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09 14:19:32
2022年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16篇)
時間:2022-12-09 14:19:32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一

1.會用力的圖示和示意圖來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生活中測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

4.會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5.知道重心與穩(wěn)度的關系

6.運用重力,重心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各種力現(xiàn)象的奇妙保持對力現(xiàn)象的探索熱情,體會重力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并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由于力的概念比較抽象,在初中已經(jīng)學習了力的示意圖,進一步擴展重力與重心。本節(jié)的重點是力的圖示,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與穩(wěn)度;教學的難點是 重心與穩(wěn)度。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學生對力的示意圖和重力已有自己的認識,可以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力的圖示的描述方法,并通過復習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重力的三要素,并通過實驗探究均勻、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再進一步聯(lián)系生活,理解重心與穩(wěn)度;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綜合運用直觀講授法、實驗探究法并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合理提問、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xiàn)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在初中的基礎上,復習力的示意圖和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和重力的三要素,再擴展到重心與穩(wěn)度,強調學生學會畫力的圖示,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教師通過(靜態(tài)和動態(tài))圖片展示奇特的力現(xiàn)象,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過幾幅有關重力的圖片來告訴學生今天研究的是最常見的力——重力。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堂。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通過提問,復習 初中時是怎樣描述力的?(力的示意圖);復習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讓學生學習新的力的描述方法,引出什么是力的圖示,怎樣畫力的圖示?對于力的圖示,學生常常容易出錯,因此有必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畫,而不是只記住它的畫法。所以教師先舉例(圖4-6 力的圖示)該怎樣畫。舉例(某人用50 n水平向左的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并讓學生動手畫,叫兩個學生到黑板上畫,教師評價與分析 學生所畫的力的圖示,指出他們的錯誤,進一步指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的畫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思考來獲取新知識。

教師舉例(樹葉飄落等)引出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概念),讓學生感受重力無處不在。通過力的三要素分別講解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重力的大小?引出測量重力大小的原理:g=mg,并讓學生知道g值會隨地球上緯度和高度而變化。教師通過作圖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分析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的作用點稱為重心,那物體的重心如何確定?學生閱讀課本、思考、討論,得出有規(guī)則幾何形狀且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是幾何中心;教師提問:沒有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如何確定?指導學生利用懸掛法尋找重心,學生進行實驗,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把知識擴展到;重心的高低影響物體的穩(wěn)度,教師舉例說明;學生閱讀課本,利用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教師總結本節(jié)的內容,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最后布置作業(yè)。(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二

本節(jié)講述的是有關‘力’的基礎知識,是研究靜力學和動力學所必需的預備知識。力是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一種表現(xiàn),初中階段從推、拉、提的表現(xiàn)來認識力,符合學生的直觀感受,在高中階段則應該從更深一些的層次來認識力,即把自然界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于此相聯(lián)系。

教科書是從學生已經(jīng)熟悉并可以理解的事實出發(fā),分析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并給出力的概念以及力的圖示方法。在對重力認識的基礎上,本章盡量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逐一介紹了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及其基本特征。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這一時期的學生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轉化的階段,因此在教學當中要由形象思維開始,在具體材料的支持下展現(xiàn)力作用效果的現(xiàn)象,同時又要不失時機的適時的向抽象思維過度。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jīng)學過了重力和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對于力的本質沒有充分的了解。力是物體與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表述以及重心概念,由于其抽象性,學生理解比較困難,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所在。

根據(jù)三維教學目標及新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的要求,結合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通過課本的學習來實現(xiàn)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是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和發(fā)現(xiàn)形變的原因。

2.初步認識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

3.了解力的三要素,會用力的圖示和示意圖來表示力。

4.明確重力產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掌握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點和作用范圍。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認識力的過程,體會人類認識力的作用是從力的作用產生的效果開始的。

2.通過尋找重物中心的實驗,學會懸掛法在物理學習中的應用。

3.通過重心概念的引入,滲透等效代換的物理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做一做、說一說等欄目,提高探究能力和質疑能力。

1、新課引入

多媒體視頻展示運動員大腳開球,球從靜止變?yōu)檫\動,守門員接著球,球由運動變?yōu)殪o止。從生活實例入手,讓學生觀察并描述球的運動情況,得出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教師演示實驗,手捏氣球,拉橡皮筋,讓學生從實例中感知、談論,得出是由于手對氣球和橡皮作用的結果。并讓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會發(fā)生上述兩種現(xiàn)象。

在力的作用效果的基礎上,提出力的定義。讓學生分析上述兩種情況下物理的受力情況,為力的要素的討論做好鋪墊。

2、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圖示

演示關門時,在不同的地方施加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產生的效果不一樣,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思考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要素有關,并從實例中讓學生得出描述一個力需要涉及的要素,教師做出及時的總結。

教師提問,結合描述力的要素,我們如何來準確表示一個力呢?從而引出力的圖示的概念。并講解利用力的圖示表示力的方法。通過習題,鞏固這種描述力的方法。

3、重力

多媒體展示蘋果落地,人拋出物體下落的視頻,并演示將墨汁滴在在豎直的白紙上,墨汁豎直下降的情景,使學生明確地面附近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引入重力的概念,指出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聯(lián)系初中的知識,直接給出重力g與物體質量之間關系的表達式,再讓學生畫出放置于水平面、斜面時的重力方向,畫出空中運動的籃球的重力方向,使學生明確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的含義。

演示利用線懸吊細棍保持水平,讓學生分析出棍受兩個力,重力和線的拉力,得出懸點就是力的作用點,細棍各部分受的重力可以集中看出作用與這一點,引入重心的概念。由于重心的概念比較抽象,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體會等效的思想,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

4、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之后的學習對四種相互作用還會進一步展開介紹,本節(jié)內容目的是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開闊學生的視野。因此知道學生閱讀這部分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四種相互作用力的名稱、特點、作用范圍。對于和萬有引力之間的聯(lián)系,是后面學習的內容,先讓學生接受,告訴學生關于這個問題以后會學習到。

5、鞏固提高

布置課后開放性課題,讓學生測量質量分布均勻的簿三角形的重心位置,體會數(shù)學書“重心”的定義,加深學生對重心的理解。

板書設計

一、力

定義: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作用效果:1.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2.是物體發(fā)生形變

三要素:1.大小 2方向 3作用點

二、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圖示

三、重力

大小:g=mg

方向:豎直向下

重心:

四、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1、萬有引力

2、電磁相互作用

3、強相互作用

4、弱相互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三

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學導螺旋發(fā)展大課堂”模式的背景下設計和進行的,我們以學道為主線,突出“我的課堂我做主”的主題,進行自主學習——學道點評——學簇展示——學室展示——評價反饋——小結檢測——學道導學七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分析、歸納總結等信息加工和知識的意義建構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適時介入,引導,啟發(fā),組織,幫助,促進;學生則養(yǎng)成科學的理性思維習慣,自主學習以及合作學習探究的團隊精神。

本節(jié)課教學的導入獨特:以學生喜歡的體育運動跳高的第一次技術革命:滾式;第二次技術革命:背越式入手,配合圖片,刺激了學生的視覺思維和學習激情。

在整個教學中,教師始終以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與學生共同學習,特別是在課堂展示中,事事時時注意引導學簇之間的合作和競爭。

課堂展示的精彩源于自主學習的充分。在自主自習中,我注重做好:

(1)力的概念引導學生實驗的意識,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并且適當?shù)臑閷W生準備實驗器材和生活例子例如:皮球,孤掌難鳴等

(2)在力的表示中,在巡閱學生的完成情況之后要點評和示范,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通過表格對比“力的示意圖”和“力的圖示”的優(yōu)劣。

(3)在重力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尋找重心。

在課堂上學生自己利用拉桿設計三角形和薄紙板尋找重心,非常精彩,他們分別從鈍角、銳角幾個層次設計、尋找,學簇之間注意相互配合和補充,使人意外和驚喜。

學生利用自身輕輕一躍引入室展,使課堂的引入別具一格。

在教學中也存在困惑,課時的分配,我以1課時進行,時間非常緊張,甚至有個別班級超時,但與其他學校的老師交流時,他們也存在這樣的困惑,甚至有時分為2課時(力1課時,重力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1課時),我想能否把力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為1課時,重力1課時,這樣可以顯得整章的布局變?yōu)檎w——特例——運算。

在教學中我建議注重了力的概念的分析,因為據(jù)了解學生對初中力的概念已經(jīng)遺忘。

在教學中學生的精彩,使人留戀,更使我反思“我的課堂,我做主”。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四

高一物理《重力、彈力》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第3節(jié)第1課時:“重力、彈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能在具體問題中區(qū)分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大小計算;了解彈力的概念及其產生條件。

過程與方法:通過聯(lián)系生產生活中的力現(xiàn)象,通過各種力現(xiàn)象的區(qū)別比較,培養(yǎng)觀察概括能力及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對微小形變現(xiàn)象的實驗觀察,培養(yǎng)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重力、彈力的概念。

【教學難點】

彈力的產生條件及方向確定。

【教具準備】

彈簧、彈簧秤、小車、砝碼、橡皮泥、ppt課件等。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一、力

1.回顧初中所學內容:

(1)什么是力?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這里的作用指的是一個物體提、壓、推、拉另一個物體,所以一提到力,至少有兩個物體,一個物體施加出力,稱為施力物體,另一個物體受到力,稱為受力物體,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

(2)力作用在物體上,能產生什么效果?

力作用在物體上,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使物體產生加速度;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力有大小、方向、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意思是說,力作用于物體,所產生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有關系。要明確說明一個力,就要說明白力的大小是多少牛頓,方向朝什么方向,作用在受力物體上的什么位置(點)。

力是矢量。

(4)力的單位是什么?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字母“n”表示。

(5)力的大小能測量嗎?

力的大小可用測力計來測量。

(6)如何用圖示表示一個力?

用圖示表示一個力,就是運用圖形表示出力的三要素。具體做法是:從力的作用點起,沿力的方向按一定的標度(比例)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這樣,線段的起點就代表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在以后的學習中常常需要分析一個物體的受力情況,用受力示意圖表示分析結果,相當于畫出每個力的圖示,不過對線段的長度沒有嚴格要求,不需要確定標度。

2.教師講述

在物理學的力學部分,按照力的產生過程,即力的性質,把力分為重力、彈力、摩擦力。

◆合作探究──新課學習

二、重力

1.回顧初中所學內容

(1)什么是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是重力。需要注意的是,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但重力不等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

(2)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

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3)怎樣測量重力的大???

演示并講解:將物體掛在彈簧秤彈簧自由端的掛鉤上,提起彈簧稱外殼上的掛鉤,使彈簧秤和物體靜止在空中,此時彈簧秤指鐘所指出的值,就是被測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4)物體所受的重力大小與它的質量有什么關系?

在地球上的同一地點,物體所受的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就是:,式中的,表示質量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牛頓。

若已知物體的質量,利用此式可以求出物體的重力大小。

物體的質量不隨它的地理位置的變化而變化,但不同地理位置處的g值不一樣,所以同一物體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緯度)所受重力大小不同。

(5)怎樣確定重力的作用點?

物體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狀,它的各個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我們可以把各部分的重力等效成物體上的一個點所受到的重力,這個點稱為物體的重心。

2.交流評價──關于重心的討論

(1)重心的確定:對于形狀規(guī)則且質量分布均勻(各處密度相同)的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它的幾何中心。如均勻球體的重心在球心,均勻細桿的中心在它的中點,均勻圓柱體的重心在其軸線的中點。

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位置,隨物體中質量分布的變化而變化;有些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可能在物體之外。

(2)重心與穩(wěn)度

把物體豎直放置在支持面上,物體的重心位置越低,物體受到讓它晃動的力以后,越不容易翻到,重心位置越高,越容易翻到。

在建筑中,建筑物的重心應盡量低;裝載貨物的車輛、船只的重心要盡量低。

三、彈力

1.舉例并演示

(1)物體的形變:物體受力作用后,形狀發(fā)生變化。

(2)兩種形變:用橡皮筋、彈簧、橡皮泥等演示并說明:有些物體,當引起形變的外力撤去后不能恢復原狀;有些物體,當引起形變的外力撤去后,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彈性形變,能夠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

(3)彈力的演示:用彈簧與小車演示被壓縮或拉長的彈簧能夠對別的物體(使它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想把使它形變的物體彈開,這種力是由于物體發(fā)生了彈性形變而產生的,稱為彈力。

2.探究彈力的產生條件

(1)兩物體直接接觸。

(2)兩物體的接觸處發(fā)生彈性形變。

這兩條必須同時具備,才會出現(xiàn)彈力。接觸處是否發(fā)生彈性形變,可根據(jù)其中一個物體所受已知力的方向確定,如對另一物體在接觸處造成擠壓或拉伸效果,則接觸處一定發(fā)生彈性形變。如將書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書本受到向下的重力,書本向下擠壓桌面,使桌面向下彎曲,桌面產生向上的彈力f2,作用給了書本,支持著書本,按這個效果,可稱它為支持力;同時桌面向上擠壓書本的下表面,使其向上彎曲,書本產生向下的彈力f1作用給了桌面,向下壓桌面,可稱為壓力。

3.彈力方向探究

(1)壓力、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壓物體或被支持的物體。

(2)拉力的方向:線、繩子等只能產生伸長形變,所以只能產生拉力,拉力沿著線、繩子指向它們縮短的方向

4.彈力大小的探究

(1)與物體的彈性形變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2)彈性限度: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5.彈簧彈力大小探究──胡克定律

(1)內容: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力的大小跟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就是:。式中的x是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單位是m,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單位是n/m,f是彈力,單位是n。

(2)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胡克定律公式中的k稱為勁度系數(shù),它的大小只由彈簧自身因素決定,如彈簧的長度、材料、粗細等,與彈力大小及形變大小無關。

(3)應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緩沖裝置等。

◆案例研究──歸納小結

1.案例研究

例1 書本靜止在斜面上,畫出斜面所產生的彈力方向。

解析:(1)確定接觸面:斜面

(2)判斷斜面有無彈性形變:書本受重力作用,擠壓斜面,斜面產生彈性形變。

(3)垂直斜面,指向被支持的書本──垂直斜面向上。

例2 畫出圖中的兩根細繩產生的彈力。

簡析:沿細繩斜向上。

2.學生練習:課本第25頁“復習與鞏固”1、2、4、5。

【布置作業(yè)】

1.復習課文,書面完成課本第25頁“復習與鞏固”3、7。

2.預習本節(jié)“摩擦力”部分內容。

【板書設計】

重力

彈力

定義

產生條件

方向

大小計算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五

運動的圖象運動的相遇和追及問題

受力分析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力的合成和分解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及其應用

重力、彈力、摩擦力

牛頓運動三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

怎么學高一物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運動學的基本概念

1、參考系: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的另外的物體。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都是相對于參考系在而言的。

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被選為參考系的物體,我們假定它是靜止的。選擇不同的物體作為參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但選擇時要使運動的描述盡量的簡單。

通常以地面為參考系。

2、質點:

①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學的抽象。

②物體可看做質點的條件:研究物體的運動時,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可以忽略。且物體能否看成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③物體可被看做質點的幾種情況:

(1)平動的物體通??梢暈橘|點.

(2)有轉動但相對平動而言可以忽略時,也可以把物體視為質點.

(3)同一物體,有時可看成質點,有時不能.當物體本身的大小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忽略時,不能把物體看做質點,反之,則可以.

注(1)不能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為標準來判斷物體是否可以看做質點,關鍵要看所研究問題的性質.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時,物體可視為質點.

(2)質點并不是質量很小的點,要區(qū)別于幾何學中的“點”.

3、時間和時刻:

時刻是指某一瞬間,用時間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它與狀態(tài)量相對應;時間是指起始時刻到終止時刻之間的間隔,用時間軸上的一段線段來表示,它與過程量相對應。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來描述質點位置的變化,是質點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

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5、速度:

用來描述質點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與通過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其定義式為 ,方向與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對變速運動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時速度:是質點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時速度簡稱速度,它可以精確變速運動。瞬時速度的大小簡稱速率,它是一個標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與速度的變化量方向相同(注意與速度的方向沒有關系),大小由兩個因素決定。

易錯現(xiàn)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慮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間的關系。

返回目錄>>>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及其應用

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都相等的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1)任意兩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t內的位移之差為恒量

(2)某段時間內時間中點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2)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幾個重要結論

①1t末,2t末,3t末……瞬時速度之比為:

v1∶v2∶v3∶……∶vn=1∶2∶3∶……∶n

②1t內,2t內,3t內……位移之比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個t內,第二個t內,第三個t內……第n個t內的位移之比為:

xⅰ∶xⅱ∶x?!谩脁n=1∶4∶9∶……∶n2

④通過連續(xù)相等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

易錯現(xiàn)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負。

2、紙帶的處理,是這部分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易錯問題。

3、濫用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殊公式。

2自由落體運動,豎直上拋運動1、自由落體運動: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的下落運動,因為忽略了空氣的阻力,所以是一種理想的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

3、豎直上拋運動: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為v0,加速度方向與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以把它分為向上和向下兩個過程來處理。

(2)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

物體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a、b為途中的任意兩點,c為最高點,則:

(1)時間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中從a→c所用時間tac和下降過程中從c→a所用時間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經(jīng)過a點的速度與下降過程經(jīng)過a點的速度大小相等.

[關鍵一點]

在豎直上拋運動中,當物體經(jīng)過拋出點上方某一位置時,可能處于上升階段,也可能處于下降階段,因此這類問題可能造成時間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錯現(xiàn)象

1、忽略自由落體運動必須同時具備僅受重力和初速度為零

2、忽略豎直上拋運動中的多解

3、小球或桿過某一位置或圓筒的問題

返回目錄>>>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運動的圖象運動的相遇和追及問題

1、圖象:

圖像在中學物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優(yōu)點是可以形象直觀地反映物理量間的函數(shù)關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時間的函數(shù),在描述運動規(guī)律時,常用x—t圖象和v—t圖象.

(1)x—t圖象

①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②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②圖線斜率的意義

①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速度的大小.

②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正負表示物體方向.

③兩種特殊的x-t圖象

(1)勻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2)若x-t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則表示物體處

于靜止狀態(tài)

(2)v—t圖象

①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隨時間變化

的規(guī)律.

②圖線斜率的意義

a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的大小.

b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的意義

a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的數(shù)值表示相應時間內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上方,表示這段時間內的位移方向為正方向;若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下方,表示這段時間內的位移方向為負方向.

③常見的兩種圖象形式

(1)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2、相遇和追及問題:

這類問題的關鍵是兩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關系和位移關系,要注意尋找問題中隱含的臨界條件。

1、混淆x—t圖象和v-t圖象,不能區(qū)分它們的物理意義

2、不能正確計算圖線的斜率、面積

3、在處理汽車剎車、飛機降落等實際問題時注意,汽車、飛機停止后不會后退

返回目錄>>>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重力彈力摩擦力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jù)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②改變運動狀態(tài).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布和形狀有關。質量均勻分布,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在兩極處重力等于萬有引力.由于重力遠大于向心力,一般情況下近似認為重力等于萬有引力.

3、彈力:

(1)內容: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①接觸;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p>

說明: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為滑動摩擦系數(shù),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②靜摩擦: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范圍0

(fm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靜摩擦力的具體數(shù)值可用以下方法來計算:一是根據(jù)平衡條件,二是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過受力分析確定.

(4)注意事項: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易錯現(xiàn)象:

1.不會確定系統(tǒng)的重心位置

2.沒有掌握彈力、摩擦力有無的判定方法

3.靜摩擦力方向的確定錯誤

返回目錄>>>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力的合成和分解

1、標量和矢量:

(1)將物理量區(qū)分為矢量和標量體現(xiàn)了用分類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它們遵從不同的運算法則:標量用代數(shù)法;矢量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同一直線上矢量的合成可轉為代數(shù)法,即規(guī)定某一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號代人,相反的用負號代人,然后求代數(shù)和,最后結果的正、負體現(xiàn)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雖也有正負之分,運算法則也一樣,但不能認為是矢量,最后結果的正負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勢能、電勢能、電勢等.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共點力的合成:

1、共點力

幾個力如果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共點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 和 在同一條直線上

a.同向:合力 方向與、的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與、這兩個力中較大的那個力向。

②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平行四邊形定則:

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則。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

(2)兩個力的合力范圍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shù)。

注意事項:

(1)力的合成與分解,體現(xiàn)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合成與分解是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種方法,用合力來代替幾個力時必須把合力與各分力脫鉤,即考慮合力則不能考慮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時只考慮分力,而不能同時考慮合力.

(3)共點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范圍是

|f1-f2|≤f合≤fl+f2.

(4)共點的三個力合力的最大值為三個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為零.

(5)力的分解時要認準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實際效果,按實際效果來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體上的所有力分解到兩個互相垂直的坐標軸上,分解最終往往是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總的合力).

易錯現(xiàn)象:

1.對含靜摩擦力的合成問題沒有掌握其可變特性

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確分解力

3.沒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返回目錄>>>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

要根據(jù)力的概念,從物體所處的環(huán)境(與多少物體接觸,處于什么場中)和運動狀態(tài)著手,其常規(guī)如下:

(1)確定研究對象,并隔離出來;

(2)先畫重力,然后彈力、摩擦力,再畫電、磁場力;

(3)檢查受力圖,找出所畫力的施力物體,分析結果能否使物體處于題設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或加速),否則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復列為物體所受的力.

2、整體法和隔離體法

(1)整體法:就是把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受力分析時,只分析這一整體之外的物體對整體的作用力,不考慮整體內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2)隔離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體從相關的物體系中假想地隔離出來,只分析該物體以外的物體對該物體的作用力,不考慮物體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

(3)方法選擇

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整體與外界作用時,應用整體分析法,可使問題簡單明了,而不必考慮內力的作用;當涉及的物理問題是物體間的作用時,要應用隔離分析法,這時原整體中相互作用的內力就會變?yōu)楦鱾€獨立物體的外力。

3、注意事項:

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

(1)彈力和摩擦力都是產生于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因此要從接觸點處判斷彈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根據(jù)彈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畫好這兩個力.

(2)畫受力圖時要逐一檢查各個力,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一定是無中生有的.同時應只畫物體的受力,不能把對象對其它物體的施力也畫進去.

易錯現(xiàn)象:

1.不能正確判定彈力和摩擦力的有無;

2.不能靈活選取研究對象;

3.受力分析時受力與施力分不清。

返回目錄>>>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1、物體的平衡:

物體的平衡有兩種情況:一是質點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二是物體不轉動或勻速轉動(此時的物體不能看作質點).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①平衡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物體的加速度為零.

②平衡條件:合力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這兩個共點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b、三力平衡:這三個共點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內,且其中任何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與第三個力平衡

c、若物體在三個以上的共點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通??刹捎谜环纸猓赜校?/p>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按接觸面分解或按運動方向分解)

③平衡條件的推論:

(ⅰ)當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它所受的某一個力與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ⅱ)當三個共點力作用在物體(質點)上處于平衡時,三個力的矢量組成一封閉的三角形按同一環(huán)繞方向.

3、平衡物體的臨界問題:

當某種物理現(xiàn)象(或物理狀態(tài))變?yōu)榱硪环N物理現(xiàn)象(或另一物理狀態(tài))時的轉折狀態(tài)叫臨界狀態(tài)。可理解成“恰好出現(xiàn)”或“恰好不出現(xiàn)”。

臨界問題的分析方法:極限分析法:通過恰當?shù)剡x取某個物理量推向極端(“極大”、“極小”、“極左”、“極右”)從而把比較隱蔽的臨界現(xiàn)象(“各種可能性”)暴露出來,便于解答。

易錯現(xiàn)象:

(1)不能靈活應用整體法和隔離法;

(2)不注意動態(tài)平衡中邊界條件的約束;

(3)不能正確制定臨界條件。

返回目錄>>>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牛頓運動三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2)理解:

①它說明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性質.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慣性與物體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運動狀態(tài)無關).

②它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③它是通過理想實驗得出的,它不能由實際的實驗來驗證.

2、牛頓第二定律:

內容:物體的加速度a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

理解:

①瞬時性:力和加速度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體性:合外力、質量和加速度是針對同一物體(同一研究對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質量和加速度的單位統(tǒng)一用si制主單位⑤相對性:加速度是相對于慣性參照系的。

3、牛頓第三定律:

(1)內容: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質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屬同種性質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賴性:它們是相互依存,互以對方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疊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求它們的合力,兩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范圍:

對于宏觀物體低速的運動(運動速度遠小于光速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是成立的,但對于物體的高速運動(運動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觀粒子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就不適用了,要用相對論觀點、量子力學理論處理.

易錯現(xiàn)象:

(1)錯誤地認為慣性與物體的速度有關,速度越大慣性越大,速度越小慣性越小;另外一種錯誤是認為慣性和力是同一個概念。

(2)不能正確地運用力和運動的關系分析物體的運動過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參量的變化。

(3)不能把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時對應關系正確運用到輕繩、輕彈簧和輕桿等理想化模型上

返回目錄>>>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

(一)

1、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基本思路

(1)通過認真審題,確定研究對象.

(2)采用隔離體法,正確受力分析.

(3)建立坐標系,正交分解力.

(4)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統(tǒng)一單位,求出答案.

2、解決連接體問題的基本方法是:

(1)選取最佳的研究對象.選取研究對象時可采取“先整體,后隔離”或“分別隔離”等方法.一般當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時,可當作整體研究,當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時,要分別隔離研究.

(2)對選取的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依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

3、解決臨界問題的基本方法是:

(1)要詳細分析物理過程,根據(jù)條件變化或隨著過程進行引起的受力情況和運動狀態(tài)變化,找到臨界狀態(tài)和臨界條件.

(2)在某些物理過程比較復雜的情況下,用極限分析的方法可以盡快找到臨界狀態(tài)和臨界條件.

易錯現(xiàn)象:

(1)加速系統(tǒng)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用拉力f直接拉物體與用一重力為f的物體拉該物體所產生的加速度是一樣的。

(2)在加速系統(tǒng)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兩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在豎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時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統(tǒng)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兩物體要產生相對滑動拉力必須克服它們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二)

1、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基本解題思路是:

①根據(jù)受力情況,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

②根據(jù)題意,選擇恰當?shù)倪\動學公式求解相關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推斷或求出物體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題思路是:①根據(jù)運動情況,利用運動學公式求出物體的加速度.

②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確定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從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點:

①運用牛頓定律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對物體進行受力情況分析和運動情況分析,要善于畫出物體受力圖和運動草圖.不論是哪類問題,都應抓住力與運動的關系是通過加速度這座橋梁聯(lián)系起來的這一關鍵.

②對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力情況發(fā)生變化,要分段進行分析,每一段根據(jù)其初速度和合外力來確定其運動情況;某一個力變化后,有時會影響其他力,如彈力變化后,滑動摩擦力也隨之變化.

2、關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狀態(tài)時,物體對水平支持物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當物體在豎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就不等于物體的重力.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大于物體的重力,這種現(xiàn)象叫超重現(xiàn)象.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小于物體的重力,這種現(xiàn)象叫失重現(xiàn)象.對其理解應注意以下三點:

(1)當物體處于超重和失重狀態(tài)時,物體的重力并沒有變化.

(2)物體是否處于超重狀態(tài)或失重狀態(tài),不在于物體向上運動還是向下運動,即不取決于速度方向,而是取決于加速度方向.

(3)當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a=g)時,平常一切由重力產生的物理現(xiàn)象都會完全消失,如單擺停擺、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再受浮力、液體柱不再產生向下的壓強等.

易錯現(xiàn)象:

(1)當外力發(fā)生變化時,若引起兩物體間的彈力變化,則兩物體間的滑動摩擦力一定發(fā)生變化,往往有些同學解題時仍誤認為滑動摩擦力不變。

(2)些同學在解比較復雜的問題時不認真審清題意,不注意題目條件的變化,不能正確分析物理過程,導致解題錯誤。

(3)些同學對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誤認為超重就是物體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體的重力減少啦。

返回目錄>>>

怎么學高一物理?

學習物理非常注重過程,一個認知、理解、運用的過程。

1.認知:利用身邊的事物或現(xiàn)象甚至是老師敘述的一些例子來幫助自己去充分認識它,對它產生興趣。

2.理解:用理解的方式去記憶公式、定理、試驗等等??梢杂眯蜗笏季S等等巧妙的方法去理解和記憶。例如,什么是真空,可以這樣去理解:真空就是真的空了,什么都沒有了。

3.運用:一類是來應付考試,另一類則是來解釋身邊得一些物理現(xiàn)象。

所以,在學習時,首先,不要有懼怕的心理,因為你前一段沒學好的經(jīng)歷可能會暗示你什么,這可能會導致你惡性循環(huán)。努力告訴自己“我能行!!!”其實心理暗示很有用哦!不過,為了給自己增加底氣,最好還是做好預習工作,做到心里有數(shù)。

其次,上課要緊跟老師的思路,適當?shù)赜浶┕P記,記一些書本上沒有明確闡明的甚至是遺漏的以及自己容易出錯的知識點。課下抽時間多練一練,別以任何理由來推托,從而放棄了練習的最佳時期,最后只能導致悲劇的發(fā)生。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做好及時總結。例如,上次考試的卷子發(fā)下來了,雖然認真訂正過了,但還要想想為什么會錯?正確答案是怎么算出來的?如果下次再考到還會錯嗎?等等。

我想,通過這些學習方法,一定能學好物理的。

返回目錄>>>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六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學計劃

一、教學簡析

1.教材分析:

本學期期采用的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一,必修一模塊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塊,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完成這一模塊的學習。本模塊劃分為“運動的描述”和“相互作用與運動規(guī)律”兩個二級主題,模塊涉及的概念和規(guī)律是高中物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有關實驗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過這些實驗學習,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體會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及實踐在人類認識世界中的作用。全書分為四章,分別是第一章運動的描述、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

2.學生分析:

本屆高一學生基礎相對較弱可相應降低要求,只要求其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規(guī)律外,對大多數(shù)學生應定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科學探究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正確的物理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形成較為完整的牛頓力學體系,為高二的學測夯實基礎等。

3.教法、學法分析:

推行2.7.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強調學生的課前預習,爭取教師少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育目標任務要求

1.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及調整意見、體會教材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學習過程,了解不同學生的主要學習障礙,在此基礎上制定教學方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2.要特別強調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強調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 這是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對課堂例題與習題要精心篩選,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強調例題與習題的教育教學因素,強調理解與運用。

3.加強教科研工作,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掌握基本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4.通過觀察實驗和推理,歸納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使學生學習和掌握有關規(guī)律,同時著重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實驗能力,以及由實驗結果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5.結合所學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三、措施

1.嚴格執(zhí)行教學處的集體備課制度,提高集體備課質量。每周集體備課,先由上一周安排的每一節(jié)教學內容的主備人向全組明確本節(jié)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主要例題、課后作業(yè)、教學案等,然后由全組教師研討、質疑、確認,形成共案。全組老師要統(tǒng)一教學進度、統(tǒng)一教學規(guī)范。

2.制定教學進度。在認真分析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確定課時安排。為實現(xiàn)給全體學生奠定一個扎實的物理基礎提供合理的時間保證。必修物理將突出文科學生的特點、合理安排,以便保證全年級在學業(yè)水平測試中獲得滿意成績。

3.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加強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細化每一章每一節(jié)的教學要求,明確課時分配及每一節(jié)課的課時目標。對每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討,確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徑。加強對各種課型的研究,尤其是探究課。

4.精選習題。針對每一節(jié)課的課時目標,精心選擇典型習題,做到知識點與習題的對應。分類編排課堂例題、課外鞏固習題、小練檢測題、章節(jié)復習題。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過程。

5.強化預習案的批改。通過批改督促學生端正課外學習的態(tài)度、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規(guī)范學生的答題。為課時目標的確定和分類教學指導提供依據(jù)。

6.加強學科組老師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聽課、評課對教學模式進行探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精選習題過程中,選題與審題分工合作;對每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進行突破時集思廣益。

7.充分開發(fā)教學資源。加強實驗教學,能充分利用實驗室提供的器材,利用身邊資源開發(fā)有價值的小實驗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認識。搜集多媒體素材,制作

課件,提高教學容量與效果。

8.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立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表達能力;舉行學科競賽,促進學生的特長發(fā)展。開設講座,介紹物理學前沿與物理學家生平,讓學生明白科學的價值和意義。

四、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第一周

緒論1

3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

第二周

第一章 第二節(jié) 時間和位移

3

第一章 第三節(jié) 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三周

第一章 第四節(jié)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3

第一章 第五節(jié) 速度改變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四周

第一章 第五節(jié) 速度改變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3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復習檢測

第五周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復習檢測

3

國慶放假

第六周

第二章 第一節(jié) 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3

第二章 第二節(jié)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第七周

第二章 第三節(jié)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3

第二章 第四節(jié)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速度的關系

第八周

第二章 第四節(jié)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速度的關系

3

第二章 第五節(jié) 自由落體運動

第九周

第二章 第六節(jié) 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3

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復習檢測

第十周

期中檢測

3

第十一周

第三章 第一節(jié)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3

第十二周

第三章 第二節(jié) 彈力

3

第三章 第二節(jié) 彈力

第十三周

第三章 第三節(jié) 摩擦力

3

第三章 第四節(jié) 力的合成

第十四周

第三章 第五節(jié) 力的分解

3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復習檢測

第十五周

第四章 第一節(jié) 牛頓第一定律

3

第十六周

第四章 第二節(jié)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3

第四章 第三節(jié) 牛頓第二定律

第十七周

第四章 第四節(jié) 力學單位制

3

第十八周

第四章 第五節(jié) 牛頓第三定律

3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

第十九周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復習檢測

第二十周

必修二:第五章第一節(jié)做曲線運動 第二節(jié) 平拋運動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試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七

一、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系

時間間隔能展示運動的一個過程,時刻只能顯示運動的一個瞬間。對一些關于時間間隔和時刻的表述,能夠正確理解。例如:第3s末、3s時、第4s初……均為時刻;3s內、第3s、第2s至第3s內……均為時間間隔。區(qū)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與位移的關系

位移表示位置變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速度與速率的關系

四、速度、加速度與速度變化量的關系

五、運動圖像的含義和應用

由于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學中,經(jīng)常用到的有x-t圖象和v—t圖象。

1.理解圖象的含義:(1)x-t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2)v—t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2.了解圖象斜率的含義:(1)x-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2高一必修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三個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個,就可求出其余兩個。利用公式解題時注意:x、v、a為矢量及正、負號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解題時要有正方向的規(guī)定。

2.常用推論

二、運動圖像的理解及應用

1.研究運動圖象:

(1)從圖象識別物體的運動性質。

(2)能認識圖象的截距(即圖象與縱軸或橫軸的交點坐標)的意義。

(3)能認識圖象的斜率(即圖象與橫軸夾角的正切值)的意義。

(4)能認識圖象與坐標軸所圍面積的物理意義。

(5)能說明圖象上任一點的物理意義。

2.x-t圖象和v—t圖象的比較:如圖所示是形狀一樣的圖線在x-t圖象和v—t圖象中所代表的不同含義。

三、追及和相遇問題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條件是:兩個物體在追趕過程中處在同一位置。兩物體恰能相遇的臨界條件是兩物體處在同一位置時,兩物體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問題的思路:

(1)根據(jù)對兩物體的運動過程分析,畫出物體運動示意圖。

(2)根據(jù)兩物體的運動性質,分別列出兩個物體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將兩物體的運動時間的關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運動示意圖找出兩物體位移間的關聯(lián)方程。

(4)聯(lián)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問題時應注意的問題:

(1)抓住一個條件:是兩物體的速度滿足的臨界條件。如兩物體距離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兩個關系:是時間關系和位移關系。

(2)若被追趕的物體做勻減速運動,注意在追上前,該物體是否已經(jīng)停止運動。

4.解決追及、相遇問題的方法:

(1)數(shù)學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數(shù)求極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過對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分析,找到臨界狀態(tài)和臨界條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四、紙帶問題

1.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

(1)根據(jù)勻速直線運動特點x=vt,若紙帶上各相鄰的點的間隔相等,則可判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2)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x=at?,若所打的紙帶上在任意兩個相鄰且相等的時間內物體的位移之差相等,則說明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2.加速度

(1)逐差法:a=[(x6+x5+x4)-(x3+x2+x1)]/9t?

(2)v—t圖象法: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的推論,求出各點的瞬時速度,建立直角坐標系(v—t圖象),然后進行描點連線,求出圖線的斜率k=a。

3高一物理中的相互作用知識點總結一、彈力問題

1、彈力的產生:

條件:(1)物體間是否直接接觸。(2)接觸處是否有相互擠壓或拉伸。

2.彈力方向的判斷:

彈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形變方向相反,指向物體恢復原狀的方向。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壓的物體(受力物體)。

(2)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受力物體)。

(3)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沿繩背離受力物體)。

補充:物體間點面接觸時其彈力方向過點垂直于面,點線接觸時其彈力方向過點垂直于線,兩物體球面接觸時其彈力的方向沿兩球心的連線指向受力物體。

3.彈力的大?。?/p>

(1)彈簧的彈力滿足胡克定律:f=kx。其中k代表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僅與彈簧的材料有關,x代表形變量。

(2)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在彈性限度內,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二、關于摩擦力的問題

1.對摩擦力認識的四個“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靜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動摩擦力小。

(3)靜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與運動方向共線,但一定沿接觸面的切線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動力。

2.靜摩擦力用二力平衡來求解,滑動摩擦力用公式f=μfn來求解。

3.靜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斷:

存在判斷:假設接觸面光滑,看物體是否發(fā)生相當運動,若發(fā)生相對運動,則說明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物體間存在靜摩擦力;若不發(fā)生相對運動,則不存在靜摩擦力。方向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三、物體受力分析

1.物體受力分析的方法:

2.受力分析的順序:先重力,再接觸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

3.受力分析時應注意的問題:

(1)分析物體受力時,只分析周圍物體對研究對象所施加的力。

(2)受力分析時,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確定每個力的實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實際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當做是物體受到的力。

(3)如果一個力的方向難以確定,可用假設法分析。

(4)物體的受力情況會隨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而改變,必要時根據(jù)學過的知識通過計算確定。

(5)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體,互相作用要隔離。

四、物理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與分解中的應用

1.正交分解時建立坐標軸的原則:

(1)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為原則,一般情況下應使盡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標軸上。

(2)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標軸上。

4必修一牛頓運動規(guī)律一、對牛頓運動定律的理解

1.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規(guī)律。

(2)牛頓第一定律是慣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只與質量有關。

(3)肯定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4)牛頓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實驗總結出來的一條獨立的規(guī)律,并非牛頓第二定律的特例。

(5)當物體所受合力為零時,從運動效果上說,相當于物體不受力,此時可以應用牛頓第一定律。

2.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a與f、m的定量關系,特別是a與f的幾種特殊的對應關系:同時性、同向性、同體性、相對性、獨立性。

(2)牛頓第二定律進一步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決定于物體的受力情況和初始狀態(tài)。

(3)加速度是聯(lián)系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的橋梁,無論是由受力情況確定運動情況,還是由運動情況確定受力情況,都需求出加速度。

3.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

(1)力總是成對出現(xiàn)于同一對物體之間,物體間的這對力一個是作用力,另一個是反作用力。

(2)指出了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特點:“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質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同時出現(xiàn)、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不同,效果不同。

二、應用牛頓定律時常用的技巧方法

1.理想實驗法。2.控制變量法。3.整體與隔離法。4.圖解法。5.正交分解法。6.關于臨界問題處理的基本方法是:根據(jù)條件變化或過程的發(fā)展,分析引起的受力情況的變化和狀態(tài)的變化,找到臨界點或臨界條件。

小編推薦:高中物理選擇題解題技巧

三、物理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的典型問題示例

1.力、加速度、速度三者的關系知識點:

(1)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決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與加速度的關系f=ma,合力只要不為零,無論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為零。

(2)合力與速度無必然聯(lián)系,只有速度變化才與合力有必然聯(lián)系。

(3)速度大小如何變化,取決于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方向之間的關系,當二者夾角為銳角或方向相同時,速度增加,否則速度減小。

2.關于輕繩、輕桿、輕彈簧問題的相關知識點:

(1)輕繩:①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②同一根繩上各處的拉力大小都相等。③認為受力形變極微,看做不可伸長。④彈力可做瞬時變化。

(2)輕桿:①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桿的方向。②各處作用力的大小相等。③輕桿不能伸長或壓縮。④輕桿受到的彈力方式有:拉力、壓力。⑤彈力變化所需時間極短,可忽略不計。

(3)輕彈簧:①各處的彈力大小相等,方向與彈簧形變的方向相反。②彈力的大小遵循f=kx的關系。③彈簧的彈力不能發(fā)生突變。

3.物理關于超重和失重的問題相關知識點:

(1)物體超重或失重是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或對懸掛物體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體的實際重力。

(2)物體超重或失重與速度方向和大小無關。根據(jù)加速度的方向判斷超重或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則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則失重。

(3)物體出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時,物體與重力有關的現(xiàn)象全部消失:①與重力有關的一些儀器如天平、臺秤等不能使用。②豎直上拋的物體再也回不到地面。③杯口向下時,杯中的水也不流出。

物理變化一定伴隨能量變化嗎

物理變化不一定會伴隨著能量變化。物質的狀態(tài)變化一般都會伴隨著能量變化,物理變化中不一定存在能量變化,但是物質的化學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能量變化。

1物理變化概念: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只是物質在外形和狀態(tài)方面發(fā)生了變化,與化學變化相對。

實質: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本身不變,只是粒子之間的間隔運動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2化學變化概念:化學變化是指相互接觸的分子間發(fā)生原子或電子的轉換或轉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變化的過程,其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

實質: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shù)沒有變化,僅僅是原子與原子之間的結合方式發(fā)生了改變,原子是化學變化的最小微粒。例如對于分子構成的物質來說,就是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物質的化學性質需要通過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xiàn)出來,因此可以利用使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方法來研究物質的化學性質,制取新的物質。

物理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八

物理知識包括運動學【勻變速直線,曲線運動】,相互作用力,牛頓運動定律,萬有引力,機械能,電場,磁場,分子,動量守恒定律,近代物理學史。

一定要掌握各個知識點概念

可以自己根據(jù)書本或者教輔總結知識點,特別要搞懂它的性質【通過圖像,事例,題目理解,而不能死記硬背】

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維,做好適當?shù)挠涗?/p>

課上認真聽講,要做到明白教師講課的重點,聽課也要有節(jié)奏,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積極思維。

做好適當?shù)挠涗浭侵赣浵玛P鍵的地方、自己有疑問的地方、典型的例子及解答的關鍵。一般內容用本子記錄,對一些概念的補充說明可以直接記在書本上。

必須全面記錄好筆記

筆記上要把所有知識全面記錄下來,課堂上記錄重點,課下加以補充。由于高中物理需要補充的知識太多,把筆記記錄在課本上的做法非常不可取,一個原因是需要記錄知識太多而課本空白區(qū)域面積太小,再一個原因是如果記錄在課本上會導致課本亂七八糟,既影響記憶效果,又影響心情。

一定要學會分析總結錯誤并把自己所犯錯誤放大

平時對每一次的練習、考試中的任何錯誤都不能輕易放過。平時千萬不要積累錯誤,高中物理知識太多,每天學習任務繁重,今天積累幾個明天積累幾個,到最后就會積重難返!另外一定要學會分析錯誤原因、學會歸納、歸類、舉一反三、一題多解、多題歸一!

做好及時的復習

上完課的當天,必須做好當天的復習。復習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地看書和筆記,而最好是采取回憶式的復習:先把書、筆記合起來回憶上課時老師講的內容,例如: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等(也可邊想邊在草稿本上寫一寫)盡量想得完整些。

然后打開書和筆記本,對照一下還有哪些沒記清的,把它補起來,就使得當天上課內容鞏固下來了,同時也就檢查了當天課堂聽課的效果如何,也為改進聽課方法及提高聽課效果提出必要的改進措施。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九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運動學的基本概念1、參考系: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的另外的物體。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都是相對于參考系在而言的。

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被選為參考系的物體,我們假定它是靜止的。選擇不同的物體作為參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但選擇時要使運動的描述盡量的簡單。

通常以地面為參考系。

2、質點:

①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學的抽象。

②物體可看做質點的條件:研究物體的運動時,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可以忽略。且物體能否看成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③物體可被看做質點的幾種情況:

(1)平動的物體通??梢暈橘|點.

(2)有轉動但相對平動而言可以忽略時,也可以把物體視為質點.

(3)同一物體,有時可看成質點,有時不能.當物體本身的大小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忽略時,不能把物體看做質點,反之,則可以.

注(1)不能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為標準來判斷物體是否可以看做質點,關鍵要看所研究問題的性質.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時,物體可視為質點.

(2)質點并不是質量很小的點,要區(qū)別于幾何學中的“點”.

3、時間和時刻:

時刻是指某一瞬間,用時間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它與狀態(tài)量相對應;時間是指起始時刻到終止時刻之間的間隔,用時間軸上的一段線段來表示,它與過程量相對應。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來描述質點位置的變化,是質點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

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5、速度:

用來描述質點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與通過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其定義式為 ,方向與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對變速運動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時速度:是質點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時速度簡稱速度,它可以精確變速運動。瞬時速度的大小簡稱速率,它是一個標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與速度的變化量方向相同(注意與速度的方向沒有關系),大小由兩個因素決定。

易錯現(xiàn)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慮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間的關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及其應用:

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都相等的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1)任意兩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t內的位移之差為恒量

(2)某段時間內時間中點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2)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幾個重要結論

①1t末,2t末,3t末……瞬時速度之比為:

v1∶v2∶v3∶……∶vn=1∶2∶3∶……∶n

②1t內,2t內,3t內……位移之比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個t內,第二個t內,第三個t內……第n個t內的位移之比為:

xⅰ∶xⅱ∶x?!谩脁n=1∶4∶9∶……∶n2

④通過連續(xù)相等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

易錯現(xiàn)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負。

2、紙帶的處理,是這部分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易錯問題。

3、濫用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殊公式。

高一物理中運動的描述相關知識點

一、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系

時間間隔能展示運動的一個過程,時刻只能顯示運動的一個瞬間。對一些關于時間間隔和時刻的表述,能夠正確理解。例如:第3s末、3s時、第4s初……均為時刻;3s內、第3s、第2s至第3s內……均為時間間隔。區(qū)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與位移的關系

位移表示位置變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速度與速率的關系

四、速度、加速度與速度變化量的關系

五、運動圖像的含義和應用

由于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學中,經(jīng)常用到的有x-t圖象和v—t圖象。

1.理解圖象的含義:(1)x-t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2)v—t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2.了解圖象斜率的含義:(1)x-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滑動摩擦力與什么因素有關

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成正比,即f=μn。

μ為動摩擦因數(shù):與接觸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關。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及接觸面間的彈力有關。

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方向

大小

①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跟正壓力成正比:f=μn(μ為動摩擦因數(shù))

②物體所受壓力相同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③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比最大靜摩擦力fmax略小。通常的計算中可以認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注:一定范圍內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積無關;滑動摩擦力和物體運動速度無關

方向

總是跟接觸面相切,并且跟物體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所謂相對,仍是以施加摩擦力的施力物體為參考系的。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十

1氣體的性質公式總結

1.氣體的狀態(tài)參量:溫度:宏觀上,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物體內部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劇烈程度的標志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關系:t=t+273 {t:熱力學溫度(k),t:攝氏溫度(℃)}

體積v:氣體分子所能占據(jù)的空間,單位換算:1m3=103l=106ml

壓強p:單位面積上,大量氣體分子頻繁撞擊器壁而產生持續(xù)、均勻的壓力,標準大氣壓: 1atm=1.013×105pa=1900pxhg(1pa=1n/m2)

2.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分子間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間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運動速率很大

3.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為熱力學溫度(k)}

注:

(1)理想氣體的內能與理想氣體的體積無關,與溫度和物質的量有關;

(2)公式3成立條件均為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使用公式時要注意溫度的單位,t為攝氏溫度(℃),而t為熱力學溫度(k)。

2運動和力公式總結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qū)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于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于宏觀物體,不適用于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于微觀粒子

注:

平衡狀態(tài)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tài),或者是勻速轉動。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十一

3力的合成與分解公式總結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shù)運算。

4常見的力公式總結

1.重力g=mg(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shù)(n/m),x:形變量(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shù),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 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十二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1.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

物體與質點

參考系

坐標系

2.時間和位移

時刻和時間間隔

路程和位移

矢量和標量

3.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

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4.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電磁打點計時器

電火花計時器

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瞬時速度

用圖像表示速度

5.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

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

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探究

1.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進行實驗

處理數(shù)據(jù)

做出速度——時間圖象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勻變速直線運動

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

用圖象表示位移

4.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位移之間的關系

5.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加速度

6.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綿延兩千多年的錯誤

邏輯的力量

猜想與假設

實驗驗證

第三章相互作用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圖示

重力

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2.彈力

彈性形變和彈力

幾種彈力

3.摩擦力

靜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

4.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共點力

5.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矢量相加的法則

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理想實驗的魅力

牛頓物理學的基石——慣性定律慣性與質量

2.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加速度與力的關系

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制定實驗方案時的兩個問題怎樣由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3.牛頓第二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

力的單位

4.力學單位制

5.牛頓第三定律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牛頓第三定律

物體的受力分析

6.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

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

7.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超重和失重

從動力學看自由落體

學好高中物理的訣竅

很多高中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總是出現(xiàn)很多問題,但如果找到了很好的學習方法和竅門,那么物理并不難。除了學生們應該具備很扎實的基礎外,還應該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下面就是小編為各位介紹的學好高中物理的訣竅。

學好高中物理的訣竅一

1、多理解,就是緊緊抓住預習、聽課和復習,對所學知識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地理解。預習可分為粗讀和精讀。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學的物理內容,對重要的部分以小標題的方式加以圈注。接著便仔細閱讀圈注部分,進行深入理解,即精讀。上課時可有目的地聽老師講解難點,解答疑問。

2、物理課后進行復習,除了對公式定理進行理解記憶,還要深入理解老師的講課思路,理解解題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題的知識點對癥下藥,應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條理化、程序化。

學好高中物理的訣竅二

1、積累:是學習物理過程中記憶后的工作。在記憶的基礎上,不斷搜集來自課本和參考資料上的許多有關物理知識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有的來自一題,有的來自一道題的一個插圖,也可能來自一小段閱讀材料等等。

2、在搜集整理過程中,要善于將不同物理知識點分析歸類,在整理過程中,找出相同點,也找出不同點,以便于記憶。

學好高中物理的訣竅三

1、課前認真預習 預習是在課前,獨立地閱讀教材,自己去獲取新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前預習未講授的新課,首先把物理新課的內容都要仔細地閱讀一遍,通過閱讀、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重點、難點、范圍和要求。

2、對于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則要抓住其核心,以及與其它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對已學過的知識,如果忘了,課前預習時可及時補上,這樣,上課時就不會感到困難重重了。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十三

高一必修一物理提綱

曲線運動

1.在曲線運動中,質點在某一時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線上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2.物體做直線或曲線運動的條件:

(已知當物體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產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相同,則物體做直線運動;

(2)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不同,則物體做曲線運動。

3.物體做曲線運動時合外力的方向總是指向軌跡的凹的一邊。

4.平拋運動:將物體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拋出,不計空氣阻力,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

分運動: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2)在豎直方向上物體的初速度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

5.以拋點為坐標原點,水平方向為x軸(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豎直方向為y軸,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豎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時刻的運動方向可用該點速度方向與x軸的正方向的夾角表示

7.勻速圓周運動:質點沿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圓弧長度相同。

8.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v:質點通過的弧長和通過該弧長所用時間的比值,即v=s/t,單位m/s;屬于瞬時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為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9.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非勻速曲線運動,因而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2)角速度:ω=φ/t(φ指轉過的角度,轉一圈φ為),單位rad/s或1/s;對某一確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頻率:f=1/t

(4)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一個指向圓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變運動物體的速度方向,不改變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線速度變化快慢,方向與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方向時刻在變,所以勻速圓周運動是瞬時加速度的方向不斷改變的變加速運動。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向心力方向總指向圓心,是一個變力。

(3)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離心運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的情況下,就做逐漸遠離圓心的運動

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1.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適用條件:可作質點的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若是兩個均勻的球體,r應是兩球心間距.(物體的尺寸比兩物體的距離r小得多時,可以看成質點)

3.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中心天體質量m,天體半徑r,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g)

(1)萬有引力=向心力(一個天體繞另一個天體作圓周運動時)

(2)重力=萬有引力

地面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0,w>0.這表示力f對物體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車前進時,人的推力f對車做做正功。

(3)當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時,cosα

如何學好物理

1.上課專心聽講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課后再找老師討論。做好筆記為輔,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后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

2.自覺獨立復習

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shù)量,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要想對于物理的過程中,要清楚的,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我們都要先把圖畫出來,還有在學習的時候,我們都要專心的聽講,在上課的時候不走神,還有不要自以為是,要不斷的學習,向老師和同學問一下,還有這樣的話我們要多練習,這樣的話就能好好的把物理學下去,在學習的時候多練習。

3.重視實驗、勇于探究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物理的規(guī)律、原理都是通過物理實驗現(xiàn)象或數(shù)據(jù)分析,總結或推理出來的。我們教材中就有大量的物理實驗要求同學們去做,去探究。只有同學們敢于實驗,敢于實踐,敢于動手,才能把物理真正學好。

4.應用數(shù)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學好物理必須能夠根據(jù)具體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關系式,進行合理科學的推導與求解,可以靈活運用各種幾何畫圖、數(shù)學圖像等方式進行分析解答。

5.向別人學習

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jīng)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訴別人,這樣別人有了好方法也會告訴你。在學習方面要有幾個好朋友。

高中物理學習技巧

多練多做。高一物理的學習方法之四就是多練多做。有句話叫好記性比不上爛筆頭。要想學得更快,記得更牢,還必須要多做多練,也就是要花時間和功夫去多做題,多練題,每一種題型做的次數(shù)多了,自然而然的也就會了,也就輕易而舉的掌握了這些知識點了。

錯題記錄。高一物理的學習方法之五就是錯題記錄。學習物理,要想學好,建議還是要學會整理錯題,買個錯題記錄本,一本本的記錄,遇到錯題就記錄,隔一段時間再來做一次,這樣多次重復的做題和記錄,會讓自己慢慢地把所有的知識點都掌握,也有利于鞏固自己的知識。

高中物理解題技巧是什么

1.審題要仔細,關鍵字眼不可疏忽

審題時一定要仔細,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關鍵字眼,不要以為是“容易題”“陳題”就一眼帶過,要注意“陳題”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認為是“新題、難題”就畏難而放棄,要知道“難題”也只難在一點,“新題”只新在一處。由于疏忽看錯題或畏難輕易放棄都會造成很大的遺憾。

2.物理過程的分析要注意細節(jié),要善于找出兩個相關過程的連接點(臨界點)

對于一個復雜的物理問題,首先要根據(jù)題目所描述的情景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然后對物理過程進行分析,對于多過程的物理問題,考生一定要注意分析物理過程的細節(jié),弄清各個過程的運動特點及相關聯(lián)系,找出相關過程之間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做到了這一點,也就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難題也就變得容易了。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十四

高一物理必修一復習提綱

一、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的特點:在曲線運動中,運動質點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就是通過這一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這是因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不斷變化的。做曲線運動的質點,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線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線上,且一定指向曲線的凹側。

二、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深刻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物體的實際運動往往是由幾個獨立的分運動合成的,由已知的分運動求跟它們等效的合運動叫做運動的合成;由已知的合運動求跟它等效的分運動叫做運動的分解。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基本關系:

1分運動的獨立性;

2運動的等效性(合運動和分運動是等效替代關系,不能并存);

3運動的等時性;

4運動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互成角度的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的判斷

合運動的情況取決于兩分運動的速度的合速度與兩分運動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兩者是否在同一直線上,在同一直線上作直線運動,不在同一直線上將作曲線運動。

①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速直線運動。

②一個勻速直線運動和一個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是曲線運動。

③兩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④兩個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可能是直線運動也可能是曲線運動。當兩個分運動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與這兩個分運動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合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否則是曲線運動。

2、怎樣確定合運動和分運動

①合運動一定是物體的實際運動

②如果選擇運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則參照物的運動和物體相對參照物的運動是分運動,物體相對地面的運動是合運動。

③進行運動的分解時,在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前提下,類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實際效果進行分解。

3、繩端速度的分解

此類有繩索的問題,對速度分解通常有兩個原則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體運動的實際速度②沿繩方向一個分量,另一個分量垂直于繩。(效果:沿繩方向的收縮速度,垂直于繩方向的轉動速度)

4、小船渡河問題

(1)l、vc一定時,t隨sinθ增大而減小;當θ=900時,sinθ=1,所以,當船頭與河岸垂直時,渡河時間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寬度。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須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與河岸垂直。這是船頭應指向河的上游,并與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關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時,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橫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于船上在靜水中的航行速度,則不論船的航向如何,總是被水沖向下游。怎樣才能使漂下的距離最短呢?設船頭vc與河岸成θ角,合速度v與河岸成α角??梢钥闯觯害两窃酱?,船漂下的距離x越短,那么,在什么條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為圓心,以vc為半徑畫圓,當v與圓相切時,α角,根據(jù)cosθ=vc/vs,船頭與河岸的夾角應為:θ=arccosvc/vs.

如何解決物理題

1、會審題,理解題意是正確解答物理習題的前提,要迅速地理解題意,必須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句,找出需要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在必要時畫出草圖幫助理解題意。

2、分析物理過程,一個綜合題,往往由若干彼此獨立的子過程組合而成,這些過程又不是孤立的,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制約關系,只要仔細分析物理過程,尋找到前后過程的聯(lián)系,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3、選擇合適的方法,從思維的角度看,供選擇的方法包括分析法、綜合法、假設法、取消法、反證法、遞推法等等。從物理的角度看,供選擇的方法包括模型化的方法、隔離分析的方法、等效變換的方法、疊加的思想方法、對稱處理的方法、極端分析的方法等等。從數(shù)學的角度看,有代數(shù)法、幾何方法,等等。

4、學會運用數(shù)學知識,根據(jù)物理規(guī)律列出問題中物理量的關系式,把物理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實現(xiàn)了物理過程的數(shù)學化。列出物理量間的關系后,下面的任務就是采用最好的數(shù)學方法,準確地求出結果,注意運算的技巧可以簡化運算程序,節(jié)省計算時間。

5、討論驗證結果,用量綱的方法檢查結果;用數(shù)量級估算法檢查結果;用特殊值假設法檢查結果等。

怎樣學習高中物理

1.熟記物理基礎

經(jīng)歷過高一高二的同學們一定知道物理的難度,一堆概念和規(guī)律讓很多同學看著就頭疼,從而開始放棄了高中物理的學習,高三網(wǎng)小編表示,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應熟記基本概念,規(guī)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結論,我們常提起的最基礎的知識。但是很多的同學往往忽視這些基本概念的記憶,認為學習物理不用死記硬背這些文字性的東西,其結果在高三總復習中提問同學物理概念,能準確地說出來的同學很少,即使是補習班的同學也幾乎如此。這對你對物理問題的理解,對你整個物理系統(tǒng)知識的形成都有內在的不良影響,說不準哪一次考試的哪一道題就因為你概念不準而失分。

2.掌握對知識點的記憶

高三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在記憶的基礎上,應該不斷搜集來自課本和參考資料上的許多有關物理知識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有的來自一題,有的來自一道題的一個插圖,也可能來自一小段閱讀材料等等。高三網(wǎng)小編表示在搜集整理過程中,要善于將不同知識點分析歸類,在整理過程中,找出相同點,也找出不同點,以便于記憶。積累過程是記憶和遺忘相互斗爭的過程,但是要通過反復記憶使知識更全面、更系統(tǒng),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這樣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絕不能不加思考地機械記憶,其結果只能使記憶的比遺忘的還多。

3.多綜合物理知識點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十五

一、 教學內容分析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節(jié)的內容。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將明確兩個力同時作用在物體這一問題的處理方法。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等效替代的思想在建立概念、尋求合力與分力關系的過程中被深度應用; 平行四邊形定則是矢量運算普遍遵循的法則,而矢量運算貫穿高中物理始終,用“圖形”表示物理量之間關系的方法,對學生而言是一個新方法。因此,該節(jié)在教和學兩方面都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其涉及的物理研究方法和實驗方法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并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物理實驗、物理模型、數(shù)學工具在物理學發(fā)展過程中的應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訓練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和諧發(fā)展。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力、重力、彈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對“力”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通過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矢量的學習,對“矢量”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提供了基本的知識儲備。然而,腦中根深蒂固的標量運算對學生學習力的合成而言,是一種負遷移,對力進行合成時,照搬標量運算的方法來應付,而矢量運算使用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對于學生初次學習而言比較抽象,且涉及幾何和三角等數(shù)學知識,感覺有難度。學生在初中所學的二力平衡為標量代數(shù)運算,要想直接過渡到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矢量運算,思維階梯跨度較大,在認知水平上是一次質的跨越,很難要求學生一次轉化完成,這些都給本節(jié)課的教學帶來了困難。

三、設計思想

依據(jù)本校實際教學條件和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實施中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由于本節(jié)課比較抽象,但實驗比較直觀,易于得到實驗結論,我準備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組討論與教師講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表:

環(huán)節(jié)

內容

作用

情景創(chuàng)設

建立共點力、合力與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體驗等效替代的思想

設問:互成角度的兩個分立如何求合力?

提出探究活動的問題

學生探究活動

通過傳統(tǒng)實驗和dislab數(shù)字實驗共同完成

通過探究,得出平行四邊形法則

實例分析,強化概念

初步應用平行四邊形,加深理解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

2.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

3.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含義和使用方法,會用它求兩個分力的合力。

過程與方法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 1.通過合力與分力概念的建立過程,體會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過探究求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力方法的過程,體會邏輯和實驗相結合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科學研究的樂趣和社會價值。

2.體會科學研究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學重點:

1.合力與分力的概念及其等效替代關系。

2.平行四邊形定則及其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探究過程及其結論。

五、教學用具

1.實驗器材:木板、白紙、圖釘(若干)、橡皮條、細繩套(兩根)、彈簧秤(兩只)、三角板、鉛筆;

2. 計算機、實物展示臺等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dis-lab設備;cai課件

六、教學流程圖(略)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引 ?入 ?新 ?課

由曹沖稱象的故事引入

為學生更好地理解等效替代的思想

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合力和分立

學生活動:兩個女同學共同提起水桶和一男同學單獨提起水桶。

學生通過觀察,學會對信息的分析﹑加工

學 習

相 關

概 ?念

結合以上實例,提出下面問題

問題1:兩位女同學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與男同學一個力的單獨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嗎?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加以分析總結:兩個女生的作用效果與一個男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力是可以等效的。許多這樣的實例就表現(xiàn)在我們身邊,稍微留心便會發(fā)現(xiàn)。

學生學會對信息歸納總結。

在上面列舉的實例的基礎上,教師給分力與合力﹑力的合成下定義并板書。

1. 分力和合力: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另外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另外幾個力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合力和分力是一種等效替代的關系。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進一步理解“等效替代”思想,為本節(jié)實驗設計的原理打下基礎。

提出問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題、猜想與假設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既然合力與分力可以相互替代,那么它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呢?數(shù)學知識1+1 2是否可用于已知兩個分力求其合力呢?

請學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老師的猜想:合力等于各分力之和?

大部分同學都認為老師的猜想不對,就此反問那你覺得應該是什么關系?你有什么方法推翻我的想法?你的猜想是什么?怎么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去驗證你的猜想?

敢于猜想和假設,

增強探索意識。

實 ? 驗 ? 探 ? 究

讓學生思考應如何設計該探究實驗。

先投影實驗器材:方木板﹑白紙﹑彈簧秤(兩個)﹑橡皮筋﹑細繩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套(兩個)﹑鉛筆﹑三角板﹑刻度尺﹑圖釘(5個)。[來源:] 明確探究問題:

1. 如何求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分力的合力

2. 如何求相互垂直的兩個分力的合力

3. 如何求互成任意角的兩個共點力的合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課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一、 教材分析

在上一節(jié)實驗的基礎上,分析v-t圖像時一條傾斜直線的意義——加速度不變,由此定義了勻變速直線運動。而后利用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的是傾斜直線,進一步分析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無論時間間隔t大小, 的值都不變,由此導出v = v0 + at,最后通過例題以加深理解,并用“說一說”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做變速運動的理解。

二、 教學目標

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圖象。

2、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的 圖象,概念和特點。

3、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 v0 + at,并會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1、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 圖象,概念和特點。

2、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 v0 + at,并進行計算。

三、 ? ? 教學難點

會用 圖象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 v0 + at。

四、 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加速度的概念,及表達式 a=

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同學們通過實驗研究了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小車運動的υ-t圖象。

設問:小車運動的 υ-t圖象是怎樣的圖線?(讓學生畫一下)

學生坐標軸畫反的要更正,并強調調,縱坐標取速度,橫坐標取時間。

υ-t圖象是一條直線,速度和時間的這種關系稱為線性關系。

設問:在小車運動的υ-t圖象上的一個點p(t1,v1)表示什么?

學生畫出小車運動的υ-t圖象,并能表達出小車運動的υ-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學生回答:t1時刻,小車的速度為v1 。

學生回答不準確,教師補充、修正。

預習檢查

情境導入

精講點撥:

1、勻速直線運動圖像

向學生展示一個υ-t圖象:

提問:這個υ-t圖象有什么特點?它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有什么特點?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又有什么特點?

在各小組陳述的基礎上教師請一位同學總結。

2、勻變速直線運動圖像

提問:在上節(jié)的實驗中,小車在重物牽引下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物體的加速度有什么特點?直線的傾斜程度與加速度有什么關系?它表示小車在做什么樣的運動?

從圖可以看出,由于v-t圖象是一 條傾斜的直線,速度隨著時間逐漸變大,在時間軸上取取兩點t1,t2,則t1,t2間的距離表示時間間隔t= t2—t1,t1時刻的速度為 v1, t2 時刻的速度為v2,則v2—v1= v,v即為間間隔t內的速度的變化量。

提問:v與t是什么關系?

知識總結:沿著一條直線,且加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提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線的斜率表示什么?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線與縱坐標的交點表示什么?

展示以下兩個v-t圖象,請同學們觀察,并比較這兩個v-t圖象。

知識總結: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增加,這個運 動叫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減小,這個運動叫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分小組討論

每一小組由一位同學陳述小組討論的結 果。

學生回答: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表示物體的速度不隨時間變化,即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v = 0, = 0,所以加速度為零。

分小組討論

每一小組由一位同學陳述小組討論的結果。

由于v-t圖象是一條直線,無論t選在什么區(qū)間,對應 的速度v的變化量v與時間t的變化量t之比 都是一樣的, 表示速度 的變化量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即加速度。所以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的運動,是加速度不變的運動。

學生回答:v-t圖線的斜率在數(shù)值上等于速度v的變化量v與時間t的變化量t之比,表示速度的變化量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即加速度。

v-t圖線與縱坐標的交點表示t = 0 時刻的速度,即初速度v0。

學生回答:甲乙兩個v-t圖象表示的運動都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但甲圖的速度隨時間均勻增加,乙圖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減小。

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觀察,發(fā)現(xiàn)勻加速直線運動與勻減速直線運動 的不同之處,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

3、勻變速直線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

提問:除用圖象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外,是否還可以用公式表達物體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教師引導,取t=0時為初狀態(tài),速度為初速度v0,取t時刻為末狀態(tài),速度為末速度v,從初態(tài)到末態(tài),時間的變化量為t,則t = t—0,速度的變化量為v,則v = v—v0

提問:能否直接從圖線結合數(shù)學知識得到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

知識總結:勻變速直線 運動中,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是v= v0 + a t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v0 + a t可以這樣理解:由于加速度a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所以at就是整個運動過程中速度的變化量;再加上運動開始時物體的速度v0,就得到t時刻物體的速度v。

4、例題

例題1、汽車以40 km/h的速度勻速行駛,現(xiàn)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達到多少?加速后經(jīng)過多長汽車的速度達到80 km/h?

例題2、某汽車在某路面緊急剎車時,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如果必須在2s內停下來,汽車的行駛速度最高不能超過多少?如果汽車以最高允許速度行駛,必須在1.5s內停下來, 汽車剎車勻減速運動加速度至少多大?

分析:我們研究的是汽車從開始剎車到停止運動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汽車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由于是減速運動,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如果設汽車運動的方向為正,則汽車的加速度方向為負,我們把它記為a = 一6 m/s2。這個過程的t時刻末速度v是0,初速度就是我們所求的最高允許速度,記為v0,它是這題所求的“最高速度”。過程的持續(xù)時間為t=2s

學生回答:因為加速度

a = ?,所以v =a t

v—v0= a t

v—v0= a t

v= v0 + a t

學生回答:因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所以v與t是線性關系,或者說v是t的一次函數(shù),應符合y = k x + b 的形式。其中是圖線的斜率,在數(shù)值上等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b是縱軸上的截距,在數(shù)值上等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初速度v0,所以v= v0 + a t

同學們思考3-5分鐘,

讓一位同學說說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學糾正,補充。

讓同學計算。

展示某同學的解題,讓其他同學點評。

解:初速度v0= 40 km/h = 11 m/s,加速度a = 0.6 m/s2,時間t=10 s。

10s后的速度為v= v0 + a t

= 11 m/s + 0.6 m/s2×10s

= 17 m/s = 62 km/h

由v= v0 + a t得

同學們思考3-5分鐘,

讓一位同學說說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學糾正,補充。

讓同學計算。

展示某同學的解題,讓其他同學點評。

解:根據(jù)v= v0 + a t,有

v0 = v — a t

= 0 — (—6m/s2)×2s

= 43 km/h

汽車的速度不能超過43 km/h

根據(jù)v= v0 + a t,有

汽車剎車勻減速運動加速度至少9m/s2

注意同一方向上的矢量運算,要先規(guī)定正方向,然后確定各物理量的正負(凡與規(guī)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同為正,凡與規(guī)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反為負。)然后代入v-t的關系式運算。

五、 ? ? 課堂小結

六、 利用v-t圖 象得出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

七、 并進一步利用v-t圖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和時間的關系式。

布置作業(yè)

(1)請學生課后探討課本第3 9頁,“說一說”

(2)請學生課后探討課本第39頁“問題與練習”中的1~4題。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與彈力篇十六

一、觀察的幾種方法

1、順序觀察法: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

2、特征觀察法:根據(jù)現(xiàn)象的特征進行觀察。

3、對比觀察法:對前后幾次實驗現(xiàn)象或實驗數(shù)據(jù)的觀察進行比較。

4、全面觀察法:對現(xiàn)象進行全面的觀察,了解觀察對象的全貌。

二、過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過程層次:一般說來,復雜的物理過程都是由若干個簡單的“子過程”構成的。因此,分析物理過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復雜的問題層次化,把它化解為多個相互關聯(lián)的“子過程”來研究。

2、探明中間狀態(tài):有時階段的劃分并非易事,還必需探明決定物理現(xiàn)象從量變到質變的中間狀態(tài)(或過程)正確分析物理過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3、理順制約關系:有些綜合題所述物理現(xiàn)象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過程,是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綜合效應”。要正確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觀察和分析,從內在聯(lián)系上把握規(guī)律、理順關系,尋求解決方法。

4、區(qū)分變化條件:物理現(xiàn)象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發(fā)展的。條件變化了,物理過程也會隨之而發(fā)生變化。在分析問題時,要特別注意區(qū)分由于條件變化而引起的物理過程的變化,避免把形同質異的問題混為一談。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學中有許多物理量是通過比值來定義的。如r=u/r、e=f/q等。在這種定義方法中,物理量之間并非都互為比例關系的。但學生在運用物理公式處理物理習題和問題時,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義,分不清哪些量之間有因果聯(lián)系,哪些量之間沒有因果聯(lián)系。

2、注意因果對應:任何結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產生一定的結果。因果常是一一對應的,不能混淆。

3、循因導果,執(zhí)果索因:在物理習題的訓練中,從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進行因果分析,有利于發(fā)展多向性思維。

四、原型啟發(fā)法

原型啟發(fā)就是通過與假設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東西,來啟發(fā)人們解決新問題的途徑。能夠起到啟發(fā)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來源于生活、生產和實驗。如魚的體型是創(chuàng)造船體的原型。原型啟發(fā)能否實現(xiàn)取決于頭腦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與頭腦中的表象儲備有關,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1、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并爭取用學到的知識予以初步解釋;2、通過課外書、電視、科教電影的觀看來得到;3、要重視實驗。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從同類的個別對象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較小范圍的認識擴展到更普遍性的,較大范圍的認識。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概括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高級形式的、科學的概括,這種概括的結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這種概括稱為概念概括;另一種是初級形式的、經(jīng)驗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35344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