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問題的根源,解決困擾我們的難題。在寫心得體會之前,要對所體驗的事物進行充分的觀察和思考。以下是一些來自實踐經(jīng)驗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的學習和工作有所幫助。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一
“嘿呀、嘿呀…?!笔悄募以谄岷谏钜惯€點著通明的大亮燈,在辛勤地為家操勞,使家而明亮?是我們的家!這盞黑夜中的明燈,在社區(qū),不,在溫州,是一束最閃耀的光芒。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區(qū)里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zhèn)鳎诿?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里左洗右刷,從沒閑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干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干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凈,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臟的,要重復著拖來拖去,不拖干凈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影響下,母親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tài)度,每年都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母親下班后,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母親一手提著包,一手提著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xiàn)得沒有特別的夸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后,母親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著家里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干,晚上母親搶著干,讓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里閃著微弱的燈光,母親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xù)不斷。我看見母親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母親的背微微駝著,曾經(jīng)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里的燈依舊亮著。母親,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母親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我在奶奶、母親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可是衛(wèi)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當當,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師布置作業(yè),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是的,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guī)作業(yè),另一項是作文。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作文寫了五面。完成的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fā),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眾表揚,那是勤勞的結(jié)果呀!
我們家家風——勤勞之風,愿它常駐我家。愿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二
良好的家風伴隨著一個人良好的修養(yǎng),一個人的家風好,走進社會,可以很自豪的挺起胸膛。要問我的家風是什么,那就是:勤儉持家,善待他人。尊老愛幼,和睦相處。
從爺爺開始,生活就十分簡樸,盡管不缺錢,但也不亂花錢。如今,這個習慣一直被沿用至今,但是只要是為了老人,都會盡可能安排最好的。家中如今還有一個百歲老人,她是我的祖奶,今年103歲了,為了照顧老人,家中男女老少都進自己的微薄之力來奉養(yǎng)老人,如今,她老人家走路不主拐,起身不用扶,家人都十分開心。我們家的男女老少,關(guān)系十分密切,幾個姑姑與我們家都其樂融融,把家中的孩子都當做自己的孩子養(yǎng),于是,便出現(xiàn)了一個沒有爭吵,沒有煩惱的幸福家庭。
最讓我感到驕傲的是我的爸爸,他早年接觸傳統(tǒng)文化教育,便勵志要感謝登封,回饋家鄉(xiāng),就這樣,他找到了一個好機會:開論壇。他在20xx年時與愛源公司一起在登封8684部隊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了愛心公益大講堂,開講當天全場座無虛席,人生鼎沸,爸爸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全國各地的名師那句句感人的話語浸透了在坐每一位的心靈,所有的人都留下了真摯的眼淚,淚聲俱下,爸爸很開心,他為登封做出了一個貢獻。
爸爸身先士卒,給他的兒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同時,他的兒子也會努力,讓家族興旺,把這樣的精神一代一代傳遞下去,我不會讓我家風的花朵變得枯黃無力,相反,他會更加的輝煌!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三
很多人的家里都有家風,家風也是一種傳承、一種習慣。要說起我們家的家風,那主要就是:有孝心、講誠信等。
“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是他們告訴我怎樣孝敬長輩的。我們家有一個習慣,當然我確信這是個非常好的習慣。通常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要等人到齊了,奶奶、爸爸、媽媽都坐好,長輩先動筷子我和哥哥才能吃,好吃的不能獨吃,要先給長輩吃。記得有一次,盤子里還有不多的幾塊排骨,媽媽先給奶奶夾了一塊兒,又給爸爸夾了一塊兒,最后又給我和哥哥每人一塊兒。我問媽媽:“你怎么不吃呢! 你不是很喜歡吃排骨嗎?”媽媽笑著對我說:“因為我上有老下有小呀?!甭犃藡寢尩脑?,我感動萬分,忙把碗里的那塊夾給媽媽,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媽媽上孝婆婆下疼子女的那份苦心!
誠信自古至今都是人們交往過程中的道德準則。
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爸爸給了我50元錢,讓我去買個西瓜。一聽說要有西瓜吃,我就很高興的向外跑去。
看到路邊的車上有滿滿的一大車西瓜,西瓜攤上聚集了許多買主。我也趕緊湊了過去,原來是一位老爺爺再賣西瓜。我挑了一個西瓜給老爺爺,老爺爺稱了下說:“17元?!蔽野寻职纸o的五十元給他,然后老爺爺找了我83元,他多找了50元。這時,我看了看周圍的人,發(fā)現(xiàn)老爺爺根本沒發(fā)現(xiàn)多找了。頓時,我的心中竊喜:反正沒人注意我,我就直接回家吧!想著,我便偷偷地溜出人群,飛快地朝家中奔去。到了家里,我十分開心地把錢和西瓜都交給了老爸,并說了這件事。結(jié)果,老爸竟然板起了臉,把我給狠狠的訓了一頓,讓我把多找的50元錢還給老爺爺,并且向老爺爺?shù)狼浮?/p>
不知不覺,在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下,有孝心、講誠信已成為了我和哥哥的習慣,也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四
歲月悠悠,似水光陰在指間輕輕劃過,耳濡目染,家風已深入我心。那善良孝順的品質(zhì)、踏實勤勞的作風、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將永久珍藏,讓良好的家風在愛的年華里蕩漾、蔓延,愿這可貴的情懷永遠伴隨著我的成長。
——題記
上小學那會的一個暑假,爸爸媽媽訂好了機票要帶我外出旅游。準備出發(fā)的前一天,傳來了壞消息,在鄉(xiāng)下做新房子的外公不小心把手摔斷了,幸好傷勢不是太嚴重,只是打了石膏但日常生活很不方便。為了照顧外公,爸爸媽媽取消了旅游的計劃,我心里很是失落和不滿。外公養(yǎng)傷的那段日子里,爸爸媽媽毫無怨言,小到端茶送水,大到洗腳喂飯,他們每件事都做得盡心盡力,倒是外公總說:“沒事沒事,你們?nèi)ッΠ?!”媽媽常說:“父母養(yǎng)育我們長大,現(xiàn)在他們年紀大了,我們一定要多多陪伴、孝順父母?!蔽覟樽约阂虿荒苋ヂ糜味粷M的心情感到愧疚,于是就守在外公身邊,希望能夠幫助到他,可似乎爸媽把該做的事都做完了。正當我抓耳撓腮的時候,外公說了一句:“哎喲,我這肩膀怎么這么酸呀……”逮著這個機會,我立刻上前去幫外公捏肩膀,平時沒少幫媽媽捏肩,這我可是很有經(jīng)驗的,外公開心地直夸我棒。
“花朵總是在春花秋月的過往里開得更加艷麗,因為人們記住了它為自己開花的時刻。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并不是只會索取,而是要像花兒一樣學會綻放,把最美的容顏留給世人來欣賞?!边@是媽媽對我說過的話,在我很小的時候,“奉獻”一詞便印入了我的腦海。
2008年5月12日,媽媽回家告訴我了我一件可怕的事—四川省的汶川發(fā)生了特大地震。聽到“地震”這個詞,我驚了一下,那是只在書本上見過的詞語,沒想到真的發(fā)生在我們國家。還沒來得及思考,電視新聞上關(guān)于這場地震的消息便鋪天蓋地地席卷而來。雖然當時的我還不能理解死亡人數(shù)和損失金額那些龐大數(shù)據(jù)的含義,但畫面上樓房坍塌的的慘狀,難民營里一雙雙絕望的眼睛告訴我這場地震的可怕,也讓我明白災區(qū)人民需要幫助。聽見爸爸媽媽討論捐款事情的同時,我也悄悄跑進自己的房間,找出留著買糖吃的存錢罐跑到爸媽面前,他們還一臉疑惑地望著我,“才不是給你們的,這些是我要捐給災區(qū)小朋友買餅干的!”我緊緊地抱著僅有幾塊硬幣的存錢罐,“一定要幫我寄過去!”看到爸媽重重地點頭,我才放心地把存錢罐交給他們。
做一件益事并不難,難的是堅持;堅持一會也不難,難的是堅持到底。當今社會有多少人還能不忘初心,牢記并傳承自己良好的家風呢?我不會丟失這些優(yōu)秀、可貴的品質(zhì),我要把這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們享受家風帶來的幸福與快樂!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五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傳統(tǒng)風尚。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家風,好的家風就是無聲的教誨,會影響著家庭里的每個成員。我們家,雖不是什么名門望族,也談不上什么“詩禮傳家”這高大上的家風,但也有著自己的家庭傳統(tǒng)風尚,那就是重視讀書,重視文化,追求“讀書以明理”。
讀書是我們家庭生活中的一種樂趣,傳承著我們家?guī)状藢χR文化的追求。
爺爺雖然是個農(nóng)民,但他從小就喜歡讀書。爺爺出生于解放前,家里兄弟姐妹十人,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上學讀書對于當時的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但因著爺爺對學習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求,太爺爺勉力支持他入學讀書,爺爺這一讀就讀到了高中,直到家里經(jīng)濟支持不了才無奈輟學。不過爺爺這學歷對于他們這一輩的人來說也算是個文化人了。爺爺愛看書,尤其是歷史類的書籍,古代的《說唐演義》,近代的《金陵春夢》,是爺爺至今還保留著的兩本他以前反復看過的書?,F(xiàn)在爺爺年紀大了,不看大部頭的書了,但每天的報紙還是必讀的。
爸爸從小受爺爺影響,也愛看書。據(jù)爸爸自己介紹,他小時候沒有什么合適的兒童讀物看,就常常拿爺爺?shù)臅鴣砜?,《狄仁杰斷案》《七俠五義》他看了又看。后來讀中學時正是武俠小說熱的時候,好不容易借到一本金庸的武俠小說常常是熬夜看完第二天好還給人家。因著這段讀書經(jīng)歷,所以爸爸剛工作不久就在外圖中心購買了一整套的金庸武俠小說集,14部36本,花了爸爸一個多月的工資,當時這樣的購書支出也算是“大手筆”了?,F(xiàn)在我家的書櫥里有兩格擺放的就是爸爸的武俠小說,除了金庸之外,還有古龍和梁羽生的作品。
讀書的家風,使我從小就遨游在書的海洋里,徜徉在知識的寶庫中,讓我從小就受到書香的熏陶,得到智慧的啟發(fā),我就在這樣的讀書氛圍中不斷得以進步,成長!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六
家風就是家規(guī),每一個家都需要良好的家風,良好的家風可以讓孩子健康地成長,可以讓一個家庭充滿幸福,可以將一家人的素質(zhì)提高。
在我做作業(yè)的時候,媽媽總是告訴我:“你要先快點做完作業(yè),不要先做別的。作業(yè)第一?!庇谑?,我通常做作業(yè)的速度都很快,大多吃晚飯前就做完了,之后我就可以毫無壓力地看書、畫畫了。
在我洗手的時候,媽媽總會對我們說:“洗好手之后,一定要把手擦干凈,不要把水滴到桌子上或者是地上?!?媽媽一直說一直說,我們養(yǎng)成了好習慣,家里也干凈了許多:地面上不會有時出現(xiàn)臟臟的水漬,桌子上也少了許多不干凈的污漬。
在媽媽拖地的時候,媽媽總是叫我和姐姐去把鞋底洗干凈,這樣,在我們走動的時候,就不會把我們鞋底的灰塵帶到已經(jīng)拖干凈的地面上了。
媽媽不但注重家里的衛(wèi)生,更注重我們的行為習慣。
在吃飯的時候,媽媽告訴我:“不要把衣服靠在桌子上?!痹谒X的時候,媽媽對我說:“不要抱著枕頭睡覺?!痹谒⒀赖臅r候,媽媽告訴我:“要刷牙三分鐘以上?!痹诖┮碌腵時候,媽媽說:“一定要保持衣服的整潔。”
在家規(guī)、家風的陪伴下,我成長著……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七
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而良好的家風幫助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成就人生的目標。
我家的`家風有兩條:一曰誠,二曰靜。
所謂“誠”,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對別人要誠信。另一方面,對自己不姑息。對別人要說到做到,言而有信。對自己要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要欺騙自己。我在讀一年級的時候?qū)懽殖3B┕P畫,又要偷懶且害羞不肯承認錯誤,所以有漏筆畫的時候,就偷偷補上,而且常常加上去的筆畫很不清晰,一段時間后,我的錯別字就很多,成績也下降。后來在爸媽的教育下,我認識到了實事求是的重要性,改掉了這個毛病。成績好了,字也寫得漂亮了。
早在三國時候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就這樣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本褪歉嬲]后人要從寧靜來提高自身修養(yǎng)。這就是所謂的“靜”。而閱讀是讓人靜下心來的好方法。從我記事開始,我就看到爸爸媽媽一有空就捧著書津津有味地閱讀,在他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也愛上了閱讀,現(xiàn)在我可以靜下心來看上半天書。當我心無旁騖地遨游在書的海洋里,小白齊威王動腦筋要一飛沖天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已經(jīng)決定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契訶夫的草原美得讓人心醉神迷、老麥哲還在喋喋不休地講述動物王國的美好明天。寧靜早已致遠,淡泊正在明志。
好家風是一位好導師,能讓我變得更好。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八
說起老人,那用爸爸媽媽的話來說說我們家有“四寶”:那就是我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他們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沒有看過大海,也沒有爬過高山,更別說到處旅游了。
隨著奶奶爺爺姥姥姥爺漸漸年老,爸爸媽媽說要給他們一個幸福的晚年,從前年開始,爸爸媽媽每年都會帶著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出去旅游。當然最高興的是我呀,我很享受一大家子人在一起旅行的快樂時光。
去年的重陽節(jié)前夕,爸爸帶著我們開啟了第三次旅行。出發(fā)前兩天,姥姥和姥爺便從老家趕來,準備和我們一起去天鵝湖游玩。在去天鵝湖的路上,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望著車窗外一閃而過的美麗風景,一路上說說笑笑,不停地談論著并遐想著天鵝湖美麗的景色,他們一想到自己將要去一個景色迷人,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地方游玩,而且還有漂亮舒適的小別墅可以住,臉上便禁不住露出興奮、幸福的笑容。
天鵝湖的風景真是美不勝收,讓人仿佛走進畫卷之中。陽光照在波紋細碎的湖面上,像給水面鋪上了一層閃閃發(fā)亮的'碎銀,又像被揉皺了的綠鍛。湖水真靜,靜的像一面鏡子,清晰地映出藍藍的天,白白的云,還有岸邊紅紅的花,碧綠的樹。
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欣喜地望著眼前這片美麗的湖水,嘴里贊嘆道:“這湖水真的是很好看啊。”奶奶和姥姥最愛照像了,在同一個地方她們擺出各種姿勢讓爸爸媽媽為她們拍照,生怕不小心漏掉一個景色。爸爸媽媽拿著相機、手機忙得不亦樂乎,我便跟在他們身邊,時不時地也和奶奶姥姥來個合影,刷一下存在感。爺爺和姥爺安靜地在湖邊散步,他們低聲地談論著什么。從他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能看得出他們也特別喜歡這里的風景。
媽媽說,雖然這樣的旅行,她和爸爸很累。但是這樣既能陪伴我成長,也能同時陪伴父母,就值得他們?nèi)プ?。我也被這種合家歡樂的氛圍感動著,我心里默默地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帶著我的爸爸媽媽去那些更美更遙遠的地方旅行,我也要享受陪伴父母變老的幸福。
我想,這就是家風的傳承吧!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九
家訓是良好家風、家教的重要載體,趙氏家訓十條:
敦孝悌睦宗族力本業(yè)慎交游和兄弟
訓子弟上勤儉戒爭訟遵法律禁非為
作為趙家的一分子,我們時刻不忘祖訓。我們的家是一個大家庭,上有和藹可親的奶奶,下有七歲學童。奶奶今年85歲,爺爺三年前去世了。老人有四個孩子,二男二女,四個孩子都分別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每逢周末、節(jié)假日,全家十幾口人齊聚一堂,其樂融融。在家里我們始終堅持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團結(jié)互助的原則。
率先垂范,做兒女的楷模
爺爺奶奶退休前是人民教師,處處為人師表,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生活中精打細算,用之有度,真心待人是他們的處世態(tài)度,他們能夠與鄰里和睦相處。正是在這種成長環(huán)境中,我們體會著父母的言傳身教,老一輩的諄諄教導,在生活中學到了很多。
互相尊重,坦誠相待
在這個大家庭里,每對夫妻之間都做到互敬互愛。盡管每對夫妻之間由于各自在不同的環(huán)境生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習慣、不同的愛好,在一起生活難免會有摩擦,但是大家都做到了彼此多點寬容、多點謙讓、多點諒解,做事多從對方角度考慮。在生活中大家都能做到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同事、親朋的羨慕和稱贊。
尊重老人,孝敬父母
在對待長輩方面,我們堅持正直做事,友善對待老人。平時對長輩噓寒問暖,關(guān)心他們的生活起居。每次全家人一起吃飯時,我們總是把好吃的菜往老人碗里夾,讓老人多吃點。上街時,也會惦記著給老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只要有時間,人們都會陪老人外出觀光旅游散心。為了讓老人身體健康,我們經(jīng)常會買些水果、鈣片等營養(yǎng)品,讓老人增加營養(yǎng),滋補身體。有空的時候經(jīng)常陪老人聊天,家里的活大家搶著干,不讓老人累著。正因為如此,老人也同樣關(guān)愛、體諒我們,盡心盡力地幫著照顧孫輩,如今孫輩也一個個成長起來了。我們由衷地感謝老人的付出。
全心投入,重視品德教育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大家都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民主,常與孩子談心,教育孩子要熱愛國家、尊重老人、善待他人,以平等的眼光對待每一個人。在學校,我們要求孩子要尊重老師和同學,要努力學習;在家中,教育孩子要尊重長輩,愛護兄弟姐妹;在公共場所,要求孩子自覺遵守公共道德。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孩子們一直保持著幽默、善良、有主見的品性。
勤儉節(jié)約,發(fā)揚社會公德
為了發(fā)揚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我們家也倡導這個活動。平時的淘米水就用來澆花澆樹,保護了環(huán)境又能夠清新空氣,可謂是一舉兩得。能夠回收的東西都要收集起來,變廢為寶,還可以減少垃圾,為環(huán)保做貢獻。洗手時按時關(guān)掉水龍頭,不開無人燈,這樣一來從水費、電費上節(jié)約能源資源。我們始終相信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中國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我們是世界上最平凡的兒女,最簡單的父母,我們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一顆平凡的愛心,我們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用自己最真誠的方式攜手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用各自的愛心構(gòu)建一個令人羨慕的最美家庭,因為愛所以幸福。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十
家風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家風是一條小船,將我們安全地載向成功的彼岸,家風是一句良言,警誡著我們,約束著我們。同時,家風也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是一個家庭文化的象征。現(xiàn)在我就講講我們家的家風吧。
誠實守信
小時候的我是個愛占便宜的小孩子,我經(jīng)常偷偷摸摸地拿走一些不屬于我的東西。爸媽看見我拿的只是一些小東西,以為我不懂事,還沒太計較,有進只是幾句責備而已。后來,我愈發(fā)得意,一次跟著爸爸去超市買東西時,趁著售貨員不注意,眼疾手快地拿走了一包巧克力。等回到家,我像只猴子般高興地活蹦亂跳。爸爸問我為什么這么高興。我把事情緣由告訴了爸爸。爸爸突然嚴肅起來了,說“你快把這包巧克力還回去,之前沒有教育好你,現(xiàn)在我告訴你,做人不一定得有大出息,但你一定得誠實守信,孔圣人寧可渴死不喝盜泉之水。你怎么能干這種事呢?下次你要再犯,我可非修理你不可。記住這是我們家的家風。”我的臉“唰”的紅了,急匆匆地把東西還了回去。自此我再也不敢貪小便宜了。
節(jié)儉樸素
我呢!自幼自尊心強,吃的用的總要和同學比一比。若是同學的比我好,我就吵著要買。這不同學小軍又買了一件新式的防水防臟外套,上面還有我喜歡的米老鼠圖案。我特別想要。于是我向爸媽請求買。媽媽說:“買什么買,家里你的外套都堆成山了。”我不服氣埋怨道:“同學小軍又買了一件新的,我也想要?!贝藭r爸爸開口了:“孩子,做人要樸素,內(nèi)在美是大于外在美的,和同學攀比是不對的,你應該用實力去證明自己?!蔽尹c了點頭,又進了書房努力學習。
還有一次我和妹妹爸爸媽媽去飯店吃飯,年齡還小的我們很開心,拿起菜單就一頓亂點,都不管菜是什么價,爸媽真以為我們要吃,也沒阻止。后面菜上來了,我們開始很興奮,但畢竟只是三分鐘熱度,才吃一小碗飯就嚷嚷吃不下了。一看菜還有一大半沒動筷子。爸爸又說:“你們看看,點了這么多菜不吃,要節(jié)儉呀!孩子,不是不可以用錢,而是要養(yǎng)成節(jié)儉的好習慣啊!”我們聽了以后很后悔,以后再也不大手大腳的花錢了。
堅持不解
上了五年級,同學們都開始騎自行車上學,我的心癢癢了,讓媽媽買了一輛,并在周末讓媽媽教我騎車。開始媽媽還手把手教我,耐心地告訴我要領(lǐng),還親自示范了。我開始很順利,后來突然車把不穩(wěn),車子搖晃起來,我摔了一個“狗啃泥”,原來是媽媽放開了手。我大叫:“你干什么呀,害我摔了一跤?!眿寢屨f:“我不會教你了,你自己去練習吧!”我很氣憤,但也無可奈何,我開始一步一步的摸索,不停地練習,但每次均以失敗告終。正當我準備放棄了,媽媽的鼓勵來了:“兒子加油!堅持就是勝利。”我重抬信心,不斷嘗試,終于成功了,媽媽笑了。
這就是我的家風故事。我一定會它的熏陶下變成更優(yōu)秀的人。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十一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媽媽從小教導我要尊老愛幼。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她說人的一生誰也避免不了兩個時期:在年幼時需要悉心照顧和引導,在年老時需要關(guān)愛與扶助。每個人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到兒童時代,到青壯年時代,到耄耋老人,都會老?,F(xiàn)在物質(zhì)條件好了,可是很多老人成了空巢老人,他們可能不缺錢花,但是得不到應有的陪伴與照顧。我奶奶覺得城里不習慣,覺得鄉(xiāng)下空氣好,還可以養(yǎng)雞養(yǎng)鴨養(yǎng)鵝,喜歡住鄉(xiāng)下。因此一有空我和爸爸媽媽就會回去看她,給她做她愛吃的菜,給她包餃子,陪她聊天,聽她回憶和講述她的故事。我們也會把她接到城里,帶她去看天安門、毛主席紀念堂、長城,去香港澳門。作為炎黃子孫,我覺得我有義務把尊老愛幼繼承下來,傳承下去。爸爸媽媽孝順爺爺奶奶,我孝順爸爸媽媽,薪火相傳。
老子說“輕諾必寡信”,韓非子說“小信成則大信立”,爸爸從小對我循循善誘,讓我認識到做人必須恪守誠信,男子漢說話必須一言九鼎,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他說諾不輕許,才不容易負人。就是說不要隨隨便便答應別人什么,否則一旦自己做不到就會導致失信于人。答應幫別人忙也好,約人談合作也罷,應允了一定要說到做到。我還小,體會不到那種大人之間一諾千金的感覺,所以爸爸要求我從入學第一天起就按時起床、準時上下學,他說守時也是誠信的一種表現(xiàn)。他還要求我答應別人的要求一定兌現(xiàn),記得剛進一年級那會兒,我們班鄧思雨特別愛吃棒棒糖,有一天我鬼使神差就答應給她買,可說完沒多久就忘了。直到有一天我爸接我放學,鄧思雨就找我爸說起這事,然后我爸回家就嚴厲地要求我從自己的儲錢罐里拿錢買兩個棒棒糖給鄧思雨兌現(xiàn)我許下的承諾,從那以后我就不太敢隨便答應同學事了,因為我怕我忘了或者兌現(xiàn)不了。不過通過這件事我也知道了許諾是非常慎重的行為,對不應辦或辦不到的事情,一定不能輕易許諾,而一旦許諾,就要努力兌現(xiàn)。當然也可能在履行諾言過程中情況有變以至無法兌現(xiàn)的情況,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我相信只要我們及時向?qū)Ψ饺鐚嵳f明情況并道歉,人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憲法”,神圣而莊嚴,它指引著我們,警誡著我們,約束著我們,這就是我的家風故事。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十二
老房子還在,現(xiàn)在應該是村子里為數(shù)不多土坯房了?;氐嚼霞?,看著房子周圍雜草叢生,在細雨中格外深遠。
看慣了城市的高樓大廈,猛地,看到老房子,一種親切感,一種歸屬感油然而生。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這就是我長大的地方,這就是我最思念的地方。
老房子雖老,但他承載著我們家的家風。在村子里,人們都喜歡稱我們康氏家族為“書香門第,禮儀之族”,為什么這么稱呼呢?隨著我年齡的增大和社會閱歷的豐富,慢慢理解了。記得,小時候在哪坐席吃飯,總聽到他人說,康家人有禮貌,尊老愛幼,有文化,有知識,這是對家族家風的肯定和贊譽。記得小時候,每每家里來客人了,父親招呼喝茶抽煙,母親準備飯菜,不一會一桌可口美味的佳肴做好,父母讓我和妹妹也坐到桌子上,但前提是客人或飯桌上年長的人先動筷子夾菜吃,我和妹妹方可動筷子。這一點,就是習慣,就是家風。時至現(xiàn)在,每每吃飯,桌子上有長著,我總是等他們先動筷子。
在吃飯時不能發(fā)出聲響,不能把一只腿腿架在另一只腿上;就這么一個小小的囑咐,一個小小要求,讓我體會到好家風的力量是無窮的。記得有這樣一件事,父親那時還是村上的會計,家里放著村上的合中賬目。一天,父親回到家里,就在就在自己的房子找東西,找了好久,也沒找到。后來,父親問我和妹妹看到?jīng)]有,我們都說沒有。于是他讓我和妹妹把書包拿來,聽妹妹說,我今天去了他房子。然后,父親就斷定是我動了他帳本,就開始揍我,么動,我自然不會承認。父親把啤酒瓶子打碎讓我跪在那,我么動怎么回承認呢?后來,父親找到了他的賬本,父親沒有直接告訴我他把我冤枉了,但從他的行動和語言中,我明白了,沒有做的事,要堅持原則,做人要講誠信,不能墻頭草兩邊倒。
家風正則家業(yè)興,家風壞則家業(yè)敗。古今中外,有多少優(yōu)秀的家風值得我們?nèi)ネ瞥绾蛯W習,同時,要發(fā)揚和繼承好我們自己的好家風。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十三
今年春節(jié)期間,看到央視記者在做一項非常有意義的.調(diào)查,他們在大江南北,對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都會問“您的家風是什么?”不同的人回答當然也是千差萬別的。看著每一期調(diào)查,雖然沒有記者采訪我家,但是我也開始自問自己,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帶著這個疑問,我去問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奶奶告訴了我,我家的家風是什么。
奶奶給我講了個她們時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時候,由于社會正處于貧窮時期,食物極度匱乏,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爺爺要養(yǎng)活好幾個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爺爺經(jīng)常早出晚歸,才能勉強糊口,別說吃好的了,能有點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錯了,奶奶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餓,你爺爺那會不知道啥叫飽,爺爺常常為了讓爸爸和他的兄弟們能多少補充點營養(yǎng),會把攢下的白面給他們吃,自己吃的是粗糧,在那個時代里,白面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問爺爺,你怎么不吃白面呀?爺爺對他的孩子說,我胃不好,不愛吃白面,吃了不舒服,給你們吃!爸爸和他的兄弟們那會太小了,不會理解爺爺?shù)囊馑嫉?!最后爺爺因為天天吃那些粗糧,得了胃癌去世了,后來爸爸和他的兄弟們知道了那句話的真相!奶奶講完這個故事后,我眼睛濕潤了,我理解了愛怎么樣傳承的,無私的愛無關(guān)歲月苦難,無關(guān)時間空間!
聽完這個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長歲月里發(fā)生在身邊的家事,讓我逐漸得領(lǐng)悟了自己家的家風。這些年每年三十兒,爸爸都會去邀請一個人過年的左右鄰居,親朋好友,即使陌生人,會真誠的把他們邀請到家里來一起過年,我很是不理解,大過年的,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后看出了我這點想法,他告訴我“在一起圖個熱鬧,多雙筷子的事,人要有愛心”隨著歲月的積淀,越來越理解爸爸的話,不管在哪里,不論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心中有愛,相信愛是可以傳遞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兒都有不是家人的親人來我家吃飯,和他們一起微笑,碰杯,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慣,今年也不例外!
后來我又問媽媽,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媽媽因為不善言語,并不能準確表達她的理解,但是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長的記憶里,媽媽在家總是全家第一個起床的人,睡的總是最晚的一個,以前爸爸上班,我上學,她總是按時給我們做好每一頓飯,從來不會怨言,不會煩惱,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后一個吃飯的人,她的淳樸、善良多少植根在兒女的心里。
聽完那個時代的故事,回憶起成長中的事,我逐漸理解了我們的家風是什么,爺爺用有限的生命詮釋了無私的愛,并把愛傳遞給我了我的爸爸、媽媽,爸爸,她他們用行為教導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傳承那歲月沉淀下來的精神之光!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十四
有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又有人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從這些名言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讀書的重要性。
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經(jīng)常帶著我到圖書館閱讀。什么少兒版《西游記》呀,《幼兒百科》,《幼兒斑點狗》,等等。我都閱讀了好幾遍。而我爸呢,他喜歡看一些《象棋攻略》,《上下五千年》之類的。雖然我們閱讀的類別不一樣,但是每次和爸爸一起呆在圖書館的時光,確是我感覺最溫馨美好的日子。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長大了。慢慢地,我看書的種類越來越多。我對讀書的質(zhì)量層次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成人版《西游記》,少兒版《上下五千年》,乃至沈石溪的系列動物小說,我都看。后來,我學會了寫讀書筆記的方法。我將看到的好詞好句分類別積累下來,平時沒事的時候翻出來讀一讀。讀得多了,自然就能記住一些。在我寫文章的時候,時不時地,這些“小精靈”就蹦了出來。它們讓我的文章更加有生氣啦。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我爸爸熱愛閱讀,我從小受到他的`影響,也熱愛閱讀。閱讀不但開闊了我的視野,而且促進了我一天天地茁壯成長。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十五
每個人的家都有家風和家訓,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里的風氣。我的爺爺奶奶從小就教育我要尊敬老師、長輩,團結(jié)同學,勤勞節(jié)儉、誠實守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爺爺奶奶及祖宗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定為家訓,教導我們要謹記。
爸爸從小給我講《狼來了》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個小男孩在山坡上放羊,他感覺到很無聊,所以就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村民們趕快上山來看是怎么問事,結(jié)果什么事請也沒有發(fā)生。第二次狼真的來了,他再次喊:“狼來了,狼來了。”可是村民們在也不相信他了,羊全被狼咬死了。讀完這個故事,我決定做了一個不說謊、誠實、守信的人。
家風家訓故事優(yōu)秀的征文篇小時候睡覺之前媽媽總會給我講故事,許多以勤儉為主題的.故事我都銘記在了心里。每當看到爸爸媽媽在家中會把線頭、破布都撿起來收集好,我就會疑惑這是為什么,直到以后幾次看到姥姥給我們送來了漂亮的裝飾品,看到了它們的結(jié)構(gòu),我才明白了:爸爸媽媽是要把生活中的一些小東西收集起來,給姥姥在處理一下回收利用,讓家中更美麗。從那時起,我就喜歡上了勤儉節(jié)約,因為在節(jié)約時我會覺得我也是能做有價值的事情,心里很甜很甜。對于只過了幾天剩菜剩飯我們也不會丟掉,而是給樓下的流浪貓、狗,讓他們能吃頓飽飯而又不浪費。
在這家庭文明守則的監(jiān)督和管教下,我們一直和諧融洽、幸福快樂地生活著。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十六
我的家風是勤勞團結(jié),互相尊重,正因為我的家風,所以才有好的.結(jié)果。
有一次,媽媽早上起來上班去時,聽見衛(wèi)生間里“咔嚓”、“咔嚓”的聲音很擔心,媽媽趕緊推開衛(wèi)生間門一看,原來是奶奶在衛(wèi)生間里洗衣服、刷鞋子……媽媽急忙走上去說:“別洗了,下班回來我洗。”“馬上就好了!你趕緊收拾東西上班去吧!”奶奶說。
我聽見說話聲,便從床上爬起來,目視著奶奶的一舉一動,洗完衣服刷完鞋,奶奶又開始給我做早飯,總而言之,奶奶總是不閑著,白天打掃衛(wèi)生,晚上也打掃衛(wèi)生,就這樣我們家天天被打掃的一塵不染。一進家就有一種舒服的感覺。
就是在奶奶的帶動下,爸爸也天天搶著打掃衛(wèi)生,刷鍋洗碗。有一次,媽媽給爸爸報了一個二級建造師的考試,考過去了,拿到證,可以掛給別的公司使用,一年可以拿到七八千元錢呢,爸爸為了想多掙一點錢來養(yǎng)活我們一家,爸爸白天上班掙錢沒有時間看書,我心里想,建造師一定不難考,爸爸沒時間看書都有希望能過去。在一個深夜,我起床去衛(wèi)生間,一看,原來爸爸還在專注地看書呢。原來考建造師也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在奶奶和爸爸的帶動下,我和媽媽還有妹妹也變得勤勞,勤奮起來了,媽媽天天下班就教我們學習,妹妹學起來也非常認真。怎么樣,這就是家風的厲害之處。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十七
小時候很怕父親,因為父親很嚴厲,從來不跟我們親熱嬉鬧。一米八四的大個子和筆挺的身材更是對我們形成了巨大的威力。每天只要一聽見門外有父親的腳步聲,我們姊妹五人馬上就斂起笑容,趕緊各自學習或做事去。
父親是公社的食堂管理員,要想往家里帶點吃的那是順手牽羊的小事,但是父親從來不做。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國家經(jīng)濟嚴重困難時期,家家戶戶餓得眼睛都綠了,到公社、生產(chǎn)隊偷東西的事情常有發(fā)生。我們家八口人,天天喝面糊吃野菜,我們多么希望父親能把食堂里的饅頭、麻花帶回來幾個,讓我們也解解饞,飽飽肚子啊!可是父親總是空著手回來,到家里吃飯的時候,他說“我不吃了,我在公社吃得很飽,肚子沒地方裝了”。其實父親說的是假話,他是想省一點糧食給我們吃,母親最清楚。
父親從來不許我們占公家便宜,他說:“公家的東西一絲一毫都不能動,看都不能看,因為你看了就想拿,拿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痹诟赣H的嚴加看管下,我們一家人天天餓著肚子,也不敢走到公田里去偷掰一穗苞米,偷摘一顆蘋果。每到秋天果實成熟的時候,父親就提醒我們:上學、下地干活都不許走生產(chǎn)隊果園邊上的路,免得擔嫌疑。我們不服氣,心想“不從那走從哪走?我們不偷不就行了嗎?”父親看出我們的心思,正告我們:“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你從那邊走,看果園的人就得出來看看,是不是有人偷果,給人家添麻煩?!蔽覀冎缓寐牳赣H的話,繞著道上學。
父親的教育雖然沒讓我們得到“實惠”,但是卻得到了左鄰右舍的稱贊。生產(chǎn)隊長開會表揚我父親,說“曲洪山會教育孩子,大家都要向他學習?!?/p>
父親是生產(chǎn)隊里最信得過的人。有一年秋天,生產(chǎn)隊要儲存上千斤地瓜作種子。隊里沒有地方,只能放在私人家里。那時家家都想從中撈點便宜,都自告奮勇。隊長對我父親說:“放在你家最放心!相信你!”父親覺得這是莫大的榮耀!比揀了錢還高興?;氐郊依锒挷徽f就把西屋大炕滕出來。地瓜這東西特別嬌慣,溫度太高了長芽子,太低了又怕凍壞。父親就讓母親每天做飯時注意火候,保證西屋炕不涼不熱。
地瓜運來的時候,生產(chǎn)隊沒過稱,以示對父親的尊重和信任,父親堅決不同意,隊長只好大略稱了一下,說是1200斤。隊長說:“放時間長了,會跑水分,春天過后份量就不會這么多了。”父親記住了1200這個數(shù)字,天天告誡我們不許偷吃,如果誰動了公家的地瓜,他要以家法處治。母親有點不高興,說:“這么多地瓜,孩子們餓了吃一兩個也算不了什么,要不然讓他們換一家去?!备赣H聽了這話,眼睛一瞪:“我看誰敢!”母親就不敢吱聲了。
西屋沒有門,只是一塊布簾子,一掀就可以進去,可是父親的囑咐像打雷一樣,我們連動一下門簾都不敢。第二年春天,生產(chǎn)隊來拉地瓜,一過稱,不但沒有短斤缺兩,還漲稱了(其實隊長當初過稱時就故意少說了一些)。這件事傳出去之后,父親的聲望更高了,“手腳干凈”成了眾人對父親的一致口碑,也從那以后,生產(chǎn)隊年年把地瓜存放在我家,又年年按期如數(shù)地拉回去。
父親就是這樣傳承著祖宗的家訓,保持著清正高潔的品格不受半絲污染。他一生沒有從公家拿過一張紙,沒有在公田里揀過一粒米,沒有在山上砍過一棵樹,甚至沒有挖過一個樹根,他的心地就像他的衣服一樣永遠干干凈凈,整齊嚴肅。
父親的不貪公物讓我們有了好家風,一代傳一代,直至今日。前幾天,我和先生商量
清明
節(jié)為公婆掃墓的事,路挺遠,小叔的車只能坐五個人,如果我和兒子也去的話,就只好再打一輛車。我先生說:“我單位的車閑著,我可以開去?!蔽覂鹤玉R上舉手報告
:“媽媽說公家的便宜不能占,你開單位的車不是占公家便宜嗎?”我和先生相視一笑,當即決定不用公車,我和兒子換個時間坐出租車單獨去。我們深深地懷念父親!是他老人家給我們樹立了榜樣,讓我們保持了清正家風長久不敗。在父親過世的第2個
清明節(jié)
來臨之際,讓我們真誠地道一聲:“父親您好!我們感謝您!”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十八
家風,即家族世代相傳沿襲的風尚,它是引導我們成長的無聲力量,是一個家族的精神風貌,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傳承千年的精神尺度。家風,亦是吾國之民風,它不僅影響著家族的傳承,更影響著民族的未來,是極其必要而不可或缺的。給予我精神力量的,正是這樣的一種家風。
孝之風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一種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我的家中,所有人都為傳承這一家風而努力。我的父母對待家中長輩,態(tài)度恭敬,關(guān)愛有加,照顧得細致入微,尊重長輩的意愿,十分孝敬。在這樣的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我也學會與長輩們溝通交流,為他們做一些事情,關(guān)心他們,孝敬他們。在孝敬長輩的家風影響下,整個家庭彼此關(guān)系融洽,相互關(guān)愛。傳承這樣的家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構(gòu)建和諧社會。
禮之風
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蔽壹业募绎L,就要求每一個家庭成員明禮學禮。我的父母總是言傳身教,十分講究禮儀,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彬彬有禮,謙和溫厚。他們經(jīng)常教育我要有禮貌,做一個有素養(yǎng)的人,教我主動同長輩打招呼,對人謙和有禮,言行舉止端莊大方。禮儀代表著一個人的精神風貌,是現(xiàn)代文明的標志,是社會進步的體現(xiàn)。傳承這樣的家風,能提升一個民族的形象,盡顯我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風采。
誠之風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痹谡\實守信的良好家風中,我始終謹記祖輩們的諄諄教導。我以親身實踐來傳承我的家風,在生活中,我銘記誠信的傳統(tǒng)美德,待人誠懇,不輕易許諾,一旦承諾,必當竭力做到。正是這樣一種誠實守信的優(yōu)秀家風,告訴了我樸素而又真切的道理,給予了我受益一生的品格。傳承這樣的家風,能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營造一個誠信的和諧社會。
家風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風氣更決定著民族的未來。家風,不可遺失,家風,需要傳承。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十九
我們土家人都喜歡吃“金包銀”,所謂“金包銀”是指包谷磨成粉后和大米混在一起做成的飯,因為包谷是金黃色,大米是白色,所以,我們土家人稱它為“金包銀”。
每年秋天到來的時候,田里的包谷長得又大又沉,農(nóng)民們高高興興地將包谷一個個掰下來收回家,然后,一家人圍成一堆坐著,把包谷米一顆顆弄下來,再把它曬干,再磨成粉。
做飯的時候先把大米煮一會兒,然后把反過甑的包谷粉抖進去和均勻,再用飯甑子蒸熟。這時,金晃晃、銀閃閃、香噴噴的“金包銀”就做成了。
“金包銀”不但看起來新鮮、聞起來清香、吃起來可口,而且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zhì)和多種維生素,對人的身體健康有百益無一害。
“金包銀”不光我們土家人喜歡吃,許多外鄉(xiāng)人到我們這兒來也都點名要吃“金包銀”,有的一吃就是三大碗。
“金包銀”風味獨特,遠近聞名,吸引了眾多的客人。
我的家風故事心得體會篇二十
“人無信不立”這句話說的就是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了信任,就會沒有立足之地。我清楚地記得爸爸用一件小事教育我一定要講誠信,也告訴了我誠信是做人的根本。
那是開學的前一天晚上,天空還下著毛毛細雨,我、哥哥和奶奶一起去一家文具店買文具。我們一走進文具店,老板就很熱情地問道:“小朋友,你需要什么?”我說:“老板,我自己拿。”于是,我走到最里面,拿了一把尺子、一塊橡皮和一瓶純藍墨水,然后遞給了奶奶。這時,哥哥突然說:“聽說隔壁那家的文具更便宜,我們到那邊去買?!庇捎陬櫩头浅6?,老板忙于照顧別的顧客,沒有讓我們立即付錢。而奶奶也不知道她手上的文具沒有付錢。我們就到了第二家文具店買了一些文具。
回到家里,我們才發(fā)覺奶奶手上的這一袋文具沒有付錢。奶奶說:“這么晚了,明天再說吧?!笨砂职志头浅I鷼猓绤柕卣f道:“東西雖小,但是這能反映一個人的品質(zhì),趕快把錢給人家送去。”于是爸爸立即騎上電瓶車帶著我到文具店去付錢。
爸爸一進店里就連忙用道歉的口氣對老板說道:“老板,不好意思,剛才小孩買文具忘了付錢?!崩习逡策B忙說:“沒事,沒事。”爸爸付完錢,又連聲道歉后才走。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無信不立”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誠信比金錢還要寶貴,這樣的家風我們要世代傳承。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97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