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我們對書籍內容的消化和轉化,是我們思考和感悟的結晶。在寫讀后感時,可以根據書中的主題和觀點,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對比,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廣度。小編為大家篩選了一些精華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激發(fā)大家寫作的靈感和創(chuàng)造力。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一
我緊抓著時代的尾巴,還不懂得攢蹙一卷歷史的浪潮。我們隨便把一個個節(jié)日拋卻,砍掉與其相關的絲絲縷縷,拆毀傳統(tǒng)和習俗。我們想它們落伍了,我們迎接的是富強之夢,創(chuàng)新之夢,一切都會有的,隨著一個個中國夢的實現。
我窮追著時代向前,還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舊夢告別,不知道回過頭說一句:月,你要一年年地圓下去啊。清明、端午你們能強撐到哪一年就強撐到哪一年,萬一你們經不住折騰隨風而逝了,可千萬把青柳留下,把紛紛而落的梅雨留下,把對英雄的崇敬留下,最好留下一小片葦葉,即使不再那么純粹,也要留下它,卷著粽香去祭一祭那江底的屈子,留下艾蒿,留下黃酒,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印跡??!
我跌跌撞撞地去抓時代的尾巴時,我還不知道曾經的一切,有一天會需要證明。
有一天會再沒有人能夠相信歷史,我也會對五千年的文化產生懷疑。那是我曾經嬉笑過的節(jié)日嗎?我真的看見過那個叫“年”的怪物?更兇、更猛,沖向寂靜的黑夜,咀嚼萬物的殘骸和一個民族的記憶。我真的聽見過那最為原始的爆竹聲?那一段朦朧的舊夢,充斥著潮落之音。我真的沿著那條夢幻的燈巷去尋我的燈謎?背后緊追不舍的伙伴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我真的有過一盞自己的花燈?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樁?它的橫杈直端端指著牛郎織女,找到它,我便找到了遠古的神話和那最為本真的浪漫。還有,我真的沐浴過那樣恒久明亮的月光?它只一夜便透徹一切,把嫦娥仙子的孤獨與悔恨滲浸每一寸土地。在那時候,我不回頭就看見了一個滿腹浪漫與才情的民族。
而今,誰還能說出“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期待?誰會看見“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的凄涼?歷史的波濤洶涌著中華民族慢慢松開的脊梁,把所有的濤聲鎖在他的骨髓里,鎖于那場舊夢。
回到新夢,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成了棄兒,在悄無聲息中漸去。耶穌來了,我便清楚,春風送暖也入不了屠蘇了。圣誕、愚人,一個個外來之客的侵入,使本就千瘡百孔的傳統(tǒng)之夢更加面目全非了。
那時,我便知道靜靜汩羅等待的是什么。
但我卻不知道,這一切行將消失時,“菊花開處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的意境,“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的興致,“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的無奈,是否也隨滾滾江水,流向無邊的天際。還有,在它們中游戲了小半生的我,她的快樂,無人感知的激動與溫馨,如今卻化為一聲嘆息,嘆舊夢已逝,嘆逝者不再。
當這些正走向消逝,我知道所有舊夢里的浪漫都會被時間之流沖刷,從而流向虛無……。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二
我曾向朋友推薦過王開嶺先生的隨筆集《精神明亮的人》,他讀了之后說很好。最近他反過來也向我推薦同一作者的另一本書《古典之殤》,我讀了也覺得很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那種讓讀者“精神明亮”的好。查新華字典,“殤”的解釋是“還沒到成年就死了”,有惋惜和感傷的意思在。為什么取這個書名呢?王先生說:“當我們大聲朗讀古典詩詞時,殊不知,那些美麗的鄉(xiāng)土和自然風光,那些曾把人類引入美好意境的物境,早已蕩然無存;現實世界里,我們找不到古人的精神現場,找不到對應物,連遺址都沒有……古詩詞,成了大自然的悼詞和殤碑?!痹瓉磉@是一部祭奠之作。但作家不光是祭奠古詩,但還憑吊著人類的童年和自己兒時的回憶,他在紀念一個“原配的世界”。作者看來,世界有兩個組成:人間和非人間。人間的成就不足萬年,而非人間即大自然的成就,包括原始地理和物種繁衍已達46億年??赡慵毚蛄?,即會發(fā)現這樣一個事實,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幾乎全是人類自己的成就!20世紀中葉后的人類,正越來越深陷此境:我們只生活在自己的成就里,正拼命去篡改和毀滅大自然的成就!人類總認為世界即人間,他們忘了,自己和萬物一樣,只是地球的匆匆過客,投宿而已。人類不是地球業(yè)主,而是它的孩子,和草木蟲魚一樣,受地球撫養(yǎng)……它是人類的家園,但也是獅子、老虎和一棵草的家園。人類的倫理、美德和情懷,一旦越過了物種邊界,人類就變成了納粹,野獸的能量即刻釋放出來了。當它的孩子越來越少時,人——這個野心勃勃的物種也將面臨末日,或精神上孤獨而死,或肉體上被烈日席卷、缺氧窒息!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三
這個時代,不變的東西太少了,慢的東西太少了,我們前行得太快,以至于那些生活中的美好漸行漸遠,只能用來緬懷。當山間若隱若現的點點流螢無跡可尋,當夜晚的靜謐被浮躁的聲音打碎,當曾經的繁星點點化為現在的霓虹燈濃重的商業(yè)氣息,當當年踏雪尋梅,煮酒對歌,變?yōu)楝F在的奢靡攀比,欲望涌動。我們將何處尋找當初的生活。
為什么不慢下來呢?為什么不回頭看看呢?為什么一定要固執(zhí)于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相似的高樓林立的城市而不尋找當年的大漠孤煙圓月,小橋流水人家?缺失了的是對自然的景仰,丟棄了的是慢的生活節(jié)拍,沾染上了濃重的商業(yè)氣息,多了的是市井紛紛的閑言碎語。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四
我們唱了一路的歌,卻發(fā)現無詞無曲。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為何出發(fā)。
——題記。
我曾向朋友推薦過王開嶺先生的隨筆集《精神明亮的人》,他讀了之后說很好。最近他反過來也向我推薦同一作者的另一本書《古典之殤》,我讀了也覺得很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那種讓讀者“精神明亮”的好。查新華字典,“殤”的解釋是“還沒到成年就死了”,有惋惜和感傷的意思在。為什么取這個書名呢?王先生說:“當我們大聲朗讀古典詩詞時,殊不知,那些美麗的鄉(xiāng)土和自然風光,那些曾把人類引入美好意境的物境,早已蕩然無存;現實世界里,我們找不到古人的精神現場,找不到對應物,連遺址都沒有……古詩詞,成了大自然的悼詞和殤碑?!痹瓉磉@是一部祭奠之作。
但作家不光是祭奠古詩,但還憑吊著人類的童年和自己兒時的回憶,他在紀念一個“原配的世界”。作者看來,世界有兩個組成:人間和非人間。人間的成就不足萬年,而非人間即大自然的成就,包括原始地理和物種繁衍已達46億年??赡慵毚蛄?,即會發(fā)現這樣一個事實,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幾乎全是人類自己的成就!
20世紀中葉后的人類,正越來越深陷此境:我們只生活在自己的成就里,正拼命去篡改和毀滅大自然的成就!人類總認為世界即人間,他們忘了,自己和萬物一樣,只是地球的匆匆過客,投宿而已。人類不是地球業(yè)主,而是它的孩子,和草木蟲魚一樣,受地球撫養(yǎng)……它是人類的家園,但也是獅子、老虎和一棵草的家園。人類的倫理、美德和情懷,一旦越過了物種邊界,人類就變成了納粹,野獸的能量即刻釋放出來了。當它的孩子越來越少時,人——這個野心勃勃的物種也將面臨末日,或精神上孤獨而死,或肉體上被烈日席卷、缺氧窒息!
作者懷念著那個原配的世界,極其細膩地描繪著那個消逝的世界,看看那一篇篇文章的標題你就會體會到他的一片深情——“再見,螢火蟲”、“河殤”、“茶憾”、“橋是水的情書”、“誰偷走了夜的‘黑’”、“耳根的清靜”、“蟋蟀入我床下”、“消逝的地平線”、“湮滅的燕事”、“女織”、“消逝的‘放學路上’”、“多聞草木少識人”、“春天了一定要讓風箏放你”、“有股焦灼讓你必須連夜種點什么”……老實說,光是這些標題就擊中了我心靈里那個柔軟的地方,想起了我們曾經擁有的“美麗中國”和那些花樣年華,耳畔甚至還響起了風聲、雨聲和濤聲……那些草長鶯飛、魚戲蝦翩,那些青山綠水、星河燦爛,那些夏夜流螢、遍地蛙聲,還有古老的祠堂、繞村的小河和隆重的民俗……原來這些一夜蒸發(fā)了的物象并沒有在我的腦海里蒸發(fā),只是不去想、不愿想、不敢想哪!就說“放學路上”吧。那一程路負載著一個孩子最大的快樂。
記得和好朋友勾肩搭背,嘰嘰喳喳,孩提時代幾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聞都是在放學路上邂逅的。那是最值得期待的,每天充滿了新奇和陌生。那時整個環(huán)境,在表面的松散和雜亂之下,有一種無形的維護系統(tǒng),憑借它,生活雖然貧困,卻是溫情、安定和慈祥的??墒乾F在的孩子呢?一個個孩子被大人押送著,離開一個“戰(zhàn)場”,休息片刻,喂一點食,再進入“第二戰(zhàn)場”!這不是一本所謂環(huán)保的書。這是一本充滿著人文精神、修復記憶、保衛(wèi)生活、喚醒感官和心靈美學的書。人類無法停止前進的腳步,這是人的本能。于是一眨眼的功夫,無數事物只剩下背影,成了往事和收藏。吊詭的是,我們無意中留下的,卻成了需要全民保護的精神遺產。在這最好的時代里,我們要努力著,為那一個簡單的夢,別讓古典,成殤。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五
你會有這種感受嗎,如此近距離的接近自然?或許有,但是定然不會太多。因為這個世界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了。敢問在今天的夜里你會聽到什么,恐怕除了人在大聲爭吵,機器在大聲運轉,小販在大聲吆喝,乃至什么也聽不見吧;又敢問你會看見什么,恐怕除了炫目的霓虹,刺眼的車燈,不滅的燈光,乃至什么也看不見吧;再問你會嗅到什么,恐怕除了刺鼻的汽油,油膩的酒肉,腥臭的垃圾,乃至什么也聞不到吧。為什么?只是這世界變了。
19世紀的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寫到:“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jié),那是黑暗的季節(jié)……”他的指向是法國大革命,但是對于我們這個民族所處的這個時期也同樣適用。我們這個時代或許說飛速發(fā)展,或許說日新月異,但是生態(tài)保護這方面卻遠遠沒做到飛速發(fā)展,日新月異?;蛟S這便是王開嶺先生寫這本書的原因,紀念也是提醒。
王先生在這本書中把注意力集中到自然細節(jié),那些曾經來過卻告別的風物:熠耀宵行的螢火蟲,不舍晝夜的河水,似曾相識的燕子……用自己深沉而睿智的筆去描摹他們,去記住他們,去反思他們。先生是這樣認識的:好東西都是原配的,好東西都是免費的。我開始是不信的,但是先生把一幅曾經的失去的古代田園畫卷慢慢展開,慢慢解釋給我聽時,我就瞬間明白了,原來好東西真的都是原配的免費的,比如螢火蟲,比如活水,比如蟋蟀……先生是這樣說的,但是他只能帶動我們這些讀者去傷感,去理會,但誰會去真的幫忙找回那個失去的世界,就算有心也很難,更何況沒有人會因為一只蟋蟀而放棄什么,因為蟋蟀只是蟋蟀,它換不回金錢,權利,發(fā)展。
但是有個人他真的努力去做了,他說,中國將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fā)展、循環(huán)發(fā)展、低碳發(fā)展,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空間格局、產業(yè)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他就是習近平總書記,雖然是最最官方的語言,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并不官方,而是有力度的:“碧水藍天”工程的實行,讓生態(tài)文明不再是紙上談兵。
我是個在鄉(xiāng)下長大的孩子,喜歡鄉(xiāng)下無憂無慮的白云蒲公英,奔流不息的河水小溪,翩翩的蝴蝶流螢。我會在長著柔柔的青草的土地上赤著腳丫走,我會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的夜里捉那些閃閃的螢火蟲,我會在門口的那棵歪脖子樹上看云朵慢慢慢慢地飄過藍藍的天空,我會在樹下側耳聽蟬鳴,聽鳥叫……但是自從來這座繁華的城市求學后我看不到柔柔的真正的草地,我看不到閃閃的螢火蟲,我也根本沒有辦法爬上那一棵棵挺拔的移栽的一模一樣的樹了,蟬也少了,鳥也少了。再后來,回到家鄉(xiāng),家鄉(xiāng)卻搖身一變,擺脫了“貧窮落后”,快速躋身于迅速發(fā)展的“小城鎮(zhèn)”了,聽到別人嘖嘖的贊嘆,我有一絲無奈,一絲傷感。我是不是再也不能看到過去的那些原配的東西了。
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夢,我想我的夢也大抵是這樣,我們不要收費的黃山,不要收費的鳳凰古城,這讓我覺得那迎客松變成了老鴇一樣的搖錢樹,那沈從文變成了惹人厭的聒噪的推銷員,我不要這樣的生態(tài)文明,我要那個處處都有免費的生態(tài)文明。這就是我的夢,也應該是每個中國人,乃至世人的夢,最最美好的而且可以實現的夢。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六
發(fā)現此書是源于一篇文章——《耳根的清凈》。那是去年,翻閱《讀者》,從目錄上看到這篇文章,題目就感到很特別。一讀便覺不同凡響。讀了這篇文章我仿佛在懵懵懂懂中找到了知音,仿佛說出了我積郁在心中的幾輩子想說又不知怎么說的話。深邃敏銳的思考,敬畏自然的高貴心靈。作者是誰?他一定還有類似的文章吧??醋髡?,叫王開嶺。上網查,于是我迫不及待買到了這本書《古典之殤——紀念原配的世界》。
書的封面,深灰底色白色書名,給人簡潔大方、樸素自然、靜穆和諧的美感。讀完之后,我覺得書的封面設計和內容是相吻合的。
“這是一部追溯古典、保衛(wèi)生活、懷念人類童年的書。這是一部喚醒記憶、修復現代感官和心靈美學的書?!痹跁镒髡邚哪切┍蝗祟惞钾摰纳嬖亻_始,從那些我們人類曾經擁有現在已經消逝或者正在被人類消逝的東西開始……追溯了那些自然恩賜我們的最原配的世界、最古典的美好、最風光燦爛的一切!《耳根的清凈》、《湮滅的燕事》、《再見,螢火蟲》、《誰偷走了夜的“黑”》、《荒野的消逝》、《蟋蟀入我床下》、《那些美麗的禁忌》、《鄉(xiāng)下人哪去了》……篇篇引人進入思想的深處,字字撥動心靈的琴弦。《湮滅的燕事》使我想起兒時屋檐下的燕巢;《再見,螢火蟲》使那輕盈的流螢又進入我的夢鄉(xiāng),兒時在村邊在院子里撲捉螢火蟲的情景再次浮現在我的面前。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心靈的享受,都能讓心靈呼吸清新的自然氣息。
這是一部審視人類精神家園、敢于直面人類愚昧的書;這是一部站在未來對自然、人類、精神、科學……進行深思的一本書?!痘囊暗南拧贰ⅰ豆诺渲畾憽?、《在古代有幾個熟人》等讀完之后我不知為什么竟有一種想哭的感覺。有多少極具特色的古村落消亡了我們才想起保護她,有多少極具特色的民間手工藝失傳了我們才想起應該重新拾起來;有多少自然的美麗被人類化,還美其名曰讓自然更美。作者說“好東西都是原配的,好東西應是免費的。”兩次山西的洗耳河之游我深有感觸。
第一次大概是在七八年以前吧。那一次旅游我感覺那是我游過的最美的地方之一,雖然不是什么著名的幾級幾級旅游區(qū),然而那地方最自然。清澈的小河就從自然的山溝流下來,河邊雜草叢生,高高低低;或紅或黃,野花爭艷;亂石大大小小,方方圓圓;沒有次序的棵棵垂柳和其它不知名的樹木幾乎遮住了整個河面。間或有一兩個農婦在河邊洗衣服,洗菜。好一條原始的河流!回來后心心念念再想著去一次。2013年又去了,大失所望。直到現在想起來心里就痛。我的原始的洗耳河,我的自然的洗耳河呀。人工砌了河道,砌了河床……總之,洗耳河的原始風光蕩然無存。正像作者所言人類“正拼命用自己的成就去篡改和毀滅大自然的成就!”人類最純真最原始的童年風景逐漸消逝。
閱讀此書,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人類與環(huán)境、人類與自然、人類與科學、人類與文明。閱讀此書,我也在問:原配的世界,人類的童年——真的結束了?文明、現代化是以改變自然成就創(chuàng)造人類成就為代價的嗎?書太多了,時間太少了。如果你崇尚自然懷念人類的童年,請走進《古典之殤——紀念原配的世界》,訪一訪原配的世界,看一看那流逝的美。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七
在《古典之殤》的序言中,王凱嶺先生談到,在這本書誕生之前,他曾經頻頻向身邊的朋友們提起過這本書的寫作構想,但是由于朋友們都沒有采取行動,于是他便自己提筆完成了這本佳作。我也很不害羞地跟你說,我腦海里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寫作念頭,但瞬間嘴角微微一翹,就憑我的能力,我何德何能?讀完這本書后,我也終于明白,要我寫這樣的一本書內容肯定遠遠及不上作者所寫的豐富,知道為什么嗎?作者對這個時代有太多太多的惋惜和懷念,可我們這些后輩則有更多更多的遺憾和悔恨。
如果你問我:“你走過石橋或木橋嗎?”
我會回答:“我走過天橋、高架橋、立交橋等各種各樣的建筑橋?!?/p>
——“你見過螢火蟲嗎?”
——“那是在電視劇里面才會有的東西。”
——“你吃過純天然的食物嗎?”
——我搖搖頭,腦子里閃過的都是蘇丹紅鴨蛋、地溝油、染色饅頭等。我不禁感到慶幸,吃著這些“垃圾”的我們,居然還活著!
但是,這個時代并不欠我們什么,造成這一切的,是我們!是號稱“地球上唯一具有智慧的高級動物”的一代又一代的人類!這樣的稱號難免會讓部分人感到羞恥吧。人類自稱自己是“高級動物”,就驕傲自大。王開嶺先生說得對,“我們沒有創(chuàng)造這個世界,我們正忙于削弱它。我們需要找到如何使我們自己變小一些、不再是世界中心的辦法?!逼鋵?,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她哺乳著世世代代的人類、循循教導這世世代代人類、賜予了人類一個原配的世界??扇找骝湽痰娜祟悈s狠狠地把它拽在手里蹂躪著它,那個天光明澈、風物燦爛的世界正在漸行漸遠,無數的草木和生靈消逝了,似乎只剩下了我們自己。我們所破壞的、所失去的、所懷念的是多么珍貴的寶藏啊,愚昧的人類卻在這場悲劇中活蹦亂跳。原配的世界或許真的結束了,愚蠢的人類,難道這絲毫不值得我們?yōu)榇颂栠罂抟粓鰡幔堪言涞氖澜缋^承下來的是人類,把原配的世界親手糟蹋的還是人類。人類把自己裝飾得再聰明再高級,到頭來也只不過是把原配的世界扼殺的兇手!
我相信大家應該都會看過這則公益廣告——“沒有買賣就沒有殺生?!比祟惔罅繗埲滩稓⒁吧鷦游?,把它們當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這不僅是對大自然的殺害,更是人類自服的毒藥啊。人類啊,清醒吧,妨事都有因果報應,這是要留著人類自己思考的問題。
這個寒假,我和好朋友來到莞城逛街。我每次去莞城都有這么個習慣,就是臨走之前都會去然門公園走一走,去看看那些猴子,然后再爬上山頂去看看革命英雄紀念碑??蛇@次去讓我看到了一件令人感到不愉快的事情。按照慣例,我首先去了猴子山。遠遠看到猴子山外圍著一群人,我不禁感到十分驚奇,我上次來猴子山的時候,里面只剩下一直猴子,圍觀的人從來都不會有這么多。我走過去,才知道原來里面添加了新成員,現在里面有三只猴子了,而且那好像是一家人啊,其樂融融的氛圍。我原本是挺高興的,可眼下要發(fā)生的那一幕讓我終于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圍觀了。一位年輕男子拿著一根較粗較長的樹枝靠在圍墻上,三只猴子交替著爬上那根樹枝,它們多想離開這個牢籠啊??墒悄凶诱娴氖菫榱诉@樣嗎?當然不是,每當猴子即將爬上來的時候,男子就會把靠在圍墻上的樹枝懸在空中,這樣猴子就會被重重的摔回原地??粗镒觽円淮斡忠淮蔚嘏郎蠘渲Γ淮斡忠淮伪缓莺莸厮ぴ诘厣?;看著圍觀的人們一個個樂呵呵地看著熱鬧,我的心不禁感到冰涼,它們有心嗎?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猴子,我聽到了它們憤怒的嚎叫聲,那是對這個世界的怒氣;我看到了它們犀利的眼神,那是對這個世界的鄙棄。我想去阻止他,可我沒有那勇氣。
正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兩個小男孩跑了過來,一個可能就6歲,另一個大概10歲。他們扯了扯我的衣服,用他們那稚嫩的聲音告訴我他們也和我有一樣的想法。正因為這兩個小男孩,讓我看到了小孩子的智慧和愛心,更讓我為那位年輕男子和在場的圍觀者感到羞恥,他現在做的那件事就連小學生都知道那是錯的是不應該的。我為這兩位小男孩鼓起了一絲勇氣,可膽怯的我還是停在原地不動??粗谘矍鞍l(fā)生的一切,我卻不能為此鼓起勇氣去阻止,我痛恨自己。
過了一會兒,那兩位小男孩又跑了過來,跟我說:“姐姐,那根竹子掉下去了,應該要結束了吧,可惜那竹子砸到了小猴子?!蔽伊⒖膛苓^去,果真的這樣,我松了口氣,應該就此結束了。可是事情并不像我想的那樣,那位年輕男子不知道從哪里又找來了一根樹枝,準備接著玩。這是,我心中的怒氣已經無法再被我的膽怯壓住了。我快步走上前,一手抓住了年輕男子手中的樹枝,接下來我可噴了他一臉口水,“你是無聊還是幼稚??!你不知道這是在傷害它們嗎?這是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你幾歲???我在這里看你很久了,不要再讓我看到你這樣做?!边€好男子還沒有到無藥可救的地步,聽到我這樣說后,膽怯怯地走了。他身邊還跟著一個7歲大的小女孩,還用她稚嫩的聲音說道:“哥,不玩了嗎?”我該感到多么悲傷了,同歲孩子也存在這樣的差別。年輕男子走了之后,圍觀的人也漸漸散去,我既聽到了他們對我的贊揚,還聽到了對我的唾罵。人世間的冷暖,我在這件事中看得清清楚楚。
我后悔自己因為膽怯有沒第一時間就去阻止他,但最后很慶幸我還是這樣去做了。我雖然沒有能力讓猴子們回歸大自然,那樣做是犯法的,但我至少盡到自己的一點點力量讓它們少受點傷害,讓它們即使在這樣的圈子里感到一絲絲的溫暖。我還是會為那天的自己鼓掌,但也對一些人感到失望。
我們這一代的人已經失去了很多很多美好的東西,難道我們還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失去得更多更多嗎?我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像蕭伯納所說的那樣“我希望世界在我去世的`時候要比我出生的時候好?!笔澜绮⒉皇侵粚儆谖覀冞@一代的,它是共享的,它也屬于我們的后代。我們能給我們后代送上最好的禮物就是把這個世界裝扮的更好更漂亮。
我希望原配的世界不是用來追悼和紀念的,而是用來恢復和重建的。在這個偉大的工程中,需要人們的共同努力和奮斗。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八
初見它,我原以為它很普通,與普通的書一般。充滿了心靈雞湯,讓我覺得索然無味。
打開書,迎面撲來流質的光芒將我淹沒,扉頁上寫著“紀念原配的世界和流逝的美”,讓我有些莫名的感傷,是什么呢?書是神奇的,當你打開它的時候,你會明白,它是一位孤獨的旅行者,在荒蕪的土地上尋找著它的同伴。
讀起它的第一句話,手再也不舍得將他放下。它是一位引路者,帶領著我進入一個纏綿而又動人的世界。
時間原來會流逝,來到書中,來到主人公所在的地方,讓我領略古典消逝的殤痛。城市的喧囂,自由的舞者,奔跑的幼童,看著這個純潔又骯臟的世界吶喊彷徨,古典的溫暖在消逝,現代的冰冷在凍結這個世界。
王開嶺先生用他的文字讓我們體驗屬于古典之殤的獨特傷痛,殤字吐出口,纏綿在嘴中,就像茶的清香在嘴里,久久不散。讀出它你會驚喜的發(fā)現,它很美,如一位有著愁絲的美麗女子,看著它,心里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時代在麻木的前進,屬于古典的美麗在流逝,屬于我們的溫暖在消逝。屬于我們的情感在悲鳴。時代的發(fā)展,城市的崛起,有趣的農村被高樓大廈截斷,熾熱的情感被掩埋在冰冷的外殼下,童年回憶被埋葬在高樓之下。純粹的美好不再完美,屬于你的殤痛在出現,一點一點的擴大,一點一點的在侵蝕曾經的美好。純粹的美在流逝,古典的殤痛,不可忽視。
回憶曾經的痛苦,才會明白最初的美好,明白最初的美好,才能領略,最初的是世界。
人總會不端的安慰自己,麻木自己。麻木自己的情感,忘記自己身上最初的美好,忘記自己最初的樣子。
有人常說,經常回頭看看自己,你會發(fā)現,你早已不是那個赤條條的樣子,身上帶無數的包袱,將你自己顯得臃腫不堪。低頭看不見你自己的腳尖,抬頭費力的看向天空,渾濁的眼睛想要看清世界的樣子,卻也怎么都看不清。
古典之殤,殤在心中,千言萬語,卻無話可說。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九
初遇這本書時,看著封面上“自然美學”“心靈美學”等字樣,我只是不屑地聳了聳肩。按照我的經驗,這種什么什么美學的文章通??斩捶ξ?,是我鮮少涉足的高大上領域。隨意地翻開,扉頁上突兀地寫著“紀念原配的世界和流逝的美”,仿佛一瞬間受了蠱惑,不由自主地讀了下去。
只是讀了序言,便再也放不下這本書。自顧自地陷入一種惋惜與留戀交織的復雜情緒中,我不是一個文青,卻感覺到某種純粹的東西即將消逝的恐怖氣息。
突然就想起了自己的老家。記起小時候,在院外的石子路上踢踏踢踏地瘋跑,在小河邊折下一串串狗尾巴草,蹲在墻角逗弄石縫間的小昆蟲的日子。原來我也曾離自然這么近,或者說,離純粹那么近。然而這些都不在了,不記得是哪一年回去時,舊屋拆作新樓,石子路鋪作水泥地,道旁鮮見搖曳的狗尾巴草,沒有一方墻角容得下我的身影。哦,原來這就叫做消逝。那個我所熟稔的老家,我所牽掛的故鄉(xiāng),早已無蹤,我在想待我們長大了,該如何寄托我們的鄉(xiāng)愁?是寄托于那個早已消逝的回憶中的完美恬靜的故鄉(xiāng),還是寄托于那個逐步開發(fā)成型的陌生冰冷的城市?莫名陷入了回憶與思考中,這么早就回憶了,或許是正因“無數事物只剩下背影,成了往事和收藏”,我們不得不堅信“傷逝提前降臨了”而我們的回憶,但是是“對清晨的懷念”。怎樣叫我不害怕?我怕,我怕遺忘,我怕那些完美被時刻沖刷消散,我怕自己變成冰冷的現代人。
“現代人過早地進入了心靈黃昏?!蹦芄终l?這是這個時代的宿命。
想想越來越少見的流螢吧,它們曾影影綽綽的陪伴多少兒童的夏夜;想想日漸停滯的流水吧,它們曾是那樣的奔騰不息,讓孔子感嘆“逝者如斯夫”;想想被迫噤聲的小蟲兒們吧,它們曾在每個夜晚不甘寂寞地吟唱……城市夜晚刺目的燈光使螢火蟲們黯然失色,城市的快速發(fā)展占去了無數條河流,城市的喧鬧驚跑了一群群自由的歌者……或許我們無法遏制時代飛速前進的腳步,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純粹的完美在眼前消逝?不,不能。古典之殤,本就是人類之殤。應對那些原配文化的消亡,我們怎能袖手旁觀?王開嶺先生心痛地發(fā)現這些可怕的消逝,于是帶領我們回憶完美,應對現實。為的就是讓那些仍舊一心想發(fā)展,想勇往直前的人們,冷靜下來,別忘了為何要出發(fā)。
不僅僅是自然的美在消逝,許多生活中看似瑣碎的細節(jié)之美,也逐漸湮沒于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中。猛然發(fā)現自己早已違背了許多美的生活的規(guī)律。我從未體驗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鮮少聽見雞鳴,更別提由雞鳴喚醒一天的生活了。如今的孩子聽見的雞鳴,更多的是動畫片中經過電子處理的所謂“機”鳴,有幾人了解雞鳴真正的用途?又有幾人真正體驗過“伴蟲入眠,聞雞起寢”的生活?童稚時期耳熟能詳的《三字經》所言:“犬守夜,雞司晨,蠶吐絲,蜂釀蜜……”萬物各司其職,不逾矩不越位。可時代的發(fā)展?jié)u漸剝奪了雞的本職工作,人工白晝把雞刺激得心神不寧,正如王開嶺先生所言:真是生物鐘災難。純粹的自然生活規(guī)律被打破了,人們違背了天地之序,人們無法做到“與時俱進”,不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發(fā)展前進,而是順著自然的時刻規(guī)律純粹地生活。
于是我很好奇。為什么大人們不想想自己的小時候:他們也以前歷過無拘無束的童年游戲,他們也曾顧慮過那些被長輩們一本正經地強調過的,看似荒謬但十分可愛的美麗禁忌,他們也曾在放學路上和小伙伴們走過一個個拐角,穿過一道道老巷,嘰嘰喳喳,興高采烈,他們也曾在父母不在身邊時被左鄰右舍或街坊們默默關懷,不用擔心什么綁架、失聯等安全問題。他們比我們幸運得多。但是如今他們?yōu)槭裁匆咽澜缱兂赏耆吧臉用?,為什么任由時代的自由發(fā)展,卻偏偏剝奪了我們享受他們以前享受的純粹童年的權利。這不公平。他們忘記了美,也剝奪了美。
說到底,還是這個時代變了,不再純粹。社會上充斥著各種負面新聞,這天那里一件食品安全,明天那兒一樁丑聞。負能量真的很多,不勝枚舉,我也不敢枚舉。旁的不說,僅一個食品安全,便能衍生出諸多話題,人心惶惶,應對一桌的佳肴也沒了胃口,誰知道這些菜是怎樣來的?誰又能把每一天過得知根知底?不得不說,我們已經習慣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正因我們每一天都過得如履薄冰,險象叢生,來不及擔驚受怕。更可怕的是,人們習慣于接收負面新聞,甚至樂于聽取這些聽上去離奇、詭異、近乎變態(tài)的新聞。我們的時代,早已不再簡單,不再純粹。純粹變成了一種稀有的品質。
我不敢再多想這個時代的疾病。我從剛開始正因感覺到某種純粹的東西即將消逝的恐懼,慢慢地轉變?yōu)樯硖幰粋€有些病態(tài)的時代而恐懼。但我很慶幸,能夠在還未被蒙蔽前看清這個世界的缺點,同時對過去的純粹之美有所了解。我很慶幸我早早的讀了這本書。
我們還能繼續(xù)忽視古典之殤么?我們還能繼續(xù)麻木地看著時代在病態(tài)的道路上策馬奔騰么?不僅僅是詩詞中反反復復提到的美在消逝,先人們津津樂道的美在消逝,童年時耿耿于懷的美在消逝,更多的是純粹的生活態(tài)度在消逝,純粹的文化品格在消逝,純粹的人性在消逝。多么可怕,多么悲壯。我們能做什么?我們還來得及補救么?快快修復記憶吧,恢復自然原本純粹的樣貌,恢復生活原本純粹的樣貌,恢復人類原本純粹的樣貌。
純粹是可敬的。
跟隨《古典之殤》,向純粹致敬。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十
作為一個00后和80、70、60后的長輩們相比,我無疑是幸福的了,不管是獨生子女還是二胎政策都改變不了我是爸爸媽媽心尖尖上的存在,從我們00后開始我們就擁有了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良好的學習設施、代表時代的高樓大廈、幾乎人人手頭上都有一部手機,高科技的發(fā)展使我們受益無窮,我們生活在這樣平和、幸福、高科技的時代,跟爺爺、太爺爺他們那個動蕩的時代相比,我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嗎?沒有,我們該知足了。
王開嶺老先生在古典之殤提到過――流螢之美,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螢,那謎語氣質、童話味道是什么樣的呢?天上自由的鳥兒,草叢中婉轉動聽的螞蚱,有著遠方里程的河流,郁郁蔥蔥的樹林……它們在那兒?靜悄悄的跑了吧,自然似乎像月球那樣離我們越來越遠。
高度思考的大腦,人們匆匆忙忙的腳步,時代飛躍般的進步,似乎時間不變,但總有著什么追趕著人們的步伐,什么都是急迫的,沒有人在關注身邊的美好,所以流螢如天上的星星一起消失了吧。
“我越來越篤信兩點,好東西都是原配的,好東西應是免費的?!?/p>
“誰還記得從前的世界?誰還記得生活本來的樣子?”
世界上尚存多少原配?人間還剩幾許古意?”我想我們該停下腳步了,我該試著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古意快沒了,我該駐足了。
春天,看著小草發(fā)芽,聆聽樹上麻雀吱吱喳喳的聲音,體會來之不易的小雨綿綿;夏天,看著長勢旺盛的樹葉,嬌艷盛開的各色花朵,在暑假與朋友來一場痛快的旅行,一起歡笑、玩耍;秋天,吃著媽媽帶回來的橘子,欣賞枯葉紛飛的景色,感受風的作伴;冬天,吃的暖暖的小米粥,舒舒服服的躺在被窩里,耳邊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捧著一本書,細細的品讀著。
這――才是人生,美總是在不經意的小事中產生,才值得我們發(fā)現。
別讓古典成殤,世界自然是美的,不在于你想不想發(fā)現,而在于你是否能發(fā)現。
“誰還記得世界?誰還記得生活本來的樣子?”我可能不記得世界,不知道生活本來的樣子,但我知道生活現在的樣子。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十一
我曾向朋友推薦過王開嶺先生的隨筆集《精神明亮的人》,她讀了說“很好”;最近她反過來也向我推薦了同一作家的另一本散文隨筆集《古典之殤》,我讀了也覺得“很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那種讓讀者“精神明亮”的“好”。
查新華字典,“殤”的解釋是“還沒到成年就死了”,有惋惜和感傷的意思在。為什么取這個書名呢?王先生說:當我們大聲朗讀古典詩詞時,殊不知,那些美麗的鄉(xiāng)土和自然風光、那些曽把人類引入美好意境的物境,早已蕩然無存;現實空間里,我們找不到古人的精神現場,找不到對應物,連遺址都沒有……古詩詞,成了大自然的悼詞和殤碑。
原來這是一部祭奠之作。但作家不光是祭奠古詩,他還憑吊著人類的童年和自己兒時的回憶,他在紀念一個“原配的世界”。
作者看來,世界有兩個組成:人間和非人間;人間的成就不足萬年,而非人間即大自然的成就,包括原始地理和物種繁衍已達46億年。我們只生活在自己的成就里,卻拼命去篡改和毀滅大自然的成就!
人類總認為世界即人間,他們忘了,自己和萬物一樣,只是地球的匆匆過客。人不是地球業(yè)主,只是它的孩子,它的無數孩子中的一個。它是人類的家園,但也是獅子、老虎和一棵草的家園。人類的倫理、美德和情懷,一旦越過了物種邊界,人類就變成了納粹,野獸的能量即刻釋放出來了。
老實說,光是這些標題就擊中了我心靈里那個柔軟的地方,想起了我們曾經擁有的“美麗中國”和那些花樣年華,耳畔甚至還響起了風聲、雨聲和濤聲……那些草長鶯飛、魚戲蝦翩,那些青山綠水、星河燦爛,那些夏夜流螢、遍地蛙聲,還有古老的祠堂、繞村的小河和隆重的民俗……原來這些一夜蒸發(fā)了的物象并沒有在我的腦海里蒸發(fā),只是不去想、不愿想、不敢想哪!
這不是一本所謂環(huán)保的書。這是一本充滿著人文精神、修復記憶、保衛(wèi)生活、喚醒感官和心靈美學的書。人類無法停止前進的腳步,這是人的本能。于是一眨眼的功夫,無數事物只剩下背影,成了往事和收藏。吊詭的是,我們無意中留下的,卻成了需要全民保護的精神遺產。當地球只剩下了人的時候,人的末日也就來臨了。如果我們,尤其是決策者能事先覺察到這些,事情會不會有所改觀呢?環(huán)境問題持悲觀態(tài)度的人士不少,因為人的欲望是無底洞呀。
《古典之殤》一書的副標題就是“紀念原配的世界”。記住王開嶺,記住《古典之殤》。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十二
這個時代,不變的東西太少了,慢的東西太少了,我們前行得太快,以至于那些生活中的美好漸行漸遠,只能用來緬懷。當山間若隱若現的點點流螢無跡可尋,當夜晚的靜謐被浮躁的聲音打碎,當曾經的繁星點點化為現在的霓虹燈濃重的商業(yè)氣息,當當年踏雪尋梅,煮酒對歌,變?yōu)楝F在的奢靡攀比,欲望涌動。我們將何處尋找當初的生活。
為什么不慢下來呢?為什么不回頭看看呢?為什么一定要固執(zhí)于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相似的.高樓林立的城市而不尋找當年的大漠孤煙圓月,小橋流水人家?缺失了的是對自然的景仰,丟棄了的是慢的生活節(jié)拍,沾染上了濃重的商業(yè)氣息,多了的是市井紛紛的閑言碎語。
“我們唱了一路的歌,卻發(fā)現無詞無曲。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為何出發(fā)?!蓖蹰_嶺如是說。在工業(yè)化,城市化這條路上疾行的我們,是否也該看看,當初夢想被丟到了何處。當初的信仰又在何方?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我們能做些什么,不止是暗自神傷,不止是一昧哀嘆,我們要行動起來,去需找古典之美,去探尋自然之韻,盡所能來守護,華夏這五千年的傳承。
誠然,現在社會之上,奢靡成風,攀比成習,華而不實的風氣蔚然,不少人為金錢所惑,丟棄了千古傳承下的風骨。工業(yè)化不斷推進,丟失了自然的靈性??墒?,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的夢想,簡單自然質樸,一襲布衣,一杯清茶,三兩個知己,淡然自處,聆聽自然之聲。我們張開手擁抱這個時代,盡管她有諸多不足,我們用一腔熱忱去熱愛這個時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生逢其時,我們愛它,除了愛,別無選擇,就連那些憎厭不滿,也都來源于愛。既然如此,那就去改變這個時代,去努力實現心中之夢,去回到那樣清明的歲月,聆聽古典的彈唱。
在這最好的時代里,努力著,為那一個簡單的夢。別讓古典,成殤。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十三
剛拿到這本嶄新的《古典幽夢》時,我就被這散發(fā)著藝術氣息的四個黑體字所深深地吸引,一個個壯觀的場面就在腦海中閃現,喚起我沉睡已久的好奇心。
《古典幽夢》中有太多的句子使我感慨,使我震撼。作者朱以撒先生以樸實而又優(yōu)美的筆斛重現了當年歷史的原貌。在作者筆下,我嗅著淡淡的墨香,驀然沉醉于懷古情思中。我尋夢一回,開始了行古典之旅。
沉心觀望,我仿佛身處鄉(xiāng)間田園,赤足行走在松軟的泥土上。我不禁想起作者的一言佳句:“稻穗的鋒芒不停地摩擦著我的腿腳,那奇癢處我知道是蚊蟲乘機對我裸露的部位進行了襲擊?!敝煲匀鱿壬鷽]有用呆板的語言,更沒有用華麗的語言,只是用真情實感的流露,就描繪了一幅惟妙惟肖的具有鄉(xiāng)村風味的卷帙,可謂是妙筆生花。
側耳傾聽,我仿佛置身琳瑯滿目的古物前。尾隨作者一起洗耳傾聽唐朝大詩人杜牧的心聲,見證他借古諷今,懷才不遇的言論,以及作者的真情敘說:“只有中意它那粗糙古厚,那種愣頭愣腦的氣度。我想沐浴過秦時明月漢時風雨,才有這等模樣?!贝_實如此,古樹、古橋、古宅、瓦當、古船……雖已破敗不堪,斑駁陳舊,但只有它們見證了歲月流逝,歷經了歷史滄桑,看透了興盛衰敗。也只有它們,唯有它們能引領我們的懷古思情。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十四
1.選擇正確的人(人力資源管理)。
2.為他們分配正確的工作(計劃,wbs,估算,時間管理)。
3.保持他們的積極性(人力資源管理和溝通管理)。
4.幫助團隊凝聚起來并保持團隊的凝聚力(人力資源管理和溝通管理)。
軟件開發(fā)項目以人為本,人是軟件項目管理第一要素。如何選擇到合適的開發(fā)成員,激發(fā)他們和整個團隊的熱情是項目成功的重要保障。項目不是需要全牛的人,是需要勝任的成員,能夠人盡其用的成員,成員的積極主動心態(tài),熱情,責任感和團隊歸屬感更為重要。
第二點強調項目中盡量每個人都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專長,讓正確的人的做正確的事情需要考慮個人特點,資源分配約束,項目溝通等多方面的努力。
負面效應。
1.威脅和高負荷工作不是提高業(yè)績的方法。
2.如果一開始分配的時間就不夠,不管威脅有多么嚇人,任務也無法完成。
3.更糟糕的是你要兌現你的威脅而影響團隊。
一開始要做好估算和計劃的安排并考慮留適當的余量。項目應該保持一定的緊迫感和壓力。但持續(xù)的緊張和壓力會給項目帶來噩運。
項目管理中應該強調執(zhí)行力,項目中的獎懲應該分明,但不是通過威脅手段。
風險管理。
1.管理項目的過程就是控制風險的過程。
2.你如果沒有識別出風險的根源,那你也無法給出具體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3.評估每個風險發(fā)生的概率,嚴重性和可能的開銷。
4.為每個項目維護一個風險跟蹤和統(tǒng)計表。
5.你不是不想控制風險,而是你無法通過早期的征兆去識別出風險。
馬可夫準將。
1.找一個已經成型的團隊而不是自己去凝聚一個團隊。(要形成一個有很強戰(zhàn)斗力的團隊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2.控制住失敗往往比優(yōu)化成功更重要(風險管理,問題處理機制,溝通和協調)。
3.項目一開始浪費一天和項目結束浪費一天對項目傷害是相同的。(危機意識)。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十五
如果我是一棵小樹,那么書就是燦爛的陽光,任我成長;如果我是一只小鳥,那么書就是湛藍的天空,任我高飛;如果我是一條小魚,那么書就是清澈的河流,任我遨游。
古今中外,有不少的愛書人士,他們寫出了家喻戶曉的名言。例如:周恩來說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杜甫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高爾基說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記得小時候,晚上睡覺前,媽媽經常給我講書上有趣的故事,聽著聽著,我慢慢地、不知不覺地進入了甜美的夢鄉(xiāng)——在悠藍色的天空中,我仿佛成了一顆長著翅膀的小星星,在宇宙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上學了,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學會自己看書了,只要一有時間我就跑到圖書館,像一只勤勞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在書的百花園里采集花粉。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一天一天的長大,一本本書更是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好伙伴,我捧起了童話故事,捧起了科幻小說,捧起了百科全書,捧起了世界名著。在書里,我發(fā)現了一個有一個秘密:猿人是人類的祖先,恐龍高大可怕,遠古時代人們鉆木取火……哦,世界原來這么奇妙!從《水滸傳》中,我結識了忠義寬容的宋江;在《三國演義》里,我認識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我吸取了戰(zhàn)勝困難的力量……書是無窮的寶藏,為我增添了豐富的知識;書是快樂的天堂,讓我忘記了所有的憂傷。書是冬日里的陽光,帶給我春的溫暖;書是沙漠里的綠洲,給予我新的希望。就這樣,書陪伴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我在書香中漸漸成長。
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將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書籍好似一座航標,它能引導我們尋找求知的方向。
讀書,真好!同學們,讓我們愛讀書吧!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美好的明天!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十六
初遇這本書時,看著封面上“自然美學”“心靈美學”等字樣,我只是不屑地聳了聳肩。按照我的經驗,這種什么什么美學的文章通??斩捶ξ?,是我鮮少涉足的高大上領域。隨意地翻開,扉頁上突兀地寫著“紀念原配的世界和流逝的美”,仿佛一瞬間受了蠱惑,不由自主地讀了下去。
只是讀了序言,便再也放不下這本書。自顧自地陷入一種惋惜與留戀交織的復雜情緒中,我不是一個文青,卻感覺到某種純粹的東西即將消逝的恐怖氣息。
突然就想起了自己的老家。記起小時候,在院外的石子路上踢踏踢踏地瘋跑,在小河邊折下一串串狗尾巴草,蹲在墻角逗弄石縫間的小昆蟲的日子。原來我也曾離自然這么近,或者說,離純粹那么近。然而這些都不在了,不記得是哪一年回去時,舊屋拆作新樓,石子路鋪作水泥地,道旁鮮見搖曳的狗尾巴草,沒有一方墻角容得下我的身影。哦,原來這就叫做消逝。那個我所熟稔的老家,我所牽掛的故鄉(xiāng),早已無蹤,我在想待我們長大了,該如何寄托我們的鄉(xiāng)愁?是寄托于那個早已消逝的回憶中的完美恬靜的故鄉(xiāng),還是寄托于那個逐步開發(fā)成型的陌生冰冷的城市?莫名陷入了回憶與思考中,這么早就回憶了,或許是正因“無數事物只剩下背影,成了往事和收藏”,我們不得不堅信“傷逝提前降臨了”而我們的回憶,但是是“對清晨的懷念”。怎樣叫我不害怕?我怕,我怕遺忘,我怕那些完美被時刻沖刷消散,我怕自己變成冰冷的現代人。
想想越來越少見的流螢吧,它們曾影影綽綽的陪伴多少兒童的夏夜;想想日漸停滯的流水吧,它們曾是那樣的奔騰不息,讓孔子感嘆“逝者如斯夫”;想想被迫噤聲的小蟲兒們吧,它們曾在每個夜晚不甘寂寞地吟唱……城市夜晚刺目的燈光使螢火蟲們黯然失色,城市的快速發(fā)展占去了無數條河流,城市的喧鬧驚跑了一群群自由的歌者……或許我們無法遏制時代飛速前進的腳步,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純粹的完美在眼前消逝?不,不能。古典之殤,本就是人類之殤。應對那些原配文化的消亡,我們怎能袖手旁觀?王開嶺先生心痛地發(fā)現這些可怕的消逝,于是帶領我們回憶完美,應對現實。為的就是讓那些仍舊一心想發(fā)展,想勇往直前的人們,冷靜下來,別忘了為何要出發(fā)。
不僅僅是自然的美在消逝,許多生活中看似瑣碎的細節(jié)之美,也逐漸湮沒于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中。猛然發(fā)現自己早已違背了許多美的生活的規(guī)律。我從未體驗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鮮少聽見雞鳴,更別提由雞鳴喚醒一天的生活了。如今的孩子聽見的雞鳴,更多的是動畫片中經過電子處理的所謂“機”鳴,有幾人了解雞鳴真正的用途?又有幾人真正體驗過“伴蟲入眠,聞雞起寢”的生活?童稚時期耳熟能詳的《。
三字經。
》所言:“犬守夜,雞司晨,蠶吐絲,蜂釀蜜……”萬物各司其職,不逾矩不越位??蓵r代的發(fā)展?jié)u漸剝奪了雞的本職工作,人工白晝把雞刺激得心神不寧,正如王開嶺先生所言:真是生物鐘災難。純粹的自然生活規(guī)律被打破了,人們違背了天地之序,人們無法做到“與時俱進”,不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發(fā)展前進,而是順著自然的時刻規(guī)律純粹地生活。
我很好奇。為什么大人們不想想自己的小時候:他們也以前歷過無拘無束的童年游戲,他們也曾顧慮過那些被長輩們一本正經地強調過的,看似荒謬但十分可愛的美麗禁忌,他們也曾在放學路上和小伙伴們走過一個個拐角,穿過一道道老巷,嘰嘰喳喳,興高采烈,他們也曾在父母不在身邊時被左鄰右舍或街坊們默默關懷,不用擔心什么綁架、失聯等安全問題。他們比我們幸運得多。但是如今他們?yōu)槭裁匆咽澜缱兂赏耆吧臉用?,為什么任由時代的自由發(fā)展,卻偏偏剝奪了我們享受他們以前享受的純粹童年的權利。這不公平。他們忘記了美,也剝奪了美。
說到底,還是這個時代變了,不再純粹。社會上充斥著各種負面新聞,這天那里一件食品安全,明天那兒一樁腐x丑聞。負能量真的很多,不勝枚舉,我也不敢枚舉。旁的不說,僅一個食品安全,便能衍生出諸多話題,人心惶惶,應對一桌的佳肴也沒了胃口,誰知道這些菜是怎樣來的?誰又能把每一天過得知根知底?不得不說,我們已經習慣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正因我們每一天都過得如履薄冰,險象叢生,來不及擔驚受怕。更可怕的是,人們習慣于接收負面新聞,甚至樂于聽取這些聽上去離奇、詭異、近乎變態(tài)的新聞。我們的時代,早已不再簡單,不再純粹。純粹變成了一種稀有的品質。
我不敢再多想這個時代的疾病。我從剛開始正因感覺到某種純粹的東西即將消逝的恐懼,慢慢地轉變?yōu)樯硖幰粋€有些病態(tài)的時代而恐懼。但我很慶幸,能夠在還未被蒙蔽前看清這個世界的缺點,同時對過去的純粹之美有所了解。我很慶幸我早早的讀了這本書。
我們還能繼續(xù)忽視古典之殤么?我們還能繼續(xù)麻木地看著時代在病態(tài)的道路上策馬奔騰么?不僅僅是。
詩詞。
中反反復復提到的美在消逝,先人們津津樂道的美在消逝,童年時耿耿于懷的美在消逝,更多的是純粹的生活態(tài)度在消逝,純粹的文化品格在消逝,純粹的人性在消逝。多么可怕,多么悲壯。我們能做什么?我們還來得及補救么?快快修復記憶吧,恢復自然原本純粹的樣貌,恢復生活原本純粹的樣貌,恢復人類原本純粹的樣貌。
這個時代,不變的東西太少了,慢的東西太少了,我們前行得太快,以至于那些生活中的美好漸行漸遠,只能用來緬懷。當山間若隱若現的點點流螢無跡可尋,當夜晚的靜謐被浮躁的聲音打碎,當曾經的繁星點點化為現在的霓虹燈濃重的商業(yè)氣息,當當年踏雪尋梅,煮酒對歌,變?yōu)楝F在的奢靡攀比,欲望涌動。我們將何處尋找當初的生活。
為什么不慢下來呢?為什么不回頭看看呢?為什么一定要固執(zhí)于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相似的高樓林立的城市而不尋找當年的大漠孤煙圓月,小橋流水人家?缺失了的是對自然的景仰,丟棄了的是慢的生活節(jié)拍,沾染上了濃重的商業(yè)氣息,多了的是市井紛紛的閑言碎語。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十七
讀書是一種樂趣,我們可以在享受中得到知識;我愛讀書。高爾基先生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還能帶給你許多重要的好處。多讀書可以讓你覺得有許多的寫作靈感。可以讓你在寫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寫作的時候,我們往往可以運用一些書中的好詞好句和生活哲理。讓別人覺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讀書還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知識。
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辈诲e,多讀書,增長了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了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fā)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向。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zhàn)勝對手。書讓你變得更聰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對困難。讓你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出了一步。多讀書還可以陶冶情操,特別是關于親情的。
人間最難割舍的莫過于親情。為了親情,人們可以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兹谒臍q讓梨、花木蘭替父從軍、孟姜女哭長城等等,古往今來,說不盡兒女憂傷、父難子承、夫唱婦隨的美麗故事?,F在的社會是發(fā)展的,而濃濃的親情依舊。今天我就讀了一篇關于親情的故事——《父親的拐杖》。
而這片文章講了一位患有腿疾的父親,很想得到兒女們的關心,但他的心一直有在遠在千里的老大知道,二老大已經年過半百,她只能把父親的心意寫信告訴弟弟。他的弟弟以前忙于工作,從不與父親聊天,但他看完信后,失聲疼哭,并且每天抽時間主動與父親聊天,使父親不再孤單。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悟到很多。我想呼吁大家,不要在自己的未來上演“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悲劇。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十八
2、你要記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東。
3、短亭短,紅塵輾,我把蕭再嘆。
4、總在不經意的年生?;厥妆税???v然發(fā)現光景綿長。
5、靜守時光,以待流年。
6、你不曾給我一次回眸,我卻始終在對你微笑。
7、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8、總在不經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縱然發(fā)現光景綿長。
9、隨你走在天際,看繁花滿地。
10、千年百歲不過彈指一揮間,遇見你之前都不知,什么是夢。
11、當你想起旅途中某次驚艷,那個轉身而去的女子其實早已老去。只有記憶像霧一樣停留,而流逝的時間,就是那個遠去的女子。
12、前世后世,三遇初澤。情郎愜意,兩兩相望。借笛遞情,與琴回音。共愿生死,不負三生。
13、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14、人生似夢的年輪,在老去的故事里演繹一場場悲歡離合,衍滅了了多少回憶,微涼了多少時光不在荏苒。
15、多少紅顏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亂冢。
16、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樓,上有傾城傾國之舞袖。
17、夢蝶長衣側回眸,藍發(fā)伸指望亭樓,孤單影只凝深情,只為待爾坐蒼穹。
18、既不回頭,何必不忘。既然無緣,何須誓言。
19、你是不是一直這樣,安靜地,凝望那些日沉日落,無家可歸的憂傷。
20、菩提樹下相守千年盼你一世回眸,忘川河中飄零百歲守你今世無憂。
21、到頭來不過是一枕帝王夢,是非轉頭空。
22、世事無相,為何人要執(zhí)著?不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那些所追求的,得之,我幸,不得便是我命。
23、鳳凰臺上鳳凰游,負約而去,一夜苦等,從此江南江北,萬里哀哭。
24、葉里藏花一度,夢里踏雪幾回。
25、人世間有百媚千紅,唯獨你是我情之所鐘。
26、山河拱手,為君一笑。
27、卻是無聲遣流年,英雄空冢凋去多少紅顏。往昔憶盡無新篇,故園難再留眷戀。
28、那些繁華哀傷終成過往,請不要失望,平凡是為了最美的蕩氣回腸。
29、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30、心有所屬,卻悲傷成海。
31、歲月無痕,浮生若夢。唯有你拂去的雪花,依然守候在記憶里,編織著亙古的纏綿。那曾經凋零的希望,與月光不斷摩擦,漸漸燃起,在風中搖曳。
3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瓏社稷,可笑卻無君王命。
33、適當地用理智控制住愛情,有利無弊,發(fā)瘋似的濫施愛情。
34、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一曲一場嘆,一生為一人。
35、沒有曾經的花前月下,何來今時的思君天涯。
36、最是凝眸無限意,似曾相逢在前生。
37、夜闌窗外聲,燭影照夢魂,知我懂我只一人。
38、我總是躲在夢與季節(jié)的深處,聽花與黑夜唱盡夢魘,唱盡繁華,唱斷所有記憶的來路。
39、當有一天你走出人生的迷茫,在夕陽下回首,你身后那串歪歪斜斜,便構成了你生命年輪中極珍貴的一瞥,時刻回想起來都會令自己無限感動和無限欣慰,銘刻心中揮之不去。
40、悲傷流轉,卻掩不住歲月的斑駁。
41、朝花向晚,總是做夢人的一相情愿,不能消世間風雨只能看一場美麗的花落人亡,艷骨留香風流委地。生死相望本太痛,身為看客也擔不起這份破滅。
42、霧散,夢醒,我終于看見真實,那是千帆過盡的沉寂。
43、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44、黑色的飛鳥掠過天空。我站在城中??磿r間燃成灰燼。嘩嘩作響。
45、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46、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47、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48、錦瑟年華,一曲撥斷線,惜流年,可曾相約天涯路踏遍。
49、心微動奈何情己遠,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50、桐花萬里路,連朝語不息。
51、自古癡情者終被情傷,縷縷的情絲最終成了捆縛生命前行的所有枷鎖。
52、江水孤寂,兩岸墨綠,到處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53、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54、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55、相忘誰先忘,傾國是故國。泠泠不肯彈,蹁躚影驚鴻。
56、我不是我你轉身一走蘇州里的不是我。
57、人天自兩空,何相忘,何笑何驚人。
58、望不盡,風蝕糜繞,割不斷,紅塵笑,落下千里殤。
59、荏苒歲月覆蓋的過往,白駒過隙,匆匆的鑄成一抹哀傷。
60、有緣相遇,無緣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憶。有幸相知,無幸相守,蒼海明月,天長地久。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十九
一九七八年,挪威漢學家伊麗沙白·艾笛訪華,提到有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本來打算頒給老舍。當時的華人作家里譯作最多的作家,連瑞典文的版本也有。她說,文化大革命開始后,謠傳他已經死了,而死人是不能拿這個獎的。于是川端康成拿了諾獎,那個我們中國人至今念念不忘的一個獎。
1966年8月,他和其他28人被紅衛(wèi)兵押到北京文廟“斗爭”,跪在焚燒京戲服裝和道具的火堆前被毒打三小時。8月24日夜,老舍在北京西城太平湖投水自殺。他的尸體火化后,不準留下骨灰。
我想起李政道曾說,一個人的成就并不只關注他在哪里做的研究,許多人的研究都是在國外做的。然而這到底是說明國內沒有軟件環(huán)境,還是沒有硬件條件?那一場浩劫剛剛開始,這個“人民藝術家”便選擇了投河。他筆下夾縫中生存的小人物的命運讓人心酸,而他自己以為即將到來的美好社會卻毀了曾經的愿望。
老舍的兒子舒乙后來寫,自殺前的一天他把兒子、女兒找來說:歐洲歷史上的“文化革命”,實際上,對文化和文物的破壞都是極為嚴重的。我不會把小瓶小罐和字畫收起來,它們不是革命的對象;我本人也不是革命的對象。破“四舊”,斗這砸那,是誰給這些孩子這么大的權力?他說:又要死人啦,特別是烈性的人和清白的人。說到這里,他說了兩個在前幾次運動中由于不堪污辱而一頭扎進什剎海的例子。
那是知識分子對文化革命最基本最初始的態(tài)度。每個人聽到都會這樣子想,但又有多少人如馮友蘭、郭沫若等轉而吹捧文革。我們無權指責他們的態(tài)度,那是一場政治風暴,或者說遠超越了政治的含義,上升到了普通生活中。文化本是與政治相異的,而政治又是文化的基礎之一。文化為具體的社會具體的意識形態(tài)服務,于是它們扭曲成了郭沫若晚年惡心的打油詩和吹捧著自以為不需要吃飯就能夠實現共產主義的酸文人們。老舍作了一個最符合傳統(tǒng)道德的選擇。從太史公的時代人們就明白受辱是要去死的,你不死一定是有別的企圖。如今只見指責當年暴行的人,那么施暴者又在哪里?我無法理解,因為我是九零后,代表人物是腦殘的殺犸特家族等等。與長者議論,那些在文革晚期出生的人,我說,以后這樣的事情不大可能發(fā)生了吧?你知道,思想一旦解放了,倒行逆施就很難了;況且如今的世界你想封閉消息也不太可能。他們說不出原因,只是說,都未必。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二十
作為一個00后和80、70、60后的長輩們相比,我無疑是幸福的了,不管是獨生子女還是二胎政策都改變不了我是爸爸媽媽心尖尖上的存在,從我們00后開始我們就擁有了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良好的學習設施、代表時代的高樓大廈、幾乎人人手頭上都有一部手機,高科技的發(fā)展使我們受益無窮,我們生活在這樣平和、幸福、高科技的時代,跟爺爺、太爺爺他們那個動蕩的時代相比,我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嗎?沒有,我們該知足了。
王開嶺老先生在古典之殤提到過――流螢之美,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螢,那謎語氣質、童話味道是什么樣的呢?天上自由的鳥兒,草叢中婉轉動聽的螞蚱,有著遠方里程的河流,郁郁蔥蔥的樹林……它們在那兒?靜悄悄的跑了吧,自然似乎像月球那樣離我們越來越遠。
高度思考的大腦,人們匆匆忙忙的腳步,時代飛躍般的進步,似乎時間不變,但總有著什么追趕著人們的步伐,什么都是急迫的,沒有人在關注身邊的美好,所以流螢如天上的星星一起消失了吧。
“我越來越篤信兩點,好東西都是原配的,好東西應是免費的?!?/p>
“誰還記得從前的世界?誰還記得生活本來的樣子?”
世界上尚存多少原配?人間還剩幾許古意?”我想我們該停下腳步了,我該試著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古意快沒了,我該駐足了。
春天,看著小草發(fā)芽,聆聽樹上麻雀吱吱喳喳的聲音,體會來之不易的小雨綿綿;夏天,看著長勢旺盛的樹葉,嬌艷盛開的各色花朵,在暑假與朋友來一場痛快的旅行,一起歡笑、玩耍;秋天,吃著媽媽帶回來的橘子,欣賞枯葉紛飛的景色,感受風的作伴;冬天,吃的暖暖的小米粥,舒舒服服的躺在被窩里,耳邊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捧著一本書,細細的品讀著。
這――才是人生,美總是在不經意的小事中產生,才值得我們發(fā)現。
別讓古典成殤,世界自然是美的,不在于你想不想發(fā)現,而在于你是否能發(fā)現。
“誰還記得世界?誰還記得生活本來的樣子?”我可能不記得世界,不知道生活本來的樣子,但我知道生活現在的樣子。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二十一
最近我正在讀《古典幽夢》這本書,這是一本散文集,我被文中的美景所淘醉,被文中的人物所感動。
本書中《赤足而行》讓我記憶深刻,文中描寫初夏月下的原野朦朦朧朧,影影綽綽。月在云中穿行,色澤因月隱月現而深淺不一,抬頭矚望滿天星斗,腳下卻是如此蒼老和深厚的土地,星空更有神秘感和誘人的魅力,它開啟了人類的美妙想象。作者雖然描寫月夜的美景,但作者更加熱愛人們日曰行走的工地。不管是黃上地也罷,黑土地也罷,都是那么的樸實無華,這樣的土地引得作者只想赤足而行,讓腳去感受土地那熟悉而愜意的味道。
作者發(fā)現現在的青年為了自己的夢想而遠離生養(yǎng)他們的土地,熱衷于獨步異鄉(xiāng),但這些青年忘了農民的樸素,忘了滿倉的'碩果都是土地賞賜。他們哪怕現在在異鄉(xiāng)過著百無聊賴的生活。
不管怎樣不能再回到農民的作者卻發(fā)現自己對土地有了更深的感恩情緒。作者只能時常登高去親近土地為了延續(xù)他對土地的思念。正如作者覺得:一個人如同一粒微塵,無論怎樣飛揚怎樣喧鬧,末了還是要落實在土地上。作者在山中感受著土地末修整過的天然隨意,登頂后看幽鳥相逐清風與歸,那時的作者懷古、懷遠、遠眺。作者此時既快活又傷感,因為“巨大的城市把鄉(xiāng)村吸干了。”
所以,讓我們有這種感悟,趁現在讓我們赤足而行,要不然當土地被水泥制品覆蓋,我們將永遠無法體會土地的親撫了。
古典之殤讀后感篇二十二
我曾向朋友推薦過王開嶺先生的隨筆集《精神明亮的人》,她讀了說“很好”;最近她反過來也向我推薦了同一作家的另一本散文隨筆集《古典之殤》,我讀了也覺得“很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那種讓讀者“精神明亮”的“好”。
查新華字典,“殤”的解釋是“還沒到成年就死了”,有惋惜和感傷的意思在。為什么取這個書名呢?王先生說:當我們大聲朗讀古典詩詞時,殊不知,那些美麗的鄉(xiāng)土和自然風光、那些曽把人類引入美好意境的物境,早已蕩然無存;現實空間里,我們找不到古人的精神現場,找不到對應物,連遺址都沒有……古詩詞,成了大自然的悼詞和殤碑。
原來這是一部祭奠之作。但作家不光是祭奠古詩,他還憑吊著人類的童年和自己兒時的回憶,他在紀念一個“原配的世界”。
作者看來,世界有兩個組成:人間和非人間;人間的成就不足萬年,而非人間即大自然的成就,包括原始地理和物種繁衍已達46億年。我們只生活在自己的成就里,卻拼命去篡改和毀滅大自然的成就!
人類總認為世界即人間,他們忘了,自己和萬物一樣,只是地球的匆匆過客。人不是地球業(yè)主,只是它的孩子,它的無數孩子中的一個。它是人類的家園,但也是獅子、老虎和一棵草的家園。人類的倫理、美德和情懷,一旦越過了物種邊界,人類就變成了納粹,野獸的能量即刻釋放出來了。
老實說,光是這些標題就擊中了我心靈里那個柔軟的地方,想起了我們曾經擁有的“美麗中國”和那些花樣年華,耳畔甚至還響起了風聲、雨聲和濤聲……那些草長鶯飛、魚戲蝦翩,那些青山綠水、星河燦爛,那些夏夜流螢、遍地蛙聲,還有古老的祠堂、繞村的小河和隆重的民俗……原來這些一夜蒸發(fā)了的物象并沒有在我的腦海里蒸發(fā),只是不去想、不愿想、不敢想哪!
這不是一本所謂環(huán)保的書。這是一本充滿著人文精神、修復記憶、保衛(wèi)生活、喚醒感官和心靈美學的書。人類無法停止前進的腳步,這是人的本能。于是一眨眼的功夫,無數事物只剩下背影,成了往事和收藏。吊詭的是,我們無意中留下的,卻成了需要全民保護的精神遺產。當地球只剩下了人的時候,人的末日也就來臨了。如果我們,尤其是決策者能事先覺察到這些,事情會不會有所改觀呢?環(huán)境問題持悲觀態(tài)度的人士不少,因為人的欲望是無底洞呀。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67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