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鄉(xiāng)村四月優(yōu)質課 鄉(xiāng)村四月教學過程篇一
《鄉(xiāng)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描寫江南農(nóng)村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nóng)活多了,鄉(xiāng)里的農(nóng)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了“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xiàn)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本設計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自主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深化了“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根據(jù)古詩的體裁特點,采用自然、活潑、形象的教學方式,充分挖掘古詩中的美育因素,融閱讀與審美、感性與理性、賞識與情感于一爐,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美的情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誦讀、想象吟誦、入情吟唱、拓展閱讀等過程,感悟詩文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從而實現(xiàn)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寫“蠶、?!眱蓚€生字。
2.通過讀、吟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借助注釋、插圖等資源,自主學習,發(fā)揮想象,理解詩意。從中感受到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美麗,勞動生活的緊張繁忙,培養(yǎng)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音畫導航,觸摸意象蘊含美
1.欣賞圖片,解詩題。
師: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到鄉(xiāng)村游玩一番吧。配樂播放江南鄉(xiāng)村的風景圖片,解說:這田園村舍,如詩如畫,在詩人的眼里更是別有韻味。
師:鄉(xiāng)村生活與都市生活有著不一樣的內(nèi)容,你們都看到、聽到些什么?
(板書:鄉(xiāng)村四月)
2.交流資料,知詩人。
師:800多年前南宋時期浙江有一位詩人用詩把鄉(xiāng)村四月的景色描繪了下來。他就是——(板書翁卷)
出示詩人簡介:
翁卷? 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 “永嘉四靈”。(學生瀏覽)
二.讀吟想交替,揣摩意韻感悟美
讀一讀: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板書:讀)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
3.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讀古詩,初知大意。
5.初步觸摸古詩意韻。
師:讀完了這首詩,你對鄉(xiāng)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書:景美、人勤)
吟一吟:
1.生吟古詩。
師:那你們誰能把鄉(xiāng)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讀出來呢?試試吧。
生:自主讀。
2.師范吟古詩。(板書:吟)
3.學習平仄規(guī)律。
師:吟詩要遵照平仄規(guī)律來吟,我們普通話有四種聲調(diào),一般來說,第一聲、第二聲為一類叫平聲,用一橫表示,遇到平聲,盡量把這個字的聲音延長。第三聲、第四聲為一類叫仄聲,用一豎表示,仄聲要讀得短促。(板書:平仄? 長短)
4.學生想象吟誦。
想一想:
師:人們常說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讀著讀著,你眼前會出現(xiàn)畫面。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1、讀到“綠遍山原”這個詞,你腦海里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暢談感受,“綠”的顏色只有一種嗎?(不,有嫩綠的、有深綠的、有淡綠的……)
2、這樣的綠在哪里可以見到?(在屋前屋后、小溪邊……)
3、ppt出示:看,嫩綠是葉芽、青綠的蔬菜、綠油油的禾苗、墨綠的小草,山坡上、田野里、房前屋后都是綠色的世界,甚至連水都被染綠了。
4、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一個“綠”一個“遍”就把四月鄉(xiāng)村那綠的世界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把這美的畫面通過你的誦讀表達出來吧。
5、滿眼的綠色讓人感到單調(diào),四月的鄉(xiāng)村讓你感到乏味嗎?還有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美?(白滿川)
6、ppt出示:要是覺得只有綠色會顯得單調(diào)的話,那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是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就不會讓你們失望了。
7、還有哪里讓你感受到美?“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8、讀了這一句,你仿佛聽見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杜鵑鳥的叫聲” “春雨沙沙的聲音”
9、雨大嗎?用你的語言形容一下那是怎樣的雨?(蒙蒙細雨、像牛毛、像花針)
10、誰愿意聽著動聽鳥叫,看著那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再讀讀這兩句詩。
11、你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
12、小結
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jié)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diào)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要說前面寫的是景,那這兩句寫的是什么?這里的景美,人怎樣?(忙?? 美)
2、你從哪里讀出農(nóng)民忙?
3、用你的朗讀,把農(nóng)民的繁忙讀出來。
4、讀到這,你現(xiàn)在最想說什么?(農(nóng)民可真辛苦,農(nóng)民伯伯,謝謝你們!……)
5、從這里,我們也看到一種美,那就是農(nóng)民身上那樸實的美,勤勞的美!讓我們帶著這種贊美之情、敬佩之情讀讀這兩句。
6、吟誦全詩。
師:這,就是鄉(xiāng)村四月——(吟整首詩)
三.閱讀積累,生成意趣升華美
1.自主吟誦《四時田園雜興》
師:鄉(xiāng)村,忙碌的何止四月?請看(出示《四時田園雜興》)自己吟一吟,借助注釋理解詩意,并用“才了——又”的句式說說鄉(xiāng)親們在忙什么。
2.拓展語言訓練。
師:除了這些農(nóng)活,你還能想象出鄉(xiāng)親們在忙什么嗎?同位用“才了——,又——……”的句式說一說?
3.自主吟誦《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師:在忙忙碌碌中,五月過去了,六月、七月過去了。八月,入秋了,又是怎樣的一番情景?。?/p>
看——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出示辛棄疾《西江月》)
師:你仿佛看到什么?聞到什么? 聽到什么?
師:是啊!要不是“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哪有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要不是“才了蠶桑又插田” 哪有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6.引讀古詩。
農(nóng)人的辛勤勞創(chuàng)造了一幅多美的畫面啊——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這如畫的美景正是因為——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走出文本,資源整合遷移美
師:鄉(xiāng)村四月,美麗的農(nóng)家風光令人陶醉,勤勞的農(nóng)家人更令人感動。讓我們回顧幾首描寫田園生活的古詩詞,《四時田園雜興》、《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 村居》。希望同學們隨著詩文的學習走近鄉(xiāng)下人家,貼近農(nóng)人脈搏,感受田園詩情。
生:自由讀背。
【板書設計】
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
綠遍???? 白滿
景美??????
子規(guī)???? 煙雨??????????????????
閑人????? 少?????????????????
人勤????
才了????? 又
鄉(xiāng)村四月優(yōu)質課 鄉(xiāng)村四月教學過程篇二
【設計理念】
古詩的教學,是在課堂上與學生穿越時空去感受祖國語言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使這種文化滋養(yǎng)學生心智成長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fā)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diào)學習方法的鞏固、遷移,幫助學生掌握規(guī)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詩,只有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的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曲曲優(yōu)美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引領學生讀出詩的音韻美、畫面美、情感美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前兩首古詩詞,并嘗試背誦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三讀”來體會詩歌的音韻、畫面、情感,并嘗試自學田園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內(nèi)容,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如何指導學生描繪生動的畫面
【課前準備】1.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你們好!很高興認識你們!今天咱們初次見面,我們玩?zhèn)€游戲怎么樣?老師帶來幾幅畫,看誰能夠一看到畫,就想到一句古詩,當然,越多越好!想挑戰(zhàn)么?好吧!(出示圖)有一句話是這樣評價古詩的:(出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讀這是田園詩最大的特點好了,我們上課吧!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習古詩的熱情,并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
一、上課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田園詩,感受一下田園生活,請看板書
(1)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2、以前學習詩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書 “讀”
過渡:你看,這些都離不開讀對于古詩學習,多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們?nèi)匀挥眠@個方法來學習田園詩(打開課本)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通過總結提煉出“讀”的重要性,并為下一步的學習提供了指導方法]
二、學習《鄉(xiāng)村四月》
過渡:那么如何讀才能體會田園詩的美呢?
1、趣讀,體會音韻美
(1)要你來讀,你怎么讀?
第一種可能,當生拍手讀出節(jié)奏時:
a.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b.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引導:是啊,大家都覺得這樣很有趣呢!原來讀詩還可以通過擊掌打出節(jié)奏其實擊掌還有很多種,不止他這一種可以自己擊掌,也可以和別人合作擊掌打出很多節(jié)奏!你會嗎?對對,就是這樣讀!還可以同桌相互擊掌讀?。ㄊ痉叮┏诉@種形式,其實還可以標上音樂的符號來讀呢?。ㄊ痉叮┠阌X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啊?那就跟我一起來吧!其實讀詩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第二種可能,當生讀出223的節(jié)奏停頓時:你讀出了七言詩最常見的223的節(jié)奏再想想,還能不能讀得更有趣一些?
引導:(預設:若仍然223的節(jié)奏,)看來你們都習慣于223的節(jié)奏讀法, 你們聽,老師還可以這樣讀你覺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磕蔷透乙黄饋戆?!知道嗎?老師這里還有一種節(jié)奏呢!想聽嗎?你能給它配上動作打出節(jié)拍嗎?比如,輕叩桌子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讀,你會嗎?(示范:自拍、同桌拍)
(2)練習趣讀:可以加上詩里的動作讀,搖頭晃腦的讀、還可以和同學合作讀呢!只要想辦法,讀古詩是多么有趣的事??!下面你可以選擇剛才你喜歡的方法練一練,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辦法讀這首詩,盡量要讀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組,練習一下待會老師看看哪組讀得最有趣!
a自由練習趣讀,師巡視指導
b展示匯報:
誰愿意展示一下?(預設:讀得怎么樣?他們都喜歡你這種方式!大家也來試一試)或者你覺得誰讀得有趣,推薦一下(預設:你讀得真動聽?。┐蠹叶记椴蛔越母阋黄鹱x了!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我來推薦他一起來!
c欣賞古詩新唱:古詩不但能夠讀,還能唱出來呢?。ǔ鍪竟旁娦鲁┫矚g么?也來唱一唱你還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換成這個詞唱出來
小結:不同節(jié)奏、不同形式讀古詩,多有趣啊!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誦讀從詩人角度出發(fā),而趣讀則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更貼近孩子的天性最終激發(fā)學生對古詩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2.聽讀,想象畫面美
過渡:淡雅的田園詩不但是一首動聽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畫呢?。ǔ鍪荆郝犠x,想象畫面美)前面我們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里有怎樣的畫面呢?來,請閉上眼睛
(1)聽讀想象畫面:
仔細聽老師朗讀這首詩,你透過詩里的文字去想象畫面(配樂)
(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學們,這個時候呀,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這樣一個畫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綠綠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絨毯披著一身綠葉兒的桉樹、榕樹,桃樹,這兒一叢,那兒一簇,站立在綠絨毯上,在陽光底下一動一動地放著綠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滿滿的,映著天空,映著白云,遠遠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鏡子小河旁邊的那處楊樹林,漫天飛舞的楊花紛紛飄落,不一會兒,把一大片綠絨毯染成了白色遠遠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楊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
(3)感悟方法:
a.聽了老師的描述,你會有怎樣的評價?(對老師想象的畫面進行評價,對老師描述的語言進行評價等)
b.剛才老師讀的時候,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畫面嗎?
c.知道老師是怎么把簡練的詩句變成優(yōu)美的語言的嗎?
方法引導:讀第一句的時候,老師想到了綠綠的山坡和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還想象到了桉樹、榕樹、桃樹,草地,楊花為了讓同學也能感受到你的畫面美,于是我就使用優(yōu)美的語言,比如說,可以用上我們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運用比喻、擬人的寫法把句子說生動些聽起來才這么美你們也想像老師這樣描述優(yōu)美的畫面嗎?
(4)再聽讀,強化畫面:
請閉上眼睛,再來聽一遍(配樂范讀)想象畫面
(5)組內(nèi)交流:
請睜開眼睛接下來像老師那樣,選擇一句,和同桌一起說一說,比比看,誰描述的更美,也許古詩旁邊的注釋對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幫助哦!師相機指導
(6)匯報展示:
a.指名描述:誰來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畫面?(出示圖:白滿川)還有誰也想描述這句詩?
b.體會忙碌,拓展想象:在這繁忙的四月,大人們除了采桑插田,還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們在忙什么呢?除了人們,還有誰也忙起來了呢?(播放視頻:也許你想象到了這樣的畫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氣、蝴蝶蜜蜂采蜜,牛兒等待耕種…看到這里,你有什么感覺?(板書:贊美 景 人)
c.齊讀:帶著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來讀這首詩
[設計意圖:對古詩教學而言,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詩情畫意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把詩句中的景物變抽象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圖畫呈現(xiàn)眼前,學法的指導也在不經(jīng)意中得以強化另外,課堂有意識地想象補白,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引發(fā)發(fā)散性思維,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視頻渲染氣氛,深化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拓展,對學生進一步感受鄉(xiāng)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3、背讀,感悟情感美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么美的詩,你們愿不愿意背下來啊?自己練習一下誰愿意來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這就是背讀,感悟情感美)(配樂)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趣讀體會了詩歌的音韻美,聽讀想象了畫面美,背讀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對于古詩學習,多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設計意圖:走進文本,走進作者心里,了解文本傳達出來的思想情感最終熟讀成誦,體現(xiàn)扎實有效的教學]
三、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過渡: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個學習方法自學第二首古詩
1、自學:任選一個方面自學
2、指名匯報,適當補充
小結:同學們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可以從這三方面體會自學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強調(diào)能力的遷移,體現(xiàn)“扶到放”的過程,使學法不斷的鞏固強化,幫助學生掌握規(guī)律,形成閱讀古詩的能力;也體會到詩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四、作業(yè)
1、課后積累更多的田園詩
2、利用本課學習的方法自學《漁歌子》
總結:美麗的田園風光如詩如畫,自古至今吟誦的詩人舉不勝數(shù),請同學們課后多積累田園詩感受詩情畫意
[設計意圖:總結田園詩的特點,注重課外積累田園詩,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并遷移運用]
教學設計自我評析:
田園詩歌淡雅、恬靜、清新、自然,詩人以簡練的筆觸勾畫出一幅優(yōu)美的田園畫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所以在方法上,我把“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通過“趣讀、”“聽讀”、“背讀”帶領學生從音韻、畫面、情感三方面去體會詩歌的內(nèi)在美
鄉(xiāng)村四月優(yōu)質課 鄉(xiāng)村四月教學過程篇三
【設計理念】
《鄉(xiāng)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描寫江南農(nóng)村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勾勒出鄉(xiāng)村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突出了“鄉(xiāng)村四月” 勞動的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xiàn)出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向往。
本設計體現(xiàn)了單元主題與文本細讀二者之間的關系,根據(jù)古詩的體裁特點,采用誦讀、想像、描繪、吟詠等方式,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詩中之畫、詩中之樂、詩中之味道、詩中之人,感悟詩文中所蘊涵的畫面之美、音樂之美、味道之美、生活之美,引導學生真正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
【教學目標】
1.會認寫生字。
2.通過誦讀、想像、描繪、吟詠等方式理解詩意,感受詩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品悟鄉(xiāng)村風光、田園生活之美,激發(fā)對鄉(xiāng)村風光、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意象鋪展,走近田園
1.誦讀詞語
山清水秀? 鳥語花香? 楊柳依依? 清風徐徐
雞鳴犬吠? 裊裊炊煙? 瓜果飄香? 牛羊成群
2.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會看到成群的牛羊。詩人筆下的鄉(xiāng)村又是怎樣的?我們跟隨著宋代詩人翁卷一起領略江南的鄉(xiāng)村四月。(板書)齊讀課題。
3.出示詩人簡介:翁卷,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 “永嘉四靈”。
二、讀通詩句,勾勒田園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
3.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指導“蠶”的書寫;(蠶,天蟲也。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
4.再讀詩句,讀準節(jié)奏。
三、感悟賞析,走進田園
畫面之秀美
師:人們常說詩中有畫。讀著讀著,你眼前會出現(xiàn)畫面。
(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1.讀到“綠遍山原”這個詞,你腦海里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綠”的顏色只有一種嗎?(嫩綠的、深綠的、淡綠的……)
2.這樣的綠在哪里可以見到?邊想像邊讀詩。
教師引導:村莊的周圍,滿是樹……;村子前面,是一口池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鵝……;池塘旁邊,有一大片草地……;極目遠望,映入眼簾的是連綿的山……
3.師: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一個“遍”就把四月鄉(xiāng)村那綠的世界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把這美的畫面通過你的誦讀表達出來吧。
4.除了滿世界的綠,你還看到了什么?(白滿川)
5.(出示圖片)師:現(xiàn)在的稻田是白亮亮的,插上稻秧呢,到了秋天呢?
(二)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6.這鄉(xiāng)村四月真是絕美的山水畫。從翁卷的詩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風光,還能看到什么?
師:來到村后的桑樹園,你會看到采桑的人們……;村子前面是一望無際的水田,你看,農(nóng)民伯伯在田間是多么忙碌……。
7.是啊,這鄉(xiāng)村四月既是絕美的山水畫,又是勤勞的農(nóng)忙圖!走進這四月的鄉(xiāng)村,就如同走進了一幅連續(xù)不斷的畫卷。讀全詩。
音樂之優(yōu)美
師:詩中有畫,詩中還有什么?(音樂)(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1.“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讀了這一句,你仿佛聽見了什么?
綠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籠罩在無邊的煙雨之中。閉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風細雨在撫摸你的臉頰,軟綿綿的,涼絲絲的。側耳聽,天空中傳來了布谷鳥那熟悉的歌聲……,歌聲是那樣清脆響亮,是那樣悅耳動聽,在無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蕩……
2.你還聽到了哪些聲音?
出示: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断囊棺窙觥匪巍钊f里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都s客》 宋·趙師秀
斜光照墟(xū)落,窮巷牛羊歸?!段即ㄌ锛摇?唐·王維
(二)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3.師:風景如畫的桑樹園里,男女老少正忙著采桑,你聽……;無垠的田野上,插秧苗的農(nóng)民們正忙得熱火朝天,你聽……
4.多么美妙的音符,共同匯成了江南四月的鄉(xiāng)村歌謠。
5.吟誦全詩。
師:這,就是鄉(xiāng)村四月——(吟整首詩)
味道之醇美
1.師:詩中有畫,詩中有樂,詩中還有什么?(味:花朵的芬芳;泥土的清新;農(nóng)家飯菜的清香……)
2.讀全詩。
生活之甜美
1.師:同學們,江南鄉(xiāng)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時,我們仿佛已經(jīng)置身其中,清晨,煙雨蒙蒙,我們從桑樹上采下一片片綠色的希望;中午,布谷聲聲,我們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麗的詩行;傍晚,清風徐徐,我們向天空中放飛天真的夢想;入夜,繁星點點,我們在睡夢中伴隨著青蛙無眠的歌唱。如果能過上這樣的田園生活,你最想說什么?
2.讀全詩。
……
四、拓展延伸,豐富田園
1.出示: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清)高鼎
2.師:這是這是一幅幅絕妙田園山水畫!翁卷一首《鄉(xiāng)村四月》,更是寫得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為我們鋪開了一幅江南鄉(xiāng)村的畫卷。背誦全詩。
五、情感抒發(fā),熱愛田園
讀了這些詩句,請把自己對鄉(xiāng)村、對田園的感受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鄉(xiāng)村四月優(yōu)質課 鄉(xiāng)村四月教學過程篇四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蠶桑、了”等字詞。
2.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詩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熟讀《鄉(xiāng)村四月》,讀讀注釋,想想每句話大概意思。
3.學生用三句話整理資料介紹詩人。
4.學生復習學過的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
一、舊詩導入,弄懂詩題,知作者(課件1)
1.師:(滿含深情地說)同學們,我國是詩的王國,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詩篇,他們?nèi)缤缫沟男呛右粯訝N爛奪目,足以使每個中國人為之驕傲?,F(xiàn)在就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咱們學過的古詩當中有哪些是描寫田園風光的?(誰能大膽讀)
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田園風光,感受古詩的魅力,來學一首新詩。(板書:鄉(xiāng)村四月)
師:齊讀。再讀,讀準字音。讀了這四個字,你讀到了什么?
師: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板書)翁卷 宋朝人
師:有誰了解翁卷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介紹(2名左右)
教師補充: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一生沒有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課件2)
二、聽錄音感悟,集中評價,整體感知
師:現(xiàn)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去感受鄉(xiāng)村初夏的氣息吧。(播放課文朗讀)
師:1.你覺得這位老師讀得怎么樣?。?/p>
2.其實,你們說的這些就是讀古詩的基本要求。相信你們平時也一定也是這樣讀的?,F(xiàn)在就請你們翻開書本108頁,自己這樣讀一讀吧。
3.剛才老師聽到同學們瑯瑯的讀詩聲,都快被陶醉了,現(xiàn)在就請同學來讀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聽聽他讀得怎么樣?
4.咱們同學善于傾聽別人朗讀,你聽出了什么?(好?哪里好? 不好?那你來讀讀)
5.詩中有一處“兩個平舌音”在一起,特別難讀,是哪個?(蠶桑)(課件4)
6.詩中有幾處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這兒是什么意思?(結束)。當它做結束的時候。它就讀(liao)。(課件5)
7.請1、2組的同學熟練地把最后一句讀一讀。(老師聽出你讀得好,請你讀吧。全班齊讀整首詩吧)
8.讀了整首古詩,你的眼前有怎樣的情景,畫面呢?
鄉(xiāng)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著讀著就勾出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間的畫面立體起來了。
三、小組交流感悟
1.小組內(nèi)輪流讀古詩,推選出讀得的同學。討論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用線畫下來,并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景物是什么樣的?
2.古詩一向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如果能把文字讀成畫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組愿意這樣讀。還有哪組愿意這樣讀。
3.他們讀得好嗎?為什么?
4.大家一起讀吧!相信投入地讀你們一定能把文字變成畫面。
5.親愛的同學們,此刻,老師已經(jīng)被陶醉了,就讓我們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兩句詩吧!
四、品詩
(一)1.(誰來讀?)你們聽聽前兩句的描寫,讓你們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機板書。這些景物你們看到了嗎?它們是什么樣子的?想說哪個就說哪個吧?
3.相機解:綠遍山原
白滿川 用“川”組個成語,說說“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這邊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滿川”具體是描寫哪里的景物?
翁卷還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讀前兩句詩吧!
解:子規(guī) 雨如煙
這樣的景色,給你們的感受是?(用一個詞說)
把你們的感受送進去讀。
4.感謝同學們是你們把老師帶入這樣的美景,請你們用語言把眼前的美景說說吧!
5.把你們的理解送進去,再讀前句詩吧!
過渡:此時,連子規(guī)也不閑著,聽(播放叫聲)它在聲聲地啼叫,它在說些什么呢?
(二)說得好呀!它在催我們干農(nóng)活了。到底該干哪些農(nóng)活呢?自己讀后兩句吧!
1.你讀到了什么?
2.后兩句中哪兩個字最能體現(xiàn)村民忙碌?(相機板書: 才 又 )
3.怪不得詩人寫道:鄉(xiāng)村四月?(板書:閑人少)
4.這樣的忙,該怎樣讀出來呢?請你讀。相信你一定能讀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齊讀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邊忙一邊會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雖然忙但忙中有樂??!把你們的感悟再加進去,讀。
五、回歸整體 感情升華
1.同學們,讓我們回過頭來看整首詩吧!前兩句和后兩句描寫的內(nèi)容有什么不同?(板書:景 人)勤勞也是一種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見,他會說些什么?會做些什么呢?
3.同學們啊,此情此景,你們也都看到了。你們又想說些什么呢!
4.是??!咱們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現(xiàn)在就把自己當成翁卷,讀出來吧!
5.初夏,我來到了鄉(xiāng)村,舉目望去,(綠遍山原……)
6.誰愿意自己誦讀。
7.配上音樂:一起誦讀吧!
8.親愛的同學們,此刻我學得語言已經(jīng)無法表達我們的贊美之情,“言之不足,故詠歌之”讓我們用歌聲來贊美鄉(xiāng)村四月吧?。ㄒ魳氛n件)
六、小練筆
古有翁卷寫詩,今有四年級的同學寫文,請你們拿出筆以“鄉(xiāng)村四月”為題,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像到的寫下來,寫一篇短文。(作業(yè)布置)
附:板書設計
鄉(xiāng)村四月
山原 白滿川 景美
子規(guī) 雨如煙
閑人少
才…… 又 …… 人勤
鄉(xiāng)村四月優(yōu)質課 鄉(xiāng)村四月教學過程篇五
《鄉(xiāng)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中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中第一首,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nóng)村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霧蒙蒙,杜鵑歡唱,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nóng)活多了,鄉(xiāng)里的農(nóng)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和欣賞,也表現(xiàn)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依據(jù)教材特點和課標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正確讀寫“蠶?!?。
2、背誦、默寫古詩。
3、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nèi)容,抓住詩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誦讀古詩并默寫。
2、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小黑板、掛圖。
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師生互動,說程序
(一)、談話導入析課題
課的關鍵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chǎn)生與文本對話的愿望。因此,利用課前3分鐘與學生聊天,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讓學生背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如《詠柳》《早春》《春曉》……導入新課教學。這樣既聯(lián)系生活,又復習了舊知,為學生理解詩的含義墊定感情基礎。
(二)、回憶學法,指導自學
四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學詩方法,讓學生回憶學詩的方法——先讀通,后悟詩意和詩情,再背詩。通過這一方法來指導學生自學。
(三)、讀通詩文
在這里我緊扣“讀通”這個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自讀后檢查指導學習生字“蠶”“桑”。
1、了解翁卷的資料和詩題意思。
2、學生自由讀詩。
3、通過個別讀、范讀、齊讀等方式讀通詩文,相機學習生字“蠶”“?!保瑥纳值囊?、形、義三方面指導。
(四)、讀懂詩文,感悟詩情。
俗話說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币罁?jù)課標和詩詞教學的特點,這環(huán)節(jié)我采取自讀自悟,想象感悟,教師引導,品出詩味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詩意。而教師的“導”,就是教學的預設,而“味”,就是咀嚼語言,品味出情感。由于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有別于成人,他們處在啟蒙階段,于是,課堂教學必須高度關注童心、童趣,深入淺出為他們的喜聞樂見。一般而言,要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知識能力點,設計整體感知要點,突破重難點的方法,領悟情感的方式,從而悟出詩歌味兒來?!皩丁?,教學過程必須簡單,只能是個粗線條,感悟的方式與方法應明了易于感悟,并且能運用操作,這樣,教師才能靈活駕馭課堂,放飛學生個性,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具體做法是:
1、師生回憶小結了解詩文的方法,指導學生自讀自悟詩意。
2、師生互動交流感受。古詩詞的教學最高境界是“顯像得意”,即先將文字轉換為畫面和場景,變抽象為具象,變平面為立體,變靜止為靈動,讓學生從形象中感受,領悟詩句的情感意蘊。具體到我這節(jié)課……
(1)我是這樣處理的,“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這兩句寫景的詩句領悟詩意有一定的難度,我采用看圖引導想象,體會山原的“綠”引讀感悟。結合學生的自悟讓學生看圖和注解感悟“白滿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里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輝映,給人一種什么感覺?(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詩人說“白滿川”。春天的雨又輕又小像霧又像煙,這樣的雨又可以說是(煙雨蒙蒙)這時我抓住一個“綠”字,引導學生想象:四月的鄉(xiāng)村,原野是綠的,山陵是綠的,還有綠的———綠的——— 綠的———。學生通過看、說明白詩人眼里是個綠色主宰的世界,此時我引用《詠柳》中的兩句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讓學生感悟綠給人感覺是——生機勃勃,順勢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綠。
(2)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兩句寫鄉(xiāng)村的人勤勞的詩句比前兩句更好理解,我讓學生先說然后點拔。采集桑葉養(yǎng)蠶,耕田插秧這是鄉(xiāng)村四月繁忙的勞動生活,從哪里可以看出勞動繁忙、緊張?引出:才了蠶桑又插田。引導學生想象:讀著這句我仿佛看到鄉(xiāng)親們————,聽到鄉(xiāng)親們在田間說————。接著我引用詩句“一年之計在于春”讓學生感受鄉(xiāng)下人家此時的心情,累并快樂著但對末來充滿希望。詩人就是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xiāng)村美景,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詩意。
(五)、熟讀成誦
(六)、默寫古詩
(七)、課后延伸
1、自讀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第二首詩的整體印象。學生肯定能說出第二首詩主要寫人們很忙,教師再相機說“其實第二首詩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詩中就有體現(xiàn)了”,學生再背“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睆亩鴮φn進行小結。
2、背誦默寫《鄉(xiāng)村四月》
3、課后收集并積累其它田園風光的詩詞。
板書設計:
綠遍/山野/白滿川,
子歸/聲里/雨如煙。? 景美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贊美
才了/桑蠶/又/插田。 人忙
鄉(xiāng)村四月優(yōu)質課 鄉(xiāng)村四月教學過程篇六
執(zhí)教者:王紅(浙江省杭州采荷一小? 著名特級教師)
執(zhí)教年級:四年級
授課時間:2008年4月21日
授課地點:浙江省武警總隊大禮堂
授課背景:“千課萬人”全國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研討觀摩活動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背誦了許多古詩,今天我們一起要來學習的也是(來一起)——
生:《古詩詞三首》
師:從課題我們知道這篇課文當中既有(生接:詩),又有(生接:詞)。那么今天這堂課呢,我們重點來學習兩首古詩,請大家把書打開,先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這兩首詩。第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第二、借助下面的注釋,想一想每一首詩的意思。明白了嗎?好,開始吧!
生:(學生自由朗讀、預習)
師:他在想每首詩的意思了。(稍停片刻)行了是嗎?好,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誰來讀一讀第一首詩。這位同學,來。
生1:(學生試讀)
師:兩個平舌音在一起,特別難讀,是哪個?
生:蠶桑
師:蠶桑。一起讀。
生:(學生齊讀)蠶桑
師:哎,好,誰再來讀一讀。
生2:(學生試讀)
師:非常好,字正腔圓的。這里有個多音字,你們來看一下,是哪個?
生:了
師:是了。在這它是什么意思?(結束)。當它做結束的時候,它就讀了(liao)。再請個同學來讀一讀。
生3:(學生試讀)
師:非常得流利。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蠶,上面是個……(師書寫)
生:天。
師:下面是個……
生:蟲。
師:“天”、“蟲”,就是蠶。蠶是吃什么的?。?/p>
生:桑葉。
師:對,桑葉的。請你仔細觀察一下這個 “?!弊?,寫的時候你覺得特別要注意什么?
生:“?!弊稚厦嬉驗橛腥齻€“又”,這個“又”的最后一筆都要寫成點,不能寫成捺。
師:對,這三個“又”的捺都改成了三個點。請你在書上寫一個。
生:(書寫)
師:好了嗎?那我們來看一下第2首。誰來讀一下。
生1:(生讀)
師:在這首詩里也有一個多音字,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字,(師指“供”), 這個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看一看。
生:從事。
師:從事。那么在這兒它怎么讀呢?應該讀第一聲,對了,你來讀一讀。
生1:(生念: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生2:(邊讀邊笑)
師:誰愿意再來讀一讀。
生3:(讀整首詩)
師:非常好。來看,這里也有一個生字,我們寫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來看什么字?欸,這是什么字?(耘)對,耘,這是什么?(師點“耕”)“耕”,對,這兩個字在寫的時候都要注意什么?這個“耘”在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什么?
生:那個偏旁應該有三橫,不要寫成有兩橫。
師:所以,請你把這個字也寫一寫。(生寫)寫好的同學先自己讀一讀。
師:好,同學們,我在想啊,編者把這兩首詩放在一起,一定有什么聯(lián)系。請你把這兩首詩對比著讀一讀。你看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生:(自由朗讀)
師:誰發(fā)現(xiàn)了?兩位,三位,四位,五位……
生1:我發(fā)現(xiàn)這些都是寫農(nóng)村景色的。
師:都是寫農(nóng)村生活的,是不是啊?好,一點發(fā)現(xiàn)了,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2:我覺得這兩首詩都有一句到兩句是寫他們種田、種地的。
師:也都是寫到了農(nóng)村生活的。
生3:這兩首古詩都提到了它是寫鄉(xiāng)村四月的情景的。
師:時間也是相同的,都是寫農(nóng)歷四月小農(nóng)忙季節(jié)的事兒。
生4:我覺得這兩首詩都是寫春天的。
生5:這兩首時都是宋代詩人寫的。
師:你看看,這一行都是幾個字???這都是“七言詩”是不是?。?/p>
師:剛才好多同學都說到了,這兩首詩都寫了農(nóng)村生活的,那么寫了農(nóng)村生活的什么特點呢?請你好好再趕快讀讀看。
生1:寫出了他們農(nóng)村人都很忙,忙著種田。
師:都在忙著勞動,是不是?。糠浅5拿β?。(板書:忙碌)
師:那我們再來讀讀。先讀讀第1首古詩,從什么地方能夠表現(xiàn)出人們都在那兒忙?
生1:它這里說“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這就是說,他們四月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jīng)沒有人在休息了,沒有休息的時間,都在忙著。
師:都在忙,閑人少,說明很忙,是嗎?來,這行詩誰來讀?
生1:(學生試讀)
師:你來。
生3:(學生試讀)
師:閑人少,反過來說就是……
生:忙人多。
師:忙人多。他們在忙些什么?這首詩里寫出他們在忙些什么呢?
生:他們在忙著養(yǎng)蠶,還有種地。
師:恩,課文是這樣說的,是“蠶桑”和“插田”。誰來把這句話連起來解釋解釋。什么意思?“才了蠶桑又插田”,他們在干嘛?
生:剛剛養(yǎng)完這種蠶,然后又要去種田了。
師:剛剛怎么樣?
生:剛剛把蠶喂完桑葉后,又去插田了
師:哦,剛剛把蠶喂完桑葉后,然后又去插田了,種田,插秧了,對嗎?好,來,我們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讀一下。
師:“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預備起??????????
生:(學生齊讀)
師:那么在范成大的筆下,人們又在忙些什么呢?來,你再讀一讀《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找一找,在這首詩中人們在忙些什么?做些什么事兒?
生:(學生自由朗讀)
師:恩,他一邊讀,一邊劃。(停片刻)找到幾件事兒了?
生1:我找到了她們?nèi)ァ霸盘铩?,還有“績麻”。
師:對嗎?第一件事是耘田,第二件事是績麻。耘田?就是在干什么?來,讀讀下面的注釋。
生:除去田里的草(學生一齊回答)。
師:那么績麻呢?
生:把麻搓成線(學生一齊回答)。
師:好!你看,學古詩,要注意會讀下面的注釋。除了這兩件事,還有沒有?
生2:我從“童孫未解供耕織”的“供耕織”看出他們在從事“耕織”。
師:那么在這首詩中這個“耕”指的就是耘田,“織”指的就是績麻。好,還有沒有?還找到了人們在做什么事?
生3:應該還有一個“種瓜”。
師:作者通過寫人們在耘田、績麻、學種瓜……要做的事很多,來說明人們忙啊,這就是“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大家都在忙著做事兒呢!那么你想一想,我們農(nóng)歷四月小農(nóng)忙季節(jié)的時候,還可以做那些農(nóng)活?
生1:還可以采茶葉。
師:采茶?哦,還有呢?
生2:還可以挖筍。
生3:還可以種豆子。
師: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還可以種瓜,還有呢?
生4:可以挖野菜。
生5:還可以去種稻谷。
師:哎,種莊稼。還有呢?
生6:還可以種菜。
師:種蔬菜,家里還可以養(yǎng)……
生7:養(yǎng)蠶。
師:蠶?還有呢?
生8:養(yǎng)雞養(yǎng)鴨。
師:對呀,養(yǎng)雞,養(yǎng)鴨,還可以……你說
生9:養(yǎng)豬養(yǎng)牛
師:對呀,養(yǎng)豬,養(yǎng)牛,牛滿山坡。還有呢?
生10:還可以養(yǎng)魚。
師:是的,喂魚。
生11:還可以種水果。
師:是。
生12:還可以種花。
師:哎呀,總而言之,能做的事很多很多。那么,我們就學著詩人的樣子啊,把這些沒有寫進詩的“忙”,把他寫進去,能不能?來,我們試試看啊?!班l(xiāng)村四月閑人少”他們在干什么呢?(板書:閑人少)來,也請你們用“才……又……”。把我們剛才說的那么多的農(nóng)活,選擇一下把它寫到詩里去。
生1: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耘田又種瓜。
生2: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種瓜又點豆。
生3: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鴨又種豆。
生4: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牛又種瓜。
師:噢,一件是做完了,又接著做另一件事了。
生5: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拉絲又紡線。
師:忙得不亦樂乎啊!
生6: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野菜又喂羊。(師把“野菜”改成“挖菜”)
生7: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養(yǎng)羊又種稻。
師:一件事接著一件事,真的是忙啊!同學們,那么我想啊,你們寫了這么多的農(nóng)活,這些,我想詩人翁卷也一定是知道的,但是他一件也沒寫,惟獨只寫了“蠶?!焙汀安逄铩保阆胂?,這是什么原因呢?
生1:因為我覺得,“插田”代表種菜、種瓜、點豆這些的?!靶Q?!蹦厥牵B(yǎng))動物,牛、羊、雞、狗、鴨也屬于動物……賺錢然后買動物。(師大笑)
師:養(yǎng)蠶究竟是干嘛?
生1:拉絲織衣服。
師:織衣的,跟我們的穿有關的。一個是跟我們的吃有關,一個是跟我們的穿有關。
生2:我還認為有一種原因,因為喂牛、喂羊這種隨時隨刻都可以喂的,而“蠶桑”和“插田”必須四月才可以的?!?/p>
師: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生3:“才了蠶桑又插田”比較押韻。
師:噢,他還發(fā)現(xiàn)了押韻,你看看這里是押什么韻?你看看在這首詩里是押什么韻的?……(師面向生3),問你,你說押韻,押的是什么韻?
生3:我覺得“蠶?!焙汀安逄铩北容^押韻。(師笑)
師:怎么押韻了?
生4:它最后一句話的“田”tian,第一行是“川”chuan,第二行是“煙”yan,第四行是“田”tian,最后一個韻母都是“an”(終于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押韻在哪里?)
師:這樣讀起來就怎么樣?。亢寐犃耸遣皇??押韻,發(fā)現(xiàn)了,因為“蠶?!焙汀安逄铩笔桥c我們的吃和穿有關系的。這是最重要的,對不對?所以寫在這兒。原來有那么多的奧妙在里面??!那么誰再來讀讀后面的兩行詩?
生1:(學生試讀)
師:恩,非常努力。
生2:(學生試讀)
師:一件事接著一件事,看出人們非常的忙啊。那么在這首詩中除了說農(nóng)活多,能夠反映人們忙以外,還可以從哪兒看出忙了?
生:我覺得“夜績麻”,他在夜里還在績麻,這個意思應該是。
師:夜的意思是?
生:在晚上。
(師隨機評價,但因沒用話筒,所以聽不清。)
師:這里的晝意思是什么?
生:(學生一齊回答)白天
師:夜呢?
生:晚上
師:白天在做什么?(生:耘田)晚上回來又在做什么?(生:績麻)晚上做,白天做,真的是忙啊!那么我想問了,這個白天也做,晚上也做,你看,非常得辛苦,像這樣的情況,你能用一個詞來說嗎?白天也在做,晚上也在做,一刻也不停啊,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表示?你說。
生1:不可開交。
師:忙得不可開交,那么晝和夜呢?怎么把它放進去?用什么詞?
生2:晝夜不分。
師:晝夜不停倒比較好。
生3:夜以繼日。
師:是啊,夜以繼日地在那兒做事,忙?。?/p>
生4:日復一日。(師隨機評價,但因沒用話筒,所以聽不清,好像是說:“但是沒有夜”。)
生5:不分晝夜。
生6:日月如梭。(師笑)
師:時間過得很快了,還有早——出——
生:晚歸
師:像這樣的詞還有嗎?…… “日夜勞作”、“ 早出晚歸”像這樣不停地做事,表現(xiàn)在(一起讀)
生: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師:像這樣夜以繼日地,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在這兒做就是,讀
生: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師:欸,從時間我們也能夠看出人們忙,還可以從哪兒看出人們忙?再讀讀這首詩。
生:“童孫未解供耕織”這里,因為小孩子都開始從事耕織了,大人能不忙嗎?
師:小孩都在——干嘛啦?種——瓜——,小孩子在種瓜,那么大人呢?這首詩中是怎么寫的?有一行詩的,寫到了大人。
生: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師:“村莊兒女各當家”怎么理解?
生:大人都出去了,讓小孩子管家。
師:是這樣嗎?
生:“各當家”是有自己的拿手本事。
師:是呀,各有各的本領??!這里的“兒”“女”不是指我們小孩兒,這里的“兒”是指——男人們,這里的“女”呢?是指——女人們。這里的男人和女人各有各的本領,那么男人們在干什么?
生1:種田。
師:女人們在干嘛?
生2:績麻
師:連孩子們也在學種瓜。大人忙,孩子也在忙,所有的人都在忙。所以說——
生:(接)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師:同學們,按常理,這些不懂事的孩子應該在干啥?(在玩)在玩些什么呢?
生1:用彈弓打鳥。
師:這可不大好。
生2:在玩捉迷藏。
生3:爬到樹上去掏鳥窩。
師:這也不大好,有危險。
生4:玩打彈子。
生5:還可以玩警察抓小偷。
生6:還可以放風箏。
師:放風箏,我們說“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蹦鞘切┓棚L箏的孩子。
生7:還可以釣魚。????????????????????????????
師:我們有一首詩寫的是“蓬頭稚子學垂綸”,這是一群學垂綸的蓬頭稚子們。
生8:還可以玩跳皮筋。
生9:有一些調(diào)皮的小孩子在捅馬蜂窩。
師:哦(笑說)。
生10:有些女孩子在玩丟手絹。
生11:可以游泳。
生12:還可以踢毽子。
生13:還可以踢球。
師:哦,你們都把自己想像成這些孩子了。這是一些鄉(xiāng)村的孩子,也許,就在田野里盡情地(生:奔跑)。這就是一首詩中寫到的“兒童急走……”
生:“……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師:總而言之,這些孩子應該在玩耍!但是此時此刻,他們卻……來,我們讀一讀。
生:“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保▽W生齊讀)
師:他們此時卻在學種瓜,所有的人都在忙啊。我們想,他們一邊忙,一邊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大人們也在忙,孩子們也在忙,一邊忙,一邊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生1:今年的豐收一定很大。
師:啊,盼望著豐收啊!
生2:等到明天,我種的瓜成熟了,我就可以吃到自己的勞動成果。
師:哎,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
生3:現(xiàn)在稍微累一點不要緊,那么以后可就輕松了。
師:現(xiàn)在雖然忙,但是心中卻懷揣著豐收的期盼,以后的日子可過得舒坦,過得樂滋滋的。是嗎?哎,雖然忙,但是忙中有樂。(板書:忙中有樂。)來,誰帶著這種感受,再來讀讀這首詩,讀出忙中有樂的感覺。
生1:(學生試讀)
師:……學種瓜。恩,誰再來試試。
生2:(學生試讀)
師:心中充滿著對豐收的期盼。我想,除了勞動能夠給人們帶來快樂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呢?讓我們來看一看。來,你再讀讀這首詩,你看看還有什么也能夠給人們帶來快樂?
生:我看它這里說“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子規(guī)呢,就是杜鵑的意思,那么杜鵑的聲音在雨中,飄飄灑灑的,這種雨滑過來的話,一定會給人以一種很舒適的感覺。
師:聽著子規(guī)的歌聲,心里會非常愉悅,那么你想想它會唱些什么呢?會唱些什么?或者會說些什么呢?
生:它們會唱四月已經(jīng)到了,你們快來種田吧!以后就能豐收了
師:啊,抓緊勞動,豐收在望了。還有嗎?還有沒有?你說。
生:四月已到,你快去點豆吧!
師:說詩一樣的啊,你說。
生:嘰嘰嘰,嘰嘰嘰,等你們種好了瓜,長出了種子,我會幫你們傳播種子的。
師:好,那么除了聽到的,你還看到了什么呢?
生:山里和原野都是綠色,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讓人心曠神怡的。
師:就像一幅畫,讓人感到心曠神怡,這個到處都處都是綠色的,從哪個字看出來的?
生:綠遍山原(學生一起回答)
師:綠遍山原。除了綠還有什么顏色?
生:白色(學生一起回答)。
師:這個白色是什么?“白滿川”,讀讀解釋看。
生: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
師: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幅美景(多媒體出示田野風光),哇,真的是滿目是綠??!稻田里的水在陽光的映射下,泛著白光,波光粼粼,這就是“綠遍山原白滿川”,這樣的景,這樣的人,組合成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四月圖”。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哎,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p>
生1:輕松。
生2:我感覺好好干,秋天一定能豐衣足食的。
生3:我的心情非常舒暢。
師:舒暢。那么讓我們懷揣著這樣的心情,來,讀一讀這首詩。誰來試一試?
生:(學生試讀)
師:想不想聽一下由這首詩改編的一首歌曲???來,我們來欣賞欣賞。(音樂響起)
師:同學們,我們雖然不會唱這首歌,但我們能在這么美妙的音樂聲中盡情地朗讀這首詩嗎?
生:(學生齊讀)
師: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附:課文
23古詩詞三首
鄉(xiāng)村四月
宋 翁卷
綠遍山野白滿川,
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鄉(xiāng)村四月優(yōu)質課 鄉(xiāng)村四月教學過程篇七
師:四年一班的同學們,準備好上課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這節(jié)課,老師要帶同學們?nèi)ヒ粋€地方。請閉上眼睛,聽一聽,想一想,老師描述的是個什么地方。
師(誦讀):山清水秀、楊柳依依、細雨蒙蒙……,同學們,聽出老師描繪的是什么地方了嗎?
生:是鄉(xiāng)下。
師:對了,老師描繪的,就是農(nóng)村風光。來,一起輕輕地讀一讀。
生:山清水秀、楊柳依依……
師: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會看到成群的牛羊。這就是鄉(xiāng)村,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宋代詩人翁卷一起領略江南的鄉(xiāng)村四月。
師(板書課題):一齊讀課題。
生:鄉(xiāng)村四月。
師:輕一些,慢一些,再讀。
生(輕輕地,慢慢地):鄉(xiāng)村四月。
師:再輕一些,再慢一些,讀。
生(更輕,更慢):鄉(xiāng)村四月。
師:了解一下本課的詩人。(出示詩人簡介)翁卷,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 “永嘉四靈”。
師:好了,同學們,翻到課本108頁,先把這首詩和書下的注解自由放聲讀三遍,開始。
生齊讀。
師:如果能自由讀我想效果會一樣好。
師:好,誰愿意來把這首詩讀一讀。
生讀詩。
師:我們班的同學讀得很好,缺少的是一點勇敢,誰愿意再來試一下?
生讀詩。
師:讀得多好啊,一齊來讀一下。
生齊讀詩。
師:真不錯。詩中有一個字是多音字,(板書:了)怎么讀?
生:l-i-ao了。
師:對了,讀作liao,再讀。
生齊讀。
師:本課一共有兩個生字。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字。(出示:蠶)讀作什么?
生:蠶。
師:觀察一下這張圖,這就是蠶。一種普普通通的小動物,看看,這個蠶字,你怎么記住它?
生:天上有個蟲。
師:是天上嗎?
生:天下。
師:對了。我們古人是這么說的,說蠶,天蟲也。就是說蠶是天底下最好的蟲子了,人們喜歡把蠶和桑連在一起說,因為蠶吃的是桑葉,吐出來的是絲,最后織出來的是絲綢,這樣老百姓就有穿的了。所以蠶桑還有插田就成老百姓生活當中的兩件大事。有人用蠶字編了一幅對聯(lián),考考你們。鴻,別出了上聯(lián),鴻是江邊鳥,誰能用蠶字對出下聯(lián)。
生:蠶是天下蟲。
師:答對了沒有??匆幌麓鸢浮PQ為天下蟲。對了,一齊讀一讀。
師:蠶字看起來簡單,寫,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蠶字該怎么寫呢?仔細看一看。
師播放習字視頻。
師:寫得漂亮嗎?
生:漂亮。
師:太漂亮了。同學們,只要你認真寫,你能寫得跟他一樣漂亮。提起字,在書后的生字表蠶字的旁邊,把這個字工工整整的寫兩遍。
師檢查。
師:我看到了,一些同學的字寫得可真工整,尤其是第一筆寫的是一橫,而不是一撇。寫完了嗎?
師:好,下面就該讀詩了,讀詩啊,講究讀準節(jié)奏,老師把詩的節(jié)奏劃出來了,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詩。
師:好,同學們,我們可能都聽說過一個詞,叫作詩中有畫。(板書:畫)
師:說的是一首好詩,你讀著讀著,就會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美麗的畫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輕一些,慢一些,再讀。
生齊讀。
師:再輕一些,再慢一些,讀。(播放音樂)
生再齊讀。
師范讀。
師: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讀到“綠遍山原”這個詞,你的眼前一定會浮現(xiàn)出一個綠色的世界。江南鄉(xiāng)村,那一個綠色的世界會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同學們,你能在江南鄉(xiāng)村的哪些地方發(fā)現(xiàn)綠色?
生:山上。
師:山是綠的。
生:田野。
師:田野是綠的。
生:草原。
師:應該是草地吧,那草地上的草是一種怎樣的綠?誰能說一說。
生:是碧綠的顏色。
師:還有嗎?
生:嫩綠。
師:草地上的草一片嫩綠。你們還能在哪兒發(fā)現(xiàn)綠色?
生:路旁的樹上。
師:春夏之交,最綠的應該是柳樹了,見過柳樹嗎?
生:見過。
師:柳樹地枝條,
生:長長的。
師:柳樹地枝條長長地從樹上垂落下來,一陣風吹過,它會,
生:隨風飄動。
師:這綠色的絲帶從樹上垂落下來,不正是詩人寫的一首詩嗎?
生:《詠柳》。
師:對了。碧綠,讀。
生:碧綠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師:好,你還能在哪兒發(fā)現(xiàn)綠色?
生:田園。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綠綠的蔬菜。
師:還有哪兒是綠的?
生:灌木林是綠的。
生:綠得像一塊翡翠的湖水。
師:說得真好。我猜你一定說的是這幅畫。(出示圖片)
師:看,碧綠的湖水上面有什么?
生:鴨子。
師:不對吧,是白鵝。白鵝伸長了脖子在哪兒……,它白色的羽毛浮在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在水里……,好像有一首詩也是這么寫的吧?
生:《詠鵝》。
師:一起來讀一下。
生: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師:好了,同學們,在鄉(xiāng)村,山是綠的,水是綠的,草是綠的,樹葉也是綠的,鄉(xiāng)村四月,到處都是綠的,這么多的綠,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把它表現(xiàn)出來了,是哪個字?
生:遍。
師:對了。(板書:遍)一個“遍”字就能表現(xiàn)出一個綠色的世界。好了,江南鄉(xiāng)村,除了綠色,還有沒有別的顏色呢?
生沉默。
師:綠遍山原-白-滿川,你還看到了什么顏色?
生:白色。
師:對了,詩中有一個詞,白滿川,川是什么意思?
生:平地。
師:平地怎么可能是白色的呢?見過這樣的景色嗎?
生:沒有。
師:這可是江南鄉(xiāng)村獨有的景色,想看嗎?
生:想。
師出示圖片。
師:大片的平地反映出天的顏色,就變成了明亮亮,白晃晃的了,這大片的平地是什么?
生:是水田。
師:對了,同學們,江南鄉(xiāng)村有綠色的山原,白色的水田,再加上無邊的細雨,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板書:山水畫)一起來,邊想像這美麗的畫面,一邊誦讀一二句詩。
生想像畫面讀詩。
師:同學們,江南鄉(xiāng)村除了這些山山水水,還有沒有別的畫面呢?
生:眾鳥往天上飛,水鳥在水里叫。
師:哦,好,同學們,我們讀一下詩的三四句,你就會有發(fā)現(xiàn)。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生讀詩。
師:有什么發(fā)現(xiàn)鄉(xiāng)村四月的田野里還有一種美麗的畫面?
生:農(nóng)民在辛苦地干活。
師:對了,才了蠶桑又插田,同學們見過采桑嗎?這里有一幅采桑圖,畫的就是古時候我國農(nóng)民采桑的情景。你能用“有的……有的……還有的……”來描述這幅畫嗎?
生:人們有的在樹上采桑,有的在地面樹下接著從樹上掉下的桑葉,有的提著罐子,有的在樹下休息。
師:觀察的真細致,連樹下休息的人都能看到,不過注意,他們背上背著的是竹筐。這就是江南鄉(xiāng)村的采桑圖,除了采桑的畫面,在無邊的田野上你還能看到什么圖畫。
生:農(nóng)民插田的情景。
師:對了,同學們,在農(nóng)忙時節(jié),我們的農(nóng)民就在桑園里、田野里忙個不停,這是另外一幅圖,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生:采桑圖。
生:插田圖。
師:好像都不夠全面。
生:勞動圖。
師:好不好?
生:好。
師板書:勞動圖。
師:同學們,這詩中有的是無數(shù)美麗的畫面,下面讓我們邊想像這美麗的畫面,一邊朗誦這首詩。誰來試一下?
生邊想像畫面邊讀詩。
生齊讀詩。
師:這詩中除了有一幅美麗的畫面之外,還有沒有別的什么呢?讀一讀詩的一二句你就有發(fā)現(xiàn)。
生讀一二句。
師: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聲音。
師:這詩里面原來還有聲音呢?子規(guī)認識嗎?(出示子規(guī)圖)就是這種鳥,它又叫杜鵑,好了,請同學們閉上眼睛。
生閉眼。
師:閉上眼,我們仿佛已經(jīng)來到了江南的鄉(xiāng)村,這里有綠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你能感受到清風細雨在撫摸你的臉頰,軟綿綿的,涼絲絲的。側耳聽,天空中傳來了熟悉的歌聲(播放布谷鳥聲音)……,歌聲是那樣清脆,是那樣悅耳,在無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蕩……我們屏住呼吸,繼續(xù)聽,我們聽到了無數(shù)的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草叢中,池塘邊,小溪旁,樹林里……
師:同學們,你從哪兒能聽到這些美妙的聲音?
生:池塘邊有青蛙的歌聲。
生:布谷鳥的叫聲。
生:小鳥的叫聲。
生:夜鶯的歌聲。
生:朗朗的讀書聲。
師:好了,同學們,你們聽到的聲音,詩人們也聽到了。(出示詩句)讀。
生:鵝,鵝,鵝,曲頸向天歌。
生: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生: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生:斜光照墟(xū)落,窮巷牛羊歸。
師:鄉(xiāng)村四月,到處都有聲音,這無數(shù)的音符湊到一塊,組成了什么?
生:一首無名的歌。
師:說的真好。這就是美妙的音樂,同學們,邊想像這些聲音,邊讀這首詩。
生讀詩。
師:同學們,這詩中除了有圖畫,有音樂,這詩中還會有什么呢?默讀這首詩,看看你還能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詩中蘊含的大自然的美。
生:我體會到了大自然的靜。
生:我體會到了農(nóng)民伯伯的一顆心。
生:我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綠。
師:好,同學們,這詩中真的蘊含了很多的東西。江南鄉(xiāng)村的景色,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是那樣的美。讀著這首詩,我們不知不覺地就能陶醉其中,仿佛已經(jīng)來到了江南鄉(xiāng)村。清晨,煙雨蒙蒙,勤快的姑娘從桑樹上采下一片片綠色的希望;中午,布谷聲聲,忙碌的農(nóng)民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麗的詩行;傍晚,清風徐徐,散學的兒童向天空中放飛天真的夢想;入夜,繁星點點,可愛的娃娃們在睡夢中伴隨著青蛙無眠的歌唱。同學們,這田園生活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它究竟給你什么樣的印象呢?
生:簡單的快樂,辛苦的幸福。
師:簡單的快樂,辛苦的幸福,說得太好了,我建議同學們給她鼓鼓掌。
生鼓掌。
生:這是一種沒有煩惱而且快樂的生活。
生:安靜寧靜簡樸舒服的生活。
生:充實樸實而又快樂的生活。
師:同學們,帶著你的體會把這首詩背誦下來,行嗎?
生:行。
生齊背全詩。
師:那我要問同學們,詩人翁卷寫下這首詩,又是出于什么的原因呢?他為什么寫下這么美展現(xiàn)給我們大家?
生:因為他了解這種生活。
生:因為他羨慕這種生活。
生:因為他很熱愛鄉(xiāng)村四月,而且,他也知道了農(nóng)民的辛苦。
生:因為他懷念這種生活。
師:好了,同學們,正是因為詩人了解、熱愛、懷念這美好的田園生活,正是因為他飽含了這種深情,才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啊。(板書:情)
師:同學們,鄉(xiāng)村生活的樂趣,可遠遠不止這些,想去看一下嗎?看,那邊就來了放風箏的孩子。讀。
生: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師:放學了,去放放風箏,想不想去?
生:想。
生: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座莓苔草映身。
師:到小河邊去釣魚,那該是多么開心的事。
生: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師:到菜花地邊去追一下蝴蝶,多么開心呀。
生: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師:好了同學們,鄉(xiāng)間有這么多快樂的事情,學了這首詩,你有沒有什么愿望?
生:去鄉(xiāng)村體驗一下。
生:回家鄉(xiāng)去體驗下農(nóng)民的生活。
生:回家鄉(xiāng)跟農(nóng)民伯伯一起種菜。
生:想體會像農(nóng)民一樣的生活。
生:想去鄉(xiāng)村四月游玩一次,而且也體會一下農(nóng)民的辛苦和汗水。
師:說得太好了,同學們,你想欣賞田園的風光,你想體會鄉(xiāng)村的生活,我都能體會,那同學們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變成一首小詩,寫出來呢?好,請打開你帶來的練習,請根據(jù)本課學習的知識,還有自己記憶當中的畫面和音符完成。
生完成課堂練習。師巡視。
師:好了,同學們,我知道,你或許有很多的話想要說出來,很多的情感想要表達,時間關系,最后,讓我們把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用聲音表達出來。一起來,飽含深情地背誦這首詩。
生齊背全詩。
師:好,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鄉(xiāng)村四月優(yōu)質課 鄉(xiāng)村四月教學過程篇八
《鄉(xiāng)村四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蠶”字,會寫“蠶”“?!眱蓚€生字。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古詩,并能準確無誤地默寫。
3、理解詩意,想象畫畫,體會情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詞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展示臺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老師非常喜歡。我們中國是詩的國度,早在唐代就出現(xiàn)過像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才華橫溢,為我們留下了無數(shù)的優(yōu)秀詩篇。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古詩的魅力,來學一首新詩。(板書:鄉(xiāng)村四月)
二、弄懂詩題。
1、看到詩題你知道了什么?(生:這是一首描寫鄉(xiāng)村的古詩。)
2、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翁卷。(師書翁卷)
三、知曉作者。
1、有誰了解翁卷?抽名學生介紹:(生:南宋詩人。)
2、師補充: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他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熙、徐璣合稱 “永嘉四靈”。一生不曾做官,他特別喜歡田園生活,尤其擅長作田園詩。
四、整體感知。
1、現(xiàn)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足跡一起走進鄉(xiāng)村四月,去感受鄉(xiāng)村初夏的氣息吧。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
2、出示多音字。
1iǎo(一目了然、了解)
了?? liào (同“瞭” 望)
1e(吃了,買了,走了,算了)
3、教師范讀(播放錄音)
4、生自由讀(讀三遍)
5、指名讀。
6、學生齊讀。
五、知詩情,悟情意。
1、大家剛才讀的非常有味道,下面我們就來理解古詩的意思,先學頭兩句(生齊讀這兩句)
①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川:平地??? 子規(guī):杜鵑鳥。如:好像。
詩意: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滿是綠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色。(板書:景美)?
2、是啊,這哪里是鄉(xiāng)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生活在那里的人們一定無比的幸福,那么,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生齊讀后兩句)
②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才:剛剛??? 了:結束??? 蠶桑:種桑養(yǎng)蠶。
詩意:四月到了,農(nóng)活多了,鄉(xiāng)里的農(nóng)民們都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剛忙完了采桑養(yǎng)蠶,又開始插秧種田了。(板書:人勤)
3、詩的前兩句寫的是什么景色?(生:前兩句寫農(nóng)村初夏的景色)。
4、詩的后兩句寫的是什么景象?你從中體會到什么?(生:后兩句寫農(nóng)人的忙碌景象,體會到了農(nóng)民的辛苦、勤勞,他們不誤農(nóng)時,辛勤勞作,值得贊揚)。
5、《鄉(xiāng)村四月》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
(板書:贊美)
六、感情升華。
1、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知道大家對古詩內(nèi)容已經(jīng)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所陶醉,更為這里勤勞忙碌的人們而心生敬佩,現(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這種陶醉和敬佩之情再讀古詩,誰愿意到前面來讀讀?(先請男、女生各一個上臺誦讀,然后全班齊讀)。
2、能背下來嗎?(生自由背誦古詩,然后全班齊背)
3、默寫這首古詩(先請男女生各一個上臺默寫,然后全班默寫)
七、拓展閱讀。
1、其實,像這樣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我們曾經(jīng)也學過一些,比如說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王維的《山居秋暝》還記得嗎?像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等等,他們都很熱愛田園生活,也寫了一些田園詩,課后我們可以找出來讀一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八、作業(yè):
畫出前兩句詩所描寫的景象。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板書:
景美
鄉(xiāng)村四月????????????? 贊美
人勤
教學反思:
在教學《鄉(xiāng)村四月》之后,我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教學設計還是在課堂把握與生成方面都存在許許多多需要學習的空間。由于自己本身基礎不好,經(jīng)驗不足,所以在課堂上碰到了許多的問題與障礙。
首先,在初讀部分我做得還不是很到位。我在初讀中安排了三個層次的朗讀。第一個層次是希望學生通過朗讀能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二次的朗讀,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由讀能夠讀懂一些字詞的意思。而第三次的朗讀,則是希望學生能夠讀出一點節(jié)奏和韻味來,把握這首詩的情感基調(diào)。在教學過程中,我第一個層次的朗讀掌握的還可以。但在第二個層次上的目標實現(xiàn)得還不是很好。自身對于課堂也還很陌生,所以在引導學生讀懂字詞方面還不是很全面,比如說:“山原”這個古今用法不是很相同的也沒有引導學生去了解?!鞍诐M川”、“雨如煙”等也沒有很好地讓全體學生一起去理解。我覺得有的老師說的很好,這里如果再加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聯(lián)系注釋話講講這幾句的意思,可能學生對文本的熟悉程度會更深入一點,這樣也為后面情感的揮發(fā)做下了鋪墊。在學生講了詩句的意思之后,再讓學生概括地講講,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再精練到課文中的詩句,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古詩的精練了。
其次,在后面的引導學生感悟“綠”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我也把握不好。此時,我讓學生對“綠”展開想象:通過這個綠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綠了呢?但是,在課堂實施的時候,由于我在引導學生說話方面的能力的欠缺,學生想象得不夠深入。此時,如果能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想開去,比如說:竹子綠了、稻田綠了……那學生對意境的想象就達到了,對詩歌的理解也深刻了。在學生能夠透過文字想象出一幅幅畫面之后,我就指導學生朗讀全詩,打算讓學生從畫面回歸到文本。但是,經(jīng)過老師的指點,我發(fā)現(xiàn)如果在將文字分割成畫面之后還需要一個畫面的整合才行,才能真正達到在學生腦中留下一個富有意境的畫面,否則在學生腦中之后一個個想象的片段,那也是不能達到意境美的境界的。
第三、關于在最后一句中的關鍵:……才……又…… 從這個關聯(lián)詞中最能感受到人們忙碌。我想這里應該也是個可以抓的切入點。這里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感受由這個關聯(lián)詞所體現(xiàn)出的情感溫度,突出人們的忙碌。經(jīng)過有些老師指點,這里可以對“蠶?!焙汀安逄铩边@兩個農(nóng)村特有的生活場景都是可以進行展開的部分。由于這兩個生活場景對學生來說較為熟悉,可以讓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親近的感覺,同時還可以告訴學生一些他們平時不是很了解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規(guī)律。
第四,在整個教學設計中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我沒有考慮到要適時地讓學生感受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某些特點。比如:押韻、詩人的寫法、句式等等,當然只要滲透就夠了。而我只知道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詩歌是瑯瑯上口的,但在詩歌的其他特征方面卻沒有提點到。
人是要不斷學習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著重在自己欠缺的方面多下苦功了。
鄉(xiāng)村四月優(yōu)質課 鄉(xiāng)村四月教學過程篇九
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注釋】
①子規(guī)——布谷鳥。
②才了——剛剛做完。
【譯文】
一條小河中流淌在碧綠的山間,
細雨微風中杜鵑在歡快地歌唱。
鄉(xiāng)村四月里人們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蠶桑又開始了插田。
【賞析】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nóng)村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xiāng)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nóng)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那是霧嗎?煙嗎?不,那是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不時有幾聲布谷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jié)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diào)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白右?guī)聲里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guī)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后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nóng)事。采桑養(yǎng)蠶和插稻秧,是關系著衣和食的兩大農(nóng)事,現(xiàn)在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蠶桑,有人則只忙于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安帕诵Q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xiāng)村四月農(nóng)家的忙碌氣氛。至于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閑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diào)是和諧統(tǒng)一的。
鄉(xiāng)村四月優(yōu)質課 鄉(xiāng)村四月教學過程篇十
【教學理念】
追求隨課堂的有效性,讓隨堂課在真實中見精彩,平實中現(xiàn)智慧,樸實中含韻味,踏實中求質量。
【學習目標】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xiāng)村生活,激發(fā)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習慣。
【學習重點】
讀懂詩意,熟讀成誦。
【學習難點】
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六單元的課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鄉(xiāng)村生活的畫面,隨著課文的學習,我們走進了自然和諧的鄉(xiāng)村人家,游覽了遼闊寧靜的牧場之國,今天讓我們一起步鄉(xiāng)村四月。
(齊讀課題)
2、讀了題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嗎?這四月就是指江南農(nóng)村春末初夏的時侯,這正是江南農(nóng)民春耕的時節(jié)。
二、讀通詩句,書寫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詩人翁卷,如何用詩句記下這時的情景呢?讓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正音,齊讀。
3、蠶桑的平舌音讀得真準,它們是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會寫嗎?(范書)蠶,天蟲為蠶,第一筆是橫,可別寫成撇;桑葉的桑要想把它寫得美觀,上面的三個“又”就要講究穿插,寫得富有變化,給人高低錯落之感。來,自己抄寫一遍。
三、疏通字詞,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剛才我們學寫了生字,讀通了詩句:
從小學一年到現(xiàn)在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借助注釋,疏通字詞, 接著讀通詩句,了解詩意,最后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我們借助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2、借助注釋,你知道哪些詞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第二句過渡:第一句寫出鄉(xiāng)村景美,第二句寫人,鄉(xiāng)村的人又怎樣呢?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⑴ “蠶桑”的意思?剛才我們借助注釋知道了是結束的意思,再把蠶桑放進句中讀一讀──剛剛結束蠶子和桑葉又插秧,通嗎?蠶桑該做什么講?(點播: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誰能借助注釋,再說這行詩的意思?
⑵ 鄉(xiāng)村人家多忙呀!難怪詩人說:“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這里的閑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組詞說一說嗎?(清閑、悠閑、空閑、休閑)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你們說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說法,其實你們都想說,鄉(xiāng)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閑著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我們贊一贊勤勞的人吧?。信缸x、齊讀第二句詩)
第一句過渡: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⑴ 雨如煙:
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用你的話連起來說說這行詩的意思。(自說、抽說)你能試著把雨如煙的解釋調(diào)到前面來說一說嗎?我們說詩意時,調(diào)換一下詞語的順序,這樣就會更通順些,不信你再說第一行詩的詩意,也用這種方法試試。
⑵ 簡單疏通詩意后,我們感受到鄉(xiāng)村的景色很美,來讀一讀。(齊讀)
⑶ 現(xiàn)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xiāng)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⑷ 范讀,邊聽邊想象,鄉(xiāng)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⑸ 引導:
綠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開去,一用上比喻句,畫面就變得更活了,更美了,更豐滿了。)在大好的春光下,這綠綠得怎樣?到處都是綠色,有深有淺,有明有暗,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滿了生機。(這一串排著的話連在一起,讓我們看到的綠色是那么豐富,是那么有層次,你的感受細膩了?。?/p>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lián)系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xiāng)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放音樂自己寫,再交流)(評:隨著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xiāng)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我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滿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⑺ 再來讀一讀,這次讀的感覺一定不一樣?。ㄗ宰x、輪讀相機指導)
⑼ 鄉(xiāng)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滿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4、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jié),是農(nóng)家耕種的時節(jié),看著鄉(xiāng)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著家家戶戶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一年之計在于春”,你能體會鄉(xiāng)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嗎?(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累并快樂著。)
5、詩人就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xiāng)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R背全詩)
6、對著畫面,配上音樂,再吟一吟詩吧。(齊背、抽背)
四、默寫古詩
1、多么精煉的字詞,多么優(yōu)美的畫卷,那么短小的詩句,那么豐富的情感,讓我們背著寫下來,回家后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2、剛才學的這首詩描繪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畫面,《田園四時雜興》又寫的什么時候田園生活呢?下節(jié)課接著學習。
五、板書
鄉(xiāng)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優(yōu)美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贊美
才了蠶桑又插田。 勤勞
鄉(xiāng)村四月優(yōu)質課 鄉(xiāng)村四月教學過程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規(guī)、閑”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3、體會詩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同時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教學方法:以讀為本,讀議結合、小組合作、適時點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繁榮的都市,感受著現(xiàn)代文明的氣息,同時也呼吸著污濁的空氣,舉目高樓大廈,卻難見藍天白云,舉足車水馬龍,卻總是來去匆匆呀。這就是我們都市生活的最真實的寫照了,于是假日里,我們便走出都市,向往……(藍藍的天空,碧綠的山原,清新的空氣……)這樣的地方有嗎?(鄉(xiāng)村)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鄉(xiāng)村田園生活,像南宋詩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對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們就先簡單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溫州)人,很有才華,卻沒有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首《鄉(xiāng)村四月》,
板書:鄉(xiāng)村四月
鄉(xiāng)村是地點(江南一帶)四月是時間(初夏時期)
聽老師讀詩題,從老師的讀中,你聽出了什么?(聽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鄉(xiāng)村四月。可能大家還沒有我這種感覺,因為你們沒讀進鄉(xiāng)村四月。沒關系,現(xiàn)在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去感受鄉(xiāng)村初夏的氣息吧。
二、初讀詩,了解詩意。
1.請大家大聲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自由讀)
2.誰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誦吟誦?(2分鐘)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規(guī)、閑
3.師范讀,生個性讀,把詩讀通了(用喜歡的方式讀)。
4.小組讀,齊讀。
5.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說說詩句的意思。理解古詩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釋、上下文、字典、請教別人……)
6.先自己利用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請教別人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7.學生匯報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讓學生粗略地講,無需一定要讀詩句再說)
說到“白滿川”時,借助課件理解。
過渡語:鄉(xiāng)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著讀著就勾出了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間的畫面立體起來。
三、品讀美景。
1.但剛才同學們說的只是鄉(xiāng)村四月大概的輪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訴老師,在詩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把你們的答案寫在紙上,然后舉起來。
2.老師隨著學生寫的詞語,問:你看到?你聽到?
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山原白川
子規(guī)煙雨
3.引導:
(1)很多人寫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 如果學生都只寫了“山原”/“山”等時——
師導: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詩人看到的是“綠遍山原”,你說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樣的山原啊?
如果學生中有寫“山原”,也有寫“綠遍山原”的時候——
師導:(問寫“綠遍山原”的學生)為何你要把“綠遍”寫進去?你寫的時候,腦海里出現(xiàn)的是怎樣的山原?
b 輻射: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們看到的山原是怎樣的山原?用筆在“山原”前面加個詞,寫出你想象到的怎樣的山原。(提問3、4個學生,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表現(xiàn)綠,必要時,老師可以示范一句。)
翠綠翠綠的山原綠得淋漓盡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綠的山原……
c 渲染:多美的綠遍山原,它與反著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引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嗎?
(2)煙雨
過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籠罩雨里,誰能說說這又是怎樣的雨啊?
蒙蒙細雨……
渲染:像輕煙般的細雨籠罩著水田和山原如詩如畫如仙境。
(3)子規(guī)
過渡:最妙的是在這如畫般的景色中,還聽到了……
那是怎樣的鳥叫聲?。?/p>
4.回到整體。
綠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煙的雨,如歌的子規(guī)聲,誰能用自己美好的語言,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2人)
你們很不簡單,這十四個字你們說出了一大串,說得太美了。我們千言萬語道不盡的正是詩人的十四個字啊!這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不再是幾個字了,它變成美若仙境的畫卷,讓人置身一種美妙的境界中,這就是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美的感覺,一起品味這兩句詩吧。
(美讀前兩句)
板書:景美
5.播放鄉(xiāng)村風景圖片(圖不要太多,四張就可以了)。邊播圖片老師邊渲染:這就是詩人筆下的——(可引讀,或師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的美景??!
四、品讀人勤。
過渡:是啊,這哪里是鄉(xiāng)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可钤谀抢锏娜艘欢o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
1.讀后兩句詩,問:他們在忙些什么?(采桑養(yǎng)蠶,插秧種田)
2.采桑養(yǎng)蠶,插秧種田是農(nóng)民的必修課,這是多么勤勞的村民啊,讀出感覺。
3.問:他們僅僅是在采桑養(yǎng)蠶,插秧種田嗎?是那些詞告訴你的:(閑人少),也就是說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們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邊寫下學生提及的農(nóng)活,如忙喂雞、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種樹……)
5.質疑:詩人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寫忙人多得了,卻要寫閑人少呢?
(詩人用三個字就給人豐富的想象,婉轉含蓄,化繁為簡,哪個更妙?這就是詩的魅力?。。?/p>
6.從“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7.是啊,簡單的3個字寫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寫出村民勤勞的形象,
板書:人勤
我們也來學詩人作兩句詩吧,把沒寫進詩歌的忙也寫進去,比如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雞又……
8.鼓勵學生作詩。
如果不說鄉(xiāng)村四月,而是說我們的校園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幾句詩?如每到六月我們都忙著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園六月閑人少”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 “才了……又……”接?
對啊,詩意來源對生活的熱愛,作詩又有何難!你們都成為了詩人。
過渡:但詩人中也有一般的詩人和優(yōu)秀的詩人之分,剛才同學們說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雞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詩句,詩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沒用,選擇了“才了蠶桑又種田”,為何?(一是農(nóng)村最主要的農(nóng)活,二是與第二句詩押韻,三是與第一句的“綠”和“白”照應)
指導:聯(lián)系上兩句詩讀讀,前兩句最后一個字是“雨如煙”的“煙”,現(xiàn)在后兩句的最后一個字是“又種田”的“田”,這兩個字的音都有“an”,因此讀起來很有韻味,瑯瑯上口。這也是詩的魅力。
不信,我們再讀讀,感受這詩歌的韻味。
讀詩。
五、悟讀升華
1.多動聽的詩歌?。∪绻悻F(xiàn)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是詩人啊,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鄉(xiāng)村四月》讀:(讀出陶醉美)(配樂誦讀)。
2.看著(勤勞忙碌的人們),你又怎好意思閑著呢,于是你大筆一揮欣然作詩《鄉(xiāng)村四月》讀:
3.是啊,你是詩人,你要贊美這里的景(美)……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進了這一首詩:讀:鄉(xiāng)村四月(讀出贊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多么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你舍得離開這里嗎?想把它帶走嗎?美美地再讀讀吧,把它刻在心里。
5.背誦古詩
六、談談:今天你收獲了什么?
學了這首古詩,你有話要說嗎?(生成學法,訴說收獲,鞏固所得)
七.拓展閱讀。
象翁卷這樣寫田園詩的詩人還有: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等等,找出他們的詩讀讀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春煙。
花落家童未掃,
鶯啼山客猶眠。
《歸園田居五首》之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八.作業(yè):默寫古詩,積累描寫山水田園風光的古詩
板書設計:
鄉(xiāng)村四月
宋 翁卷
景 山原(綠)川(白)美
子規(guī) 鳴雨如煙
人 閑人少 勤
才……又
鄉(xiāng)村四月優(yōu)質課 鄉(xiāng)村四月教學過程篇十二
知識技能目標:
1、學習生字“蠶”。
2、能有感情地朗誦、熟練地背誦詩歌。
3、能領會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4、積累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
德育美育目標:
通過本詩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學習古詩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熱愛美麗的田園風光,熱愛祖國燦爛的文化。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吉他彈唱錄象、收集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讓我們乘著四月的暖風去看看江南鄉(xiāng)間的美景,好不好!
二、 配樂欣賞圖片,營造氛圍,讓學生感受美。(田園風光圖片和農(nóng)民忙碌耕種的圖片)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像。因此我讓學生觀賞鄉(xiāng)村美麗的風光,領悟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將學生引入美的境界。)
三、學習贊美。
多美的田園風光呀!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自己看到景或人嗎?(學生練習贊美自己看到的景色或人)
四、愉快學習古詩。
1、誦讀古詩。
多令人向往的田園生活呀!宋代詩人翁卷還為此寫下了一首詩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師示范→學生練習讀詩)
(詩歌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去理解詩中的情,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因此指導學生讀詩時注重節(jié)奏和音律的指導,讓學生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做到抑揚頓挫,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靈秀之美。)
2、? 品析詩中字詞,理解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即寫景又寫人的詩,仔細讀讀,看看哪句寫景哪句寫人。
(1)指導學生品讀前兩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理解詩句并讀感情誦。
仿寫練習:春雨如煙? 夏雨如(? )? 秋雨如(? )?? 冬雨如(? )
(2)總結學法:我們以讀、品、誦的方法學習了1、2句詩。請同學們用這一方法自學3、4句詩。(提出自學要求:讀準生字、通過品字詞理解詩意,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詩句。)
3、學生合作自學3、4句。
4、反饋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自學情況:巧記生字“蠶”;學習多音字“了”。
(2)檢查學生對關鍵詞及詩句的理解。(教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Ш图m正)
(3)檢查誦讀。(教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Ш图m正)
5、總結全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绷硪晃幌日芤苍f:“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些都說明了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性。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充分利用教材,通過“先扶后放”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思維想象能力,欣賞能。)
五、多種形式展示古詩,感受學古詩的的快樂。
同學們,我們平時學古詩都是用讀的方法,今天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用唱、演、畫等方式來再現(xiàn)古詩,表達詩意、詩情好不好?。ㄉ汉茫。?/p>
1、老師彈唱古詩,引領學生進入快樂的境界。
2、學生自由組合,通過喜歡的方式練習再現(xiàn)古詩。
3、學生通過喜歡的方式展示古詩。
組1:我們用唱歌的方式展示,用《劉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詩演唱。
組2:我們用朗讀配合動作的方式表演
組3:我們用表演小品方式表達詩歌的。
……
師小結:同學們真能干!通過各種形式表演把鄉(xiāng)村四月田園風光的美和人們忙碌的生活景象活生生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仿佛也置身于詩中,與詩人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美,真是棒極了!
(學生唯有將自己所有的感覺、情緒、智慧投入學習的過程之中,才能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我讓學生采用各種喜歡形式來重現(xiàn)古詩的方法比較新奇,學生的興趣一下就上來了,有了興趣,學生動腦的積極性就高了,思維就活躍起來,變被動的聽講為主動的參與,學生化物為我,入情入境,將古詩的內(nèi)容轉化為有聲有色的情景,讓人如身臨其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五、快樂挑戰(zhàn)。(古詩字詞填空練習)
同學們,那么快就能把古詩學會了,敢不敢老師的挑戰(zhàn)?(生:敢?。?/p>
(學生在興奮中復習古詩字詞,理解古詩)
六、 課外積累。(以詩配畫的形式積累課外田園詩)
師:同學們真棒呀!要想更棒的話,除了學好課本上的知識,還要善于學習課外的知識。老師想知道你在課外還積累了哪些田園詩。(學生展示課外收集的田園詩)
師:多美的詩配畫呀!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展示一位學生的詩配畫)同學們喜歡這幅詩配畫嗎?(生:喜歡!)課后我們進行古詩配畫展,好不好?(生:好?。ㄕn上完了,學生還沉浸在古詩的意境中。)
這一堂古詩教學課,講求意境的再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知、情、意的統(tǒng)一,從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22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