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2 13:22:04
優(yōu)質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22篇)
時間:2023-11-02 13:22:04     小編:飛雪

沒有總結,我們可能會一直走在原地,而總結能夠讓我們在追求進步的路上不斷超越自我。我們應該思考一種適合當前情況的最佳解決方案??偨Y是一種很好的總結和概括經(jīng)驗的方式,以下是一些總結范文,供大家一起學習和參考。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一

1、讓學生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體驗1毫米、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估測意識。

3、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理解分米、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并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4、通過估、量的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發(fā)展估測能力。

1、體驗1分米、1毫米的長度。

2、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概念

直尺,長尺,硬幣、ic卡、銀行卡、白紙、字典、測量水筆的長、表格、1分米高的本子,1米長的線。

一、激趣導入,直接引出“毫米”

同學們,我們知道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到什么?(長度單位)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用字母怎么表示?

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

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

出示一本練習本,誰來說說,要形容這個練習本有多厚,用哪個長度單位合適?

那它到底有幾厘米呢?他說得對嗎?

它不夠一厘米,那怎么辦呢?

要想較準確地形容這個本子的厚度,同學們頭腦里是否會有一個愿望?(要有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師:其實你們的愿望科學家、工人叔叔等一些前輩已經(jīng)幫我們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就藏在你們的尺子里。

小組合作(一):

(師生交流)

師:直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很多的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板書:1毫米)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短、小、細)

師:如果要測量較小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測量得更精確的時候,我們就要用到毫米這個長度單位。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教師板書)我們常用字母mm來表示。

二、觀察實踐,探索新知

1、認識幾毫米

我們再來找找毫米,誰來說說你找到的毫米在哪里。

不錯,每兩根短線之間的1小格就是1毫米

小組合作(二):

1毫米我們能找到了,在你的尺子上你能找到3毫米、5毫米、7毫米嗎?你還能找到幾毫米?把你找到的結果跟伙伴們一起分享吧。

學生交流:

生:3小格就是3毫米吧。

對,1小格代表1毫米,3小格就是3毫米。那5毫米呢?

生:5小格就是5毫米。(你能在你的尺子上很快的找出5毫米嗎?)

為什么你能很快地找到?

師: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尺子上除了長刻度線和短刻度線外還有一種,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中線)好的,我們就暫時叫它中線。其實每相鄰的長線和中線之間就是5毫米。

這樣有什么好處?

3、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出示10小格,請問這是多少?

生:10毫米。

生:1厘米。

從剛才這兩個同學的回答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同桌同學合作,一起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

1厘米=10毫米(板書)

除了0—1是10毫米,你還知道哪里是10毫米?我知道了6—7之間也是10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還可以說生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

拿出一本字典,它厚70[],也就是()厘米。

老師這支筆的長是75[],也就是()厘米()毫米。

4、感受1毫米

小組合作(三):

既然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1毫米,那么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1毫米到底有多長嗎?

下面我們來用實物表示一下1毫米的厚度。同學們把你們準備的電話卡,銀行卡,白紙,硬幣拿出來。小組內同學分工合作量一量:

拿了白紙的同學,請你量一量幾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

有撲克牌的同學,看幾張撲克牌摞起來大約是1毫米?

各小組匯報本組量一量的結果。

用食指和拇指拿著一張ic電話卡或1分錢的硬幣,然后把1分硬幣抽出,這時兩個手指間的距離大約是1毫米。

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短、小、細)

除了ic電話卡的厚度是1毫米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品的厚度或是長度大約也是1毫米?(銀行卡…vcd碟片…)

你知道在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嗎??

師:比如測量降雨量、量小螞蟻的身長。

教師小結:我們的新版1角硬幣的厚度,打電話的電話卡,銀行卡大約都是1毫米。

你們知道嗎?人的手指甲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約20天長1毫米”。毫米就是這樣一個比較小的長度單位,但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

師小結:在我們的知活中,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加深內化

1、估一估,量一量:

完成p55的練一練

2、畫一畫。

請畫出一條3厘米8毫米的線段。

請畫一條10厘米的線段

四、認識分米。

1、師也畫一條10厘米長的線段在黑板上,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我們常用字母dm來表示分米。

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嗎?(可從尺子“0”刻度一端開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除了從“0”到“10”外,還鼓勵找從“1”到“11”、從“3”到“13”)

2、那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1分米=10厘米)

3、你能創(chuàng)造一個手勢來表示1分米嗎?

請你們將拇指和食指張開,量出1分米的長度,我們現(xiàn)在比畫的就是一拃的長度,一拃大約是1分米。

估一估,我最行: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出示一垛本子,這個垛本子的高是1分米。

小組合作(四)

5、估一估,課桌大約寬幾分米,再準確地量一量。(小組合作)

6、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寬度或厚度是大約是1分米。

插座的邊長粉筆的長度

7、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已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了,同桌之間一起用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8、小組討論交流:1米等于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間有多少關系?(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解決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準備的1米長的繩子,兩人合作,一個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個同學就在紙條上做一個記號,觀察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

方法二:因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方法三:沒有1米線的同學還可以看米尺。在米尺上一分米一分米的數(shù)一數(shù),看看剛才的結論是否正確。(板書:1米=10分米)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書)

五、鞏固發(fā)展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系?

板書:毫米、分米的認識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二

1、讓學生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體驗1毫米、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估測意識。

3、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理解分米、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并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4、通過估、量的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發(fā)展估測能力。

1、體驗1分米、1毫米的長度。

2、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概念

直尺,長尺,硬幣、ic卡、銀行卡、白紙、字典、測量水筆的長、表格、1分米高的本子,1米長的線。

一、激趣導入,直接引出“毫米”

同學們,我們知道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到什么?(長度單位)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用字母怎么表示?

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

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

出示一本練習本,誰來說說,要形容這個練習本有多厚,用哪個長度單位合適?

那它到底有幾厘米呢?他說得對嗎?

它不夠一厘米,那怎么辦呢?

要想較準確地形容這個本子的厚度,同學們頭腦里是否會有一個愿望?(要有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師:其實你們的愿望科學家、工人叔叔等一些前輩已經(jīng)幫我們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就藏在你們的尺子里。

小組合作(一):

(師生交流)

師:直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很多的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板書:1毫米)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短、小、細)

師:如果要測量較小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測量得更精確的時候,我們就要用到毫米這個長度單位。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教師板書)我們常用字母mm來表示。

二、觀察實踐,探索新知

1、認識幾毫米

我們再來找找毫米,誰來說說你找到的毫米在哪里。

不錯,每兩根短線之間的1小格就是1毫米

小組合作(二):

1毫米我們能找到了,在你的尺子上你能找到3毫米、5毫米、7毫米嗎?你還能找到幾毫米?把你找到的結果跟伙伴們一起分享吧。

學生交流:

生:3小格就是3毫米吧。

對,1小格代表1毫米,3小格就是3毫米。那5毫米呢?

生:5小格就是5毫米。(你能在你的尺子上很快的找出5毫米嗎?)

為什么你能很快地找到?

師: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尺子上除了長刻度線和短刻度線外還有一種,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中線)好的,我們就暫時叫它中線。其實每相鄰的長線和中線之間就是5毫米。

這樣有什么好處?

3、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出示10小格,請問這是多少?

生:10毫米。

生:1厘米。

從剛才這兩個同學的回答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同桌同學合作,一起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

1厘米=10毫米(板書)

除了0—1是10毫米,你還知道哪里是10毫米?我知道了6—7之間也是10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還可以說生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

拿出一本字典,它厚70[],也就是()厘米。

老師這支筆的長是75[],也就是()厘米()毫米。

4、感受1毫米

小組合作(三):

既然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1毫米,那么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1毫米到底有多長嗎?

下面我們來用實物表示一下1毫米的厚度。同學們把你們準備的電話卡,銀行卡,白紙,硬幣拿出來。小組內同學分工合作量一量:

拿了白紙的同學,請你量一量幾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

有撲克牌的同學,看幾張撲克牌摞起來大約是1毫米?

各小組匯報本組量一量的結果。

用食指和拇指拿著一張ic電話卡或1分錢的硬幣,然后把1分硬幣抽出,這時兩個手指間的距離大約是1毫米。

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短、小、細)

除了ic電話卡的厚度是1毫米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品的厚度或是長度大約也是1毫米?(銀行卡…vcd碟片…)

你知道在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嗎??

師:比如測量降雨量、量小螞蟻的身長。

教師小結:我們的新版1角硬幣的厚度,打電話的電話卡,銀行卡大約都是1毫米。

你們知道嗎?人的手指甲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約20天長1毫米”。毫米就是這樣一個比較小的長度單位,但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

師小結:在我們的知活中,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加深內化

1、估一估,量一量:

完成p55的練一練

2、畫一畫。

請畫出一條3厘米8毫米的線段。

請畫一條10厘米的線段

四、認識分米。

1、師也畫一條10厘米長的線段在黑板上,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我們常用字母dm來表示分米。

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嗎?(可從尺子“0”刻度一端開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除了從“0”到“10”外,還鼓勵找從“1”到“11”、從“3”到“13”)

2、那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1分米=10厘米)

3、你能創(chuàng)造一個手勢來表示1分米嗎?

請你們將拇指和食指張開,量出1分米的長度,我們現(xiàn)在比畫的就是一拃的長度,一拃大約是1分米。

估一估,我最行: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出示一垛本子,這個垛本子的高是1分米。

小組合作(四)

5、估一估,課桌大約寬幾分米,再準確地量一量。(小組合作)

6、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寬度或厚度是大約是1分米。

插座的邊長粉筆的長度

7、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已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了,同桌之間一起用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8、小組討論交流:1米等于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間有多少關系?(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解決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準備的1米長的繩子,兩人合作,一個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個同學就在紙條上做一個記號,觀察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

方法二:因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方法三:沒有1米線的同學還可以看米尺。在米尺上一分米一分米的數(shù)一數(shù),看看剛才的結論是否正確。(板書:1米=10分米)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書)

五、鞏固發(fā)展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系?

板書:毫米、分米的認識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三

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以及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是關鍵。要通過豐富而具體的測量和估計活動,幫助學生不斷加深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強化已經(jīng)形成的表象。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數(shù)學日記導入。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同學每天都在堅持寫數(shù)學小日記,淘氣最近也在向我們班的同學學習,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數(shù)學小日記。誰來讀一下:今天早晨我從2厘米長的床上爬起來。走進衛(wèi)生間拿起2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的洗臉、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背著書包去學校,來到教室,我拿出語文書,在7厘米高的課桌上認真的早讀。

師:老師看到好多同學都在笑,你們在笑什么?

學生說出單位出現(xiàn)了錯誤。

師:那誰能告訴我1厘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

師:淘氣日記中出現(xiàn)的單位到底該怎么改呢?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認識新的長度單位。

二、認識分米。

ppt出示鉛筆盒。

師:你能量一量嗎?看看你估計的準不準。

師:這個鉛筆的長大約是20厘米,寬大約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這樣的長度還可以用新的長度單位“分米”來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書)。

追問:這個文具盒的長大約是幾分米?寬呢?

2、認一認。

讓學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看看有多長。

提問:從直尺上看,1分米是幾厘米?

指出:從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說,1分米等于10厘米。(板書)。

提問:你能用手比畫出1分米有多長嗎?先試一試,在于同學交流。

3、畫一畫。

讓學生用直尺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

提問:你是怎樣畫的?請同學們互相檢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線段有多長。

4、找一找。

提出要求:找找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同桌互相說一說。

組織全班交流,進一步感受1分米的實際長度。

5、數(shù)一數(shù)。

讓各小組的同學輪流在直尺上數(shù)一數(shù),看1米有幾分米。

三、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有幾厘米,冰河同學交流。

提問:數(shù)學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準確表示它的厚度,怎么辦?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直尺上1厘米中間1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板書)這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一個長度單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請大家觀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一毫米有多長?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明確:直尺上每一個小格的長度都是1毫米。

2、數(shù)一數(shù)。

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1厘米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書)。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約是1毫米的物品,說明他們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然后讓學生在數(shù)學書上數(shù)出10張紙,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再讓同桌同學相互比劃1毫米的長。

提問: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四、鞏固提升。

1、改正淘氣的數(shù)學小日記。

2、想想做做第一題。

讓學生看圖,同桌互相說一說各是多少毫米。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各是幾毫米的?

再問:你認為怎樣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3、想想做做第二題。

出示三角形圖,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形的邊,說一說怎樣測量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

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并交流測量的結果,以及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出示平行四邊形圖,讓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并組織反饋。

提問:通過測量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的長,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想想做做第三題。

完成測量后,讓學生說說課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幾分米,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想想做做第四題。

讓學生分別估計數(shù)學書和講臺的寬,說一說估計的結果,以及為什么估計數(shù)學書的寬要用厘米作單位,而估計講臺的寬度要用分米做單位。

讓學生分別測量數(shù)學書和講臺的寬,并記錄測量的結果。

提問:數(shù)學書的寬正好是整理米數(shù)嗎?比18厘米多幾毫米?可以怎樣表示?

再問:講臺的寬正好是正分米數(shù)嗎?可以怎樣表示?

比較:估計時,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準確的結果,可以用大約是多少來表示,而測量得到的結果是比較準確的,可以用幾厘米幾毫米或幾分米幾厘米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6、閱讀“你知道嗎”,并進行交流。

五、交流反饋,全課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在授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接受的較快,講解的頁較為流程,學生的反應也很積極。我通過數(shù)學小日記的方式進行導入,即建立了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在新授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課堂交給學生。在評價的部分,我非常注重評價的時效性,給予學生及時肯定的評價,以激勵性的評價為主,即使學生回答不出來我也會給予一定的引導。在練習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將厘米和毫米兩個單位混淆,在巡視指導時分別進行了個別指導。

毫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四

1.結合實際問題,體會測量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米,認識表示長度單位的符號“m”。初步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在實際測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教學難點:理解1米=100厘米。(調整為:建立1米的正確認知)。

教師準備:1支7cm長鉛筆、12把米尺、學生尺、1根長繩、1根1米長繩子、雙面膠、剪刀。

學生準備:學生尺。

一、復習提問。

1.測量鉛筆的長度需要什么工具?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要用什么作單位?

2.用厘米尺測量老師手中鉛筆的長度。

(學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師強調測量時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左端。)。

二、設計意圖: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既復習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又為接下來的測量黑板的長度打下基礎。

教后思考:通過對厘米和厘米尺的復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鞏固認知,另一方面可以為新課學習做鋪墊,達到“教結構用結構”的作用。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結構基本上都是:情境導入——認識工具(米尺或厘米尺)——認識米(或厘米)——通過測量充分感知1米(或1厘米)有多長,進而建立1米(或1厘米)的實際觀念。

三、引入新課。

1.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小動畫:量黑板的長度。(先是用厘米尺量,后改用米尺量)。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用厘米量較長物體的不便利,從而產生困惑,積極主動認識米。

教后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原打算讓一個學生來講臺上實際操作,但在上課之前又覺得有點費事兒,于是改成了觀看動畫。相比之下覺得改變后雖然節(jié)約了2分鐘左右時間,但給孩子們留下的印象不足夠深刻。根據(jù)研討中小組其他成員的建議,若改成師生比賽或是兩個學生比賽,應該可以更高效一些。

2.點明課題。

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較長的物體長度,用老師手中的尺子測量方便了,像這樣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米用米量”。(板書:認識米用米量)。

四、探究新知。

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進行估計,并貼上標簽)。

教后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耗時很長,而且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應該是以下幾點:一是鋪墊不足,要求不夠明確,以至于一開始孩子們根本不知道我的意圖何在;二是老師的身高對孩子們來說是陌生的,1米65厘米看似是一個估測的依據(jù),但實際上孩子們并不知道如何去使用這個數(shù)據(jù),于是就干脆不用;三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更多的是關注于貼在老師身上的彩色紙條,而忽視了問題多本質——一米有多高。這一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夠從孩子們自己的身高入手,這樣的話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那怎么才知道誰估的最接近呢?

(生:用尺子量。)。

師:用哪把尺子呢?是大家手中的厘米尺嗎?

(生:不是,應該用米尺。)。

師:好,那接下來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米尺”。

設計意圖:從估測老師的身高中的1米入手,學生肯定興趣很高,在此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長,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估測意識,也為建立1米的長度單位打下了基礎。

教后思考:整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確實挺活躍的,但是由于操作不當(演示時大部分學生看不到;活動組織不嚴謹導致有的孩子趁機開小差),導致部分孩子無法完全參與進來,進而轉移注意力。結合小組研討中各成員的建議以及自己的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設計:

設計一:先讓孩子們報自己的身高,再根據(jù)自己的身高估測1米的高度,然后引入測量工具——米尺,之后再利用米尺準確測量,明確1米的高度,最后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戶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這種設計大致思路基本上和我原有設計相同,是先估測,再認識米尺,最后準確測量,再聯(lián)系生活尋找1米,只是主體由“我的身高”換成了孩子們自己的身高,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應該效果會好些。

設計二:在認識米尺之后,直接用米尺準確量出自己身高中1米的位置,建構1米的認知表象,最后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戶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這種設計的確有助于較好的建立1米的認知表象,而且會更高效,但是缺少了估測的環(huán)節(jié),原本孩子們就缺乏“估測意識”,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應通過不斷地滲透,一點點培養(yǎng)起來。

2、認識米尺。

出示米尺。

(1)談話:每個小組的桌上有1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

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數(shù)字相同,都是從0開始,從小到大排列;刻度線相同,兩根長刻度線之間相距1厘米,兩根長刻度線之間有9跟短刻度線,其中正中間一根稍微長一點。不同之處就是厘米尺較短,數(shù)字較少,而米尺較長,數(shù)字也較多。)。

(2)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個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教后思考:通過對米尺和厘米尺的對比觀察,孩子們對米尺和厘米尺基本上都有了較清楚的認識。

3、用米尺量。

(1)提問:到底老師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呢,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后,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

小結: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直。(課件演示)。

(3)談話:同學們現(xiàn)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4)交流?,F(xiàn)在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邊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再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之后,全班交流。

(6)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約長幾米?

(7)小結: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較長的物體。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長,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并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

教后思考:整個設計應該和“估計1米是多少”部分融合起來,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設計一”或“設計二”。

五、活動鞏固。

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帶來了一卷綢帶,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學生活動)。

當學生喊停后剪下,貼到黑板上。指著黑板上的絲帶問: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

方法一:直接量黑板上的絲帶,長或者短了,再追問:那1米到底有多長?再剪一根1米長的絲帶貼上去,對比。

方法二:再剪一根剛好1米的絲帶貼上去,直接對比。

設計意圖:通過剪絲帶的游戲進一步感知1米有多長,進一步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六、方法應用。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排大約有3人。再實際排一排)。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么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小組活動。

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么走的步數(shù)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教后思考:“剪絲帶”和“1米大約有幾步”這兩個活動由于時間關系沒有進行。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后成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

設計意圖: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觀察、比較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后思考:由于前面少了“剪絲帶”、“1米大約有幾步”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腦子中的1米還停留在“比自己的身高矮一些”和“比一庹短一些”這樣的“身體”的層面,無法降落到地面,所以最初在站的時候并不是很順利。另外這個活動只能少數(shù)十幾個學生參與,學生參與面不是很高。如果這樣修改一下:每3個小組為一大組,請一位同學先站好,聽口令其他同學站到距他1米的位置。這樣每個孩子都可以參與進去,學生積極性會更高,而且每個同學都能建立1米在地面上的長度這一認知。

七、梳理小結。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有哪些收獲?

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張開雙臂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還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品,課后同學們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設計意圖: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wǎng)絡,整理學習思路,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八、課堂檢測。

a卷: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1)量一把牙刷的長,用()做單位。(2)量籃球場的長,用()做單位。

(3)從直尺的0—1是()厘米;從直尺的0—5是()厘米。

3.在()內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9()黑板長2()小明身高124()課桌長50()。

b卷:

1、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鉛筆長18()一棵大樹高10()一張床長2()教室長10()。

桌子高90()操場長200()一個杯子高10()桌子長100()或是1()。

2、判斷:

(1)小紅身高是145米。()。

(2)操場上的跑道長300米。()。

(3)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

(4)因為1米=100厘米,所以長度單位厘米大于米。()。

(5)一根跳繩長3厘米。()。

(6)一枝鉛筆長13米。()。

(7)有三條帶子,第一根長6米,第二根長6厘米,第三根長60厘米,哪根最短?()。

教后思考:課堂檢測部分分了兩個層次,這是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樣,有針對性的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獲。這份練習題課堂上沒來得及做,留作了看下作業(yè)。

九、布置作業(yè)。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五

蘇教版二年級下學期《分米和毫米》。本節(jié)課是以厘米這個長度單位為紐帶,將米、分米和毫米聯(lián)系起來。借助測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表象,認識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教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多種活動,建立豐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間觀念。但由于生活中學生缺乏測量物體長度的經(jīng)驗,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因此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表象很難建立。

讓學生通過觀察、數(shù)一數(shù)尺上的刻度,動手量一量,用手勢比一比,說一說生活中的實例等多種活動,感知、體驗、建立豐富的表象。讓學生在進行估測、實際測量比較、驗證的過程中強化表象,從而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能在具體的情境中估計并測量物品的長度。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一)遷移引入。

1.誰能說說自己的身高是多少?米和厘米是我們已經(jīng)認識的長度單位。

板書:米(m)厘米(cm)。

2.你能用手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嗎?比劃這樣的一庹長。1厘米呢?對,這么一小段。

3.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米=100厘米,并板書。

4.下面我們來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一幢樓房高50();一棵大樹高9();一支鉛筆長15();文具盒寬大約1();文具盒長大約2()。

是米還是厘米呢?指名回答。米和厘米之間存在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知道是什么嗎?板書:分米(dm)。

(二)研討探究。

1.認識分米。

(1)量一量:1分米、2分米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然后完成練習。

小結:不管從哪個刻度開始,只要滿10厘米那就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并板書。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六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在實際活動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實際測量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3、發(fā)展估算意思,提高估測能力。

:體驗1毫米、1分米的長度,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

第一關,填出適當?shù)拈L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那1米有多長???1厘米呢?

(大家的記憶可真好)。

出示:老師的身高是158什么?也可以怎么說?為什么?

(板書:1米=100厘米。)。

用字母怎么表示?

(板書:1m=100cm)。

(同學們可真聰明!這么快就通過第一關,繼續(xù)加油吧?。?。

第二關:量出數(shù)學書封面上較短的邊的長度。

出示溫馨提示: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書面較短邊的一端,根據(jù)另一端與尺子重合的位置,讀出數(shù)值。只有細心才能順利過關。

18厘米多出4格。這可怎么辦呀,測量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單位來幫忙?真棒,看來咱們班的同學知道的真不少,(板書:毫米)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一個新朋友,是一個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用字母mm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尺子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你們能用食指和拇指把它比劃出來嗎,一起試試看。(走一圈)哇,1毫米真的.好短哦,比1厘米短多了,接著在尺子上比劃出2毫米、5毫米、10毫米。細心的小朋友已經(jīng)有發(fā)現(xiàn)了,那毫米和厘米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和學生一起數(shù))。

現(xiàn)在能說說數(shù)學書封面上較短邊的長度嗎?

大家不但善于觀察,還能積極思考,看看奧特曼又想考大家什么了: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寬度或是厚度大約是1毫米。

我們班的同學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恭喜你們順利通過第二關。加油!

第三關:估一估、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請大家拿出課前分發(fā)的紙條,先估一估鉛筆有多長,再測量一下,看誰估得最準確接近。

這支筆是10厘米,10厘米還可以用另外一個長度單位表示,你們知道嗎?非常正確,(板書分米)分米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二個朋友,它是一個比毫米和厘米都要大,比米又要小的單位,用字母dm來表示。

你們能用手指把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來嗎?(舉給老師看),打手勢跟尺子上的1分米比一比,誰的手勢最接近1分米。那你們現(xiàn)在用你的小手找找身邊1分米的朋友。

都很棒,只要你留心觀察,你們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其實藏著許多1分米的朋友。

現(xiàn)在請大家看大屏幕,這是一支米尺,仔細觀察它的刻度,有100厘米,也就是有1米,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找找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板書:1米=10分米,用字母表示:1m=10dm。

恭喜你們順利通過了第三關。

3、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課題補充完整)今后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時要求特別精確的話,還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第四關:填出適當?shù)拈L度單位。

同學們可真棒,又順利通過了第四關。

第五關:比比誰的眼睛亮。(請用你們的大眼睛,迅速找出日記中弄錯了的長度單位。)。

這節(jié)課中我們學到了什么?

指導看書,把今天學的知識標上你喜歡的符號。

課外實踐活動:請同學們任選五樣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長度,再實際測量一下,并記錄下來。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七

1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

3 學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4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6 在實際操作中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認識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間的進率。

建立毫米,分米的長度概念。

直觀操作法,啟發(fā)式談話法。

教給學生操作方法。

直尺(1米),課件,紙條(40),一分硬幣40枚,棋子等。

1 找一生與師同站,其他學生發(fā)現(xiàn)“師生”之間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2 復習厘米,米

〈1〉 生用手表示1厘米,1米的長度。

〈2〉 師: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常用(厘米)作單位。

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常用(米)作單位。

3 出示一分硬幣引入

師:以厘米為單位測量一分硬幣的厚度,如何?為什么?

一分硬幣的厚不夠1厘米,而我們又想比較準確地知道它的厚度,怎么辦?

〈一〉 毫米

1 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一分硬幣的厚度,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厘米更小的單位,毫米來測量。(板書課題)

2 認識毫米

師:觀察直尺上除了較長的厘米刻度線外,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師:1厘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小格的長度就是(2)毫米。 你還知道幾毫米?

3 1厘米=10毫米

師:數(shù)一數(shù),在刻度1和刻度2之間有多少小格?是幾毫米?

同樣的方法數(shù)3—4之間有多少小格?幾毫米?

自選1厘米數(shù)小格,匯報。討論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厘米=10毫米)

師:驗證:課件演示數(shù)小格。

4 量硬幣,感受1毫米

師:量一般物體的方法是什么? 生口答,師小結。

生測一分硬幣的厚度,匯報。

師:指導學生借助1分硬幣表示1毫米。

5 練習

〈1〉 測量棋子任一條邊長,匯報。

〈2〉 課件出示練習題。

6 小節(jié):今后量比較短的物體長度或要求量的比較精確,就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二〉 分米

1 測桌面的寬用毫米作單位,怎么樣?

可以用厘米,也可以用毫米作單位。(板書:1分米)

2 認識,感受1分米

師:在尺子上從0刻度起,1厘米1厘米的數(shù)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也叫1分米。

師;1分米和10厘米同樣長,說明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書:1分米=10厘米)

師:從刻度2到刻度幾是1分米?

師:用手勢表示1分米大約有多長。

3 分米條制作及應用

師:2人一張紙條,一人測出1分米,并在最后畫一條豎線,同桌用尺子測量檢查。如果不正確,另測;正確,沿線折疊。 師巡視指導。

師:用分米條測量桌子寬大約是幾分米?多的部分用什么單位表示?

4 教學1米=10分米

同桌之間提問用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師貼分米條)

師:共幾個分米條?10個分米條是幾分米? 和學過的多長很相似?為什么?

指名提問,師小結。

驗證:用1米長尺子測量得出 1米=10分米

課件出示。(鞏固新知)

1 小節(jié):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2 作業(yè):以毫米,分米為單位,測量家中物體長度,做一個記錄。

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八

蘇教版二年級下學期《分米和毫米》。本節(jié)課是以厘米這個長度單位為紐帶,將米、分米和毫米聯(lián)系起來。借助測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表象,認識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教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多種活動,建立豐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間觀念。但由于生活中學生缺乏測量物體長度的經(jīng)驗,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因此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表象很難建立。

讓學生通過觀察、數(shù)一數(shù)尺上的刻度,動手量一量,用手勢比一比,說一說生活中的實例等多種活動,感知、體驗、建立豐富的表象。讓學生在進行估測、實際測量比較、驗證的過程中強化表象,從而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能在具體的情境中估計并測量物品的長度。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一)遷移引入

1.誰能說說自己的身高是多少?米和厘米是我們已經(jīng)認識的長度單位。

板書:米(m)厘米(cm)

2.你能用手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嗎?比劃這樣的一庹長。1厘米呢?對,這么一小段。

3.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米=100厘米,并板書。

4.下面我們來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一幢樓房高50( );一棵大樹高9( );一支鉛筆長15( );文具盒寬大約1( );文具盒長大約2( )。

是米還是厘米呢?指名回答。米和厘米之間存在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知道是什么嗎?板書:分米(dm)。

(二)研討探究

1.認識分米

(1)量一量:1分米、2分米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然后完成練習。

小結:不管從哪個刻度開始,只要滿10厘米那就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并板書。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案例與評析2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體會測量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米,認識表示長度單位的符號“m”。初步建立 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在實際測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教學難點:理解1米=100厘米。(調整為:建立1米的正確認知)

教師準備:1支7cm長鉛筆、12把米尺、學生尺、1根長繩、1根1米長繩子、雙面膠、剪刀。

學生準備:學生尺

一、復習提問

1.測量鉛筆的長度需要什么工具?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要用什么作單位?

2.用厘米尺測量老師手中鉛筆的長度。

(學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師強調測量時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左端。)

二、設計意圖: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既復習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又 為接下來的測量黑板的長度打下基礎。

教后思考:通過對厘米和厘米尺的復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鞏固認知,另一方面可以為新課學習做鋪墊,達到“教結構用結構”的作用。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結構基本上都是:情境導入——認識工具(米尺或厘米尺)——認識米(或厘米)——通過測量充分感知1米(或1厘米)有多長,進而建立1米(或1厘米)的實際觀念。

三、引入新課

1.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小動畫:量黑板的長度。(先是用厘米尺量,后改用米尺量)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用厘米量較長物體的不便利,從而產生困惑,積極主動認識米。

教后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原打算讓一個學生來講臺上實際操作,但在上課之前又覺得有點費事兒,于是改成了觀看動畫。相比之下覺得改變后雖然節(jié)約了2分鐘左右時間,但給孩子們留下的印象不足夠深刻。根據(jù)研討中小組其他成員的建議,若改成師生比賽或是兩個學生比賽,應該可以更高效一些。

2.點明課題

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較長的物體長度,用老師手中的尺子測量方便了,像這樣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米 用米量”。(板書:認識米 用米量)

四、探究新知

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進行估計,并貼上標簽)。

教后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耗時很長,而且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應該是以下幾點:一是鋪墊不足,要求不夠明確,以至于一開始孩子們根本不知道我的意圖何在;二是老師的身高對孩子們來說是陌生的,1米65厘米看似是一個估測的依據(jù),但實際上孩子們并不知道如何去使用這個數(shù)據(jù),于是就干脆不用;三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更多的是關注于貼在老師身上的彩色紙條,而忽視了問題多本質——一米有多高。這一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夠從孩子們自己的身高入手,這樣的話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那怎么才知道誰估的最接近呢?

(生:用尺子量。)

師:用哪把尺子呢?是大家手中的厘米尺嗎?

(生:不是,應該用米尺。)

師:好,那接下來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米尺”。

設計意圖:從估測老師的身高中的1米入手,學生肯定興趣很高,在此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長,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估測意識,也為建立1米的長度單位打下了基礎。

教后思考:整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確實挺活躍的,但是由于操作不當(演示時大部分學生看不到;活動組織不嚴謹導致有的孩子趁機開小差),導致部分孩子無法完全參與進來,進而轉移注意力。結合小組研討中各成員的建議以及自己的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設計:

設計一:先讓孩子們報自己的身高,再根據(jù)自己的身高估測1米的高度,然后引入測量工具——米尺,之后再利用米尺準確測量,明確1米的高度,最后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戶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這種設計大致思路基本上和我原有設計相同,是先估測,再認識米尺,最后準確測量,再聯(lián)系生活尋找1米,只是主體由“我的身高”換成了孩子們自己的身高,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應該效果會好些。

設計二:在認識米尺之后,直接用米尺準確量出自己身高中1米的位置,建構1米的認知表象,最后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戶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這種設計的確有助于較好的建立1米的認知表象,而且會更高效,但是缺少了估測的環(huán)節(jié),原本孩子們就缺乏“估測意識”,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應通過不斷地滲透,一點點培養(yǎng)起來。

2、認識米尺。

出示米尺。

(1)談話:每個小組的桌上有1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

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數(shù)字相同,都是從0開始,從小到大排列;刻度線相同,兩根長刻度線之間相距1厘米,兩根長刻度線之間有9跟短刻度線,其中正中間一根稍微長一點。不同之處就是厘米尺較短,數(shù)字較少,而米尺較長,數(shù)字也較多。)

(2)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個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教后思考:通過對 米尺和厘米尺的對比觀察,孩子們對米尺和厘米尺基本上都有了較清楚的認識。

3、用米尺量。

(1)提問:到底老師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呢,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后,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

小結: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直。(課件演示)

(3)談話:同學們現(xiàn)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4)交流?,F(xiàn)在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邊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再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之后,全班交流。

(6)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約長幾米?

(7)小結: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較長的物體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長,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并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

教后思考:整個設計應該和“估計1米是多少”部分融合起來,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設計一”或“設計二”。

五、活動鞏固

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帶來了一卷綢帶,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學生活動)。

當學生喊停后剪下,貼到黑板上。指著黑板上的絲帶問: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

方法一:直接量黑板上的絲帶,長或者短了,再追問:那1米到底有多長?再剪一根1米長的絲帶貼上去,對比。

方法二:再剪一根剛好1米的絲帶貼上去,直接對比。

設計意圖:通過剪絲帶的游戲進一步感知1米有多長,進一步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六、方法應用。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排大約有3人。再實際排一排)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么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小組活動。

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么走的步數(shù)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教后思考:“剪絲帶”和“1米大約有幾步”這兩個活動由于時間關系沒有進行。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后成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

設計意圖: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觀察、比較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后思考:由于前面少了“剪絲帶”、“1米大約有幾步”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腦子中的1米還停留在“比自己的身高矮一些”和“比一庹短一些”這樣的“身體”的層面,無法降落到地面,所以最初在站的時候并不是很順利。另外這個活動只能少數(shù)十幾個學生參與,學生參與面不是很高。如果這樣修改一下:每3個小組為一大組,請一位同學先站好,聽口令其他同學站到距他1米的位置。這樣每個孩子都可以參與進去,學生積極性會更高,而且每個同學都能建立1米在地面上的長度這一認知。

七、梳理小結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有哪些收獲?

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張開雙臂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還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品,課后同學們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設計意圖: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wǎng)絡,整理學習思路,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八、課堂檢測

a卷: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1)量一把牙刷的長,用( )做單位。(2) 量籃球場的長,用( )做單位。

(3) 從直尺的0—1是( )厘米;從直尺的0—5是( )厘米。

3.在( )內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9( )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 課桌長50( )

b卷:

1、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 厘米

鉛筆長18( ) 一棵大樹高10( ) 一張床長2( ) 教室長10( )

桌子高90( ) 操場長200( ) 一個杯子高10( ) 桌子長100( )或是1( )

2、判斷:

(1)小紅身高是145米。( )

(2)操場上的跑道長300米。( )

(3)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 )

(4)因為 1米=100厘米,所以長度單位厘米大于米。( )

(5)一根跳繩長3厘米。( )

(6)一枝鉛筆長13米。( )

(7)有三條帶子,第一根長6米,第二根長6厘米,第三根長60厘米,哪根最短?( )

教后思考:課堂檢測部分分了兩個層次,這是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樣,有針對性的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獲。這份練習題課堂上沒來得及做,留作了看下作業(yè)。

九、布置作業(yè)。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案例與評析3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對于新的計量單位毫米,學生通過使用直尺,已經(jīng)有了一些感性認識,計量單位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它對學生理解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課程標準的根本目的在于為個體的發(fā)展服務。個性的和諧,理性的培養(yǎng),情操的陶冶,身心發(fā)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課標所追求的目標。基于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除了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這個知識目標外,重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存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簡單的推理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在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中,為了不讓學生一味的接受和積存知識,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們注重借助直觀教具和多媒體,運用多種方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讓學生分小組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他們從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在輕松的氛圍中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一系列活動,互相合作,集體探討,獲取知識,應用知識。

說教學過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實踐能力

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诖?,《分米和毫米的認識》中,對于分米的教學,我把空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自主探究。例如教師問:“關于分米你已經(jīng)知道了些什么?”接著出示1分米的尺,讓學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長度,并通過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估一估、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等環(huán)節(jié)加深對一分米長度的印象,通過自已的操作來發(fā)現(xiàn)知識,學習知識。

二、以層層引入,導數(shù)學新知

接受式的學習固然同樣給了學生科學概念的結論,卻沒有給學生一個探索和探險的經(jīng)歷,學生隨之失去了培養(yǎng)科學精神、科學觀念、科學方法的機會。會發(fā)現(xiàn)學生把知識“拋”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對教學知識主動的建構過程。因此,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時,對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進率關系,我們沒有硬性灌輸,而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對教師所講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釋,重新建構起新的認知結構。在比較、分析、推理之后,學生形成了新的知識體系,也就是不同單位的長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從而真正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實際問題。

在認識毫米時,教師先讓學生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問:“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關毫米的知識?”當學生說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時,教師立刻出示課件并引導問:“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讓學生來數(shù)一數(shù),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師繼續(xù)問:“那么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請學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體有哪些,加深對毫米的認識。

三、讓趣味練習,促知識鞏固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富于挑戰(zhàn)性的,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及交流等等數(shù)學活動??墒窃谏燥@枯燥的練習中,如何來體現(xiàn)數(shù)學學習的挑戰(zhàn)性,如何讓數(shù)學練習也能深深的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們設計了“小明的日記”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讀日記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錯誤,笑聲不斷,教師就因此而提問:“你們笑什么?”學生指出各種錯處而改正,整個改錯過程中,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節(jié)就讓數(shù)學知識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生動起來,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shù)學的親切,久而久之對數(shù)學產生深厚的興趣和積極地情感。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九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2、在實際的測量活動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shù)拈L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記憶部發(fā)展估測意識。

3、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和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愿望,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啟發(fā)引導法、示范法、教授法。

合作學習法、自主練習法、觀察比較法、實際操作法、討論交流法。

學具、投影、情境圖。

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

學生活動。

關注要點。

師:同學們喜歡孫悟空嗎?今天讓我們看看孫大圣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有趣的問題?

你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同學們提出3個問題。

學生看圖,找出圖中的信息。

學生自由交流。

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

通過欣賞圖片,產生學習興趣,為學習知識打好基礎。

鼓勵學生按順序找出數(shù)學信息。

1、1毫米有多長?

師:請同學們觀察小尺,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什么關系。

師總結:1厘米就是10毫米,也可以說10毫米是1厘米。

板書:1厘米=10毫米。

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你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用毫米表示合適?

2、1分米有多長?

師:你知道一分米有多長嗎?觀察直尺,找到10厘米,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或者1分米就是10厘米。

板書:1分米=10厘米。

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呢?

3、1千米有多長?

1米有多長?用手筆劃一下。1千米就是1000個1米這么長,也就是1千米是1000。

米,也可以說1000米是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千米也可以叫公里,想一想你在什么時候看到或聽到過這個詞?

總結:今天我們學的毫米、分米、千米,還有前面學的厘米、米,他們都是計量物體長度的單位,叫做長度單位。

學生觀察小尺,交流發(fā)現(xiàn)。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鞏固厘米和毫米的關系。

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相互交流,最后合作。

利用直尺,讓學生找到1分米的尺度。直觀認識1分米。

學生自由猜測,尋找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物體。

學生想象1米的長度,聯(lián)想1千米。

學生回答。

學生記熟,并能明確長度單位有哪些?

通過觀察,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是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1厘米和1毫米的關系。

空間感受1毫米的長度,進一步鞏固1毫米的概念。

直觀感受1分米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直觀性。

聯(lián)系生活鞏固掌握分米的概念,體驗生活中學數(shù)學的樂趣。

學生能否準確說出1米的長度。

自主練習:

1、第1題:用手勢表示長度。

2、第2題:估一估,量一量。

3、第3題:填一填。

4、第4題:在()里填上適當?shù)拈L度單位。

5、第6題:簡單計算。

學生小組先練練,后指名活動。

學生說估測的`方法再進行實際測量。

學生先獨立解答,全班交流,換算法。

學生先介紹動物,然后選擇合適的單位。

學生小組討論計算方法,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度單位,加深認識。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測量和估測的能力。

體會高級單位名數(shù)和低級單位名數(shù)互化的方法。

使學生了解關于動物的常識,對學生進行愛護動物的教育。

學生能否用正確的方法解答,是否明確換算。

課外實踐:

教師因地制宜,選擇身邊感興趣的物體實行實際測量。

我學會了嗎?

1、你知道應該用什么樣的長度單位嗎?

2、你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量一量、說一說。

3、有關長度的知識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課外活動,整理數(shù)據(jù)。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獲得有關測量方面的知識。

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師:說一說你今天學到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

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內容作簡單回顧。

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總結。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體驗1毫米、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估測意識。

3、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理解分米、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并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4、通過估、量的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發(fā)展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1、體驗1分米、1毫米的長度。

2、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直尺,長尺,硬幣、ic卡、銀行卡、白紙、字典、測量水筆的長、表格、1分米高的本子,1米長的線。

一、激趣導入,直接引出“毫米”

同學們,我們知道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到什么?(長度單位)。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用字母怎么表示?

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

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

出示一本練習本,誰來說說,要形容這個練習本有多厚,用哪個長度單位合適?

那它到底有幾厘米呢?他說得對嗎?

它不夠一厘米,那怎么辦呢?

要想較準確地形容這個本子的厚度,同學們頭腦里是否會有一個愿望?(要有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師:其實你們的愿望科學家、工人叔叔等一些前輩已經(jīng)幫我們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就藏在你們的尺子里。

小組合作(一):

(師生交流)。

師:直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很多的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板書:1毫米)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短、小、細)。

師:如果要測量較小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測量得更精確的時候,我們就要用到毫米這個長度單位。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教師板書)我們常用字母mm來表示。

二、觀察實踐,探索新知。

1、認識幾毫米。

我們再來找找毫米,誰來說說你找到的毫米在哪里。

不錯,每兩根短線之間的1小格就是1毫米。

小組合作(二):

1毫米我們能找到了,在你的尺子上你能找到3毫米、5毫米、7毫米嗎?你還能找到幾毫米?把你找到的結果跟伙伴們一起分享吧。

學生交流:

生:3小格就是3毫米吧。

對,1小格代表1毫米,3小格就是3毫米。那5毫米呢?

生:5小格就是5毫米。(你能在你的尺子上很快的找出5毫米嗎?)。

為什么你能很快地找到?

師: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尺子上除了長刻度線和短刻度線外還有一種,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中線)好的,我們就暫時叫它中線。其實每相鄰的長線和中線之間就是5毫米。

這樣有什么好處?

3、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出示10小格,請問這是多少?

生:10毫米。

生:1厘米。

從剛才這兩個同學的回答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同桌同學合作,一起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

1厘米=10毫米(板書)。

除了0—1是10毫米,你還知道哪里是10毫米?我知道了6—7之間也是10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還可以說生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

拿出一本字典,它厚70[],也就是厘米。

老師這支筆的長是75[],也就是()厘米()毫米。

4、感受1毫米。

小組合作(三):

既然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1毫米,那么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1毫米到底有多長嗎?

下面我們來用實物表示一下1毫米的厚度。同學們把你們準備的電話卡,銀行卡,白紙,硬幣拿出來。小組內同學分工合作量一量:

拿了白紙的同學,請你量一量幾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

有撲克牌的同學,看幾張撲克牌摞起來大約是1毫米?

各小組匯報本組量一量的結果。

用食指和拇指拿著一張ic電話卡或1分錢的硬幣,然后把1分硬幣抽出,這時兩個手指間的距離大約是1毫米。

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短、小、細)。

除了ic電話卡的厚度是1毫米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品的厚度或是長度大約也是1毫米?(銀行卡…vcd碟片…)。

你知道在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嗎??

師:比如測量降雨量、量小螞蟻的身長。

教師小結:我們的新版1角硬幣的厚度,打電話的電話卡,銀行卡大約都是1毫米。

你們知道嗎?人的手指甲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約20天長1毫米”。毫米就是這樣一個比較小的長度單位,但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

師小結:在我們的知活中,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加深內化。

1、估一估,量一量:

完成p55的練一練。

2、畫一畫。

請畫出一條3厘米8毫米的線段。

請畫一條10厘米的線段。

四、認識分米。

1、師也畫一條10厘米長的線段在黑板上,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我們常用字母dm來表示分米。

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嗎?(可從尺子“0”刻度一端開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除了從“0”到“10”外,還鼓勵找從“1”到“11”、從“3”到“13”)。

2、那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1分米=10厘米)。

3、你能創(chuàng)造一個手勢來表示1分米嗎?

請你們將拇指和食指張開,量出1分米的長度,我們現(xiàn)在比畫的就是一拃的長度,一拃大約是1分米。

估一估,我最行: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出示一垛本子,這個垛本子的高是1分米。

小組合作(四)。

5、估一估,課桌大約寬幾分米,再準確地量一量。(小組合作)。

6、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寬度或厚度是大約是1分米。

插座的邊長粉筆的長度。

7、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已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了,同桌之間一起用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8、小組討論交流:1米等于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間有多少關系?(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解決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準備的1米長的繩子,兩人合作,一個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個同學就在紙條上做一個記號,觀察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

方法二:因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方法三:沒有1米線的同學還可以看米尺。在米尺上一分米一分米的數(shù)一數(shù),看看剛才的結論是否正確。(板書:1米=10分米)。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書)。

五、鞏固發(fā)展。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系?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十一

1、學生知道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長,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

2、知道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進率,學會簡單的測量。教學重點:讓學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體觀念。教學難點:讓學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體觀念。教學準備:尺子、硬幣、米尺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1米大概有多長?

2、出示米尺,問:我們可以用這根米尺干什么?

3、你能用它來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鉛筆的長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學習米以外的其它長度單位。揭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厘米。

2、認識分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3、認識毫米。

1厘米中間有幾個這樣的小格?每小格的長就是1毫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1厘米等于幾毫米?2厘米呢?量很短或很薄的物體就要用毫米做單位。量一量硬幣的厚度。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練一練1、2、32、4、5。

四、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十二

1、學生知道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長,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

2、知道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進率,學會簡單的測量。教學重點:讓學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體觀念。教學難點:讓學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體觀念。教學準備:尺子、硬幣、米尺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1米大概有多長?

2、出示米尺,問:我們可以用這根米尺干什么?

3、你能用它來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鉛筆的長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學習米以外的其它長度單位。揭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厘米。

2、認識分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3、認識毫米。

1厘米中間有幾個這樣的小格?每小格的長就是1毫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1厘米等于幾毫米?2厘米呢?量很短或很薄的物體就要用毫米做單位。量一量硬幣的厚度。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練一練1、2、32、4、5。

四、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體驗1毫米、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估測意識。

3、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理解分米、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并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4、通過估、量的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發(fā)展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1、體驗1分米、1毫米的長度。

2、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直尺,長尺,硬幣、ic卡、銀行卡、白紙、字典、測量水筆的長、表格、1分米高的本子,1米長的線。

一、激趣導入,直接引出“毫米”

同學們,我們知道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到什么?(長度單位)。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用字母怎么表示?

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

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

出示一本練習本,誰來說說,要形容這個練習本有多厚,用哪個長度單位合適?

那它到底有幾厘米呢?他說得對嗎?

它不夠一厘米,那怎么辦呢?

要想較準確地形容這個本子的厚度,同學們頭腦里是否會有一個愿望?(要有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師:其實你們的愿望科學家、工人叔叔等一些前輩已經(jīng)幫我們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就藏在你們的尺子里。

小組合作(一):

(師生交流)。

師:直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很多的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板書:1毫米)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短、小、細)。

師:如果要測量較小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測量得更精確的時候,我們就要用到毫米這個長度單位。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教師板書)我們常用字母mm來表示。

二、觀察實踐,探索新知。

1、認識幾毫米。

我們再來找找毫米,誰來說說你找到的毫米在哪里。

不錯,每兩根短線之間的1小格就是1毫米。

小組合作(二):

1毫米我們能找到了,在你的尺子上你能找到3毫米、5毫米、7毫米嗎?你還能找到幾毫米?把你找到的結果跟伙伴們一起分享吧。

學生交流:

生:3小格就是3毫米吧。

對,1小格代表1毫米,3小格就是3毫米。那5毫米呢?

生:5小格就是5毫米。(你能在你的尺子上很快的找出5毫米嗎?)。

為什么你能很快地找到?

師: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尺子上除了長刻度線和短刻度線外還有一種,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中線)好的,我們就暫時叫它中線。其實每相鄰的長線和中線之間就是5毫米。

這樣有什么好處?

3、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出示10小格,請問這是多少?

生:10毫米。

生:1厘米。

從剛才這兩個同學的回答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同桌同學合作,一起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

1厘米=10毫米(板書)。

除了0—1是10毫米,你還知道哪里是10毫米?我知道了6—7之間也是10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還可以說生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

拿出一本字典,它厚70[],也就是厘米。

老師這支筆的長是75[],也就是()厘米()毫米。

4、感受1毫米。

小組合作(三):

既然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1毫米,那么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1毫米到底有多長嗎?

下面我們來用實物表示一下1毫米的厚度。同學們把你們準備的電話卡,銀行卡,白紙,硬幣拿出來。小組內同學分工合作量一量:

拿了白紙的同學,請你量一量幾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

有撲克牌的同學,看幾張撲克牌摞起來大約是1毫米?

各小組匯報本組量一量的結果。

用食指和拇指拿著一張ic電話卡或1分錢的硬幣,然后把1分硬幣抽出,這時兩個手指間的距離大約是1毫米。

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短、小、細)。

除了ic電話卡的厚度是1毫米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品的厚度或是長度大約也是1毫米?(銀行卡…vcd碟片…)。

你知道在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嗎??

師:比如測量降雨量、量小螞蟻的身長。

教師小結:我們的新版1角硬幣的厚度,打電話的電話卡,銀行卡大約都是1毫米。

你們知道嗎?人的手指甲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約20天長1毫米”。毫米就是這樣一個比較小的長度單位,但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

師小結:在我們的知活中,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加深內化。

1、估一估,量一量:

完成p55的練一練。

2、畫一畫。

請畫出一條3厘米8毫米的線段。

請畫一條10厘米的線段。

四、認識分米。

1、師也畫一條10厘米長的線段在黑板上,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我們常用字母dm來表示分米。

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嗎?(可從尺子“0”刻度一端開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除了從“0”到“10”外,還鼓勵找從“1”到“11”、從“3”到“13”)。

2、那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1分米=10厘米)。

3、你能創(chuàng)造一個手勢來表示1分米嗎?

請你們將拇指和食指張開,量出1分米的長度,我們現(xiàn)在比畫的就是一拃的長度,一拃大約是1分米。

估一估,我最行: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出示一垛本子,這個垛本子的高是1分米。

小組合作(四)。

5、估一估,課桌大約寬幾分米,再準確地量一量。(小組合作)。

6、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寬度或厚度是大約是1分米。

插座的邊長粉筆的長度。

7、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已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了,同桌之間一起用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8、小組討論交流:1米等于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間有多少關系?(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解決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準備的1米長的繩子,兩人合作,一個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個同學就在紙條上做一個記號,觀察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

方法二:因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方法三:沒有1米線的同學還可以看米尺。在米尺上一分米一分米的數(shù)一數(shù),看看剛才的結論是否正確。(板書:1米=10分米)。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書)。

五、鞏固發(fā)展。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系?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十四

一、在復習回顧中自然引入新課。

師:請小朋友回顧一下,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兩個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米、厘米”之后,教師組織學生用手勢比劃1米、1厘米的長度。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指出: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毫米。毫米,用字母表示是mm。

板書課題:毫米(mm)。

二、在學生已有基礎上建構學習的平臺。

(一)認識毫米。

1.指認。

師:關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學生可能說1毫米是直尺上的1小格。教師則讓學生都拿出各自的直尺,在直尺上看一看、找一找“1小格”,長1毫米。

學生可能說“1厘米=10毫米”。教師則讓學生拿出各自的直尺,找一找、指一指直尺上從哪里到哪里是1厘米,1毫米是從哪里到哪里。學生用“手”指“不清楚”時,教師指導:用鉛筆的筆尖指。

組織學生用鉛筆筆尖指著直尺,從刻度線0開始,一毫米一毫米地數(shù),“發(fā)現(xiàn)”或“驗證”1厘米中有10個1毫米(如果先前學生的發(fā)言未說及“1厘米=10毫米”,則為“發(fā)現(xiàn)”;如果先前學生的發(fā)言說及“1厘米=10毫米”,則為“驗證”)。先數(shù)0~1厘米之間有10個1毫米,再數(shù)1~2厘米之間有10個1毫米。

板書:1厘米=10毫米。

追問:剛才在直尺上指1毫米的時候為什么手指指不清,要用鉛筆筆尖才行呢?(因。

為1毫米很短)。

2.比劃。

師:1毫米究竟有多短,你能用手比劃給大家看一看嗎?

學生比劃。教師指導:課前發(fā)給每位小朋友一張電話卡,拿出來看一看,這張卡的厚度是--1毫米。用手捏一捏這張卡,你有什么感覺?(很薄)用手捏住,然后捏卡的兩個手指保持不動,把電話卡抽出來--這時,我們兩指間的這道縫大約就是1毫米。

學生完成操作后,接著,不借助電話卡,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組織操作:翻開數(shù)學書,數(shù)出1張紙,觀察:這張紙的厚度有1毫米嗎?(沒有)2張呢?(沒有)3張呢?(沒有)繼續(xù)“添紙”,并用兩只手指捏一捏,看看幾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交流:你覺得幾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

教師指出:像我們數(shù)學書這樣的紙,把它捏緊,10張紙的厚度大約就是1毫米。

3.例舉。

師: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

學生舉例。教師參與交流,出示實物光盤、1分硬幣,并指出:光盤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

4.測量。

師:今天開始上數(shù)學課時,談到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用“毫米”做單位。數(shù)學書的厚度是幾毫米呢?請小朋友動手量一量。

5.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哪些活動認識了毫米這個新朋友?--在直尺上指認(板書:指),用手比劃(板書:比),在生活中找、舉例(板書:找)。

(二)認識分米。

1.引入。

師:我們通過指、比、找,認識了“毫米”?,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呢?(米、毫米、厘米)如果讓它們在樓梯上排排隊,“毫米”站在最下面,第二層應該站誰呢?(厘米)你是怎么想的?(1厘米=10毫米)。

先出示如下樓梯圖,再結合學生的回答,在樓梯圖上板書:毫米、厘米。

師:“米”應該站在哪個臺階上呢?

學生回答第3層應站“分米”之后,教師先在樓梯圖上板書“米”、“分米”,再指出:大家的想法和數(shù)學家想的一樣,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的長度就是1分米,也就是說1米里有幾個1分米呢?(板書:1米=10分米)“分米”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又一個長度單位,用字母“dm”來表示。

完成課題板書:分米(dm)。

2.認識。

師:你怎么知道“1米=10分米”的?分米和厘米有什么關系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1分米=10厘米。

師:剛才我們在認識毫米的時候,是先在直尺上指出了1毫米的長度,現(xiàn)在你能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長度嗎?找到的同學就利用手中的直尺畫出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

學生操作,交流:怎樣畫1分米長的線段?

同桌交換,測量檢查所畫的線段是否是1分米。指導學生用手比劃1分米長的線段--先是用兩只手指在各自畫的1分米長的線段上比劃,然后將兩只手指離開紙面,觀察兩只手指之間的距離。兩只手指并攏,再張開至1分米,并放置于直尺上檢驗兩手指張開距離是否是1分米。

學生拿出課前發(fā)的紙條,憑對1分米的印象,折出1分米長。拿出直尺,檢驗所折的紙條長度,并進行調整。

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出示一次性飲水杯、磁帶:飲水杯的高度大約是1分米,磁帶的長度是1分米。

3.練習。

辨一辨,填一填。

三、在總結提升中建立前后聯(lián)系。

1.交流。

學生發(fā)言時,教師讓學生再次用手勢逐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教師指著“樓梯圖”指出:毫米、厘米、分米、米,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2.挑戰(zhàn)。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1()=9()。

設計意圖:在教材中,先是認識分米,再認識毫米,而本課教學,先認識毫米,再認識分米。教者基于以下的思考:從生活應用的角度看,當度量比較小的物體長度,或度量結果要求比較精確時,用毫米做單位。而在生活中用分米作單位表述物體的長度,相對較少。分米的產生,更多的是構建一個有規(guī)律的長度單位的結構,即:將“米”一分為十,得到“分米”;將“分米”一分為十,得到“厘米”;將“厘米”一分為十,得到“毫米”。從這樣的角度出發(fā),先教學“毫米”,再讓學生由“十進制”的知識基礎生成“分米”的教學,也就更符合知識形成的規(guī)律。認識分米,教師設計了指、畫、量、比、折、找等豐富的活動,促進學生建立“1分米”長度的表象。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十五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教科書第31~38頁。長度單位的進率。

通過測量活動,感受1千米、1分米、1毫米有多長,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能根據(jù)題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yǎng)合作意識,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尺子、人民幣硬幣等

一、導課。

師:你都學過那些長度單位?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一起去觀察新的長度單位,你們喜歡嗎?(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學生思考后回答)

二、新授。

師:觀察圖中的畫面,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師:你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說給同學聽聽嗎?

師:同學們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嗎?

分組交流

師:哪個小組說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這么多的可用長度單位測量的現(xiàn)象,看來,長度單位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學生觀察準備的學具(找出厘米和毫米的不同)

三、認識毫米、分米、千米

1、“1毫米”的'認識:

猜一猜、說一說1毫米有多長?

觀察直尺,從直尺上找出1毫米的長度

學生交流后小結:支持上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它是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用手勢表示1毫米畫出1毫米的直線

估測一下,生活中什么物體的長度是毫米

(鉛筆尖的長度、螞蟻的長度、一分硬幣的厚度等等)

2、認識“1分米”

找一找: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物體

3、認識“1千米”

介紹關于千米的指示:1千米就是1000千米,千米也叫公里,用km表示。是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感受1千米的長度:(學校教學樓長約100米,10座教學樓的長大約是1千米;操場上的跑道長約60米,17個這樣的跑道結在一起大約是1千米等等)

小結: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計量物體長度的單位,叫做“長度單位”。

作業(yè)設計:

用毫米、厘米、千米等作單位量一量家里的物品。

板書設計:

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千米=1000米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目標:

2、在實際測量活動中,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shù)拈L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3、經(jīng)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愿望,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學難點:

單位間的進率和換算。

突破重難點措施:

1、充分利用信息窗呈現(xiàn)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

2、在實際測量中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4、重視對學習活動的評價。

教學方法:

1、小組自主互助學習形式。

2、動手操作。

3、加強練習。

教學課時:1課時。

學具準備:

尺子。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引入。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今天的課前三分鐘,老師想找一位同學起來簡單地介紹一下西游記這部名著里出現(xiàn)的主要人物角色,哪位同學想起來說一下。好,xxx。

生: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等等。

師:xxx介紹得非常完整,那你們最喜歡里面的哪一個角色呢?

生:孫悟空。

生:(重點要提到金箍棒,估計肯定會說)。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材p22~27,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2、在實際的測量活動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shù)拈L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記憶部發(fā)展估測意識。

3、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和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愿望,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啟發(fā)引導法、示范法、教授法。

合作學習法、自主練習法、觀察比較法、實際操作法、討論交流法。

學具、投影、情境圖。

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

學生活動。

關注要點。

活動一:

師:同學們喜歡孫悟空嗎?今天讓我們看看孫大圣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有趣的問題?

你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同學們提出3個問題。

學生看圖,找出圖中的信息。

學生自由交流。

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

通過欣賞圖片,產生學習興趣,為學習知識打好基礎。

鼓勵學生按順序找出數(shù)學信息。

活動二:

1、1毫米有多長?

師:請同學們觀察小尺,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什么關系。

師總結:1厘米就是10毫米,也可以說10毫米是1厘米。

板書:1厘米=10毫米。

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你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用毫米表示合適?

2、1分米有多長?

師:你知道一分米有多長嗎?觀察直尺,找到10厘米,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或者1分米就是10厘米。

板書:1分米=10厘米。

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呢?

3、1千米有多長?

1米有多長?用手筆劃一下。1千米就是1000個1米這么長,也就是1千米是1000。

米,也可以說1000米是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千米也可以叫公里,想一想你在什么時候看到或聽到過這個詞?

總結:今天我們學的毫米、分米、千米,還有前面學的厘米、米,他們都是計量物體長度的單位,叫做長度單位。

學生觀察小尺,交流發(fā)現(xiàn)。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鞏固厘米和毫米的關系。

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相互交流,最后合作。

利用直尺,讓學生找到1分米的尺度。直觀認識1分米。

學生自由猜測,尋找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物體。

學生想象1米的長度,聯(lián)想1千米。

學生回答。

學生記熟,并能明確長度單位有哪些?

通過觀察,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是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1厘米和1毫米的關系。

空間感受1毫米的長度,進一步鞏固1毫米的概念。

直觀感受1分米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直觀性。

聯(lián)系生活鞏固掌握分米的概念,體驗生活中學數(shù)學的樂趣。

學生能否準確說出1米的長度。

活動三:

自主練習:

1、第1題:用手勢表示長度。

2、第2題:估一估,量一量。

3、第3題:填一填。

4、第4題:在()里填上適當?shù)拈L度單位。

5、第6題:簡單計算。

學生小組先練練,后指名活動。

學生說估測的方法再進行實際測量。

學生先獨立解答,全班交流,換算法。

學生先介紹動物,然后選擇合適的單位。

學生小組討論計算方法,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度單位,加深認識。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測量和估測的能力。

體會高級單位名數(shù)和低級單位名數(shù)互化的方法。

使學生了解關于動物的常識,對學生進行愛護動物的教育。

學生能否用正確的方法解答,是否明確換算。

活動四:

課外實踐:

教師因地制宜,選擇身邊感興趣的物體實行實際測量。

我學會了嗎?

1、你知道應該用什么樣的長度單位嗎?

2、你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量一量、說一說。

3、有關長度的知識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課外活動,整理數(shù)據(jù)。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獲得有關測量方面的知識。

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活動五:

師:說一說你今天學到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

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內容作簡單回顧。

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總結。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十八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形成初步的知識體系。

3、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并練習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進行測量。

課前準備:

課件、一分硬幣、學生用直尺、10厘米長的吸管、米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西游記》片段:孫悟空轉著金箍棒,邊轉邊說:我是齊天大圣孫悟空,我的金箍棒可縮短至1厘米,也快伸長至1米,甚至幾百米。

問題導入:

從孫悟空的這段話中,你能找到哪些長度單位?

你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嗎?

除了米和厘米,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

二、學習新課;

(一)認識毫米:

1、你知道1毫米有多長嗎?你能從你的尺子上找出1毫米嗎?

2、你能再找出2毫米嗎?5毫米呢?在尺子上5毫米是怎樣表示的?(引導學生找出在尺子上是半個大格的長度就是5毫米)。

3、你能接著找出10毫米嗎?讓多個學生指給同學看一看自己找到的10毫米。從這些同學找到的10毫米的長度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找出:尺子上的一個大格就是10毫米);即1厘米=10毫米。

4、拓展練習:

2厘米=()毫米4厘米=()毫米。

60毫米=()厘米80毫米=()厘米。

5、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感知1毫米的長度。

6、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嗎?引導學生多找?guī)讉€,再次感知1毫米的長度,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

7、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1)、測量一下數(shù)學書的厚度。(2)、測量練習本的厚度。

8、小結:通過剛才的測量,我們知道毫米是一個非常小的長度單位,是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假如我們用毫米做單位來測量課桌的長,你覺得合適嗎?因此,我們有必要來學習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

(二)、認識分米:

1、測量吸管的長度,感知1分米。

(1)、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發(fā)給你的那根吸管,用尺子測量一下它有多長。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2)、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吸管的兩端,感知一下1分米有多長。

(3)、從手腕的橫紋起用尺子測量一下我們的小手看看1分米大約到手指的什么位置。

(4)、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2、拓展練習:

1分米=()厘米3分米=()厘米。

50厘米=()分米70厘米=()分米。

3、用分米做單位進行測量:

(1)、估一估,我們的課桌面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分米,再用尺子來測量驗證一下自己估計的準確與否。

(2)、用分米做單位測量課桌的高度。

4、尋找米尺中的1分米,體會米和分米的關系。

(1)、你能從1米長的尺子中找出多少個1分米?

1米=()分米=()厘米。

5、給長度單位排隊:

(1)、你能根據(jù)它們的長短給這些長度單位排排隊嗎?

(2)、用手勢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三、拓展練習:

1、填一填:

1米=()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60毫米=()厘米5分米=()厘米。

2米=()分米80厘米=()分米。

2、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鉛筆長14()水壺高2()。

長頸鹿身高5()玻璃厚4()。

青蛙一次能跳6()兔子的.尾巴長7()。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十九

1、在測量活動中,明確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表象。

2、在觀察、猜想、驗證等實踐活動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進率。

3、在實際的測量活動中,初步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長度。

4、逐步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正確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關系。

課件、直尺、硬幣、磁卡等。

師:(出示市場上新上市一種兒童飲料)你能先估計飲料盒的高度,再測量出它的高嗎?

學生匯報測量的結果。

(生可能出現(xiàn)8厘米、8厘米半、8厘米5小格、8、5厘米、8厘米5毫米等)。

師:同學們測量時8厘米多的部分不夠1厘米,我們用厘米無法精確表示測量的物體長度時,我們需要用到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

1、認識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師: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識?1毫米在直尺上怎樣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長度是1毫米。)把你找的1毫米指給同桌看一看。

生1:通過測量我發(fā)現(xiàn)1分硬幣的厚度約是1毫米。

生2:通過測量我發(fā)現(xiàn)1張磁卡厚度約是1毫米。

生3:通過測量我發(fā)現(xiàn)字的寬度約是1毫米。

生4:通過測量我發(fā)現(xiàn)1張光盤厚度約是1毫米。

師: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記住1毫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捏一捏1張光盤或1分硬幣或1張磁卡厚度、比手勢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間觀念)。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毫米。

生:毫米做單位測量結果更加精確。

3、探究毫米、厘米之間關系。

師: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怎樣驗證這個猜測?

學生自己數(shù)1厘米中間的小格。

(課件放大直尺圖)再次驗證。

師: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聲:1厘米=10毫米1cm=10mm。

1、引入分米,學習分米、厘米之間關系。

師:猜一猜這個飲料盒的吸管大約有多長?為什么?

學具袋中拿出吸管。每個同學先估計長度?再實際測量?

生: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2、建立1分米表象,實際估測。

師:請你在直尺上找1分米,自己想辦法記住1分米有多長。

生1:1厘米到10厘米之間的.長度是10厘米。

生2:20厘米到30厘米之間的長度是10厘米。

生3:15厘米到25厘米之間的長度是10厘米?!?/p>

師:你能估計桌子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嗎?

為什么用分米做測量單位?

生:毫米、厘米作單位小、米做單位太大,分米做單位比較合適。

3、研究分米、米之間關系。

師:我們認識了分米,請用手勢比1分米,手勢比1米,猜幾個1分米是1米那么長呢?

生:10分米是1米。

師:利用這把米尺來數(shù)一數(shù)驗證,你還可以怎么驗證?

生:可以計算,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師:米和分米有什么關系?

生:1米=10分米1m=10dm。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來的米和厘米這些都是測量長度的單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約有多長。請用手勢從大到小排排隊?你能發(fā)現(xiàn)這些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嗎?(十進制)。

淘氣的日記(課件)。

20小學生關于年4月6日星期五晴。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拿起1厘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老師已經(jīng)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

請2個同學之間討論評議修正。

1、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呢?(千米、尺、寸、英尺、納米等)你可以去上網(wǎng)查找、咨詢家長等方式去了解相關的知識。你可以將自己找到的相關知識展示在教室里,大家可以相互來學習。

2、第二項任務,就是大家課后自由選擇物體,選定測量的工具,先估測,在實際測量,選擇合適的單位,記錄下測量結果。老師推薦一個表格給你們。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二十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提高估測能力。

3、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會用毫米做單位實際測量。教學準備:自制課件、釘子(1個)、大米(1粒)、黃瓜(1條)、1米長的繩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頭飾。

學生準備直尺、米尺、卷尺、紙條(3分米長)、橡皮、鉛筆。

同學們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來參加體檢,它們高興地看到自己長高了。課件出示:小獅子自豪的說:“我長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說:“我也長高了!”學生看電腦課件,小獅子高1()25(),小猴子高98()。

學生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請學生用手比劃出1米、1厘米的長度??墒切∝i身高1()、小雞身高10()該怎么填呢?小豬的身高是1米、小雞的身高是10厘米,他們的身高還可以用一個相同的長度單位來表示。(板書課題:分米)。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長。介紹10厘米。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長。

2、說一說1分米等于幾厘米。畫出一條長是1分米的線段。

組織學生說出長大約是一分米的物體,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紙條,估一體紙條的長度。組織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繩子,讓學生估測大概有多長。組織學生驗證猜想,并在尺子上數(shù)一數(shù),1米有多少分米。讓學生直觀感受到1米=10分米。

4、出示電腦課件:小豬高1米,小雞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們的身高用同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出來。學生把小豬的身高轉換成10分米,小雞的身高轉換成1分米。

【評析:通過學生用手比劃,看直尺、數(shù)、畫、量物體的長度,加深對分米的認識?!俊?/p>

1、引入毫米。

(1)請同學們觀察數(shù)學書厚多少?讓學生量書的厚度,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困難(不滿1厘米),也有學生已對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認知。

(2)那為了量出這本書厚度,你們頭腦里是否會有一個新的愿望?(要有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其實你們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評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學生意見不一,量一量時又發(fā)現(xiàn)不夠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

2、組織交流。

(1)觀察尺子,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組織學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間還有很多的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請你畫出1毫米的線段。說說你對1毫米的感受用手勢來比劃一下。

(3)請你任意選擇尺子上的相鄰兩個數(shù)字即1厘米中間數(shù)數(shù)有幾毫米,為了方便數(shù)的時候可以用鉛筆尖指著數(shù)。

學生交流從同學生們剛才的交流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或得出一個什么規(guī)律?出示:1厘米=10毫米。

3、體驗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東西的長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呢?組織學生討論。

4、說一說,排一排。

(1)請4名學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頭飾進行角色扮演,介紹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學過的長度單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這么長(用手勢表示)。

(2)介紹完之后,請4個長度單位按順序排一排。請下面的小朋友說說它們之間的進率關系?!驹u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聞樂見的活動,通過角色扮演介紹4個長度單位,使抽象的知識生動化,加深學生對4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和它們的大小關系。

5、利用資源,課外延伸。

量一量1元硬幣的厚是多少毫米。

介紹:其實比毫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確實還有,比如微米、納米,同學們可以課后去查閱工具書,也可以向別人請教或上網(wǎng)尋找更多的知識。

【評析: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指出新的問題,激發(fā)他們探尋課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讓他們知道知識無止境。為學生走出課本,走向自生探索創(chuàng)造了機會。

1、看一看。

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看出來的,加深鞏固對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

學生在活動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是否選用了合適的長度單位。

3、填一填。

先幫助學生回憶每個長度單位的實際長短,放手讓學生填哪個單位比較合適。再拿出實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評議。

圍繞今天的學習內容,你能提出那些問題考考你的同學?還有什么疑惑想提出來?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1.在實踐活動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4.發(fā)展估測意識,提高估測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學習第二冊時已經(jīng)認識了“厘米”和“米”這兩個長度單位,能體驗1米和1厘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這節(jié)課是有關長度的第二階段的學習,通過教學使學生再認識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通過讓學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決生活中長度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動手解決問題并引導學生在操作學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此外,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因此,估測活動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位于市中心,學校的教學條件較好,班級配備有電腦、電視及投影等電教設施,便于日常教學工作的使用。此外,學生對數(shù)學有著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中已經(jīng)具有了測量物體長度的經(jīng)驗,并在前面的學習中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測意識,因此,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應合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多動、多說、多想,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數(shù)學的意義、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余地。

〖教學設計。

(一)認識分米。

1.設置情境,質疑導入。

(1)請同學們猜測老師的年齡、體重及身高。(表示身高時用到了“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

(2)動手操作:用“米”或“厘米”作單位量自己課桌的寬。(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量得很麻煩。)。

2.獨立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

(1)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想像: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2)小組討論:這個單位規(guī)定為多長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寫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從0刻度開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幾個1分米?同桌互量從手腕到指尖有多長;量一量,估一估,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用手勢分別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長度。

(4)討論米、厘米、分米之間的關系。(板書:1分米=10厘米,1dm=10cm,1m=100cm,1m=10dm。)。

(二)認識毫米。

1.設置情境,質疑導入。

(1)猜一猜老師手中的鉛筆有多長,你有什么好辦法?

(2)學生動手操作,測量鉛筆的長度。(課件演示測量結果的放大圖――6厘米3毫米。)。

(3)看到這個測量的結果,你想說些什么?問些什么?(引導學生質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

(1)教師或學生講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讓學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學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個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點。(小、細、短……)。

(2)在學具袋中找到長度、寬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如:1分硬幣的厚度,ic卡的厚度,3張撲克牌的厚度,1分硬幣上表示年份的小數(shù)字“1992”中“1”下面的“”長,撲克牌中“k”一豎的寬度,膠帶的厚度……)。

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怎樣驗證手勢是否準確?(用拇指與食指輕輕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再用另一只手將其取走,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空隙大約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兒聽說過“毫米”這個詞?(課件演示:11月份上旬全國降水量分布圖、蜂鳥圖、35毫米自動榴彈發(fā)射器圖、世界上最薄的`手機圖、眼瞼及腳底皮膚的厚度圖、手指甲及腳趾甲生長速度圖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課件演示)淘氣和笑笑為了“1厘米長,還是10毫米長”這個問題而爭吵。數(shù)學博士認為:1厘米與10毫米同樣長。

為什么數(shù)學博士要這樣說呢?聽了他的話,你明白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1厘米=10毫米;進行長度比較時,不僅要看數(shù)字,還要看長度單位。)。

自己在尺子上數(shù)出10毫米。

(三)復習鞏固,應用提高。

1.手指游戲。

(1)教師邊說邊演示:“手指兄弟親又親,大哥掛帥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記得牢,手指叉開表進率,相等空間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們去揭密。”(用“快板”的形式說出來。)。

(2)學生互相動手表演。

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們就一起來揭密?!?/p>

2.看圖說出回形針和課本的長度。

3.自己測量樹葉標本的長度和寬度。

4.剪出長度為30mm,2cm,5mm,1dm的彩帶。

5.先估測各種實物的長度、寬度或厚度,再進行實際測量。

6.淘氣的日記。

(1)9月11日星期四天氣:小雨。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wèi)生間,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不遠,大約有90厘米,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jīng)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

改正用錯的長度單位。淘氣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2)月14日星期二天氣:晴。

學生討論,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忘記加上窗框的寬度。)。

(3)年10月29日星期三天氣:晴。

今天,老師給我們出了幾道題,可是,我怎么想也做不出來。我想,老師大概出錯題了吧?請大家?guī)臀铱匆豢础?思考題,不作全班要求。)。

1()-9()=1()。

1()-59()=1()。

1()-99()=1()。

1()-999()=1()。

(四)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想了解哪些數(shù)學知識?

〖教學反思。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

教學中,我將兩個簡單的問題“測量桌子的寬度”與“測量鉛筆的長度”讓學生觀察討論,由此激起學生探尋除米和厘米以外其他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

2.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讓學生感覺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標準》明確指出:數(shù)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中,我向學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實物:1分硬幣、ic卡、膠帶、鉛筆、橡皮和一些撲克牌等,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使他們對數(shù)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

3.鼓勵學生質疑,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

課堂上,一名學生在測量實物時發(fā)現(xiàn)1元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多一點、2毫米不到。于是,我對學生說:“那對于不是整毫米數(shù)的物體,如果我們想得到更精確的結果,怎么辦呢?”學生感覺應該有一個比毫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我又告訴他們:“其實比毫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確實還有,請同學們課后去查閱工具書,也可以向別人請教或上網(wǎng)尋找?!睂W生在動手操作中提出了新問題,教師也讓學生在允許范圍內加以討論,這些看似對教學不利的“突發(fā)事件”,實際上把它利用起來,讓學生再一次產生探尋課本以外新知的欲望,讓他們知道知無止境,也為學生走出課本、走向課外創(chuàng)造了機會。

4.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學中,我始終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新知,在交流中歸納新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反思這一過程,我認為數(shù)學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才能實現(xiàn)數(shù)學教學的最大價值。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教學時要努力創(chuàng)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huán)境,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獲取作為一個現(xiàn)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充分發(fā)展。

5.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體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時,沒有向學生強調說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容易使學生對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概念產生誤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保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盡量做到合理準確。

〖案例點評。

劉老師設計的“鉛筆有多長”一課,對“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索。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導入部分“以疑引學”,新授部分“以探引學”,練習部分“以趣引學”,努力引導學生完成對分米和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探索、認知和應用過程。

1.展示知識,關注過程。

本節(jié)課的新授部分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主探索的機會。由于在教授本節(jié)課前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有了測量物體長度的經(jīng)驗,并在前面的學習中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測意識,因此,教師沒有枯燥地講授1毫米有多長,而是把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毫米”變?yōu)閷W生看得見摸得著的表象――找1毫米的實際長度,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擴大學生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發(fā)現(xiàn)、討論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成果。

2.創(chuàng)設情境,貼近生活。

在本設計中,教師創(chuàng)設多種富有實效性的、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情境,為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探究數(shù)學問題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資源。設計的導入部分,教師安排“動手操作情境”――量一量課桌的長度,由此激起學生探尋米、厘米以外的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新授部分設計“故事情境”――淘氣與笑笑的爭執(zhí),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以上這些教學設計,不僅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親身感受數(shù)學,讓他們體驗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萌發(fā)一種“數(shù)學真有趣,我要學數(shù)學”的心理。

3.立足教材,活用教材。

《標準》指出,數(shù)學學習要打破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壁壘,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數(shù)學資源,來引導學生投身數(shù)學實踐,培養(yǎng)數(shù)學能力,促進主動發(fā)展。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能夠以教材為本,活用教材,積極開發(fā)教材以外的資源。

本課的教學設計,教師沒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進行了恰當?shù)募庸?。例如,在教學分米的認識時,教師活用教材,將教材中的量鉛筆變?yōu)榱空n桌,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復。再如,教材中練一練的第2題是畫線段,而教師將其改為剪彩帶,這樣就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4.營造氛圍,體驗情感。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教師還關注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的情感和體驗,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真是其樂無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在一個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環(huán)境中,不僅真正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間觀念,而且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數(shù)學好學,數(shù)學真有趣。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數(shù)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數(shù)學教學給學生帶來的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探索的魅力、發(fā)現(xiàn)之余的喜悅和無窮的求知欲。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篇二十二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活動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實際測量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3、發(fā)展估算意思,提高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驗1毫米、1分米的長度,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課件、鉛筆卡片、尺子、40個1分硬幣、40張ic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第一關,填出適當?shù)拈L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那1米有多長???1厘米呢?

(大家的記憶可真好)。

出示:老師的身高是158什么?也可以怎么說?為什么?

(板書:1米=100厘米。)。

用字母怎么表示?

(板書:1m=100cm)。

(同學們可真聰明!這么快就通過第一關,繼續(xù)加油吧?。?。

二、探究新知。

1、毫米的學習。

第二關:量出數(shù)學書封面上較短的邊的長度。

出示溫馨提示: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書面較短邊的一端,根據(jù)另一端與尺子重合的位置,讀出數(shù)值。只有細心才能順利過關。

18厘米多出4格。這可怎么辦呀,測量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單位來幫忙?真棒,看來咱們班的同學知道的真不少,(板書:毫米)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一個新朋友,是一個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用字母mm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尺子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你們能用食指和拇指把它比劃出來嗎,一起試試看。(走一圈)哇,1毫米真的好短哦,比1厘米短多了,接著在尺子上比劃出2毫米、5毫米、10毫米。細心的小朋友已經(jīng)有發(fā)現(xiàn)了,那毫米和厘米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和學生一起數(shù))。

現(xiàn)在能說說數(shù)學書封面上較短邊的長度嗎?

大家不但善于觀察,還能積極思考,看看奧特曼又想考大家什么了: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寬度或是厚度大約是1毫米。

我們班的同學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恭喜你們順利通過第二關。加油!

2、分米的學習。

第三關:估一估、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請大家拿出課前分發(fā)的紙條,先估一估鉛筆有多長,再測量一下,看誰估得最準確接近。

這支筆是10厘米,10厘米還可以用另外一個長度單位表示,你們知道嗎?非常正確,(板書分米)分米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二個朋友,它是一個比毫米和厘米都要大,比米又要小的單位,用字母dm來表示。

你們能用手指把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來嗎?(舉給老師看),打手勢跟尺子上的1分米比一比,誰的手勢最接近1分米。那你們現(xiàn)在用你的小手找找身邊1分米的朋友。

都很棒,只要你留心觀察,你們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其實藏著許多1分米的朋友。

現(xiàn)在請大家看大屏幕,這是一支米尺,仔細觀察它的刻度,有100厘米,也就是有1米,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找找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板書:1米=10分米,用字母表示:1m=10dm。

恭喜你們順利通過了第三關。

3、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課題補充完整)今后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時要求特別精確的話,還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三、鞏固新知。

第四關:填出適當?shù)拈L度單位。

同學們可真棒,又順利通過了第四關。

第五關:比比誰的眼睛亮。(請用你們的大眼睛,迅速找出日記中弄錯了的長度單位。)。

四、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中我們學到了什么?

指導看書,把今天學的知識標上你喜歡的符號。

五、布置作業(yè)。

課外實踐活動:請同學們任選五樣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長度,再實際測量一下,并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的認識。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m=100cm;1cm=10mm;1dm=10cm;1m=10dm。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674457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