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復活讀后感高中篇一
人死而復生,在現實生活中看來是無稽之談。但每個人對“生”或“死”的看法和定義是有所出入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
在此,我引用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詩: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生與死不僅僅是心臟和脈搏的跳動與否,而是心靈和精神的高尚與否。托爾斯泰筆下的《復活》便是圍繞著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和道德洗禮而展開的故事。聶赫留朵夫一次偶然機會發(fā)現瑪絲洛娃竟是自己青年時代熱戀的卡秋莎。而此時的聶赫留朵夫是高高在上的公爵,坐在陪審席的位置上,卡秋莎卻已淪為妓女,成了被告人。聶赫留朵夫現在才醒悟曾對卡秋莎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但卻礙于面子不開口。聶搞清事情原委,卻已經來不及。
聶一次次地探監(jiān),希望得到卡秋莎的原諒。實質上,卡秋莎對過去所受的傷害已經不愿提起,并對聶如此這般利用自己來拯救自己的心靈而悲憤。
雖然最終的結果沒能改變,聶踏上了和卡秋莎一同的流放路程,并讓卡秋莎盡量地幸福,幫助她戒煙戒酒,卡秋莎也原諒了聶赫留朵夫。
這是一個有關精神和道德復活的故事,也揭露了舊社會的制度。托爾斯泰是一位俄國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用他的筆去抨擊俄國政治的腐敗。他亦被列寧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而今21世紀,縱觀世界,是戰(zhàn)爭,是腐敗,是災難仍在吞噬著我們的心靈凈土。物欲橫流,人情冷漠的社會,我們眼睜睜看著美好流逝,惡魔向我們伸出了利爪,但我們仍像鴕鳥一樣逃避現實。抬起頭看看,是否有更多的痛苦在繼續(xù),有更多的歡笑被淹沒?;蛟S,現在物質條件充沛的環(huán)境下,我們體會不到他人的痛苦。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能在溫室仍舊昂首挺立,兩耳不聞窗外事。
然而,生活中確實還有許多人性的閃光,只要我們能夠將閃光放大并發(fā)揚,也一定會讓更多原本墮落的心靈復活。年輕的我們,心靈還保留著一塊凈土,保護它并墾殖它,讓它生生不息。我們是社會人,終要走到社會去。盡管從父輩嘴里,我們總覺得社會是險惡黑暗的。但一個人的心靈如何,他看到的世界就如何。這并非自欺欺人,而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精神和道德崇高的最基本的保護和持有的權利。這個權利,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給自己的。
“人單純些,會更快樂。”誰會笑話你的單純呢?沒有人會的。因為單純的人最快樂也最幸福。這樣要求自己的心靈,自覺把那些邪惡的拒絕在門外,用心去接納這個世界。正如一句話所說的:
握緊拳頭時,好像抓住了許多東西,其實,連空氣都沒有抓到!
張開雙臂時,好像雙手空空,但是,全世界就都是在你手心!
復活讀后感高中篇二
張梅寒
《復活》是托爾斯泰聽到的一個故事:一次,法院審理一個妓女被控偷竊嫖客一百盧布并將嫖客殺死的案子,在陪審團中有一位男士,發(fā)現這個案子的被告竟是他多年以前在一個親戚家做客時誘奸的養(yǎng)女。于是他良心發(fā)現,設法去營救,并表示愿意和她結婚。最后,這個女犯在牢獄中病死。而那個男士也不知去向,這個故事給了托爾斯泰很大的啟發(fā),陪審團的那位男士的心靈就是從生到死再重新復活的。當我看完這本書后,我有了很多的感觸。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本是一個善良,充滿活力,有著崇高志愿的青年。但當他擔任上官職后卻完全改變了,整日沉寂在享樂之中,早已忘記自己的狂熱理想,變得非常不堪,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無恥下流的小人。其實,在當今社會,很多人都像他一樣,忘記了人究竟該為什么而努力,忘了該怎么做才不失為一個人。
被黑暗蒙蔽眼睛的聶赫留朵夫早已不是一個活著的人了,如同行尸走肉,但當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見到瑪絲洛娃,他想起了曾經的生活,曾經的理想,曾經善良的自己,讓他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骯臟,多么的可恥,他不想再過這種可恥的生活。為了改變,為了贖罪,他開始給一些無辜的犯人起訴伸冤,并將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
經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fā)現后,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
在書中有一對梅尼紹夫母-子,因被人冤枉縱火而被關押。最后在聶赫留朵夫的幫助得到清白釋放,雖然最后被釋放,但是既然無罪為什么當初要受到關押?因為真正縱火的人有財,在那世態(tài)炎涼,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社會,就可以將禍栽贓到他人身上。《復活》體現出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的道德喪失。聶赫留朵夫本身對于這種生活十分厭惡,但是人因環(huán)境而變,所以當他身處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中時,變得墮落這是自己無法掌控的。這讓我懂得善與惡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響便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仔細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才不會迷失方向,永遠保持真正的自我。
但是,小說最后救助沒有成功。于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他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在墮落的人中,也有從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軍旅生涯后,墮落一時,最后終于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
希望人們能夠保持純潔的心靈,讓心靈永遠活下去。
復活讀后感高中篇三
《復活》是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講述的是主人公聶赫留朵夫作為陪審員參加一起命案庭審時,意外發(fā)現接受審判的人正是當年被自己引誘后又無情拋棄的女仆瑪絲洛娃,心中不禁充滿悔恨和自責。為了證明瑪絲洛娃的清白,聶赫留朵夫開始四處奔走。奔走期間,聶赫留朵夫看清楚了一張張罪惡的嘴臉,逐漸意識到自己、親友乃至整個上流社會的罪惡。為了贖罪,聶赫留朵夫最終決定脫離貴族階層,陪同瑪絲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亞。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聶赫留朵夫經歷了以下的心路歷程:
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與瑪絲洛娃偶遇后,內心是糾結的:他既為自己當初不負責任的行為導致瑪絲洛娃如今悲慘的命運,感到深深的自責;同時,為逃避良心的譴責,他又拼命地為自己找借口進行開脫。為了替瑪絲洛娃洗清罪名,他拜訪了多位曾經的“好友”,卻感受到他們的無情與虛偽。想想從前的自己、現在的女友米西、粗魯的父親以及母親不光彩的名譽,再聯想起三年前在姑媽家偶遇瑪絲洛娃以及他們倆之間純潔的感情,他感到無地自容。他向神明祈禱懺悔,他內心的善慢慢覺醒了。
聶赫留朵夫決定把自己的土地分給窮苦的農民。他做決定的夜晚,漫步在園子里,美麗的景象讓他想到舒適奢侈的生活、將來要面對的簡陋公寓、親友的看法、西伯利亞的寒冷,他猶豫了,他是不是在毀掉祖祖輩輩留下的財產?真的要這樣做嗎?可來到自己的土地上,看到窮人的艱辛與城中老爺們的窮奢極欲,他又一次放棄了私心,聶赫留朵夫終于明白:導致自己內心無法灑脫的真正原因在內而不在外,只要內心堅定,一切都可以解決。
美麗又善解人意的貴婦瑪麗愛特用溫言安慰上訴失敗的聶赫留朵夫,未來的渺茫和現有生活的安逸,讓他再次動搖了。他躺在床上,想到自己血管里流的是上流社會的血液,和下層人無法相處,他們不理解自己的好意;自己青春不再,好景不長,需要和瑪麗愛特過幸福的日子。第二天,與一個革命者的談話,讓他再次清醒,決定沿著少有人走的路繼續(xù)走下去。
聶赫留朵夫雖然最終沒有能和瑪絲洛娃在一起,但在他改變的過程中,瑪絲洛娃原諒了他,盡管被流放,但她重新變得樂觀、開朗,她的精神復活了。聶赫留朵夫擺脫了虛偽、無聊、壓榨底層人民的貴族生活,也得到了精神的救贖和復活。
從聶赫留朵夫“復活”的心路歷程,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凡事缺乏勇氣,就難以去嘗試,亦難堅持;唯有擁有勇氣,才能不斷挑戰(zhàn)自我,戰(zhàn)勝苦難,到達人生光輝的頂點!
復活讀后感高中篇四
那天,我在書店看到了一本書,書名叫《復活》。于是我感到很好奇,就迫不及待地買回家看。
我很喜歡看書,有時候我還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戀書癥。因為我每次去到書店就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恨不得把全部書都買回家——一閱而盡。上次,我在書店買《復活》的時候,我又看到了一本我感興趣的書,書名叫《飄》。我立誓;下次去書店誓一定要買回來,因為我真的很想看。
雖然,我沒買《飄》這本書,但我買了《復活》。這也是挺值得我高興的,因為《復活》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從故事的開頭就一直吸引我到結尾作文網。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是俄國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是文學的經典,難怪會那么好看。
這本書的主人翁是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聶赫留朵夫是一個貴族、欺壓無知少女的一個人,而瑪絲洛娃是被聶赫留朵夫欺壓過的受害者之一。由于聶赫留朵夫是一個貴族人,很有財富。他怕瑪絲洛娃對他前途有影響,于是就把瑪絲洛娃關進了牢房。但瑪絲洛娃上法庭時,聶赫留朵夫突然良心發(fā)現,決心要帶瑪絲洛娃遠走高飛,在救助瑪絲洛娃的同時聶赫留朵認清了社會,認清了自己。他心靈從死寂中開始復活。
《復活》一書主要描述了當時社會的不公平,采用了對比手法來敘述無辜的人受苦受難,而有罪的人卻逍遙法外、淫逸生活,加強了作品的批判力量。使讀者看到都會感到心酸、難過。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真是獲益匪淺,原來以前的社會是那么惡劣,人是那么兇殘。我想世界就是這樣的不公平,社會總是那么殘忍。需要的是我們要積極向上,不要讓有害之物留于社會之中。
復活讀后感高中篇五
前一段,讀了《復活》,覺得十分沉重。卻又充滿了期望,人在,讓人醒的事還在,他就是一份期望。每個人都有兩面,如果他看起來不好,那是他的善良沒有打開。
文中的聶赫留朵夫,想想當年也是一個生性善良,具有抱復的人,在軍營,其實也就是舊勢力的代名詞中,變的墮落,而又無情。對愛自我的人,他并不覺得自我的傷害是多么狠,直到看見法庭上那個落魄的姑娘,他才意識到自我造成了怎樣的慘劇。他毀了一個人。也正是這強烈的震蕩市他突然覺得自我的生活是毫無意義的,生命的復活也就開始了。
在那里,我重點說一下我對聶赫留朵夫變化的看法。
他是時代的犧牲品,是代表而又是特例。他經過自我的努力改變了自我,洗刷了自我,復活了自我。在他這種改變中最重要的,我覺的就是那種震撼。人生需要震撼!
主人公在法庭上看到了過去自我迫害的女友,看到以往的好人,在自我的毀害下,變得凄苦,麻木,憔悴而又可憐,他怕被認出來,但其實她早已明白,看到自我的所作所為,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定會有一種罪惡感產生。在他麻木的心中,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他并不是一個地道的壞人,僅僅是沒發(fā)現他的位置。這股力量讓他明白自我應當為那女人做些什么,不錯,男人的想法。人的想法。
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呢?在經歷一次次打擊后,人們不是堅強了,而是找到了應對的辦法,假若在路口擺了個石頭,撞上的人永遠不會強到把石頭裝碎。我們,需要的正是一次感動,這樣說:人都有自我未發(fā)現的本事,在經歷一次次洗禮后,人們找到了打開自我好的一面的方法,于是復活。
變化,并不是什么難事,抓住機會,就行了。
復活讀后感高中篇六
周六,我信手翻開《復活》一書,很快就被小說里熟悉的章節(jié)和人物所吸引,一口氣讀了大半。撫卷沉思,不由得浮想聯翩。
小說名曰《復活》,它隱喻一個人泯滅的良知在某種精神力量的感化下可以獲得重生。男女主人公通過各自的懺悔和寬恕,雙雙走向精神和道德的〝復活〞,使其人性得以復歸,這一切帶有濃厚的〝不以暴力抗惡〞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托爾斯泰的味道。他借此從社會和個人的道德角度對政府。法庭。監(jiān)獄。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也讓每一個讀者思考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之間的關系,思索怎樣來進行個人道德的.自我完善。我們知道,由于種。種原因,現在的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已經到了一種瀕臨危機的狀態(tài):自私自利,物欲膨脹,貪污受賄,腐化墮落……幾百人圍觀落水者卻無人前去相救,肇事司機將傷者在送醫(yī)院的途中將其扔下任其死亡自己卻逃之夭夭……我想這些人連十八世紀托爾斯泰筆下的涅郝柳多夫都不如。為什么現在很多人感嘆好人難做?難做好人?就因為有人做了好事沒有被肯定相反被誤解。〝槍打出頭鳥〞,久而久之就讓人們達成了一個共識:你不去做好事你會沒事,你做了好事搞不好你就有事。這樣的共識不能不說是我們道德水準的一個悲哀。相反,如果我們能夠讓好人不再吃虧或被誤解,讓更多的人都能夠見義勇為或者多做好事,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和媒體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都來維護道德的規(guī)范,如此才能讓我們的社會風氣有所好轉,讓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溫馨無比。
《復活》之所以能夠感動人,這是因為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誠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言,《復活》較之其它作品,更能讓人清楚地看到托爾斯泰那雙直達心靈的眼睛。
復活讀后感高中篇七
太陽西下,看見出現在遠方的紅色的朵朵云彩,天空像蓋上了一層紅色的彩紙,在地平線的那一邊,我看見了《復活的恐龍》中的那只大恐龍。
《復活的恐龍》中講了:在一個自然博物館中,靠一個大恐龍標本賺錢,館長專為此恐龍配備了兩名職工人員,負責照看保護恐龍。兩名工作人員一男一女,男的`叫長發(fā)李,女的叫短發(fā)張。有一天閉館前,館長打電話找長發(fā)李去辦公室,到辦公室,館長給了長發(fā)李一種進口的清潔劑,讓他閉館的時候對恐龍噴。晚上噴完竟發(fā)現恐龍動了起來。長發(fā)李就通知了所有人捉捕恐龍,一場和恐龍戰(zhàn)斗的時候到了,可是長發(fā)李不忍心,他怕自己在一起的恐龍受到傷害,就悄悄地用清潔劑又噴了恐龍一下,恐龍就又變成了一副標本。到了最后,長發(fā)李想讓恐龍獲得自由,就讓它又活了過來,開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逃跑大戰(zhàn)。
長發(fā)李有一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保護動物,讓我們也來保護動物,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復活讀后感高中篇八
篇一:復活讀后感
《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后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思想、宗教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它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為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說,表現了主人公的'心靈凈化'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丑惡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終結作品。小說情節(jié)起伏跌宕,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以托翁晚年爐火純青的老辣筆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與女性在'靈與肉'之間的痛苦掙扎。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為'19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聶赫留道夫為什么會從一個積極向上的青年成為以后不思進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學時最好的朋友—曾經善良、講義氣的謝列寧最后都變成了惟利是圖的、庸俗的、不思進取的人。這不能不承認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對他們真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們處在一個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層社會,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漸漸的原來在他門身上的美好品質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們自己卻全然不知!
有句話說:環(huán)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其實我并不認為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因為人是主觀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雖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我覺得一個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們不得不重視環(huán)境在一個人的成長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在幼兒成長階段,環(huán)境的影響十分明顯:一個人的性格表現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而千差萬別。假如一個孩子所處家庭環(huán)境,父母經常發(fā)生爭吵,常常充斥著緊張與對抗,這樣他往往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封鎖起來,慢慢變得不愛與人交流,對任何人都缺乏足夠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個別時候遇到某些敏感問題時會采取對抗的心理,情感變化無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擊傾向,這是幼時情感受到壓抑的結果。聽起來好像有點可怕,但這里我沒有一點夸大其詞的說法。這是有關專家研究的結果。
由此看來,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自己的成長非常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處于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中,大家之間互相關心,平等相待。這種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會很自然的影響到你在學校與同學的交往中,將來走向社會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中,這樣的人更容易與周圍的人產生良好的關系,有一個融洽的人際關系。久而久之會養(yǎng)成好的性格。
后天的環(huán)境和條件對人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少的。對于個人而言,復雜一些的環(huán)境對人的鍛煉可能會更大一些,我們從“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身,困乏其身'也可以看出艱苦環(huán)境對有大成人的磨練。然而有時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自己是無法選擇的,一個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如果利用好了,是一個人發(fā)展的優(yōu)勢,若只是安逸于里面,不思進取,那么就會不知不覺地喪失自己的斗志與追求,迷失自己。
人生常常是苦和樂同行,悲和喜攜手,挫折和順利與我們的相伴。環(huán)境鍛煉人,環(huán)境塑造人。讓我們以微笑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以微笑面對挫折。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鍛煉人的意志,增強人的體質。艱苦的環(huán)境鍛煉人,它使人發(fā)憤,使人振奮,使人不得不調動起全部精力為生存和發(fā)展而斗爭。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千萬別讓安逸的環(huán)境寵壞!舒適良好的環(huán)境應該成為我們成長進步的基石,在這樣的路上我們應該走的更快,而不是沉迷于路邊的風景,忘記自己前進的路還很長很遠。
篇二:復活讀后感
文章第一句就這樣說:“盡管出土的小草一概清除干凈,盡管他們把石頭扔進地里去,不讓任何植物在地上長出來,盡管樹木伐光,鳥獸趕盡,可是在這樣的城市里,春天也是春天?!泵枋隽艘黄f物生機勃勃的情景??墒堑诙洹拔í毴?,成年的大人,卻無休止地欺騙自己而且欺騙別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睘轳R斯洛娃將受的苦難作了鋪墊。
本文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一開始是個是非分明的人,后來變成一個冷漠麻木的人,致使馬斯洛娃走上了一條她不應該走的路,后來被別人陷害,男主人公開始良心發(fā)現,經過重重挫折,終于把馬斯洛娃從那艱苦的生活中救了出來,女主人公為了不使男主人公再奔波,同時,男主人公也做起了有意義的事。
我們的許多同學也像這樣,本來純潔的心靈變得污濁黑暗,但有誰能像聶赫留朵夫一樣復活呢?我們現在做的事,抄襲作文,考試作弊,欺騙得了父母、老師,也不能欺騙自己,也許需要多一點時間,希望那些同學能從此復活,去過自己的新生活,用全新的態(tài)度去學習。
我想聶赫留朵夫已經去過新的生活,去讓更多人復活,為“大同”社會而努力。
篇三:復活讀后感
小說中的主人翁卡秋莎·馬斯洛娃原本是一個貴族地主的養(yǎng)女,貴族地主的侄子是一個大學生和家財豪富的公爵,這個侄子在奔波戰(zhàn)場的旅途中順便到他姑姑們家住了四天,他在臨行前夜誘奸了卡秋莎,第二天給她一百盧布的鈔票就走了。
在過不就他發(fā)現自己懷上了地主的侄子的孩子后,不久她就被趕走,四處漂泊,后來她搬到鄉(xiāng)下一個寡婦家里住,在過不就他就要分娩了,剛好那個寡婦是接生婆,兼做酒生意,她分娩順利了。可是很不幸的是那個接生婆給村里有病的女人接生,把產褥熱病傳給卡秋莎,卡秋莎生的是小男孩可是他感染了產褥熱必須把孩子送到育堂,在送到育堂時小男孩就死了。
后來卡秋莎恢復健康后身邊已經沒有錢了,非找工作不可了,她找了幾份工作都做幾天就走了,是因為那幾份工作的男主人調戲她,結果就辭職了。直到她被姨母設寡款,灌醉約她到本城一家最好的妓院做妓女。馬斯洛娃照這樣生活了七年,這期間她換了兩家妓院,進過一次醫(yī)院,在她失身以后的第八年,她二十六歲那年,她出事,為此下了監(jiān)獄,如今已被關押六個月了,也在法院受審。
在法院她遇到當初誘奸她的偌維奇·涅赫柳多夫公爵出現在法庭,十年后他以陪審員身份出現在法庭審理馬斯洛娃的案件。涅赫柳多夫后來認出被告就是他十年前誘奸的后拋棄的馬斯洛娃,他受到良心的自責。為了給他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波為她減刑,當所有的付出都無效時馬斯洛娃已經被押送到西伯利亞,這時涅赫柳多夫也與她同行,在途中收到減刑通知,苦設改為流放,這時馬斯洛娃還有點愛他,但為了他的前途他拒絕了他的求婚。
這兩個主人翁的經歷可以表現出他們在道德精神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色貪樁法官,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和貴族中的貪色無責的行為。
篇四:復活讀后感
《復活》是19世紀末,俄國文壇上出現的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作者列夫?托爾斯泰出生于俄國一個大貴族家庭,本人是伯爵,早年受西歐啟蒙主義思想的影響,所以在他的前期創(chuàng)作中,既不滿于農奴制,又憎惡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幻想通過溫和的的手段調和矛盾,獲得社會的“和諧”??墒鞘攀兰o后期的俄國的現實,社會的激烈變動,加上他本人緊張的思索,使他完全否定了他所屬的那個階段,成為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廣大農民群眾思想情緒的表達者。同時,他又提出“勿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主張,“博愛”被他當作了救世新術。這方面,恰好在《復活》中都有所體現。
托爾斯泰在這部小說中塑了一個豐滿而復雜的形象――涅赫?柳多夫公爵,這是一個“懺悔”貴族的典型。涅出于貴族闊少的劣性,誘奸了天真純潔的農奴少女瑪絲洛娃,從此把她推入墮落和不幸的深淵。但是,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惡行,而是貴族階級對他影響的結果。是貴族家庭養(yǎng)成了他的種種惡習,貴族社會紙醉金迷的生活風氣又使他墮落,因此,他是貴族地主階級罪惡的體現者。
他由于青年時期受過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的影響,個人身上的善良天性,并沒有完全泯滅,加上他有尋根究底的好思索的性格,所以十年后,當他“再見”到瑪時,才被她的悲慘遭遇震驚,產生了懺悔之心。他先是承認自己“犯了罪”,決定替被冤枉判刑的瑪上訴,申冤,借以挽救她,也為自己贖罪,當他奔走于各級政府機關時,看到了統治的黑暗,他憤怒起來,揭露了法庭、監(jiān)獄、社會的黑暗。這個時候,他又成了貴族地主階級罪惡的揭露者和批判者。不但如此,他還對革命者產生了同情心,決定交出土地,到西伯利來亞去,有了投向人民的意愿和傾向。
他的懺悔和對本階級的背離,表明貴族地主階級內部的分崩離析。他的這些活動成了反映俄國社會黑暗現實的一面鏡子,從中不難看出當時社會制度的罪惡本質。
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的悲慘身世在舊俄社會里很有代表性,她是一個被凌辱的下層人民的典型。托爾斯泰第一次在作品里采用普通人民作為主人公。這與他的世界觀轉變有關?,斒寝r奴的私生女,三歲成了孤兒,受地主太太的收養(yǎng),有了半婢女半養(yǎng)女的身份,但是在嚴酷社會里仍然逃脫不了下層人民的悲慘命運。先是受到貴族少爺涅赫柳多夫的誘騙和拋棄。繼而被主人驅趕,無家可歸,孤苦無依。她走投無路,終于淪落為妓女,在痛苦的深淵里掙扎了八年。一個平民婦女,本來也有善良的天性和純潔的情感,卻不能獲得正常公平的生活權利。黑暗的社會一步步地逼她走上墮落的境地,使她完全成了這個社會的犧牲品。
后來,由于涅的懺悔感動了她,她終于逐步轉變,由戒絕煙酒,不賣弄風情到悔恨自己的墮落。最后,她沒有和涅結合,而是跟著革命家西蒙松走了,說明她已接受革命者的思想感情,獲得了新生。達到了精神和道德“復活”的過程。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托爾斯泰是怎樣通過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來體現自己的思想主張的,也能看出當時沙皇專制是怎樣的黑暗。
復活讀后感高中篇九
人們都說:書是無盡的財富,書是智慧的源泉。起初的我認為:書中的知識非常重要,只要你讀了很多書,學到很多知識,以后你就可以功成名就,獲得很多錢財與名利。
但是,我已經改變了我對書的理解。
就在不久前,我的姐姐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列夫托爾斯泰《復活》。起初我隨手翻了翻,看這書中一幅插圖也沒有,于是便隨手仍在一盤。直到昨天,我實在沒事可做了,才想起姐姐暑假送給我的那本《復活》。起初,我只想隨便看看這本說是講什么的,可是,到后來,不知怎么的,我竟然被它給吸引了。
《復活》是代表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的一部作品。小說通過地主家的養(yǎng)女“瑪絲洛娃”的受辱、墮落以及被下獄、別流放的悲劇,以及和主人公“涅赫留朵夫”的復雜經歷。本書描繪了農奴制改革后俄國社會的廣闊圖景。
偉大的作家“羅曼羅蘭”曾評這本書:《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tài)度、鎮(zhèn)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
現在,我讀了《復活》之后,重新領悟了對“書”的看法:一本書的精要在于對人的魅力,在于書背后那些偉大、富有哲理的道理,在于能把人吸引得魂不守舍、在于能把人“迷戀”得茶飯不思。而并不在于讀書之后能獲得那些錢財。
我只告訴大家一句:書是自己讀的,不是為別人讀的;知識是為自己學的,不是為長大賺多少錢而學的。
記住:請大家多多讀書,因為這些知識可以讓你受益終生!
復活讀后感高中篇十
故事是這樣的: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期間是一個純潔熱誠、有美好追求的青年,在姑媽家度假時,與美麗善良的少女瑪絲洛娃戀愛。等他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以后,卻過起了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在夜里you奸了瑪絲洛娃,第二天給她一張100盧布的鈔票。
致使瑪絲洛娃墮落,成為jinv,并被誣告犯殺人罪。直到后來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巧遇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良心發(fā)現,為瑪絲洛娃奔走申冤,上訴失敗后他陪她去西伯利亞流放。
聶赫留朵夫的行為感動了瑪絲洛娃,她重新愛上了他。
但為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瑪絲洛娃拒絕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婚。
今天,終于讀完了《復活》這本書,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以前官僚丑惡的嘴臉。這部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學著作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峰。
本書以涅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偶然相見為開始,然后涅赫留朵夫便開始為了懺悔自己的過錯,而開始了心靈的“復活”。
涅赫留朵夫通過這些經歷進行了心靈的“復活”,shou性的精神和人性的精神在他心里做著斗爭,每當決定做一件事時,他的心里總要進行激烈的斗爭,后來他看清了世態(tài)炎涼,看清了社會的真正面目,他覺醒了,人性的精神占了上風,他這么做不僅救助了瑪絲洛娃,還升華了自己的心靈,讓已經“死亡”的心靈重新復活。
我認為擁有人性是人立足于世界的第一道大關,只有擁有人性,獲得人民的愛戴才是光榮的,如果欺壓人民,仗勢欺人,人民一定會反抗的,最終的后果也可想而知。如果人民恨不得他死,對他恨之入骨,那么他活著就沒有意義了?!八茌d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復活》是人性的復活,更是心靈的復活,更是社會的復活。復活告訴我人性的真善美,人性的假惡丑,記?。喊l(fā)揚善心,多做善事,讓自己充滿人性吧!
復活一直是我最喜愛的作品,而且它也是我最喜愛的作家托爾斯泰的著作。
復活這部小說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jiān)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的犯人;荒芫破產的農村和豪華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亞和手銬腳鐐的政治犯,突出托爾斯泰雖然對現實社會做了激烈的抨擊,揭露了社會制度的本質。
復活的主人公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聶赫留朵夫公爵本來是一個單純,熱情的少年,愛上了姑媽家的養(yǎng)女兼婢女卡秋莎,并與其發(fā)生了關系。但后來他背叛兩人的承諾,而懷孕的卡秋莎被趕出家門。
由于社會的現實,把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聶赫留朵夫變成一個跟其他貴族一樣的人,而把卡秋莎逼良為娼。由于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聶赫留朵夫公爵一次偶然的機會作為陪審員參加審理一個毒死人的命案。而被告者是卡秋莎,看到瑪絲洛娃被宣判后失聲痛哭、大呼冤枉的慘狀,他決心找庭長、律師設法補救。他開始反省,進行“靈魂凈化”,發(fā)現他自己和周圍的人都是“又可恥,又可憎”。
最后經過他的幫助,卡秋莎沉冤得雪,對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聶赫留朵夫的怨恨也消失了。
看完這篇小說再看看題目,我覺得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
這部小說讓我知道人性的本質,但是它也是暗示真托爾斯泰的經歷,他本來也是一個貴族人士,也是過著蹂躪奴隸的生活,但他后來慢慢思考,發(fā)現這樣自己并不快樂,最后他放棄一切,解放奴隸,尋求真正的快樂。他這樣的行為卻被別人認為他瘋了,甚至是家里人也覺得他瘋了。
這體現的是當時的以貴族為首的社會,但現在不一樣了。雖然現在不算是大同社會,但有很人不管是有錢還是貧窮,他們都愿意幫助別人。作者應該是希望這樣一個社會吧。
復活讀后感高中篇十一
《復活》的第二章中主要講述了男主人公―青年貴族涅赫柳多夫在為當年被他傷害過的女主人公瑪斯洛娃的冤案不斷地上訴申冤,希望用他的行動來挽救她,替他自己贖罪。他用他的力量奔走于各級政府機關,活動于權貴之間,不斷的歷練中讓他清楚地看到本階級的專橫無理和無限的罪惡。特別是地主對農民的無限制的土地占有,并以此來自豪,促使農民階級貧苦,讓農民受到莫大的屈辱。他開始大聲地疾呼:“萬萬不可再繼續(xù)下去了”,成為了一名地主階級罪惡的揭露者和批評者,是地主階級的一面鏡子,也是全書的`中心部分、高潮。
復活讀后感高中篇十二
人這一輩子或多或少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尤其是因為人性的弱點,所犯下的錯誤是最應當懺悔的;因為這錯誤的性質是人性的罪過,懺悔即是為了受害者能夠得到心靈的慰藉,而且也是能讓自己從罪惡感當中解脫出來,這也是自我救贖,不懺悔就不可能獲得自我救贖,心靈被罪過感糾結的人就是罪過感的囚徒。
如果把復活比作一個人的話,我想它應該是我的心靈的導師!
復活讀后感高中篇十三
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世界文學寶庫中永不磨滅的珍品,它是列夫?托爾斯泰世界觀發(fā)生巨變后,嘔心瀝血寫出的最后一部長篇巨著,被公認為列夫?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的高峰,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藝術的總結。
《復活》這部小說,寫的是人性復活。弘揚人性,何罪之有?文學以情感人,不管它反映的是什么社會現實,突出的是什么樣的思想,我們看重的是其“情”字?!稄突睢氛菍ω毧啻蟊姾腿跣≌叩耐楹蛺圩o之心,對統治者的憤恨,對貴族的憎恨,對革命者的敬意,對官辦教會的蔑視,充滿著深厚的感人之情。這一切表現得異常分明,異常強烈,異常真摯,而這一切都是人性的感情。無怪乎《復活》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而成為超越世界,超越時代的不朽名著。列寧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作為俄國千百萬農民在俄國資產階級革命快到來的時候的思想和情緒的表現者,托爾斯泰是偉大的?!边@也是對托爾斯泰的高度評價,從一個側面也為《復活》做出了一個定斷。正如《復活》小說中說道的:“人們認為,神圣和重要的不是春天的早晨,不是為造福萬物而生就的人間美景,這種可以激發(fā)和睦、融洽、友愛之情的景,神圣而重要的倒是人們自己想方設法施行人對人的統治。”以此來結束這篇文章,其目的在于讓人更深層次去領悟所謂復活的真諦。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378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