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皮的杜鵑說課稿(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1 04:32:04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通用13篇)
時間:2023-12-01 04:32:04     小編:薇兒

每一個階段的結束都需要一個總結,它是我們成長的見證??偨Y中的反思和收獲是重點,要突出重點加以歸納。接下來是一些名人的勵志語錄和名言,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fā)和鼓勵。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篇一

1、能夠讓小朋友聽懂歌曲里歌詞的大概意思,小朋友能夠體會到快樂的感覺。

2、在聽歌的過程中能夠產生對杜鵑的好感。

1、準備杜鵑相關的ppt。

2、給小朋友充分的解釋“遠方”、“咕咕叫”等一些詞語的含義。

1、播放歌曲“柳樹姑娘”。

2、老師首先引導孩子們進入歌曲的情境中,春天是個怎么樣的季節(jié)?(幼兒自由回答)我們學過很多贊美春天的歌曲和舞蹈,你們想唱哪首歌來表達你對春天的喜歡?我們怎么樣才能唱得更好聽?(要求:用好聽的聲音、抒情優(yōu)美地演唱)。

師:小朋友動聽的歌聲吸引來了一位動物朋友,讓我們來看看它是誰?

4、出示杜鵑鳥的圖片:

(1)師:原來是快樂的杜鵑鳥,它的叫聲可真好聽啊!誰能模仿一下杜鵑鳥的叫聲?

(2)簡單了解杜鵑鳥叫聲的特點。

師:杜鵑鳥"咕咕"的叫聲和別的小鳥"唧唧喳喳"的叫聲不一樣,它的"咕咕"的叫聲第一聲比第二聲怎么樣?(第一聲比第二聲聲音要高,仿佛在唱歌一樣。)。

第一遍,欣賞歌曲錄音,提問: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6、出示圖譜:

(1)提問:

師:這首歌曲有點難,我們能用什么辦法來盡快學會呢?

(2)簡單講解圖譜上的圖文:(共有兩張,一張代表一段歌曲,共有兩段;要求幼兒講話完整)(3)教師清唱一遍,讓幼兒再次熟悉歌詞。

(4)幼兒嘗試有節(jié)奏地根據圖譜念歌詞(適當加入動作提醒幼兒)。

7、幼兒學唱歌曲:

(1)師:我們先跟著flash,試著用慢的速度唱這首歌。(幼兒輕聲跟唱)。

(2)解決問題:

師:歌曲中還有哪句話唱起來有點困難?(難句練唱)。

(3)幼兒跟著圖譜集體演唱歌曲。(教師提醒幼兒跟著鋼琴的節(jié)奏、聽清前奏,唱準第一句)。

(4)幼兒再次演唱歌曲師:你們喜歡杜鵑鳥嗎?那我們應該怎么演唱這首歌?

(要求:唱出喜愛杜鵑的感情;輕快、跳躍、有感情、用好聽的聲音演唱)。

8、教師介紹歌曲。

這是一首深受世界兒童喜愛的奧地利民歌。歌曲的旋律活潑流暢,歌詞的內容極富有童趣,表現了小朋友熱愛小動物,樂于和小動物交朋友的迫切心情。歌中非常自然巧妙地運用“sol、mi”兩音作為小杜鵑“咕咕”叫聲的音高,既吻合大自然中杜鵑鳥的真實中心城市,又和本課要求掌握的音樂技能同步,充分體現了音樂和大自然的關系這一主題。通過這首歌曲的學習,進一步認知“5、3”兩個唱名,同時結合歌曲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的環(huán)保教育。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篇二

《頑皮的杜鵑》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6冊第2課的表演唱歌曲。這是一首曲調優(yōu)美,音樂形象鮮明的奧地利童謠。歌曲以輕快活潑的節(jié)奏和清新流暢的旋律,生動地表現了孩童在大自然中與頑皮的杜鵑嬉戲玩耍的情景?!?3”的音調模擬了杜鵑的歡叫聲并呼應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樂形象更為逼真,富有意境。第三樂句完全重復了第二樂句,時起時伏的旋律把杜鵑和孩童相互嬉戲玩耍的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給歌曲增添了幾分詼諧與風趣。最后在杜鵑的歡叫聲中結束全曲,讓人們感受到杜鵑聲在青山翠谷間回蕩不息。

1、通過猜猜、聽聽,唱唱,找找、感受音樂形象,激發(fā)對杜鵑的喜愛之情。

2、在游戲情境中參與音樂,掌握歌唱技能,認識低音的567,并能輕松地學唱曲譜。

3、通過聆聽,比較,感受音樂要素在塑造音樂形象中的作用。

通過多種形式參與音樂,感受音樂形象,學唱歌曲《頑皮的杜鵑》。

音樂要素在歌曲中的理解和表現。

對比法情境法游戲法等。

鋼琴;剪輯的音樂;杜鵑的頭飾、圖片;

一、猜杜鵑——。

二、聽杜鵑——。

三、唱杜鵑——。

四、找杜鵑——。

播放:1斯特勞斯的《杜鵑圓舞曲》片段。

師:有沒有同學聽出來?

師:繼續(xù)聽第二首樂曲,這可是它的圓舞曲。

生:杜鵑鳥,布谷鳥。

師:杜鵑鳥就是布谷鳥。

剛才兩首曲子分別是《杜鵑圓舞曲》、《森林深處的杜鵑》。

(設計意圖:

1、以娛樂節(jié)目的方式導入,吊足了學生的胃口、學生很安靜地去聆聽,很積極地想象音樂,去感受音樂,不只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更培養(yǎng)了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

2、三首樂曲一首比一首形象鮮明,聆聽的過程也是學生不斷分析,不斷肯定自我判斷的過程。)。

二、聽杜鵑——欣賞《森林深處的杜鵑》和《頑皮的杜鵑》,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

1、師:哪首樂曲中杜鵑的叫聲最容易聽出來?

2、感受音樂形象:

師:杜鵑藏在哪里?你為什么這樣認為?

生:孤獨的,自由的,害怕的?

(操作要領:放飛學生的思維,不用標準答案,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都給于充分的鼓勵)。

師:請同學們聽到杜鵑叫聲的地方舉起手表示。

3、聽辨演奏樂器:

聽辨鋼琴、小提琴、單簧管的音色,然后選擇正確的音色。

師:杜鵑的聲音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單簧管)在書上完成練習。

師:森林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鋼琴)這是一片怎么樣的森林?

1、小杜娟飛出了森林到了我們身邊,你聽它的心情怎么樣?(聆聽《頑皮的杜鵑》伴奏)。

生:很快樂,輕松??

師:和森林中的杜鵑相比怎么樣?

讓學生從情緒,速度等各個方面自由討論,感受到音樂要素不同,音樂形象就不同。

2、師:你聽到杜鵑的叫聲了嗎?它是怎么樣叫的?叫了幾聲?師生一起聽著伴奏音樂數一數。(一共6聲,最后一聲連著叫兩次。)。

設計意圖:

1、帶著要求聆聽,避免盲目性,又能熟悉歌曲。

2、為下面的游戲做準備。)。

3、給每句琴聲的句末填唱杜鵑的叫聲:“咕咕”。

4、要求:“咕咕”要唱出歡快之情。眉毛抬起來,眼帶微笑。(發(fā)聲練習)。

設計意圖:

1、學生以參與的形式聽音樂,會更有趣,對旋律的記憶會深刻。

2、在情境中玩玩,動動,唱唱,既解決了歌曲的難點,完成了發(fā)聲練習。)。

三、唱杜鵑。

(一)范唱導入出示課件,歌名。

師:這只杜鵑和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想知道嗎?請聽老師來唱一唱。師范唱《頑皮的杜鵑》。

問:杜鵑和我在干什么?這是一只怎么樣的杜鵑?

生:在捉迷藏,這是一只頑皮的,可愛的,貪玩的,機靈的??杜鵑。

(二)學習歌曲。

1、按節(jié)奏讀歌詞。提問:小杜鵑都飛到了什么地方了?

2、學生輕聲唱全曲,要求“咕咕”的地方要唱得不只歡快還要機靈,頑皮,加上跳音記號。

3、注意學生歌唱過程中出現的音準,節(jié)拍感等細微問題,及早發(fā)現及早解決。師:我們用歌聲捉迷藏,我唱你停,我停你唱,注意旋律之間有沒有聯系。

學生唱歌詞,課件唱“咕咕”。介紹頓音記號的唱法。

4、男女生接唱。

男生唱歌詞,女生唱“咕咕”加上動作。

(設計意圖:

1、學生覺得以捉迷藏的方式來唱很新鮮,有趣,于是枯燥的唱譜也變得好玩的了。

2、本首樂曲的旋律多處重復,適合接唱,而且難點前面部分已經解決,所以學生唱譜子不難而且有趣。)。

(三)弱起處理師:

(四)歌曲處理。

1、處理歌曲的前奏。

2、處理歌曲的結尾。

師:杜鵑飛到哪里去了?我們應該怎么唱?引導學生說出:應該漸慢,漸弱。并用歌聲來表現。

3、處理歌聲,并簡單了解奧地利。

師:奧地利不只環(huán)境優(yōu)美,還是音樂之鄉(xiāng),那里有著許許多多世界著名的音樂家,比如:莫扎特,舒伯特等等。那里的孩子歌聲也特別美,童聲合唱還是他們國家的國寶呢。

奧地利的杜鵑在這樣的陶冶下,歌聲也特別清脆動聽。讓我們做出最端正的唱歌姿勢,拿出最美的歌聲,來唱一唱這首歌曲。

(設計意圖:

1、通過對比,輕松地理解音樂要素在塑造音樂形象中的作用。

2、在處理歌聲時講講奧地利的音樂,旨在讓學生簡單了解這樣一個音樂國家,并激發(fā)他們用最美的歌聲演唱。)。

四、找杜鵑。

1、師:等一會兒,頑皮的杜鵑就要變成6個小朋友藏在不同的地方,請你們豎起耳朵聽一聽,找一找?,F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再來美美地感受一下這首歌曲。

2、全體學生閉上眼睛聽音樂,老師把1——6六個號碼偷偷交給6個坐在位置上的學生,并告訴他們:號碼代表他們要唱第幾個“咕咕”。

3、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a唱到“咕咕”時要停下來,仔細聽聽是誰在唱,把他找出來,看看誰的耳朵最靈。b找第二只、第三只??杜鵑時,都要從頭開始唱。c請能正確聽出來的同學把杜鵑的頭飾交給唱“咕咕”的同學。

4、開始游戲:

情況反饋:剛開始同學們不知道去控制聲音,不知道去聆聽,經過失敗之后他們就很聰明地明白了要輕聲唱,并要集中注意力,安靜。有個別學生忘了游戲規(guī)則或故意搗亂,唱到“咕咕”沒有停下來而導致全班同學都找不到聲源,受到了同學的輿論壓力,再次練習時就特別認真,特別遵守游戲規(guī)則了。

設計意圖:

1、訓練學生對聲音方位的敏感,即聽力。

2、教育學生遵守游戲規(guī)則。

3、讓學生用輕聲歌唱,并注意聆聽。

4、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

5、符合杜鵑頑皮的性格和學生愛玩,好奇的心理。)。

5、請6位戴著頭飾的“杜鵑”上臺表演唱。

五、出教室。

師:讓我們跟著這六位頑皮的杜鵑到操場上去捉迷藏吧?。ǚ乓魳罚鼋淌遥?。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篇三

1、通過聆聽《森林深處的杜鵑》,了解單簧管的音色。

3、認識低音“567”,并掌握“5—5”的八個音的音高與唱名。

4、通過聆聽、演唱歌曲,讓學生了解可愛的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愛護它們。

1、師: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大森林啊?

生:回答。

小結:森林里有很多片樹林組成,是由成千上萬棵樹木構成的。

2、師:那你們知道森林里有些什么嗎?

生:回答。

師:今天啊,老師就帶同學們呢一起去大森林里走一走,瞧一瞧。

3、師:你們在森林里聽到或看到了什么?

生:鳥的叫聲。

師:那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鳥的叫聲嗎?誰能來模仿一下這種鳥的叫聲啊?

生:杜鵑的叫聲“咕咕”

4、反復聆聽樂曲。

師:樂曲中杜鵑的鳴叫聲是用什么演奏的?

1、鳥叫聲。

2、小提琴。

3、嗩吶。

4、單簧管。

5、了解單簧管的音色——明亮、清脆的。

6、介紹作曲家圣桑是法國著名的作曲家,他寫的作品《動物狂歡節(jié)》,這首《森林深處的杜鵑》就是這部作品里的其中一首。我們所學過他們的作品有《公雞、母雞》、《天鵝》、《袋鼠》等。

7、再次聆聽樂曲,當你聽到杜鵑的叫聲時,舉手示意,并來模仿一下,注意要用明亮、輕快的聲音。

8、隨著老師的琴聲配上杜鵑的叫聲。

(師)3/4153︱1——︱255︱3——︱。

(53)(53)。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聆聽、想象、討論、即興律動、模擬等多種形式來初步感受音樂所描繪的意境及音樂形象并通過模唱杜鵑的叫聲,讓他們在趣味中尋找音的高低)。

1、剛剛我們模仿了這群杜鵑鳥的叫聲,那你們知道這是一群怎樣的杜鵑嗎?

生:頑皮、淘氣、調皮。

通過師范唱,從歌詞中找找答案。

3、那下面就請同學們來扮演這群頑皮又淘氣的小家伙,來模仿他們的叫聲吧!

分角色學唱歌曲。

(注意:要唱出杜鵑的頑皮及明亮、清脆的聲音)。

4、師:看到你們這群頑皮又淘氣的小家伙,老師也迫不及待喜愛那個來當一回杜鵑鳥,就讓我們互換一下吧!

5、學唱整首歌曲。

1、學唱歌譜師生合作。

師:55︱1353︱1生:53。

注意:頓音記號的作用是要唱的干脆、輕快以及運用柯爾文手勢掌握低音“567”

2、帶入歌詞學唱歌曲并解決難點。

(師范唱,注意弱起小節(jié))。

6、完整的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通過多次的聆聽及互換角色的演唱歌曲,來熟悉歌曲的旋律并激發(fā)他們在興趣中學習知識與技能)。

1、剛剛看到你們這群頑皮的杜鵑在空中自由飛翔,就讓我也來參與一下,同你們一起去空中玩耍吧!

師生合作進行輪唱練習。

2、向同學們介紹這種演唱形式稱為輪唱。

3、分組進行輪唱練習。

4、通過老師的指揮,同學們分組進行輪唱。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學唱,將歌曲處理為兩聲部的輪唱歌曲,使原本單調的歌曲更富有生趣,使歌曲在情感上更加生動,使整首歌曲更加的飽滿富有激情)。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篇四

1、理解歌曲內容,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在歌曲意境感染下,體驗喜愛杜鵑鳥的美好情感。(重難點)。

1、幼兒已豐富關于杜鵑鳥的一些知識;

2、圖譜(圖文并茂);

3、幼兒已認識“遠方、不理、咕咕、頑皮”四個詞語。

一、復習歌曲《柳樹姑娘》。

1、語言導入。

師:春天是個怎么樣的季節(jié)?(幼兒自由回答)我們學過很多贊美春天的歌曲和舞蹈,你們想唱哪首歌來表達你對春天的喜歡?我們怎么樣才能唱得更好聽?(要求:用好聽的聲音、抒情優(yōu)美地演唱)。

2、復習歌曲《柳樹姑娘》。

師:小朋友動聽的'歌聲吸引來了一位動物朋友,讓我們來看看它是誰?

1、出示杜鵑鳥的圖片:

(1)師:原來是快樂的杜鵑鳥,它的叫聲可真好聽??!誰能模仿一下杜鵑鳥的叫聲?

(2)簡單了解杜鵑鳥叫聲的特點。

師:杜鵑鳥"咕咕"的叫聲和別的小鳥"唧唧喳喳"的叫聲不一樣,它的"咕咕"的叫聲第一聲比第二聲怎么樣?(第一聲比第二聲聲音要高,仿佛在唱歌一樣。)。

第一遍,欣賞歌曲錄音,提問: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3、出示圖譜:

(1)提問:

師:這首歌曲有點難,我們能用什么辦法來盡快學會呢?

(2)簡單講解圖譜上的圖文:(共有兩張,一張代表一段歌曲,共有兩段;要求幼兒完整)。

(3)教師清唱一遍,讓幼兒再次熟悉歌詞。

(4)幼兒嘗試有節(jié)奏地根據圖譜念歌詞(適當加入動作提醒幼兒)。

4、幼兒學唱歌曲:

(1)師:我們先跟著flash,試著用慢的速度唱這首歌。(幼兒輕聲跟唱)。

(2)解決問題:

師:歌曲中還有哪句話唱起來有點困難?(難句練唱)。

(3)幼兒跟著圖譜集體演唱歌曲。(教師提醒幼兒跟著鋼琴的節(jié)奏、聽清前奏,唱準第一句)。

(4)幼兒再次演唱歌曲。

師:你們喜歡杜鵑鳥嗎?那我們應該怎么演唱這首歌?

(要求:唱出喜愛杜鵑的感情;輕快、跳躍、有感情、用好聽的聲音演唱)。

5、教師介紹歌曲。

附童謠:

當我走在草地上咕咕。

聽見杜鵑在歌唱咕咕。

我到樹叢去尋找咕咕。

杜鵑飛向小河旁咕咕。

我又趕快跑過去咕咕。

但它飛向遠方咕咕咕咕。

當我坐在小河旁咕咕。

聽見杜鵑又歌唱咕咕。

這次我不再理它咕咕。

可它飛到我身旁咕咕。

請你飛向遠方咕咕咕咕。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篇五

《頑皮的杜鵑》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6冊第2課的表演唱歌曲。

2、認識頓音記號、低音音符。

1、學會歌曲。學生用輕快,跳躍的聲音,活潑、詼諧的情緒來學唱歌曲《頑皮的杜鵑》。

2、認識低音音符“5、6、7”;唱準“5、3”兩個音的音高。

3、掌握頓音唱法。

4、通過聆聽、演唱歌曲,讓學生了解可愛的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愛護它們。

唱準5、3兩個音的音高;準確掌握頓音記號。

通過口風琴自學、聆聽感受等多種形式參與音樂,感受音樂,準確的演唱歌曲《頑皮的杜鵑》。

情境法、游戲法、柯爾文手勢教學法等。

教師:多媒體課件、杜鵑圖片、“5、3”音符卡片、頓音記號卡片等。

學生:口風琴。

一、談話導入。

師:春天到了,候鳥從南方飛回北方,你知道都有哪些候鳥嗎?

生:燕子、杜鵑等等。

師:同學們,今天教師帶大家去找一只“頑皮的小杜鵑”,愿意去嗎?

生:愿意。(播放課件,板書課題)。

師:它是從哪飛來的?

生:奧地利飛來的。

師:它喜歡棲居在開闊的林地里,靠水近的地方,它的叫聲很有特點——咕咕,所以它也叫布谷鳥。

設計意圖:

通過交談與聆聽音樂,從中學生能更了解杜鵑生活習性、叫聲的特點以及歌曲的出處,同時初步感受音樂情緒特點。

二、認識頓記號。

生:師范唱曲譜,模仿杜鵑的叫聲——咕咕。

師:認真傾聽的同學一定會發(fā)現“咕咕”這兩個音的頭上都有什么?

生:黑色的小三角形。

師:它叫頓音記號,唱的時候要短促,跳躍。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生:跟讀咕咕——有彈性,短促。師逐句唱,指導生唱咕咕。

生:聽老師講要求,做動作。

設計意圖:

學生在模仿、游戲等活動中,輕松而愉快的掌握頓音記號的作用。使枯燥的音樂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主動的學習,輕松的掌握,興趣濃濃,為下面的音樂知識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解決本課的重點。

三、感受5、3兩音的音高。

師:聽到小杜鵑叫的時候,你們把頭伸出來,模仿小杜鵑有彈性的、短促的叫兩聲。

師:杜鵑在每個樂句的最后叫了幾聲?

生:兩聲。

生:師唱曲譜,生做動作。

師:它唱得有什么不同?

生:一高一低。

師:用口風琴吹奏一下這兩個音。

生:自己吹奏口風琴,感受兩個音的高低。

師:教師打手號sol、mi,來跟教師一起打柯爾文手號,唱一唱(師彈琴)。

生:隨教師邊打手號,邊唱準sol、mi。

設計意圖:

唱準5、3兩個音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在前面多次的聆聽、游戲、演唱的活動中,學生對這兩個音已經有深刻的印象。教師又設計了吹奏口風琴從聽覺來感受音高,打手號從視覺來體驗兩音的高低不同。為唱準兩音做了充分的鋪墊。

四、認識低音。

師:同學們發(fā)現沒了嗎?第一小節(jié)這兩個sol和第二小節(jié)的sol有什么不同?

生:有一條短橫線,有一個小點。

師:這條短橫線叫喊時線,這個點叫低音點,這兩個音相差一個八度。

生:生吹奏口風琴,比較其不同。

師:我們在書上找找看還有哪些音下面也加了一個低音點。

生:xi、la。

師:對,我們一起唱唱這三個低音。先聽示范。

生:隨琴唱準這三個音。并用口風琴吹奏三個音,感受音高特點。

設計意圖: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主要運用了比較的方法進行學習的。學生在對比中找到低音音符與中音音符音高、記法的不同,近而學習低音的知識。并運用口風琴感受低音的音高特點。

五、學唱曲譜。

師:現在讓我們再來聽一遍,想一想歌曲一共分為幾個樂句?有沒有相同的旋律?

生:欣賞歌曲,認真思考,找出相同樂句。

師:用口風琴試著吹奏一下這首歌。

生: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學生隨著教師的琴聲熟練吹奏歌曲旋律后,隨伴奏音樂一起吹奏全曲。)。

設計意圖:

通過前幾個環(huán)節(jié)多次的聆聽,游戲、表演等多種方法的學習,學生對旋律印象深刻。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運用聆聽感受,吹奏自學等方法,給學生充分的自主,自由地學習空間。教師為輔導的角色,幫助學生,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六、填唱歌詞。

師:為什么說它很頑皮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在歌詞中找到答案。

生:聽歌曲范唱,找出答案。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遍歌詞。

生:按節(jié)奏讀詞。

師:同學們試著來唱一唱。

生:學生在口風琴的幫助下,自學歌曲。教師播放伴奏音樂,并進行個別指導。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演唱全曲。)。

設計意圖:

再次聽歌曲后,學生在教師的協助下,能獨立學會歌曲,演唱全曲。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用輕快,跳躍的聲音,活潑、詼諧的情緒,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七、拓展創(chuàng)新。

師:今天教師還帶來了很多種小杜鵑,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生:看課件。

師:除了我們熟悉的小杜鵑,你們還認識其它小動物嗎?

生:小貓、小狗……。

師:現在我們把頑皮的杜鵑換成頑皮的小貓、頑皮的小狗,唱一唱。

生:和老師一起以試探的口吻演唱《頑皮的小貓》、《頑皮的小狗》……。

師:這么多可愛的、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小動物,你能為它們做些什么呢?

生:我們要保護動物,不傷害它們。

生:我想為它建造一間漂亮的房子,讓它們住在舒適的窩里,快樂的生活。

設計意圖:

觀看圖片,了解杜鵑的種類。通過說、唱身邊動物的設計,既對歌曲學習進行了鞏固,學生又能注意到身邊小動物的可愛。并它們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激發(fā)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之情。

八、結束語。

生:這時學生的情緒已達到最高潮。

師:出示歌詞:

同學們真可愛,我們相處很愉快,

音樂課堂動起來,唱歌跳舞多愉快,

四十分鐘過得真快,我和你們說聲再見!

你們愿意和我,一起演唱這首歌嗎?

生:愿意。

(教師播放歌曲伴奏,師生在動聽的旋律聲中說再見。)。

設計意圖: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創(chuàng)編歌詞,使學生情緒逐步高漲,課堂學習氣氛更濃。在這樣的快樂,充滿激情的氛圍中,結束本課。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篇六

1、理解歌曲內容,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在歌曲意境感染下,體驗喜愛杜鵑鳥的美好情感。(重難點)。

1、幼兒已豐富關于杜鵑鳥的一些知識;

2、圖譜(圖文并茂);

3、幼兒已認識“遠方、不理、咕咕、頑皮”四個詞語。

一、復習歌曲《柳樹姑娘》。

1、語言導入。

師:春天是個怎么樣的季節(jié)?(幼兒自由回答)我們學過很多贊美春天的歌曲和舞蹈,你們想唱哪首歌來表達你對春天的喜歡?我們怎么樣才能唱得更好聽?(要求:用好聽的聲音、抒情優(yōu)美地演唱)。

2、復習歌曲《柳樹姑娘》。

師:小朋友動聽的歌聲吸引來了一位動物朋友,讓我們來看看它是誰?

1、出示杜鵑鳥的圖片:

(1)師:原來是快樂的杜鵑鳥,它的叫聲可真好聽??!誰能模仿一下杜鵑鳥的叫聲?

(2)簡單了解杜鵑鳥叫聲的特點。

師:杜鵑鳥"咕咕"的叫聲和別的小鳥"唧唧喳喳"的叫聲不一樣,它的"咕咕"的叫聲第一聲比第二聲怎么樣?(第一聲比第二聲聲音要高,仿佛在唱歌一樣。)。

第一遍,欣賞歌曲錄音,提問: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3、出示圖譜:

(1)提問:

師:這首歌曲有點難,我們能用什么辦法來盡快學會呢?

(2)簡單講解圖譜上的圖文:(共有兩張,一張代表一段歌曲,共有兩段;要求幼兒完整)。

(3)教師清唱一遍,讓幼兒再次熟悉歌詞。

(4)幼兒嘗試有節(jié)奏地根據圖譜念歌詞(適當加入動作提醒幼兒)。

4、幼兒學唱歌曲:

(1)師:我們先跟著flash,試著用慢的速度唱這首歌。(幼兒輕聲跟唱)。

(2)解決問題:

師:歌曲中還有哪句話唱起來有點困難?(難句練唱)。

(3)幼兒跟著圖譜集體演唱歌曲。(教師提醒幼兒跟著鋼琴的節(jié)奏、聽清前奏,唱準第一句)。

(4)幼兒再次演唱歌曲。

師:你們喜歡杜鵑鳥嗎?那我們應該怎么演唱這首歌?

(要求:唱出喜愛杜鵑的感情;輕快、跳躍、有感情、用好聽的聲音演唱)。

5、教師介紹歌曲。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篇七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頑皮的杜鵑》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第6冊第二課的內容,根據說課的要求,我將從下面四大板塊進行今天的說課。

首先,我來說說第一板塊:我對教材的理解

基于以上認識,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學情,我將這堂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猜猜、聽聽、唱唱、找找、感受音樂形象,激發(fā)對杜鵑的喜愛之情;

3.通過聆聽,比較,感受音樂要素在塑造音樂形象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是:音樂要素在歌曲中的理解和表現

為了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興趣性,在教學過程中,我使用多媒體,鋼琴,剪輯的音樂,頭飾,圖片等教學工具。

下面,我來說說第二板塊:教學策略

我在本課中的教法是結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法,聽唱法,游戲法,根據低年級的音樂教學特點,注重興趣的激發(fā),運用多種手段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參與開放、互動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

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通過整體感知、討論、合作、自主探究、創(chuàng)造、模仿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接下來我來說說第三板塊:教學程序

我設計了4個環(huán)節(jié):猜杜鵑、聽杜鵑、唱杜鵑、找杜鵑

第一環(huán)節(jié):猜杜鵑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神秘的動物朋友,它的歌聲很,美,許多世界名曲都有它的歌聲,我們一起來聽聽一些片段,猜猜它是誰?”分別聆聽三首名曲的片段,這樣的導入,吊足了學生的胃口,學生很安靜地去聆聽,很積極去想象音樂,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更培養(yǎng)了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三首樂曲一首比一首形象鮮明,聆聽的過程促使學生不斷分析,不斷肯定自我判斷的過程。

第二環(huán)節(jié):聽杜鵑——欣賞《森林深處的杜鵑》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

第一步:聆聽《森林深處的杜鵑》

讓學生帶著要求聆聽,比如說“聽后第一次請你說說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杜鵑?杜鵑藏在哪里?”這樣的設計目的是放飛學生的思維,不用標準答案,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都給予鼓勵。

第二步:聆聽《頑皮的杜鵑》

師說道:“這只杜鵑飛出了叢林,它是怎么飛的呢?”

師在琴上彈出音階,并且讓學生去唱唱,以同樣的方式彈出2、5、6、7、1引出這課所要認識的低音5、6、7并且唱唱。

第三步:對比《森林深處的杜鵑》和《頑皮的杜鵑》兩首情緒、速度。通過這樣的比較讓學生自由討論,使學生感受到音樂要素的不同,音樂形象也不同。

第四步:聽歌曲伴奏數叫聲

學生帶著要求聆聽,避免盲目性,又能熟悉歌曲,為下面的唱杜鵑做好準備。

第三環(huán)節(jié):唱杜鵑

第一步:“我與杜鵑之間發(fā)生了有趣的事,想知道嗎?”于是教師范唱

第二步:是旋律接唱

師說道:“我們用歌聲捉迷藏,我唱你停,我停你唱,注意旋律之間有沒有聯系,我唱1、3、5句,你們唱2、4、6句(學生覺得以捉迷藏的方式來唱很新鮮,有趣,于是枯燥的唱譜也變得很好玩了。再這本首歌曲旋律多處重復,適合接唱,而且難點在前面部分已經解決,所以學生唱譜不難,而且有趣。

第三步:唱歌詞

我采用生隨琴模唱,隨錄音演唱,師生接唱等幾個小環(huán)節(jié)學唱歌曲。

第四步:歌曲處理

我將用老人老杜鵑的歌聲和小朋友小杜鵑的歌聲進行對比,通過對比輕松地理解音樂要素在塑造音樂形象中的作用。

第四環(huán)節(jié):找杜鵑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將1——6號碼放在6位學生后面,并告訴學生號碼代表一個“咕咕“,并且說明了游戲規(guī)則。這樣的設計不但訓練學生的聽力,教育孩子遵守游戲,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培養(yǎng)力,符合學生愛玩,好奇的心理。

第四板塊:我來說說教學評價

整堂課我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表現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享受音樂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條件,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希望在我的課中找不到居高臨下的.感覺,能看到預設與生成相輔相成的動態(tài)過程,教學時,我隨時根據學生的生成調整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努力使學生在課堂中有所得,有所提高。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篇八

《頑皮的杜鵑》是人音版第六冊第二課的一首奧地利的童謠歌曲,4/4拍。歌曲旋律用了較多的中跳和小跳音程,鮮明地刻畫出了小朋友在春天到來之時,在景色優(yōu)美的郊外游玩,聆聽著美妙動聽的布谷歌聲,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情不自禁地尋覓、奔跑和游戲的情景。雖然歌曲多跳躍式旋律,但在演唱上卻又較為連貫,偶爾在布谷聲歌唱時,才顯出輕快跳躍的俏皮形象,表現了對春天景物和布谷歌喉的贊美,以及一種按捺不住的愉悅之情。

在認定教學內容后,我在網上搜索了許多關于它的教案,可是沒有一篇設計是我所滿意的??磥恚挥凶约簜涞牟攀亲詈玫?。于是,我開始了借鑒、組合與自己動手設計的過程,在一次次的試教、否定、修改中教案總算敲定。

11月26日,我在三(2)上家長開放日課,總體感覺整個教學流程比較順利,學生配合也十分默契,最大的遺憾是因為學生沒有教材、加上大屏幕顯示不清晰,導致看歌詞比較模糊,影響了歌詞記憶。這點也說明自己考慮問題不夠周到,在今后教學中要特別注意關注細節(jié)。

整堂課有許多可取之處,值得今后教學中一如既往的保留:

整堂課從學生進入教室,就始終倘徉在音樂之中。通過聽杜鵑的叫聲、模仿杜鵑鳴叫、感受杜鵑飛行的行進方向,進而引出《頑皮的杜鵑》,唱杜鵑、找杜鵑,這一系列活動都是在音樂中、琴聲中進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看似獨立卻又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與以往自己上的課比,對音樂知識技能的訓練加強了。比如,認識低音5、6、7,通過形象地模仿杜鵑飛翔及生活中的階梯來感受旋律的上行與下行,逐漸引出低音教學,枯燥的樂理學習變得生動簡單了。在頓音記號學習中,通過順口溜、拍皮球的感覺讓學生輕松記住了形狀、掌握了奏法,為后面歌曲斷音的演唱打下伏筆。

以往的課,我經常安排很多的教學內容,結果前面很精彩,后面時間不夠使得歌曲演唱不足。所以,這次教學中我吸取了教訓,內容很簡單:就是學會歌曲。在設計時,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作了很多的鋪墊:如把原本教材中的欣賞《森林深處的杜鵑》進行音樂剪輯,要求學生聽出杜鵑的叫聲;模仿杜鵑鳴叫,感受音高;形象感受旋律行進方向,學習低音等等;看似任務不多,但其實內容非常豐富。所以,走這條思路應該是正確的,只不過時間把握上還不夠到位,作為今后努力的方向吧!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篇九

活動目標:

1、傾聽歌曲,了解歌詞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體驗喜愛杜鵑鳥(布谷鳥)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繪有簡單風景的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1、在音樂伴奏下,教師邊演示圖片,邊講述:“春天來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聽到了‘咕咕’的叫聲,這是誰在叫呢?”

(1)教師繼續(xù)操作教具并講述歌詞內容,進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小朋友走在什么地方,聽見杜鵑在唱歌?最后杜鵑怎么了?

(2)教師:“你們也跟我來找找小杜鵑吧?!庇變弘S音樂學念第一段歌詞。

(3)幼兒輕輕地學唱第一段歌曲。

(4)在動作暗示下,教師提醒幼兒能唱準歌曲中的弱起節(jié)奏(雙手放在胸前)。

(5)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第二段歌詞內容。

(6)幼兒輕輕學唱第二段歌詞。

(7)教師提醒幼兒唱準跳音“咕咕”。

3、幼兒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

(1)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兒根據歌詞進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體驗喜愛杜鵑鳥的美好情感。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去‘草地’上尋找頑皮的杜鵑”。第一段邊走邊唱,第二段坐在“草地”(地板)上唱。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篇十

新課標指出:“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特點,善于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頑皮的杜鵑》教學設計融合了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及新課程標準,運用奧爾夫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并且引導學生探索、即興創(chuàng)造,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訁⑴c,在活動中體會音樂元素,在表演中理解音樂。強化他們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本課的教學設計很合理,條理清晰,對教材的掌握很透徹,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靈活運用了奧爾夫教學法。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都很明確,并遵守邏輯,貫穿始終。教學設計精細,注重細節(jié),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有所側重。把頓音這個重要的知識點作為一個重要學習目標,有助于形成本課的一個教學亮點。由于本課的旋律比較簡單,所以把重點放在了頓音和表演上,這個設計恰到好處,讓課堂精彩起伏,而不至于乏味。從遠看、從近看這份設計都有其閃光點。

教學過程引入-旋律線-音樂知識-歌詞-表演-欣賞-拓展,按照這條線路走,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清晰,過渡語言設計嚴謹簡潔,一個環(huán)節(jié)緊接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按照了循序漸進的程序進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具、課件設計精美,從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了眼球,也運用了奧爾夫教學法的一些東西。比如旋律線,能夠讓孩子們形象的感受音樂旋律的高低。還有用奧爾夫樂器對比教學,進行頓音的講解,讓他們對頓音更加了解,記憶更深刻。真正讓他們感受到了音樂元素的存在,也有利于更好的去感受音樂。

在課堂上教師應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這種能力是很重要的,這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并且要有利于調節(jié)課堂氛圍,有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本堂課上,教師在表演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提出自己的建議,讓他們大膽的創(chuàng)造,孩子們的想法很有新意,比如:小河旁應該有石頭;石頭旁應該有螞蟻在爬;河里應該有小魚在游動等。這些創(chuàng)意豐富了課堂內容,為本課增添了亮點,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有了創(chuàng)造的天地,他們把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都搬到了課堂上,讓他們感覺原來音樂也可以這樣來表演的,很有趣。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細節(jié)的處理,有的細節(jié)更決定了一堂課的是否完美,所以教師需要非常細心的處理這些問題。在這堂課的旋律線部分,有一個孩子沒有分辨正確旋律線,教師在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細節(jié)處理。首先,把所涉及到的兩條旋律線都唱出來,并讓學生跟著劃旋律線。然后,這種講兩條旋律的不同之處,其中有一條兩個相鄰的音是同音。就這樣處理一下,學生們也都弄懂了為什么、是什么的疑惑。所以這樣的細節(jié)處理很有意義,過程也很簡單明了。

1.時間的控制,前面的幾個部分用了太多的時間,導致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比較趕了,沒有達到效果,上的不是很理想。我們應該更多更熟悉掌握每個環(huán)節(jié)在一堂課的時間里的分配,應該讓課堂更有效率,這一方面有待提高。

2.教師上課的狀態(tài)在前面幾個部分還比較好,可是到了后面的部分卻偏離了課堂規(guī)律,本來在表演部分應該是課堂的高潮部分,教師的狀態(tài)卻沒有跟上,孩子們的表現受到教師的狀態(tài)的影響,教師的這種狀態(tài)并不是指他的活躍度,更多的是指一種引導狀態(tài)。所以這是需要改善與提高的一點。

經過這一次公開課,我們找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都將根據這些情況在以后的工作中進行完善,多上課,好好上好每一堂課,一步一步的提高。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和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聽辨歌曲樂句間的異同。

2、在歌曲學習的過程中,鞏固sol、mi兩個音的音高。

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習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聽《杜鵑圓舞曲》,律動表演。

1、師:愉快的音樂課就要開始了,讓我們先來聽段音樂,一起跳個舞吧!

2、師:在剛才的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這段樂曲在二年級的時候曾經介紹過給小朋友,它的名字叫《杜鵑圓舞曲》,今天,這只可愛的小杜鵑又飛到我們的教室里來了。

1、師:聽一聽,請你聽的時候數一數,這首歌曲一共有幾個樂句?可以用手指表示出來。

(師范唱)。

2、師:在每個樂句的什么位置聽到了杜鵑鳥的歌聲?

3、師:現在讓我們也變成一只只可愛的杜鵑鳥,飛到美麗的大森林,躲在大樹伯伯的后面,聽到歌唱聲,就把我們的小腦袋探出來,好嗎?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凳子當做大樹。

(師范唱第一段)。

4、師:杜鵑鳥在每個樂句的最后叫了幾聲?

它的歌唱聲有高低變化嗎?

你能用動作,用我們的身體語言表示這種高低變化嗎?(指名幾個學生演示)。

(師范唱)。

6、師:小杜鵑的叫聲是由哪兩個高低不同的音組成的呢?第一遍看老師的手勢,聽一聽,想一想,第二遍要求小朋友看著老師的手勢唱出來。

(第一段用lu唱,叫聲不唱用手勢表示。第二段師唱譜,叫聲部分請學生看手勢唱出來)。

把我們的手指五線譜拿出來,跟著老師一起來指一指,唱一唱。

7、師:soimi兩個音在五線譜的什么位置呢?

我們試著把它的`譜來唱一下,一說唱譜,好多同學的臉上露出了特痛苦的表情,老師向你們保證,只要你們認真仔細地聽我的演唱,你們肯定也能唱得很好。不相信嗎?來試試看。我們來個接口唱。

9、師生接口唱譜。

11、師:老師是用紅色虛線來表示的,你還有其他方法表示歌曲中樂句間的聯系嗎?

(請學生上來畫一畫)(亦可省略)。

12、師:現在就讓我們走在草地上,去尋找這只可愛的杜鵑鳥吧,一起把歌曲試著來唱一唱。

誰來告訴大家,小杜鵑的歌唱聲加了什么符號?(跳音記號)。

13、輕聲填詞演唱兩遍。

14、師:這只調皮的小杜鵑一會在樹叢,一會飛到小河邊,它在和我們干什么?

它在用歌唱聲和我們捉迷藏呢!所以我們想想看,它的歌唱聲會有什么變化嗎?

15、請學生分組討論,根據歌曲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說說應該怎樣來唱好這首歌。

根據力度變化來演唱。(放伴奏音樂)。

四、小結,結束教學。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篇十二

歌曲《頑皮的杜鵑》是一首曲調優(yōu)美、詞意簡練、音樂形象鮮明的奧地利童謠。歌曲以輕快活潑的節(jié)奏和清新流暢的旋律,生動地表現了孩童在大自然中頑皮的杜鵑嬉戲玩耍的情景,充滿童趣。歌曲為4/4拍、大調式,采用由三個樂句加尾聲的一段體。時起時伏的旋律把杜鵑和孩童相互歡樂嬉戲玩耍的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給歌曲增添了幾分詼諧與風趣?!?3”的音調模擬了杜鵑的歡叫聲呼應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樂形象更為逼真,富有意境。

最后在杜鵑的歡叫聲中結束全曲,讓人們感受到杜鵑聲聲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蕩不息。教學中,我先讓孩子通過聆聽,感受歌曲的情緒、節(jié)拍特點,在聽的過程中孩子們聽出歌曲中杜鵑的叫聲后都顯得有點兒興奮,并不由自主地跟著模仿唱,我時機抓住孩子的興奮點兒說:“這么好聽的歌曲,老師希望大家不但把歌詞唱好,還把歌譜唱會,大家有沒有信心。”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北憩F得信心十足。

于是,在領著同學們按節(jié)奏讀完歌詞,打好節(jié)奏之后,我們共同復習七個唱名,緊接著我讓同學們同桌兩個人互相先讀一讀譜子,我在巡視的過程中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同學,也許這樣學習方式以前沒進行過因此,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習得特別認真,我感到特別欣慰。在同學們熟悉唱名的`基礎上,我開始教同學們唱歌譜,然后跟琴唱一句譜子再唱一句歌詞,這樣做是為了讓同學們感受到譜子和歌詞演唱的聯系,激發(fā)同學們演唱譜子的興趣。就這樣,多數孩子通過聆聽和識讀樂譜找到第一句中前后半句旋律相同,第二樂句與第三樂句旋律相同。

幾次譜子和歌詞結合演唱之后,我們開始按音樂原速原調演唱歌曲,在完整唱好歌曲后,還給學生加入了情景表演環(huán)節(jié),孩子們非常樂于參加表演,整節(jié)課同學們的聽講狀態(tài)很好,大多數同學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這樣的課堂效果是出乎我原來的想象的。因為,原來的我一直覺得同學們的識譜能力欠佳,雖然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滲透,但從不敢放手讓他們來唱譜,但從今天的結果來看,不是學生的興趣不夠關鍵在于老師是否會抓住時機好好引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切實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抓住教育時機,讓學生的能力在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都能得到提升,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樂。

頑皮的杜鵑說課稿篇十三

1、理解歌曲內容,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在歌曲意境感染下,體驗喜愛杜鵑鳥的美好情感。(重難點)。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豐富關于杜鵑鳥的一些知識;

2、圖譜(圖文并茂);

3、幼兒已認識“遠方、不理、咕咕、頑皮”四個詞語。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柳樹姑娘》。

1、語言導入。

師:春天是個怎么樣的季節(jié)?(幼兒自由回答)我們學過很多贊美春天的歌曲和舞蹈,你們想唱哪首歌來表達你對春天的喜歡?我們怎么樣才能唱得更好聽?(要求:用好聽的聲音、抒情優(yōu)美地演唱)。

2、復習歌曲《柳樹姑娘》。

師:小朋友動聽的歌聲吸引來了一位動物朋友,讓我們來看看它是誰?

1、出示杜鵑鳥的圖片:

(1)師:原來是快樂的杜鵑鳥,它的叫聲可真好聽??!誰能模仿一下杜鵑鳥的叫聲?

(2)簡單了解杜鵑鳥叫聲的特點。

師:杜鵑鳥“咕咕”的叫聲和別的小鳥“唧唧喳喳”的'叫聲不一樣,它的“咕咕”的叫聲第一聲比第二聲怎么樣?(第一聲比第二聲聲音要高,仿佛在唱歌一樣。)。

第一遍,欣賞歌曲錄音,提問: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3、出示圖譜:

(1)提問:

師:這首歌曲有點難,我們能用什么辦法來盡快學會呢?

(2)簡單講解圖譜上的圖文:(共有兩張,一張代表一段歌曲,共有兩段;要求幼兒講話完整)。

(3)教師清唱一遍,讓幼兒再次熟悉歌詞。

(4)幼兒嘗試有節(jié)奏地根據圖譜念歌詞(適當加入動作提醒幼兒)。

4、幼兒學唱歌曲:

(1)師:我們先跟著flash,試著用慢的速度唱這首歌。(幼兒輕聲跟唱)。

(2)解決問題:

師:歌曲中還有哪句話唱起來有點困難?(難句練唱)。

(3)幼兒跟著圖譜集體演唱歌曲。(教師提醒幼兒跟著鋼琴的節(jié)奏、聽清前奏,唱準第一句)。

(4)幼兒再次演唱歌曲。

師:你們喜歡杜鵑鳥嗎?那我們應該怎么演唱這首歌?

(要求:唱出喜愛杜鵑的感情;輕快、跳躍、有感情、用好聽的聲音演唱)。

5、教師介紹歌曲。

附童謠:

當我走在草地上咕咕。

聽見杜鵑在歌唱咕咕。

我到樹叢去尋找咕咕。

杜鵑飛向小河旁咕咕。

我又趕快跑過去咕咕。

但它飛向遠方咕咕咕咕。

當我坐在小河旁咕咕。

聽見杜鵑又歌唱咕咕。

這次我不再理它咕咕。

可它飛到我身旁咕咕。

請你飛向遠方咕咕咕咕。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82148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