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瀑布教案設計(匯總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2 06:30:18
2023年瀑布教案設計(匯總15篇)
時間:2023-12-02 06:30:18     小編:夢幻泡

教案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起到了關鍵作用。教案應該包括教學目標的具體描述和評價標準的設定。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教案編寫水平,可以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了解一下教案寫作的技巧。

瀑布教案設計篇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讀課文,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現(xiàn)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劇的原因。

3、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課前準備。

1、讓學生查找大瀑布的資料、準備課件、在黑板上畫花圈、讓學生準備地圖。

教學過程。

激趣設疑,導入新課。

老師今天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花圈,準備把它送給一條大瀑布,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讀了課文第一自然段,看到課題,你是不是有什么疑問?自己從課文中尋找答案。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問題自由讀文。

讀完課文后,是不是還有問題沒有解決?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讀書?

(提示讀書方法:抓關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邊讀邊思考)。

回到課文中,試著運用這些方法,看能不能解決你的疑問。

2、提出沒有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直奔重點,體會情感。

1、提示學生讀課文前的連接語,根據(jù)提示再讀課文。

2、概括20世紀80年代大瀑布的狀況和人們的態(tài)度。

(瀑布雄偉壯觀,人們流連忘返)。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提示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景象。

3、匯報幾年后的大瀑布的狀況。

對比前后兩次描寫大瀑布景象的不同方法,體會表達效果。

說說面對大瀑布的悲劇,人們的反映。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了解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1)交流。

(2)體會關聯(lián)詞“而且再加上”,并用這個聯(lián)系詞概括大瀑布悲劇的原因。

瀑布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聆聽民族管弦樂《瀑布》片段,聽出表現(xiàn)瀑布飛瀉的樂器,在聆聽中認識民族管弦樂隊的排列。

2.通過欣賞《瀑布》激發(fā)學生對民族管弦樂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由于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chuàng)造的活動能力也進一步增強,六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有一定的欣賞能力。

瀑布是選自閻惠昌于1982年創(chuàng)作民族交響音樂畫《水之聲》的第一章。樂曲水之聲共有四個樂章:“瀑布”、“湖水”、“小溪”和“大?!?,通過描繪各種水的“聲態(tài)”,展現(xiàn)了誰的千姿百態(tài)和波瀾壯闊,抒發(fā)了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此作品在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民族樂器)評獎中獲二等獎。

樂曲的第一樂章“瀑布”:一開始用鈸和鼓的敲擊,模擬了水流的聲音,先是水珠滴滴,繼而水聲潺潺,接著水波滔滔,飛瀉之下,營造了強烈的氣氛,把人帶入了瀑布的面前,作者用一個特定的和聲通過多組樂器在不同位置上的參差進入,使音響的層次厚度不斷擴大增強,描繪了山泉由少到多,最后終于匯成瀑布飛瀉而下的大自然情景。接著以瀑布音響為背景,有梆笛首先奏出取材于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旋律,其后笛子與笙以不同的高度,以模仿的手法先后再次重復呈現(xiàn)。隨著整個拉弦樂器組以激昂的情緒配合吹管樂器和彈撥樂器的泉水奔流的動態(tài),將音樂推向了。緊隨其后的樂段由笛子及彈撥樂的對位,則以清新空曠的音樂格調(diào),將主題變形為悠長的山歌,恍如回到作兒時在家鄉(xiāng)放牧吹笛時的情景,抒發(fā)了作者面對壯觀的大瀑布所產(chǎn)生的種種感受好和聯(lián)想。

這首樂曲中描繪和表現(xiàn)水的各種形態(tài),打擊樂和琵琶、揚琴等樂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樂曲不僅是表現(xiàn)情景,更通過二胡、笛子、笙等樂器表達了人堆自然的真切感受。

民族交響音畫《水之聲》第二樂章“湖水”:寧靜而有幻想色彩的樂章,以點描繪音樂的手法,在三角鐵、木魚、鈸等敲出連續(xù)調(diào)的跳動的背景上,古琴奏出古譜的主題,表現(xiàn)了湖水的深厚及安寧。

第三樂章“小溪”:活潑的小快板,描繪了眾多溪水時分時合、蜿蜒向前的情景。最后以多調(diào)式疊置的手法將這些主題同時結合,表現(xiàn)了眾多小溪合奔大海的壯麗景象。

第四樂章“大海”。弦樂組分成二十多個聲部并與其它樂器組合成許多音塊,加上打擊樂器,表現(xiàn)了海嘯的宏偉壯闊,中管奏出的主題莊嚴沉重、輝煌嘹亮、氣勢磅礴,音樂猶如陣陣巨浪,全曲達到了。最后樂曲在驚天動地的海浪聲結束。

教學重點:

通過聆聽民族管弦樂《瀑布》片段,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了解各種樂器描繪瀑布的各種形態(tài),并引導學生認識民族管弦樂隊的排列,從而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新課教學。

1.初聽樂曲。

(1)聽到這首民族管弦樂曲,你會聯(lián)想到什怎樣的大自然景象?

(2)簡單樂曲:這首《瀑布》是由指揮家閻惠昌創(chuàng)作的交響音畫《水之聲》的第一樂章。

2.聆聽第一部分。

(1)請你說一說這段音樂模仿什么聲音?

(2)這段音樂一開始用到了哪些樂器?

3.再聽全曲。

(1)當聽到瀑布飛瀉的景象時,請學生用動作表現(xiàn)。

(2)聽出表現(xiàn)瀑布飛瀉的音樂和演奏的樂器。

4.復聽樂曲,請學生談談哪一部分音樂給了自己最深的印象,并說出是用哪些樂器演奏的。

5.聆聽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并唱一唱。

(1)說一說《瀑布》中哪個地方出現(xiàn)了和這首民歌相似的旋律。

(2)簡介樂曲中出現(xiàn)了梆笛奏出取材于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旋律。

6.你能說一說你所見到的瀑布是怎樣的?作者是怎樣通過樂器來表現(xiàn)瀑布的?

7.民族管弦樂隊排列。

(1)介紹民族管弦樂隊分類及排列。

民族管弦樂隊一般分為:吹、拉、彈、打四大類。

a.拉弦樂器組: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倍革胡。

b.彈撥樂器組:柳琴揚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箏。

c.吹管樂器組:曲笛梆笛新笛嗩吶(高音、中音、低音)笙(高音、中音、低音)。

d.打擊樂器組:堂鼓排鼓碰鈴鑼云鑼吊镲軍鼓木魚。

(2)介紹民族管弦樂隊排列。

欣賞視頻民族管弦樂《瀑布》,請你說一說民族管弦樂隊是怎么樣排列隊形的?

大型民族管弦樂隊的編制一般在70人左右,有時會根據(jù)作品的需要,樂隊在排練演出時,適當?shù)卦鰷p演奏員。大型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排練和演出席位安排,一般將弱音的拉弦樂器和撥弦樂器排在舞臺的前面靠近觀眾,將強聲的吹管樂器排在中間和偏后一些的席位,打擊樂器排列在最后席位,這樣的席位安排容易獲得整個樂隊的音量平衡和音色統(tǒng)一,也便于指揮家的指揮和各演奏員的配合??偟膩碚f,弦樂在前,管樂在其后,敲擊在最后的最外圍。高音樂器在樂團的最里面,低音在外側,敲擊在最后。

三、總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民族管弦樂曲《瀑布》,這首樂曲通過用打擊樂和琵琶、揚琴等描繪水的各種形態(tài),表現(xiàn)瀑布情景,更通過二胡、笛子、笙等樂器表達了人對自然的真切感受。所以民族管弦樂十分奇特,可以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聽覺盛宴。大自然是神奇美麗的,希望同學們熱愛大自然,享受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一切。

瀑布教案設計篇三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

“我在開花!”它們?nèi)氯隆?/p>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來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里裝的是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于生死謎、手足情的。我沉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試探什么。后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我曾遺憾地想:這里再也看不見藤蘿花了。

過了這么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1982年5月6日。

瀑布教案設計篇四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一、揭示課題

為大瀑布舉行葬禮,而且是由一位總統(tǒng)親自主持,這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你可能對此感到奇怪,學習了課文,我們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一)分組學習、討論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

3.思考下列問題:

(1)巴西總統(tǒng)菲格雷特為什么要為一個瀑布主持葬禮?

(2)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3)這一聞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樣被葬送的?

(4)巴西總統(tǒng)在主持葬禮時那飽含深情的話語說明了什么?

4.提出不懂的問題

(二)全班匯報,檢查學習情況。

三、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課文的哪部分描寫了大瀑布昔日的雄奇景象?請你找出并讀一讀。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課文的哪部分寫了大瀑布發(fā)生變化后的.樣子?指名讀一讀。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3.由此你想到什么?

4.巴西總統(tǒng)是如何為大瀑布舉行葬禮的?這次行動的重大意義何在?(號召人們立即行動起來,注意保護生態(tài)平衡,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

5.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四、總結、擴展

塞特凱達斯大瀑布這個曾經(jīng)給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帶來驕傲與歡樂的大瀑布,由于人們的肆意破壞而逐漸枯竭,而巴西總統(tǒng)的行動,也喚起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心,讓我們一同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五、布置作業(yè)

注意觀察你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想想我們該為此做些什么?

28*大瀑布的葬禮

昔日 雄偉壯觀

如今 逐漸枯竭

(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地球)

文章通過對絕無僅有的葬禮的簡介及大瀑布前后不同景象的描繪。深刻地反映了人類要保護環(huán)境、保持生態(tài)平衡和愛護地球的主題。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這樣的特點:

1、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采用讀畫議說的自讀方式,先快速閱讀課文,就課文內(nèi)容和寫法提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老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歸納、整理、小結。

3、課文內(nèi)容理解之后,提出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的問題,請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習小結后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 :注意觀察你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想想我們該為此做些什么?將課內(nèi)外學習相結合,將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瀑布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為大瀑布舉行葬禮,而且是由一位總統(tǒng)親自主持,這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你可能對此感到奇怪,學習了課文,我們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一)分組學習、討論。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問題:

(1)巴西總統(tǒng)菲格雷特為什么要為一個瀑布主持葬禮?

(2)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3)這一聞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樣被葬送的?

(4)巴西總統(tǒng)在主持葬禮時那飽含深情的話語說明了什么?

4、提出不懂的問題。

(二)全班匯報,檢查學習情況。

三、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課文的哪部分描寫了大瀑布昔日的雄奇景象?請你找出并讀一讀。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課文的哪部分寫了大瀑布發(fā)生變化后的樣子?指名讀一讀。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p>

3、由此你想到什么?

4、巴西總統(tǒng)是如何為大瀑布舉行葬禮的?這次行動的重大意義何在?(號召人們立即行動起來,注意保護生態(tài)平衡,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

5、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四、總結、擴展。

塞特凱達斯大瀑布――這個曾經(jīng)給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帶來驕傲與歡樂的大瀑布,由于人們的肆意破壞而逐漸枯竭,而巴西總統(tǒng)的行動,也喚起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心,讓我們一同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五、布置作業(yè)。

注意觀察你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想想我們該為此做些什么?

附:板書設計。

昔日雄偉壯觀。

如今逐漸枯竭。

(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地球)。

瀑布教案設計篇六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nèi)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

1、指名背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

二、學習。

1、理解課題的意思: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見過瀑布嗎?是什么樣的,能不能說給我們聽聽?

2、學會寫課題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廬山在什么地方嗎?

4、學習這首詩。

(1)出示整首詩。

(2)指名讀一讀。

(3)再讀,可以討論,看能不能理解詩的意思,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4)交流:

重點理解“銀河”“九天”“香爐”“川”“三千尺”

誰能講這首詩的意思?

評議,他講得怎樣?

再指名講詩的意思。

5、詩人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6、指導朗讀。

7、指導背誦。

三、作業(yè)。

1、背誦古詩。

板書:

瀑布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3、感悟詩情,理解古詩意思,領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觀察畫面,展開合理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背誦《登鸛雀樓》。今天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望廬山瀑布》。認識“廬”字。

去過廬山嗎?出示課件,領略一下廬山的美景。

2、還學過李白的`那些詩?解題:廬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贊譽。本文就是唐朝大詩人李白隱居在這兒,所做的一首贊美廬山瀑布的詩。

二、學習古詩。

1、出讀古詩,自學生字。

(1)讀準字音。

(2)識記生字。

(3)自讀和生字有關的詞。

(4)開火車、鞏固生字。(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的方法;同時利用開火車的小游戲來鞏固識字)。

2、再現(xiàn)廬山美景,欣賞配樂朗讀。

3、誰愿意試讀?糾正字音。

4、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律美。

出示詩的停頓及重音,講析: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男女對讀、小組讀、齊讀。

5、感悟詩境。

(1)品讀一、二兩行詩。

a、結合書上注釋理解“香爐”“遙”“掛”。

b、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香爐峰上團團霧氣,在陽光的照射下,成了紫色的云霞。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川之間。)。

c、“掛”字?好在哪里?邊讀邊看課件體會。(“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景象。誰將這巨物“掛”起來呢?所以這個“掛”字也包含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zhèn)チΦ馁濏灐#?/p>

d、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律美。

(2)品讀三、四行詩。

a、說說詩句意思。

b、課件出示廬山瀑布的錄象,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廬山瀑布飛瀉直下的壯觀景象吧。

誰能夠用朗讀的方法告訴大家水流得很快?要求學生朗讀時能夠突出“飛”、“直”、“落”三個字。)。

c、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d、重點理解“飛”“直下”,為什么用了“飛”字?好在哪里?(把瀑布奔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爸毕隆睂懗錾街?,之陡峭,又可見水流之急。)。

e、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高嗎?這是什么修辭方法?

6、體會詩人情感。

啟發(fā):如果你是詩人,站在這飛瀑的下面,會有怎樣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詩。

人的感情。(生談感受)。

帶著你們這種感受,請你們放聲朗讀吧。(配樂,師適時指導)。

三、小練筆:

展開合理的想象,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四、小結:

我們的“詩仙”李白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練地將瀑布那雄偉的氣勢描述了出來,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讓我們再一次一起背誦這首傳世佳作吧?。ㄉw背誦。)。

板書:

香爐紫煙。

瀑布前川。

見感飛流三千尺雄偉壯觀。

銀河落九天。

瀑布教案設計篇八

1.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2.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借助聲像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能力。重視聽、說、讀幾個方面的有機結合。

3.通過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識,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和處理材料的能力。

4.通過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5.感受瀑布氣勢、形態(tài)、聲響的壯闊,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感情。

1、體會比喻句描寫的形象以及在詩中的作用。

2、學習作者有順序地觀察事物的方法。

3、感受瀑布的美。

4、能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能背誦。

【教具準備】。

1、課件(瀑布音響錄音,瀑布錄像等)。

2、瀑布的簡筆畫和表示游客的剪貼畫。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瀑布嗎?想不想看看自然界中的瀑布?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注意感受瀑布的聲音、形狀、顏色、氣勢等。可以邊看邊交流。(課件播放瀑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把喜歡的句子、段落讀通、讀順。

3、快速閱讀課文,用鉛筆圈劃出表現(xiàn)作者觀察瀑布位置的詞語。

(課件播放瀑布的聲音)同學們,聽見瀑布的聲音嗎?我們就跟隨作者一一領略瀑布的美。

三、品讀課文,感悟體驗:

1、自讀課文,交流反饋:

(課件出示: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從詞義上理解“疊疊的”“陣陣的”并指導朗讀。

2)(課件播放“疊疊的浪“)再指導朗讀。誰愿意來試試?感悟、齊讀。

2、質(zhì)疑啟思,突破難點:

1)過渡句:還沒看見瀑布,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瀑布的磅礴氣勢,瀑布到底什么樣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2)齊讀二小節(jié)。你看到瀑布了嗎?哪個詞說明看見了?為什么不用“看見了”

3)文中哪個詞可以看出作者當時激動的心情?指導朗讀。

4)作者看到了怎樣美景?為什么這么激動?(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云)(理解“襯”,設置情景,降低難度。

3、審美陶情,融為一體:

這樣的美景你看夠了嗎?可別掉隊,我們一起到瀑布腳下看去。

1)請同學們自學第三小節(jié),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把讀懂的和想象到的,說給同學聽聽,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討論,討論。

2)“理解珍珠的屏”有同學能幫助他嗎?

3)這時一陣風吹來,會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樣?“如煙、如霧、如塵”??催^瀑布的同學說說看到的景象。你覺得該怎么讀?(看課件體會)指導朗讀,讀出輕飄的感受。

小結:這首詩根據(jù)作者觀察點的不同分為三小節(jié),每小節(jié)作者的情感是不一樣的。一節(jié):被瀑布宏大的聲音吸引了。二節(jié):作者看到了瀑布的全景,驚訝的話也說不出來了。三節(jié):作者在近處看到了瀑布活潑、飄逸的一面,作者的情感發(fā)生了變化,我們讀時,語氣隨之變化。

1)聽范讀,感悟。

3)老師收集了一些瀑布的圖片,同學們想看看嗎?(出示各種瀑布的圖片)美嗎?再次感悟朗讀,達到熟能成誦的目的。

四、擴展延伸、注重積累:

交流資料,豐富知識儲備。

課前我們已經(jīng)讓大家搜集了有關瀑布的材料,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搜集的材料,用一、兩句說說瀑布。(交流上網(wǎng)、查書、看報紙、看臺歷、古詩、兒歌等各種途徑了解的瀑布知識。)。

瀑布教案設計篇九

1.欣賞黃果樹瀑布的美。

放映《中國自然奇觀-黃果樹瀑布》讓學生了解黃果樹瀑布的有關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學指導: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黃果樹瀑布美在哪些方面,然后用“黃果樹瀑布美在……”的句式講給大家聽。

預設答案:

第2節(jié)美在瀑布正面景象氣勢雄偉、壯麗,如萬馬奔騰。

第3節(jié)美在瀑布聲音震耳欲聾。

第3-4節(jié)美在我和瀑布的親密接觸和感受。

第4節(jié)美在瀑布水注的頃瀉力量。

第5節(jié)美在瀑布后面神密。

作者也是這樣認為的嗎?

明確:不是。作者開始認為“干癟、無聊”是因為對黃果樹瀑布的印象停留在教科書和圖片中,當他親臨其境、親身體驗之時,從聽覺、觸視、視覺上感受到不一樣的黃果樹瀑布,原來“干癟、無聊”的概念變成了生動的、撼動人心的感受,因此作者說“前者灰飛煙滅了”,“另一個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復活了”。

明確:“話”不能被濕透,濕透的是作者的身體。這里用“濕透”的切身感覺來表明只有經(jīng)過切身體驗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美。(此時無聲勝有聲)。

自學指導:這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請同學們從寫作方法的角度,分析這篇文章的美。

預設答案:

1.欲揚先抑的寫法。

2.移步換景的寫作順序。

3.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助學》學習測評部分。

瀑布教案設計篇十

了解作者有關的文學常識以及黃果樹瀑布的相關知識;了解黃果樹瀑布的特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思路。

2、學習自由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3、品味語句,感受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

感受黃果樹瀑布的雄壯美,激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1、理解欲揚先抑的寫法。

2、理解作者描寫黃果樹瀑布的角度。

感受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

賞析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導入。

別無二致震耳欲聾干癟千篇一律陳腔濫調(diào)。

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黃果樹瀑布的哪些方面?請找出相關語句并說說黃果樹瀑布的特點。

1、作者對黃果樹瀑布的描述采用了怎樣的順序?

2、瀏覽全文,思考作者對黃果樹瀑布的認識有哪些變化?采用了什么寫法?

(1)描寫你觀察或欣賞過的自然景物。

要求:描寫集中,層次分明,順序合理,手法恰當,200字左右。

(2)敘述一件你親身經(jīng)歷過或親眼目睹過的事,并寫出切身感受。

要求:真實感人,條理清楚,200字左右。

瀑布教案設計篇十一

《瀑布》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11單元"清清的水"中的一篇主體課文,是葉圣陶老先生的一首詩歌.它按照觀察順序,由遠及近,從聲到形,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瀑布雄偉壯觀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贊嘆之情.詩歌文質(zhì)兼美,語言簡練,韻味十足,比喻生動,詞句貼切.由于詩詞在表達上極其凝練,豐厚,加之二年級學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有限,因此,利用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更有利于學生直觀地欣賞瀑布,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個性化的閱讀.

教學目標。

1,滲透識字13個,繼續(xù)培養(yǎng)獨立識字的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體會瀑布的雄偉,壯觀.

教學重,難點。

1,認識生字,生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詩歌語言的美,體會瀑布的雄偉與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導課: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做一次特殊的旅行,去認識瀑布,欣賞瀑布,讓我們一起來寫一寫瀑布的名字!

2,板書課題,指導書寫"瀑"字.(瀑布是水,但又不是一般的水,它的右下部分不是水,它的樣子就像濺起的水花.)。

3,齊讀課題.

二,看"瀑布"錄像,說說瀑布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我們看了現(xiàn)實中的瀑布,今天,老師要帶著大家到葉圣陶爺爺?shù)脑姼柚新眯?去欣賞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瀑布.)。

三,初讀詩歌,學習生字,詞.

1,師配樂朗讀.

2,自由讀詩歌,圈出生字,用已學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3,認讀詞語.(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搶讀.)。

4,學習生字,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5,闖關游戲:。

(1)第一關:攀登詞語高山.

(2)第二關:送詞語寶寶回家.

(3)第三關:小小"播音員".

四,學習詩歌,感悟瀑布的美.

1,自由讀詩歌,尋找美.

邊讀邊想:你從詩歌中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匯報交流,感悟美。

(1)聽聲:。

指名回答:從詩歌中你聽到了什么想象并模仿瀑布的聲音.

理解"疊疊"與"陣陣"的用法.

聽瀑布的聲音,說一說,瀑布的聲音像什么。

感情朗讀第一小節(jié).

(2)看形:。

從詩歌中,我們聽到了瀑布宏大的聲音.在詩歌里,你看到的瀑布又是什么樣的呢(指名回答.)。

遠看瀑布,它是什么樣的作者是怎樣寫的(指名讀句子.)。

欣賞瀑布遠景圖,引導學生背誦《望廬山瀑布》.

近看瀑布,它像什么引導學生質(zhì)疑,為什么把瀑布比作"珍珠的屏"(小組討論交流.)。

閉目想象"如煙,如霧,如塵"的景象.(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幫助理解.)。

(一陣陣微風吹來,吹散了珍珠簾,飛沫慢慢上升,飄舞,漫天浮游,如同輕煙;又漸漸擴散,彌漫,一切若隱若現(xiàn),好似薄霧;再過會兒,終于化作塵埃,紛紛飄落……)。

這是何等美麗的景色啊!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學生帶簡單的動作自由朗讀第三小節(jié),指名讀,齊讀.)。

3,含情誦讀.

自由朗讀全文.

指名比賽朗讀,相機評價.

4,整體回顧.

看圖片,以詩歌為導游詞,介紹瀑布.

配樂集體朗誦詩歌.

五,拓展延伸,欣賞瀑布.

六,布置作業(yè)。

1,積累描寫瀑布的好詞,佳句.

2,仿照課文的寫法,介紹家鄉(xiāng)的水.

板書設計:。

瀑布。

聽聲像。

遠看。

看形。

近看。

瀑布教案設計篇十二

1、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寫會本課9個生字。

2、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3、感受瀑布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過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識,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和處理材料的能力。

5、通過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及瀑布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和處理材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樂于合作、認真傾聽、積極表達及大膽質(zhì)疑的良好習慣。

多媒體課件。

1.同學們,誰見過瀑布?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葉圣陶老爺爺寫的《瀑布》。

2.聽老師讀。

課前我們已經(jīng)讓大家搜集了有關瀑布的材料,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搜集卡,把你搜集到的材料介紹給大家。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你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

3.同桌互相讀,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

1.指名讀自己最喜歡的小節(jié),說明自己為什么喜歡,(從瀑布的聲音、樣子以及作者聽到的、看到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

2、你愿意聽誰讀,可以直接告訴他,并說明理由。(推選三名同學接讀課文,其余同學和我一起端起書來,認真聽。)。

4、分小組讀課文比賽:各小組可以選擇喜歡的形式來讀,如:齊讀、接讀、表演讀等,再給大家一點時間,讀一讀,練一練,再來比。

5、各小組讀課文比賽開始。

6.嘗試背誦:還愿意來讀嗎?讓我們在音樂聲中一起讀讀課文,能背的同學可以合上課本,不會背的同學可以看著書來讀。

1.學過《瀑布》后,你最想說什么?學生談。

2.聽了同學們的交流,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詩:

水簾掛在懸崖邊,隆隆作響生雨煙。千萬雙手抓不住,可是銀河落九天。

3.你還能搜集到這樣的詩句嗎?下課以后試一試!

瀑布教案設計篇十三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詩歌是什么?(《瀑布》)(板書課題)。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進《瀑布》,進一步感受瀑布的美。

二、新授。

1、回顧一下,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眼中的瀑布是什么樣的?

2、課文中是怎么描寫瀑布的,我們一起讀課文。

3、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哪個句子寫出了瀑布的美,你喜歡哪個句子,你就畫一畫。

4、小組合作說一說,你選的是哪個句子,它怎么寫出瀑布的美,你為什么喜歡它。

(學生說到哪一句,是哪小節(jié)的,就學習哪一小節(jié)。)。

一小節(jié):學生:我喜歡第一小節(jié)的“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保ㄗ⒁庥柧殞W生完整表達,指出在文章什么地方。)。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指名評價,全班齊讀。

2、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讓我感覺瀑布聲音很大,好像“疊疊的浪……”)。

3、什么是“疊疊的浪”?(去海邊時,看到大海的浪,一浪涌上來,又一浪涌上來)。

聽你這么一說,老師感覺這個“疊”的字形就讓我感覺一浪又一浪的,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師小結:老師聽懂了,你喜歡這個句子就是因為它說瀑布的聲音就。

像巨大的浪濤聲。指導朗讀。

7、這小節(jié)還喜歡哪一句?指名讀。(讓我們從你的朗讀中聽出你有多喜歡)為什么喜歡?

8、作者為什么寫“陣陣的風吹過松林”,而不寫“風吹過松林”?課件出示,指名回答,對比體會,師小結:松濤。

9、你們認為這兩句寫得好,你們知道這兩句是從哪方面描寫瀑布的嗎?

10、老師就你們來聽聽瀑布的聲音。(播放音頻)導讀,齊讀兩個句子。

11、你覺得瀑布的聲音還好像什么?

出師課件,仿句練習:瀑布的聲音好像________________。

10、帶著你們這些美好的想象,再讀第一小節(jié)。

二小節(jié)(學生:我喜歡第二小節(jié)的“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1、指名讀,評讀,齊讀。

2、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山路忽然一轉(zhuǎn),作者什么反應?他看見了什么?

作者有什么感受?(驚訝)還能從句子的什么地方看出作者驚訝?(感嘆號)。接讀。

2、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讓作者如此驚嘆?(齊讀)。

3、“千丈青山掛著一道白銀”。

(1)、作者說瀑布是什么?(白銀)為什么不說白布,要說白銀?(白銀是說瀑布的樣子亮晶晶的)。

(2)、還有一個詞語寫出了瀑布的特點,哪個詞?(千丈)。

4、千丈青山,一道白銀,作者有一個動詞用得很是精妙,哪個詞?(襯著)。為什么這個詞用得精妙?作者怎么不說“掛著”?(小組討論)。

師出示課件,對比體會,小結。

5、師引導齊讀第二小節(jié)。

三小節(jié):(我喜歡第三小節(jié)“如煙、如霧、如塵”)。

作者寫你喜歡的這一句時是怎么觀看瀑布的?做個“仰望”的動作。

1、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讀,評讀,齊讀。

3、引導、指導朗讀。

4、這瀑布的屏真的是由珍珠做的嗎?(水珠)。

5、所以風吹來的時候會是這樣。(接讀)。

6、“如煙、如霧、如塵”給你什么感覺?

視頻出示,你有什么感覺,你就站在瀑布腳下,你感覺到了什么,指名說,師小結,再來讀。

(四)小結:浪濤聲、松濤聲是寫瀑布的聲音,那白銀、珍珠的屏是寫瀑布的什么呢?作者又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瀑布的?(遠——近)。

(五)、課件出示,配樂欣賞瀑布景象。最后一張圖片就是我們這首詩歌中描繪的“廬山瀑布”,此情此景,老師想起李白的一首詩,也是描寫廬山瀑布的,哪一首?齊背《望廬山瀑布》。

三、情感升華,讀中結束。這雄偉壯觀的瀑布是誰創(chuàng)造的?(大自然)。

你想對大自然說點什么?

師:多么神奇的大自然,讓我們一起在讀中感受。配樂齊背《瀑布》。

瀑布教案設計篇十四

1、認識8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繼續(xù)培養(yǎng)獨立識字的能力。

2、在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朗讀中受到熏陶,背誦這首詩。

3、體會比喻句表達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1.5課時。

1、介紹瀑布的形成:河水在河道中奔流遇到河床的陡然坎進,便跌落下來形成瀑布,瀑布的水從高處直落下來,一瀉千里,氣勢磅礴,非常壯觀,非常美麗。從古至今有許多文人墨客寫了許多贊美瀑布的詩篇。大家肯定還記得唐代詩人李白的那首《望廬山瀑布》,齊背。這是李白筆下的瀑布,今天讓我們一起讀讀著名文學家葉圣陶先生筆下的瀑布是什么樣的吧。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靈去感受。

1、聽課文朗讀。

(一)第一小節(jié)。

1、作者聽到的瀑布聲是怎樣的?用什么來比喻瀑布的聲音?(板書:疊。)。

2、你從“疊疊”這個詞看出了什么?疊疊的浪涌上岸灘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陣陣的風吹過松林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模仿一下這種聲音。你覺得瀑布的聲音還像什么?(聽瀑布聲音)用“好像”“如”造句。

3、再誦讀詩句。(邊讀邊想象“疊疊的浪涌上岸灘,陣陣的風吹過松林?!笔鞘裁礃拥穆曇?。)過渡:讀到這里,你心情怎么樣?你覺得葉圣陶爺爺?shù)男那槭鞘裁礃拥哪??(很激動,特別想看看瀑布。板書:激動)還沒有看到瀑布,我們就已經(jīng)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氣勢,瀑布到底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跟隨葉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二)第二小節(jié)。

1、看圖,為什么你會有這種表情?葉圣陶先生看到瀑布后有什么反應呢?讀第二小節(jié)。

2、作者為什么“啊”了一聲?(板書,驚訝。朗讀:注意兩個感嘆號)是怎樣的瀑布讓他有這樣的反應?3、“白銀”指什么?為什么把瀑布比喻成白銀?出示句式:瀑布像()。

4、如果讓你根據(jù)“萬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畫一幅風景畫,你想用上哪些顏色?

5、青白相互映襯,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讓我們再讀讀詩人著美妙的文字吧。再讀這小節(jié)。

(三)第三小節(jié)。

2、如果站在瀑布腳下,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象,你會說什么?作者又說了什么?(齊讀前兩句)。

3、這時忽然吹來一陣風,會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樣呢?

4、生讀,指讀,評價。

5、看課件:(瀑布的圖片)創(chuàng)設情景:

6、還沒有看見瀑布,先聽到了瀑布的聲音,然后遠遠的看到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站在瀑布腳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葉圣陶老爺爺被這美景陶醉,我們也被陶醉了,讓我們帶著陶醉的情感一起讀讀小詩。

是誰有這么大的本事創(chuàng)造出這么美的奇觀呢?(大自然)通過學習,我們不僅陶醉于作者的美詩,更驚嘆創(chuàng)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讓我們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吧。再讀詩歌,嘗試背誦。

瀑布教案設計篇十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薄皯寣W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薄锻麖]山瀑布》是一首千古傳頌的唐詩佳作,其語言美,詩中繪的景物更美。在教學中,應通過啟發(fā)想象、美讀品味、繪畫面等方法,讓學生充分感受廬山香爐峰的優(yōu)美和廬山瀑布的壯美,感受語言文學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美、創(chuàng)造美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文。

(2)學會本課3個生字。

(3)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詩文內(nèi)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美。

教學重點:想象詩中繪的景象,感受廬山瀑布的美麗與壯觀。

教學難點:能用自己的話把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課文,并啟發(fā)想象、美讀品味、描繪畫面。

一、聯(lián)系舊知,復習導入。

2、指名背誦李白的詩。

3、很好!剛才同學們所背誦的詩,有的是我們曾一起學過的,有的是同學們自己從課外書上學來的??吹贸觯蠹叶己芟矚g李白的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首流傳千古的名篇。

4、板書:《望廬山瀑布》。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2、學生發(fā)言。

3、歸納學生發(fā)言(讀、思、背)。

4、初讀古詩,提出要求;

(1)、把詩文讀流利正確。

(2)、對照注釋,和字典、詞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三、小組合作學習:

1、互讀古詩,相互評議(讀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議)。

2、相互合作,說說詩句的意思。

3、討論比較,誰說的更好,更切合詩意。

4、把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四、交流匯報,學習詩文。

1、賽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感、重音和停頓。

(1)指名讀全詩。

(2)同學評議。

(3)你們覺得該怎樣來讀這首詩。

(4)學生發(fā)表自已的看法,并說出理由。

(5)賽讀全詩。

2、全班齊讀古詩。

3、理解詩文意思。

(1)各組匯報對每一句詩文的理解。

(2)說說你是怎樣得出這種理解的。

(3)全班交流評議。

(4)并指導理解“三千尺”中的“三”和“落九天”中的“九”不是實指。而是夸張,形容瀑布因為高而顯得壯觀。

(5)試著把全詩的意思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6)指名說,再評議,只至完善。

4、提出仍然沒有弄明白的問題,大家?guī)椭鉀Q。

五、感情朗讀,想象畫面,體會廬山之美。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邊讀邊想像詩中的`繪的畫面。

2、指名說一說自己所想到的畫面。要突出瀑布的高與香爐峰的美!

3、把想像中的畫面畫下來,并涂上色彩。

4、展示學生的畫,評議畫得好的作品。

六、背誦古詩,總結全文。

1、廬山的美麗讓我們心曠神怡,廬山的壯觀使我們無限向往,下面就讓我們閉上眼睛,背一背這首古詩,再一次感受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吧!

2、全班齊背全詩。

4、指名發(fā)言。

5、今天的作業(yè)由你們自己來決定,下面就請你們?yōu)樽约涸O計一份家庭作業(yè)吧!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評析]。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教師通過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去探索,去體驗,去感悟,方能使學生的知識結構不斷地生成和完善,同是培養(yǎng)起探究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本課的設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92973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