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作文400字左右 兵馬俑作文提綱(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12 08:30:44
兵馬俑作文400字左右 兵馬俑作文提綱(三篇)
時間:2023-05-12 08:30:44     小編:cyyllee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兵馬俑作文400字左右 兵馬俑作文提綱篇一

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位于臨潼,據(jù)導(dǎo)游說,秦始皇之所以把陵墓選擇在這個地方,是因?yàn)檫@里頭枕驪山,腳踩渭水,左握藍(lán)田玉,右持黃金,是個風(fēng)水寶地。

兵馬俑博物館開放的有三個坑,我們先參觀的是三號坑。三號坑的面積很大,看不見一個兵馬俑的影子,導(dǎo)游說這是糧草庫,可以看見的那個小洞是以前盜墓賊留下的,目前沒有開挖。

接著我們來到二號坑,二號坑不大,零零散散地佇立些兵馬俑,這里是司令部。讓我驚奇的是,有的兵馬俑竟然沒有腦袋!導(dǎo)游說沒有腦袋有兩種可能,或者根本就沒有腦袋,或者還沒有復(fù)原,出土的兵馬俑都是碎片,需要考古學(xué)家一件一件復(fù)原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完整的兵馬俑。透過沒有腦袋的兵馬俑,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兵馬俑的身子是空心的,并不是傳說中由活人燒制而成的實(shí)心。兩個坑看下來,我沒有看到多少兵馬俑,不禁有些失望。

最后我們來到一號坑,這里最大,兵馬俑最多,當(dāng)然游客也是人山人海。正如課文中所描述的,每一件兵馬俑都雕刻得惟妙惟肖,活像一個真的軍陣擺在你的面前,等待你的指揮。這些兵馬俑神態(tài)各異:有的頷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zhàn)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tài)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在隨時準(zhǔn)備出征;有的凝視遠(yuǎn)方,好像在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兵馬俑排列為不同的方陣,有沖在最前面的沒有穿鎧甲的敢死隊(duì),有站在旁邊瞭望的哨兵,各有分工,排列整齊,這壯觀的場面讓我仿佛回到了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場。

栩栩如生的兵馬俑令我記憶深刻,久久難以忘懷。

兵馬俑作文400字左右 兵馬俑作文提綱篇二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出土,它舉世無雙,獨(dú)一無二,是世界值得珍惜的歷史文物!

當(dāng)我們來看秦兵馬俑時,秦兵馬俑已發(fā)掘了三個俑坑,三個坑的總面積是2萬平方米,大約有50個籃球場大。在三個坑里,1號坑最大,這三個俑坑里的秦兵馬俑大約有八千多個。

俑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長方形的軍陣,多么像秦始皇統(tǒng)率的一支隊(duì)伍呀!

走近些去看,有很多兵馬俑手中都拿著武器:什么矛呀,什么盾呀,等等!武士俑身高大約1.8米,體格健壯,身高和體形勻稱;武士俑戴頭盔,穿鎧甲,腳穿戰(zhàn)靴,拿著武器,最后等待開戰(zhàn)!

離秦兵馬俑再近些,可以聽見他們的呼吸聲,能聽見他們思念家鄉(xiāng)的聲音!

我想:秦兵馬俑已經(jīng)看到了自己的親人,想擁抱他,想告訴他自己有多么的自豪,可是,腳卻怎么也邁不開,只好在原地干著急。

聽導(dǎo)游說,這些凹進(jìn)去的土就是埋秦兵馬俑的坑。

在觀看秦兵馬俑的時候,我知道第一個發(fā)現(xiàn)秦兵馬俑的人是楊志發(fā),如果沒有楊志發(fā),就沒有我們這個珍貴的文物!

兵馬俑作文400字左右 兵馬俑作文提綱篇三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你們到兵馬俑來游玩,但請你們在游玩的過程中不要亂扔垃圾。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二、三號坑組成的,今已建成博物館,兵馬俑分成將軍俑、騎士俑、武士俑、陶馬等……館內(nèi)還展出大型彩繪銅車馬,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展示了古長安往日的輝煌。

一號坑在三個俑坑中面積最大,坑里的兵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個??矗∵@就是將軍俑,它身材魁梧頭戴鶴冠,身上披著鎧甲,手里還拿著寶劍,看它若有所思的樣子,好像在考慮如何打敗敵人。

那個兵馬俑是武士俑,它身穿戰(zhàn)袍,披掛鎧甲,腳上還穿著前端向上翹的戰(zhàn)靴,手里還拿著兵器,瞧它神氣的樣子,準(zhǔn)能把敵人嚇的屁滾尿流。

這個身披鎧甲,騎在馬上的青年,就是騎兵俑,它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將軍一聲令下,就去與敵人做殊死拼搏。

這個兵馬俑是陶馬,它的大小與真馬差不多,個個形體健壯,肌肉豐滿,看它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今天的講解就到這里吧,祝大家在這里能玩的開心。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88401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diǎn)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