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窗幽記讀后感(精選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15 13:21:08
最新小窗幽記讀后感(精選8篇)
時間:2023-10-15 13:21:08     小編:雨中梧

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以寫“體會”為主。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窗幽記讀后感篇一

閑暇時,讀《小窗幽記》就像煮一壺清茶,茶香繞梁。

在盛夏的午后,慵懶的時光就著甘甜的山泉給自己泡上一壺好茶,耳聽蟬聲陣陣,竹聲泠泠,坐在青石瓦的屋檐下,一只老貓臥在腳旁,一邊品茶一邊讀書,記載著有關歲月和光陰的陳年舊事,人生何其快哉。

《小窗幽記》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分為十二卷: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

語言皆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引人深思。一些寫景色和生活感悟的句子,有清雅之氣,絲毫沒有粗俗艷麗之感。作者從不同內(nèi)容入手,卻始終貫穿一個主題,則我們身而為人應該如何在世安身立命、如何與人相處、待人及物。

初讀《小窗幽記》確實為之驚嘆。尤其讀到“遇嘿嘿不語之士,切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徒,應須防口。結(jié)瓔整冠之態(tài),勿以失之焦頭爛額之時;繩趨尺步之規(guī),勿以用救死扶危之日”。

即使是放在六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適用于今人。

寥寥數(shù)語,卻是道明了一個“度”字的準則。不同的情況得分不同的場合,哪怕是梳妝打扮,循規(guī)蹈矩也需要看天時地利人和。面對世間萬事,除了要懂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在何處之外,明辨什么可為什么而不可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一個“度”。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后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這幾句話時,我發(fā)現(xiàn)這些話語真是一語中的。即便是現(xiàn)代人,我們依然面臨這些問題。作者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yōu)槿颂幨溃c人相處要懂得分寸,有度。我們都喜歡聽贊譽之詞,但是贊譽到底是出自真心還是違心的,我們一概不知。所以,語氣喜歡別人當面稱贊我們,還不如,我們自己做好自己,不要給人留下口舌,讓我們不被別人背后論斷。我們與人相處也懂得分寸和距離,過分膩在一起,不懂得分寸,久而久之就會讓人厭煩。

在修身養(yǎng)性方面,作者也說了很多。類似于“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惟書不問貴賤貧富老少,觀書一卷,則有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君子于人,當于有過中求無過,不當于無過中求有過。”等等。

《小窗幽記》總體上是一卷不錯的書,值得多次反復閱讀,揣摩。

總的來說,皆為儒家道家宣講人生倫理道德之書,做學認字、為人處世、安生立命、心態(tài)境界各方各面皆有涉及,雖然不乏封建文人的教條,但更多的是飄逸超靈、不為世間俗念所拘束的自由色彩,傲視蔑俗,糞土金錢權(quán)貴的平民意識,還有崇尚山水、浮生悠閑的自然態(tài)度,算是中國上下數(shù)千年人與事相處的點滴箴言,是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深刻提煉。

我逐字逐句讀的時候,經(jīng)常會隨著一段話衍生的聯(lián)想到某句古代的詩詞和古代人物及某個事件的典故,或者受話中啟發(fā)總結(jié)出適合自己或者愿意去嘗試的現(xiàn)今社會為人處世的要領,碰撞出了很多的思想火花,每一章會有對自己比較受用或者難以忘懷的字句,包括書上原文和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標注。

小窗幽記讀后感篇二

《小窗幽記》是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眉公)讀史論經(jīng)之余,編著的一本關于修身處世養(yǎng)性的格言小品集。書中文字多出于古代的經(jīng)史雜著,以及民間俗諺。它與《菜根譚》、《圍爐夜話》并稱為中國人修身養(yǎng)性的三本必讀之書,也有人稱之為“處世三大奇書”。

《小窗幽記》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遠的人生哲言小集。集中的內(nèi)容涉及了修身,養(yǎng)性,經(jīng)商,從政,處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對當時糜爛庸俗的世風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觀的抨擊,流露著“好為清態(tài)而反濁者,好為富態(tài)而反貧者,好為文態(tài)而反俗者,好為高態(tài)而反卑者,好為淡態(tài)而反濃者,好為古態(tài)而反今者,不如混沌為佳”的一種無所拘束,高遠超脫的”難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很多聲名卓著的文人雅士稱譽《小窗幽記》的作者陳繼儒是能夠悟透生死關、看破名利場的智者。陳繼儒在集中寫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執(zhí),執(zhí)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zhuǎn)為欲根”。這充滿智慧的格言,如一縷清遠氣息,在這初夏的涼爽中縈繞著我。

掩卷遐思,在這幽緲的氣息里,仿佛看見一個智者的模糊輪廓,顫動在歷史長河的粼粼波光中。書卷里除了高蹈超脫的哲性,還存有某種雋永、慎密的理性思維。

品讀一本充滿智慧的書,其實就等同在剖析作者內(nèi)在的精神形態(tài)?!缎〈坝挠洝愤@本書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是因其所言訴的思想有著深蘊的文化內(nèi)涵。直至今天,仍發(fā)人深省。它猶如一只遙遠年代里斑駁的青銅器,泛著詩意的蒼綠;又如同一個瀟逸之士,著一襲禪者的布衣,披著清冽的寒輝,嘯吟,且徐行,在歲月深處吟唱著烏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

其中最喜歡的是陳眉公輯錄在《小窗幽記》中的這句: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這是明人洪應明的一副對聯(lián),洪應明是《菜根譚》的作者,所以,它最早的出處,應是《菜根譚》。

一直以來,就喜歡這幅對聯(lián),在年少懵懂的時候就喜歡。這幅對聯(lián)典雅華麗,看似淡然卻深奧,一讀起來便會蔓延一種心緒和情懷。人生山長水長,需要一種空靈的東西來給自己以心理暗示,方能笑看流光飛舞,不覺人生苦寒。

“閑看庭前”三字,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它春夏與秋冬”之意,閑字又有一種隨心的不經(jīng)意。而“漫隨天外”又顯示了不與他人一般見識的博大情懷?!盎ㄩ_花落”、“云卷云舒”境界高邈,與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在是異曲同工之妙。

一副對聯(lián),短短二十四個字,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tài)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如此,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方能達觀取舍,笑看人生。

現(xiàn)代人大多活的很累,精神與心靈不堪重負。金錢的誘惑、權(quán)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讓人殫心竭慮,是非、成敗、得失,讓人或喜,或悲,或驚,或詫,或憂,或懼,一旦欲望難以實現(xiàn),一旦所想難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志。而克服這種失落、失意、失志,需要靠內(nèi)心的調(diào)試來平衡,從而達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自在狀態(tài)。

當代大德趙樸初先生在了悟生死之后,去世前寫了幾行字:

生亦欣然,死亦無憾?;溥€開,水流不斷。

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掛牽。

——三十二個字,充分體現(xiàn)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精神內(nèi)涵。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花開則榮,花落則敗。不以一時榮耀而忘形,不以一時屈辱而自棄。淡泊名利,無欲則剛。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禪悟生死,逝水無痕。生亦樂,死勿悲。心如流云,順其自然。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所處的人事環(huán)境、物質(zhì)環(huán)境也在急速變化中。面對這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我們不禁要喟嘆,現(xiàn)在不僅做事難,做人更難。處世之道,就是為人之道,今天我們要立足于社會,就得先從如何做人開始。明白怎樣做人,才能與人和睦相處,待人接物才能通達合理?!缎〈坝挠洝窐O具內(nèi)秀,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遠的人生哲言小集。全書始于“醒”,終于“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一再為讀者所關注,其蘊藏的文化魅力,正越來越為廣大讀者所認識。

小窗幽記讀后感篇三

我房間的陽臺不算大,剛好給一人坐著,上面掛著一扇小窗,一扇很普通的小窗。

總想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點點安逸,這小窗成了我最好的選擇。在黑夜的彌漫下,在月光的映襯下,我悄悄的坐在陽臺上,靠在小窗旁,聆聽著綠葉的述說,紅花的感嘆,小樹的哀愁,低草的無奈。閉上眼,我和它們仿佛在交流著,傾述著,帶著淡淡的哀傷,淺淺的痛苦。一睜開眼,又是沉默的黑暗。沒有電視的吵鬧,球場的狂歡,課堂的沉悶,馬路的喧囂。在這里,黑幕被拉下,月兒爬上枝頭,向我的小窗投下一點點銀光,似乎散作一把把粉末,灑在我肩上,銀光閃閃,甚是有趣。愛上這黑夜里的小窗,無論生活有多么辛苦,學習有多么坎坷,這小窗總不會嫌棄我,總是一如既往的敞開懷抱,擁抱我,沐浴在黑色中,享受在月光中,僅此而已。

從那不大的玻璃,我看見雨腳在那里撲落撲落跳,我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瞥;我可以想象到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厲地掃蕩了這世界,我想象它們的威力比我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窗會使想象豐富起來。

我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顆星,一朵云,想象到無數(shù)閃閃爍爍可愛的星星,無數(shù)像山、像馬、像巨人似的形形色色的云彩:我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的一點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歌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想象中展開。這真是一個可愛的夜晚。

可是——曾幾何時,天不再黑,馬路上的燈光愈來愈亮,撕碎了這美麗的帷幕;夜不再靜,汽車的喇叭愈來愈響,打破了這沉默的寧靜。再也沒有月兒的微笑,再也沒有銀色的粉末灑在我的肩膀,她似乎害怕地躲了起來,玻璃上掠過的黑影不知為何愈來愈少。這些朋友似乎在漸漸離我而去。

不!我要抓住他們,我要留住這陪伴我和小窗度過每一個夜晚的朋友們,我拉開窗,不顧一切的把手向前伸去,可是,我什么也沒抓到——窗外不知何時多了一張碩大的防盜網(wǎng),牢牢的罩住了小小的窗。我輕輕把頭靠在小窗上,綠葉的述說,紅花的感嘆,小樹的哀愁,低草的無奈又一次次在我耳邊回響,不,這次多了幾聲抽泣,小窗的抽泣。我靠在窗邊睡著了,在夢中,我夢到了小窗,看到了小窗以外的世界,如童話般的世界,我幻想的世界,不僅僅是我看到的,還有我想到的。那些黑夜,那些月光,那些雨,那些風,那些雷,那些電,那些云,還有那些黑影,歷歷在目。就是透過這小小的空白,多么神奇。

夢,終將醒來,當太陽把金光灑在小窗上時,我也該返回到我忙碌中的生活里去。

呵,多么美麗的小窗,多么深沉的夜晚,多么美麗的月光,多么多么。

小窗幽記讀后感篇四

一周的制度起草要把腦殼掏空,也沒了什么心情寫文,就寫寫在看的《小窗幽記》吧。

有些書就像嚴肅的老師一樣,告訴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有的就像一位智者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而有的就如一位哲學家:浮生若夢,若夢非夢,浮生何如?如夢之夢。

看小窗幽記的時候,我覺得作者眉公更像一位平和的長者,慈眉善目坐在那兒,講講涵養(yǎng)心性,為人處事,再聊聊養(yǎng)生的常識,還有一些美學的熏陶,輕風細雨一般滋潤著讀著的心田,不知不覺感受著他的智慧和灑脫。你看: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

繁花似錦,柳密如織的美好境遇中,不受束縛,來去自如,才是有方法的;狂風暴雨中,站得住腳才是有原則的。

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安逸享受的生活使多少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可好景不常在,美夢終會醒來,到頭來只是夢幻的一場空。唯有智者不受繁花粘身,柳密纏身的誘惑,拿得起放得下,在這樣的境遇中來去自如。賭場揮金如土的氛圍吸引無數(shù)人前往,贏一局還想贏,輸一局想翻本,結(jié)果越陷越深傾家蕩產(chǎn),少有人小賭怡情全身而退。而今不少青少年沉迷于游戲,用著父母的錢不愁衣食,卻以為這樣的日子會長久下去,但也有人看清現(xiàn)實,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尋找出路。

懶可臥,不可風;靜可坐,不可思;悶可對,不可獨;勞可酒,不可食;醉可睡,不可淫。

接著他又說:想要清凈的時候,可以安坐,但是不要思慮過多。這個看似容易的建議,其實現(xiàn)在好多人也做不到,我想靜靜,每次都這么說,可心靜不下來,要不就東想西想,想出一大堆煩惱事,不是有句話叫: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嘛?,F(xiàn)在人常愛說的一句話:我心好累啊。深深的吸氣,慢慢的呼氣,靜點、靜點、再靜點。

如何度過苦悶期呢?可以與人說說話,千萬不要獨自垂淚到天明。我們都很喜愛的一位北宋文學家、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先生人生際遇沉沉浮浮,實在坎坷,好在他胸襟開闊、通達樂觀。在被貶黃州的時候,生活困頓、貧病交加,他并沒有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而是更加積極去面對,墾荒東坡造田,東坡居士因此流傳千古。

與此同時他又廣交朋友,徐大受、朱壽昌經(jīng)常帶著酒肉來看望他,又有馬夢得、潘酒監(jiān)、郭藥師、龐大夫、古農(nóng)夫、和一位大嗓門彪悍婆娘、道士、和尚這些朋友,他們飲酒夜游,半夜醉醺醺爬過城墻然后各回各家。他在這里寫下了著名的兩賦一詞,業(yè)余時間還研發(fā)出了東坡肉、東坡湯,本來是苦不堪言的流放生活,讓他過的有了詩和遠方,黃州也因他受到世人的矚目。

我們試著通過《定風波》來探究蘇東坡在那段艱苦的日子里的精神境界: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不要在意穿林打葉的雨聲,吟著歌悠然自得地走著,在這兒竹杖草鞋正好走道兒,誰怕?任憑風吹雨打,自在過自己的一生,風微涼,吹醒帶著酒意的我,山頭剛放晴的太陽迎面照過來,回去吧,對我來說這些都無所謂。

豁達之情由此可見。誰都有苦悶的時候,但是想想,你能比人家蘇先生還慘嗎?

勞累的時候可以飲酒,不可以飽食;醉酒的時候可以睡覺,不可以貪歡;勞累時過度飲食,首先傷腸胃,其次腦細胞因缺氧容易導致大量壞死,當然眉公那個時代的酒精度數(shù)沒有現(xiàn)在的高,也就相當于餐前開胃酒了。喝酒喝醉了,就乖乖躺下睡覺,別再讓他老人家操心了。

偶然讀一讀《小窗幽記》,心平氣和方能看清世事本質(zhì)。書中的清言名句雖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方法,卻可引發(fā)我們的思考,以書中短句思索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為是一種對自我的認識??辞遄晕?,反饋于生活。

也希望,細讀之,有醉意,有古意,有劍意,有俠氣。

小窗幽記讀后感篇五

閑暇時,讀《小窗幽記》就像煮一壺清茶,茶香繞梁。

在盛夏的午后,慵懶的時光就著甘甜的山泉給自己泡上一壺好茶,耳聽蟬聲陣陣,竹聲泠泠,坐在青石瓦的屋檐下,一只老貓臥在腳旁,一邊品茶一邊讀書,記載著有關歲月和光陰的陳年舊事,人生何其快哉。

《小窗幽記》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分為十二卷: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

語言皆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引人深思。一些寫景色和生活感悟的句子,有清雅之氣,絲毫沒有粗俗艷麗之感。作者從不同內(nèi)容入手,卻始終貫穿一個主題,則我們身而為人應該如何在世安身立命、如何與人相處、待人及物。

初讀《小窗幽記》確實為之驚嘆。尤其讀到“遇嘿嘿不語之士,切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徒,應須防口。結(jié)瓔整冠之態(tài),勿以失之焦頭爛額之時;繩趨尺步之規(guī),勿以用救死扶危之日”。

即使是放在六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適用于今人。

寥寥數(shù)語,卻是道明了一個“度”字的準則。不同的情況得分不同的場合,哪怕是梳妝打扮,循規(guī)蹈矩也需要看天時地利人和。面對世間萬事,除了要懂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在何處之外,明辨什么可為什么而不可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一個“度”。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后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边@幾句話時,我發(fā)現(xiàn)這些話語真是一語中的。即便是現(xiàn)代人,我們依然面臨這些問題。作者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yōu)槿颂幨?,與人相處要懂得分寸,有度。我們都喜歡聽贊譽之詞,但是贊譽到底是出自真心還是違心的,我們一概不知。所以,語氣喜歡別人當面稱贊我們,還不如,我們自己做好自己,不要給人留下口舌,讓我們不被別人背后論斷。我們與人相處也懂得分寸和距離,過分膩在一起,不懂得分寸,久而久之就會讓人厭煩。

在修身養(yǎng)性方面,作者也說了很多。類似于“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惟書不問貴賤貧富老少,觀書一卷,則有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薄熬佑谌耍斢谟羞^中求無過,不當于無過中求有過?!钡鹊取?/p>

《小窗幽記》總體上是一卷不錯的書,值得多次反復閱讀,揣摩。

總的來說,皆為儒家道家宣講人生倫理道德之書,做學認字、為人處世、安生立命、心態(tài)境界各方各面皆有涉及,雖然不乏封建文人的教條,但更多的是飄逸超靈、不為世間俗念所拘束的自由色彩,傲視蔑俗,糞土金錢權(quán)貴的平民意識,還有崇尚山水、浮生悠閑的自然態(tài)度,算是中國上下數(shù)千年人與事相處的點滴箴言,是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深刻提煉。

我逐字逐句讀的時候,經(jīng)常會隨著一段話衍生的聯(lián)想到某句古代的詩詞和古代人物及某個事件的典故,或者受話中啟發(fā)總結(jié)出適合自己或者愿意去嘗試的現(xiàn)今社會為人處世的要領,碰撞出了很多的`思想火花,每一章會有對自己比較受用或者難以忘懷的字句,包括書上原文和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標注。

小窗幽記讀后感篇六

女兒,媽媽5月份拜讀了陳繼儒的《小窗幽記》,大多數(shù)的時間媽媽是在房間的窗戶讀的,我想身臨其境的體會作者從窗戶窺到外面的美麗景色,從而借著小小的窗戶,看清人事紛爭的心路歷程。在黑夜的彌漫下,在月光的映襯下,我坐在窗臺上,靠著靠背,聆聽著綠葉的述說,紅花的感嘆,小樹的哀愁,低草的無奈。月兒爬上樓頂,向小窗投下一點點銀光,好似一把把粉末,銀光閃閃,甚是可愛。我也愛上了這黑夜里的小窗,無論生活多么辛苦坎坷,小窗總是一如既往的敞開懷抱擁抱我。我也終于體會到了作者的心路歷程,小窗是心靈驛站,是思想的發(fā)射塔,也是一架望遠鏡......

媽媽剛剛從市政府的視頻會議室開會回來,整場會議媽媽覺得可以用“暖、實、深”三個字概括。其實,一場好的會議又何嘗不是一堂好的人生課呢?媽媽今天就結(jié)合書本,圍繞“暖、實、深”三個字和你談談吧!

女兒,做個溫暖的小太陽吧!溫暖別人就是照亮自己,把光芒灑向生活的每個角落!

周靜廳長說“突出解決問題線對線,不能拖,不能推”,“把問題解決在門口(現(xiàn)場)”,“辦好一批群眾身邊的小事(實事)”等,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文中說:“為文而欲一世人之好,吾悲其為文;為人而欲一世之人好,吾悲其為人”,實事求是就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面對高速發(fā)展的社會,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我們越來越感覺到了壓力,很多大學生在這個時代陷入迷茫,不知道未來的路該通往何方。在這個時候,我們便要從實際出發(fā)了,我們要深深地認識到我們的實際問題。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父母拉扯大,但是實際是他們不可能養(yǎng)我們一輩子,我們一定要獨立。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的能力是有限的,還要做好長期斗爭的準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我們必須聯(lián)系實際,不能好高騖遠。要敢于從小事做起,從簡單的事情做起,須知一切真理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書中說“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學,一可惜;此日閑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時光易逝,唯有腳踏實地抓緊學習,方能不負此生。

女兒,做個不舍的小馬吧!只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終會到達自己想去的遠方!

周靜廳長說:“從戰(zhàn)略上看問題,理解和把握教育大計”,“教育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程度前所未有”,“教育在自身發(fā)展的艱巨程度前所未有”,“從策略上找路徑,推動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等,深入剖析,深刻總結(jié)。書中說:“胸中無三萬卷書,眼中無天下奇山川,未必能文。縱能,亦無豪杰語耳?!眿寢尙F(xiàn)在越來越發(fā)現(xiàn),要把事情做成,做到出類拔萃,做到快速成長,其實很簡單,總結(jié)起來就一句話,就是把事情做深入。細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包括自己,不能取得成就,就是因為做事沒有扎實深入、細細打磨、盡善盡美的精神。只有那些認真學習、深入思考、扎實踐行的人,才能在人群中出類拔萃,并且形成正向循環(huán),取得巨大的成就。書中說:“圖垂成功者,如挽上灘之舟,莫少停一棹”,在一件事情上你付出了多少,花費了多少精力和時間,就會回饋你多少,付出一點都不能少。

女兒,做一條有源頭活水的小溪吧!常換常新,不斷深入,終能匯入遠方的大海!

女兒,愿我們都能做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往深里走”,走向輝煌!走向更加燦爛的明天!

小窗幽記讀后感篇七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無一日不醉,無一人不醉。趨名者醉于朝,趨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聲色車馬,而天下竟為昏迷不醒者天下矣,安得一服清涼散,人人解醒?!边@是《小窗幽記》醒篇,講的是人們?yōu)榱粟吤鹄榱寺暽囻R而奔逐,好似魔障般沉醉其中。

《小窗幽記》的作者是陳繼儒,這本書與《菜根譚》、《圍爐夜話》合稱為為人處事三大奇書。《小窗幽記》始于醒篇,終結(jié)于倩篇,講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力求人心態(tài)放平、積極向上,不要陷入是非爭斗中,這也是古人對美好事物的一種寄托,也是教人如何為人處世的一本指導書。

每當因為某些事情生悶氣的時候,拿起這本書細細品讀,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心境會慢慢平復,焦躁的情緒也會慢慢被書中的文字安撫?!靶钠垷o事,則息自調(diào),念茍無欲則中自守”。心里沒有什么事情,則可以自由調(diào)節(jié)氣息,心念沒有欲望,則可以自行堅守。一切的煩惱來自于欲望,來自于自尋煩惱,倘若沒有過多的欲望,平常心對待事物,堅定信念,自然也沒有什么可煩憂的。

做人做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準則和行為方式,這個不可置否。不過,莫要因過多的計較而迷失了自己,莫要因途勝的欲念失去自我,也不要因一絲的頹廢就放棄夢想。做人做事,以求心安的同時,要和睦友鄰,孝順親人,在人生旅途中活出精彩的自己。

最后,帶著“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的處事態(tài)度,相信未來自有一番天地!

小窗幽記讀后感篇八

明代陳繼儒所作的《小窗幽記》與王永彬的《圍爐夜話》、洪應明的《菜根譚》并稱為“中國人修身養(yǎng)性”的三本必讀書,。這幾部書中零散地記下不少人生哲理、處世箴言,論起道理來也各有千秋,其中能讓我反反復復看上多遍、愛不釋手的,就是這本《小窗幽記》。

同樣是哲學小品集,《菜根譚》像極了一部嚴格的家訓,骨子里透出一股宋明理學特有的傲慢與拘謹,行文格式也大多采用對仗工整的格式。而《小窗幽記》不同,其文風散漫隨意,卻又字字珠璣;格式隨性自由,卻透出一種慵懶的韻律。我是一個俗人,自然更偏愛于這種流暢簡明的敘述風格,而非刻意追求工整的晦澀文字。

其實,從行文風格的無拘無束,也可猜出書中所述的人生觀是如何的豁達自在。他說“眉上幾分愁,且去觀棋酌酒;心中多少樂,只來種竹澆花”,在歷盡世態(tài)炎涼后,他卻能從生活點滴中尋來無數(shù)閑情雅趣,怎可謂不超脫?只是為了保住這一份淡泊的心境,他也必曾付出代價,因為“澹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zhèn)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中勘過”,所謂的淡泊名利、鎮(zhèn)靜安寧,只有經(jīng)過塵世繁華、浮生紛擾的考驗而不動搖,才算得真正的超然。我總覺得不會有人生來便只有一顆淡泊名利,不為紅塵所擾的.心吧。誰沒有年輕過,沒有熱血過?又有誰從來便只求“出世”而未曾“入世”呢?陳繼儒在書中展現(xiàn)的,是他對無拘無束的自由人生,高遠超脫的審美人生的追求。

不過既然有追求,便顯出他并未達到如此超脫的境界;即便達到了,那也是在寂寂紅塵中狠狠滾過一遭之后了。他是不是也曾捧出一顆火熱的真心,卻讓現(xiàn)實社會的冷水一點一點潑熄了激情?我想是的,他應該也曾寂寞郁郁??逼品矇m的背后,或許只是深深的疲憊。因為他有過感慨:“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了無時”。現(xiàn)在能夠停止,一切便終止了;如果想要事情都了結(jié),那么終究沒有了盡的時候。人生無盡,追求無盡這個天才而孤獨的靈魂是什么時候開始疲憊,揮揮手嘆一句“罷了”,便將一切過往都休去的呢?隔著數(shù)百年望不穿的時光,無人能得知真相,但當我們細細品讀他有感而發(fā)的一條條議論時,卻能清晰地尋到那變化的心路,這或許也是我喜歡本書的原因之一,它像生命一樣靈動,會歡笑,會嘆息,也會漸漸成熟,一點點老去。

對于人生道理,他并未以訓誡的語氣談起,而只是如探討一般提出自己的看法,給人以頗多回味。也許有時,他會說些見聞歷事,如“斜陽樹下,閑隨老衲清潭;深雪堂中,戲與騷人白戰(zhàn)”;也許有時,他會感嘆起風雅景致,如“陌上繁花,兩岸春風輕柳絮;閨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歸遲,青駒別易,多情成戀,薄命何嗟”;也許有時,他會閑談起那些憂傷動人的典故,如“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云不入襄王夢,空憶十二巫山”。往往他還未談起道理,便已情境至處,心意自處,使人豁然開朗,有所頓悟。

慧心之書,理應反復推敲琢磨。多讀便多悟,常常思考,細細品味,也許書中自成一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73778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