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范文(2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6 16:30:12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范文(23篇)
時間:2023-12-06 16:30:12     小編:夢幻泡

漢字是我國獨有的文字系統(tǒng),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撰寫總結時,應該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結論,同時注重合理的論證和論據(jù)支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記片段,記錄了眾多歷史人物的傳奇故事和偉大成就。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一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元素周期表的排規(guī)律和相關信息。

1課時。

多媒體課件。

復習提問:

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質區(qū)別是什么?

2、什么是原子相對質量?

情景導入:

講授新課:

一、元素(板書)。

講解:無論是木炭中的`碳原子,還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們的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

都是6,說明它們都含有碳元素。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與氧氣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電荷數(shù)都是8,稱為氧元素。

提問:二氧化碳是由幾種元素組成?(四氧化三鐵、氯酸鉀呢?)。

小結:1、元素概念:見課文第71頁(板書)。

講解: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種類。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元素有一百余種,物質二千多萬種,這千千萬萬物質都是由一百多種元素組成的。元素只論種類,不論個數(shù)。

講解:根據(jù)我國文字的形象化,講解這一百余種元素分為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

小結:金屬元素:如:na、mg、al、zn、fe、……。

2、元素非金屬元素:如:c、si、s、p、cl、n、……(板書)。

稀有氣體元素:如:he、ne、ar……。

閱讀:課本第71頁圖4-4,找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兩種非金屬元素和兩種金屬元素。

3、元素的讀法、寫法(板書)。

講解:利用板書講解元素名稱(我國命名、國內(nèi)通用)、元素符號(用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表示,若幾種元素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可再附加一個小寫字母區(qū)別,如fe。一大二小國際統(tǒng)一)的讀法、寫法。

閱讀:課本第73頁表4-3的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要求學生掌握26種元素的名稱與符號的讀法、寫法。

4、元素符號的意義:

講解: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提問:如何表示幾個原子呢?

小結:元素符號前邊的化學計量數(shù)表示原子個數(shù)。

如:2h表示兩個氫原子。

討論: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小結:元素與原子的比較表。

元素原子。

概念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一類原子的總稱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區(qū)別元素一般用于說明物質的宏觀組成。

元素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只表示元素的種類不說明個數(shù),沒有數(shù)量多少的含義。

元素可以組成單質和化合物原子一般用于說明物質的微觀構成。

原子指微觀粒子,講種類,講個數(shù)。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二

1.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自制酸堿指示劑。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教學難點】。

酸堿指示劑的變況。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1.酸堿指示劑(簡稱指示劑)能跟酸或堿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的顏色。常見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試液是紫色,遇酸溶液變紅色,遇堿溶液變藍色;酚酞溶液呈無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色。

2.下面同學們能通過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來驗證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酸堿性,并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學們兩人一組,相互之間說一說自己的實驗方案。老師隨時糾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學們說一下被檢驗的各種物質是酸還是堿。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堿”)性;堿溶于水叫堿溶液,所以堿一定呈堿(填“酸”或“堿”)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劑來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小組討論】。

1.試總結如何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關系?堿性溶液和堿溶液有什么關系?

【教師點撥】。

1.酸溶液的溶質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質不一定是酸,還有可能是鹽,如氯化銨、硫酸鋅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堿溶液的溶質一定是堿;堿性溶液的溶質不一定是堿,還有可能是鹽,如碳酸鈉等。堿性溶液包含堿溶液。

2.鹽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堿性,還可能呈中性。

【跟蹤練習】。

1.把氫氧化鈉、二氧化碳、食鹽分別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的顏色變化依次是(c)。

a.紫色藍色紅色b.藍色紅色無色。

c.藍色紅色紫色d.紅色藍色紫色。

2.對某無色溶液進行下列實驗,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顏色變紅,則該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無色,則該溶液顯酸性。

c.加入mg粉,有氣泡產(chǎn)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d.加入caco3固體,有氣泡產(chǎn)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學習指導二:自制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酸堿指示劑的種類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劑隨處可見,同學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活動體驗一下并填寫下表:

(2)用紗布將浸泡出的汁液過濾或擠出,得到指示劑;。

(3)試驗指示劑1-2種在下述4種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小組討論】。

1.在第一步中,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過程是什么變化?

2.為什么會出現(xiàn)“萬紫千紅”的花?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常見酸堿指示劑及其變況。

(3)認識濃硫酸的腐蝕性。

2.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2)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概括的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對化學現(xiàn)象的探究欲,培養(yǎng)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濃硫酸的腐蝕性。

3.酸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酸堿指示劑的變況。

2.酸的化學性質。

教學工具。

【教具準備】白醋、蘋果汁、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試管(若干)、牽?;?、萬壽菊、蝴蝶蘭花、玫瑰、月季、紫甘藍、硫酸、玻璃棒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你聽說過、接觸過酸和堿嗎?

【交流回答】。

接觸過的酸有:碳酸、醋酸、鹽酸、硫酸;堿有:氨水、石灰水、燒堿。

【提出問題】。

用什么較簡單的方法區(qū)分酸和堿呢?

【展示交流】。

請同學們做教材p50實驗10-1,交流實驗結果。

【閱讀記憶】。

【閱讀回答】。

石蕊試液遇酸溶液變紅,遇堿溶液變藍;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

【提出問題】。

請同學討論白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這4種物質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堿溶液。

【交流回答】。

白醋,鹽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氫氧化鈉是堿溶液。

【歸納總結】。

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幾滴石蕊試液,若溶液呈紅色,則說明該溶液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藍色,則說明該溶液為堿性溶液。

【過渡】。

酸堿指示劑的種類很多,不只是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劑隨處可見,同學們可通過后面的活動體驗一下。

【活動與探究1】。

請同學們按教材p51“探究”進行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

【展示交流】。

實驗完成后請各組同學展示你們的實驗成果。

【提出問題】。

通過上述實驗你們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

【交流回答】。

有一些花可作指示劑,如牽牛花、蝴蝶蘭花、玫瑰、紫甘藍。

【過渡】。

上面我們學習了酸堿指示劑,并熟悉了幾種酸和堿,下面我們重點探討幾種常見酸的性質和用途。

【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實驗結果。

【閱讀記憶】。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52鹽酸與硫酸的用途,并熟記它們的主要用途。

【活動與探究2】。

請同學們完成p53實驗10-3并作好實驗記錄。

【歸納總結】。

濃硫酸有強烈腐蝕性(即脫水性),因此使用濃硫酸時要特別小心,切不可弄到皮膚和衣服上;其次濃硫酸有吸水性可作非堿性氣體的干燥劑。

【活動與探究3】。

教師先分步演示,要求學生觀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師先演示p53實驗10-4,第一步:向小燒杯中傾倒20毫升水,再沿燒杯內(nèi)壁注入10毫升濃硫酸,此時不攪拌;第二步:學生近距離觀看無色液體分為兩層,分析討論原因,第三步,邊攪拌混合液邊讓同學們摸燒杯的外壁。教師再按圖10-6演示實驗,強調稀釋濃硫酸方法不當時導致的危害。學生作好記錄。

【歸納總結】。

濃硫酸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故燒杯外壁發(fā)燙,另外水的密度比濃硫酸小,浮在濃硫酸表面,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會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向四周飛濺。若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后的正確處理方法是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對于嚴重者應盡快送到醫(yī)院治療。

特別提醒:在濃硫酸稀釋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濃硫酸具有腐蝕性的原因在于它的脫水性。

課后小結。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酸堿指示劑,熟悉了石蕊試液,酚酞試液在酸堿溶液中的變色規(guī)律,并能利用這一點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另外了解了幾種常見酸的性質與用途。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三

《鄉(xiāng)愁》是一篇膾炙人口的詩,因其內(nèi)容直白簡單,廣為流傳。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歌意境,了解詩人的情感;積累有關鄉(xiāng)愁詩歌。

(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掌握誦讀詩歌的技巧;發(fā)揮想象,描繪詩歌情境;通過合作探究,不斷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增強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朗讀詩歌,理解詩人情感。

教學難點:描繪詩歌情境,培養(yǎng)詩歌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朗讀、點撥、自主合作探究。

主要流程:

自主讀、聯(lián)想寫、合作賞、探究拓。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背景音樂《思鄉(xiāng)曲》)。

有這樣一句歌詞:到不了的地方是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xiāng)。的確,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都會牽動無數(shù)游子的離愁別緒,勾起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體會他那份別樣的思鄉(xiāng)情懷。(板書課題、作者)。

二.走近作者。

1.學生介紹作者及背景,教師補充。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1949隨反動派去臺灣。當代詩人和詩評家。代表詩集有《舟子的悲劇》《蓮的聯(lián)想》《白玉苦瓜》等。其詩構思精巧、語言流暢、韻律優(yōu)美。

2.引導學生了解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情結。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紫金山麓,族人為他取名“光中”,有“光耀中華”之意。后來,因為一首膾炙人口的《鄉(xiāng)愁》,讓無數(shù)中國人記住了他的名字。

他曾說,“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著那片厚土?!?/p>

“從21歲漂泊臺灣,到小樓孤燈下懷鄉(xiāng)的呢喃,直到往來于兩岸間的探親、觀光、交流,縈繞在我心中的仍舊是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p>

“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和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發(fā)蓋著黑土。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在臺灣詩人余光中的字里行間,處處流淌著一股濃濃的鄉(xiāng)情,一縷淡淡的鄉(xiāng)愁。因此,他被譽為“鄉(xiāng)愁詩人”。

三.誦讀理解。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歌內(nèi)容。

你認為應用怎樣的語調語速朗讀這首詩(語調深沉、語速緩慢、情感遞進)。

再次練讀后指名讀,學生評價朗讀效果。(范讀、練讀、評價)。

2.齊讀全詩,思考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什么感情?借助什么來表達感情?)。

學生陳述,教師點撥:四種意象,四段人生歷程,對應不同感情,思念—眷戀—哀痛—愛國。由家而國,層層遞進,物-情-人達到了和諧完美的.統(tǒng)一。

四.情景再現(xiàn)。

(結合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展開想象,分節(jié)描繪詩歌所蘊含的情境。注意人、物、情的和諧統(tǒng)一。)。

學生完成后,小組推薦展示。教師有針對性地點評指導。

五.品讀賞析。

再讀詩歌,任選角度,合作交流,簡單賞析。

學生交流時,教師可有側重從下列角度進行引導。

語言表達(疊詞、量詞、修辭;字字關情,朗朗上口)。

結構特點(整齊和諧、錯落有致;重章復沓,回環(huán)往復、一詠三嘆)。

寫作手法(借物抒情、托物寄情,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等等)。

六.拓展探究。

任選一首,對比閱讀,比較異同。

《鄉(xiāng)愁》(席慕容)故鄉(xiāng)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故鄉(xiāng)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離別后,鄉(xiāng)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望大陸》(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席慕容詩:化抽象為形象,細膩含蓄,清麗柔婉,主題單純。

于右任詩:直抒胸臆,家國之戀,悲痛愴然,重章復沓。

余光中詩:與席詩相比他的思鄉(xiāng)情更為寬闊,更為獨特。

與于詩相比更含蓄,強調借助意象抒發(fā)情思。

七.小結升華。

對于我們?nèi)A夏兒女來講,不管漂泊何方,故鄉(xiāng)永遠是我們最長久的???。無論任何時候,祖國的統(tǒng)一也都是我們最熱烈的期待。希望大家能夠愛自己的故鄉(xiāng),更愛自己的祖國。

八.作業(yè)布置。

1.背誦三首鄉(xiāng)愁詩。

2.選擇其中一首,寫一段詩歌賞析文字,不少于150字。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四

做到如下幾點: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避免說明文的枯燥,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提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教學時以讀為主,將讀書的權利交給學生,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上,鼓勵學生邊讀邊理清文章的脈絡,通過合作討論,弄清文章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這些措施的實施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試著編寫小標題,擬定詳細的提綱,使學生學習掌握讀書的一種方法,為今后學生自能讀書打下了基礎。

4、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了說明文的文體特點,注意向學生滲透一些簡單的說明事物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自主學習。

瀟灑“走”一回——《水就是生命》教學反思。

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教學創(chuàng)新選拔賽(課堂教學)已經(jīng)四天了,總想為這次參賽寫點什么,事情一忙,就耽擱了,利用幾分鐘還是提筆記錄下自己的感悟。

我執(zhí)教的是五年級的《水就是生命》。這是一篇說明文,作者言簡意賅地介紹了水的常識:水在人體中的作用,喝水的意義。說明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的道理。使我們不僅懂得了這些常識,更加懂得水在生命歷程中的重要,從而自覺的保護水資源,為人類更加美好的生存作出自己應盡的義務。說明文一般趣味性較低,如何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體會說明文文字精練、數(shù)據(jù)準確、說服力強的特點呢?準備課時我制定了如下的學習目標:1、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正確理解讀寫“粗制濫造、新陳代謝、吐故納新……”等詞語;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充分認識到水和我們的生命的關系,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說明文用詞準確,積累好詞佳句。3.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能為課文中的段落擬定小標題,擬出提綱。4.對學生進行愛護水、節(jié)約水的教育。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采用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讀,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初讀,讀通讀準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第二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精讀課文,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謹,感悟水的重要性。第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再讀課文,聯(lián)系實際談學習收獲。采用的教學策略有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自主探究等,希望能讓學生在學習說明文時不會顯得枯燥并且學有所得。

預設總是美麗的、理想的,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又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留下不少遺憾,也更進一步引導著自己不斷地進行反思。

1、由于借班上課,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習慣不熟悉,造成有些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分枝”。

2、教師本身對于教材不夠熟悉,備課不夠充分,造成教學課文的重點部分第二部分時,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索然無味,成了本節(jié)課最大的敗筆。

3、留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不夠,使得學生不能潛心讀書,靜心思考,課堂顯得較沉悶。

4、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較弱,尤其對于說明文的教學還有待博采眾長,不斷地學習、提升。

一堂課下來,雖然留下了許多遺憾,但是我覺得它們都是美麗的,有價值的。因為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要準備課、思考課、分析課、反思課,這過程中我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相信下次我再教學說明文以及設計其他課時,我不會感到如此吃力。

總之,上課時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被仡^看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背晒σ埠?,失敗也罷,就當是瀟灑“走”一回。因為它讓我以旁觀者的身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課堂教學的優(yōu)點與不足。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努力,發(fā)揚優(yōu)點,“消滅”缺憾。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五

通過對《元素》的課堂教學,為了探究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以后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思路,現(xiàn)對這一節(jié)課進行一下反思:成功之處:

這節(jié)課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使課堂初知識性外,多了些趣味性。在備課過程中,從上一節(jié)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概念,使得較為抽象的概念變得較為淺顯易懂。課堂的邏輯性教好,重點突出,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知識接受情況較好,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既定任務。

不足之處:

1、在這節(jié)課中,內(nèi)容比較多,各個環(huán)節(jié)時間比較緊張。

2、需控制好語速,留給學生更多些時間思考。

3、少講多練,多精選習題,充分鞏固。

4、多儲備些知識,注意難易程度的把握,多研究教材。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我在各個方面還有不足,也會加倍努力,三人行必有我?guī)?,勤學多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

名課教了什么?

(1)了解元素的概念。

(2)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3)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怎么教的?

本課采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思維鋪墊臺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思維鋪墊臺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2)雖然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但是學生在學習單質與化合物時,教師已經(jīng)進行簡單的點撥,因此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基礎;在學習了《原子結構》之后,對于原子的分類是由質子數(shù)決定有一定的認識,可以幫助理解元素的定義。

(3)通過平時對常見物質的化學式的滲透,能夠使學生對元素符號及其意義有一定了解,對本課題的教學易于接受。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六

“元素”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概念,元素概念不清楚,那么元素、原子、分子、物質之間的關系就無法搞清楚,但這一概念很抽象,特別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shù)(即原內(nèi)質子數(shù))的同一類原子總稱為元素”中的“一類原子”這一定義,在學生沒有學習同位素知識準備時,學生難于理解。

學生此時已經(jīng)學習了原子結構的知識,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此時例出氫1、氫2、氫3、碳12、碳13、碳14有原子結構表,由學生分類,教師說明:核外電子在發(fā)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得失電子現(xiàn)象,所以不宜作為分類標準,然后由學生討論原子分類的依據(jù)是什么,由此得出決定元素種類的百原子核的質子數(shù),在初中階段也是根據(jù)質子數(shù)來區(qū)分不同類原子的。即質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種類、質子數(shù)也決定原子種類。由此得出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的同一類原子總稱為元素。這樣學生對元素的概念才有了個初步的了解。

有人認為不該運用同位素的知識,理由是還沒學習同位素,我想說的是只要是真科學,只要學生能接受,運用一點后面的知識幫助理解新知識,就可以大膽的運用,且對今后的學習會有幫助。我在上這課時之前把這個觀點拿出來與老師們討論過,有贊成的也有不贊成的。結果在實際教學中證明,運用點同位素知識講解元素概念,學生的疑惑少了,效果更好了。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七

本課例是典型的與實際聯(lián)系的課程,關鍵在于學生是否能很好地掌握知識點。對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方面都有很好的資源連接,例如:常見的疾病究竟是由于缺乏哪種元素還是由于哪種元素的超標;還有課前布置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各種食品、藥品的包裝,觀察其中含有的化學元素,以及元素的功效。

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最后提出的問題:胃藥達喜咀嚼片中的成分,是可以反應掉多余的胃酸。這是學生把課堂知識和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完全聯(lián)系在了一起。我在課堂中適當用課件輔助解決了各種元素和相應缺乏癥的聯(lián)系。通過上述活動使學生增強了分析具體問題的能力,本課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后又誘使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從問題開始,最后又以問題結束,體現(xiàn)了一種全新的以問題為主鏈的課堂學習模式。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八

了解化學式的含義,掌握化學式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如何依照規(guī)律書寫常見單質和簡單化合物的化學式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活動探究,提高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對化學現(xiàn)象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知道化學式的含義。

【難點】。

知道化學式及其中所含數(shù)字所表示的微觀含義。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我們在之前已經(jīng)了解了元素可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么我們前面學習的氧氣、二氧化碳這些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進入今天的內(nèi)容。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化學式的概念。

【教師投影】氧氣o2、氯化鈉nacl、氫氧化鈉naoh、鹽酸hcl、稀硫酸h2so4、硫酸鋇baso4。

【教師提問】這些用元素符號表示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學生回答】用元素符合和數(shù)字表示。

【教師引導】我們把這種用元素符號和數(shù)字表示的式子叫化學式。

2.化學式的意義。

【教師提問】剛才那些化學式都表示了什么意義呢?

【學生回答】表示了一種物質。

【教師提問】如何理解化學式是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教師投影】水的微觀圖。

【學生回答】從圖中可以看出h2o可以表示水這種物質。

【教師引導】以水為例,說說化學式h2o的各種意義。

【學生回答】表示水這種物質,由兩種物質組成,由氫氧兩種原子夠成。

【教師引導】(1)表示一種物質:水;。

(2)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由氫元素、氧元素組成;。

(3)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一個水分子;。

(4)表示物質的分子構成: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教師提問】符號h、2h、h2、2h2表示什么意義?

【學生回答】h:氫元素或一個氫原子;2h:2個氫原子;h2:氫氣(一種物質)、一個氫分子(由2個氫原子構成);2h2:2個氫氣分子。

【提出問題】這些數(shù)字表示什么意義?

【學生回答】右下角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個數(shù),前面的數(shù)字表示該種類的個數(shù)。

3.化學式的書寫規(guī)則。

【小組討論】單質:(1)金屬:銅cu、鐵fe;(2)固態(tài)非金屬:碳c、磷p;(3)稀有氣體:氦he、氖ne;(4)雙原子分子:氧氣o2、氫氣h2;其余都是化合物。

【提出問題】這些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式有何特點?

【學生回答】稀有氣體、金屬或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非金屬氣體單質需要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寫出分子中所含的原子個數(shù)。

【學生回答】(1)當組成元素原子個數(shù)比是1時,1省略不寫;(2)氧化物化學式書寫時,一般氧元素符號寫在右邊,另一個元素符號寫在左邊。

【學生回答】kcl氯化鉀,fe3o4“四氧化三鐵”;化合物讀法:一般從右向左讀“某化某”,如kcl氯化鉀,有時還要讀出化學式中元素原子個數(shù),例如fe3o4“四氧化三鐵”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2n2表示什么及so2的讀法是什么?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

布置作業(yè):根據(jù)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化學式,預習下節(jié)課有關化合價的知識內(nèi)容。

四、板書設計。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九

1.掌握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及有關的化學方程式,了解它們的用途。

2.了解石蕊試液,酚酞試液等酸堿指示劑在酸、堿溶液里的顏色。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

3.理解復分解反應。

重點和難點。

1.重點。

(1)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

(2)指示劑在酸、堿溶液里的顏色變化。

(3)復分解反應。

2.難點。

書寫有關酸的化學性質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方法。

第一課時以實驗、講解為主,配合一定的練習。第二課時以學生的閱讀、自學為主,由學生發(fā)現(xiàn)、歸納并總結出其他酸的化學性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

投影1.什么是酸?2.寫出鹽酸、硫酸、硝酸的電離方程式。

[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這在它們的化學性質上能否也表現(xiàn)出相同之處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學習幾種常見的、重要的酸。

【板書】。

一、鹽酸(hcl)。

【實驗】。

觀察濃鹽酸注意觀察打開盛放濃鹽酸的瓶塞時的.現(xiàn)象(為增加實驗效果可在瓶口輕輕呵氣)。注意聞氣味時的操作。

【閱讀】。

課本。并回答下列問題:

【板書】。

1.鹽酸的物理性質。

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有酸味的無色液體。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

【投影】。

討論:濃鹽酸應如何保存?敞口放置的濃鹽酸其質量和濃度各有什么變化?

【板書】。

2.鹽酸的化學性質。

(1)鹽酸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質的反應。

[學生實驗]。

鹽酸與指示劑反應,注意滴管的使用。

【板書】。

紫色石蕊溶液遇鹽酸變紅色,無色酚酞遇鹽酸不變色。

【投影】。

練習:現(xiàn)有鹽酸和水兩種無色液體,如何用化學方法檢驗它們?

【板書】。

(2)鹽酸跟金屬的反應。

【提問】。

實驗室制取氫氣的藥品是什么?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說出反應的現(xiàn)象。

【板書】。

zn+2hcl=zncl2+h2↑(現(xiàn)象為:有氣體生成,固體逐漸減小至消失或金屬溶于酸)。

【投影】。

練習:寫出鎂、鋁、鐵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

(3)鹽酸跟金屬氧化物的反應。

【實驗】。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十

(1)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學生活中的化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化學課程必須面向社會生活。

(2)本課題的教學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提前一周將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或三個大組,明確要求每個小組或大組收集3~4種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指導學生展開調查,收集和整理資料,培養(yǎng)學生處理和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

(3)組織化學課程的課堂教學,需要設計核心問題的解決活動,利用學生所學知識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出一些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興趣和創(chuàng)造潛能的問題鏈。促進學生參與探究方案設計,這樣才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主動地投入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充分為每一位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機會,讓學生在爭論中迸出思維的火花。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十一

1.了解人體的元素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如鈣、鐵、鋅等)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一些有害元素對人體的危害,懂得一些生活常識。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看視頻、閱讀、討論、交流等方式,學習化學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2.通過分析一些病例,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認識到一些有害元素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逐步建立科學的世界觀,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初步認識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在幫助人類戰(zhàn)勝疾病與營養(yǎng)保健方面的重大貢獻。

二、教學重點。

鉀、鈉、鈣、鐵、鋅、碘、氟等元素在人體內(nèi)的生理功能。

三、教學難點。

鉀、鈉、鈣、鐵、鋅、碘、氟等元素在人體內(nèi)的生理功能。

四、教學準備。

教學設備(投影儀,計算機)、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引入。

2分鐘。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化學元素與健康。

學生積極列舉各種食物并分析這些食物中分別含糖類、維生素、蛋白質、油脂、無機鹽、水。

討論營養(yǎng)素中含有的元素有碳、氫、氧、氮、鈉、氯等。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上臺展示交流的積極性。

新課講授26分鐘。

展示人體中各種元素存在形式的圖片。

[提問]:人體中各種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

[追問]:這些元素在人體中含量多少?

展示人體內(nèi)元素含量圖片。

學生從圖片中獲得信息:o、c、h、n元素以水、糖類、蛋白質、油脂、維生素的形式存在,占人體質量的96%;ca、p、fe、zn、i等元素以無機鹽的形式存在,含量小于4%。

學生觀看圖片,閱讀教材,獲取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體內(nèi)的作用。

通過觀看圖片,閱讀教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識圖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播放一系列視頻,請學生從視頻中找到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知識。

活動一:觀視頻學新知。

學生興致勃勃地看視頻找知識點,然后積極展示。

培養(yǎng)學生搜集知識、整理知識的能力。

活動二:用新知析問題。

對于這些具有驅動型的問題,學生興致很高,聯(lián)系生活實際,積極參與討論,爭相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總結出鉀、鈉、碘、氟元素在人體內(nèi)的作用。

驅動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參與的欲望,學生理論聯(lián)想實際,認識到鉀、鈉、碘、氟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討論]:有人認為盡可能多吃富含微量元素的營養(yǎng)品。你認為可行嗎?為什么?

活動三:互交流得結論。

學生討論后回答:不對,因為過量攝入微量元素也會使人生病,并能舉出例子。

正確看待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學完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悟?

活動四:說收獲談感悟。

學生積極踴躍地談自己的感受比如:學會了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知道了營養(yǎng)保健知識等等。

通過說收獲、談感悟,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及語言表達能力。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十二

1.掌握鹽酸、硫酸的化學性質及有關的化學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質和用途。

2.理解復分解反應。

3.了解酸堿指示劑、濃h2so4的特性及稀釋。

4.通過展示樣品及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

重點。

鹽酸、稀h2so4的化學性質。

難點。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用品。

純凈濃鹽酸、工業(yè)濃鹽酸、稀鹽酸、naoh溶液、zn粒、鐵絲段、銹鐵釘、cu(oh)2、cuo、agno3溶液、濃h2so4、稀h2so4、bacl2溶液,濃hno3、稀hno3、石蕊試液、酚酞試液、水、玻璃棒、試管架、試管、燒杯、酒精燈、火柴等。

教學過程。

【提問】什么叫酸?寫出鹽酸、硫酸、硝酸的電離方程式。

[引言]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為h+,決定它們必有相同的化學性質,但因酸根離子不同,必然又有各自的特性,即共性與個性的并存。我們分別學習幾種常見的、重要的酸。

【板書】一、鹽酸(hcl)。

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

【演示】濃鹽酸的物理性質:展示純凈濃鹽酸和工業(yè)鹽酸各一瓶,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其色、態(tài)、聞氣味(注意煽風聞味)。待學生觀察后,請一個學生回答濃鹽酸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閱讀】課本相關內(nèi)容。

【思考】。

1.瓶口的白霧是什么?如何形成的?說明濃鹽酸具有什么性質?

2.如何保存濃鹽酸?敞口放置后的濃鹽酸質量和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有何改變?

【板書】投影1.鹽酸的物理性質。

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液體;有揮發(fā)性,常用濃鹽酸密度1.19g/cm3,hcl的質量分數(shù)37%左右。

[講解]煙與霧的區(qū)別。煙是固體小顆粒,霧為液體小液滴。

【板書】2.鹽酸的化學性質hcl=h++cl?

(1)鹽酸與指示劑作用。

【演示】實驗指示劑與酸、堿的作用注意滴管的使用。

做完實驗后,總結酸堿指示劑的概念,要求學生記住并能準確敘述石蕊試液、酚酞試液在酸溶液、堿溶液中所顯示的顏色。

【板書】鹽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里紅)使無色酚酞不變色。

(2)鹽酸與金屬的反應。

【演示】鹽酸與鋅粒、鐵絲反應。(由二位學生作演示實驗,注意糾正操作中的錯誤)。

[問題]反應現(xiàn)象如何?寫出化學方程式。

zn+2hcl=。

zncl2+h2↑(置換反應)。

fe+2hcl=fecl2+h2↑(置換反應)。

氯化亞鐵(fe為+2價)。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十三

(1)認識氫,碳,氧,氮等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元素。(課標24頁)。

(2)記住并能書寫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課標24頁)。

(3)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課標24頁)。

(4)能根據(jù)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課標24頁)。

(5)形成“化學變化中元素不變”的觀念。(課標24頁)。

2、學情分析。

第三單元學習了前兩節(jié)的內(nèi)容,對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結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化學元素也不是很陌生,同時前面也接觸了幾種物質和構成這些物質的元素。通過學習元素,才能進一步深入學習化學知識,才能對眾多繁雜的物質進行分類,最終實現(xiàn)對分類的物質進行系統(tǒng)研究。

學生的認知程度還不是很高,對于元素等抽象的概念需要慢慢體會,而不能單純停留在對符號的記憶。

3、教材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內(nèi)容。在學習本課題之前,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分子和原子以及原子的結構,本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下了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而且容易與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學時應注意兩者的區(qū)別。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于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1、通過閱讀課本59頁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2、通過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標簽,讓學生了解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熟知常見元素符號的書寫。

3、通過觀察課本附錄中的元素周期表,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難點:元素的概念。

1課時。

元素概念的教學應注意從熟悉的例子切入,通過與原子的對比,歸納出元素的定義,并組織好討論,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fā)生變化,而元素不發(fā)生變化。元素符號的教學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應分散難點,逐步記憶,減輕學生對枯燥乏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

本課題的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通過教師設置情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的同時進行思考,分組進行討論,對比,得出結論,從而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評價時著重從以下3方面進行:

1、分析常見物質的組成,指出其中相同的元素。列舉出幾種常見的碳原子,分析這幾種碳原子的結構。分析得出具有共同質子數(shù)的原子即為元素。(針對目標1)。

2、展示一些食品標簽中的成分,讓學生找出其中表示成分的符號,引導學生認知元素符號的書寫和用途。(針對目標2)。

3、仔細觀察課本附錄中的元素周期表,想一想元素名稱在造字上有什么規(guī)律吧?根據(jù)這個規(guī)律我們可以對元素進行簡單的分類。(針對目標3)。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活動。

導入。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導入語:今天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3000多萬種物質,大家知道它們都由什么組成的嗎?現(xiàn)在已知這些物質由100多種元素組成,那什么是元素呢?學完本課,我想你可以正確回答這個問題了。

引入課題,我們共同來探討一下什么是元素。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課本59頁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2、通過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標簽,讓學生了解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熟知常見元素符號的書寫。

3、通過觀察課本附錄中的元素周期表,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十四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包括人體的元素組成、分類、存在形式和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兩部分內(nèi)容,重點敘述了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結合前面水、溶液以及人體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的學習,使學生對化學物質與健康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的認識更趨完整和深入。首先課本中介紹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并介紹了鈣、鈉、鉀、鐵、硒、碘、氟等元素的生理功能。為了正確理解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為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類,而必需元素也有一個合理攝入量的問題,攝入過多、過少均不利于人體健康。這將使學生認識到,不經(jīng)醫(yī)生診斷,盲目食用某些營養(yǎng)補劑是有害的。這一課題的重點是介紹一些元素與人體健康地關系。

教學中我注意強調必需元素的最佳攝入量,并引導學生討論本課題的討論題。由于學生對于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并不十分關注,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以及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參入到學習中來。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十五

1、概念: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有其它物質生成的變化。

2、判斷依據(jù):是否有其它(新)物質生成。有則是化學變化,無則是物理變化。

3、相互關系:常常伴隨發(fā)生,有化學變化一定有物理變化,有物理變化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4、化學變化伴隨現(xiàn)象:放熱、吸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和生成沉淀。

二、物質的性質。

硬度、溶解性、揮發(fā)性、延展性、、導電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腐蝕性、毒性、金屬活動性等。

三、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聯(lián)系:在變化語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等詞語,變成了相應的性質。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十六

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本節(jié)課的目標是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從而得出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燃燒可造福人類,又會給人類帶來災害的事實,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此外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規(guī)律,認識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

學生學習本課之前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化學知識積累,對燃燒的現(xiàn)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對學習,特別是實驗探究有較濃厚的興趣。本課的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由學生自行通過探究、分析總結得出。

上課時,先以小魔術-----魔棒點燈,提起學生的好奇心,緊接著發(fā)問,為什么不用火,而用玻璃棒就能點燃酒精燈呢?引發(fā)學生思考,提出所要探究的問題,然后學生分組實驗,進行探究,得出結論,然后回過頭讓學生自己根據(jù)所學知識來揭秘剛才的魔術,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增加興趣和信心。最后展示火場逃生72字口訣,加強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一些不足:在講滅火的方法和原理時,讓學生自主探究后說出所用的方法及理由,最后將不同的方法按照相同的理由歸類,這個學生自己歸類,得出結論更好,而不是由我去歸類。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作為了解性內(nèi)容,就不花費過多的時間去一一講解,簡單提出,然后布置學生課下去看。還有就是火場逃生72字口訣,改為由學生齊聲朗讀出來,效果更好,印象更深。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這節(jié)課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發(fā)展教材,結合本校的資源設備,結合學生分組實驗,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fā)展。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十七

1.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應用。

3.能識別常見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4.知道乳濁液及乳化現(xiàn)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響因素。

6.激發(fā)探究興趣,培養(yǎng)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2.溶解性影響因素的探究。

[教學難點]。

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與乳化的區(qū)別。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用品]實驗儀器、藥品、用品,教學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由溶液章圖切入課題,引入新課(板書:課題1溶液的形成一、溶液)。

二、探究活動1(探究溶液的形成過程)。

1.學生實驗:向實驗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燒杯中,加入一藥匙蔗糖或食鹽,用玻璃棒攪拌(教師巡回指導)。

2.師生活動1(建立溶液的概念):

(1)學生描述實驗現(xiàn)象。

(2)引導學生分析兩種物質“消失”的原因。

(3)幫助學生分析(體驗)溶液的特征。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學生設計實驗,證明“幾種物質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師生活動2(建立溶質、溶劑的概念):

(1)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2)溶劑:能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

(3)總結出溶質、溶劑三者之間的關系。

(板書:1.溶質+溶劑溶液)。

4.師生活動3(填寫表格,讓學生掌握溶質溶劑判斷的一般方法):溶液溶質(溶解前的狀態(tài))溶劑(狀態(tài))。

硫酸銅溶液硫酸銅(固體)水。

碘酒碘(固體)酒精。

稀硫酸硫酸(液體)水。

稀鹽酸氯化氫(氣體)水。

5.師生活動4: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常見的溶劑;兩種液。

體(不包括水在內(nèi))互溶時,將量多作為溶劑,量少的作為溶質。

三、探究活動2(探究溶解的影響因素)。

1.學生實驗:在1、2、3號試管中做三個小實驗——將1-2粒碘、高錳酸鉀、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水中。

2.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3.師生活動1:引導學生對比自己所做的三個實驗,總結得出——不同溶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不同。

4.教師實驗:將1-2粒碘、高錳酸鉀、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汽油中。

5.師生活動2:對比學生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媒體)。

溶質溶劑溶解情況。

碘水碘難溶于水。

碘汽油碘溶于汽油。

高錳酸鉀水高錳酸鉀溶于水。

高錳酸鉀汽油高錳酸鉀難溶于汽油。

植物油水植物油難溶于水。

植物油汽油植物油能溶于汽油。

總結得出——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不同。

[板書:影響溶解的因素:溶質、溶劑等]。

四、探究活動3(酒精能否溶于水?)。

1.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回答。

2.要求學生在所做過的三個實驗的基礎上,設計實驗驗證。

3.學生交流設計方案。

4.學生實驗(在實驗前提醒學生:滴加酒精的過程中不要振蕩,滴加結束后振蕩;要留心觀察振蕩前后的現(xiàn)象)。

5.教師總結:如果作進一步的研究,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酒精和水這兩種物質能以任意比互溶。

五、探究活動4(乳濁液及乳化現(xiàn)象)。

1.學生實驗:觀察3號試管中的液體振蕩前、振蕩后、靜置后的現(xiàn)象。

2.學生實驗:向3號試管中滴加2-3滴洗滌劑,按照振蕩前、振蕩后,靜置后的順序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

3.比較渾濁液體1和渾濁液體2(媒體)。

4.建立乳濁液的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板書:

3.乳濁液]。

5.學生實驗:比較滴加了洗滌劑和未加洗滌劑的兩支試管的干凈程度。

6.分析洗滌劑的去污原理: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十八

知識:理解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二者的轉化;了解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的“濃”、“稀”的關系與區(qū)別。

能力: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想教育:通過學習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關系,對學生進行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教育。

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

分析溶液“濃”、“稀”跟溶液飽和與不飽和兩組概念之間的關系與區(qū)別。

綜合啟發(fā)式。

儀器:試管、燒杯、酒精燈、試管夾、藥匙。

藥品:食鹽、硝酸鉀、氫氧化鈣。

其它:火柴、水。

附1:課堂練習一

1.如何判斷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飽和?

附2:課堂練習二

3.將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轉化成不飽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4.有一瓶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欲使其成為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附3:課堂練習三

下列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5.濃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6.在一定溫度下,食鹽的飽和溶液比其不飽和溶液濃。

附4:課堂練習答案(略)

附5:投影片設計

附6:隨堂檢測

1.

__

叫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__

叫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

a.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食鹽的飽和溶液比它的不飽和溶液要濃

b.濃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d.對同一溶質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要濃

3.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是 [ ]

a.非常濃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該溶質,溶質還能繼續(xù)溶解的溶液

d.增加該溶質,溶質不能繼續(xù)溶解的溶液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十九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溶解現(xiàn)象,知道溶液、溶劑、溶質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見的乳化現(xiàn)象。

(3)探究幾種物質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

(4)了解溶液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

(2)學習采用對比的方法認識對相同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樹立發(fā)展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認識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系。

教學難點:

(1)從微觀上認識溶液。

(2)理解溶質、溶劑的辯證關系。

教學工具。

教學過程。

學習情境。

展示五種液體:紅色(晶紅溶液),藍色(硫酸銅溶液),黃色(氯化鐵溶液),紫色(高錳酸鉀溶液),無色(氯化鉀溶液)。

[設問]看到這五種液體,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發(fā)言]如:

1.想知道這它們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們是怎么形成的。

3.想到它們可能是不同顏料與水混合而成的。

4.它們顏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引入]通過大家的發(fā)言,可以看出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探究化學奧秘的愿望很強。同學們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它同這五種液體一樣,都屬于溶液,學完了本節(jié)課后你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九單元溶液。

課題1溶液的形成。

[引導]同學們桌子上都擺有食鹽、蔗糖及別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動與探究一”的內(nèi)容進行實驗。

[投影]活動與探究一:幾種固體物質溶于水。

試驗用品:食鹽、蔗糖、水、燒杯、玻璃棒、藥匙。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交流實驗現(xiàn)象]請一組同學上臺解釋他們的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其他同學提出異議。

[現(xiàn)象]蔗糖、食鹽都消失在了水中。

[結論]蔗糖、食鹽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提問]如何從微觀上理解這一現(xiàn)象?

[學生討論、總結]蔗糖微粒、食鹽微粒運動擴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師指出:物質在水中以什么形態(tài)存在,將在以后的章節(jié)中學到)。

2.放置了這么長時間,你有沒有看到哪種液體析出沉淀?

[學生回答]。

1.各部分完全相同。2.沒有析出沉淀。

[教師總結]像這樣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

[提問]根據(jù)剛才的實驗及分析總結溶液的概念。

[討論、總結,并互相交流]。

一、溶液。

[投影]1.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

[提問]水具有什么作用?

[回答]分解其他物質的作用。

[投影]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例如:水。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討論]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鈉溶液中,溶質是什么?溶劑是什么?

[交流結果]在蔗糖溶液中,溶質是蔗糖,溶劑是水;在氯化鈉溶液中,溶質是氯化鈉,溶劑是水。

[教師指出]開課的五種液體中:紅色的是品紅溶液,藍色的是硫酸銅的水溶液,黃色的是氯化鐵的水溶液,紫色的是高錳酸鉀的水溶液,五色的是氯化鉀的水溶液。

[設問]你還能否再舉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質、溶劑。

[學生發(fā)育]。

1.糖水中溶質是糖,溶劑是水。

2.白酒中酒精是溶質,水是溶劑。

[教師指出]除了水可以作溶劑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劑。例:碘酒:溶質是碘,溶劑是酒精。

[過渡]大家應該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當衣服上沾上油滴時,用水洗很難洗去,怎么辦呢?

[學生發(fā)言]。

1、可以用肥皂水洗。

2.用洗衣粉洗。

(教師給予鼓勵)。

[引導]完成下面的“活動與探究二”之后,你就會明白洗去的道理。

[投影]活動與探究二:

實驗用品:碘、高錳酸鉀、水、汽油、藥藥匙、試管、膠頭滴管。

步驟: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二十

1)通過觀察溶液形成的現(xiàn)象及其組成的分析,初步形成有表及里,由淺入。

深探究問題的思維方式;

2)通過一些實驗探究,進一步學習對比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初步形成從。

多角度、多側面來認識同一問題;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引導學生產(chǎn)生勤于思考、善于發(fā)問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1、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質、溶劑三者之間的關系;2、溶液的特征與組成;

三、教學難點。

1、從微觀上理解溶解現(xiàn)象;2、溶液與溶質之間的辯證關系;

四、教學方式。

課件、板書等手段;實驗探究、課堂討論、啟發(fā)引導、合作與交流等方法;

五、教學過程。

板書溶液。

特征:均一、穩(wěn)定。

溶液的形成組成:溶劑、溶質。

溶液的命名。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1、了解溶質、溶劑、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

2、理解溶液的概念。

3、能夠根據(jù)溶液的特征判別溶液和濁液。

(二)過程和方法

1、進一步學習對比實驗的方法。

2、在探究實驗中學習為提高效率合理分工。

3、練習在實驗目的的指導下分析實驗現(xiàn)象。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感受生活中的化學,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在小組討論與探究實驗中體會交流與合作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三年級學生,經(jīng)過之前的學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化學學習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總結歸納能力,但是對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還是會有困難。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課題一的內(nèi)容,本單元的內(nèi)容是初中化學“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將來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是初中學生進行探究的基礎和結果,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而且本單元基本概念比較集中,這些概念是初中化學中最核心的一些念,所以,本單元的內(nèi)容對于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一課題是關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識,是學習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基礎。這一課題包括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等。在前面的八個單元中學習過的很多反應都是在溶液中進行的,學生接觸到的很多試劑就是溶液,在后面酸、堿、鹽的的教學中絕大多數(shù)反應又將涉及到溶液,因此在此之前幫助學生在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經(jīng)驗的基礎上集中和系統(tǒng)地學習有關溶液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1、重點: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質、溶劑三者間的關系

2、難點:從微觀角度解釋溶液的形成過程

3、關鍵:溶液的特征

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fā)展,并且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極大的豐富了教與學的手段,使學習的觀念、方法得到了更新,學習的效果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瘜W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學習中引入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更好地豐富學習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利用幻燈片、圖片、網(wǎng)上相關資料等資源,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通過課前調查,略讀,詳讀,課堂討論,分組討論,資料查詢,課后交流等活動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教師利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從網(wǎng)絡上下載圖片及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討論,課后通過網(wǎng)絡查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學的知識。

由生活中的實例引入,如自來水、食鹽水、蔗糖水、油、牛奶,還有各種飲料等等。

大家能不能把這些物質分下類呢?并說明分類的理由。

(一)由生活實例引入新課

教師講解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接觸到許多液體物質,如自來水、食鹽水、蔗糖水、油、牛奶,還有各種飲料等等。

大家能不能把這些物質分下類呢?并說明分類的理由。

(教師提問)大家所分的液體類型都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二)進入新課

(教師講解)針對我們剛才所做的分類,現(xiàn)在進行實驗,看看我們的分類是否正確?每個小組都有實現(xiàn)放好的實驗藥品,大家自己動手,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并記錄下來。

(學生活動)

(小結)教師用圖表的形式展示溶液與濁液的部分powerpoint課件。

(說明)逐一出現(xiàn)混合物種類,總結出溶液、濁液的特征。教師具體講述溶液定義的powerpoint課件。

(學生討論)

(教師解釋)出示帶有溶質、溶劑解釋的powerpoint課件。

(教師講解)大家了解溶液溶液以后,我們再來看一下濁液。同學們已經(jīng)能夠根據(jù)前面總結的特點清晰地知道濁液的定義,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分散到另一物質里,除了可以形成溶液外,還可能形成懸濁液、乳濁液和膠體。情同學們認真閱讀教材賬務定義及其特點。

(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講解)出事說明三種混合性質powerpoint課件

(教師總結)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二十二

1.爆炸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面粉爆炸實驗,以及對此實驗成敗原因的討論和交流,了解爆炸的條件。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討論交流防范火災與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責”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爆炸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三、教學難點。

爆炸的原理。

四、教學準備。

實驗探究所需的儀器、藥品和材料;多媒體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3分鐘)。

【播放】圖片:燃燒及利用燃燒引起爆炸的圖片。

【追問】燃燒一定引起爆炸嗎?

由此可見爆炸需要一定的條件。

觀看對照圖片,思考爆炸的條件。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體會化學與人類的關系。

新課講授。

(40分鐘)。

【播放視頻】面粉爆炸實驗。

【提問】。

1.單獨一支蠟燭在罐外燃燒會不會爆炸?

2.單獨一支蠟燭在罐內(nèi)燃燒會不會爆炸?

3.點燃一支蠟燭在罐內(nèi),鼓入大量空氣,但不加蓋會不會爆炸?

觀看視頻,觀察現(xiàn)象,分析討論,分析討論,歸納出爆炸的條件:

1.有限空間。

2.急速燃燒。

3.積聚大量的熱量。

通過學生自主完成的爆炸視頻,加深對爆炸危害的認識,在教師提問的引導下,進一步使學生體會爆炸所需的條件。

【提問】爆炸一定是化學變化嗎?

課前教師布置任務,分三個小組講解:

1.由物理膨脹導致的爆炸。

2.由化學反應引起的爆炸。

3.核物理爆炸。

學生舉例說明:如氣球爆炸、自行車輪胎爆炸等,都屬于物理變化。

【指導閱讀】p133為了預防危險的發(fā)生,必須掌握一些安全常識。

學生閱讀教材p133的內(nèi)容,思考,小結:

粉塵、氣體等也可能發(fā)生爆炸。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及歸納能力。

【提問】2.這個實驗還說明了什么?燃燒的劇烈程度跟哪些因素有關?

2.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面積越大,氧氣濃度越高,燃燒就越劇烈。

【引導】結合所學知識設計實驗,證明燃燒的劇烈程度跟以上因素有關。

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對比實驗驗證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因素。

激發(fā)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設計對比實驗的能力。

【指導】了解生活中常見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認識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

學生展示自制的板報:易燃易爆物的注意事項。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思考】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自燃之間有何關系?

【投影】展示討論結果。

學生討論,總結。

總結性提問。

課堂小結。

(2分鐘)。

一、爆炸的條件。

有限空間/急速燃燒/積聚大量熱/氧氣濃度。

二、影響燃燒程度的因素。

接觸面積/可燃物的性質。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九年級化學幾種常見的酸教學設計篇二十三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簡介三部分內(nèi)容。此前學生把元素當成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學習了原子結構,就應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學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于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和名稱,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學生在學本單元內(nèi)容之前,并沒學過多少元素,因此難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課題編寫“元素周期表簡介”,目的在于讓學生比較早地學會使用元素周期表這個工具。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他們可以從原子序數(shù)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稱、符號、核外電子數(shù)、相對原子質量及確認該元素是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元素等信息,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提供方便。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jié)內(nèi)容時,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jīng)涉及了“元素”,比如緒言中提到“物質是由100多種元素組成的.”,“電解水實驗得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以及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定義中都涉及了元素,所以對元素已經(jīng)有一定感性的認識,但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因此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最好還是從分析具體物質的組成出發(fā),使他們知道不同物質的核電荷數(shù),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氧氣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二氧化碳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水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所有這些物質中所含有氧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都是一樣的,凡是核電荷數(shù)為8的原子都歸為同一類,稱為氧元素,所以要求學生闡述元素的概念并不難,困難是在應用的時候,元素和原子兩者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混淆。學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質宏觀組成時用“元素”,在研究物質微觀結構時用“原子”,所以在本節(jié)教學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逐個對難點進行突破。

1、注意和前面有關原子的知識進行區(qū)別和對比。

2、組織好本課題有關的活動與探究,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組織好本課題的課堂討論。

4、使學生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元素知識的探究學習,聯(lián)系生活和地殼中元素含量,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歸納總結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學習,學會與人相處。通過對生活中一些物質所含元素含量的確定,養(yǎng)成更加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

教學難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含義,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70389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