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調(diào)歌頭的恨優(yōu)秀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6:21:39
最新水調(diào)歌頭的恨優(yōu)秀
時間:2023-06-06 16:21:39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調(diào)歌頭的恨篇一

《水調(diào)歌頭·把酒對斜日》是南宋詞人楊炎正的作品,是首感懷秋日的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水調(diào)歌頭》詩詞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水調(diào)歌頭》詩詞閱讀原文

水調(diào)歌頭

楊炎正①

把酒對斜日,無語問西風。胭脂何事,都做顏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頃,中有離愁萬斛,無處落征鴻。天在闌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萬里,江南北,浙西東。吾生如寄,尚想三徑菊花叢。誰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釣魚翁。故國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楊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統(tǒng)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負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傳說范蠡助越滅吳后,棄官歸隱,泛舟于五湖之上。

《水調(diào)歌頭》詩詞閱讀題目

8.詞的上片如何表現(xiàn)“愁” ?請簡要賞析。(5分)

9.整首詞抒發(fā)了詞人哪些復雜的情感?(6分)

《水調(diào)歌頭》詩詞閱讀答案

8.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暮江千頃” ,千頃大江,又值黃昏,營造出空曠遼遠的意境,烘托了詞人的愁緒。(或:“無處” 一句,寫離愁滿江,竟連飛鴻立足棲息的地方都沒有,極言愁之多,強化愁情。或:上片最后兩句寫暮色蒼茫,唯有闌干的一角還可見一線天光,營造了灰暗沉重的意境,烘托詞人的惆悵心情。而詞人倚著闌干,借酒澆愁,愁懷難遣。)或:以樂景襯哀情。上片第三、四句寫夕陽西斜,詞人手持酒杯,臨風突然問西風: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顏料去染秋荷了?以此反襯愁懷,頗為沉郁。②使用比喻(夸張)來寫愁。上片第六句以“萬斛” 之江水喻愁,將抽象無形之愁寫得形象生動可感,表現(xiàn)愁情之多。(每一點寫出手法得1分,具體分析得2分。答出兩點得滿分。)

9. ①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之愁思。②歲月蹉跎、青春不駐的悲慨。③離別故土的愁緒以及對故國山河的無限眷戀。④欲歸隱田園之心情。(任意答出三點得6分。)

[解析]

8.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這是一道手法題,詩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間接),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即事感懷、懷古傷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詩歌;表現(xiàn)手法,主要是對比、襯托、渲染、鋪墊、動靜、虛實、抑揚等,主要用于某一聯(lián)的賞析;第三是修辭。此題從全片看前四句是借景抒情,“放眼暮江千頃,中有離愁萬斛” 是比喻,借景抒情又有哀景哀情和樂景哀情。答題時注意結(jié)合詩句分析,然后答出效果。

9. 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答題時注意詩歌的注釋“他的才能、抱負得不到施展” “棄官歸隱” 和詩中表情達意的詞語“離愁萬斛” “去作釣魚翁” “故國” 。

《水調(diào)歌頭》詩詞鑒賞

這是一首十分明顯的感懷秋日的詞。

楊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統(tǒng)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遠大抱負無從施展。這首詞通過對自家身世的傾訴,來表達他那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真實地表現(xiàn)了他那種感時撫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動。雖然這首詞哀怨傷感是主要氛圍,但作者并非完全消沉,一蹶不振。全詞立意煉句不同一般,豪放、沉郁而又風姿卓約,藝術上有其特殊之處。

詞的上片,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愁思,悲壯而沉郁。起首兩句,輕描淡寫愁態(tài),夕陽西斜,詞人手持酒杯,臨風懷想,突發(fā)奇問。斜日,除了實寫景物,點明時間外,同時還有虛寫年華流逝之意,暗寓歲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盁o語問西風”,謂所問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問者西風,除了點明秋令外,也有與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這兩句是對仗,使人不覺。接下來“胭脂”兩句,自然是發(fā)問的內(nèi)容。

詞人來到江邊,見秋江上滿眼芙蓉,紅艷奪目,與其時自家心境大相徑庭,所以心里嘀咕,產(chǎn)生了這樣奇怪的想頭,正如傷春的人,責怪花開鳥鳴,可謂推陳出新之筆,以此暗寫愁懷,頗為沉郁。“放眼暮江千頃”句,補出上文見芙蓉時己在江邊,不疏不漏,“暮”字又回應“斜日”。這千頃大江,“中有離愁萬斛,無處落征鴻”,轉(zhuǎn)出寫愁正題。以往文人寫愁,方式較多:李煜以“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喻之;賀鑄以“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青玉案》)喻之;李清照以“雙溪舴艋舟,載不動”(《武陵春》)喻之;皆構(gòu)思新穎,設想奇特。這里,詞人化用庾信“誰知一寸心,乃有萬斛愁”(《愁賦》)句,以“萬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盡,使抽象無形之愁,化為形象具體之物,比喻妥貼、生動。緊接著“無處”一句,再次極言愁之多,強化愁情:離愁滿江,竟連飛鳥立足棲息的地方都沒有,何況人呢?愁之無邊無際,由此可以想見,真是凄惻悲涼至極。這一句在上面兩句的形象比擬基礎上對愁情加以濃筆重抹,直至寫足寫透。以上七句,分作四層寫壯志未酬之愁情。

從淡筆輕寫到暗筆意寫,再轉(zhuǎn)為明筆直寫,最后又加以濃筆重寫,層層遞進,層層渲染。在這淡濃、明暗的映襯中,愁情愈發(fā)顯得強烈、鮮明。當時,詞人已三十四歲了,仍然是一介布衣。滿腹經(jīng)世之才,無處施展,的確使人愁腸寸斷。這種“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的悲壯沉郁之情,至此淋漓盡致,達到高潮。于是在筆墨酣暢之后,詞人又出以淡筆,使語氣變得平緩。

“天在闌干角,人倚醉醒中”:暮色蒼茫,唯有闌干的一角還可見一線天光;倚著闌干,愁懷難遣。“醉醒中”,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狀態(tài),是把酒澆愁(醉)而后放眼觀物(醒)情貌的捏合,與東坡《江城子》詞“夢中了了醉中醒”句所說的相近。詞人飲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內(nèi)心積郁,愁腸百結(jié);而仍醒,是因為胸中塊壘難平,壯志未酬。兩句一邊收束上片的離愁別緒,一邊又啟下片的心理矛盾。結(jié)構(gòu)上顯得變化多端,感情上也頓挫有致,視象上又現(xiàn)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絕妙畫圖。

下片,詞人即調(diào)轉(zhuǎn)筆鋒,著重刻畫報國與歸田的心理矛盾。開合張弛,忽縱忽擒。首先是過片三句承接上片意脈,由詞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鄉(xiāng),披風戴雨,萍蹤浪跡,飄泊不定;接著,由此發(fā)出人生如寄的感嘆,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詩意,寄寓田園之思。并且緊跟問句,憤然發(fā)問:誰是國中豪杰?答語顯然:國中豪杰舍我其誰!而英雄又何處可用武?詞人無奈地說:“請借我浪跡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個釣魚隱士。把退隱心情表現(xiàn)得委婉有致而又酣暢淋漓,渲染得十分飽滿。

這幾句真實反映了詞人遭受了人生的種種挫折,抱負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實現(xiàn),從而憔悴失意,無可奈何的苦衷。《水調(diào)歌頭·登多景樓》一詞有“可憐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此意仗江月,分付與沙鷗”,坦露的也正是這種思想。這種思想在當時的愛國志士中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辛棄疾與之唱和的詞中就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桔千頭?!边@些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感慨和悲憤,飽含著多少辛酸苦辣。最后兩句,筆調(diào)頓挫。在那股去國離家,退隱田園的感情洪流奔騰洶涌之時,驟然放下閘門。從而強烈表現(xiàn)了詞人立志報效國家的拳拳之心;傾吐了對故國山河的無限眷戀;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了詞人既欲擺脫一切,又彷徨無地的心態(tài),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它與屈原“忽臨睨夫舊鄉(xiāng),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離騷》)的愛國精神一脈相承。

水調(diào)歌頭的恨篇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總體目標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我的課程設計理念是力爭讓語文課上出“語文味”。從一語三文(即語言、文章、文學、文化)的角度細讀、精品蘇軾的中秋詞。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的主要功能是為剛踏入初中的學生打開一個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第三單元向?qū)W生展示一幅祖國各地的“民俗風情”畫。

(一)語言方面分析學情:學生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可以掌握其重點的實詞和虛詞。

(二)文章方面分析學情:學生通過本單元所學的小說《社戲》、散文《本命年的回想》及古詩《十五夜望月》,可以更好的把握這首詞的結(jié)構(gòu)、意旨和感情。

(三)文學方面分析學情:這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需要以教師的生命體驗為前提來引導學生欣賞詞本身具有的形式美和情境美。

(四)文化方面分析學情:這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師生共同研讀詩詞來比較中西詩歌主要內(nèi)容和創(chuàng)作風格存在的差異。

(一)感悟教材:

《水調(diào)歌頭》是蘇詞代表性篇章之一,它落想奇拔、蹊徑獨辟,極富浪漫色彩。41歲的他為密州太守,實質(zhì)上仍處于外放冷遇地位。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升華與總結(jié)?!按笞怼鼻矐咽侵?;“兼懷子由”是輔。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誦讀古代詩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2、情感目標: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

(一)教學方法:教師的“教”體現(xiàn)在——情感激發(fā)、幽默點染、意理闡發(fā)。

(二)學習方法:學生的“學”體現(xiàn)在——自主探究、體驗感悟、真情表達。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一)教學導入部分:

在這里創(chuàng)造出一種師生聊天式的情境氛圍。在師生的談話、問話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學主體部分:

1、讀詩文,悟語言: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教師范讀、學生領讀和全班齊讀),讓學生感知中國古典詩歌語言的音樂美。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從語言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詞中的重點實詞和虛詞。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強調(diào)讓學生品味該詞的節(jié)奏、音調(diào)和聲情。

2、理結(jié)構(gòu),會意旨: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文章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該詞的中心旨意。這樣設計主要考察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學生自己可以輕松應對。這里要讓學生盡情的表達,暢所欲言。

3、品文字,析效果: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文學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讓學生深入感悟該詞的創(chuàng)作風格。這里了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力。詩歌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為駕馭語言的技巧,沒有對語言美的一種敏銳的感受力很難欣賞其中細微的妙處。這部分需要教師適當?shù)囊龑?,問題已經(jīng)由淺入深。這里就是本課的重點,此刻學生好比逆風而上。教師需要出示參考答案:“豪放”一詞可以理解為東坡性情豪放不受格律束縛。另外,蘇軾后期的詞是向外部的廣闊世界馳騁,恢宏擴大。他的詞表現(xiàn)出一種超越時空的強烈要求,古往今來,天上人間,筆墨沒有一點約束。最后,他讓自己的性情自然流露于詞中,達到自然天成的境界。

4、廣比較,探文化:

閱讀下面的三首詩詞,然后回答問題。

①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②蘇軾《水調(diào)歌頭》

③(英國)哈代《擋住那月光》

關上窗戶,拉下窗簾,擋住那悄悄灑來的月光,她那姿色太象她從前——在我們的琴兒還沒積上,多年塵土,石碑猶未刻上,我們念到的名字那時光。

……

別拂動樹梢,叫午夜的香氣,彌漫四周,纏綿不逸,喚醒當年它吹給我和你的,同樣甜蜜的情意,那時節(jié)生活好比笑聲,愛呵,同人們所說的無異。

這燈光照明的普通房間,鎖住了我的視線與思路;讓雜物在朦朧中隱現(xiàn),敷衍的話語從口中編出;人生初開的花呵,太香甜,它結(jié)出的果子呵,太苦!

(1)請結(jié)合以上三首詩詞的內(nèi)容,說說李白蘇軾舉頭望月、哈代關窗擋月的原因。

(2)以上三首詩詞較好地反映了中西抒情詩中月亮意象的一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請對此作簡要分析。

(1)李白蘇軾舉頭望月是思念故鄉(xiāng)、懷念親人(望月抒懷、望月懷遠),哈代關窗擋月是因為愛已消失,詩人不想回憶從前美麗的時光、甜蜜的情意、歡笑的生活。

(2)中國詩歌中的月亮使人感到“清寒”(霜、清、冷),有清寒之美,而外國詩歌中的月亮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有溫馨之美。

(三)教學結(jié)語部分:

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文化體系中最輝煌燦爛、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歷史彌麗、咀嚼不盡的精華。詩經(jīng)、楚辭、諸子散文、漢賦、魏晉詩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真是此起彼伏,此隱而彼顯,不斷創(chuàng)造出與時代風貌相契合的文學奇觀。對于這種種的文學奇觀我們都可以運用一語三文的學習方式去多角度的品析。這樣,你就可以感受到“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的快樂!

布置作業(yè):

學生嘗試用這種方法自己品讀和賞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這兩首豪放詞。

我反思這一節(jié)課發(fā)覺:

(一)本節(jié)課設計的亮點

一首含義豐富的詩歌,好像一顆多面體的寶石,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不同折射和色的不同組合。一語三文的授課線索,旨在理解詩詞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

(二)本節(jié)課設計的不足

由于初一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思想境界、心理氣質(zhì)和文藝修養(yǎng)均不夠成熟。因此,從文化的角度去分析還應由教師把握好尺度,不宜深入的挖掘應該點到為止。讓學生明確可從文化的角度去解讀、分析詩詞或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

以上是我個人在教學上的一點膚淺的見解,還請在場的各位專家和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水調(diào)歌頭的恨篇三

懂、背誦這首詞。

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教學難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xiàn)。

同學們,在我們傳統(tǒng)意識中,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不知道同學們在往年看中秋圓月時有何感受?今天,我們不妨來欣賞宋朝著名詩人蘇軾的詠月名篇《水調(diào)歌頭》。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1、 對照小序部分簡介詞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創(chuàng)作時間及創(chuàng)作原因。

2、初讀全詩,感知內(nèi)容。

(1)學生讀書下注釋。

(2)由學生迅速自讀課文。

(3)點一生朗讀(學生點評后,教師.總結(jié)點評)

(4)全班齊讀

3、疏通全文

(1)學生對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記下讀不懂、有問題的地方。

(2)小小組交流問題

(能小組內(nèi)解決的自主解決,不能解決的有組長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決問題

(4)打出全文注釋,學生自主整理在課本上。

(5)問:對照注釋你認為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了什么?兩者聯(lián)系何在?

(上闋——望月寫景;下闋——懷人抒情。兩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問:詞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6)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xiàn)在哪些詞句上?你如何理解?

4、 能力訓練

(1)什么是聯(lián)想?什么是想象?

(2)文中哪處是聯(lián)想?哪處是想象?

(3)看圖一,發(fā)揮聯(lián)想,你能聯(lián)想到什么?

(4)看圖二,發(fā)揮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 問:比較《十五夜望月》,你喜歡哪一篇?講講理由。

6、音樂欣賞

(1)播放王菲的 《水調(diào)歌頭》

(2)第二遍播放,學生輕聲跟唱

7、學生總結(jié)

(1)一生.總結(jié)本課教學思路

(2)由學生.總結(jié)學習本課的收獲

1、背誦這首詞

2、小作文:

根據(jù)下文開頭,發(fā)揮豐富想象和聯(lián)想,續(xù)寫文章。

水調(diào)歌頭的恨篇四

《水調(diào)歌頭》

1.作者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人。北宋詩人、詞人,宋代文學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現(xiàn)存詩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調(diào)歌頭·中秋》、《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游》等。

2.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碧K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zhuǎn)在各地為官。他曾經(jīng)要求調(diào)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xiàn)。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序)

轉(zhuǎn)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翻譯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比得上人間。

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4.詞句注釋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任太守。

⑵達旦:到天亮。

⑶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軾并稱“三蘇”。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執(zhí)、持。

⑸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墻后的石臺。

⑹歸去:回去,這里指回到月宮里去。

⑺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⑻不勝(shèng,舊時讀shēng):經(jīng)不住,承受不了。勝:承擔、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弄:玩弄,欣賞。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轉(zhuǎn)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月兒移動,轉(zhuǎn)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綺戶: 雕飾華麗的門窗。

⑿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

⒁但:只。

⒂千里共嬋(chán )娟(juān):只希望兩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

水調(diào)歌頭的恨篇五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因此,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對閱讀材料進行適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好辦法。本課主要寫了北宋大文豪蘇軾創(chuàng)作名詞《水調(diào)歌頭》的經(jīng)過,屬于“文包詩”類文章。課文用詞豐富傳神,意境深遠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間流露出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和廣闊胸襟。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為此,我運用自主探究與朗讀感悟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采用聯(lián)系寫作背景理解重點句段,引導學生轉(zhuǎn)換角色,想蘇軾所想,悟蘇軾之情,并輔之以有感情的朗讀,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一)師生談話,引入課題:

2、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與月亮有關的文章。

(板書:但愿人長久)

(二)聯(lián)系課題,鼓勵提問:

1、看課題,你最想了解什么?

2、教師歸納:

(1)蘇軾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詞的?他的情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書上寫的那幾句詞該怎樣理解?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初讀課文,抓住情感線(著重圍繞第一個思考題):

1、學生自讀圈畫(讀的形式可多樣化)。

2、組織交流,教師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3、引導學生看板書再提問,即蘇軾為什么會心緒不寧?埋怨?寬慰?(重點學習目標)

(四)轉(zhuǎn)換師生角色,深入探究課文:

(學生扮演蘇軾,教師充當四年級的小學生)

1、學習1—3自然段:

(2)學生讀書準備。

(3)指名回答,要求:注意說話者的身份;回答得有說服力,使人信服。

(其間穿插多形式的朗讀)

2、學習第四自然段:

(2)學生說(穿插讀)

學生練習讀——指名讀(評點讀)——齊讀第四自然段

3、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2)學生各自朗讀后兩段。

(3)鼓勵學生小組(也可同桌)交流,圈畫重點句段,準備回答。

(4)組織班級交流:

①指名說;

②小組間相互補充;

③學生在書上畫出相關詞的意思:

(重點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④師生分角色讀(分詞和詞的意思);⑤男女學生輪讀。

(五)朗讀四、五、六自然段,加深體會作者情感。

(六)課堂小結(jié)(結(jié)合板書)。

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埋怨:月圓人不圓

寬慰:真情留人間

水調(diào)歌頭的恨篇六

1、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2、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3、在想象與拓展中,獲得樂觀、豁達的人生思考。

教學重點: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教學難點: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一、朗讀詞文,整體感知;二、借月抒情,走進詞境;

三、名句重讀,讀懂詞情;四、拓展體悟,讀透詞心。

師:說起月亮,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中國古代文人更是喜歡。有人說,中國人隨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當當?shù)貢粝潞枚唷霸隆弊謥怼GЫ兴Ы?,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國詩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嬋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蘆花深處是月,小樓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啊,好詩多在明月中,詩人都拿月亮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與月亮有著不解之緣的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看看它將圍繞月亮身我們訴說什么。

1、字正腔圓地讀。注意“闕”“不勝”“綺”等字音的準確。

2、有板有眼地讀。體會聲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讀中的停頓與節(jié)奏。

3、有情有味地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先聽錄音朗讀感受,然后自由讀,要求讀出味道與感覺來。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是在理解詞境理解詞意之后。

教師預設穿插問題:

①解讀從小序入手,問詞中借月亮來抒懷作者怎樣的情懷。讀懂懷子由的思念之情,賞析并誦讀上闕中的前幾句。(補充作者與子由兄弟情深的資料與詞作)

②重點理解“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含義。

以“不關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應“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句的對話練習,來充分理解懷子由的離愁別緒。

③“兼”字告訴我們作者舉杯對月,還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小序中沒有介紹,下面老師也給大家讀一次《水調(diào)歌頭》,你從詞中去發(fā)現(xiàn)。(配樂朗誦)

④賞析上闕,抓住“不知”“歸去”讀懂詞人借月懷的內(nèi)心祈愿,從“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負及遭遇,從而體會“寒”字背后的愁苦與幽憤。

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這樣的幽憤與傷感中?從哪些詞句中可讀出來?(古難全;但愿)

重點讀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深刻意蘊和曠達情懷。

(理解:人生的聚散離合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并非人力所能左右,這是人生無法擺脫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傷悲,在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道理,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樂觀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1、出示李白的《把酒問月》和《月下獨酌》給大家。

比較詩句:

1、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3、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問:比較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原來《水調(diào)歌頭》的問月、舞月、愿月是從“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詩中繼承而來,借月亮來抒懷的詞作中它確是屬于頂峰之作了。)

(從苦悶的悲觀中走出來,到了豁達樂觀的人生境界,一位從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懷坦蕩的達觀的文人留給后人的溫暖與美好,慰藉著千年來普天下不得意與離恨的人,超脫的靈魂裝著美好的東西就會永世活著。)

3、詞讀到現(xiàn)在,你肯定相信一種評價了——清代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千古絕唱的中秋月詞作,用你共鳴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來讀讀這首東坡詞——《水調(diào)歌頭》,能背誦就更好了。(配樂朗誦)

優(yōu)秀的作品優(yōu)秀的人值得我們一生用心去讀。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去……以后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遇,讓我們都能從心底生發(fā)出一個真誠的聲音: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下課,同學們再見!

水調(diào)歌頭的恨篇七

蘇軾

一、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詞中的字詞。

2、了解閱讀對話的三條基本途徑。

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tài)度。

2、教學重點、難點:

(1)詞人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

(2)閱讀對話的基本途徑及方法。

3、課型:新授

4、教法:組織閱讀對話,引導誦讀感悟、合作探究。

5、教具: 多媒體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誦讀欣賞

1、放錄音泛讀,學生在聽的同時畫出停頓,揣摩語氣、語調(diào)。

2、學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讀全詞,進一步了解全詞的內(nèi)容。

3、找同學泛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并畫出詞中的生字詞。

4、全班齊讀,記憶好的同學可以背誦。

(三)文章分析、理解

今天我們的學習采取一種新的方式,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

1、??? 與文本對話?

(1)學生對照課下注釋解釋全詞,理解全詞大意(小組討論)。

重點幾句話的理解: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p>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p>

其他同學還有疑難句子請?zhí)岢鰜恚蠹矣懻摗?/p>

下闋:責月-懷人。 (抒情)

(3)詩詞總是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nèi)容,因此對其中精美的詞句要會賞析品味。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一句,請說說你的理由。

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詞,整體感知詞的內(nèi)容,仔細品味精美的語言。

2、與作者對話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獨郁悶,酒醉后幻想超脫人世間,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讓我們第三次來朗讀這首詞,注意領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過程。 (生齊讀全詞。)

3、??? 與環(huán)境對話

問題(1)這首詞的想象與抒情都是圍繞著什么來進行的?(明月)

師:這句和課文中哪兩句異曲同工?

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真實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飾。?

師:讓我們集體將這首詞朗誦一遍。 (生齊背全詞。)

四、閱讀方法小結(jié)與作業(yè)?。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開展閱讀對話的途徑和方式:

1、與文本對話:感知內(nèi)容,品味語言。

2、與作者對話:展開想象,領會情感。

3、與環(huán)境對話:拓寬視野,加深體驗。

大家對此都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讓我們共同欣賞有著首次演繹的歌曲。

十年以后,你還會再讀這首詞嗎?二十年以后,若干年以后呢? 優(yōu)秀的作品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解讀。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如同暢飲陳年美酒,總讓人口齒留香,久而彌篤。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蕩,飄蕩……以后,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逢,我們都會從心底迸發(fā)出一個聲音:我愛東坡!

板書: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下闋:責月-懷人。 (抒情)

課后反思:本節(jié)課除了沿用原來的教學理念:朗誦感悟詩詞,還做了另一個大膽的嘗試,這對我是一個挑戰(zhàn),沒這樣上過,對學生同樣沒接觸過,當時還有些害怕,怕學生接受不了,但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真的很投入,從詩歌的表層,自然的直入作者的內(nèi)心,考慮問題比以往更靈活。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67590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