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目送讀書筆記(實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5 16:07:15
最新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目送讀書筆記(實用9篇)
時間:2023-04-05 16:07:15     小編:zdfb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應(yīng)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我們寫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內(nèi)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酶形蚍段拇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p>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一

在寂寞而困惑的青年少年時光,我希望可以碰到這樣的一本書:

它所展現(xiàn)的,正是眼前我們所經(jīng)歷的生活。友誼,親情,愛情;生活,學(xué)習(xí),娛樂。

它最好不要說教意味太重,一定不要有閱讀障礙,內(nèi)容應(yīng)該簡潔卻有力,有著直指人心的力量。

它當(dāng)然不能太過簡單、空洞、荒誕、離奇,或者只是單純地講個故事,至少在我閱讀過程中或者閱讀過后,有一種隨時想要再打開重新閱讀一遍的沖動。

它讓你忍不住拿起筆,在深深觸動你的句子處來回咀嚼、反復(fù)誦讀,然后謄寫在自己最寶貴的筆記上。它引起你的深深思索。幸運的,在我高三那段晦澀的歲月,我遇到了這樣的書。

它在我三點一線的生活中,增添了一番色彩。在所有所有空閑的時光,都有它的陪伴,每每手指觸及到它,就有偌大的充實感和滿足感。把它放在枕邊,睡前翻幾遍,嘴角帶著笑意,安然進入甜甜的睡夢中。

它是《目送》,一本散文,寫友誼,寫親情,寫失敗的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決然的虛無,寫盡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它告訴我,要真正的注視一切,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fēng)景之間的單獨私會。行云流水間,萬物映在眼里。

讀《目送》,你能感悟到個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傷逝”與“舍”,一種刻苦銘心的痛。作者如是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被蛟S,在作者與兒子,作者與父親三代人角色扮演中,在消逝的時光中,他們目送一個背影,看著另一人走下去。

在那段青澀的少年歲月,我的父母也只能看著我的背影,看著我獨自走下去。他們心里冰雪般的透徹: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在那段迷茫困惑的時光里,我只能一個人走??墒俏抑?,他們眼中的擔(dān)憂,他們眼中的不舍,他們眼中一逝而過的傷痛,縱然我看不到。

讀《(不)相信》,你能領(lǐng)悟到人生心靈旅程里最大的關(guān)卡,是“相信”與“不相信”之間的困惑、猶豫和艱難的重新尋找。

正如書中所訴,曾經(jīng)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現(xiàn)在相信了。曾經(jīng)不相信“色即是空”,現(xiàn)在相信了。曾經(jīng)不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現(xiàn)在有點信了。曾經(jīng)不相信無法實證的事情,現(xiàn)在也還沒準(zhǔn)備相信,但是,有些無關(guān)實證的.感覺,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圓寂前最后的手書:“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p>

對我而言,曾經(jīng)相信,曾經(jīng)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因此,在一人走的路上,你只能是對時光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有人說,少年時讀過的書,奠定了我們少年的底色。如果沐浴過瓦爾登湖的晨光,奔跑過聶魯達的黃昏。任憑世間萬象映射心間,你仍舊能以夢為馬,踏遍天際的絳紫與金黃。去讀書吧。去找到這樣的書,深深的沉迷其中,回味每個你也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當(dāng)時。因為當(dāng)時,稍縱,即逝。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二

封面并不出彩,但奇怪的是,這本書總在我面前滑落,我不得不一次一次從地上把它拾起來。候機時間尚有余,我翻開了這本書。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边@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文字,當(dāng)場就挪不開腳步,眼淚嘩嘩地流下來。

還能追什么呢?還能追回爸爸媽媽嗎?甚至連他們的背影也不曾記得是什么模樣。

最近總會這樣,無端地就傷感起來,意識到時眼淚已流了一臉。姐姐跟我說她也是這樣“也許,過了媽媽的百天就好了吧?!苯憬阏f。

可我不知道我什么時候能夠痊愈,有很深的無助感,特別是遇到讓我糾結(jié)的事情的時候,這種感覺就特別強烈。最記得有一次跟媽媽講一件我不太占理的事,本以為媽媽會有什么相左的意見的,誰知道媽媽一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毫不猶豫地站在我的一邊,根本一點原則性都沒有,所想的只有一點就是我的孩子不能受委屈。這才知道,世間真的只有爸爸媽媽才會這樣無條件地,無原則地愛自己的孩子。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三

—我在車站等車,身旁是一對等著過馬路的母子。母親在起步的一瞬間握住兒子的手,兒子卻不動,轉(zhuǎn)頭看她,眉一皺,正要說什么,不料他此刻的神情被母親盡收眼底,兒子轉(zhuǎn)過頭,撇撇嘴,輕輕把手從母親手中掙脫,大步向前。母親的身軀一怔,隨即上前。我看到的是,她眸中掩不住的失落。目送著他們的背影,思緒紛飛。

不知從何時起,自己也像那個兒子一樣,不屑父母遞過來的關(guān)心。一件外衣是“不冷,拿走拿走”,一杯牛奶是“難喝,不要”,一只關(guān)懷的手,也是不著痕跡地掙開。即使是一個關(guān)切的眼神,一句詢問的話語,也總是以無所謂的視線,不耐煩的神情擋回。

也不知從何時起,那個捧著書跑來跑去問東問西的身影被時光沖淡,支離破碎,漸漸清晰的是一個人翻書上網(wǎng)尋求答案的背影。也不再是那個在商店里一手拿一個顏色的發(fā)夾,歡快地跑到母親身旁詢問哪個漂亮的孩子,在母親給出建議后,仍然猶豫地左看看,右摸摸,狠不下心,抬起一張哭喪的臉請求“媽媽,我選不好,兩個都要行不行?”而是習(xí)慣一個人作出抉擇,再一個人承受。也不像兒時受了委屈跑到父親懷中大聲哭泣并且尋求安慰,而是一個人辯解,一個人反擊。

《目送》中的孩子告別母親,一個人踏上那條每個人必經(jīng)的道路。在告別的時候,母親目送著孩子漸行漸遠的背影,站在斑駁小路的這一端,看著背影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眼睛里流露的風(fēng)霜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她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歲月的洗禮。母親太懂得這條路上的艱辛,當(dāng)年的她也向往過,義無反顧過,然而也跌倒過,流淚過,但,不后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因為這條路上的艱辛,只有自己懂;這條路上的風(fēng)景,也只有自己欣賞才能會心一笑,這條路上的果實,只有自己采摘才更覺得甘美,這條路的盡頭,也只有在別人最后的目送中,自己走。

但是,倘若一個人在分岔路口徘徊,在泥濘的土地上摔倒時,有一個人為你指明方向,向你伸出援手,那是何其幸運啊。跟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在這條路最險峻的地段,互相扶持,互相勉勵,并肩作戰(zhàn),時刻充滿斗志;在越過高山,穿過森林,看到勝利曙光時,對酒當(dāng)歌,一醉方休,分享喜悅。倘若真的遇到這樣的人,就跟他結(jié)伴而行吧,畢竟一個人的旅途太過孤獨寂寞,而這條路的盡頭,又是那么遙不可及。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四

這個暑假,對我來說是收獲的、成長的!因為我和媽媽共讀了一本深入我青春靈魂的書籍——龍應(yīng)臺的《目送》。

看到媽媽讀這本書時,眼眶濕潤的感動,眼底深深淺淺的憂傷,我亦有或多或少的感慨,但不至于像媽媽的感觸那般深邃!我讀《目送》感悟到歲月如歌、感恩父母無言的愛!

時光溯源,從兒時的蹣跚學(xué)步、入幼兒園、走進陌生的校園,每次父母的目送,我都惶惑的尋找媽媽的背影,不停的回望人潮后的爸媽。我清晰的記著他們離開的背影,微微的關(guān)懷中帶著深深的不舍。

光陰似箭,一去不返。轉(zhuǎn)眼我已是青少年,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這是我讀《目送》時突然感受到歲月的匆忙,抬頭看陪伴我讀書的媽媽,她曾經(jīng)的黑發(fā)里,不知何時竟摻雜了幾根白發(fā)。

曾經(jīng)我以為,長大就是鮮衣怒馬,仗劍天涯。后來,在一遍遍目送后,我恍然,長大還意味著獨自漂泊,心中牽掛。原來——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這句話令人不禁掩卷深思,震撼我的心靈。

這個暑假,我極力要證明自己已經(jīng)長大,參加了一個暑期軍訓(xùn)營。這是我成長歲月中,最長的一次獨自遠行的別離。出行那天,悶熱的天氣突然下起小雨,爸媽送我到目的地,要身處陌生的環(huán)境,我忍住淚水在眼眶打轉(zhuǎn),卻強忍著不讓它掉下。在我走進出發(fā)的列車,輕輕回頭,卻驚詫的發(fā)現(xiàn),爸爸紅著眼眶,媽媽在悄悄地抹淚。我的眼淚再起,像斷了線的珍珠般滾落。我坐在車里,看著他們的背影,我們互相目送著漸行漸遠。

合上《目送》,心中感念紛紛,許多回憶涌上心頭,眼睛不自禁的濕潤。其實這本書,有些部分我并未完全看懂。因為很少有作者共同的經(jīng)歷,但不乏是一趟蕩滌心靈的旅程?;蛟S有一天,當(dāng)我長大走上社會,有了自己的生活,體會到人生的不易,我才能真正讀懂龍應(yīng)臺的《目送》吧!

與媽媽共讀著《目送》,互相交流著閱讀的感悟收獲,也感受著彼此濃濃的愛與親情!我頓悟人生的真諦,在作者的字里行間,在作者細膩的情感世界,我找到了共鳴,一本好書,會給你一次痛徹的領(lǐng)悟——時光無言,愛亦無言!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五

《目送》這部作品出自龍應(yīng)臺的筆下,是她“至今未畢業(yè)的學(xué)習(xí)”中作業(yè)的一本。

誰說女作家的筆下一定是優(yōu)柔寡斷,柔情似水?龍應(yīng)臺女士是個特別好的反例,雖然她也有柔情的地方,可她批判起來卻毫不留情。比如我最喜歡的其中一篇——《狼來了》。這里面數(shù)落了鴿子。其實它們是長了翅膀的老鼠,給人們帶來了各種疾病,卻只因為《圣經(jīng)》中的一段話,使本應(yīng)令人討厭的“老鼠”成了天神般的幸運兒。它的肥胖被視為可愛,它的呆笨被視為和平,而它的粗俗,惡心,卻有許多人視而不見。甚至當(dāng)有人說要消滅鴿子時,那些“愛好和平”的人還會驅(qū)逐他。這一篇中,龍應(yīng)臺對鴿子的討厭,對那些盲目相信童話而大量殺滅狼群,還自稱愛好和平的人的批評也絕對是毫不留情的。

我不僅欣賞龍應(yīng)臺批判時的果斷和勇敢,還佩服她對自己父母的在意,照顧和盡力的孝心。

在這本書中,有八篇文章寫了母親,十一篇文章關(guān)于父親,都十分感人。作者的母親在年輕的時候特別愛美,有一大堆的首飾,她一直很珍惜。當(dāng)她老了,自己化不了妝了,沒事兒,女兒幫她化,還幫她染指甲,母女之間的親情令人動容。作者的父親一直為改善家庭條件而忙碌。為了給家里省錢,一個小貨車他一開幾十年。直到出了車禍,才把鑰匙交給女兒。他后來生病了,很重,很重的病,變得不能走路,不能說話,唯一一次發(fā)出聲音還是因為女兒要離開去上班。這使作者感到很傷心,整個家也因此變得沉默。

作者龍應(yīng)臺一生的后半段,父親逝世,母親老年癡呆,兒子不再親近,整個世界好似離她遠去。作為孩子的責(zé)任,作為母親的責(zé)任,作為一個作家的責(zé)任,她肩上的擔(dān)子一定很重吧,正因為這樣,她才能寫出一篇篇對生命無常的思考,對家人朋友的留戀與心疼,對兒子親近的渴望的散文吧。

《目送》就是這樣一本關(guān)于生命、歲月、親情、人性的書。鄭重推薦大家都來讀一讀吧!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六

生命的輪回。兒子的疏離不可避免,父母的老去無法抵抗,他們的離開不能停,而你我不必追。

“你怎么都不來看我,你什么時候來看我?”記憶衰退的母親認不出自己的女兒,電話里一遍遍重復(fù):“你是誰?你是我的女兒?”但她知道她“只有一個女兒”。

返,但她的女兒,還是那個誰也奪不走的女兒。

豆,楊梅和桃子掛在樹上,曬辣椒的竹篾子靠在井邊。

可是她再也回不去了。

她聽不出女兒的聲音,她只知道電話那端是她“喜歡的人”。母親很幸福。就像女兒說的: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

親昵,母親全部寬容。兒子會教給母親怎樣做飯,節(jié)日里發(fā)一封笨拙的信函,居然也,像極了這個年齡的我們。

報,一個是全然回報也報答不完。但不管怎樣,中年人的安慰,是早晨背起書包上學(xué)的兒子和挎上菜籃出門買菜的母親,晚上還會平安完整地回來。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七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目送》讀書筆記范文1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暑假即將結(jié)束,在這個假期中我認識到了很多,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母親”這個詞。

《目送》,這本其妙的書。淡淡的文字,平淡的語調(diào),細膩的感受,完全沒有華麗的影子,也沒什么大悲大喜。但卻能讓人很認真地讀下去,在無形間凈化著我們那被塵埃腐蝕的心靈。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倍嗝礃銓嵉奈淖郑瑓s觸動了我內(nèi)心最脆弱的地方。

仔細想想,好像也真的是這樣。年幼時的我們,總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個,向著朝陽邁去,而順著我們的背影一直倒退回去就會發(fā)現(xiàn),在那個最隱蔽的角落里,總有一個或兩個人,他們的眼神,從我們出現(xiàn)在這世界上時,就從未離開過。他們或許期待,或許渴望我們的一回眸,一絲觀注,但我們一直沒給過。即便如此,每一次看他們的眼神時,那里總是帶著說不清的深情與期盼。

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許我們也成為那個望背影的人時,才會真切的體會到父母那份痛楚與沉默。小時候父母把我們當(dāng)孩子,父母老了我們把他們當(dāng)成孩子。那時,我們可能會懊悔,懊悔曾經(jīng)的無知,但時間不留給我們一點機會,我們想告訴自己的孩子這一切的感受,可被時間悄聲無息地擋住了。時間讓我們變了,讓我們懂得了一切,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

不管是時間也好,親情、愛情、友情也好,該經(jīng)歷的會經(jīng)歷,該遺失的會遺失。生命是一條無法回轉(zhuǎn)的軌道,我們必須按照這軌道上的路標(biāo)走,經(jīng)歷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有些感受只能一個人體會,有些眼淚只能一個人掉,有些痛苦只能一個人承擔(dān),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真的只能一個人走。明白了這些,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成長了吧。

《目送》這個光陰歲月的故事是屬于別人的,但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在時光消逝中成長度過,我們的皮膚會由光滑到粗糙,我們的背影會由高大到佝僂,我們曾經(jīng)擁有的也都會一一消失。這看起來是一場永恒的遺憾,但我們卻能從這一次次的'目送中提煉出最純凈的心靈,最溫馨的回憶。

龍應(yīng)臺的文字是我最欣賞的,它如清晨的雨露,清新朝氣,如黑暗的火焰,溫暖明亮,帶給我一種很平靜的感覺。在這喧囂雜亂的社會中讀著她的書,我的世界竟也莫名的變得安靜了......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八

龍應(yīng)臺在書中也描繪過我上面發(fā)生的情景,在“牽掛”中的一個很短的片段?!八?,有時是她,時不時來一個電話,電話絮絮講完了,你輕輕放下話筒,才覺得,這其實是個’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的電話——什么事都沒有,扯東扯西,只不過想確認一下你還好,但是一句想念的話,都沒有?!?/p>

我想,她大概是個心理學(xué)家吧,否則怎么能把我的內(nèi)心看的一清二楚?

這本書描繪的景象很詳細,文字一點也不晦澀,這可能也是我喜歡它的原因之一。當(dāng)然,有的文字我還是看的不太懂,比如第三章中的大部分,也有可能是因為缺乏感同身受。

第一次看《目送》,是在高一,那時候的我正值最叛逆的時期,跟母親的關(guān)系十分僵硬,偶然中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推送摘取了這本書的“母親節(jié)”,母子的對話簡直就是我跟我母親日常生活的最佳寫照,于是我去書店買了這本書。

我又讀了一些其他章節(jié)的文字,終于明白母親的感受,“‘母親’是他們被歸入spam(垃圾)或‘資源回收筒’那個類別里去的。簡直毫無道理,但是你一點辦法都沒有。高科技使你能夠‘看見’他,......雖然也可能是萬里之遙,但是那個定點讓你放心——親愛的孩子,他在那里??墒歉呖萍家步o了他一個逃生門——手指按幾個鍵,他可以把你‘隔離’掉,讓那個‘?!宦?,再也不出現(xiàn),那個小小的點,從你的‘愛心’雷達網(wǎng)上徹底消失?!?/p>

我的母親對我十分“愛護”,在她的認知里,“只有教育,是一條垂到井底的繩,下面的人可以攀著繩子爬上來?!蔽覐男《疾槐灰笞黾覄?wù),她對我的要求只有好好學(xué)習(xí),她所作的plan使我的生活被安排的“妥妥當(dāng)當(dāng)”,然而我很厭煩妥當(dāng),你知道的年輕人總是不屑于順著別人的軌跡行走。于是,反抗、針鋒相對層出不窮,有時候我十分沮喪,我的母親和我有著偌大的“階級”差距,她認為自己總是對的,她并不會因為自己的“無知”而向自己的女兒虛心求教,每當(dāng)她的女兒尖銳的指出她的錯誤時,她總是會帶著“高帽子”、擺著一副“不可一世”的臉孔,推搡著女兒去復(fù)習(xí)或者是寫作業(yè)。

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她是在為我,每日辛辛苦苦熬的湯、奔波在家與學(xué)校之間,我上大學(xué)前她每日的生活都是圍著我轉(zhuǎn),我沒辦法去指責(zé)她什么,但是在上大學(xué)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生活并沒有什么改變——即使我遠離了她,但如果我有段時間沒有打電話給她(可能是兩三天,也可能是一周),她就會在wechat上給我發(fā)消息問我:

“在哪里?”

“怎么沒給我打電話?”

“記得多喝水、早睡、多吃蔬果。”

“這周六上廣州看看你行嗎?”

通常父親會來廣州開會,她每次都跟著上來,站在我的學(xué)校門口,手里拎著一壺熬了一整夜的湯,然后再給昨晚熬夜正在補覺的我打電話:“我在你學(xué)校門口哇~你快下來!”

絕望,她的生活依然是圍著我轉(zhuǎn)的。

我嘗試過跟她溝通,我對她說:“媽,你可以試著去旅游嗎?”

“你想去旅游嗎?好哇,我們可以去......”話語中帶著驚喜和滿滿的自信感。

“我說的是你自己去或者是跟你的朋友、姐妹去旅游,就你,和你的姐妹你的朋友。我不去。”我特別強調(diào)。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長久的沉默。

我只是想讓她從滿是我的生活中拔出去,畢竟我與她不是共生共存的,雖然有十個月的時候就是如此,但我想如果我是孩子的母親,我不會變成她那樣,有時候人可以自私一點的,為自己而活,我想。

“母子二人到城里頭國際食品最多的超市去買菜。安德烈很仔細地來來回回挑選東西,整整三個小時。回到家中,天都黑了,他要我這做媽的在旁邊看著:‘不準(zhǔn)走開哦?!?.....電話鈴響。我正要離開廚房去接,他伸手把我擋下來,說:‘不要接不要接。留在廚房看我做菜?!?.....我說:‘好了,我學(xué)會了,以后可以做給你吃了?!瘍鹤颖牬罅搜劬粗?,認認真真地說:‘我不是要你做給我吃,你還不明白嗎?我是要你學(xué)會以后做給你自己吃?!?/p>

我覺得,我的母親總是要學(xué)會如何去為自己生活。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九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边@句話是我看這本書的初衷。

不喜歡離別,更不用說目送,無論是送與被送。總覺得親友離別很難過,這個送別的形式更讓人傷感。所以我遠行是很少讓人來送的,我害怕在我的一個轉(zhuǎn)身會看到落淚的雙眸;我也很少去送別人,我恐懼自己那種無奈的不舍。但龍應(yīng)臺讓我對目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我是準(zhǔn)備要一個人踏上征途嗎?

前邊的孩子轉(zhuǎn)身離開的時候眼中有不舍,有對前方未知事物的畏懼,但更多的是喜悅憧憬和睥睨一切的自信。他面帶微笑邁出了第一步,留給母親一個“不用追”’的背影。哪怕前方荊棘遍地,被扎得遍體鱗傷,也絕不回頭。

這條路上的艱辛,只有自己懂;這條路上的風(fēng)景,也只有自己欣賞才能會心一笑,這條路上的果實,只有自己采摘才更覺得甘美,這條路的盡頭,也只有在別人最后的目送中,自己走。

世間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后還是沉寂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目送》所描寫的都是人們所經(jīng)歷的,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讀《目送》總有想流淚的感覺,為逝去的或正在遠去的親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腳步,能留下的就是記憶;讀《目送》懂得了對于生命,最好的態(tài)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讀《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遺憾不舍都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xiàn)在來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著愛和釋懷與生命和解。

書的封面是大塊大塊深深淺淺的綠,這是大自然的顏色。時間在流逝,物是人非,只有足下的這片土地沒有變。這片綠濃得化不開,誠愿一切都好,一起解開這個世界的綁起的結(jié)。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32520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