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高中化學計算題解題方法篇一
高中化學學習方法技巧
推薦度:
經濟活動分析報告常用的分析方法
推薦度:
常用購銷合同
推薦度:
固定資產盤點報告
推薦度:
滅鼠最佳方法
推薦度:
相關推薦
一.差量法
(1)不考慮變化過程,利用最終態(tài)(生成物)與最初態(tài)(反應物)的量的變化來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無須考慮變化的過程。只有當差值與始態(tài)量或終態(tài)量存在比例關系時,且化學計算的差值必須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其關鍵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因。
(2)差量法是把化學變化過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減量放在化學方程式的右端,作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對應量成正比求解。
(3)找出“理論差量”。這種差量可以是質量、物質的量、氣態(tài)物質的體積和壓強、反應過程中的熱量等。用差量法解題是先把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跟實際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如:
-12c(s)+o2(g)===2co(g) δh=-221 kj·mol δm(固),δn(氣),δv(氣)
2 mol 1 mol 2 mol 221 kj 24 g 1 mol 22.4 l(標況)
1.固體差量
例1.將質量為100克的鐵棒插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烘干,稱量,棒的質量變?yōu)?00.8克。求有多少克鐵參加了反應。(答:有5.6克鐵參加了反應。)
解:設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為
x。
fe+cuso4===feso4+cu 棒的質量增加(差量)
56 6464-56=8
x 100.8克-100克=0.8克
56:8=x:0.8克答:有5.6克鐵參加了反應。
2.體積差法
例2.將a l nh3通過灼熱的裝有鐵觸媒的硬質玻璃管后,氣體體積變?yōu)閎 l(氣體體積均在同溫同壓下測定), 該b l氣體中nh3的體積分數是(c )
2a-bb-a2a-bb-aa. c. abba
設參加反應的氨氣為x ,則
2nh3n2+3h2 δv
2 2
x b-a
x=(b-a) l
所以氣體中nh3的體積分數為
3.液體差量
例3.用含雜質(雜質不與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鐵10克與50克稀硫酸完全反應后,濾去雜質,
所得液體質量為55.4克,求此鐵的純度。
解:設此鐵的純度為x。
fe
+h2so4===feso4+h2↑ 溶液質量增加(差量)
56 256-2=54
10x克55.4克-50克=5.4克 a l-b-ab l2a-b b
56:54=10x克:5.4克
第 1 頁 共 3 頁
二.關系式法
建立關系式一般途徑是:(1)利用微粒守恒建立關系式;(2)利用化學方程式之間物質的量的關系建立關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和建立關系式等。
三.守恒法
(1)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總數守恒。
(2)電解質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守恒。
(3)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守恒。
(4)化學反應前后同種元素的原子個數守恒。
(5)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總數守恒。
(6)溶液稀釋、濃縮、混合前后溶質量(質量或物質的量)守恒。
由于上述守恒關系不隨微粒的組合方式或轉化歷程而改變,因此可不追究中間過程,直接利用守恒關系列式計算或觀察估算的方法即為守恒法。運用守恒法解題既可以避免書寫繁瑣的化學方程式,提高解題的速度,又可以避免在紛繁復雜的解題背景中尋找關系式,提高解題的準確度。
1.元素守恒法
催化劑例1.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經多次氧化和吸收,由n元素守恒知:nh3~hno3
2.電子轉移守恒法
--失去8e得4e2-3――→hno3, o2――→2o
由得失電子總數相等知,nh3經氧化等一系列過程生成hno3,nh3和o2的關系為nh3~2o2。
例3.黃鐵礦主要成分是fes2。某硫酸廠在進行黃鐵礦成分測定時,取0.100 0 g樣品在空氣中充分灼燒,將生成的so2
-1氣體與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應后,用濃度為0.020 00 mol·l的k2cr2o7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k2cr2o7標準溶
3+2-2++2-2++3+3+液25.00 ml。已知:so2+2fe+2h2o===so4+2fe+4h cr2o7+6fe+14h===2cr+6fe+7h2o
求樣品中fes2的質量分數是(假設雜質不參加反應)________________。
高溫解析 (1)據方程式4fes2+11o2=====2fe2o3+8so2
3+2-2++so
2+2fe+2h2o===so4+2fe+4h
2-2++3
+3+cr2o7+6fe+14h===2cr
+6fe+7h2o
32-2+得關系式:cr2o7~6fe~3so2~2 2
32
0.020 00 mol·l×0.025 00 -1m
1202 m(fes2)=0.090 00 g 樣品中fes2的質量分數為90.00%
四.極值法(也稱為極端假設法)
①把可逆反應假設成向左或向右進行的完全反應。
②把混合物假設成純凈物。
③把平行反應分別假設成單一反應。
例1.在一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2so2(g)+o23(g)。已知反應過程中某一時刻so2、o2、so3
-1-1-1的濃度分別為0.2 mol·l、0.1 mol·l、0.2 mol·l。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可能存在的數據是(b )
-1-1 -1a.so2為0.4 mol·l,o2為0.2 mol·lb.so2為0.25 mol·l
-1 -1c.so2和so3均為0.15 mol·ld.so3為0.4 mol·l
-1解析 本題可根據極端假設法進行分析。若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達到平衡時so3的濃度最大為0.4 mol·l,
而so2和o2的濃度最小為0;若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達到平衡時so3的濃度最小為0,而so2和o2的最大濃度分
-1-1別為0.4 mol·l、0.2 mol·l,考慮該反應為可逆反應,反應不能向任何一個方向進行到底,因此平衡時so3、
-1,-1,-1o2、so2的濃度范圍應分別為0<c(so3)<0.4 mol·l0<c(o2)<0.2 mol·l0<c(so2)<0.4 mol·l。so2反應轉化成
-1-1-1so3,而so3分解則生成so2,那么c(so3)+c(so2)=0.2 mol·l+0.2 mol·l=0.4 mol·l。對照各選項,只
有b項符號題意。
例2. 在含有a g hno3的稀硝酸中,加入b g鐵粉充分反應,鐵全部溶解并生成no,有 g hno3被還原,則a∶b不可4
能為( a ) a.2∶1b.3∶1 c.4∶1 d.9∶2
解析 fe與hno3反應時,根據鐵的用量不同,反應可分為兩種極端情況。
(1)若fe過量,發(fā)生反應: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第 2 頁 共 3 頁
a
baa3則有=此為a∶b的最小值。 5663b1
(2)若hno3過量,發(fā)生反應:fe+4hno3(稀)===fe(no3)3+no↑+2h2o
baa9則有:∶此為a∶b的最大值。 5663b2
3a9所以a∶b,即a∶b的比值在此范圍內均合理。 1b2
五.平均值規(guī)律及應用
(1)依據:若xa>xb ,則xa>x>xb,x代表平均相對原子(分子)質量、平均濃度、平均含量、平均生成量、平均消耗量等。
(2)應用:已知x可以確定xa、xb的范圍;或已知xa、xb可以確定x的范圍。
解題的關鍵是要通過平均值確定范圍,很多考題的平均值需要根據條件先確定下來再作出判斷。實際上,它是極值法的延伸。
例1.兩種金屬混合物共15 g,投入足量的鹽酸中,充分反應后得到11.2 l h2(標準狀況),則原混合物的組成肯定不可能為( b ) a.mg和ag b.zn和cu c.al和znd.al和cu
+解析 本題可用平均摩爾電子質量(即提供1 mol電子所需的質量)法求解。反應中h被還原生成h2,由題意可知15 g
--1金屬混合物可提供1 mol e,其平均摩爾電子質量為15 g·mol。選項中金屬mg、zn、al的摩爾電子質量分別為12 g·mol
-1-1-1、32.5 g·mol、9 g·mol,其中不能與鹽酸反應的ag和cu的摩爾電子質量可看做∞。根據數學上的平均值原理
-1-1可知,原混合物中一種金屬的摩爾電子質量大于15 g·mol,另一金屬的摩爾電子質量小于15 g·mol。答案 b
例2.實驗室將9 g鋁粉跟一定量的金屬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鋁熱劑。發(fā)生鋁熱反應之后,所得固體中含金屬單質為18 g,則該氧化物粉末可能是(c ) ①fe2o3和mno2 ②mno2和v2o5 ③cr2o3和v2o5 ④fe3o4和feo
a.①② b.②④c.①④d.②③
9 g11解析 n(al)==,almol×3=1 mol,則生成金屬的摩爾電子質量-127 g·mol33
--1(轉移1 mol e生成金屬的質量)為18 g·mol。
56 g55 g-1-1①項生成fe的摩爾電子質量為,生成mn的摩爾電子質量為,根據平均3 mol4 mol
51 g-1-1值規(guī)律,①正確;②生成mn的摩爾電子質量為13.75 g·mol,生成v的摩爾電子質量為g·mol,根據5 mol
平均值規(guī)律,②不可能生成單質18 g;同理,③也不可能生成金屬單質18 g;④al完全反應時生成fe的質量大于18 g,當氧化物粉末不足量時,生成的金屬可能為18 g,④正確。答案 c
鞏固練習:
1.一定條件下,合成氨氣反應達到平衡時,測得混合氣體中氨氣的體積分數為20.0%,與反應前的體積相比,反應后體積縮小的百分率是(a)a. 16.7%b. 20.0%c. 80.0%d. 83.3%
-1--3+2+2.取ki溶液25 ml,向其中滴加0.4 mol·l的fecl3溶液135 ml,i完全反應生成i2:2i+2fe=i2+2fe。將反應后的
2+溶液用ccl4萃取后分液,向分出的水溶液中通入cl2至0.025 mol時,fe恰好完全反應。求ki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2mol/l)
3.兩種氣態(tài)烴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時,1 l該混合烴與9 l氧氣混合,充分燃燒后恢復到原狀態(tài),所得氣體體積仍是10 l。下列各組混合烴中符合此條件的是(a)
①ch4、c2h4②ch4、c3h6③c2h4、c3h4 ④c2h2、c3h6
a.①③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有一在空氣中放置了一段時間的koh固體,經分析測知其含水2.8%、含k2co3 37.3%,取1 g該樣品投入25 ml 2 mol·l
-1的鹽酸中后,多余的鹽酸用1.0 mol·l koh溶液30.8 ml恰好完全中和,蒸發(fā)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體(b)
a.1 gb.3.725 g c.0.797 gd.2.836 g
6.銅和鎂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濃硝酸,若反應后硝酸被還原只產生4 480 ml的no2氣體和336 ml的n2o4氣體(都已折算到標準狀況),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為(b)
a.9.02 g b.8.51 g c.8.26 gd.7.04 g
【題型說明】
高考命題中,最常見的化學計算方法有“差量法”、“關系式法”、“極值法”、“平均值法”、“終態(tài)法”等,在這幾種計算方法中,充分體現了物質的量在化學計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紐帶作用,依據方程式的計算又是各種計算方法的基礎,其解題過程如下:
(1)化學方程式中有關量的關系
aa(g)+bb(g)===cc(g)+dd(g)
質量比ama ∶ bmb∶ cmc∶ dmd
物質的量比 a ∶ b ∶ c ∶ d
體積比a ∶ b ∶ c ∶ d
(2)一般步驟
①根據題意寫出并配平化學方程式。
②依據題中所給信息及化學方程式判斷過量物質,用完全反應物質的量進行計算。 ③把已知的`和需要求解的量[用n(b)、v(b)、m(b)或設未知數為x表示]分別寫在化學方程式有關化學式的下面,兩個量及單位“上下一致,左右相當”。
④選擇有關量(如物質的量、氣體體積、質量等)的關系作為計算依據,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差量法”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妙用
[題型示例]
【示例1】 (2014·安徽名校聯考)16 ml由no與nh3組成的混合氣體在催化劑作用下于400 ℃左右可發(fā)生反應:6no+4nh35n2+6h2o(g),達到平衡時在相同條件下氣體體積變?yōu)?7.5 ml,則原混合氣體中no與nh3的物質的量之比有四種情況:①5∶3、②3∶2、③4∶3、④9∶7。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②
c.②③
思路點撥 根據反應前后氣體的總體積,可用差量法直接求解。
6no + 4nh35n2+6h2o(g) δv(氣體的體積差)
6 ml4 ml 5 ml 6 ml (5+6)-(4+6)=1(ml)
(理論差量)
9 ml6 ml 17.5-16=1.5(ml)
(實際差量) b.①④d.③④
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氣體,還剩余1 ml氣體,假設剩余的氣體全部是no,則v(no)∶v(nh3)=(9 ml+1 ml)∶6 ml=5∶3,假設剩余的氣體全部是nh3,則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該反應是可逆反應,剩余氣體實際上是no、nh3的混合氣體,故v(no)∶v(nh3)介于5∶3與9∶7之間,對照所給的數據知3∶2與4∶3在此區(qū)間內。
答案 c
【方法指導】
1.所謂“差量”就是指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的某種物理量之和(始態(tài)量)與同一狀態(tài)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之和(終態(tài)量)的差,這種物理量可以是質量、物質的量、氣體體積、氣體壓強、反應過程中的熱效應等。
2.計算依據:化學反應中反應物或生成物的量與差量成正比。
3.解題關鍵:一是明確產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據化學方程式求出理論上的差值(理論差量)。二是結合題中的條件求出或表示出實際的差值(實際差量)。
[題組精練]
1.一定質量的碳和8 g氧氣在密閉容器中于高溫下反應,恢復到原來的溫度,測得容器內的壓強變?yōu)樵瓉淼?.4倍,則參加反應的碳的質量為( )。
a.2.4 g
c.6 g
高溫高溫b.4.2 gd.無法確定 解析 由化學方程式:c+o2=====co2和2c+o2=====2co可知,當產物全部是co2
時,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溫度和體積不變時氣體的壓強不變;當產物全部是co時,氣體的物質的量增大1倍,溫度和體積不變時壓強增大1倍,現在氣體壓強變?yōu)樵瓉淼?.4倍,
8 g故產物既有co2,又有co。n(o2)-0.25 mol,由阿伏加德羅定律可知,氣體壓32 g·mol強變?yōu)樵瓉淼?.4倍,氣體的物質的量變?yōu)樵瓉淼?.4倍,即δn(氣體)=0.25 mol×(1.4-1)=0.1 mol。
2c + o2=====2co δn(氣體)
2 mol 1 mol 1 mol
0.2 mol 0.1 mol 0.1 mol
則生成co消耗0.1 mol o2,生成co2消耗0.15 mol o2。
c + o2=====co2
0.15 mol 0.15 mol
故n(c)=0.2 mol+0.15 mol=0.35 mol,m(c)=0.35 mol×12 g·mol1=4.2 g。 -高溫高溫
答案 b
2.為了檢驗某含有nahco3雜質的na2co3樣品的純度,現將w1 g樣品加熱,其質量
變?yōu)閣2 g,則該樣品的純度(質量分數)是( )。
84w2-53w1 31w1
73w-42w 31w1
解析 樣品加熱發(fā)生的反應為
2nahco3=====na2co3+h2o+co2↑ δm
168 106 62
m(nahco3) (w1-w2)g
168?w-w?故樣品中nahco3質量為g, 62
樣品中na2co3質量為w1 g-168?w1-w2?, 62△84?w1-w2?b.31w1115w-84wd. 31w1
168?w1-w2?w1 g-g6284w2-53w1m?naco?其質量分數為= w1 g31w1m?樣品?
答案 a
3.白色固體pcl5受熱即揮發(fā)并發(fā)生分解:pcl5(g)pcl3(g)+cl2(g)?,F將5.84 g pcl5裝入2.05 l真空密閉容器中,在277 ℃ 下達到平衡,容器內壓強為1.01×105 pa,經計算可知平衡時容器內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05 mol,平衡時pcl5的分解率為________。
5.84 g解析 原n(pcl5)=-≈0.028 mol,設分解的pcl5的物質的量為x mol,則 208.5 g·molpcl5(g)pcl3(g)+cl2(g) 物質的量增加(δn)
1 1 11
0.05 mol-0.028 molx mol=0.022 mol
所以x=0.022
0.022 molpcl5的分解率=100%≈78.6%。 0.028 mol
答案 78.6%
【解題模板】
步驟:一是表示出理論差值及相應反應物、生成物對應的物理量,要注意不同物質的物理量及單位間的對應關系;二是表示出實際差量并寫在相應位臵(注意應將理論差值與實際差值寫在化學方程式最右側);三是根據比例關系建立方程式并求出結果。
圖示:
解答連續(xù)反應類型計算題的捷徑——關系式法
[題型示例]
【示例2】 5.85 g nacl固體與足量濃h2so4和mno2共熱,逸出的氣體又與過量h2發(fā)生爆炸反應,將爆炸后的氣體溶于一定量水后再與足量鋅作用,最后可得h2________ l(標準狀況)。
思路點撥 若先由nacl――→hcl算出hcl的量,再由mno2+4hcl(濃)=====mncl2△
+cl2↑+2h2o算出cl2的量,??這樣計算非常繁瑣。找出以下關系式就可迅速求解。
設可得h2的物質的量為x,5.85 g nacl的物質的量為0.1 mol。
11nacl ~ hcl ~ 2 ~ hcl ~ h2 22
0.1 mol x
顯然x=0.05 mol,
則v(h2)=0.05 mol×22.4 l·mol1=1.12 l。 -濃h2so4△
答案 1.12
【方法指導】
多步連續(xù)反應計算的特征是多個化學反應連續(xù)發(fā)生,起始物與目標物之間存在定量關系。解題時應先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依據方程式找出連續(xù)反應的過程中不同反應步驟之間反應物、生成物物質的量的關系,最后確定已知物和目標產物之間的物質的量的關系,列出計算式求解,從而簡化運算過程。
[題組精練]
1.工業(yè)上制硫酸的主要反應如下: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
煅燒2.5 t含85%fes2的黃鐵礦石(雜質不參加反應)時,fes2中的s有5.0%損失而混入爐渣,可制得________t 98%的硫酸。
解析 根據化學方程式,可得關系式:fes2~2so2~2so3~2h2so4,即:fes2~2h2so4。過程中硫元素的損耗可認為第一步反應中的損耗,故可制得98%硫酸的質量是98×2×2.5 t×85%×?1-5.0%?=3.36 t。
120×98%高溫催化劑
答案 3.36
2.(2014·北京房山區(qū)模擬)氯化亞銅(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國家標準規(guī)定合格cucl產品的主要質量指標為cucl的質量分數大于96.50%。工業(yè)上常通過下列反應制備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
(1)cucl制備過程中需要質量分數為20.0%的cuso4溶液,試計算配制該溶液所需的cuso4·5h2o與h2o的質量之比。
(2)準確稱取所制備的0.250 0 g cucl樣品置于一定量的0.5 mol·l1fecl3溶液中,待樣-
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 ml,用0.100 0 mol·l
ce(so4)2溶液。有關化學反應為
fe3+cucl===fe2+cu2+cl +++--1的ce(so4)2溶液滴定到終點,消耗24.60 ml
ce4+fe2===fe3+ce3 ++++
通過計算說明上述樣品中cucl的質量分數是否符合標準。
解析 (1)設需要cuso4·5h2o的質量為x,h2o的質量為y。cuso4·5h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50,cuso4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60,依題意有
160×x25020.0,x∶y=5∶11。 100x+y
(2)設樣品中cucl的質量為z。
由化學反應方程式可知:cucl~fe2~ce4 ++
99.5 g1 mol則:= --z0.100 0 mol·l×24.60×10l
z=0.244 8 g
0.244 8 gcucl的質量分數為×100%=97.92% 0.250 0 g
97.92%>96.50%,所以樣品中的cucl符合標準。
答案 (1)5∶11 (2)符合
【解題建?!?/p>
應用有關化學方程式或原子守恒規(guī)律找出物質變化過程中已知量與待求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即找準關系式),然后列式計算。
極限思維的妙用——極值法
[題型示例]
【示例3】 將一定質量的mg、zn、al混合物與足量稀h2so4反應,生成h2 2.8 l(標準狀況),原混合物的質量可能是(雙選)( )。
a.2 g b.4 g
一 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據化學變化前后物質的量發(fā)生變化,找出所謂“理論差值”。這個差值可以是質量,氣體物質的體積,壓強。物質的量等。該值的大小與參加反應的物質有關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于這種比例關系,解決一定量變的計算題。解此類題的關鍵是根據題意確定“理論差量”,再根據題目提供的“實際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1。 質量差。
如果題目給出了某一個反應過程中物質始態(tài)質量與終態(tài)質量,常用反應前后的質量差來解題。
例一在200c時將11.6克co2和h2o(g)的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na2o2,反應完全后,固體質量增加3.6g。求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量。
方法一:
2006年6月16日 1 0
方法二:
2。體積差。
當有氣體參加化學反應且題目中涉及前后氣體體積的差量來進行計算。
例二 在標況下,500ml含o3的氧氣,如果其中的o3完全分解,體積變?yōu)?20ml,求原混合氣體中氧氣和臭氧的體積各是多少?
二守恒法
所謂“守恒”,就是以化學反應過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關系如質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電子守恒等作為依據,尋找化學式中正負化合價總數絕對值相等;復反解反應中陰陽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總量相等;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得失電子總數相等......
2006年6月16日 2
1。電荷守恒法
例三
-1l 溶-液中+含so42- 0.00025mol,cl0.0005mol,no30.00025mol,na0.00025mol, 其
余為 h則 h的物質的量濃度為多少?
2.電子守恒法
例四 某氧化劑x2o7,在溶液中0.2mol該離子恰好能使0.6molso3完全氧化,則x2o7還原后的化合價為多少?
3.質量守恒法
例五 在臭氧發(fā)生器中裝入100mlo2, 經反應3o2=2o3最后氣體體積變?yōu)?5ml(氣體體積均在標況下測定),則反應后混和氣體的密度為多少?
2006年6月16日 3 ,.2-2-2-+,+
三 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巧解二元混和物問題一種常規(guī)方法.若.a , b分別表示某二元混和物中的兩種組分a ,b的量,c為a,b地相對平均值;n(a),n(b)為二元混和體系中a和b地組成比: a c-b
/ ( c-b ):(a-c)=n(a):n(b)
/
ba-c
十字交叉法的應用范圍:
(1)根據元素地相對原子質量和同位素質量數,求同位素原子百分比.
(2)根據混和物地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與組分地相對分子質量,求各組分物質的量之比。
(3)根據混和物的平均化學式與組分化學式,求各組分的物質的量之比。
(4) 根據溶液稀釋,濃縮,混合前后的溶質質量分數(或物質的量濃度),求原溶液與增減溶劑和濃,稀溶液的質量比(或近似體積比)。
2006年6月16日 4
(5)根據混和物平行反應中某反應物的平均消耗量或某產物的平均生成量,計算各組分的物質的量之比。
1。有關溶液的稀釋,加濃及濃度計算的應用。
例六 把100g10%kcl溶液濃度變?yōu)?0%需加多少克kcl?或蒸發(fā)多少克水?或與多少克25%kcl溶液混合?
2.有關同位素原子量及平均原子量的應用。
例七 晶體硼由10
5b和11
5b兩種同位素構成,已知5.4g晶體硼
與h2反應全部轉化為硼烷(b2h4),標況下5.6lb2h4, 則晶體硼中
3。有關分子量,平均分子量計算中的應用
例八 在容積為1l干燥燒瓶中用向下排空氣法充入nh3 后,2006年6月16日 5 105b與 5b 兩種同位素原子個數比為 多少?
s("content_relate");【盤點高中化學計算中常用的幾種方法】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計算中常用的幾種方法
08-13
安裝計算機系統(tǒng)的幾種常用方法03-28
幾種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08-13
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幾種常用方法03-29
盤點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03-04
高中化學計算方法總結12-09
生物素除皺的幾種常用方法01-22
初三數學常用的幾種解題方法05-28
初中數學常用的幾種經典解題方法介紹05-29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62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