠在其積極活動中得以形成、滿足和發(fā)展,使他特有的天賦才能有機會充分顯露和發(fā)揮。他認為,學生充實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內心世界是其全面發(fā)展的一個極重要的標志。他指出,在學校里,不能只有聽課、作業(yè)、考試而沒有精神生活,也不能只有純體力勞動而缺乏智力因素和精神生活。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這個在今天的中國幾乎成了每一個學校最響亮的口號,可在蘇霍姆林斯基那里,不是口號,而是貫穿一生的每一天的具體實踐。追求真理,忠于心靈,堅守良知,這是蘇霍姆林斯基作為知識分子最寶貴的品質。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1439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