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安導游詞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黃,叫我小黃或偉群都行。我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很高興,希望我能和各位一起度過這一段美好的時光。今天我先帶大家去最著名的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在我們國家西安臨潼出土,今天我就帶領你們游覽這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歷史文物。
看!這就是將軍傭,它身體魁梧,頭戴鶴冠,身上披著鎧甲,手里還握著寶劍,看它若有所思的樣子,好象在考慮如何打退匈奴大軍呢!
瞧!這個兵馬俑是陶馬,它的大小跟真馬差不多,個個形體鍵壯,肌肉豐滿,看它躍躍欲試的樣子,好象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這,檔案,先的景點不知這一關額,還有先古城墻,華清池等等,這些景點我都會帶你們?nèi)サ?,今天我們就先到這里,大家回去好好休息,然后有一個好的狀態(tài)再繼續(xù)我們明天的行程,希望大家今晚能休息好,我們明天見。
西安導游詞篇二
華清池是位于唐華清宮遺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宮苑,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驪山,北面渭水。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fā)生地以及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而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aaaaa級旅游示范景區(qū)。
華清池融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于一體,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修建離宮別苑。景區(qū)仿唐建筑大氣恢宏,園林風光別具一格。主要有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qū)、唐梨園遺址博物館,有飛霜殿、昭陽殿、長生殿、環(huán)園和禹王殿等標志性建筑群,有體驗皇家溫泉的以瀾湯殿、御湯苑、星辰苑、尚食苑、長湯苑、少陽苑、香凝閣和御膳閣為主的華清御湯(精品)酒店。2020年4月推出的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成為中國旅游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成功典范。2020年5月推出的多媒體影像劇《玄境長生殿》,成為傳統(tǒng)博物館數(shù)字化改造的新模式。
近年來,華清池以“打造中國唐宮廷文化旅游標志性景區(qū)”為發(fā)展愿景,積極實施唐華清宮文化旅游開發(fā)戰(zhàn)略,按照歷史文化、御湯文化、宮苑文化、梨園文化、宗教文化等五大文化元素規(guī)劃建設唐華清宮文化旅游大景區(qū)。
導游詞西安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西安導游詞篇三
西安城墻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隋、唐都皇城的遺存,歷經(jīng)八年擴建而成的,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而又保存完整的古代城池建筑,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城墻建筑型制宏偉,功能設計周密,矩形城池,墻體全長13.74公里,南、北垣稍長于東、西垣。每隔120米有一座12米x20米的突出部,稱“敵臺”,全城共98座敵臺;每座敵臺上建有屯兵敵樓1座。城四隅各建角樓1座。東、西、南、北垣各建有城門1座,各門外均建有護門甕城,甕城上建有城樓、箭樓各1座。甕城外臨內(nèi)側護城河岸,建有控制“吊橋”的閘樓(亦稱譙樓)1座??讖R(即“碑林”)旁側城頂建有魁星樓1座。
城墻頂面以三層大磚墁砌,稱“海墁”。海墁外沿建垛墻,全城共有垛口5984個,內(nèi)沿建“女兒墻”。城垣內(nèi)面建有登城馬道和供排水用的“溜水槽”等。西安明城墻歷經(jīng)六百年的風雨剝蝕和人為破壞,損壞嚴重。1983年省、市人民政府成立西安環(huán)城建設委員會,開始對西安城墻及護城河、環(huán)城林進行全面整修。按照規(guī)劃,將逐步恢復這一古城墻的舊有風貌。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游覽西安古城墻,對形象具體地了解古代戰(zhàn)爭、城市建設及建筑藝術都很有意義。城門名稱由來:西安城墻從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城門發(fā)生種種變化。細數(shù)這些城門的名稱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喪衰。
西安導游詞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現(xiàn)在我們的目的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位于西安市三學街孔廟遺址,是我國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時間最早,名碑最多,數(shù)量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孔廟遺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重要組成局部,其建置歷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門照壁上的“孔廟〞兩字是由清代書畫家劉暉書寫的。現(xiàn)在的大門東西開,俗稱“禮門〞、“義路〞。走進博物館大門內(nèi),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雕梁畫棟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氣坊〞。西安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石質(zhì)書庫〞、“書法的'故土〞。西安碑林是為保存唐代《石臺孝經(jīng)》、《開成石經(jīng)》而建,經(jīng)歷代不斷的整修充實,集中展出了漢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
游客朋友們,碑林博物館的參觀講解就到這里,謝謝大家的配合,歡送大家下次再來參觀,謝謝大家!
西安導游詞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機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國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同時,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設施。
城墻是中國冷兵器時代城市的傳統(tǒng)防御設施。我們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遺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圍挖掘深溝,以提防野獸和外部的襲擊。如果把半坡村落視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溝也就是當時相當于城墻的.設施。待到人們發(fā)明筑墻技術后,城墻自然伴隨城市同時誕生,成為古代城市的顯著標志了。據(jù)史冊記載:“筑城以衛(wèi)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边@大約是在距今約45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shù)被歷史的塵埃掩埋。但我們看到的這座城墻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紀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龍首塬北麓修建了大興城。大興城規(guī)模龐大,結構嚴密。除環(huán)繞城市的外郭城城墻外,城內(nèi)環(huán)繞宮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墻,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將隋代的大興城改名為長安城。唐長安城基本上沿襲了大興城的規(guī)模和布局,只是對大興城進行了擴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逃往洛陽,留守長安的佑國軍節(jié)度使韓建出于軍事防守需要,放棄外郭城和宮城,把長安城縮小到皇城之內(nèi),以皇城城墻作為長安城的城墻,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長安城規(guī)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從此開始了明在西安的統(tǒng)治,也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由于西安在歷史的政治、軍事地位極高,所以,明王朝在對全國廣筑城墻的過程中,對西安城墻的修筑更為重視。朱元璋任命長興侯耿柄文和都指揮使璞英主持修筑。從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歷時8年,西安城墻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墻修筑得高大堅固,西、南兩面城墻基本上和唐長安城皇城的范圍相同。東、北兩面城墻分別向外擴移了三分之一。這座城墻的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南城墻長4256米,北城墻長4262米,西城墻長2706米,東城墻長2886米,周長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墻采用黃土夯打而成。在城墻墻基和墻頂還分別有一層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層。這種三合土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獼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堅硬如石,用鎬都刨不動。
西安城墻自明代初年建成后,歷代屢有修葺。明穆宗隆慶年間,也就是公元1568年,陜西都指揮使張祉為原來的城墻內(nèi)外包砌了青磚。清乾隆年間,也就是公元1781年,陜西巡府畢沅對城墻進行了大規(guī)模補修。沿舊城墻先圍基石后灌腳,再用黃土逐層夯打,至頂部鋪砌青磚,并對整個城墻外壁加厚磚面。城墻內(nèi)每隔40—60米,用青磚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墻頂面雨水,對西安城墻的長期保護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來,陜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對這座古城墻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繕,補建已被拆毀的東門、北門箭樓、南門閘樓、吊橋,并建成了環(huán)城公園,使這座古建筑重新煥發(fā)了昔日風采。
西安導游詞篇六
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們(或各位漂亮的女士們,帥氣的男士們):
好,從此刻起,我們大家就算認‘識了,相信各位朋友都能十分珍惜人生旅途中這一段同行的緣份,在這天的旅游活動中彼此關照,進一步加深我們之間的友誼。
想必在座大多數(shù)人是第一次來西安,對西安比較陌生,但不要緊,大家盡可一能放松身心,在西安盡情享受旅游的樂趣,因為我和x先生是值得依靠的,我們必須會盡力為大家做好各種服務,因為xx這座城市是值得依靠的,必須會使您體會到“賓至如歸””在家千日好,出門也不難”的感覺,期望xx的好山好水好人,能送給你一份好情緒,期望這份好情緒能伴隨您一生一世。
既然已經(jīng)熟了,在此給大家提幾點要求,想必大家也不會見怪。
一是因為各位的生活習慣和愛好一不一樣,期望有煙癮的朋友盡量不要在車里拍煙;二是,大家看,我們的城市比較干凈,期望大家不要亂扔紙屑果皮,第三因為是一日游,大家都期望在短時光內(nèi)能夠了解楚雄,所以,請大家必須遵守xxxx時光,最后還有一個要求,就是在座的朋友們?nèi)绻诼猛局杏惺裁蠢щy和特殊要求,請必須不客氣地提出來,我們必須盡力幫你解決。
根據(jù)預訂的計劃,我們這天的旅游線路是這樣的。
我和司機先生將努力工作,使大家在楚雄的旅行成功,祝大家在楚雄身體健康,旅途愉快!
西安導游詞篇七
唐代的大明宮是長安城中最為光輝絢麗的構筑群。公園建在大明宮的遺址上,這里有含元殿等宮殿的臺基、墩臺遺址;能瀏覽到復興的大明宮微縮景觀;撫玩imax 3d影片《大明宮傳奇》,還能體驗文物的考古掘客和修復。
景區(qū)有南門和東門,南門是正門,旅客中心也位于南門,提議旅客南門進入景區(qū)。遺址公園分為免費區(qū)和收費區(qū)兩部門,個中收費區(qū)是景區(qū)的焦點地區(qū),包羅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遺址以及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免費區(qū)內(nèi)的部門景點也必要購票,如丹鳳門遺址博物館、考古試探中心等。
在收費區(qū)內(nèi),旅客可以撫玩到各大殿的臺基遺址以及在臺基遺址上用輕鋼布局泛起出的宮殿外觀。在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內(nèi),可以或許撫玩到遺址內(nèi)出土的文物,如:皇家器具、器皿等。博物館的東北角,尚有憑證1:15比例復興的大明宮微縮景觀,最高的微縮宮殿高約2米閣下,你可以“行走“在景觀中的街道上,融入盛唐大明宮之中。
接近南門的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內(nèi),生涯了昔時丹鳳門的門闕墩臺遺址,這里是中國汗青上可考的最大一座城門。在丹鳳門的西北部有考古試探中心,在這里可以切身材驗文物考古掘客和修復事變,出格得當對文物事感情樂趣的旅客。
在旅客中心旁的影院內(nèi),旅客可以撫玩到imax 3d影片(大明宮傳奇),每小時播放一場,片長35分鐘,在3d情形下,觀眾如同穿越汗青大門,置身1300年前的盛唐王朝。
西安導游詞篇八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你們來到古城西安,我是你們此次西安之行的導游,我姓xx,大家叫我xx導好了。
今天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景點就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的秦兵俑。景點位于西安臨潼,大約需要四十分鐘車程,等到了那里,你就可以看到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其實就是秦兵馬俑的陪葬坑。你們知道秦兵馬俑的來歷嗎?原來在以前的朝代,皇帝死后都要活人陪葬,后來到了秦朝,一個大臣對秦皇說:“之前的朝代都是用活人陪葬,這對您不是很妥當,不如讓能工巧匠打造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是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如何?”秦始皇覺得這個想法不錯就答應了下來。其實要不是秦始皇當年的這個點頭同意,就沒有今天這氣勢雄偉的秦兵馬俑。
好了,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秦始皇陵園,請大家依次下車。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nèi)有兵馬俑八千個。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一號坑。在三個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平方米;坑內(nèi)的兵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個。一號坑上面,蓋起了一個巨大的拱形大廳。我們可以走進大廳在細細游賞,游賞時也要注意安全哦!
大家請看,那身材魁梧,頭戴鶴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的就將軍俑。那神態(tài)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jīng)沙場、重任在肩。還有很多精彩的武士傭、騎兵俑、良馬。這些兵馬俑一個個神態(tài)各異、精彩絕倫,真是看了大飽眼福。
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的模擬軍陣的排列,形象的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時間過得真快,今天的秦兵馬俑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祝大家接下來的旅程愉快!
謝謝!
西安導游詞篇九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你們來到古城西安,我是你們此次西安之行的導游,我姓__,大家叫我__導好了。今天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景點就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的秦兵俑。景點位于西安臨潼,大約需要四十分鐘車程,等到了那里,你就可以看到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其實就是秦兵馬俑的陪葬坑。你們知道秦兵馬俑的來歷嗎?原來在以前的朝代,皇帝死后都要活人陪葬,后來到了秦朝,一個大臣對秦皇說:“之前的朝代都是用活人陪葬,這對您不是很妥當,不如讓能工巧匠打造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是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如何?”秦始皇覺得這個想法不錯就答應了下來。其實要不是秦始皇當年的這個點頭同意,就沒有今天這氣勢雄偉的秦兵馬俑。
好了,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秦始皇陵園,請大家依次下車。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_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nèi)有兵馬俑八千個。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一號坑。在三個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平方米;坑內(nèi)的兵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個。一號坑上面,蓋起了一個巨大的拱形大廳。我們可以走進大廳在細細游賞,游賞時也要注意安全哦!
大家請看,那身材魁梧,頭戴鶴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的就將軍俑。那神態(tài)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jīng)沙場、重任在肩。還有很多精彩的武士傭、騎兵俑、良馬。這些兵馬俑一個個神態(tài)各異、精彩絕倫,真是看了大飽眼福。
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的模擬軍陣的排列,形象的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時間過得真快,今天的秦兵馬俑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祝大家接下來的旅程愉快!
西安導游詞篇十
西安事務,又稱雙十二事務,是其時任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首腦張學良和其時任職百姓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批示、西北軍首腦楊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動員的直接軍事羈系變亂,監(jiān)禁了其時任職百姓當局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目標是“遏制剿共,改組當局,興兵抗日”,西安事務最終以蔣中正被迫接管遏制剿共同等抗日的主張,導致了第二次國共相助而僻靜辦理。
西安事務眷念館是“西安事務”重要舊址張學良第宅、楊虎城止園別墅為基本而成立的遺址性博物館。1982年2月23日,西安事務舊址被國務院定名為第二批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1983年10月,創(chuàng)立西安事務眷念館籌建處。1986年12月,在眷念西安事務五十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西安事務眷念館館址設在張學良第宅。
【西安事務舊址】
西安事務舊址,包羅張學良第宅、西安事務批示部、新城黃樓、止園、高桂滋第宅、西京招待所、華清池五間廳、兵諫亭等8處。張第宅在開國路69號,建于1932年,為對象分列的三座三層磚木布局西式樓房。東樓是神秘樓,中樓有客堂、集會會議室,西樓為張學良的居室。西安事務產(chǎn)生后,周恩來、葉劍英率中共代表團住東樓。中共代表團與張、楊交涉及與南京當局代表會談多在中樓。西安事務批示部位于西安新城陜西省人民當局內(nèi)的楊虎城第宅,1931年建,磚木布局,宮殿式,具有典范的民族氣魄威風凜凜。1936年10月8日張、楊在此密談抉擇對蔣介石舉辦兵諫。事務產(chǎn)生后,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來此與楊虎城共商救國大計。新城黃樓與楊虎城第宅相距300米,因墻為黃色得名。止園在北大街青年路,建于1933年。主樓為傳統(tǒng)宮殿式構筑,拱頂、飛檐、碧瓦、朱柱。西安事務前夕,張、楊在此密商動員兵諫。1936年12月17日,周恩來在止園促成了西安事務的僻靜辦理。高桂滋第宅位于西安市開國路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院內(nèi),建于1933年,1936年12月14日蔣介石遷此,周恩來在此接見蔣介石,起源告竣六項協(xié)議。西京招待地址解放路,為隨蔣介石來陜的南京當局軍政要員的住所,現(xiàn)為省旅游局服務處。華清池五間廳背靠驪山,西安事務產(chǎn)生當天蔣介石由此逃至驪山一巨石誤差中,其后在巨石四面建亭,先后以"正氣亭"、"遁跡亭"、"捉蔣亭"、"兵諫亭"為名。1982年在張學良第宅成立西安事務眷念館。
張學良第宅舊址在西安市開國路甲字 69號(原金家 巷五號),總面積約7703平方米,附近砌筑青磚圍墻,大 門北向。第宅以東、中、西3幢磚木布局中西式樓房及20余間平房。樓的平面呈“十”字形。樓分3層,第1層為地下 室,室外有緩坡臺階通 2層大門,門向北開,小青瓦蓋頂。院內(nèi)東南有保鑣職員棲身的平房,西南有中西餐廳。 昔時張學良住在西樓。西安事務產(chǎn)生后,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到西安調(diào)停,住在第宅東樓。12月23~24日,中共代表團、張楊 兩將軍、南京代表團在西樓進行三方交涉,告竣“六項協(xié)議”。今朝舉行有“西安事務史實陳列”、“千古元勛——張學良將軍平生陳列”和張學良舊居復興陳列。
1984年創(chuàng)立西安事務舊址打點處,1986年對張學良 第宅、止園、五間廳、新城大樓、楊虎城將軍新城第宅舉辦維修,根基恢復興貌。此刻張學良第宅舊址成立了西安事務眷念館。 楊虎城止園別墅位于西安市青年路117號,今止園飯館西側,占地面積2331m2,其主體為一座中西合璧氣魄威風凜凜的磚木布局三層樓房,并有平房10余間。原為楊虎城將軍的別墅,又稱楊虎城第宅,情形很是寂靜。這座別墅現(xiàn)已辟為楊虎城將軍眷念館,內(nèi)鋪排有楊虎城將軍的遺物和西安事務的部門文件,在舊址內(nèi)舉行有“楊虎城將軍平生陳列”和楊虎城舊居復興陳列。
西安導游詞篇十一
現(xiàn)在我們的目的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館
孔廟遺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置歷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門照壁上的“孔廟”兩字是由清代書畫家劉暉書寫的。現(xiàn)在的大門東西開,俗稱“禮門”、“義路”。走進博物館大門內(nèi),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雕梁畫棟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氣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石質(zhì)書庫”、“書法的故鄉(xiāng)”。西安碑林是為保存唐代《石臺孝經(jīng)》、《開成石經(jīng)》而建,經(jīng)歷代不斷的整修充實,集中展出了漢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9760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