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匯總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6 07:41:06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匯總20篇)
時間:2023-12-06 07:41:06     小編:書香墨

總結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進而為未來的工作和學習提供更好的方向。注意選擇適當的總結角度和重點。這里有一些優(yōu)秀學子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相信會對寫總結有所幫助。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一

教學目標:

1、為熟悉并喜歡的古詩或故古詩中的某一句配畫。

2、運用已學過的構圖知識、色彩知識、繪畫技巧表達古詩的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文學藝術的熱愛、陶冶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通過詩配畫的創(chuàng)作,讓學生感受詩情畫意的獨特魅力,提高繪畫創(chuàng)作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通過合理的構圖和創(chuàng)意,恰當地表現古詩的意境。

教學具準備:

學生準備一到兩首喜歡的、能夠背誦、理解的古詩及繪畫工具。教師收集了解一至五年級學生學過的古詩,并收集相關繪畫作品。

教學方法:講授欣賞觀察示范。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問題導入。

師:同學們,大家一定學過很多古詩吧?

生:......

師: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今天老師就考考大家。大家不要緊張,老師不是讓大家背詩,我們先來看大屏幕。(教師播放課件《憫農》插圖)。

師:大家來猜猜這幅畫表現的是哪一首詩?

生:《憫農》。

師:大家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生(預計回答):太陽、汗水、鋤地的動作等。

師:對,同學們說的真好,我們中國的古詩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相互配合,詩描寫了一個畫面,而畫又描繪的是詩的內涵。詩情畫意,相得益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九課《詩情畫意》。(教師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猜詩,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了解詩與畫的密切關系,初步認識詩情畫意的表現形式。

二、發(fā)展階段。

1、賞詩,體會詩意。

師: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古詩,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認真的聆聽,感受一下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師播放課件《詠柳》詩配畫)。

生:朗讀《詠柳》。

師:好了,大家可以睜開眼睛了,我找個同學問一下,剛才你在閉上眼睛聽的時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教師報名學生回答)。

生1:......

生2:......

設計意圖:通過賞詩,讓學生理解詩意,并能夠用語言描繪出詩表現的情景,為以后的創(chuàng)作提供幫助。

2、配畫,把握要義。

生(預計回答):會。

師:真的嗎?在同學們畫之前,我想讓同學們來看看老師為《詠鵝》這首詩配的畫,試試大家的眼力,看老師配的圖行不行,好嗎?(教師出示課件《詠鵝》詩配畫)。

師:誰能告訴老師,老師配的這幅畫行不行?(教師報名學生回答)。

生1:不行,......(如果學生回答行,教師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是否體現了詩意)。

生2:不行,......

師:對,同學們觀察得非常準確,這幅畫中的鵝呆呆地站在地上,沒有體現“曲項向天歌”和“白毛浮綠水”這兩句詩意。

師:我們再來看這一幅,行不行呢?(教師播放課件《詠鵝》另一幅詩配畫)。

生:行。

師:為什么這一幅可以呢?我們一起說。

生:......

師:對,這幅畫中的鵝從它張著嘴的神態(tài)和游泳的姿態(tài)上來看,生動的表現出了“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三句關鍵句的詩意。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配畫,讓學生自主、直觀的感受到抓住詩中的關鍵句子能夠使配畫符合詩意,才能生動的表現出詩的意境。

3、回顧,總結步驟。

師:好,通過我們欣賞《詠柳》,后來又分析了《詠鵝》的配畫,大家覺得如果要為一首詩配上畫,首先應怎樣?然后還要怎樣呢?(教師引導學生集體回答,并播放詩配畫作畫步驟課件)。

生:......

師:對,最后我們就可以開始構圖創(chuàng)作了。

師:好了,我看同學們已經迫不及待了,下面大家可以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把這首古詩畫出來吧!

設計意圖:總結作畫步驟,讓學生能夠準確、合理的為古詩配畫。

三、實踐階段。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作畫,從畫面的構圖以及畫面意境的表達上引導學生。

四、展示評價階段。

教師挑選優(yōu)秀的作品,讓學生根據詩意講解自己的畫面。

生1......

生2......

教師對這些學生提出表揚,對沒有完成作品的學生給與鼓勵。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中國的詩詞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瑰寶。這節(jié)課大家通過猜詩、賞詩、畫詩,我想同學們一定感受到了古詩的優(yōu)美和豐富,同學們要懂得保護我們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成為愛詩、讀詩、學詩的好學生。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二

2課時。

1、指導學生選擇熟悉的古詩,運用已有的繪畫的技巧來表現詩的意境。

2、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文學藝術的熱愛,陶冶審美情操。

重點:運用已有的繪畫知識表現古詩的意境。

難點:恰當地表現古詩的意境。

教師:課件。

學生:準備古詩一首,并能解釋詩意;繪畫材料、工具。

詩情畫意是一種純美的境界,作者運用高度濃縮及精湛的`語言,栩栩如生地將眼睛所看、心理所想表現出來,形成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境界,將學生帶進詩情畫意,感受傳統(tǒng)文化瑰寶的魅力,提高孩子們對古詩的鑒賞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靈。通過小組交流,讓學生互相探討,互相學習,并以聽一聽,找一找,即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也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創(chuàng)作的方法,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表現提供借鑒。教師注重個別指導,讓后進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一)情景導入激趣。

課件出現童聲朗誦《詠鵝》,激發(fā)學生回憶一年級學過的古詩,并描繪詩的含義,出示圖片,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中的情景。

小結: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常見表現手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揭題:詩情畫意。

(二)課件出現故事一首《靜夜思》。

1、師: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我們就會常常用李白的《靜夜思》來表達思鄉(xiāng)的心情。

1)師:讀了這首詩能讓你產生怎樣的聯(lián)想。

(啟發(fā)學生想象各種不同的情景。)。

2)教師出示幾幅畫作,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提出問題:哪幅作品最符合詩意?為什么?

2、欣賞課本中的圖片,引導觀察表現的特點及手法。

3、課件出示圖片,以聽一聽,找一找,啟發(fā)學生根據詩意找出相配對的圖片,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創(chuàng)作的特點。

教師小結:要畫出詩中的情景,除表現出詩中的主體,還要表現與它相適宜的景物……。

(二)發(fā)展階段。

1、組織學生交流:你最喜歡那一首古詩,你想怎樣表現它?引導學生展示準備的資料,介紹解釋詩意,提出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想。

2、教師請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表揚及進一步啟發(fā)學生的想象。

3、提出作業(yè)要求:

給自己喜歡的古詩配上圖畫。

第一課時:完成基本構圖。

第二課時:完善構圖,上色。

4、學生操作,教師加強個別指導。

第一課時:

1)關注主體與背景的關系。

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具體情況,利用課件進行演示引導。

2)引導個別后進生的造型創(chuàng)作。

第二課時:

1)提醒應用所學的色彩知識上色。

2)指導有困難的學生,提出合理建議,使其完善作品。

(三)評價交流,展示學生作品。

1、自評,請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2、你喜歡哪一張作品?為什么?

3、你覺得哪一張作品最符合詩意?

(四)課堂延伸:

可以嘗試用電腦繪畫的方式表現,可以根據自己的電腦水平設計不同風格的作品。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三

1.教材選擇:

2.授課內容:

第一部分:詩中有畫。

第二部分:畫中有詩。

除了巨然的《千溝萬壑》、范寬的《踏雪尋梅》等畫以外,還在主要引用了高適的《別董大》、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李紳的《鋤禾》的詩詞進行學習,這三首詩詞的共同特點是,用詩的語言描繪了一種畫境,因而,畫家多喜歡以此為畫,當我們看到畫時就會想到詩意。

第三部分:詩畫同一。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真切感受到中國畫與詩的關系,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而,這一部分將進一步深入理解詩畫同一的中國傳統(tǒng)審美觀念。其中結合鄭板橋的《竹譜》及其題畫詩,李白的《月下獨酌》和齊白石先生的水墨畫《蛙聲十里出山泉》來進行學習。

3.教學與學習方法。

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想結合,在建構注意教學方法的知道下,讓學生在一個相對自主的情況下,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共同的交流中完成學習任務,使其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體驗、感知的'基礎上充分理解學習的內容。故在講解中充分運用了展示、啟示提問、自主活動、討論等多種語言。

4.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由于中國詩畫深厚的歷史及文化底蘊,本節(jié)課的重點將放在中國畫意境的體會上面,難點是引導學生對中國詩畫關系的理解。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是來自美術系02級的高雷。今天我講課的內容選自高中一年級的美術教材,通過以前課程的學習,我們對中國畫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那么今天我們將進一步學習中國畫的意境方面一些基本的知識。

第二部分:畫中有詩。

除了巨然的《萬壑松風圖》、范寬的《踏雪尋梅》等畫以外,還在主要引用了高適的《別董大》、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李紳的《鋤禾》的詩進行學習,這三首詩詞的共同特點是,用詩的語言描繪了一種畫境,因而,畫家多喜歡以此為畫,當我們想到畫時就會想到詩意。

第三部分:詩畫同一。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真切感受到中國畫與詩的關系,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而,這一部分將進一步深入理解詩畫同一的中國傳統(tǒng)審美觀念。其中結合鄭板橋的《竹譜》及其題畫詩,李白的《月下獨酌》和齊白石先生的水墨畫《蛙聲十里出山泉》來進行學習。

由于中國詩畫深厚的歷史及文化底蘊,本節(jié)課的重點將放在中國畫意境的體會上面,難點是逐步引導學生對中國詩畫關系有一個較好的理解。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四

很長一段時間里,對于詩歌不屑一顧,輕狂且不可一世地認為那樣三五成行的短句注定沒有營養(yǎng),只要會使用回車鍵,幾乎人人信手拈來。

早忘了是在什么時候,爸爸送了我一本詩歌集,當初的我正固執(zhí)地追求長篇大論的文學,對于那樣的詩歌實在嗤之以鼻。直到最近收拾書櫥才發(fā)現躺在角落里早已布滿灰塵的它,好奇促使我翻開扉頁,爸爸留在扉頁的字仍清晰可辨——好好讀一讀。這才突然想到爸爸向來酷愛詩歌,興致來時還會親自“揮墨”,那就讀一讀吧,我想近來又實在無書可讀,便翻閱起那本詩歌集來。

仿佛是在驟然間,一扇未知的大門向我敞開,它對于我是陌生的,卻又好像無比熱情地呼喚我,好像我們早已彼此熟識。

我驚訝于顧城的兩行短詩《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毖院喴赓W的朦朧中,分明又透露出他在那個混沌年代中無比執(zhí)著的探索與追求。

原來曾錯過這樣的簡單又深刻。

我感嘆于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的無比坦然與樂觀:“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而那些逝去的將變?yōu)榭蓯??!痹谏畹奈粗c挫折中迷惘彷徨間“不要猶豫,也不要憤慨”,我不禁反思與感動,在謊言與苦難面前,更應樂觀與堅強。

原來曾錯過這樣的哲理與陽光。

我也被雪萊的《西風頌》所打動,“要是冬天已經來了,西風呵,春日怎能遙遠?”西風仿佛已成一種無形的象征,它是無所不在的宇宙精神,它是打破舊世界追求新境界的西風精神。這是詩人生活的信念,更是宣戰(zhàn)的.決心。

原來曾錯過這樣的堅強和勇敢。

合上詩集,不僅流連于仿佛還在腦中吟唱的詩句。

跑到爸爸跟前,笑瞇瞇地問他還記不記得以前的那本詩集,他有些出乎意料,又極其興奮地把他最愛的幾篇找出來給我看,我在他樂得開懷的間隙瞄了瞄他的眼角,原來那早已與書一樣,蒙上歲月的痕跡了。

我于那個瞬間猛然懂得,曾因無知與輕狂而錯過的,不僅是那詩中翩然的詩情畫意,更是爸爸著力想為我?guī)淼木窳α颗c我和他之間溝通的橋梁,在詩情畫意間徜徉,更分外明朗地感受到了愛的暖流。

曾經錯過的詩情畫意又失而復得,這仿佛是冥冥中的注定,是父愛樸實無華地揮灑,是文學多彩熱情地召喚。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五

1、說教材的編寫意圖及地位。

本課為浙人版美術第二冊第十二課,課型為設計應用。根據《新課程標準》一年級對這一學習領域的要求是讓學生了解對比與和諧,了解一些簡易的創(chuàng)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qū)別?!都埩啻愤@一課就把這一要求融入了本課的教學中,以全新的面貌呈現于課堂。

由于本教材的編排體系呈螺旋形上升,學生在前幾課的教學中以初步掌握了有關設計的知識,所以本課在學生掌握設計技能的基礎上,緊密融合生活,大膽設計制作各種各樣的紙拎袋。拎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隨著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拎袋的品種和式樣也越來越多。《紙拎袋》讓學生了解到現代的拎袋不僅僅是為實用而設計,對其外形、色彩、材質、圖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利用一年級小朋友好學、好問,有強烈表現欲望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融入生活體驗美,運用各種材質用撕、剪、折、卷曲、插接、粘連等基本技法,進行立體和半立體紙工制作,參與看一看、議一議、做一做、評一評等活動來體驗造型設計活動的樂趣。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拎袋的設計制作方法,運用各種美術元素,設計制作出富有個性與創(chuàng)意的拎袋。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提示,在本課中我將實現以下三個領域的教學目的。

認知目標:認識和了解各種式樣和材質的拎袋,以審美的眼光發(fā)現拎袋的美。

技能目標:初步掌握拎袋的制作方法,運用畫畫、剪剪、撕撕等表現方法,靈活運用各種彩紙、廢舊材料進行拎袋的設計制作。

情感目標:領悟生活中的美,體驗創(chuàng)作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觀察表現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情感。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觀察、分析、表現拎袋的造型,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求新、求異、求變的創(chuàng)造能力,設計制作新穎有趣的拎袋。

一年級學生好問、好學、好奇心強,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有極其豐富的想象力,他們追求有趣味的課堂形式,向往嘗試各種能表達自己情感的表現方法,所以,本課著重于創(chuàng)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感悟、創(chuàng)造,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引導學生各種體驗活動,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

1、本課的設計我以皮亞杰、布魯納的“構建”“發(fā)現”理論來進行教學設計,課堂中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通過看看、拆拆、議議等活動自主探究拎袋的構造和制作方法。以體驗性學習貫穿始終,在教學中充滿對生活的體驗、審美體驗、創(chuàng)作體驗、挫折體驗和成功體驗等,各種體驗學習既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在體驗性學習中滲透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2、杜威的“從做中學”的主張,在沒有教師示范的情況下,學生觀察拎袋作品、嘗試制作拎袋,在探索制作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3、著名教育家李吉林開創(chuàng)的情境教學法。

語言情境:用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嘗試與探索欲望。

生活情境: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為生活服務,本課教學緊緊圍繞生活這一主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以旅行這一導線,從準備旅行——欣賞拎袋——設計制作拎袋——推銷介紹拎袋——游戲模擬旅行這一系列和生活緊密相關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美化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情趣。

1、情境創(chuàng)設,對話激趣。

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境:國慶長假馬上到來了,同學們有什么打算嗎?很多同學會說打算全家外出旅游。

師:旅游要作哪些準備呢?

生:準備食物、日常用品、相機等,準備拎袋……。

從而揭示課題:讓我們走進《紙拎袋》吧!

2、欣賞感知,審美體驗。

圖片展示各種款式、各種材質的拎袋,有云南白族的繡花拎袋、藍印花布拎袋、旅行拎袋等,初步認識拎袋的外形、色彩、材質、圖案及用途,感受拎袋文化的深厚,感受生活的美好。

3、初步了解,嘗試制作。

發(fā)給各組一只簡易的拎袋紙模型,各組所發(fā)到的拎袋為不同的造型,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甚至可以拆一拆,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了解拎袋的簡易的制作方法,各組派代表上臺示范制作方法,各小組互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怎樣使拎袋的容量更大?怎樣粘連會更牢固?讓學生帶著問題嘗試制作一只拎袋。

4、拓展思路,感悟設計。

出示幾只新奇的拎袋:像房子造型的拎袋、蜘蛛造型的拎袋等,引導學生感受創(chuàng)造性設計的魅力,并在拎袋的形狀、色彩、圖案基礎上進行想象,以解決本課教學難點。再讓學生欣賞綜合使用卡紙、瓦楞紙等廢舊材料,用各種手法制作的拎袋,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

5、動手動腦,小組合作。

小組討論設計怎樣的拎袋,發(fā)給學生作業(yè)設計單,在作業(yè)設計單上填好設計說明、創(chuàng)意、色彩、材質、設計師簽名。讓學生領悟設計的意義,并根據設計方案有目的地選取材料進行分工合作。

6、師生互動,“展銷”評價。

開個小小“展銷會”,看哪一組設計制作的拎袋最受歡迎,“推銷商”從拎袋的造型、色彩、材料、功能等方面進行介紹,“顧客”為國慶旅游挑選自己喜歡和需要的拎袋,教師以記者的身份用相機拍下“推銷”的場面,又以評委的身份頒發(fā)“心靈手巧”、“最佳創(chuàng)意”獎牌。

7、游戲體驗,拓展延伸。

學生提上拎袋作品進行“我們去旅行”的游戲,體驗成功的愉悅。

師:同學們設計制作的拎袋真是太精彩了,這些美麗的拎袋放入市場的話,將為我們的旅游提供了更大的方便,使我們的旅程更生動精彩!為了讓生活更豐富多彩,希望你們能設計出更多更新穎的拎袋。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六

本課是人美版初中美術14冊第12課,依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明確了本課的課型屬于設計應用領域。帽子是人們夏日出游喜愛的裝束。帽子可以遮擋烈日,不同款式和花色的帽子還能起到很好的裝扮作用,本課的設置就是讓學生們親自設計制作帽子,這一活動能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動手才能、審美情趣、領會帽子除了適用功效以外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味。讓學生縱情施展想象力,增進發(fā)明力的發(fā)展。

依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制定本課教學方法。初中生兩級分化已形成,個體差異明顯,形象思維往抽象思維轉化,但形象思維仍然占主體地位,因而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所以本課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合作能力。

1、知識目標:

(1)適當的圖形、文字或符號在帽子上的應用。

(2)用自己愛好的適合主題的顏色去搭配自己的帽子。

2、能力目的:培育學生的想象才能、發(fā)明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3、感情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發(fā)明美、發(fā)明美是每位學生都應具備的素質,通過帽子的設計,讓學生更加認識自我,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造就學生的自負念,造就學生之間互相協(xié)作的精力。

依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難點為:

1、教學重點:顏色搭配、手工制造和個性化作風的表示。

2、教學難點:怎樣找到合適主體的元素,設計出具有個性的作品,進步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學生對生涯的酷愛,造就他們創(chuàng)造美妙生涯的欲望和能力。

依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重要采用“領導—-自主探究”的方式,以文化衫為線索,充足應用教具,采用展現,啟示、討論、歸納相聯(lián)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領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加入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應用投影、音樂等教學手腕,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致,進步課堂效力。學生分組運動,互評互比,這樣多法并用,即培養(yǎng)了他們集體合作的能力,又啟示了學生思維。

然后展示相關功能的帽子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市場上可以見到的各種不同功能的帽子的款式設計。

緊接著我給學生做示范,怎樣利用簡單的材料工具制作出大方美觀而且具有實用功能的帽子。

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我要給學生講述適當的圖形、文字或符號在帽子上的應用,用自己愛好的適合主題的顏色去搭配自己的帽子。

然后講解要根據不同功能來設計出不同款式帽子時,可以從帽檐大小,寬窄,以及頭頂的遮蓋部分等細節(jié)部分來調整設計。

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制作,教師巡回指導后展示學生作品,并進行總結。

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交流,以愉悅的心情體驗課堂,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美術。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七

地位、作用和特點。今天說課的課題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第xx課《xx》。(同時在黑板上板書課題)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可以對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打下基礎,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xx》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學習這部分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本校學生實際,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

一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欲,并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統(tǒng)一組織運用于教學過程,以求獲得效果。另外還注意獲得和交換信息渠道的綜合、教學手段的綜合和課堂內外的綜合。并且在整個教學設計盡量做到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觸發(fā)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過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

三是注重滲透數學思考方法(聯(lián)想法、類比法、數形結合等一般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素質。

四是注意在探究問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利于開放學生的思維。當然這就應在處理教學內容時能夠做到葉老師所說“教就是為了不教”。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盡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的能被學生接受的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是通過優(yōu)化教學程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yǎng)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相關知識,使學生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得到提高。本節(jié)教師通過列舉具體事例來進行分析,歸納出,并依據此知識與具體事例結合、推導出,這正是一個分析和推理的全過程。

2、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索的過程。主要是努力創(chuàng)設應用科學方法探索、解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科學方法,如在講授時,可通過演示,創(chuàng)設探索規(guī)律的情境,引導學生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揭示內在規(guī)律,從而使學生領悟到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特點。

3、讓學生在探索性實驗中自己摸索方法,觀察和分析現象,從而發(fā)現“新”的問題或探索出“新”的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動力。在實踐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要給學生多點撥、多啟發(fā)、多激勵,不斷地尋找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及時總結和推廣。

4、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猜測、嘗試、質疑、發(fā)現等探究環(huán)節(jié)選擇合適的概念、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方法,從而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如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中,蘊含的本質差異,從而擺脫知識遷移的負面影響。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認真分析過程、善于比較的好習慣,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通過現象發(fā)掘知識內在本質的能力。

(一)、課題引入: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a、教師演示實驗。

b、使用多媒體模擬一些比較有趣、與生活實踐比較有關的事例。

c、講述數學科學的有關情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引導學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設計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通過動手探索有關的知識,并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得出新知,并進一步提出下面的問題。

2、組織學生進行新問題的實驗方法設計—這時在設計上是有對比性、數學方法性的設計實驗,指導學生實驗、通過多媒體的輔助,顯示學生的實驗數據,模擬強化出實驗情況,由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知識的結構。

(三)、實施反饋:

1、課堂反饋,遷移知識(遷移到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分析有關的問題,實現知識的升華、實現學生的再次創(chuàng)新。

2、課后反饋,延續(xù)創(chuàng)新。通過課后練習,學生互改作業(yè),課后研實驗,實現課堂內外的綜合,實現創(chuàng)新精神的延續(xù)。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實例應用。

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指導思想。并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大家辛苦了!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八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后聯(lián)系。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八單元課程內容,屬于“欣賞?評述”的類型課,本課主要是通過將表現相似題材的現代繪畫作品進行相關比較,從中尋找多種繪畫表現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現代派繪畫的面貌特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第四學段(7—9年級)的學生應“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征,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術發(fā)展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以現代派繪畫作為介紹點,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過對繪畫表現形式從不同角度的比較和經典作品從不同層面的分析,強化學生養(yǎng)成一種“比較欣賞”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對比或類比中獲得對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藝術感知與內心體驗,從而提高欣賞藝術作品的能力。通過欣賞20世紀初現代派繪畫的藝術特點、代表畫家。幫助學生進入現代派繪畫與印象繪畫色彩特點的對比分析,明確現代派繪畫在西方繪畫藝術發(fā)展歷程中的意義和地位。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出發(f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對比傳統(tǒng)西方繪畫,把握一些現代派繪畫形式變化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標:

a、能夠嘗試運用不同的繪畫表現形式,表現對物象的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感。

b、能夠初步建立以發(fā)展和辯證的眼光認識、品評美術作品的審美觀念。

(3)發(fā)展目標:

能夠以積極的探究精神來思考現代派繪畫藝術在藝術史上的作用。

(4)情感目標:

a.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yǎng)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初步把握現代派繪畫藝術風格的主要特點。

教學難點:現代派繪畫與印象派和傳統(tǒng)繪畫的風格差異。。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和展示大量的現代派繪畫與印象派繪畫作品分析比較,引導學生就兩組作品從三個方面對比分析,并展開討論。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三、說教法。

四、說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活動導入。

2、講解現代派繪畫藝術的基本特點:

在現代主義藝術里,抽象和意象是大多數現代主義藝術家所采用的表達方式,其繪畫語言的表述方式與之前時期的繪畫藝術截然不同,西方繪畫自現代派以后開始變得空前地形式多樣起來,藝術家特別強調把主觀感受納入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繪畫多以描繪客觀對象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現物象的客觀存在,現代派繪畫拓展了人們審美的想像空間和聯(lián)想思維。

3、嘗試繪畫表現。

結合第一課時學習的創(chuàng)作方法,學生繪制命題創(chuàng)作草圖。根據一定主題和題材范圍,學生選擇更加獨特、具有個性的表現手法繪制作業(yè)。在學生繪制作業(yè)過程中,教師適時通過學生闡述的創(chuàng)作意圖與表現技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啟迪與拓展他們的表現思路。作業(yè)完成后,教師可在學生自我評價基礎上,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作,并提出一些極積中肯的建議和提示,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會。

4、作業(yè)評價及拓展活動。

教師評價學生欣賞小論文中的看法與觀點,幫助學生在已有的審美認識基礎上,積極鞏固與深化對現代派其他藝術形式的認識。這樣的延伸與教學拓展,往往可以幫助學生更為深入全面地感受現代派藝術,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九

我將本課設計為以美術為切入點的綜合性藝術課,借助實物游戲、線條游戲、音樂欣賞、美術作品欣賞、即興繪畫表演等手段,將藝術領域里的繪畫和音樂等進行自然的融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探索不同于單純美術課和音樂課的新型藝術課教學方法,獲得藝術課的教學實踐經驗。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妙多變的線條》是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美術第四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本單元是以“人際關系與生活”為主要取向的課程,“點線色你我他”是單元的主題。本單元共四課,均以“人”為媒介,以學生熟悉和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聯(lián)想,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認識線條的運動變化以及線條對人類情感的表現。

線條是一種神奇的符號,它隨著兒童涂鴉的開始,便陪伴著兒童成長,成了許多孩子表達內心世界的手段,這種用線來表現兒童內心世界的東西一旦被引上正規(guī)化的道路,將完成用線造型的環(huán)節(jié)。用線造型的訓練在兒童美術實踐中被了解、掌握、運用,能幫助兒童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兒童的潛能和智力能力。一二年級學生處于幼兒期向兒童期發(fā)展中,兒童的美術活動主要體現為游戲性。因此,美術課不要過多的講繪畫知識和造型原理,教學要求主要是使學生通過觀察、體驗、記憶、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形象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本節(jié)課,我準備運用大量的美術游戲、音樂游戲幫助孩子們了解線條的節(jié)奏感,大膽運用各種各樣的線條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個性化的兒童美術作品。

2、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本著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a、認識各種直線、曲線及其作用;。

b、感知線是繪畫語言之一;。

c、培養(yǎng)學生線控與線性的感知與表達能力。

b、在比較中體驗線條的美感;。

c、在創(chuàng)作中訓練線的表現力。

a、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b、能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習人際交往;。

c、能用審美的眼光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提高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4、課型:造型﹒表現。

5、課時安排:一課時。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采用下列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準備采取以下教法:

(1)“啟發(fā)引導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我以實例為線索,充分動用教具,不斷采用欣賞、啟發(fā)、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2)“演示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具,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對象。演示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與實物、多媒體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語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說明講授的內容,把演示與講授有機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以獲得最佳效果。

(3)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fā)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總之本節(jié)課的全過程主要是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線條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語言與工具,在藝術領域中既有視覺的“線”又有聽覺的“線”,理解它們的節(jié)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chuàng)造思維,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節(jié)奏的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節(jié)課,學生可以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借助教師準備的大量實例、音樂等課件演示和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lián)想”,在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中形象地認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條以及繪畫中的線條,感受聽覺的“線”,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學會人際交往。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十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美術活動《美麗的蝴蝶》。

一、說教材美術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手段之一。通過美術活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美術興趣,使幼兒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于它激發(fā)情趣、激發(fā)興趣;賦予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

蝴蝶是幼兒常見的、喜愛的一種昆蟲,許多幼兒都有過抓蝴蝶的經歷。美麗的蝴蝶能讓幼兒感受到美,體驗到美,能激發(fā)幼兒產生表現美的欲望。此內容非常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我選擇了這一教學內容來教學。

通過欣賞范畫中美麗的蝴蝶,激發(fā)幼兒畫蝴蝶的欲望。

二、說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3個目標:

1、引導幼兒學畫正面蝴蝶的基本外形特征,并用對稱圖案裝飾蝴蝶的翅膀。

2、嘗試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涂色裝飾。

3、通過繪畫活動,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放在學習畫正面蝴蝶和用對稱圖案裝飾蝴蝶的翅膀上,活動的難點是:要求幼兒嘗試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給蝴蝶翅膀上的圖案涂色。

四、說活動準備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范畫一幅。畫蝴蝶的步驟圖2、油畫棒、勾線筆、素描紙幼兒每人一份3、《交游》的音樂磁帶一盒,錄音機一臺。

五、說教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比較法,直觀法,講解示范法。

1、觀察、比較法,直觀法:()因為大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來看,以看掛圖,聽教師講解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2、講解示范法:講解演示是本次美術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操作的重要步驟六、說教學流程1、導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我利用"郊外的花叢引來了許多蝴蝶在飛舞,進行導入,激發(fā)了幼兒想看蝴蝶的欲望。

2、引導幼兒觀察蝴蝶的外型特征,對稱的花紋,比較花紋的顏色。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隨著音樂節(jié)奏去看蝴蝶,引出范畫,引導幼兒對蝴蝶進行觀察,比較。通過觀察,幼兒能夠對蝴蝶的翅膀產生直接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擁有感性認識,在老師的講解下,幼兒了解了蝴蝶的基本外型特征,知道蝴蝶有兩對翅膀,一般靠近頭部的這對長得更寬大,而靠尾部這對長得更窄小。蝴蝶翅膀上的花紋是對稱長的,也就上說兩邊的花紋是一樣的。頭上有一對觸角,腹部有6條細細的腿。通過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圖案的顏色,引出冷暖色。告訴幼兒紅色、黃色是暖色,藍色、綠色是冷色,像這樣一個暖色花紋,一個冷色花紋放在一起,看上去非常鮮艷,對比很明顯,也很漂亮。像這種涂色方法叫冷暖色對比涂法。

3、出示畫蝴蝶的步驟圖,激發(fā)幼兒的繪畫欲望。

4、幼兒繪畫,老師巡回指導,啟發(fā)幼兒設計出與眾不同的花紋。

5、評價并展示幼兒作品。

6、告訴幼兒有機會要跟父母一起去看蝴蝶展。

活動延伸:給畫面添畫。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指正。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十一

《幼兒園課程指南》中指出大班階段的幼兒能夠初步理解周圍世界中比較隱蔽的關系,如冬季下雪是為了肥沃土壤,以讓來年的收成更好。這些關系在表象上不是顯而易見的,孩子只知道冬天天氣會變冷,而下了雪就會更冷,所以有必要引導幼兒去深入的理解。

簡單的說教會讓幼兒覺得沉悶而是去興趣,而《冬姑娘的禮物》通過擬人化的藝術處理,能夠讓孩子們在深動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感受冬天的美,了解寒冷的冬天下雪也可以帶來這么多美好的事情,從而讓幼兒內化。

通過聆聽和對故事的回憶,引發(fā)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用繪畫的形式來展現冬天的美景,從而萌發(fā)對冬天的喜愛。

二、說意圖

班上的孩子很喜歡畫畫,有繪畫創(chuàng)作來記錄的欲望。最近,班里有孩子帶來了一塊小黑板,孩子們喜歡拿著粉筆在黑板上進行隨意的涂畫,他們覺得用粉筆在黑板上畫畫有趣極了。為了滿足孩子用粉筆進行創(chuàng)作的好奇心,我設計了用粉筆和黑色卡紙進行繪畫來表現冬天美麗的雪景這樣一個活動活動。

同時,近階段氣溫下降天氣轉冷,戶外運動時,孩子們往往不愿意把手拿出來活動,而是插在口袋里取暖。這樣,一方面達不到運動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存在著活動時的不安全因素。此外,當和孩子們聊起冬天怎樣時,有部分孩子認為,冬天太冷了,把植物都凍死了,動物也冬眠了??考慮到以上的情況,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萌發(fā)幼兒對冬天的喜愛,發(fā)現冬天的美好。

三、說目標

目標設定滿足既有技能目標,又有情感目標。分別設定為:

1、初步嘗試用粉筆畫出冬天里的雪景。

2、感受冬天的美麗,萌發(fā)對冬季的喜愛。

四、說重難點

1、活動重點:嘗試用粉筆畫出冬天里的雪景。

2、活動難點:能畫出冬天里雪景的景物特征。

五、說準備

黑色卡紙、白色粉筆和彩色粉筆、故事ppt《冬姑娘的禮物》、范畫、抹布。

六、說過程

一、故事導入:1、說禮物;2、猜禮物。

環(huán)節(jié)一,利用故事欣賞,吸引孩子的興趣,萌發(fā)幼兒對冬天的喜愛。這里我對原本的散文故事做了一些處理。原本故事中是直接告訴大家冬姑娘的禮物就是雪花,而我把這個給隱去了。鼓勵幼兒通過聽到的故事內容去分析、猜測這個禮物可能會是什么,而隨著故事的升入和遞進,線索也漸漸明朗化,答案就呼之欲出。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讓幼兒能夠在猜和分析的過程中記住故事內容,為之后的環(huán)節(jié)服務,而不是簡單的單純的停留在欣賞故事上。

原文:(冬姑娘來了。帶著她的禮物,潔白的雪花在空中飄呀飄呀!她先把潔白的雪花送給了大地媽媽,大地媽媽高興地說:“冬姑娘帶來的雪花真好呀!”小麥也高興地拍拍小手:“哈哈!我有雪花當被子,就能美美地過冬了?!贝蟮貗寢尠褲嵃椎难┗ǚ纸o了小朋友,看,他們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杖,可帶勁了。冬姑娘把潔白的雪花送給了大樹,大樹說:“哇!我穿上白色的新衣服啦!”冬姑娘飄呀飄,還把雪花送給了屋頂,屋頂戴上了白色的小帽子,一下子變得精神起來了!冬姑娘把她的禮物送給了許許多多的朋友,一下子他們都變了模樣,裹上了一件潔白的衣裳。)

修改后:(冬姑娘來了,帶著她的禮物在空中飄呀飄!她先禮物大地媽媽,大地媽媽高興的說:“哈哈!我有白白的、厚厚的被子蓋著,就能美美地過冬了。”冬姑娘把禮物送給了大樹,大樹說:“哇!我穿上白色的新衣服啦!”冬姑娘飄呀飄,還把禮物送給了屋頂,屋頂戴上了白色的小帽子,一下子變得精神起來了!冬姑娘給小朋友送去了禮物??矗麄兌哑鹆搜┤?、打起了雪杖,可帶勁了。冬姑娘把她的禮物送給了許許多多的朋友,一下子他們都變了模樣,裹上了一件潔白的衣裳。冬天可真美?。。?/p>

二、教師示范,故事在現

環(huán)節(jié)二,根據故事內容,引導幼兒故事在現,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一步一步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跟著故事的先后順序慢慢作畫,并鼓勵個別幼兒進行嘗試,并且在演示時,就有意的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作,不要單一的模仿。

三、幼兒創(chuàng)作,發(fā)揮想象

環(huán)節(jié)三,交代要求(粉筆畫的線條容易擦掉,我們畫的時候要注意:把手抬起來,別弄花了畫,別弄臟了衣服。畫出自己想留住的冬天里的雪景,要和別人畫的不一樣。畫好后擦干凈小手。)鼓勵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并進行指導,兼顧集體與個別,啟發(fā)幼兒豐富畫面,指導幼兒對作品進行互相欣賞。

四、分享交流

環(huán)節(jié)四,請幼兒大膽描述,與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引出新的繪畫材料(水彩顏料),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十二

《奇妙的水族世界》是一節(jié)集繪畫、手工等綜合的基礎內容課程。原名為《水族箱》,是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研究會、北京市教育局教材編審部、北京市教育學會美術教育研究會合編;人民美術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由于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突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注重創(chuàng)新性,并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聯(lián),因此我對于本課的設計形式與環(huán)節(jié)做了相應調整。故而,我對于本課程的內容分析和理解是:雖然本課程是利用繪畫、手工等綜合形式制作各種水族生物,但制作的形式與手法、運用的材料可以靈活多樣,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發(fā)揮、尊重學生的想象、激發(fā)他們的求異思維,從而使其在學習、制作中感受美、發(fā)現美、探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樂趣,達到寓教于樂的自然統(tǒng)一。這是我對于該課程理解與分析之一,更是要在教學中達到的目標。我對于該課程理解的第二點是教師與學生。即每個學生只要在本課上努力地發(fā)揮想象、動手實踐,將會有對《奇妙的水族世界》課程內容的一個新理解和再創(chuàng)造及呈現方式。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是一門藝術,我們都認為無論哪個課程內容,每個班級因為教學設計因素的不同(目標、策略、教學方法、教學對象、教師等)都會創(chuàng)造出與其他班級不同的教學效果,即使是同一位老師上同樣的內容,也應根據班級授課對象不同調整授課思路,這也就是我在本課程中對教師與學生的理解與認識,這也是本次課程改革又一新的理念,將課程與教師整合。

對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這個階段正處于二維平面再造思維向三維立體形體空間意識的重要轉折時期。他們學習過《海底世界》一課,也親手創(chuàng)造過各式海洋生物,但由于當時特定的課程限制及當時他們的思維發(fā)展意識,只局限于平面創(chuàng)作,可以說是只有形而沒有體。再者,用的具體材料的不同,也可以帶來不同的思考與創(chuàng)意,因此,我在本課中在完成形的基礎上有意強化體的塑造意識,使其達到形與體的整合意識。

基于以上分析,我對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有如下確定: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水族世界制作的學習,達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熱愛自然的情感。

2. 使學生了解海底世界。學習運用不同質地材料,創(chuàng)造海底景物、動植物,并予以組合。

3. 體驗想怎樣創(chuàng)作就怎樣創(chuàng)作的快樂。在作業(yè)中體現視覺創(chuàng)造能力和視覺創(chuàng)造的自由及個性。體驗只要動腦去想、動手去做,就會有新的視覺形象誕生的成功感,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及自信心。

重點:水族類(尤其是魚類)的創(chuàng)造性制作。

難點:水族的布局與安排及要把握的原則(也就是要求與評價標準)。

教學準備:各類各種可以運用的材料、與本課相關的可以找到的資源。

學具準備:已裝飾好背景的紙箱的各式彩紙、膠帶、彩筆、繪畫顏料、填充物以及相關用具(剪刀、橡皮泥等)。

基于以上分析和教學因素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如下:

對教學的導入是:以上節(jié)課完成的海底背景圖為導入點,提問學生:“只有這空空的海洋背景會使這個水族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嗎?”學生回答:“不會”。故而繼續(xù)提問:“那我們如何才能使它豐富起來?” 學生回答:“可以添加一些各種各樣的水族生物,像魚、螃蟹、蝦……”根據學生的回答象征式地出示幾件水族生物的圖片(意圖1、打開學生的思路,使他們能夠聯(lián)想到許多不同的水族生物;2、給學生以適當的視覺化刺激,為接下來的新授階段分析魚的外形埋下伏筆)

在新授階段,要完成如下教學任務:魚的創(chuàng)造性制作及布局安排分兩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在導入基礎上,讓學生先進行分析、歸納,內容包括:

1. 魚都有什么樣的外形?根據外形的不同,學生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色彩搭配。

2. 如何能使平面的魚變成立體的魚?以及創(chuàng)造、設計超現實世界的水族生物(魚類)。

學習行為:將平面魚創(chuàng)造成立體魚,魚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可以是現實世界的,也可以是非現實世界的。無論選擇哪一種,只要肯動腦筋,同樣可以出現好視覺的效果(演示),教師啟發(fā)(教的行為)出示各種不同魚類的制作模型加以介紹,拓寬思路。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講授水族生物布局的方法及評價標準。問學生要想使水族世界變得更加漂亮,在擺放各種海洋生物時應注意哪幾點?學生可能會答出若干點,教師予以歸納、總結,并告訴學生:大家說得都很好,但是我想告訴大家,其實不管什么樣的水族生物,在擺放時,只要能夠達到“疏密得當”、“前后遮擋”、“方向不同”這三點,就會使你的作品布局達到完美、和諧。在學生明確要求之后,提出評價作業(yè)的標準及獎項。(意圖:使之能夠明確如何才能將自己的作品設計好?好的標準是什么?如果做到了,會得到什么樣的獎勵?等等,使學生有了奮斗努力的目標和動力)

另外,在學生分組制作之前,簡單地讓他們看一下其他班的作品。(意圖:不束縛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幫助他們拓寬思路)

在學生制作過程中,教師也參與其中。參與的原則是教師不束縛,只引導,不隨意評價他們和打擊積極性,只欣賞贊美他們,發(fā)現優(yōu)秀作品,可以全班臨時欣賞,臨時讓學生捧起作品,呈現各個角度以展示。(意圖:使學生獲得成功感,能增強自信心)

在評價階段,讓學生根據事先已經制定好的評價標準進行組內自評、互評,教師只是贊同或反提出一點建議,以公平、民主的原則進行評選。其中“最佳合作獎”是留給全體學生的。(意圖:1、要使學生明白只要人人動手,個個參與,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創(chuàng)造美好的、個性化的視覺形象。2、使每位學生都有成就感,都有成功的自信心。)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十三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認識中國畫是通過筆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語言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悟到中國畫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并內化為熱愛祖國的情懷。

教學重點:賞析中國畫的筆墨美感。

教學難點:中國畫形式美各因素的價值判斷(對形式美的把握)。

教學方法:啟發(fā)法演示法觀察法情景創(chuàng)設法。

教學用具: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1、《萬山紅遍》的作者是誰?

3、《溪山行旅圖》的作者是誰?

4、《江山如此多嬌》的作者是誰?

學生自由回答,教學給予總結,稟帖引導學生發(fā)現究竟美在哪里,引出本堂課題目。

1、形象之美無論工筆畫或寫意畫,必須以一定的形象為基礎。但是,中國畫歷來講究“以形寫神”,表現任何物象,形似僅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為人物畫像,稱作“傳神”。齊白石筆下的青蛙、蝦、小雞等動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動活潑,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2、筆墨之美充分運用毛筆的性能,駕馭墨與色在宣紙上的滲化效果,表現不同物體的形狀、質感、量感,塑造出生動完美的藝術形象,這種綜合性的技巧在中國畫中統(tǒng)稱筆墨,它是中國畫造型的基本語言。中國畫以線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筆的快慢、頓挫、提按與墨色的干、濕、濃、淡、枯焦等,干濕巧拙、澀暢互相交替使用,虛實相生,“筆為墨骨,墨為筆充,”從而表現出天地萬物,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觀者得到美的享受。

3、色彩之美中國畫有獨特的特點。以畫法分,又白廟、水墨淡彩、重彩、墨骨、勾勒填彩,又有潑墨潑彩等。各種不同的畫法與豐富的色彩運用,構成了中國畫獨特的民族特色,使之成為東方繪畫的代表,是世界繪畫重要的品種之一。

4、章法之美中國畫的形制有多種,如中堂、條幅、橫披、手卷、斗方、冊頁、扇面等,在大小、長短方圓不同的形制中合理按排表現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畫面上有主次、疏密、節(jié)奏、變化,并可以留白,有筆墨處為實境,可以是天、地、云、水、煙、氣、雪等,給觀者以豐富想象的余地。中國畫上的提款與印章,也是畫面構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用已學過的中國畫表現方法,試作一折扇或團扇,并加蓋或添畫印章。2.簡述欣賞中國畫的心得體會。

通過體驗中國畫的形象、筆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們能夠運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則,探究中國畫的綜合性,對中國畫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內涵的中國畫精髓,更加熱愛祖國的民族藝術。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十四

我講的這節(jié)課《做筆筒》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4 冊中的第14課。讓學生在造型活動中體驗其樂趣。

利用廢舊瓶子制作、裝飾實用的筆筒。在裝飾設計的過程中用彩色紙剪帖的方法表現筆筒的美感與創(chuàng)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首先我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很快融入了課堂,為后面的進行打下基礎。

制作實用的筆筒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講解筆筒的制作方法時,教師沒有一味言堂,而是采取師生互動的形式。老師在很多瓶子中選出一個自己認為滿意的瓶子;教師準備要裝飾的圖案的“零件”;教師先粘2處,接下來讓學生到講臺前來粘,這時學生學習興趣高漲,然后利用一些裝飾方法,把筆筒打扮的更個性、更漂亮,這樣一來,重、難迎刃而解,也節(jié)省了時間。

本節(jié)課結尾時,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筆筒中插支筆,哪個筆筒中的筆多,這就是大家最喜歡的。讓學生能盡最大限度的體現成功被大家認可的樂趣。

這節(jié)課是手工課,畫的地方不多,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所以板書也比較簡單,主要以實物代替文字。

我這節(jié)課的設計,讓學生能自由的接受教師所帶來的知識,不管用什么方法,能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歡聲笑語中掌握知識,體會課堂中的綠意,這就是一節(jié)好課。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十五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采用下列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準備采取以下教法:

(1)“啟發(fā)引導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我以實例為線索,充分動用教具,不斷采用欣賞、啟發(fā)、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2)“演示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具,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對象。演示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與實物、多媒體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語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說明講授的內容,把演示與講授有機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以獲得最佳效果。

(3)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fā)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總之本節(jié)課的全過程主要是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線條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語言與工具,在藝術領域中既有視覺的“線”又有聽覺的“線”,理解它們的節(jié)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chuàng)造思維,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節(jié)奏的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節(jié)課,學生可以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借助教師準備的大量實例、音樂等演示和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lián)想”,在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中形象地認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條以及繪畫中的線條,感受聽覺的“線”,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學會人際交往。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十六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是小學美術人教版第三冊、第十六課《風來了》。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是一課時的內容,

以自然現象——風為內容題材,要求學生表現風來時人物和景物的不同變化。因為風的形狀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對于風的表現只有從相關聯(lián)的其它事物上得到體現,這就要求學生觀察風來時周圍景物、人物的變化和特點,用畫筆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來。為此,課前我讓學生從電腦、書報、雜志上搜集關于風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風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課堂上讓學生觀看臺風的視頻和各種圖片,使學生更形象更準確的描繪風,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空間。

認知目標:學習風的表現方法

能力目標:在繪畫表現活動中,提高學生觀察、記憶大自然的能力,同時使學生的想象力和繪畫表現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情感目標: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引導學生觀察回憶刮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是本課的重點。運用線條大膽的表現出對風的感受與認識是本課的難點。

本課體現的是師生間的互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法,課前,為了使學生對風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我讓他們從電腦、書報、雜志上搜集關于風的資料。在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感受風、描繪風,我采用了談話法,如小組交流、師生間交流。課堂上還準備了大量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給學生一個強烈的視覺沖擊。通過cai多媒體課件,營造了一個愉快、直觀的教學環(huán)境,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以學生為主,收集資料、匯報材料、欣賞、感受、想象、表演等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自由的交流、體驗、感受、觀察、討論中去了解風、表現風,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的主宰者。

為了能讓學生對風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我制作了cai多媒體課件。

練習紙、作業(yè)紙、鉛筆、彩筆、油畫棒

為了使學生多方位多感官的感悟風,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聽風、說風、畫風、憶風、看風、賞風、繪風、評風、拓風。

課堂伊始,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同時課件播放風的聲音,學生回答。引出我們每天都跟這位朋友碰面,那么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畫一畫和它在一起的情景。學習十六課《風來了》,出示課題。利用課件播放風的聲音,在學生頭腦中迅速浮現出風的相關內容,激發(fā)學生對風的回憶。

為了讓學生對風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課前我讓學生在電腦、書報、雜志上搜集關于風的圖片資料,課堂上再請學生匯報自己收集的資料成果。并達到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

首先提出問題:你平時遇見過什么樣的風呢?那么誰能嘗試著畫一畫風呢?找學生上臺畫風,其他學生在下面畫。學生畫的風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這里不做具體的評價,只強調風有大小、方向的不同。畫風時線條要自然、流暢。此環(huán)節(jié)只是讓學生初步嘗試表現風,然后在以后的師生交流——發(fā)現問題——總結方法的活動中再逐步的掌握發(fā)現用線畫風的方法。

風能讓很多東西動氣來,飄起來。課件出示草、花、樹的圖片,讓學生回答風來時它們的變化。再出示幾幅刮風時的草、花、樹的圖片,能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它們的變化。接下來,小組回憶、交流在風中行走的經歷。同時課件出示人在風中艱難行進的圖片,給學生一種直觀的感受。然后找?guī)酌麑W生表演在風中行走的樣子。能使學生清晰的看到人在風中行走時上身和四肢的變化,為后面的繪畫創(chuàng)作積累素材,喚起學生對風的記憶和感受。

風就像我們人一樣有時溫柔有時暴躁?,F在讓我們看一段關于風的錄像,課件播放臺風??赐旰髥枌W生: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呀?影像資料能帶給學生更加真實的感覺,學生看后對于強大的臺風帶來的危害會留有深刻的印象,能用各種線條畫出兇猛的臺風,為后面的繪畫表現注入了感情色彩的成份。

我利用課件出示畫家柯羅的作品《陣風》和小朋友的作品。引導他們欣賞欣賞畫中人物的動態(tài)和周圍事物的變化。通過欣賞畫家和小朋友的作品,刺激學生的繪畫表現欲望,增強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

作品欣賞完后,進入本堂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繪畫表現階段,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和這位朋友碰面,你可曾記得上學路上它吹走你的帽子,教室里亂翻我們的書本、作業(yè)時的淘氣樣嗎?或是你們上完體育課大汗淋漓時帶給你清涼的的可愛樣嗎?現在讓我們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和這位朋友相處的情景。在作業(yè)紙上大膽地畫一幅風來時的畫面。學生開始作畫,對學生畫面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并給予糾正。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營造良好的繪畫環(huán)境,我讓學生邊聽音樂邊作畫。在音樂的感染下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極大的發(fā)揮。

適時的評價鼓勵能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利用黑板進行作品展示,同學們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作品,再讓學生從這些作品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最有特色的、最有情趣的作品師生進行評議。這種展示評價能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與審美能力,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

本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黑板中間是題目《風來了》,下面是學生的繪畫作品。

本堂課我重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中心,將學生的交流感受表演活動貫穿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的豐富多彩.同時cai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為課堂注入了活力,使美術教學變的格外生動有趣.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講解,由于本人的能力水平有限,在講解過程中出現的不足,懇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十七

《房間一角》是一節(jié)造型表現的課,原本比較枯燥的教學內容,但項老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就談談對本節(jié)課的一些體會。

1、通過視頻和精美的圖片,激發(fā)學生對家的喜愛和眷戀之情。

通過播放一位小男生介紹自己的房間視頻,讓學生了解房間的一些擺設,并聯(lián)系自己的房間,增加對房間的喜愛之情。這樣的視頻導入對組織教學很有幫助。其次,出示四張非常漂亮的房間圖片,引出房間里的主體物品和裝飾物品。將兒童繪畫教學融入兒童的生活與文化背景之中。

2、示范教學張弛有度。

示范是我們美術課上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項老師這節(jié)課通過簡單的示范主體物的畫法。再通過和房間照片的觀察比較,讓學生懂得繪畫創(chuàng)作可進行適當的改編,有選擇地添加或刪減物體。對于的添加的教學,項老師是事先畫好了裝飾物品讓學生粘貼。對于刪減法的教學是先讓學生自己觀察發(fā)現,書房的東西太雜亂,需要刪減。對于刪減后的美術作品,項老師事先畫好了范畫,讓學生觀看。因此,本節(jié)課的示范項老師運用了三種方式。

3、作業(yè)展示效果非常好,評價有標準。

本節(jié)課的一個最大的亮點就在于作業(yè)的展示。項老師通過音樂控制作業(yè)時間。當音樂結束的時候,所有的學生都要將自己的作品貼到相應的卡紙上(項老師事先在教室的墻壁上貼了像畫框一樣的卡紙),整體效果非常好。對于作業(yè)的評價,項老師先是給學生一些評價標準,然后給自己喜歡的作品貼紅花。誰的作品上貼得紅花最多就最優(yōu)秀。

本節(jié)課我也有一點點的想法,欣賞學生作品的時候,可以做得更加有針對性,如線條的疏密,粗細的變化,以及構圖方面的安排,這樣可能會更好。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十八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美術五年級上冊第六課《地球的新生》具體程序如下。

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 知識目標: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現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 能力目標:掌握各種繪畫形式的創(chuàng)作方法,利用畫面表達希望和建議。

3、 情感目標:激發(fā)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和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及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感。

4、 教學重難點:重點應用各種繪畫形式如手抄報、海報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及對環(huán)境和資源的熱愛。

5、 難點是構圖和版面設計的創(chuàng)新,利用畫面表達希望和建設的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情趣導入——討論探究——思考討論——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一、情趣導入、引導學生欣賞作品,感受作品所體現的“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家園”感受地球和人類的關系。

二、討論探究、問題質疑,思考人們?yōu)槭裁匆厍蛐律?,通過學生討論、匯報,意識到保護地球資源的重要性。

三、思考討論、出示書中手抄報作品,引導學生觀察作品怎樣表現地球的新生,了解手抄報的組成部分。

四、拓展遷移、展示幾則保護環(huán)境的格言,請同學朗讀,同時提出要求和希望。

板書設計:由兩部分組成,課題和格言,簡潔明了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十九

(一)設計理念: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造型?表現”領域是指學生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在低年級階段強調感受、體驗和游戲性,把看、畫、做、玩融為一體,模糊學科門類界線,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嘗試不同工具,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我家的菜籃子》是全日制義務教育廣東版小學美術課本第三冊第三單元第十課的造型與表現課。通過運用線條或色彩表現“菜籃子”及蔬菜的形態(tài)、色彩特征,學習物體的前后遮擋關系,從而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生活的美。

下面我重點說一下本課的教學設計。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也是兒童進入美術學習的起點,把生活中的事物引進課堂,是新美術課程標準中加強學生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究性的要求,使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lián)系,從學生的問題和興趣出發(fā),在活動中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形成對身邊世界的興趣,培養(yǎng)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多元學科不同領域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感受生活的美。

我的設計理念來自于課標的精神,在充分考慮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的基礎上,運用“感知菜籃子與蔬菜”、“分析畫家的畫”、“探究物體前后遮擋的關系”、“欣賞不同的表現手法”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對《我家的菜籃子》的表現。此外,我還設計評價活動,通過自評、互評和互動交流的形式開展,一方面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另一方面使老師從多種渠道獲得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能運用線條或色彩表現“菜籃子”與“蔬菜”的形態(tài)、色彩特征。

2)過程與方法:

a、在欣賞中,體驗大師對生活美的感受。

b、在擺設中,體驗構圖的美感。

c、在探究中,體驗多種物體的前后遮擋畫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會關注日常生活美,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

(三)教學重點:運用線條或色彩表現菜籃子的形態(tài)與色彩特征。

(四)教學難點:多種物象的前后遮擋關系。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都是剛剛入學不久的兒童,他們天真浪漫,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如果能找到適合并讓他們感興趣的課堂活動,他們就會非常樂意去做、去學。所以只有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體會趣味感、成功感”才能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

為了鍛煉學生形象記憶能力(腦)和鍛煉學生的表現能力(手);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眼)。真正體現眼腦手的協(xié)調并用的原則。

根據學生情況,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導入部分我設計了猜一猜和參觀蔬菜王國的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一種情境氛圍中接受知識,并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輕松地掌握知識。

2、觀察、發(fā)現法:觀察、發(fā)現法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我讓學生觀察蔬菜以及畫家的畫,使學生發(fā)現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安排有不同的形式美感,激發(fā)學生進行練習的欲望。

3、體驗教學法: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看看、說說、擺一擺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活動的快樂,并從活動中獲得知識。

4、評價法:通過自評、互評以及互動交流的評價方式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句話“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苯逃_到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本課在學法上主要采用了觀察記憶法、對比學習法和互動評價法。首先讓學生觀察記憶菜籃子以及蔬菜的各種特點,然后引出畫家的畫,從中發(fā)現繪畫構圖的美,再通過擺一擺的活動,最終解決了難點,學生繪畫后通過評價活動,達到了認識“我家的菜籃子”的教學目的。

詩情畫意美術說課稿篇二十

本課是小學一年級美術第一冊第11課《玩泥巴》的第2課時,此課是以美術為切入點的綜合性藝術課,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而設置的課程。

本課用泥土為制作材料,通過學生的創(chuàng)作活動去發(fā)現運用壓、捏、搓、團等基本方法,組合簡單的立體模型。教學內容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情感需要,使學生在空間和質感上得到全新的認識,玩中學、學中做,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最大可能的發(fā)揮,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能力和研究、創(chuàng)造的能力,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

重點:使學生掌握玩泥的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知識,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方法創(chuàng)造出各式各樣的泥塑作品。

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主動探究意識,使學生能夠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認知領域:學習搓、團、捏、壓等基本技法,使學生在愉悅的藝術活動中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和交流,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表現豐富多彩的泥塑作品,并延伸到實際生活中去,體現其應用價值。

2、操作領域: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想像能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鼓勵他們進行具有探索性的個性化藝術活動,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

3、情感領域:塑造帶有人文主題色彩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要珍惜泥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以及要熱愛生活的情感。使學生認識到尊重、關懷、友善、團結協(xié)作是人類的美德,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與發(fā)展。

本課運用了綜合藝術感教學法,將極富感情色彩的音樂和美術加以綜合,通過音樂啟趣的“氛圍渲染”、再加上“看一看、猜一猜”、“找一找、試一試”、“玩一玩、做一做”等一系列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力求使學生從多感官、多渠道、多角度的參與步入“情”和“趣”的泥塑世界。

在教學中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把學生興趣、需要、經驗擺在重要位置,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其自信心,調動學生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對泥塑作品的表現力,激發(fā)學生對泥塑作品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作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解決本課重難點。

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fā)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

首先學生通過“猜一猜”的活動,積極去分析教師所提供的泥塑作品,比一比誰發(fā)現的特征多,誰的反應最敏捷,從而訓練學生敏銳洞察力。

其次學生通過“找一找”的活動,自己總結出“搓、團、捏、壓”四種技法,體味這幾種技法的特點,再通過“說一說”加深理解,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玩一玩”的活動,是學生的實踐*作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樂趣,在實踐中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征,大膽進行創(chuàng)新,使之愿學、樂學、善學。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體現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

“評一評”活動是一個延伸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評,自己的說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同時通過交流還可以形成一個帶有濃厚人文主義色彩的氛圍。

總之本課程的全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一個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意識。

(一)、氛圍渲染。

上課一開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切入課題,在學生的潛意識中率先埋下了泥土是我們的好朋友這顆種子;其次,在整堂課中貫穿了《泥娃娃》這首歌曲,在引導學生聽、唱、表演的基礎上挑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恰當的融入了音樂和舞蹈的成分,充分體現了藝術課這門課程的優(yōu)勢所在。

(二)看一看、猜一猜: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出示大量的泥塑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分析作品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同時通過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的方法,訓練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從而引出制作所有的泥塑作品都是從玩泥球、泥條、泥餅……開始的。揭開泥塑作品這層神秘的面紗,消除學生心目中“難”的概念,增強“我不但能做并且能做好”的自信心。(三)找一找、試一試: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尋找掌握搓、捏、團、壓等基本技法的重要階段。共分四層:

(1)、尋找搓、捏、團、壓四種基本技法,讓學生在玩泥的過程中,自己總結制作時所用的手法,比比誰找的最多,使學生養(yǎng)成勤動腦、善思考的好習慣。

(2)、賦予泥球、泥條、泥餅生命感,告訴學生他們不但本領大,而且還會變魔術,從而挑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后面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

(3)、通過電腦,一邊向學生展示泥球的`變換的全過程,一邊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增強其直觀性和感染力。

泥球——一串葡萄——太陽花——心形項鏈。

(4)、展示泥條的變換過程。

泥條——小房子——煙灰缸。

引申:請學生聯(lián)想泥條還可以變換成什么,培養(yǎng)其想像力。

(5)、泥球、泥條這兩個好朋友的組合過程。

泥球、泥條——螃蟹——小鳥——蝴蝶——花朵。

向學生進行愛護動植物的情感教育,并對學生進行祝福。本環(huán)節(jié)通過找技法——泥球變化——泥條變化——泥球泥條組合變化幾個階段的環(huán)環(huán)遞進式的教學,可充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四)、玩一玩、做一做:

這個環(huán)節(jié)注重的是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實踐,讓學生在玩中做、做中玩,通過老師的引導,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自由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拓展思路,使創(chuàng)作的內容既新穎又豐富多彩。

(五)、評一評、說一說: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把問的權利和評的權利交還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最后,我還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心靈手巧”紀念盤,按下學生的手印,留下學生學習的軌跡,用于記錄此刻最美好的情景。同時還引出了“泥來自于土地,它就像我們的母親,能孕育好多好多小生命,我們要愛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的家園”這一具有強烈人文關懷的主題,使本課進一步升華。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56481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