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觀流浪地球有感篇一
太陽系即將毀滅,人類將地球家園推離太陽系軌道往半人馬星系去,歷時2500年,100代人。這時候人們會發(fā)現(xiàn),除了生存和生命本身,其余對功名利祿、出人頭地的追求都無甚意味。事業(yè)上擺人一道的權(quán)謀,業(yè)務(wù)上觥籌交錯的應(yīng)和,錙銖必較的算計,低頭哈腰的唯諾,套路和茍且,職位和金錢都不再值得耗費思慮。就連愛情都無意價值,親情也可隨意舍棄,人生價值的排列,僅僅在于去往逃生通道路上的那條長長隊列的先后。
而人類的可悲,在于對生命的感悟,非不能置之死地而后得,只有在懸崖處勒住馬轡,看見碎石自馬蹄處墜入無盡不見底的深淵的那一刻、那一剎,才能突然體會到了生命的分量,才能在人生的圓餅圖上把它從一輪新月,瞬間標注成了一個圓盤。
但還好,生活、生命的意義,會在煉獄時頓悟,也會在天堂里發(fā)現(xiàn)。
看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如果置身隔絕凡塵的世外桃源,亦會豁然開朗,看向遠方。亦會不再拘泥那些看似重值千鼎,實則輕如鴻毛的塵事,而是著眼人類不過短短幾十載壽命的本身。
新西蘭就是這樣的世外桃源。忘卻其他,返璞歸真?!短一ㄔ从洝匪觯骸安恢袧h,無論魏晉”,只道生活,無顧功名,大概與此無異。
太陽系的毀滅不過文筆杜撰,無法有切膚之感受。而新西蘭之旅,則可有身體力行之親歷。置身其中,才會發(fā)現(xiàn)“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兒”,不再是一種戲謔,而是值得頻頻點頭。
描述一個國家,無非美景、美食、風土、人文。但我覺得這些都不足贅述,只總結(jié)為這是一個尚“有問津者”的桃花源,是一個可以了解什么是生活、生命,什么是人類、社會的地方。
足以。
觀流浪地球有感篇二
看完春節(jié)檔最受矚目的影片《流浪地球》,心中無比激動,中國人也能拍出如此氣勢恢宏、腦洞大開、特效很燃的科幻片。我從中提煉了兩個重要的關(guān)鍵詞。
關(guān)鍵詞之一:希望。如果說夢想是用來追尋的目標,希望則更像火種就是在夢想未能達成,甚至幾經(jīng)破滅時的那團不滅之火,是想要實現(xiàn)夢想的那份執(zhí)著與熱情是一種內(nèi)化于心的渴望。如果夢想是我們所期待的某個結(jié)果,是故事的結(jié)局,那么希望就是奔向那個終點過程中的不竭動力源。
希望是人。哪怕只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你的家人,是劉培強中校的家人,因為他們還在地球上,所以他不能放棄地球,即使冒著違抗命令,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也要去做,這很卑微嗎?自私嗎?不,這只是最基本的人性。我們雖渺小卻不卑微,我們是滄海一粟,但我們也有選擇如何生存的權(quán)利。面對末日,是奔向前方所謂避難所的家,還是回頭拼死一搏。
希望是一個信念。是不能再死人了我不想讓他們白死!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無論結(jié)果如何,人類的勇氣和堅毅,都被鐫刻在星空下希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發(fā)動機點亮的是全球35億人活下去的希望。
希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所謂絕境中求生,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背水一戰(zhàn)、破釜沉舟,往往絕望與希望是同時存在的,同歸于盡總好于坐以待斃我們已經(jīng)沒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了。
希望可能是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独先伺c?!返睦蠞O夫,連續(xù)84天未有所獲,他卻依然滿懷希望繼續(xù)出海,魚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他的希望支撐著他的夢想。失聰?shù)臉肥ヘ惗喾矣质菓阎鯓拥南M瓿伤拿\的呢!
希望也可能只是一時的沖動,腎上腺素突增。當人經(jīng)歷某些刺激,身體本能的就會產(chǎn)生足以拯救自身的希望之源,那是人類能夠不斷超越自我的一種本能反應(yīng)。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在與理性永恒的沖突中,感情從未失過手:作為人,有感情,我們不是只會趨利避害的機器??v使有被污蔑的可能,還是有那么多人在扶與不扶中選擇了伸出援手,他們寧可相信人性本善,愿意擁抱著善良的希望之光而活。
關(guān)鍵詞之二:回家。希望往往是要在夢想的指引下發(fā)揮作用的。無論是空間站里的劉培強、滿臉淚痕的韓朵朵,還是即使得知世界末日來臨,也要奔回家的那些或恐懼或無助的人們,甚至是永夜中凝住的鯨魚。希望是帆,夢想是岸!通篇,無數(shù)人的夢想就是:回家!網(wǎng)友戲稱:外國人遇到危險了是想怎么逃離地球,中國人卻是死也要帶著地球流浪。乍一聽,挺可愛的想法,不免讓人有些發(fā)笑,細想起來,卻脫不開國人對家的執(zhí)念。
人生不過是居家,出門,又回家。我們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上的思鄉(xiāng)病。想找一個人,一件事,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的世界有個安頓的歸宿。妻子對丈夫說:有你才是家;沒你,那只是一間房。孩子說:媽媽去哪我去哪媽媽就是孩子的家?!独先伺c海》,海就是老人的家。有人攢了一輩子、還了一輩子也要買套房,稱之為房奴,不過那也許就是他們眼中的家吧,可以卸去所有偽裝、可以在里面葛優(yōu)癱、可以不在乎美丑,還自己一刻的自由。家,也可能簡單到就是爺爺嘴里吃的那口很咸,卻一口都不敢剩的奶奶做的蔥花面。爺爺沒有了,哪是我們的家?。磕?,就是我的家!
人類,這一誕生于太陽系的渺小族群,踏上了2500年的流浪之旅。無論最終結(jié)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我?guī)夏悖慵聪M?;希望推動地球,尋回美好家園。但壓抑不代表阻力,那也許就是絕望中的希望,是充滿責任感與使命感的存在!雖渺小如塵,卻存在著,并愿意燃情希望、擁抱夢想,挾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的豪情,追尋那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壯志。
觀流浪地球有感篇三
觀影過程中,有些細節(jié),觸動了我。
第二個,是全世界的救援隊到來之時。劉啟他們本已陷入絕境,正是救援隊的支援,才讓他們看到了最后的希望,幫助他們完成了點燃木星的準備。細心一些,我發(fā)現(xiàn)影片里最后各國救援隊的到達順序是08年汶川救援的順序,也許,這是想說:“災(zāi)難面前無國籍,眾志連城定勝天”吧。
最后一個,是劉培強的那句:“三、二、一抬頭”。這句話,在全片出現(xiàn)過兩次,一次是劉啟小時候,另一次是面對地球存亡的時候。本是句哄話,但在地球存亡之時,卻顯得無比豪壯。在木星被點燃的那一刻,劉培強犧牲的那一刻,我哭了,也許,只有小家的犧牲,才有大家的周全吧。
觀流浪地球有感篇四
從2018一直火到2019的《流浪地球》票房過億,好評如潮。這部電影是我國目前來說最成功的一部科幻片,同時也向外國證明中國也能拍好科幻片。
看科幻片從不流淚的我,看這部電影后半部分時,幾乎是濕著眼眶看完的。最讓我感動的是最后面大家共同拯救地球的情景。
當時廣播中播送著聯(lián)合國放棄地球的決定——“大家都回家吧,剩下的幾天時間陪陪自己的家人?!闭Z句雖然溫暖,但語氣卻理智的讓人害怕。其余的人聽到后,放棄了。但劉啟,韓朵朵等青年不放棄,他們?nèi)越弑M全力去爭取最后的成功。劉啟提出引爆木星,從而拯救地球,但這個計劃遭到了空間站電腦的堅決反對。它認為這一計劃的成功率為零。劉啟的父親劉培強知道了這個計劃,并且不顧空間站的反對,用酒精把空間站的資料全燒了。劉啟他們號召其他救援隊一起去拯救地球。最終大家都振作起來了,一起推動發(fā)動器。終于火噴出來了,但離木星還是有一段距離。就在大家認為真的沒有任何希望的時候,劉啟的父親壯烈犧牲,補上了這段偉大的距離。終于,地球終于獲救了。劉啟等人為地球流浪又爭取了時間。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是到最后他們沒有放棄地球,而是帶著地球一起流浪。這中間體現(xiàn)了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落葉歸根,讓這部科幻大片更富有情感。這部電影也沒有像有些好萊塢大片那樣,因為無法生存,而放棄了地球,去往另一個新的家園。他們始終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帶著地球一起流浪。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類似的例子。雖不及電影中那般偉大,拯救了地球,但也不得不讓人感嘆。比如說《大江大河》的導演孔笙,他不追求名利,只是一心想要拍好電視劇,他一直堅守著踏實和認真。還有真正的鋼琴大師朱曉玫,她60多歲了,從來沒有華麗的演出服,為了練琴歷經(jīng)艱辛,甚至還給人做家務(wù)。但她沒有放棄,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巴黎演奏會場場爆滿,她演奏的巴赫堪稱天籟!
觀流浪地球有感篇五
《流浪地球》是一部有一點科幻感覺的國產(chǎn)大片。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的體積開始慢慢增大,100年后將會吞掉地球,而300年后整個太陽系都將不復存在。所以人類決定離開太陽系到另一個星系找新家園。所以人們在地球上建了上萬個推進器。在途中因被木星的引力所吸,大部分轉(zhuǎn)向推進器都熄滅了,男主劉啟和一些人最后團結(jié)一致拯救地球的故事。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nèi)艘獔F結(jié)一致。比如電影中的有一個片段,是推發(fā)動機的“撞針”就有各國的救援隊一起推動最后才得以成功。人們得出要找新家園這個決定,也可以看出人們的團結(jié)。如果他們不團結(jié),就不會做出要找新家園這個決定,那么等待他們的就是毀滅。
我們還要有希望、有信心。平時不管干什么事我們都要有信心對自己有希望,這樣才能辦成功,如果自己對自己都沒信心那是不可能辦成功的。在社會上就有很多沒有希望、沒有信心的人,經(jīng)歷了一些小挫折就會感覺到自己不會成功,但是他如果感覺自己有希望、有信心我敢說他就會成功。就比如電影里面,如果男主有辦法也不敢去嘗試,地球終究還是會毀滅。所以我們做事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辦到。要多鼓勵自己。
我們平時要多在一些細節(jié),比如在電影中如果男主在回憶的時候沒有在意那個細節(jié),他們終究是沒有辦法挽回地球被毀滅的結(jié)局。就比如做數(shù)學題,如果你讀題只是簡簡單單的讀一遍,而不是把其中所有有用的信息提取出來,那么這道題你一定會做錯。
我們也要做勇敢、樂于嘗試的人,有時候你遇到困難了,想出了辦法,但是你不勇敢、不樂于嘗試那么這辦法只是想想而已了,就比如你想知道這一盆水的溫度,但是也不樂于嘗試你是不知道的。就比如電影中男主想出了辦法,但是他不敢嘗試、不勇敢那么地球迎來還是毀滅。
我們平時也要孝順父母,現(xiàn)在的社會上都有很多不孝順父母,還問父母要錢的人,畢竟百善孝為先。在電影中男主也是非常愛自己的姥爺?shù)模m然表面上不是,但是在上海的那一段可以充分看出他比較愛自己的老爺。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團結(jié)、做事情對自己有信心、細心、勇敢、樂于嘗試、孝順父母的人。
觀流浪地球有感篇六
大年初五,和媽媽去太原影都看了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心里很是觸動。故事背景設(shè)定太陽四百年后會發(fā)生一次大爆炸從而走向毀滅,爆炸產(chǎn)生的能量會在瞬間將地球蒸發(fā)。
人類為了生存想要在四百年的時間內(nèi)逃出太陽系去最近的恒星,但是如何去?又成了一個問題。有人說應(yīng)該拋棄地球建造宇宙飛船過去,但是問題是最近的恒星周圍沒有行星,有行星的恒星又太遠以人類的技術(shù)無法建造足夠支撐其到達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因此人類選擇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在地球上建造發(fā)動機,人類搬進地下城市,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加速,地下城市遭受巖漿的不斷侵襲,跨越小行星帶時無數(shù)小行星的撞擊,地球終于到達逃逸速度,脫離了太陽系。
但是太陽卻沒有如期發(fā)生爆炸。不少人開始重新觀測太陽,發(fā)現(xiàn)太陽的數(shù)據(jù)同四百年前并沒有什么區(qū)別,憤怒的人民感覺被政府騙了。太陽還是那個太陽,地球卻已七零八碎滿目瘡痍,人民開始質(zhì)疑政府以至于叛變奪取發(fā)動機的控制權(quán),想要重新回歸太陽的懷抱。
當人們處死流浪地球計劃的政府人員的時候,太陽卻爆炸了,隨太陽粉碎的還有人類回歸的希望。憤怒的人民變得沉默,帶著地球開始繼續(xù)流浪。故事梗概大致如此,但是令我震撼的卻不僅僅是劉慈欣的想象力,也不僅僅是電影硬科幻的水平如何之高,而是在科幻背后所展現(xiàn)出來的人文情懷。
文中科幻僅僅是作為背景,人類的感情才是重點。當?shù)厍虻谖宕渭铀俳咏拯c時,社會上人心惶惶,很多人都覺得地球馬上就要被太陽吞噬了,甚至有人自暴自棄,爬上地面,想著現(xiàn)在被蒸發(fā)也比忍受著毫無希望毫無未來的黑暗生活要好。
但是男主角的父親卻告訴自己的家人: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并不是說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以前一個高貴的人需要有金錢、權(quán)利等等,但是現(xiàn)在,他只需要抱有希望。
這是電影給我感觸最深的地方,越是在絕境中,越要抱有希望,這才是人類高貴之所在。
當男主角參加運動會雪橇項目,一個人開車在冰封的太平洋上奔馳時,放眼望去一片黑暗,連星星的光芒都不復存在,他甚至無法感受到自己正在移動,感覺自己就像一顆粘在黑暗這塊幕布上的小顆粒,無依無靠,動彈不得,孤獨就像一個大手將他緊緊攥住,他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園,未來一片灰暗,強撐的希望在這孤獨的黑暗中也一點點熄滅,這種絕望令人難以忍受。
人說父愛如山,父輩對我們的影響早已深入骨髓,難以磨滅,我們只有接受父母給予的一切才能在社會上生存下去,就像人類逃離太陽系也必須帶上祖祖輩輩生活的地球。但終有一天,我們終將一個人孤獨地流浪在這大千世界,就像地球流浪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一樣,出發(fā)了,就再也回不了頭了。
當然,縱使宇宙無邊、前路坎坷,我們還是要抱有希望,或許不遠處就碰到新的太陽和希望了!
觀流浪地球有感篇七
昨天,爸爸帶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
太宏偉了!在走出影院時,我不禁感嘆。在過去兩個小時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親身游歷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滿高科技的空間站,龐大的推射器,一片廢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現(xiàn),雜而不亂。雖然整個故事發(fā)生在未來的時光里,但絲毫不影響現(xiàn)在的我們細細品味。
希望是什么?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電影中,面對著地球、木星相撞這一事實,無數(shù)人絕望了,他們有些低頭不語,有些唉聲嘆氣,還有些哀聲痛哭可是,他們的行動改變不了任何現(xiàn)狀;有一小部分人還對脫險抱有希望,制定出了點燃木星的計劃,當聯(lián)合政府聲明對這個計劃不抱希望時,他們依然希望滿滿;當他們的計劃眼見就要失敗時,他們不絕望,仍然耐心堅持,奮斗到底,最終拯救了整個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條坎坷的路,也是一條必經(jīng)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過去,并引導你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但是這還不夠,要想成功,還應(yīng)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卻很難。
舍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為它不是單單為了自己,更多時候,它是為了顧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從大局出發(fā),多為他人著想。
這部科幻片的不僅情節(jié)扣人心弦,而且告訴我了許多道理。此次觀影,我受益匪淺。
觀流浪地球有感篇八
在2019年年初,我聽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這部著名的科幻小說改編成了電影,我心想這一定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且十分好看的科幻片了。
一開始,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就給自己的兒子戶口講述有關(guān)木星的知識,也借此說明了當時太陽系的狀況和其他背景。我認為這樣拍不僅給后文埋下了伏筆還給當時的背景作了介紹,十分巧妙。這種方法應(yīng)該也能用在作文中,借助故事前的對白從而達到旁白的效果。
中間這部分,在戶口的姥爺死了這時,cn1711-11救援隊的一名隊員為了救戶口的姥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姥爺?shù)纳蚁脒@一定說明了整個救援隊并非只在乎“火種”的安全,雖說戶口不知道,但這已經(jīng)讓觀眾明白了。
在最后,戶口把點燃木星的計劃告訴了他的爸爸劉培強,帶著一隊人開始救援行動,卻發(fā)現(xiàn)推進器的“波”無法觸及木星,劉培強就操控飛船去“撞”木星。這種力量一定是真正的父愛以及軍人的品質(zhì)。
全片最后一句,“地球活了!”我認為意味深長。一是指地球死里逃生逃過一劫。二是與小說中一句著名的活相呼應(yīng)“太陽死了!”一個是九死一生的激動,一個是無力回天的無奈。
整個影片中,最終讓韓朵朵相信“希望”的一定是戶口的不屈,劉培強的無私和奉獻,這也是影片的精髓吧!
觀流浪地球有感篇九
我睜開眼。
窗外的樹梢上響起鳥兒清脆婉轉(zhuǎn)的啼鳴,風撩起窗紗,微涼的手指撫上我的臉龐,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在我的桌上灑下斑駁光影,光線觸及到裝著琥珀色茶水的玻璃杯折射出萬千斑斕的色彩,深深淺淺地映射在墻面,像水波一樣蕩漾開來。
我閉上眼。
行星發(fā)動機燃燒著石料的巨大轟鳴聲隆隆作響,重元素聚變產(chǎn)生的能量灼燒著空氣,將它變得像鐵水一般熾熱,卻又在遠日點變得比冰還寒冷徹骨,直徑一千米的等離子光柱沖向穹頂,將整片天空渲染成光芒刺目的鈷藍色,盡頭的大氣激起一層層的氣浪。
這場景震撼宏大,卻又攝人心魄、食人血肉、危險美麗。在這高達一萬一千米的發(fā)動機前;在這光芒耀眼、溫度熾熱的光柱前;在這漫長的流浪之旅中;在這無邊無垠、廣闊無邊的宇宙中,人類渺小的如同希臘雅典衛(wèi)城中神廟的柱子上的小小細菌。渺小如斯,脆弱如斯,只需一顆平凡的恒星帶來的氦閃,人類文明連同腳下的地球便會瞬間汽化不見。
這種認知讓我的靈魂為之顫栗,在自然的面前,人類無力到不堪一擊。
可是我卻不想睜眼。
我想在這破碎不堪的土地上重新看到玫瑰綻放,參天大樹、藍天白云;想去解凍的貝加爾湖釣上一尾鮭魚,開一瓶伏特加喝得酩酊大醉:我想看著我們的孩子在綠蔭上奔跑,折一個紙飛機看它悠悠滑行。
我想要這地球活下來,陪著人類走到時間的盡頭。
我沉默著,地球沉默著,無人能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蛟S答案是肯定的,當半人馬座的恒星的光芒照耀地球,百花盛開的時候?;蛟S答案是否定的,孤寂漫長的旅程會將人類打磨成一堆沒有感情的碳基。
但是我們注定要流浪,因為這是唯一活下去的希望,不管它帶來何種巨大的災(zāi)難,我們不能回頭,從制定計劃的第一天起,人類就再也回不去了。唯有前進,才有曙光。計劃就算漫長那又能怎樣,后代的子孫沒有窮盡,人類總會抵達新的家園。
我們選擇希望。
到那個時候半人馬座的恒星帶來光與熱,凝結(jié)的空氣重新汽化,凍土開始解凍,青草鉆出地面,花朵掛上枝頭,鳥兒開始歌唱,藝術(shù)與文學得以復蘇,貝加爾湖的冰化成了水,我們可以相約去釣鮭魚,去成都吃火鍋,看著孩子歡笑成長,看著愛人笑靨如畫。
流浪吧,流浪在這星辰之間。無論面向何種困難,我們都不能放棄,活下去。
這顆流浪星球,教會我堅強。
我睜開眼。
地球依舊光輝燦爛。
觀流浪地球有感篇十
上周,我有幸觀看了國產(chǎn)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其中的科技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你能否想象未來的某一天,廣袤的地球上,幾百萬架火箭同時飛離、浩瀚的宇宙中會有一個能夠同時容納幾百人的龐大的空間站?《流浪地球》中就展現(xiàn)了這樣的一個空間站。
面對太陽的迅速膨脹,地球上的生物面臨著滅絕的危險,人們不得不采取行動,集中所有國家的航天資源,在宇宙中修建大型空間站。幾百萬架火箭同時從地球上的各個國家、地區(qū)、角落飛起。他們?nèi)缤l(fā)現(xiàn)獵物的獵豹,如同盛夏綻放的煙火,殘留在空氣中的白煙還未散盡,卻已看不見火箭的影子。幾分鐘后,漆黑的宇宙中劃過一道白光,接著,數(shù)以萬計的白光劃過黑暗,宇宙被照成了白晝,飛船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隊伍。
“空間站已到達,準備對接?!碧崾疽粼诟鱾€宇宙飛船中陸續(xù)響起。龐大的飛船隊伍快而有序,精準地與空間站完成對接。
看到這我睜大了雙眼,被這萬千飛船劃過的壯觀景象所震撼,更被科技的力量所折服。除去影視中這些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現(xiàn)實生活中的科技成就還有很多。
例如,前幾周我在新聞中聽到一個團隊研究出一個只有頭發(fā)絲大小的芯片。通過植入腦內(nèi)來治療腦部疾病,而且不會引起人體排斥,雖然還未做過人體試驗,但令人感到驚訝。再比如:國外的一個國家在今年上半年將實現(xiàn)空間站的商業(yè)運行,這預示著僅僅只能出現(xiàn)在幻想中的太空旅游,將要在不遠的將來實現(xiàn)。
這些科技成就僅僅只是萬千星辰中的一顆。他們來自于一位又一位科技創(chuàng)作者辛苦付出。我們感受到震撼的同時,作為祖國的未來、世界的新鮮血脈,我們不僅僅要學習這些科技創(chuàng)作者的精神和品質(zhì),更要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用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用努力書寫交給世界和祖國的答卷。
相信世界,在新一代的努力下,能容納幾百人的空間站和萬千飛船劃出宇宙將不僅僅只存在于某人腦中或科幻片中的鏡頭,而是確確實實、真真正正存在的事實。那不是在遙遠的未來,而是在不遠的將來。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2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