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說課稿一等獎 七年級陋室銘說課課件(實用八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5:24:18
陋室銘說課稿一等獎 七年級陋室銘說課課件(實用八篇)
時間:2023-06-06 15:24:18     小編:zdfb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陋室銘教學設計陋室銘教案一等獎說課篇一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來發(fā)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這種文體現(xiàn)代還用嗎?——座右銘。

3.關于本文的“文外曲致”

劉禹錫寫此文時,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宮中,宦官專廢立之權(quán),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閔)李(李德裕)兩黨互相傾軋不已,妒賢害能,任人唯親。在這種情況下,官僚士大夫階層大多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劉禹錫對此深感憂慮(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題》中有所流露),卻又無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極的辦法,獨善其身,避而不與那些庸俗的官僚來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把自己的“陋室”寫得跟與世隔絕的幽居一樣,又用“無絲竹之亂耳”表示了他對那些人燈紅酒綠生活的鄙棄,就是這種消極情緒的反映。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堵毅憽肪褪且黄獋魇兰炎鳌#尻枺ń駥俸幽希┤?,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內(nèi))。貞元進士,曾官監(jiān)察御史。永貞元年(805),與柳宗元等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勢力。失敗后被貶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司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觀寫詩諷刺保守派,外遷,任連州(今屬廣東?。┐淌?。以后還當過夔州(今屬四川?。⒑椭荩ń駥侔不帐。┐淌贰V钡轿淖谟篮驮辏?27)才回到長安,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有《劉夢得文集》)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答:山水寫起。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 ? (回答)陋。

7.提問:苔痕??? 相對????????? 回答:草色。

提問:上相對?????????????????? 回答:入。

除了對偶還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擬人。

8.教師講解:“上、入”采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huán)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huán)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陋室的環(huán)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

回答:對偶。

10.提問:談笑相對??? ???????? 回答:往來。

有相對??? ?????????? 回答:無。

鴻儒相對??? ???????? 回答:白丁。

提問:“可以調(diào)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

14.教師講解:“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教師肯定:很對。(板書:暗含、志向)

17.提問:劉禹錫為什么隱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答:其意卻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師肯定:回答正確。

19. 5.文化尋蹤:

(1)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銘文?

讓學生了解古代文人以詩文明志的傳統(tǒng)。

(2)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作者的陋室還有什么可取之處嗎?

綠色、親近自然、生活簡樸、居室的文化氣息等等。

(3)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陋室之雅?

環(huán)境:清幽

來往的人:高雅

主人生活:清閑

以先賢自比表明自己的志向,以孔子的話來暗示是君子居之 。

(5)用一個成語概括本文所表現(xiàn)的作者的生活志趣。(安貧樂道)

四、學生教師共同完成板書

陋室銘

劉禹錫

類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jīng)據(jù)典表態(tài)度——樂

參考譯文

1.《陋室銘》

注:為保持銘文句式工整和押韻的特點,本文兼用意譯。

陋室銘教學設計陋室銘教案一等獎說課篇二

《陋室銘》這篇文章立意鮮明,是作者對自己志趣和節(jié)操的表白,談到了知識分子處世立身的態(tài)度。所以,學習這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要能體會到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并潛移默化的受他的感染和熏陶。但是在汲取傳統(tǒng)經(jīng)驗中有益的部分時,也應引導學生注意敢于創(chuàng)新,不墨守陳規(guī)。以課文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興趣、習慣和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樣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的正確朗讀。

1、八年級的學生對于朗讀已經(jīng)并不陌生,也應該零零散散的會一些閱讀的方法。然而系統(tǒng)的指導,特別是以文言文為例子的系統(tǒng)指導還不太有。正確的朗讀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礎;有感情的朗讀是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前提。所以,培養(yǎng)較高層次的朗讀還是很有必要的。

2、現(xiàn)在的社會風氣和我們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以及家長的觀念,使得孩子們對于古人“安貧樂道”的節(jié)操和志趣缺少領悟。通過學習本文,學生會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污濁世風中保持心靈的純凈。然而,學生所處的又是競爭激烈、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時代,這又需要引導學生古為今用的理解“安貧樂道”。

1、熟練地誦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提高朗讀水平。

2、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文言現(xiàn)象,了解文中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古人高尚的情操,領會“安貧樂道”的含義,并正確的看待“貧”、“富”和“道”的關系。

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朗讀成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挖掘“安貧樂道”的深層含義,并古為今用的理解它。

(一)導入

1、假設你的眼前有兩座房子:一個是王公大廈,華麗無比,里面有綾羅綢緞的床鋪,有山珍海味,就跟《紅樓夢》里的大觀園似的。另一個是茅屋草房,綠草茵茵,不過你可能得吃粗茶淡飯和布衣裳。你喜歡哪個?老師要聽真心話啊。(找兩名學生回答,只要是真心話即可)

再追加一個條件:如果你選擇第一個,你可能被迫要說一些違心的話,甚至還要做你良心上不愿去做的事。但是如果你住第二個房子,則會有知音相伴,可以堅守真我,率性而為。那你又做何選擇?(兩生交流)

2、文學常識

學生交流“銘”的文體和劉禹錫的簡要資料。韻腳在朗讀時注意清晰、響亮。

由《秋詞》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別人悲秋,他卻喜秋,他就是這么與眾不同。世人都喜歡住大房子,他卻獨愛陋室。還寫了這篇《陋室銘》。

(二)朗讀

1、自由朗讀一遍課文,準備展示。

2、一生展示,其他同學認真聽讀,準備做點評。

3、學生在互評的基礎上,歸納朗讀的方法。

(1)要讀準字音,不要錯讀

(2)要分清句讀(dou),不讀破句

兩個事例: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行。

理解“亂、勞”的用法,知道“絲竹、案牘”的意思,體會“之”的用法——起舒緩語氣的作用。

學生通過反復試讀,根據(jù)句子的意思,根據(jù)語感就可正確斷句,學生可以按照這種方法正確的讀出其他句子的節(jié)奏。

(3)要讀出語氣(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運用聲音表情達意)

4、分層朗讀,試圖讀出語氣。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生試讀。其他同學做點評。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把握。

引導學生找出三句該重讀的句子,體會前兩句的“鋪陳”的作用。解決重點字詞“名、靈、德馨”的意思,并注意這幾個詞語的重讀。

師范讀,學生都不由自主的自己朗讀起來

若干生再讀,有進步。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第一句,學生能把握句子的美感,并知道試著讀出這種美,可借助想象,想象成你就在這種環(huán)境中。

第二句,學生能感覺出作者因交往之雅而產(chǎn)生的自豪感。生讀出這種感情。

第四五句,讀出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

學生在自己總結(jié)語氣、語調(diào)特點的基礎上能自主朗讀。老師和學生一起讀,應起一個垂范的作用。

小組內(nèi)部交流朗讀,聲聲互評。

展示小組成果,班級內(nèi)部互相比較。

(3)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p>

把握反問句的語氣特點,理解引用孔子這句話的作用。了解“之”的作用。

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都能把握如何讀了。

注:為了保持誦讀的連續(xù)性,必須采用“短兵相接”的方式,無論解詞、串句、說大意、指示讀法都只能用三言兩語,點到即止,切忌繁瑣、拖沓。

5、“忘我”的讀

學習古人誦讀詩文時的狀態(tài)——陶醉。

學生可以采用各種姿勢,只要是找一個最能投入的狀態(tài)“忘我”地讀。

自己試一試

展示

全班誦讀

6、背誦

本文以雙句為主,且絕大多數(shù)是對偶句便于背誦。

學生找找對偶句背誦一下。

全班背誦。

(三)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齊答

問題:那你是如何看出來的?

明確:

(1)主人“德馨”。

(2)環(huán)境優(yōu)美、交往之雅、生活有情趣。

(3)以諸葛廬、子云亭類比,并引用“何陋之有”。

【板書】

問題:作者為陋室寫了一篇“銘”,僅僅是寫它嗎?有沒有弦外之音?

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明確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四)深入探究

問題:你理解安貧樂道么?

明確:所謂安貧樂道,即安于貧窮的境遇,樂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準則。

問題:你還知道歷史上哪些人具有這種品質(zhì)?現(xiàn)在還有這樣得人么?

學生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教師引導:“安貧樂道”的核心在于什么?是“安貧”還是“樂道”?

學生異口同聲——樂道

生活中有沒有“富而有道”的人嗎?

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jié):你可以富有,也可以貧窮,但你一定得把“道”放在心中,只有這樣,你才能活得敞亮,活出生活的味道,活得有志趣。

(五)作業(yè)

必做:默寫課文,自己修改。用學過的朗讀方法試讀《愛蓮說》

選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寫一段文字,用這個物來托你的志。

附板書:

我認為要上好一堂課,首先要有較好的整體思路,就是要解決學生“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本堂課作到了從學情出發(f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的設計體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營造和諧、融洽的氣氛。本課中,我努力的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活動。再次,時刻關注學生。留心學生在課堂上的一點優(yōu)點、一點缺點、一點思維的火花……運用教學機智使這些細節(jié)變成一個個閃光點。最后,在解決難點的時候注重“引而不發(fā)”適時的點撥,所以難點突破較自然。

陋室銘教學設計陋室銘教案一等獎說課篇三

一、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二、了解“銘”的特點,掌握相關的文言詞匯。

三、學習課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一、以尊重學習者的學習體驗為重點,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體會劉禹錫的那份情懷。

二、在加強誦讀的同時,認真體會“銘”文句式整齊、押韻,節(jié)奏感強的特點。

三、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在朗讀合作中實現(xiàn)“字音準確,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的目標。

⑴自由大聲朗讀。

⑵同位互相聽讀。

⑶同學朗讀展示,聽后師生評點。

⑷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句讀。

。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儲備和文下注釋,粗通課文大意。

⑴對照注釋,默讀全文,疏通文意。

⑵交流對課文內(nèi)容的了解。點評正誤。注意以下詞句的解釋:

①馨xīn 散布得很遠的香氣.

②無絲竹之亂耳 之:助詞,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亂:使……混亂。亂耳:擾亂聽覺。

③勞:使……勞累。

④廬:簡陋的房屋。

⑤何陋之有? “有何陋”的倒裝。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⑶齊讀課文,讀出節(jié)奏和語調(diào)。

默讀課文,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在體驗中再造陋室形象,理解作者情趣。

⑴作者說“斯是陋室”,“陋”在何處?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薄匀画h(huán)境(景致少、來客少)。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往來客人(來客少,古時讀書人少,“鴻儒”更少)。

“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主人情趣(陳設少、作為少)。

⑵“陋室”真的“陋”嗎?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而不陋,關鍵在人。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薄h(huán)境清幽。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高雅。

“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情趣脫俗。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用古代名賢類比。

“何陋之有”——以圣賢之語自勉,呼應開頭。

②明明是陋室,作者為何覺得“不陋”?交流對作者的了解,體會作者的難言寂寞。

作者是唐代一位性格倔強的詩人。他求異心理很強,如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通病,他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遭到保守派的排擠,被貶官降職十年。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又因《玄都觀桃花》和《再游玄都觀》詩作先后兩度被貶。劉禹錫寫此文時,正被貶為和州刺史,其時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朝廷任人惟親。官僚士大夫階層大多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劉禹錫對此深感憂慮,卻又無可奈何。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當權(quán)者顯示自己并未因遭貶而郁郁寡歡,相反卻過得安逸瀟灑;另一方面表達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屢遭磨難而堅守節(jié)操的信念。

⑶齊讀課文,假想自己就是劉禹錫,讀出作者的心態(tài)和感情。

⑴讀注釋①,了解“銘”的含義。(文字→文體。押韻)

⑵找出韻腳。(名、靈、馨、青、丁、經(jīng)、形、亭)

⑶齊讀課文,讀出韻味和美感。韻腳要讀得清晰響亮。

背誦并默寫課文。

備課后記:《陋室銘》篇幅短小,語句讀來瑯瑯上口;加之經(jīng)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粗通文意的目標較易達到。因而在設計教學中,把著力點放在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過程上。這也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語文課程標準》中更是頻頻出現(xiàn)“體驗”這一字眼。作為教學意義上的“體驗”,既是一種活動過程,也是一種活動結(jié)果。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接觸文本,探究文本,感悟文本;讀準字音,讀通詞句,讀對語調(diào),讀清思路,讀出感情體驗。

陋室銘教學設計陋室銘教案一等獎說課篇四

1、知識: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技能: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

4、態(tài)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張揚師生個性,強調(diào)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與時俱進。

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唐朝的劉禹錫他和部分同學一樣喜歡簡陋的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板書:《陋室銘》劉禹錫)

(學生結(jié)合課文提示注解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1、陋室:簡陋的居室,是劉禹錫的室名。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用韻。(介紹表現(xiàn)文體的字:表、說、記、序。/押韻——刨根問底: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3、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頗得白居易推崇。

1、學生自由讀(要求大聲朗讀,注意停頓,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注意句讀)。

3、范讀(聽課文錄音)。

4、齊讀。

1、學生默讀課文,參照注釋,讀懂課文。(遇到疑難,同桌討論)

2、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解決。(鴻、白丁、馨等)

3、指名翻譯。

齊讀課文,出示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從文中找出體現(xiàn)“陋”的語句)

討論并歸納:“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說明居住的環(huán)境荒涼、冷落,極為簡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認為作者這樣說對嗎?理由?

討論并歸納: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吳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幽雅、恬靜)

來人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3、作者寫陋室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

討論并歸納: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強調(diào)本文寫法:托物言志)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

1、看材料,思考問題。

教室銘

思考:

(1)材料是針對學生中的哪些現(xiàn)象而言的?

(2)那么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fā)言)

1、稱頌:人品高尚。

2、批評:逃避世俗,缺少為國為名的奉獻精神。

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

《陋室銘》是一篇名傳千古的美文,通過對簡陋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不慕榮利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結(jié)合本文的教學過程我有幾點反思:

1、文章的教學目標設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夠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落實重點和難點。

2、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比較注重滲透學法的指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本文注意了以讀為主,在朗讀過程中,使學生們感受“銘”這種文體的篇幅短小,語句押韻、語言優(yōu)美的特點,進而對課文的形式美有深刻的認識。還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注意對學生適時的點撥,有層次的進行朗讀指導,不僅讓學生會讀還要讀好,讀準節(jié)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來,并且注意利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鼓勵。最后,運用“整體板書”和“回譯法”讓學生進行背誦,加深記憶。總之,用朗讀貫穿教學的始終。

4、注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采用小組合作競爭的方式,答對加分,答錯扣分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的興趣。

5、把握文言文教學的重點:積累文言詞匯、句式等常識,準確翻譯文章,為以后的文言文學習打好基礎。再說,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思想,就必須理解課文字句,所以我在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文言知識,借助課下注釋,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弄懂文章的此句意思。

6、讓學生參與課堂和學習的全過程,做知識和思維的主人。

學生們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僅僅限于在課堂上由老師帶領的分析,還包括課前對課本的預習,對重點知識的揣摩,對疑難問題的質(zhì)詢。更包括課后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演繹。所以,我從預習這個環(huán)節(jié)抓起,讓學生參與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做知識和思維的主人。

7、巧妙的設計提問,采用小組合作、教師點撥來解決,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文本。精心設計問題,并形成一個問題鏈,讓這些問題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每個問題都讓學生從課文內(nèi)容出發(fā),挖掘其意義,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的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最后運用課文內(nèi)容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前后呼應把它連接在一起,融匯貫通,把全篇課文的講析內(nèi)容全部帶了出來,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串珠成鏈”的整體把握效果。這種方式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不讓人覺得死氣沉沉,而且問題與問題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屋外到屋內(nèi),從景到人到趣,一步步地隨著學生自主地交流探討深入進去,使學生在深入的過程中理解全文。這其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激發(fā)其競爭意識和學習興趣。

8、對于課堂的時間安排如再緊湊些,讓學生當堂完成練習,更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反饋的掌握。

又有一次面對鏡頭的經(jīng)歷,讓我在課堂中又多一次歷練,相信,以后,我會比這次更從容不迫、沉穩(wěn)鎮(zhèn)定地應對課堂,和學生的互動會更加融洽、自然。

總之,這一堂課,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讓我收獲了許多,懂得了許多!我想,我只能夠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的思考教學中問題,我才可能在教師成長的路上走得穩(wěn)、走得遠!

陋室銘教學設計陋室銘教案一等獎說課篇五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領悟短文所表現(xiàn)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寫法。

3.理解本文獨特新穎的結(jié)構(gòu)方式。

4.感受到文學的美,學會怎樣欣賞抒情散文。

一、解題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jù)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xiàn)在安徽和縣仍保存著。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來發(fā)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析這文章的寫作特色(板書:學習目的:賞析寫作特色)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回答: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一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南陽諸葛廬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們一層層講解。(出示與第一層意義相吻合的山水畫膠片)

回答:山水寫起。

4.教師講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xiàn),興云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fā)散很遠的香乙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5.提問:這里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么呢?山和水來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回答)陋。

用仙和龍來比?(回答)德。

用名和靈來比?(回答)馨。

6.教師講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nèi)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gòu)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盡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tǒng)領全,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7.提問:苔痕相對?回答:草色。

提問:階綠相對?回答:簾青。

提問:上相對?回答:入。

除了對偶還用了什么方法呢?回答:擬人。

9.教師講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的人物。鴻儒,大學問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里指沒有學問的人,在這個陋室里.常有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鴻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

這兩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對偶。

10.提問:談笑相對?答:往來。

有相對?回答:無。

鴻儒相對?回答:白丁。

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書:生活)。調(diào),彈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jīng),佛經(jīng);絲竹,管弦樂器,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樂;案牘,指官府的公文。這幾句是說,在陋室里,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jīng),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這兩句用了正反虛實(板書:正反虛實)的寫法。

12.提問:哪些是正面描寫?是實寫?回答: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提問:哪些是從反面描寫?是虛寫?回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提問:可以調(diào)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

提問:閱金經(jīng)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呼應。

13.教師講解: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現(xiàn)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傊?,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經(jīng)過作者反復描寫陪襯,文章主旨已經(jīng)突出,意思似乎已經(jīng)寫盡,可是畢竟作者是大手筆,再用另外的寫作手法向深處開拓主題。(出示南陽諸葛廬圖)

14.教師講解: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回答:不是,而是已隱含著自己遠大的志向。要做一個像他們一樣的人。

教師肯定:很對。(板書:暗含、志向)

16.教師講解:前有古人后有來者,我這個陋室將與諸葛亮的草廬、揚子云的亭子一樣被后人所稱道;我本人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這么一筆,再生一層波瀾,內(nèi)容更豐富,主題更鮮明。寫到這里,我們感覺到作者的意思已經(jīng)表達得夠完美了,可以收筆子。

但是作者是一個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筆,引用孔子的話結(jié)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話再次表明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回應德馨言盡而意無窮??鬃舆@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講得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問:劉禹錫為什么隱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卻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師肯定:回答正確。

這是作者有意設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正如孔子一樣(板書:態(tài)度),安貧樂道,君子固窮,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jié)語引經(jīng)據(jù)典(板書:引經(jīng)據(jù)典),力發(fā)千鈞,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四、學生教師共同完成板書

19.根據(jù)老師的板書,請在橫線上填一個字,表明作者運用修辭力法的目的。學生上臺給板書填空。

陋室銘劉禹錫

山水比興引陋室

對偶擬人描環(huán)境

襯托對仗夸朋友

虛實對比話生活

類比暗含立志向

引經(jīng)據(jù)典表態(tài)度

20.學生齊讀板書。

21.在板書的每一句后面,再填寫一個確切的字,體現(xiàn)本句的中心填寫中心詞。

陋室銘劉禹錫

山水比興引陋室馨

對偶擬人描環(huán)境青

襯托對仗夸朋友雅

虛實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jīng)據(jù)典表態(tài)度樂

22.學生齊讀。

五、總結(jié)全文

通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抒發(fā)了作者獨特的情懷,一個坦蕩樂觀、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文人形象躍然紙上。

《陋室銘》是一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來經(jīng)久不衰。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語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生,引經(jīng)據(jù)典,言志如詩,具有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讀來如行云流水,文氣通達起伏,是我國古典文庫中膾炙人口的珍品。

景色清幽

陋室不陋友人博學惟吾德馨

情志高尚

陋室銘教學設計陋室銘教案一等獎說課篇六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jù)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xiàn)在安徽和縣仍保存著。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來發(fā)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這種文體現(xiàn)代還用嗎?——座右銘。

3.關于本文的“文外曲致”

劉禹錫寫此文時,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宮中,宦官專廢立之權(quán),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閔)李(李德裕)兩黨互相傾軋不已,妒賢害能,任人唯親。在這種情況下,官僚士大夫階層大多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劉禹錫對此深感憂慮(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題》中有所流露),卻又無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極的辦法,獨善其身,避而不與那些庸俗的官僚來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把自己的“陋室”寫得跟與世隔絕的幽居一樣,又用“無絲竹之亂耳”表示了他對那些人燈紅酒綠生活的鄙棄,就是這種消極情緒的反映。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內(nèi))。貞元進士,曾官監(jiān)察御史。永貞元年(805),與柳宗元等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勢力。失敗后被貶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司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觀寫詩諷刺保守派,外遷,任連州(今屬廣東?。┐淌?。以后還當過夔州(今屬四川省)、和州(今屬安徽?。┐淌贰V钡轿淖谟篮驮辏?27)才回到長安,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有《劉夢得文集》)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答: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一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南陽諸葛廬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們一層層講解。(出示與第一層意義相吻合的山水畫膠片)

答:山水寫起。

4.教師講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八辉谏?,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xiàn),興云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八故锹?,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fā)散很遠的香氣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5.提問:這里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么呢?山和水來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龍來比 ? (回答)德。

用名和靈來比 ? (回答)馨。 共4頁,

6.教師講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nèi)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gòu)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盡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jīng)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huán)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huán)境(板書環(huán)境)。作者寫陋室的環(huán)境采用什么修辭方法呢?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7.提問:苔痕 相對? 回答:草色。

提問:階綠 相對? 回答:簾青。

提問:上相對? 回答:入。

除了對偶還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擬人。

8.教師講解:“上、入”采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huán)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huán)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陋室的環(huán)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

回答:對偶。

10.提問:談笑相對 ? 回答:往來。

有相對 ? 回答:無。

鴻儒相對 ? 回答:白丁。

“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書:生活)。調(diào),彈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jīng),佛經(jīng);絲竹,管弦樂器,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樂;案牘,指官府的公文。這幾句是說,在陋室里,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jīng),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這兩句用了正反虛實(板書:正反虛實)的寫法。

12.提問:哪些是正面描寫?是實寫?回答:“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提問:“可以調(diào)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p>

提問:“閱金經(jīng)”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呼應。

13.教師講解: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現(xiàn)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經(jīng)過作者反復描寫陪襯,文章主旨已經(jīng)突出,意思似乎已經(jīng)寫盡,可是畢竟作者是大手筆,再用另外的寫作手法向深處開拓主題。(出示南陽諸葛廬圖)

14.教師講解:“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答:不是,而是已隱含著自己遠大的志向。要做一個像他們一樣的人。

教師肯定:很對。(板書:暗含、志向)

16.教師講解:前有古人后有來者,我這個陋室將與諸葛亮的草廬、揚子云的亭子一樣被后人所稱道;我本人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這么一筆,再生一層波瀾,內(nèi)容更豐富,主題更鮮明。寫到這里,我們感覺到作者的意思已經(jīng)表達得夠完美了,可以收筆子。

但是作者是一個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筆,引用孔子的話結(jié)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話再次表明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回應“德馨”言盡而意無窮??鬃舆@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講得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問:劉禹錫為什么隱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答:其意卻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師肯定:回答正確。

這是作者有意設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正如孔子一樣(板書:態(tài)度),安貧樂道,君子固窮,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jié)語引經(jīng)據(jù)典(板書:引經(jīng)據(jù)典),力發(fā)千鈞,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19. 5.文化尋蹤:

(1)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銘文?

讓學生了解古代文人以詩文明志的傳統(tǒng)。

(2)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作者的陋室還有什么可取之處嗎?

綠色、親近自然、生活簡樸、居室的文化氣息等等。

(3)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陋室之雅?

環(huán)境:清幽

來往的人:高雅

主人生活:清閑

以先賢自比表明自己的志向,以孔子的話來暗示是君子居之 。

(5)用一個成語概括本文所表現(xiàn)的作者的生活志趣。(安貧樂道)

1.根據(jù)老師的板書,請在橫線上填一個字,表明作者運用修辭力法的目的。學生上臺給板書填空。

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 比興引陋室 —馨 對偶 擬人描環(huán)境——青

襯托 對仗夸朋友——雅 虛實 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jīng)據(jù)典表態(tài)度——樂

參考譯文

1.《陋室銘》

注:為保持銘文句式工整和押韻的特點

陋室銘教學設計陋室銘教案一等獎說課篇七

1.知識與能力:

把握相關的文言字詞,翻譯并背誦課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疏通文意以學生運用輔導資料自己把握課文與教師點撥相結(jié)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重點:

掌握文中重點文言字詞以及背誦課文。

難點:

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朗誦法、講授法、自主合作與探究法。

1.導入新課:

根據(jù)作者簡介導入文章。

2.新課講授:

誦讀課文,分組對課文進行翻譯,講解課文。

3.鞏固練習:

通過問題,鞏固學生對這篇課文的了解。

4.小結(jié)作業(yè):

小結(jié):閱讀古人的作品,要擇其善者而從制,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閱讀古人的作品,要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對古人的道德品質(zhì)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這是我們學習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好的,今天的課程就告一段落。

陋室銘教學設計陋室銘教案一等獎說課篇八

1、體會《愛蓮說》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學習記敘、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

2、體會《陋室銘》借助描寫陋室抒發(fā)感情的寫法,了解銘文的特點。理解作品中表達的一種高尚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3、學習一些文言詞語,尤其是多義詞。

1、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體態(tài)香氣方面,風度方面分析蓮花有什么值得喜愛的,理解《愛蓮說》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批判,領悟作者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2、抓住重點詞句輸通文意。

1、體會《愛蓮說》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2、體會《陋室銘》借助描寫陋室抒發(fā)感情的寫法,了解銘文的特點。

通過對蓮花的愛慕和贊頌,表現(xiàn)作者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對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時,通過對牡丹的厭惡和鄙棄,表現(xiàn)出對趨附權(quán)貴,茍隨時俗及其風尚的不滿,文章鮮明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進步理想和美學情趣。

本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其一,運用了疊式襯托法,文中三次以菊和牡丹襯托蓮,而作用各別,巧妙地逐步加深了主題。其二,運用了擬人比喻法,寓所要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于所寫事物的相似特點中,把人的趨勢,倨傲、清高等特征,以牡丹的濃艷、菊花的傲霜、蓮花的清逸等特點表現(xiàn)出來,寫物喻人,生動貼切,含義深刻。

以"予獨愛蓮"四字,引出一段蓮的頌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蓮的風貌和氣質(zhì):處污穢之境,葆純正之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蓮莖貫通正直,表里如一,卓然自立。"香遠益清",寫蓮清香遠溢,芳氣襲人;"亭亭凈植,可遠觀不可褻玩",寫蓮的形態(tài)端莊大方,凜然可敬。

作者表面寫蓮,其實意在蓮外。顯然,作者是以花喻人,借蓮自況,以蓮的清逸喻君子的美德和節(jié)操??v觀全文,似句句寫花,而意不在花;通篇無人,卻字字寫人。文中寫了蓮的七種可貴的品質(zhì),一一都有明顯的比喻意義:第一,"出淤泥而不染"(在惡劣污濁的環(huán)境中不受影響,潔白無瑕,近墨者不黑);第二"濯清漣而不妖"(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不炫耀,天真自然);第三,"中通外直"(胸懷豁達);第四,"不蔓不枝"(行為正直);第五,"香遠益清"(美德遠播);第六,"亭亭凈植"(潔身清廉,傲然立世);第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氣節(jié)高尚,英姿威儀)。

《愛蓮說》主要寫蓮,但用菊和牡丹來作映襯。

首先,要明確作者所寫的三種花都有明顯的比喻意義。把菊花比作"花之隱逸者",是說菊花不在春天與百花爭艷,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獨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把牡丹比作"花之富貴者",是說牡丹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把蓮花比作"花之君子者",是說蓮花高潔清逸,不染塵俗,就像胸懷磊落,行為正直,德聲遠播的君子。

明確了比喻義,再看看作者對這三種花的態(tài)度。對蓮的褒揚顯而易見,是全文的重心,而對菊和牡丹又是什么態(tài)度呢?嘆惋菊花,鄙薄牡丹。真正愛菊的隱逸者陶潛,因蔑視世俗,厭惡官場而返歸田園、寄情山水。應該說,陶潛的品格也是高尚的,但其不足因而為之嘆惋的是:陶潛為了潔身自好而逃避現(xiàn)實,超然物外,處世態(tài)度未免有些消極。"君子"則不同,他們像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濁塵世卻能永葆高潔本色。相形之下,"花之隱逸者"就比"花之君子者"略遜一籌了。至于牡丹,李唐之世,每當盛開,則權(quán)貴趨之若鶩,有種植求利者,株價數(shù)萬。文人墨客爭相賦詩,推波助瀾。周敦頤目睹當時世風日下,官場混濁,稱牡丹為"花之富貴者",正表現(xiàn)了作者對那些追名逐利、蠅營狗茍之輩的鄙薄和憎惡。

由此可以看出,寫"菊"寫"牡丹"仍是為了襯"蓮",寫"菊"為旁襯,寫"牡丹"為反襯,在映襯中突出了蓮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時又針砭了時俗。

全文81個字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 (開頭至"惟吾德馨"):比興起篇,引出主題。

第二層:寫居室環(huán)境。日常生活,表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第三層 ("南陽諸葛廬"到結(jié)尾):以類比法說明陋室不陋。

4、請學生看注解,將第一層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 (居住)就能聞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龍 (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簡陋了)。

提問:開頭三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歸納:前兩句用了對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襯陋室。

講析:"斯是陋室",扣題。"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強語氣。四字包含兩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于德馨。

5、請學生看注解,將第二層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苔痕漫上石階,蒼翠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內(nèi)。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梢詮椬嗨貥愕墓徘?,讀讀佛經(jīng)。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提問:這一層次寫了什么內(nèi)容?從哪些角度描寫的?

歸納:描寫居室環(huán)境及日常生活。

第一句寫周圍景色,第二句寫往來人物,三四句寫生活內(nèi)容。

提問:這四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情趣?

歸納:表達出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提問: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歸納:角度開闊,寫到陋室方方面面。條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內(nèi),一"入"字將內(nèi)外融合。虛實結(jié)合,肯定句實寫,否定句虛寫。句式整齊,有長有短,跌宕有致。四處對偶,精當而不拘板。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用互文寫法。

6、將第三層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提問:在描寫陋室時,突然引出兩處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圖是什么?

歸納:運用類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于說明陋室不陋,還含蓄地以古賢自況,進一步表達作者的志趣、抱負。

歸納:孔子的話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點破,更耐人尋味。引文回應"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05329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