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寶寶有禮貌教案(實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3 12:52:16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實用17篇)
時間:2023-12-03 12:52:16     小編:BW筆俠

編寫教案需要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設計。教案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進行個性化設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一

1、熟悉歌曲旋律,能按|x—|x—|節(jié)拍做拍手、拍腿的動作。

2、通過活動,知道要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3、在活動中能夠大聲地跟著老師學唱歌曲。

1、教師引導幼兒學念兒歌,理解歌詞:

(1)教師念一遍兒歌;

2、教師和幼兒一起配合念兒歌,如:教師念“小寶寶”,幼兒念“有禮貌”。

1、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熟悉旋律:

教師示范演唱歌曲:——“《好寶寶有禮貌》這首兒歌還可以唱成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請大家聽一聽?!?/p>

2、幼兒邊聽音樂邊拍手跟著老師按節(jié)奏念兒歌。

3、師生分句輪流按節(jié)奏念兒歌。

4、幼兒學唱歌曲:

幼兒輕聲跟教師唱歌。

教師引導幼兒分句學唱。

——“你覺得歌曲中哪一句最好聽?”

學聽前奏,幼兒聽好前奏音樂齊聲演唱。

1、在幼兒熟悉兒歌的基礎上,結合歌曲《好寶寶有禮貌》中的歌詞,教師在每一句的后面加上后綴。如:幼兒念“好寶寶有禮貌”,教師念“有呀有禮貌”。

2、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附:歌曲]。

1=d2/4。

稍慢。

350|650|6523|1-||。

老師,您早。老師您早。

350|650|6523|1-||。

老師,再見!老師再見!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二

1.理解兒歌內(nèi)容,樂意做有禮貌的好寶寶。

2.初步能發(fā)清:zao、shi、sheng、shuo等音。

準備:

桌面小娃娃三個,積木若干,搭成一個幼兒園,一個家。

1.介紹木偶娃娃,引發(fā)幼兒模仿學習的興趣。

·出示木偶娃娃,引導幼兒和木偶娃娃相互問好。

·表演木偶娃娃入園時問好的情境。

·提問:木偶娃娃是怎樣問好的?它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小結:木偶娃娃是個有禮貌的小朋友,見到老師或同伴會鞠躬問早、問好,下午回家會向老師、同伴說再見。是個有禮貌的好寶寶。

2.學習兒歌。

教師邊演示教具邊朗誦兒歌。

·幼兒學習兒歌:練習zao(早)、shi(師)、sheng(聲)、shuo(說)的正確發(fā)音。

3.嘗試表演兒歌。

·能根據(jù)兒歌內(nèi)容大膽地想像動作表演。

1.應在日常生活中反復練習平舌音和翹舌音。

2.教師要特別關注個別幼兒的發(fā)音。

1.愿意做個有禮貌的好寶寶。

2.在日常生活中能發(fā)準平舌音和翹舌音。

[附)兒歌。

看見老師問聲早,看見同伴問聲好,

回家會把手兒招,回家會把手兒招,

“老師,老師再見了?!薄皒x,xx再見了?!?/p>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三

會運用日常生活的禮貌用語。

木偶一個、模型電話(每組一個)。

(一)導入活動。

出示木偶,教師鼓勵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教師總結:

與人見面要主動問好,

分手的時候要主動說再見,

這樣才是個有。

禮貌的好孩子。

(二)場景游戲:

“鈴”

來電話了,

教師示范接電話:

“喂,您好,

再見。

”鈴“。

”來電話了。

請幾名表現(xiàn)好的幼兒來接電話。

分組游戲:相互打電話。

[關注點]。

幼兒是否能說使用禮貌用語“你好”

“再見”

設計情景。

請大班老師邀請幼兒到大班做客,鼓勵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三)做客游戲:

1、教師組織幼兒到中、大班逐一做客參觀。

2、活動中做有禮貌的孩子,主動向中班小朋友說:

“你好”

“再見”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四

1.背景知識:日常生活的禮貌用語。

2.物質(zhì)材料:木偶一個、模型電話(每組一個)。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們好!”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見。”小朋友們主動和小木偶再見。

教師總結:與人見面要主動問好,分手的時候要主動說再見,這樣才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1)“鈴......”來電話了,

教師示范接電話:“喂,您好,......再見。”

(2)“鈴.......”來電話了。

教師引導說:“我現(xiàn)在請最有禮貌的孩子來接電話?!闭?guī)酌憩F(xiàn)好的幼兒來接電話。

(3)分組游戲:相互打電話。

幼兒是否能說使用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4)特殊場景:“鐺,鐺?!绷硪幻蟀嘟處熐瞄T。

a.教師說:"小朋友,你們好?!毙∨笥眩骸澳愫谩?/p>

b.教師說:“我想請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嗎?”征得幼兒同意。

c.教師走時,幼兒主動問好說:“老師再見?!?/p>

(1)教師組織幼兒到中、大班逐一做客參觀。

(2)活動中做有禮貌的孩子,主動向中班小朋友說:“你好”“再見”

a.幼兒會主動運用禮貌用語。

b.是否積極參與交往。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五

1、熟悉歌曲旋律,能按|x—|x—|節(jié)拍做拍手、拍腿的動作。

2、通過活動,知道要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3、在活動中能夠大聲地跟著老師學唱歌曲。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引導幼兒學念兒歌,理解歌詞:

(1)教師念一遍兒歌;

2、教師和幼兒一起配合念兒歌,如:教師念“小寶寶”,幼兒念“有禮貌”。

3、教師和幼兒互換,幼兒念“小寶寶”,教師念“有禮貌”。

二、中間部分。

1、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熟悉旋律:

教師示范演唱歌曲:——“《好寶寶有禮貌》這首兒歌還可以唱成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請大家聽一聽?!?/p>

2、幼兒邊聽音樂邊拍手跟著老師按節(jié)奏念兒歌。

3、師生分句輪流按節(jié)奏念兒歌。

4、幼兒學唱歌曲:

幼兒輕聲跟教師唱歌。

教師引導幼兒分句學唱。

——“你覺得歌曲中哪一句最好聽?”

學聽前奏,幼兒聽好前奏音樂齊聲演唱。

三、結束部分。

1、在幼兒熟悉兒歌的基礎上,結合歌曲《好寶寶有禮貌》中的歌詞,教師在每一句的后面加上后綴。如:幼兒念“好寶寶有禮貌”,教師念“有呀有禮貌”。

2、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六

通過活動使孩子們講禮貌的好習慣。

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會使用常用的禮貌用語。

布娃娃一個、電話一臺。

一、學會打招呼。

1、帶來布娃娃與孩子打招呼。

2、孩子與布娃娃打招呼。

3、出示詞語:您好、你好、早上好。

4、小結:告訴孩子與人見面時要有禮貌地打招呼。

5、拓展:與人分別時該怎么做?

二、學習打電話。

1、教師示范接電話,提示孩子要用上“你好”、“請問”、“再見”等禮貌用語。

2、孩子學習接電話。

3、孩子互相打電話。

三、學會感謝。

1、教師幫女孩子梳頭發(fā)。

2、引導孩子對老師說“謝謝”

3、小結:告訴孩子在受到別人的.幫助時要說“謝謝”,而面對別人對自己說“謝謝”時,應該說“不用謝”。

1、利用小朋友喜愛的布娃娃來吸引孩子參與活動,孩子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參與熱情,在問候的時候聲音也很甜,不會像平時早上來園向老師問好時一樣大喊。

2、孩子們在互相打電話時,有的孩子缺少老師的提示時就會一片茫然,所以這個時候應該對個體多一些關注,及時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

3、在學會感謝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應該再延伸一下,讓孩子知道什么時候該說謝謝。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七

小班幼兒從一入園開始就跨入了一個陌生的集體,認識許多成人和同伴,他們的交往范圍擴大,交往活動增加一些從未碰到過矛盾和困難由此產(chǎn)生,所以會有很多孩子的言行都失去了基本的禮貌用語和禮貌行為。許多人都感一代不如一代了,可見幼兒的品德教育是多么重要針對這一點我選擇和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有禮貌的豬寶寶》。

1.學習簡單的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

2.通過紙偶表演理解故事,情景表演等方法幫助幼兒正確掌握禮貌用語。

3.愿意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

紙偶、圖片。

活動難點: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多媒體課件,情景體驗培養(yǎng)幼兒愿意做個講禮貌的好孩子。

一.出示紙偶,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今天班上來了兩位我們的好朋友,瞧,誰來啦?

我們一起和她們打個招呼吧!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是通過有效的教具使用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深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二.通過紙偶表演理解故事,玩游戲等方法幫助幼兒正確掌握禮貌用語。

1.表演故事《小豬媽媽的夾心面包》。

師:紙偶表演《小豬媽媽的夾心面包》,小朋友可要仔細看哦。

提問:小豬媽媽和豬寶寶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豬爸爸說了什么?豬哥哥又說了什么?

媽媽和小豬又說了些什么?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會說禮貌用語。

師:陳老師給小朋友還帶了幾幅圖片,我們要玩一個字卡匹配的游戲,看誰做的快?

討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要說“請”、“謝謝”、“對不起”?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是。

三、情景表演遷移生活。

1.有問題的時候,我會點點頭說:請問你……。

2.接受禮物的時候,我會笑瞇瞇地說:謝謝你!

3.踩到別人腳的時候,我會鞠個躬說:“對不起!”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八

活動目標:

讓幼兒學會日常的禮貌用語。

嘗試用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并樂意大膽地進行交流。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1、背景知識:日常生活的禮貌用語。

2、物質(zhì)材料:木偶一個、模型電話(每組一個)。

活動與指導:

1、導入活動。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們好!”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見?!毙∨笥褌冎鲃雍托∧九荚僖姟?/p>

教師總結:與人見面要主動問好,分手的時候要主動說再見,這樣才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2、場景游戲:

(1)“鈴……”來電話了,

教師示范接電話:“喂,您好,……再見?!?/p>

(2)“鈴……”來電話了。

教師引導說:“我現(xiàn)在請最有禮貌的孩子來接電話?!闭?guī)酌憩F(xiàn)好的幼兒來接電話。

(3)分組游戲:相互打電話。

幼兒是否能說使用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4)特殊場景:“鐺,鐺?!绷硪幻蟀嘟處熐瞄T。

a、教師說:”小朋友,你們好?!毙∨笥眩骸澳愫谩?/p>

b、教師說:“我想請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嗎?”征得幼兒同意。

c、教師走時,幼兒主動問好說:“老師再見?!?/p>

3、做客游戲:

(1)教師組織幼兒到中、大班逐一做客參觀。

(2)活動中做有禮貌的孩子,主動向中班小朋友說:“你好”“再見”

a、幼兒會主動運用禮貌用語。

b、是否積極參與交往。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可取之處是通過情景教學和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yōu)化。體現(xiàn)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其次,這節(jié)課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我們班像盧新宇等一批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現(xiàn)在不用家長“逼”也能主動和老師、同伴打招呼,愿意主動與人交往了。不足之處:教學不應局限在班級內(nèi)部,而應帶孩子到隔壁其他班級去做客,讓孩子在與陌生伙伴的交往中鍛煉交往能力,培養(yǎng)禮貌習慣。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九

1.學習簡單的禮貌用語,樂意做有禮貌的好寶寶。

2.通過故事、圖片等幫助幼兒掌握簡單的禮貌用語。

3.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友好的交往習慣。

重點:愿意傾聽故事。

難點: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愿意傾聽故事。

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指偶、故事《小豬媽媽的夾心面包》。

一、引起興趣。

師出示指偶小豬: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看他是誰,我們來和小豬問好。

二、學習簡單的禮貌用語。

1、欣賞故事表演,感受小豬寶寶的禮貌用語。

1.引導幼兒參與表演故事,和教師一起說說禮貌用語。

2.師以小品的形式表演情景,幼兒根據(jù)情況說禮貌用語。

三、用提問的方式鞏固禮貌用語。

師說出情景,幼兒說出禮貌用語。

二、學習簡單的禮貌用語。

1、師用指偶講述故事《小豬媽媽的夾心面包》。

2、討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要說“請”、“謝謝”、“對不起”。

3、師以小品的形式表演情景,幼兒根據(jù)情況說禮貌用語。

(1)有的時候我們會點點頭說:請問......

(2)接受禮物時我們笑瞇瞇的說:謝謝!

(3)碰到別人說:對不起。

在語言角投放故事書《有禮貌貌的豬寶寶》,幼兒學習看書。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十

小班孩子從一入園就跨入了一個陌生的集體,認識許多成人和同伴,他們的交往范圍擴大、交往活動增加,一些從未碰到過的矛盾和困難由此產(chǎn)生。3~4歲幼兒正處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根據(jù)這一特點,針對剛入園的幼兒不懂禮貌,不會使用禮貌用語,遇到熟人不愿主動打招呼,同伴之間不會友好相處等不良習慣,我給孩子們上了一節(jié)語言課《好寶寶有禮貌》,教幼兒學習日常禮貌用語,學習禮貌地和別人交往。

1.愿意做個好寶寶,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2.學說禮貌用語:老師早、媽媽好!

一、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二、理解兒歌的內(nèi)容。

1、布偶娃娃三個;

2、積木搭成的一個幼兒園,一個家。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很清楚地再現(xiàn),即開始環(huán)節(jié)、基本環(huán)節(jié)、結束環(huán)節(jié)、延伸環(huán)節(jié)。注:重點表述基本環(huán)節(jié))。

師:寶寶們,今天我們小小班來了三位客人,讓我們一起跟他們問聲好。

(教師出示三個布偶娃娃)。

幼:布偶娃娃你們好!(幼兒齊說)。

(同時老師帶著布偶娃娃們向小朋友們問好)。

(教師創(chuàng)設娃娃早晨入園、離園時問好和道別的情境)。

提問:小朋友們,娃娃是怎樣向老師和同伴問好的???他們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呢?

幼1:娃娃說,老師早!再見!

幼2:娃娃鞠躬說老師早!老師再見!

……。

師:恩,布偶娃娃們都很有禮貌,見到老師或同伴會鞠躬問早、問好,下午回家會向老師、同伴說再見,他們是有禮貌的好寶寶。

(老師一邊演示教具,一邊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看見老師問聲早,看見同伴問聲好,

回家會把手兒招,回家會把手兒招,

“老師,老師再見了?!薄皒x,xx再見了。”

師:老師讀一句,寶寶們跟著老師讀一句。

(幼兒跟著老師朗讀兒歌兩遍)。

師:剛才我們看到布偶娃娃是怎么像老師和同伴問好的???現(xiàn)在請寶寶們一邊跟老師讀兒歌,一邊做動作。

(幼兒在朗讀的同時做握手、鞠躬、再見等動作)。

設置場景,我首先示范打電話:“喂,你好,……再見。”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請幾個小朋友接電話。最后分組游戲,相互打電話,讓幼兒在設置的場景中練習禮貌用語。

這節(jié)課的可取之處是通過情景教學和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yōu)化。體現(xiàn)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其次,這節(jié)課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我們班像盧新宇等一批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現(xiàn)在不用家長“逼”也能主動和老師、同伴打招呼,愿意主動與人交往了。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十一

藝術活動《好寶寶有禮貌》。

1、熟悉歌曲旋律,能按|x—|x—|節(jié)拍做拍手、拍腿的動作。

2、通過活動,知道要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3、在活動中能夠大聲地跟著老師學唱歌曲。

歌曲錄音《好寶寶有禮貌》、喜羊羊毛絨玩具。

1、教師引導幼兒學念兒歌,理解歌詞:

(1)教師念一遍兒歌;

(2)聽兒歌《好寶寶有禮貌》。

2、教師和幼兒一起配合念兒歌,如:教師念“小寶寶”,幼兒念“有禮貌”。

3、教師和幼兒互換,幼兒念“小寶寶”,教師念“有禮貌”。

1、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熟悉旋律:

教師示范演唱歌曲:——“《好寶寶有禮貌》這首兒歌還可以唱成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請大家聽一聽。”

2、幼兒邊聽音樂邊拍手跟著老師按節(jié)奏念兒歌。

3、師生分句輪流按節(jié)奏念兒歌。

4、幼兒學唱歌曲:

幼兒輕聲跟教師唱歌。

教師引導幼兒分句學唱。

——“你覺得歌曲中哪一句最好聽?”

學聽前奏,幼兒聽好前奏音樂齊聲演唱。

1、在幼兒熟悉兒歌的基礎上,結合歌曲《好寶寶有禮貌》中的歌詞,教師在每一句的后面加上后綴。如:幼兒念“好寶寶有禮貌”,教師念“有呀有禮貌”。

2、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附:歌曲]。

1=4。

稍慢。

313|5-|66|5-|65|31|223|2-|。

好寶寶有禮貌,看見老師問聲早;

350|650|6523|1-||。

老師,您早。老師您早。

313|5-|66|5-|65|31|223|2-|。

好寶寶有禮貌,回家會把手兒招;

350|650|6523|1-||。

老師,再見!老師再見!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十二

認知:

1.知道對人有禮貌是尊敬別人的表現(xiàn)。

2.比較正反事例,說明對人應該有禮貌。

情感:

1.以對人有禮貌為榮。

2.愿意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行為:

對人說話和氣有禮貌。

本課是根據(jù)課程標準“文明禮貌”德國中的有關規(guī)定設置的。

文明禮貌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小學德育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我國是文明古國,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要教育小學生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文明禮貌是文明社會做人的起碼要求,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共同行為準則。要把當前的小學生培養(yǎng)成21世紀的主人,應當從小就教育他們講文明、懂禮貌。人人講文明。懂禮貌,有利于社會安定團結。

本課的重點是使學生比較正反事例,懂得應該對人有禮貌,知道對人有禮貌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只有對人有禮貌才能贏得別人的好感,使別人愿意與之交往。要使學生以講文明禮貌為榮,愿意對人有禮貌,為下一課學習禮貌用語打下基礎。

本課教學應注意以下兩點。

1.本課的重點是從正反事例比較中引起學生思考,提高認識。比較的事例有課文故事,有“比一比”欄目中的事例,有回憶自己的事例,還有比喻手法中“風”的藝術形象,比較的角度有的是從對方的不同表現(xiàn)比,有的是從自己的感受比,也可以是從對方和自己一方交互比。從事例中進行分析比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清道理。講道理不要脫離事例,分析事例不要就事論事,要將事與理教合,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

2.在比較正反事例時,不要只強調(diào)對人不禮貌就辦不成事,為辦成事就要對人有禮貌,似乎只為辦成事才需對人有禮貌,使對人有禮貌帶有很大的功利性。這是不符合禮貌教育的本意的。進行文明禮貌教育要著重提出:尊重別人,為他人著想,樹立自己講文明、有禮貌、有教養(yǎng)的形象。當然不文明,對人不禮貌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會使別人不高興,不愿與你交往,因此事情也就辦不成。

3、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親自表演路路主動要求還錘子的過程。

認知:

1.知道對人有禮貌是尊敬別人的表現(xiàn)。

2.比較正反事例,說明對人應該有禮貌。

情感:

1.以對人有禮貌為榮。

2.愿意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行為:

對人說話和氣,有禮貌。

1.根據(jù)“想一想”欄目和課文內(nèi)容制成錄像帶。

2.根據(jù)“比一比”欄目制成投影片兩張。

3.根據(jù)“讀一讀”欄目制成錄音帶。

4.采訪使用的話筒一個。

一、想一想。

1.看錄像:路路去傳達室借錘子,推開門就進去,對著傳達室的老爺爺喊:“嘿!錘子在哪兒?”老爺爺看報紙,沒理他。

提問:

路路為什么沒把錘子借來?

2.小結:

路路對老爺爺沒禮貌,不尊敬老爺爺。老爺爺對他很不滿意,就不愿意把錘子借給他。

二、議一議。

過渡語:

路路沒有把錘子借來,平平拉著路路一起又去借錘子,這次他們借來了嗎?

1.看錄像:平平去傳達室借錘子(課文內(nèi)容)。

提問:

(1)平平是怎樣向黃爺爺借錘子的'?

板書課題:對人有禮貌。

(2)黃爺爺對平平什么態(tài)度?

小結:

平平對人有禮貌,黃爺爺喜歡他,愿意把錘子借給他,還夸獎他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2.學生分組討論。

從路路和平平借錘子的事情中,你懂得了什么?

小結:

與人交往時要對人有禮貌,這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使別人愿意和你交往。反之,對人沒禮貌,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別人不愿意和你交往。

板書:尊重別人。

三、演一演。

過渡語:

路路知道錯了,決心向平平學習,主動要求去還錘子。你知道路路是怎樣還錘子的。

嗎?

1.請學生表演。

2.提問:

這次黃爺爺對路路什么態(tài)度?.。

3.小結:

對人有禮貌是好孩子,人人都會喜歡。

四、比一比。

師:冬冬家附近有一個足球場,常有人把球踢過鐵欄桿,讓冬冬幫助撿球。

1.出示投影片(“比一比”欄目內(nèi)容)。

提問:

(2)假如你是冬冬,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么想?

2.學生分組討論。

3.小結:

在和別人交往中,應該有禮貌。對別人以利相待,尊重人家,他人和自己都高興。反之,對別人不禮貌,不尊重人家,他人和自己都不高興,事情也辦不成。

五、說一說。

過渡語: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要講禮貌。下面,請你們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講禮貌和不講禮貌的事情。

1.說說你與別人之間互相有禮貌的事,并說說事情的結果。

2.說說你見過的不講禮貌的事。

3.小結:

對人有禮貌,能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增進團結和友誼,使別人高興,還可以把該做的事做成。對人不講禮貌,損壞友誼和團結,讓人討厭。我們要做有禮貌的好孩子。

六、讀一讀。

師:為了記住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我們來學習一首兒歌。

1.看書17頁。

(1)聽兒歌的錄音。

(2)學生跟老師讀。

(3)師生齊讀。

2.提問:

讀完這首兒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結:

對人溫和有禮貌,人人心里溫暖,處處受人歡迎。

七、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三課《對人有禮貌》,知道了對人說話和氣,有禮貌,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這樣做能受到別人的歡迎,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對人有禮貌的好孩子。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十三

計了這個活動。

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簡單的禮貌用語“你好”“請”“謝謝”“再見”。

樂意做個有禮貌的寶寶,與老師、同伴禮貌交往,會使用禮貌用語。

1.學習每天跟不同的的熟人打招呼,會使用禮貌用語“你好”“請”“謝謝”“再見”。

2.學習在打招呼時注視對方的'眼睛并面帶微笑。

1、毛絨玩具小兔、山羊、烏龜、小鹿等。

2.故事掛圖或課件、幼兒用書“寶寶有禮貌”。

3.請兩名幼兒事先排練好進入幼兒園互相打招呼的情景表演。

1.情景表演引出課題:

有誰?小動物們又說了什么?

(2)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3)教師:他們表演的是什么?他們是怎么說的?

(4)幼兒回答。

對方,并面帶微笑。

2.請幼兒看書。

(2)幼兒看書后回答。

(3)教師完整地講述一遍幼兒用書中的內(nèi)容,并進行簡單的小結。

3.學習兒歌"好寶寶有禮貌"。

(1)教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兒歌,名字叫"好寶寶有禮貌",請大家仔細聽。

(2)幼兒傾聽教師的朗誦。

(4)教師請幼兒邊看幼兒用書,邊念兒歌。

4.玩音樂游戲,在游戲中讓幼兒練習各種打招呼的方式,結束活動。

教師與幼兒一起玩音樂游戲“找朋友”。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十四

幼兒學會借東西時有禮貌、并按時歸還,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zhì)。

1、幼兒學會借東西時有禮貌、并按時歸還。

2、幼兒明白向人借東西時須經(jīng)過同意才可以將物品拿走。

3、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zhì)。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儒靈童教材、游戲物品。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yōu)秀教案《借用物品有禮貌》。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是怎樣向好朋友借東西的?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貓為什么愿意把書借給小兔子?

3、"看"動畫提問導入:小朋友,在借東西前應該說什么?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fā)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豆豆拿走寶寶的東西有沒有得到寶寶的允許?

(2)得到儒靈童的.幫助后,豆豆又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向別人借東西時應該怎樣做?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jù)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虿シ?,結合劇情節(jié)點,在幼兒已有經(jīng)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動畫片里的豆豆想騎自行車,沒有經(jīng)過寶寶同意就把小車騎走了,這樣做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后來,經(jīng)過儒靈童的幫忙,豆豆向寶寶承認了錯誤。小朋友,借用別人東西的時候,要先得到別人的同意,用完后要盡快歸還,這樣別人才愿意把東西借給你。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當你向他人借物品時一定要禮貌的向對方說"你好,請問你可不可以把xx借給我?"征得對方的同意后,你才可以將物品拿走并且說謝謝。好好保管物品并及時歸還,這樣小伙伴才愿意把物品借給你。

而另一組幼兒沒有書,現(xiàn)在老師說:"請小朋友們安靜看書"這時沒有書的小朋友可以跟有兩本書的小朋友借書看,借書時要說禮貌用語,并且說好什么時候歸還。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nèi)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guī)》經(jīng)典。

(2)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小朋友們?nèi)绾谓柽€物品。

(3)和家長聯(lián)系,習慣養(yǎng)成延續(xù)至家庭中落實。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們的態(tài)度積極,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發(fā)揮。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十五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哭寶寶、笑寶寶》,熟悉兒歌的內(nèi)容。

2、樂意來上幼兒園參與班集體活動,幫助同伴。體驗找朋友的快樂,學習問句“你為什么哭呀?”

活動準備。

1、哭寶寶、笑寶寶道具一個(雙面)??迣殞殹⑿殞毧ㄆ舾蓚€(雙面)。

2、幼兒準備鏡子若干面。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拍手、念兒歌,組織教學。

二、基本部分。

1、引起興趣。

――今天小朋友來幼兒園都是高高興興的',老師真喜歡。――你們知道她是誰嗎?(出示哭寶寶、笑寶寶道具)。

2、觀察哭寶寶、笑寶寶道具。

她是笑寶寶,以前她可是個哭寶寶;上幼兒園哭、要媽媽哭、不會穿脫鞋哭、尿褲子哭、摔跤了哭、拿不到玩具哭、上課哭、下課哭,回家吵媽媽買東西也哭。真是個哭寶寶。

――她哭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流眼淚,嘴向下彎。

――現(xiàn)在她是個笑寶寶了,每天高高興興地來上幼兒園。幼兒園里有朋友,在幼兒園上課學本領。呵呵呵、哈哈哈,做個快樂的笑寶寶。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她笑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眼睛向下彎,嘴向上彎。

――你喜歡哭寶寶還是笑寶寶?為什么?

――我們的書上也有哭寶寶和笑寶寶,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學習兒歌《哭寶貝、笑寶貝》。

――幼兒自由看書。

――教師指導幼兒看書,誦讀兒歌兩遍。

――小妹妹為什么哭呀?我們來問問她好嗎?學習問句“你為什么哭呀?”

――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做個游戲吧?。ㄊ諘?。

4、哭寶寶、笑寶寶游戲。

――老師發(fā)卡片,夾在胸前到前面。小朋友一起問“你為什么哭呀?”

――哭寶寶變成了笑寶寶。

三、結束部分。

――準備了鏡子的寶寶們用鏡子照一照。你是哭寶寶還是笑寶寶!大家一起來做個笑寶寶吧!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十六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借東西時有禮貌、并按時歸還。

2、幼兒明白向人借東西時須經(jīng)過同意才可以將物品拿走。

活動準備:

小白毛絨玩具一個;故事《小兔子和小小松鼠》;書本、橡皮、鉛筆等物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情景導入。

今天我?guī)砹宋易钕矚g的毛絨玩具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你們看它是誰?(大白)。

(大白,也是我最喜歡的,接著一把搶了過去,真好玩大白,親了一下)。

師:小朋友你覺得這樣對嗎?

師:如果是你應該怎么做?

教師總結:沒有征求他人的同意,就拿了別人的東西,這樣做是不對的。今后你向朋友借物品的時候別忘了征求他人的同意。

2、怎樣才能借到物品而且還有禮貌?

二、基本部分。

2、安靜聽《小兔子和小松鼠》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松鼠為什么向小兔子道歉?

教師總結:小松鼠沒有征求小兔子的答應,就拿了小兔子的橡皮,使小兔子找不到自己的橡皮而急哭了,小松鼠知道自己做錯了,向小兔子道歉。小朋友們,今后你向朋友借物品的時候別忘了征求他人的同意。

3、“看”動畫提問導入:我們看一看動畫中的寶寶借用物品有沒有禮貌呢?

4、認真看《小兔子和小松鼠》動畫,啟發(fā)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豆豆拿走寶寶的東西有沒有得到寶寶的允許?

(2)得到朋友的幫助后,豆豆又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向別人借東西時應該怎樣做?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jù)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jié)點,在幼兒已有經(jīng)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動畫片里的豆豆想騎自行車,沒有經(jīng)過寶寶同意就把小車騎走了,這樣做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后來,經(jīng)過朋友的幫忙,豆豆向寶寶承認了錯誤。小朋友,借用別人東西的時候,要先得到別人的同意,用完后要盡快歸還,這樣別人才愿意把東西借給你。

5、圖譜演示。

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當你向他人借物品時一定要禮貌的向對方說“你好,請問你可不可以把xx借給我?”征得對方的同意后,你才可以將物品拿走并且說謝謝。好好保管物品并及時歸還,這樣小伙伴才愿意把物品借給你。

三、結束部分、游戲互動,

游戲名稱:《禮貌小天使》。

游戲準備:書本、橡皮、鉛筆等物品若干。

游戲規(guī)則:借用物品時要求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游戲玩法:教師將不同物品分別發(fā)送給每位幼兒,請一名幼兒上臺按照老師說的幾種物品去向小朋友借。

四、活動延伸。

(1)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小朋友們?nèi)绾谓柽€物品。

(2)和家長聯(lián)系,習慣養(yǎng)成延續(xù)至家庭中落實。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篇十七

答:如果需要打招呼的不只一兩個人,寶寶可能一時不知道如何應對;或者認為這個行為是為父母做的,不是自己情愿的。這說明寶寶還沒掌握同時和多個人打招呼的技巧,也不懂得見了人要打招呼是禮貌行為。

2歲左右,寶寶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開始萌芽,3 歲時一些孩子就顯示出自己的主見,因此在被父母要求著向他人問候時,自尊心強的孩子會感到很沒面子、產(chǎn)生逆反情緒,以沉默表示抗議。寶寶的成長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學會與人交往。所以,媽媽可以借助講故事、看圖畫書和在生活中的場景啟發(fā)孩子:熟人間打招呼是一種禮儀,每個有修養(yǎng)的人都應該做,它能使我們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不妨先從孩子喜歡的人開始,引導其見面時主動問候。如果孩子邁出這可喜的第一步,可以逐漸適應問候更多的人。家長要以自己的熱情感染孩子,反復的提醒和批評可能面臨更為嚴重的尷尬境地,還容易強化孩子的這個行為。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13384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