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與評價(通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29 07:54:06
最新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與評價(通用9篇)
時間:2023-12-29 07:54:06     小編:碧墨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一

《角的度量》這是單元中的一個重點,是為后面利用量角器畫角作準備的。這節(jié)課中讓學生讀量角器上的度數(shù)是一個難點。根據(jù)本班的特點制定教學目標時擬訂了這樣四條:(1)認識量角器;(2)會讀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數(shù);(3)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shù);(4)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本節(jié)課我認為充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主要有如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1、在活動中探索,感受數(shù)學知識。

我首先從學生比較喜歡的美術課中的人物簡筆畫入手,不僅復習了上節(jié)課中有關角的知識,而且引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活動中,學生更愿意自己去經(jīng)歷、去實踐。學生或許會相信老師告訴他的,但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親身經(jīng)歷的事,這就是一種“體驗”。在教學中,我注重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實際觀察——操作——驗證而得出的結論。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在合作學習中,我自始自終都是作為配角,起到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主角,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組與組之間的相互啟發(fā)、相互評價,取得正確的結論,完成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我時刻注意尊重學生,多巡視,和學生一起活動,一起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3、在游戲練習中升華,挖掘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學以致用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學習的內(nèi)在規(guī)律。這節(jié)課后,設計了勇奪智慧星的環(huán)節(jié),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游戲中,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讓學生經(jīng)歷了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過程。

通過學生的練習反饋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地擺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shù),也多次出現(xiàn)了內(nèi)、外圈刻度看錯的情況。還應該進一步指導學生在量角之前先判斷是鈍角還是銳角,再讀度數(shù),這樣就可以避免錯誤。

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二

《角的度量》一課一直是我感到難以教學知識點。數(shù)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nèi)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shù)學語言,同時知識盲點也比較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尤其是對于動作不夠協(xié)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了突破重點與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四個層次來進行。

第一層是感知角的度量的必要性。我先出示兩個角,讓學生去比較兩個角哪個角大?有人認為角1大,有人認為角2大。當他們在爭論不休時,引入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角的度量”從而產(chǎn)生學習需求。

第二層是結合之前所學的度量知識,發(fā)現(xiàn)度量其實就是找到需要度量的對象含有多少個“度量單位”,那么角的度量單位是什么呢?從而引出后續(xù)內(nèi)容。

第三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學生是具備較好的觀察、總結能力的。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發(fā)現(xiàn)量角器上的有數(shù),這些數(shù)的排列有規(guī)律,一個從左往右,一個從右往左,中間正好都是90”;“我發(fā)現(xiàn)量角器上90這個刻度與量角器上最下面這個刻度交叉在一個小點上”;“我從最大的刻度數(shù)是180這個數(shù)上猜測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我發(fā)現(xiàn)下面有一個小半圓,最中間有一個點”。你看學生研究得多認真,觀察得多仔細!

第四層是實際動手測量角的大小。這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較多的是,學生會把內(nèi)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搞混,明明量對了卻讀錯讀數(shù)。為了避免這樣的錯誤,我要求學生量角前先觀察這個角是鈍角還是銳角,這樣就能很多程度上避免這類錯誤了。

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三

有人說“有教育就必然有公開課”,而教育家于漪先生卻說過:公開課永遠是一件遺憾的藝術。我在和學生共同學習《角的度量》這一課時,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較好地實現(xiàn)了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融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愿望,以及主動探究的意識。有以下靚點:

2、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膯栴}情境,呈現(xiàn)學習內(nèi)容,使學生經(jīng)歷在現(xiàn)實生活中抽象出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教師進行教學法的加工,以及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造。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題材,也可以創(chuàng)設更符合學生現(xiàn)實的、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充分體會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道理。

3、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初步學習將簡單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

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四

“角的度量”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為這部分內(nèi)容數(shù)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nèi)外刻度。所以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對于動作不夠協(xié)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nèi)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shù)。所以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是很準確 ,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不可否認,學生的思維在自然而流暢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么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通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后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五

“角的度量”是課程標準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資料。這節(jié)課歷來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nèi)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shù)。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著習以為常的心態(tài),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很多的技能訓練。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必須的難度,異常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jié)課學生的難度,可是課上了以后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shù)分內(nèi)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shù);有的即使外圈內(nèi)圈看對了,可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一樣,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shù)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shù)據(jù),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chǎn)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么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于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shù)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景下看外刻度線或內(nèi)刻度線,盡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于對形象的記憶。盡管也有教師的示范,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團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樣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chǎn)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nèi)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志性的靜止狀態(tài),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xù)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又教《角的`度量》這一課了,回想起上次上這一課的得失,感觸頗深:許多動手實踐課上看起來熱鬧,實際有部分學生掌握的并不好。這一次應該首先從思想認識上調整方法:指導具體,大膽放手,注重交流。

對小學生來講,量角的方法其實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數(shù)的角與要量的這個角重合,讀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數(shù)就是要量的這個角的度數(shù)了。而怎樣進行重合學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讓學生認識量角器,找大小不同的角,并能很快地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數(shù)。

認識量角器時,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同一條刻度線為什么標明了兩種刻度數(shù)?刻度數(shù)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然后問:什么是1°角?你能在量角器上指出一個角(從0刻度線開始)并讀出這個角的度數(shù)嗎?同一刻度線上你能根據(jù)內(nèi)圈和外圈上的刻度讀出兩個角的度數(shù)并指出這兩個角的位置嗎?學生通過對這兩個角的認讀,深有體會地說:讀角時要注意起始邊(0刻度)從哪邊開始的,還要再把內(nèi)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才能正確地讀出角的度數(shù)來。

有了上面的經(jīng)驗積累,接下來就是讓學生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我先演示了一題之后,學生就開始了嘗試練習,因為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基礎,第一題量60°角,全班只有一個學生出錯,寫成了120°。我讓同學們談談有什么好辦法能發(fā)現(xiàn)錯誤。

生1:一看是銳角,怎么可能是120°!

生2:鈍角就讀刻度線上指的那個大刻度數(shù)。

生3:要先看起始邊指的0刻度是內(nèi)圈還是外圈,再確定讀哪個數(shù)。

真是理不辯不明,經(jīng)驗不介紹可惜啊。

通過剛才探索交流量角的經(jīng)驗,學生們似乎熱情高漲,信心百倍,接下來我讓他們量一個135°的角,結果答案就有不同了,有的量出是135°,有的量出是125°,問題再次出現(xiàn),我讓一個量出是125°的學生上來邊演示邊介紹自己的度量方法。原來他是先找到了130,他又習慣向右推延5 小格,就變成了125°,豈不知140°在左邊,應該向左推延才是!

這還不夠,接下來我讓他們交流總結自己的度量角的方法和感受,學生們侃侃而談:

生1:首先要把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頂點對齊,0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再讀出另一邊所指的刻度數(shù)。

生2 :重點是讀度數(shù)時要搞清楚是看外圈還是內(nèi)圈。

生3:這就要看角的起始邊從哪邊開始的,來確定究竟是讀外圈的刻度還是內(nèi)圈的刻度。

原來教學也是心急吃不得熱豆腐,有一種愛叫作放手,要讓每個學生參與到主動探究中,放開我們的手,讓他們?nèi)プ?、去說、去發(fā)現(xiàn)。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有效學習才能真正得以實現(xiàn)。

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六

教學片段:

小故事:阿凡提智斗惡財主 阿凡提辛辛苦苦在財主家干了一年,大年三十這一天,他冒著風雪到財主家領工錢,貪心的財主想刁難阿凡提,就說:“阿凡提,聽說你很聰明,這是我家祖?zhèn)鞯囊粔K三角形玉佩,可惜缺了一個角,你得給我量出這個缺角的度數(shù),量對了,我給你工錢,要是量不出來,哼哼,我就扣你一半的工錢!”

師:財主真夠壞的,竟然叫阿凡提去量斷角的度數(shù),你們愿意幫幫他嗎?這個角的度數(shù)能量嗎?(生思考片刻)

生1:不能。因為這個角斷了,連頂點都沒了,當然量不出來了。

生2:能(一時卻又想不出方法)。

生3:能。我們只要量出另外兩個角的度數(shù),然后用180°去減,就能知道這個斷角的度數(shù)了。 師:真夠聰明的!

生4:不對,這樣不算。因為財主是要阿凡提量出而不是想辦法算出這個角的度數(shù)。

師:也有道理??!那可怎么辦呢?

生:(眾生)沒有角怎么量??!

師:對呀,要量角先得有角啊,再想想,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幫阿凡提想出辦法來。

生5:有了!我們只要把這塊玉佩斷了角的兩條邊延長并相交,就能找出這個角,并量出角的度數(shù)。

師:終于和聰明的阿凡提想到一塊去了。這樣,阿凡提就可以領到工錢了。但是,狡猾的財主并沒有善罷甘休,他又想出了一個新花招,我們來聽一聽。

財主:第一次不算,你得用我的量角器,量出這個角的度數(shù),這次量對了,我就給你工錢。

師:財主想讓阿凡提量哪個角呢?(提示學生看畫在黑板上的一個小角,一個學生上去“一試身手”,但折騰了半天終因角被量角器的邊蓋住而變得“無計可施”。)

師:快想辦法??!

生:有了,只要把這個小角的兩條邊延長,一直延長到用這把量角器能量出這個角的度數(shù)為止。

師:你們和阿凡提一樣聰明!正是用這種辦法,阿凡提再一次戰(zhàn)勝了狡猾的財主,最終取回了自己的工錢!

反思:

“人的思維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睌?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xiàn)為前提”。沒有問題就無以研究,本課我在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chuàng)設一種“不協(xié)調”,并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巧妙地將練習的內(nèi)容蘊涵于情境中,這不僅使原先枯燥、機械的練習不見了蹤影,更使練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幫助阿凡提與狡猾的財主“斗智”的過程,學生經(jīng)歷了直覺猜測、思考實驗、質疑追究的過程,讓他們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整個過程學生的智慧不斷涌現(xiàn),積極的情感也在豐富的體驗中實實在在地產(chǎn)生。

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七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因為這部分資料數(shù)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nèi)外刻度。所以這部分資料的學習對于動作不夠協(xié)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nèi)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shù)。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很多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供給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么工具?角的大小用什么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

教學時,先經(jīng)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我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經(jīng)過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后,我根據(jù)匯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教學測量角的大小時,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著量,然后說出測量度數(shù)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準確,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學生的思維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團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樣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經(jīng)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后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本事的培養(yǎng)。

總之,應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我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fā)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chuàng)新。

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八

1.角的度量這一單元看似內(nèi)容不多,但比較抽象,學好本單元內(nèi)容,對今后學習習近平面圖形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角的度量是本單元的難點,是比較開放的一個章節(jié),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先讓他們觀察量角器的形狀是半圓形的,我們也可以叫它半圓儀,再讓學生拿量角器認真觀察,然后讓他們說說看到了什么,這樣比直接告訴他們哪是0刻度線,哪是中心點的效果要好的多,他們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接著讓他們明白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小圓圈來表示。

3.什么是1度呢?因為半圓是180度,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

4.怎樣比較角的大小,讓學生試著量一量,量后會出現(xiàn)幾種錯誤,

一是頂點沒有和中心點重合;

二是0度刻度線沒有和角一邊重合;

三是看錯了刻度,應看里圈時看成了外圈刻度或是應看外圈刻度時看成了內(nèi)圈刻度。

5.這時我給他們他們講解正確的量角方法。并編了一首口訣,

中心對頂點,0度對一邊,要知角度數(shù),分清內(nèi)外圈。

6.當學生學會了量角,還應讓他們知道,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而是與叉開大下有關。再引導學生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圖釘做一個活動角,讓學生自己通過動手操做來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叉開的越大的角就越大。

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九

教學片段:

小故事:阿凡提智斗惡財主阿凡提辛辛苦苦在財主家干了一年,大年三十這一天,他冒著風雪到財主家領工錢,貪心的財主想刁難阿凡提,就說:“阿凡提,聽說你很聰明,這是我家祖?zhèn)鞯囊粔K三角形玉佩,可惜缺了一個角,你得給我量出這個缺角的度數(shù),量對了,我給你工錢,要是量不出來,哼哼,我就扣你一半的工錢!”

師:財主真夠壞的,竟然叫阿凡提去量斷角的度數(shù),你們愿意幫幫他嗎?這個角的度數(shù)能量嗎?(生思考片刻)

生1:不能。因為這個角斷了,連頂點都沒了,當然量不出來了。

生2:能(一時卻又想不出方法)。

生3:能。我們只要量出另外兩個角的度數(shù),然后用180°去減,就能知道這個斷角的度數(shù)了。師:真夠聰明的!

生4:不對,這樣不算。因為財主是要阿凡提量出而不是想辦法算出這個角的度數(shù)。

師:也有道理??!那可怎么辦呢?

生:(眾生)沒有角怎么量??!

師:對呀,要量角先得有角啊,再想想,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幫阿凡提想出辦法來。

生5:有了!我們只要把這塊玉佩斷了角的兩條邊延長并相交,就能找出這個角,并量出角的度數(shù)。

師:終于和聰明的阿凡提想到一塊去了。這樣,阿凡提就可以領到工錢了。但是,狡猾的財主并沒有善罷甘休,他又想出了一個新花招,我們來聽一聽。

財主:第一次不算,你得用我的量角器,量出這個角的度數(shù),這次量對了,我就給你工錢。

師:財主想讓阿凡提量哪個角呢?(提示學生看畫在黑板上的一個小角,一個學生上去“一試身手”,但折騰了半天終因角被量角器的邊蓋住而變得“無計可施”。)

師:快想辦法?。?/p>

生:有了,只要把這個小角的兩條邊延長,一直延長到用這把量角器能量出這個角的度數(shù)為止。

師:你們和阿凡提一樣聰明!正是用這種辦法,阿凡提再一次戰(zhàn)勝了狡猾的財主,最終取回了自己的工錢!

反思:

“人的思維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xiàn)為前提”。沒有問題就無以研究,本課我在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chuàng)設一種“不協(xié)調”,并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巧妙地將練習的內(nèi)容蘊涵于情境中,這不僅使原先枯燥、機械的練習不見了蹤影,更使練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幫助阿凡提與狡猾的財主“斗智”的過程,學生經(jīng)歷了直覺猜測、思考實驗、質疑追究的過程,讓他們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整個過程學生的智慧不斷涌現(xiàn),積極的情感也在豐富的體驗中實實在在地產(chǎn)生。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976658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