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篇一
來到松原已經(jīng)有半年了,書買了很多。但是卻沒有一本讀完。這本《一個人的朝圣》是唯一一本一鼓作氣讀完的書。不知道是現(xiàn)下的書的品質(zhì)參差不齊還是我的欣賞水平不斷提高??傊胙鄣臅絹碓缴?。
起初,沒有太多的感覺,甚至剛讀開頭的時候,因為過于平淡,幾次都想放棄??墒牵@本書,無關(guān)愛情,無關(guān)金錢權(quán)勢的勾心斗角,是一個人孤獨心靈的朝圣,也是描寫信仰、信念、真誠、堅持等人類高貴而稀有品格的一本書。
大致的內(nèi)容講,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凡人,因為二十多年前的老同事的一封信而決定通過徒步去幫助寫信的人治療癌癥的故事。他告訴老朋友,一定要等著他,等他徒步縱貫英格蘭去看望她。這看似非常荒唐,可是,卻異常的真實。通過在縱貫英格蘭國土的旅程,途中有形形色色的人,一部部具有個性的畫卷展現(xiàn)于眼前。書中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也沒有深邃的思想,就是描述在路上的感覺。
回想我以前的旅行,無論是無聊之極的跟團走,還是自助行,每一次,我都做了充分的準備。著裝、裝備、鈔票、藥物,不可或缺。然而這個老人的旅行什么都沒有準備,在接到信的時候,他百感交集,寫了一封回信要投遞到郵局。可是就在投信的路上,他覺得他應(yīng)該為老朋友再做些什么。所以,就什么都沒有準備,踏上了征程。只穿了一雙帆船鞋。我后來去了百度,了解何為“帆船鞋” ,就是一種休閑鞋,不能登山,也沒有旅游鞋的舒適。在英國人的眼里,它是絕對不能完成長途旅行的一種便鞋??墒?,這個老人憑著信念,身上沒有信用卡,沒有現(xiàn)金,甚至沒有換洗的衣服,僅僅穿著這么一雙簡陋的“帆船鞋”走遍了英格蘭國土。翻山越嶺,風(fēng)餐露宿,漫漫長路都是依靠信念支持下去的。
似乎記得有一句話:旅行,當你決定要出發(fā)時,旅行中最困難的部分已經(jīng)結(jié)束。
是啊,有準備的旅行固然好,可是,隨心而至是另一種瀟灑。
作者當然知道,僅僅靠朋友的徒步旅行,是無法治愈老友的癌癥的。但是,面對絕癥,面對自己的良心,很多時候,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因為人的力量實在渺小??墒牵鳇c什么總好過等待又或者對命運的抱怨。我知道信念不是無可戰(zhàn)勝的,但是,我們總要嘗試一下,為了自己擁有一個無悔的人生。
而且,在這次一個人的朝圣中,也是對過往人生的一種思考,對生命的一種體驗。生活中有太多的舒適安逸讓我們沉迷,勇于脫離安逸,回歸自然是需要勇氣的。
當老人走到再也走不下去的時候,他面臨崩潰,走錯路,甚至走了大段的回頭路,在距離終點很近的地方,他想到要放棄,當他給愛人打了電話時,他哭了,他說他想回家。愛人鼓勵他走完這一段路。掛上電話,愛人的心一直懸著,她一刻也睡不著覺,她擔心他能否堅持??墒撬鼡模绻@時候接老人回來,以后老人會后悔的。后悔再堅持一會兒,就達成了心愿。
生命當中有很多旁人不能理解的堅持,看似是固執(zhí)、偏執(zhí),甚至毫無意義。但在當事人的眼中,那高于一切。所以,學(xué)會理解,學(xué)會寬容,我們的生活會幸福多一點的。
最后,我要提到的是,這段日子,心靈恢復(fù)了平靜。慢慢的,我接受所有的現(xiàn)況,并享受于此。
重新回到了能夠讀書的時光,真的很好!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篇二
好久沒有完整的讀過一本小說。剛開始一個人的朝圣只是平緩的敘述風(fēng)格吸引著我,喜歡雷秋·喬伊斯 對風(fēng)景細致的描寫,喜歡主人翁在耳邊輕輕細語的感覺,喜歡想象他在看到這些文字時的心情。
打破主人翁哈羅德的平靜生活是從郵寄一封給朋友奎尼的信開始的,那時我只能看到哈羅德生活的平淡沉寂甚至有點祥和,并不能感受到哈羅德的痛苦。27章之前我一度認為平淡的生活麻木了哈羅德的神經(jīng),兒童時期的陰影時不時的襲擊著哈羅德,不懂得如何去愛導(dǎo)致哈羅德對生活諸多躲避,一路上,哈羅德回憶著童年對愛的渴望而感到痛苦,婚后對妻子莫林和兒子戴維的所作所為而懊悔不已。直到哈羅德給加油站女孩的那封信,我才知道哈羅德的喪子之痛,才明白為什么莫林和哈羅德產(chǎn)生了無法跨越的鴻溝。那一刻我的心沉重了很多很多,我突然理解了第12章結(jié)尾為什么哈羅德會張開雙臂在雨中揮打?qū)貞泤群埃? 不要 。為什么會無法制止痛苦一直私語: 原諒我,原諒我,原諒我讓你失望。
心路歷程啊!哈羅德剛踏上旅程時幾經(jīng)掙扎,徘徊在放棄的邊緣,又因為一些小啟發(fā),讓哈羅德重拾自信。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生活,很多時候,我不正是和哈羅德一樣嗎,選擇的,疑惑著,徘徊著,又堅定著。第18章開始,哈羅德是堅定的,他放下了一切不需要的東西,地圖、手電筒、膠布膏藥送給了需要的人,植物百科記在腦子里,手表,銀行卡郵寄回家,,,哈羅德輕裝上陣,卸下了不需要的累贅,欣賞沿途的風(fēng)景,思考過往的人生,溫和的對待相遇的人們。這是我不能及的,我還無法卸下外界的誘惑,甚至有時會因此而感到苦惱。
小狗的加入,朝圣者的加入,正如哈羅德所說,什么人都有。他們攪亂了哈羅德的步伐,旅途充斥著矛盾和商業(yè)的氣息。哈羅德在人群中感到孤單,唯有夜里獨自徘徊才能讓心得到自由。讀這段時我在想,如果是我也許會選擇離開他們一個人上路,但哈羅德卻是感激并覺得有責(zé)任保護他們,直到朝圣者們一個個離他而去,包括最后小狗的離開,哈羅德終于又一個人了。又一次經(jīng)歷了失去,這讓哈羅德想起了父母的遺棄,兒子的孤獨,妻子的怨恨,哈羅德崩潰了。我一度懷疑結(jié)局是不是哈羅德和他父親一樣老年癡呆,那該多么的殘忍啊!幸好,哈羅德只是精神上極大的痛苦,對現(xiàn)實中自我徹底的否認,對徒步意義的極度懷疑進而導(dǎo)致了他如行尸走肉般的行為。終于哈羅德昏昏沉沉的走到了貝里克,87天,627英里(1英里=1.6093公里),靠一雙帆船鞋。這時沒有歡呼,不是興奮,相反倒多了許多惆悵,痛苦和不知所措。人就是這樣的,這符合常理,比如我們辛苦了半學(xué)期,考了個高分,以為會很興奮卻沒有高興??甲C書,得獎學(xué)金,拿獎金都好像是這樣的心情。所有為什么會有 過程很重要 這句話了。我們應(yīng)該在過程中多快樂些,到了結(jié)果,人總是開心不起來的。
我喜歡靈魂跳躍時的感覺。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篇三
今年夏天,中國西南地區(qū)下了很多雨。我剛剛在貴州安順結(jié)束了一個涼爽的假期。現(xiàn)在我正坐火車去河南開封看我的妻子和兒子。
在我和哈羅德一起開始旅程的前幾天,我突然被你抓住了。就像許多讀者感謝你寫他們的故事一樣。哈羅德是平行宇宙中的另一個我。同樣受挫于工作、兒子、丈夫和父親的角色。
但最后,我發(fā)現(xiàn)你寫的這本書對我有療愈作用。它的前半部分在讓我發(fā)泄情緒的同時再現(xiàn)了場景。順便說一句,我整理了一下。它的后半部分提醒我盡量溝通和改變現(xiàn)狀,就像我前段時間做的一樣。
一切都是為了追求幸福。雖然沒有更多的思考幸福的本質(zhì)是什么。
有時放縱,有時狂野。
有時胃灼熱,有時若有所思。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篇四
此時我剛剛讀完《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憂傷,雷秋?喬伊斯到底在訴說什么?主人公哈羅德于一個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尼得了癌癥,在貝里克的一個療養(yǎng)院內(nèi),這里屬于英國北部蘇格蘭的地方,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
哈羅德給奎尼寫了回信,但這信是哈羅德自己送去的,經(jīng)過與一個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哈羅德突然想走著去貝里克,因為哈羅德相信只要他走著,奎尼就會活著。因為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貝里克,歷時87天,途行627里。
但我感覺這不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故事,哈羅德此時已經(jīng)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十六歲時父親丟給他一個大衣讓他離開家,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離世,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dǎo)致后來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但在途行的路上這些回憶卻常常出現(xiàn)在他的腦海,在哈羅德離開的這段日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這樣的地步,莫琳將戴維的離世怪罪到哈羅德頭上,說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從來沒有給過戴維關(guān)愛,后來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冊,看到哈羅德和戴維的合影。
感覺到他們父子以前是嘗試過好好溝通的,莫琳也進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羅德行走的時間內(nèi),他們都直面了這二十年來都不愿面對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發(fā)現(xiàn)都深愛著對方,最終得以化解,莫琳也搬回去和哈羅德一起住,他們想起了剛認識時的場景,都想起當時認識時的玩笑,他們都笑了。
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走到心中,面對一些我們不敢面對或不愿面對的心結(jié),只有我們勇敢面對才能打開心結(jié),最終獲得理解、獲得幸福。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二)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篇五
;人生是什么,很難下定論,人生該怎么過,很難下個程序,訂個計劃,無非是走一步算一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 一個人的朝圣深度感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最初是被這本書的名字吸引,以為是一個關(guān)于宗教信仰的故事??赐曛蟛虐l(fā)現(xiàn)其實不然,一個回憶,一個救贖的過程。
故事的內(nèi)容很簡單,其實就是主人公在收到一個故友的信,得知她得了癌癥的,然后在給她寄去回信的路上碰到了一個加油站的女孩,她的一句話讓他決定要徒步走到英格蘭的另外一端,他認為帶著信仰會拯救她,在一路上碰到了很多的人,從一開始盲目的往前走,到中期的拋下一切,輕裝上陣,到后來的跟隨者,到后來的想要放棄,在經(jīng)歷87的行走,他到了療養(yǎng)院,見到了那個故友,而她比他想象的要脆弱,87天的朝圣,結(jié)果與他想的太不同,可他同她的妻子,朋友都有了新的開始。
哈羅德,一個從小缺乏愛的人,小的時候被母親拋棄,酗酒的父親在他16歲的時候扔給他一件大衣便讓他走了,他靠著自己成長了,可也成長的不夠成熟,還是缺乏安全感,他沒能成為一個好的丈夫,一個好的父親,甚至一個好的朋友。在他退休的時候收到了那份改變了余下的日子的信,便是一個故友的來信。他喚起了一些過往的回憶。生活就是這樣,當我們漫不經(jīng)心的時候,我們會被它侵蝕,我們感受不到變化,生活的一成不變,而我們會忘記了一些人和事。他在經(jīng)歷加油站的時候一個年輕的姑娘說有信仰是很重要的事,讓他有了勇氣去啟程這一段不可思議的朝圣。也許毅力這件事本來就是很少人天生都有的,如果不是哈羅德一直都有和其他人說他要去見一個癌癥的朋友,有的人嘲笑,有的人鼓勵,有的人泄氣,我想他也很難去堅持,面對嘲笑的人,他忽略,面對鼓勵的人,他感謝,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而我們是否讓自己的心跟隨自己,還是跟隨別人,這個很重要,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怎么想的。雖然人的想法是會不斷改變的,但也只有經(jīng)歷過自己的驗證才能真的去明白這樣的事。
朝圣的過程被一些人傳言,一些人加入,一些媒體的報道,讓這個單純的朝圣變的商業(yè),變了味道。不管人和事都應(yīng)當簡單點,不需要太多華麗的包裝,不需要太多的物質(zhì),不需要太多的刻意。也許一味的去追求絕對的單純很難,也幾乎沒有可能,但人總不要太和自己較真,隨心去做。當越多的人有越多的意見,越多的人的離開,哈羅德決定一個人重新開始一個人的朝圣。他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初心。人的內(nèi)心要平穩(wěn),自己不要晃動。在熱鬧的時候,你一樣,在暗淡的時候,你一樣??梢簿驮诳斓降竭_的時候,他想要放棄了, 很多的失敗都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在最困難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要逼自己一把吧,不然會后悔一輩子??伤姷搅怂呐笥训呐笥褧r,他的內(nèi)心比他原本想的那個溫馨的畫面沉重的多,他不知道自己的朝圣,是否是一個任性,他無法拯救她,反而讓她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他甚至不確認她是否希望他這樣一路來見他,這個都一個善良的人的想法,可是我想人總是要自我一點,無法顧忌到那么多,做了變不要后悔。
在一路的朝圣中,人們認為他在解救他的朋友,其實他在拯救他自己 ,他救贖了他的婚姻,也讓一個自責(zé)的父親放下,也對他朋友表達了歉意。所以沒有一件事是沒有意義的,有些意義是一邊做一邊產(chǎn)生的。沒有一分是浪費的,即便別人覺得你在無用功,可你依然可以找到對你有意義的一個點。
人生是什么,很難下定論,人生該怎么過,很難下個程序,訂個計劃,無非是走一步算一步。一個人心是脆弱的,不定的,所以不要輕易的指責(zé)自己,即便別人都在否定你,你自己也該給自己一個信心,你有你的生活,你的想法。
對于現(xiàn)在的狀況,我無力,我后悔,我自責(zé),我甚至有些絕望,可那樣又如何,該過的一天依然這樣的過著,黑夜白天依然這樣的交替著。對于我當走的路,我依然不太確定,即便我下了決定,我也很難做到不被環(huán)境也攪擾,而解決問題的人只有我自己,我無法怨誰,當初的因,所結(jié)出的果,我無法推到任何一個人身上,因此不要怪誰,也不要怪自己,自己過好,便是天晴!
人也只有在走完那一步的同時,我們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怎么樣都當開朗的活著,以前覺得開心就好,現(xiàn)在覺得輕松自在很重要。放下心情,輕松一點吧!
——這一年,我們都需要他安靜而勇敢的陪伴
哈羅德,一個退休的老人,他以為自己的人生就這么過去了——直到那封信的到來,那封改變了哈羅德一生的信。
一個人,六十多歲,八十七天,六百二十七英里,他僅靠著一雙帆船鞋,和一個必勝的信念,走路橫跨整個英格蘭——去救一個已經(jīng)病入膏肓的患癌女人。
在這八十七天里,這六百二十七英里的路上,他堅守過,迷茫過,快樂過,絕望過,質(zhì)疑過,相信過。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風(fēng)風(fēng)雨雨就在這一路上全部呈現(xiàn);人性的善良與堅持,也在這一路上絢爛綻放。
兒子的自殺讓他痛不欲生,妻子的冷漠又讓他無力面對生活。與生活的關(guān)系開始逐日下降,他開始不信任生活,直到收到一封信,他工作時的女同事奎妮·軒尼斯的信,他才開始對生活有了充足的信心。
哈羅德,一個男人,六十多歲。他安靜,卻不沉默;他寡言,卻不怯懦;想過放棄,卻并不放棄。這一年,在這個充滿喧囂的世界里,我們需要信念,也更需要他安靜而勇敢的陪伴。
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坎坷,或挫折,都要像哈羅德一樣,有一個信念,以它為目標,去前進,去進步,就算沒有完成,它也會帶給我們許多心靈上的收獲。
就像哈羅德一樣。
主人公哈羅德,一個65歲的退休老頭,在啤酒廠工作了一輩子,平日少言寡語,說話做事似乎都不敢挺直腰桿,退休的時候甚至連歡送會都沒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個人。
退休后的日子就是在家看報紙,跟妻子莫琳已經(jīng)到了無話可說的地步,幾乎是零溝通。某天收到老友奎妮的來信,得知這位當初在啤酒廠給過她無私幫助卻不辭而別的同事身患癌癥,在去給她寄回信的路上,經(jīng)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卻始終沒有把回信投進去。
哈羅德一直在思考跟女孩的對話,繼續(xù)往前走,錯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郵筒,想起自己這么多年錯過的事情,似乎是靈光一閃,這位平常走過的最遠路程就是從家走到停車場的退休老頭,決定要用步行的方式走到奎妮面前,去挽救這位老友,并親口說聲謝謝。
哈羅德給奎妮所在的療養(yǎng)院打電話,請對方轉(zhuǎn)告奎妮自己的決定,并要奎妮好好活著,等他過去。
哈羅德就這樣毫無準備的出發(fā)了,在途中甚至將包括手機,錢包,銀行卡等一切不必要的東西都寄回家,他的一路走的無比艱辛坎坷。
途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服務(wù)員、商人、騎行車隊、醫(yī)生、演員、行為古怪的英國老頭等等,哈羅德與他們互換故事。
是啊,我們一生當中,會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因為不自信、害怕別人質(zhì)疑,卻始終沒有邁出第一步,在一次又一次錯過中,最后遺憾終生。
哈羅德的事情被一位記者曝光后,一夜成名,他被稱為是朝圣者,還引起了大家對癌癥晚期患者的關(guān)注和討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他的隊伍。
人越多,想法越多,矛盾也越多,哈羅德又陷入了痛苦之中,他覺得有義務(wù)帶領(lǐng)大家走下去,但是又無法調(diào)和巨大分歧。
最后,哈羅德和大家分開行動,他繞道去拜訪一位路上結(jié)識的朋友,其他人則提前到達。他信守了對朋友的諾言,雖然沒有拜訪成功,而曾經(jīng)的追隨者們也打著他的名號迅速出名。
一封突如其來的信,打破了平凡如往常的早晨。
哈羅德收到了二十年前相識的朋友奎妮的信。信上說她患了癌癥。哈羅德震驚之馀寫了回信,并走出家門去投遞。一個又一個郵筒,一條又一條街道,不知不覺開始了他整個朝圣的旅程。
這場六十五歲時的「撒歡」,如果不是一時興起,這個想法恐怕會讓他自己嚇了一跳。
屋內(nèi)的冷冷清清和屋外的藍天白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奎妮的「召喚」,不愛出門的他主動去寄信,而且腳步無法停止?;蛟S哈羅德早已習(xí)慣一成不變的乏味生活,偶然的這次出走,是他無意地在逃離那個沉悶的家,更是在逃避「無能」的自己。
本書中所謂的朝圣,無關(guān)宗教、無關(guān)信仰。不過是個退休老人,收到一封信,為一個愿望上路,如此而已。
沒有地圖,沒有手機,沒有合適的鞋子,一切都在毫無籌備與計劃中開始。在他還在猶豫的時候,加油站女孩的一句「信念」,他便不再回頭,徒步看望。他試圖用心去期待比現(xiàn)實更美好的可能性。說到底,他也不知為何要這樣做,在別人眼裡毫無邏輯可言是注定無法實現(xiàn)的瘋狂夢想,但他只是想這樣做而已。
誰也不知道哈羅德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莫琳、路上的人,都曾冷眼相對。經(jīng)媒體報道,哈羅德「火」起來之后,有了一批追隨者。開始的忠誠變成了離去,剩下了孤零零的哈羅德??梢钥隙ǖ氖?,他的朝圣之旅并不是衝著現(xiàn)代朝圣的本質(zhì)、英格蘭的精髓、「英雄」一代的勇氣這些詞彙,只為看奎妮。不過,在眾人離去之后,也就是朝圣的后半段,哈羅德開始迷失,他無數(shù)遍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沒有了啟程時的堅持,甚至想要返回。與此相反的是,妻子莫琳旁觀冷對到打氣支持,這也是她慢慢理解哈羅德的轉(zhuǎn)變。
這是一個花甲老人跨越整個英格蘭徒步去看望患癌癥的老朋友的故事,這期間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分享了各式各樣的故事和信念,同時激發(fā)著哈羅德對過去的回憶,現(xiàn)實與過去交錯,慢慢浮現(xiàn)出來他記憶深處和妻子、兒子、母親、奎妮的曾經(jīng)。哈羅德和妻子莫琳有著浪漫的相識,但漸漸被生活磨去了激情,因為一件事情的引爆,哈羅德承受著妻子二十年來的冷暴力。兒子戴維,是從書一開始就頻繁提到卻從未出場的人物,莫琳唯一依賴并傾訴的對象,他在哪?他在做什麼?閱讀時一直飽含疑問和好奇。只有在哈羅德側(cè)面敘述時,才有對他的依稀印象:叛逆、討厭父親、劍橋高材生……書到最后才道破,這才是夫妻二人一直的心結(jié)。
他是一個糟糕的丈夫,也沒有做好父親和朋友的角色。他連兒子的角色都做不好。不僅是他辜負了奎妮,不僅是他的父母不想要他,也不僅是他把和妻兒的關(guān)系弄得一團糟,還是他這樣就走過了一生,沒有留下任何印記,他什麼都不是。在他心裡他就是這個樣子的。
哈羅德幼年時母親出走,16歲又被父親趕出家門?;蛟S并沒有愛的體會,對于兒子,他不是不愛,是不懂得如何去愛。他們都曾經(jīng)試過走近對方,雖然并不明顯,并不頻繁。
讀罷此書,談不上震撼,它給我的感覺并不是很有衝擊力一下子就抵達內(nèi)心的那種,而是慢慢的、緩緩的帶入,娓娓道來,將所有的矛頭一一浮現(xiàn)。越讀到最后越能感受到溫情,夫妻二人也正是通過這一過程,反思自己,達成和解,回到最初。
他們又一次牽起對方的收,站在海邊,在笑聲中搖晃。
你會因為一個多年不見的同事突然的來信而出發(fā)嗎?
我想也許我們會。
如果這個同事曾經(jīng)悄然地守候過你的脆弱,分享過工作的沉悶,把一首歌倒過來唱給你聽。
只是因為你曾不經(jīng)意間安慰過她的沮喪。
人的一生很長,但是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工作。每天八個小時與你共處的就是你的同事。尤其對于穩(wěn)定的工作崗位來說,這些同事也許是你十幾年的工作伙伴。
你們在同一個社會縮影里,為了同一個團體的運作而忙碌,一起工作,一起出差,一起用餐,一起考勤,道別,明日再見。
細想其實同事這個群體也許才是真正能理解彼此的交流對象,雖然很多時候你們不會袒露家庭的狀況,但他們共享了你作為社會存在的角色感。
如果有幸在工作之余有共同的志趣愛好,還有相似的家庭結(jié)構(gòu),那這個群體給你的生活絕對能增加很多有別于家人給的快樂。
當然,你也許會說同事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存在很多自私的競爭,個人認為,競爭是無處不在的。好的競爭不會影響真正的君子之交。
很多友誼都會經(jīng)歷失敗,但是我們不要因此失去創(chuàng)造友誼的機會。
多年以后,細細回味,也許你會很懷念曾經(jīng)的某個同事。
也會因為同事的某個邀請、傾訴或者道別拋開手中的生活瑣事去做一件不曾實現(xiàn)的事情。
這本書后來作者又寫了第二部,大意是寫奎妮其實是哈羅德的愛慕者。
我想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主要是為了迎合讀者對主人公出發(fā)動機的懷疑。然而我想很多人也堅信,他需要的只是一個合適的契機來上路。
人們期待出發(fā),無需神圣的目的,沒有專業(yè)的裝備,步行只是左腳置于右腳前的位移。
一個人徒步行走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真的能引發(fā)你思考人生嗎?
我每天中午出發(fā)去公司,需要坐一個小時的公交。
這份工作是我為人母后的新工作,在這以前我只愿意選擇離家近的工作。
而這一年多的時間,每天兩小時的公交,帶給我的卻是放松多過勞累的體驗。
在這兩個小時里,我脫離了個人的角色定位,面對的是陌生的社會個體,觀察著這個城市大眾生活的細節(jié)。
小學(xué)生們在車上聊天打鬧,老人結(jié)伴去商場,銷售在車上和客戶打電話,中年婦女給商場員工運送工作餐。
我在車上看書,聽音樂,下車從站臺走到公司,腦海里會不經(jīng)意地浮現(xiàn)很多和以前的同學(xué),朋友,親人某些一起經(jīng)歷的事情。
也許是年紀增大的緣故,我開始思考和顛覆以前固有的一些觀念。我自認為,這是“一個人”的狀態(tài)帶來的改變。
“一個人”應(yīng)該不同于“獨處”,這是一種脫離現(xiàn)有真實身份定位的一種狀態(tài),你還是處在一個社會環(huán)境中。
只是這個環(huán)境是臨時的,陌生的,不會給你產(chǎn)生良性地、惡性地干擾。卻能啟發(fā)你的大腦安全地放松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并產(chǎn)生改變生活的意愿。
我想主人公哈羅德在一個人走的過程中,為什么能突破自我體能和思維高度的限制,來決定并堅持徒步行走627英里去醫(yī)院看望老友,首先取決于他脫離了家庭身份,社會身份的束縛,在忘我的境界中激發(fā)打破自我的意念。
至于思考的引發(fā)是否局限于徒步旅行,我想這應(yīng)該拓展為運動:步行,跑步,打球,瑜伽,登山,游泳,一切運動形式都有利于激發(fā)思考。
從生理學(xué)的角度來說,有很多研究都表明,運動對大腦有著良性的刺激。
孩子的出生,是夫妻幸福的延續(xù)還是對夫妻關(guān)系的考驗 ?
莫琳身上的母性來得太自然了,仿佛一直以來都有另外一個女人在她身體里等著,隨時準備出現(xiàn)。
他從來不知道她會這些,只能驚嘆地看著她,像個心悅誠服的觀眾。
哈羅德一下子覺得難以應(yīng)付。他納悶其他男人會不會也覺得初為人父的責(zé)任有點讓人畏懼,還是只有他自己有這種不正確的感覺。
他只希望自己偶爾可以感覺不那么像個局外人,仿佛讓母子倆親厚的原因就是兩人都和他疏遠。
他當時還不知道,現(xiàn)在倒是明白了,是“父親”這個身份成 了他最大的考驗,也促成了他的失敗。
哈羅德的失敗是源自原生家庭的挫敗體驗。
因為父母特殊的關(guān)系,他從小就不是被需要的孩子,原本該被呵護成長的小男孩確得靠自己學(xué)會隱身、說笑話逗樂母親、模仿父親來引起注意。
十八歲就被父親趕出家門獨立生活,到一個酒廠做了四十五年的銷售,默默無聞不求加薪升職,無敵無友,兢兢業(yè)業(yè)地生活。
而回到家庭面對兒子時,他措不及防,不知該如何引導(dǎo)兒子的成長,如何表達自己的關(guān)切。
對于我來說,這仍然是一個實踐中的問題。莫琳埋怨的“你小時候你幾乎都沒抱過他”、“他掉下水里你為什么還在顧著解自己的鞋帶”我很無奈地表示認可。
也許文末莫琳和哈羅德對于這一生的醒悟能給我們帶來正面的警醒,然而暮年的覺悟,注定是太晚了。
但愿年輕的我們能把這個覺悟和解決之道無限地提前。學(xué)會做一個好的母親,父親,同時要完善好妻子和丈夫的角色,這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課題。
婚姻也許會平淡,但不要懷疑堅持相守還是源于愛。
你是孩子的母親,也是老公的妻子;你是孩子的父親,別忘了另一個重要身份是丈夫。
好的婚姻,是在愛意消融里,重拾初見的吸引,重復(fù)地愛上對方。
淺讀此書,確如遇見了一位好友,不經(jīng)意間邂逅于咖啡館,平實道來這一生的無華與孤獨 。
久以時日,仍記那杯咖啡的苦澀與醇厚。而忍不住想問候,可曾安好?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 一個人的朝圣深度感悟,想要了解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請關(guān)注本站。
一個人的長征觀后感 一個人的長征心得體會觀后感
黨員評議對他人的評價發(fā)言稿范文精選五篇
黨員評議對他人的評價優(yōu)缺點 黨員評議對他人的評價簡短
行政后勤工作感悟及心得 后勤工作感悟及心得體會
一位普通人的心聲議論文 一位普通人的心聲議論文800字
相關(guān)熱詞搜索:;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篇六
《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令人吃驚的是,這本書并不那么有關(guān)宗教。開篇,老夫老妻哈羅德與莫琳的日常生活畫卷向我們展開:哈羅德呆滯而刻板地過了一生,幾乎是碌碌無為的典范;而莫琳總是忙忙碌碌,馬不停蹄地打理著各項瑣事,似乎不厭其煩,但她的一詞一句里又透著無盡對丈夫以及現(xiàn)狀的不滿。陌生與疏離填充了老年生活中天倫之樂所在的位置。但就在這個時候,哈羅德的舊友奎妮病危,來信告別,在給奎妮寄回信的路途中,哈羅德決定要徒步跨越整個英格蘭去見奎妮。他懷揣著一個近乎可笑的執(zhí)念:只要他徒步走去見奎妮,她就能活下來。
老人家就這么出發(fā)了,沒帶手機和任何徒步裝備,沒做任何事先準備,就這么篤定地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他穿著帆船鞋一路向北,從邁出第一步開始,就始終相信著自己的目的地歷歷在望?!盎蛟S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币宦飞嫌腥酥С钟腥速|(zhì)疑,有人加入有人退出,來來往往,只有哈羅德自己的堅持始終如一。孑然一身開始征程的他,最終也是獨自一人抵達了終點。
合上書,我心里只有對哈羅德更加深刻的崇敬。信仰不是宗教的專有名詞,神圣也并非宗教的專屬定語。人的存在即是偉大的,人的信仰更使人的存在煥發(fā)光彩。那么信仰是什么呢?信仰其實很簡單:堅信“只要一直往前,就一定能夠抵達終點”。但要想堅持這個信念,其實并不容易。這需要超人的毅力與勇氣,足夠的耐心與執(zhí)著,以及直面一切、懷抱一切的胸襟,一路披荊斬棘,方才所向披靡。
朝圣這個詞,本就帶著濃濃的宗教神秘色彩;一個人的朝圣,似乎更顯形單影只,像是孤獨的信徒帶著旁人眼中的傲慢,帶著獨屬于己的執(zhí)著,直直朝著心中的燈塔走去,不回頭、不停留。于是,我?guī)е醭缇吹男睦?,翻開了這本書的扉頁。
“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事物,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給哈羅德徒步啟發(fā)的加油站女孩如是說。
你會發(fā)現(xiàn),在旅途過程中,你總會忘記哈羅德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和過去幾十載的自己相比,他充滿了朝氣與自信,在遼闊無垠的土地上大步流星地前行,正如他自己所說,“好像他等了一輩子,就是為了走這趟”。這不僅僅是新的旅途,更是心的征程。隨著故事逐漸展開,我們知道哈羅德并不是為了奎妮而奔波,更是為了他的妻子莫琳、他已逝的兒子戴維、給予他信念的加油站女孩以及一路上所有善良友好的陌生人,當然,也是為了他自己。在跨越英格蘭的同時,他也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在到達最終目的地時,也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在那兒,有他最美好的初戀回憶,有著蓬勃的希望與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有著對生活最原始的熱愛之情——而現(xiàn)在,他也將如此繼續(xù)自己的生活。
盡管困難,但我相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羅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虔誠地朝圣,向著光明的方向,大步流星地前進,與前進。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41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